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制与高校稳定(精选8篇)
预警机制与高校稳定 篇1
近年来, 社会各类突发事件, 如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新春的雪灾、5.12大地震等考验了我国应对各类危机的应变能力, 使我们认识到,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一个整体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其特殊性。高校稳定与国家稳定、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 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吸取社会管理方面新的方式方法, 建立维护高校稳定的预警机制, 对于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维护稳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确保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大局,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
1. 当前高校稳定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当前, 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 既有国际因素, 又有国内因素, 还有自身因素。
国际因素主要体现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宣传渗透对师生思想稳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因素主要体现在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学习、情感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都是影响高校稳定的潜在因素。
另外, 高校大学生年龄小, 社会阅历较浅, 自制能力较差, 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不够灵敏, 且年轻气盛易引发冲突, 感情脆弱易受伤害, 这些都对高校稳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影响。
网络,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 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首要渠道。信息化发展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亦因其本身的易受攻击性和公开性, 使得网络负面影响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首先, 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其次, 网络已成为各种思想和社会思潮交锋的阵地。“信息无国界”, 这句话用在网络身上最合适不过。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通过网络畅通无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也争相“抢滩”网络这块重要阵地。
3. 高校扩招带来的弊端。
高校连续扩招, 出现了学生人数急剧膨胀、素质参差不齐的新变化。以往包括维护稳定在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微观管理和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另外, 现在高校多校区化也造成了一些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而且一旦发生影响稳定的事件, 其波及的范围就会随之扩大, 造成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很严重。
保证高校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是高校政治稳定的目标。若校园内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破坏了这个目标, 就可能诱发政治上的不稳定, 进而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所以, 高校的稳定工作, 以及研究制定高校稳定预警机制更具普遍意义。
二、预警机制的概念及其功能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 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建的预警系统。
由此可见, 预警机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 预见功能。
通过对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特定指标要项的研究, 找出某些敏感性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预先指出其发展征兆。
2. 警示功能。
通过对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特定指标要项的监测, 预警主体可以将有关信息和结果向相关部门或社会公众发出警示, 发挥其导向功能。
3. 减缓、阻止、化解功能。
对于许多现实问题, 预警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给予相应的阻止和化解, 实际上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防范了未来危机事件的爆发。这是预警系统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目标。
三、安全稳定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原则
1. 以学生为本, 保护学生。
从某种角度讲, 学生属于弱势群体,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 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学校是以学生工作为中心的, 要把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位, 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群体的力量, 组织和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2. 预防为主, 化解矛盾。
坚持预防为主, 从源头上防止危及学校利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 正确引导, 法制与教育并重。
由于高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 因此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突发事件的同时, 还要注重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坚持法制与教育并重, 引导学生遵循法律, 用理性的方式、正当的渠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四、构建快速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途径及方法
构建快速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 需要分三步走。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消解机制;其次要及时解决高校师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最后要建立应对不稳定突发事件的预案。
构建平等和谐的不安定因素消解机制, 目的在于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因此, 要充分利用学生公寓等生活园区、学生社团、校园心理咨询机构、校园互联网等有效的平台, 扩大消解的渠道, 提高消解的效率, 构建平等和谐的矛盾与焦点消解机制。
及时解决高校师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重点解决师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
1. 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要加大对马列主义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我们的主阵地, 避免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入侵”。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确保大学生的思想主阵地是健康的。
2. 要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勤工助学工作的力度, 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 要加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力度。
学校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 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 提高学生就业技巧。现在大学生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的安全稳定事件已经越来越多, 因此, 我们尤其要注意提早发现。
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的耐挫受挫
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也是高校稳定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对于建立快速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和内容安全监控机制。高校要建设好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使校园网络成为教育、引导和疏导师生的有效载体。学校党办、保卫处、团委、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要持续加强对校园网BBS动态的密切监控, 做好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封堵与删除工作。学校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组织相关力量, 及时围绕师生思想热点和难点, 在网上发布正面信息, 加强对师生的正面教育与舆论引导, 进一步加强专、兼职网络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如可以组建学生骨干成为BBS版主的这一网上监控队伍, 切实加强引导和控制校园网络热点的能力。
二是信息预警机制。注意在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 网络等各种信息中及时发现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热点敏感信息, 及时上下沟通, 达到提高警惕、提前准备的目的。
三是信息畅通保障机制。加强对信息传输渠道和信息上报机制的管理, 不仅学校总值班室加强24小时值班力量, 学校两办、宣传处、信息管理中心、保卫处、学工处等部门及各学院更要加强值班工作, 及时互通有关信息, 确保上下、左右信息的畅通。特别注意对各类预警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要高度警惕, 对危害学校和社会稳定的情况和信息, 在最短时间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值班领导和总值班室, 确保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建立学校应对不稳定突发事件的预案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 也是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人口密度高, 突发性事件难免会有所发生, 而事件发生后能否及时、快速、准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疏导, 是正确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关键。要做到这些, 没有细致可行的预案, 几乎是不可能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提议, 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较为稳妥的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积极接受公安机关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样就能争取主动, 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把维护稳定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阎耀军.论社会预警的概念及概念体系[J].理论与现代化, 2002, (5) .
[3]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理论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6, (3) .
[4]张维平.对美国、日本和中国预警机制现状的评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
[5]阎耀军.现代社会预警系统的结构模式及操作要略[J].发展研究, 2005, (4) .
[6]陈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 2006, (3) .
[7]陈至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高校稳定[J].中国高等教育, 1999, (7) .
[8]李俊哲.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4) .
高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研究与实践 篇2
关键词:学业预警;学籍管理;预警制度
一、学业预警制度的建立背景和目的
随着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因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产生违纪、延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情况不断发生。学籍异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动的学籍管理已然无法满足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学业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从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下面我从预警的工作原则、类别和等级、程序及帮扶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学业预警制度。
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出勤、违纪、成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因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自主性差等原因导致的违纪、学业滞后、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退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补救、帮扶措施,将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改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干预制度。
(一) 预警工作原则
学业预警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工作原则,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将“外部监控”与“内部机制”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联动预警,形成学生、家庭、学校间积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将“普遍性监控”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构建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学困生”家长组成的爱心帮扶体,以帮助高校中学习困难、心理困难、面临学籍异动的学生走出困境;将“静态档案”与“动态跟踪”相结合,为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经常性跟踪学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
(二)预警类别、等级
1.预警类别
考勤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
2.预警等级
学校实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对其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从低到高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个级别,同时对于没有预警的学生标注绿色。
(三)预警程序
1.确定预警学生名单。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确定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
2.下发预警通知。向预警学生下达《预警通知书》,并将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及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关注。
(1)分析预警根源。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谈心、交流、沟通等方式查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2)建立预警档案。辅导员记载学生受预警的前因后果、帮扶转变情况等,建立受预警学生档案。(3)制订整改计划。依据个人特点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等方面。(4)预警等级变更通知。学生受预警等级发生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
(四)预警学生帮扶措施
1.建立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2.建立帮扶机制。对受到预警的同学确定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3.建立重点关注机制。重点关注受预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反馈。4.建立定期谈心机制。定期与预警学生的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现状。5.建立分级监护机制。实行三级预警监护,一级监护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二级监护是学院管理者;三级监护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家长监护制度。 6.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做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间、与学生家长间、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反馈,辅导员与学院管理者的反馈与汇报,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与汇报。
三、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预警制度实施前后各类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发现,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效果明显改善。毕业前补考人数减少,延长修业年限人数减少。2012年延长修业年限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16%,2013年延长修业年限比例为2.90%。
2.学生因学习成绩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减少。2013年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较2012年减少了72.79%。
3.学生受到各类预警人数明显下降。以2009级学生为例,2012年有315名学生受到预警,2013年仅21名学生受到预警。
4.学生受到预警的级别在逐渐降低。大部分受到预警的学生在经过帮扶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有89%的学生预警级别从高一级别降到低一级别,也有43.3%的学生解除预警。
5.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逐渐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预警过程有效督促了学生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完成学业,加强素质修养,减少或避免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校园稳定。由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平台,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大大减少日后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時,通过预警的警示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二次违纪开除学籍的违纪现象,控制了校园稳定高危人群的扩散。
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业预警制度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尊重和爱护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将学业预警作为高校新型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预警工作的成效,高校必须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保证学业预警有效运行,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关注学生需求,强化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学校的预警模式,保证预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海舰,吕海航,王芹芹.关于大学生学业预警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 职业时空. 2010(11).
[2] 杜小刚,张慧,魏哲.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9).
[3] 宓旭峰.学分制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学业预警制度的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1).
预警机制与高校稳定 篇3
当今, 校园中各种不和谐因素频繁发生, 高校管理工作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形势, 我们应该积极地应对挑战, 积极地建立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 即时的发现, 分析和解决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维护校园的稳定, 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从笔者自己的观点上说, 笔者认为校园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园多校区开放式办学, 给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也使其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尤其是两个校区之间隔着一条马路的话, 那管理的难度就更加大了。学生上下学上下课, 都会穿梭于这条马路上, 不安全因素大大的增加。第二, 就是危险物品存在隐患。在学校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电路问题, 插座问题, 以及实验室问题, 实验室中由于实验的需要, 有时候会存放或者学生上课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性的物品, 以及在图书馆中存放着大量的纸质书籍, 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问题, 防火、防盗意识等显得特别重要。第三, 学生的心理问题, 也是学校发生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地方, 经济发展也往往不太一样, 经济条件往往会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 家境的贫寒, 家庭存在不和谐等等的原因, 往往会使这些学生不合群, 甚至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而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 使其性格变得内向, 自闭, 多疑, 随意的猜忌别人, 当这种自卑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像洪水一样泛滥, 造成学生的伤害事件或自杀事件, 从而酿成大祸。据不完全统计, 仅仅2004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就有6000多起, 死亡人数高达4000人。昔日的马加爵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由于打牌时, 马加爵的一个同学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而马加爵认为平日关系较好的同学邵瑞杰一句“你为人太差了, 连打牌都玩假”, 使马加爵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因此产生了杀人动机, 随后他经过查阅资料等, 到旧货市场买了一个手工锤, 黑色塑料袋, 胶带纸等, 先后将唐学李, 邵瑞杰, 杨开红, 龚博四人杀死, 酿下了惨祸, 害人害己。而由于情感问题引发争执, 最终酿下惨祸的人数也不为少。千里血刃女友事件引关注, 男子欧某因不满女友分手要求, 且发现其有新男朋友后, 起了杀心, 将其狂砍30多刀, 致其死亡, 只因分手要求, 该男子跋涉千里, 用卑劣的手段, 将其女友杀死, 不仅剥夺了别人的生命的权利, 给女友的家人朋友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同时, 也将自己的生命推到了深渊。尊重生命, 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复旦投毒”事件令我们深思, 林森浩因为生活小事和同学黄某关系不和, 心存不满, 日积月累以致最后的一念之差做出了疯狂的举动。林森浩趁舍友不在, 将N-二甲基亚硝酸的所有药液倒入饮水机中, 投毒舍友, 最终, 法院判决林某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应对措施及预警机制
对于校园多校区的开放式办学, 治安管理难, 上下学存在交通问题等等问题, 我认为必须在马路两边安置红绿灯, 同时应该在上下课学生流动最大的时期, 马路两边应该增加治安人员进行管理, 以防危险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 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严格要求自己, 必须有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意识, 需要过马路时要养成走斑马线的习惯, 乘车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礼貌, 带好现金, 谨防扒手, 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 步行骑车时应该养成左右看车的习惯, 慢速行驶, 不可横冲直撞, 不可投机取巧, 以防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严重的, 本身可以避免的交通问题, 使自己受到伤害。对于学校中的实验室图书馆等等的问题, 让我们的学生拥有防火意识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我们应该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 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的完成操作, 在进入实验室图书馆时不能带易燃易爆的物品, 不得嬉戏打闹, 学校在平时应该定期的给同学们开设防火防震等课程, 使其能学会如何在发生危险时安全逃脱。而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学校应该组织各种治安人员定期对学校进行排查, 消除安全隐患, 对电路等进行严格的具体细致的检查, 确保无危险墙体的存在, 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微机室等等设置专门人员负责, 并装置防护门, 保险栓以及报警系统等等, 在人员密集场所配齐配足消防设备, 器材, 并对其药性进行定期的检查, 使药效有效, 保障灭火器药品的规格正确, 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防患于未然。而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更应该多加关注, 多加指导, 在学校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 面对面的进行教育, 加大心理方面的疏导, 从而使学生减轻的心理压力, 减轻思想压力, 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 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 为维护校园稳定, 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好的努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学校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校区的开发及应用实施, 开放性校园等等给学校的安全保卫提供了新的内涵,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的问题, 新的考验, 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充分的运用校园安全机制,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类政治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应该加深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使其都能明白做到严格的规范自己, 在学校中做到严于律己, 尊重校纪校规, 争做文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为我们的学生, 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才提供一个文明, 和谐, 安全的校园, 为学校的稳定, 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明天的校园更加和谐, 祖国的明天更加安定。
参考文献
[1]吴洁, 金峰.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2]汪小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社会学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预警机制与高校稳定 篇4
近年来,高等学校留级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被退学淘汰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给学校正常教学、学生个人以及家庭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大学生学籍管理中进行预警,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工科专业课程难度较大等有关;另一方面大一新生从高中阶段“重压”和大学的“宽松”形成强烈对比,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同时也与学生不熟悉学籍管理规定有关。因此,加强学生学籍预警管理便显得重要而迫切[1,2,3]。广东海洋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各个二级学院每学年做一次学籍处理。其二级学院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教学秘书每学期都做学业书面警示及学业警告。结合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学院学籍管理制度。计划通过实施“黄、橙、红三级预警”、入学预警、考勤预警、选课管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以及毕业预警等预警措施全面加强学籍管理。
目前该院采取的学业预警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每学期的学院学业警告与书面警示预警学生不及格课程统计表,必须学生本人核对无误并签名。在该专业辅导员处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每个学生写一份深刻检讨并找出原因。发给学生成绩单和书面警示及警告预警通知书并寄学生家长。强调学籍警示危机性,并解答学生当前学习困难的相关疑问。
(2)班主任每月开一次班会,采取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团日活动。记者采访学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大学生梦想”是什么?经常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3)每学期期末课程考试结束教师成绩录入后,教务员导出成绩提供给班主任邮寄家庭报告书,并发“学生干部群共享”及“工院学生公共邮箱”,再发“飞信”通知学生班干查看成绩,使学生及时清楚课程成绩。对学籍预警学生,教学秘书要经常提醒查看成绩。学生上“学生网上综合系统”可以随时登陆自己的账号、输入密码可以查看其班级课表、个人课表、专业教学计划、已修课程及学分,并进行网上选课等。
(4)关于每学期学生学业警告与书面警示的情况通报,学院在学生宿舍等公开场合张贴班级预警人数,引起其余同学及低年级同学警醒。
(5)辅导员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质量进行信息反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向学生本人和家长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要求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困难要主动寻找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及教学秘书的帮助。
2“学籍预警”机制的制度建设
“学籍预警”机制是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一种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警示系统。其中通过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反馈,以警示帮扶的方式避免学业危机。一是增强教务系统和学工系统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联动,建立学生个人动态档案,对预警学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另外抓好新生入学对学生手册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而这些都是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把可能出现的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与相互帮助,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1 入学预警
新生入学伊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时期。许多学校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学生手册》及政策宣讲等方式,宣传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形成综合性的政策预警。结合实例,使得学生一方面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包括专业介绍、选课指导、课程推介、学籍管理制度等内容,重视学籍管理对学习阶段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结合正、反面的典型案例,能够警示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清楚判断,加深学生对学籍条例的印象。经过对新生进行学籍管理规定的讲座及学业规划指导,是一次不可缺的首期预警。
2.2 考勤预警
开学的第一节课任课教师严格课堂纪律和建立考勤预警机制,对学生能否按时上课、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警示。避免学生因缺课课程总学时数1/3,被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任课教师要报给辅导员,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情况,一方面要对无故缺课学生进行严肃批评,以防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学业警告或被留级的严重后果。
2.3 选课管理预警
学生根据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学分要求和选修课安排情况,选定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不得选修与本班上课时间有冲突的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经选定,学生应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并告诫学生选修课选了的就必须修完,否则学籍管理统计算计未修满学分。选课预警可以防止学生出现各种偏差:多选,漏选,忘记确认等现象。在选课过程中,教学秘书要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指导,及时将选课情况反馈给学生。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4 成绩预警
每学期补(缓)考结束后,学院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务员及时统计学生未获得学分的课程,采取“黄、橙、红”三级预警。将统计不及格学分的学生名单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及时告知提醒学生。学校对各学年应修课程未获得的学分数累计达到14学分的学生给予书面警示,未获得的学分数累计达到25学分的学生给予学业警告,受到2次学业警告要降到下一级修读,并在辅导员处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以书面形式下发警示或警告通知单给学生本人及家长。要求家长积极配合预警系统,辅导员、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受到警示的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加强学习,并要求学生本人要经常进入教务平台查看成绩,关注自己学习情况。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出现留级退学等严重后果。
2.5 学籍预警(留级、退学)
学院教务员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补(缓)考结束后,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自入学起各学年未获得的学分数累计达到或超过25学分的学生,给予一次学业警告,即留级预警。受到2次学业警告要降到下一级修读?提出最后退学预警,受到第三次学业警告应予以退学?明确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并寄送留级或退学文件。出现这种情况对学生个人以及家庭都会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压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必要时安排单独的教育教学辅导等措施,鼓励帮助学生重拾信心,顺利度过留级时期直至完成学业。辅导员及教务员对留级生重点跟踪关注,做好学业指导,精心服务。班主任以及同学对留级生的态度很重要。以耐心、真心、关心与留级生交谈,指出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必须认真悔改,一定从思想上找原因,否则后面的人生之路不堪设想,同时也帮他树立起“重新”的信心,哪跌倒了哪爬起来。主动接纳,使其真正融入学习生活的集体。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学院可考虑把留级生是否进步作为考核班主任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2.6 毕业预警
在四年学习生活规定年限的前一年,大三第一学期通知班干,令其通知本班同学所开课程进行查漏检查。若发现有漏开课程,应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已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各科考核成绩合格。大三第二学期末各班级提交创新学分材料。查看创新学分是否达到4分,当年毕业5月份把材料补齐在大四第二学期补(缓)考结束后。核学生学分获得情况,对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过程中,对尚未修读或未获得学分的学生进行提醒告知。以便他们能够在最后机会内进行清考,顺利完成学业,最终符合毕业资格审核条件。
3 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学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职责明确,分级管理,统一协调。二级学院综合管理部门要从宏观层面组织制定学籍预警意见,整体把握学生学籍管理状况。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作为“学籍预警”执行的基层管理者,要明确分工。每学期开学初的补考结束以后,学院教学秘书负责学籍预警统计,教学秘书将学生未获得学分的课程信息分类汇总。辅导员负责通知学生、家长、班主任。(1)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作为学籍预警直接执行者;依据制度规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与沟通指导。(2)学业预警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系统工作,院领导、系主任、任课老师、班主任、班干部、教学秘书和学工组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八个方面合力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注意构建“家校合一”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联合培养模式。(3)根据日常管理、选课、考勤、成绩、学籍管理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其有章可循;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工作管理的不同层级,明确其在学生学业预警体系中的位置和责任。
(2)辅导员建立畅通的学生学业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该系统是学业预警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建立学生个人动态的、持续的档案资料。辅导员认真做好对预警学生的监督,进行控制学生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要对学生本人及其周围同学进行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沟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确立学习目标。辅导员要从爱心和关心的角度积极地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利状况;通过家庭的教育和监督发挥其能动性,成为学习的支柱和动力。辅导员的认真鼓励与任课教师的耐心辅导,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来。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家长、教务办与辅导员一起关注落后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予以反馈。在工作中要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稳定联系、信息及时和及时反馈的有效渠道。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监督;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柳海燕,王小凤,张有光.关于本科学籍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65-66.
[2]姚娜.高校学籍预警系统建构初探[J].才智,2011(12):263.
预警机制与高校稳定 篇5
高校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是社会稳定的坚实根基。近年来,高校稳定问题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维护高校稳定,持续改进和完善高校管理。
1 高校稳定与高校稳定机制释义
1.1 高校稳定释义
稳定,字面意即“稳固安定而无太大变动”的意思。杰克·普拉诺等人编著的《政治学分析词典》认为,稳定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保持或恢复到固定关系的一种状态。稳定往往被看作是没有根本的或破坏性的变化,或者就是把变化看作是可以接受的或是在特定范围内有限制的。”放到高校管理上,就是确保高校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思想与价值形态的稳定,就是师生员工心态和情绪的稳定。高校稳定是党委的工作,也是行政的工作,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
高校稳定不是说高校系统完全静止不动,而是指通过高校系统的自觉调控,而达到的安定、协调和有序的动态平衡。高校稳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是指高校系统在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下能够合法有序地运行,表现为高校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出的有序性和连续性。所谓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排列秩序的合理性,整个高校整体上保持一种符合规范的和谐状态。所谓连续性,是指高校系统不发生质变的情况下,功能发挥不受阻碍,保持动态的正常运转。
1.2 高校稳定机制释义
高校稳定机制是指高校系统各组织和部分之间(各构成要素之间)为实现动态稳定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过程与方式,其目的是维护高校运转的正常秩序。其中动态稳定是指系统在受到较大的扰动后,仍能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
稳定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制不光要解决各环节的管理效率问题,更要具有长期效能。要建立高校稳定的长效机制,一靠高校体制,二靠管理制度。高校体制,主要是指高校系统各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高校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高校稳定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应该说明的是,各项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与变革不是孤立的,也不能简单地以“1+1=2”来解决,体制与制度应相互交融,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必须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样整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制度可以规范体制的运行,体制可以保证制度落实。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体制再合理,制度再健全,执行者不行,稳定机制还是到不了位。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和根本的作用,高校系统自然如此。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稳定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高校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正常的生物机体(如人体)就具有这种机制和能力。
2 高校稳定机制的构成与构建原则
2.1 高校稳定机制的构成
就我国目前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建设的现状而言,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强调应急。高校对于一些非稳定事件的处理多属于“事后救火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未建立起维护高校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在处理非稳定事件时,高校系统内外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各高校只是按照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应急预案,高校之间、高校与各级教育部门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等缺乏紧密配合,学校内部无法及时传递信息,与学校外部也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我们必须明确,高校稳定工作是一般意义上的事件管理,而不仅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事后反应机制。高校稳定机制的形成,必须包含预警和处理两种机制。
2.1.1 高校稳定预警机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对高校而言,非稳定事件表面看来是突然出现的,但它的发生和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为了从源头上消解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尽量避免一些非稳定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对影响高校稳定因素进行早期监控、预测和预警的机制,提高高校处理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运用相关手段监测影响稳定的因素,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机程度进行科学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超前实施相应的预控措施,把可能造成高校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高校的稳定。
2.1.2 高校稳定处理机制
在预防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处理非稳定事件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为应对高校一些突发性非稳定事件或情况而制定的处置方案,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的工作基础。可设计为总体处理机制和针对不同事件的专向机制两个不同层次,前者是高校稳定处理机制的总纲,具有指导性质,后者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并发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非稳定事件的处理方案,它覆盖高校经常发生的非稳定事件的方方面面,并且要根据客观形势和高校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
2.2 高校稳定机制的构建原则
高校稳定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行事,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原则的指导下,抓住构建机制的切入点,解决在法律、政策、学校、方法和手段等相关层面上的相关问题。其构建原则归纳为以下七点:(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3)实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4)人本化和法制化相结合;(5)预防为主和科学应对相结合;(6)责任明晰和齐抓共管相结合;(7)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平时。
3 系统论的应用和高校稳定系统的提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门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观点和三大特征。三大观点是指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系统观点是说一个复杂事物的功能远远大于各组成要素和环节的简单总和;动态观点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这符合哲学中的事物普遍联系、绝对运动和向前发展的观点;等级观点是说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系统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三大特征是指系统具有目的性、动态性和有序性。
以系统论为依托,把高校也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它既有内部各组织机构、各部门、各成员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又有外部更大的城市系统、社会系统所含盖。它同样符合系统论的三大观点,也具备普遍意义上系统的三大基本特征。高校系统的稳定受诸多因素影响,笔者这里参考某学者关于社会稳定系统的理论模型,提出高校稳定与六大支持系统的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3.1 高校生存保障系统
该系统是整个高校稳定系统的逻辑起点。如果高校生存都得不到有效地保障,那么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当然,高校的生存又和招生、教学和就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生存保障系统在六大支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诸系统都是该系统不同角度的延伸。
3.2 经济支撑系统
该系统是高校稳定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不仅为高校生存提供物质前提,也为高校控制系统提供能量,同时对高校分配系统和高校心理系统产生深刻影响。
3.3 高校分配系统
高校成员为高校所提供的劳动是有差别的,要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就必须形成一个能够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利益分配体系。事实证明,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对高校发展和稳定有正向功能,反之则产生负向功能。
3.4 高校控制系统
任何高校系统的运行,都应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表现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和高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高校控制系统是高校和谐稳定的维护机制,它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促使其他系统之间达到协调与均衡。
3.5 高校心理系统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主体,人的各种行为及行为效果受主观意识支配。高校内众多教职员工的意识形态、价值形态和心理活动会深刻影响到他们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的心理活动就构成了“高校心理系统”。该系统的状况是其他系统运行状况的映射,同时又通过人们的动机、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对其他系统的运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6 外部环境系统
该系统是高校系统以外的大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高校系统的开放性和与外部因素相关联的日愈缜密,决定了外部环境系统对高校稳定的扰动必将越来越频繁。
摘要:高校稳定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高校稳定机制的科学构建以及高校稳定系统的合理运行。对高校稳定机制的构成与构建原则和高校稳定系统的构成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稳定,高校稳定机制,高校稳定系统
参考文献
[1]李薇菲.高校稳定与社会和谐[J].高等函授学报,2011,(2).
[2]宋富军.当前高校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应付[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3]李治,陆根书.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7).
[4]罗新阳.诚实社会稳定预警机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
论新时期高校稳定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6
高校稳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 是指高校系统在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下能够合法有序地运行, 表现为高校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出的有序性和连续性。所谓有序性, 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排列秩序的合理性, 整个高校整体上保持一种符合规范的和谐状态。所谓连续性, 是指高校系统不发生质变的情况下, 功能发挥不受阻碍, 保持动态的正常运转。
所谓预警, 就是在警情发生之前对之进行的预测预报。高校稳定预警是指在高校稳定状态下, 在对相关指标和变量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 对高校运行接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所作出的不确定性的早期预报。其实质是对高校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程度的评判, 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 超前预控。
2 高校稳定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
高校稳定预警系统是为判别高校非稳定事件和因素对高校稳定系统的影响而设置的一种警示系统, 其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
可以借助“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理论”对此原理作出解释。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一个开放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转化, 这就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开放系统由于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和扰动, 会出现非对称的涨落现象, 在不断进行内部作用和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条件下, 系统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甚至发生突变, 由受不稳定因素影响下的无序混沌状态转变为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该结构即称为耗散结构。
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创立的, 通过数学模型描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 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的现象。当系统受不稳定因素影响到一定程度时, 会突然发生质变。说明客观世界中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突变式质变过程, 既揭示了系统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辩证统一, 又促进了质量互变规律的深化发展。
受上面两个理论的启发, 回归高校系统。首先要明确一点, 高校系统受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发生两个方向的变化, 一个是进步性的变化, 一个是破坏性的变化, 本文的研究范畴仅限于后者, 否则通过预警系统维护高校稳定的研究将失去意义。高校随着不稳定因素的数量增多和影响加剧, 产生累积效应, 受触发因子 (如盲目扩招、片面利益的刻意追逐、舆论谣言的恶意攻击等) 的激化, 形成影响高校稳定的焦点问题和事件, 该问题和事件一旦恶化, 使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阈值, 则高校系统突然质变, 甚至出现混沌和动荡现象。高校系统的突变不是说高校的消亡和职能的突然变化, 而是事件的突变, 如学校所在地区突然地震、房屋突然倒塌、学生突然自杀身亡、实验室突然爆炸等。若相关指标未达到临界阈
值, 则原高校系统相对稳定, 但需要六大支持系统进一步协调, 控制事态发展, 确保高校稳定。
图1中的高校稳定预警系统监测了非稳定事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该系统的建立, 有助于高层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 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地评估、科学地实施决策和启动应急预案。
3 高校稳定预警系统的构成
高校稳定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评估和稳定决策三个子系统。
(1) 信息采集子系统。
信息采集子系统的职能在于:通过对非稳定诱因和征兆的严密观察, 收集整理来自校内、校外等不同渠道, 反映非稳定迹象的各种信息或信号。如图2所示。
(2) 信息评估子系统。
信息收集上来之后, 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比照学校的实际情况, 找出非稳定事件临界阈值的信息, 上报决策层。如图3所示。
(3) 稳定决策子系统。
我们通常认为稳定决策是无章可循的, 但实际上, 稳定决策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尽可能从已经发生过的非稳定事件中寻找普遍规律和原则, 最大限度地减少稳定决策中的随意性。可以将稳定决策划分为问题界定、目标设定、方案选择、人员分工、绩效评估等几个阶段。问题界定阶段是将经过评估的信息进行界定, 发现问题的实质是否属于“常态”;目标设定阶段是要确定解决问题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方案选择是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案;然后进行人员分工, 落实责任制, 最后对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 看是否属于最佳方案, 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成本解决问题, 如果不太合适, 还可以修订目标, 重新选择方案。如图4所示。
三个子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理论上, 从信息采集、信息评估到稳定决策, 应该是依次进行的关系, 但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非稳定事件的发生大都比较急, 有时信息采集后可直接调控预案的执行。如图5所示。
摘要:高校稳定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高校稳定机制研究属于实践应用型研究, 因此建立稳定预警机制是研究重点,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高校稳定预警系统和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确保在非稳定事件发生时, 高校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临危不乱。
关键词:高校稳定,预警,稳定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李薇菲.高校稳定与社会和谐[J].高等函授学报, 2011 (2) .
[2]张鹏超.高职院校稳定预警机制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1 (8) .
[3]李治, 陆根书.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7) .
[4]罗新阳.诚实社会稳定预警机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5) .
[5]杨亮.关于建立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机制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1 突发事件及高校预警系统概述
1.1 突发事件概述
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类的自然灾害;如火灾、车祸,战争类的人为事件;还有可能是爆发性的、公共卫生方面的传染疾病,如食物中毒、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流”等等。这类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社会现有的正常秩序和人们安定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是伤害,这类事件一般称为突发事件。本文重点强调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高等校园内,对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1.2 高校预警系统机制概述
预警一词源于军事,后来广泛用于政治、文化、经济和环保等公共领域,及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是指为了尽早发现高校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能够感应突发事件来临的信号检测与报告系统,通过判断系统发出的信号,帮助应急管理机构迅速转入应急事件的处理状态,及时准备,及时行动,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是一种高等学校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建立的警惕性防范机制。
2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2.1 监测功能
高校管理通过科学的预警系统能够提供连续的、自动的突发事件监测,并能对异常的监测结果进行记录。通过长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搜集、记录,形成一套系统的统计数据,通过对这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积累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通过这些数据对反应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和判断,监测出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
2.2 信息分析功能
掌握信息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高校预警系统就是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系统,能够将信息全面、完整的搜集汇总起来,通过排查虚假信息,分析真实信息,得出分析结论,并以快捷高效的应急机制将结论传递给学校应急处理机构,发挥出系统信息提供功能。
2.3 预防功能
通过信息监测和分析,得出突发事件爆发的某些前兆,并通过系统对捕捉的信息前兆进行跟踪,这将大大缩短突发事件的鉴别事件,提高反应速度。即便有些事件已经无法避免,也可以根据现有信息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工作,从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有充分的准备,避免事件发生时的慌乱和无措。
2.4 沟通功能
并非所有的突发事件都不可避免,通过预警系统捕捉的异常信息,提前采取措施,找准问题的关键,积极沟通,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把一些人为的突发事件消灭掉。
3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原则
3.1 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原则
广大师生员工是高校的主体,预警管理必须把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注重尊重师生的合法权益和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两个方面。一是要积极调动师生主动提供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以保障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检测和控制;二是要保障师生对突发事件信息的知情权,从心理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3.2 分级预警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2条的规定“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事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以此为依据,高校预警机制也应该分级别预报和发布,这既保障了紧急和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准备的及时和充分,也可避免对一些可能性较小的事件准备过于充分,从而造成人员和财物的损失浪费。
3.3 信息多元化原则
由于预警工作涉及预警决策、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应急预案的启动,这都要求预测结果必须准确。因此,只有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搜集,才能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事件本质的把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各单位和人员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4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运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讨论狭义层面的预警系统运行,开始于风险评估所确定的风险级别,结束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完毕。其中涉及到信息的再搜集、风险的再评估、预警决策、预警信号的发布、应急预案的启动和预警信号的解除或突发事件的处置等。
4.1 信息的再收集和风险的再评估
通过预警系统发出的初步的异常信号,在经过初步的判断有可能达到一定级别事件后,高校应急处理机构应该尽快进入预警运行阶段。其首要工作是对收集到的异常信息进行性质或危险级别的再确认。确任环节包括对原信息的检验,围绕该信息进行的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得出更为详实的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原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再次评估。评估办法可以是定量评估或定性评估。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从而进行下一步相对精确的预警决策。
4.2 预警决策
一旦通过上述的风险再评估后,就进一步确定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风险级别,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就可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并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
4.3 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应急预案的启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3条的规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一旦作出某类突发事件的预警决策后,应迅速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预警信号的发布要明确预警等级和预警范围,同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启动后,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按照要求进入预警状态,严格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4.4 预警信号的解除或转入突发事件的处理阶段
根据应急预案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措施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问题或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或者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直至消除所有诱发因素,转化为常态事件;另一方面是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转化为突发事件,那么通过前期的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也为下一步问题的处理做好了心理上、人员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通过启动和执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以使部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在通过对事件的重新评估和判断后,应及时宣布解除预警或降低预警的级别;对于一些转化为突发事件的问题,原来参与预警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处置工作状态,当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增加相关人员,保障处置的顺利实施。
总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机制是应急管理中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预警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转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应急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线。
参考文献
[1]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软科学,2003(4).
[2]王余丁.高校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研究初探.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陈于东.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控制.岳阳大学学报,1999(12).
[4]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8).
构建云南高校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 篇8
一、预警的理念和预警机制重要性
预警通常被解释为事先察觉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在事件的前兆中及时察觉、发现和识别潜在的事件因素, 可以降低和减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 增强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
(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预警理念
目前, 很多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 已经从反射式的反应模式, 发展为以注重预防、充分准备、反应迅速、应对协调的综合系统模式。学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重, 用最有效的措施督促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学生管理中的体现, 也是云南高校学生管理的最高准则。
(二) 构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不是目的。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的实际问题, 必须有科学的决策, 使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的决策。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大学生不但要经历生理上的最终成熟、心理上的成熟, 而且还要在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 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 从云南省高校部分学生暴露出的学习主动性弱、自我意识强、社会公德差、集体观念弱、心理素质弱、自我控制弱等现象, 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扩招和多校区给学生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扩招使在校人数不断扩大, 导致校区的不断扩展或增加, 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校、院、系管理模式的调整, 使习惯于小规模管理学生的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学生管理工作者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学生进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因此, 云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被动局面在短期内将一时难以有较大的改变。
2. 互联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空前的挑战
当今,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时也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 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从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看, 主要是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色情、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上瘾、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产生极大的冲击, 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严峻的考验。
3. 学习态度面临着前所未有新挑战
大学生由高中阶段进入大学阶段, 部分学生出现松懈的思想。但是高校实行学分制, 使得“严进严出”成为现实, 要顺利完成学业, 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现实中部分松懈的学生, 发现自己落伍后, 就消极对待学习, 破罐子破摔, 考试出现作弊的行为, 违反校规校纪, 他们的行为潜在的影响着其他同学的学习。
4. 经济承受能力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随着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国高校扩招和实行教育收费制后,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家庭的最大支出, 对大学生产生严重影响。部分学生因经济拮据而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 例如:他们为手头无钱而自卑, 导致严重的敏感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 这部分学生因自卑而使自信心、自尊心受挫, 误认为低人一等, 以致在学习、交往中出现谦卑的姿态,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5. 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就业压力的挑战
双向选择用人机制的不断健全, 用人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 粥少僧多、逢招必考的实施, 使得许多学生已经感受到来自社会现实的激烈竞争, 产生就业压力,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悲观情绪, 失去健康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从而萎靡不振, 不思进取, 致使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6. 心理承受压力受到严重的挑战
目前大学生在心理状况总体呈现正常发展状态, 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部分学生中, 还是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而且呈上升趋势。例如:学习竞争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和单相思压力、孤独空虚和忧虑感压力、考试焦虑等等,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将会诱发其他意想不到的思想问题。
7. 云南高校的特殊性挑战
一是相对内地高校欠发达。二是民族学生的多样性。三是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四是东南亚留学生众多等方面的挑战。
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内容与做法
为了有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高校必须有一套相应管理机制。它应当是不同于常态下的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学校的实际要求, 符合前瞻性、高效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管理, 这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警机制。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为例, 学院根据学校的校规校纪, 制定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管理预警机制》,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籍方面预警内容
根据《云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 一学期内不及格学分达到或超过16学分;一年内不及格学分到达或超过30学分;逐年累积不及格学分达到或超过40学分;累计旷课50学时的者给予退学处理;《云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相关内容。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根据上述规定, 制定出学籍的预警机制, 具体内容是:
每学期结束, 由学院党总支、学院综合办公室、辅导员和班主任, 对学生成绩有明显“问题”的学生填写《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年××班级特殊学生详细登记表》进行统计。如果出现一学期内有不及格学分达到或超过12学分;一年内不及格学分到达或超过25学分;逐年累积不及格学分达到或超过35学分;累计旷课40学时者, 上报学院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给予预警告知。
(二) 违纪方面预警内容
一旦违反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 受到校、院通报批评者;受到校规校纪处理, 但未达到开除或者勒令退学者, 学生家长将收到由学院党总支邮寄的《预警告知通知书》和《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
(三) 其他方面预警内容
除学籍、违纪方面以外, 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问题, 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二, 发现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三, 情绪波动较大、有不稳定动机倾向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四, 根据学生处反馈晚归现象突出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五, 经常吃、喝、玩乐透支消费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六, 有赌博行为、昼夜不归者, 告知学生家长;
第七, 有经商行为动机倾向者, 告知学生家长。
上述行为者的原因, 出现迟到、早退、缺课, 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学院同样采取《预警告知通知书》和《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的办法通知家长, 并召集这部分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帮助。
(四) 具体采取的做法
第一, 由学院党总支根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决定, 统一做《预警告知通知书》和《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 发给学生本人带给家长, 或者邮寄给家长。
第二, 《预警告知通知书》中, 明确学院、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配合学院、班主任督促子女的学习, 了解子女在学院的情况;《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明确学生本人要保证在校期间,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和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 努力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 如仍然不思进取, 不及格学分到达退学规定, 一律按照学校规定严格执行退学处理, 绝没有协商的余地。
第三, 由学院党总支向家长电话核实, 家长是否收到《预警告知通知书》和《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 如果收到, 对《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的内容有什么异议, 还有什么疑问和要求等, 进行解释, 提供帮助, 并要求家长在《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上签字, 一式三份, 家长一份、学生一份、学院一份, 并由学生带回学院。
第四, 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电话家访, 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督促。每个学期末将学生的表现情况、成绩情况告知家长, 对照《学生管理预警保证书》的内容进行检查。
在开展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工作中, 特别强调的是要使预警机制落实到学生管理中, 必须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渠道, 学院、系、团委和学生会, 要建立“明暗”两条线的信息队伍, 时时收集学生中的深层次的思想动态, 关心的热点问题, 学生的活动范围, 与什么人在一起?在什么地点?在做什么事?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掌握, 这是实施好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基础。
三、实施预警机制取得的成效
2007年以前, 体育学院学生违纪率高、缺课率高、补考率高。云南农业大学流传这样一句话:“农大打架比较多, 十起打架九起是体院”。体育学院从2007年11月底, 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 开始积极的探索, 实践学生管理预警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经过两年的实践, 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 实施情况
从2007年10月至今, 有104名学生家长将收到学院《预警告知通知书》或者电话告知通知, 并由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学院及班主任签订《保证承诺书》;有97位学生家长收到和接到《预警告知通知》。到目前, 经常有学生家长与学院通话, 了解子女在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关系程度明显增强。到目前为止, 有7人按照自动退学处理, 5人按休学处理。
(二) 学风、院风明显好转
通过实施学生管理预警机制, 从2007年10月至今, 云南院没有学生因违纪受到学校的处理。违纪率从2007年以前的平均3%降低到0, 达到“三降低, 三提高”, 即:违纪率、缺课率、补考率降低;出勤率、过级率、入党率提高 (毕业生离校前, 近三年平均达到40%) 。
(三) 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 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实施学生管理预警机制, 学院的学生工作成绩显著。
1.2007年, 该院2003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蒋庆江因学习成绩突出、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高, 被评为国家级的“三好生”。
2.2008年, 该院200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韩桂明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T46级1万米跑冠军, 并代表我国参加北京残奥会马拉松比赛, 获得T46级第四名的好成绩。
3.2009年, 该院2006级学生杨继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参谋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评为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
4.2009年, 学院学生工作获校级“先进集体”。
5.2009年, 学院就业工作获校级“先进集体”。
6.2010年, 06级1班获教育部颁发“全国先进班级体”。
7.2011年, 学院获云南农业大学宣传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8.2011年, 学院获云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优秀奖”。
9.2011年, 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授予杨继斌党支部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0.2011年, 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授予杨继斌荣誉班级为春雨助学“优秀班集体”称号。
11.2011年, 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杨继斌荣誉班级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12.2012年, 中共云南省省委授予杨继斌党支部“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总之, 通过构建高校的预警机制, 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建立了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 形成了齐抓公管的学生工作的合力。二是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 促进了学风建设、转变了学风, 保证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三是“以人为本”, 促进了人性化管理, 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真正到达学生家长放心, 学生满意, 社会认可的学生管理, 使学生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顾兴强.学分制高校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构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王昱.高校实施学习制度的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6) .
[3]李爱亚.高校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5) .
[4]王雪梅.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