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2024-07-30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共10篇)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1

1 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造就了一批批化工企业的兴起,化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它们的安全管理和风险监控的步伐却没有跟上,落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和风险监控机制已不能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要想让化工企业更好的发展,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就必须明确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最终到达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良性发展。

(1)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监控,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预防的手段,他的具体原理就是事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设计,然后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软件设备对风险问题进行检测,当企业在生产工作中遇到此类风险情况时,软件设备可以就对事故进行提示和预警,并提出一个合理、有效、快速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不仅可以对风险问题进行警示,还可以提出让人们知道问题的出处,达到准确的定位,它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都是为了预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

(2)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也是一种前期的预防手段,与风险监控不同的是他可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也就少了风险的警示和方案的预设。它主要是培养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就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工作生产的过程中又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发现有员工不按规定的安全生产方式进行工作,可以对其提出有关的批评,必要时可以进行罚款的处罚。而目前的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十分薄弱,这些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和这些部门管理人员对工作的不负责,让安全生产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对此,要想让安全生产事故不在发生,企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将安全管理重视起来。

2 安全技术的运用

(1)风险信息的收集化工企业建立风险监控的前提是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预设,而这种预设不是没有根据的胡乱预设,它是建立在化工企业对以前出现问题分析解决的基础上和对整个在化工行业进行风险问题的收集分析解决的基础上。化工企业对风险问题收集要进行全面的收集,不能将收集者认为不会出现或出现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排除出去。其中我们最常见的风险信息的收集方法包括随机积累法、专门性的专项收集,以及广泛性收集这三种收集方式[1]。这三种收集方式较为常用,而且对所收集的问题也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是很不错的收集问题的方法。

(2)风险信息的识别风险信息的识别主要是在风险信息收集完整的前提下,然后将数据输入到监控软件中来实现。它主要就是要对已经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有效识别,然后对风险的属性进行归纳分类,同时还要对该类风险进行评级,依据风险的等级以及实际的生产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采取措施管理与控制[2]。这样的风险信息识别才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完整的风险信息识别系统,通过这样的信息系统才能让风险问题出现时,达到快速准确合理的解决。

(3)风险信息的监控风险的监控主要是通过风险监控软件来实现,风险监控软件能够对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辨别,这其中包括对有毒气体的检测,工作环境的压强、温度、湿度的管控,生产危险情况的警示等方面。风险信息的监控主要根据自己企业所生产化工产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不能将系统前期设置统一的标准来进行风险的监控,否则就会导致软件设备的检测不准确,达不到风险问题监控的目的。

(4)风险的预警提示根据对收集的风险信息的分析结果以及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预防规范和该因素的危险等级和发生概率,制定恰当的预警机制,并且能对生产做出明确的预警指示[3]。要对事先设计的软件设备对风险问题的预警提示采用不同等级提示,对于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软件设备在对问题进行判定后,提出强烈的警示,管理人员在发现这样的情况后,要按软件设备给出的方案进行指挥,如果软件设备上没有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设置安全预警小组进行解决。对于出现较小的风险问题,可以根据软件设备或以前出现问题汲取的经验来完成,但不可因风险小而将它忽视。

3 结语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一个困扰化工企业发展多年的问题,它的解决注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要将安全生产摆在突出的位置,要将安全生产牢记在心中,不能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建立必要风险监控设备和必要的预警机制,让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摘要:化工企业作为一个高危险系数的行业,它所涉及的工艺十分复杂,而且化工原料一般对人的身体健康都具有较大的危害,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要比其他工种的工作环境要艰难的多,不是腐蚀性强、易燃易爆就是温度高低不定,这样的工作环境十分不利于人进行工作,而且危险性极高,如果遇上突发的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建立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入手,对安全技术的运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广明,蒋军成,孙东亮,等.基于风险的化工企业安全监控系统布局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4):49-51.

[2]郭磊.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61-63.

[3]杨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112-113.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2

GB17681-1999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自1999-12-1起执行.前言

本标准旨在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在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预评估和竣工验收”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也是为具体执行这一任务的工作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技术依据,以保证新建、改建、扩建的易燃易爆罐区具有相应的安全监控技术水平。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原劳动保护检测技术中心、东华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民、徐炳华、吕武轩、汪国华、缴瑰。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气体或液体介质的易燃易爆罐区内设置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验收。凡本标准未作说明者,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74—1984 石油库设计规范(含95.10局部修订条文)

GB/T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60—19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6—19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全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全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定义

3.1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safety monitoring,controll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为限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用检测、控制仪表和器仪等设施所装备的,以实现预测、预报和警示事物安全状态的工程技术整体系统。

3.2 安全预警参数safety early warning parameter

能够预测、预报,表征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的物理量或化学量。

区域划分

应按GB50058和GB50160规范中有关规定要求划分的区域实施监控预警。

安全预警参数检测仪表的设置

5.1 确保检测参数具有代表性,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5.2 温度检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罐内介质温度时,可根据罐的容量和介质特性设置单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温度检测点。

5.3 设有蒸汽加热器的储罐,配备能够控制介质温度的相应设施。

5.4 对于有压储罐,应设置压力检测仪表。

若罐内介质属于GB50160规范中的甲类物料,还应配压力报警系统,必要时宜设报警联锁系统。

5.5 液体储罐必须配置液位检测仪表,同一储罐至少配备两种不同类别的液位检测仪表。

储存易燃易爆介质的储罐,应配备高、低液位报警回路,必要时还应配有液位与相关工艺参数之间的联锁系统。

5.6 根据罐区储存介质的不同性质配备相应性能的气体检测器。

有可燃气体的场所,必须选用可燃气体检测器;

因高温、辐射可能引起火灾的场所,设置感温检测器、感烟检测器或火焰检测器,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5.7 罐区及其泵房内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及火灾报警器时,应综合考虑可燃气体的性质、泄漏点的位置、整体布局、周围空气流动情况以及建筑结构等因素。

两个可燃气休检测探头的间距不得超过20m。特别重要的部位应单独设立吸入式可燃气体检测器。

5.8 气体检测器应优先设置在介质泄漏点主导风向的下游侧。

5.9 位于罐区内的控制室或自动分析器室,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或感烟检测器,并配备声光报警设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硬件配置准则

6.1 系统的设置可分为三级:

就地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控制室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中央调度控制中心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6.2 就地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6.2.1 应能将安全预警参数传送至控制室和(或)中央调度控制中心。

6.2.2 应设立在方便操作人员的观测处。

6.2.3 发出的声光报警信号应能与背景声响及灯光明显区分。

6.2.4 每个安全监控预警参数检测仪表应有名称标识。

6.2.5 在每个监控预警区域内至少应设立一个手动事故报警按钮。若区域面积较大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手动事故报警按钮。手动事故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地操作的部位,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6.3 控制室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6.3.1 应配备对安全预警参数的实时检测结果进行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存储、处理和对安全状态进行预测预报、判别及发出指令功能的必要设施,并将结果传送至中央调度控制中心。

6.3.2 发出的声光信号或语音报警应能与工艺操作参数报警信号明显区别。

6.3.3 与中央调度控制中心或消防站,应设有对讲电话/步话机等通讯联络设施。

6.3.4 应配备灾害事故广播设施,可以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紧急调度。

6.3.5 装设事故报警按钮,此按钮应设在适宜部位并带有防护罩和明显标志。

6.4 中央调度控制中心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6.4.1 应配备能接收来自就地和控制室发出的安全监控预警信号和显示、记录、存储、处理功能的必要设施,且能对安全状态作出预测、预报和判别,发出相应指令。

6.4.2 配备有与控制室、消防站之间的通讯设施。

6.4.3 与当地消防部门配有灾害通报通讯联络系统。

6.4.4 设有全厂灾害事故广播系统。

6.5 上述三级监控预警系统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6.5.1 安全监控预警设施的可靠性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6.5.2 安全监控预警信号回路应与一般工艺参数信号报警回路分别配置,并采用冗余热备用系统。预警信号回路应留有10%~20%的备用余量。

6.5.3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灯光报警信号系统与音响报警系统各自发生故障时应互不影响。

6.5.4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联锁报警回路应设置检查及复位器件,必要时应具有辨识、记忆功能。

6.5.5 在罐区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及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性能分类分级的有关规定,所有产品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防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6.6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电源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应配备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

主电源应采用可靠的供电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专用蓄电池组成的独立供电系统或UPS不间断供电装置。

直流备用电源的电压宜选用24V,其容量应能至少持续供电30min。

线路敷设

7.1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线路敷设应遵照GB50257的有关规定执行。

7.2 通用规定

7.2.1 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和防爆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电流等级选用橡胶/塑料护套电缆或本质安全电缆。信号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还应根据使用环境选用具有耐热性能、耐低温性能、阻燃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电缆。

7.2.2 电线电缆明敷设时应选用钢管或电缆槽(电缆托盘)加以保护。

如在电缆沟内敷设,应与强电传输电缆分开敷设,保持规定距离。

如选用钢带铠装电缆埋地敷设,在不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场所,也可以不加防护措施,但应遵照电缆埋地敷设的有关规定。

7.2.3 使用多芯电缆,应有备用芯线,备用芯线不得少于工作芯数的15%~20%。

7.3 本质安全回路

7.3.1 电路配线通常选用对绞信号传输电线/电缆,必须避免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的混触,防止由非本质安全电路引入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

7.3.2 电路配线中的电缆、钢管、端子板应有蓝色的标志。两个以上本质安全电路共用接线端子板时,线端部应标明回路号以便识别。

7.3.3 电路验收时,应查验回路中全部部件、连接件及电缆的本质安全合格证,其中不得混有非本质安全器件。

7.4 接地保护设施

7.4.1 罐区应设置防止雷电、静电的接地保护系统。

7.4.2 工作接地的接地体应设置在控制室附近,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应有两处以上,工人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Ω。

7.4.3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的电缆金属外皮或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一端接地,且只允计一端接地,接地体应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内。

7.4.4 本质安全电路原则上不得接地,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其接地系统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要求。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验收

8.1 通用规定

8.1.1 易燃易爆罐区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8.1.2 验收应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监督下,由建设项目主管单位主持,会同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共同进行。

8.2 验收的申请

系统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应附下列技术文件;

8.2.1 危险介质种类、性质、爆炸危险等级的划分以及工程有关情况。

8.2.2 设计审批文件、系统竣工图、系统竣工表(附监测控制点一览表)。

8.2.3 施工记录(附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调试报告。

8.2.4 维护与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登记表。

8.2.5 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技术文件。

8.3 验收申请的审批

8.3.1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审查验收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文件资料审查的重点是:

8.3.1.1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划分。

8.3.1.2 采取的安全监控预警措施(包括系统软件构成)。

8.3.1.3 仪表、电气设备及材料的选型和配置。

8.3.1.4 其他文件资料是否符合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规范要求。

8.3.2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核准验收申请报告后,要指定专门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8.4 验收的实施

8.4.1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验收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并参照GB50257—1996中第6节“工程交接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8.4.2 电源查验

按GB/T15408,将不间断供电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进行三次切换试验,每交切换均应正常。

8.4.3 检测器的抽检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检测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抽样检测:

8.4.3.1 实际安装数在10台以下时,抽检其中五台。

8.4.3.2 实际安装数在10台以上时,按总台数的30%~50%比例抽检,但抽检总台数不少于五台。

8.4.3.3 若发现功能不合格者,应按加倍数量抽检,且被增加抽检的检测器均应正常。

8.4.4 接地系统的验收

检查防雷、防静电、保护及工作接地系统以及本质安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及系统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8.4.5 联锁报警动作抽检

8.4.5.1 检查验证联锁报警系统所使用的试验、确认、消音、复位按钮,就地报警按钮以及联锁解除开关的动作功能,应全部合格。

8.4.5.2 报警点在100点以下,抽检5~10个报警回路,若报警点在101点以上,则按5%~10%比例抽检,应全部合格,否则应加倍抽检。

8.4.6 通讯、广播系统的验收

8.4.6.1 各控制室与消防站或中央调度控制中心的通讯设备,应功能正常。

8.4.6.2 控制室或中央调度控制中心电话与“119台”试能话,应功能正常。

8.4.6.3 在设广播系统的岗位应进行广播试验,扬声器及扩音机功能应正常。

8.4.7 系统软件的验收

8.4.7.1 联锁动作的重现性检查,一般应查验三次,准确无误则为合格。

8.4.7.2 模拟输入安全预警参数的信号,使系统运行并观察监控预警功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8.4.7.3 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软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

8.4.8 安全管理制度及人员资质的查验

8.4.8.1 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操作规程、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及仪表器材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制度、安全教育及人员培训制度等。

8.4.8.2 安全管理及值班人员资质的检查验证

管理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负责人和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全部情况和操作维护要求,必须经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并有培训合格证;未经培训考核不得上岗。

验收时可考核有关人员的应知应会内容,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上岗资格。

8.5 验收合格证书的签署、发放

上述各项验收工作完成后,验收人员提出验收意见,由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签署验收合格证书,一式四份。经盖章后发放。

------------------

发布单位: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

起草单位: 原劳动保护检测技术中心、东华工程公司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风险预警机制;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42-04

铁路作为我国最普遍、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加强各地联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铁路部门也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调整,在这其中安全管理成为铁道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强调铁路施工安全必须要将其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化铁路部门运行机制改革,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性。铁路施工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再加上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就使得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差错率较高、施工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危险性很高。在铁道部门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铁路施工手段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家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铁路施工安全等级,出现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在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管理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为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建立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保证铁路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行车的安全性。综合来说,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在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高效运行。

1 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员、货物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铁路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成本相应的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铁路施工安全监管的松懈,导致现阶段我国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铁路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甚至影响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铁路施工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涉及到通信、交通、线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设计规划。无论哪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之后的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也会因此更加困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领域广,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欠缺,对施工的有序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部门在众多的参与部门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其整体观念不强,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口径不一,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契合程度降低。还有就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容易出现主管领导与人员没有监督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管理松懈,不能严格地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这些都给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1.2 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据统计资料显示,因违章施工原因导致的铁路安全事故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违规施工是大部分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安全技术和方法,使得铁路线路承受能力下降,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还经常出现在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变更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施工涉及到的领域和部门较多,临时变更的计划很可能通知不到所有的参与者,即使得到通知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在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前提下,没有与变更后的施工方案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甚至可能漏掉施工作业中的关键程序,对铁路施工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就是铁路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这种人员配置的不合理,是施工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安全事故发生后没有切实有效地应急预案

国家铁路有关部门对于铁路运输的关注大多是其施工建设、人员安排、影响范围等,对于如何处理应急突发案件则较少研究。一般性的突发状况基本上能够有比较稳妥的处置方式,但是相对模式化的处理方式对于特殊性的安全事故则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再加上铁路施工现场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都存有很大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监管岗位形同虚设的现象。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和监督机构不能及时地发现,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 铁路施工工作缺乏细致统一的规划

铁路施工工作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联合作业,特别是大型铁路交通枢纽的改造与建立会涉及到特别多的单位,如果没有细致统一的规划必然会给之后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完整细致的施工规划是建立在各级主管领导和施工人员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作作风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意识不足,铁路施工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施工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各个工序之间没有做到有序合理的衔接,从而不能保证铁路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品质。

2.2 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由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建筑施工以及安全管理的单位在处理安全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的时候,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

2.3 传统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列车提速与重载列车是铁路部门面临的两大问题,铁路施工建筑的质量以及通信信号是铁道部门关注的焦点。对于主要施工地区以及通信设备的检查、维护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监控实际状态,及时发现设备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满足提速与重载的需求。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现在一直沿用,对铁路线路施工和养护的主要作业手段仍然是利用列车之间的间隔进行的。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明显不能满足火车提速后对设备质量的要求,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一般来说,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手工作业效率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规定的建设项目。这些固有的弊端的存在,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少困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3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 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分析铁路技术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将安全风险意识与铁路安全管理相结合,加强安全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发现与识别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过程的控制都会进行总结性的评判,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安全管理实用有效地基本策略。

3.2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引导作业人员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不论是建筑施工人员还是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借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契机,利用有关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研讨会,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再加上各级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3 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铁路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预警机制是对安全信息和以往发生的事故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实际的施工及运行环境,还能充分总结发生过的事故故障教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核心是对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各方面实施监控分析,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评定,是动态监督的过程。风险预警机制的监控范围广泛,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以及超前防范,特别是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的同时,还要对内部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分析研究,是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动态管理的主要举措。

4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

要想顺利地完成铁路施工建设,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对铁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施工建设安全监督下的风险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立即停止火车运行,向铁路部门提出整改意见。风险预警机制下,对于因为检查监督机构工作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应该由检查监督机构负责,明确了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直接的权力与责任。为了更好地确保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与检查监督机构之间要签署明确的安全协议,在协议中详细划分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负责人。对于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计划、施工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与现实的施工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铁路监督管理还可以制定明确的奖励和惩处标准,对于监督发现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也要对安全机制相对健全的施工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完善检察监督的同时,实现了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测以及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革新铁路施工组织形式与操作技术

铁路施工方式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较低而且危险系数高,对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革,也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保障。施工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及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施工及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铁路施工组织及技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机制下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铁路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3 树立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确保行车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不同分工、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风险意识。对于参加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技能培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对于特殊路段和重点路线的施工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施工单位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遇到紧急突发事故的时候各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安全组织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对象除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外,还要对其监控设备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查,确实做到以现实情况为基准,完成施工任务。

铁路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借鉴。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保障铁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能够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输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并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将铁路施工安全监督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了铁路施工的质量以及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管理世界,2011,(1).

[2] 卢胜勇.浅谈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3] 李宝明.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运输安全,2011,(6).

[4] 宁洪涛.浅析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J].科技向导·企业与管理,2012,(29).

[5] 丁阵,解光敏,张家玮.铁路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理论研究,2013,(1).

作者简介:林坚,南宁铁路局桂林车务段安全员,研究方向:铁路行车组织、施工安全、事故处理。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4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是一项防控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事故的新兴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技术系统, 或是实施风险预警机制来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状态或是风险事故发出超前性的信息警告, 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来控制事故前的危险状态, 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人们逐步将以往安全事故事后补救的做法转变为事前控制。而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则是一种以事故出现后应急为主, 将事故预防关口向前移的一种动态风险管理模式, 其有效转变了以往的分散、单项的事故处理体系,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一种系统、组合的管理体系, 从真正意义上起到了生产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预警作用。当前, 该技术已在化工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高效运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风险类别分析

2.1 化工企业生产特点

通常情况下, 化工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以及相关产成品都不同程度表现出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并且随着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精度与复杂度的不断提高, 其对化工工艺条件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生产时往往需要通过数个加工单元和数道工序、经过多次分离反应才可以获得最终产品。再者,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具有大型化、持续化等特征, 并且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而以往单靠手工操作生产等方式已难以符合企业发展所需, 因此, 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生产逐步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2.2 化工企业生产风险类别

结合实践来看, 由于化工企业风险较多, 其特点、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亦有所差别, 为了更好的提高化工企业生产风险预警、防控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对其生产风险进行类别划分显得非常有必要。通常根据风险形态可将划分成两种: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是一种潜在风险, 其往往是因为人为因素影响的, 导致化工生产中出现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要想避免或降低该类风险的发生率, 则必须要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技术管理。而静态风险属于一种固定风险, 其往往是因为生产系统不完善或是生产设备缺陷而导致的生产风险。静态风险无法避免, 但可以通过使用更为先进的设备与工艺技术来降低其发生率。

3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3.1 采集化工企业风险信息

采集化工企业风险信息是监控化工企业风险的首要步骤。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工企业风险主要划分为两种, 所以, 其风险信息的采集也相应的划分成自动机械化采集以及人工采集两大类。目前, 在采集风险信息时, 人工采集方式较为普遍, 由化工企业指派专员去采集与处理信息, 可以是专项采集特定风险源信息, 也可以是随机采集风险信息。而自动机械化采集则包括了专项风险采集、随机风险采集以及广泛性风险采集, 但是该类风险采集方式对企业生产、工艺等条件要求较高。

3.2 识别与管理化工企业生产风险

识别与管理化工企业生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有效察觉、识别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一般可以通过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来进行。 (2) 科学划分风险类别, 依据相关标准来评定其风险等级, 且采取有效的控制与处理措施。如若风险等级较高, 则应立即停产整顿, 直至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后方可继续投产;如若风险等级较低, 则可以按照识别、监控、预警、处理等常规处理方法来进行处理。 (3)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管理与控制化工生产风险, 并科学整改生产安全隐患, 并尽可能将其消除, 以确保化工生产得以顺利、高效的运行。

3.3 传输、储存与分析化工企业风险信息

经过识别、分类与管理风险信息后, 应将所采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传输与存储。由人工采集而得的风险信息, 则先填制信息汇报表, 并提交到"安全信息中心"进行信息分析。接着把信息分析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至企业内部局域网上, 让企业员工能够在查询企业风险的同时, 也能学习到风险的安全管理。而通过计算机机械自动化采集而得的风险信息, 其传说与存储的方式也与人工采集的处理方式相同。根据企业安全所需, 可采用统计图表的方式来分析与处理企业风险, 或是查询检索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

3.4 风险预警提示

风险预警提示主要指的是根据化工企业生产中对安全事故预控的要求, 并根据各类危险或风险的程度来合理对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发出指示的过程。由于风险等级不同, 因此, 风险预警也有所不同。对于危险源为IA和IB级别的, 风险极为严重, 因此必须及时发出重大风险警示信息;对于风险危险程度较大的, 也应在第一时间内发布预警信息, 让全体员工产生警惕。

3.5 化工企业风险的动态监控与安全管理

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监控的主要对象是工作场所、责任人员、责任单位以及设备性能等, 其通过采用相关软件来动态监控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 并通过把风险信息传送到企业网络服务器后来对监控对象进行动态监控, 并及时、有效的提供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化工企业风险管理则是以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规程以及相关安全法规为指导, 在相关配套软件的协助下来对企业各个层次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通过对风险动态监控与安全管理的相互配合, 不但能够大幅降低化工企业风险, 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将从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展开概述, 分析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风险类别, 并具体探讨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J].工程技术 (引文版) , 2016 (66) .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2011年考题]对存在振动的设备,一些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此工艺的目的在于。A:控制振动源 B:降低振动频率 C:改善作业环境 D:减振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特征可以通过四方面来比较。其中人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可利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机器无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对常规重复机能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是通过__来比较。A.信息感受

B.信息处理与对策 C.操作反应 D.工作能力

3、依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安全评价活动的建设项目或者企业是

A: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B: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C: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

D:生产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其他大型生产企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A:吊销营业执照 B:关闭 C:取缔 D:罚款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监察部门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D:公安消防机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道路__半径太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易发生事故。A.交叉曲线 B.平行曲线 C.平曲线 D.竖曲线

7、由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进行处理的是__。A.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 B.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未经批准擅自施工

C.已经投入生产的矿山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强行开采 D.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

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有__和系统安全分析法。A.本质安全法 B.劳动用品防护法 C.直观经验分析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

9、根据标准的内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分为。A: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 B: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

C: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 D:企业、地方标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2010年考题]为确保氧化反应过程安全,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在反应器和管道上应安装。A:泄压装置 B:自动控制 C:报警连锁 D:阻火器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1、__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入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体引起的不良影响的劳动防护用品。A.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B.躯干防护用品 C.头部防护用品 D.护肤用品

12、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形发展。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__通常满足这一规律。A.发展期 B.初起期 C.最盛期 D.熄灭期

13、设备的偶发故障期处于__。A.新设备运转初期 B.正常运转期 C.设备运转后期

D.大修后投入使用初期

14、__是用于全矿井或矿井某一翼(区)的通风。A.主要通风机 B.辅助通风机 C.局部通风机 D.补充通风机

15、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期满前__个月,持证者应到原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A.1 B.2 C.3 D.6

16、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初始评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初始评审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 B.初始评审仅针对已有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C.初始评审可以确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D.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及所需遵守内容的确认,应在学习培训阶段解决,而非初始评审阶段

17、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A:班组长

B:中介服务人员 C:主要负责人 D:从业人员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国外重大事故预防的经验证明: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__。A.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B.重大事故预防系统 C.重大危险源辨识系统 D.重大危险源评价系统

19、在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标准中,主要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范围内,对普遍的、广泛通用的共性认识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其他安全标准的依据和共同遵守的准则。A:管理标准 B:技术标准 C:产品标准 D:基础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2008年考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节特别恶劣的,处有期徒刑。A:3年以上 B:5年以上

C:3年以上7年以下 D:10年以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火药、炸药制造、储存等过程中,Ⅱ类(F1 区)场所是指__。A.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场所 B.炸药、击发药、火工品储存场所 C.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储存场所 D.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

22、__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的发生。A.信息灵活性的缺乏 B.伪信息

C.信息不全面

D.信息系统不健全

23、爆燃是以__速度传播。A.音速 B.亚音速 C.光速 D.亚光速

24、[2009年考题]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下列排出气体的净化方法中,利用化学反应,达到无害物排放的方法是。A:燃烧法

B:多孔性固体吸附法 C:静电法 D:袋滤法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5、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__责任。A.领导 B.主要 C.直接 D.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__。A.2m B.50mm C.15cm D.3m

2、控制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A.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B.个体防护 C.消除粉尘 D.控制火源 E.适当增湿

3、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吊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进行制造 B:该企业塔吊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4、__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A.汽油 B.苯

C.四氯化碳 D.正己烷

5、设计安全装置时,要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疲劳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要考虑下面的__几个因素,使人的疲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A.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B.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C.提供座椅

D.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 E.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

6、安全系数是指零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确定安全系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等。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使用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

C.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 D.使用时发生结构设计的变更

E.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

7、重大事故应根据__实行分级响应体制。A.事故的性质

B.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 C.事故的严重程度 D.事故的发生时间 E.事故持续时间

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__。A.安全作业培训

B.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C.安全生产知识

D.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9、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包括__。A.现场消防安全 B.地下管线管理

C.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D.施工人员安全生产义务 E.安全防护用具管理

10、小吴是一名伐木工,这天工作到中午时,手里的电锯突然掉在地上,脖子、胳膊全抬不起来,就像瘫痪了一样,工友们将他送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小吴得了 A:森林脑炎 B:炭疽病

C:布鲁氏杆菌病 D:猩红热

E:食品生产企业

11、接触粉尘、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的作业人员应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作业点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的,每月至少测定2次,井下有毒作业点每月至少测定1次。放射性物质作业点每月至少测定__次,超过国家规定的,必须限期采取改进措施。A.1 B.2 C.3 D.4

1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应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的事故是。A: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 B:特别重大事故、较大事故 C:较大事故、重大事故 D:重大事故、一般事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事故是由__等原因造成的。A.物的不安全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管理缺陷

D.环境的不良状态 E.思想上的疏忽

1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中的文件审核的目的是__。A.确定是否进行现场审核 B.对现场审核的补充 C.为现场审核做准备 D.收集充分的信息

E.提出体系存在的问题

15、[2010年考题]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度量指标包括。A:可靠度 B:故障率 C:平均寿命 D:工作时间 E:有效度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

A.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B.生产或者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或者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C.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D.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

E.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的形状,有“防护”之意;盾牌中间采用字母“S”表示“劳动安全”之意

17、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其中“三会”包括。A: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B:会正确使用护品 C: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D:会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E:会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18、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物质种类有__。A.爆炸性物质 B.易燃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E.气态压缩物质

19、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受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的初审机构为__。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0、矿山设计的__具体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A.供电系统 B.通风系统 C.运输系统 D.保障系统 E.排水系统

21、《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时间是__。A.2002年12月31日 B.2002年10月1日 C.2002年11月1日 D.2003年1月1日

22、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设施中,只能单人单间使用,并且每栋同时作业人员的数量不得超过两人的建筑物是__级别。A.A1 B.A2 C.A3 D.C

2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__事故。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24、__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还可以检查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流速以及泄露等。A.铁谱分析 B.红外线监测 C.光谱分析 D.超声波探伤

25、依照《矿山安全法》的规定,矿山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应当__。A.不用保护,可开采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建筑施工,应用,探析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建筑施工的数量越来越多, 但是, 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进而引发了专家的质疑与关注, 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 以往安全事故的管理方法重点使用的是事故跟踪法, 将重点放在事故后期处理, 所以, 要想实现安全事故的“零容忍”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 就应积极地转变安全管理的观念, 重视事前与事中和事后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尽可能以预防为主, 实现预防与控制的有机结合, 通过运用动态跟踪方法来更好地开展预警管理工作。

1 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

1. 1 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根据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研究与分析, 可以将事故进行类型划分, 其中主要有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具伤害、高空坠落及施工坍塌等类型[1]。由此可见, 一定要使用相应的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并积极地建立健全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根据实际所掌握的相关数据资料, 对预警指标参数进行合理地设置, 构建重点施工环节并兼顾其他施工内容的安全监测体制, 进而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降低。

1. 2 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阶段, 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始终执行的是三级管理制度, 即施工单位、班组与项目部分的三级管理, 所以, 很难对整个企业所具备的施工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 而且, 将各安全任务分解安排的基础上, 导致各级别的管理安全因素出现了互相的制约与交叉。除此之外, 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 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客观因素予以严重忽略。即便气压对制度建设工作相对重视, 然而, 在实际执行方面效果却十分不理想。在此基础上, 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没有深入地认识到规范内容, 认为可以利用经验来取代规范[2]。然而,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可重要的工作内容, 所以, 施工单位需要将可持续发展当作其自身未来发展的具体目标, 并且积极地探索安全管理模式。然而, 构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已经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优势, 能够保证企业更加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安全创新管理工作。

2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 1 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监测指标

第一, 违章作业率, 因为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违章作业, 所以, 将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应用在违章作业当中。其中, 违章作业率可以表示为工作人员违章次数与现场施工工作人员总数比值的百分率。第二, 违章指挥率。该指标主要就是根据现场管理工作人员不安全的行为所建立的一种预警监测指标。该指标可以表示成指挥工作人员违章次数与现场施工工作人员总数比值的百分率[3]。第三, 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达标率。如果施工作业人员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不符合国家的具体规定, 那么一定会导致埋下严重的事故安全隐患。其中, 该指标可以表示成技术达标人员数量与现场施工工作人员总数比值的百分比。第四, 作业人员超时作业率。如果作业人员不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 就会出现疲劳作业的情况, 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 该指标可以表示成作业工作人员超时工作天数与作业工作人员全部工作天数比值的百分率。

2. 2 建筑施工机械监测指标

第一, 机械维修保养的合格率。导致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质量不合格, 所以, 将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应用在此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将维修保养的合格率表示成抽检设备维修保养合格数量与整体抽检设备数量比值的百分率。第二, 设备故障率。对于设备的故障率变化予以实时地了解和掌握, 能够对设备不安全的状态予以有效地控制, 进而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其中, 设备故障率就是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与设备生产运转时间比值的百分率。第三, 设备更新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 机械设备的损耗会不断增加, 所以, 也必然会对建筑生产质量与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更新[4]。设备更新率可以表示为某时间断设备更新数量与同期建筑设备总数比值的百分率。第四, 设备带病作业率。为了对建筑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予以全面地控制, 就应对设备的带病作业率予以合理控制。其中, 设备带病作业率就是设备带病作业数与使用设备总数比值的百分率。第五, 安全防护设备合格率。在建筑生产的过程中, 安全防护是十分重要的保护措施, 并且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5]。可以把安全防护设备的合格率表示成安全防护设备合格数量与建筑总体设备数量比值的百分率。

2. 3 管理状态监测指标

第一,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率。该监测指标的制定就是对于建筑安全生产的状况, 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 对建筑生产各因素的有效考虑, 其中主要涉及到内外部、职工和管理层的因素。第二, 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率。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当中的各项条款内容, 都需要对其进行细化, 保证各项制度与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相吻合。第三, 专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占有率。在管理工作当中, 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内容, 所以, 一定要安排专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开展作业工作[6]。第四, 安全管理组织协调性。任何组织内部都包含诸多部门, 所以, 在实际执行任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组织的合作性, 因为, 任何部门工作的脱节都会对组织整体工作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2. 4 现场作业环境监测指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还可以将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应用在现场作业环境的监测工作当中。其中, 该监测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施工的达标率、施工用电、施工机具的达标率, 此外还涉及到脚手架的达标率以及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的达标率等等。通过上述监测指标的设置, 对现场作业的环境进行了全面地监测与管理, 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与成绩, 但是, 在其长期发展当中也逐渐突显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定要在各层面与各视角中全面地认识并深入研究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并且进一步强化对施工安全预警工作的研究, 进而有效地规避其中的风险, 实现零事故的施工目标。文章对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重点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各种监测指标的制定,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积极推广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军伟.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14) :77-77.

[2]杨瑞东.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 2015 (6) :135-135, 136.

[3]陈恒荣.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34) :112.

[4]田正伟.探究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J].青年时代, 2015 (6) :196-196.

[5]任浩.试论如何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12) :1220-1220.

信息网络安全预警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安全,端口扫描预警,网络异常行为预警

一、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网络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当前互联网络结构无序、网络行为不规范、通信路径不确定、IP地址结构无序、难以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缺乏底层自愈能力、难以实现组播和多宿连接、骨干网核心设备易受攻击、网络安全难以保证、网络可管理性差、设备越来越复杂昂贵等困扰。

基于以上问题,以往的补救措施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以往相比,信息安全保障呈现为主动的、智能化的、动态的信息安全态势[1]。因此,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必须未雨绸缪,争取主动,坚持技术与管理并举发展。从技术上讲,要在以往的分散封堵已发现得安全漏洞为目的得研究基础上,把网络与信息安全视为一个整体,从各方面开展大力度的研究,将整个网络体系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协议和模块等基础构件,与整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预警响应解决方案。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研究在网络安全领域有前瞻性的专题及拥有相应的核心预警与防御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二、系统模型架构

本文的研究构建了一个信息网络安全预警系统,我们从数据获得,数据分析,数据报警。这三方面具体阐述技术线路:

1、数据获得

即采用交换设备监听口接入,对网络流量影响很小。

2、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分为内核协议栈管理、数据分析线程、控制前端程序。

3、并行的数据分析及数据报警

对网络、系统、应用和服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赋予用户从任何地方通过管理端口进行安全、直接的管理和控制的支持能力,并对发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告警和响应的处理能力,从而达到保障被管理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三、端口扫描预警

本文从端口扫描的方法入手,研究其扫描技巧、扫描过程从而得到检测的方法。以下为本文的详细研究内容:

1、扫描器定义

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通过使用扫描器可一不留痕迹的发现远程服务器的各种TCP端口的分配及提供的服务和它们的软件版本,这就能让我们间接的或直观的了解到远程主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2、工作原理

扫描器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的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主机的各种有用的信息。

3、常用技术

常用的端口扫描技术有: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TCP FIN扫描、IP段扫描、TCP反向ident扫描、FTP返回攻击、UDP端口扫描及NULL扫描。

4、端口扫描检测

为了检测秘密扫描技术(Stealth Scan),本系统用一个枚举变量表示新捕获的数据包中透露出的扫描方式(当然也可能是正常数据,并非扫描数据包)。该枚举类型定义如下:

其中的每个常量值代表了相应的扫描方式。

例如s UDP代表UDP端口扫描,s NULL代表半开扫描中的NULL扫描。系统中端口扫描功能中用三级双向链表存储一段时间内(时间窗口)的端口的连接情况或数据包传送情况。每一个源地址的一个特定端口到目标地址的一个特定端口的连接用Connection Info结构表示,这些Connection Info结构组成双向链表,表示连接队列。这个连接队列的头指针放在Destination Info结构中,而Destination Info结构表示特定目标系统。DestinationInfo组成一个双向链表,表头指针放在Source Info结构中,该结构表示特定的可能发起扫描的系统,该结构同样组成双向链表,表头则放在Scan List结构中,该结构定义如图1:

算法介绍:

算法描述图如图2:

算法过程说明:

(1)检测可疑地址

该段程序从最新捕获的数据包(Wincap的捕获函数为每个被捕获的数据包增加一个捕获时间)获取当前时间,并依次检测三级存储链表的每一个节点上存储的连接信息,判断是否该连接还在观测时间窗口内,如果不在,则释放该节点。

(2)插入新可疑地址

num Ports=New Scan(scan List,P,scan Type);

把新捕获的数据包结构及其相应的扫描类型插入三级链表的相应位置,并返回发送该数据包的计算机系统过去一段时间内新的连接数。

(3)检查是否为秘密扫描

如果不是秘密扫描方式,但是在过去的短暂时间内的相应源地址发出的连接数超过阀值,则认为该源系统正在进行扫描。

四、网络异常行为预警

网络异常行为预警目的是发现应用中的特定行为,本文的系统模型设计结合使用协议分析的方法,采用了类似入侵检测系统(IDS)的设计思想[2]。主要解析了HTTP协议、SMTP协议、FTP协议和TELNET协议。

1、HTTP

HTTP在设计时,主要强调协议的开销与速度,将其设计为轻型的高速协议,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客户发起联接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联接之后,客户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传给客户,最后关闭联接,一次基于HTTP的会话完成。所以可将一个HTTP会话分为4个步骤:联接,请求,应答,关闭。

2、S MTP

SMTP的设计基于以下的通信模型:当一个用户提出发信请求后,SMTP发送方便与SMTP接收方建立一个双向的传输通道。SMTP命令由发送方产生并送达接收方,接收方送回对这一命令的响应。当传输通道成功建立之后,SMTP发送方通过MAIL命令发送自己的用户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接收方同意接收,则返回OK应答。SMTP发送方接着通过RCPT命令发送收信人的用户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如果SMTP接收方能识别收信人,则返回OK应答,否则返回收信人无法识别的应答,但SMTP会话过程仍将继续。如果收信人不只一个,这一步骤将重复,直到SMTP发送方与接收方确认完每一个收信人。

3、FTP

FTP是Internet上主要使用的文件传输协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个用户更好地共享数据或程序,有效可靠地在不同的主机间传输数据,使不同的文件系统对用户透明。RFC959对其作了详尽的描述。

4、TELNET协议

telnet会话过滤是建立在进行会话的用户名基础上的。在登录阶段,telnet服务器和telnet客户端的信息交换除了telnet命令,没有规定其他标准格式。这些信息是用于显示给用户的。这使检查login和password的提示符有困难。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telnet连接传输,一个包里表示的数据量是很少的。例如,当用户在打用户名和输入命令时,每个字符正常是以分开包传送的。这使检查用户名和监视用户命令变得比较困难。

如果用户成功登录,从服务器端传送“last login”信息。若登录不成功,传送“login incorrect”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检测是成功登录还是不成功登录。只有在成功登录,telnet过滤器收集telnet连接的信息。

本文根据对以上各协议分析的分析结果,收集网络系统的特征参数,如网络中的MTU、报文数、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等协议特征[3],并将特征参数组织形成规则库,为检测和预警提供依据。

五、总结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端口扫描预警和网络行为异常预警技术出发,设计开发了信息网络安全预警系统,整个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是以入侵检测为核心的,容纳并联合了其它安全防护设备,统一进行入侵管理,支撑应急响应体系。

参考文献

[1][美]Chridtopher M King,Curtis E Dalton,T Ertem Osman-oglu.常晓波,杨剑峰译.安全体系结构设计、部署与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周慧芳,张亚玲,王尚平等.协议分析与模式匹配相结合的IDS的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2007,(08):14~17.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8

1 现阶段我国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的不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安全生产上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继对危险化学品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方法、其监控技术研究、其非正常工况下监控预警系统及其生产事故防范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但由于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数据库支持等原因,所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3,4,5,6],主要表现在:

(1)石油化工装置风险识别、评价与灾害类型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有不适应国内生产实际的情况,风险评价结果对企业安全管理指导有限。

(2)石油化工装置关键部位监控模式的研究随着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受到了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导致整个系统安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降低。

(3)石油化工装置监控预警系统研究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大事,是当今国内安全科学领域内十分前沿、难度大的安全课题,这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事安全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艰巨探索。

(4)石油化工装置应急处置平台研究不足,企业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轻视事故预防,过于强调主观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国外对危险化学品生产非正常工况预警监控及防范技术研究较早,信息化程度高,在上述几个方面都领先于国内。

有些生产事故产生了安全与环境的一系列连锁效应,所造成的损失及在国内、国际上产生的严重影响再次暴露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隐患的预防、预警和处理上依然存在着疏漏,并给全行业的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使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非正常工况安全预警及防范技术的研究提上了日程[6,7,8,9,10]。

2 丙烯腈装置安全预警模型

目前,全球95%以上的丙烯腈装置采用BP公司研发的丙烯氨氧化法技术,以丙烯、氨和空气为原料,生产丙烯腈产品,同时副产稀硫铵、乙腈和氢氰酸产品。安全预警系统独立于生产控制(DCS)但安全性高于DCS,其建立在DCS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参数进行多方位的综合分析,实时扑捉过程存在的异常现象。出现过程、环境异常时,预警系统分析确定相应的标准化处置程序和措施,提示员工进行处置或直接向DCS发出连锁命令,以使现场生产不进入危险状态,从而保护现场设备、人员的安全。安全预警系统运行时,无需人为干预,正常生产时也不干预正常生产控制。

2.1 预警目标

在丙烯腈装置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需要首先对丙烯腈装置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点部位和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定影响装置安全运行的关键参数,从而建立安全预警系统的预警目标。

丙烯腈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分离和储存三个主要单元。反应单元的核心设备为反应器,其原料:丙烯、氨、空气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础条件,丙烯氨氧化为强放热反应,当工艺控制失灵,参加反应的气体比例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或床层温度失控时,由床温即可引爆或引燃;开、停工过程中由于系统内的氮气置换不彻底,点火时易造成反应器内的可燃气体爆鸣。因此,反应单元的预警目标选定为:反应器床层温度:受进料量、进料比例和产生蒸汽量等多重影响,一旦失控将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反应器尾氧含量:反应器尾氧含量过高,会引起丙烯在反应器内爆炸的风险;反应器尾氧含量过低,会使催化剂因缺氧失活。急冷塔下段温度:急冷塔下段温度过高,会产生有机物在急冷塔内燃烧的风险。

同样也可决定分离与储存单元关键参数(安全预警目标)。

2.2 偏差分析

偏差分析是在确定关键参数后,利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结合工艺过程和设备状况,分析关键参数发生偏差时的后果、引发原因、相关参数及处置措施,从而建立关键参数(预警目标)和相关参数的关联分析,基于HAZOP的丙烯腈装置的预警目标偏差分析见表1(示意)。

2.3 参数敏感度分析

在进行偏差分析的基础上,从DCS历史记录中获取一个历史周期(如1个月)的关键参数和关联参数历史数据,形成统计分析样本,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确定关联参数对安全预警目标影响规律和敏感度,在进行安全预警趋势分析上加以引用。

2.4 标准化处置规程

对偏差分析确定的调整方案,根据操作规程和处置程序要求,细化作业和处置步骤和方法,形成标准化的处置规程。如丙烯进料压力不稳定的调节方法:①[M]-联系仪表检查PIC-1113是否正常;②(P)-检查V-107内残液是否过多;③[P]-检查E-104液位指示是否正常④[M]-联系仪表,校验丙烯球罐液位计。

3 丙烯腈装置安全预警系统建立

安全预警系统是应用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1 安全预警系统网络结构

该炼化企业丙烯腈装置生产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DCS)采用横河-西仪公司的CS-3000,包括4个操作站(其中1个为工程师站)、1个控制站,控制器和操作站的CPU运行负荷不超过60%。

本安全预警系统现场网络结构见图1。首先和CS-3000并列设置1台横河OPC Severe,为了不影响生产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预警系统的服务器、工作站及横河OPC Severe又单独组网,安全预警系统通过横河OPC Severe采集现场数据。

3.2 OPC server通讯系统模块

OPC全称是OLE for Process Control,它是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建立了桥梁。在过去,为了存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每一个应用软件开发商都需要编写专用的接口函数。由于现场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产品的不断升级,往往给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通常这样也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系统集成商和开发商急切需要一种具有高效性、可靠性、开放性、可互操作性的即插即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OPC标准应运而生,OPC标准以微软公司的OLE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一套标准的OLE/COM接口完成的,见图2示意。

本预警系统首先通过应用横河OPC Severe,完成对DCS(CS-3000)的数据通讯。然后在Visual C++6.0环境下,采用OPC/COM接口,开发一套OPC CItem程序,建立和OPCServer的连接,实时采集现场丙烯腈装置操作参数,为系统的安全预警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3.3 安全预警分析程序和方法

丙烯腈装置安全预警系统是在前述安全预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其安全预警分析程序和方法见图3。

(1)通过开发OPC通讯接口,实时采集现场DCS中预警目标和关联参数的动态信息。

(2)设定预警分析限值。为了加强预警分析针对性,减少预警分析负荷。系统在预警目标监控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设置安全预警分析限值(如反应器温度的监控标准为:410~465℃,安全预警分析限值为:420~450℃),若预警目标在预警限值内的,则认为该预警目标属于正常操作范围,系统不进行任何分析,一旦溢出安全预警分析限值,则适时启动安全预警分析。

(3)进行趋势预测分析。对溢出安全预警分析极限的预警目标进行预警分析,确定预警目标和关联参数近期变化趋势,预测预警目标溢出监控标准的时间,找出导致预警目标溢出的关联参数及异常原因,进行预警发布。

(4)确定标准化处置方案。经趋势比较及敏感性分析逐一确定相关的处置措施,形成处置措施的综合列表,然后对处置措施列表进行合理性分析,踢出相互矛盾的技术措施,形成处置当前问题的最佳技术措施。

(5)处置方案处理。形成的标准化处置方案可通过OPC接口输出到现场DCS操作窗口,提示员工及时进行处理。

3.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丙烯腈装置涉及丙烯腈、液氨、氰氟酸等高毒物质,一旦发生刺漏事故将造成较大范围的污染,本预警系统在现有安全预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事故危害后果模型,依据标准应急处置程序开发的应急预案自动生成程序的开发和研究,建立丙烯腈装置应急处置平台的。

3.5 辅助功能模块

安全预警系统主要辅助功能:(1)在流程图显示预警目标和关联参数的实时值与状态;(2)操作参数基本信息、当前状态和预警信息列表显示;(3)预警目标、关联参数列表近期实时曲线显示;(4)预警目标、关联参数及标准化操作规程等基础信息维护;(5)设备管理、数据归档记录和系统日志等功能,记录故障及停机时间等。

5 结论

研究开展了丙烯腈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在对装置的危险性类别识别及重点监控部位进行辨识的基础上,确定丙烯腈装置安全预警目标及关联参数,建立了基于实时监控数据的丙烯腈装置预警模型[11,12]。采用OPC通讯技术,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经验阈值比较和趋势预测分析,然后提出相关控制标准处置措施,可为操作人员非正常工况下的应急控制提供参考。

研究遵循功能安全的设计理念,将预警系统和控制系统相结合并应用于丙烯腈装置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中,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和安全管理,可使得操作员工及相关的监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装置当前状态,出现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能及时分析出原因并形成正确的处置措施,提高员工处置非正常工况的处置能力和效率。所开发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实现丙烯腈装置信息查询、安全状态监测、预警响应处理、装置优化管理等功能。

摘要:丙烯腈生产装置危险性极高,其主要设备大部分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其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理化性质复杂,具有易燃、易爆、剧毒的特点。为提高丙烯腈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丙烯腈生产的远程监控、实时预警、过程控制和应急控制,为装置处于非正常工况下快速有序地实施风险控制,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提供技术支持,达到丙烯腈装置安全平稳生产的目的。在对某炼化企业丙烯腈生产装置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监控的重点设备和关键参数,通过OPC通讯技术实时采集DCS操作参数数据并进行多参数趋势预警分析,建立起丙烯腈装置非正常工况下安全预警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关键参数安全预警分析、偏差标准操作处置程序、突发事件的应急评估、相关辅助信息等技术内容,涵盖安全保障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多参数实时监控、自动预警和应急辅助决策。

关键词:丙烯腈装置,风险分析,非正常工况,安全预警,OPC通讯技术,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秦伟程.国内外丙烯腈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J].化工科技市场,2006,29(3):13~16QIN Wei-cheng.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market analysis of acrylonitrfle[J].chemical technology market,2006,29(3):13~16

[2]苏东亮.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1):53~54SU Dong-liang.Discussions on Security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Major Hazard Sources[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5,31(11):53~54

[3]汪莉,苏东亮,彭建华.关于冶金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探索[J].河南冶金,2005,13(4):29~31WANG Li,SU Dong-liang,PENG Jian-hua.Discussion On Securi-ty Early Warnlng System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J].henan metallurgy,2005,13(4):29~31

[4]孙立峰.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05,增刊SUN Li-feng.Reseach On Mine Safety Early Warning System[J].opencast mining technology,2005,supplement

[5]宋文娟.丙烯腈装置应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SONG Wen-jua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Control Technology on Acrylonitrile Unit[D].SHANG DONG

[6]陈春贻,朱云,黎嘉明等.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09~115CHEN Chun-yi,ZHU Yun,LI Jiang-ming eta.Design of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Succor Service Platform forHazardous Article Transporta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6):109~115

[7]许立甲,李杰,朱海鹰等.石油石化行业危害与事故监测预警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78~81XU Li-jia,LI Jie,ZHU Hai-yan eta.Discussion of monitoring and early-waling technology for hazards and accident in petrolen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2):78~81

[8]魏新利,李惠萍,王自健.工业生产过程评价[M].北京:化学工作出版社,2005.1:133~148

[9]许文.化工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5~48

[10]方来华,刘骥,魏利军.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09~115FANG Lai-hua,LIU Ji,WEI Li-jun.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Transpor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5):109~115

[11]方来华,吴宗之,刘骥等.油气集输站安全监控预警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51~53FANG Lai-hua,WU Zong-zhi,LIU Ji eta.Development of Safe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Oil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tation[J].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2006,24(5):51~53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 篇9

一、化工企业存在的风险剖析

化工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事物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它是特定危害发生的概率与结果的结合体,可以用“风险率”加以描述。在化工企业具有自身的生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1.化工生产原料具有潜藏的危害性。在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害,如:聚氯乙稀树脂。2.生产工艺复杂,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化学反应。3.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过程连续化,这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由于存储的危险物料多,潜在的风险也越大。4.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化工生产的控制系统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如果控制系统维护不好,可能导致监测失败而发生事故。

二、对化工企业风险的辨识和评价的方法综述

对于化工企业风险的辨识,即是指对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辨识,界定危险部位或区域以及危险的程度及存在状况等,从而使危险源转危为安。对于化工企业风险辨识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危险的预先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化工企业工程项目或工艺装置开发的初期设计阶段,主要参考装置的相关资料,明晰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设备类型、装置的说明等,还要辨识与安全相关的隔离装置、影响设备和物料的环境因素、与安全相关的设备等,分析这些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可能性后果,最后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消除或减少风险所应当采取的措施。

2. 危险的可操作性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概念设计初期的复杂流程或设备,它通过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检查,列出可能引起偏差的原因,并解释出与偏差相关的后果,然后再评估风险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

这是对建设阶段的设备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创建安全检查表,对安全检查表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发现与设计或操作不符合的部分,分析其危害性,并提出改正性的建议。这种安全检查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为:综合安全检查表、车间用安全检查表、岗位用安全检查表、专业安全检查表等。

4. 失效影响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单一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如:泵、阀门、液位计等,要识别这些单一设备的失效模式,并分析这些失效模式所产生的后果。分析单一设备的失效模式,首先要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要对单一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进行具体的说明,并对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进行详细的说明,如:高温、高压、腐蚀等。要考虑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可能产生的故障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最后提出控制措施。

三、化工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分析

化工企业之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即:静态风险或称固有风险;动态风险,包括潜在风险和人为风险。

1. 关注静态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技术

化工企业中的固有风险源是一种物质的固有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通常意义上来说,固有危险源只能被控制,而无法消除,因而,要注重对固有风险源的准确辨识和常态化的监控。

对于固有危险源的辨识是防范重大事故的前提和首要步骤,固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和装置、数量、时间、地点。在通过上述辨识分析方法的条件下,要对静态风险进行评价,要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然后按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使安全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具体安全技术措施依次应当选用:(1)消除危险。在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的设计之初,要先从机械产品、电能、设备部件等方面,从本质上根除潜在的风险。(2)控制危险。对于一些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安全网、限速器、缓冲器等,要尽量限制或减少其危险程度。(3)防护危险。对于危险的防护可以从设备和人体两方面加以考虑,对于设备的危险防护,主要采用自动断电、停气等防护措施;开关连锁防护;快速制动防护;遥控防护等。对于人体的危险防护,主要有安全带、护目镜、安全帽、面罩等。(4)隔离防护。这主要是针对危险性较大而又无法消除的场所,可以设置禁止入内标志、固定隔离设施等,从空间上加以隔离防护。(5)保留危险。对于预计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却又不利于防护时,可以保留,并设计好应急救援措施。(6)转移危险。对于难以消除和控制的危险,可以将危险转移至损失较小的部位。

2. 动态风险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

动态风险处于变化和不稳定的状态下,它有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种,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较大的变化,需要辨识动态风险的内容,主要有:人的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素质;“三违”状况;事故直接隐患检查、整改及质量验收存在的缺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对于动态风险的辨识方法,主要有:事前预防性人机环境安全缺陷辨识;安全管理缺陷辨识;人的行为风险辨识等。可以运用经验判定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对动态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化工企业风险监控预警与安全信息管理技术

1. 安全预警保障制度

化工企业要用各种制度,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这些相关的安全预警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制度。要培养企业的危机管理人才,并且,依照《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要对企业生产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具有安全合格资质之后,方可上岗。(2)激励制度。必须构建化工生产企业的激励制度,并加以科学化的完善,在日常安全管理之中,用科学的管理和激励体系,引导企业员工意识到:自身的利益与国家、集体的利益直接相联,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工作的自觉性,防范和杜绝“三违”现象,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管理。(3)安全检查制度。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完善安全检查制度,由于企业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和设备进行随时的安全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构建和完善企业预警体系的风险控制工具

(1)完善预警体系中的风险报告。在风险预警控制管理技术中,风险报告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也是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的依据,企业的预警职能部门应当对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状态,进行风险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将风险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并生成风险预警报告,将复杂的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其具体内容有:风险名称、风险发现时间、风险发现部位、风险存在状态、风险类型、风险相关的环境因素、风险的损失可能性等,最后还要对风险总结出定量的结论。(2)组建风险控制小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日常的安全活动无须风险控制小组进行参与,而当风险预警出现,并出现破坏可能或者事实时,就要成立专门的风险控制小组,根据风险承受额度或风险阈值,进行对企业的风险特别处理,它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高层领导、预警职能部门人员构成,负责对风险的具体控制实施。

3. 设计信息化的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预警监测系统

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预警工作,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构建信息化的、先进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体系,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传输化工企业的风险信息,实时、准确地实现对企业的风险预警和动态监控。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要根据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规划,在化工企业信息化的风险监控和安全预警系统之中,主要有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预警提示、安全工作动态监控、风险信息查询与分析、风险管理控制对策等模块,它们可以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风险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辨识和分析,确定风险的等级,并依照风险等级进行提示、预警和警示,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控。

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预警自动化系统,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提供趋势分析图、饼图、柱状图分析等模型,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直观、形象的动态统计分析,从而更为彻底地整改事故隐患,并强化企业内部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对事故的发现和处理速度,使风险评价常态化,获取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的安全预警和安全风险监控研究,要从现代安全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对化工企业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辨识和分析,并建构相关的风险数学模型,采用多种不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并开发化工企业的安全预警和风险监控体系,从而实现对化工企业动态的、实时的安全监控,在企业内部网上开展风险评价、监控和安全预警工作,同时,由于预警体系的指标确定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力求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摘要:在现代安全科学的视角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密切,要采用各种方法,分析化工企业中的风险,建构系统而完整的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预警技术,根据风险的级别和类别,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并结合运用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化工企业生产的风险监控与智能安全管理,从而产生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预警,技术,风险监控

参考文献

[1]傅寒韵.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周剑.江西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谢勇.基于风险理论的化工园区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4]周雅琴.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案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5]彭鹏.基于风险的化工园区企业准入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6]徐海林.基于系统理论的化工项目风险管理[D].天津大学,2010.

浅谈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 篇10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分析,危机应对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权限分配上,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 预警管理也较为复杂。管理职能较为分散, 并且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 其权限分属多个部门, 各个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方面较差。对于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出现问题后更是互相推诿, 逃避责任。

1.2 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 我国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 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从农田到餐桌, 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食品质量造成影响, 然而当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进行全面的涵盖, 在执法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 制定一部完整而统一的, 针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法律势在必行。

1.3 技术装备手段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监测机构、设备、人员方法等,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发达国家拥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 而我国在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则较为欠缺。同时,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检测检验机构设备和仪器较为简陋, 功能单一, 对于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应对, 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存在不足。

1.4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标准非常重视, 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广阔领域, 发达国家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了关注的重点, 并把健康保护作为发展的目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而且时间跨度较大, 与国际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而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 很多甚至高于国际标准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安全标准体系上的差距, 导致了我国的标准在国际上没有较高的可信度。

1.5 管理制度缺位或不规范

首先, 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以事后管理为主, 缺乏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采用产品抽查和事故调查等方式来实现,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单, 现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趋向系统化、复杂化发展, 采用旧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其次,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资源严重不足, 相应的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国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成, 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 不能为生产者、消费者, 以及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 现有的信息不集中, 共享机制欠缺。

1.6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财力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尚有不足。这就导致某些国家急需的检测项目, 在能力上较为欠缺,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日益加大, 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执法机构只注重罚款, 监督执法工作不够认真负责, 无法有效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1.7 科技实力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管理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相对而言, 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则起步较晚, 缺乏专业性人才, 基础较为薄弱, 危险性评估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需要积极追踪世界先进的科技发展动态, 分析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并在关键的技术领域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1.8 预警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

当前, 我国从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人员, 其专业背景较为单一, 因此知识面较为狭窄。此外, 我国对于从事预警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培训要求不高, 对于任职资格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

2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明确责任主体, 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

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多部门管理的方式, 因此应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中心负责人、辅助参谋部门组成的专职性机构, 对多部门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 同时使每个机构的作用和职责都得以明确, 使之协调一致的工作。

2.2 构建合理的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而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应以创新、全面、及时和高效为原则, 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2.3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在危机发生前通常会有一定的预兆,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同样如此。捕捉这些征兆的信号, 并了解、评价和预测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因素, 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和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对于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及时发现, 做出合理分析。当不利因素出现时, 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防止事件的扩大, 减轻其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机构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 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4 加强职业队伍建设

专业性的人才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进人才的建设, 应加强国家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 设立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点,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 应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在培训的过程中, 应注意根据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决定培训的内容, 加强不同区域经验的交流, 并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

2.5 提高国家重视,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 应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 加强国家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确定新标准、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抗性、病源的控制等预防技术标准。同时要对食品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训练, 使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化。

2.6 引进先进技术, 加快设备更新

改善检测设备, 要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 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监督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加强现有监督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将一批高水平的监督检测技术机构联合起来, 发挥龙头作用。

2.7 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管作用

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 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形势, 引导社会消费, 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更多的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 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 加大科普宣传, 增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程言清.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6 (1) .

[2]赵淑昂, 林秀芝, 洪丹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及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 2015 (21) .

[3]雷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探析[D].东北大学, 2008.

[4]顾加栋, 顾帮朝.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J].卫生软科学, 2006 (2) .

[5]杨艳涛.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上一篇:移民环境容量下一篇:汽车发动机的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