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与预警

2024-10-08

财务风险与预警(精选12篇)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随之越来越多, 许多企业由于未有效及时地解决财务危机而濒临倒闭。所以, 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特点, 尽快地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制定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 并且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财务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才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与长期生存提供可靠的保障。由此可见, 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与预警,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表现

总的来说, 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与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而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企业决策筹资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往往筹资数额的多少与筹资渠道的不同, 均会使得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变化, 这便使得财务成果具备着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筹资则指的是企业的举债, 因而狭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因企业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造成财务成果具备不确定性。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中, 企业由于受到难以控制的亦或是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 使得企业的财务情况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 进而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外汇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本营运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连带财务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等多种形式。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便发生了变化, 而财务风险也由此出现全新的变化, 具体包括: (1) 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加大。当前, 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相关部门便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应当将自身的管理加强, 企业只有切实地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和信誉, 才能够获得资金, 才能够减少金融机构对到期还债加以执行的弹性, 但会增加制度执行的刚性, 这便使得企业的筹资风险增大; (2) 外汇风险增大。出口企业在对最惠国待遇加以享受的同时, 难以避免地还需要承担较为复杂的不利因素。在企业的跨国运行中, 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币种及外汇结算业务, 进而使得外汇折算风险与外汇交易风险增加; (3) 资本管理与资本运营的风险加大。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 企业不仅需要筹措实施并购, 而且需要致力于并购工作, 因而企业所面临的资本营运风险便由此增加。

三、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工作中, 其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所决定的, 如何在诸多的财务指标当中将具备较强代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财务指标筛选出来, 已经成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否能够将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构建中, 应当切实地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 敏感性原则

众所周知, 企业的财务指标在反映财务活动上的敏感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有些较为迟缓, 而有些则比较敏感。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明确要求企业将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 并且在萌芽中消灭风险。所以, 在选取财务指标上, 应当注意指标的敏感性, 所选取的财务指标必须能够将企业经营生产中出现的异常因素灵敏地反映出来, 企业借助于监控及预警体系, 把财务风险控制于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二) 实用性原则

在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上, 应当确保有效实用。首先, 要对效益与成本加以权衡比较, 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构建成本应当比其所产生的收益要低, 运行与构建的成本不能偏高;其次, 在选取各项指标上应当具备纵向可比性与横向可比性, 应当最大限度地使指标易于理解与计算, 要切实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直接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料或者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加以计算。

(三) 全面性原则

从总体上来看,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分配活动所组成的, 只有有机地将这三大财务活动协调起来, 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所以, 在财务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应当将各项财务活动的突出特征体现出来, 要切实地立足于企业的全局, 将各项财务活动协调好。然而, 全面性也并非是面面俱到的, 还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财务指标之间不仅互为补充, 而且相互独立, 不遗漏、不重复, 并且可以将企业财务的整体情况反映出来。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的有效途径

(一) 重视人员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财务会计数据是绝大多数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数据来源, 因而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是实施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实施监控及预警体系是否成功。然而,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没有熟练的掌握业务技能, 不懂得现代管理方法, 而且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所以, 企业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将员工继续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训体制建立起来, 借助于对外交流以及培训, 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地进行培养,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以此保证企业风险的有效监控和规避。

(二) 强化风险预警意识, 树立风险防范观念

要想将企业的财务监控及预警体制真正地建立起来, 要想使企业的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有效地运行, 那么首先就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起来。所以,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尽快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加强风险预警意识, 尽可能加强风险管理并且要使企业的财务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存在财务风险,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失误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财务人员应当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始末贯穿风险防范观念, 在思想上高度地警惕和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

(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确保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实施

准确真实的内外部资料信息是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 而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充分地确保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企业管理的有序化, 而且还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监控及预警, 及时地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财务活动的真实信息, 并且针对所收到的预警信号, 将与之相应的对策制定出来, 以此把财务监控及预警真正的落实。现阶段, 我国许多企业均未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 或者即便是建立起来却没有真正地执行。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实施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 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并且把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起来, 审慎经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从而发挥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最大效用。

(四) 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 增强预测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定量预测在企业预警分析财务分析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但是切勿对定量模型的重要性过分的加以强调。财务报表虽然是主要的预警指标来源, 而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能够借助于财务报表中的诸多数据加以表现。所以, 在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工作中, 财务风险不仅要深入地分析量化的指标和量化的模型, 还应当密切地结合非量化的因素诸如客户的满意度、员工工作态度等。比如, 当企业有总收益及总资产急剧降低、过度依赖贷款、股价急剧降低、过度扩大规模等不良状况时, 则预示企业有财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只有有机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才能够对财务风险准确地加以预测, 从而将其控制或者消灭于萌芽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避免地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及薄弱环节, 并且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 企业应当按照自身管理和运营的特点, 通过构建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树立防范财务风险观念, 强化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监督、控制、防范及规避财务风险, 以便于促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营及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琴.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问题[J].经济师, 2011, 9 (11) :66-68.

[2]陈亮.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构建[J].当代经济, 2010, 8 (12) :78-80.

[3]兰洁.关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05) :56-58.

[4]郑鹏, 李雅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改进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6 (006) :127-129.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2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4-09 14:45:15 录入:襄汾县 浏览次数:270

第一条 为保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依据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乡镇、县直各部、委、局、办、中心应在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建立信息预警机制。

第三条 信息预警机制,是指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过程中,通过日常管、随机查、定期议、群众评、严格考等方式,对干部职工行为、制度机制运转、权力运行过程实施预警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重解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问题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信息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运用信息监测、定期自查、随机抽查等手段。

第五条 信息监测。各单位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信息监测,及时掌握干部职工在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及岗位职责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监测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利用述职述廉述险,掌握干部职工自我批评中暴露的缺点与不足;

(二)利用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等手段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了解群众举报、社会反映的问题;

(四)各单位纪检监察负责人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根据网络监控信息,掌握干部职工的不良行为;

第六条 定期自查。各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上报襄汾县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县纪委宣教室)。

自查重点突出以下内容:风险点查找是否进行了动态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措施的落实是否取得积极效果;实际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如何解决等。

第七条 随机抽查。县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地开展抽查工作,抽查的内容主要是各单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情况。抽查通过明查暗访、单项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 监控结果的运用。通过信息预警机制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按照“各单位副科以上干部的三级风险点县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处置,其他风险点本单位处置”的原则,及时采取后期处置措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同时,要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防控措施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要及时修正防控措施;对防控措施未落实的,要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 各单位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针对通过信息预警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视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按照我县制定的处置原则,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及时纠正工作中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第十条 处置办法主要有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方式。

第十一条 警示提醒。各单位对于在信息预警监测中发现干部职工在一、二级风险中存在下列情况时,进行警示提醒:

(一)群众有个别举报、社会上有个别反映;

(二)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情节轻微的;

(三)在廉洁自律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较低的;

(四)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单位认为有必要提醒的。第十二条 警示提醒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信访约谈。根据群众信访举报,对思想、政治、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干部职工,进行约谈,要求其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如实做出回答或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函询。针对未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干部职工发出函询,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说明或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点提醒。针对干部职工民主测评反映出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腐败风险的重要关口,以提醒书或面谈的形式进行重点提醒。第十三条 诫勉纠错。县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对于在信息预警监测中发现各单位干部职工在一、二级风险中存在下列情况时,进行诫勉纠错:

(一)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

(二)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有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行为,尚未造成损失的; 第十四条 诫勉纠错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告诫劝勉。对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告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纠正偏差。对在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职工通过书面或面谈等方式,告知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第十五条 诫勉纠错的期限根据诫勉纠错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3个月。诫勉纠错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责任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其纠错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县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

第十六条 责令整改。对于在信息预警监测中发现各单位干部职工在三级风险中存在下列情况时,进行责令整改:

(一)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

(二)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不正之风或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的;

(三)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所列举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纪律处分,或者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的。

第十七条 责令整改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限期整改。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干部职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

(二)强制履行。对诫勉纠错仍未改正的,或对管辖范围内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处分的干部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剖析其错误根源,强制其认真履行职责,并进行跟踪督导。

第十八条 责令整改的期限根据责令整改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责令整改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第十九条 处置结果的运用。

(一)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对象,诚心接受批评、整改到位的,既往不咎。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处理,或立案查处;

(二)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相关情况应及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并记入个人廉政档案;

浅谈大数据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3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都应该尽可能的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相应的财务风险来说,更是应该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效果,如此才能够保障其整个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和水平却并不容易,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这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二、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都已经正在逐步的涉猎大数据的使用,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大范围的调查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合理的应用这些信息来促使其相应的调查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随机误差问题的产生,具体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看,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同样具备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来看,其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完善和弥补以往所用方式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对于以往我国各个企业常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式来说,主要就是依赖于专业的企业财务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虽然说这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方面确实具备着较强的能力,经验也足够丰富,但是在具体的风险预警效果上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毕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而对于具体的风险来说又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便会出现一些错误;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一些徇私舞弊或者是违规操作等问题,进而夜会对于相应的风险预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干扰。

2.大数据自身的优势也是其应用的一个必要性体现,对于这种大数据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来说,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的丰富性上的优势更是其它任何一种方式所不具备的,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的结果更接近于真实结果,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应用的效果。

三、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中,恰当的应用大数据模式确实具备者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分析来看,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这种大数据的使用主要应该围绕着以下两个步骤来展开:

1.大数据的获取

要想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中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就应该首先针对其相应的大数据获取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尤其是对于大数据獲取的方式进行恰当的选取,一般来说,因为这种大数据模式的采用都是要求其具备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量。因此,为了较好的获取这种丰富的信息数量,就应该重点针对其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恰当选取,在当前的大数据获取中,一般都是采用依托于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可供获取的数据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在具体的网络应用中,便可以在网络系统上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搜集平台,然后吸引大量的网络用户参与到这一信息收集过程中来,只要是能够和该调查信息相关的内容都应该进行恰当的收集和获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较大程度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此外,这种依托于网络的大数据获取模式,还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因为其调查过程中并不是实名制的,就给了很多具体相关人员以说实话的机会,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对应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更为准确。

2.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在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被搜集获取之后,还应该针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经过了处理之后的数据才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我们所需要的一些指标信息,这一点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更是极为关键。具体来说,这种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数据信息中的重复信息和无关信息进行清除,进而也就能够缩小信息数量,这一点相对于大数据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说调查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是比较多的,这种数量较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必然就会给相应的分析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先剔除这些信息就显得极为必要;(2)研究变量,对于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应该针对相应的指标和变量进行研究,这些指标和变量才是整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核心所在,具体来说,这种变量的研究主要就是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然后针对模型算法进行恰当的选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切实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和水平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对于这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来说,除了要尽可能的保障其预警的及时性之外,还应该力求其预警的准确性,而相对于这种准确性的提高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效果。在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靠的模型是极为必要的,也是保障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取得较大进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解秀玉,管西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基于制造业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4:58-68.

[2]宋彪,朱建明,李煦.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6:55-64.

[3]于翔,刘超.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风险厌恶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5,03:56-58.

高校财务风险与预警系统构建 篇4

一、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财务管理是整个高校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近些年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不同的问题和风险。

(一)高校财务失衡严重。

近些年,我国高校采取“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高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其资金来源则无法再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而需高校自己来扩大融资渠道。在目前高校扩招扩建的形势和背景下,政府方面的财政拨款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而且很多高校自身又无法扩大融资渠道来筹措资金,导致高校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而且一旦将政府财政拨款花费殆尽,很多高校的现金流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还会出现乱收费、日常开支无以维系、人员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等乱象。其原因主要有:(1)近些年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的财政拨款已远远不够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导致高校资金缺口日渐扩大。然而,很多高校管理层仍墨守成规,没有及时调整财务管理行为,缺乏合理的资金运营手段,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且盲目追求高校的规模发展,导致高校财力入不敷出,债务风险日趋加剧;(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高校各项教育成本支出日趋增加,如教学用地、校舍、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都难以满足扩招后的教学需要,而政府财政拨款非常有限,需要高校自身依法拓宽渠道筹集资金,如果不能开拓其它经费筹集渠道,高校财务失衡就不可避免了;(3)高校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财务支出制度规范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支出结构庞大;(4)目前,很多高校主要靠学费收入这一融资渠道,如果这一预期收入难以正常兑现,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给高校财务收支带来巨大压力,事实上,高校学生欠费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

(二)高校债务危机与风险初露端倪。

由于高校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很多高校自身又缺乏相关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高校只能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来满足高校自身建设的资金需要,然而高校这种举债行为是需付出借款利息的。如果借款金额超出自身偿还能力,则会使高校形成严重的债务危机,这样必然导致高校降低日常运行费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支出,以用于偿还债务利息。此外,高校如果因债务危机而无法正常偿还债务,还会直接影响高校在银行的信用级别,使高校将来融资变得更加困难。高校负债越大,还本付息的资金成本也会越高,其后果必然影响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现阶段,国内高校的负债情况并不乐观,许多高校都存在债务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过高的负债比例、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

(三)校办产业连带责任风险日益凸显。

所谓校办产业是指由高校自身投资兴办,控股或占有股权的各类经济实体,是我国特殊国情的特殊产物。我国很多高校都有校办产业,校办企业对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提高科研综合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筹集资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高校的校办产业数量众多,但盈利的少亏损的多,而且这些企业普遍都是由高校相关负责人来直接管理。由于高校负责人在企业经营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导致校办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与社会其它企业存在很大差距,进而使校办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校办企业越多,亏损越大,反而会给高校背上沉重的包袱,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因此,校办产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重视,因为高校是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若校办产业因亏损而清算破产,高校也需要承担相关连带责任。

二、我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影响财务预警的因素不仅包括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率等多个直接财务指标,同时,也包括日常经费支出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现金流量指标。高校财务是否处于失衡状况可以采用目标预警系数来确定,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R=(Xi-X0)/Xi,其中,参数R的含义是为预警系数,参数Xi和X0为预警系数的实际值和目标值,当参数R的值大于0时,表明其财务处于过度失衡状态,而当参数R的值等于0时,则表明其财务状况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任何警情爆发前总是会有一些预兆出现,分析警情先兆的主要作用是准确捕捉相关警情先兆,分析警情危害程度,进而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损失。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警情先兆主要是由其日常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转情况等指标表现出来的。在警情危害程度方面,功效系数法被国内外普遍使用,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综合功效系数大小来设定警情危害程度,如功效系数值小于等于60为巨警,值在60到70之间为重警。通过观测综合功效系数,可确定高校财务警情的危害程度。

通过上述分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须包含预警基础信息子系统,警情预测子系统,预警指标管理体系、预警准则、警情对策子系统。

(一)预警基础信息子系统

构建灵敏的预警基础信息子系统是整个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成败的关键内容,因为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信息是分析警情先兆和预测警情的依据和基础。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预警基础信息包括财务历史信息和即时状态信息等内容。

(二)警情预测子系统

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警情预测子系统负责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分析和评估警情先兆信息,对警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前进行预测,使相关部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范,该子系统主要包括:

1.根据现有基础信息进行趋势预测,具体的预测方程是:

其中,参数Y的含义是表示预测变量,参数t的具体含义是时间。

2. 对影响预测变量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进行预测,其预测方程是:

Y=f(x1,x2,x3,……,xn)

其中,参数Y为预测变量,参数x1,x2,x3,……,xn为影响Y值的变量。

3. 分析、评估,发布预测结果。

4. 全面的分析、评估、预测偶发事件的概率、时间及其影响程度。

(三)预警指标系统

预警指标系统涉及高校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其相关预警指标的选取是以高校财务报表、运作状态等财务资料为基础,该系统的核心是利用会计、管理、金融等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预警分析,以发现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进而向相关管理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具体预警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构成、资金动用程度、负债比率、偿还能力、资产使用效率、连带财务风险等。

(四)预警准则

预警准则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设定预警判断标准和原则,来判定先前分析的先兆信息是否会发生警情和警情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同时预警准则的设置标准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松,也不能过严,因为如果准则过松,则会漏掉相关警情信息,所以,预警准则的设置必须要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准。

(五)预警对策子系统

预警对策子系统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以使相关部门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警情可能带来的危害,即通过分析高校负债可能导致的危机、风险,控制高校负债规模。

三、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障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在实施该系统的过程中,还须注意:

(一)认清形势,更新思想观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形下,政府财政拨款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所以,高校必须充分面对市场,拓展其它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因此,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外部市场经济环境,认清形势,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二)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

高校管理层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是造成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财务危机与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采取措施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其目的是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形成风险意识,时时刻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因为财务风险可能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任一环节,而且某一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给高校带来十分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高校财务基础信息为依据,分析、评价这些信息背后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先兆。因此,真实、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是确保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前提。高校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强化监管和约束,确保各项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高校只有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始财务信息,才能使预警系统可以为高校管理层提供直观、准确、有效的决策信息。

(四)要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综合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的优势。其中,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相关预警评价指标对高校财务报表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处理和分析,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高校自身条件和不同时期外部环境为依据。而定性分析则是利用专业人员的经验,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进行主观判断。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涉及的财务数据信息非常繁杂、工作量大,仅靠人工方式处理难以保证预警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因此,实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充分借助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综合现代风险管理等信息技术,减少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的失误,保证高校财务基础数据信息的质量,进而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克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企业经济,2007(06).

[2]孙可娜.我国高校财务状况的分析预警与风险防范[J].浙江金融,2007(05).

[3]刁艳.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2(20).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5

第一条 为保障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动态监控机制,依据《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铜办〔2011〕3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应在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建立信息预警机制。

第三条 信息预警机制,是指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过程中,通过日常管、随机查、定期议、群众评、严格考等方式,对干部职工行为、制度机制运转、权力运行过程实施预警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重解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问题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信息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运用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垂直抽查等手段。

第五条 信息监测。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信息监测,及时掌握干部职工在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及岗位职责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监测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利用述职述廉述险,掌握干部职工自我批评中暴露的缺点与不足;

(二)利用民主生活会、职代会、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等手段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了解群众举报、社会反映的问题;

(四)纪检监察组织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根据网络监控信息,掌握干部职工的不良行为;

(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其他监测方式。

第六条 定期自查。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上报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查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一)“4W”体系建设是否完善;

(二)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三)措施的落实是否取得积极效果;

(四)实际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如何解决等。

第七条 垂直抽查。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应有选择地开展抽查工作,抽查的内容主要是各部门、各单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情况。

抽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明查暗访。由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邀请党风党纪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参加,选择重点单位,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

(二)单项检查。针对各单位具体风险点的防控情况,随机抽取某一个或某几个风险点开展单项检查;

(三)专项督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社会评议和民主测评,进行问卷调查,查阅文件、工作记录、档案、票据等台账资料,调用财政、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相关资料数据等方式,对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开展不定期的专项督查。

第八条 监控结果的运用。通过信息预警机制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按照“下管一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采取后期处置措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同时,要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防控措施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及时修正防控措施;对防控措施未落实的,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九条 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应针对通过信息预警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视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及时纠正工作中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第十条处置办法主要有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方式。

第十一条警示提醒。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在信息预警监测中发现的干部职工存在下列情况,进行警示提醒:

(一)群众有个别举报、社会有个别反映;

(二)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情节轻微的;

(三)在廉洁自律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较低的;

(四)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提醒的。

第十二条 警示提醒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信访约谈。根据群众信访举报,对思想、政治、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干部职工,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约谈,要求其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如实做出回答或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函询。针对未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干部职工发出函询,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说明或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点提醒。针对干部职工民主测评反映出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腐败风险的重要关口,以提醒书或面谈的形式进行重点提醒。

第十三条 诫勉纠错。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在预警监测中发现的干部职工存在有下列情况,进行诫勉纠错:

(一)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

(二)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相关制度的,有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行为,尚未造成损失的;

(三)日常工作特别是履职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

第十四条 诫勉纠错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告诫劝勉。对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告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纠正偏差。对在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职工通过书面或面谈等方式,告知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第十五条 诫勉纠错的期限根据诫勉纠错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3个月。诫勉纠错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相应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其纠错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六条责令整改。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在预警监测中发现的干部职工存在下列情况,进行责令整改:

(一)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

(二)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不正之风或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的;

(三)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所列举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纪律处分,或者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的。

第十七条 责令整改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限期整改。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干部职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

(二)强制履行。对诫勉纠错仍未改正的,或对管辖范围内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处分的干部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剖析其错误根源,强制其认真履行职责,并进行跟踪督导。

第十八条 责令整改的期限根据责令整改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责令整改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相应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处置结果的运用。

(一)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对象,诚心接受批评、整改到位的,既往不咎。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处理,或立案查处;

(二)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相关情况应及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并记入个人廉政档案;

(三)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对象在纠错和整改期间,不能提拔、调动,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

(四)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对象可向本级或者上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异议,受理机构调查了解后,应予以答复。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6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但资本频繁的跨境流动和金融风险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复杂化,也必然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系统的框架和体系的研究,对及早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资本流动;资本监管;风险预警

一、中国资本流动的现状和特征

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寻求较高的回报率和较好的投资机会。这种风险特性不同的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重新配置、重新组合,极大地改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风险表现。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资本的跨境流动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近几年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已基本形成了与国际资本市场双向交流的资本流动格局。1991年,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资本项目交易发生额仅为320亿美元,而在2009年,中国的资本项目交易发生额就达到了1348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约42倍,历年资本项目交易发生额见下图。

从中国资本流动的实际情况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分析,发现中国资本流动呈现出以下特征:

1.资本流入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逐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不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市场的吸引力,加之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低廉的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继续加大了对中国的产业转移,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连续11次降息,使美国基准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中国境内美元利率跟随下调,致使境内人民币与外币相对存款利差扩大。再加上中国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顺差的不断扩大,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频频施压,又使人民币汇率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境外资本开始加速涌入我国。据统计,仅2009年资本流入就达7464亿美元,约为2005年的1.78倍。

2.短期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变化使资本项目动荡加剧

短期资本流动近年来数额明显增大,2005年短期资本流出约为2963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短期资本流出就达到了4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9.2%,短期资本的流出渠道主要是通过其他部门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短期资本的大幅变化使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增加,给资本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因为短期资本存在的巨大风险,使之成为资本项目监管的重点。

3.我国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加,但流入流出结构不均衡

截止到2010年9月末,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约为2.65万亿美元,中国境外金融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的境外投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超过13000家,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存量突破2460亿美元。以上数据虽然表明中国对外资本输出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相对于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庞大的资本流入量仍显不足。

二、资本流动的相关风险因素

1.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的今天,银行的负债规模在快速上升。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银行机构成为主导型的金融中介机构,而在银行体系中,以银行负债形式流入的短期资本绝大多数投资于我国市场,这直接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国外短期资本的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大幅波动,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这种波动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系统性危机的爆发,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对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量的资本流动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出口造成消极影响,损害实体经济部门,并进一步威胁国际收支平衡。同时大量的资本流入使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上升,而中央银行为吸进流入的外币资本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这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对内通货膨胀和对外升值的压力。

3.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自主性的影响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使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固定汇率制之间产生明显冲突,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在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自主性、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中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在资本管制条件下,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自主性有效;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下,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则货币政策失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有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需要在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制度之间寻找一个均衡解决方案。

三、风险预警系统框架及体系设计

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推进,国际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其影响带来的潜在风险使金融监管进一步复杂化。为有效监管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建立和完善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系统则成为极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指标,及时、准确地获得跨境资本交易的信息,以便及时、准确掌握跨境资本流动状况,预测和分析资本流动趋势,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及其原因,为有关政策调整奠定可靠的基础,并根据系统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和国家级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共享数据库,可大大提高监管效率,综合衡量评价各金融子系统的运行情况,对我们准确把握和衡量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的潜在风险,确定各开放子项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风险预警系统的类型

风险预警系统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构造型预警模型,各种指标值代入模型来计算危机发生的概率,这种方法简单明确但不能说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第二种是建立一套实用性较强、能明确监测范围和区间指标值的系统。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确定相关指标值并确定风险预警系统框架模型。

2.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设计

通过合理的选择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监测指标值作为模型的输入指标,使原始数据能大体上反映经济的基本面,以这些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期望输出,本文选择4个方面,24个指标来建立模型。

(1)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这方面指标直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指标,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赤字/GDP、财政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对外经济指标,这方面指标反映一国经济与外部经济实体关联性强度,包括债务依存度、国债负担率、经常项目差额/GDP、外汇储备/年进口总额、短期外债/外债总额、外债负债率、外债债务率、外债偿债率、外汇储备/外债总额。

(3)国内金融体系指标,这方面指标是反映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稳健性的指标包括M2增长率/GDP增长率、信贷增长率/GDP增长率、股市市盈率、股票市价/GDP、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

(4)资本流动指标,这方面指标直接反映资本流动的变动情

况,包括外资期限结构、国际国内利率差、短期外资变动率。

本文对这些数据的选取扩展为国内金融整体大致情况,参照结合国内有关评级体系原则和国家统计局谢洪礼《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研究论文确定各指标临界值,构建预警模型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通过各指标值进行回归检验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模型,二是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各指标值的公因子,然后使用历史数据完成人工神经网络(ANN)金融风险预警模型训练,得到预警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模型解释说服力强,能有效地对金融风险情况做出预警。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存在着一个分步实施可兑换的模式。特别是伴随着当前进行着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因此,风险监控的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也是一个既包含实时运行,也需要适应性接口的模式,各类别及指标将随不同开放程度和不同统计口径以及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做出调整。

四、资本流动风险管理措施

1.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保留必要的资本管制措施

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把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一点,韩国和泰国的教训特别值得我们汲取。要有效管理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的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维持以银行作为主导型的金融市场稳定,必须建立有效的审慎监管制度,一方面可以防止资本项目下交易资金的无序转移;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审慎监管货币当局可以及时掌握国际金融投机的动向,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减轻投机性的“热钱”涌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针对人民币非国际货币的现实约束,因此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中,必须对开放的资本项目进行认真的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项目保持必要的资本管制,如采取汇兑的项目和数量限制、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无息存款准备金URR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减少国际资本过度流入,抑制巨额资本突发性逆转,防范金融危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智利、巴西等国的实践已证明URR制度的可行性)。

2.加强外债的综合管理,避免债务风险

外债管理主要包括外债总量管理、外债结构管理和外债营运管理三个方面内容。具体是指在外债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外债总量适度而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同时优化外债结构并对外债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在防范外债风险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要求,及时调整和控制外债的规模、结构和流向。二是建立外债使用效益指标,建议可采用项目创汇率/外债利息率衡量出口部门的外债使用效益,项目利润率/外债利息率衡量非出口部门的外债使用效益;当这两个指标大于1时,表明项目的外债使用是有效的。三是加强外债运行机制与外汇市场运行的协调,统一对内外资的要求,将隐性外债转变为显性外债,推行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发展非国家实体借款,这有助于促进外债运行机制的优化和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尽量降低或消除外债风险。

3.防范短期流动资本的冲击

鉴于短期资本趋利性强、流动性强、可控性差,尤其是其极易对一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和冲击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曲凤杰认为在扩大汇率浮动的同时应继续保持资本流出的限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通过增加游资流动成本比如对短期资本流动征税等措施控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对于非国际货币的国家来说,其时刻面临国际支付的汇率风险和头寸短缺,因此需要通过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来对短期流动资本形成时滞。

4.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健全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和监管能力

利率差异和外部游资对人民币汇率上升有较强的期待值是引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率调节便成为调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改进与完善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真正能够反映外汇市场价格,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从根本上消除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鄂志蓑: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稳定相关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0,(07)

[2]谢洪礼:国内外经济、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简评[J]统计研究,2000,(01)

[3]曹向华:加强短期资本跨境流动风险管理的策略[J]南方金融,2009,(12)

[4]曲凤杰: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状况及统计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40)

财务危机与预警 篇7

1、财务危机的定义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本文所说财务危机是指上市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的情况。

2、国际上财务危机征兆的识别模型

1) 单变量预测模型。即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最早单变量预测模型由威廉 . 比弗提出。其观点是按照预测能力和综合性的大小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指标主要有 :l) 资产收益率;2) 债务保障率;3) 资产安全率;4) 资产负债率。此模型比较简单, 缺点在于 : 企业的财务状况应用多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反映, 无法用一个比率概括。此方法常用于同一个公司中得出不同结论的不同的预测指标现象。所以在选择具体财务预测指标时, 企业要选用可以表现自身财务运行核心特征要素的财务比率作为预测变量。2) 多变量t预测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目前, 奥尔曼的Z-Score五变量t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 :Z=1.2X1+1.4X2+3.3X3+0.6X4+0.99X5。具体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Z≥3.0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财务不失败组; 2.8≤Z≤2.9有财务失败可能;1.81≤Z≤2.7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财务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的征兆

1、通过财务状况指标分析来识别财务危机

借助财务状况来识别财务危机征兆也即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应根据本公司自身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指标临界点, 将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与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识别财务危机分析的核心指标有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本文采用的财务指标有:

1) 偿债能力分析,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代表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有可能破产。企业是否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建立在一定资本或资产之上, 做为保证的是足够现金流入量。该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2)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包括产品和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时应排除将要和已经停止的营业项目和会计政策变更会引发的累积影响等。该指标有: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3) 营运能力分析, 由于存货和应收账款无法直接拿来偿还债务, 需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周转速度来判断偿债能力、变现速度。如果存货、应收账款现速度慢, 企业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该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4) 发展能力指标是对企业现在与往年各项财务指标相比再纵向分析。通过分析, 可以判断企业的大致变化趋势。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预测。该指标有: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 现金流量能力,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才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基础和根本保障。现金流量能力包括: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全部经营现金净流量。6) 财务状况识别财务危机征兆:

①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出现问题。②资不抵债。表明企业面临进行重组或清算的威胁。③累计数额巨大的经营性亏损。表明企业存在财务危机, 资不抵债。④对短期借款过度依赖。这类企业筹资会受阻, 资金周转不顺,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得生产经营困难。⑤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表明资产呆滞, 营运能力下降。⑥存在大量逾期未付债务。表明企业存在偿债能力问题, 出现财务危机。

2、通过分析经营状况识别财务危机征兆

通过经营状况来分析财务危机的征兆即采用非财务指标来定性分析上市公司中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不能从财务比率或指标中直接获得, 但在分析企业的潜在危机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股利分配政策及公司内部持股人持股情况。内部持股人出售股份常常是公司盈利能力恶化的重要信号。2) 过度扩张, 上市公司进行多元投资应首选拥有竞争力的相关产品, 要在市场上做好做强。但如果盲目扩张, 也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3) 过度依赖贷款进行筹资会引发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说明公司资金周转失调和低下的盈利能力, 最终导致破产。

3、通过分析管理者行为与报表粉饰行为识别财务危机是否存在

1) 管理者行为分析。财务困境会引发企业管理层为管理经营效率的提高而积极行动。①现金短缺情况的改善。为解决现金困扰进而减少现金流出或增加现金流入和采用多种方式增加现金收入。如处置存货、降薪。②削减成本。分析产品功能成本, 寻求替代原材料来降低成本, 降低非生产经营性支出。③突然变动的高管人员。企业高管层的更换由财务危机引发。管理层的重要人员突然变更, 尤其是集体辞职, 标志企业存在财务危机。2) 粉饰报表。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发现:公司存在财务困境会使用以下方法:关联交易、重组资产、非经营性损益等, 常会引发相关财务指标出现反常。所以会分析会计质量来了解管理层有没有进行报表粉饰。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及处理对策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增强资金管理能力。事后对财务危机进行总结, 可以找出企业运行的软肋, 由于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缺乏, 企业管理混乱, 期间费用高居不下, 随意性强的投资缺乏评估、审核。2) 降低财务风险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系统。企业财务危机和风险相联系, 运作过程中企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完全避免财务危机只期望通过监测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权变因素, 所以须通过对主要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来减小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3) 修正并完善危机识别体系, 及时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防范, 便于危机管理能力的增强。分析财务危机, 进而增加企业对危机管理的经验。根据处理财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 对财务预案重新修订, 使得企业今后应对财务危机中做到从容不迫。

参考文献

[1]吴世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月刊, 2007 (3)

[2]吕峻.财务危机公司的治理结构征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

财务危机预警与公司财务治理 篇8

一、财务契约是财务危机预警有效发挥的保障

(一)股权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设立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其主要内容通常包含在各种公司法规、章程和证券监管法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更多的公司经营事务的知情权和控制权,也更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财富以获得最大的控制权收益。因此,即使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现了潜在的财务危机,也极可能由于财务控制权的不均衡分布使预警信息失真或失效。因此,公司股东之间的财务契约除了常规条款之外,还需要额外条款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在股东内部透明化,避免大股东操纵预警信息,牟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通常额外条款有:一股一权,股东只享有其拥有股份数的投票权;股东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财务预警信息报告部门要具有独立性,预警指标的真实性要先经外部审计部门独立审计,预警信息要同时发送给各个股东;规范关联方交易并将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统一化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在财务预警信息披露以后,要向所有股东公开导致潜在财务危机的不当财务行为并进行调整。

(二)报酬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管理者的财务行为和业绩表现的一种最末端的检验。因此,为了能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作用,报酬契约中需加入以下条款: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以后,经营者需向股东及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原因分析报告,并由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审查;经营者占据股份数目不得超过股权激励标准的5%,董事会有因为经营不当而惩罚或罢免管理者的权力;限制管理者进行内部关联交易;制定多维度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经营者要定期向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在财务危机警示信号被排除以后,经营者要向董事会做经过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过的管理调整报告,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实行会计管制。

(三)信贷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尤其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公司股东一般倾向于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债权人则更希望风险小的投资项目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在财务危机发生时,债权人往往是最积极的外部力量,要么会支持公司破产清算,要么会紧密关注公司对财务危机的处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是债权人确保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工具。故在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关于融资等相关问题签订信贷契约时,就需要一些附加条款:财务危机系统的预警信息要及时送到债权人手中,债权人有处理措施的知情权;限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借款目的和用途一致;定期向债权人提供经过独立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计算口径和会计方法要统一透明;债权人有权定期到公司收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信息。

二、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提高了公司财务治理水平

(一)规范和明确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

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的附加股权契约,保证了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重大财务事项和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强调了同股同权,避免了“大股东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信贷契约的完善使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信贷契约保证了债权人能够定期获得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避免债权人盲目的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同时信贷契约使债权人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时,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行动,加强了债权人的财务治理能力。

(二)完善了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者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如追求更高的报酬、在职消费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往往失去有效性。而基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报酬契约则使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不受经营者的个人操控,完善了公司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同时,制定多维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管理层的评价重点放在考察资本是否升值上,使经营者具有更大的管理空间,形成了正向激励。

(三)强化了外部审计监督系统

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强调了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参与性和决策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将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重大财务事项尽可能地公布于广大的中小股东,增加了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大大减少了公司股东或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滥用公司财权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大量公司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完善,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行业必将迅速发展并成熟,这必然会提升整体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四)完善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契约的基础上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预警信息并保证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排警,还能够在以制度化的形式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种经营财务决策的有效实施,又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陈良华, 孙健.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 2005 (9) .

[2]陈燕, 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 2006 (5) .

浅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 篇9

如果我们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估计出可能造成的风险的程度,进而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做到内容完整,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既独立又能相互补充,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出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其分析数据具有准确性。

(二)整体性原则。

风险评价体系要有整体性,不能用单独一个指标来反映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要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否则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但指标的数量又不可以过多,指标体系要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能体现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重点。

(三)可比性原则。

设立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指标间的通用程度以及可比性。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指标与指标之间的比较,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价。

(四)动态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坚持动态完善的原则,不断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以使其保持最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的建立,要科学合理,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灵敏性。通过对当前我国公办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偿债能力、财务管理、及对校办企业的投资这三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三类风险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是核心指标,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为其辅助指标。

(一)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1.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指的是高校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高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表明高校通过举债筹集的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用于衡量高校利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来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债权人投入资金的安全程度。通常,资产负债率越小,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高校举债的潜力越大。此项比率越高,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

资产负债率以多大为宜,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不尽相同,在我国,对于企业而言,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比较合适,而高校与一般企业不同,负债不能过高,该比率不超过30%较为合适。

2.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高校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它主要用来衡量高校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体现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

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和保证高校的支付能力来看,此项比例越高越好,但综合来看,流动比率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限定。在评价流动比率时,不仅要关注比率本身,还应注重分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构成状况,要具体分析是否变现能力较差的材料、应收账款等所占的比例过大,或者是流动性极强但盈利能力较弱的货币资金比重过大。对于企业,流动比率等于或稍大于200%较为合适,高等学校也可参考这个区间,取200%作为警戒线。

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年末货币资金×100%。这个比率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高校偿还即将到期的贷款的能力,其在高校中应用效果与企业类似,反映的是高校货币资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现金负债比越高说明财务风险就越大。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这个指标应处于较低水平,其预警临界为10%,越小越好。

4. 现实支付能力。

现实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全年总支出额/12)。该指标体现的是高校年末结存货币资金能供学校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可衡量高校最近稳定的支付能力。这一指标值的大小,代表实际支付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该指标大于3个月为佳。

5. 累计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借入款累计数/资产总额×100%。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学校的累计贷款额占到当年高校全部资产的比重。学校累计借款总额是指学校历年从校外获得的货币资金形态的借款总金额。累计借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以学校规模筹集资金的程度,比率越大,预示学校借债比率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二)校办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1. 长期投资基金占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比率。

在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包含长期投资基金、固定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金、无形资产基金等几部分。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对校办企业的投资。长期投资基金占非流动基金的比率=长期投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100%。该比率数值越小,反映高校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越少,从而高校的投资风险也就越小。

2.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

校办资产负债率指的是高校校办产业的负债与资产之比,反映了校办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其经营风险也越大,从而给高校可能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校办企业应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校办企业与高校特殊的关系,和一般企业不同,资产负债率不应过高,一般不超过40%。

3. 校办企业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校办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它更精确地体现了一个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剔除掉变现能力较差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变现,从而偿还短期即将到期的债务。速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这个比率也不是绝对的越大越好,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应有所差别。一般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应为1以上,即速动资产应至少能抵付流动性债务,企业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短期负债,企业的负债风险较小。校办企业的速动比率警戒线定为1。

(三)财务管理风险评价指标

1. 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

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余额/年末流动资产×100%。该指标反映的是年末高等院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余额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这个指标体现了高校的资金回收情况,可以反映出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高低,以及高校的的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低,表明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对资金的占用越小,资金回笼越好,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该指标值根据我国高校的目前的情况,不应超过50%。

2. 银行存款保障率。

银行存款的数量反映高校财务的现实支付能力,能反映出高等学校各项资金的综合调节能力,体现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年末货币资金余额。该比率的数值越小,说明高等学校的债权人的投入资金的保障程度越高,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强,风险较小。反之,指标值越大,债权人的投入资金的保障程度越低,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越低,风险越大。该项比率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预警线为6。

3. 自筹收入能力比率。

自筹收入是指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外的各种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经营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自筹收入越多,说明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越广,自身的创收能力越强,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就相对越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自筹收入能力比率=本年自筹收入/本年总收入×100%。该指标值越高越好,根据现高校行业的一般评价标准,预警线设置在50%。

三、结语

以上指标体系及其预警值的设定,是根据部分高校的财务运行数据得出,具体到某个院校,不一定全部适用,使用中不能生搬硬套,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充分地加以分析,对预警指标进行量化。使用中要综合运用,不能只看某一个或几个指标,并且要横向、纵向对比本校和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以设定合理的指标预警警戒值,从而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提高高等学校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危机处置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其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参照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指标,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特点,设置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以期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测,从而提前预防和观测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以便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公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赵倩.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研究[J].商业会计,2014,(16):106-108.

[2]徐航.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5,(20):124-125.

[3]郭振伟等.黑龙江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2,(22):76-78.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与管理战略 篇10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特性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医院财务风险特性主要有两个:(1)客观性。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工作量的非预期下跌;医院规模异常扩大;医院盲目多元化经营导致不平衡增长;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贷款;医院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使一部分管理者损害医院利益;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等等。(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具体表现为:(1)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医院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医院的决策失误,管理失当,从而使得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比例失当。(2)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不能取得效益,或虽投入使用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了亏损,导致医院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企业当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3)资金回收风险,即由于利润分配活动而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风险。其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益确认的风险;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破坏性强,风险成因复杂,其总体水平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应该是一种综合性预警方法,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不同功能。对医院经营者来说,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是监控的分析,即医院经营者可以利用详细的内部数据和量身定做的财务预警机制来监测医院的财务运行状况,分析医院内在财务弊病,掌握医院财务决策。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评价,即评价医院财务健康程度,以使其做出投资、放贷等决策。

1. 财务健康指数的制造。

我们先用“两层加权”运算的制作方法来运算财务健康指数。第一层是能力指标体系,依次表现医院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能力、成长能力;第二层是具体的财务指标体系,笔者共选择了12项反应财务运行质量特征的指标。医院首先从第二层(财务指标)运算,用医院当期实际值比上期安全值再乘以权数,经过加权求和即可得出每项能力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再用能力指标的实际值分别乘以能力指标的权数,经过加权求和后就可以得到财务健康指数。

财务健康指数的计算方法:设财务健康指数为W,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能力、成长能力分别为U1、U2、U3、U4,12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依次为(X11,X12,……X43),12项财务指标的安全值为(Y11,Y12,……Y43),具体得出财务健康指数计算表,如表1。

2.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与处理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可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第二就是对财务风险的预警。

我们先取定一串数值,G1

三、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战略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战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财务预警工作的执行。

由于财务预警工作是一项贯穿医院整体的工作,是整个医院赖以做出重大财务决策的依据之一,其重大财务决策影响到各部门的分配,因此,财务预警工作不一定要求管理人员全职进行,可以由医院内部经营者、外部专家等组成,而其日常工作可以由财务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

2. 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

财务预警是基于财务比率进行的,而其基础是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财务预警机制的成败,医院只有在及时、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基础上才能对医院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首先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应该与管理信息有恰当的接口,以保证完备的追溯线索;再者,医院应该搜集行业有关数据,将医院置于医疗市场去考虑,与行业其它医院相比较,分析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医院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变化是否会带来财务危机。

3. 建立报告、分析、处理制度。

财务预警报告是医院自身的一种预警机制,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预警报告制度。医院各个部门定期报告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如果存在,是何种原因造成,已经或准备采取何种战略等等,报告期限根据医院财务控制要求周、月、季、年进行,或在有关财务指标发生重大变化而超过医院有关警戒线,可能存在财务危机时,单独向医院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财务预警的分析准确与否关系到财务失败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医院应该把握重点,分析存在的成因,估计可能的损失。如果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应根据原因,在整个医院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成果上通盘考虑,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

摘要:医院战略是医院一定时期内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如何捕捉财务风险预警信号,建立健全医院战略机制上做了分析,并谈了预警机制的管理战略,为医院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有用信息。

关键词:医院经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文英,王小军,王武.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徐力新,郑阳晖.结合战略管理,提高财务分析的实用性.中国卫生经济,2009(12)

浅议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与管理 篇11

一、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呈现非常稳定的发展态势: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期货市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明确;二是期货市场体系逐步完整,管理体系以及市场框架体系逐步完善;三是交易体系和风险控制更加成熟;四是市场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期货市场在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监管缺位或不力现象;在投资者方面,中小散户投资者居多,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期货经纪公司还有待培育,而且投资者在风险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欠缺,屡屡有期货犯罪现象发生等。

二、建立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系统规避期货风险

1、风险预警体系的系统性

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主要由预警方法、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制度安排与管理信息体系等几个方面。此外,还包括数据库、单个指标与指标体系的临界值、期货市场风险的判断标准、警报发出后的应对措施等等。预警方法与思想是一个无形的组成部分,具体融入指标体系与预警模型当中

2、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原则

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因素,来构建一个对风险可以监测、评价,可提供风险对策、可依据风险模型作出必要行为选择的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要有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工作路线等一系列的保障,使得期货市场机构对风险的预警始终有效和及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建立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敏感性原则:有效的防止期货市场风险,必须及时推测出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概率及可能对期货市场造成的损害程度,要求所设计的监测指标能敏感地反映期货市场机构管理和运行的真实状态,同时与管理实际动作状态一致或超前。

(2)独立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预警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在期货市场机构内部必须有独立的风险预警部门,有风险预警的专管领导,二是有独立的风险预警运行机制和路线,保障风险预警流程的通畅性,三是要求所设计的监测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重叠区域,使得指标体系可以从各个方面表明风险动态。

(3)可测性原则:在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中要求所设计的监测指标必须是可以被测得到的,及所获得的经济指标要与期货市场风险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指标的获得应具有快捷、容易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按照风险预警要求能准确和完整监测到。

(4)规范性原则:建立期货市场风险体系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所设计的指标必须规范化,这样可以使实施中监测而得的信息在风险预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其他子系统中可使用。期货市场风险预警体系监测指标规范化并不等于说僵硬化,完全可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对所设计的风险预警指标、风险预警指标系数、风险预警模型、风险预警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等方面作适当的调整。

3、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指标可用性,即所选指标可以用来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指标显著性,即预警指标在平静期和风险期的表现必须呈现显著差异;三是指标可数量化。此外,在选择指标时还必须考虑和消除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强化管理,减少期货风险

在规范管理期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12

1 高校债务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 1 高校贷款是高校完成政府做出的扩招决策、满足人 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客观结果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在总量上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 随着“十五”期间高等教育连续扩招, 各高校的教学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急需拓展新的办学空间, 培养和引进师资, 增添教学设备, 这些都需要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的经费, 但在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下, 很难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捉襟见肘, 学校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通过学校向银行贷款筹资, 学校办学空间紧张的局面得以解决, 也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强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校贷款数额的激增, 占学校债务总额的主体。

1. 2 高校贷款的形成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产 生的必然结果

高校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科研经费履于专款专用, 一般情况下不能挪用。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指学生学费、住宿费等收入, 学生收费受到国家政策限制, 2001年、2002年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已连续发文明确: 高校收费标准必须控制在2000年水平之下, 收费标准不得突破教育成本的25%, 学费上调空间受限。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学校为改善教学环境, 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学校的财政拨款的增幅落后于在校生人数的增幅, 按照《教育法》规定, 教育投入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但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还未达到4% 的投入目标。客观上来讲, 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造成学校很大的资金压力, 导致学校办学经费困难, 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

1. 3 高校贷款是用于解决办学标准提高、实现教育部本 科教学评估优秀的需要

20世纪末以来, 政府将高校扩招纳入积极财政政策, 大力推进高校扩招扩建的同时,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规定, 对高等院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硬件投入做出了相应规定, 以促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保证高等教育顺利健康发展。如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就对高等院校包括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等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 要保证这些指标的实现, 光靠挖掘学校内部办学潜力, 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已经不太可能。学校不得不再次贷款用于设备、图书资料的购入、基建项目建设等, 实现了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4 高校贷款是用于偿还银行旧债和贷款利息、保证高 校正常运转的需要

高校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 具有利息高, 期限短, 时间集中, 倒贷压力大等特点。近年来, 商业银行普遍减缓对高校的贷款, 化解金融风险, 致使高校还贷压力大, 经费筹措困难, 高校不得不想方设法, 多方筹措资金, 保证学校办学需要。

1. 5 高校贷款是学校融资能力不强的无奈之举

在历史的惯性下, 高校习惯了依靠政府; 当政府财政拨款开始下降时, 只好依靠学费; 当学费标准已经达到“天花板”的时候, 高校又把手伸向了银行; 当银行收缩银根, 且开始扮演一个“逼债人”的时候, 高校只能处于一种无奈的状态, 希冀政府“再拉一把”。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另外, 体制障碍也相当大地限制了高校建立社会融资的机制。例如, 在国外,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基金会,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的基金会对高校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而对于我们国内高校可以说几乎没有再融资能力。当资金短缺时, 如果提供不了好的科研设施和师资待遇, 学校就很难办下去。但如果要提升学校软硬件, 没有资金是万万不能的, 靠政府拨款远远跟不上需求, 贷款便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

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 学校财务负担日益加重。贷款数额超过学校承受能力, 庞大的利息负担无疑会增加未来学校财务的风险, 伴随而来的财务危机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高校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高校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促进高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措施

2. 1 适应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提高财务人员信息 化运用水平, 防范高科技带来的安全隐患

加强信息管理, 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通畅。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动态信息为基础, 这就要求加强信息管理, 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信息。必要时可配备专业的人员, 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管理层以便及时做出对策反应。

2. 2 合理利用融资工具以防范高校过度举债导致的风险

加强贷款的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高校贷款制度, 科学合理确定贷款额度、结构、期限、还款计划, 建立“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 测算监督贷款风险, 控制贷款规模, 优化贷款结构。另可通过社会融资、企业投资、发行教育国债、个人捐赠等多种手段筹措高等教育资金, 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 分散高校举债办学带来的财务风险。

2. 3 强化经济责任制, 转变理财和筹资观念以防范高校 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 完善高校经济监督机制, 进一步规范校内会计工作秩序。严肃财经纪律,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等。高校财务工作要坚持做到三个统一, 所有经济业务统一财务核算; 所有创收业务执行统一分配标准; 所有支出业务遵循统一的核算办法, 保证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 4 科学运用指标体系进行预警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注意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淘汰不适用的指标, 增加更能反映高校实际问题的新指标。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告知财务已面临危险, 要对此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体系。建立短期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短期预警系统为学校提供预警信号, 使学校领导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长期预警系统对学校筹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学校成长能力等有代表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2. 5 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和相关的防范制度

学校高层领导应足够重视, 在思想上树立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高校对外投资必须有成本管理意识,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校扩招以后, 学生学费特别是老生学费拖欠问题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应健全有效制度, 将学费拖欠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较低比例。加强创收管理, 完善内部分配制度, 对于部门创收本着既要放宽搞活, 又要管住管好的原则, 不管何种形式取得的收入, 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

参考文献

[1]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 2007 (6) .

[2]李露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

上一篇:整体教育下一篇:国内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