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调研

2024-10-3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社区党建调研(共8篇)

社区党建调研 篇1

社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如何深入社区并扎实开展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课题,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和组织员办联合组成调研组,利用20天时间,采取召开座谈会和统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研共召开20个座谈会、发放统计表80张),就社区党建、经济、居民自治组织的建立情况进行了调研。

几年来,我区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党建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社区党建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社区党建应有功效的充分发挥,应引起重视和思考。

一、当前社区党建中三对矛盾

(一)社区党建的快速推进与对社区党建思想认识滞后的矛盾。江泽民同志指出,社区党建应是“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就有党员发挥作用”。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只有坚持以党的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对照中央的要求,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正在与不断推进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发生冲突和碰撞。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入社区的党员数量急剧攀升。在社区内,真正进入社区,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主要有两类,一是离退休党员,二是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从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类已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甘融入。第二类特殊群体党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的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2.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社区单位党组织一般可分为需求型、普通型、单位型、社会型四种类型:需求型指双方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依靠和制约关系;普通型指双方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单位型指的是某个大单位职工住宅区等同于现实的社区,即“职工”等于“居民”的关系;关系型指的是该社区建立了辖区单位领导个人与社区组织负责人之间密切往来、共建互助的关系。就目前来看,这四种类型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够平衡,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再腾出精力参与社区党建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3.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出现三种状况:一是所在单位(主要是国家部委、省所属的企事业单位)没有对自己投身社区党建做硬性要求的,则这些在职党员基本上完全疏离社区党建工作。二是所在单位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虽基本上能遵守,但许多党员报到后不能主动、自觉地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大多数党员能参加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但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社区党建的高要求与社区党建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矛盾。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尽管我区这几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社区财力和物力不足的问题,但社区党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仍然存在。目前全区尚有80个社区无党员活动室,占总数的50%。

1.社会转轨型匮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能由政府、单位向社区的大转换。但是,在这种社会职能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支持原先职能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接受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

2.任务膨胀型匮乏。这几年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升温,使得不少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社区党组织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不知分辩,不能拒绝,只有盲从,尽力应付。导致了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的更加捉襟见肘。

3.支持软弱型匮乏。社区党建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也要依靠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的支持。但在人们思维上总是习惯地依靠政府的财力、物力调拨,却很难得到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在财力、物力上的有力支持。

(三)社区党建的高难度与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与其他基层党建相比,社区党建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是难在社区党建的对象是复杂异质的,同一社区中,有三新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还有流动党员。这些复杂异质的党员思想迥异、利益相左,要统一起来尤为困难。二是难在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完全是根据社区党建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定的,无预设性,要随时依变化的情况而调整。三是难在社区党建无完整经验可资借鉴。其他方面的基层党建已有十几年,几十年

管理过程中,都不同程度有不习惯乃至排斥的心理。这就需要在开展社区党建过程中,上下用心,总结经验,克服阻力,努力推进党员的属地化管理。

2.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几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社区组织的人员编制、财力安排、场地配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无疑为社区党组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好核心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下一步的制度建设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善于利用传统党建的制度资源。虽然社区党建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但党的建设已有了八十年历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这些制度虽与社区党建的制度有一定差异,但共性的东西也不少,尤其是传统党建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部分,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引用。要对传统党建制度逐一梳理,理出同样适用社区党建的一些好制度。

二是要善于总结社区党建经验。这些年,社区党建在实践中已探索出不少好经验,要把经验求证于社会、求证于专家,力图取得共识而后把行之有效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加以制度化,并以此来规范社区党建的实践。

三是要检索社区党建的制度缺陷。凡是尚未制度化的社区党建领域,要集中其它社区党建的经验,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弥补。比如关于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如何协调、如何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教育监督、如何管理社区各类党员等都应尽快制订相应制度加以规范。

四是要为已制订、将制订的社区党建制度设计支撑体系。在实践中,有的制度虽已成文,但无任何约束,无法落实。这主要是因为制度未获得执行主体和监察主体。因此,社区党建在设计制度时,一定要注意研究现实可行性,要为制度设计具体的支撑力量体系。

3.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属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范畴,核心是党组织负责人队伍的建设。社区调整后,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有了改善,素质有了提高。但总的来说,社区党建的队伍现状离工作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一是必须着力选好一个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又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目前,这样的领头雁通过公开招聘一时难得,因为凭目前社区的待遇条件尚不足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而过去居委会中的老人又一时难适应社区党建。社区是培养党政干部的场地。所以,一方面要举办社区学院,加强培养,保证生源;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物质待遇,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经济收入逐年有所提高。当前要从上级择优选派和适当保留有奉献精神的老居民干部作为一个过渡期。

二是必须坚决纠正社区党建工作者中日益发展的机关化作风。原先的居民区干部群体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最突出的是为居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宗旨意识和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等原因,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陆续退出了社区工作岗位。但是,老同志走了,那些优良的传统不能跟着消失,应该在新时期的社区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机关化作风不独表现在社区党建工作者身上,也表现在其他社区自治组织成员身上,但是要改变这种风气,必须从社区党建工作者做起。社区党组织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教育加以克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评议机制,以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决定社区干部的去留。

4.切实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目前,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对象由五类党员组成:①在社区组织中从事一定工作的党员;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党员;③下岗失业、临时流动的党员;④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⑤工作在社区的新生组织中的党员。针对社区党员的结构特点,社区党组织应当普遍采取分类教育管理的办法。即把占比例较大的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作为工作重点,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和专业特长进行分类教育,分开管理。

一是对党员总数占百分之七、八十的退休党员,主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组织他们参加基层党校的定期培训学习、过好党的组织生活,要求他们“管好自己的家,看好自己的人”,并力所能及地参加墙门党员责任区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积极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是机关、企事业在职党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通过组织他们到社区报到登记,并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队”等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先进意识,实现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

三是对于日趋增多的下岗失业党员和新生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帮助他们建立联合支部、流动党员支部,在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联络站和社区党员之家,实行直管、代管和协管,始终保持对这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使之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组织不断线,并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下岗失业党员自立自强,为社会作贡献,使他们的能力和作用有用武之地。

5.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的宏观指导。区委组织部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党建的重大工作,党群职能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引进竞争机制,继续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水平。要确定一批有影响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单位党组织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联系点,及时总结推广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和运用不同特色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全区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要切实发挥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派出机关的作用,建立健全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党建新体制。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党建工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组织、协调的重要政治责任。

社区党建调研 篇2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长清区3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1988年制订的《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卫生事业的现状及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济南市长清区社区康复现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进展情况、患者及家属所能得到的康复服务等。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济南市长清区30个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首先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取得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配合,以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3]。

1.2 方法

①问卷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形成社区康复调查问卷的初稿并进行初次调查,不断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②实地调查课题组成员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并向其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及填写方法,实行答完当场收回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收回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③访谈向有关社区康复治疗人员进行咨询,了解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及重视程度;对前来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其对社区康复治疗的认知度。

1.3 调查内容

①社区居民对社区康复基本概念的认识、是否接受过社区康复等;②济南市长清区社区康复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组成、年龄分段、家庭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等;③社区是否开展康复活动、有无独立的康复科等;④康复治疗机构人员构成、康复手段、康复设备拥有情况、康复科业务收入等;⑤社区康复社会支持情况。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及患者对社区康复的认识

调查问卷显示,300个被调查者中,31人清楚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占被调查者的10.33%;138人对其概念模糊,占46.00%;131人对社区康复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占43.66%。其中接受过社区康复服务(自身或亲属)有188人,占62.67%。与医院康复相比,114人表示更倾向于社区康复,占被调查者的38.00%。有276人对社区康复建设提出了建议,占92.00%。数据显示,社区康复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但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对社区康复的概念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康复的长远发展有所不利。见表1。

2.2 长清区30个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康复患者概况

本次实地调研,被调查者年龄为20~8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占59.33%、40.66%,其中60~80岁为数居多,占60.33%;年收入低于8000元者占45.6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300个被调查者中,共有188人(包括患者或家属)接受过社区康复服务,就疾病类型而言,颈肩腰腿痛97人,占47.78%;心脑血管疾病66人,占32.51%;骨伤科疾病6人,占2.96%;呼吸系统疾病11人,占5.43%;肥胖症3人,占1.48%;糖尿病13人,占6.40%,以及其他常见病症7人,占3.45%,可见长清区接受社区康复的患者疾病类型以颈肩腰腿痛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见表2、表3。

2.3 社区康复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的3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16家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康复治疗活动,占53.33%,其中有10家设立了独立的康复科,占62.50%,6家卫生服务中心无独立的理疗科或康复科,占37.50%。见表4。

2.4 康复治疗机构设置情况

①康复科人员构成康复科治疗人员一般为2人,以中医师为主,所修专业为针灸、推拿,最高学历为本科、最低为专科,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②康复机构业务收入康复机构业务收入普遍不高,12家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月收入为10000元或以上,3家康复机构月收入少于6000元,1家康复机构月收入少于3000元。③社区康复设备拥有情况:社区卫生机构拥有较多的是颈腰牵引床、中频治疗仪、轮椅、按摩床,拥有率分别为38.05%、35.33%、37.67%、39.67%;矫姿镜、组合阶梯和巴斯球拥有率最低,分别是9.78%、9.78%和6.52%。④康复治疗手段:运动疗法包括医疗体操、运动神经、肌肉生理促进疗法、太极拳等;物理治疗常用电疗、热疗、牵引、针灸及按摩等;心理治疗方面,常对精神、心理、情绪有障碍的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心理治疗。

2.5社区康复社会支持情况

①长清区于2003年成立了济南第一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综合服务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健身厅,开设了康复部、按摩室、娱乐室等多个服务项目,重点对残疾人的体能、家庭生活技能、学习能力、社交技能进行培训。②自2014年1月起,济南市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为每人每月100元。③济南市残联康复中心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治疗服务,如带领听力验配专家到达长清区为听力残疾人现场适配安装助听器,以及捐赠爱心轮椅、免费查体等。

3 讨论

3.1 社区康复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医务人员的康复技术培训缺乏据调查问卷反映,影响社区康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医务人员技术平良莠不齐,且大部分社区康复人员由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调任而来,缺乏拥有康复知识和技能的专职医务人员,难以使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②上级部门的政策、财政支持欠缺从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机构所拥有康复设备多存在种类不全、设备老化等问题,缺乏硬件设备,如场地、设备等;此外,政府对社区康复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社区康复费用尚未纳入医保。可见当前影响社区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来源及政策支持。③社区康复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由于社区康复机构缺乏对外宣传和健康宣教,社区居民对康复知识了解甚少,有些人认识不到社区康复服务对残疾人及功能障碍者的重要性,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缺乏信任使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在社区进行康复训练,导致达不到预期康复效果,降低其对社区康复治疗的信任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3.2 建议

①强化社区康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能服务于社区的康复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应着重康复人才梯队的建设,吸收从正规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的新生力量,强化对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其次,制定社区康复人员工作制度,规范其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再次,提高康复工作痕迹性管理,建立社区康复患者的康复档案[3]。②给予社区康复政策和硬件支持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医疗条件是成功开展社区医疗的必要基础。为促进社区康复的尽快发展,上级部门必须提高对社区康复事业的重视程度,给予政策及财政上的扶持,改进康复治疗设备,强化硬件设施,同时积极探索双向转诊及社区康复合理费用的补偿机制。③加强社区康复健康教育通过社区康复机构发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实现康复健康知识的宣传。如可利用助残日为社区居民进行康复健康教育,通过讲座、演讲、大众传播媒介等形式普及康复知识;也可结合“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主题日活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康复认同度[4]。

3.3 小结

社区康复以城乡社区为基地,以解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前提,以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为保障,以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为目标,积极动员残疾人及其家属参与,已形成国际化发展的趋势[5]。社区康复的出现顺应了残疾人迫切的康复需要,也使医疗服务得到了有效的伸展,同时证明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大领域的工作在社区实施的连贯性[6,7]。但济南市长清区社区康复发展现状与国务院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郭耀辉,吴伟标,谢炳文,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224.225.

[2]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J].中国康复,2003,18(1):1-2.

[3]王莎,华夏,潘妮娜,等.浙江省安吉县农村3个自然村的社区康复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4-6.

[4]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4(9):2918-2920.

[5]张金明,赵悌尊.国际社区康复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84-186.

[6]Jitapunkul S,Bunnag S,Ebrahim S.Effectiveness and cost analysis of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in Bangkok[J].Med Assoc Thai,1998,81(8):572-578.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研 篇3

[关键词]社区文化;现状;对策研究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1]具体来说, 社区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物质方面,即该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 精神方面, 即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起来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新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人生乐趣和生活方式等; 制度方面, 即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所构成的规范结构。[2]

近年来,铜陵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该市创建“精致大气之城”,保障和实现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铜陵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铜陵市近年来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事业,积极建设适应创建“精致大气之城”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社区文化工作网络不断健全,社区文化建设得到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2008年起,铜陵市政府将“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场所等工程建设,并启动了社区综合整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近2亿元,对全市所有社区实施综合整治。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面积和文体活动设施有显著增加,所有的社区均建有“一厅三室一中心”。2009年,铜陵市将78个社区文化家园工程建设列入市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273万元,给城区全部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置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信息共享设备等,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文化场所全覆盖。该社区文化家园项目获国家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第十五届“群星奖”,反映了铜陵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文化民生出现新气象。

(二)体制创新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铜陵市于2010年7月在主城区铜官山区启动了“区直管社区”的综合体制改革,将原有的6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整合调整为18个新社区,重新界定社区职能,将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直部门,将计生、民政、社保等服务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进一步实现重心下沉。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区范围内撤销街道办,实现区直管社区的市区社区直管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创新,解决了过去社区文化工作“政出多门”,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扫除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这种创新的社区管理运行模式,因为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群众,推动了铜陵市社区文化大发展。

(三)城市文化社区建设项目在稳步推进。2011年,铜陵市城市文化社区建设项目获得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这必将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不断丰富群众文艺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当前,铜陵市积极推进城市文化社区创建工作,创建项目中,社区图书室调配中心正由市、县图书馆着力建设;社区文艺人才培训中心,由市、县文化馆承建,现已面向社区舞蹈队举办四期舞蹈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00人次;业余文艺团体“样板工程”由市、县文化馆、艺术剧院承建,首期以市中老年民乐艺术团、京剧业余爱好者协会艺术团、黄梅戏业余爱好者协会艺术团、民管协会少儿艺术团、铜娃少儿舞蹈艺术团等五个业余文艺团体为对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业余文艺团体的“样板”;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工程”正在进行,新苑、官塘等社区相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月、邻里节等;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工程”已选定以黄梅戏为特色的安铜办、以木兰扇为特色的白鹤社区等作为示范点,同时“公共文化服务门户网”正在筹建。

(四)社区群众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指导下,为创建“精致大气之城”,铜陵市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不断建立健全市社区文体工作网络,繁荣群众文体生活。各社区在发展业余文艺团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楼群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要。社区文化家园制定了“五有”目标:每天有居民文化活动,每周有文艺团体活动,每月有广场演出活动,每季有公益文艺骨干培训活动,每个假日有群众文化活动。政府和有关部门还经常组织社区文化主题活动,如“文艺进社区”、“社区文化活动月”、“全民健身、健康铜陵”、“邻里节”等,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五)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在不断涌现。2010年以来,铜陵市以组织实施特色文化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培养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铜陵市连续4年开展了几十万人次参加的规模浩大的“社区文化月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在打造文化社区的过程中,各社区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全市现已拥有“廉政文化”、“连心桥”工程、“阳光生活”、“幸福列车”、“楼道文化等一批社区特色文化品牌,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增强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铜陵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铜陵市的社区文化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虽然红红火火,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对于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如何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是什么,怎样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等,都是我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二是在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时,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不够,致使各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不均衡,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重视如何去开展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三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兼容性和互补性比较弱,市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学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以被动接受的居多,主动参与进来的比较少。这说明在推动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突破单位和行业界限,融入到整个社区文化体系中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铜陵市财政加大了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了一些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和设备的问题,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依然有较大差距。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还不大,很多室内活动场所都是一室多用,在冬季,就限制了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些社区没有室外活动场所,靠借用辖区单位的场地开展文体活动,因为距离较远,让居民感觉很不方便。此外,社区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专项经费,因此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很多都是社区文化爱好者自己掏钱做服装、购道具、找场地等,社区因为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有时只能靠“募捐”和“化缘”来解决,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性。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这种发展态势看,没有各级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更大的和专项的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就很难适应创建“精致大气之城”和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存在欠缺。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高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热心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社区文化队伍包括社区文化工作者、离退休文化专业人士和社区文化积极分子。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各类文化专业人才较为缺乏,许多社区工作者都是兼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并且经验不足,延缓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3]另外,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也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社区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离退休人员,而社区里的青壮年在职人员参与活动的不多。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丧失依赖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因此也缺乏凝聚力。

(四)社区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力度不够。铜陵市虽有三千年的铜冶炼史,有深厚的铜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建市时间短,而且是在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城市,传统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地点和社区,开发保护力度不够。如历史上的“五松山”到底在什么位置,面积有多大,至今未有科学的考证和结论。金牛洞等珍贵的古铜矿遗址,因为资金的缺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保护,没有发展成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一些已经枯竭的铜矿井和停用的铜冶炼高炉,本来完全可以作为现代工业遗址保护下来,却为了局部的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将它们夷为平地,确实可惜。

三、加强铜陵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涉及许多领域。而且各个社区的发展状况和人文地理条件差异比较大,社区文化发展的程度和层次不尽相同。要建设好社区文化,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坚持富有成效的探索和选择正确的路径,这样才能把铜陵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一)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那些社区文化建设搞得好的社区,对社区文化的概念、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社区文化建设规律的探索都比较明确。现阶段,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精致大气之城”的创建。社区文化建设搞得好,可以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引导力和创造力。现在铜陵市很多社区的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发展和做强社区文化就必须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个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件关系创建“精致大气之城”和社区平安幸福和谐的战略工程。只有这样,全社会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才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加强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开创全市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建立多渠道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拨款应当是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各级财政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设立社区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但是,仅仅只有国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还要形成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发展的良性格局,才能彻底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缺乏的问题。这里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主动联系,积极宣传。要通过多种路径与辖区里的有关单位联系,提倡共享、共建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 争取它们从资金上进行支持。其次是建立互益的共享机制。要建立可持续的、循环互利的资源整合方式,使辖区单位的投入不只是一种公益性奉献,要使它们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和回报,从而实现社区文化持续、良性和长效发展。再次是建立灵活适宜的组织形式。要逐步完善社区文化资源整合的组织程度和规范化的运行程度, 使社区文化资源整合由不固定、零散的“募捐式”发展,变为固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制度。

(三)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人,他们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建设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必要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和职务要求来聘用。其次要专门对社区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文化主管部门要组成文化指导组经常深入社区,对文化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和具体帮助。再次要培养社区自己的文艺团队,各社区要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发现那些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社区文体工作的居民,要努力把社区内不同层次、不同界别的人员团结起来,建设好社区文艺队伍。要重视社区文艺队伍的培训工作,请文艺名家为社区文艺队伍进行专业辅导,促进形成演出队伍稳定、演出场次提高、演出质量提升的良性格局。

(四)重视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以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为起点,到找到社区文化建设规律,形成品牌,创出特色,由此发展到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开放和保护这个较深入的阶段。首先需要摸清家底,了解本社区的发展过程,以及所在地区的历史渊源,发掘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再请教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提高社区文化的品质,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其次,在关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要留意当代有文化内涵的工业遗址,要有保护意识,在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时,尽量绕开这些遗址并能投入资金加以切实保护,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这座现代工业城市累积人文底蕴,这样才真正符合创建“精致大气之城”的需要。

(五)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含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和休闲文化等,它们都处于社区整体互动之中。因此,其中某一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都要与其他文化系统保持平衡。我们只有把现代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才能协调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同志关系和单位关系,才能引导社区成员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社区文化还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来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社区文化建设除了要适应老年人在社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晚年生活和保持身心健康外,也要适应少年儿童在社区找到课外活动场所,作为学校教育在社区的一种延伸。此外,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活动方式,吸引中青年更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从而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六)积极探索文化设施的社会化经营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多样化,有一部分居民对社区文化产品的有偿消费,从观念上和经济能力上都能接受。因此,对不同的社区文化产品可以采取分类管理。一些健身保健类的、休闲娱乐性的文化产品,可以采用准成本的经营模式。具体地说,社区对于这类文化设施可以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通过社会上的个人、企业来经营管理,而社区起协调和监督作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而且也能使居民得到更专业化的服务。

总的来说,社区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一种群众文化,一种创新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有多少文化进入到社区,社区内办了多少文化活动这些浅层次的东西。更深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是通过社区文化的营造,增进社区的凝聚力,提升社区成员的生活品质,增强社区的和谐性。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来关心和关注,要在政府的带动下、基层的推动下和企业的拉动下进行发展。让政府、单位和社会看到发展社区文化的意义和商机,这样社区文化才能走出发展的窘境,在铜陵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精致大气之城”中发挥出积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2001.

[2]李慧.我国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探析[J].消费导刊,2008,(8).

[3]马海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安徽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AHDXKT2014053)

作者简介

10.6.6社区党建调研提纲 篇4

东莱街道位于龙口东城区,全街道辖13个社区,其中村改居型1个,地缘型社区12个;社区内常住人口28237户,61557人。社区建立党总支5个,党支部13个,党员639人。自2003年6月份社区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以搞好社区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新机制、新格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社区党建工作情况

(一)健全工作网络,夯实社区党建的组织基础

1、本着“一社区一支部”的原则,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把党的领导与居民自治有机统一起来,以有利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着眼点,优化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建立一支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特别是选用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事业心强、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1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5%以上的支部成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推进社区党组织向居民小区、楼院纵向延伸。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居住地和类别,采取

1属地建和分类建相结合办法,建立楼栋党小组,并从社区党员骨干中推选一批德高望重、热心社区工作的同志担任党小组长。

3、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纽带,实现社区党组织横向拓展。街道党工委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成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联谊会,定期组织探讨党建工作的途径,沟通信息,协商议事,动员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的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社区服务联抓,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从而不断完善社区党建‚上下联动、条块互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扩大社区党的工作覆盖面和渗透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壮大社区党建的“中坚”力量

1、加大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街道党工委每年都制定培训规划,依托市、街道两级党校阵地,分批、分层次对社区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以强化党的政治理论、各项管理知识和群众工作技能为重点,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2、抓好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党员的思想动态,以社区党员活动室为主体,以社区各种教育资源为依托,坚持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联系实际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改进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实效,形成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3、坚持标准,做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克服过去‚守门待客‛、自然成长的做法,主动引导,重视培养在社区

居民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社区党组织充实新生力量。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社区干部中优秀分子的培养力度,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干部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1、立足实际,利用、整合社区资源,加快社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步伐。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等的建设。

2、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活动。广泛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岗‛、‚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激发广大党员亮出身份,发挥自身特长,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和各种服务,为党员展示形象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扩大党的工作影响力。

3、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为切入点,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社区中开展‚文明楼院‛、‚五好家庭‛、‚文明居民‛评比活动,大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依托社区各类资源,因地制宜,成立群众文艺团体,组织居民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4、以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为重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内容。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扶贫济困服务,面向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

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近几年来,各社区按职能要求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同时还承担了大量政府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建设的配套措施明显滞后。社区在职能明确、办公用房落实、工作人员充实加强、社区支出预算增加等方面,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街道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不完善。由于场地有限,个别社区未设置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由于经费不足,无法支付党员教育所必须的购买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等项资金,导致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效果欠佳。

二是社区经费紧张、干部待遇低。目前,社区经费仅够维持日常办公所用,活动经费基本没有。社区干部待遇低,每月仅760元,全靠对岗位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热爱来工作,多少影响了社区的工作。

三是部分下岗党员党性观念淡薄。部分下岗职工党员由于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产生抵触情绪,思想上出现滑坡,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很难组织起来过组织生活,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实际行动。二是少数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素质不高,缺乏抓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思想老化,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三是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关系不理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意见和建议

第一,要创新工作思路,构筑社区大党建格局。对离退休党员,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的同时,注重发挥其‚余热‛,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和科普活动,使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对下岗失业党员,就近或按行业转接组织关系,并支持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外来流动党员,加强联系沟通,通过代管、协管或转接组织关系等形式,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建立与驻社区单位的信息反馈机制,探索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延伸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社区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构筑‚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为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核心,覆盖社区各级各类组织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使党建的触角向街道社区各方延伸,党建的工作对象向辖区内的单位党组织和生活在街道社区的在职党员拓展,党建的重心向社区建设和管理转移。

第二,要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为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要抓好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各地要按党章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内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工作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上予以保证。三是要抓好社区功能建设。只有不断完善社区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体现大社区、大服务的特点。

社区物业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篇5

全面了解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情况,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1.社区物业服务开展情况如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社区物业服务的社会公益属性,以及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开展情况:目前社区物业主要的服务包括卫生清洁、绿化物日常维护、治安管理、水电管理、中介服务、法律咨询等等,各社区物业服务整体情况较好。

存在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是与群众争利,停车是否收费问题、公共服务场地使用是否收费问题;二是一些小区还存在脏乱差甚至乱搭乱建现象。主要原因:一是规划部门对小区各项设施收费标准未统一,收费标准未向居民公开公示;二是社区物业主要是搞综合服务的,没有行政职权,在实际的管理中,碰到乱搭乱建也只是劝导,管理中存在困难,一些小区出现建管脱节现象,导致小区无人管理。

2.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中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情况如何?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怎么样?如何在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活动方式、党组织负责人选配等方面进行规范?

目前,在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中虽然有少数党员,但是还没有在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中开展两个覆盖工作。业委会中党员在积极参与文明小区创建、调解领里纠纷、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生活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如何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人选把关、选举和工作运行等方面的指导监督作用?

社区党组织结合平时了解,在人选把关上注重将一些退休干部、专业人士推荐到业委会选举中去,优化业委会的人员结构。社区党组织在指导业委会方面,社区党组织积极利用自身资源,指导帮助业委会成员学习相关政策、法律知识。

4.怎样处理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协作机制?

社区党组织起到领导作用,从全局出发,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引导其作出正确的、有利于广大群众的决策和行为。居委会对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主要是指导作用,业委会是居民与物业企业的“桥梁”,帮助化解物业企业与居民的矛盾纠纷问题。

5.如何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调动各方资源搞好老旧、失管小区物业服务?怎样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一是社区党组织将一些退休干部、素质较高党员、专业人士推荐到业委会,主要还是依靠这些人自愿的原则。

二是积极与政府协调。协调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调动专门人员,统一协调指导解决搞好老旧、失管小区物业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在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方面还是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购买社区服务,从市场中引入专业力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6.如何调动居民群众积极性,实行共谋共建共评共享,解决居民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一、当前,主要是社区党组织结合当前的“三城同创”中心工作,组织报到党员开展各项活动,帮助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二、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明劝导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创建文明社区的宣传,社区建设靠大家,引导广大居民自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强化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7.如何健全完善物业党建领导体制机制?依托住建房管部门和物业协会建立物业行业党组织是否可行?怎么处理行业指导与属地管理的关系?

社区党建调研 篇6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区共有街道18个、城市社区100个,社区级党总支、党支部473个,占全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68.7%;社区党员12062名,占党员总数的75%。无论从党组织、党员的数量和比重,还是从社区承担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上看,在我区基层党建工作中,社区党建绝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域关系来看,我区的街道和城市社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主要指相对封闭的油田矿区所在街道,如:红村、平安、欢喜、曙光、锦采、沈采、茨采、高升街道及所辖社区。这些街道辖区相对独立,驻街单位性质比较单一,又因为街道前身就是各单位的地方工作科,街道党工委领导都曾经是油田干部,社区干部大部分是油田离退休干部和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与油田单位感情基础深厚,工作融合程度高,工作沟通和联系比较紧密,社区党建及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油田单位的大力支持,硬件资源共享程度较高,硬件条件大多都超过了达标标准,个别社区的活动场所面积达1万平以上。二是复合型,主要是指油田单位和省直单位相对集中区域所在街道,如:新工、于楼、友谊、新生街道及所辖社区。这些街道辖区也相对独立,社会化程度较高,驻街单位也比较集中,但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影响,街道、社区与驻街单位的关系逐渐淡化,工作的融合程度也逐渐减弱,对街道、社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大部分社区的硬件条件基本达标。三是松散型,主要指中心街道,如:兴海、兴盛、创新、兴隆、振兴、渤海街道及所辖社区。这些街道地处城区中心,社会化程度高,辖区内多为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油田机关单位以及非公有制企业,驻街单位级别不同、性质各异、数量较多,且与街道社区工作交叉较少,沟通联系也相对较少,即使是与油田关系相对紧密的振兴、渤海街道社区,也只能靠老关系、老感情来取得他们的支持。一些中心街道的社区因地价贵、物价高、小区老化,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在选址、建房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几年来,区委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社区党建工作,对社区党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在机制体制建设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硬件建设上,一方面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不断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25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的“一站四室”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油田二级企业的支持,在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办公场所运行、维修和办公设备配备等方面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从队伍年轻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社区党组织换届,积极选拔年轻干部,在12个社区开展了选聘社区专职副书记试点工作,为74个社区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和有利于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原则,将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油田离退休党员、驻社区企业充分信任的离岗党员选到社区党组织任职,密切了社区与驻街单位的联系,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党员干部年龄老化的实际情况,注重在社区干部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近几年,在社区干部中发展党员数量占全体发展党员总数的43%,为社区党建工作储备后备力量。各社区党组织基本实现了老、中、青的合理搭配,离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了与油田联系紧密、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专职副书记充分发挥了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积极热情的优势,推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每年拨专款50余万元作为社区党建活动经费和社区党务工作者补贴,充分激发了广大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在党员教育管理上,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契机,建立夕阳红等特色党支部20余类共211个,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了广大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在载体建设上,先后开展了以“六联六共”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共建活动,以机关、社区(村)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为主体的“结对共建”活动,年初,我们按照市委要求集中开展了社区党建“四联建”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社区党建的工作主线和重要载体,全面提升我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不断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社区党建“四联建”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城市管理职能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发展的社会化、区域化、群众化、公益化特征,使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和社会职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成立必然。实践证明,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党建以及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成效。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社区建设在全市领先,离不开

各驻区单位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因此,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党建“四联建”给予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对多年来社区党建共建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整合,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建设高标准、高层次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党建联建的工作机制。区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四联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分别成立了由街道、社区、驻街单位参加的以联席会为主要形式的党建联建议事机构,社区和驻街单位党组织建立了工作协调委员会,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街道党工委牵头负责、驻街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全覆盖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如:于楼街道的9个社区党总支与50个驻街单位全部签订了联建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把党建联建关系固定下来;永盛社区制定了《党建联席会章程》,明确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联建制度以及联建双方的职能、责任、义务,使党建联建工作有章可循。渤海街道永祥社区建立了重大民情民意定期沟通协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向物业公司反馈社区居民合理正当的意愿和要求,协助物业公司做好各项工作,帮助居民维护正当权益。锦采街道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配合,与37家驻街单位达成了联建协议,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了“四联建”工作计划,并结合辖区实际提炼总结了“四联建”工作考核细则,从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党员服务站等七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形成了以党建工作为主、带动社区整体工作的良好局面。通过规范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更加顺畅,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第二,进一步拓宽了社区党建联建的覆盖范围。各街道、社区在巩固原有共建关系基础上,加深工作联系,密切感情联系,多渠道扩大党建联建范围,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一是摸清底数,广泛宣传动员。通过深入驻街单位走访,召开社区和驻街单位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悬挂标语、开辟专栏橱窗、发放致驻街单位一封信等方式,积极营造加强党建联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如:兴盛街道兴旺社区把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主动登门拜访,把市委文件送到21个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手中,并邀请驻街单位代表召开了座谈、联席会,双方坦诚交流、统一思想,共同探讨加强党建联建的可行措施,实现联建组织全覆盖。二是点面结合,扩大联建范围。对联系相对紧密的社区党建共建试点单位和规模、影响力较大的驻街单位,采取签订联建协议、责任书等方法,建立长期、规范、固定的联建关系;对其他单位,选准党建共建的切入点,积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密切联系,得到认同后,逐渐把联建范围扩大到社区建设、单位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曙光街道4个社区分别与1-2个重点单位建立了固定的联建关系,双方共同建立了一系列的共建工作制度,在驻街单位领导多次变动的情况下,仍继续保持良好的联建共建关系。通过点面结合的联建方式,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开花。三是感情联络,拓展联建成果。充分利用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与原工作单位或市、区有关部门感情深厚、联系密切的优势,开展联建活动,有的社区还打破了地域限制,将共建单位范围扩大到辖区以外。如,新工街道化建社区针对居住环境卫生较差,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与区城建局环卫处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环卫处在街巷整治的建设规划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社区党支部定期为环卫处提供辖区内的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协助环卫处做好相关工作。经过联建,化建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环卫处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拓展联建范围,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大党建、大社区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区内各类组织的作用,推动了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三,进一步整合了社区党建联建的工作载体。各街道、社区以“四联建”活动为契机,在“结对共建”、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创新活动载体。在服务居民方面,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百家”活动。在服务社区方面,开展了以“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幢居民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出好一个金点子、办好一件社区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在发挥党员作用方面,借鉴农村工作经验,开展社区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和谐城区建设。各街道社区在整合规范活动载体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推进“四联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如,于楼街道广泛开展“四联建”十项系列活动,即支部联建、支部联学、支部联帮、支部联勤、支部联入、支部联防、党建联谊、支部联宣、支部联治、党建文化,细化了具体项目和工作措施,突出街道特色,努力打造“联建”活动品牌。曙光街道与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四区坚持多年共同开展医疗巡诊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医疗服务队”、“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到采油作业四区七号站,为井站职工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开展免费体检、义务理发、洗熨衣物等活动。今年又与曙光医院共同携手打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免费体检,提供重大疾病就医建议。锦采街道绿园社区组建文化宣传队,组织开展“送文艺到井站”活动,为油田职工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拉近了社区与企业的距离,丰富了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锦采矿区企业重点开拓外部市场,很多企业工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现状,社区开通热线电话,为留守家属提供各类服务和心理咨询,解除了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企业外拓市场、增收创效保驾护航,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驻社区的二十多家共建单位中全面铺开。渤海街道永祥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创建和谐社区,邻里聚会百家宴”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带着各自烹制的菜肴参加聚会,加深了职工与社区居民的感情,增进了邻里团结。利用社区的工作职能优势,协助驻社区企业为16名油田残疾子女办理了生活救助和养老保险手续,并代为发放物资公司全部残疾子女的生活救助金,得到了社区居民和油田物资公司领导的好评。通过整合、创新活动载体,为社区党建工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增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得到有效加强。

第四,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党建联建的工作内涵。在加强社区党建共建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四联建”工作内涵,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一是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展“大党课”、“大研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优势,实现党员共管、共育。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实践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二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发展。为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委在各社区建立了非公党建联络站,在各中心街道建立了非公企业党总支,将辖区内企业党支部、个体经营党支部纳入统一管理,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发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的积极作用。几年来,社区党组织积极与驻街非公企业联系,指导党建工作,协助建立了30余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有效推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三是搭建服务党员平台。在各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站,开展社区党员再就业、贫困党员帮扶、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兴盛街道确定了“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个平台、发挥两种力量、造就三支队伍、保障三个群体、建设四个载体”的工作思路,以“四联建”活动推进社区党建、社区服务功能、基层民主建设、防范体系建设、文明建设等五项工作,形成了纵横交错,齐抓共管、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转变部分社区共建联建的错误认识,从“向共建单位要服务”向“我要为共建单位主动服务”转变,找准与共建单位开展“共建”的结合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发展、共促和谐。如红村街道红村社区积极为总机厂服务,主动帮助企业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解决了企业及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企业信心精力谋发展,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稳定。锦采街道绿园社区开展业务知识互通竞赛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和工作者学习驻街单位的生产知识,了解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利于找准服务驻街单位的切入点;通过组织驻街单位职工学习社区工作相关业务知识,号召职工争做社区文明公民,积极为社区服务。通过拓展联建内涵,较好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居民、服务企业的积极作用,措施更加具体,服务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可度,也进一步增强了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调研,我们还看到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和不足之处。

第一,驻街单位的党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单一型社区,由于与油田单位关系紧密,其辖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油田职工及其家属,有较深的感情基础和工作联系,利用油田单位党建资源较为充分。但是,对于复合型社区和松散型社区,驻街单位多为市直机关、垂直部门、党政机关等,没有隶属关系,共建活动开展较难。已经开展的共建活动,大部分也局限于硬件资源共享,活动载体还不够丰富,党建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利用。

第二,部分社区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在对“四联建”活动的认识上,部分社区党组织还局限于获取单位资金、场所的支持和帮助,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没能找准共建的结合点,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部分驻街单位还局限于资金赞助和场所共享,将与社区开展“四联建”活动当作负担,参与社区共建联建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率不高,活动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别街道党工委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别街道党工委仅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将区委的实施意见、方案及相关要求下发到各社区,没有明确街道党工委在四联建活动中的职责。虽然各社区均按要求建立了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没有切实贯彻落实,制度执行力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在社区与驻街企业共建过程中,街道党工委没有及时与驻街企业沟通,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社区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区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油田二级单位力所能及帮扶,但已经达到建设标准的社区只有76家,占社区总数的76%,未达到建设标准的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4%,其中,个别社区活动场所建筑面积狭小,影响了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社区的硬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党务工作者的待遇上,只有两委交叉任职的党务工作者能够拿到区财政发放的社区工作者补贴,且补贴金额较少,与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和物价上涨幅度相比,增长幅度较小。交叉任职两委委员每月550元的补贴,很难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在党建活动经费上,区委、区政府每年划拨20余万元用于开展党建活动,但分配到各个社区后,党建活动经费较少,党建活动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由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由不同的部门制定细化的硬性标准,明确驻街单位开展“四联建”活动的职责,并落到实处。引导社区积极主动地与驻街单位联系,选树一批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到辖区各单位走访,宣传开展“四联建”活动的意义,承诺为单位提供的服务项目,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感动驻街企业,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与原单位的联系,获取驻街单位对开展活动的支持。此外,指导各社区选择与自身组织级别相对应的单位开展“四联建”活动,如社区党支部可以选择与市直机关下属的党支部开展活动,实现工作的对接,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互帮互助。引导各社区党组织找准与油田公司党委“五个一”工程的结合点,与油田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建,互相支持、相互促进。

第二,转变社区党组织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积极征求驻街单位的需求和意见,从细微处观察企业单位的动态,寻找关心、帮助驻街单位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切入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逐步提升社区居委会在辖区单位心目中的地位,使驻街单位主动与社区党组织搞共建。在深入开展“大党课”、“大研讨”等活动的基础上,与市、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建立联系,协助开展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党员双向教育管理方面的优势。与驻街单位签订党员教育管理联建机制,建立约束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吸引在职党员加入到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协助单位做好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教育和管理。

第三,贯彻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扩大街道创建工作联席会议范围,将所辖社区建立共建关系、签订共建协议的单位全部纳入联席会议范围。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共建的思路,解决共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在街道党建年度考核及“四联建”年度考核工作中,听取共建单位对街道党工委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街道党工委党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班子评先选优的一项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街道党工委在“四联建”活动中的协调、沟通作用。

第四,由区委、区政府统筹规划,制定加强社区硬件建设的五年规划,制定权威、统一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建设规范,分期、分批投入资金,改善社区硬件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任用,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党的组织资源与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投资一个,达标一个。在社区党务工作者补贴和党建活动经费上,采取财政多拨一点,党费多留一点,社区各界筹集一点相结合的方式,适当提高党务工作者待遇和党建活动经费。

中共区委组织部

社区党建调研 篇7

关键词:大连市,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模式

一、物业管理的含义

“物业”一词译自英语property,主要是指以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形式存在的不动产1。

《物业管理条例》中“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2。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组成部分,社区物业管理通过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有偿服务,而创造适合人居的舒适、安全、清洁、文明、和谐的环境,提高物业的价值,建立开发商的声誉,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3。

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模式指企业如何运行,其管理水平可从卫生与环保、小区治安、公共设施管理与维护、物业服务、社区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体现出来。

二、大连市社区物业管理发展现状

辽宁省大连市物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经调研目前全市物业管理企业有879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实施物业管理面积达10347平方公里;有87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了IS09002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涌现了一批如中保、名流、永嘉、万达、金环、万科、公用等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物业管理知名企业3。

目前,大连市物业管理企业从类型上总体可分为四类。

1.福利性类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后,一些单位公有住房出售给了单位人或社会人,但其物业仍由原产权单位管理,例如润兴·凤凰城。

2.建设和管理相分离类型:这种类型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很多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的物业管理企业,例如拥有国家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的大连亿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3.连锁管理类型:一些外埠物业管理企业凭借良好品牌和较强实力,他们在发展全国市场中进入大连,如深圳万科物业,金湖物业、中日合资大连吉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4.是由国内外知名的酒店集团派生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例如富丽华物业。

三、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目前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大连市的物业管理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建立物业管理的市场主体大多在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不足,普遍存在业主委员会组织成立困难的情况,或成立后存在凝聚力不强、存在腐败等现象,对规范物业管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企业缺乏诚信,投机取巧,消费者不满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在关于物业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在问卷调查中的结果如下:

2.制度尚未完善。大连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12月23日公布了《大连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颁布以来,关于物业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存在问题与漏洞,监管力度不够,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严格的制约标准,物业管理纠纷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和物业管理行业竞争不断涌现,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出现纠纷多样化、当事人群体化的特点,处理相对复杂,经调查有62%的用户没有听到、看到自己所在社区有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

3.收费制度不合理。根据调查,一些住宅小区根据物业的配套设施、环境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等因素, 物业服务收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个等级。

在关于物业公司是否公开物业费的收取、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关于物业公司是否空开账目的结果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业主并不了解物业费支出情况,财务透明度不高。居民对物业公司信任程度不高,消费者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存在矛盾,物业管理费收费偏低的情况及收缴率不高的情况较多存在。这给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以致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低成本运行,甚至长期亏损经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发展动力不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也影响到了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4.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市场经济下,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 经济化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优秀的物业管理是以专业化、社会化为特征,以科学化和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健全的组织机构、 财务制度、法律体系为保障,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最终结果的。然而目前大连市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经调查发现,物业企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到40%,企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导致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四、大连市社区物业管理模式选择

1. 以政府为主导的老城区管理模式。大连市旧城区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甘井子椒金山、甘井子、周水子、兴华街4个街道,老旧建筑物占有城市19.4%的比例,人口密度高达1.25万人 / 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区,多数建筑年代久远,有3个街道没有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近万户居民不通煤气,区域内卫生、交通等服务设施欠账严重。在老城区的物业管理改革中,应该在逐步弱化政府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可以借助社区服务的优势,与物业管理相结合,提供有偿服务,拓宽经营项目,单一固定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在房屋维修、垃圾清理等基础性服务之外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老城区逐步实现自我改造。

2.“三位一体”的普通社区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是指街道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者间各司其职、彼此依托、相互支持的新型管理模式4。在该管理模式中,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是宣传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维护社区成员权益,协助政府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计划生育、物业管理等工作,掌握和了解居民需求,向政府反映民意;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区域内楼宇及建筑配套的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进行保养维修,维护环境卫生等;业主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召集业主大会会议,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规约的实施情况。该模式是“三主体”参与,能充分发挥房地产开放商与业主大会的监督职能,强化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指导,使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提供服务,应该在福佳新城、芙蓉人家、泡崖的亲亲美境、南关岭的住宅区、软件园等中档社区实行该模式。

社区党建调研 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本科生;认知情况

社区护理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所以,护生要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笔者对我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共78名,年龄20~23岁。她们均于2013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方法:与护生进行访谈和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共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分别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说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共78份,回收78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2010级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下表的统计数据:

三、讨论

对问卷结果和走访结果进行汇拢和分析。问卷第2项: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第10项:22%的学生熟悉实习的重要性,78%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实习的重要性。第9项:10%的学生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认为护士只要能够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就可以。第1、3、4、5项平均得分均超过6.1分,可看出70%的学生了解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第7、8、9项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没有系统掌握《社区护理学》知识,甚至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

四、对策

第一、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教育学生增强以下认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社区保健需求在提升;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导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增加;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增加了社区护理的诉求;看病难、住院难的客观存在需求社区护理跟上;卫生资源分配不当,社区护理成为补充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可能照顾4位老人,需要“简、便、廉”社区护理服务提供帮助。

第二、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1)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理念,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2)以群体为主,对社区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3)以独立工作为主,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4)以人为本,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5)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6)关系多样,居民的职业结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不同,护理需求不一样。(7)突出重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户以及一些重点关护患者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8)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

第三、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

第四、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生、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所以,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这需要教师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总学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强化训练护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健康评估、护患沟通、社区急救技能等方面。(2)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家庭进行访视、家庭健康评估,让护生针对评估的内容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7]。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会大大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护生社区护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对社区护理产生兴趣。(2)丰富社区见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社区健康相关内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实地考察,从人口学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评估所选的社区的健康状况,找出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待社区护理全部理论课结束后,小组轮流进入指定社区基地进行见习,在见习中,要在社区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仪器设备配置、内部设施、人员编排、社区工作内容及相关资料等,以及社区的环境、居民生活状况特点、卫生保健状况等社区状况,作为社区健康评估内容的完善与补充。之后要求护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点评。(4)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 很多护理院校将《社区护理学》作为考查课,这大大降低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区医学、社区管理、康复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的合格的社区护士,让护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五、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识的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缺乏学习主动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在教学环节中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积极的职业态度;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环节。使护生掌握社区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实际工作能力,这不仅能为护生自身拓宽就业、促进就业, 又能为社区护理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磷,鲍翠玉. 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护理学杂志,2012, 27(2).

[2]刘光全.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健康大视野 ,2013, 2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高三语文练习题下一篇:专升本政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知识点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