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精选12篇)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
体温计使用后传统由各科室自行浸泡消毒, 但是体温计是临床为病人诊疗前直接从病人口腔、肛门、腋下皮肤接触的物品, 是交叉感染的传染途径, 因此必须达到高效消毒。为达到高效消毒的要求, 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我院自2004年开始将全院体温计统一收归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后发放, 消毒质量满意。笔者现就其方法及质量控制浅谈如下:
1方法
消毒供应室每天下午将各科室使用过的体温计回收, 同时向各科室发放消毒后体温计及另一盛0.5%过氧乙酸容器 (使用后浸泡) , 进行一对一更换。污染后的体温计统一回收后, 先用自来水冲洗10~20min, 擦干后全部浸于0.5%过氧乙酸容器内5min后取出, 用自来水冲净, 擦干后放入另一盛0.5%过氧乙酸进行第二次浸泡30min后取出 (传染病人用后的体温计需用1%过氧乙酸浸泡10min后取出, 用自来水冲净, 擦干第二次浸泡60min) , 用蒸馏水冲净后, 在YCH-21B型医用混合器将体温计水银甩在35℃以下, 再用75%酒精用消毒纱布擦干, 存放于灭菌容器内备用, 并标明消毒日期、数量。
口腔表、肛表、传染病表分别冲洗, 分别浸泡, 每次浸泡时过氧乙酸必须更换, 并现泡现用。盛消毒后体温计的容器, 每天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 盛浸泡使用后体温计的容器, 每天用含有效氯1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后, 用清水漂洗、冲净、晾干置消毒贮槽内保存备用。对消毒后体温计用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进行涂抹采样, 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以得出细菌数。细菌数≤5cfu/支,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讨论
在医疗实践中, 体温计的清洗消毒质量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前体温计使用后由各科室自行浸泡消毒, 涉及人员多, 操作及处理场所不规范, 所用的消毒液无专人负责、把关。部分科室对使用后的体温计消毒不彻底, 或盛消毒的体温计容器未经高压蒸汽灭菌或体温计未擦干放存, 使细菌在潮湿环境孳8生。
5年来, 我院利用供应室的规范条件, 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 既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 又有利于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消毒供应室护士对清洗、消毒知识掌握相对全面, 能做到熟练、有效、安全地使用消毒剂和各种设备, 职业防护意识也较强。集中清洗消毒, 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浪费, 节约了成本, 同时解决了各科室自行浸泡的麻烦, 并可全院循环调节使用, 利用率高, 质量也有保证。
3临床资料
我们选取125支体温计 (普通病110支, 传染病15支) 于消毒前后分别对其进行了细菌检测, 结果发现消毒前检测出的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0.5%过氧乙酸第一次浸泡5min后, 用自来水冲净、擦干, 结果普通病110支合格仅79支 (71.8%) ;传染病15支用1%过氧乙酸第一次浸泡10min后, 用自来水冲净、擦干, 结果合格10支 (10/15) 。普通第二次浸泡30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净, 再用75%酒精用消毒纱布擦干, 结果未检出致病菌, 合格率达100%;传染病15支浸泡60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净, 再用75%酒精用消毒纱布擦干, 结果也未检出致病菌。
(发稿编辑:白兰芳)
相关链接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盐不可与含乳酸钠的注射液或其他碱性药液相配伍。静脉滴注可选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每0.5g药物用100ml溶剂, 制成5mg/ml液体, 缓缓滴入。本品应在使用前溶解, 用盐水溶解的药液只能在室温存放10h, 含葡萄糖的药液只能存放4h。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故本品不能与含有上述物质的溶液混合。本品溶液在体外不可与血液制品、含蛋白质的液体 (如水解蛋白等) 混合, 也不可与静脉脂质乳化液混合。它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外混合, 因为其可使后者丧失活性。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 或取本品一次用量溶于50~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30min。本品溶解后应立即给药, 剩余药液应废弃, 不可再用。制备好的本品溶液不能冷冻保存。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2
在医院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医疗器械基本都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所提供的,消毒供应室是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物品的一个重要科室。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其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1.供应室人员管理
对于供应室内护理人员而言,其自身素质水平对供应室工作质量有着十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人们对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视,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加强继续教育,能够在感染监控以及环节环节管理方面从根本上使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均应当保持强烈责任感,应当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精神,每个工作人员应当不断进行学习,将当前先进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操作规程真正掌握,对于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经验及时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各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为能够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每个月均应当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每年均应当选择优秀员工到上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培训班中参加学习,另外应当订阅有关杂志,或者开展有关知识讲座,从而使员工对最新医学知识动态进行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相关问题,每周均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晨间提问,并且应当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从而使其理论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2.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规章制度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规定办事,使质量管理得到保证。对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工作而言,其具有很强独立性,大部分工作的进行以及完成均是无人进行监督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员工工作进行约束,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合理制订,并且应当制订操作规程制度以及相关奖惩制度。所制定这些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理念,能够努力保证质量第一,能够做到对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好,认真负责。通过有效规章制度能够使科室内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以及处处落实,在质量控制整个过程中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对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3.环节质量管理控制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所指的就是对整个供应室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内,其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分类以及清洗与消毒,对消毒物品实行制备包装以及灭菌处理,储存无菌物品以及其发放管理等方面。在回收医疗器械过程中,首先应当作好性能检查,注意是否达标,在保证器械质量方面属于关键因素。此外,在物品清洗质量以及灭菌质量控制环节中,均应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合格方可发放到临床,植入性器械每锅次必须作好生物监测,监测合格方可放行。在存放无菌物品过程中,对无菌技术操作应当严格遵守,每天卸载灭菌物品严格检查,有不合格物品及时返回重新处理,无菌存放区禁止存放不合格物品。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半小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保证工作中每个环节均能够达到质量标准。
4.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
首先应当将清洁消毒制度制定出来,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在消毒供应室内,其房间布局安排应当做到科学合理,不但要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能够做好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保证物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通常情况下将消毒供应室划分为三个区,即去污区、器械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个区域之间均有明显标志及实际屏障,各区均设立缓冲间,在墙壁上开设传递窗传递物品。应当保证供应室内外环境清洁,保证不存在污染源,光线充足,保持良好通风及合理布局。工作整个流程应当根据回收、分类、清洗、干燥、包装以及灭菌、监测与无菌物品分类储存及发放顺序来进行,不可逆行。各个区域工作人员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应当保证将工作区和生活严格分开,初洗与洗涤应当分开,污物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放置,灭菌包与待灭菌应当分开存放,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各个工作区域每天在完成每次工作完毕后应当以清洁消毒剂对台面进行擦洗、拖地,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30min,并且进行记录。以含氯消毒液每天对台面进行擦拭,每天进行2次,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对物体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抽检控制,使其保持在卫生学范围之内,另外还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对于非本科室内人员,在未经允许情况下不可在工作区随意出入。
5.小结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3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关。方法 设立合理的建筑布局,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进行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建立了合理的工作布局,提高了各层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结论 合理的建筑布局,精湛的业务素质,定期的培训,严格的质量控制,可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使灭菌产品达到无菌要求。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
医院作为集中接受病人治疗的公共场所,其人流集中,且大部分都是感染疾病或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因此其病菌也较多,而许多医疗器材也不是一次性,需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各医院进行消毒或供应无菌医疗器材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各科室医疗护理、病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而供应室又是医院各类物品混合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随着各大医院对预防院内感染观念的不断加深,因此医院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布局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人数的激增,医院业务也处在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下,这也导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设备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而消毒供应室的卫生情况对整个消毒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防止已经消毒好的器材在消毒室内被二次污染。因此消毒室需要对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满足医院消毒物资量大的需求,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规划要做到合理规范,对人流和物流要分成两条线,并严格按照制度来。从医疗器械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监测、敷料、制作、工作人员更衣和办公室等,均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程序来进行设置。同时消毒室内应有规范化的工作台、物品柜、浸泡池以及洗涤池等。消毒供应室所需的蒸汽也应由专线进行供应,从而确保气压的稳定。同时要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来供应。医院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标准的工作流水线,确保回收物与已消毒物品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2 完善消毒供应室内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以促进员工按章办事为目的,以保证质量管理为目标。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的独立性强,且工作流程很多时候是在一种无人监督的条件下由护理人员自觉完成的,因此只有靠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员工奖罚分明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按章办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促使科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按时上下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防范措施。
3 供应室人员的管理
不论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还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其本质都是对人的管理。而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安危,因此在人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业务知识全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且身体素质好、勇于奉献自己的人来担任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其次还应重视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同时医院也应组织手术室护士参加消毒供应室的专科讲座,例如,使用后器械初处理不彻底给手术室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增加器械初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也可以组织消毒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技能与理论的考试,并组织护理人员对先进模范的学习,增强其责任心。
4 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质量管理
4.1 物品回收与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
物品的回收与清洗环节过程关键是要防止物品对外产生污染及损坏器械。回收过程中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此阶段工作人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器械的损坏,按器械的种类精密度贵重程度分类,重点保护精密度高锐利器械,刀剪及贵重物品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清洗手段进行清洗,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保护器械。
4.2 物品的包装与灭菌
在对物品进行包装前,应严格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器械是否完整、是否出现松动,同时还要核对器械的数量,应对器械进行一定保养,精密器械上油、再按照物品的分类来进行包装,落实双人核查制度,然后再在外包装上黏贴3M胶带和包外标签,同时注明消毒日期和所需科室等资料。按照灭菌器的要求,物品包装最大不能超过30cmX30cmX50cm,敷料包最重不能超过5kg,器械包最重不能超过7kg,再按要求将包裹放在灭菌器中,物品间留2.5cm的间隙,包裹不能与灭菌器壁接触。由于灭菌器材属于高压危险的岗位,因此对灭菌器的使用人要进行严格训练,同时做到持证上岗。
4.3 灭菌质量的检测
为了防止灭菌不彻底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需对每批次的灭菌物品进行一次质量监测,首先灭菌前空锅BD测试,每锅次对物理化学监测结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灭菌器进行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对监测结果存档时间大于3年,还需对灭菌室常用物品进行专门配置,严禁拿灭菌室供它用。灭菌员在对灭菌物品出锅时认真查对灭菌包质量,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从而保证各类医疗器械的无菌质量。
4.4 物品的储存与发放环节质量控制
经过消毒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放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无菌物品储存室内,并制定专人负责,在发放无菌物品前,发放人员进入無菌物品储存室前,戴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进入无菌室将物品取出。在物品发放时,要做好质量把关及标签核对,同时与接收科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5 结语
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遵守上述管理措施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消毒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大大提高灭菌效率,确保为各科室提供安全无菌的医用器材,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2] 杨在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1-222.
[3] 樊桂芳,刘晓霞,陈少琴.供应室管理中的难点与建议[J].实用护理杂志, 1998,14( 9):479。
浅谈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4
1 环节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即是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管理。供应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污染物品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 消毒物品制备包装, 灭菌处理、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等七个方面。为保证工作质量标准化、常规化、程序化、科学化,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供应室质量监控小组, 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建立全部工作流程记录和表格, 尤其注重“三区”的工作环节的管理, 采取岗位人员自查的自我控制、小组监控、质控员每天检查, 护士长在班时每天检查、每周再随机抽查的质控方法, 护理部定期对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 现场解决或限期整改, 并查找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达到质量全过程控制和质量跟踪, 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工作, 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适用。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引导和实现供应室的发展目标, 成为持续改进的过程。
1.1 污染区的环节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污染区是处理已经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 即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处理。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须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以免消毒液、污水及器械上的残留体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造成损伤或感染。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对分类的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处理后, 检查符合要求才送清洁区处理。
1.2 清洁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清洁区的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去污清洗、消毒和烘干的清洁物品处理区域, 在清洁区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配套、包装制作及待灭菌物品的暂储存。要求进入该区的包装材料及容器为:清洁、干燥, 大小和重量适宜、符合要求;清洗后物品的质量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玻璃、不锈钢、搪瓷类物品达到光亮、不挂水珠、无污渍; (2) 金属器具光泽明亮, 无锈迹、污渍; (3) 棉布类物品清洁、干燥、无脱落的纤维及棉絮。要求所有待灭菌的物品需经质检员检查, 确定符合物品包装要求后, 包装者和质检员均于标签上签名, 以示负责。
1.3 无菌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合格处理的物品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的医疗用品储存和发放的区域。该区设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进入无菌区的工作人员需洗手、换鞋、换无菌衣、戴帽子、口罩。对发送的无菌物品进行记录。要求护士长或质控人员记录灭菌器的消毒灭菌的监测结果, 每一锅灭菌物品经检查消毒灭菌合格后, 定点定位, 按消毒先后顺序放置, 外附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标志、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包装员、质检员签名。对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发、不保存, 并进行查原因, 落实整改措施, 经重新灭菌合格的物品才能保存和发放。
2 提高供应室人员的素质
2.1 供应室的工作是很平凡所琐碎的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有爱岗敬业
精神、对工作高度责任心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管理部门专门陪训, 具有较强的消毒灭菌知识和熟练的各项操作技能。
2.2 严格按照省、洲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制度验收
标准》及《二甲级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的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用以上标准和制度完成供应室的清洁、灭菌等各项工作。
2.3 加强业务培训
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很强,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 学习掌握有关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考试合格后, 消毒员要持证上岗。上岗后仍要坚定专业思想, 奋发进取,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 为满足临床需要, 有甘当后勤兵的精神和毅力。
3 加强供应室的质量
3.1 制定标准化质量文件, 规范操作规程
要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可靠性, 建立文件质量标准是进行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第一步, 我院依据供应室专业标准内容, 结合实际制定了供应室工作制度标准化的质量文件, 包括职责、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记录等等, 并制定过程控制 (环节质量管理) 标准和终末质量标准, 明确规定技术操作的各项原则和要点, 制定技术操作的程序与方法, 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制定预案。要求供应室人员要熟练掌握其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自觉履行职责, 保证临床需要和医疗安全。
3.2 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
供应室人员配置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选用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 由于护理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临时检查工作。
3.3 各种医疗灭菌物品分类
包囊大小应在25cm×30cm×3cm之间, 敷料包重5kg, 器械包重75kg, 动脉真空灭菌器装戴容积90%, 每日BD试剂鉴定无菌锅的灭菌效能, 各项无菌物品合格100%, 并做记录。
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到, 供应室环节质量操作的管理, 只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测和科学管理, 供应室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定各项质量标准, 加强“三区”的管理, 明确各区域的质量要求, 认真做好供觉覆行职责, 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兴芬.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2.
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篇5
回收各科室常用的器械、碗类、手套及各类贮槽,保证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时供应临床科室的需要。
1.回收班:回收各科常用医疗器械、碗类、手套、橡胶导管及各类贮槽。2.洗涤班:浸泡、清洗回收的各种污物。
3.包装班:负责清洗后各种物品的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的发放。1.回收班
(1)供应室设一回收间供临床各科室回收污物。
(2)每天下午到临床各科下收下送一次,回收时须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器械包按包查对,其余物品按件查对。
(3)负责督促一次性物品的点数、焚烧,登记在一次性物品毁形、焚烧本上。(4)对可循环使用的物品按包或按件登记在供应室物品收发登记本上。(5)每季度对一次性物品发放盘点一次。(6)负责各类损坏器械的登记。2.洗涤班
(1)各类贮槽在贮槽清洗池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抹干送各工作间。
(2)各种器械、碗分类浸泡于1000ppm速消净溶液中30分钟以上,并用含氯测试卡监测浓度,当天配制使用,每次增加器械便增加消毒液浓度,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干或烘干。
(3)手套:用1000ppm速消净浸泡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手套烘干机烘干。
(4)橡皮导管:先用清水冲洗管腔内容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后浸入1000ppm速消净浸泡液浸泡。30分钟以后用清水搓洗,过滤水冲洗后晾干。
(5)把消毒液监测浓度登记在“浸泡消毒液更换、监测本”上。(6)负责做粉球。3.包装班
(1)负责烘干后在各类器械的关节处上油,包装前与洗涤班进行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及有无化学指示登记卡,查对后再进行包装,并挂上写有包装班、洗涤班姓名、物品名称及有效日期的卡,封口贴上斑马纸。
(2)手套先检查有无破损,内外面撒上滑石粉,按手套号码先整理好,将手套口向外折5cm,左、右分开,放入双层布套内,布套内放一个粉球,包布外标上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3)棉球、纱布放入贮槽,再放入指示卡备灭菌。(4)进行装炉灭菌,按“消毒炉使用管理制度”。4.干热灭菌
(1)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产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注意事项:①待灭菌物品干烤前应洗净,以防附在表面的污物碳化 ②玻璃器皿干烤前应洗净并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壁直接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炸裂。③物品包装不能过大,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烤箱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的厚度不得超过1.3cm。④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碳化。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
5.灭菌后的处理:
(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4)用化学批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批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与合格标志。
(8)每批灭菌物品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等。有温度、时间记录装置的,应将记录归档备查。
(9)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当遭受意外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按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10)合格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物品贮存室内,该室应可关闭并经清洁消毒处理,专室专用,限制其他人员出入。
(11)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柜橱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上不易剥蚀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贮存在离地高于20cm、离地50cm和离墙远于5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层顶和墙壁的污染。
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 篇6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高危科室。手是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但在供应室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重视和加强供应室手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部分人员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忽視操作前洗手,依赖戴手套,忽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
现状分析
在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去污区人员对手卫生比较重视,但检查包装区和无菌区的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所接触的物品均为清洁物品,没有被污染的危险,所以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大家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洗手。不少人因为贪图省事而人为地简化了洗手步骤,出现揉搓时间不足及漏洗指尖、指缝等现象。部分人员认为操作时戴了手套就比较安全了,但碰到手套有不太明显的破损时做不到及时更换,也忽视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
因为全院器械在供应室的集中处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人员配置上的不足、频繁洗手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或皲裂,也是导致洗手频率和洗手时间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手卫生依从性低,是制约手卫生规范化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要加强手卫生的宣传与培训,强化手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执行率。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2012年手卫生促进活动倡议》的精神,开展了“做好手卫生,保护你我他”为主题的“手卫生宣传周”活动,营造重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采用业务讲座、视频宣传等形式,重点宣传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手污染危害等,让手卫生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大家的手卫生意识。在供应室里,利用晨会时间和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重复培训,要求无论是洗手方法还是消毒剂擦拭法,都要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确保人人过关。
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洗手是公认的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基本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1]。但是,洗手也是平时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戴手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医务人员手被病原体污染,因此,要教育大家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以有效祛除手上的大部分细菌。洗手设施是做好手卫生的基础,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基本保障,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我们各区域均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器,停止使用肥皂,改用洗手液,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创造了方便大家洗手及手消毒的条件,使手卫生高效、方便易行。我们在各洗手水池上方张贴了“六步洗手法”的彩图,这样,既便于大家学习,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时刻提醒大家要勤洗手、规范洗手。同时,又配备了护手霜,使大家不再惧怕可能由于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所带来的手的干燥、皲裂。
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除科内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加强手卫生管理外,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也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院感和护理质量考核计划中,制定了奖惩措施,定期组织考核和随机抽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不定期进行手的微生物学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供事实和数据,引起大家对手卫生的重视,确保手卫生管理效果。
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针对供应室集中处理全院器械后工作量的剧增,护理部及时为供应室增加了人员编制,供应室也进行了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各班次、各岗位的工作量,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手卫生,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执行率。
讨论
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已经于2009年12月开始实施,它是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使手卫生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发病率[2~6],因此,在消毒供应室里,应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细坤,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2曾成惠,荣德明.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12-114.
3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5冯笑峰,赵玲华.手部卫生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5-1746.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部消毒供应室先共有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6名,主要消毒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1台,负责门诊部消毒物品的收集、发放以及含菌物品的处理。
1.2 方法
1.2.1 人员管理措施
人员作为医院的最大财富与质量保证的根本,人员素质是保证医源性感染的关键所在,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综合水平高低是决定消毒供应室供应质量的首要条件,门诊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素质:(1)提高认识。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较为简单烦琐,但是具有十分严格的科学性要求,医院内的消毒与灭菌作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防弊措施,必须要在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心目中确立相应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消毒供应室的服务逐渐由辅助部门转化为功能性科室,这也是消毒供应室地位不断提升的表现,护理与消毒人员更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不断为医院输送无菌物品。(2)合理配备人员。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强化人员理论知识与执行技能,从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要在医院供应室人员选择上把好关,从而改变“临时工”“辅助人员”的视角,改善长期以来消毒供应室“低学历”“低素质”的状况。(3)适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操作规范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逐渐引入信息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
1.2.2 工作管理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主要以清洗、包装、灭菌为主,门诊部消毒供应室主要针对诊疗物品及相关的器具物品开展标准化消毒。具体的工作管理质量提升措施如下:(1)施行专人负责制。各类物品的收发实施严格的专人负责制,其中,专人专车运送,每批次物品均严格记录在案,确保收、消毒、发每个流程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于科室,对接人员也应该随物品记录,责任到人,确保流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2)重视包装过程。消毒供应室往往过于重视消毒过程而忽视了包装过程,包装过程是确保物品持续无菌的重要流程,也是无菌下存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包装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包装前仔细清查物品消毒治疗,同时在包装过程中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如果包装在应用前损坏,必须重新消毒。(3)强化物品存放管理。物品存放也是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的重要过程,因此物品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比如橱柜存放、横架存放位每日均需消毒;对于物品存放,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制度执行,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存放物品的有效期,超期未使用物品必须重新消毒后再纳入存放处,避免使用超期物品。
2 结果
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必须制订与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检测,尤其要在使用灭菌物品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每个工作流程都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状态,确保责任到人,尤其是医疗器械在医院多次循环反复使用,必须严格处理,严防传染性疾病的顺势发生。
总之,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必须强化对其的感染控制,做到事前准备、事后检查,严防感染事件的发生;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摘要:分析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 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夏娴,王志刚,卓晓,等.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53-2255.
[2]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3]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浅析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篇8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消毒
医院供应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危害密切相关[1]。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因此,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势在必行。结合我科的工作现,总结如下经验供交流分享。
1 合理结构和布局
工作区域应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要划分清楚,区域间要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平面设计达到“油污至洁”的工作流程。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工作人员在各区域工作时,严禁窜区域走动,并由护士长或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各个环节监督。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由高年资主管以上人员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使各环节工作有记录、质量监控有规范,并且根据质量监控人员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3 加强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
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
(1)利用晨会及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从各区域各工作室的清洁、消毒、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程的质量控制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等。
(2)高压灭菌器属于特种设备,消毒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3)学习卫生部下达的工作标准和有关文件。
(4)对新入科室的人员由高年资人员带教2个月,才能独立进行工作。并考核。
4 设备的正确使用
组织全科人员对新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监测方法、故障排除等进行学习,达到全科人员掌握,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物品的清洁灭菌质量。
5 灭菌监测方法的管理
供应室必须为临床提供合格的物品,做好灭菌物品质量监测才能阻止不合格物品流入临床科室,我们每日要对空锅做B-D测试,监测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量的存在。消毒员在消毒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高压设备的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并且观察压力和温度的对比曲线是否相符,使用化学指示卡放入物品包中央,经灭菌后取出指示卡,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化学指示胶贴(或胶带)黏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经灭菌后观察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防止未灭菌包流入临床。对灭菌物品进行批量监测以及空腔器械的灭菌质量检测(即PCD),每月必须做一次生物学检测,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灭菌后培养48h观察结果,检测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确保灭菌效果[2]。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其管理是一项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合理的布局,精湛的业务素质,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抓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使科室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使供应室工作质量能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9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 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 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 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 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 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 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严格控制物品回收环节
下收工作是要求供应室护士每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各临床科室, 将物品连同整理箱收回, 更换消毒的整理箱, 同时进行登记, 以便发放和核对。回收的物品当时不进行清点, 回到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再进行清点, 如有疑问及时与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 避免二次污染[1]。
2收发车的管理
收发车为不锈钢材质密闭车, 分污染车 (回收) 、清洁车 (发送) 两种。并标明“污”, “洁”标识。污染车上配置不同规格的整理箱, 按不同临床科室需求准备, 以满足各科室工作需要。我科室常用的整理箱规格有20×15、30×22、50×38 3种。所有回收车只能运载污染物品, 发送车只能运载无菌物品, 两者需严格区分, 严禁混淆。回收车存放于供应室的去污区, 发送车存放于领物间。每次收发完毕, 必须用500mg/L有效氯擦拭车辆, 车轮用水枪冲洗并记录, 所有房间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
3收发护士手的管理
手能携带多种致病菌, 如处理不好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加强手的管理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非常必要, 而正确洗手就是标准预防最关键的一步。针对在收发过程中洗手难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每辆回收车都配备了一瓶丹尼尔快速手消毒液和一次性PE手套。护士在回收物品前, 要戴一次性PE手套, 回收污染物品后, 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拭双手, 再到另一科室收取物品。每辆下送车配备一瓶丹尼尔快速手消毒液, 护士在发送无菌物品前, 要用用丹尼尔快速手消毒液涂擦双手1min, 以保证手的清洁。
4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2]
合格的无菌物品必须具备完整的标识及灭菌合格标志。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照规定充分冷却放于指定位置, 并按照灭菌有效时间先后放置。在发送环节中重点注意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性, 因此每次发放无菌物品之前必须保证手的清洁, 并采用专人专车专用。在发送途中不得随意取物, 严格按照规定地点与科室交接、发放物品[3], 防止由人为因素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每月定期做细菌培养, 如有不合格及时进行质量追溯。
5体会
收发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既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 又有效地防控了院内感染。消毒供应室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过程中, 为临床高质量的医护工作提供了直接支持。我们将继续对收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质控, 确保临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颖, 韩德辉, 李玉洁.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发放如何避免交叉感染与差错[J].吉林医学, 2010, 8 (31) :3994-3995.
[2]舒俊兰.浅谈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措施[J].中外医疗, 2010, 9 (6) :133.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0
1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方法
1.1 B-D试验
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每天灭菌前第一锅进行B-D试验。或检修后进行B-D试验, 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 检修后需要连续进行3次。具体方法:将B-D试验专用图水平放入试验包的中央层布, 或使用一次性使用的B-D试验包, 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上方, 温度达到134℃时持续4 min, 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 当颜色变成均匀的深褐色时, 表明灭菌器排除冷空气性能满意, 若颜色较淡或不均匀代表机器有冷空气残留, 不能使用。该方法对灭菌监测十分方便, 能有效保证消毒供应室的物品以及空气消毒灭菌合格率。冷空气是造成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如B-D测试纸应保存在15℃~3O℃干燥、避光的地方, 并注意监测材料的有效期, 避免无效检验, 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1.2 化学监测
每次灭菌前进行监测, 采用消毒外用指示胶带贴于消毒包的封口处, 包内放置132℃化学指示卡, 及时判定每个包裹灭菌是否合格。并且, 每锅最难灭菌的地方 (排气口的上方) 放置化学指示物监测, 由于指示剂经过消毒灭菌过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 灭菌周期结束, 要对每包的指示卡、指示胶带的颜色进行观察, 当化学指示胶带颜色变为黑色, 证明灭菌要求达标, 该物品灭菌合格可以发放, 需要工作人员注意掌握消毒时间长短和蒸汽温度高低。
1.3 生物监测
是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过程进行监测, 以及对终末质量进行监测, 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的方法。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或新的灭菌方法, 用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具体方法:将分别装有湿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的2个灭菌小纸袋放在试验包的中央位置, 将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上方, 每层设置9个检测点。一个灭菌周期后,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菌片, 经60℃条件下培养48 h后, 观察培养基颜色情况。若颜色无变化表示灭菌合格, 有效确保灭菌质量。
1.4 清洗效果监测
每日对消毒器进行监测、清洗, 可采用目测和或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是否留有血迹、污渍、水垢等残留物以及锈斑。对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测, 定期进行消毒器械的清洗效果监测, 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的物品清洗质量, 对不符合要求的物品包应停止清洗,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方法
加强供应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技术培训,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重视人员素质培养, 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制定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召回制度,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强化质量“零缺陷”意识。进入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和讲座, 监测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监测技术, 经考核持证上岗, 认真执行各项监测程序及要求, 且要接受定期培训。不断组织科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以及法律法规学习, 增强防范意识。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慎独。严格环节监控、做好无菌物品的使用,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对监测结果详细记录, 资料妥善保存3年, 把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的制度管理[3]。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掌握先进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规程, 让每一位供应室护士懂得虽然供应室工作繁琐、细碎, 但责任重大。质检人员要全面掌握各项监测标准, 熟练技术操作规程, 肩负起科室的质量检测以及日常带教指导工作。综上, 供应室供应的用品牵涉到方方面面, 质量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医院感染与消毒供应室的重要关系, 每周抽查1次, 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及缺陷追踪, 记录存档, 定期主动去临床科室进行意见和建议的调研, 按照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进行有效质控。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需求, 提高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知识的指导及无菌观念水平的培养, 做到有章可循, 责任到人。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 严格地执行各种操作规程, 有效减少缺陷,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效果
供应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 与临床各个科室均有联系, 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硬件、软件投入, 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指示图等系统监测, 布局上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污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采取护理人员自我控制、科室互控、医院监控等形式, 有效预防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 确保了消毒灭菌效果, 至今未出现过发放物品不合格情况, 保证了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安全。作为供应室工作人员质量是永恒的话题, 除不断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对消毒灭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 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确保消毒灭菌合格。随着医院现代化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室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 采用指示卡质量要有保证, 确保万无一失, 采购正规厂家, 避免因指示卡质量问题造成的消毒灭菌不合格问题。根据时间进行包包监测、每日每锅监测、每月生物监测, 并对物品包装方法、摆放空隙、体积大小等做到规范化处理, 物品的包装要有良好的蒸汽穿透性能, 摆放时注意采用竖式摆放, 有效预防堵塞蒸汽流通, 灭菌时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 并根据品种不同做到分别灭菌。切实保证消毒物品的合格率。在物品回收时, 应做到由专人专车, 分类回收, 再进行物品浸泡、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的各个环节, 均应做到规范化处理。消毒供应室无不合格物品, 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随着人们对卫生意识的不断加强, 对医院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院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因此, 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室人员面临新的挑战, 必须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测及管理。进行消毒灭菌监测是检验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 供应室应全员参与为基础, 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 为医院提供一个牢靠的“安全阀”和”保护屏”, 作为医院供应室人员, 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监测, 将这一重大责任用心完成, 强调过程管理, 在进行消毒灭菌时, 确保经消毒供应室处理的所有物品合格率均能达到100%, 实现灭菌物品零缺陷的目标, 从而有效杜绝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为患者临床就医提供最有效保证[3]。
参考文献
[1]喻红, 胡民勤.消毒供应室高职护生实习代缴管理思路与实践[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 2011, 21 (7) :1404-1405.
[2]王平, 宋敏, 胡珊珊, 等.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细节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2) :176-178.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1
【关键词】 供应室管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0-02
医院供应室又称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医院感染与供应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有一定关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现将我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予以总结,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自院感科,主要包括:对供应室进行的卫生监测结果,污染物品的灭菌记录,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进货、配发、使用及处置的记录。
1.2 方法
1.2.1 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规章制度 院部领导重视对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供应室成立以来就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领导人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供应室,专门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定期对供应室空气和无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
我院制定了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奖惩实施办法”等,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工作中认真负责,各司其职,以保证高质量的消毒和可靠的无菌物品的质量,从而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1.2.2 加强供应室的管理
1.2.2.1 加强供应室区域的管理 供应室位于医院临近临床科室的东北部,房屋独立。各个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地面、墙壁及天花板清洁光滑,地面排水良好,并有排气系统,排水排气系统密闭,防鼠、蟑螂。内部规划齐全,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划定人流线和物流线,二线不交叉,不逆行。房间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根据用途设立回收、洗涤、包装、敷料、消毒区域或者房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等。各区域内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专职专人,责任明确。
1.2.2.2 供应室消毒
1.2.2.2.1 空气消毒 空气是疾病传播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要进行空气消毒,我院常规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30-60分钟,消毒前管好门窗,室内禁止人员逗留,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室内。紫外线等要定期清洁和检测,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否則要及时更换。
1.2.2.2.2 灭菌方法 ①高压蒸汽灭菌具有高效、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是首选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温度、时间及饱和蒸汽,达到最好的灭菌效果。每日对灭菌器进行检查和清洁,待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十分钟后进行灭菌处理。②三效热原灭活剂消毒有去污、消毒和除热原作用,适合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方法是按照四步洗涤法进行洗涤消毒,达到玻璃壁无挂水珠,pH值中性,胶管无发粘等的要求。
1.2.2.3 灭菌物品的贮存 合格的灭菌物品需标明合格标志、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按照日期或者流水号登记造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日期等。无菌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物品种类、灭菌期或者有效日期的顺序固定位置放置,便于发放。一旦发出去的无菌品一律视为污染物品,不能再进入无菌间存储。
1.2.2.4 进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强自我保护 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消毒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微生物知识及其消毒方法。掌握灭菌器具的性能及操作。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订阅并学习相关资料杂志,根据情况举办知识讲座,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每天正确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时间持续10-15S。工作时间带好帽子口罩,接触或处理易挥发化学制剂时,要求戴好特定的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
1.2.3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和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 对于购进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关,把好质量关、保管关、监测关、处理关。提供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单位须获得必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证件齐全,确保质量;保管要专柜放置,装封闭严实,字迹清楚,否则不得发放;批批抽样检测,确保每批合格;发放和回收的物品都要进行登记,回收的废物数量要与发放数量一致。回收的垃圾要分类包装,分别处理。
1.2.4 医院其他科室的管理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一项综合性管理,供应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临床医生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免疫制剂,病房保持卫生,病人根据疾病种类及病情分房管理等等。需要健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控制度,做好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2 检测结果
检测要求:对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无菌区空气菌落≤200cfu/m3,物体表面菌落≤5cfu/m3;对无菌物品抽样培养。每月对上述进行培养检测一次,合格率100%。
3 结 论
综上所述,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和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是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要加强医院其他科室的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才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2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许多患者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 医院的医疗器械无菌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消毒供应室是保证整个医院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控制患者出现细菌感染重要的一步。因此,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活动以及患者的健康都有非常大影响。本文通过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规范的细节管理, 发现细节管理有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2月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实行科学的细节管理, 并在实施前、后对医院临床科室中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获取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同时对这200名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相应的调查, 以探究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 (1) 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为提高护理质量, 应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可以先由护士长与责任护理组长组成一个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通过具体的分工以及配合, 对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同时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还需要对相应的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在抽查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了问题则因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其监控力度[1]。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在加强监控的过程中,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要让护理人员能够接受先进的护理理念、知识以及技能, 在培训的过程中, 让护理人员学习一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2]。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护理人员, 更是需要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 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护理人员都能够了解到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 (2) 物品管理:物品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而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首先, 对于那些已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在回收之后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详细的分类, 进而根据各类物品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清洗与消毒方式, 清洗消毒之后将医疗器械立即干燥与包装好, 在包装上要写明消毒日期。其次, 对于那些消毒不合格的物品, 应该进一步的清洗与消毒, 直到合格或者直接遗弃。消毒包装完成之后, 要及时将物品运送到各个科室中, 要准备专门人员运送物品。医疗器械的回收车与运送车不能够一起使用, 要准备专门的物品运送车与回收车。在运送过程中, 运送人员不能与物品直接接触以防止污染, 并且要做好运送车的消毒工作。 (3) 环境管理:整个消毒供应室分成了多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比如说污染区、生活办公区、清洁区以及包装灭菌区等, 因此在细节管理过程中, 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物品存放的合理性。同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应每天做好相应的循环风空气消毒, 每周做好彻底的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每月做好细菌学检测以保障消毒的质量[3]。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 对消毒供应室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清洁管理。
效果评价:本文研究主要对200名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而护理质量主要是通过监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等来判断。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 并确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满意度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200名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 (93%) 与实施前 (78%)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后, 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识别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器械的主要消毒场所, 医务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洁工作, 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 才能发现消毒工作中的一些隐患,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4]。医疗器械中任何一个隐患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医务人员只有从细节中找出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 在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之后, 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 不仅能够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护理素质,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根娣, 周小妹, 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9 (1) :66.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9) :134-137.
[3]贺春莲, 刘小芳, 郑文.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 2010, 31 (36) :6855-6856.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推荐阅读: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09-20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05-23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5-20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08-02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专题10-25
消毒供应室人员08-31
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09-05
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05-17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11-05
集中消毒供应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