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预警机制(通用9篇)
专利预警机制 篇1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这标志着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纲要》从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了到202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目标;确定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的指导方针;突出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等战略重点;部署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任务。可以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启动实施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知识和有用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愈发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和信息创造及运用过程中的权利进行明确、规范和保护,以确保各类知识资源产权明晰,并以商品化形态通过市场调节顺畅流转。知识产权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在2002年就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但自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薄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频繁发生,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已成为了各行业的发展阻碍。我国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尚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还未予以足够重视,对同行业专利技术信息缺乏了解,所以往往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被动侵权的情况,频频遭遇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经济损失巨大。
2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建立的必然性
面对日益增多的专利战,一种以专利信息收集、分析,提出预警应急对策的新型机制随之产生。企业专利预警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判断与本企业主要产品和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纠纷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等情况向企业决策层发出警报。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制订投资计划和发展方略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对技术重复研究,节省资源,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更高端的技术创新中去;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预防及应对重大专利纠纷的能力。
目前国内企业处理专利事务主要采取外聘专业律师或由本企业技术人员担纲重任的方式。即使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也属于综合型法律事务部门,单独设立专利事务管理部门的企业很少。相比之下,跨国企业大都设有类似的专门处理专利事务的部门。我国大型企业及专利事务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设立专门的专利事务部门,并选择或外聘既懂法律(专利知识)、又精通技术的人员作为处理企业专利事务的人员。
在建立企业的专利预警机制的团队时不仅需要研发部门的技术工程师、专利事务管理部的人员,还需要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部分人员。技术工程师和专利事务管理部人员主要负责专利数据的检索采集,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发展信息,包括专利申请、撤回、专利授权、终止和无效情况,因为专利文献记载了90%~95%的新技术,专利技术占人类现代产业技术的90%以上,内容丰富、信息海量;从非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信息,包括企业出版物、会议资料、项目发布、招投标、融资、广告、合作、访问等;从技术和法律角度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制定预警条件,预警平台搭建完毕后进行定期的专利过滤,发出预警信息等。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去搜索一些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要影响的市场信息、商业信息、专利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团队,形成有效的预警提示。
企业预警机制团队还应负责企业的自主专利权的产生、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保护(特别是对自主专利权受到侵害时的反应)专利权和技术秘密的管理和当企业被控侵犯专利权时的应对等工作。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可分为两大类,即强势知识产权企业和弱势知识产权企业。强势知识产权企业也可以称为进攻性企业,如:华为、海尔,这类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建立企业的专利预警机制,是为了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在自身优势产品中遍布专利雷区,使得竞争对手无法绕过专利技术壁垒,从而限制对手的发展,使本企业技术占领市场的绝对优势。弱势知识产权企业也叫做防御性企业,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此类。这类企业更需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但其策略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自身防御。这类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失效专利以及国外大公司在中国没有申请专利的专利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时间和财力,规避对手的专利壁垒或在原有的技术方案上作进一步改进,实现专利技术的交叉许可使用。这类企业是在防御中逐渐壮大自己,从弱势走向强势。通过预警分析还可以做出企业攻防策略的转换。
3 探究
《纲要》里面4次提到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和企业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专利信息资源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作基础。当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人力和信息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都建立一个完善的专利预警机构是不现实的。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将专利信息资源、人才资源集中使用,成立国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的专利预警机构,从而为国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做法。另外,政府应鼓励和吸引专利中介机构进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专利应急和预警能力,并制定相应的规定。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政府主要起主导作用,为相关行业及企业积极提供协调和帮助。同一类型的企业组成统一的行业协会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交流、相关标准的统一以及在其行业所属企业遭遇诉讼时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行业协会把本行业的企业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建立行业专利预警应急机制、专利诉讼应对机制和行业内专利互相许可机制,不仅增强了行业内企业的凝聚力,还为企业节约了大笔的人力、物力资源,更为本行业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崔红秀.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应对专利纠纷.中国知识产权报.
[2]包逸萍,李建花,王虎羽.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主体分析及对策.今日科技.
专利预警机制 篇2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查寻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院各项业务发展形势较好,结合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高新设备、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因素,特制定本预警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就造成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
二、医疗风险存在方面:
1、医疗管理方面:
(1)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
(2)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
(3)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
(4)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
2、医务人员个人因素:
(1)缺乏医疗风险意识;
(2)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3)责任心不强或不遵守规章制度;
3、设备因素:
(1)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
(2)检验科各项实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生以重要参考标准。
三、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地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四、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
1、成立专职专家的督导组,由院内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制定院内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核心制度,参与院内的医疗质量及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形式以现场检查,评分计入月度考核。
2、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3、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
4、严格外科手术准入制度,由麻醉科人员协同成立科内管理和准入审定小组,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专业准入制度,提高专科救治水平,严禁跨科别收治病人,因短期经济利益延误病人治疗时机。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安全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入院告知制度。
5、加强全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员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医疗风险意识,培训医患沟通技巧、技术操作常规、各种法律法规、医学新进展等各种知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6、严格按照执行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和制度。加大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不按制度办事所引起纠纷的处罚力度。
7、保障各种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给予维护和保养。减少因机器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
五、目标:
通过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使医疗质量控制能够达到四个目标:
(1)安全:避免在诊疗过程中带来的医源性损害;避免诊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诊疗时机;避免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非医疗性损伤;
(2)实用:提供的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医院或个人利益在治疗、检查、用药、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减项目,使服务所需费用合理;
(3)及时:尽量减少患者在候诊、取药、缴费、检查等过程的时间,尽量缩短术前等候时间和住院日,提供便捷服务。
(4)平等: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选择、需要、价值,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提供同样服务。营造一个友善、谅解、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专利预警机制 篇3
关键词:专利预警体系;专利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专利申请;专利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6-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6.003
专利预警体系建设是为了帮助企业规避已经产生专利效应的专利,降低因为专利纠纷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科研能力较弱,对于专利申请以及专利保护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发过程中又不注意运用专利信息资源,因此很难做到规避其他企业或者集团的“专利陷阱”。而通过强化专利预警体系建设,广大企业通过充分借鉴和利用已有成果,防范专利侵权风险,缩短科研实践,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专利的使用与维护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执行专利政策的主体来说,必须要加强对专利的相关法律进行一系列的认识与利用,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
1 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国外的大型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我国有计划地进行专利申请。这些企业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强化对中国市场的技术控制。这些国外企业每年通过申请数量巨大的专利技术来垄断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设置相应的“专利陷阱”来进一步挤压中国本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中国本土中小企业基本上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不注重对于专利技术的适用与保护,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抄袭现有的专利技术,因此就造成了严重的专利侵权。近些年,因为专利技术贸易纠纷而给中国中小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从创建创新型企业来说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可以规避专利技术纠纷,降低贸易风险。通过建设系统的专利预警体系,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专利信息,在不产生专利纠纷的前提之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专利技术来推动企业的研发工作。合理地规避他人的专利权,防范侵权风险,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的专利技术来缩短企业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2 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主体分析
专利预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技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等方面,将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服务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专利设计产生的过程,合理解决专利信息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规避专利风险。相关专利技术专家通过收集、整合、分析专利信息,并与预先设定的警戒指标进行对比,从而为企业防范专利风险提供参考。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政府以及行业协会扮演着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主体角色。目前我国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进行科研以及企业生产,这就使得企业难以避免发展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侵权现象的发生。同时很多中小型企业缺乏专门的专利管理人员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在面对专利侵权时束手无策;行业协会在专利预警体系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进行专利信息的沟通和协调。但是由于行业协会属于企业自发组建的民间协会,因此缺乏完善的专利预警体系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专利信息都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再加上行业协会工作人员难以正确分析和判断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以及专利技术申请情况,因此很难为企业提出及时准确的预警信号和防范对策;政府在专利预警机制中理应起到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具有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政府主导建立专利预警体系有利于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
3 政府主导建立专利预警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专利预警技术体系
当地政府要在对国内外及当地专利情况进行广泛细致的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出完善的专利预警体系。对于那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制定出安全警戒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运用多种手段及时而准确地做出预告性和警示性的反应。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在竞争力分析、技术创新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影响企业发展的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这样就可以使得专利纠纷问题的范围大大缩小。因为国家内部的专利纠纷问题远远比国际间的专利纠纷问题要容易解决,而且也不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对外经济交流往来中,一定要注意专利维权问题,避免因为专利纠纷问题,而给国家的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3.2 加强专利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机构的联系,充分了解国际上关于专利信息使用以及保护的规定。密切关注与当地企业科研以及知识产权政策相关的行业动态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对于可能造成专利纠纷的专利危机进行分析和识别。时刻把握国际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专利申请最新动态,从而降低因为专利侵权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惩处力度,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3.3 政府加强专利保护的相关政策
对于政府的建设来说,必须要实行一些保障专利安全的政策。例如政府加大对专利申请的保护政策,遇到专利滥用的现象,对有关部分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必须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要确保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可以使专利的维护更加严谨,执行力度更彻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专利保护的正常进行,促进专利预警体系的全面
建设。
3.4 专利申请者加强自我维权意识
对于专利的申请者来说,必须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在自己的专利权受到侵犯时,必须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在自己发明的专利受到抄袭和利用时,必须要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解决,不能一味地去放任这些抄袭现象的存在,否则只会损害更多人的利益,所以只有专利申请者不断地加强自我维权意识,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相信只有自己加强专利维权意识,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专利纠纷问题,专利预警体系只是一个外部的约束,而问题的彻底解决是需要从内部找问题,所以专利申请者加强自我维权意识是解决专利问题的根本
措施。
3.5 建立健全专利使用监督体系
除了建立相关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专利申请者的自我维权意识,还要注意对专利的使用的监督。只有加强监督,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国家的专利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专利申请的严格限制,避免一些专利的重复申请,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专利纠纷。除此之外,社会也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对专利使用的监督,可以很好地维护专利申请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保障专利的正常使用。最后,作为专利申请者来说,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发明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验,查看是否有抄袭他人的地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4 结语
通过专利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企业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保证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的时候既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专利,又能够规避专利纠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专利预警体系建设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翟东升,王明吉.专利地图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中的应用[J].图书与情报,2011,(1).
[2] 张平,马晓.从思科诉华为案谈发明、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企业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专题之一[J].科技与法律,2013,(1).
[3] 谭思明.专利组合分析:一个有效的企业竞争战略决策工具[J].情报杂志,2012,(4).
企业专利预警系统初探 篇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产权引导下实现更加有效的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由于企业的专利意识淡薄、专利预警和专利战略实施不到位,在专利的应用和保护上栽了大跟头。例如,DVD专利许可事件、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的CR法案、彩电技术专利费问题、“思科”诉“华为”、“丰田”诉“吉利”等事件,使我国企业不仅面临高额专利使用费支出所带来的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或现有产品市场消失的现实压力,而且面临着由于自主专利权匮乏所隐藏的阻碍企业发展的或生存危机,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广西作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企业在与东盟各国企业合作过程中遇到专利侵权及专利纠纷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避免专利纠纷的发生,建立适合广西需要的专利预警系统为广西企业开展专利应急及预警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有可能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相关信息,提前为企业规避风险,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 专利预警体系的定义及预警流程
专利预警体系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本行业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业内企业,同时发布专利权被侵害的信息,建议行业组织和业内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机制。其专利预警的流程如图1所示。
3 国内外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3.1 国外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的情况
发达国家很早就注重对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和预警,例如日本特许厅每年把财政预算的10%左右用于专利文献的分析,并组织专家定期绘制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以指导日本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同时,用2种方式进行专利情报开发活动。韩国基本沿用了日本对专利情报的开发模式。欧美地区对专利情报的开发利用,主要采用了商业模式,比如全球最大的专利情报服务公司Thomson公司,还有Wisdomain公司、CHI公司及P&L、Yet2.com等,而仅Thomson公司2002年的专利服务总收入近75亿美元。
3.2 国内专利预警发展的情况
我国在近2年也开始注重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3年就提出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国家的呼吁和带动下,各地纷纷开展专利预警服务。深圳市已经建立并运行了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圳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关于贸易壁垒的信息支持和帮助。温州市科学技术局已经在剃须刀、打火机、锁具、拉链、汽摩配等产品行业建立了行业专利应急与预警机制。贵州省启动了“贵州小香猪”“贵州蜡染”2项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北京海淀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也开展了相关行业的专利咨询和预警服务。此外,北京国有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一些对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应急预警服务的中心也已经成立。
3.3 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在专利预警体系构建上做了一定初探,广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发布针对广西企业专利预警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广西的一些重点产业内建立了初步专利预警服务体系,例如构建广西中药行业专利应急预警技术研究、广西机床行业专利应急预警技术研究、生物质产业自主创新和保护的信息应用平台等,专门为广西行业提供预警服务,在促进广西机械、生物质、现代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专利战略实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广西机械、生物质、现代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广西专利预警工作更进一步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当前在该领域的人才资源缺乏,所建立的相关专利预警体系与实际开展专利预警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相关的专利预警体系及相关专利应用分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展专利预警的专利分析方法还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和优化。
4 广西企业专利预警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多层次的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专利信息分析报告发布制度。通过对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纠纷、贸易、知识产权法律信息的综合分析,定期发布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领域专利技术发展动态及趋势的综合分析报告,不定期发布专利预警情况简报,为广西企业制订投资计划和发展方略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对技术的重复研究,节省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将它们投入更高端的技术创新中去。同时,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发布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重点支柱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综合分析报告。二是结合广西重点支柱产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利指标体系和专利纠纷预警模型。通过深入分析专利纠纷的影响因素,归纳专利纠纷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和专利纠纷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纠纷分级别进行警示预测。三是要针对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等广西支柱企业制定专利预警、司法咨询与鉴定等监测评价体系和监控办法;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专利应急预警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等支柱产业的专利应急预警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4.2 建立完善的广西企业专利应急机制
一是在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内建立完善专利应急机制。通过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对可能危及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及时处置有可能发生的专利争端,控制或减轻专利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找出企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空白点,合法地消化吸收已有技术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并且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立企业的专利战略,争取赢得区场竞争的主动权,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二是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企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专利应急机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综合协调各部门在专利应急方面的相关工作。三是建立包括专利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专利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相互支持系统等在内的专利应急预案,为应对专利纠纷的突发事件提供支撑。
4.3 建立开放的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平台
专利预警制度的基础就是专利数据资源整合。只有通过全面而严密的专利数据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由此找到技术的空白点,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专利技术和发展方向。一是要加强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支柱产业的技术预见、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动态研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态势,构建符合广西支柱产业技术标准和专利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专利保护期限,及时提出重要产品特别是重要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专利预警,积极应对贸易国的技术壁垒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二是要建立开放的专利信息分析平台。通过在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支柱产业企业内建立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专利分析软件和分析系统,为广西的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的专利预警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科学数据依据,为企业提供制定技术战略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
4.4 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
人才是做好专利预警工作的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支持工作涵盖专利预警专家库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人才培训制度的建立。通过组建由行业专家、贸易专家、经济分析专家、专利事务专家、专业技术分析人员、法律事务专家成立专利预警专家团队,为广西支柱产业、行业和企业专利预警预报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培育专业的专利信息咨询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塑造良好的专利信息咨询环境,推动专利信息咨询产业化运作。对大量没有实力建立或聘请专业中介机构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出面协调,指定或授权中介机构就中小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提供知识产权管理或培训服务。
加大对专业的专利信息咨询机构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类似中国(广西)知识产权援助中心这样专业的、公益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支持,提高专利信息咨询的基础设施和运用工具的现代化水平。
5 结语
专利预警系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该系统的建设牵涉方方面面,不仅牵涉人的因素,还牵涉政策引导、财力投入、企业重视、相关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多个方面。同时,专利预警系统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它随着新的专利纠纷形势出现而改变。本文针对广西专利预警系统建设提出的构想,需在实际运行和服务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全面、高效的,能充分满足专利预警工作需要的专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余廉.企业预警管理丛书[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许伯桐,毕凌燕,祁明.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国瑞,何喜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辨识预警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廉政预警机制 篇5
为全面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一步推进XX烟草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及从业人员廉洁从政从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腐败防控工作目标
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律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预见性;通过对腐败信息进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提醒,有效遏制腐败,最大限度地爱护和保护干部,维护烟草干部职工队伍形象,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
二、腐败防控信息收集
畅通廉政情况反映渠道(如设立廉政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广泛接受群众举报、投诉,采用多种形式的的收集方式(干部考察,民主评议,廉政监察、执法监察等专项检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及时发现、获取并传递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对烟草行
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干部群众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反映;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的反映和评价;各项专项检查、干部考察、民主评议、案件查办以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过程中发现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违法违纪的问题;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其他情况。
三、腐败预警情形
1.单位、部门或所属人员发生苗头性、倾向性的违纪、违规行为;
2.信访举报件经初步核实,问题性质较轻的行为; 3.各项专项检查、干部考察等过程中发现的涉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4.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政风行风建设的行为; 5.检监察部门认为需要启动预警的其他行为。
四、腐败预警方法
1.腐败预警通知书。对信访反映存在轻微违纪行为或属于自律范围一般问题的党员干部和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对相关责任领导和人员发出《腐败预警通知书》,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检查和整改。
2.询问与质询。对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经过整改后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实行询问与质询,促进问题的更
好解决。
3.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的在思想政治、履行职责、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的领导干部,有市局党组纪检组、监察科和相关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勉谈话。
4.督办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对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和干部,发出督办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任真纠正问题。对查纠不力或整改不彻底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组织领导
腐败预警工作由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下管一级的办法,多方预警,层层保障。对个人的预警按照管理权限进行。
六、预警级别设置
根据部门和个人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情况,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整改,尽可能避免不廉洁现象或腐败问题的发生和蔓延扩大,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根据违反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程度,分别设置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1、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轻微或存在群众议论、反映较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启动一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或部门责任领导和个人进行诫勉谈话,发出
预警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责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较重的单位和个人及一级预警后未进行整改或整改走过场的,启动二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或部门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该单位或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中扣分;督促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视情进行询问与质询;责成对所属干部进行专题教育。
3、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及二级预警后未落实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启动三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领导进行集体廉政谈话;责成召开指定内容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发出督办通知书或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实施责任追究,对违纪人员进行查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对立案查处的案件,结案之后对单位或部门实施三级预警。
七、检查落实
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腐败预警制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预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剖析腐败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对实施腐败预警工作机制不力,致使部门或所属人员发生了违规违纪行为,出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依据事实,追
究腐败预警工作机制实施人员的责任。
腐败预警制度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全省交通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促进交通党员干部及各类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腐败预警工作目标是: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本部门以及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预见性;通过对腐败预警信息进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提醒,有效遏制腐败,最大限度地爱护和保护干部,维护交通职工队伍形象,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
第三条 腐败预警坚持预防在先的原则。把工作的着力点由事后向事前推进,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
第四条 腐败预警要达到及时、管用的目的。对暴露或反映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方面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做出预警,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五条 腐败预警前的信息收集。畅通廉政情况反映渠道(如设立廉政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广泛接受群众举报、投诉,采用多种形式的收集方式(干部考察,民主评议,巡视,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专项检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及时发现、获取并传递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对交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干部群众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反映;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的反映和评价;各项专项检查、干部考察、民主评议、案件查办以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过程中发现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问题;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单位、部门或党员干部及各类工作人员出现下列情形应实施腐败预警:
1.单位、部门或所属人员发生苗头性、倾向性的违纪、违规行为;
2.信访举报件经初步核实,问题性质较轻的行为; 3.各项专项检查、干部考察等过程中发现的涉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4.损害烟草形象和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烟草政风行风建设的行为;
5.纪检监察部门认为需要启动的其他行为。第七条 腐败预警采用下列方式方法:
1.腐败预警通知书。对信访反映存在轻微违纪行为或属于廉洁自律范围一般问题的党员干部和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对相关责任领导和人员发出腐败预警通知书,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检查和整改。
2.询问与质询。对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经过整改后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单位,实施询问与质询,促进问题的更好解决。
3.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在思想政治、履行职责、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领导干部有各级党委或纪委、组织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勉谈话。
4.督办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对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发出督办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认真纠正问题。对查纠不力或整改不彻底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八条 腐败预警工作由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下管一级的办法,多方预警,层层保障。对个人的预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第九条 根据单位、部门或个人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况,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采取不同的预
警措施,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整改,尽可能避免不廉洁现象或腐败问题的发生或蔓延扩大,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
根据违反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程度,分别设置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1.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轻微或存在群众议论、反映较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启动一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责任领导和个人进行诫勉谈话;发出预警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责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较重的单位和个人及一级预警后未进行整改或整改走过场的,启动二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该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中扣分;督促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视情进行询问与质询;责成对全体干部进行专题教育。
3.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及二级预警后未落实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启动三级预警,处置预案是:对单位领导进行集体廉政谈话;责成召开指定内容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发出督办通知书或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实施责任追究,对违纪人员进行查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对立案查处的案件,结案之后对单位或部门实施三级预
警。
第十条 加强腐败预警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落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落实,充分发挥腐败预警制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预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剖析腐败成因,及时准确地预测出一定时期内党风民情的动向,提出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提高、制度防范、规范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便于党委、行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作出正确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第十一条 对实施腐败预警制度不力,致使单位或所属人员发生了违规违纪行为,除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依据事实,追究腐败预警制度实施人员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省交通厅纪委、监察处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制度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附件1 XX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廉政风险
预警通知书
„ ‟监预字第 号
:
经查,你单位(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2.3.……
上述问题没有达到XX县烟草专卖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所提出的要求,现对你单位(部门)提出腐败预警,要求你单位(部门)在 日内迅速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纪检监察科。
送达人: 接收人:
年 月 日
附件2 XX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廉政监察建议书
„ ‟监建字第 号
关于对××(单位或部门名称)××问题的
监察建议
:
第一部分:导语
第二部分:监察中发现问题的事实
第三部分:提出检察建议及有关法律法规依据 第四部分:结束语
年 月 日
廉政提醒机制
为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不廉洁行为的发生,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加强廉政教育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法规和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自觉性,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
二、召开廉政情况分析会
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组成员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落实廉政责任制情况进行认真剖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做到防微杜渐。
三、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
修订和完善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严格检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四、提醒情形
1.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
2.本单位干部人事调整、重大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等重要活动。
五、重点提醒
1.领导干部个人提职、调动、退职;
2.领导干部操办个人婚丧嫁娶、建房购房等等事宜; 3.领导干部出国(境)、参加外事、外出培料考察; 4.领导干部子女上大学、出国留学; 5.领导干部重要公务接待。
六、工作措施
1.廉政提醒是用廉政规定对党员干部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的事前、事中提醒,是一种预警防范教育活动,要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廉政提醒制度渗透到全局各项工作中,把廉政提醒制度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作为评先评奖、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2.纪检监察人员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对应该提示而未提示以致发生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对照提示内容,严格落实事前办事计划和事后办理结果报告制度,自觉规范各种行为,防止问题发生。
廉政监察机制
为了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清正廉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制定工作机制。
一、监督事项
1.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3.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4.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5.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6.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严格按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7.不接受可能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单位或个人的宴请; 十收受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等。
二、监督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每半年向监察科报告所属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和工作情况。如遇重大情况及时报告,监察科将各
部门报告情况梳理后,形成专题情况报告,报党组纪检组。
局党组每年召开一次涉及廉洁自律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部门负责人列席民主生活会,并对党组成员进行民主评议。
三、整改措施
1.对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进行廉政谈话。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党员干部,由纪检组进行诫勉谈话。
2.经教育仍未改正的,将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监督条例》,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廉政评议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评议内容
1.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情况。包括召开有关全议,制定实施意见、工作规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职能部门做好组织协调,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等主要情况。
2.遵守《廉政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及制止奢侈浪费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
3.组织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活动的情况。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并组织落实的情况。研究分析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状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
4.领导和组织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的情况。
5.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纺织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情况。
6.对责任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实行责任追究情况。
7.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纠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情况。
8.其它需要评议的情况。
二、评议方法
1.宣传发动。组织参加评议和被评议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端正评议态度,明确评议内容、掌握评议方法。
2.述职述廉。党组成员、科级(含副科级)干部在本单位全体人员大会上做述职述廉报告。
3.群众评议。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对党组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4.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
5.反馈评议情况。将评议结果及领导班子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馈。
三、工作措施
1.评议工作由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监察科牵头,人劳科配合 可组织专
2.评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进行,特殊情况也可组织专题评议。
3.评议要做好思想发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4.评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并将评议结果专题上报市局党组。
廉政通报机制
为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反腐倡廉的形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通报内容
1.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反腐倡廉政策法规、有关规定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解决突出问题的主要做法和采取的重要措施等;
2.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新方法、新举措; 3.信访案件查处情况;
4.纠风治乱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5.其它需要向干部职工和社会通报的反腐倡廉事项。
二、时间安排
原则上每半年通报一次,也可视情况增减。
三、通报范围
根据通报内容,在公示栏或局域网等媒介通报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情况。也可借助当地新闻媒体、报刊宣传反腐倡廉的成效。
四、组织实施
1.通报文字材料由监察科提供。涉及其他专项工作的,由
相关职能科室提供,主管领导把关。
2.需要向社会通报的事项,由办公室负责联络新闻媒体,监察科配合。
专利预警机制 篇6
1.1 研究背景
1.1.1 专利预警概述
企业通过搜集、汇整和分析判断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侵权争端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危害程度等情况向企业决策层发出警报这就称之为专利预警。
1.1.2 企业专利预警的作用
①有效地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节省企业的研发经费和时间;②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做到及时跟踪有关政策、法规以及专利的关键信息;③分析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寻技术空白, 促进自主创新, 提高企业竞争力;④提高企业的应对专利纠纷能力, 增强企业的专利风险管理意识。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专利预警体系是通过收集与分析本行业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 关注同行的现状, 把发生专利纠纷的可能性及危害和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组织及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同时发布专利被侵权信息, 建议业内企业和行业组织采取相应对策的机制。河南省企业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利预警体系预警流程。专利预警的流程如图1。②企业专利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的建立。为了能够实现对有可能发生的技术贸易纠纷和重大专利侵权等事情进行预警, 使专利预警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与正式性是建立企业专利预警系统框架的目的。企业在建设专利预警系统框架时需要包括如图2所示的基本部分。③有效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模式的建立。产业、行业、企业等不同阶层的发展与安全决定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建立必要性, 各方参与和配合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才能发挥其作用, 在专利预警机制构成中主要由三个主体构成, 其模式如图3。
2 国内外专利预警发展现状和趋势
2.1 国外专利预警发展的现状
注重对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和预警的政策, 较早时间就在发达国家实施了, 比如, 在美国和英国, 他们主要运用商业模式对专利情报进行分析和开发利用。在日本, 他们的特许厅把每年大约10%的预算用作于专利资料分析, 并定期组织专家绘制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用于指导日本企业实施专利战略, 并同时进行专利情报开发活动。欧洲是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专利分析和预警, 同时投入也非常的惊人。
2.2 国内专利预警发展的情况
近年中国对建设专利的预警体系开始重视,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3年就提出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个地方在中央的呼吁和带动下也陆续开展了专利预警的服务。深圳市已经成功建立了“深圳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 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贸易壁垒的信息支持和帮助。例如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北京国之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中心等一些帮助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应急预警服务中心也已成立。
2.3 河南省专利预警发展现状
在专利预警体系构建上, 近年来河南做了一定的摸索, 知识产权部门发布了针对该省企业专利预警工作的实施方案, 在重点领域建立了初步专利预警服务体系, 如构建的生物质产业自主创新和保护的信息应用平台等, 对该省生物质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专利战略实施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也带动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专利预警相关人才资源的缺乏, 预警体系与实际开展专利预警工作的需要有一定差距, 相关专利预警的研究专利分析方法和专利应用分析系统还需加以研究、优化和完善。
2.4 企业知识产权预警现状
2.4.1 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公司企业轻视了作为其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 只关注其有形资产。在专利方面, 企业热衷于申报科技成果奖, 对非科技成果不及时申请专利, 科技成果商品化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近些年虽有一定提高, 但整体保护意识依然相对比较薄弱。
2.4.2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
企业不仅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预警管理部门, 对自己的技术开发工作的职员进行约束与激励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手段。原因有:①由于企业对知识产权不重视, 企业科技开发力量不够, 影响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②很多做技术开发工作的职员因为缺少来自所在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 随后跳槽, 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专有技术被人带走, 这带来的结果不仅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 而且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必将拱手相让。
2.4.3 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
无形资产和知识财富的价值和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从第一、二产业向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大量事实证明, 衡量企业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些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了。
3 企业专利预警体系架构建设
①提高企业专利预警的意识;②建立健全的企业专利预警的工作制度;③建立完整的企业专利预警的工作流程;④建立专业的专利预警专家人才队伍;⑤建立警度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预警方案;⑥建立企业专利预警信息的数据库。
4 结语
经过一年时间本课题进行了阶段性研究, 使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和查阅了大量的数据, 对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了考察。提出对河南省专利预警系统建设的构想, 要在实际运行与服务中进行实践和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一个能充分满足专利预警工作需要的既高效又全面的专利预警系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 品牌竞争优势的缺乏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受到资源环境约束进而增大, 从而影响到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因此,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才能使该省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产业集聚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黄幼陵, 代晶.企业专利预警警度评价的探讨[J].知识产权, 2005, 15 (5) :27-30.
[2]黄里宁, 李家深.企业专利预警系统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 (2) :1-3.
[3]饶文平.知识产权预警系统中的专利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 (1-2) :56-57.
[4]孙捷, 王毓慧.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专利布局与专利战略[J].家电科技, 2010, (8) :44-45.
[5]孙捷.导电聚苯胺产业的专利技术分析与企业策略[J].审查实践与研究, 2011, (4) :62-70.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分类表第8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专利预警机制 篇7
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选择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以及淮安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作为信息来源, 考虑到专利申请的延迟公开性和专利发明的保护期限, 该检索以申请日为准, 综合检索和筛选了1985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之间与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相关的专利, 结合名称、摘要、主权项以及国际专利分类号等字段, 在淮安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进行检索, 除去一些不相干及弱相关专利, 最后得到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2项。
2.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 国内共有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72项。1987年, 全国第一件植物纤维地毯相关专利出现, 申请人为:镇江市麻纺织厂, 专利提出的地毯由红麻纤维做成;由于国民的环保意识以及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1987年-2001年, 专利申请量变化缓慢;2002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第24号令, 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4年修订) 》, 目录提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生产属于鼓励类外商投资条目, 2002年-2012年, 专利申请量变化较之前迅速。总体说来, 国民对知识产权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量也不断增加。因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符合人们对生活和生态的要求, 所以这个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产业是新兴产业。
3. 国内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申请中国专利的省份分析
如图2所示, 全国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中, 浙江省名列第一, 共有29件专利申请, 占全国申请量的40%。江苏省次之, 共有22件专利, 占全国申请量的31%。浙江省、江苏省经济发达, 制造业水平总体较高, 并且自然资源丰富, 浙江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的1/7, 竹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 对植物纤维地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和浙江省因为资源优势, 例如宜兴、安吉的竹子产业, 带来了这些地方天然植物地毯的发展。广东是中国外贸出口的口岸, 大多数的天然植物地毯是出口产品, 因此广东也有很多生产企业和专利的产生。还有部分资源优势地区, 因为竹子产业已经衍生出很多产品, 重点发展了竹子制品、竹炭等, 未见应用在地毯上。
4.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人分析
如图3、4所示, 国内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分别是:宜兴保洁俪竹木业有限公司、陈玉强、许赞有、包骏、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谷光照、刘义涛、方丽、安吉绿宁竹木业有限公司和广西福园剑麻股份有限公司。其中, 宜兴保洁俪竹木业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量为11件, 占此类专利申请总量的30%;陈玉强的专利申请量为6件, 占此类专利申请总量的16%;许赞有的专利申请量为5件, 占此类专利申请总量的14%。排名前十的专利申请人多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 其中浙江省排名靠前的申请人有陈玉强、包骏、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丽、安吉绿宁竹木业有限公司, 这些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共有15件, 占浙江省此类专利申请总量的52%;江苏省此类专利申请较为集中, 排名靠前的申请人有宜兴保洁俪竹木业有限公司、许赞有以及刘义涛, 这3个申请人申请专利量为19件, 占江苏省申请总量的86%;其他省份此类专利申请较为分散, 仅河南、广西两省有排名前十的申请人, 分别是谷光照和广西福园剑麻股份有限公司 (注:此处专利申请总量为排名前10申请人申请专利数之和) 。
5.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发明人分析
如图5、6所示,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发明人分别为:张炳兴、陈玉强、许赞有、包骏、梁伟清、王永卫、朱勇清、余一鹗、谷光照和方丽。其中张炳兴发明的此类专利有11件, 占专利总量的30%;陈玉强发明的此类专利有6件占申请总量的16%;许赞有发明的此类专利量有5件, 占申请总量的14。以上就是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的技术能手, 企业应密切跟踪这些人的专利研究方向, 同时在引进技术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时可以优先考虑与这些人开展合作。这些发明人多集中在浙江省 (5位) , 江苏省有2位专利发明人排进前10, 另外广东省、河南省和广西省分别有1位专利发明人排进前10。其中浙江省的专利发明人有陈玉强、包骏、王永卫、余一鹗以及方丽, 这5人共发明了15项专利;而江苏的专利发明人有张炳兴和许赞有, 2人共发明了16项专利 (注:此处发明总量为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发明人申请此类专利数量之和) 。
6.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技术分类分析
由图7、8可以看出,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主要分涉及A47G、B32B、D04C、D05C、D04G、D06C、D06N、B60N、D06P、D02G几类。其中涉及A47G的专利最多, 为14件, 占此类专利总数的34%;涉及B32B类专利排名第二, 为7件, 占此类专利总数的17%。而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量排在前10位的省份专利申请基本集中在A47G、B32B、D04C、D05C、D04G、D06C、D06N、B60N、D06P以及D02G几大类。浙江省的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专利申请比较活跃, 涉及的技术范围最广;而江苏省和广东省此类专利涉及的技术范围均为五类。其他省份的此类专利涉及的技术范围与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相比有一定差距。由此可以看出, 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的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发展较其他地区更为发达 (注:此处专利总数为IPC分类排名前10的专利总和) 。
7. 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 地毯类的专利多为外观设计专利, 但此类专利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由于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出现的时间较晚, 涉及此类专利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并不多, 但是从此类专利的历年数量上来看正处于上升趋势, 说明植物纤维地毯是一个新兴产业, 因其环保、生态等特点正越来越多受到青睐和重视。
然而, 这一产业曾经在2004年前后爆发过专利大战, 主要还是集中在外观设计方面, 如:安吉竹制品企业VS连云港海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江苏拜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康拜特地毯有限公司VS连云港海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等。这场专利纷争中, 江浙两省众多企业卷入专利漩涡, 牵动了江苏、浙江两省政府部门的神经, 更是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知识产权界的广泛关注。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 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 重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建设, 建立起自身的专利预警机制, 规避风险, 保障产业良性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行业是个新兴产业,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并不多, 且许多企业或个人的专利申请还停留在凑数量、走形式的阶段, 专利申请时不注重策略, 申请之后对专利的管理和维护又缺乏能力。在下一步的发展中, 建议国内同类企业在拼质量、争利润的同时, 更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并及时申请专利,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予以保护, 以创新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在申请专利时, 最好先制定一个申请保护策略, 避免盲目申请, 给他人留下漏洞可钻。这样就在研发的过程中, 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堡垒。
同时,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起与实力相结合的专利战略, 且应随着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的变化而调整, 以获得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 如果仅仅是为了专利数量而申请专利, 盲目的囤积, 对企业良性发展起不到太大作用。
(2) 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并从制度上做出安排, 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 加大对专利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 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项目;积极参与品牌建设, 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培育和保护;加强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共同采取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3) 完善企业专利管理制度。通过先进、完整的理论, 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的公司内部专利管理规章制度, 形成一整套专利管理与保护的规范、专利信息利用的规范、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的规范、以及专利工作机构与人员的工作规范等, 并将专利管理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切实将专利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的全部环节、全部过程之中。
(4) 建立专利预警, 实时跟踪同类企业的新增专利, 密切关注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时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 对于有侵犯自己专利权的企业, 应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市场份额的流失。在市场营销中, 也可结合专利, 制定积极主动的市场策略。
(5) 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目前主要用于出口, 因此在专利策略上, 除对国内进行布局外, 对出口目标市场也应提前进行布控。在进行出口时, 企业的研发和专利布局应结合目标市场的国情、环境等特点, 并提前做好相关知识产权的检索及侵权预警, 避免相关风险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文章针对1985-2012年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的制造技术及相关生产设备, 检索国内的近似专利, 在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的发展状况、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等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技术分布、重点技术布局、重点技术方案分析等, 对纯天然植物纤维地毯进行专利分析与预警, 并给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专利预警机制 篇8
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融入了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浪潮中, 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要素和企业相互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知识产权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在高校乃至国家层面上衡量核心实力和创新创造力上, 专利是其科技资产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其经济价值的外在表现。对中国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较, 知识人才最为集中, 科学研究条件最突出的地方是高校。因此, 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 其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更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 对于实现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到高端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利竞争理论的是由竞争力理论发展来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竞争的核心决定因素。竞争力理论便发展转变成了知识竞争力理论。作为知识产权的构架中的核心要素专利权, 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 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将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利分析预警作为专利运用的基础是实现专利价值、发挥创造引新引领作用的有效方式。
高校专利预警是指高校通过数据收集、材料整理和模型判断分析出与本高校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攻关技术领域的专利和非专利信息, 国内外研究信息和其他信息,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侵权争端及其可能出现的危害程度向高校决策层发出警报。专利预警着眼于实际应用效果, 致力于解决迫切的产业需求, 适度预测技术发展, 为高校分析出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具有实效性和地域特点的专利进行预警, 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统计, 流程相当繁琐, 耗时也很长。因此, 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耗费, 笔者将高校的专利预警分为初级预警和深度预警。初级预警是对高校的整体专利进行一个比较粗糙大体的预警, 而深度预警是对高校具体的某个专利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遇到的技术壁垒和专利壁垒。为了节省成本以及对各高校的专利技术及专利质量有个浅层次的对比认识现,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初级预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 高校专利初级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1.1 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构建高校专利初级预警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综合评价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有效工具。可以运用该模型来评价高校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具体来讲,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关系合成原理, 对边界概念或性质不清晰的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通过对多个模糊因素的分析, 综合评价被评价对象的隶属等级的一种方法。该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大致为:先将各因素逐一进行模糊评价, 再将所有因素的影响系数叠加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依据QADD7理论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见图1。
1.1.1 专利初级预警指标的选取
初级预警指标的筛选是构建专利预警模型的首道工序。鉴于专利的时效性, 因此应该本着“使预警过程更快捷、简单、高效”的原则筛选初级预警指标。对此, 在筛选指标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敏感性、前沿性、容易获得性并且在使用中要保证操作的合理方便等标准, 使指标体系能够做到在数据精度和节约成本上的平衡。只有这样选取专利预警指标才能实现高校预警资源的最大化。本文从专利数目的多少和专利价值两个方面, 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来构建专利的预警指标体系。
(1) 在专利数量维度上, 高校在申请专利的开始阶段, 通常专利数量少, 未达到一定规模, 并且专利增长率较低, 整体处于初级阶段。在该阶段所推出的专利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关注并不多, 专利的危险度不大。但是当高校的专利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极速增长, 相关竞争企业为了遏制其专利的快速增长, 竞争高校或企业就会使用专利武器, 对其筑起专利壁垒。对此, 本文将专利申请增长率、专利增长率下降幅度、专利授权率进行重点分析。专利增长率来表示高校在此阶段专利的增长态势, 专利增长率下降幅度来预测高校的专利申请状况未来的发展情况, 专利授权率来表示高校专利申请的效率, 指标数值越大, 说明问题越严重。
(2) 专利质量维度指标。如果专利的技术价值越高说明其属于核心价值的可能性越高, 在行业专利竞争中就更容易受到相关技术领域领先的企业或高校的竞争, 提前对核心专利建立专利壁垒。核心专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其市场的需求就越多, 市场的价值也越高。对于核心专利, 正在研究该领域的专利优势企业或高校也会对该核心专利的保护力度加强, 建立围绕核心专利的周边专利, 其他高校也就不容易突破它的专利壁垒。对此, 通过研究相关的技术数据, 我们选择专利平均年龄、技术生长率、公司研发重点率3项指标, 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该专利为核心专利的可能性越高, 对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威胁越大, 竞争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越高, 专利越危险。
将上述指标层次化得:
一级指标为:
二级指标为:
1.1.2 专利初级预警指标权重的确立
目前, 数学分析领域有许多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如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等, 其中前两种方法系主观赋值法, 后两种系客观赋值法。在模型分析过程中,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得出一级指标权重向量集a= (a1, a2) , 其中a1>0, a2>0, 且∑ai=1, 它反映对各因素的一种权衡。二级指标权重向量集A1= (a11, a12) , A2= (a21, a22, a23) 。aij>0, ∑aij=1。本文拟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详见表2) , 并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所得到的判断矩阵一致性均符合要求。
1.1.3 评价集的构建
在本文中, 笔者按专利警度将高校的专利状态划分为三类状态, 一类是正常状态, 一类是警戒状态, 再者是危机状态。对此, 设计高校初级预警的决策集为V={v1, v2, v3}={正常, 警戒, 危机}。
1.1.4 模糊关系矩阵的构建
(1) 确定评价为正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的隶属度绝对值为1的指标值。将专业领域内若干高校的指标权重进行对比分析, 以确定uij对于vk的隶属度, 继而确定指标uij的最小值aij和最大值bij, 最后对各项指标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后, 计算出所有二级指标观测值的平均值rij。假设则uij对v1的隶属度即为1。一般可通过隶属度函数确定隶属度。
(2) 令xij1=aij, xij2=rij, xij3=bij, 以下限值x1i和上限值x3i作为边界, 凡是指标值完全属于v1 (正常) , 凡是则完全属于v3 (危机) ;把[xij1, xij3]区分划分为正常、警戒和危机三类状态, 以最能体现这三类状态特征的点 (平均值点) 的隶属度为1, 概念模糊的边界交点的隶属度为0.5, 构造指标即为3个等级隶属。上述指标的数值越大, 说明专利警戒等级越高。采用升半梯分布,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其隶属度:
各指标值对于v1隶属度函数:
各指标对于v2的隶属度函数:
各指标对于v3的隶属度函数:
(3) 构建第i类指标评判矩阵。
由此, 可以得到一个二级模糊评价矩阵Bi=Ai×Ri。
1.1.5 模糊综合评价
令R={B1, B2}, 一级权重A={a1, a2}向量集, 则综合评价矩阵然后采用归一化分析方式对矩阵B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高校对于v的隶属度B确定高校的专利状态, 隶属度越大, 高校的专利警度越偏向于此种状态。
1.2 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专利预警模型综合分析评价云南某大学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警戒情况, 通过对各指标权重的分析判断, 评价其是否在警戒范围以内, 同时进一步确定是否应该将其提升到深度预警的状态。
(1) 在同一技术领域内选择A、B、C、D、E、F六所高校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B、C为本省同一技术领域内两所重点高校, D、E、F为同一技术领域内外省的重点高校。表3为各所高校的指标权重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局、佰腾专利数据库.
(2) 根据研究得到的隶属度函数公式, 求得各二级指标对于V的隶属度, 在其基础上并构建二级评判矩阵:
从而得到二级评价矩阵
(3)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一级评价矩阵B={0.2620.273 0.281}, 从矩阵B可以看出A高校对危机状态的隶属度最高, 说明高校的专利状态不容乐观, 偏向危机, 所以A高校急需进行深度预警。建议A高校首先要找出竞争对手, 然后对对手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确定公司是否有侵权或被侵权的可能性, 是否存在专利壁垒。
2 结束语
在确定高校专利的初级预警模型后, 输入要预警的信息即可得到各指标警度的隶属度, 基于隶属度的数值发出相应的警戒信息, 并判断有无必要进行深度预警。如果需要进行深度预警, 可以根据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对高校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为深度预警确定方向。该专利初级预警模型从高校的专利战略角度出发, 构建高校专利预警的指标评价体系, 初级预警的指标选取简单, 具有代表性。模型的建立考虑了评价集的模糊性, 具有客观性。该模型能够快速、便捷地计算出高校专利的大致情况, 为高校专利的预警节省了时间, 降低了成本。本文从定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专利初级预警的新方法, 改变了主观定性的专利预警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摘要:在现有的专利分析研究基础上, 结合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分析法与层次分析体系, 建立高校专利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构建对高校的初级预警模型, 并将结果与原有单一指标的分析结论进行比较, 发现新结论既涵盖了专利特有信息, 同时也使评价更客观, 更符合现实状况。该方法同时也适用于高校间的专利竞争分析。
关键词:专利,模糊综合分析法,高校,专利预警,预警模型
参考文献
[1]黄幼陵, 代晶.企业专利预警警度评价的探讨[J].知识产权, 2005 (5) :27-30.
[2]谢季坚.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专利预警机制 篇9
目前对于人类而言, 地震预报的确有太多的技术局限。而正因为没有十足把握, 所以预报也必然要慎之又慎。任何一次误报都可能引起社会的恐慌。
灾难总是会让人痛彻心扉, 智慧也决不答应人类轻易俯首称臣。如何集纳并创新地震科研技术, 如何在技术困局中找到最佳的突破点?如何规避掉现实障碍而在创新思路上另辟蹊径?面对种种问题, 圣翔电子科技公司的高显文和侬建新的创新之路, 带给了人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现实困境:中国地广走老路不现实
据媒体报道, 1966年可以看作一个节点, 那一年中国发生了著名的邢台大地震, 8000余人丧生, 3.8万余人受伤。有一位老人跟周恩来总理说:“出现这么大的灾害, 能不能做到在震前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呢?”回望当年, 正是那时的领袖激励了许多人的预报情结, 也让他们从此历尽悲欢。要“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 周恩来总理对年轻的学者们说。接下来中国进入为期十年的强震活跃期。因为受到空前的重视, 当时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投入进来, 地震研究却颇有“显学”之态。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石油系统的权威翁文波等都被抽调来搞地震研究。历史学家们也不示弱, 用找寻历史地震的方式进行研究。
圣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显文
那时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得到空前重视, 随后几年中国发生了多次7级以上大地震, 国家地震局于1971年8月正式成立。至此中国社会一直持着对地震研究的热情。
正如圣翔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显文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 发展到今天, 地震科技及产业的发展, 仍旧没有具体的现成的道路可走, 尤其过去的研究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要想有所突破, 都得靠自己去摸索创新, 这对于任何致力于这一领域的企业或技术专家来说, 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圣翔电子的总工程师侬建新也坦言, 在地震科研领域, 针对地震预测, 现在科技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呢?虽然我们现在上天可以去月亮, 甚至我们可以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去探测, 因为对于目前来说, 上天比入地要容易的多。对于地震, 我们人类现在还没有办法深入到具体的地震源去探个究竟, 这个东西对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这是个很遗憾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科技现在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们没有办法来直接探测地震源这个对象。
科技界现在对这方面研究只能说地震预警。预警, 全世界都有很多人在做。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做这个事情, 世界上有很多科技人才都在为这个事情而奋斗, 但是这个成效不是很大。现在世界各国预警的策略, 都是采取这样一个模式, 就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区采取密集的铺点, 增加测定站的数目, 然后把信息搜集以后, 由预警中心分析后做预警, 基本走的是这样一条路, 美国和日本都是这样。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如此。但这条路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不现实的, 因为我们前几天开专家评议会的时候, 与会专家们也都讲, 这种方法不太现实, 也没有多少用处, 因为我们国家地域太广, 人口太多, 情况太复杂, 你没有那么多的资源, 没有那么多人力和财力去完成。
根据规定, 地震预报涉及政府决策, 所以国家规定所有地震预测意见必须经过省级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审核, 然后上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省级政府, 最后由省级政府根据地震部门的预测意见向社会发布。这个中间就有一个时间的问题。
独辟蹊径:立足家庭独立预警
既然有着诸多的困境和障碍, 那么地震研究和预报不妨转化一下思路。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显文和侬建新凭借着多年来对地震研究的积淀, 他们的创新智慧在艰难卓绝的探索前行中终于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据侬建新介绍:“我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我们走的这条路和所有以往的都不一样, 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们的基本思想是立足震区、立足家庭, 独立预警, 自主防控, 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控成本和防控风险。
侬建新具体解释道:“这里的风险是社会风险, 就是经济, 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的损失;还有一个是政治风险, 以前没有人提过这件事。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让老百姓家里自己拥有这个设备, 独立预警、自主防控, 我们是这样一种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圣翔电子开始了他们的智慧创新之路。侬建新说, 要研制地震预警装置, 首先要攻克地震预警的技术难关,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攻关历程。以往地震检波器本身具有固有的技术特征。以往使用的地震检波器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类, 机械式地震检波器;第二类, 半导体式地震检波器;第三类, 电磁式地震检波器。但这些传统的检波器都有着各自的缺陷, 机械式的地震检波器没有电信号输出, 不适合用来做实时地震数据的分析计算;半导体式的检波器由于它本身存在较大的热噪声, 在地震信号微弱时容易造成设备的分辨率降低而无法工作。
圣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侬建新
至于电磁式地震检波器, 侬建新说, 其基本原理是在检波器里放置一个磁铁, 在磁铁的磁回路上安置一个弹性连接并且能和磁铁做相对运动的线圈。当电磁式地震检波器受到振动时, 线圈感应输出信号电流, 这就是电磁动圈式地震检波器, 它在地质勘探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磁式地震检波器的这种结构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
为了使电磁式地震检波器能够适应地震波的低频特点,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加线圈和线圈架的质量。但是, 另一方面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在地震检波器线圈受到的作用力不变时, 它运动的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地震检波器线圈质量越大检波器输出的信号就越小。在电磁动圈式地震检波器中兼顾地震波的低频特点和提高检波器的灵敏度是相互矛盾的。能做出灵敏度提高几倍的电磁动圈式地震检波器也是技术上的一个进步。这种思维模式也困扰了科学家很多年。经过多年的探索, 侬建新用逆向思维思考, 如果在电磁式地震检波器中让线圈固定, 让质量大得多的磁铁相对线圈做运动。这就是动铁式地震检波器。这样一来电磁式地震检波器的缺点就变成了优点。
地震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最终要以它周围的物体做功的形式来消耗掉。在震中距为特定值的一个点上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乘上距离,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在特定的点, 地震造成某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 它的质量越大所做的功也就越大。在动铁式地震检波器中质量越大的磁体, 它所做的功也越大, 这部分功最后转换为信号电流输出也就越大。动铁式地震检波器这种能量的转化输出现象, 与原来的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刚好相反。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增加动铁式地震检波器磁体的质量和线圈的尺寸。将电磁式地震检波器的灵敏度和信噪比提高几十倍。使地震波的监测和分析得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使我们能在地震的发生起始阶段作出预警, 使预警更有价值。
高瞻远瞩破难题
地震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所有的创新和探索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突破、如果缺乏可操作性, 那么再好的理论也终究没有价值和意义。
万事俱备, 有了专业的理论依据, 高显文和侬建新带领研究团队潜心研究, 2009年, 国内首台地震临震报警仪模型问世。为了让它能够在工厂批量生产, 他们一方面成百上千次的修改设计图纸, 另一方面赴云南各地以及上海、深圳等地有关的工厂, 反复协商、修改、制作, 同时他们自己动手研发各种零部件样品。终于开发出了全新的“地震预警机系列 (新型地震临震报警仪、地震预警机) ”,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定, 获得中国发明专 (专利号:ZL 2011 1 0258852.7)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 20112 0328635.6) 和机器外壳结构设计专利 (专利号:ZL 2012 20570671.8) 等三项专利证书。地震预警机的诞生, 标志着我国地震预警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地震科学界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地震预警机应用“高灵敏动铁式地震检波器”尖端科学技术原理, 对地震进行解析。分为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两类。分别叫做地震临震报警仪和数字式地震预警机。模拟通道直接应用监测信号控制报警系统;数字通道将监测信号数字化后, 可准确鉴别普通震动与地震波。该仪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能够准确及时地发出危险预警信号。同时, 该装置还含有防盗报警功能,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发明了地震临震报警仪后, 侬建新开始考虑从混杂在一起的微弱电信号中把地震信号分离出来, 可以用它检测出的地震信号控制供电、供水、石油液化气、医院给氧管道等设施以降低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他们新研发的地震预警机对检测出的电信号每秒钟采样300个数据, 实时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判它们是否地震信号, 需要进行每秒一千万次以上的运算, 这个要求对现代的计算机来讲简直是轻而易举的。
地震预警机的设防要求, 按照中国国家地震标准 (GB/T 17742-1999) , 对发生地震进行预警设防。设防标准按《中国地震烈度表》中规定的六度至七度设防 (相当于距离震中30公里范围内的里氏五级至六级地震进行设防) 。在建筑物或人们的住所发生危险前, 地震预警机会发出危险预警信息, 让人们快速逃生避险。
地震预警机系列样机通过了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的严格检验鉴定。该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六度 (一档) 和七度 (二档) 的设防标准。应用该机的测控功能, 可有效地抑制电力、供水、石油煤气管道等因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守护生命:产业前景难以估量
致力于创新的高显文和侬建新, 始终怀着一颗对科学无比热爱的心, 不断地开拓眼界和科研思路。他矢志不渝的探索让他们逐渐具备了开拓创新的魄力, 也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科研产业者的社会价值和使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但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盲目的, 必须瞄准现实需求。只有这样, 科研成果才能完成与产业的顺利对接, 也才能真正完成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高显文和侬建新在地震科研的创新探索, 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最终的产业实践, 而其的技术理论也成就了这样一种“产研”的融合。虽然他们也曾遭遇重重困难, 也曾遭遇各种挑战, 但是他们百折不挠的坚持了下来。
侬建新介绍说:“我们开发的地震预警机系列, 目前已经掌握了两项核心技术, 一个是高灵敏动铁式地震检波器, 另外一个是单片机数字化地震波形自主实时分析研判, 这两项核心技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地震预警机应用“高灵敏动铁式地震检波器”尖端科学技术原理, 对地震进行监测。
产业转化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技术创新性强, 二是实践效益高, 三是可以轻松转化成产品。据了解, 与以往的任何一种地震测报设备相比较, 高显文和侬建新带领团队发明的地震预警机系列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测报准确、抗干扰、小型化、民用化等新特性。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地震预警, 完全可以有效的让人们有一定的时间逃生避险。因此该仪器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适用于机关办公室、家庭、学校、医院、商店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同时电力供电系统、石油煤气管道、自来水供水系统等也属于重点防范目标。尤其适用于地震易发地区, 能够及时通知人们地震的来临, 从而提前加强预防措施, 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保障生命安全。
如果在城市供水系统安装一个地震预警机, 不仅可以在地震前夕报警, 还能在危急时起到阀门的开关作用, 有效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高显文说, 对于城市供水系统, 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就可能引发不可想象的次生灾害, 但是如果在地震来临之前, 地震报警仪能够准确的预测并发出警报, 同时将阀门关闭, 防止水肆意流出, 就能减少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然, 这同样适用于电力、石油、燃气等的外泄, 能够真正有效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抑制次生灾害的再次发生。
该仪器采用高灵敏动铁式地震检波器检测地震波, 为被检测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它对地震波进行分析研判依据的是波形而不是信号强度, 这就为地震监测预警设备城镇复杂环境应用打通了道路。
社会价值, 这正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而循着这样的思路走过来的圣翔电子, 他们的创新产品注定寄托了更多的对生命的体悟, 以及凝聚了更多的社会思考。
结语
地震研究尤其是地震预报方面的创新, 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高显文和侬建新并不仅仅比别人更有毅力和胆识, 只是他们认为, 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探索是一个非常值得的追求, 因为他们看到了生命在地震面前是那么脆弱, 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最终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
高显文和侬建新所选择的这条路未来也许仍将崎岖坎坷。但正如高总所说的那样, “困难是有的, 笑一笑, 挺一挺它就过去了。现在回头去看看, 过去走过的路和遇到的那些困难, 不算什么困难。我对过去的事情从来不说“后悔”二字, 因为这个困难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它都可能会发生的, 而且没有人会同情你。所以, 我们要正确面对一切困难, 挺一下, 就让它过去吧。”
乐观是任何一个优秀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接下来,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 共同来开发, 让这项创新成果绽放出其应有的芬芳。
首先, 作为一家创新企业, 高显文希望他们能真正走出去, 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姻, 共同完成地震预警机系列的产业化, 完成我们国家这个地震预警设备。其次对这个创新产品, 应该逐步建立一个强大的基地, 促使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 这样才能更好的、更系统的为国民生产、生活服务。随着更多人的参与, 高显文希望他们的科技成果凸显出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从来都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论道者。他们对创新的探索, 始终饱含了其对社会的思考, 对生命的思考。
优秀的企业家从来不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创造者。他们对财富价值的执著追求、对产业模式的探索创新, 始终为社会发展带来冷静的思考。而他们对待事业的观念和执着的精神, 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创新观, 从而为社会风尚注入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