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

2024-05-23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精选12篇)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 篇1

摘要:目的浅析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已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方法从工作区域的结构布局、各项规章制度、对人员的培训、灭菌管理和设备的使用进行总结。结果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有序。结论通过科室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使供应室工作质量能持续改进。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消毒

医院供应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危害密切相关[1]。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因此,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势在必行。结合我科的工作现,总结如下经验供交流分享。

1 合理结构和布局

工作区域应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要划分清楚,区域间要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平面设计达到“油污至洁”的工作流程。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工作人员在各区域工作时,严禁窜区域走动,并由护士长或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各个环节监督。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由高年资主管以上人员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使各环节工作有记录、质量监控有规范,并且根据质量监控人员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3 加强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

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

(1)利用晨会及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从各区域各工作室的清洁、消毒、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程的质量控制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等。

(2)高压灭菌器属于特种设备,消毒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3)学习卫生部下达的工作标准和有关文件。

(4)对新入科室的人员由高年资人员带教2个月,才能独立进行工作。并考核。

4 设备的正确使用

组织全科人员对新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监测方法、故障排除等进行学习,达到全科人员掌握,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物品的清洁灭菌质量。

5 灭菌监测方法的管理

供应室必须为临床提供合格的物品,做好灭菌物品质量监测才能阻止不合格物品流入临床科室,我们每日要对空锅做B-D测试,监测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量的存在。消毒员在消毒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高压设备的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并且观察压力和温度的对比曲线是否相符,使用化学指示卡放入物品包中央,经灭菌后取出指示卡,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化学指示胶贴(或胶带)黏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经灭菌后观察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防止未灭菌包流入临床。对灭菌物品进行批量监测以及空腔器械的灭菌质量检测(即PCD),每月必须做一次生物学检测,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灭菌后培养48h观察结果,检测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确保灭菌效果[2]。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其管理是一项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合理的布局,精湛的业务素质,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抓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使科室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使供应室工作质量能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

[2]卫生部医政司卫生管理研究所.2006年7月15~17日会议修改.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 篇2

1.消毒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室内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更衣室、办公室等)。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

2.消毒供应室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3.工作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应更换工作衣、帽、裤、鞋,着装符合要求。患有传染病期间不得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外来人员(包括参观者)须按要求着装入内。

4.工作人员上岗时按照工作区域的不同防护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回收人员应戴圆帽、手套;去污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手套、防渗隔离衣或围裙、专用鞋,手工清洗时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穿专用鞋。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洗手操作流程,即进入工作间之前和离开工作间之后应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后应洗手;进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应洗手;工作中被污染或疑似污染应随时洗手或手消毒。

6.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外来医疗器械一律由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7.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处置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8.被朊毒休、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再按常规流程处置。

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血迹、污迹、锈迹;包装材料清洁无破损;棉质包布一用一清洗不得缝补。

10.使用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应符合国际及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1.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符合: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乘以30cm乘以50cm。

12.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物品存放架应清洁无尘。离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离天花板5cm。储存环境:温度为24度,相对湿度40-60%。

13.无菌物品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按灭菌先后顺序依次发放使用。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灭菌标识、灭菌日期,一次性使用物品拆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包装破损、潮湿、落地、过期不得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

14.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

15.灭菌器新安装、移动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物理、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16.定期对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空气、物表、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和浓度监测。17.(应建立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监控,记录各项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清洗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保存6个月以上。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存3年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3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关。方法 设立合理的建筑布局,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进行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建立了合理的工作布局,提高了各层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结论 合理的建筑布局,精湛的业务素质,定期的培训,严格的质量控制,可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使灭菌产品达到无菌要求。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

医院作为集中接受病人治疗的公共场所,其人流集中,且大部分都是感染疾病或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因此其病菌也较多,而许多医疗器材也不是一次性,需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各医院进行消毒或供应无菌医疗器材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各科室医疗护理、病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而供应室又是医院各类物品混合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随着各大医院对预防院内感染观念的不断加深,因此医院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布局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人数的激增,医院业务也处在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下,这也导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设备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而消毒供应室的卫生情况对整个消毒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防止已经消毒好的器材在消毒室内被二次污染。因此消毒室需要对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满足医院消毒物资量大的需求,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规划要做到合理规范,对人流和物流要分成两条线,并严格按照制度来。从医疗器械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监测、敷料、制作、工作人员更衣和办公室等,均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程序来进行设置。同时消毒室内应有规范化的工作台、物品柜、浸泡池以及洗涤池等。消毒供应室所需的蒸汽也应由专线进行供应,从而确保气压的稳定。同时要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来供应。医院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标准的工作流水线,确保回收物与已消毒物品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2 完善消毒供应室内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以促进员工按章办事为目的,以保证质量管理为目标。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的独立性强,且工作流程很多时候是在一种无人监督的条件下由护理人员自觉完成的,因此只有靠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员工奖罚分明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按章办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促使科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按时上下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防范措施。

3 供应室人员的管理

不论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还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其本质都是对人的管理。而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安危,因此在人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业务知识全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且身体素质好、勇于奉献自己的人来担任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其次还应重视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同时医院也应组织手术室护士参加消毒供应室的专科讲座,例如,使用后器械初处理不彻底给手术室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增加器械初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也可以组织消毒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技能与理论的考试,并组织护理人员对先进模范的学习,增强其责任心。

4 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质量管理

4.1 物品回收与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

物品的回收与清洗环节过程关键是要防止物品对外产生污染及损坏器械。回收过程中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此阶段工作人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器械的损坏,按器械的种类精密度贵重程度分类,重点保护精密度高锐利器械,刀剪及贵重物品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清洗手段进行清洗,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保护器械。

4.2 物品的包装与灭菌

在对物品进行包装前,应严格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器械是否完整、是否出现松动,同时还要核对器械的数量,应对器械进行一定保养,精密器械上油、再按照物品的分类来进行包装,落实双人核查制度,然后再在外包装上黏贴3M胶带和包外标签,同时注明消毒日期和所需科室等资料。按照灭菌器的要求,物品包装最大不能超过30cmX30cmX50cm,敷料包最重不能超过5kg,器械包最重不能超过7kg,再按要求将包裹放在灭菌器中,物品间留2.5cm的间隙,包裹不能与灭菌器壁接触。由于灭菌器材属于高压危险的岗位,因此对灭菌器的使用人要进行严格训练,同时做到持证上岗。

4.3 灭菌质量的检测

为了防止灭菌不彻底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需对每批次的灭菌物品进行一次质量监测,首先灭菌前空锅BD测试,每锅次对物理化学监测结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灭菌器进行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对监测结果存档时间大于3年,还需对灭菌室常用物品进行专门配置,严禁拿灭菌室供它用。灭菌员在对灭菌物品出锅时认真查对灭菌包质量,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从而保证各类医疗器械的无菌质量。

4.4 物品的储存与发放环节质量控制

经过消毒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放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无菌物品储存室内,并制定专人负责,在发放无菌物品前,发放人员进入無菌物品储存室前,戴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进入无菌室将物品取出。在物品发放时,要做好质量把关及标签核对,同时与接收科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5 结语

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遵守上述管理措施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消毒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大大提高灭菌效率,确保为各科室提供安全无菌的医用器材,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2] 杨在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1-222.

[3] 樊桂芳,刘晓霞,陈少琴.供应室管理中的难点与建议[J].实用护理杂志, 1998,14( 9):479。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 篇4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许多患者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 医院的医疗器械无菌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消毒供应室是保证整个医院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控制患者出现细菌感染重要的一步。因此,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活动以及患者的健康都有非常大影响。本文通过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规范的细节管理, 发现细节管理有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2月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实行科学的细节管理, 并在实施前、后对医院临床科室中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获取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同时对这200名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相应的调查, 以探究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 (1) 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为提高护理质量, 应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可以先由护士长与责任护理组长组成一个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通过具体的分工以及配合, 对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同时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还需要对相应的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在抽查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了问题则因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其监控力度[1]。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在加强监控的过程中,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要让护理人员能够接受先进的护理理念、知识以及技能, 在培训的过程中, 让护理人员学习一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2]。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护理人员, 更是需要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 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护理人员都能够了解到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 (2) 物品管理:物品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而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首先, 对于那些已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在回收之后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详细的分类, 进而根据各类物品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清洗与消毒方式, 清洗消毒之后将医疗器械立即干燥与包装好, 在包装上要写明消毒日期。其次, 对于那些消毒不合格的物品, 应该进一步的清洗与消毒, 直到合格或者直接遗弃。消毒包装完成之后, 要及时将物品运送到各个科室中, 要准备专门人员运送物品。医疗器械的回收车与运送车不能够一起使用, 要准备专门的物品运送车与回收车。在运送过程中, 运送人员不能与物品直接接触以防止污染, 并且要做好运送车的消毒工作。 (3) 环境管理:整个消毒供应室分成了多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比如说污染区、生活办公区、清洁区以及包装灭菌区等, 因此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物品存放的合理性。同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应每天做好相应的循环风空气消毒, 每周做好彻底的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每月做好细菌学检测以保障消毒的质量[3]。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 对消毒供应室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清洁管理。

效果评价:本文研究主要对200名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而护理质量主要是通过监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等来判断。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 并确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满意度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200名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 (93%) 与实施前 (78%)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识别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器械的主要消毒场所, 医务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洁工作, 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 才能发现消毒工作中的一些隐患,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4]。医疗器械中任何一个隐患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医务人员只有从细节中找出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 在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之后, 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 不仅能够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护理素质,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根娣, 周小妹, 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9 (1) :66.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9) :134-137.

[3]贺春莲, 刘小芳, 郑文.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 2010, 31 (36) :6855-6856.

消毒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 篇5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 在护理部指导下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

2. 供应室护理人员经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经过培训后持防疫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上岗工作。

3.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洗手、带口罩、遵守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

4. 供应室的布局要合理,作业流程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取强制性的通行路线,不准逆行。

5. 凡回收物用待消净物应定时送回收处进行交接,送物者不得入内。包布、治疗巾、孔巾使用应按照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处理,保证无破损。

6. 下送下收设备,收送物品分别放置,有菌、无菌严格分开,不得混放。

7. 分类物品灭菌后,分类定位存放,每件物品标志名称、消毒日期、责任者,每件物品外包必须有指示带,包内有指示卡。无菌物品从灭菌之日起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未达到灭菌时,要重新刷洗、灭菌。

8. 进无菌室要把好三关(门、鞋、更衣关),空气消毒机每日上、下午各照射一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空气培养

一次,并有记录。

9. 供应室物品存放有序,各室每天擦拭清扫一次,保持清洁整齐。各室要有专用抹布及拖布并有明显标志。10. 消毒器每天做B-D测试一次。供应室无菌物品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并记录。

(二)热源反应追查制度

1、临床科室使用供应室的器械,一旦发生热源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2、出现热源反应科室应立即封存器具。

3、将封存的器具立即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热源检测,消毒供应室须将检测结果通知有关科室。

4、将消毒供应室同批灭菌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不低

于5%),如抽样检查为阳性,该批灭菌器具应重新处理后在灭菌。

5、护士长及时组织本科工作人员找产热源的原因,加强

除热源处理,杜绝热源反应发生。

(三)回收室工作制度

1、各科室用后的物品需做一般消毒处理后,方可到消毒

供应室兑换。

2、认真填写兑换物品单,不符合要求不予兑换。

3、回收物品时认真清点无误。

4、回收物品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并送至各操作间。

5、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6、每周更换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四)发放、兑换制度

1、凡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戴帽子、换拖鞋,严格遵

守无菌原则。

2、认真填写物品兑换单并与兑换者复述一次无误后方可

兑换。

3、认真清点回收物品,并检查物品是否有破损血迹等,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予交换。

4、回收治疗包内物品必须齐全、完好,包布清洁无血迹。

(五)借物制度

1、各科室临时借用物品应道无菌室填写借物单,进修医

生、护士、实习学生借物时,应填写本人姓名及带教老师姓名。

2、所借物品必须在24—48小时返还,以免影响周转。

3、借物者归还物品时,应初步清洁处理后,如数完好送还

消毒供应室。

4、个人借用器械如有破损或丢失,一律按价赔偿、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本室工作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守

岗位。

(二)工作时间着装整齐。

(三)工作是要严肃,不得喧哗。

(四)凡未曾灭菌的物品严禁发放。

(五)保证准确及时地向临床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

(六)工作认真负责,爱护公物,严格查对,防止差错。

(七)认真做好本室的登记,统计工作。

(八)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九)各种器材、用具要保持清洁整齐。(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得简化操作步骤。

(十一)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居各项任务。

灭菌后外包装及内在质量监控制度

1、布内外清洁、干燥、无污渍、无油渍。

2、包布应用无纺布或棉布,为二层。

3、消毒包外粘贴胶带以示为灭菌,包内置监测指示管或指示卡,以便监测灭菌效果。

4、消毒包应填写责任者及灭菌日期。

5、消毒器械应清洁干净,无污渍、无血渍、无锈渍。

6、包不应过松或过紧,不过大,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7、灭菌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置于无菌柜内,包布应每次灭菌后及时清洗,保持干净。

查对制度

(一)为了防止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制定器械包装组查对

制度、物品发放查对制度,消毒药液配制等查对制度,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二)回收物品要认真查对。

(三)无菌物品发出,应认真查对物品兑换单上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物品,有效期,是否有误。

(四)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长或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

包装消毒查对者,包装者签名名或千代号,注明灭菌日期,一旦发生差错由查对者承担责任。

差错登记上报制度

(一)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严防差错发生,建立差错登记本。(二)差错范围:

1、发放未经灭菌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

2、发放灭菌物品,但灭菌效果不彻底,而且给病人或医疗工作造成影响者。

(三)检查者发现差错及工作漏洞一律登记。

(四)发生差错后护士长应及时组织本室人员讨论,找出差错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杜绝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分区分组管理 篇6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各种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中心的地位在医院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有医院的“心脏”、“肝脏”之称,其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分区分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分区分组

1.1.分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位置固定,区域与区域之间用实物隔开。各区域工作人员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去污区穿黄颜色的服装,检查包装灭菌区穿蓝颜色的服装,存放间穿緑颜色的服装,回收及下送的人员穿外出的白颜色的服装)。

1.2.分组:相对应将在各区域的护理人员分组为:回收清洗组、检查包装组、无菌物品存放及下送组(包括一次性物品的发放)。

2.1.实行护理组长选举制:制定护理组长条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3年以上,经过消毒供应中心专科培训或专科进修,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对于工作能力突出、积极要求上进,敢于管理的护理人员可破格使用。

4、明确各区域组长职责,各区域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除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护理管理并保证护理质量,组织协调本区域的各项工作,解决本区域的护理难题,督促检查本区域的护理质量,负责填写本区域的各项护理文书,协调区域与相关区域及科室的沟通及交接班工作,对本区域出現的各项护理问题负有管理责任、

5、授予各区域组长权利:护士长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安排各区域护士,各区域的护理组长可以对本小组的护理人力随时进行调配,对负责各项工作的护士提出工作质量要求,可根据本区域各层次护理力量的情况,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负责各项工作的执行,以便统筹全局;优先安排护理组长外出学习和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奖金的分配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等。

6、各区域护理人员的要求:各区域护理人员接受护士长及本区域组长的双重领导,听从护士长的安排下在各区域工作。区域护理组长根据工作的情况及护理人员的能力安排适当合适的工作,比如:清洗组安排技术娴熟细心、性格稳定的护理人员专门负责硬式内镜、纤维器材料等精密仪器的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区安培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完好度及功能;安排警力旺盛体力好的年轻护士从事下收下送工作。发现各区域的护理问题应首先与本区域的护理组长沟通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7、护士长定期组织各区域组长开会,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各区域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困惑。对各区域组长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工作情况积极的采纳,给予各区域组长一定的信心,支持和帮助各区域组长,使各区域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从2011年开始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至今各1 000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

1.2 方法

1.2.1 再生医疗器械管理。

(1) 严格控制回收质量:再生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回收后, 必须进行初步清洗, 确保回收物无明显有机物, 尤其是感染区再生医疗机械包, 必须严格遵守《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原则执行。 (2) 严格控制包装质量:器械清洗完毕即刻送往包装室包装处理, 此时要再次检查器械性能与清洗质量, 若有不合格要退回重新清洗。包装材料的选择要合理, 比如包布与治疗巾需采取干燥、洁净、无杂质与无破损的为佳。包装室还应控制好环境, 每天需采取紫外线照射至少1h, 操作前要将操作台擦拭干净, 避免尘埃微粒等污染器械。 (3) 灭菌器监控:要加强灭菌柜的操作进行监测并记录, 每天可于灭菌前予以B-D监测, 每锅次要有批量监测, 每月则要进行1次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要尽快给出。 (4) 灭菌后物品管理:灭菌后物品要严格检查, 查看包装是否闭合、完整以及干燥与否, 化学指标胶条达到灭菌色泽状态与否, 待合格之后方可存放在无菌架子上。无菌存放室要确保洁净、干燥, 空气含菌量需控制在200CFU/m3以内, 物体表面与操作人员手含菌量则要控制在5CFU/cm2。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操作人员则要严格更衣、洗手与换鞋等。

1.2.2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严格验收, 通常由总后药材局配送, 总后药检所出示检验报告, 根据报告验收并留存。部分未经过总后配送进入科室验收, 则要作热源监测与无菌监测, 并做好相关的登记备案。储存则要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 并保障库房的洁净与干燥, 确保空气含菌量低于500CFU/m3, 而温度则维持在 (20±2) ℃, 湿度则维持在 (60±10) %, 并且尽量无腐蚀性气体, 保证室内通风要良好。下送时每天交由专人配送, 整理好下送车, 做好消毒、冲洗, 发出的医疗器械应禁止再回供应室[2]。

1.2.3 供应室环境管理。

供应室包括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及一般工作区, 各个区域的人员应固定, 确保物品由污到洁。做好环境监测, 可采取紫外线灯定期监测, 各个操作区间均设置紫外线灯, 每天进行至少2次照射, 每次时间不低于1h, 同时由本区间专人进行记录。每半年应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测试, 根据医院感染办要求, 每月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 均保障满足分类卫生标准[3]。

1.2.4 做好自身防护。

消毒供应室人员每天会面临各种污染物品, 而且污染源可能不确定, 为此必须做好自身防护。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必须严格洗手, 各个分区应按照自身着装要求执行, 尤其是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与帽子以及隔离衣、手套等, 回收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 避免锐器刺伤, 手套破损则要及时更换。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行卡方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室经历3年的医院感染管理, 措施落实到位, 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2011年发生医院感染3例、2012年发生2例、2013年至今未出现医院感染事件, 相较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时的2010年而言, 有显著改善, 详见表1。

注:与2010年比较, *P<0.05。

3 讨论

根据以往临床实践与经验来看, 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污染区未能及时清理, 台面不整洁, 甚至未经初步处理就倒入引发污染;再生器械在回收时未能及时清洗黏附在上面的患者血液与体液、初步浸泡后未及时取出引发生锈或污染[4];清洗物品未按照先浸泡后清洗及特殊物品未先消毒再清洗处理;消毒剂配制浓度未能达标、浸泡物不统一、消毒物品未完全浸没等;包装与灭菌过程中未能检查器械的清洁度, 灭菌不规范以及操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等。基于此,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事件, 就应从这些问题出发, 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通过本文可知,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 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田淑君, 刘玉兰.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策略与管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3) :106-107.

[2]班萍.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5) :114-115.

[3]林露.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33) :442.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对策 篇8

1 一般资料

我院通过严格的供应室护理管理, 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未发生1例严重的差错事故, 临床满意98%以上;也未因供应室的物品质量问题而发生1例医院感染;也没有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

2 护理管理措施

2.1 提高供应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如有不慎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供应室的工作繁重而复杂, 涉及临床各科室, 接触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 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挫折、委屈甚至是误解, 这些要求供应室护士具有各方面能力和知识。定期举办业务学习和晨间提问,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抽查和考核, 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选派具有勤奋好学、慎独性强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请上级医院老师来院讲授消毒供应中心新理念、新知识、新形势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技巧能力等。通过院内外培训相结合方法使护士具有: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2) 敏锐的观察能力、精确的记忆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 掌握各种器械的名称、数量、性能、用途等专业知识; (4) 熟悉灭菌物品的存储及保管方法和要求; (5) 了解临床科室的各种需求, 确保临床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建立健全供应室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落实各项实际工作的依据, 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 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根据江苏省消毒供应室的验收标准, 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制度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完善各班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是否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操作是否规范等情况, 注重制度落到实处, 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使供应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

2.3 加强质量的控制, 严格把好物品的质量关

“清洁可以不灭菌, 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清洗是保证物品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必须重视物品的洗涤质量, 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确保人体健康[2]。要求清洗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清洗技能, 还要严格执行操作步骤, 熟悉各类器械的清洗方法和保养方法。包装班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光亮度、完好性和数量, 如发现清洗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清洗区重洗, 各种无菌包要有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包外3M胶带封口, 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核对者的姓名或编号。消毒员要按装载技术装载各类物品, 每日做好BD试验, 每锅做好工艺监测、化学检测、每周对灭菌锅效能做好生物监测。在各区域设立质量控制小组组长, 定期和不定期对清洗、包装、灭菌质量进行抽查, 将查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人, 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从清洗、包装、灭菌3个重要环节把好物品质量关。

2.4 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供应室护士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 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接触刀剪、缝针、穿刺针等各种锐利器械可能造成刺伤、切割伤;如不严格遵守特种设备 (压力容器) 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烫伤及容器爆炸。因此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十分重要。对护士要进行职业防护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险性, 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 进入工作间必须更换衣服和鞋子、戴口罩和帽子及防护手套, 清洗环节严防针刺伤, 动作要轻、慢, 一旦有刺伤应立即挤出血液, 用水反复冲洗, 伤口涂以碘伏等处理。还要预防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损害和机械性损伤, 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 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3]。供应室护士必须掌握相关防护措施, 牢记普通预防原则, 在处理任何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时均要视为具有传染性。在工作时注意力集中, 小心操作,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操作规程。按要求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3 小结

医院消毒供应室跟医院的医疗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要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必须从事供应室的护理管理, 做好供应室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流程, 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质量意识。由于供应室护理工作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职业, 护士长要以身作则, 事事起表率, 坚持原则, 无私奉献, 以自己的职业素养影响护士, 帮助护士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使命, 充分意识到供应室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 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护士长要掌握重点, 积极思考, 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来提高供应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加强我院中心供应室管理的做法和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1) :55-58.

[2]任素桃, 史想新.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2) :49-51.

消毒供应室医疗废物的分类与管理 篇9

1方法

1.1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国家法规和条例, 提高全科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废物警示标志的使用意义等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关措施及规定。护士长每周检查2次, 并做到专用登记、评分、奖惩。

1.2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理

1.2.1非感染性废物分为办公区废物及工作区非感染性废物: (1) 办公区废物:主要为办公垃圾、生活垃圾。 (2) 工作区非感染性废物:主要为一次性物品的包装袋, 3M胶带的底衬纸, 一次性口罩、帽子及敷料的包装袋等, 属于可回收性废物。非感染性废物放置黑色塑料袋内, 由护理员统一集中, 再由院内专职回收人员集中收集到医疗废物处理站, 按生活垃圾处理。

1.2.2感染性废物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如纱布、棉球、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各类破损的包布, 以及工作人员处理回收、分类器械等物品时戴过的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放置黄色包装袋内, 包装袋上注明“感染性废物”字样。

1.2.3损伤性废物从临床回收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 放置在回收分类室操作台的利器盒中, 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 注意回收时要封口, 以免刺伤护理员。

1.2.4化学性废物装含氯消毒制剂的包装袋、用于再生器械去污、除锈液的原装瓶等均为化学性废物, 应放置黄色包装袋中, 包装袋上注明“化学性废物”字样。感染性废物处理时, 洗刷、洗涤等产生的污水、废水统一排入医院废水处理中心, 进行综合性污水无害化处理。

1.2.5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由护理员将废物袋统一封口, 集中放置污物室待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统一回收。

浅谈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10

1 环节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即是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管理。供应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污染物品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 消毒物品制备包装, 灭菌处理、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等七个方面。为保证工作质量标准化、常规化、程序化、科学化,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供应室质量监控小组, 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建立全部工作流程记录和表格, 尤其注重“三区”的工作环节的管理, 采取岗位人员自查的自我控制、小组监控、质控员每天检查, 护士长在班时每天检查、每周再随机抽查的质控方法, 护理部定期对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 现场解决或限期整改, 并查找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达到质量全过程控制和质量跟踪, 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工作, 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适用。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引导和实现供应室的发展目标, 成为持续改进的过程。

1.1 污染区的环节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污染区是处理已经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 即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处理。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须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以免消毒液、污水及器械上的残留体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造成损伤或感染。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对分类的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处理后, 检查符合要求才送清洁区处理。

1.2 清洁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清洁区的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去污清洗、消毒和烘干的清洁物品处理区域, 在清洁区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配套、包装制作及待灭菌物品的暂储存。要求进入该区的包装材料及容器为:清洁、干燥, 大小和重量适宜、符合要求;清洗后物品的质量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玻璃、不锈钢、搪瓷类物品达到光亮、不挂水珠、无污渍; (2) 金属器具光泽明亮, 无锈迹、污渍; (3) 棉布类物品清洁、干燥、无脱落的纤维及棉絮。要求所有待灭菌的物品需经质检员检查, 确定符合物品包装要求后, 包装者和质检员均于标签上签名, 以示负责。

1.3 无菌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合格处理的物品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的医疗用品储存和发放的区域。该区设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进入无菌区的工作人员需洗手、换鞋、换无菌衣、戴帽子、口罩。对发送的无菌物品进行记录。要求护士长或质控人员记录灭菌器的消毒灭菌的监测结果, 每一锅灭菌物品经检查消毒灭菌合格后, 定点定位, 按消毒先后顺序放置, 外附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标志、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包装员、质检员签名。对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发、不保存, 并进行查原因, 落实整改措施, 经重新灭菌合格的物品才能保存和发放。

2 提高供应室人员的素质

2.1 供应室的工作是很平凡所琐碎的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有爱岗敬业

精神、对工作高度责任心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管理部门专门陪训, 具有较强的消毒灭菌知识和熟练的各项操作技能。

2.2 严格按照省、洲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制度验收

标准》及《二甲级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的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用以上标准和制度完成供应室的清洁、灭菌等各项工作。

2.3 加强业务培训

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很强,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 学习掌握有关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考试合格后, 消毒员要持证上岗。上岗后仍要坚定专业思想, 奋发进取,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 为满足临床需要, 有甘当后勤兵的精神和毅力。

3 加强供应室的质量

3.1 制定标准化质量文件, 规范操作规程

要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可靠性, 建立文件质量标准是进行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第一步, 我院依据供应室专业标准内容, 结合实际制定了供应室工作制度标准化的质量文件, 包括职责、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记录等等, 并制定过程控制 (环节质量管理) 标准和终末质量标准, 明确规定技术操作的各项原则和要点, 制定技术操作的程序与方法, 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制定预案。要求供应室人员要熟练掌握其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自觉履行职责, 保证临床需要和医疗安全。

3.2 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

供应室人员配置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选用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 由于护理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临时检查工作。

3.3 各种医疗灭菌物品分类

包囊大小应在25cm×30cm×3cm之间, 敷料包重5kg, 器械包重75kg, 动脉真空灭菌器装戴容积90%, 每日BD试剂鉴定无菌锅的灭菌效能, 各项无菌物品合格100%, 并做记录。

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到, 供应室环节质量操作的管理, 只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测和科学管理, 供应室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定各项质量标准, 加强“三区”的管理, 明确各区域的质量要求, 认真做好供觉覆行职责, 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兴芬.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2.

浅谈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 医院;消毒管理中心;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67-02

安全,指的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医疗护理方面的安全则是指运用理论、技术、管理等,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安全,创造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病人安危、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为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其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任何细节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现代医院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控,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其改进和发展。

1 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运作中,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医疗护理工作改革发展中消毒供应中心也面临着工作繁忙、节奏紧张、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等严峻的考验。目前基层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仍存在着主要问题有: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空间相对狭小、拥挤,无法实现真正相对独立;在布局设置上区分了污染区、清洁区、洁净室和生活区,但实际缺乏有效的隔离屏障,洁污路线容易引起交叉;缺乏机械清洗消毒设备,和有效清洗消毒的处理设备;管理负责环节还相对薄弱,缺乏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还不到位,队伍建设重视力度不够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应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工作流程;尽快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消毒供应专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完善消毒供应专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如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包装材料标准、无菌物品清洗标准等;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等,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 合理布局、高效管理,建设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供应无菌物品的单位,质量是供应中心的核心,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要从源头把好设计关,规范基础设施及布局,配备必需的清洗消毒设备,落实创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理布局,科学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发挥专业效能,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无菌物品、无菌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材的供应场所,其功能发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在设计消毒供应中心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安全、方便、便捷,满足临床需求,确保工作质量。

首先,要合理选择位置,形成独立区域,并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其次,中心内部要合理布局,科学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内部区域划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辅助区域包括办公室、更衣室、卫生间、休息室等。各工作区域为独立的区域,设有缓冲间。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即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

2.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消毒灭菌物品管理,控制院内感染,节省资源、综合协调、资源共享: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将全院医疗用品进行统一消毒、集中管理、按需发放,有利于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布局等硬件管理。

同时,进一步对手术器械实行一体化管理,即改变原来手术器械由手术护士完成清洗及包装,供应室只负责消毒灭菌下送的传统做法,手术再生器械由供应室进行处理,解放手术护士,让其专注本职工作,专心服务病人,符合现代医院发展需要。

此外,集中处理需灭菌的物品,有利于控制污染源,还可以净化科室、手术室环境,减少院内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2.3 重视设备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熟练掌握操作程序:

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建设和管理上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武装自身,及时与国际接轨,做到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技术要求的规定,满足全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和空气净化装置等。

要大力重视设备管理的规范和准确性,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水平的专业人员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并定期训练,及时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

2.4 严格标准化质量管理与监控,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班次人员职责,重视监测与信息反馈环节。

首先,在物品管理上要严守物品的流程管理,严格监督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制度,由污—洁的流水作业方式。严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清洗彻底、记录可靠、灭菌合格、安全发放。做好物品的灭菌监测:加强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做到每项操作均符合监测操作规范程序。

其次,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把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作为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具体法规,各项工作及操作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以此为模板,逐项建立健全适应本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合理制定、严格执行、确保质量。

再次,还要制定完善《职业防护》计划,对各级人员强化培训,区分污染器械与感染器械的回收、消毒、清洗。

2.5 重视各级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在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分配上,基本包括运送、清洗、包装和灭菌,此外还有管理、指导及带教。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的快速转变、新技术的广泛开展,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必须鼓励护理人员转变思想,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制定切实的培训计划,学习与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学科理论。把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进行人员培训;每月理论、操作各考核一次,开展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使工作人員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器械的结构和特点,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各项规定。

3 结语

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能够树立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新形象,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准和高质量合格的无菌物品,降低院感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地改善护士的职业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创建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和职业安全,为医院高质量完成医、教、研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静.走进现代化的消毒供应室[J].护理园地,2006,1.

[2]杨顺秋.护理安全管理[J].男方护理学报,2004,11.

[3]张镇静,霍孝蓉.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效果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部消毒供应室先共有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6名,主要消毒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1台,负责门诊部消毒物品的收集、发放以及含菌物品的处理。

1.2 方法

1.2.1 人员管理措施

人员作为医院的最大财富与质量保证的根本,人员素质是保证医源性感染的关键所在,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综合水平高低是决定消毒供应室供应质量的首要条件,门诊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素质:(1)提高认识。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较为简单烦琐,但是具有十分严格的科学性要求,医院内的消毒与灭菌作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防弊措施,必须要在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心目中确立相应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消毒供应室的服务逐渐由辅助部门转化为功能性科室,这也是消毒供应室地位不断提升的表现,护理与消毒人员更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不断为医院输送无菌物品。(2)合理配备人员。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强化人员理论知识与执行技能,从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要在医院供应室人员选择上把好关,从而改变“临时工”“辅助人员”的视角,改善长期以来消毒供应室“低学历”“低素质”的状况。(3)适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操作规范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逐渐引入信息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

1.2.2 工作管理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主要以清洗、包装、灭菌为主,门诊部消毒供应室主要针对诊疗物品及相关的器具物品开展标准化消毒。具体的工作管理质量提升措施如下:(1)施行专人负责制。各类物品的收发实施严格的专人负责制,其中,专人专车运送,每批次物品均严格记录在案,确保收、消毒、发每个流程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于科室,对接人员也应该随物品记录,责任到人,确保流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2)重视包装过程。消毒供应室往往过于重视消毒过程而忽视了包装过程,包装过程是确保物品持续无菌的重要流程,也是无菌下存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包装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包装前仔细清查物品消毒治疗,同时在包装过程中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如果包装在应用前损坏,必须重新消毒。(3)强化物品存放管理。物品存放也是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的重要过程,因此物品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比如橱柜存放、横架存放位每日均需消毒;对于物品存放,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制度执行,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存放物品的有效期,超期未使用物品必须重新消毒后再纳入存放处,避免使用超期物品。

2 结果

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必须制订与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检测,尤其要在使用灭菌物品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每个工作流程都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状态,确保责任到人,尤其是医疗器械在医院多次循环反复使用,必须严格处理,严防传染性疾病的顺势发生。

总之,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必须强化对其的感染控制,做到事前准备、事后检查,严防感染事件的发生;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摘要:分析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 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夏娴,王志刚,卓晓,等.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53-2255.

[2]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3]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上一篇:甘肃省高校下一篇:参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