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科学发展(通用12篇)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1
在7月19日上午召开的甘肃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指出:当前, 我省经济正呈现出又好又快、转型跨越、后发赶超的良好发展势头, 面临的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喜中有忧、危中有机, 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综合来看, 当前我省要突出抓好四件大事:一要把投资拉动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任务;三要把平台构建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支撑;四要把居民增收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检验。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强调, 要继续保持全省经济逆势上扬势头,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要力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二要力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三要力促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四要力促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五要力促投资持续强劲增长;六要力促创新驱动加快推进。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 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充分认识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任务, 进一步明确方向和重心, 制订更加科学的工作计划, 切实有效开展好今后的财政工作, 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作用。
一方面, 要千方百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首先, 抓财政收入既要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支持经济发展, 又要准确判断和分析经济财政运行形势, 切实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 进一步挖掘税收增收潜力, 做到应收尽收。其次, 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要切实把握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形势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 灵活挖掘和运用我省各种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积极向中央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切实推进支出绩效管理改革, 全力支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我省的民生福祉。一是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我省发展保障能力的提升, 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 支持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支持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二是要促进民生事业不断发展, 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迅速缩小民生方面与全国的差距;三是要进一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将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我省的一大名片;四是要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适时调整经济结构, 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底气, 加大对各类涉及“三农”小微企业的培育和支持, 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较高的小微企业;五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发展民营经济, 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做大做强本土企业, 针对性地解决好资源配置、信贷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六是要促进居民充分就业, 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要运用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个重要抓手, 发挥好富民惠民的强大威力, 坚决扭转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水平过低的局面。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2
(金沙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邹联克)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县高考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动员和号召各位老师和同志们,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求真务实,科学拼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自信心,为全县高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迈上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刚才,一、二、三中及城关中学的教师代表做了很好的发言,字字恳切、句句实在,道出了老师们的担心、希望,也表明了老师们的决心和信心。刚才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彭洪祥同志就下一步作好高考备考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今年以来,我们广大的高三教师以昂扬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迅速投入复习备考中,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科学备考,特别是集体备课、送教到校,为同学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做好服务,为高考备考提供和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同志们、老师们这种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不辞辛劳的精神值得敬佩,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高考备考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努力提高高考成绩,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实事求是,既要有紧迫感,也要充满信心。
(一)实事求是,认真形势。
从去年整体的成绩来看,排在全区第五,这与金沙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与金沙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今年与遵义联考的成绩差距较大,文理科不均衡;在全省适应性考试中,我县考生高分段人数较少,整体水平不高;从艺体考生情况来看,体育考生上线少,艺术类偏强。
(二)面对问题,必须增强紧迫感。
我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多年,我认为高考不是唯一,但是不关注分数过不了今天,只关注分数过不了明天。高考质量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也关系到我县教育的地位和形象。社会关注我们、家长寄望于我们、莘莘学子期盼着我们、学校师生关注着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努力工作。
(三)面对成绩和已做工作,应该树立自信心。
今年我们请了金太阳教育集团、省教科所、贵阳实验三中等贵阳名校的教授、专家送教到校,开展了一系列系列报告会。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再请专家对我县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将再与遵义组织一次联考;将再为高考备考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工作。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中国有句古话:“思其败则必败,思其难则必难。信其行则可行,信其成则可成”。所以面对严峻的挑战,必须克服自卑、畏难心理。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学生,只有自信才能拯救自己,只有自信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二、明确目标,全面统筹,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
(一)目标是激发人责任心的助推器。责任心产生压力,也产生动力。有了责任心,我们就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内驱力,推动自己去完成任务。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的。有的教师三年,甚至好几年才有这个机会去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大家千万要珍惜。
关于今年的高考目标,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认真的解决好纵向比与横向比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好培养人的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三是要不留遗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能升学的升学,能工则工,能商则商,能农则农。即是让有升学潜能和愿望的学生无一遗憾地考上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理想院校,让其他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发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未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幸福地成长和生活。
(二)全面统筹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所谓统筹,就是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统一认识和统一合力。作好全面统筹,我想有以下八个方面:
1、希望党委、政府能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支持、扶持、服务工作;
2、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统筹、服务好教育工作。研究好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作好统筹、服务工作;
3、学校要整合力度,发动好对教育的服务工作。把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作好教育工作;
4、年级要对教育工作加强管理,狠抓细节。认真执行好教育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5、备课组科学统筹,收放有序。作好学科内、学科外的统筹工作;
6、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
7、学生要自信、自律、自强;
8、家长要理解关心子女,服务子女。
(三)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高考备考是一场集体智慧的团体战,不论是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班主任,还是家长,只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最大合力,营造良好氛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科学备考,注重细节,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考虽然只是一次考试,但是由于是备受社会关注,既要考知识、考能力,还要考学生关注社会和应用知识的情况。如何备考,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我想应该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要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从研究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有成效。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确的确定教学难度,做到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点准确,不仅要让学生学懂学会,还要强调学生背诵记忆,努力提高教学达成率,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要关注薄弱学科,关注学生能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对一个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释。
(二)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以研促教,着力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要准确把握高考导向,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要认真学习研究《考试大纲》考点和考题。
(三)发挥集体智慧,提升整体水平。高考是场竞争,但是缺少合作的竞争是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必然导致资源内耗,效益低下。班级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校内备课组集体研究协作是最有效的办法,送教到校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要让送教到校、送教到班等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四、关爱学生,分类指导,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今天距离高考还有55天,55天是新起点,55天是新征程,希望大家在距离高考仅有的55天里,更加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分类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3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重大意义
(一)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能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国内看,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煤炭过度开采资源环境难以承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储备应急体系不健全,重要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体制机制约束问题突出。从国际看,围绕能源资源的地缘政治博弈错综复杂,能源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利用境外资源不确定性增加,能源通道存在较大隐患,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能源形势,迫切需要超前谋划能源发展,科学编制“十三五”能源规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真正把能源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是能源行业落实转变职能要求、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廉洁政府的需要
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强调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国家能源局重组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第一批取消和下放了23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的30.7%;第二批拟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有18项,累计占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的54.7%。同时,为确保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放活与监管同步到位,国家能源局初步建立了规划、计划、政策、监管“四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机制,力争形成以规划为龙头的闭环管理体系。
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转变能源管理方式,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努力发挥规划在能源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党中央、国务院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和反腐倡廉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三)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能源利用方式粗放,201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3.8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延续目前这种粗放的用能方式,我国的能源供应难以支持。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煤电比例为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9.8%,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我们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能源规划,切实推进能源节约,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能源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民生水平等息息相关。我国能源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局重组以来,出台了服务新疆、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云南等9省(区)能源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明确了能源资源大省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规划引导地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加大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规划实施了“西电东送”12条重点输电通道,同时完善输煤、输油、输气等能源大通道,保障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要坚持全局谋划,优化全国能源开发布局,统筹区域供需平衡,加强能源与相关领域规划的衔接协调,使能源更好地为全国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厘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做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总体要求
(一)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系统性和操作性“五性统一”
一要突出前瞻性。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深入分析研判国际国内经济和能源发展趋势,对“十三五”能源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和超前谋划,站位要高,眼光要远,落点要实,切实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二要突出战略性。要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精神,围绕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把会议确定的方针和战略,体现到“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各个方面。
三要突出针对性。要加强对“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临形势、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等问题的研究,把研究成果体现到规划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能源发展的突出矛盾,注重预防和化解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四要突出系统性。要认真做好能源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煤、电、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品种间的衔接平衡,既要优化能源系统,又要增强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切实提高能源发展质量。
五要突出可行性。一方面是目标任务要可行,每项指标都要可量化、可考核。另一方面是目标与任务应高度统一,要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实施,防止规划和执行“两张皮”,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注重战略与战术、中央与地方、长远与当前、系统性与操作性“四个结合”
一要注重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既强化战略引导,认真研判形势,准确定位“十三五”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和目标,又要做好战术策划,加强对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举措的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方向明、定位准、重点清、措施实。
二要注重中央与地方相结合。要加强能源规划间的衔接,地方能源规划服从国家能源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服从能源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在发展方针、目标、重大布局、重点举措等方面要相互衔接,避免矛盾冲突。
三要注重长远与当前相结合。谋划战略规划长远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影响制约当前能源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研究,通过规划编制进一步梳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规划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切实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要注重系统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规划的好与坏,归根到底要看规划能否落地、能否见效、能否实实在在地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在做好能源规划统筹、衔接、平衡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每项指标都能实现任务分解,都能明确责任单位,都有具体时间进度,都能进行目标责任考核,使规划能够落实好。
三、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十三五”能源规划重大问题科学编制
“十三五”能源规划,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围绕加快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任务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能源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要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二是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三是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四是实施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推行先进建筑节能标准。五是推动城乡用能方式变革,制订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
(二)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处于中早期,非常规油气勘探刚刚起步,开发潜力巨大。一是创新勘探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大幅提高油气储采比。二是提高陆上原油产量,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三是组织开展页岩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大会战”,重点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
(三)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一是持续提高发电用煤比重,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力争5年内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二是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强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建设,提高环保和安全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四是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
(四)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一是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二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在资源丰富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和光伏基地,在其他地区加快风能分散开发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三是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煤。四是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
(五)安全发展核电
一是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二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推进华龙1号、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国内自主技术工程验证,重点建设好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三是加强国内天然铀资源勘查开发,完善核燃料循环体系。四是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
(六)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以高访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要双多边机制为平台,大力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一是务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延伸合作项目,拓展合作领域,带动装备制造、建造施工、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二是巩固和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相关能源通道建设。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及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七)加强石油替代和储备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坚持“清洁高效、量水而行、科学布局、突出示范、自主创新”的原则,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升级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术,严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形成适度规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二是加强先进生物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三是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加快石油储备基地和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提高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四是支持企业在缺煤地区和煤炭集散地建设中转储运设施,完善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油气矿业权准入、退出和流转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二是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推动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三是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四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强化能源监管。
(九)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页岩气、海洋油气、可燃冰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综合能源科技研发中心,组织实施国家重大能源科技攻关工程,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三是依托海洋油气、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核电、大型液化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等重大能源工程,提升能源装备制造自主化水平。四是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强领导,确保“十三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能源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政策水平要求高。我们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扎实推进“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是规范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保证。国家能源局已经成立了能源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也已经能源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印发。能源局要按照工作方案的安排,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主动开展规划编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国家的做法,制定各自的能源规划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人力物力保障,配备规划队伍,落实工作经费,精心组织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二)要高度重视规划研究
深入开展研究是加强规划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应重视规划研究工作,只有研究工作做得扎实,规划编制才会科学。规划编制单位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前开展课题研究,抓好研究质量,保证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规划研究支撑单位要围绕重点方向深入研究,及时跟踪国内外能源发展动态,为规划编制提供有价值的成果。能源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研究,谋划企业未来,并为国家能源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现在国家虽然不审批企业规划,但能源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编制发展规划还是极为重要、极具价值的,规划既是企业的发展愿景,也是企业落实国家规划和政策、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的行动指南。
(三)要真正落实好“开门做规划”
科学、民主是做好规划工作的基本方法。为提高能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去年能源局确定了首批16个研究咨询单位。今年年初,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了一批“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依托这些咨询单位、课题研究,能源局成立了能源规划咨询工作组,作为能源规划编制的专业化支撑队伍。在用好这一专业化平台、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创新社会参与方式,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开展好请社会各界为“十三五”能源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适应性。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也可借鉴国家的做法,以广开言路的方式、科学严谨的态度组织开展好地方能源规划编制工作,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一个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拓思路、统筹决策、规划未来的过程。
(四)要科学编制规划,确保规划质量
要建立适用于我国能源发展的全局优化及预测预警的模型和方法,将其应用于能源规划编制,进行模拟优化。要依托能源监测与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做好能源信息统计、国内外能源形势分析、需求预测、发展目标测算、布局优化等基础性工作。要成立“十三五”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指导能源规划编制工作,适时对能源规划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估论证,切实提高“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科学性。
(五)要做好各级各类规划衔接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国家规划、地方规划两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类组成的能源规划体系。在工作中,各级各类规划要互相衔接,国家能源局将通过组织召开规划工作会、书面征求意见、专题调研、下达文件等方式,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能源开发布局、重大能源项目等规划内容进行统筹平衡,协调推进各类能源规划衔接编制工作。按照国务院审改办公开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省级能源规划需上报国家能源局审批,涉及全国布局、总量控制及跨省输送的区域能源规划也要报国家能源局审批。
(六)要抓紧时间进度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总体要求,“十三五”能源规划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编制完成。第一阶段:2014年12月底前,主要是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研究形成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主要是开展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起草工作。第三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主要是开展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报等工作。省级能源总体规划应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进度同步推进,争取2015年12月底前将省级能源总体规划报送国家能源局。
编制好“十三五”能源规划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规划工作,尽心尽力编制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十三五”能源规划,为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4
着眼长远:把握《纲要》实施总体目标
为贯彻实施好《纲要》, 惠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实施《纲要》的《决定》, 明确提出贯彻实施《纲要》的总体目标, 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归纳成三句话:“一年开好局, 四年大发展, 十年大跨越”。
一年开好局。2009年作为《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 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取得初步成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上来, 明确责任, 改进作风, 狠抓落实。为此, 全市及各级各部门都迅速成立了实施《纲要》领导小组, 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分解目标任务, 强化问责制度, 完善奖惩制度, 以务实的工作、有力的举措, 推动《纲要》的实施, 努力实现“三促三保”, 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要达到GDP增长13%、人均达到3.44万元的目标, 为全面实施《纲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大发展。到2012年, 要实现《纲要》第一阶段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大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支柱产业规模效应明显, 产业结构明显升级,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深莞惠”经济圈初步成型, 基本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全市人均GDP达到5万元, 城镇化水平达到62.5%以上。
十年大跨越。到2020年, 全面完成《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形成更加紧密合作的“深莞惠”经济圈, 形成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格局, 成为珠三角新的增长极。全市人均GDP达到10万元, 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加强合作: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
《纲要》赋予了惠州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使命, 并为此提出了更高要求, 搭建了新的更高的改革发展平台, 这对惠州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环境保护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围绕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认真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完善工作。
(一) 完善与省规划的一体化。密切关注省一体化规划的编制情况, 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直部门的联系, 同时, 抓紧调整、修订惠州的相关规划, 做好与省规划的对接, 使惠州的各项规划与省的规划相融合, 做到首先从规划上融入珠三角一体化。
(二) 完善与珠三角东岸的一体化。省委、省政府将珠三角地区分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 主要考虑珠三角一体化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通过加强经济流向、人缘地缘较为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合作, 探索经验, 以点带面, 推动珠三角整体一体化。“深莞惠”是其中之一, 我们将积极推动与深圳、东莞的紧密协作, 共同编制《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好珠三角东岸经济圈, 争当珠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区。
(三) 完善惠港澳合作的一体化。惠州与港澳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充分发挥已有的条件和优势, 抓住有利时机, 从经贸、港口、物流、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对接和交流, 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提升合作的水平。
(四) 完善市内规划的一体化。继续完善“一城两区”总体规划, 重点修编好城市道路框架、重点开发区域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继续按照“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城市发展战略,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搭建起城市未来发展架构。
(五) 完善主体功能区一体化。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要求, 进一步细化全市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科学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努力推进惠州朝着承担发展经济、创造就业、集聚人才、参与国际分工这样的功能方向发展。各县 (区) 也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生态环境等, 明确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布局。
(六) 以项目支撑规划一体化。在制订各项规划时, 我们也按照定性指标定量化的要求, 列出具体的项目、实施的措施、推进的时限, 用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措施支撑规划的实施。比如, 在推进深莞惠一体化时, 以深惠沿海高速、莞惠高速、莞惠城际轨道、深莞惠金融合作项目、旅游合作项目、创新合作项目等为支撑。又比如规划内部一体化时, 有惠博快速路改扩建、四环路、惠州大道六期、金山大道、惠大疏港高速等项目。这些具体的项目, 在规划时, 都一一列出, 制订时间进度表, 以此形成一个科学的规划体系。
科学发展:落实《纲要》建设惠民之州
《纲要》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 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即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把解决当前问题与推动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全力以赴增投资、上项目、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保增长,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为《纲要》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 多管齐下: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继续实施降费让利政策, 降低企业成本, 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今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 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贷款贴息或补助。出台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创名牌, 对成功上市和获得自主品牌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二是全力扩大投资。今年上半年融资80亿元用于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经营性项目建设。还与中、工、广发、国开、光大和恒生、汇丰等外资银行共签约授信600多亿元, 支持有经济增长后劲的项目建设。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继续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外贸出口大户制度, 落实扶持政策, 帮助企业抢抓订单, 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四是努力促进内需。大力推动“惠货北上”, 今年6-9月, 先后到南京、武汉、成都举办“惠州产品展销会”, 推销惠州产品。三场展销会合计共签订销售合同517宗, 合同总金额338.8亿元, 现场销售金额8812.4万元。同时, 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机电下乡”、农超对接, 着力扩大汽车、房地产等消费。这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收到明显成效。1-9月, 惠州经济在上半年“全面飘红”的基础上继续有力上行, GDP增长明显加快,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发展, 在珠三角各市中率先“突围”。1-9月, 全市实现GDP 989.1亿元, 同比增长12.8%, 增幅比上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 增长21.2%, 增幅比全省的平均水平6.8%高14.4个百分点, 居于全省第5位、珠三角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6亿元, 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1.2亿元, 增长18.3%。1-8月, 全市外贸出口实现96.9亿美元, 下降12.9%, 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 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未来的惠州, 将以珠三角的大发展为依托, 努力挖掘潜在的政策空间, 用好用足中央和省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权利, 以打造五大产业基地为契机,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推动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建设。这是惠州的生命线, 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大亚湾石化区建设, 扩大石化区面积, 力争全市石化工业增加值2012年达到400亿元, 2020年达到1350亿元, 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全力推动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纲要》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的契机, 我们将围绕《纲要》提出的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 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向高端发展。三是全力推动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目前, 惠州已经具备了建设全省重要能源基地的良好基础。环大亚湾建成或在建的能源项目有LNG电厂、国华热电联供、平海电厂、象头山抽水蓄能电站等, 预计将形成超过12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未来, 我们将加紧推进各个能源项目的建设, 加快打造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四是全力推动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旅游发展“3510工程”, 推动惠州旅游业发展, 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 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五是全力推动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按照《纲要》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积极推进十大工程, 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市。
(三) 优化结构: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打造“五大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契机, 采取有力措施, 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企业为依托,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紧研究制订扶持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拓展出口、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 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提供保障。筛选一批重点扶持的企业和项目,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或举办各种展销会、博览会。二是加强高端产业的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端领先技术的项目, 壮大惠州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继续引进外资的同时, 特别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央企、省企进驻惠州。很多大型央企、省企的科研实力都很强, 要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机遇, 积极引进高科技的央企、省企, 加快形成技术内生化、产业高端化的格局。三是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在珠三角 (惠州) 现场会上, 汪洋书记要求我们, 要像重视第二产业那样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惠州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我们还要根据《纲要》的要求, 重新研究惠州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确定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抓好高新科技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将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数码工业园以及留学人才发展基地纳入仲恺高新区, 实行“一区四园”管理模式, 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五是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本地劳动力的培训, 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本地劳动力与外来用工比例, 促进人均GDP的提升。
(四) 狠抓落实: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7个, 年度计划投资220亿元。抓好这批重点项目建设对实现“三促进一保持”、增强发展后劲都有重要意义。一是抓好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今年重点项目中涉及交通项目25宗, 年度投资80亿元。我们通过组织交通设施建设大会战, 加快铁路、城际轨道、港口、航道、航空、站场建设步伐。二是抓好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TCL液晶模组建设, 争取OLED光电项目早日上马, 尽快形成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链。积极推进中海油煅后焦、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扩建至2200万吨及新增100万吨乙烯等石化项目, 积极引进精细化工等石化中下游项目落户, 延长石化产业链。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国华热电、惠东平海电厂一期工程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临港产业, 抓紧落实电动汽车项目。三是抓好重大环保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 特别是淡水河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 加快截污管网建设, 两年内完成淡水河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东江、西枝江流域的水质保护, 研究启动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四是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包括西湖美化、市区交通畅通、新农村建设、卫生和社保、文化教育、环保环卫等八大项, 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五是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汪洋书记在珠三角 (广州) 现场会上要求, 每个城市都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现在, 我们的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硬件设施都已陆续建好,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些设施,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品质, 推进惠州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5
天祝县要求,全县上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市县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强县主题,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实施“1342”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天祝。
天祝县提出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明确目标,飞跃2013 篇6
调整产品结构,重新定义品牌
培训会期间,华彬企业市场推广部经理兼华北区总监陈伊琳、市场助理讲师李玉梅、品牌总监陈玲分别推介了圣茵美健康养疗系列产品。今年,圣茵美调整和补充了产品结构,将生殖美疗系列升级为养宫抗衰系列,增加荷尔蒙御养抗衰、身体健康养疗和单品系列等,并重新定义品牌为全球四季养生抗衰圣品。调整后的产品结构将加强与美容院的合作,以更贴近市场的运营模式及政策赢得终端拥护。
2013品質服务年
在华彬企业举办的圣茵美品牌全国代理商2013年春节老总联谊会上,张子豪总裁总结回顾,分析了市场问题和规划部署。华彬企业副总经理、圣茵美总监陈玲女士着重讲解了圣茵美品牌今年的发展规划及运营模式,第二季度的终端拓客、锁客课程尤其令人受益。
2013年作为圣茵美品牌的品质服务年,将重点扶持观念、思路及政策配合的代理商,打造5—8家重点样板市场。总裁张子豪在讲话中重申,从国家大力推崇“粉蓝丝带”以来,他一直信奉一句话:
“我们不是销售圣茵美产品的,我们是来传播健康意识的,要让广大女性消费者受益其中,我们是做着一种非常伟大的事业,这将会作为华彬企业生物科技部的使命。”
会议还针对此次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福建市场的李华、林小小,贵州市场的黄丹,吉林市场的冷雨航等均获得了奖项。学员表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市场上,做出好业绩回报厂家。令人感动的是,圣茵美为当月生日的学员举行了一场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会,很多学员惊喜万分,表示对圣茵美大家庭幸福与温馨的感激。
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应有明确的目标 篇7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因此,骨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使课堂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给骨干教师的一些建议。
一、制订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一堂课的成败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有针对性、有深度、有生命力地制订教学目标。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不困难,但是如何能让教学目标充满对生命的理解和关爱,是需要做很多准备的。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不仅无法达到教育应有的育人目的,而且会浪费学生宝贵的人生。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由内而外体现出连续不断的生命力。这里所提及生命力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受用一生的健康理念等。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涵盖有生命力的教学目的,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基本的学科知识。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教师教学生涯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他所教出的学生成绩如何优秀,更重要的是在于他所传授的知识背后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启迪人生的智慧,胜不骄败不馁。课本知识仅是承载这种生命力的载体。教师要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传授给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会的生命教育内容。因为,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看待事物、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生命力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选择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学的具体过程实现的。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更加细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生命发展这条主线。记得在一次听课中,一位五年级的自然教师讲解《人的生命过程》,那时正值母亲节,这位教师在开始时采用了一段母亲分娩时的视频短片引出了主题,而且整堂课都将母亲孕育生命的过程呈现给学生,传播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过程始终与亲情息息相关。这一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生命科学中有关人类生命发展的知识,也会让学生更加了解母亲,关爱母亲,体会母爱的无私。这样的课堂已经将生命思想融入到课堂中的每一个部分。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和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过程,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师一定能够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育人,学生的传承创新的能力就指日可待。
三、展开有生命力的教学反思
六部委明确汽车产品出口发展目标 篇8
意见首次明确了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发展目标: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从2009年到2011年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5年, 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850亿美元, 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意见指出, 近年来,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01-2007年年均增长近50%, 2008年汽车产品出口已达302亿美元。但从总体看,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地区) 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下半年以来,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更为凸显, 出口大幅下降,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面临严峻形势。
此次出台的意见还包括,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 增强汽车产品出口的技术基础;鼓励企业利用金融工具,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内容。
意见还提出要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加快建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贸易摩擦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组织企业早准备、早应对, 最大限度维护我汽车出口企业的权益。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9
全面负责年级师生管理, 让老师乐教、会教, 让学生乐学、会学, 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协调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老师、家长的积极性, 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 为共同的愿景而不懈奋斗。
工作方法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 走群众路线, 既要广泛听取管委会、备课组及老师们的意见, 又要敢于决断、善于决策, 并坚决坚持执行, 一抓到底。一方面, 从老师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 给予真诚的个性尊重和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 坚决加强对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考核, 公平公开, 对事不对人, 努力营造快乐合作和阳光下竞争的良好氛围。
工作要点
(一) 咬定目标不放松
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是我们决策的依据。要让全体老师知道年级的整体目标, 有着共同的愿景。针对这样的目标, 各个班级、各个学科、各位老师都要拿出自己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要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心中有目标。目标像灯塔, 唯其高, 才能照亮前进的航向;目标像太阳, 唯其大, 才能释放出永不枯竭的热量。
(二) 抓住学生是根本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 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检测的。我们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时刻抓住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 我们应做到关爱学生, 做情感投资的主动者。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作为师者, 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交流是不可忽视的。要用灵魂塑造灵魂, 用精神引领精神, 用人格影响人格, 用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努力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我们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同时, 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安排好教什么, 怎么教, 课后及时反思:教得怎样, 怎样可以教得更好。平时, 我们会多和学生谈心交流, 了解学情, 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 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要力树正气, 狠杀歪风, 做好正确的舆论引领, 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 盘活学生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斗志, 牢固树立“班风就是质量, 学风就是成绩”的意识, 力争使每位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 落实课堂重效益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求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把工夫下在备课上, 本领显在上课上, 向45分钟要质量, 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体现考点。认真落实研究课、推门课、督导课, 加强交流,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在教学和作业的安排上要注重实效, 不搞题海战、疲劳战, 努力做到低消耗高收效。
(四) 学习研究求发展
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 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在切实做到教学“六认真”的同时, 加强学习和研究, 积极探索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注意把课改的精髓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精心落实教学计划, 科学细化教学环节, 密切关注教学信息和动态, 注意拓宽信息渠道, 关注市内外重点学校的教学和命题动向, 积极寻求对策, 及时做好教学和训练的调整, 确保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 团结协作促和谐
一个优秀的群体, 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 需要每个成员都有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 我们要牢固树立整体一盘棋的思想。真正落实“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管理以年级管委会和班主任为中心”、“学科以备课组长为中心”。班主任老师要统筹协调班级任课老师的集体力量, 指导学生课后时间的安排。备课组内要加强合作, 协同作战, 实现课堂开放, 资源共享。家长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经常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 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 杜绝出现管理盲区。认真开好每一次家长会, 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力量达到和谐状态。只有和谐, 才会共振, 才会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值。
(六) 敬业奉献是保障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美好的理想需要敬业奉献的品质, 需要扎实有效的工作。敬业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就像是大楼需要坚实的地基;奉献是一种工作的境界, 就像大树需要温润的雨露。团结带领全体老师牢固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 时刻不忘历史使命, 时刻不忘学校荣誉, 以主人翁的姿态倾情奉献, 争分夺秒, 跃马扬鞭,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 要想做好年级工作, 关键还是落实严、精、细、实:抓常规, 做实细节;造氛围, 燃烧激情;重实效, 开拓创新;抓研究, 促进发展。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要力树正气, 狠杀歪风, 做好正确的舆论引领, 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 盘活学生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斗志, 牢固树立“班风就是质量, 学风就是成绩”的意识。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10
这次全省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是经省农牧厅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也是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从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划归省农牧厅领导和管理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和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总结我省20年来绿色食品发展工作, 安排部署全省“十二五”期间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工作,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推动全省绿色食品事业跨跃式发展。农牧厅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就如何开好这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会上武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我省的绿色食品工作也特别重视和支持, 王建平副主任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与会代表认真学习领会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 在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在此, 我代表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和全省绿色食品工作者向多年来支持、帮助和关心甘肃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及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参加甘肃省绿色食品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也列席今天上午的会议, 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在, 我代表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大会报告近年来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工作情况。
一、全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绿色食品是农业部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组织实施的一项开拓性工作, 始于1990年。我省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 在1992年经省政府同意,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1993年12月省编办又批复成立了“绿色食品西北服务中心”, 2003年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批准成立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甘肃省分中心”。近20年来,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发展为抓手, 采取了“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方式, 有效推动和提高了认证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实施了以基地建设为依托, 推动农业标准化与规模化的生产, 建设了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以市场销售为目标, 通过搭平台、抓宣传、搞服务, 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促进了厂商合作与产销对接;以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 争取国家批准支持建设了6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绿色农业兰州研究中心”, 探索实践甘肃现代农业建设新路子;以解决工作职能与执法主体为重点, 争取到参公事业单位及执法主体单位, 实现了工作职能的转变;以队伍建设为根本, 通过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业务能力, 提高了工作绩效;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争取国家中心和省上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推动了全省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1992年组建“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初步探索和开展各项基础性工作。第二阶段是加快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2000年3月甘肃省绿色食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审定通过《甘肃省绿色食品工程2000-2010年发展规划》, 全省各地积极组建机构、开展工作, 全面推动绿色食品认证与发展, 使全省绿色食品事业加快发展。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意见》, 使我省绿色食品事业从体系建设、质量监管、市场建设等方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自2007年以后, 省财政加大了“以奖代补”资金扶持力度, 使我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和质量安全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 认证产品数量跃居西北地区首位, 保持至今。
今年1月, 省政府为了深化农垦体制改革, 决定将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由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划归省农牧厅管理, 理顺了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管理体制, 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统一管理和领导;有利于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三位一体, 整体推进”工作职能的发挥;有利于全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化、品牌化与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省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省农牧厅将通过这次会议全面理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工作管理体系, 明确职能, 落实责任, 使全省上下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绿色食品和品牌农业的发展,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提高打下更全面更坚实的基础。
二、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 我们根据全省环境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分布和基地建设现状,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以及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在体制还不顺畅、机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积极推动事业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㈠认证规模逐步扩大多年来, 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指导下, 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科学谋划, 真抓实干, 全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十多年来, 全省累计申报绿色食品的企业达868家, 认证产品1524个, 得到监测和保护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3600多万亩, 产品产量1992.5万吨, 产值260.1亿元。累计申报有机食品的企业26家, 认证产品102个, 得到监测和保护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13万亩, 产品产量10.7万吨, 产值4.4亿元。至今年10月底, 我省又有61家企业的128个产品进入绿色食品的申报、审批程序。还有5家企业的14个产品申报有机食品认证。至此, 全省有效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达到187家, 产品350个, 得到监测和保护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894万亩。从绿色食品认证发展的数量看, 我省绿色食品事业有了跨跃式发展, 每年认证数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排序末尾, 发展到现在全国排序中上水平, 并多年跃居西北地区首位。
㈡产品质量逐年提高2005年以来, 我们逐步改变了以往重认证、轻管理的工作方式, 进一步树立了认证即是监管的开始, 监管是对认证工作巩固提升的理念, 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 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社会公告等监管措施, 尽最大努力保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少出问题或不出大问题。在工作措施上:一是加强企业年度检查。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安排, 我省的产品检测的重点是蔬菜、果品、肉类、乳品等生产企业的年检, 除新申报企业和续展企业外, 对有效用标的生产企业进行了100%的年度检查。二是加大产品质量抽检。结合国家中心和省上的安排, 每年组织抽检产品70多个, 约占有效用标产品总数的30%以上, 加上对新申报产品的检测, 每年产品检测总数超过100个。更注重提高高风险产品的抽检比例, 并将抽检向续展产品倾斜, 增加了产品抽检的全面性和质量安全的可靠性。三是扩大市场监察范围。为了打击假冒产品和纠正不规范用标的力度。我们加强与工商、质监部门的合作, 及时沟通信息, 加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监察工作, 市场监察范围从省会城市向市 (州) 、县 (区) 级逐步延伸, 采用市场监察与企业抽检相结合的办法, 扩大监察范围与成效, 治理了假冒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从近几年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供沪供穗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 对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都达到了99%以上。从这一系列检测结果来看, 我省绿色、有机产品质量是稳定可靠的。
㈢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方面, 我们坚持“统筹安排, 协调发展, 分步实施, 逐步推进”的原则, 以农业部划定的优势产业区划为依据,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有力的推动了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目前, 全省有静宁、泾川和镇原等9个县 (区) 已创建绿色食品大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13个, 面积达163万亩, 总产量154万吨, 共涉及7种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其中, 4个基地位于甘肃省规划建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种植面积达到11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对接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 带动农户50万户,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760万元。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中, 各创建县 (区) 探索了许多基地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与模式, 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协会+农户等运行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生产经营与标准化要求的规范化生产问题, 有力地促进农民耕作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加快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
㈣检测机构不断增加在全国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严格控制和压缩的情况下, 根据我省环境、产品检测机构少, 速度慢, 外地产品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我们积极向国家中心汇报, 争取到了4个检测机构, 有效的降低了绿色食品的认证成本, 加快了认证进度, 解决了产品运输距离远, 送检周期长的现状, 减少了检测费用向省外的流失。
㈤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搞好宣传服务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为绿色食品企业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中, 采取了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宣传方式。一是积极组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参加专业博览会。先后组织参加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11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 每一次参展都会有企业签到意向性订单, 企业对开拓市场都有一份新的收获和体会。另外, 在农业部农产品促销项目的支持下, 我们还组织有机食品企业参加了4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和日本、德国、美国三个境外专业展会, 获得多项博览会优秀组织奖、畅销产品金奖等称号和国内国际市场订单。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媒体上组织专稿80余篇。制作了34集的《绿色之光》电视专题片在甘肃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进行播放宣传, 充分展现了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有机食品产品,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是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 开展了绿色食品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组织创作了《感恩绿色》、《绿色姑娘》、《为了绿色》3首歌曲, 以感恩的心态表达了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得到了全国绿色食品系统的一致好评。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委托我省绿办承办了全国绿色食品歌曲的征集与评选工作, 最后以我办创作的《感恩绿色》作为中国绿色食品之歌向全国发行。总之, 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博览会和宣传活动, 为企业的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 有利的宣传、推介了企业产品, 在企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 强化了企业质量安全意识, 倡导了绿色消费的理念。
㈥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绿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 发展绿色农业能够系统地解决当前及今后面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 使“绿色”的理念从“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扩大到农业生产系统安全性控制, 纳入一个完整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中, 从而进一步保障农业安全, 促进农业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为此, 通过积极争取, 200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批准我省建设了天水市、平凉市、白银市、凉州区、张掖市、陇南市礼县6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把我省重点农业生产区和产业化特色地区纳入到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发展规划之中。为了组织实施发挥好绿色农业示范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2006年6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 同时在兰州召开了全国绿色农业研究中心负责人会议, 推广了我省的做法, 考察了我省绿色农业示范区, 受到了国家中心和中绿协领导及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 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 省绿办与省农科院联合争取批复成立了“绿色农业兰州研究中心”。2007年又组织申报了《河西走廊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甘肃省枸杞种植园生态放养鸡示范推广》、《天水航天育种试验与研究》等项目, 并争取资金220万元, 保障了绿色农业示范与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8月, 在甘肃省科技厅的主持下, 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全国知名专家对我省实施的三个绿色农业科研项目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认为: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我省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这些年来, 我省的绿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合力推动的结果, 是全省绿色食品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 我省绿色食品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认证和发展比较慢, 从全省发展看, 东强西弱、北快南慢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出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机构不健全。1992年省上组建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启动了我省工作, 但进度缓慢, 为此, 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甘政办发[2005]30号文件) 以后, 仅有7个市和6个县 (区) 成立了相应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还有7个市 (州) 及绝大多数县 (区) 还没有工作机构、没有编制因而影响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这种现状现在已不符合农业部关于工作机构向市县两级延伸, 加快推动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职能拓展的要求。不利于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和认证工作的开展。二是区域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市 (州) 和县 (区) 由于认识不够、政策支持不足、工作力度不强, 使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价值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工作长期徘徊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绿色食品的总体发展。三是认识还不高。一方面, 由于全国范围内个别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少数企业用标不规范, 假冒现象时有发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形象, 降低了企业认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许多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仍然认识不够, 对安全、优质、营养的品牌质量和对人们的健康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是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绿色食品品牌的潜在价值和升值空间, 发展意识不强。四是优质优价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绿色食品价值只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及高端消费群体消费, 也实现了优质优价, 大部分省 (市) 消费市场对绿色食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优质优价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市场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强, 也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五是经费投入不足。当前我们面临着各级工作机构经费和产品认证、市场监管、基地建设、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六是认证机构较多。目前产品认证机构较多, 主要是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我省产品认证中也有多家, 这些机构在我们的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认证中时有出现, 这对我们农业部门提出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品牌发展、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不可控因素。七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个别市 (州) 、县 (区) 和企业有一些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 但由于工作机构、职责没有明确, 责任没有落实, 加上人员的调整, 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还有部分市 (州) 和大部分县还没有绿色食品的检查员和监管员, 这对我们的工作开展和属地化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不利的, 需要我们加大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同志们: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是暂时的, 但发展绿色食品、打造品牌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是我们的长期职责与任务, 我们必须克服困难、立足长远、制定政策、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发展我们共同的绿色事业。
四、“十二五”期间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 我省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农牧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要求, 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方针,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使绿色、有机食品成为“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力争2015年末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产品数量达到500个, 实物总量占全省同类产品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思路是:用我省环境资源优势, 建立全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用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化规模优势培育优质品牌农业;用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做为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途径;用绿色生态循环理念建设甘肃农业产业化新基地。保证措施是大力推进产品认证, 强化证后监管, 加快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努力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促进绿色、有机食品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协调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㈠继续规范和加快产品认证既要积极组织产品认证, 防止大起大落, 又要切实防范认证风险, 保护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具体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重点组织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增加产品发展规模和效益。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水平。三是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与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带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优势产品, 提高我省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 与产业化、标准园、技术推广等建设项目相结合, 建设一批有特色、效益好、品牌影响力大的大基地、大企业, 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㈡切实加强证后监管要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 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充分调动各级工作机构力量, 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质量安全预警等监管措施, 尽最大努力保证绿色、有机食品少出问题或不出大问题。这次会议期间要办好两个培训班。一个是针对市、县两级管理机构举办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培训班, 通过队伍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专项检查”等各项管理措施, 强化属地管理意识, 落实监管目标责任制,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另一个是针对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的培训班, 通过落实企业内检员制度, 强化对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内检员的培训, 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 从源头加强监管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 力争使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100%合格。全省的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㈢扎实搞好基地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规划区和农业大县为重点, 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 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今后基地建设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工作, 在基地建设中期要检查、建设完成要验收、每年一次要年检、基地产品要抽检的监管制度, 确保基地建设质量。二是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各类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要积极争取, 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做好基地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 积极采取措施, 促进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 保证基地产品畅销。
㈣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以贯彻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工作的意见》为重点, 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在认证工作方面采取“先培训、后认证”的方式, 围绕基地生产者、专业合作社、申报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知识讲座。二是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有机食品国际博览会。还要积极争取2011年兰州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的承办权, 为宣传甘肃、推介甘肃产品, 为我省绿色、有机食品及优质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促进产销对接创造机遇。三是促进农超对接。在有关领导、部门的帮助支持下, 积极与商务主管部门、各大超市沟通与衔接, 首先在省会兰州, 倡导把已认证的绿色、有机产品作为市场准入门槛, 设立专柜区和专营店增强市场的拉动力和提升品牌的价值。
㈤加强与市、县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了推动绿色食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将要转变工作方式, 积极主动的和市、县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在认证、监管、市场培育、产品推销方面的合作, 形成合力, 创新工作机制, 构建省、市、县三级管理网络, 共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全面、有序、协调发展。
同志们, 今年是我省绿色食品事业继往开来、迎接更大发展的一年, 也是我省理顺管理体制、开创绿色、有机食品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 省厅决定召开这次全省绿色食品工作会议,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希望我们能够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振奋精神,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我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明确师资建设目标 篇11
农广校教师要以爱岗敬业为根本。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献身,这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热爱本职、吃苦耐劳、热心为农的崇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爱岗敬业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工作的重要动力。从事农广校教育的老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农广校教师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因农业的区域、地域性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过硬,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篇12
其中, 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架构、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重视自主创新,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立的原则, 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同步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 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和国际电信联盟 (ITU) 等国际组织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此, 该计划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 (1) 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梳理现有标准, 研制物联网标准体系, 发布《物联网标准体系规划》。 (2) 加快研制基础共性标准, 开展10项标准化指南、术语、体系结构等急需的总体技术标准, 以及40项安全、标识等领域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 (3)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空中接口协议等射频识别领域、组网技术等传感器网络领域、微纳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标准;超宽带技术等短距离通信领域、机器到机器 (M2M) 及异构网络融合等网络传输领域的物联网网络关键技术标准;协同信息处理、服务支撑等物联网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标准。 (4) 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五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5) 着力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和竞争力, 编制《中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化研究报告》, 引导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6) 扎实开展标准验证与服务工作。 (7) 不断完善组织架构。
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还细化推进各个重点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和时间进度, 并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明确目标科学发展】推荐阅读:
明确目标抓落实强化措施促发展06-18
明确的目标10-07
明确自我学习目标06-26
明确目标,不断努力——万佳梦05-30
明确工作目标保证书07-20
把握精神实质明确目标任务10-27
两会思想汇报:蓝图已描绘,目标已明确07-03
明确目标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党员08-11
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务工作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