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2024-09-23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精选8篇)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篇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缩写CAFTA) ,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 该自由贸易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众多的人口就带来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 (以下简《服务贸易协定》) , 服务贸易包括四种: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通常说的国际劳务合作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国际劳务合作主要也是通过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完成。但是, 东盟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强制力的缺乏, 导致了境外纠纷增多。因此, 有必要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为对外劳务合作提供有效保障。

一、东盟十国间劳务市场与相关法律差异大。

东盟十国间并不像欧盟那样建立了完整的内部市场和法律体系, 各国的法律体系并是统一的。通过对老挝、越南和新加坡的分析, 可以发现在不同东盟国家我国面对的市场和法制环境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 截至2009年低我国对老挝的实际投资为5.36亿美元, 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 这只能算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贸易额。这是因为老挝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国内市场容量小。其对外国人的管理, 主要是依据1993年的《外籍劳动引进和适用管理决定》和《外国投资促进管理法》, 其主要目的还是在限制普通劳务输入, 增加本国人就业。老挝国内法制较为落后,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常常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近年来, 中国对越承包工程不断取得突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9年中国企业在越南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052份, 合同金额45.19亿美元, 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额44.86亿美元, 劳务合作合同额3323万美元。2009年完成营业额23.99亿美元, 其中承包工程营业额23.71亿美元, 劳务合作营业额2779万美元;年末在越南劳务人数14174人。其中, 建筑类的劳务合作以及中方直接投资企业的中方员工是劳务合作主体。但是, 根据越南的《投资法》与政府招标的规定, 如果中方公司想在越南的工程承包招中标, 中方公司应当同越南当地企业联合投标, 或承诺分包给当地公司, 才允许参加投标。越南的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国内产业较弱, 在受到外资的较大冲击后, 越南政府开始强调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人的就业机会。因此, 在工程招标中中标的中国公司必须优先选用越方技术人员和工人, 中方只能选派少数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越南的经济收入与中国相差不大, 是劳务输出国, 因此对于一般的劳务进口非常排斥。越南也处于发展时期, 其法制也处于一个较为基础的阶段, 其劳务管理依靠越南《劳动法》和《投资法》。

新加坡作为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其劳务市场与法律情况就与越南不同。2008年中新签署了《中国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 新加坡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 双边贸易额达478.7亿美金。新加坡经济发达, 收入较高, 特别是近年博彩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中国与新加坡同样作为华语地区, 劳务合作优势较大。截至2009年底, 299万名受雇员工中, 有1/3是外籍员工。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外籍劳务来源地, 截至2009年, 中国在新劳务人员8.3万人。同时, 新加坡国内法制健全, 从《劳动法》、工会到中国的大使馆, 国际劳务合作体系需要的保障一应俱全。此外, 新加坡还与中国签订了大量的合作协议, 如《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 《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大量的劳务需求和完善的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远远超过东盟其他九国。

二、《服务贸易协议》在当前作用有限

《服务贸易协议》包含大量的保留条款, 这是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还有很多的问题不能立刻解决, 在难以统一十一国意见的情况下, 必须对一些条款进行模糊化或允许成员国保留。因此, 各国做出的承诺和保留是不同的。

以越南为例, 所有的投资都要到所在地省级计划投资厅办理相应手续, 并取得许可证。在劳务合作的过程中, 合作的对象是越南的国企或者私企, 在手续上也会存在差别。对比越南, 新加坡并没有省级机构。新加坡法律的要求更为具体, 规定外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不少于80%的董事必须为注册专业工程师或与之有合作关系的专业人员, 另外在新加坡进行的专业工程项目必须处于一名董事的控制和管理下, 该董事必须拥有该公司至少一份股权, 为新加坡常驻居民, 身为注册专业工程师并拥有有效证书。对自然人流动除水平承诺外, 新加坡不作承诺。可见, 两国的法律规定有很大差别。

《服务贸易协议》保障措施对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的实质要件、磋商、非单边行动、礼让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均作出规定。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 依靠磋商这样的非强制性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缺乏可操作性。

三、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要应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劳务市场和法律环境, 就应当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并在法律纠纷发生后, 将类似的案例进行整理, 为以后的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提供预警。根据国务院2010公开征求意见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也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广西对东盟的劳务输出主要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工程局、广西建工集团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完成, 合作方式上以对外劳务公司的对外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项下的劳务输出为主。因为缺乏一个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信息体系和纠纷预警机制, 多数企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个人的跨国务工人员遇到法律纠纷时则更加无助。

基于地理位置, 广西对东盟的劳务合作有自身优势, 但是这一优势并非具有不可替代性, 广西必须在对外服务管理上下工夫。首先, 应当使信息有效化系统化, 解决个体的劳务合作者不能解决的信息爆炸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是在对贸易国和自由贸易区的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 利用现有的对外劳务合作信息通报制度和网络体系, 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的跟踪调查、领事保护工作职能, 充分发挥广西政府的服务职能进行的信息化预警, 是为之后纠纷解决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蔡磊:新加坡共和国经济贸易法律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

[2]、杨丽艳: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3]、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古小松:泛北部湾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5]、杨云母:新时期中国劳务输出的发展与变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6]、中国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http://hzs.mofcom.gov.cn/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篇2

医疗纠纷(预警)管理制度及流程

的不良后果。

(三)一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医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患者及家属有不满表现;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则处理难度较大。

(三)一级预警要求科室发现预警情况后,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缺陷导致患者死亡、残疾、严重并发症;患者及家属有极度不满表现甚至威胁,极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

预警登记处理本。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

(八)抢夺病历或损毁医疗文书的;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篇3

1 现状分析

首先对我院近3年医疗纠纷事件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纠纷事件发生地域中, 农村患者的发生率是城市患者发生率的11.3倍;纠纷事件中, 高龄患者 (≥60岁) 发生率是低龄患者 (<60岁) 的3.2倍。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时发现, 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是否死亡 (P=0.000) 、是否手术 (P=0.000) 、是否会诊 (P=0.044) 和是否患有多种疾病 (P=0.017) 4个因素有关。纠纷事件中, 手术患者占63.2% (P<0.05) , 这可能与手术治疗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直接的伤害有关。发生纠纷事件中, 患者的死亡率为40.2%, 死亡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是未死亡患者的10.494倍。纠纷事件中, 有19.5%发生在转科情况下。此外, 会诊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是非会诊患者的2.185倍, 而多种疾病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是单一疾病患者的2.752倍。

2014年1月~12月期间, 我院共发生医疗纠纷84例次。同时抽取医疗纠纷事件的病历, 对纠纷事件病历质量的缺陷进分析, 利用医疗纠纷登记数据, 进行事件类型分布统计, 结果见表1。

2 改进措施

2.1 事件处置流程

我院医疗安全科积极建立分级管理预警机制, 将预警模式划分为3个预警等级, 并对事件处置的流程进行改造。流程改造后, 强调了现场处置、院内评估及事后评估追溯环节。改善前缺乏事件现场处置及院内评估, 容易造成医患矛盾误解加深。改善后, 成立了科室风险管理评估小组及科室疏导员, 处理流程改善前后的对比见图1、图2。

2.2 预警事件分级

Ⅰ级预警事件:指Ⅰ级不良事件 (警讯事件) 和Ⅱ级不良事件 (不良后果事件) 。科室当事人在医疗纠纷发生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 同时在医务科、质管科及客户服务中心备案。通过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及科室疏导员进行现场调解, 科室医生积极会诊, 科主任做好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与解释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及事态的严重化。在科室月质量安全会议上, 科主任要强调风险防控, 对近期发生的一般纠纷、普通事件的评析、定责进行通报, 对典型事件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分析总结还原事件真相。

Ⅱ级预警事件:指Ⅲ级不良事件, 未造成后果但家属有异议。科室当事人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同时汇报医务科、质管科及客户服务中心, 医务科即刻向分管院长及院长汇报, 同时报告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三科率先介入, 调查核实并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和评估, 督促当事科室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认真整改, 必要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此实践中我院成立了专家快速评估小组及外请专家评估机制, 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评估, 由客户服务中心组织科室负责人对患者异议进行合理回复。我院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在这个环节中共同支持配合, 形成MTD多学科团队的事件处置模式。在每月召开的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上, 通过专家组对产生赔偿的该预警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评析与定责, 明确事件责任, 做到奖惩分明, 并以此对有相关隐患科室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发布全院性的医疗安全预警通告。

Ⅲ级预警事件:Ⅳ级不良事件 (隐患事件) 即突发重大医疗纠纷事件, 科室汇报后客户服务中心向分管院长及院长汇报的同时报告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同时, 医务科负责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保卫科负责向公安机关报告。医务科立即调查核实并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和评估。为应对法院诉讼或司法、医学会鉴定, 客户服务中心、医务科、质管科及时组织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组 (不少于3人) 进行评析, 提出事件分析意见, 给出初步结论, 以此为答辩提供依据, 为快速评析打好基础。在每月召开的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上, 对专家组评析和初步结论进行讨论, 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当事科室或当事人的责任, 半数以上为通过, 最后定责在月考核进行奖惩, 并在院内网发布全院通报。

2.3 加强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对事件的重视

无论医方是否有责任, 通过现场评估、院内处置均可引起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对事件的重视程度, 进而在重点病种、重点手术、新技术、服务态度、资源配置、流程衔接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医疗质量[2]。通过总结经验、举一反三, 每年编辑一本《医疗中的故事》一书, 以不具科室名、不具当事人名的形式把事件汇编成故事书形式供全院临床借鉴, 以此提高了对医疗事件的认识和提前预警能力。探讨制订了具有我院特色的零投诉零纠纷平安科室创建和规范化医疗纠纷处置流程, 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制度, 并将该项成果以“多学科团队协作患者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为题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 从科学研究的层面上积极改进医疗纠纷合理处置方式。

3 实施效果

2015年1月~12月, 我院运用分级管理预警机制处置医疗纠纷后, 其医疗纠纷事件由2014年全年的84例次下降至2015年的47例次, 且各类型医疗纠纷事件均较2014年全年明显减少, 见表2。

4 讨论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实施对预警事件的风险控制, 有力地加强了事件上报后的现场处置力度, 规范了事件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重视了回顾和整改。这一系列的举措, 都使得纠纷的处理更及时清晰,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事件的严重性和数量。我院实施分级管理预警机制, 通过落实院、科两级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预警和不良事件的范畴及上报流程, 积极推进不良事件非惩罚性制度及进行全院动员培训, 使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关口前移, 恶性医疗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纠纷的合理处置率, 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此外, 分级预警机制有利于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实现事件数与补偿金额双下降。制度完善之后至今无突发恶性医患纠纷发生。预警机制重在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通过分级预警, 对事件进行早干预, 可尽早弥补医疗服务缺陷, 有效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3]。

当前医疗形势严峻, 防范医疗安全风险, 建立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势在必行。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进一步对医疗安全预警/防范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可秉承“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基础”的理念, 探讨明确可行的预警模式, 将其作为医疗安全预警机制运行的基础。 (2) 全面实施医疗安全预警管理, 加强门诊医疗服务各项预警指标的规范落实, 并对危险信号和警示信号分别采取处置措施;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预警评估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预警等级的处理措施;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要严格执行告知制度, 加强有效医患沟通, 从患者疾病分布、疾病种类和确诊时间入手, 加强患者入院医疗安全预警;从患者住院时间、转科情况、是否手术、病情转归及检验结果入手, 加强患者住院医疗安全预警, 逐步使医疗安全预警指标明细化、专业化。 (3) 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优化医疗纠纷处理模式, 通过完善医疗分级预警机制, 不断改善医疗质量, 减少医患纠纷, 构建和谐医患环境, 促进患者安全, 真正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安全管理理念的普及与深入。

摘要:为合理处置医疗纠纷事件,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我院尝试对医疗纠纷的处置流程进行改进, 并加强了事件处置后的整改以及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对此类事件的重视。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并相应制定了分级管理预警机制流程, 使我院2015年全年医疗纠纷事件由2014年的84例次下降至47例次, 且各类型医疗纠纷事件均较2014年明显减少, 表明建立分级管理预警机制更有利于医院控制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能有效减少恶性医疗事件和医疗赔款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分级管理,预警机制,医疗纠纷,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马骏.建立医院医疗安全预警机制与防范对策的探讨[J].现代医院, 2001, 1 (1) :36-38.

[2]梁子君, 赵长久, 王永晨.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3) :53.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篇4

当今, 校园中各种不和谐因素频繁发生, 高校管理工作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形势, 我们应该积极地应对挑战, 积极地建立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 即时的发现, 分析和解决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维护校园的稳定, 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从笔者自己的观点上说, 笔者认为校园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园多校区开放式办学, 给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也使其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尤其是两个校区之间隔着一条马路的话, 那管理的难度就更加大了。学生上下学上下课, 都会穿梭于这条马路上, 不安全因素大大的增加。第二, 就是危险物品存在隐患。在学校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电路问题, 插座问题, 以及实验室问题, 实验室中由于实验的需要, 有时候会存放或者学生上课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性的物品, 以及在图书馆中存放着大量的纸质书籍, 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问题, 防火、防盗意识等显得特别重要。第三, 学生的心理问题, 也是学校发生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地方, 经济发展也往往不太一样, 经济条件往往会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 家境的贫寒, 家庭存在不和谐等等的原因, 往往会使这些学生不合群, 甚至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而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 使其性格变得内向, 自闭, 多疑, 随意的猜忌别人, 当这种自卑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像洪水一样泛滥, 造成学生的伤害事件或自杀事件, 从而酿成大祸。据不完全统计, 仅仅2004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就有6000多起, 死亡人数高达4000人。昔日的马加爵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由于打牌时, 马加爵的一个同学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而马加爵认为平日关系较好的同学邵瑞杰一句“你为人太差了, 连打牌都玩假”, 使马加爵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因此产生了杀人动机, 随后他经过查阅资料等, 到旧货市场买了一个手工锤, 黑色塑料袋, 胶带纸等, 先后将唐学李, 邵瑞杰, 杨开红, 龚博四人杀死, 酿下了惨祸, 害人害己。而由于情感问题引发争执, 最终酿下惨祸的人数也不为少。千里血刃女友事件引关注, 男子欧某因不满女友分手要求, 且发现其有新男朋友后, 起了杀心, 将其狂砍30多刀, 致其死亡, 只因分手要求, 该男子跋涉千里, 用卑劣的手段, 将其女友杀死, 不仅剥夺了别人的生命的权利, 给女友的家人朋友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同时, 也将自己的生命推到了深渊。尊重生命, 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复旦投毒”事件令我们深思, 林森浩因为生活小事和同学黄某关系不和, 心存不满, 日积月累以致最后的一念之差做出了疯狂的举动。林森浩趁舍友不在, 将N-二甲基亚硝酸的所有药液倒入饮水机中, 投毒舍友, 最终, 法院判决林某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应对措施及预警机制

对于校园多校区的开放式办学, 治安管理难, 上下学存在交通问题等等问题, 我认为必须在马路两边安置红绿灯, 同时应该在上下课学生流动最大的时期, 马路两边应该增加治安人员进行管理, 以防危险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 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严格要求自己, 必须有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意识, 需要过马路时要养成走斑马线的习惯, 乘车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礼貌, 带好现金, 谨防扒手, 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 步行骑车时应该养成左右看车的习惯, 慢速行驶, 不可横冲直撞, 不可投机取巧, 以防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严重的, 本身可以避免的交通问题, 使自己受到伤害。对于学校中的实验室图书馆等等的问题, 让我们的学生拥有防火意识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我们应该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 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的完成操作, 在进入实验室图书馆时不能带易燃易爆的物品, 不得嬉戏打闹, 学校在平时应该定期的给同学们开设防火防震等课程, 使其能学会如何在发生危险时安全逃脱。而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学校应该组织各种治安人员定期对学校进行排查, 消除安全隐患, 对电路等进行严格的具体细致的检查, 确保无危险墙体的存在, 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微机室等等设置专门人员负责, 并装置防护门, 保险栓以及报警系统等等, 在人员密集场所配齐配足消防设备, 器材, 并对其药性进行定期的检查, 使药效有效, 保障灭火器药品的规格正确, 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防患于未然。而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更应该多加关注, 多加指导, 在学校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 面对面的进行教育, 加大心理方面的疏导, 从而使学生减轻的心理压力, 减轻思想压力, 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 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 为维护校园稳定, 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好的努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学校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校区的开发及应用实施, 开放性校园等等给学校的安全保卫提供了新的内涵,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的问题, 新的考验, 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充分的运用校园安全机制,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类政治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应该加深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使其都能明白做到严格的规范自己, 在学校中做到严于律己, 尊重校纪校规, 争做文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为我们的学生, 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才提供一个文明, 和谐, 安全的校园, 为学校的稳定, 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明天的校园更加和谐, 祖国的明天更加安定。

参考文献

[1]吴洁, 金峰.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2]汪小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社会学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劳资纠纷预警机制 篇5

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劳动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践不断探索调处劳动争议的新机制,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已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年来, 无锡积极创新劳动争议调处机制, 公正、及时、稳妥地处理各类劳动争议, 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

一、构建平台, 畅通渠道

调处劳资纠纷, 首先必须畅通调处纠纷的渠道。近几年来, 无锡市注重劳动争议调处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无锡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全面建立, 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 提升了办案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调处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打下了基础。2008年10月, 无锡组建了无锡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负责研究解决劳动争议调解的重大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和突发性事件进行会商、对全市工会系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业务指导等工作。无锡市总工会利用广泛的工会组织资源, 不断完善区域性劳调组织和企业劳调委, 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同时,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广泛开展组建调解中心、调解庭、调解室的活动。至2009年底, 全市现有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庭 (室) 98个, 有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33414名。已建立企业劳调会8985家, 组建率为86.5%。2007年11月12日, 无锡市首家劳动争议仲裁院——滨湖区劳动争议仲裁院正式成立。2009年6月9日, 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正式批准设立, 各市 (县) 区迅速跟进, 江阴市、南长区、北塘区、崇安区、惠山区、新区已相继批准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 江阴市和北塘区已挂牌运行, 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关口前移, 预防在先

要切实减少劳资纠纷, 必须将防范和化解纠纷的关口前移, 贯彻预防在先的原则。近年来, 无锡市工会与劳动、司法部门紧密配合, 坚持推进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关系预警网络, 实行从企业、村 (社区) 、乡镇 (街道) 、市 (县) 区到市总工会的五级预报制度。扎实开展劳动关系预警联系点的扩面活动, 切实预防和处理各类劳资矛盾,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至2009年底, 全市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组织1.11万家,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联系点单位1.43万家, 使60%的劳动纠纷通过预警信息解决在萌芽状态。从2007—2009年, 无锡市总工会连续三次在全市组织大规模的联动监督检查活动, 重点检查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情况、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等执行情况, 指导、帮助企业依法整改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 进而有效地预防了劳资纠纷的发生。各基层调解室在日常运作过程中, 注重提前介入, 主动上门服务, 通过宣传培训、座谈走访等多种渠道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用工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 及时向企业发布劳资关系最新运行情况, 引导企业切实增强法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主动与职工沟通协商, 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 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和谐双赢, 也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筑起坚实防线。

三、重心下移, 基层为主

大量的劳资纠纷发生在基层, 调处劳资纠纷的主战场当然也应定位在基层。2008年9月3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发, 无锡依托现有行政管理体系和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 划分基础工作管理网格和执法监督责任区域, 在进一步加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的基础上, 组建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队伍, 增强基层力量, 强化基础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以网格为单位, 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 形成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劳动保障维权工作机制, 为政府实施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维护权益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为确保社会稳定构建有效化解矛盾的工作平台。2009年7月31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无锡市推进劳资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施办法》, 强调建立和完善劳资关系协调工作组织体系, 夯实基层劳资关系协调基础, 以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 做到一般劳资纠纷处理不出社区。

目前, 无锡全市47个街道、36个镇100%建立了劳调组织, 大部分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庭 (室) 。同时向村和社区延伸, 全市538个社区和753个村建立劳调组织, 组建率80%。2010年, 无锡市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建设中, 使社区以上工会劳调组织的组建率达到100%, 并使企业劳调会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基本满足职工“不出厂门”就化解争议的目标。目前全市各类企业共建立劳调组织8985家 (组建率达86.5%) , 2009年, 无锡市的企业劳动调解组织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就达6429件, 2010年上半年共调处劳动争议1814件, 占全市工会调处总量的33%。

四、和谐为本, 首选调解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在调处劳资纠纷的过程中就应体现和谐为本, 尽量使用柔性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在无锡, 调解已经作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首选方式。2009年底, 在无锡市综治委的牵头下, 无锡市综治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7个部门, 对建立劳调组织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五位一体”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下发了具体执行意见, 明确了“首选调解和全程调解”的方向。

截至2009年底, 全市已建企业劳调会11003家, 行业性劳调组织66家, 区域性劳调组织3893家, 平均调解成功率达到87.54%。2009年, 仅无锡市的企业劳动调解组织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就达6429件, 66个行业性劳动调解组织和3893家区域性劳动调解组织受理了6110件。2009年, 无锡当地13000多件各类纠纷, 有近95%办结在了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层面上。另外, 在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80%以上在诉讼阶段得到妥善调解化解。

五、五位一体, 无缝对接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改变各种调解组织“单打独斗”的现状, 促进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无锡为建立相互衔接、高效快捷化解劳动争议的机制进行了探索。无锡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了“1+6”劳动争议大调解工作对接体系, 对全市工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宜兴市总工会组建了集工会调解、仲裁调解和诉讼调解为一体 (“三调一体”) 的市劳动争议中心调解庭, 拓宽了法院审判, 劳动仲裁、工会调解重大劳动争议的“绿色通道”;江阴市总工会创新设立市总调解中心和法院巡回审判庭, 有效实现了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调对接;锡山区总工会试行了劳动争议“上代下”的调处机制, 对基层企业较复杂且难以处理的劳动争议纠纷, 由上级工会指派调解员到企业进行调解;惠山区劳动争议调解形成了“四调联动”及“上调一级”的工作模式, 将企业、村、镇、区的四级调解有机衔接, 做到件件有人管, 事事有人问。总的来说, 无锡将专业性调解组织纳入到大调解体系建设中, 发挥出各级组织的调处纠纷机制功能, 探索出一条劳调组织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五位一体”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以拓宽化解矛盾渠道, 进一步整合资源, 发挥各方优势, 形成“资源共享、工作联动、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实现了调解、仲裁、诉讼之间的无缝对接。

六、依法调处, 效能优先

劳资纠纷的复杂化和调处难度的加大, 需要专业化的调处队伍;劳资纠纷的多发和群发, 亟需提高调处工作的效能。为适应新形势下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发展的需要, 无锡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效能建设。为夯实工作基础, 无锡对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进行了专门培训, 注重吸收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工作, 聘请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劳资纠纷调解员, 对劳资纠纷实行专业化的调处。2010年5月11日,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原来民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基础上, 在全省第一个分立成立了“劳动争议审判庭”, 重组审判资源, 推行专业化审理, 以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效率。

无锡市总工会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司法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相继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推动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提高了化解劳资纠纷的整体效能。无锡市规定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 在确保调解质量的前提下, 要遵循“快速简便”的原则, 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尽快调结案件, 实现质量和效率的统一。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无锡市创新劳资纠纷的调处机制,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全市上半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由增转减, 由上年同期的13966件减少为8641件, 减幅38%。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案件在基层以柔性方式结案。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 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结案占了七成以上。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继实施, 我国的劳动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各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 纠纷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为了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劳动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 无锡市积极化解劳资纠纷, 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在劳资纠纷调处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无锡,劳资纠纷,调处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 (3) .

[2]张居盛, 邓陕峡, 高玉林.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理论月刊, 2009, (10) .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法发 (2009) 41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法发 (2009) 45号.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探索 篇6

1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知识和有用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愈发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和信息创造及运用过程中的权利进行明确、规范和保护,以确保各类知识资源产权明晰,并以商品化形态通过市场调节顺畅流转。知识产权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在2002年就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但自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薄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频繁发生,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已成为了各行业的发展阻碍。我国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尚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还未予以足够重视,对同行业专利技术信息缺乏了解,所以往往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被动侵权的情况,频频遭遇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经济损失巨大。

2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建立的必然性

面对日益增多的专利战,一种以专利信息收集、分析,提出预警应急对策的新型机制随之产生。企业专利预警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判断与本企业主要产品和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纠纷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等情况向企业决策层发出警报。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制订投资计划和发展方略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对技术重复研究,节省资源,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更高端的技术创新中去;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预防及应对重大专利纠纷的能力。

目前国内企业处理专利事务主要采取外聘专业律师或由本企业技术人员担纲重任的方式。即使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也属于综合型法律事务部门,单独设立专利事务管理部门的企业很少。相比之下,跨国企业大都设有类似的专门处理专利事务的部门。我国大型企业及专利事务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设立专门的专利事务部门,并选择或外聘既懂法律(专利知识)、又精通技术的人员作为处理企业专利事务的人员。

在建立企业的专利预警机制的团队时不仅需要研发部门的技术工程师、专利事务管理部的人员,还需要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部分人员。技术工程师和专利事务管理部人员主要负责专利数据的检索采集,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发展信息,包括专利申请、撤回、专利授权、终止和无效情况,因为专利文献记载了90%~95%的新技术,专利技术占人类现代产业技术的90%以上,内容丰富、信息海量;从非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信息,包括企业出版物、会议资料、项目发布、招投标、融资、广告、合作、访问等;从技术和法律角度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制定预警条件,预警平台搭建完毕后进行定期的专利过滤,发出预警信息等。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去搜索一些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要影响的市场信息、商业信息、专利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团队,形成有效的预警提示。

企业预警机制团队还应负责企业的自主专利权的产生、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保护(特别是对自主专利权受到侵害时的反应)专利权和技术秘密的管理和当企业被控侵犯专利权时的应对等工作。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可分为两大类,即强势知识产权企业和弱势知识产权企业。强势知识产权企业也可以称为进攻性企业,如:华为、海尔,这类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建立企业的专利预警机制,是为了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在自身优势产品中遍布专利雷区,使得竞争对手无法绕过专利技术壁垒,从而限制对手的发展,使本企业技术占领市场的绝对优势。弱势知识产权企业也叫做防御性企业,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此类。这类企业更需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但其策略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自身防御。这类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失效专利以及国外大公司在中国没有申请专利的专利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时间和财力,规避对手的专利壁垒或在原有的技术方案上作进一步改进,实现专利技术的交叉许可使用。这类企业是在防御中逐渐壮大自己,从弱势走向强势。通过预警分析还可以做出企业攻防策略的转换。

3 探究

《纲要》里面4次提到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和企业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专利信息资源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作基础。当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人力和信息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都建立一个完善的专利预警机构是不现实的。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将专利信息资源、人才资源集中使用,成立国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的专利预警机构,从而为国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做法。另外,政府应鼓励和吸引专利中介机构进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专利应急和预警能力,并制定相应的规定。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政府主要起主导作用,为相关行业及企业积极提供协调和帮助。同一类型的企业组成统一的行业协会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交流、相关标准的统一以及在其行业所属企业遭遇诉讼时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行业协会把本行业的企业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建立行业专利预警应急机制、专利诉讼应对机制和行业内专利互相许可机制,不仅增强了行业内企业的凝聚力,还为企业节约了大笔的人力、物力资源,更为本行业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崔红秀.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应对专利纠纷.中国知识产权报.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浅析 篇7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指由严重的财务风险引发的紧急状态,它的实质就是财务风险规模化、高强度化的集中爆发。

国外的研究把“财务危机”的标准都集中企业破产之上。但实质上,破产只是一种法律现象,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将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绝大多数我国学者认为被宣布为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的企业已经陷入了较大的财务危机,ST类公司即被界定为财务危机型企业。

与财务危机相关的概念还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失败,严格区分相关概念有利于企业建立与自身相符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造成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财务失败则是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的最严重状况,即“资不抵债”,导致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破产。

1 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因素考虑,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企业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从内部管理方面讲,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会直接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为弥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弊端,就有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虚假,继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产生误导,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2)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3)主营业务萎缩,追求外延扩张。很多企业在发展未成熟时,就贸然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丧失了其原本主营业务的优势,而且分散了投资,增大了机会成本,势必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支付能力弱化,最终难逃财务危机的厄运。(4)过度负债。适度负债,企业可以获取财务标杆利益,但过度负债则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丧失信用,资金链很可能容易断裂,最终出现财务困境。(5)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会达到三分之二升至更高,一股独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摇钱树”,滥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使公司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导致公司亏损甚至破产。(6)关联交易的弊端。关联交易既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也会恶化公司经营成果。目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间相互形成了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三角债"关系。因此,一旦关联企业倒闭,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财务危机,波及其它的关联企业。

1.2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通常企业不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包括行业背景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等等。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清经济发展情势,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有积极指导作用。

2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为了应对频繁出现的财务危机,企业需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及时诊断出危机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防范并化解危机,从而使企业重新步入正常经营的轨道。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在现状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2.1 定性分析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模型上,往往忽视非财务因素。其实,财务指标只是反映财务危机的数字化指标,真正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是非财务因素,例如,公司内部治理的缺陷,管理层指导战略的失误,对宏观经济环境理解的偏颇等等,这些非财务因素才是公司财务危机的根源。

定性分析法正是结合相关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尽管定性分析法有缺点,即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但仍然值得企业加以借鉴。

在具体运用定性分析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考虑以下非财务指标,建立起非财务因素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良好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认清经济发展大局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清晰地对企业进行定位。宏观环境需要企业探究的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出台的新政策、新标准,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银行货币政策等。

(2)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行业成长性,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新行业的进入壁垒,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对手状况,这些因素使得企业面临的行业风险各不相同。当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强劲的时候,自然面临的行业风险较大,此时,企业往往需要知己知彼,提出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有效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

(3)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当,组织目标乃至战略的实现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组织运行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4)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一个具有良好管理机制的企业,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调整,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包括:企业管理者才能、员工素质、内部控制、战略、人力资源、营销、财务、技术等方面的质量优劣。

(5)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如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经营效益不好又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企业的融资能力下降,资金周转与支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财务危机随即产生。

2.2 定量分析法

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是指以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和事先确定的风险临界值为分析基础的风险预警法。定量分析法通常需要建立相关统计模型来分析研究,来识别企业财务状况。

财务预警模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类:一元判定模型(Univariate)、多元判定模型(MDA)、多元逻辑(Logit)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Probit)回归模型、人工网络(ANN)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

建立上述财务预警模型要结合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数据。

(1)盈利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2)偿债能力。指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3)营运能力。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效率和能力。主要包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4)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

由于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经营风险各有不同,在运用上述方法时,不能照搬照套现有模型,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企业的相关预警模型来进行判断。

3 相关启示

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些模型缺乏理论上的依据,研究人员在选择变量时,会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其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会受到样本选取范围和样本时间区间的限制。再次,这些模型的变量只涉及到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因素。

尽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着局限性,但不能因为模型理论上的局限性而因噎废食,否认其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在以后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中可以把考虑到非财务因素的定性分析法与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个性,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从而有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4 结语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应进一步推进深化,在确保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之上完善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对于财务危机的影响深度,帮助企业建立起有效防范困境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序的财务危机预警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预警系统的功能,准确预警危机。

参考文献

[1]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2-68.

[2]陈涛.财务预警模型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104-107.

[3]王强,蓝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J].会计之友,2006,12(中):66-67.

曲阜:建立农机安全预警机制 篇8

一是深入分析近几年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绘制不同时段、不同作业区域事故隐患情况, 为建立预警机制打好基础。

二是认真研究近几年各类交通、农机事故的发生情况, 解析事故经过, 找出发生原因, 总结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机事故的发生特点。

三是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农机手是农机安全的主体。近年来, 监理外勤执法人员在做好纠正违章、开展安全检查的同时, 时刻注意倾听机手心声, 了解其内心想法和需求, 把握最基层农机安全动态。

上一篇:资金集中支付下一篇:音频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