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2024-05-26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共8篇)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1

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风文明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

一、找准关键问题,有的放矢整治

岳阳市地处洞庭湖平原,经济相对活跃,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农村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人情开支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因“情”致贫,党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对此,市委高度重视,把社会风气专项整治作为一件大事,由市委书记挂帅,纪检机关和组织、政法、民政、文化等部门参与,组成3个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题调研,梳理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通过调研,市委深刻认识到,抓好基层治理,关键靠基层组织;匡正社会风气,关键靠党建引领。在此认识基础上,部署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各级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下发专门文件,突出移风易俗,明确整治内容。坚持把专项整治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合起来,与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行动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强化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市县乡村组联点包片制度,每月调度、每季点评,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高压态势,构建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二、抓住关键力量,做好示范带动

撼山易,易俗难。为坚决扭转农村社会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岳阳市委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履责担当、率先垂范,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一是从领导干部抓起。出台领导干部“治陋习、树新风”“十不准”规定,提出“不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不参与打牌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大操大办酒宴”等要求,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既遵纪守规、以身作则,又联点包片、联亲带友,明确帮带和督促责任。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规定和引领亲友自觉践行新风正气等情况纳入个人述职述德述廉和考核内容,开展民主评议,严格奖惩落实;把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县市区委书记和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严考真述实评促进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从公职人员管起。全面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婚丧嫁娶申报制度,规定凡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无论编内编外,无论职务高低,办理婚丧宴请一律及时向单位申报,报告宴请范围、参与人数、酒席场地等事项,并签订承诺书,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承诺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摆阔。对违反规定和承诺的予以严肃查处,营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去年以来,全市问责查处违规宴请的公职人员39人,形成了震慑效应。紧盯关键人物、关键时段,加强执纪监督,比如针对以往“升学宴”“谢师宴”等应接不暇的乱象,由纪检监察部门在高考前出台严禁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与的通知,基本杜绝了此类违规宴请。

三是从广大党员严起。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治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把“治陋习、树新风”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支部发倡议,党员作承诺”活动,1.4万个基层党组织发出倡议书,31.2万名党员带头公开承诺,带头申报登记,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群众树立榜样。发动党员、干部做好宣传倡导,上门入户做好思想工作,帮助群众算好人情账、经济账、精力账,带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真正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到千家万户。

三、注重关键环节,推动常态长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引领群众把新风尚、好做法树立起来,固化下来,形成制度、敦风化俗。

一是建章立制。以村党组织为主导,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并张贴到户,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比如,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对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规定,倡导群众按照统一模式和流程操办红白事,丧事一律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作为理事会成员。建立村民喜庆事宜走访慰问制度,对群众有婚丧喜庆事宜的,村“两委”或红白理事会主动衔接、真情帮助,既真心诚意表达心意,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倡导了新风正气。

二是典型引路。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党员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有正气、讲文明、带头移风易俗的优秀共产党员,由基层党委给予通报表扬。发现和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主动配合、不办宴席的群众,采取多种形式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一些村里对不办“升学宴”的奖励2000元学费,参加集体婚礼的奖励一套婚纱照,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文化引导。深入挖掘岳阳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忧乐精神、骆驼精神、求索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通过送戏下乡、张贴海报、赠送读物、制定动漫宣传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四种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设置村史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馆,成立“农民诗词协会”“书画协会”“鼓乐队”等群众组织,举办乡村文化节、旅游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正能量。大力开展“村霸”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赌博吸毒、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行为,扫除基层黑恶势力;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扎实整治村容村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通过持续有力的整治,岳阳市基层治理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仅去年以来全市劝阻“无事酒”3.8万多件,节约开支22亿元,人均减少人情开支近4000元。城乡基层呈现出“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干劲足”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人居环境美、自然生态美、文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2

坚持理念文化引领, 提高干警职业素养

津南区检察院党组织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 把检察文化建设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注重进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 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 引导干警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进一步强化检察职业责任, 培养检察职业精神, 提高干警的检察职业素养, 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教育、引导、规范、激励”等作用。

(一) 培育理想信仰

津南区检察院通过组织干警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和主题观影活动, 参观“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周恩来”巡展活动进行“清廉务实、执法为民”主题教育。组织举行“检察官宣誓”活动, 让干警面向国旗对党和人民表达自己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定信念。通过组织检察人员系统学习我党光辉的奋斗史, 增强献身使命、为党增辉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邀请一线劳模上党课、党校教授作专题讲座,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 培育执法理念

津南区检察院通过组织“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主题征文活动、举办全国爱民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定期开展“以案析理”案件研讨沙龙、执法规范和执法作风专项查摆整改等活动, 教育引导干警牢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自觉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内化为检察人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 忠诚履行检察职责, 维护公平正义, 服务改革发展, 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

(三) 培育职业道德

津南区检察院将检察职业道德列入日常教育和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举行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表达检察干警忠于法律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的坚定决心。组织开展“检察干警职业道德修养”主题征文活动, 使全体干警更加准确地把握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精神实质, 道德修养境界得到升华, 服务意识得到提高, 监督能力得到增强。组织干警创作人生格言, 在院局域网上滚动播出, 以此励志修行, 激励干警奋发进取。

坚持素能文化提升, 增强干警履职能力

学习是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津南区检察院党组多年来始终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建设, 以提升干警综合素能为抓手, 切实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一) 着力培育崇尚读书学习的“书香检察”, 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

津南区检察院扩建了图书室, 陆续购进法律、政治、经济、文学、历史、体育、科技等多门类书籍, 并定期增加新书, 同时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干警上网学习。2014年区检察院图书室被市总工会评定为市级职工书屋。

(二) 突破传统的检察文化建设工作方式, 积极创新, 利用网络信息化途径开展检察文化建设, 通过发挥网络优势推进学习和交流

津南区检察院充分利用局域网和宣传橱窗, 在局域网首页和政治处网页开辟了“检察官风采”、“检察文苑”、“理论前沿”、“廉政教育”、“党团园地”、“荣誉室”、“学习安排”等多种学习和宣传专栏, 服务干警学习和交流活动。

(三) 围绕岗位特点, 扎实开展岗位练兵, 加速专业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 津南区检察院以“公诉青年论坛”、“津南检察论坛”等各类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案件质量评比、书记员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全院干警尤其是青年检察干警的各项业务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提升。通过开展法律文书制作、公诉人辩论、信息化运用、公文写作、案卷评比等业务技能竞赛, 突出以赛代训的全员性, 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案件点评活动, 各抒己见, 分析查摆问题和不足, 在总结整改中提高、规范执法水平。

坚持营造和谐文化, 凝聚队伍的战斗力

津南区检察院注意结合自身实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文娱活动, 精心打造人文文化、暖心文化, 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为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进而凝心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战斗力的检察队伍。

(一)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津南区检察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条件和资金, 购置相关文体器材并建立了卡拉OK多功能厅 (大会议室) 、乒乓球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视频会议室等设施, 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利用现有的3个小型展厅, 已连续3年举办了“展现检察风采、共建美丽津南”摄影、书法比赛活动。另外, 通过动态更新局域网检察文苑、检察官风采等栏目内容, 充分展示区检察院检察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

(二) 组织成立了各类文体活动组织

近年来, 津南区检察院先后成立了羽毛球队、乒乓球队、文艺小组、棋牌小组、书画摄影小组、拔河队、足球队、篮球队等文体组织, 并结合工作实际调配时间适时开展活动。同时充分发掘社会资源, 提升检察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区检察院专门聘请了国家美协会员、天津美协副秘书长史振岭等一批专门从事书法、绘画、摄影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区检察院的检察文化艺术顾问, 积极发挥区检察院艺术顾问的引领作用, 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 切实提升全体干警的艺术修养、品位和实用技能。

(三) 打造“暖心文化”, 彰显人文关怀

津南区检察院始终关注干警的切身利益, 积极为干警排忧解难。一直以来, 区院党组坚持“四个必到访”, 从行动上关爱每位检察干警, 即检察干警生病住院必到访、检察干警家庭遇到严重困难必到访、检察干警家庭婚丧大事必到访、检察老干部过生日必到访。另外, 自2006年以来随着区院外地籍干警人数的逐年增加, 区院还形成了党组与外地籍干警共度中秋节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6年来从未中断。通过一系列的暖心活动, 走进了干警心里, 激发了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 全面提升了区检察院检察工作水平。

坚持廉政文化引领,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文化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清廉检察形象的有效途径, 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干警身处反腐倡廉的第一线, 必须首先做到清正廉洁, 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的价值观、发展的世界观、正确的权力观。

(一) 坚持常态化教育管理

津南区检察院坚持以廉政文化推动廉洁从检、勤廉履职教育的深入, 把廉政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坚持长计划短安排, 做到了安排理论学习有内容、干警办案有要求。通过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洁教育周期化, 使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关、地位观、利益观。

(二) 坚持廉政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引领干警公正执法、廉洁从检。通过组织干警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观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廉政图片展, 观看检察机关教育题材片《远山》、市纪委录制的纪录片《欲》以及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创作廉政书画对联、举办廉政书法摄影展等活动,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使得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自觉付诸行动。

(三) 积极开展教育实践行动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3

关键词:基层党建;企业文化;建设

一、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对象、方向上的一致性,使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必然要求企业党建工作涵盖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党组织。

二、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竞争,推进了企业的市场与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在推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全体员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是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求。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断规范企业制度,促使全体员工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想原则。在市场与生产实践中,企业逐步形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企业自豪感,彰显出具有整体性的良好企业形象。因此,虽然在性质、内容、方式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这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有着以社会职能为目标,以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为指标,突出公益性,弱化赢利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有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目标。而且,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几乎都是“一套人马”,从牵头部门来说,都是由政治工作部之类的部门负责,从负责人来说,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既要抓好党建工作,也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寻求两者的结合点,进行有机融合,使其互为促进。

三、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事之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和团队精神,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从企业党建的角度来说,在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把员工的集体主义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中,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员工价值体系和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党的组织生活,搭建企业文化传播平台

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落地,需要借助良好的平台。把党组织生活与企业文化的传播、渗透有机结合,在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建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通过党组织这个完善的平台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既能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活泼性,又可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例如,在企业中培育团队文化,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仅仅依靠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魅力,或是依靠各种宣贯培训的加强,是远远不够的。可以依托党支部的力量,在党支部学习中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并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知识竞赛,以及篮球、足球、摄影、书画等活动,加强员工相互间的交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内化公司的企业文化观念。同时,以职工之家、党员活动室、党建期刊、体验式教育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丰富党组织生活和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从党员干部开始,率先垂范,加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面的修炼,能有效保障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凝聚员工队伍,要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建设和谐统一的集体价值观念,优化团队意识,以此培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和经久不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鸣。这不仅是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策略,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二)发挥党员活动优势,夯实企业文化管理基础

以党建工作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结合党员的活动优势,全面夯实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一方面,在抓好党群共建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建立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注重开展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同时注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为企业作贡献”理念,引导广大员工把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在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尚,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围绕经营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业务竞赛等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创新劳动竞赛形式,广泛动员员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发扬成绩、改进工作,助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三)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为制度固企业文化之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就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在员工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成了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在企业党组织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全面规范行为制度建设。一方面,广大党员是企业中各专业领域的优秀骨干,他们与员工联系密切,也代表了先进员工,了解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能够确保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项决策反映群众的正确需求,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正企业文化,最终做出符合员工意愿的企业文化的民主决策,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制度体系,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另一方面,党组织作为基层的战斗堡垒,能够发挥组织优势,将党、政、工、团有机结合,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衔接紧密、分工合理、科学高效工作运行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同时,党组织在通过组织各种文体竞赛、学习报告会、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的渲染和熏陶作用,以示范、教育、渗透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四)发挥党员率先垂范作用,肩负培育优秀企业文化重任

充分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就是在党员的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党员的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党干部要对企业文化的功能要有深刻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当前,有的领导者只是口头上重视和宣传企业文化,似乎作为一种时尚,但实际上可能只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甚至职工文化生活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他们仅仅满足于提炼一句或几句响亮的口号来激励员工或应付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的。也有的干部确实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有决心去培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手段,更多的是由于未能长期坚持下去,结果往往虎头蛇尾,最后只是一种没有生机、也没有效果的形式而已。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要想培育和巩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观念更新、作风正派、率先垂范,真正肩负起带领要企成员共建优秀组织文化的历史重任。党员的率先垂范在塑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员以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为主,他们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会对广大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位”、 “青年岗位能手”、“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等活动,带动全体员工形成 “人人学先”、“人人争先”的意识。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状态下,党的优良纪律与企业文化观念能深入人心,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和完善,有力地支持企业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就要全方位地加强基层组织的党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建设促党建,以党建引领文化发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王得泰.浅谈党建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观周刊,2012,(39):301-301,296.

[2]罗声群.把党建工作植入企业文化建设[J].四川劳动保障,2012,(3):14-15.

[3]李庆峡.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8):104-104.

以党建引领基层队伍建设 篇4

以党建引领基层队伍建设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兴,党就生机勃发;基础牢,党就坚如磐石。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按照落实党建要求,坚决做到听党指挥,履职尽责,成为党在基层的定盘星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严格落实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严格落实好各项制度规定,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不断焕发党内组织和党员的生命力,基层党建的战斗力才会永远强大,党的基础才会永远牢固,群众对党才会永远信任和拥护。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5

推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一、背景与动因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人口总量增加迅猛、社会结构趋于多元、群众诉求复杂多样、发展任务繁重艰巨、社会治理挑战严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探索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促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筑牢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当前,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互不隶属,如何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把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之间的联建共建、联动互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服务人民群众为重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新格局,增强党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辐射力、影响力和渗透力,成为当前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党委创新“黉门对家门”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党委+”的社区大党建模式,打通了基层党建与基层发展、基层治理的关节,走出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党建的一条新路子。黉门街社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服务型示范社区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村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以社区党委为主导,建立“社区党委+”的全覆盖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以驻区单位为成员的“区域党委”。

实行“双党委”同步运行,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采取“1+1+N”的方式,建立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服务”,搭建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资源共享的平台,积极推行“党建项目认领”“双向服务”“菜单式服务”,形成党建相融互动格局,实现了党建成效显性化。

二是组建以“两新”组织为主体的联合党组织。

在“两新”组织中成立党支部,实施党建“星罗棋布”计划,把游离于社区服务管理之外的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以“组织固化”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每季度召开一次“两新”组织联席会,讨论解决涉及单位和居民的实际问题,为居民提供就业、助残、助学、帮困等服务,实现“双向互动服务”。

三是建立以党建带群建为路径的参与平台。

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充分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形成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充分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方式,形成党建带动、多元参与的服务体系;以大群团工作落地下沉为重点,整合工、青、妇、残、科等群团组织力量,依托社区“党团员志愿服务站”,引入各类志愿服务团队,以项目制、组团式的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二)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建立“社区党委+”的多元化服务机制

利用“社区大管家”“民情专递”“社区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线上线下广泛收集居民群众需求,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充分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引导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梳理形成服务项目。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入“鑫香荷坊”社会组织,开设“四点半”学校,采取“学校放学、社区上学”的“四点半”帮扶措施,在社区开设寒暑期公益托管,开展暑期少儿夏令营等活动,有效解决辖区居民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二是提供便捷化服务。以“聚合需求、聚合资源、聚合服务、共享共赢”的“三聚合一共享”为导向,搭建起“1+5+N”“公益+社会化”“线上+线下”的便民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辖区各类商业资源,建立居民商家产业联盟,引进菜宅送“冷鲜柜”“微医”“享修”等“一键式”上门服务企业100余家,为居民提供“线上商务互动面对面、线下商品服务门对门”的便民消费服务。三是提供兴趣化服务。为满足居民各类文化活动需求,在社区成立黉门艺术团、书法协会、老年摄影家协会、门券收藏协会、老年舞蹈队、太极队等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设立手机摄影辅导站,创新手机随手拍,组织辖区摄影爱好者深入院落、深入居民生活,用手机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和院落里的小人物、感人事,积极弘扬新风正气。

(三)以常态长效为取向,建立“社区党委+”的开放式运行制度

一是公开议事。

成立社区居民商家便民生活产业联盟,搭建生活服务互动交流平台,打通居民与服务提供者的联系通道,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绩效与点赞、意见与反馈,推行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服务评价“三公开”。

二是公正评价。

建立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微信群等及时反馈渠道,让社区居民随时随地对居家便民生活服务及政务服务相关事项进行点评。社区根据居民群众的点评,对提供服务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评价,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是公平表彰。

采取服务对象评选和社区党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公开评选表彰一批“社会组织服务明星”、“片区服务明星”、“院落服务明星”。年底,组织驻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公开评选“优秀驻区单位”“优秀社区工作者”“和谐家庭”等,积极营造共驻共建良好氛围。

三、主要成效

(一)通过组织共建,有效扩大了“两个覆盖”

一是加强了横向联系。

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充分吸纳7个驻区单位、11个“两新”党组织为成员,实行“双党委”同步运行,统筹整合党建资源,将党的组织覆盖到新兴领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二是强化了工作指导。

在社区设立“两新”组织党建指导站,选派8名党龄长、党性强、党建经验丰富的辖区党员对“两新”组织开展“一对一”党建联系指导,有效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扩大了组织覆盖。

分类成立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将零散“两新”组织党员纳入联合党支部进行管理、开展活动,目前,社区全部50多家社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

(二)通过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

一是群团服务全面落地。

坚持党建、群建“同频共振”、“一体发展”,强化党组织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统筹配置群团阵地、人才、资金等资源,着力构建“大群团”服务格局,形成党建与群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工会系统“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妇联“向日葵家庭服务计划”、残联“曾建中工作坊”、团委“党团员志愿者服务站”全面落地社区,服务广大群众。二是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创新开展党建服务项目认领,通过“民情专递”问需于民,紧扣群众所需所盼,汇总形成服务项目,发挥驻区单位、“两新”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行业、技术、专业等优势,积极认领党建服务项目45个,服务居民群众2000余人次。

(三)通过发展共进,有效推动了治理创新

一是推动了企业发展。

依托区域党建平台,建立与企业的沟通互动机制,实现互惠共赢。在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公开承诺等活动,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的组织统领和党员骨干的先锋示范作用,以党建带发展,推动新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深化了社区治理。结合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吸引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有效解决社区人员、资源、力量不足的问题,实现社区共治,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四、有益启示

第一,抓社区党建要找准关键点,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引。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社区党建是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由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思维,以“大党建”的观念和办法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实现社区党建效益最大化。

第二,抓社区党建要找准发力点,以科学的机制为支撑。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条块分割、工作分离,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必须坚持条块结合、协同发力,推动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建立起“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6

近年来,在西关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情服务群众,奋力推进建设和谐幸福社区的步伐,通过实施旧村改造和提升服务能力,群众认可度和满意率显著提升,党支部的威信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加强,战斗堡垒更加巩固。

旧村改新居,群众入住福安家园。近年来,我们党支部一班人一直把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实现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的着力点,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顺利完成了对黄家村的城中村改造。改造前的黄家村是一个人口过千的城中村,群众住房多数陈旧,部分住房几近危房,村庄管理难度大,村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城市管网配套设施绕村而过,群众却无缘享用。党支部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和帮助,适时抢抓机遇,2007年率先跻身全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23座多层、10栋高层和1所学校,共占地230亩,总面积27万平方米。2009年,330户村民顺利实现回迁,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原先的旧村搬进了水电气暖宽带一应俱全的高标准、新型化、现代化的福安家园。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33个教学班、可容纳1200余名适龄儿童就读的福安小学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为小区内儿童就学提供极大便利。居 1

住生活条件提升的同时,村里的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亿元达到2.7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8000元达到1.5万元。社区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授予“城中村改造先进单位”、“城市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潍坊市五好农村社区”等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时间,我们村由一个经济不发达的旧村,转变为街道村居发展的示范社区,主要是得益于社区党员干部模范带动和无私奉献,得益于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时刻把群众利益谨记心中,才能建设群众满意和认可的党支部,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蓬勃发展的新道路。

管理变服务,群众享受崭新生活。旧村变新社区后,原

先的管理模式显然已不符合实际,社区服务问题摆在了党支部一班人面前,怎样才能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的社区服务呢?我们在对市内多家大型居民小区考察学习后,立足村民富余劳力多的实际,决定成立我们自己的物业公

司,全面负责福安家园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设立环卫、保安、保洁等各类岗位,安排失业村民在公司就业,村民的就业在得到妥善安臵的同时,社区的物业管理得到了有效保

障,居民社区主人翁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投资900余万元建设了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打造西关乃至潍城区最好的社区服务中心。2011年6月,5层2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中心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按照

“一厅、五中心”的要求,将党建、民政、计生、综治、劳保、文化、卫生等社区服务全部纳入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服务辖区居民打造了一个方便、快捷、优质的平台。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设立了4点半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看护和管理,配备各类书籍3000余册,为社区居民子女放学后提供了良好的去处,居民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迎刃而解。以“尊老、爱老、敬老”为服务宗旨,设立老年会所和养老服务站,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同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卫生保健等贴心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邀请专家为社区老年人举行各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社区老年居民的交口称赞,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亲情目标。依托“12343”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设立24小时居民服务热线,着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便利缴费等方便快捷的便民、上门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的无缝隙、全覆盖。现在社区居民正亲身感受着居住环境的提升和完善便捷的服务,真切地体会着由村民变居民的喜悦,分享着社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真心换民心,干部群众心连心。我们在履行党建工作各

项责任目标过程中,高度重视走近群众、深入群众,给群众以真诚的关心和服务,与群众一起分享发展的丰硕成果,用

实际行动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实现了干部群众一家亲。旧村改造之初,村里少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支部的工作,担心旧村改造后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住进楼房之后关系疏远,失去土地的担心就业问题等等。为此,我们组织党员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细致讲解政策,用诚心换真心,得到了这部分村民的理解。为进一步跟踪了解群众搬新居后的情况和需求,更好的提供服务,我们以包村联户活动为契机,对所有居民进行了逐户走访了解,将居民担心顾虑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形成民情记实43本,民情台账10本,整理出居民诉求50余条。我们将收集到的村民诉求、建议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针对面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个别问题个别研究,解决居民实际困难30余件。群众的满意和信任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我们坚信,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黄家社区发展的道路会更宽广、居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黄家社区党支部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7

汽车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张发龙

党建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近几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实际,围绕主题教育和学校每年确定的主题,汽车学院形成了领导班子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制度措施和落实到位,示范亮点和效果明显的党建工作体制。

一、基本情况

1、师生人数及党员比例。

从汽车学院组建以来,师生人数及党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汽车学院在编教师36人,外聘教师7人,其中在编、外聘教师党员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6%,民主党派人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1256人,党员14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1.8%。

2、组织机构设置、群团组织情况。

①党组织。党总支部下设第一、第二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党总支部设专职书记和副书记,下设第一、第二党支部书记由教师党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学生党员兼任。②团总支部。团总支部设专职书记,负责汽车学院学生会和 学生群团组织工作。

③学生会。学生会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学习部长、外联部长、宣传部长、文艺部长、体育部长、生理生活纪律部长各1人,各部成员10-20人。

④群团组织。目前汽车学院社团组织有车友协会、棋艺协会、书法协会、创业协会、武术协会、篮球协会、轮滑协会、吉他协会、F1定向越野俱乐部、成长俱乐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播音协会、舞动天下协会、环保协会、纠察队等14个。

3、办公条件及经费保障情况

党团组织有专门的办公室,学生党支部、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各党小组和其他群团组织办公室分别设在学生社区。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各党小组办公室内分别设有智慧之窗图书柜一个,每年学生活动经费、党建经费不低于汽车学院办学经费总额的5%。

二、基本做法

1、以党建为龙头、抓实群团组织进社区、提升基层组织建设。

汽车学院党总支部支委分别跟踪联系年级,下属各党支部分别分别联系各群团组织,每个学生党员必须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联系1个没有学生党员的宿舍,学生会各部部长分别联系1-2个社团,以党建为龙头,使各群团组织在 学生社区构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

2、用“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和谐式集体理念”打造团队。

在学生社区、各班级和各教育教学团队,汽车学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严格主题班会等形式,从2005年至今一直坚持灌输学习型理念,使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和谐式集体在学生社区各群团组织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3、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党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和学校每年确定的主题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工作。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和素质拓展教育全面覆盖。汽车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素质拓展教育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的实施过程中做到有学期教学计划、执行详细记录、考核总结资料、课时计算标准,素质拓展教育按学期登记,综合评定按优、良、及格、不及格鉴定,有操作要求,是班级和学生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之一。

5、依托相对固定的系列活动开展工作。

汽车学院相对固定的系列活动如每年10-12月份的汽车文化节、每年9月份的新生杯篮球赛、每年4月份的专业杯 篮球赛、每年元旦的迎新晚会、每年5-6月份的宿舍美化活动和各群团组织每年至少开展一项活动。汽车学院把学生社区作为除课堂以外的第二“思想教育阵地”来建,党组织通过学生参加依托相对固定的系列活动锻炼人、培养人、考察人,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各群团组织。

6、以项目或课题带动。

汽车学院党建和群团组织进学生社区,以项目或课题带动,目前有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高专贫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Y492)、有申报学校的科研项目《汽车学院党建科学化的实践与研究》等。

5、用三铭记规范行动

铭记校规校纪(贴在墙上记在心中)、铭记三大禁令(严禁酗酒滋事打架斗殴、严禁通宵上网夜不归宿、严禁到校外河流水库游泳)、铭记承诺(座右铭、创先争优承诺)。对党员、学生干部要求的三铭记,简称“三铭主义”。

三、基本经验

1、思想认识到位。党总支部主要从政治导向、政策把关、思想工作、服务教育教学和制定制度上全局统筹。汽车学院通过中心组学习、党政联席会议、总支委会议、党组织生活等,统一了党建和各群团组织进学生社区的认识,争取到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实现了党建和各群团组织进 学生社区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为了提高党建和各群团组织学生干部的工作思路和能力,汽车学院在每年开展的汽车文化节期间,举办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参加的学生干部经考察合格后,发证认可。

2、制度措施具体。

党建和各群团组织进学生社区,要形成长效机制,必须有一套可行、具体的制度措施,汽车学院党总支部编写的《汽车学院岗位职责》、《汽车学院组织工作手册》、《汽车学院学生工作手册》明确了岗位职责、规范了办事程序、制定了标准模式、严格了工作要求、量化了考核条目等。

3、激励机制明确。

汽车学院除学校及其上级部门每年在班级和个人中评定各类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奖助学金等,并大力宣传外,坚持每学年评定系级先进班集体、系级优秀团支部、系级优秀社团、系级优秀学生干部、系级优秀运动员、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坚持每学期评定参加各类比赛和文体活动的系级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文明楼栋、党员示范宿舍、党员示范岗等;坚持每月评定社区文明宿舍等,引导和树立了积极上进,创优争先的意识。

4、工作观念转变。

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和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多彩,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完善,理想信念逐步稳固,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较强。汽车学院要求党务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力求学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结合新形势,把握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变管理为引导,变工作为服务。交代校规校纪是温馨提醒、批评教育是友情帮助、安排任务是提供锻炼机会、评比表彰是明确能力方向等理念,在师生中已经从遵从到认同,从认同到内化不断的转变。

结语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篇8

为加强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结合x区实际,现就党建引领培育”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部署和要求,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引导”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按照党建引领、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注重质量的原则,到2022年底,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街道打造至少1个”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全区”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作用发挥初见成效。再经过1年的全面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更加有序,”红色”属性更加突出,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

二、工作步骤

(一)试点阶段(2022年5月-6月)。

各街道要做好”红色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筹备工作,选取社会基础好、重视程度高的社区作为试点。针对社区居民不同需求,培育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社区社会组织。原则上每个街道选择1个试点社区,于5月7日前将试点社区名单和工作方案报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备案。6月底,试点社区要组建完成不少于6个社区社会组织初步形成可学可看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二)全面推开(2022年7月一9月)。

各街道要在总结试点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需求导向、主动而为,抓点促面、打造特色”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各社区发展目标、培育特色和培育重点,分类施策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并在推进发展中优化质量。9月底,基本完成每个城市社区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任务。

(三)提升阶段(2022年10月-12月)。

各街道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章程,规范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品牌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到2022年底,各街道分别打造不少于1家在辖区内具有影响力的示范性”红色社区社会组织”。12月底,区民政局组织对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三、主要措施

(一)精心排摸需求,建好社区社会组织

1.开展调查摸底。各街道社区开展调查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电话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全面掌握辖区内现有社区社会组织详细情况,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梳理汇总出需求意向。针对居民最集中最迫切需求,结合社区人力、场地、经费等资源供给能力,以社区为单位精准客观地制定出拟重点培育发展的”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加大组建力度。各街道要制定”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方案。对现有社区社会组织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要规范提升,促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对规模较小、组织松散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积沙成塔”的原则进行整合;对社区居民需求集中、尚未组建的社区社会组织,可采取”孵化基地培育建、引进社工机构购买服务建、组织热心人牵头自发建”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育。要选优配强负责人,鼓励支持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党员、退休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

3.突出发展重点。各街道要按照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优先发展居民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参与基层治理范畴的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推进发展中优化质量。要创建”品牌组织”,在有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发展党组织建设强、综合实力强、规范化程度高、居民评价高的”红色社区社会组织”,以此引领带动全区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党建引领,根植”红色基因”

4.夯实两个覆盖。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嵌入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和管理全过程,在社区社会组织申请备案登记时,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组建党组织,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同步孵化。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采取联合形式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由社区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开展党的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

5.突出政治功能。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部署和要求,使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要求及时到达基层。做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居民中传播正能量。要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员社区社会组织牵头人,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党课辅导、观摩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政治责任和政治工作能力。要加强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社区社会组织”。

6.创新活动载体。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突出社会组织特点开展活动,主动与社区和其他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亮牌”服务,广泛开展争创”基层社会治理作用突出红色社区社会组织”“最活跃红色社区社会组织”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和党员群众的凝聚、引领、服务功能,树立社区社会组织”红色”形象。

(三)加强政策支持,扶强社区社会组织

7.建设孵化基地。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建设,各街道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主要职责是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指导、项目协调、场所设备等支持,示范带动社区社会组织依法办会、规范运作、发挥作用。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代管服务并指导督促项目实施。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阵地支持。

8.培养骨干人才。街道要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力量,通过举办示范培训、网上课堂、新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各类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街道对参加考试人员给予考试教材、考前培训、考试费用等帮扶激励,组织部门对当年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金1000元,对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金2000元,对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的给予一次性奖励金5000元,并直接纳入社区实用人才管理,享受实用人才奖补。

9.加大资金支持。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支持等多种渠道支持”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鼓励街道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资源支持、项目对接等服务,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为当地优秀人才领办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支持。街道、社区将闲置的办公用房、公共设施等存量资源通过无偿使用等优惠方式提供给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利用政府资金、社会资金支持社区设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基金或”微基金”,通过公益创投、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支持。

10.建立联席会制度。在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建立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以及心理服务专业力量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接社区服务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统筹指导、支持和监督

”五社一心”服务项目的实施,协调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在社区层面,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委员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研究服务的形式、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通报协商社区服务和建设相关事项等。

(四)创新活动载体,引导作用发挥

11.开展”邻里守望”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邻里守望”等为主题,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为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社会融入等各类关爱服务,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引导慈善公益组织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为兜底保障、社区服务提供支持力量。

12.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区协商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居委会带动居民有序参与居民自治,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倡导”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通过协商议事会、文明行为评议团等组织形式,发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等多方主体围绕公共服务、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社区重要事务,定期组织开展协商议事评议活动。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汇聚民智、收集民意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委托开展居民调查等方式,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发挥收集、反映居民诉求作用,拓展居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

13.开展”共创平安”系列社区治理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社区矛盾化解、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工作。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戒毒、重点人员帮扶、社区康复,有序参与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工作。针对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在每个小区、楼栋成立”爱我x”志愿服务队,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党员干部参与治安巡逻、商圈整治、文明劝导、垃圾分类、文明积分等活动,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人人争当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4.开展”文化铸魂”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协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做好社区文化、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培育发展”红色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组织部门要做好”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民政部门要指导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研究制定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全面协调发展。

(二)加强工作指导。

各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的规划布局、备案管理、发展指导等方面具体工作。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重大活动申报、诚信评估、失信惩戒等管理制度与退出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活动情况,引导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等

上一篇:幼儿园园务工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首都经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