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训练重点

2024-07-23

明确训练重点(通用6篇)

明确训练重点 篇1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提出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财政推进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提出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财政推进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

一要加强政策综合集成, 扎实做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试点工作。

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 其核心是以城市为平台, 以整合财政政策为手段, 以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为主要内容,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目前关键是加快推进, 力争尽快取得实效。

二要结合当前经济和产业形势, 突出抓好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和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

一是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要全面实施以节能家电推广为核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要在继续加大节能灯、LED灯、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等现有产品推广力度的基础上, 尽快启动实施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产品推广工作。二是扩大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其中包括:继续在电力负荷区扩大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规模, 鼓励集中连片和自发自用;充分利用电价附加补贴政策, 鼓励在西部地区加快大型并网太阳能电站建设;对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供应商和产品性能设定较高的门槛条件, 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促进产业整合。

三要全面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要继续抓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治理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并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深挖潜力, 确保对节能减排贡献不减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结构节能、建筑节能、农村环保、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其他节能减排工作, 形成各方面齐头并进的局面。包括: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结构节能;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加大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力度;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四要支持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一是以合同能源管理为抓手加快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二是以先进环保技术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推动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五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

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 重点支持具备量产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二是考虑到混合动力公交车性能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进行推广使用。三是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特别要扩大公务、物流、租赁等行业使用规模。四是要求试点城市尽快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 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 加快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五是强化约束机制, 对推广工作进展较慢、效果不明显的城市和达不到示范推广要求的车型, 取消其试点、示范资格。

六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重点抓好高6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煤层气抽采利用财政补贴标准, 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扩大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二是加大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投入, 鼓励抽采利用, 支持页岩气示范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三是进一步完善电价分摊机制, 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支持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四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煤化工技术, 重点支持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IGCC) 、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示范项目建设, 形成技术储备和产业化示范规模。五是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 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六是采取财政补助方式, 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 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5700多座农村水电站改造任务, 巩固新增325亿千瓦时的水电发电能力。

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玻璃等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清洁化利用, 力争到2015年, 主要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 产值达到1.2万亿元。二是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四是加快发展再制造业。五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八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稳妥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机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以环境税费改革为核心的税制改革。三是扩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四是积极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五是支持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

明确训练重点 篇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作文训练已由中年级的片段训练过渡到高年级的篇的训练。根据本册作文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本册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大纲和教材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依据。根据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五年级第九册教材所安排的作文训练内容,我们可以将第九册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归纳为以下四点:

1?观察事物能抓住特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能根据训练内容自拟作文题目。

3?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写表扬稿。

4?学习从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以上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是从观察、表达要求、修改等几方面提出来的,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把这些目标要求贯穿于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的全过程,还要贯穿于平时日常的小练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的目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确定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为了确保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从第七册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读写例话,现将第七册至第九册侧重于写的读写例话归纳如下:从以上重点训练项目的安排来看:第七册第一个训练项目留心周围的事物,这是从写作材料从哪里来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告诉学生要逐步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积累下来,作文就有写不完的材料。这也体现着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的思想。第七册第二个训练项目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这是从表达方法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告诉学生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必须做到三步:想好要写的东西→根据要写的东西选择好内容→根据所写内容考虑表达的顺序。第八册安排的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注意段与段的联?quot;两个训练项目,是在前面两个训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所写的内容上必须是真实的(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的要求上,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做到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这两个训练项目既是对第七册训练项目的巩固,也是向高年级篇的训练的过渡。再从第九册安排的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要有中心三个训练项目来看,一是从内容的角度进一步强调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并告诉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二是从表达的角度对学生提出了抓住事物的特点?quot;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要求,这说明学生的作文已进入了篇的训练阶段。根据以上重点训练项目的安排,我们在进行第九册的作文教学时,必须做到:凡安排重点训练项目的单元,一定要把训练落实到位。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写作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对于没有安排训练项目的单元,要复习巩固学过的训练项目,包括三年级时学过的训练项目(如: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把一段话写清楚)。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充分体现抓住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思想。

三、依据本册训练内容,有重点地教给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本册教材7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其训练内容分别是:看图作文《节日的早晨》,记一件发生在家里的事,写一处秋天的景物,写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写一篇表扬稿,写一件心爱的玩具(或学习用品),写一个最敬佩的人,写冬天的一处景物或某项活动中的人物。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这些训练内容,结合作文指导课有重点地教给学生如何看图作文,如何写人、叙事,如何写景、状物,如何写活动,如何写表扬稿等文体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写作知识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领悟,切忌讲空洞的`抽象概念。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所谓习?quot;,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它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仅能有效、持久地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作文时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另一方面寓观察能力的培养于日常观察活动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叶老强调,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教会学生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因此,我们在进行构思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想清楚为什么写(写作目的),做到意思明确,有教育意义;想清楚怎样写(表达方法),做到思路清晰,用词准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作文训练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3?培养学生勤于小练笔的习惯。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的七次大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让学生在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孝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

(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

(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重点明确,有的放矢 篇3

最新的《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艺术魅力,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把握作品内容,特别要注意传统文化底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命题趋势

从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文化意象的寓意及其在诗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从诗中的细节着手,考查作者的情感;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着重考查诗歌的炼句及“景”与“情”的关系;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考查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201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考查了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考查了人物形象与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复习策略

1.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归类。如

①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②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等。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等。

③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等。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互文、用典、叠用等。

④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个诗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

⑤文化意象常识。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了解这些意象往往是我们解读有关诗歌的关键。例如:柳与送别,菊与高洁、傲视,落叶与悲秋、失意,柳絮与愁绪或飘零等等。

⑥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详略得当、有总有分、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2.明确诗歌复习的重点

古典诗歌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高中生古典诗歌的学习并不很多,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限,因此考试难度不会太大,因而复习中必须明确重点,古典诗歌复习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形象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诗歌的形象也就是诗歌的意象,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歌的关键。把握形象,主要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

②情与景的关系。古典诗歌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情与景或曰意与象的关系,这是诗歌鉴赏最主要的突破口。

③常见的古典诗歌表现手法、技巧及诗歌语言的品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中考思德复习明确考点把握重点 篇4

【试卷分析】

今年我市思想品德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仍然实行开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60分以上记H等,60以下记I等。

试题结构分为非选择题和选择题,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有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活动模拟题。

试题内容时事政治约占10%(5月―4月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七、八、九年级分别约为20%、30%和40%。

鉴于本考试的性质,难度分布一般为:容易题30%,较易题30%,较难题30%,难题10%。

【名师解读】

突出本土题材选择

今年的试题材料选择上会偏重于本土材料的选择,同样的题材以宜昌市的材料优先为原则。

突出高效课堂理念

今年高效课堂已在全市进行,试题也会有高效课堂的影子。虽然高效课堂才开始起步,研究尚不成熟,作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课堂理念,试题的命制应该与教改保持一致性,今年也是一个研究的机会。

突出初高中衔接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高中知识、学习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衔接,特别是对于九年级与高一有联系的知识点,必定在命题中给予突出,这样的.衔接性的试题必能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有衔接点的内容也必定是试题的重点。

【备考建议】

把握考试范围

无论今年试题与往年有什么区别,但基本的知识点没有改变。只有立足于基础,着眼于教材,把握范围才能做到复习的高效。

把握考点解读

偏头:明确原因,矫正训练 篇5

我女儿现在4个半月。在她3个多月练习抬头时,我们发现她的头总是向右偏,下巴向左。带她到当地医院小儿外科检查,医生说不是肌性斜颈,只是让我们平时注意矫正孩子的姿势,并没有给出治疗建议。可我们在家矫正了一个多月,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随着孩子翻身、抬头越来越熟练,她的头反而歪得更厉害了。现在她的屁股也向右斜,整个身子经常摆成个反写的“C”字。

另外,孩子不管朝哪个方向看东西都夹着脖子。现在她的脸右边小,左边大,嘴也有些歪了。我们非常着急,请《父母必读》贴身医生帮帮忙,帮我们判断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疗?

尽快检查,明确原因

到小儿骨科检查

根据你们提供的孩子的表现来看,建议你们尽快带孩子到小儿骨科门诊去看医生,以明确造成孩子这些表现的原因。从你们的描述分析,孩子患有肌性斜颈的可能性不大,但需要做B超检查排除或明确。如果孩子有局部感染或者颈部曾经受过伤,则有可能是颈椎旋转性半脱位的问题,需要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同时,照片还可以明确孩子有没有颈椎骨性畸形,如果有必要,医生还会做一些其他的相应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

到小儿眼科检查

你们还应该请眼科医生检查孩子有没有斜视。因为部分孩子的视力障碍如屈光不正、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等会引起斜视,在看东西时出现头颈偏斜,时间长了,会使孩子出现脸部不对称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孩子在被动活动时头颈偏斜并不受限,睡眠中症状也会消失,眼科医生会进行相应的检查来确认或排除这种可能。

另外,良性姿势性斜颈以及其他异常的综合征也会有斜颈的表现,因此,目前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尽早就诊,查明原因。

你们的孩子才4个月,骨科疾患的可能比较小,眼科检查也有可能不能马上明确诊断,只要不能排除,就一定要定期复查,直至确诊。

矫正训练

孩子明确病因后,就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疾病不能明确之前,虽然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但在排除感染、半脱位、肿瘤等疾病后,可以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相应的矫正训练。

做头部运动

让孩子做头部向左偏、右旋的运动,你们可以在孩子的右后方逗她玩,使她的头部能主动向左偏、向右旋,也可以扶着她的头部给她做被动活动,每天做200次左右。前者比后者更有效而且更安全。

佩戴颈托

有人在旁照顾时,可以给孩子佩戴颈托,矫正她头颈右偏的现象。

调整抱姿、睡姿

明确训练重点 篇6

【关键词】: 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39-01

一、 逻辑思维训练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1、从思维角度看,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高度提炼、概括、抽象的结果,高质量的逻辑思维素质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创新不能凭空想象,它必须建立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经过逻辑思维的过程得出成果。尽管创新的最后实现往往要通过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因素,但直觉、灵感、顿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材料采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进行思维抽象的结果,没有逻辑思维的前期准备,非逻辑因素就不可能产生。创新虽然是对原有认识的突破,但终究是以原有的认识和逻辑思维为出发点和基础的。

2、从认识角度看,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总希望即正确,又高效。逻辑学是认识的工具和方法,它可使分散、孤立的各种经验事实上升到系统性的高度,使我们对事物本质有抽象概括的认识,使感性的经验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只有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正确的立论、论证和推导,尤其是掌握现代逻辑的理论和演算技巧、各种科学逻辑方法,才能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与认知能力,使之达到理性、自觉、严密的较高水平,从而高效有序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使之概念清楚明确,判断准确无误,推理正确恰当,论证严密有力。

尽管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是多样的,但逻辑思维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逻辑思维训练与思维过程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1、初始阶段:思维处于无序状态。思维的材料杂乱无章,思维对各种相互联系或相互矛盾的认识对象充满预感与困惑,不能呈现出明显的思维形式。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酝酿,会多次出现在头脑中,虽未得结果,也许会转化为潜意识,形成创新思维的萌芽。不过没有经受一定规则的检验,还不能被“证实”或“证伪”。

2、完成阶段:这是思维获得形式的阶段。无论思维过程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变化,终究要建立形式。逻辑形式是思维过程最常见的完成形式。就是把初始阶段所提出的假设、方案,通过理论推导或实际操作来检验它们的正确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从而付诸于实践;也可能把原来的假设方案全部否定;也可能做部分的修改和补充。与思维过程的初始阶段相比,思维的完成阶段表现出有序、稳定的特征。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情况不同:有人在初始阶段思路活跃,而到了完成阶段,却很难形成概念,理出头绪;有人在思维的完成阶段条理清晰,而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却茫然不知所措。就是在同一个阶段,有人能达到较高的速度、较大的深度,有人则相对迟缓肤浅,有人速度虽快却浮光掠影,有人进展缓慢但却思远虑深。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首先要了解思维过程的构成要素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然后根据思维不同的爆发点,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每一个思维阶段逻辑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逻辑思维训练与影响思维活动的因素的关系

1、受思维现状的影响

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智能结构、趣味倾向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逻辑思维训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明显优势。善于抽象与概括,想象力丰富,对不同信息的共性和相似现象的差异性敏感,对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感兴趣。但是,他们中有些人的思维现状还是存在问题,如抽象与概括缺乏深度,方法机械,摆脱不了思维定势的影响。理论知识贫乏,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还有人领悟和表达困难,缺乏深层次思考,自我总结和主动学习能力差。因此,我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要作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强化师生之间的反馈机制,重视并认真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不良思维状态,提高其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发展学生的健康思维。

2、受知識结构的影响

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基础的深广,知识的掌握促进了逻辑思维的顺利发展。创造能力应该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用已有的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创前所未有的领域的能力。广阔的文化背景,能使思维超越专业局限、实现有效迁移,从而激发创造活力。大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仅有量的要求,而且有质的要求。也就是说,一定量的知识,只有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最佳组合,才能对逻辑思维训练产生最佳的效果。因此,在处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本专业知识与相邻专业知识等关系时,不仅要兼顾各个方面,而且要把它们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开发的系统、一个优化的结构来考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他们拾级而上,深化新知。

3、受专业倾向的影响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任何问题都是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提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最具普遍有效性的能力,但它在进入陌生领域时仍然存在一个适应和重新建序的问题。在逻辑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考虑学生自身素质基础的差异和工作岗位的多样性,注意学生专业特点、兴趣意愿、发展意向,按照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体现所涉及学科的先进性、科学性、应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心理上的认同感,构建职业设计导航和就业素质评价体系,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引导、促进大学生在专业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创业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训练来说,明确影响思维活动的各种关系很重要,而如何将制约关系变成促进关系,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材料:

余华东 主编《创新思维训练教程》 2004年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上一篇: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下一篇:排水管道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