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链

2024-06-07

医院供应链(精选12篇)

医院供应链 篇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供应链运作的环境、产品结构以及上下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都随之产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对供应链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但这些变化同时也大大增加其复杂性和风险性。

医院供应链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它能否稳定运转紧紧关系着民生问题。由于医院供应链网络结构错综复杂,外部环境紊乱多变,供应链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等因素而造成供应链相对脆弱,越来越容易遭受各类风险的侵袭。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控制可以使供应链更加灵活,从而使其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增强抵御能力,使供应链避免或减少因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医院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于医院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供应链风险及医院供应链

(一)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丁伟东等指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隐藏在供应链中不易被发现的威胁,会使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增加,对供应链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使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目标。由此可知偏离供应链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被称为供应链风险。供应链是有多个参与主体,多重环节组成的链条,这也使得供应链更容易受到环境和各个参与者的影响,增加其脆弱性。供应链风险具有自身特点: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否发生又受到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大多数时候对其进行分析与预防是相当困难的。在供应链中风险的发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风险因素能在供应链条中传递和积累,由于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风险的发生不仅影响其起源节点,而且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二)医院供应链

我们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医院为核心,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包括医用物资从原材料的采购、制造、库存、拣选、配送等,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称为医院供应链。医院供应链主要是由原材料供应商、医疗器械制造商、医疗器械代理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机构、医药卫生监管部门等组成的。通过这些参与者的相互协调,医院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策略,规范的制度流程,优质的服务,共同完成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最终实现医院供应链的良好运作。而医院在供应链中处于特殊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采集和整合患者需求信息,并将信息向上游企业传递,制定与上游企业的合作策略。二是根据需求信息制定供应策略,以满足患者需求,决定供应链走向。三是将需求信息的变动反馈给供应链上游节点,协调与他们的合作。

三、医院供应链风险分析

由供应链风险的特性可知,供应链中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风险又有可控和不可控之分,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大旱等,突发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等,这些风险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预防的。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医院供应链中存在的可控风险因素。

战略方面:管理者险意识薄弱。由于激烈竞争的市场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医院在运行中存在着众多风险,而目前医院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很难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医院战略定位偏离本质,公益性淡化。目前一部分医院以利益为向导不断盲目扩张规模,医疗费用虚高,造成了人们“看病难”的现象,淡化了公益性,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供应方面:供应商选择不合理,一部分医院因为对供应商的选择缺乏科学性而选择了不合理的供应商,出现了供应商违约,医疗物资的质量低劣,价格不合理,交货期不稳定等问题,对医院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供应市场短缺,医院供应链中,由于医疗物资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特殊药品,其产量容易受到国家政策、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出现货源短缺现象。造成价格浮动大,甚至断货,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运行。医院供应链的公益性和上游企业的利益性冲突。医院具有不同于市场其他企业的公益性,救死扶伤高于其追求的利益。

采购层面:采购质量不达标,因为上游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使一些无良制药企业有机可乘,为了利益生产一些质量低劣甚至假冒产品,使得如“欣弗”、“齐二药”、“甲氨蝶呤”等恶劣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库存管理不当,如果医疗物资采购不足,会造成缺货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如果医疗物资采购过多,会增大库存,增加成本。

服务层面: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不完善,目前医院管理者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医院规模的扩张上,使得医疗效率低下,秩序混乱。如病人到门诊就诊就需要先挂号,然后排队候诊,就诊后缴费预约检查,检查后再就诊,再付费治疗取药离院。整个流程烦琐耗时,不仅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不高,病人满意度低下,医疗纠纷不断。

道德层面:道德层面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医生与患者之间,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这就造成了医患之间医学信息的悬殊。患者一般是在医生的“诱导”下消费,而我国医生缺乏、患者众多的现象又使医患之间缺少沟通,此外频繁爆出的收受回扣、药价虚高、过度检查等现象,使得患者对医疗人员严重不信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医院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四、建议

在国家政策方面,应针对目前医院发展的问题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是为了使医院回归其服务社会的本质。因此,必须完善医院的补偿机制,科学地制定补偿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严格内外部监督,是医院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因此,要加强卫生法律制度建设,强化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医疗药品及设备的质量监督,防止出现因医药质量问题出现的医疗事故。

在医院自身层面,建立更加有效的供应链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高效率的信息交流及共享平台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协作运行的基础。高质量的信息共享可以使各个节点做出更有效的生产采购计划,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提高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加强供应链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对于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烦琐的问题,应根据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进行服务流程再造,并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完善服务系统,改善服务模式,造福患者。

在供应层面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正规渠道购进药品,保证药品购进有章可循。对供应商要严格筛选,选择实力相对较强,声誉良好,具有有效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的供应商,以保证质量和稳定的交货期,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降低价格。要加强医疗物资的质量管理,制定健全的物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做到依法购药、依法用药、依法管药。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

对于医患之间的道德问题。首先要改变目前医疗服务现状,提高医疗服务水准,建立更加有效的医患委托代理关系。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医疗人员服务过程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改革医疗人员薪酬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体系。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互动型医患关系。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医疗人员的培养及管理中,让患者更多地参与到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考核中。

摘要:由于激烈竞争的市场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医院在运行中存在着众多风险。本文通过对医院供应链的介绍,分析了医院供应链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处理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医院供应链,供应链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小军.医药物流及其供应链研究现状[J].中国市场,2013,(18):11-12.

[2]肖晗,徐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20-21.

[3]De Carvalho J C,Vilas-Boas J,O'Neill H.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rea with a Strategic Service Perspec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4,2014.

[4]顾波军.港口物流供应链及其柔性化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0-124.

[5]张琳,陈凌霄.基于TQM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4).

医院供应链 篇2

6、下排气装载量不超过柜室的百分之八十,预真空和脉动真空装载量不超过柜室的百分之九十,同时不应超过柜室的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五。

灭菌包的重量要求: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手术器械包不超过7公斤。

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不超过30乘30乘25cm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不超过30乘30乘50cm

谢谢护长的教导,也希望在下个科室能顺利的通过。

热门阅读文章:

工厂顶岗实习心得

医学实习心得

医院供应链 篇3

【关键词】加强管理;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1-0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加,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都使医院感染防控问题愈加突出。而消毒供应中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医院的“心脏”,它担负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与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合理布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医院CSSD建设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宜接近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环境清洁,区域相对独立,工作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空气流由洁到污,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严格划分3个区域。工作区域的温湿度设计和材料有严格要求。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保障

健全CSSD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以一切为了临床,一切防控感染为目标。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3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即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操作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供应中心人员须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质量标准,层层把关,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保证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采用封闭式方式回收,传染性的污染物应双层封闭包装,表明感染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中心有一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得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清洗时一律戴手套,玻璃用品执行四步洗涤法(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首先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清洗程序:冲洗→含酶洗涤剂洗涤→软水漂洗→纯化水终末漂洗,消毒→烘干→上滑润剂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自2000年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法规,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为了保证其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5 对紫外线灯管每月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低于70u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

6 供应中心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記人签名。按规定使用。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强化无菌观念和正规化管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中心的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 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

论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 篇4

华西医院通过对医疗业务近10年的标准化供应链管理, 在经过无数次的流程再造和修正后, 总结了一套按照医用耗材特性进行规划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

什么是医疗业务物流供应链?我们把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始发, 通过医院的战略采供, 贯穿医疗业务实施过程的医疗物资或医疗辅助物资的采购、库存、配送等, 直到把医疗产品通过医疗业务实施到病患诊疗的全过程称为医疗业务供应链[1]。

医院供应链的运作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协调和互动。

它是医院内外各部门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流程秩序, 制度规范、信息和分析结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完成医疗的业务流程、耗材实物流程、资金流出、信息流程, 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管理价值 (如图1) 。

1 医疗业务中医用耗材管理的特性分析

1.1 医疗业务中耗材供应链的管理范围

医院的供应链管理几乎涵盖了医院所有业务部门的日常作业和管理活动。如医院文件档案传输 (包括病历、医生处方、检验报告单、医疗收费单据和账目等) 、医用物资传送 (药品、药械器材、无菌医用耗材、手术器械等) 、医用标本送达 (化验标本、病理标本等) 、以及医院后勤部门的采购、装卸搬运、储存保管、供应等保障活动, 都可以纳入医院物流范畴, 医院物流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拥有战略性地位。

1.2 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在医院的供应链管理中, 最核心的任务是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等物资的采购与使用管理, 它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业务每一分、每一秒的服务产出效果。供应链始发于医疗业务需求引发的直接医疗物资和间接医疗物资需求, 再通过物资管理部门组织招标采购、签订协议、厂商送货, 验收入库、出库制单, 分拣货物、配送, 最后到使用部门, 终结于医疗服务产出, 这样供应链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它包含了供应和使用两个管理分支。同时由于物流中的物质材料大部分是以医用耗材为主, 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体, 和人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 在医院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管理都要精确到位, 否则, 细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医院供应链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一多、二强、三高、四不一

在医院供应链中由于医疗产业的特殊要求以及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出是疾病治疗手段或方案, 使得医耗材料的管理呈现出了与一般企业的生产物料所不同的特性, 它们主要表现在 (图2) :

(1) 一多

品种繁多, 医院使用的耗材、试剂等品种多, 仅医用耗材就分为7大类45小类, 达数千个品种规格; (2) 二强

(1) 时效性强, 一次性材料都有保质期限, 一些医用高值耗材 (冠脉药物支架) 有效期很短, 管理不善易导致报损浪费; (2) 专业性强, 相当部份材料只能专科专用, 如医用高值耗材类心血管介入材料、起博器、人工关节等;

(3) 三高

(1) 运输存储条件要求高, 有的需消毒后配送, 有的需冷藏保管, 如各种血气分析片; (2) 质量要求高, 关系病人的诊疗效果及生命安全; (3) 价格高:如介入医用耗材技术性、安全性要求高, 主要依赖进口, 因而价格高昂;

(4) 四不一

(1) 材料单位不统一 (2) 包装不统一 (3) 名称不统一 (4) 记账收费标准不统一, 一些医用耗材不能单独计价收费, 如纱布棉签压脉带等;能够收费的医用耗材加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如单价500以下, 加成10%;单价500至1000以内, 加成5%;单价1000以上的, 只能顺加2%。

上述种种特性, 使医院设备部门在制定医院供应链管理方案时, 要结合医院实际, 制定出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物资供应管理方法和配送流程。

2 医院供应链管理的策略:集、减、优、寄、异

如何高效、低成本的保障临床科室的物资供给, 是医院设备物资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采购供应链和配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医院需从合并业务、调整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着手, 优化产品品牌;实行重点品项、重点科室分类管理;同时科学排程、规划物流方案、人力配置及配送线路等;借助市场经济杠杆及医院品牌广告效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充分利用供应商的空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关注异常管理, 做到了从采购、储存、供应多环节的低成本运行。

2.1 集中归口管理

调整组织架构, 整合资源, 管理归口, 降低管理成本。将所有物资采购业务划归独立部门管理, 对人员、空间进行整合重组。医院的所有物资采购任务由不同业务小组完成, 通过建立以考核小组组长为核心的、可量化的、关键工作指标绩效管理体系, 促进小组的科学排程和组内、组间的分工协调, 做到“科学分工、动态调整、互调协同”, 从而实现采购、存储与配送的一条龙服务。量“出”为“入”, 平衡协调临床供应保障与减少库存量的关系。

2.2 减少品种

在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 医疗材料市场品种繁多, 质量也参差不齐, 医院供应链管理应根据医院战略定位, 结合临床工作的习惯, 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为便于管理, 降低资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原则上每类产品只选择一家, 尽可能减少品种, 单一品项采购数量上升, 采购单价也随之下降。如:华西医院在实施单一品项管理后, 仅部分挂网医用高值耗材就从48个品项减少为16个品项。

2.3 优化库存管理, 降低库存量

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中, 一方面要努力减少资金占用, 减少呆滞废料, 杜绝浪费, 同时亦可节约管理人力;另一方面减少零星供应商, 集中定点批量采购;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依托厂商库房作为医院的后备库房, 医院各级库房存货总量原则上为一个月, 供货商的存货能力在招标采购时需要给以关注。

2.4 寄销管理

所谓寄销是指医院代为保管厂家材料, 使用后方作为医院采购物品, 进行入库出库帐务结算处理, 支付款项。这样就能做到无库存, 无积压, 无呆滞废料产生, 不占用医院资金。

2.5 强化异常管理

将使用量与工作量挂钩, 定期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耗材, 尤其是用量大、价值高的医用耗材, 关注异常情况, 查找异常原因, 对非正常原因导致用量异常的品项, 严格控制供应, 杜绝浪费发生。

3 总结

医院医疗业务除药品外, 需要数量品项众多的耗材。这些耗材成本中, 各类所占总金额百分比分别是:高值耗材60%, 普通医疗耗材26%, 临检试剂10%, 非医用耗材略占4%;因此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除上述管理策略外还需要对耗材进行分类管理和重点科室管理。其一, 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在高值医用耗材和普通医用耗材上。其二, 针对医疗业务的不同工作性质和服务特点将医院科室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教学科研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其中临床科室中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普通临床科室;手术室内不仅材料使用量最大, 而且拥有全部医用高值耗材, 于是管理的重点依次是: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普通临床科室、教学科研及行政后勤部门。

摘要:本文以华西医院近10年在建立标准化供应链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 分析如何按照医疗业务中使用的耗材特性建立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并尝试将华西医院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进行理论归纳, 使医院的物流供应服务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始终如一履行为医院临床提供“高效低耗”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寄销管理

参考文献

医院特殊药品采购供应制度 篇5

(一)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采购、供应。

(二)特殊药品,尤其是麻醉药品只限于医疗、科研、教学需要,每一年凭卫生局签发的“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专人向定点供应单位购买。

(三)根据临床需要年初即应作出特殊药品的年、月采购计划,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核准,尔后按计划采购、验收、入库、保管。

(四)特殊药品,特别是麻醉药品的使用,各病房按规定存放指定基数。病人需要使用时医生除在医嘱上记载外,并开写专用处方,由管药护士汇总补充基数,注射剂还应连带空安培到病区调剂室(中心药房)核对无误差配发。门诊或急诊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一律在注射室注射,注射室可根据需要领取一定的基数,随开随用,凭处方及空安培到西药房补充,保持存量。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篇6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6-01

消毒供应室是一种保障系统,它能够消毒、灭菌、储存保管、发放全院所回收的污染物品,其有利于医疗器械的绝对无菌化并保证各种治疗包器件的完整,有助于全院急救、顺利完成治疗任务。因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管理水平。

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组织

我院在感染管理方面实行三级管理,一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和相关职能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二级:设感染办专职主任和成员。三级: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务科分别设有染管理质控人员),医院将由感染办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时进行采样,其采样对象包括空气、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一次性医疗物品等,这种及时提供消毒灭菌监控信息的细菌监控培养体系,对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及时、有效安全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健全各项制度严格质量监测

2.1 以四区划分供应室布局以便于管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供应医院无菌医疗器材,并承担各种医疗器械的回收、消毒、清洗、包装、灭菌、储存保管、发放等任务。因此,消毒供应室作为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的中转站,必须以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这四区严格划分,要做到由污浊-清洁-无菌的消毒步骤。

2.2 污染物品的处理 自临床回收的所有物品,先进行分类浸泡消毒后,再严格认真按各类器具操作规程认真处理,是否彻底清洗决定了消毒或灭菌的成败。严格区分放置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其应具有明显标志。可疑传染病患者或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分别消毒并隔离处理。使用专用封闭式专车对应各类物品,用高压水枪将每次使用完的冲洗净,消毒毛巾和污染车禁入清洁区。

2.3 严格质量监测管理 ①消毒剂浓度的测定:消毒液配制的浓度一般用消毒剂浓度试纸来检测,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熟练各种试纸的使用范围和方法,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②清洁去污:未能彻底清洁的医疗器械上的污染蛋白质和有机物,容易造成灭菌失败,所以必须用多酶清洗剂洗涤。在光源放大镜下检查清洗后的物品,确认其光洁、无损伤后才能进行包装,并保证使用时完好。

2.4 灭菌效果的监测 ①B-D试纸监测该类指示物:仅在检测灭菌器内物品包中有无冷空气团时使用,每日对脉动真空灭菌柜作空锅B-D试验,以检验它的冷空气排除效果。②工艺监测:以既灭菌工艺有关参数为标准检查,来判断灭菌过程是否符合规定。③化学指示剂监测:化学指示剂用来监测间接指示灭菌效果或是灭菌过程,其结果可以在灭菌后立即报告。指示胶带只能指示灭菌处理是否进行不能标示效果。灭菌温度和持续作用时间可以通过留点温度计、指示卡来检测,用来间接监测灭菌效果。④生物指示剂监测:是一种能直接检测灭菌效果的手段,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菌以及环氧乙烷灭菌指示菌,该类指示物能通过专用检测器或是判断颜色来得到结果的菌片和带培养基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3.1 医院设备科必须严把进货关 严禁采购无三证的一次性医用器具,严查质量,为临床应用做好安全预防。

3.2 严格库房管理质量验收关 要指定专人对消毒供应室的一次性医用器具进行管理,要有登记本、灭菌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出厂日期等。

3.3 把好储存保管关 虽然一次性医用器具具有便捷优势,但其使用期限和保管条件都按管理规范要求执行,必须储存于相对湿度<80.0%,无病虫害、无污染气体和良好通风且清洁干燥的室内,必须分类存放入库物品,才能寄取方便。

3.4 把好信息反馈质量使用关 为了使一次性医用器具安全的用于临床,将医疗质量提高。消毒供应室要常常于科室收集建议,将一次性医用器具的情况汇总,并将收集资料交付设备科。

4 应用“五常法”的管理强化卫生制度的落实

应用“五常法”,常组织、常自律、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大幅提高使工作效率的同时使环境整洁,物品放置规范,做到了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的层面上高度优化统一,更是一个由内向外,由点到面的完整的体系,五常法是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的方法,能让消毒供应室专业水平始终前进。

5 人员管理

5.1 人员素质的培训 秉承陈旧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新技术新环境下的管理要求。针对科室工作人员老龄化,无法跟进新时代知识情况,对他们实施培训,学习消毒供应室的新型专业知识。

5.2 自我防护 工作在消毒供应室形成致病菌高度集中的生物环境下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受到生物性感染,一定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3 法律意识的培养 工作在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因为不用直接接触患者,也因此缺乏法制观念,要加强法律学习做到患者与自己合法的法律权益都不受到侵害。

5.4 加强心理修养提高生命质量 工作是否满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修养,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年龄、经济水平、婚姻状况、工龄、职位上的心理修养有明显的差异。好的心理状态催生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形成良性循环,会使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管理者应与院领导沟通以提升员工们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2] 罗维英,师清莲,李华喜等.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4-795.

医院耗材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应用 篇7

关键词: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

0 前言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医用耗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新医改的要求。为此,开展医院耗材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项目,可以打造贯通供应链全程的耗材信息系统,改进供应链流程,进行耗材集成供应并进行院内物流集中配送工作。同时,该项目有助于医院提高耗材供应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安全监管,提升管理水平,也为全面推广医院医用卫生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 项目背景

1.1 政策环境

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医改进一步深入推进的关键任务。2012年五部门《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通知》要求医疗机构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耗材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首先,要显著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提高供应效率。长期以来医院耗材的采购工作缺乏统一规范,一些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耗材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越来越高。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医疗机构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2013年1月,中央六部委又联合印发《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县以上公立医院采购高值耗材时必须全部参加网上集中采购,旨在解决高值耗材采购中的不规范问题,降低采购价格。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逐渐受到国家关注,需要医院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改进流程制度,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其次,要切实保证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医用耗材的使用贯穿整个医疗活动,耗材的质量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涉及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与使用等各个环节。2010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确立了产品召回制,对三类器械分类定义重新规定,并对医疗器械广告的内容进行限制。2010年10月,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必须从具有相关资格的企业购入,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2011年6月,《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见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医院环节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

第三,要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要求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6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优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工作流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应用信息系统。耗材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一环,对于改善院内工作流程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依托于医改新政的推动,升级物资管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1.2 国内公立医院耗材管理现状

医用耗材指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或“消”字号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人物、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等,一般可分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两大类。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资基础,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不断推进,许多公立医院在药品的采购、领用、出入库、结算等环节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医用耗材的管理方面还存在流程不规范,管理系统功能简单问题,耗材、药品、财务等系统相互独立,信息不联通。有些医院临床科室耗材的申领、院内流转需要医护人员亲自进行,占用了开展医疗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形成较高的人力成本。而随着耗材数量和种类增多,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采购过程中议价能力偏低,耗材价格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医用耗材存在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等特征,给医院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

首先,耗材品种命名不统一,采购难度大。医疗器械的命名至今没有通用的标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命名原则,因此存在“一械多名”的情况。医院在采购之前往往需要与供应商、临床科室反复核对,以保证所采购的产品正确无误。

其次,供应商数量多,缺乏质量保障。据国家药监局统计,2011年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 603家,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168 596家。由于其中代理少数几个品种的小型供应商占据多数,医院不得不在很多家供应商处开户,而数量庞大的供应商给审查企业资质、管理产品目录等工作带来很大工作量。同时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差较大,采购时很难做到质优价廉,甚至无法采购到所需产品,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替代品种。

第三,信息流不通畅,医院成为“信息孤岛”。大部分具备现代物流实力的耗材供应商在产品出库到配送过程都采用了扫描条码等技术进行货品跟踪,但是由于医院内部耗材供应链没有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产品信息流到了医院内部后便发生断裂。管理部门只能控制发放到科室的预算,但是在各个科室领用耗材后无法实时跟踪使用量,进行更进一步的成本核算时存在核算无依据、采购控制只能管到月预算等困难。有的医院尝试使用了条码、RFID等手段对耗材的领用进行跟踪,但是信息流局限在医院内部,没有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整体贯通,没有根本改变医院“信息孤岛”的状况。

第四,部分高值耗材存在“先用后管”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高值医用耗材进入临床使用。由于高值耗材的专业性非常强,往往需要根据患者术中的实际情况才可确定所需产品的规格型号,导致一些耗材在已经实际使用之后再到物资管理部门补全领用手续。这种“先用后管”的做法给医院采供管理、成本控制增加了难度,也存在安全风险。

总之,传统的耗材管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的问题,不适应快速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不利于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不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亟需进行变革提升。

2 目标与内容

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本增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对医院耗材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我院与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耗材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项目。该项目建立了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信息流贯通供应链全程。通过选择具备一定供应实力的经营企业进行集成供应,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了院内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效率。对全院耗材的使用进行集中管控,保证质量安全。

2.1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由“医院物资管理系统(HRP)”和“供应协同平台”两套系统组成,分别面向医院内部各部门和外部供应商使用,见图1。它覆盖了院内物资供应的全过程,真正打造了高速的信息通路,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统一管理。

耗材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见图2。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主要用户为临床科室、库房、物资管理部门,具备计划管理、物资管理和成本追溯功能。供应协同平台是连接供应商和医院的信息桥梁。供应商在平台获取订单,上传发货信息,发票信息,维护企业基础信息和品种信息。通过使用两个系统保证了医院的信息安全,使供应商仅能获得订单信息,而不能接触到医院内部信息。

系统中建立了完善的耗材数据库。各个供应商在供应协同平台按照相应规范录入医用耗材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产地、效期、包装信息、中标价格等,这些信息通过供应协同平台汇总到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同时,通过设立平台管理员负责审核,做到平台数据不重复,从而形成了规范化的耗材信息数据库。医院物资管理部门根据招标情况编制中标产品目录,并给予各个科室不同的领用权限以及领用数量限制。

系统对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证照、经营范围、中标品种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一旦供应商证照过期,系统将自动提示,保证采购时所选供应商具备相应经营资质。医院也可以根据供应商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继续向其采购商品。

2.2 耗材集成供应

我院通过招标进行耗材供应商的遴选,从标前、标中到标后均采取透明操作,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优先选择品种齐全、供应能力强、经营规范、价格合理的大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减少小型供应商数量。使物资的供应能够相对集中,避免多而散乱的配送商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

供应商与耗材供应协同平台对接,实现信息集成管理。医院只需提交一次采购订单,系统便根据各供应商的中标品种自动将订单分解给各集成供应商。供应商需备足中标品种库存,满足医院耗材补货需要,减轻医院耗材库存压力。

2.3 院内供应链优化

院内供应链涵盖了从耗材领用申请、库存管理、订单发布到供应商配送、结算的全过程。我们对院内供应链进行了流程和制度的优化,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使供应链全程智能化运行。

院内所有科室的耗材请领均在系统上完成,系统将进行自动判断,如该产品有库存,则将请领信息传递到库房以安排发货。如果没有库存,就将信息传递到资产管理部以安排采购。对于使用量大、周期固定的耗材,系统可根据设定的采购周期,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科室耗材的使用、历史采购情况,自动触发补货申请单,由采购人员确认,再生成正式采购订单。自动补货和临床主动请领相结合,能够保证及时采购,避免延误,提高效率,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

医院一、二级库房的出/入库信息、物资库存信息、移库信息等在系统中进行实时记录。在实物配送到后,库房扫描条码确认收货数据,实现基本入库管理;在实物发放到科室后,对每笔出库进行系统登记确认,实现基本出库管理;根据出/入库记录和库存物品信息,可进行库存盘点。

物资请领和采购一般流程,见图3。供应商接受订单后,可以在系统上预约送货时间,并在预定的时间内将物资直接配送至相应科室或库房。另外,耗材在医院内部的流转工作也交由供应商负责,节省了医护人员用于院内物流的时间。供应商送货后发票信息直接上传到系统,便于医院验收和结算,大大增加了配送效率和准确性。

2.4 耗材集中管控

利用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管控全院耗材的预算使用和流向跟踪。随着耗材的消耗,系统会核算动态成本,便于实时监控各个科室的预算使用情况。通过设定成本计算方法,系统可生成年月成本报表、人员成本报表、科室成本报表、库房成本报表等各类报表,多角度清晰展现耗材成本。完善的成本数据实现了耗材用量精确分析,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提高了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耗材的流向得到了精确跟踪,这对高值耗材尤为重要。因为高值耗材多采用寄售模式,手术结束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结算,以往容易发生信息登记遗漏的情况,现在使用条码技术实现追溯管理。科室手术包请领单与相应手术申请单号关联,使一个手术包能够准确对应一台手术、一位主刀医生以及一位患者,避免发生差错。供应商获取手术包订单信息后,按照手术要求配置手术包内品种,包含了术中可能用到的各类耗材,并附上产品条码。手术过程中对实际使用的产品进行扫码确认,手术后对已使用产品进行结算,未使用产品退回供应商处,完成逆向物流。该过程保证了手术中使用的每一件高值耗材来源可靠、用途明确、用量可控。一旦发生器械召回事件,可以准确追溯到患者、主刀医生。手术包请领流程,见图4。

3 效果与意义

3.1 加大了品种选择性

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汇集了各个供应商的品种信息,形成了医用物资“大型超市”。临床使用时可以直接挑选所需品种,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看到供应商库存,不再需要盲目地逐家询问,也不需要进行“品种替换”,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3.2 降低了耗材管理成本

一方面通过耗材集成供应、公开招标降低了采购价格,直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系统进行物资成本管理,使医院能够对每一天、每一个科室、每一件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进行跟踪分析,精细化管理医用物资成本,控制预算进度,避免了物资浪费。

3.3 提高了耗材供应效率

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同为医院构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物流配送。从耗材请领、采购到配送各个环节不再需要手工填写单据、录入信息,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常规耗材的采购工作形成周期性的智能化作业,保证耗材及时供应,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断货。供应商直送科室,条码扫描验收,提高了配送效率。

3.4 保证了质量安全、可追溯

完备的产品信息数据库具备便捷的查询功能,医生可以了解产品各项属性,避免用错型号、规格,解决了“一械多名”的困扰。对产品效期、供应商资质的监控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供应链全程采用条码管理,能够对每一件产品的最终流向进行跟踪,实现可追溯。

本项目开创了医院耗材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了耗材信息流从上游供应商到最终患者的全程贯通。提高了医院在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水平,紧跟新医改政策要求,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该项目也为未来政府主导的耗材集中采购提供了系统建设、数据维护等方面的经验,为医院耗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殷亮.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节约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2,(10):75.

[2]姜玲莉,龚纯贵.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65-366.

医院供应链 篇8

随着中国医药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医药供应链系统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即生命关联性、高质量性、高度专业性等特征。同时,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 使得药品供应链在整个物流运作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要求[1]。因此, 针对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在分析我院药品供应链的结构特点及运作的基础上, 结合CA安全认证技术, 为医院药品供应链及其系统的发展, 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1 项目实施背景

药品供应链管理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传统的药库与外部厂商的物流模式, 它以现代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 利用信息技术使供应商、医院和军卫网数据库实现无缝链接, 大大地降低了药库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有效地减少了验收差错, 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也减少了药品库存和物流成本。

由于“军卫一号”医院管理软件在我院的实施时间较早, 而且一直没有相应的外部药品供应链系统与其进行配合, 导致我院外部药品供应环节一直是以手工打单、厂商领单的方式进行。使用药品供应链系统可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 让药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回归临床工作, 服务患者, 让药事服务回归本质, 提升药学服务信息化水平, 保障临床用药质量与安全, 提高医院药品供应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2]。

2 现有外部药品供应链情况

现有医院外部药品供应链的基本流程分为制定计划、计划传递、药品备货和药品入库。

在制定药品计划时要做到既不积压药品, 又不影响药品供应, 且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用量和疾病发病趋势对药品的采购进行预测, 做好药品的采购计划。选择公司规模大、实力雄厚、药品质量好、价格低廉的公司, 对主渠道外公司销售的单一或者少量品种采用主渠道传配送等方式进行采购[3], 并根据医院实际药品消耗量确定每次药品采购的数量。

现有药品采购计划传递方式主要为药品配送部门派专人到西京医院提取纸质药品计划, 然后回到配送公司进行药品配送的准备工作。该方式虽然能保证各个公司及时领取自身需要的计划, 但在实际运行情况下往往是在药品采购计划制定完成之前, 各个配送公司的人员都在药库等待, 大大降低了药库的安全性, 并显得药库管理十分混乱。

药品入库验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责任重大的工作, 采购人员要与库房管理人员密切配合, 对送至药库的药品进行核对、验收, 药品验收入库时还需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数量, 以发票为依据, 对每个品种进行入库登记, 登记的项目包括:进货日期、渠道、“四查”批准文号、包装情况、有效日期、药品批号、验收报告, 并填写药品验收记录, 对有疑问的药品还必须进行逐项检查验收[4]。如发现质量问题, 需要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 做出妥善处理。药品在验收入库之后, 药库管理人员需按照其性质、功效、用途等分类存放, 并注意药库温度、湿度, 避免药品因保管不当而导致分解、挥发、潮解等变质失效。

3 遇到的主要问题

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但其直接关系到医院和药品供应商的利益, 因此, 对其技术性、保密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 在应用安全方面需要重点解决在药品供应中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验证、敏感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5]。

3.1 高强度身份认证

医疗机构、药品企业在药品采购的计划填报、审核、发布、订购、配送、监管等多项业务环节中, 需保障其身份的真实性, 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 防范用户信息被人盗取、冒用和攻击。

3.2 药品商业信息的隐私性

在药品采购的计划填报、审核、发布、订购、配送、监管等多项业务环节中, 均涉及到医院药品消耗和药品采购的相关数据以及企业核心商业信息、底价数据等敏感信息, 因此, 需要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和篡改[6]。

3.3 采购计划和确认采购计划审批的有效性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 医院用户和企业在进行业务操作时, 都可能涉及到敏感数据或重要决策, 这时就需要依法建立可信的责任认定和行为有效性制度, 使操作人员对网上操作行为承担相应的操作责任[7]。

4 供应链系统架构和解决方案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路和架构

根据业务需要的实际情况及业务的安全需求, 结合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业务情况, 我们提出了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解决方案:根据电子签名法, 引入国家认可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数字证书, 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KI应用产品, 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提供具有法律保障的数字签名, 实现数字证书在药品采购各环节的身份认证以及信息完整性、有效性、机密性、时间一致性和准确性的保障[8], 如图1所示。

4.2 系统设计

由于药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计算机处于军卫网环境, 而厂商的计算机都处于Internet环境, 故在2个网络之间的衔接部分都以表格形式将药品数据进行导出或导入操作。

针对现有的大量药品信息打印、药品人工校对及药品数据导入工作, 现通过药品供应链系统, 将其全部改为电子化流程, 如图2所示。

首先是由药品计划制作人员登录军卫药品计划系统, 导出药品计划。由系统中导出的药品计划包括药品基本信息, 以及药品在各个调剂室的消耗量, 在对药品的消耗情况加以分析之后, 输入本次药品采购计划, 再通过U盘加密导入外部的药品供应链系统中, 如图2所示。

为了保证药品数据的安全性, 防止意外及非法窃取, 一旦数据导入外部药品供应链系统之后, 药品的部分字段是要加密保存的 (如药品名称, 最后一次供货商等) 。各个供应商在登录药品供应链系统时, 通过插入CA认证设备, 确认其身份;然后, 通过设备内的解密密钥对相应数据进行解密;最后, 网页上会呈现出相应的药品计划数据, 如图3、图4所示。

各药品配送公司在完成药品计划确认工作后, 需要根据医院药库提出的具体药品采购计划, 输入本次配送药品的具体数量, 之后进行标签打印, 并在相应的药品上进行药品标志的贴标工作, 完成之后即可进行药品配送流程, 如图5所示。

当药品送至医院之后, 由医院药库工作人员对药品进行条码扫描和清点数量的入库工作, 确认具体的药品送货信息与药品在系统中的信息是否吻合, 如图6所示。

当收药工作结束之后, 由药库微机室工作人员负责导出药品入库数据, 再导入到军卫系统中, 并打印出相应的纸质文件, 交予库管签字确认, 从而完成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工作流程, 如图7所示。

5 结语

药学服务不是医院的一项简单的服务项目, 它包含的内容广泛, 复杂度、专业度高, 且民众对其服务期望值高。药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密切结合是未来药品供应链系统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而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也是药品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所以, 把握好药品供应链系统的建设, 往往会直接体现到医院药品服务供应的效率上[9]。

通过实施医院外部药品供应链系统, 我院不但实现了药品采购数据的信息化传递, 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也提高了药品库存管理人员、微机室药品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方便了各药品供货商药品计划的取得, 实现了医药公司和医院的价值共享和双赢, 也为进一步做好全程数字化药学服务体系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服务保障[10]。

参考文献

[1]林娜.我院药库药品供应链再造的实践体会[J].海南医学, 2012, 23 (19) :108-110.

[2]汪传雷.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 2012, 31 (2) :144-148.

[3]于香荣.药学服务中的药品供应链管理[J].青岛医药卫生, 2011, 43 (1) :75-76.

[4]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 2010 (5) :176-177.

[5]秦新生.基于物联网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10) :123-125.

[6]沈凯, 李从东, 邢晓辉.转型期我国药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模型和应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98-103.

[7]徐兵.电子商务CA认证系统方案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8) :192-193.

[8]严红.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与CA认证[J].广西社会科学, 2003 (5) :115-117.

[9]夏露.电子商务与CA认证[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 (6) :59-61.

医院供应链 篇9

目前在医院的发展中, 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许多医院都进行了高端、精密医疗仪器的采购, 但是由于在临床使用的设备以及仪器在价格上普遍存在价格上的不够明朗化, 这种情况下, 极有可能造成医院在采购的过程中, 相应购置成本的增加, 导致医院资金的不必要流失[1]。另外, 由于医院内部缺乏对不同科室之间的系统化管理, 这就有可能造成仪器的重复购置, 从而形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浪费, 并且相应的在仪器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方面, 也没有专人进行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极有可能造成仪器使用寿命的缩短, 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更无法做到资产的全寿命管理。另外, 在医院的基础设施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 对于其中存在盘亏等现象, 相关部门对此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几乎都没有向财务部门进行及时上报, 这样就会导致“账卡物”不一致的情况发生。还存在借调或者挪用问题, 也没有做到及时汇报,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财务方面误差的产生。最后, 在正常的医疗活动进行中, 还存在一些医疗器械的重复收费以及漏收费的问题, 这样不仅会造成医院和患者利益方面的损失, 而且从医院的未来发展来说, 也是相当不利的。

二、从财务监管和内控方面强化医院全面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医院全面供应链管理尽量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我院已将药库、门诊药房、医疗卫生材料、供应室、保洁、安保等部门外包, 到目前为止运行良好, 是目前上海地区外包非核心部门最全面的医院之一, 在保证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据估算第一年节约成本300多万。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上海市卫生系统统一招投标平台确定供应商, 财务结算的变更以及供应商新系统上线等环节都积累了一些经验, 可以作为管理亮点专项总结。另外在常规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 财务与业务部门业务融合, 建立一体化的平台

要想从财务监管以及内控的方面实现对医院全面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可以从强化其出入库的管理制度入手。在具体的实施中, 应该实现阶段性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方便和激励, 要在一定的时期内, 保证相应的物资与资金保持一致, 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并且将其与会计系统建立联系, 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平台, 使财务与业务部门业务融合, 信息系统无缝连接, 这样就能够实现账目与物资的自动对账, 一旦其中存在问题, 就会有相应的提醒, 工作人员应该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核查、确认, 然后对信息进行纠正, 确保账实相符。

(二) 实现对高值耗材收费的重点管理

按照“二八理论”, 抓住医卫材料中价值较高的材料, 重点管理。实现对高值耗材收费方面的严格管理, 可以通过使用医院HIS收费系统与高值耗材专用系统, 对其中的收费情况进行查询, 确保实时监督, 保证出库物资与收费的统一。利用医院HIS系统与高值耗材专用系统, 不仅能够查到具体的耗材使用和收费信息, 而且能够将具体的使用患者进行查询确认。因此, 通过这一系统的使用, 就能够对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的查询和问题的发现, 一旦出现问题, 就应该及时与相应的科室以及领导进行沟通, 及时修正, 通过这种方式, 就可以使医院高值耗材方面的使用和收费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最终使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利用不受损害。

(三) 全面预算管理与采购方面的控制

根据医院战略目标确定收入预算, 由收入预算确定工作量预算, 再根据工作量预算确定相关成本预算, 其中包括药品预算、材料预算等。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医院战略目标确定, 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全面预算体系。起点是收入总预算, 根据经营目标工作编制收入预算, 根据收入预算确定各个业务部门工作量指标, 由收入预算决定采购预算与成本支出预算。

建立三级预算的目录管理, 将医院内部预算细化到科室, 以及费用归口管理部门, 并将预算细化到项目, 成功建立三级预算管理体系。

采购材料预算细化到每个商品名称、品种、规格、厂商、价格等要素全部确定下来。这项举措为每个部门在上报预算和执行预算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为每个科室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提供了参照标准与指导方向, 为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挂钩打下了坚实基础。

医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成为一个长效机制, 同时需要多口径多维度进行编制。例如上海电力医院以十二五、十三五为基础建立中长期预算, 同时多维度日常微调。日常预算包括了报董事会审批的年度预算、电力公司要求的医院财务总预算, 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预算、每月现金流预算等等, 实现了多维度多期间预算的有效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 从财务监管和内控角度实现的对医院全面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财务与业务部门业务融合, 建立一体化的平台, 大大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然后, 在原先重点控制药品与检验材料基础上实现对高值耗材收费的重点管理。并在全面预算管理下采购方面的控制与推进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是医院全面供应链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的几项因素。

不仅能够实现医院在整体管理方面的系统化, 而且可以保证医院和患者的根本利益, 此外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 还可以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 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物资的购置, 大大降低人员成本, 这样就可以将节约的资金更好的投入在医疗科研方面, 合理资源配置, 从而促使医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摘要: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人们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基于这种社会现象, 医院方面为了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满足人们对医疗系统要求的不断提升, 购进了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精密仪器。并且关于仪器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医院资金投入最大的一个部分, 因此, 关于如何对这些方面从财务的角度实现医院的全面供应链管理, 就成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现代医院管理的趋势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必须兼顾效率。本文通过对当前医院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并且针对如何进一步从财务监管以及内控的方面, 实现对医院全面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以期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监管,内控,医院,全面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先锋, 徐柯, 李素云, 吴韬, 陈睦, 徐卫国.基于HRP的医院现代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医院, 2012 (02) .

医院供应链 篇10

1 管理措施

1.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任何工作的开展, 制度要先行[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工作制度。包括:消毒供应中心核心制度、一般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 其中, 有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灭菌物品追溯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等8个核心制度;制定污染物品回收分类原则和各类污染物品的清洗流程。

1.2 强化培训

加强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关键。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主的培训小组, 责任到人。培训的重点是卫生部下发的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科室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手册以及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使入科人员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工作标准, 明确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及本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地位, 形成其在日常工作中预防感染的思想意识, 从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增强自觉性, 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

1.3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为确保环节质量, 科室设立专职质量检测员1名, 指导监督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流程。所有从病房回收物品均被视为有传染性, 对回收的各类物品进行清点分类, 按照污染程度分手工清洗、超声全自动机清洗、重度污染物品手工清洗后再按要求选用不同清洗设备清洗, 要严格遵守彻底清洗是灭菌的前提这一标准, 不论是手工清洗还是机器清洗, 都必须选择合适清洗酶。器械清洗结束后, 进入包装间要选择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 确定每个器械的清洁度和完好性, 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迹, 功能完好后, 方可包装[2,3]。各种治疗包内必须放化学指示卡, 外贴指示标签, 并标明检查者、包装者。各类包的打包过程, 必须由一人打包一人检查, 确保准确无误。

1.4 加强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

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关键点, 是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100%最重要的环节。按照卫生部供应室行业标准要求, 每日清晨空锅进行B-D试验, 每锅物理检测, 每包化学检测, 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如有植入器械则每锅做生物监测。注意各类物品装载时, 包不宜过大过重, 敷料与金属器械分层放置。对于过大、过重的物品 (标准之内) 应远离排气口, 并且在它的上下左右尽量少放物品, 以利于蒸汽通过。高压灭菌锅每天擦洗, 每周锅内锅外彻底清洗。消毒员的手套每天清洗、灭菌, 保证卸锅时手套处于无菌状态, 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

1.5 加强无菌间的管理

无菌间管理是供应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每日2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桌面、柜面和地面, 每日负离子空气消毒器消毒, 每次2 h。进入无菌间需洗手、换鞋, 无菌物品放置在离地面20 cm, 离墙5 cm, 离天花板50 cm, 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每天检查灭菌治疗包外的标识, 确保发放到临床科室的各种无菌治疗包在安全范围之内。

1.6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每月对灭菌物品和每批次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抽检, 保证发往科室的物品全部符合要求。在2004年—2008年的抽检中, 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一次性物品合格率99.5%。发现不合格物品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 由感染管理科再次进行质量检查, 如有问题全部退货, 确保病人使用的安全性。

2 结果

经过2009年—2010年的强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较前有很大提高, 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也不断提升, 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科室的赞誉, 临床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 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检查中得到好评。

3 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 需要处理的医疗器皿和器械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对其进行处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并且具体化。为了从无菌物品生产的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从而提高和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尤为重要, 科室专业人员的从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要有相应的提高, 因此加强管理培训, 是保证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总之,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供应室管理的关键是注重细节, 减少和杜绝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的环节, 注重供应室护士长自身的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礼霞, 夏桂兰, 王慧芬.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31.

[2]李双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21-122.

医院供应链 篇11

【关键词】医院感染;供应室;管理对策

供应室又称消毒供应室或中心供应室,是医院对无菌器材进行供应的重要部门,也是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科室。供应室具有供应数量大、品种多、接触面广、周转快、对灭菌质量的要求严格等的特点,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感染数量。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供应室与总务后勤部门、临床各科关系密切,在工作中应与临床各科做好协调合作工作,使总务后勤等各部门在设备的安装、维修和物资供应方面给予保证。护理部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工作,行政部可为设备器材科,也可成为独立的科室。有条件的话,医院可以请一些微生物学家和消毒专家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供应室的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模、任务和性质等进行编排和分配,在原则上应配备有护士长、护士、消毒员和卫生员,人员编制在分配上可参考每百张床分配2~2.5人,其中至少要有1/2的编制具有护理专业的技术职称,一般以中青年为主,其他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后方可入岗,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供应室的工作。

其次,要强化对供应室人员的管理。非本供应室人员,未经许可不能随意进入工作区,也不能随意在污染区、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处等区间来回穿行。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并且在离开污染室的时候脱去,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要先洗手和更换鞋。对于皮肤有伤口感染或者传染病者,必须要经由部门主管以及感染方面的专职人员进行评估,决定对其实行调离或者重新调配适当的工作,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好口罩,所有人都不能对无菌包打喷嚏或者咳嗽等,防止由于人员混杂和流动频繁造成的微生物等的感染。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检,凡是发现有传染病人员,一律不得留于供应室工作。

2 结果

通过对供应室加强了管理和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工作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灭菌质量得到了提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无菌包不合格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全面的为医疗和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

3 讨论

3.1 对供应室环境的管理

首先,应该保证供应室的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以及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供应室的外围环境应做到清洁且无污染源,室内通风和采光条件良好,墙面、地面和屋顶要保证光滑、易冲刷并进行消毒。污染区、无菌区和清洁区各区之间划分明确且标志醒目,在门口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各个工作间工作人员严禁串岗,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

3.2 对供应室器械物品进行回收的管理

对于回收的器械要严格地按照流程的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即清点登记、除锈处理、加酶机洗、用蒸馏水冲洗、进行干燥、打包、消毒、无菌保管以及发放。对于污染品的回收应由专人负责,行走时专车专线,对于受到特殊污染的器械产品,应使用双层的医用垃圾袋进行密封,并在垃圾袋上标明感染疾病的类型。回收车在使用过后应及时进行清理消毒,消毒后存放于固定位置。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使用消毒液、清洗液和除锈液时,应现用现配,把握好配置的浓度。精洗间需要使用蒸馏水进行流水冲洗,彻底地清除可能残留的清洗液,待完全干燥后打包进行消毒处理。

3.3 消毒间和无菌间的管理

消毒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规范操作。必须严格地根据高压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天进行空锅BD实验。对于需要灭菌的物品应该严格地按照要求进行装载,不得超过整个灭菌仓的80%,不得少于整个灭菌仓的10%。对于不同种类的敷料包和物品包要按照要求进行分层放置,从而方便蒸汽的进入,保证能够有效的灭菌。对灭菌过程中仪器出现的异常现象应该做及时的处理,以确保灭菌的质量。在灭菌的物品进入无菌间之前,应检查锅内放置的化学指示卡,指示卡必须达到或者深于标准色,要确保物品干燥且无湿痕,对于每件要消毒的物品要做好醒目的标识牌,根据物品的名称和有效日期有顺序地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无菌间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监督,不相关人员禁止进入。工作人员须戴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着鞋套。灭菌物品应存放在干净的无菌柜内,柜子离地至少30cm,距墙至少5cm,距天花板至少50cm。及时对灭菌物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对于过期的灭菌物品应及时进行清洗、灭菌和检查。

综上所述,应对供应室加强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只有坚持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正确的操作规程,树立供应室质量第一的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病率。近年来,我院对供应室布局环境加以改善,通过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的制度,对细菌培养进行不定期的抽樣,定期组织对各个工作间的物体表面、空气、浸泡液、无菌物品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均为合格。几年来,由于我院供应室严格地按照医院消毒管理规范进行运作,由于供应室的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减少至零。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华生,梁树森.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9(8):68-69.

[2]黄莉.加强供应室管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0(5):74-75.

[3]徐飞,曲淑丽.加强供应室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7(7):23.

[4]蔺改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7(2):115-116.

医院供应链 篇12

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定义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确定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提高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供应链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因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定义也未能统一。但供应链绩效评价终究也是一种绩效评价,任何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都应该反映它所支持组织的远景目标、管理模式、沟通与联系方式、反馈与学习方式、业务规划方式等基本状况。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被认为是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运营状况,管理模式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和评价。

2 医院供应链的界定

目前,针对医院供应链的研究较少,集中于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文献更少。首先在本文中先对医院供应链的概念作出一个界定。从狭义上将,我们认为医院供应链即围绕着医院,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医院、病人联系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从广义上讲,我们认为医院供应链在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服务流的控制,强化了医生对病人服务环节的重要性。本文中我们一般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医院供应链。因此,医院供应链管理在本文中界定为围绕医院的管理目标,在采购环节、保管环节、使用环节,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将供应商、医院、患者联系成整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3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

Lummus等人(1998)在描述制定供应链的七个步骤的同时,列举了供应链绩效评估的主要考核指标(KPIs)[1]。从供应、过程管理、交货运输和需求管理四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在交货运输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

Kaplan&Norton(1992)提出的“均衡记分卡”(BSC)是使来源于战略的各种衡量方法一体化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框架[2]。该方法从财务、客户、经营过程、学习与发展这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的方面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然而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根据供应链战略目标建立供应链均衡记分卡,能够更好地反映供应链评价的特点。

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美国波斯顿的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McGrath(PRTM)和AMR Research(AMR)在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 1项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3]。供应链委员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的许多成员企业在使用这些评价指标。在供应链建模方面,目前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成本和客户满意度,偶尔也应用柔性和响应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的其他研究成果除了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架之外,许多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保障评价体系合理性的关键之一。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与平衡积分卡模型(BSC)相结合来研究医院供应链绩效的评价。

供应链委员会提出供应链参考模型的目的是开发、维护、测试并验证跨行业的供应链过程标准,它提供了通用的供应链结构、标准的术语定义、与评价有关的通用标准和最佳实施分析,可用于评价、定位和实施供应链应用软件的公共模型。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置于中心位置,它根据供应链的总体战略目标,将之分解为不同的目标,并为之设立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促进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使得供应链把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它有助于使各部分的战略与整个管理体系相吻合。虽然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及创新与学习这四个相对独立的角度系统地对组织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考核,但模型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仅是从宏观方面提供了全面评价的角度,没有提供将宏观指标分解的途径,使得针对供应链这种复杂系统绩效评价缺乏可操作性。鉴于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种种不足,通过平衡积分卡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结合,取长补短,建立具体BSC-SCOR绩效模型如下图1:

4 BSC-SCOR模型在医院供应链中的运用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我们结合医院供应链的自身特点,将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基于BSC-SCOR的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本文以BSC-SCOR模型为基础,依据医院供应链的特殊性,结合相关供应链整体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物资管理角度、患者满意度角度、医院业务流程角度、医院未来发展角度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医院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依照实用性、客观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在整理、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如表1所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关键要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战略的最优选择。本文主要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5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中的应用

本文引进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各因素的权重,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的互反型判断矩阵改为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并把和行归一法与特征向量法结合使用,避免了经典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繁琐,但不失科学性。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问题的总目标,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2)建立优先判断矩阵F=(fij)n×n。这种矩阵是模糊互补矩阵,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任意两个因素关于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矩阵中的值用0.1~0.9标度表示,如表2所示。(3)求行和,并利用转换公式,将模糊判断矩阵F=(fij)n×n改造成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R=(rij)n×n。(4)利用和行归一法求得排序向量W(0)。W(0)=(W1,W2,…Wn)T。(5)利用转换公式,将互补性判断矩阵R=(rij)n×n,变为互反型矩阵E=(eijn×n)。(6)以排序向量W(0)作为特征值法的迭代初值V0,进一步求精度较高的排序向量W(k),即:①确定精度ε。②以V0=V0(V01,V02,…V0n)T为迭代初值,利用迭代公式Vk+1=EVk求特征向量Vk+1,并求Vk+1的无穷范数‖Vk+1‖∞,‖Vk+1‖∞=max(VK+1,1,VK+1,2,…VK+1,n)。③判断:若|‖Vk+1‖∞-‖Vk‖∞|<ε,则即为最大特征值λmax,将Vk+1进行归一化处理后,Vk+1=[]T。④否则,以Vk=T作为新初值,再次迭代。上文表1中的递阶层次结构共分3层,第一层为目标层(A);第二层为准则层(B);第三层为指标层(C)。

根据专家打分法确立准则层的优先判断矩阵F。

得到行和分别为:r1=3.3;r2=2.8;r3=2.8;r4=1.8;r5=1.8。将其改造得到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R。

利用和行归一法求得排序向量W(0),求得W(0)=(0.232,0.212,0.212,0.172.0.172),将判断矩阵R=(rijn×n)变为互反型矩阵E=(eij)n×n。

以向量W(0)作为特征值法的迭代初值V0,迭代至精度小于0.001,得到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0.269,0.219,0.219,0.146,0.146)。

同理,可分析得到指标层对准则层的优先判断矩阵及权重,进而求出准则层(C)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找出医院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6 小结

上一篇:运输集中控制系统下一篇:创新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