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精选10篇)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1
医药前沿 95 经验交流 2011年6月
69年共报告疟疾死亡26例,占报告传染病死亡总数的1.86%,居第8位,年均死亡率为0.181/10万,病死率为0.17%,死亡病例发生在1955年前,有10个年份有死亡病例报告,20世纪40年代有6个年份共死亡9例,其中1945年死亡4例,死亡率为3.194/10万,病死率为3.67%,50年代有4个年份共报告死亡17例,其中1953年死亡9例,死亡率为6.46/10万,病死率为0.48%。龙泉疟疾流行特点
2.1 报告的疟疾虫种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媒介于1981年~1985年按山区、丘陵、平原、城镇四种生境进行蚊相和生态学调查,获得蚊虫6属23种,按蚊获得2种,中华按蚊1种,另1种雷氏按蚊根据四龄幼蚊鉴定,未获成蚊;1989年4月至1990年4月进行人房、牛栏蚊子季节消长调查,获得蚊虫3属6种,按蚊仅有中华按蚊1种,人房与牛栏捕获的中华按蚊分别为49与842只,按蚊活动时间是4月中旬至10月中旬,7月是人房中华按蚊活动高峰,8月是牛栏中华按蚊活动高峰。
2.2 季节分布 11154例疟疾发生在7~11月,占发病总数的72.86%,9月至10月为疟疾流行高峰月份,各年代流行高峰分布略有变化。
2.3 地区分布 疟疾遍布全市19个乡镇街道。
2.4 疟疾人群分布 根据1955年部分疫情旬报资料分析,男女性比1:0.26,16岁以下儿童占28.13%,16~59岁成人占70.40%,60岁以上老人占1.47%;20世纪80年代男女性比为1:0.26,16岁以下儿童占5.23%,16~59岁成人占86.63%,60岁以上老人占8.14%;输入病例占6.40%,当地病例占9 3.60%。疟疾流行动态变化因素讨论
3.1 构成1954年大流行和1963年、1965年、1973年的3个较大流行的因素有:一是1954年和1973年两年的高峰是浙江4 次大流行的组成部分;二是与龙泉流行当年的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关;三是与流动人口管理质量有关。
3.2 1956年后疫情下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1956年国家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在7~12年内消灭血吸虫病及其他几种主要寄生虫规定有关,龙泉开展大规模的抗疟普查普治,同时在重点流行乡村开展休止期、流行季节早期对全体居民采取预防性服药,起到保护易感者作用;二是通过1957年以来的每年1~4次的爱国卫生运动,对于清除蚊虫孳生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可能与大牲畜存栏量多少有关,大牲畜增加对偏嗜畜血的中华按蚊起到牲畜屏障作用;四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防蚊效果增强。
3.3 20世纪50~60年代疟疾发病高峰较40年代和70年代滞后1个多月,前者与1989年的人房中华按蚊高密度月份加平均潜伏期的发病流行高峰不甚吻合,出现这种情况与前者有大流行使高峰月份延后或者与前者有恶性疟混合流行有关。防制策略
每年要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村镇居民进行血清学的监测。为防患于未然,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医疗单位要认真执行“三热”病人血检外,还要开展以按蚊消长为主的蚊情纵向观察监测工作,同时要对基层防保人员进行防疟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要求基层防保人员不但要学习“三热”病人的诊断技术,还要掌握常见蚊种的识别,了解中华按蚊的习性,并要求基层开展人房中华按蚊消长监测。大牲畜存栏量和分布情况也应引起基层注意。参 考 文 献
[1]耿贯一主编.流行病学[M].第二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79-1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疟疾防治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9-103.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是医院广泛使用的消毒灭菌设备,同时又具有一定压力的容易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1],也是医疗重要设备之一。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的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压力容器使用完好率,直接影响着医院经济效益,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是延长使用寿命与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此类设备的安全管理,也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我院新建供应室近三年来,对压力容器,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压力容器管理的一系列条例、法规、标准等进行安全技术上的科学管理,确保了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现将做法报道如下。加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俞莉(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95-02 【摘要】 目的 完善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保证压力容器在完好状态下运行。方法 加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健全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正确使用压力容器,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防止事故隐患。结果 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了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结论 加强对压力容器名环节的监测,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防止事故发生,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 供应室 压力容器 安全运行 管理 质量。因此,消毒供应室每月定期组织学习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颁发的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中有关安全使用的内容,掌握本科室压力容器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对一般故障的排除技能。操作人员除了必须参加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和高度责任感[2],鼓励操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确保工作质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安全、稳定、优质运行是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压力容器管理的一系列条例、法规、标准来制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制度,内容包
万方数据 96 医药前沿 经验交流 2011年6月
括:压力容器管理方法、步骤、规章、制度;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制度;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等;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各项工作流程,对突发事件制订防范措施和处理指引,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把各项工作做到程序标准,流程规范,在管理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地防止人为责任事故发生。明确职责,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根据设备种类,型号和工艺条件不同,都有其特定的操作内容、方法、程序。因此,操作人员必须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明确职责,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不得做与岗位无关的事情,认真执行容器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时刻注意安全,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注意观察容器内
介质、压力、温度的变化,确保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及时定点、定线或巡回检查,细心监视仪器仪表,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对任何违章操作,坚决制止,认真及时,准确真实填写操作运行记录和生产工艺记录,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正确使用压力容器
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允许使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及介质充装等参数是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正确使用压力容器,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查,保证容器在有效的检验期内使用,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过程,做到平稳操作,操作前认真检查容器各元件、安全附件、各管道、压力表、安全阀等处于完好状态,方可操作,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加强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安全检测,发现危及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或排除,以免恶化。当发现压力容器出现故障,严重威胁安全运行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紧急停止容器运行,并及时向单位有关部门报告,及时维修,不得“带病运行”,严防蒸汽烫伤或爆炸性事故[3]。做好维护保养,防止事故隐患
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是医院每天都运作使用的消毒设备,压力容器的安全与其使用和维护保养关系很大,因此,消毒供应室除对压力容器进行技术管理外,还加强对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管理,要求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中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防微杜渐。防止出现故障,维护保养不仅包括压力容器本体,还应包括各种附属装置、仪器表、以及支座基础,连接的管道阀门等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而巡回检查则是压力容器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因此,操作人员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应从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加强巡回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操作上或设备上所出现的异常状态,能及时作出调节和处理,以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和延续,以保证运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停用的压力容器,也应加强维护保养,保持容器的干操和防止防腐层的破坏,避免疏忽,酿成事故。小结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与医院的安全生产,医疗安全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加强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管理一直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3年来,由于我院消毒供应室不断完善对压力容器的管理,严把安全生产质量关,重视环节管理,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及时排查治理,防止突发事件,提高了设备完好率,使压力容器在完好状态下运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了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参 考 文 献
[1]姚新琴,吴建华.医用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与管理[J].医疗装备,2005,18(1:43.[2]朱杏花,郑翠云,梁金秀.浅谈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方法[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59-60.[3]刘兰,曹丽英.供应室专业人员职业防护[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7:1617-1618.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8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1h入院。既往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年发作1-3次不等,发作时无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每次发作偶可自行缓解或口服碘胺酮缓解症状。此次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无胸痛、呼吸困难症状,自服“碘胺酮2片”,症状无缓解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7℃,血压16.7/11.5m m g h,心率:162/m i n,节律规整,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率162/m i n。在心电监护下给予静脉注射ATP 20mg+阿托品0.5mg+50%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当给药2min(注入药液5ml左右时患者突然出现全身松软、呼吸、心跳停止,心电监护显示:窦
三磷酸腺苷致心跳骤停1例
徐强(福建东山73501部队门诊部 福建东山 3624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96-01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 心跳骤停
性停搏。立即给予吸氧,胸外挤压。5分钟后患者心跳缓慢恢复。复查心电图示:心率72/min,预激综合征(第二类。留院观察半天后出院。讨论
三磷酸腺苷为一种辅酶,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机理是兴奋迷走神经,延长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从而终止折返。其发挥效应快,为防止心室停搏,临床上应用时多与阿托品合用。本例出现心跳骤停,发现及时抢救成功,建议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时对A T P应用要慎重。需要应用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进行。
万方数据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2
关键词:消毒供应,安全因素,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 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础[1]。其消毒灭菌不彻底, 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2009年2月开始, 我院逐步将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 实施集中化管理。而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的日益增多, 医院规模的逐日扩大, 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未能与之相适应, 在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经加强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甲中医医院, 全院开放床位500张, 实际住院患者数700人左右, 门诊患者约1 000人/d, 日平均手术量约20台。消毒供应中心面积200㎡, 工作人员共11人, 其中护士长1人, 护士3人, 合同制工人7人。
2质量管理安全隐患分析
2.1 设备因素
由于实际使用面积小, 以及将要搬迁新供应室, 所以设备配置仍没配置必需的设备, 如纯水处理机、热水供应, 灭菌器也只有一个脉动真空灭菌器能正常使用, 而旧的下排气式灭菌器已报废。如遇灭菌器压力表等送检测或灭菌器故障, 灭菌物品只能向外院求助。
2.2 工作人员因素
2.2.1 人员方面: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护士是将要退休的护士或老工人, (1) 对护士来说, 供应室是一个全新不同于临床科室的新环境, 很多知识需要从头再学。但对即将退休的她们来说, 工作也只是“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对新知识、新业务没有热情热心。 (2) 普通工人, 无菌观念差, 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依从性差, 比如:分类清点器械不打开轴节的卡锁, 配制浸泡消毒液不认真执行工作流程, 存在操作随意性, 器械浸泡消毒时没有完全浸没或是浸泡时间达不到要求。不看书或基本不看专业书, 对新知识新业务抗拒。 (3) 消毒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 安全意识不强, 装载灭菌物品随意, 常有超量装载物品, 卸载已灭菌物品为赶时间, 灭菌完毕即开门卸载。对湿包认识不够, 对常见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 (4) 包装组人员对器械检查保养欠到位, 不看器械清单组配器械包, 时有少器械或贴错器械标签发生。发放组人员, 没能做到双人查对, 自发自送, 易发生错发、多发、少发灭菌物品。发放后不及时登记发放记录, 追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2.2.2 服务意识方面:
没能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临床科室, 以满足临床科室的工作需要为最终工作目标”。科室需要物品时没能本着“急临床科室所急”, 而是想着“不要惯坏那些科室了”而有意怠慢;回收及发放消毒物品时与科室易因数目不符发生矛盾。造成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不高。
2.2.3 后勤保障方面:
后勤科室停水、停电没及时通知供应室, 不能很好安排工作, 对及时为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造成人为困难, 且易造成烧坏发热管致漏电等危险事件发生。
3安全防范措施
3.1 对设备方面的改进和管理
设备配有专职工程师, 每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做到安全使用, 安全生产。
3.2 对后勤工作部门要求
每逢停水、停电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室, 供应室预先做好工作安排, 安排人员加班加点, 保证灭菌物品及时供应。
3.3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根据人员的素质和岗位不同, 分层级进行岗位培训。分初级组员 (3个月以内) 、中级组员 (3个月~1年) 、高级组员 (1~3年) 进行层级培训。 (1) 对初级组员:进行岗位培训2周, 按受相应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 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2) 加强区域性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服务理念等培训, 以岗位培训为主, 理论培训为辅, 以操作演示、提问、现场情景教学等方法, 进行培训学习, 定期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 提高技能和理论水平。 (3) 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途径, 提高人员对工作制度执行的依从性和对新知识、新业务的主动学习。
3.4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标准, 落实三级质控管理制度
3.4.1 建立消毒供应室的三级质量管理制度:护士长-区域组长 (兼质量管理员) -各区域的护士、工人。按区域设去污区组长、检查包装区组长、灭菌区组长、发放区组长、收送组组长。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区域均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工作人员按岗位职责分工进行工作, 各区域做好自查工作, 自觉养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
3.4.1.1 各区域的工作组长对自己区域内的工作要实现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和指导教育。监督工作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并做好工作实时记录, 评价工作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上报护士长, 并在科室会议上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要求人人做到“我的质量我负责”, 人人参与质量管理。
3.4.1.2 去污区域:分类清点器械必须双人核对并记录, 如对科室登记数目有不符, 及时与科室联系, 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将工作流程制成流程图悬挂上墙, 如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气枪等的操作流程、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流程等,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杜绝工作的随意性。
3.4.1.3 器械检查保养包装区域:加强双人核对, 一人按清单图谱装配后, 用一包布置于器械上面, 再将该器械标签粘贴于包布上, 由另一人按清单图谱核对后再包装。手术室的器械组装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有经验工人进行组装, 有执业证的护士查对后打包。临床科室的简单治疗包, 由一般工人组装,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人或护士打包。检查及保养器械时要注意观察器械清洗质量和器械正常功能。区域组长确认, 保证物品闭合、密封效果完好性。
3.4.1.4 灭菌区域:消毒员工作制度、灭菌间工作制度、灭菌物品装卸载制度, 均制图悬挂上墙, 加强消毒员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学习, 熟练掌握灭菌器的安全使用与正确操作、灭菌器技术参数的确认、灭菌参数的复核、湿包的预防;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的复核;各种监测包如B-D包、生物监测包的制作及监测结果的判读, 对设备常见故障的识别及应急处理, 掌握停水、停电的应急预案等, 每周抽查1次灭菌物品装卸载及相关工作制度、文件书写等, 不定期抽查提问相关知识。
3.4.1.5 发放区域: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消毒物品, 做到分类放置, 先入先出, 杜绝过期物品, 一次性物品在距有效期半年内的, 不得发放到临床科室。发放物品, 由一人按申领单备物, 另一人核对后发放。加强责任心, 避免多发、少发等现象, 并及时做好发放记录, 以便追溯。
3.4.1.6 收送组:回收分类清点器械时, 要加强责任心, 认真清点, 双人核对, 有可见污物的要另放先处理后超声清洗。如与科室清单不符的, 要及时与临床科室说明。下送无菌物品, 要与临床科室人员共同清点核对,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避免生硬、急躁、不耐烦。
3.4.2 护士长总结评价:护士长负责评估组织架构是否合理, 质量体系是否完整, 操作是否规范, 质量改进措施是否得到落实[2], 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会, 查找原因,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针对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5 持续质量改进
(1)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根据临床科室的具体需要进行工作改进, 满足临床需要。 (2) 每月到临床科室进行科室意见征求和满意度调查, 根据科室意见进行调整, 合理弹性排班。
4效果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总结和分析, 使人人认识到存在的安全隐患就在身边, 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工作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并保证落实到位, 基本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也大大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员工也从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都说“我工作, 我快乐”。
5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肩负着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供应工作, 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 工作质量关系到全院医疗质量的安全, 责任重大, 为了保证所送出的每一个器械每一个物品的安全使用, 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 只要人人本着对工作质量的执着追求, 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学好, 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S) .2009.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医疗器械;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8-02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清洗和消毒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供应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部门,它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用于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和医院临床工作的心脏,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及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理疗状况[1]。一旦消毒供应中心的某个环节出现差错,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重大院内感染事故,导致患者死亡,从而加剧医患矛盾,影响医疗行业的外在形象,降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心。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消毒供应室集中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预防对策。
1.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许多医院均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即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杀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集中式管理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对院内感染预防、优化医院的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式管理过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集中式管理制度发挥应用的作用。
1.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完善
布局不合理是许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医院没有明划分明确的污染物、洁净物和无菌物区域,医疗器械设备之间存在交叉污染。而集中式管理将所有需要清洗的医疗器具、药物和穿刺包等物品集中回收的场所,导致供应室回收间属于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但是由于医院经济能力的差异,不少医院没有给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其它预防措施也严重不足,消毒人员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而且一些医院的消毒杀菌设备较为落后,无法完全杀灭细菌,存在细菌残留问题,也给消毒人员感染及患者院内感染带来安全隐患。
1.2消毒队伍力量不足
消毒队伍力量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配置不合理。许多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队伍存在人力不足、消毒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而集中式管理运行极大地增加了消毒人员的工作量,回收及下发医疗器械设备的工作量显著增加。消毒队伍存在人力不足、消毒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导消毒队伍无法满足消毒供应中心现代化集中式运行管理需求。二是消毒工作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许多消毒工作人员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职业暴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技术等相关知识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无菌观念不强,无法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消毒工作[2]。例如医疗器械管理问题,集中式管理要求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掌握35个临床科室的各种医疗器械知识,医疗器械种类多,数量大。短时期内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无法熟悉所有医疗器械的用途及性能,容易出现交接错误。同时医院也没有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没有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消毒队伍的力量没有增强的机会。
1.3集中式管理未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集中式管理运行方式可规范医疗用品消毒和杀菌规范,但是集中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医疗器械周转时间。未实施集中式管理前,各个科室清洗和包装好医疗器械后,再将医疗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这种做法具有器械包周期短的优点,器械包很坏就下送至科室使用。然而集中式管理运行需要统一回,再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杀菌和保准后再下送至各个科室,整个流程需消耗更长时间。部分医院为提高医疗器械的周转使用效率,而未落实集中式管理制度,没有将医疗器械送至消毒集中式统一消毒杀菌,仍由科室自行消毒杀包装。另外,由于消毒成本由临床科室承担,也导致各个临床科室对集中式管理产生抵触情绪。
2.完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运行对策
2.1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布局,改善供应中心条件
首先,需要将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设置独立的工作区、清洁区、污染区,并加强各个区域的管理。例如每个功能分区相邻区域需要设置屏障,严控功能分区混乱现象。禁止各个功能分区的工作人员随意走动,以免引起交叉污染。另外,还需要坚持做到四个分开:回收物品与处理物品分开、杀菌和未杀菌物品分开、初次清洗与再次清洗的物品分开、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3]。避免不相容物品接触,即保证供应中心与其它科室的联系,也保证供应中心可及时回收和发放医疗物品。对于供应室设施不完善问题,需要根据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处理,例如配备快速蒸汽灭菌锅,配合手术室操作,灭菌器械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同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保证消毒杀菌工作质量。
2.2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适当增加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数量,调整人员结构,多选择具备医学知识的青年工作人员,充实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队伍,提高消毒杀菌水平。其次,定期开展工作培训,培训内容以消毒灭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技术、预防与隔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自我防范感染知识等等[4]。消毒杀菌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要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理论和技能业务知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消毒杀菌技能。加强与其它医院的交流合作,选派工作人员到其它医院学习交流,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他人经验。定期进行技术业务考查,检查工作人员对业务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教育,增加护理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的认识,强化预防感染认意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2.3增强意识
一是增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本意识。由于医疗器械消毒杀菌成本有各个科室承担,因而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核算消毒杀菌的各项成本,明确消毒杀菌成本内容和供应室和临床科室应承担的成本项目,降低各个科室的消毒成本,促使临床科室接受集中式管理制度,更好的促进各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制度落实。二是提高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仅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更需提高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各个科室严格按照集中式管理制度规范开展医疗用品消毒杀菌工作,坚持落实集中式管理制度。
3.结语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工作管理一直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和关键,医院也一直致力于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而集中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医院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设备消毒水平、管理制度全方面着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滴水不漏”,杜绝因医疗器械消毒杀菌不到位引起的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王志棣,孟爱珍,华卓君,林霞.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03(05):392-393.
[2]吕玲,李小青.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09(12):1162-1163.
[3]王玲,马志红.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1(04):126-127.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4
一、提高职业安危险;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
1.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所污染。
2.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
1.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二、安全防护工作
(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另外,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
2.防止烫伤: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程序。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时,操作者应站在锅门背后,取消毒包时应穿长袖、无菌袖套,可戴隔热、无菌手套;开放蒸汽阀门时应避 开阀门开口处,防止压力过高蒸汽喷向脸部;清洁灭菌器内室时应在锅内室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3.防止化学因子污染致伤:清洗、消毒、保养器械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防水围裙,必要时戴眼罩,防止各种化学因子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因意外情况致使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果喷射至衣服上浸湿内衣要立即更换。
(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的重要部门,也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每位护士都要不断更新知识,把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关,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改进操作水平,推进医院发展。在防止仪器与器械受损害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因工作原因而致个人伤害。
1.提高对职业危险性的认识:对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自觉地把防护措施用于日常工作中,减少安全隐患发生。操作时严格执行正规操作流程,确保个人安全和使用中的仪器安全。
2.岗前教育:对新上岗的护士加强岗前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并掌握受伤后的相应处理措施及上报程序。如:被刺伤出血应及时处理伤口:挤压出血-清洗-消毒:上报至院感办做好登记,必要时注射疫苗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3.把好洗手关: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的规定执行,洗手后使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擦手用物,如一次性纸巾、清洁毛巾、烘干机等。
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篇5
回收各科室常用的器械、碗类、手套及各类贮槽,保证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时供应临床科室的需要。
1.回收班:回收各科常用医疗器械、碗类、手套、橡胶导管及各类贮槽。2.洗涤班:浸泡、清洗回收的各种污物。
3.包装班:负责清洗后各种物品的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的发放。1.回收班
(1)供应室设一回收间供临床各科室回收污物。
(2)每天下午到临床各科下收下送一次,回收时须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器械包按包查对,其余物品按件查对。
(3)负责督促一次性物品的点数、焚烧,登记在一次性物品毁形、焚烧本上。(4)对可循环使用的物品按包或按件登记在供应室物品收发登记本上。(5)每季度对一次性物品发放盘点一次。(6)负责各类损坏器械的登记。2.洗涤班
(1)各类贮槽在贮槽清洗池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抹干送各工作间。
(2)各种器械、碗分类浸泡于1000ppm速消净溶液中30分钟以上,并用含氯测试卡监测浓度,当天配制使用,每次增加器械便增加消毒液浓度,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干或烘干。
(3)手套:用1000ppm速消净浸泡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手套烘干机烘干。
(4)橡皮导管:先用清水冲洗管腔内容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后浸入1000ppm速消净浸泡液浸泡。30分钟以后用清水搓洗,过滤水冲洗后晾干。
(5)把消毒液监测浓度登记在“浸泡消毒液更换、监测本”上。(6)负责做粉球。3.包装班
(1)负责烘干后在各类器械的关节处上油,包装前与洗涤班进行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及有无化学指示登记卡,查对后再进行包装,并挂上写有包装班、洗涤班姓名、物品名称及有效日期的卡,封口贴上斑马纸。
(2)手套先检查有无破损,内外面撒上滑石粉,按手套号码先整理好,将手套口向外折5cm,左、右分开,放入双层布套内,布套内放一个粉球,包布外标上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3)棉球、纱布放入贮槽,再放入指示卡备灭菌。(4)进行装炉灭菌,按“消毒炉使用管理制度”。4.干热灭菌
(1)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产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注意事项:①待灭菌物品干烤前应洗净,以防附在表面的污物碳化 ②玻璃器皿干烤前应洗净并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壁直接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炸裂。③物品包装不能过大,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烤箱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的厚度不得超过1.3cm。④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碳化。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
5.灭菌后的处理:
(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4)用化学批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批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与合格标志。
(8)每批灭菌物品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等。有温度、时间记录装置的,应将记录归档备查。
(9)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当遭受意外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按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10)合格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物品贮存室内,该室应可关闭并经清洁消毒处理,专室专用,限制其他人员出入。
(11)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柜橱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上不易剥蚀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贮存在离地高于20cm、离地50cm和离墙远于5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层顶和墙壁的污染。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分析论文 篇6
在医院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医疗器械基本都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所提供的,消毒供应室是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物品的一个重要科室。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其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1.供应室人员管理
对于供应室内护理人员而言,其自身素质水平对供应室工作质量有着十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人们对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视,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加强继续教育,能够在感染监控以及环节环节管理方面从根本上使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均应当保持强烈责任感,应当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精神,每个工作人员应当不断进行学习,将当前先进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操作规程真正掌握,对于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经验及时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各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为能够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每个月均应当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每年均应当选择优秀员工到上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培训班中参加学习,另外应当订阅有关杂志,或者开展有关知识讲座,从而使员工对最新医学知识动态进行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相关问题,每周均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晨间提问,并且应当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从而使其理论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2.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规章制度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规定办事,使质量管理得到保证。对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工作而言,其具有很强独立性,大部分工作的进行以及完成均是无人进行监督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员工工作进行约束,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合理制订,并且应当制订操作规程制度以及相关奖惩制度。所制定这些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理念,能够努力保证质量第一,能够做到对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好,认真负责。通过有效规章制度能够使科室内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以及处处落实,在质量控制整个过程中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对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3.环节质量管理控制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所指的就是对整个供应室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内,其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分类以及清洗与消毒,对消毒物品实行制备包装以及灭菌处理,储存无菌物品以及其发放管理等方面。在回收医疗器械过程中,首先应当作好性能检查,注意是否达标,在保证器械质量方面属于关键因素。此外,在物品清洗质量以及灭菌质量控制环节中,均应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合格方可发放到临床,植入性器械每锅次必须作好生物监测,监测合格方可放行。在存放无菌物品过程中,对无菌技术操作应当严格遵守,每天卸载灭菌物品严格检查,有不合格物品及时返回重新处理,无菌存放区禁止存放不合格物品。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半小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保证工作中每个环节均能够达到质量标准。
4.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
首先应当将清洁消毒制度制定出来,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在消毒供应室内,其房间布局安排应当做到科学合理,不但要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能够做好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保证物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通常情况下将消毒供应室划分为三个区,即去污区、器械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个区域之间均有明显标志及实际屏障,各区均设立缓冲间,在墙壁上开设传递窗传递物品。应当保证供应室内外环境清洁,保证不存在污染源,光线充足,保持良好通风及合理布局。工作整个流程应当根据回收、分类、清洗、干燥、包装以及灭菌、监测与无菌物品分类储存及发放顺序来进行,不可逆行。各个区域工作人员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应当保证将工作区和生活严格分开,初洗与洗涤应当分开,污物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放置,灭菌包与待灭菌应当分开存放,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各个工作区域每天在完成每次工作完毕后应当以清洁消毒剂对台面进行擦洗、拖地,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30min,并且进行记录。以含氯消毒液每天对台面进行擦拭,每天进行2次,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对物体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抽检控制,使其保持在卫生学范围之内,另外还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对于非本科室内人员,在未经允许情况下不可在工作区随意出入。
5.小结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7
1 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设施配置、操作管理等实现现代化, 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为了适应和符合这种要求, 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的认识做出一定的调整, 通过掌握专业技能, 结合现代化的设施配备, 从而满足医院在消毒灭菌工作的发展。医院应该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优化人力资源的分配。
1.1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建立分区管理的模式, 同时根据每个区域工作的不同来分类配备相关的护理人员。消毒供应中心一般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每个区域分别由主管护师为组长组成的小组分区负责,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组的岗位和职责, 让护理人员各尽其职。而且一旦出现医疗事故, 能够快速有效地追究责任人。
1.2 人性化的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地管理, 首先要尊重护理人员, 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员管理上要打破传统的命令式管理的方式, 对护理人员进行引导式的管理, 应该多倾听基层人员的意见和要求, 与专业人员增加沟通, 明确每个人的能力和区别, 平时多组织一些团队活动, 不仅能够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1.3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
首先在进行护理人员的挑选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 能够熟悉实际操作, 掌握职业防护措施。上岗前, 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训, 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3]。
1.4 建立学习型的团队
要营造团队共同学习的氛围, 在平时工作的时候, 要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彼此之间互帮互助, 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比如可以开展消毒灭菌等专业相关知识的问答竞赛, 还可以让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消毒供应专业人员授课, 不断鼓励护理人员,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打造一个具有团队凝聚力的团队。
1.5 实行奖励机制
打破传统的“能者多劳”的工作模式, 而是根据竞争奖励机制, 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或者积极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一些奖励或者补贴,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2 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从区域上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从操作上分为清洗、消毒、灭菌、存放四个环节。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个区域的每个工作环节上, 都必须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确保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发生。
2.1 做好器械回收工作
在回收一些可循环使用的器械工作时, 首先必须根据器械受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器械先用多酶清洗剂浸泡, 直至有机物软化之后, 再进行手工的清洗。
2.2 做好清洗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工作。实行现代化供应中心的清洗工作主要是由清洗机自动清洗完成。首先将器械轴节处充分打开, 然后将需要清洗的器械放入篮筐后, 再放入清洗机内进行全自动地清洗。在进行清洗工作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使用器械处理的标准操作规范, 做好清洗工作[3]。
2.3 做好包装质量工作
器械在包装前首先需要认真的检查,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干燥, 并且没有破损。包装里面需要放入化学指示卡, 而包装外面需要用化学指示胶带黏贴并且标准物品名称、消毒日期、限用期限等相关信息。
2.4 做好灭菌消毒工作
所有打包后的器械都要求进行蒸汽灭菌。每天灭菌前, 都必须先进行B-D测试, 只有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灭菌工作。完成灭菌后必须对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程序、温度、时间等相关参数进行记录。
2.5 做好灭菌后器械物品的管理工作
灭菌物品进行灭菌过后, 待其冷却后需要放入无菌室里进行保管储存。储存过程中, 要求供应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质量控制规范操作。合格的灭菌物品在储存放置的时候应该按照有效期的先后进行分类放置。无菌物品在运送的过程中, 要严格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
3 总结
总而言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医院医护质量的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对医疗物品做好消毒, 灭菌, 保存的工作, 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防止感染的发生, 做好医疗质量的工作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而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的配备和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加强医护团队的凝聚力, 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最终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出台, 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有章可循, 要加强落实规章制度, 提高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 从而确保医院的医疗质量[4]。
参考文献
[1]邱文影, 徐海英, 钟国权.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9) :1130-1131.
[2]贺吉群, 李思.湖南省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18.
[3]黄瑞娟.过程管理在医院消毒灭菌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7 (8) :967-968.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8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见表7—1。
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
范围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医务人员手(cfu/ m2)
II类无菌区≤200≤5≤5III类清洁区≤500≤10≤10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产生职业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专人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操作、保养,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气。
3.灭菌周期结束取物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动物品。
4.打开环氧乙烷钢瓶阀门时应缓慢,钢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肤、黏膜、眼睛不慎溅上环氧乙烷时,应立即用水冲洗,防止灼伤。
5.在使用及维修灭菌器过程中,应防止工作人员中毒,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在通风良好处休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6.环氧乙烷灭菌器在解析过程中排出的环氧乙烷气体,应经专用排气管道系统排出,并按照有关部门对排放系统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7.环氧乙烷储气罐应存放在通风、防晒、温度≤40℃的环境内,但不能将其放在冰箱内。
8.环氧乙烷储气钢瓶的瓶口必须旋紧,钢瓶禁止横放,搬运时轻拿轻放。
9.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并有通风设施和消防器材。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
2.医院必须从具有“三证"的企业采购合格的产品。
3.库房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账册,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等信息。
4.发放、回收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时,应记录核对用量。
5.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检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必须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理。
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专人负责。
2.库存物品必须分类存放于地架上,便于发放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核对。
3.按批号依次发放,做到先人库先发,后入库后发,保证质量。
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干燥,防止物品潮湿霉变。
5.定时卫生保洁和空气消毒,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意外。
6.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减少进出人员。
查 对 制 度
1.回收器械时,应与病房护士清点查对数量、质量及预处理情况。
2.准备器械包装时,应经两人核对各器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方可包装。
3.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失效日期及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4.定期查对各物品的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清 洁 卫 生 制 度
1.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室)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区用物固定专用、分开放置,消毒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执行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密闭保存和运输,有明显标识,做到日产日清。
4.各区域卫生定人负责,每天定时湿式打扫,及时清除污物;每周清扫一次,室内无杂物,地面、水池清洁无垢,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1.完成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工作。
2.实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如工作质量、完成工作情况等。
3.实施工作人员业务技术考核,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等。如:运用工作程序。基本操作技术、专业操作技术、掌握新技术、护理“三基”考核等。
4.实施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临床带教、护理科研、撰写论文等。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1.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2.做好消毒灭菌前后的安全检查。
3.高压蒸汽灭菌时,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做其他事情;应严格掌握压力、温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
4.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是双层、有无破损,包扎是否严密。
5.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区放置,避免混淆。
6.装放物品时打开容器盒侧孔。灭菌后戴好无菌手套关闭侧孔。
7.灭菌炉每天进行灭菌器运作程序试验及B-D试验。不合格时需查找原因并检修。
8.各科室需灭菌的物品标签要清楚,并登记送物数量,以便消毒员验收。
9.消毒员每次灭菌后要做好消毒处理及室内的卫生,做好器材保养。
下收、下送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需要,及时供应一次性医疗用品。
2.服务态度热情、主动,使用文明语言,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挂牌上岗。
3.加强责任心,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专车专用。
4.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专车必须用盆用消毒液抹洗或用蒸气高压枪冲洗。
文章来源莲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9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室需要。方法手术室自制的敷料包集中供应室制备包装。结果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得到保证。手术室的使用需要得到了保障,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节省了能源资源。结论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手术室需要。【关键词】手术室敷料包供应室管理
我院为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际开放病床400张,每天手术约20台。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1月开始已实施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过去手术室的敷料包还是由手术室自备包装,送到供应室灭菌,由于手术室没有专职人员配包包装,经常不能及时配包,导致拖延送至供应室灭菌,从而影响供应室工作质量;还导致供应室不能及时灭菌敷料包,不能及时供应手术室的使用需求,影响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自2010年3月开始,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管理方法。九个月来,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方法
1.1环境、人员与资源的安排
1.1.1在供应室的清洁区内设置一间敷料包装间,供应室的敷料包装间与器械包装间单独分开使用,避免敷料包装间的棉絮污染器械。
1.1.2供应室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手术敷料包的包装工作,另外安排一名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折叠包布等工作。
1.1.3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1.2工作流程
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改变了过去手术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包装的工作流程,敷料包布由洗涤部洗净后直接送至供应室敷料包装间,由供应室专门人员打包、灭菌,再由供应室人员用专用的灭菌物品车把灭菌敷料包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1.2.1健全岗位职责
科室制定岗位职责,要求配包人员当天工作时间配备第二天手术室24小时内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要求每天上午8:30分前,手术室必须把需要使用的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下午3:00前,手术室必须把下午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消毒员除了负责敷料包的灭菌外,必须负责手术敷料包清单的数量落实。
1.2.2强化人员培训
要求配包人员掌握手术室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的包布、敷料、手术衣、孔巾、方巾、中单等名称,掌握敷料包的用途,掌握各种包布的折叠方法,包装的方法。明确包布一用一洗,包布必须干燥、清洁,不能有破烂,不能有补丁。1.2.3建立各种敷料包配置常规卡
配包人员根据敷料包的配置常规卡配包,在每个敷料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灭菌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敷料包名称、灭菌炉号、炉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配包人员的签名。1.2.4包装
手术敷料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二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包外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封包必须严密,闭合性完好.敷料包的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敷料包的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1.2.5灭菌
消毒员根据待灭菌物品的不同材质分类分批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灭菌后物品用专用清洁车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2体会
2.1保障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利用术后空隙时间打包,包装好后用车送到供应室灭菌,如遇到手术室护士连台手术,不能及时打包,从而影响手术室的敷料包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配备了专职的工人打包,保障了敷料包的打包,保障了供应室能及时灭菌,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2.2手术敷料包得到质量的保障
以往手术室的护士打包,因为非专业性人员操作,包装的质量常有不规范的现象,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专职人员打包,体积、体重得到严格的控制,有利于高压蒸汽穿透灭菌的保障,包装的密封性,包装的灭菌标识更好地体现出专业性的规范。2.3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
以往手术用的敷料包都在手术室的供应区内准备,而在包装敷料时会有许多纤维绒,从而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从而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2.4减耗增效
以往有时因为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不能及时送到供应室灭菌,而供应室使用中的高压灭菌锅炉不能接着连续次序装载灭菌而开着机器等待,有时手术室护士打来一个电话告知:现在没有时间打包,等到晚上再打包灭菌,从而增加了机器的能源损耗,增加了供应室消毒员的工作超时数,增加了医院财费、人力的支出。现在手术室敷料包与器械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供应室消毒员合理安排灭菌物品的时间、次序,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有利于高压灭菌器的节能耗源,有利于机器延长使用寿命。2.5合理使用资源、人力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由手术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由于非专业性操作,包布往往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也是造成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的原因之一,同样也影响供应室打器械包的使用需求。现在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领取使用,既保证了包布的使用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包布的一用一清洗的要求。手术室护士脱离了器械清洗、打包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术配合当中去,即节省了人力,又发挥了专长[1]。供应室的专职人员也同样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体现了专业人员做专业性的工作优势和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2]。3小结
早在2006年,我科已开始实施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保障了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质量。2010年3月开始全部实施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即符合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强制性卫生行业的3项标准要求,也保障了手术器械包与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和使用需求。经过九个月的探索实践后,对供应室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专业性的工作由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的理念,同样也减少了因为手术室敷料包不能及时送至供应室而影响灭菌质量和手术的需求。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篇10
1 改进前存在问题
1.1 建筑布局不合理
供应室设置在二楼, 单一楼梯通道, 内部布局方面无法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三区, 无法做到洁污分开;高压灭菌锅受区域限制放置在离供应室较远的一楼, 因场地狭小、设施简陋无法完成复用器械的集中清洗工作。
1.2 设备不完善
只有压力蒸汽灭菌器, 无自动清洗机、干燥箱、生物监测仪、封口机等一些必要设备, 清洗医疗器械只能用手工来完成, 影响各项质量标准达标情况。
1.3 人员配置不足
供应室配有2名护士、1名消毒员、1名工人, 未设立护士长, 且人员构成多为老同志和体质较差的护士, 相对而言知识更新较慢。
1.4 制度不完善
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全, 缺少有效监管, 即便有一些制度也形同虚设, 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
1.5 人员培训不到位
供应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 个人防护意识不强, 进行清洗操作时没有穿防护衣及戴防护眼罩的习惯, 拿取无菌物品时也常不戴口罩、帽子, 不做手卫生。
1.6 监测不到位
人员消毒灭菌意识不强, 制度不健全, 未重视消毒灭菌监测, 只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为节省成本, 偶尔做生物监测, 未做到每天行空锅BD测试, 植入性器材未做到每批次监测。
2 对策
2.1 合理建筑布局
参照卫生部的各项标准, 在新医院设计中合理规划, 布局划分上更趋合理。我院供应室现分为四个区域: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 区域之间建立实际屏障, 人流物流由污到洁, 不交叉逆行。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接收、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储藏和发放等顺序进行, 各区域分别有专人负责落实, 各区域间设置缓冲间, 这样使每个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医务人员生活区域与工作区域绝对分开, 最终做到避免因房屋区域设置问题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性[1], 确保了供应室各项物品的安全。
2.2 完善设备、设施
设备是清洗、灭菌和消毒质量的重要保障, 是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2]。我院参照《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配备了全自动的清洗机、超声清洗机、压力水枪、气枪、干燥箱、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封口机、酸化水生成器等。其中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环保型的高效消毒剂, 使用方便, 无易燃等隐患, 对人体和器械均无伤害, 值得在供应室的日常消毒中推行[3]。
2.3 合理的人员配置及完善的制度
设立了护士长, 共增加了3名护士及2名工人, 护士老中青搭配, 其中2名为主管护师。另外, 由手术室每天抽一名护士到供应室专门负责手术室器械的清洗包装工作, 使手术器械也全部纳入供应室管理, 真正体现手供一体化管理, 优势在于资源共享及高效利用。我院选派护士长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对供应室三个规范的要求进行再学习, 并且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如医院消毒灭菌监测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器械 (外来器械) 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等, 确保各流程或操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同时, 科学合理排班, 分为清洗班、包装班、消毒班、主班, 设立质量监督员及院内感染质控人员。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是强化供应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制度符合工作的实际[4]。对科室人员每周进行供应室三个规范和制度的培训与考核, 使其在业务素养上有了大幅提高。
2.4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供应室的大多数物品都携带利器和污染物品, 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而消毒因子对人体伤害很大。因此, 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严格遵循供应室的流程, 采取保护措施和防护器具, 强化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暴露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应用预防药物。如眼睛黏膜暴露后立即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手刺伤后立即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冲洗后用碘酒、75%酒精消毒, 包扎伤口, 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进行暴露危险性评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预防性用药, 并跟踪观察[5]。研究表明, 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短时间内采取适当补救治疗措施可减少感染概率[6]。我院按规范要求配置了手套、防护服、口罩、帽子、面罩、防护镜。督促临床科室使用后的物品要进行初步清洗, 特殊感染要有标志。对供应室护士建立健康档案, 每年体检1次, 必要时接种疫苗。
2.5 规范全院复用器械的集中处理
利用新医院供应室硬件上的优势, 细化各种清洗、检查包装、灭菌规范化操作, 集中抓好手术器械、临床科室、外来器械、门诊器械的管理, 真正落实复用器械的集中处理, 并确保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同时, 我院配有快速生物监测仪, 对有植入物的外来器械每锅都进行生物监测, 3h出结果, 生物监测结果阴性后方可放行使用, 并做好记录, 以备查验。物品包装按规定规格打包, 标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者和查对者, 各项达标后才能进入无菌间, 向科室发放, 运送无菌物品必须密封[7]。
2.6 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进入供应室的一次性物品必须经过灭菌, 是国家批准的医疗用品, 三证俱全, 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注册证[4]。对于输液器等一次性无菌物品做到专室存放和专人验收、保管、发放, 做好记录, 严格把好进货、储存、发放、回收关, 并定期检查, 发现包装破损或不清洁, 一律不许出库。我院通过电子申领单方式实现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无菌物品的供应, 从而实现了无菌区库存的规范化, 更实现了一次性物品的跟踪回溯及成本核算。
2.7建立质量追溯管理系统
可追溯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规定的重点, 是循证医学和建立完善法律文书的需要[8]。在信息科大力支持下, 我院供应室建立了消毒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 通过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了非一次性物品从回收到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等整个过程的回溯和查询, 可以查询到同批次清洗和灭菌的其他治疗包, 对于手术器械可以追溯到患者;以电子申请单的方式实现一次性和非一次性物品的申请领用, 可解决供应室内物品消毒灭菌过程跟踪回溯问题,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院内感染, 从整体上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及效率, 保障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小结
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科室相关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质量[9]。我院对照三个规范, 从软件与硬件两手抓,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中式管理有利于器械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人员集中、操作集中、便于管理, 减少污染扩散, 简化流程, 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10]。现在, 我院供应室所有器械均已进行集中处理, 并且完善了各项质量监测设施, 并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力求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笔者通过对2011年和2012年全年医院院内感染率进行统计, 发现院内感染率从2011年的3.57%下降到2012年的2.66%, 取得明显效果,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 保证了患者的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胡玮, 应瑶蓉.消毒供应室各类人员管理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8) :894.
[2]沈惠强.供应室设备现状与配置建议[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5) :3367.
[3]李娥, 司玉梅.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供应室器械消毒的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7) :3851.
[4]扈玥, 柯娜.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3) :629.
[5]王彩琴, 于蓓莹.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分析与防护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3) :383.
[6]Worthinton K.Health and safety:You’re been stuck J[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01, 101 (3) :104.
[7]王利芳.医院感染管理视角下护理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5) :468.
[8]程桂芬.21所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0) :4589.
[9]胡玮, 应瑶蓉.消毒供应室各类人员管理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8) :894.
【消毒供应室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推荐阅读: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论文05-23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07-23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09-20
消毒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06-13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5-20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专题10-25
消毒供应室人员08-31
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09-05
消毒供应室整改措施12-17
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