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5-20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13篇)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制度。

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3、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4、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个人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5、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标准》执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

7、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对各类无菌物品应认真执行检查制度。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8、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应达到Ⅱ类环境标准。

9、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应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

10、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措施:

(1)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2)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2011年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从2011年开始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至今各1 000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

1.2 方法

1.2.1 再生医疗器械管理。

(1) 严格控制回收质量:再生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回收后, 必须进行初步清洗, 确保回收物无明显有机物, 尤其是感染区再生医疗机械包, 必须严格遵守《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原则执行。 (2) 严格控制包装质量:器械清洗完毕即刻送往包装室包装处理, 此时要再次检查器械性能与清洗质量, 若有不合格要退回重新清洗。包装材料的选择要合理, 比如包布与治疗巾需采取干燥、洁净、无杂质与无破损的为佳。包装室还应控制好环境, 每天需采取紫外线照射至少1h, 操作前要将操作台擦拭干净, 避免尘埃微粒等污染器械。 (3) 灭菌器监控:要加强灭菌柜的操作进行监测并记录, 每天可于灭菌前予以B-D监测, 每锅次要有批量监测, 每月则要进行1次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要尽快给出。 (4) 灭菌后物品管理:灭菌后物品要严格检查, 查看包装是否闭合、完整以及干燥与否, 化学指标胶条达到灭菌色泽状态与否, 待合格之后方可存放在无菌架子上。无菌存放室要确保洁净、干燥, 空气含菌量需控制在200CFU/m3以内, 物体表面与操作人员手含菌量则要控制在5CFU/cm2。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操作人员则要严格更衣、洗手与换鞋等。

1.2.2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严格验收, 通常由总后药材局配送, 总后药检所出示检验报告, 根据报告验收并留存。部分未经过总后配送进入科室验收, 则要作热源监测与无菌监测, 并做好相关的登记备案。储存则要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 并保障库房的洁净与干燥, 确保空气含菌量低于500CFU/m3, 而温度则维持在 (20±2) ℃, 湿度则维持在 (60±10) %, 并且尽量无腐蚀性气体, 保证室内通风要良好。下送时每天交由专人配送, 整理好下送车, 做好消毒、冲洗, 发出的医疗器械应禁止再回供应室[2]。

1.2.3 供应室环境管理。

供应室包括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及一般工作区, 各个区域的人员应固定, 确保物品由污到洁。做好环境监测, 可采取紫外线灯定期监测, 各个操作区间均设置紫外线灯, 每天进行至少2次照射, 每次时间不低于1h, 同时由本区间专人进行记录。每半年应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测试, 根据医院感染办要求, 每月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 均保障满足分类卫生标准[3]。

1.2.4 做好自身防护。

消毒供应室人员每天会面临各种污染物品, 而且污染源可能不确定, 为此必须做好自身防护。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必须严格洗手, 各个分区应按照自身着装要求执行, 尤其是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与帽子以及隔离衣、手套等, 回收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 避免锐器刺伤, 手套破损则要及时更换。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行卡方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室经历3年的医院感染管理, 措施落实到位, 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2011年发生医院感染3例、2012年发生2例、2013年至今未出现医院感染事件, 相较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时的2010年而言, 有显著改善, 详见表1。

注:与2010年比较, *P<0.05。

3 讨论

根据以往临床实践与经验来看, 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污染区未能及时清理, 台面不整洁, 甚至未经初步处理就倒入引发污染;再生器械在回收时未能及时清洗黏附在上面的患者血液与体液、初步浸泡后未及时取出引发生锈或污染[4];清洗物品未按照先浸泡后清洗及特殊物品未先消毒再清洗处理;消毒剂配制浓度未能达标、浸泡物不统一、消毒物品未完全浸没等;包装与灭菌过程中未能检查器械的清洁度, 灭菌不规范以及操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等。基于此,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事件, 就应从这些问题出发, 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通过本文可知,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 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田淑君, 刘玉兰.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策略与管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3) :106-107.

[2]班萍.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5) :114-115.

[3]林露.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33) :442.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篇3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6-01

消毒供应室是一种保障系统,它能够消毒、灭菌、储存保管、发放全院所回收的污染物品,其有利于医疗器械的绝对无菌化并保证各种治疗包器件的完整,有助于全院急救、顺利完成治疗任务。因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管理水平。

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组织

我院在感染管理方面实行三级管理,一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和相关职能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二级:设感染办专职主任和成员。三级: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务科分别设有染管理质控人员),医院将由感染办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时进行采样,其采样对象包括空气、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一次性医疗物品等,这种及时提供消毒灭菌监控信息的细菌监控培养体系,对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及时、有效安全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健全各项制度严格质量监测

2.1 以四区划分供应室布局以便于管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供应医院无菌医疗器材,并承担各种医疗器械的回收、消毒、清洗、包装、灭菌、储存保管、发放等任务。因此,消毒供应室作为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的中转站,必须以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这四区严格划分,要做到由污浊-清洁-无菌的消毒步骤。

2.2 污染物品的处理 自临床回收的所有物品,先进行分类浸泡消毒后,再严格认真按各类器具操作规程认真处理,是否彻底清洗决定了消毒或灭菌的成败。严格区分放置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其应具有明显标志。可疑传染病患者或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分别消毒并隔离处理。使用专用封闭式专车对应各类物品,用高压水枪将每次使用完的冲洗净,消毒毛巾和污染车禁入清洁区。

2.3 严格质量监测管理 ①消毒剂浓度的测定:消毒液配制的浓度一般用消毒剂浓度试纸来检测,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熟练各种试纸的使用范围和方法,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②清洁去污:未能彻底清洁的医疗器械上的污染蛋白质和有机物,容易造成灭菌失败,所以必须用多酶清洗剂洗涤。在光源放大镜下检查清洗后的物品,确认其光洁、无损伤后才能进行包装,并保证使用时完好。

2.4 灭菌效果的监测 ①B-D试纸监测该类指示物:仅在检测灭菌器内物品包中有无冷空气团时使用,每日对脉动真空灭菌柜作空锅B-D试验,以检验它的冷空气排除效果。②工艺监测:以既灭菌工艺有关参数为标准检查,来判断灭菌过程是否符合规定。③化学指示剂监测:化学指示剂用来监测间接指示灭菌效果或是灭菌过程,其结果可以在灭菌后立即报告。指示胶带只能指示灭菌处理是否进行不能标示效果。灭菌温度和持续作用时间可以通过留点温度计、指示卡来检测,用来间接监测灭菌效果。④生物指示剂监测:是一种能直接检测灭菌效果的手段,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菌以及环氧乙烷灭菌指示菌,该类指示物能通过专用检测器或是判断颜色来得到结果的菌片和带培养基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3.1 医院设备科必须严把进货关 严禁采购无三证的一次性医用器具,严查质量,为临床应用做好安全预防。

3.2 严格库房管理质量验收关 要指定专人对消毒供应室的一次性医用器具进行管理,要有登记本、灭菌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出厂日期等。

3.3 把好储存保管关 虽然一次性医用器具具有便捷优势,但其使用期限和保管条件都按管理规范要求执行,必须储存于相对湿度<80.0%,无病虫害、无污染气体和良好通风且清洁干燥的室内,必须分类存放入库物品,才能寄取方便。

3.4 把好信息反馈质量使用关 为了使一次性医用器具安全的用于临床,将医疗质量提高。消毒供应室要常常于科室收集建议,将一次性医用器具的情况汇总,并将收集资料交付设备科。

4 应用“五常法”的管理强化卫生制度的落实

应用“五常法”,常组织、常自律、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大幅提高使工作效率的同时使环境整洁,物品放置规范,做到了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的层面上高度优化统一,更是一个由内向外,由点到面的完整的体系,五常法是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的方法,能让消毒供应室专业水平始终前进。

5 人员管理

5.1 人员素质的培训 秉承陈旧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新技术新环境下的管理要求。针对科室工作人员老龄化,无法跟进新时代知识情况,对他们实施培训,学习消毒供应室的新型专业知识。

5.2 自我防护 工作在消毒供应室形成致病菌高度集中的生物环境下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受到生物性感染,一定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3 法律意识的培养 工作在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因为不用直接接触患者,也因此缺乏法制观念,要加强法律学习做到患者与自己合法的法律权益都不受到侵害。

5.4 加强心理修养提高生命质量 工作是否满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修养,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年龄、经济水平、婚姻状况、工龄、职位上的心理修养有明显的差异。好的心理状态催生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形成良性循环,会使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管理者应与院领导沟通以提升员工们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2] 罗维英,师清莲,李华喜等.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4-795.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见表7—1。

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

范围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医务人员手(cfu/ m2)

II类无菌区≤200≤5≤5III类清洁区≤500≤10≤10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产生职业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专人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操作、保养,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气。

3.灭菌周期结束取物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动物品。

4.打开环氧乙烷钢瓶阀门时应缓慢,钢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肤、黏膜、眼睛不慎溅上环氧乙烷时,应立即用水冲洗,防止灼伤。

5.在使用及维修灭菌器过程中,应防止工作人员中毒,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在通风良好处休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6.环氧乙烷灭菌器在解析过程中排出的环氧乙烷气体,应经专用排气管道系统排出,并按照有关部门对排放系统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7.环氧乙烷储气罐应存放在通风、防晒、温度≤40℃的环境内,但不能将其放在冰箱内。

8.环氧乙烷储气钢瓶的瓶口必须旋紧,钢瓶禁止横放,搬运时轻拿轻放。

9.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并有通风设施和消防器材。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

2.医院必须从具有“三证"的企业采购合格的产品。

3.库房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账册,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等信息。

4.发放、回收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时,应记录核对用量。

5.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检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必须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理。

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专人负责。

2.库存物品必须分类存放于地架上,便于发放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核对。

3.按批号依次发放,做到先人库先发,后入库后发,保证质量。

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干燥,防止物品潮湿霉变。

5.定时卫生保洁和空气消毒,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意外。

6.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减少进出人员。

查 对 制 度

1.回收器械时,应与病房护士清点查对数量、质量及预处理情况。

2.准备器械包装时,应经两人核对各器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方可包装。

3.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失效日期及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4.定期查对各物品的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清 洁 卫 生 制 度

1.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室)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区用物固定专用、分开放置,消毒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执行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密闭保存和运输,有明显标识,做到日产日清。

4.各区域卫生定人负责,每天定时湿式打扫,及时清除污物;每周清扫一次,室内无杂物,地面、水池清洁无垢,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1.完成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工作。

2.实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如工作质量、完成工作情况等。

3.实施工作人员业务技术考核,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等。如:运用工作程序。基本操作技术、专业操作技术、掌握新技术、护理“三基”考核等。

4.实施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临床带教、护理科研、撰写论文等。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1.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2.做好消毒灭菌前后的安全检查。

3.高压蒸汽灭菌时,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做其他事情;应严格掌握压力、温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

4.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是双层、有无破损,包扎是否严密。

5.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区放置,避免混淆。

6.装放物品时打开容器盒侧孔。灭菌后戴好无菌手套关闭侧孔。

7.灭菌炉每天进行灭菌器运作程序试验及B-D试验。不合格时需查找原因并检修。

8.各科室需灭菌的物品标签要清楚,并登记送物数量,以便消毒员验收。

9.消毒员每次灭菌后要做好消毒处理及室内的卫生,做好器材保养。

下收、下送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需要,及时供应一次性医疗用品。

2.服务态度热情、主动,使用文明语言,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挂牌上岗。

3.加强责任心,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专车专用。

4.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专车必须用盆用消毒液抹洗或用蒸气高压枪冲洗。

文章

来源莲

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篇5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泡手。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人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涟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5;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1次。必须同时备2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问不应超过24h。

(七)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IJ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物表及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

(八)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配餐间、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

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液浸泡,脸盆痰盂(除一次性)出院后终末处理备用,住院期间每周消毒一次。

(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部颁标准建立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有脓血、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物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

(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

(十六)YL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

(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有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十八)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发出。

(十九)内窥镜室应设检查区和清洁区,检查前必须先做肝功能、HBV、HCV、HⅣ等检查,检查阳性者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二十)救护车辆及担架运送传染病人及尸体后,应用消毒液擦洗消毒。

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篇6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手套、护目镜,手套一人一换。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印模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7

1 管理措施

1.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任何工作的开展, 制度要先行[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工作制度。包括:消毒供应中心核心制度、一般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 其中, 有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灭菌物品追溯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等8个核心制度;制定污染物品回收分类原则和各类污染物品的清洗流程。

1.2 强化培训

加强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关键。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主的培训小组, 责任到人。培训的重点是卫生部下发的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科室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手册以及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使入科人员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工作标准, 明确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及本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地位, 形成其在日常工作中预防感染的思想意识, 从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增强自觉性, 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

1.3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为确保环节质量, 科室设立专职质量检测员1名, 指导监督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流程。所有从病房回收物品均被视为有传染性, 对回收的各类物品进行清点分类, 按照污染程度分手工清洗、超声全自动机清洗、重度污染物品手工清洗后再按要求选用不同清洗设备清洗, 要严格遵守彻底清洗是灭菌的前提这一标准, 不论是手工清洗还是机器清洗, 都必须选择合适清洗酶。器械清洗结束后, 进入包装间要选择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 确定每个器械的清洁度和完好性, 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迹, 功能完好后, 方可包装[2,3]。各种治疗包内必须放化学指示卡, 外贴指示标签, 并标明检查者、包装者。各类包的打包过程, 必须由一人打包一人检查, 确保准确无误。

1.4 加强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

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关键点, 是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100%最重要的环节。按照卫生部供应室行业标准要求, 每日清晨空锅进行B-D试验, 每锅物理检测, 每包化学检测, 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如有植入器械则每锅做生物监测。注意各类物品装载时, 包不宜过大过重, 敷料与金属器械分层放置。对于过大、过重的物品 (标准之内) 应远离排气口, 并且在它的上下左右尽量少放物品, 以利于蒸汽通过。高压灭菌锅每天擦洗, 每周锅内锅外彻底清洗。消毒员的手套每天清洗、灭菌, 保证卸锅时手套处于无菌状态, 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

1.5 加强无菌间的管理

无菌间管理是供应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每日2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桌面、柜面和地面, 每日负离子空气消毒器消毒, 每次2 h。进入无菌间需洗手、换鞋, 无菌物品放置在离地面20 cm, 离墙5 cm, 离天花板50 cm, 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每天检查灭菌治疗包外的标识, 确保发放到临床科室的各种无菌治疗包在安全范围之内。

1.6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每月对灭菌物品和每批次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抽检, 保证发往科室的物品全部符合要求。在2004年—2008年的抽检中, 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一次性物品合格率99.5%。发现不合格物品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 由感染管理科再次进行质量检查, 如有问题全部退货, 确保病人使用的安全性。

2 结果

经过2009年—2010年的强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较前有很大提高, 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也不断提升, 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科室的赞誉, 临床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 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检查中得到好评。

3 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 需要处理的医疗器皿和器械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对其进行处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并且具体化。为了从无菌物品生产的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从而提高和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尤为重要, 科室专业人员的从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要有相应的提高, 因此加强管理培训, 是保证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总之,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供应室管理的关键是注重细节, 减少和杜绝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的环节, 注重供应室护士长自身的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礼霞, 夏桂兰, 王慧芬.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31.

[2]李双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21-122.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加强管理;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1-0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加,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都使医院感染防控问题愈加突出。而消毒供应中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医院的“心脏”,它担负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与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合理布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医院CSSD建设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宜接近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环境清洁,区域相对独立,工作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空气流由洁到污,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严格划分3个区域。工作区域的温湿度设计和材料有严格要求。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保障

健全CSSD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以一切为了临床,一切防控感染为目标。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3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即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操作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供应中心人员须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质量标准,层层把关,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保证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采用封闭式方式回收,传染性的污染物应双层封闭包装,表明感染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中心有一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得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清洗时一律戴手套,玻璃用品执行四步洗涤法(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首先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清洗程序:冲洗→含酶洗涤剂洗涤→软水漂洗→纯化水终末漂洗,消毒→烘干→上滑润剂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自2000年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法规,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为了保证其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5 对紫外线灯管每月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低于70u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

6 供应中心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記人签名。按规定使用。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强化无菌观念和正规化管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中心的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 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9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新进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消毒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功能是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因此应对医院的消毒中心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消毒中心物品配给和消毒灭菌工作的正常运转,结合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不断的对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新进展医院消毒中心进行管理和建设,逐渐的完善管理制度,做到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尽力杜绝感染事故,以提高医院的治疗的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与建设 质量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每天有大量的被患者污染过的物品器械,而这些被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医疗用品会携带较多的细菌、病毒等致病物质,若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则会在二次或多次使用后传播给更多的患者,造成大面积的医院性感染,因此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按照卫生部近年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必须按照WS 310-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要求进行建设、管理,改善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的理由,全方面的建设消毒供应中心,杜绝医院感染,保证就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的新进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可知医院的消毒中心必须对医疗中所涉及到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式的管理,统一严格的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在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严格规范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杜绝清洗消毒灭菌不达标的医疗器械的进入临床,做到全面质量的优质、信息化管理,保证消毒中心能正常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1.1卫生行政管理部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对各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并对各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调查,以高标准的严格性、重要性、缜密性来要求各医院,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医院则进行大力整改,并发出警告,而医院则应悉心遵守卫生行政管理部颁布的卫生条则,查缺补漏,将消毒工作做到最完善。

1.2消毒中心的集中管理模式体现在技术和物品消毒上,以信息化管理来确保器械消毒的质量,在消毒中心的管理中应不断的吸收先进有效的管理知识,将管理信息化、全面化,提高消毒人员的专业知识,转变消毒人员的工作理念,提升消毒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消毒中心管理措施中,应完善各个操作流程,消毒人员必须做到遵守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操作制度来实行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肃对待器械质量理由和突发事件。

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新进展

2.1消毒中心应进行整体建筑与布局的科学化建设,保持消毒室洁净无污染,透光和通风良好,该室地面应严格要求耐腐蚀,防止消毒溶液洒落地面造成地面的侵蚀,消毒中心合理的建设,能减少在运转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器械消毒的质量,杜绝感染源的传播。

2.2消毒检测技术 医院的器械若得不到有效的消毒,容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的进行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医院的迫切需求。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应对器械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使用日期限制,应严格做到日常检测、定期抽查、定期监测。在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检测时,应结合生物、化学和细菌学检测手段,综合全面性的检测,杜绝污染性的存在。

2.3 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病毒细菌的变异,消毒供应中心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消毒技术人员在进行消毒护理时容易被尖利的器械划伤或扎伤,若处理不当则被感染的几率增大。同时,其它的隐患则来自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因素,例如:化学消毒剂、高温紫外线、射线、生物因素等;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时,若处理不当或仪器出现故障,则容易引起爆炸或烫伤,在炎热的夏季,技术人员长期的呆在消毒室内则容易中暑,对身体的损害较大;紫外线灭菌时,对人体暴露在外的皮肤损伤不容小觑,轻者引发过敏症状,严重者则引发皮肤的癌变;而化学消毒剂挥发被人体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对皮肤也有腐蚀作用,对人体伤害极大。故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技术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在学习先进的灭菌技术的同时应把技术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防护服的耐腐蚀质量和防护设备,消毒技术人员在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时,应严格的穿戴好防护服,禁止带出消毒室内的未严格消毒的器械,做到安全第一。

2.4 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消毒技术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地演练,先在有经验有技术的消毒技术员的带领下进行工作,熟悉每一个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将消毒中心的工作严格化、科技化、专业化,把技术人员当做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的一部分,不断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冷静、迅速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将损失降到最低;再者,消毒技术人员必有求知的心,不断的吸收新的灭菌操作技术,杜绝一成不变的做事习惯,学会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融会贯通,并结合该院的医疗机构特点,发展出新的消毒技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通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不断完善,我国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全面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建设、先进性材料与设备、创新性的灭菌技术和优秀的技术人员,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制度,做到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尽力杜绝医院感染事故,以提高医院的治疗的质量,给予患者安心放心的就医条件。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0

1、供应室应对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实行集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2、供应室布局应合理,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三区之间应设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

3、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4、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外来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工作人员上岗时应根据不同区域要求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6、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2009和WS310.3-2009的规定。

7、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及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3)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2009中规定的处理流程。

8、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1

消毒供应室是向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点科室,也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一旦发生感染波及全院,做好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做到三区区分明确,各室标志清楚,人流、物流不交叉、不逆行,实行从污到净得流水作业方式,特别是对全院的器械进行集中清洗、包装及灭菌后,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和医疗安全。

1、专业的设备,规范的流程保证清洗质量

1、1现代化的清洗设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8年9月新的外科大楼后,购进全套瑞典洁定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清洗用水均通过软水装置处理,减小对器械的损害。所有设备专人、定期保养。

1、2合理、標准的工作流程: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回收到污区,工作人员对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后装入标准篮筐推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对管腔类物品,则需更换清洗内车,调整清洗程序,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初步的消毒,保证物品的清洗质量,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专业的知识,合理的布局保证物品灭菌及储存质量

2、1清洁区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前在缓冲间更衣,要求头发不外漏,口罩遮住口鼻,穿清洁区的工作服、鞋。

2、2包装前检查器械的方法:(1)目测:检查器械有无污渍、血迹。(2)擦拭器械的关节处、咬合面,酒精棉签擦拭针孔处,检查有无血迹;检查剪刀是否锐利、针头是否有钩,最后将合格的器械按器械卡摆放于器械盒内,要求方向一致,各关节打开,经另一人核对后放入消毒指示卡,以双层包布包扎,指示胶带封口。(3)我院现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4台,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2台,为主动双门灭菌器。清洁物品由清洁侧装入,由无菌区取出,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内。所有灭菌设备专人管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坚持每锅做物理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维修后的器械必须在B-D实验及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无菌物品储存室是专门存放无菌物品的区域,无菌物品按失效日期先后摆放,先发近效期的,后发远期的,对已到失效日期而未使用的诊疗包,送回清洗室重新清洗、包装及灭菌后,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

3、专业人员的运输流程保证无菌物品的下送质量

3、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设下送人员2名,负责污染物品的回收和无菌物品的下送,为保证工作质量,避免交叉感染,下收、下送车分室存放,专车专人使用。下收、下送走专用污梯、洁梯。每日工作结束后含氯消毒液擦拭车身及车轮。

3、2无菌物品下送车为不锈钢密闭车,每日上午,根据下收人员回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下送人员清点无误后下送至门诊。

4、健全、完善的医院检测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力保障

4、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我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检查,包括发放室空气质量、无菌物品质量、工作人员手、一次性医用材料等。

4、2护士长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细则每日、每周、每月有重点、有计划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记录于质量检查本,每月末对各室的工作情况在科室点评,制定整改措施,查出问题与个人奖金挂钩。

4、3科室质量监测员每月对所购进得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等进行热源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保存。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2014年度实行质量管理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将其设定为试验组。参与本研究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均为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本科等,职称为主管护师、护士,年龄23~49岁,平均(35.4±3.2)岁。随机抽取两组护理工作中接触的1000件器械,对比两组包装、灭菌、清洗合格率。

1.2 对照组消毒模式

采用传统方法对器械进行清点、分装、清洗、消毒、灭菌、包装。

1.3 试验组消毒模式

试验组采取质量管理。(1)收回:初步进行清洗及消毒,特殊污染物品做好标记;锐器应进行单独浸泡,护士在取拿、传递、清洗及擦拭锐利器械时,要集中注意力,误伤他人或自己,做到止血钳夹取,锐器损伤皮肤时,立即挤出血液,用聚维酮碘、乙醇消毒后包扎;一次性物品初步消毒后,集中销毁。(2)清洗:清洗是去除细菌及污垢的基石,严格按照流水作业流程进行清洗,随后用蒸馏水冲洗,至p H值为中性。(3)包装:专用操作间进行,房间配备空气净化器,护士要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手套、帽子,定期对工作台、地面消毒擦拭。包装时注意标志清晰,包装正确,对每项器械包进行建卡,建卡内容包括名称、种类、数量。2名护士进行清洗质量检测,器械功能测定,2名护士负责核对,然后进行灭菌工作,最后用密闭式无菌物品运输车送至器械存放室备用。(4)灭菌:保证灭菌物架离地距离,记录消毒特品的灭菌压力、时间及温度。标记好物品名称、灭菌批次、内容、日期与实效期等[2]。(5)发放:检查3M胶带是否达标,及时将无菌包送至相应科室及时将无菌包送至相应科室,与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做好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消毒供应质量。

1.4 评价标准

随机抽取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接触的1000件器械,对比两组包装、灭菌、清洗合格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1000件器械中包装、灭菌、清洗不合格例数分别为1件、1件、2件;对照组1000件器械中包装、灭菌、清洗不合格例数分别为11件、12件、13件;试验组包装、灭菌、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0.1%、0.1%、0.2%,对照组为1.1%、1.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用物品的消毒场所,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对消除院内感染隐患非常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在2014年度采取质量管理,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确保护士操作的专业化,让工作流程与管理体制规范化。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沟通,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实现工作的有序衔接,避免以往工作中器械附件丢失、标识不清晰等常见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对减少医院感染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3

摘要:消毒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是为全院提供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所提供物品的质量与医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某一工作环节稍有疏忽或监控不严,就可能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

摘要:消毒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是为全院提供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所提供物品的质量与医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某一工作环节稍有疏忽或监控不严,就可能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加强对供应室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所以在院内感染的防控中,供应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虽然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职责和质量标准制定详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执行程度有差异,目前国内中小医院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我们结合工作体会将供应室在防止院内感染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供应室;院内感染 培训人员

供应室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的护理人员,供应室专业知识欠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概念不清,有些人员未参加过培训,直接上岗,即便培训也是走过场。严重影响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转变观念,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全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应该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医院内感染、医疗事故、医院荣誉、患者生命密切相关。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反复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书籍。使所属人员掌握开展工作的依据。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督促学习供应室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可采用自学、讲课、提问、检查指导、考核等方式促进学习。对不能准确回答问题,考核成绩不佳的人员要经常提问,给她们压力,甚至与评优、晋升挂钩,使其打消松懈念头。护士长应支持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要敢抓、敢管。对违反制度、职责、流程的人员不留情面,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合理布局

当前,特别是基层医院供应室,建筑面积小,坐落位置、布局、流程不合理是普遍现象。由于供应室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领导重视不够。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愿多投入。人员编制少,工作岗位不固定。无相对独立的区域,甚至无菌区与公共走廊仅一门之隔。无菌物品的储存环境根本达不到院内感染管理的要求,与中心供应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不相称。供应室应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邻近临床科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建筑面积与工作量相适应。区域划分清楚,原则上要符合从污→洁→灭菌→储存的程序。人流物流分开,污染路线、清洁路线、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以免造成再污染。区域划分应有污物回收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区、无菌物品发放区和生活区,区与区之间应该有实际屏障,过渡间两侧各设一门,内有洗手、更衣、换鞋设施。传递窗也要设双层,双门或双窗要分别开启,以防空气两区间流通,污染相邻环境。各岗人员要相对固定,确实兼顾其他区域工作时,跨区域时要洗手、更衣、换鞋,并要想办法尽量减少跨区次数。

及时回收

要求临床科室对使用的器械进行初步处理,拒收带有血渍等污染的医疗器械。因为这些器械如果不及时处理,潮湿环境放置会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自然环境存放超过1h污物变干或结痂,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清洗效果。实验证明,虽然这些器械按步骤清洗,但测清洗合格率仅为63.92%[3],达不到应有的清洗效果。由于临床护士工作忙,特别是班后使用的器械不能及时清洗,有的长达数小时或十数小时。给清洗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以至于影响灭菌质量。初步处理即对使用后器械立即用清水充分冲洗,污染严重带有血渍、脓渍、体液的器械用多酶液浸泡5~10分钟,明确有传染性疾病使用过的器械首先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按上述步骤处理。

彻底清洗

污物清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污物清洗不重视,认为一切被污染的物品只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就能达到绝对安全水平。清洗时随意性发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视过程,不重视效果,只重视表面,忽视了隐蔽部位,致使污物清洗不彻底。据资料报道,手术器械经高压灭菌后部分医院的灭菌合格率仅在70%~95%之间。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某些医院的手术器械存在着很多的清洗质量问题。弯盘、刀柄、持针器等器械经清洗后其隐血试验阳性,说明清洗不彻底。对接触血液未严格清洗的物品灭菌后进行抽查残留血阳性率35.9%,HbsAg阳性率2.86%,而彻底清洗后的器械灭菌后检测HbsAg为阴性。表明残留血对器械消毒灭菌的影响较大。另外,手术器械上污染的血液、脓液、体液等非水溶性污物,经常与微生物混合存在,如果不彻底清洗干净,将会影响化学消毒灭菌剂和物理灭菌法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所以护士长、质检员要对清洗环节经常指导、监督,定期检查污染物品的清洗质量。必要时抽查污染物品清洗后隐血试验,以判断清洗效果,确保清洗质量。当前最好最彻底的清洗方法是用多酶液机器清洗加手工清洗,机械清洗不能替代手工清洗。其基本程序是,带有血渍、污渍的器械用完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后加入多酶用机器清洗,对带有结痂的器械可增加多酶浓度和延长浸泡时间,使其完全软化后再清洗。管腔类物品用超声清洗机清洗。机械清洗可彻底清除肉眼看不见的有机物。复杂能拆开的部件必须拆开进行清洗,轴节、咬齿、生锈和复杂结构处应认真用手工刷洗和反复冲洗。在清洗中注意环节质量,以保证器械彻底清洗的效果。5 规范包装

现在的包装材料很多。有棉布、聚酯含碳纤维布、皱纹纸、纸塑包装袋和金属盒等。虽然棉布各方面性能欠缺(阻菌能力、保质期等),但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传统观念、经济、便捷的原因普遍采用。棉布包皮必须用120支纱以上纯棉平纹细布双层制作,其它布料不能替代。大小尺寸要适宜,宜大不宜小,一用一清洗,使用期限为50次。由于无法计算使用次数,可以用肉眼观察,手感触摸和滴水的方法来检验包布是否超过期限。颜色青白,有毛边,手感发软发薄要注意。如果不能确定可采用滴水法,即在包布上滴水,水珠不散或散去较慢可以继续使用,水珠很快散去,包布湿点范围迅速扩大就不能继续使用,要弃掉。因为这样的包布阻菌能力已达不到要求。包布有破损不能用胶带粘贴将就,这样既不能保证阻菌的效果,而且还影响蒸气穿透。包布中心小的单个破损可采用专业机器缝补,不能用手工缝补。单个边缘破损,未缝补的可以包装较小的物品,并措开破损处。包装不能过大过紧,下排气灭菌器的包蔿大小不能超过20×20×30cm,真空型灭菌器的大小不超过30×30×50cm,且包的重量小于7kg。

严格灭菌

消毒员持证上岗,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蒸气输送管道必须全程外包保温材料,以保证蒸气的饱和度。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固定位置分别放置,要有标记。装载符合要求,包与包之间留有2.5㎝的空隙,以利于蒸气经过。下排气灭菌器装载量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80%,真空型灭菌器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和小于10%。消毒员应注意观察

(责任编辑:admin)

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纪录是否合格。装载车拉出后,根据装载密度凉5~10分钟使热气散发后再卸车。灭菌后物品应避免不洁的手触及,可采用线手套连同物品一起灭菌后戴上卸车。一次一灭菌,既防止

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纪录是否合格。装载车拉出后,根据装载密度凉5~10分钟使热气散发后再卸车。灭菌后物品应避免不洁的手触及,可采用线手套连同物品一起灭菌后戴上卸车。一次一灭菌,既防止烫手又保证洁净。小包装物品最好采用不锈钢网丝筐分类盛装一起灭菌,利于蒸气穿透,保证灭菌质量,灭菌后装卸,下送也不用手直接触及无菌包,避免二次污染。油脂类和粉剂必须用干热灭,而且盛装厚度不能超过0.635cm,凡士林纱条厚度不能超过1.3cm,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消毒员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指导、改正。

做好储运

无菌物品在储存、运输、发放的过程中会有被污染的可能,所以储存环境要适宜,无菌室最好要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如果无空气净化装置也应该安装相当功率的空调和紫外线灯以保证室内温湿度和消毒效果。室内温度18~26℃,湿度40%~60%为宜。无空气净化每日要开窗通风,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小时为宜,可促进室内空气流动,减少微生物生长。无菌物品有效期从5月1日~9月30日为1周,10月1日~4月30日为2周,储存环境未达到要求的相应缩短时间。无菌室的环境质量与卫生管理密切相关。卫生洁具专用,台面、柜架面、地面每天清洁。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最好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禁止入内,进出时应随手关门。无菌物品储存柜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屋顶50cm,以利于通风。转运过程要求密封,车内不与外界相通。运送车每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车内外及扶手,放置于洁净的环境内并保持干燥。下送和下收人员出发时间错开,避免在同一科室同时送物和回收造成交叉污染。下送人员的手不能接触其它物品,开门时用身体其它部位。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无专用通道的,需要通过外界环境运送无菌物品时,可采用平车加简易车罩运送。简易车罩制作用双层平纹细布根据平车大小,做底垫和上罩两部分。底垫比平车面四周各大10㎝,上罩大小根据每锅最大灭菌量决定高度,长宽与平车面相同的长方体,一面开口。底垫边缘和上罩开口侧钉多个双层系带,使用时底垫平铺于车面上,上罩倒扣在平车无菌物品上后打结。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每次随物品一起灭菌,即可保证灭菌物品运送时不被污染,又节省人力,经济实惠,方便实用。

监测质量

质量监测是检查灭菌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灭菌柜要做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真空型灭菌器还应该每日第一锅做B-D试验,确定合格后才能使用。化学监测每包执行,即外贴3m胶带,包内放置132试纸。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即对温度、压力、时间、程序记录的观察。生物监测是最重要最有权威性的监测手段。其方法是取在有效期内对热耐受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放置在标准包中心部位后,将此包放在灭菌柜排气孔上方,随物品一起灭菌后按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片取出放置在专用培养管内送检。结果阴性为合格,阳性为不合格,不合格该灭菌器不能使用,立即查找原因,必要时与厂方联系帮助解决,直至试验阴性方可使用。生物试验每月一次,如果灭菌柜出现故障修理后立即监测。新购置的灭菌器也需监测,合格后使用。每月还应做无菌物品无菌试验,以检测灭菌效果和存储环境条件是否合格,同时每月做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试验必须按要求进行,否则结果不准确。物体表面必须取4个规格板的面积即100㎝2,不能随便涂抹两下。空培器皿必须充分暴露5分钟,差一分钟也不准确。哪一项检测不合格都要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后复测。【参考文献】

[1] 张秀銮,何 萍,张 芳.消毒供应科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411~1412.[2] 曾惠军.供应室建筑布局、设施与供应项目[M].实用专科护士丛书供应室分册,2004:6~17.[3] 魏静蓉,李 斌,施建辉.手术器械清洁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4):412~414.

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纪录是否合格。装载车拉出后,根据装载密度凉5~10分钟使热气散发后再卸车。灭菌后物品应避免不洁的手触及,可采用线手套连同物品一起灭菌后戴上卸车。一次一灭菌,既防止

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纪录是否合格。装载车拉出后,根据装载密度凉5~10分钟使热气散发后再卸车。灭菌后物品应避免不洁的手触及,可采用线手套连同物品一起灭菌后戴上卸车。一次一灭菌,既防止烫手又保证洁净。小包装物品最好采用不锈钢网丝筐分类盛装一起灭菌,利于蒸气穿透,保证灭菌质量,灭菌后装卸,下送也不用手直接触及无菌包,避免二次污染。油脂类和粉剂必须用干热灭,而且盛装厚度不能超过0.635cm,凡士林纱条厚度不能超过1.3cm,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消毒员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指导、改正。

做好储运

无菌物品在储存、运输、发放的过程中会有被污染的可能,所以储存环境要适宜,无菌室最好要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如果无空气净化装置也应该安装相当功率的空调和紫外线灯以保证室内温湿度和消毒效果。室内温度18~26℃,湿度40%~60%为宜。无空气净化每日要开窗通风,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小时为宜,可促进室内空气流动,减少微生物生长。无菌物品有效期从5月1日~9月30日为1周,10月1日~4月30日为2周,储存环境未达到要求的相应缩短时间。无菌室的环境质量与卫生管理密切相关。卫生洁具专用,台面、柜架面、地面每天清洁。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最好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禁止入内,进出时应随手关门。无菌物品储存柜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屋顶50cm,以利于通风。转运过程要求密封,车内不与外界相通。运送车每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车内外及扶手,放置于洁净的环境内并保持干燥。下送和下收人员出发时间错开,避免在同一科室同时送物和回收造成交叉污染。下送人员的手不能接触其它物品,开门时用身体其它部位。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无专用通道的,需要通过外界环境运送无菌物品时,可采用平车加简易车罩运送。简易车罩制作用双层平纹细布根据平车大小,做底垫和上罩两部分。底垫比平车面四周各大10㎝,上罩大小根据每锅最大灭菌量决定高度,长宽与平车面相同的长方体,一面开口。底垫边缘和上罩开口侧钉多个双层系带,使用时底垫平铺于车面上,上罩倒扣在平车无菌物品上后打结。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每次随物品一起灭菌,即可保证灭菌物品运送时不被污染,又节省人力,经济实惠,方便实用。

监测质量

质量监测是检查灭菌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灭菌柜要做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真空型灭菌器还应该每日第一锅做B-D试验,确定合格后才能使用。化学监测每包执行,即外贴3m胶带,包内放置132试纸。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即对温度、压力、时间、程序记录的观察。生物监测是最重要最有权威性的监测手段。其方法是取在有效期内对热耐受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放置在标准包中心部位后,将此包放在灭菌柜排气孔上方,随物品一起灭菌后按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片取出放置在专用培养管内送检。结果阴性为合格,阳性为不合格,不合格该灭菌器不能使用,立即查找原因,必要时与厂方联系帮助解决,直至试验阴性方可使用。生物试验每月一次,如果灭菌柜出现故障修理后立即监测。新购置的灭菌器也需监测,合格后使用。每月还应做无菌物品无菌试验,以检测灭菌效果和存储环境条件是否合格,同时每月做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试验必须按要求进行,否则结果不准确。物体表面必须取4个规格板的面积即100㎝2,不能随便涂抹两下。空培器皿必须充分暴露5分钟,差一分钟也不准确。哪一项检测不合格都要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后复测。【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信息管理部门职责下一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