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监管

2024-05-24

预警监管(共6篇)

预警监管 篇1

施工安全是建筑企业的生命, 近年来建筑工程开发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 施工事故频发, 大量血的教训, 给了我们警示和提醒。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反思, 牢记教训, 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作为企业不变的信条, 时刻谨记。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的必修课,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成为施工企业立足市场、参与竞争、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将重点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安全预警和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建筑产品形式多样, 不同的设计面临的难度也不同, 对每个建筑而言, 具有唯一性, 施工过程又是一次性, 加上施工作业环境恶劣, 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 手工操作多, 队伍流动性大, 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整个施工过程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危险性因素多, 管理难度大。统计显示建筑业安全事故率远高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左右, 所以建立可行的现代化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每个建筑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建筑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从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来看, 引发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从大环境来看, 近年来我国经济活跃, 建筑规模、数量越来越大, 施工活跃是造成事故多发、易发的客观因素。从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来看, 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 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 现场施工组织不合理, 重大及危险工程未做专项设计和专家论证, 安全成本投入不够,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多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则是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 采用较落后的施工技术和工艺, 安全技术保障和防护配套措施不足。

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 要有明确的工程施工安全主体负责机制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包括建设、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等各个单位。首先要针对这些主体单位明确安全责任。其次就施工单位内部而言, 单位内部的安全职责分工最为重要, 也是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的责任划分机制。

(2) 要有明确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 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及项目班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组织, 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成员要具备专业的管理和工程技术能力, 能承担各自的安全职能和责任, 责任心要强, 能关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尤其是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3) 要有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目前, 企业一般都制定有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 各类制度建设必不可少, 但多重于书面张贴, 对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执行却不够重视。所以如何制定适合企业的具有可执行力的制度才更为关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要立足保障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到位。安全检查要做到细致检查责任挂钩制。施工安全考核制度也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制度, 要让考核与员工绩效挂钩,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在此基础上, 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还包括施工安全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建立, 下面我们单独进行分析。

二、施工安全预警机制建设

施工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要着眼于施工安全可能引发的主要因素。预警机制建设要着眼于根本, 从源头抓起。从建筑安全事故原因总结来看, 主要包括四个因素:一是建筑工程本身的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等结构和设计因素;二是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三是由管理落后导致的人为因素;四是包括材料质量、设备不达标等因素。所以施工安全预警机制要从这四个因素着手抓起, 分别建立对应的设计不当预警、灾害预警、管理预警和材料设备预警四方面的保障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施工企业要基于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重大节日 (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 、重要会议 (如国家和省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 、特殊季节 (冬季、雨季、高温季) 、恶劣天气 (如大风、大雨、大雪、冰雹、泥石流、地震) 等建立对应的施工安排和施工管理专项策略, 以应对这些特殊时间和特殊因素导致的施工安全因素。

(2) 施工企业成立专门的安全预警和防范领导小组, 加强预警领导工作。小组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预警提示要及时公布。

(3) 做好预警提示的基础工作, 如及时搜集、整理有关天气、气象、地质、水文、工程建设等方面情报, 为施工提供预警保障。

(4) 构建详细的安全检查保障机制, 加强对人员、材料、设备、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日常检查, 确保及时检查及时发现, 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 要在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 增加检查的数量、频率。

(5) 加强预警发布机制保障。包括预警发布流程高效、科学;预警内容发布规范、及时;预警风险应急策略及时跟进。

(6) 建立各专业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队伍,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定期组织演练。

三、施工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监理单位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监督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对施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强制性规范标准及行业要求的情况重点监督, 施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处理。监理单位要依法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审查并对施工安全生产内容进行重点检查。对于施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不到位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内容的, 要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

(1) 要严密监控施工作业的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部位, 针对临建设施、机具、材料和水、电、气 (汽) 管网以及塔吊、起重机、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基坑基槽土石方开挖、施工用电等内容, 开展安全专项隐患排查整治, 确保符合现场安全、防火等的要求。

(2) 要严格检查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查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情况;重点设备设施备案登记情况;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脚手架等安装验收及日常维护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 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3) 要认真检查规章制度建设、人员到位、持证上岗、安全教育、伤亡事故报告处理、班前活动等基础管理落实情况;检查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严格督促整改到位。

四、结语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性工程, 施工企业要注重安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要注重从细节抓起, 从人员保障和安全责任到位抓起。做到制度建全、制度执行力可靠。作为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安全预警和监管机制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防范机制, 是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的关键支撑, 所以更要重视对企业安全预警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和执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成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9) .

[2]陈令才.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管理及事故预测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1.

预警监管 篇2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见

国发〔2017〕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门安全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质量安全风险,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国基本建立起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以下简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并初具成效,但还存在信息采集渠道有限、评估能力不足、预警制度不健全、处置机制不完善、社会共治有待加强等问题。现就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持续推动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安全为本,严守底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对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始终把质量安全风险预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实施风险监测、预警前置和教育引导等措施,构建递进式、立体化预防体系,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预防、系统应对。

创新引领,科学决策。充分利用风险管理前沿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风险管理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管”,科学研判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提升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开放共享,共治联动。深入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健全部门间执法协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联防联控水平,实现社会共同治理和共享发展。

(三)工作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建立全国数据集成的风险信息平台、权威的风险评估中心、畅通的风险信息交流共享渠道、高效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门安全,预防和保护社会公众免受质量安全风险伤害,为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供给。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外贸健康发展,科学指导风险防控决策,精准、及时、有效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1.实施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发布全国统一的国家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开展从口岸到市场的风险监测工作,针对影响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开展抽查检测,系统和持续地监测健康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环境危害等质量安全风险,依法发布质量安全监测结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要求执行。(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拓宽风险信息采集渠道。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完善消费者投诉和企业报告渠道。实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动报告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持续开展舆情信息收集。建立质量安全伤害信息和食源性疾病信息收集调查制度。加强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电子商务、边境贸易等重点领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等重点区域的假冒伪劣商品信息搜集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双边、多边质量安全信息通报、调查合作。(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风险监测基础保障。依托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加快建设全国数据集成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平台。面向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统筹全国重点口岸区位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和新兴业态,规划布局一批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质检总局负责)

4.构建风险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用,采集和共享进出口商品相关数据。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推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平台与口岸风险布控中心对接,构建全国一体化的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伤害信息通报协作,加快实现与商品相关的伤害报告、食源性疾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信息的共享。准确掌握商品设计和制造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质检总局牵头,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口岸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科学优化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5.推动风险评估机构发展。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设立国家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质量安全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搭建科研平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风险消减有效性评价和技术咨询,推动社会评估机构健康有序发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要求执行。(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规范质量安全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程序,研究科学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开发智能化评估模型,加快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推动其参与制定风险监测计划等管理决策,开展独立咨询和专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挥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作用,提升风险评估基础性研究能力,探索风险验证与缺陷评价,强化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相关技术支持。(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充分发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前置作用,形成多形式、多维度的成果。为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发现与规避潜在危害因素、制定风险处置措施提供支持;为制修订法律法规和制定管理政策提供参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水平。(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8.实施风险预警分级。健全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和动态调整规则,按照质量安全风险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风险预警分为I(特别严重)、Ⅱ(严重)、Ⅲ(较重)、Ⅳ(一般)四个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按照《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分类实施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目标对象、预警范围等,对需实施口岸布控等快速反应措施的,发布风险警示通报;对需提醒生产经营者及时采取风险消减措施的,发布风险警示通告;对需实施强制性措施控制风险和危害,并及时警示消费者的,发布风险警示公告。(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0.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风险预警发布规则,明确时限、权限、流程、渠道及发布程序,规范预警级别、起始时间、预警范围、警示事项等发布内容,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制定重大风险预警快速发布预案,I级风险预警由国务院授权进出口商品质量主管部门发布,Ⅱ级、Ⅲ级、Ⅳ级风险预警由进出口商品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探索实施精准推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丰富发布手段,畅通查询渠道,提高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度。(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快速实施质量安全风险处置。

11.健全快速反应措施。综合运用降低信用等级、追溯调查、缺陷召回、加严监管、限制或禁止进出口、查封扣押、退运、暂停销售、销毁等手段,实施与风险预警等级相适应的全国一体化快速反应措施,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动态调整风险等级直至解除相关措施。落实口岸安全联合防控机制,强化执法协作,实现从口岸到市场的全过程有效风险防控。探索实施不合格进口商品口岸调离质量担保措施。(质检总局牵头,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强缺陷进口商品召回。完善缺陷商品召回管理法律法规,逐步扩大召回商品覆盖范围,实施进口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开展缺陷商品和食品安全信息收集、调查、评估和处置,强化召回后续监管和效果评价。落实企业召回主体责任,鼓励制造商、进口商开展主动召回,对隐瞒缺陷或不按规定召回的,严肃追究责任。(质检总局牵头,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质量信用激励惩戒。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将企业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风险消减义务履行情况纳入质量信用管理,推动将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持续推进质量失信联合惩戒,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强化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惩治。引导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鼓励同业监督、奖励业内举报。建立质量安全违法“黑名单”,加大曝光力度,强化联合惩戒,建立严重违法企业强制退出制度,依法从严惩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树立质量安全示范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专业执法稽查队伍。(质检总局负责)

充分发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进执法监管、行业管理、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健全跨国境的打假执法协作和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对假冒伪劣行为高发领域和区域,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完善专项整治和随机抽查监管机制。(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公益诉讼工作。检察机关依法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加强司法机关与监管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公职律师的作用,增强公益诉讼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共同惩治危害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牵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完善口岸风险应急处置。重点关注进出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危险货物、固体废物等商品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物资准备和演练,开展应急响应和联动协作,提高口岸风险应急处置能力。(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口岸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注重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结果运用。

17.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向企业通报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的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缺陷消除、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提升质量水平。督促进出口商品生产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落实商品质量验收、检验检测、安全认证、缺陷召回和售后服务等责任的制度。严格质量安全责任追究,落实风险信息或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报告和风险消减义务,依法承担质量安全侵权赔偿责任。(质检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工作。密切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变化,评估其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做好预警、咨询、评议等应对工作。摸底排查国内外同类产业质量技术水平差距,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支撑作用,加强质量安全数据积累,推动制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磋商和贸易争端解决。发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形成应对合力。积极参与或主导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双边与区域合作交流。(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动态调整法定检验目录。明确必须实施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调整程序,建立目录内商品调出机制,并根据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实施动态调整。以高风险商品和高风险项目为内容制定法定检验目录,优化目录结构,原则上不对一般出口工业制成品实施出口法定检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做好法定检验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强化抽查信息公示和结果公开。(质检总局牵头,商务部、海关总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改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大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风险评估前置原则,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商品质量状况评价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对一般风险商品,优化监管流程;对存在安全隐患和假冒伪劣风险的商品,实施有效的监管介入,综合运用抽查、检验、验证、采信与合格保证等多种合格评定方式,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入境验证监管制度。(质检总局牵头,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认监委、国家口岸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快完善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管理。全面复制推广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做好制度安排,制定并发布全国统一的采信要求。科学运用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采信的商品类别和检验项目。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实施被采信机构信息公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追责和违规信息披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公平公正、富有活力的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积极探索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质检总局牵头,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探索开展质量安全追溯。鼓励企业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统一生产、流通、消费、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数据标准。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对食品、消费品、医疗器械等重点进出口商品实施质量安全追溯,逐步推动健全从生产、检验、物流、销售、使用到维修保养等全生命周期追溯链条,开展公共溯源服务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精心实施,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积极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和通报,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审计署、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法制建设。做好法律制度安排,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生产经营者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履行风险信息报告以及风险消减等义务,保障监管部门履行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等职责。奖励业内举报,做到有法可依、于法有据。(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口岸查验设施建设,切实保障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工作开展。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相关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做好宣传引导。加强质量提升宣传教育,开展全国“质量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活动,宣传部门、网信部门、新闻媒体等要大力普及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加强舆论热点引导,提升公众依法维权、理性消费能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进出口商品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务院

预警监管 篇3

关键词 国资监管 财务风险 通信中间件 数据引擎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1年,上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度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出资企业2011年进一步拓展风险预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工作成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要求在完善集团层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子公司层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全覆盖。

2012年11月4日至5日,浦东新区国资委召开的直属公司三季度财务监管工作例会,指出企业风险预警是2011年财务监管的工作重点之一,重点建立覆盖直属公司及其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国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从国内的国资财务风险的发展来看,该领域主要为以财务软件为主,以国资委层面的来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较少。从上海市而言,主要是市国资委和区国资委在进行国资监管信息化的工作,针对国资委的日常工作要求,从事前事中事后根据信息系统进行监管。

目前,国内大多数国资监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仍然停留在手动信息录入阶段,这种模式下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使用系统的大量时间是财务数据录入,这样的国资监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财务报表信息录入上。财务数据完全依赖手工输入,不仅操作繁琐、维护工作量大,而且造成财务数据上报不及时,严重滞后于企业的真实情况,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体现国资财务风险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国资财务风险领域存在的问题,近些年出现了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对接思路,给出了将国资监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时获取财务数据的动态数据,自动生成财务风险的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将财务数据的手动输入改为实时获取,可以针对企业的面临的风险及时的给出变更风险后续策略。同时对财务风险的进行实时监控,使得国资委人员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国资资产的流失,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2国资监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ICE通信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基于.NET、ICE和sql server开发,数据采集前端使用.NET和ICE开发,数据处理服务端为sql server开发。应用服务器使用IIS,AJAX作为异步消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从企业财务机到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传输问题。该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监管系统难以获得有效数据、人力投入多、升级难度大、维护困难的缺陷,充分满足了现代国资委对下属企业的监管需求。本章结合基于ICE的数据引擎的使用,阐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以及核心子系统的实现。

3国资监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系统架构

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运行在internet内,客户端以IE游览系统为主、以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NET应用程序为辅。客户端通过NET使用ICE中间件与服务端通信。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的系统工作都是通过IE等游览器完成,主要以c#和windows终端为主。系统的服务器分为两台,一台为web服务器,一台为DB服务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而且服务器之间通过ADO,NET交互数据。系统由统一的web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

基于ICE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软件架构中,系统服务端基于ASP.net+SQL的框架。程序开发上,主要使用Facade设计模式,系统采用Facade设计模式,四层架构分别是数据层(Access)、实体层(Common.Data)、业务层(Rules)、管理层(Facade)、表示层(Web层),并提炼出公共部分,可以供各层调用,也可以独立于本系统,在后续的系统中使用。使数据存储和展示都更加便利。表示层通过使用DataGrid控件,使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加完善。各种业务功能在业务层管理,大大减小系统耦合度。数据库访问方式或者采用ADO.NET的实体类和数据适配器做映射。

服务端与数据采集工具之间采用ICE进行数据交互。ICE是基于TCP、IP 和UDP传输协议开发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代码都不需要了解底层的传输机制,服务器的位置只需要保存在ICEGrid的注册表中即可,ICEGrid管理底层的传输机制,记录对应的各节点的信息和服务器端信息,通过指令来打开和关闭通信连接,发送数据等,配置这些信息,那么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看上去就会显得十分的简单,服务器可以迁移到不同的物理地址。本文采用了集成第三方的加密设备使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安全的通道。

本系统的结构如图1财务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所示。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数据提取组件、客户端通信应用和数据整合服务。数据提取组件负责将财务数据转换为XML格式数据和加密,客户端通信应用负责可视化的界面和将XML数据、压缩和通信。后台服务器的数據整合服务则监听数据的传输,如果有新的任务则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插入或更新。

4结论

基于ICE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定位于专业监管国有国资资产的软件。系统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架构开发保证了系统访问的便利性,又实现了数据通讯的特殊性,满足了监管人对监管者在信息实时性、可追溯性、专业性和正确性的需求。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的选择和框架的搭建,对今后系统功能和架构上都预留了很好的发展的空间,也对进一步的系统发展都有着良好的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Z].东川年鉴,2003.

[2] 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朱毅.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0.11.

[4] 郝晓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8.

[5] Chris Hart,John Kauffman,David Sussman,Chris Ullman.Beginning ASP.NET2.0 with C#.Wiley Publishing,Inc,2006.24-78.

[6] ANGELA O,GILBERT R,JAY B.Wireshark and ethereal network protocol analyzer toolkit [M] .[SI]:Syngress,2006:25-30.

[7] 杨放春.异构网络中间件与开放式API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

[8] Len Bass,Paul Clements,Rick Kazman.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 (Second Edition)[M].Addison-Wesley Pearson, 2007.

[9] 兰少华,杨余旺,吕建勇.TCP/IP 网络与协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预警监管 篇4

一、水电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中构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企业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财务正常经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在运营中偏离正常的轨道, 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充分实现了数据化管理目标, 通过完善的数据系统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 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管, 及时反映企业财务运营状况, 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准确性高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 在水电企业建立监管财务经营状况的预警机制, 可以对企业及相关利益形成保障, 利用预警机制可以提早发现问题, 将风险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避免风险扩大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二、水电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构成内容

1. 有效的预警分析机制

在水电企业财务经营监管部门, 应该将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作为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管, 对经营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为制定财务风险监管规划提供依据。预警分析的主体是预警人员, 这就要求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时候,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使用的预警分析机制, 并保证机制实用、效率高一级系统, 能够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进行持续化的监管, 从而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2. 可以收集、传递信息的传递机制

水电企业建立监管财务经营状况的预警机制, 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系统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财务经营状况。其中, 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信息。所以, 水电企业必须将收集、传递信息的传递机制作为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

3. 风险评价机制

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之后, 必须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机制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在财务风险评价中, 首先, 要根据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迅速排除影响小的风险, 集中精力解决影响较大的风险;然后, 再次利用风险分析机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通过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对损失大小进行评估;最后, 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风险发生的时候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三、水电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的有效措施

1. 以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为基础

水电企业在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的时候, 可以以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为基础, 确定财务经营中可能存在和发生的潜在风险, 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潜在风险进行补救, 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对财务经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防范, 为水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利用理财方案回避风险小的财务风险

面对财务经营中潜在的风险较小的财务风险, 水电企业应该适当选择一些有效的理财方案回避风险, 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风险发生时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目标。

3. 经营多元化, 分散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水电企业要取得有利地位, 就必须通过多元化经营, 打破“一个篮子装鸡蛋”的单一经营模式, 分散风险, 将原本由水电企业独自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相关利益的企业, 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企业在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水电企业将运营所得的资金投资到多个领域, 在资金灵活运转的同时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这对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预先转移财务风险

水电企业在不违反相关财务制度的前提下, 在财务记账中尽量少计收入和资产, 多计负债和费用, 对财务经营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缓冲, 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面临倒闭威胁, 这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水电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的步骤

1. 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

通过水电企业经营的主体和具体业务活动, 详细分析企业现在的处境, 依据以往的经验和专业性知识, 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迹象进行详细分析, 及时捕捉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 并确定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这些潜在风险还未爆发之前有效识别风险, 并通过相关财务报表, 确定水电企业在正常经营状况小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对潜在风险的相应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准确描述风险的暴露程度和重要性, 进而预测出这些风险会对水电企业产生何种程度的损失。

2. 选择可靠性高的风险预警指标

水电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的时候, 必须选择出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这些指标来源于水电企业过去一段时间运营产生的历史数据、市场以及同行业的有效数据, 充分考虑水电企业的特殊性, 选择能够反映出企业现金状况、债务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等各方面、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将这些指标组成系统的指标体系, 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对水电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

3. 确定组成人员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企业风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 水电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 必须选择专业知识强的专业团队, 将企业的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作为财务风险预警部门的重要成员, 这样可以使成员之间实现有效沟通, 各个职能部门在财务风险预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经营状况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 水电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财务风险监管, 对预警机制进行制定和修改, 可以使预警机制在财务状况监管中充分发挥作用, 从而为水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制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的预警机制

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 预警部门根据水电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通过数据化系统, 对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将已经确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 明确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原因, 找出企业财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细条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在水电企业构建有效、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五、结束语

水电企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水电企业运营状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资金正常运转可以为水电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所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必须利用完善的预警机制加强水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管, 从而实现水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摘要:财务经营状况能够直接反应出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 在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时候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企业运营状况对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影响, 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机遇是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 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在水电企业财务经营管理中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可以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这对水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构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出发, 对预警机制的构成内容进行分析, 探讨相关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水电企业,财务,监管,预警机制,必要性,构成,方法,步骤

参考文献

[1]孟杰, 周鹤.试论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J].时代报告 (下半月) , 2012, (1) :224.

[2]张守军.浅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J].发展, 2012, (11) :80-80, 94.

[3]宁杰.对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相关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3, (5) :78-79.

[4]吕松.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3, 32 (11) :38, 40.

预警监管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监管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每家企业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发展地位,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做好财务方面的监管、预警、防范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重要工作。财务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1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构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预警系统,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则是企业预警系统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维护财务正常经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实现对数据化管理的目标,通过完善的数据系统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的监管,防止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偏离正确的运营轨道。它可以为电力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准确性较高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有关的利益形成无形的保障,有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使电力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内容分析

2. 1我国电力需求和供应

我国是用电大国,近几年,在电力需求方面,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出现成效,电力消费回升势头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逐渐增长,工业用电也在增长,这样就带动了全社会用电加速提升。

从用电规模角度来分析,2012年全国社会用电量比2011年用电量增长15. 1% ,增速比2011年上升了8. 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用电量在大幅度的增长,用电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社会用电结构角度来看,2012年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2. 62%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75. 1% ,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 2% ,居民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 08% 。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用电提高了0. 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 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 8个百分点,居民用电量提高了0. 54个百分点。从国家电力网提供的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电力消费增长加速也会持续一个阶段。

2. 2我国目前监管预警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电力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管预警指标,现在普遍用的均是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用来起到监管的目的。然而, 目前我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自身设置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不能及时、科学地反映电力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 这是因为,首先,我国电力企业以往的财务指标体系主要是以 “资产经营考核”为依据具体实施的,这样的财务指标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其次,提供的经济信息很单一,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 技术经济性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后,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部分评价指标罗列重复。

3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构成内容

3. 1预警分析机制

作为一个国有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应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工作排在首要位置。要有专门并且是专业的人员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还要对其进行科学仔细的分析,这样可以为日后制定财务风险监管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的主体是人,所以电力企业财务监管预警主体要由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并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而且,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构要独立开展工作,但不能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是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

3. 2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

只有能够早期发现电力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才能做到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所以,为了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就要建立大量的财务数据,在对建立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并对这些财力风险征兆进行解决。主要资料有: 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而且要使这个系统具有共用性,不仅财务人员可以提供信息,还包括其他渠道的信息。有了财务信息还要进行有效的传递,这样才会使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系统得到有效的工作。

3.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有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快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 这样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上。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然后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原因分析出结论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了。为了让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没有任何外来主观意见,就要求从事该工作的部门或个人有着高度的独立性。

3.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当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出结论后,就应马上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如果想有效运作,就需要有正确、及时并且适合企业所需的各种管理咨询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来与财务指标数据做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明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出现了风险,经营者就要趁早做出防范,来防止财务的恶化。

3. 5事先转移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的前提条件下, 可以在记账中尽量少计收入或是资产,而多计负债和费用, 这对电力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损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力企业在遇到大的风险时面临关门,也可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4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构建的步骤

4. 1确定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的主体活动,仔细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然后依据以前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无利企业发展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及时防范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财务报表,来判定电力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产生风险的大小。通过财务风险的准确描述可以预测这些风险有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大小。

4. 2用可靠性高的风险作为预警指标

电力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时,要选一些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作为预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参考以往电力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历史数据、市场和同行业的有效数据。也可以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用能反映企业现金状况、债务情况以及赢利状况等方面、可靠性较高的财务风险来当预警指标,将选定的指标汇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

4. 3确定预警机制监管人员

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风险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电力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必须是由专业性强的人或部门组成,并且要求各部门或是各成员之间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各部分在财务风险预警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可以高效提高财务经营状况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各部门通过共同监管财务经营状况对预警机制提出制定和修改意见,从而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5结论

预警监管 篇6

关键词:Web服务,安全策略,监管,预警

1 应用背景

目前鉴于财务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特别是对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比较薄弱。为加大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防化风险,对财务收支、重大项目资金运行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营,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管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财务主管部门和领导,需要能够及时的对其所负责单位的财务状况实施监督管理和资金使用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财经法规的事项。为实现财务数据信息化管理,所以本系统的建立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实现财务主管领导、财务主管部门和主要领导对所负责单位的每日收支财务状况,及时掌握各个部门的财务详细情况;2)对于大额的收支项目,能够进行警报提示;3)能够制作财务账薄,代替财务人员出纳帐手工记录的方式;4)对所有的财务数据、监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方便维护和快捷扩展。

2 Web应用服务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采用Browser/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Web应用技术是软件体系的发展趋势。Web服务发布者只需维护服务器端的服务系统,而用户在任何地域都可通过网络访问应用系统。

Web应用服务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B/S软件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本系统地易于维护管理扩展地需求。

3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以上业务的具体要求,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用户管理、单位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务数据采集、财务查询、财务监管六大模块:

3.1 财务监管

银行账户管理:在本监管系统中,每个独立的财务部门需要将自己所拥有的银行账户、现金账户、以及该账户的负责人、期初余额等信息添加到本系统中。

在本模块中,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可以增加、删除、修改、查询银行账户的详细信息。当在删除银行账户和人为修改银行账户的同时,系统会清除该银行账户下的所有详细记录和录入操作日志。

财务数据采集:本监管系统设计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需要对财务部门每天的财务收支进行监控,所以要求财务人员在每天进行实际发生额数据的录入,这是财务监管的基础工作。

财务查询:上级部门可以查询直接下级、间接下级部门的所有财务收支情况。在本模块中,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则可被查看的单位不同。用户在选定单位、该单位下的银行账户和时间段之后,便可以准确的按照规范的帐务表形式展现所有的收支详细信息。

3.2 监管预警

预警设置:财务主管可以根据需要,定制需要进行报警的收支金额阀值,该阀值和用户信息绑定。当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之后,便将该阀值加载系统的Session变量,已备运行时使用。

财务监管:根据用户(财务主管、系统管理员)设置的警告阀值,将他所能够管辖的所有银行账户中收支(借方或贷方)超过阀值的记录高亮度显示,提示用户,达到预警的作用。从而使得财务主管人员或单位对每笔“异常”收支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对于不合理的项目及时追踪了解,达到监管的目的。

3.3 系统安全

用户管理:基于角色权限控制(RBAC)管理模型—即”用户/角色/访问子系统功能项权限”[1,2]实现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和系统权限的控制。系统中的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系统管理员,分别拥有系统不同模块的操作权限。三中角色之间是继承关系,财务主管继承财务人员的权限、系统管理员继承了财务主管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财务人员只具有系统中一般的使用权限。

在用户管理模块中,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增加、删除、修改用户基本信息,同时定义用户在系统中拥有的角色,以及用户所在的单位———即要使用本系统进行财务数据管理的单位。

单位管理:由于广东省气象财务部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在系统的使用之前,需要维护其中各个财务部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通过单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设置,控制上级单位对直接下级单位和间接下级单位财务状况是否可操作。

单位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单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设置,只有系统管理员在单位管理模块中进行操作。

在用户进行登陆时,系统首先通过身份认证服务,验证用户是否合法用户,同时提取用户所属的角色以及该角色所定义权限信息,初始化系统功能,将属于该角色的功能展示给该用户。

4 系统设计

如图1,在本节中主要描述财务监管系统的整体框架、数据关系以及数据安全策略。

4.1 系统结构模型

如图2,财务监管查询系统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通过Web浏览器方式录入、查询、监管财务信息,采用B/S结构解决方案。在逻辑上将系统分为客户端(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

4.2 业务域模型

根据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将业务中的实体进行抽象,则形成如下的域模型,如图3。

4.3 数据E-R模型

根据3.2中的域模型生成的数据库逻辑模型,如图4所示。

PK(Primary Key):主键做为数据实体中的唯一标识,在整个系统中不会重复;FK(Foreign Key):该关键字是表明父表与子表之间参照与被参照的关系,其中子表依赖于父表而存在;自关联:即该表中的记录参照本表中的数据,比如:上级单位字段参照统一个表中的单位ID字段,在本系统中通过在单位信息表中设置自关联关系,表述单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其中上图中主要描述系统中使用数据实体之间的相互参照与被参照关系。其中在用户信息表中根据单位ID获取该用户所能操作的单位的银行账户,根据角色ID获取该用户所属角色具有的系统权限;将用户的详细信息记录在Session中,进行银行账户操作的时候,可以使用银行账户中的单位ID和用户信息中的用户ID进行匹配;同时在录入收支信息时,也是根据用户所选的银行账户信息中的账号ID与收支信息中的账号ID进行匹配。

以上数据实体关系设计完全符合数据库的第一、二、三范式规范,即每个数据实体都有自己的唯一标识、消除了字段之间的低级冗余、消除了数据实体之间的外键冗余。

4.4 系统实现环境

本系统的实现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语言进行开发,该语言具有开发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可以非常直观简易地实现复杂的Web应用。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财务监管系统的数据管理工具,他操作比较简单、灵活,并且能够满足多并发数同时操作等特点。

5 安全策略设计

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实时性是本系统正常、稳定、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下面从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层面,分别论述所需要采用的安全策略。

5.1 系统安全

1)病毒防御。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病毒也在疯狂的作乱。为使得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病毒得入侵,导致系统瘫痪,所以需要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同时定期进行升级和全面杀毒,确保系统不受病毒感染。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在本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时通过网络安全策略来保护本系统的正确运行。

3)系统身份认证。本系统自身得用户身份认证模块,主要提供用户定义、用户身份验证等服务。对于没在系统中定义的用户,在系统认证时无法通过验证,无法进入系统。

5.2 数据安全

1)操作日志。本系统主要记录银行账户信息、收支信息表相关操作的操作日志。操作日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系统数据库数据丢失之后恢复而设计。日志主要的记录内容是实现系统业务功能时的标准SQL语句。也就是说在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丢失之后,可以通过这些日志可以恢复系统的数据。

2)数据库数据增量备份。利用SQL Server自身提供的增量备份机制,实现数据库灾难之后的恢复。在8:00到20:00,本系统的使用人数较多,通过SQL Server定制数据库增量备份调度,在每天晚上凌晨进行增量异机备份数据。

3)异步/同步数据库操作。[3]设X={x1,x2,……,xn},xi表示第i数据库系统;O={o1,o2,……,om},oj表示一个逻辑事务T中的第j个行为操作;

定义1异步模式:当系统部署中有n-1台异步备份数据库时,则该业务操作在系统选定的一个主数据库系统运行成功之后便返。其他备份数据库都继续运行该业务,从而达到多台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一致的目的。具体算法如下:

定义2同步模式:同样,当系统部署中有n-1台异步备份数据库时,此时没有主数据库与备份数据库之分,而是完成该逻辑事务所需要的所有操作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分别逐一运行。具体算法如下:

两种不同的数据库操作模各有优缺点:异步模式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只要主数据库计算完毕就提交事务,备份数据库的运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他可能由于异常原因造成主、备数据库系统数据不一致;同步模式则是所有数据库系统计算完毕之后才会返回系统,其中只要有一个操作失败,则事务执行失败,事务回滚,但是他能够保证系统中所有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全一致,同时比在异步模式下的数据更加安全准确。

6 成果与结论

本文作者创新点:将web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相结合,同时通过财务主管部门设置预警阀值,实时监管超出阀值的财务收支,主管部门及时指导和掌握下属部门的大笔财务使用情况。本系统已经在广东省气象部门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并且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该系统的建立,使得广东省气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及时的对其所负责的单位的财务状况实施及时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该系统替代财务人员的传统手工记帐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东省财务信息的电算化水平。该系统对于其他省气象部门、或其他行业加强财务监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梅苏文,高县明,刘文林,等.基于角色权限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2(11):10-13.

[2]杨柳,危韧勇,陈传波.一种扩展型基于角色权限管理模型(E-RBAC)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9):126-128.

[3]石波,陈淑珍.ODBC在客户程序与异步数据库通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1(4):42-45.

【预警监管】推荐阅读:

水库预警07-22

预警框架05-09

预警处理05-22

预警发布05-23

动态预警06-02

预警指标06-06

农业预警06-13

预警工作06-28

预警效果07-01

交通预警07-30

上一篇:社会事业下一篇:音乐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