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预警

2024-09-20

企业风险预警(精选12篇)

企业风险预警 篇1

招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 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 它包括招标和投标两方面的内容, 通常适用于大宗交易。由唯一的买主设定标底, 招请若干个卖主通过秘密报价进行竞争, 从中选择优胜者与之达成交易协议, 随后按协议实现标底。由于招标投标是由一家买主通过发布招标广告, 吸引多家卖主前来投标, 进行洽谈, 这样, 买主可享受灵活的选择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招标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同时招标风险也随之加大。通过有效手段防范甚至规避招标风险也成为了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研究课题, 构建完善的企业招标风险管理系统被提上日程。

一、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综述

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将通过设置的预测模型来确定的可能会对企业招标产生影响的事件进行收集, 通过运用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检测信息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 借以确定招标过程中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根据企业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 对企业招标中可能发生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警, 并及时规避和控制。

因此, 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概括为:信息收集与加工-风险识别与评估-信号的动态监控-报警, 是一个集指挥、行动、支援、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该系统从企业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入手, 对企业招标情况进行预警和规范化管理。就内容而言: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即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是对企业招标工作的行为失误、管理的过程与状态正常与失常, 乃至风险和危机的识别、分析与评估, 并由此作出警示的管理活动, 是对企业招投标活动中的重大失误与波动现象的早起征兆进行即时矫正与监控的管理。预警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招投标风险分析。对于企业招标预警系统来说, 要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市场变化等因素,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相应企业策略调整和反应。除此之外, 还要对企业招标情况进行全程监视, 因此, 企业预警的第一步就是对招标预测模型提供的企业招标状况的预测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 对有关危机的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保证招标危机方面的消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也是招标预警的基础。因此, 企业方应加强抓紧建立综合性、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和分析机制, 以保证对各类突发企业招标危机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

在全面考虑企业具体发展情况的前提下, 企业招标投标预警体系应该充分地分析经济市场的变化等一系列的因素对企业招标投标的影响, 及时的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 除此之外, 企业的招标投标预警体系还应该全程的监控企业的招标投标状况。

1.2风险信息的监控。作为一类抵抗风险体制的企业招标投标预警, 必须要有相应的信号来对企业的招标投标状况进行反应, 必须依据危害的程度来确定警报信号的种类以及风险的强度, 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程度标志、或者颜色等, 来对企业招标投标风险所到达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表示, 企业招标投标的首要环节就是对招标投标作预警管理。为了确保企业检测标准的确立以及对风险信号的收集, 确保决策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招标投标的预警体系应该依据招标投标过程的变化情况来建立检测机制, 及时监控相关的因素, 并且归纳处理所采集的风险信号数据, 一方面, 应该比较已经确立的临界值;另一方面, 应该比较之前的有关数据信息。与此同时, 还应该动态的测评预警体系自身的成效及功能、监控风险判断、风险信号以及风险信号测评是否准确无误。

1.3风险信息的识别与评估。对经过企业风险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有关招标投标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归类就是风险信息的识别。借助风险分析能够有效地了解潜存风险的类型、特点以及性质, 与此同时, 分析可能会引发的后果与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 再将风险信息反映给招标投标预警评估体系来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 利用预警评估系统来对企业的招标投标进行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招标过程事实上就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过程, 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决策时互相影响和作用。对于招标方来说, 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投标方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全, 其主要风险来自于投标方的行为, 目前主要控制风险的手段是通过评标和签订采购合同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 招标人的行为不规范, 意志和价值观不统一也是重要的风险, 对此应从招标人的内部管理及办事程序上来控制风险。招标采购“项目”虽仅是项目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之一, 但它的风险会影响整体项目的成功, 这也就是要进行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招标投标风险管理是对招标投标中有关环节上的外部或内部风险予以识别, 并对其风险作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衡量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风险规避、防范及应对措施, 达到控制或减少各种意外损失, 实现招标投标预期日标的活动。

2、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是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 对企业招标的趋势与危机状况的早期征兆进行及时矫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预控对策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管理三项内容。

2.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指为开展预警管理活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对预警管理对策制定与实施的制度、规章、标准, 为预控对策活动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主要规定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设定和运行方式, 而且要为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危机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 准备及时对策库。组织准备活动与整个预警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2.2日常监控。日程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企业招标劣性情况进行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有: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企业招标中的风险劣性状态进行纠正活动防止其扩大, 逐渐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进行危机模拟, 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企业招标的劣性状态难以有效控制, 而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状态进行假设及模拟的活动, 并提出对策方案, 为进入危机管理阶段做出准备。

2.3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制止企业招标风险和危机的征兆, 企业招标预警管理工作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别管理活动。它是在却招标预警系统已经无法控制招标风险和危机的情况下, 以特别的危机计划、领导小组、应急措施, 接入企业招标预警活动的管理过程。一旦企业招标回复找正常的可控状态, 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 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执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二、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在企业招投标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招投标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具有着潜在的隐患, 充分加强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就是完善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需要设置预测模型来对企业招投标中产生的影响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利用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监测信息的分析进行横向及其纵向的分析, 从而有效地确定企业招投标当中可能或者在以后发生的风险。

1、招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1招标文件编制规范。招标文件作为招标投标活动中的重要文件, 是招标工作的总纲, 旨在向投标人提供编写投标文件所需的资料, 通告投标将依据的规则和程序及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招标投标活动的一切内容均在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内进行。招标文件不但对工程招标活动具有约束力, 而且在招标投标过程结束后, 对双方也具有约束力。招标文件的内容和条款也是中标后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为此, 招标文件的写法和内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若招标文件精度不够, 合同文件编制粗糙, 内容遗漏, 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会增加投资费用, 更重要的是将为日后双方发生法律纠纷埋下隐患。

《招标投标法》第19条规定,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1.2构建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风险包括客观存在与主观判断两项因素。客观存在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差异大小决定风险的大小, 差异大风险就大, 差异小风险就小, 没有差异也就没有风险。投标工作中尽管存在形形色色的风险因素, 但通过主观努力尽可能适应客观变化, 缩小可能的差异, 从而可以使风险最小化。

1.2.1充分公布信息, 创造全面公开的招标信息平台。作为要约邀请, 企业发布的招标文件中的很多条款就是将来合同的条款, 采购单位的需求是否准确、全面、合理地予以表达, 对合同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影响巨大。因此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定招标文件是规避风险的基础。企业在制作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应对投标人资格、投标文件格式、合同条款等表达清楚无误, 保证不会产生歧义;文本应编制规范、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清晰, 符合国家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评标的标准以及方法应该明确详细。企业在公开招标时应该及时发布招标公告, 并且采取广泛的渠道对招标信息进行公布。此外, 招标公告的发布时间一般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 以确保潜在投标人平等、及时、准确地获取招标信息。

1.2.2规范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工作。首先, 应该完善投标人的预审资料, 投标资料初审是筛选投标人的标准和条件, 因此, 必须设定一个科学的标准, , 增强其现实的可操作性, 使其更能反映投标企业的实际履标能力。其次, 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约束投标人的资格预审。杜绝在资格预审上的串标、围标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要让监管部门真正发挥作用, 做到预审全过程公正、公平的监管。对于评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 要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最后, 可以推行专家评审, 提高评审的专业性, 并将评审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将资格审核结果公布于众。

2、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实践

2.1因势利导化险为夷。基于风险的可变特征, 顺应规律, 正确引导, 使风险分离、分散、转移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工作中, 可多揽项目、广种博收, 既可避免单一项目上的风险过大, 也可以通过分包或转包将大的物流项目各子项目中潜伏的风险分散转移至各分包商。这样既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又可以将风险大家共担。对于项目投标常见的标价过低或业主资金无保证等风险, 可采取分包形式来分散风险。对资金无保证的项目放弃承包。物流项目投标报价时, 考虑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 在项目实施时, 因其预先采取各种风险控制措施, 实际发生的风险费很可能大大低于这个比例, 这样原来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就可能有一部分变成利润。

2.2垫资承包风险。对不预付工资款的项目自各启动资金。首先要考虑融资、借贷, 利用承包项目获取的利润偿还。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后, 将物流项目实施任务转包或分包给没有资金实力但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另一家公司。这样, 通过承担垫资风险就可以获取较大的利润[6]。

2.3报价风险。投标报价因素至关重要, 但也不是唯一标准,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不压总价或少压价的条件下夺取项目。在履约期间许多情况都在不断变化, 原来预测会造成损失的单项或分部项目可能因重视或预先有防范措施而不再成为风险[7]。对于因报价失误面临亏损的风险, 可以利用业主方面履约不力的弱点, 向业主提出种种使其难以满足但看似合理的要求获取索赔。

2.4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客观地检查和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承担风险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得不偿失则没有承担的意义, 或效益虽大但风险损失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则不宜硬性承担。因此在投标报价中, 应做到心中有数, 想好降低报价的补偿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投标工作错综复杂, 险象环生[8]。要敢于面对风险, 善于把握机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当机立断, 量力而行, 决策慎重, 应变有方。

三、结论

在企业的招标投标工作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 在实际工作当中, 招标投标规避风险的问题十分的复杂, 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要谨慎严密地做好招标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并及时地规避风险, 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摘要:招标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五个主要环节, 在工程项目的各种招标活动中, 施工招标最有代表性。招标主要包括:招标前准备、发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在前期准备阶段, 应确定招标组织方式 (自行招标、委托招标) 、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约请招标) 、划分标段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期望能够对同行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帮助。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晓强, 魏东.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3) :117-118.[1]孙晓强, 魏东.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3) :117-118.

[2]李志险.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 2008 (22) :107-108[2]李志险.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 2008 (22) :107-108

[3]王捷敏, 胡国强.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7) :145-146.[3]王捷敏, 胡国强.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7) :145-146.

企业风险预警 篇2

调查目的:本问卷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经专业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后编写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用于为企业管理人员建立人才流失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借鉴和学术研究。

调查内容:本问卷由填表人的基本情况、与企业有关的因素、与个人有关的因素、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建议等五个部分组成。

调查对象:全国范围的各类企业

调查时间:2007年1月~4月

组织调查单位: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管理课题组

问卷填答说明:

1.对您的填答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绝对不会泄露给第三方,也绝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2.如未说明,选择题均为单一选择,请在您选定的选项下画“√”。填空题请直接填答在横线处;

3.该问卷复印有效;

4.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请如实、完整地填写该表,谢谢您的合作!

填表人基本信息:

年龄:

婚否:

所在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工龄(在该企业):

部门:

职务:

一、与企业有关的因素:

1、您觉得薪水高低和福利好坏对离职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2、对您来说,精神上鼓励和支持的重要性?

□非常重要□有点重要□不清楚 □不太重要□根本不重要

3、企业的分配公平性对您来说重要吗?

□非常重要□有点重要□不清楚 □不太重要□根本不重要

4、如果企业的工作环境(如办公室格局,冷暖设备等)不满意,您会因此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5、当您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不匹配时,您会考虑离开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6、在求职过程中,您觉得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吗?

□非常重要□有点重要□不清楚 □不太重要□根本不重要

7、如果您感觉到企业的晋升空间有限,您会考虑离开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8、您在求职或跳槽时,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

□非常重视□有点重视□不一定□不太重视□完全不重视

9、在求职或跳槽时,您重视企业的发展前景吗?

□非常重视□有点重视□不一定□不太重视□完全不重视

10、如果您工作的企业中同事关系紧张,团队合作受阻,您会考虑离开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1、如果您觉得您的能力与现有岗位不适应,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2、对您来说,企业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会影响您的求职(跳槽)选择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3、您觉得工作自主性(运用相关工作权利的程度)重要吗?

□非常重要□有点重要□不清楚 □不太重要□根本不重要

14、从您的观点看,工作挑战性的重要程度?

□非常重要□有点重要□不清楚 □不太重要□根本不重要

15、如果您感到角色模糊或角色冲突,是否考虑离职?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6、您觉得上司的领导能力与领导风格对您的去留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17、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过于集权,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8、如果您对于现有的组织结构不满意,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19、如果您有离职的想法,是否会顾虑到劳资合同以及违约金的问题?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20、您认为企业用人机制僵化对人才流失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21、如果企业的培训体系不完善,您会考虑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22、您觉得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对人才流失的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23、您是否同意工作乏味是多数人离职的主导因素?

□完全同意□有点同意□不清楚□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

24、如果您对企业某些方面有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却总是迟迟得不到答复,在这种情况持续发

生时,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二、与个人有关的因素

25、如果工作影响正常家庭生活,您会考虑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26、如果您的工作要求您经常出差您会考虑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27、您认为,与上司的关系紧张对离职的影响程度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28、如果您与同事、下属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对您离职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29、您觉得您的性格与您的工作不协调时,您会考虑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30、您觉得您的兴趣与您的工作内容不一致时,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31、您觉得您的价值观与您工作企业的价值观不相符时,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32、期望匹配程度(即工作现实与期望的一致性程度)对您离职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33、如果您的能力超出您的工作要求,你会选择内部流动还是离职吗?

□内部流动□不确定□离职

34、如果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使您不能胜任工作,哪个会使您更想要离职?

□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其他能力:

35、如果您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您会考虑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36、您认为,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离职的影响程度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37、您觉得年龄是影响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完全同意□有点同意□不清楚□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

38、您觉得个人婚姻状况对人才去留的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39、您是否同意有魄力、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人更有可能流失?

□完全同意□有点同意□不清楚□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

40、您觉得职业生涯阶段对离职的影响程度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三、环境影响因素

41、您觉得中国入世以后人员流失现象是否会加剧?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42、您觉得国家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对人才流失的影响程度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除此之外,您觉得还有哪些政策会影响人才流动? 请列举:

43、如果您觉得您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不高,您会选择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44、您觉得企业所在的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会影响您的去留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45、您所处的团队和谐程度对您的去留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46、如果您周围的同事大批离职,您会考虑与其一起离职吗?

□肯定会□也许会□不一定□也许不会□肯定不会

47、您觉得非正式群体领导人离职会导致企业其他员工流失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48、您认为对就业市场的心理预期(找到新工作的可能性和新工作的薪酬预期)对人才流失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49、您觉得,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会影响人才流失吗?

□影响很大□有一定的影响□不清楚□没什么影响□完全没有影响

50、从您的角度出发,请将下列离职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

A、薪酬不合理B、职业发展空间有限C、工作环境不适D、人际关系失调E、领导者

素质不高F、工作压力过大G、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H、沟通问题I、绩效考核不力

J、权责不清K、目标管理失效

L、(其他)

四、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理论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预警;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66—02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所处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风险伴随性也有所增加。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主要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而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各方面工作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一直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往往是关注的重点,而各个环节的所产生的风险往往被管理者所忽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人力资源所导致的风险多数具有隐性特征,不如生产、营销风险明显。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确实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导致了风险潜伏,企业运作危险系数有所增加。随着企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依存度日益增强,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逐渐成为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主要从原因、必要性、表现等方面探讨企业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规避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为基础,可为企业构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和规避人力资源风险提供具体性、可行性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化解能力,从而减少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风险而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失,最终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意义上看,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有了充足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价值和资本化方面的探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研究成果并不多,而针对风险预警问题所做的研究较少,进一步探究系统构成在目前仍然是空白。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预警问题做出探究,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尝试系统构建,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 国外研究现状

从实践意义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而该类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如何对风险所导致的损失防范于未然,在风险未完全成熟之前及时调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本文的主要实践意义正是在于对这一实务问题的探索解决。

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规避研究直接成果并不多,然而却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如著名心里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工作—压力角色动态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分别从员工需求、企业成本、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员工需求和激励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最受认可。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指出需要的层次越高,可变性越大,表现形式越多,加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并且具有长久的动力性。在马斯洛之后的赫茨伯格进一步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能防止员工不满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而对于能带来满足的因素称之为“激因素”。保健因素包括有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条件等10种。赫茨伯格认为,当保健因素获得相当满足只能消除不满意,又称为“维持因素”。激励因素能激励员工又称为“满足因素”。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带来既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它包括三个变量或三种关系。另外,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个体不仅注重自己绝对报酬的数量,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与其他人的投入相比较的结果。他认为个人公平感的产生依赖于个人对所观察到自己的所得与投入之比和所观察到的可比他人的所得与投入之比进行比较的过程。当感到两者的比率不相同时则产生不公平感。工作—压力角色动态管理理论最早由汉斯提出,认为压力是一种动态条件,随着个体所面临的目标和环境而改变,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随时调整管理方式。这些理论成果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4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形成原因入手,详细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必要性,理论基础、原则、组成模块和效果反馈,试图为企业风险规避提供全面的、灵活的,能同时反映企业需求和人才价值的风险预警系统,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化解能力,减少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风险而带来的损失,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效率提升和价值发挥的现代企业管理目标。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性质和管理工作开展不当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损失。人力资源的损失主要包括:用人不当导致员工能力发挥未能与所处职位相匹配;人员的待遇未能体现人员的价值;人员流动给企业系统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几乎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如招聘、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确定等,具有潜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种类较多,如人事风险、培训风险等。有专家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理念风险、制度风险和管理技术风险。

在人力资源自身特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存缺陷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存风险主要存在于招聘、培训、薪酬、考核四个关键环节,对于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历程而言,招聘是风险存在的第一个环节。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风险

招聘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于信息不对称性。在现代企业中,每个员工个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企业则演变成为各个带有自身利益考虑的个体的集合地。企业作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个体,同样具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考虑。因此企业的利益目标和员工的利益目标往往会出现不一致性。招聘活动是企业吸纳个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价值观、能力的相互适应性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价值观和能力相符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高发区。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认为人力资源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分为应聘者对企业的隐瞒和企业对应聘者的隐瞒。基于本文构建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的考虑,主要讨论第一种风险情况。

7 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风险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做出研究,期望能为该类系统的构建做出尝试。本文结论如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因为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性和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所造成的。这类风险多存在于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环节中,所导致的负面效果是人才流失、经营受创和核心竞争力下降。

本系统的构建具有原则性。为了把这类风险降到最低,必须从人力资源自身特性和工作缺陷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相符和曲线调整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预警系统。本文构建的系统体现了上述原则。

本系统具有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切合实际,本系统把招聘、培训、考核与薪酬这些风险高发区作为基本组成部分,把反馈分析和警戒核定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确保系统的反应速度。本系统模块与体系之间统分结合,既可以整体反映企业的全局风险,又可以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独立的风险识别和措施修正,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及时通过预警系统控制风险高发环节,消除风险隐患。本系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中反馈不足的现状设置了反馈分析模块,出现风险之后可以对模块进行及时修正,避免重复预警的出现。同时本系统为了适应企业的办公设备状况,以办公设备为基础建立了简易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企业在应用中有效操作。

本系统具有实用性。为了验证本系统风险预警的准确度,本文特意选取一个省级网络媒体作为样本,从这个企业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环节提取数据,根据系统设置的模块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样本实际情况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对风险高发区和整个企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为企业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预警方式。

8 结 语

任何一个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现实相比较,总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系统的使用中注意想系统外寻求解决方案,用统分结合的方式与复合思维解决问题,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系统应用的具体行业、企业进行特征分析,才能真正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湘波.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3):228—231.

[2] 邓俊,张志娜.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商界,2009,(4):233—234.

供电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篇4

供电企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企业既肩负着社会责任, 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责任。作为国有独资并体现国家控制力的基础性产业, 首先, 供电企业要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其次, 供电企业还承担着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再次, 作为关乎国家民生的行业, 供电企业也肩负着公共安全责任以及社会责任。因此, 加强供电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刻不容缓。

目前, 供电企业现有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 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评估, 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而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上述问题的存在, 不仅会导致供电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还会令供电企业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 导致巨额损失, 对社会正常运转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 供电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使风险管理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 从而提高风险管控的效率。本文为此结合供电企业实际, 建立供电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以探索符合供电企业特点的风险预警体系。

二、风险预警概述

风险预警是一种实时展示风险水平, 提前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方法。一项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成因, 风险预警就是将所有可能出现、可能导致发生的危险状态辨识出来, 进行评价得出一定的等级。在日常工作中, 供电企业应时刻监控这些危险状态, 一旦出现即刻报告, 并通过供电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将预警结果展示出来, 责令相关人员立即实施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另外, 供电企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修正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实行动态管理。

三、供电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目的在于使供电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 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 从而增强供电企业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 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而有效弥补单纯事后控制的不足。

供电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 应运用科学的方法, 有步骤、有层次的展开, 从预警事项收集、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事项分析评价、预警事项的整改与处理、预警责任机制确定、风险预警制度制定六个方面进行构建, 具体如图1所示。

1. 预警事项的收集

预警事项的收集是建立预警机制的第一步, 该步骤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全面了解, 从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层面把握企业发展的风险要素, 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预警事项的分析评价事件奠定基础。

预警事项的收集不仅应涉及到企业经营目标、业务架构、组织架构, 还要求考虑整体业务流程以及把握业务流转中各主要业务职责, 明确经营风险承受度等。因此, 在预警事项收集前, 首先须对供电企业进行业务分析, 确定预警事项的内容, 包括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应当考虑?引发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风险因素导致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通过预警事项的收集, 供电企业最终要建立一个囊括供电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外部经济数据及电力行业数据的风险事件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 风险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调取所需数据,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 充分满足对风险进行监控预警的要求。

2.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是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实施的前提, 为保证预警指标的高覆盖性, 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供电企业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时, 可以采用综合预警指标法,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四个子类, 即通用预警指标集、专用预警指标集、部门级预警指标集和岗位级预警指标集 (如图2所示) 。

其中, 通用预警指标集是针对给供电企业带来经营管理风险的各种宏观因素设立的预警指标, 如宏观经济形势、政府政策法规等;专用预警指标集与通用预警指标集相对, 在制定时, 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行业特点, 涵盖供电企业面临的各项特殊风险;部门级预警指标集是对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进行预警而构成的集合;岗位级预警指标集是更深层次的预警指标设置, 它将预警进一步细化到岗位层级上, 从而保证了预警机制的实施。

3. 预警事项分析评价

在确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 结合供电企业对待不同风险的风险容忍度, 利用行业数据, 可确定适用于供电企业的预警级别及区间。在此基础上, 可进一步对预警事项进行分析和评分。整个分析过程如图3所示。

供电企业可对用电企业管理及生产中的各类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评分, 相应地对应Ⅰ、Ⅱ、Ⅲ、Ⅳ、Ⅴ5个预警等级和红、橙、黄、蓝、绿5种预警信号。当风险事件发生时, 通过发布预警信号可直接了解风险水平并明确预警责任层级。

以缴纳电费能力指标的分析为例, 描述预警指标分析过程。首先, 按照一定标准对不同用电企业的缴费能力指标进行评分 (如下表所示) 。

根据风险预警指标, 进行评分, 并确定不同用电企业所处区间并发布风险预警信号, 进一步可明确预警责任层级 (如表2所示) 。

4. 预警事项的整改与处理

风险预警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管理流程, 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不断地加以改进与完善。因此, 在风险预警管理的实践中, 要充分考虑风险环境的变化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对风险事件和预警指标等进行定期整改处理。

在对预警管理改进时, 首先, 应与内部控制评价相结合, 确定相关的整改及处理方案;其次, 应根据预警事项的不同预警级别, 确定整改和处理的先后顺序;最后, 应与内控自我评估相结合, 保持预警事项的持续监控与完善。

另外, 供电企业还应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向同业对标中的先进电网公司学习, 学习他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 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电网特色的风险预警管理技术。

5. 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保证风险预警的有效实施, 供电企业应建立逐级承诺、逐级声明和问责到底的管理机制, 形成循环责任传导体系, 并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步落实, 强化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横、纵向网状监督和管控。供电企业应明确预警评级报告层级、预警事项责任层级、预警事项整改责任层级。由企业管理层负领导责任, 对主要风险确定责任人, 具体风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对任何违反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组织和个人, 要给予追究和处罚。

另外, 供电企业应在对现有考核体系进行诊断的基础上, 明确风险预警管理考核的目标和内容, 确定企业及各职能部门关注的考核点, 设计风险预警管理考核的基本框架, 确定考核层级, 设计风险预警管理考核的内容、量化指标, 并在征求各部门对考核的意见和建议后, 确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并严格执行。

6. 风险预警制度制定

供电企业应该从风险预警的目标出发, 规范业务流程, 对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建立符合供电企业实际的预警管理制度体系, 从而保证预警工作的规范化, 包括:预警管理系统维护制度、警情报告制度、预警要素数据库更新制度、发出预警信号后风险控制和应急反应制度、预警工作评估制度等。

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 必须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 消除各级员工的顾虑。因此, 供电企业应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完善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制度, 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使风险管理意识真正成为所有员工的共同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 从而促进供电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集合经济、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是进行风险预控, 化解风险的发生, 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但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 涉及因素众多, 可以运用的方法较多。本文对供电企业预警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供电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超.廊坊供电公司电费回收风险预警评估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2010

企业风险预警 篇5

摘要:新时期我国企业将要面临更加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企业改革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方法。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下,加强企业风险预警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大多情况下企业都是主动评估所面临的风险,从而确定相应的主动预警机制。审计发现作为由第三方客观参与的企业风险管理预警资源却时常被忽视,整改完成后的大量审计资源被“遗弃”,造成审计信息浪费。旨在以审计发现为基础,阐述加强企业预警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审计发现;企业管理;风险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196-03

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经历各种风险的过程。对于风险,有的被看做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有的被看做是提升管理、促进发展的催化剂。对待风险的态度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风险研究和分析,并将风险战略运用到发展的各个环节,风险预测、预警、控制、分析等各种职能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临沂供电公司历来重视风险管理,各类风险的预测和防控能力逐年提高,但还没有构建完整统一的风险预警体系,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主要从企业审计发现的角度,阐述企业风险预警中审计发现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对几个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1.审计及审计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AAA)审计基本概念委员会于1973年发表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将其定义为:“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审计按主体分为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审计发现是指根据各种审计判断,可能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概括的说,审计发现应包括违规、违法、差错、低效率、浪费、无效、利益冲突和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实务中,审计发现按照重要性可分为三个层次:审计发现问题、关注事项和提示事项。审计发现问题是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已经明确形成问题并需要整改的事项。关注事项是指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或行业管理规定的程度相对较低,但并未在审计报告中体现问题的事项。提示事项是审计过程中被发现的,因有关经济技术指标背离相关标准,存在一定风险,但在审计报告中未体现的事项。审计发现问题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违规违纪事实,企业必须整改;关注事项与提示事项是企业为全面、真实反映情况或为规避审计风险而经确认的事实,无需整改,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自我完善。

2.企业风险预警管理

预警(Early2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预警管理是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各种灾害、灾难、危害等)进行辨识、分析和预测,进而采取必要的、超前的措施予以防范或消除,将可能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管理行为。预警管理在社会政治、宏观经济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武汉交通大学的佘廉是国内较早研究企业预警管理的学者之一,他首次提出了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创立了企业预警管理体系,指出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来说,企业预警管理与传统的企业成功管理同等重要。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对风险预警管理越来越关切,有的成立单独职能部门加强风险预警和管控,有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对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充分说明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已经被许多企业所接受。

二、审计发现所涵盖的范围及特性

审计发现所涵盖的范围其实就是审计所覆盖的范围,审计发现的突出特性是时效性。审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凡是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领域都属于审计的范围,国家审计署前任审计长李金华曾经说过,“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到哪里”,充分说明了审计的范围之广泛。作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政府对企业的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重大决策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投资审计及其他综合性审计或专项审计等。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含评估、咨询等)对企业的审计主要是受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开展的资产、负责、损益情况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等;或者企业自行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或下属企业开展的财务状况、经济效益、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经济责任、重组并购、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咨询或评价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审计,主要是按照国家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或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开展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重大经营决策及其他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等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开展经济合同管理、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专项工程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各种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内部审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灵活安排各种审计项目,审计的目的性、特定性和效益性更加明显。由此可见,审计发现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审计发现所应涉及的范围。

审计发现的时效性说明审计所涉及的问题或提出的缺陷和不足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离开某个特定时期,这些问题和不足可能会消失,这主要取决于各管理部门对审计发现的认识和整改力度,以及其努力程度。如果让问题和缺陷放任发展,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除了时效性之外,审计发现还具有对风险的预见性。审计发现是对过去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在审计截止日至当前日期内,如果企业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那么审计发现中所涉及的相关企业风险将会惯性存在下去。这种预见性往往是通过对客观事实和各类经济(技术或财务)指标的分析和判断实现的,具有较强的特定性。

三、正确认识和分析审计发现中的各种风险

如前所述,审计发现包括审计发现问题、关注事项和提示事项。由于审计范围可以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审计发现的内容就必然会揭示企业各个领域的有关问题或风险提示。如何透过审计发现了解企业各种风险,这是很多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审计及审计发现。对于企业来说,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是对企业自身“免疫力”的“健康体检”。审计能发现问题,说明企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但审计工作有时并不被某些部门、单位所接受,使审计往往面临较多的“对立面”,有时错误认为审计在找自己麻烦。其次,要透过现象或问题看风险。有关部门、单位不能仅仅从表面判断审计发现的内容和性质,也就是说对待审计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更重要的是对问题本质进行深刻研究,分析问题背后潜在的各种风险。例如,某企业通过分析内外部审计发现以下问题,认为企业可能存在如下风险(见表1)。

企业应当对审计发现举一反三,认真梳理管理中各环节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审计发现所指向的风险,及时整改,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表1 审计发现与潜在风险关系表

问题描述 潜在风险

某企业资金流严重不足,销售发出商品存在大量白条抵库现象。销售回款不力,应收债权占资产比重逐年增加,且金额特别巨大 经营风险

现金净流量长期为负数,连续三年营运资金为负数,三年以上债权比重占债权总额的54%,且集团公司长期无偿占用本企业资金,金额特别巨大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某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某个供货合同中,企业违反合同约定,给客户提供了不同于合同要求的产品,对方虽提出异议,但未提起诉讼 法律风险、诚信风险

四、审计发现和风险预警管理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审计发现与风险预警管理没有直接联系,但从审计发现所指向的风险看,审计发现和风险预警管理存在本质的联系。首先,审计发现为风险预警管理提供支持,主要表现为:以监督方身份提供预警信息,推动预警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风险分布范围,重新检查或查找相关管理领域内的薄弱点,判断风险强弱程度,修补风险管理漏洞,分类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完善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其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变化为审计发现提供了方向。凡是预警管理系统中,在特定周期内风险指数变化异常或变动指数较大的项目,一般可以作为内外部审计优先考虑的对象。例如,表2是某企业在某年度内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中个别指标变化情况与审计关注程度。

由此可见,各职能部门、单位可以通过审计发现,梳理经营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同时,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中指标的异常变化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

五、以审计发现为引导的企业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

1.预警管理体系适用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这种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各类内外部审计发现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各类审计信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在相对固定或具有规律性的周期内无法取得有用的审计信息,那么预警体系所需要的指标将无法实现更新,风险指标也无法及时计算,也就无法实现预警。因此,这种预警管理一般要在以下前提下完成:一是内部审计计划安排合理,审计项目的实施具有固定周期和一定的规律性,周期的设定要按照企业实际管理需要确定。如果获取的指标不及时,或无规律性可循,那么计算的风险指标将失去实际意义。二是要有完善的审计监督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如果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运用,那么也没有必要建立以审计发现为引导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风险预警管理的研究不会仅仅限定在某些单一领域,如单纯的财务风险预警、单独法律风险预警等,而是要尽可能的建立起涵盖领域较为丰富、内容相对完善的预警体系,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因此,以审计发现为引导的风险预警只是企业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补充功能。以审计发现信息建立起来的预警管理体系,其主要优势在于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广,覆盖面宽泛,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资金使用,还是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都是审计的范围,更是审计发现所要描述的内容。

另外,通常认为企业(集团)内部实施“上审下”更加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因此也认为企业(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更加实际和有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企业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成应当是包含企业各类关键风险指标的集成,而不是某些单一方面指标的叠加,对不能反应或其变动也不能反应风险指数变化的非相关指标则对风险预警管理没有实际意义。当然,可以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设置单一方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如:为加强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建立战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为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为加强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建立企业运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等。

对以审计发现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其构建模型应当是镶嵌式和独立式两种。镶嵌式是指以审计发现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指标镶嵌于企业整个预警体系中,与其他专业方面的指标协同使用,相互融合,共同反应风险变动程度;独立式是指以审计发现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指标独立构建风险预警系统,不与其他专业指标协同使用,独立完成风险预警。如果审计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持续提供预警信息,即审计信息在有效时间内不能连续或无规律性,那么,不论镶嵌式模型还是独立式模型都不能进行有效预警,或者预警滞后,这样便失去了风险预警的意义。

以审计发现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镶嵌式应当是最好选择,因为这种方式下,可以更多的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更可信赖。如果审计具有较强的时间规律性,而且获取的信息比较广泛,足够支撑预警系统的建立,当然也可以选择独立式预警。预警管理最好的方法是风险指数法和风险坐标图法。

风险指数法是指在预警期内通过对一系列指标的变动值进行标准化加权综合处理,最大限度综合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贡献大小,从而合理确定风险程度的方法。在此方法下,一是应先将各指标按敏感程度分为先行、同步、滞后三类,优先使用先行和同步指标,观察和参考滞后指标;二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大小,这需要综合考虑历史经验值、行业特点、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及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三是要确定合理的风险限制或风险指数标准值,实际计算得出的指数超过限值时,即风险加大,低于限值时风险减小。风险指数的示意图如图1所说。

风险坐标图法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以便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确定各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的方法。如:绘制某公司的风险坐标图,并将该图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公司可以承担A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不再增加控制措施,严格控制B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专门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确保规避和转移C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优先安排实施各项防范措施。

3.风险预警的实现

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企业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应通过多种形式,努力传播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努力实现风险可控、在控、能控。

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分析 篇6

【关键词】 民航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防范

引言

伴随全球经济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民航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1. 民航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1.1汇率风险

目前存在的汇率风险有三个方面:(1)引进飞机时大量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使得外幣负债负担加重;经营多种国际航线,虽然赚取了大量的外币收入,不过一旦外币汇率发生波动,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公司财务,风险较大。(2)外汇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完整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多数民航公司管理时沿用传统经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导致汇兑出现巨额损失,无法正常准确的作出汇率风险的预测。(3)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态度上不够重视。

1.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有两方面:(1)客观方面,航空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着资金的流动,很可能带来企业正常运作的风险。(2)航空公司拥有固定资产价值较大,转换成现金十分不便,一旦运转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导致财务陷入危机,造成正常运转的风险。

1.3结算风险

民航企业的结算复杂,细节繁琐,发生结算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极易引发企业的内在财务风险。引发财务结算风险的原因有:(1)民航企业的销售与收入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性,无法保持步调一致。(2)由于民航企业需相互之间进行销售与签转票证的代理工作,国内外的情况都有,复杂性较大,容易引发结算风险。

1.4投资、筹资分风险

由于民航过于密集的资本,因此在投资方面需要耗费的特别大,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变量增多,我国无法十分精确的保障航空公司的决策信息,这样就造成了投资方面出现风险。

在资本结构决策时,无法对债务和权益的资本比例合理安排,企业过分追求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在某时段内需要承担巨大的利息支出,产生财务危机。不能为了缓解暂时的资金紧张状况,随意扩大企业的负债数额,增加筹资风险。

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各国间的政治、文化交往都关系着航空公司的生存发展。

2.2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极大的增强了航空公司的风险。激烈竞争的民航市场将会带给我国民航企业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

2.3民航公司位于航空业产业链的后端,上游企业深刻的影响了航空业的生产经营,一旦上游企业略微提高相应产品的价格,航空企业的成本及支付能力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4航空业资本密集的特点造成了其大规模的举债,民航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经营的现象,都具有高负债的特点。

3. 财务风险预警

1.1潜伏期预警

通过综合分析、评判公司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控制(如组织管理状况、财务运行状况)情况可以得出预警结论。潜伏期的风险表现: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控制失控。

1.2发作期预警

潜伏期财务风险得不到控制解决,会发展进入发作期。发作期风险因素来源有: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财务数据上的问题和再融资产生困难等)、业务状况及或有事项。

3.3恶化期预警

发作期的财务风险因素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会向财务风险的恶化期转化。

3.4财务风险短期预警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可实现现金流动财务风险的预警。航空公司要汇总企业的各个具体目标,与未来的现金收支、投资及融资情况相结合,对未来现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时间段采用周、月、季、半年等,建立滚动式的预算,方便发现缺口,提前或及时实施预防、应对措施。

3.5财务风险长期预警

支付危机是航空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航空公司经营不完善,财务状况最终会恶化,长期亏损会引起现金流通困难。长期的财务风险有以下四方面:(1)获利能力。航空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以及最终目标都是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的比值是衡量活获利能力的标准。(2)偿债能力。航空公司的偿债能力弱,很可能出现支付危机。(3)营运能力。这一能力充分反映了航空公司在资产与资源方面的配置组合能力,其能力的高低对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4)发展潜力。它是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能力,航空企业可以对历年的指标纵向进行比较,判断出公司未来的动态发展趋势。

4. 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4.1考虑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在债务方面的比例,使一部分利率因变化产生借款不利影响会被其他的借款有利影响抵消。

4.2处理汇率风险可运用以下六种方法:(1)将结算货币的币种分散,构建外汇的组合模式;(2)对贸易的条件进行调整,把风险转嫁。在进行外币交易的时候,坚持收汇硬币、付汇软币原则;(3)汇率发生变动时期,依据情况提前付款或滞后付款;(4)保证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5)合理进行海外营业部与公司总部往来款项时间、空间上的调度,尽量避开汇率变动引发的风险;(6)积极利用金融的衍生工具。

4.3对飞机的航油需求进行有效、科学的预测;充分利用石油的期货管理,通过自主操作避免航油价格风险;积极运用期权及采用签订远期合同来实现航油价格的风险管理;目的地的油价如果相对便宜,可以采用在目的地机场加油的方式降低航油成本,适用于有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

4.4通过对公司的内部环境、战略目标及投资规律进行分析,制定出现金流流向的战略决策;依据公司的战略决策进行预算的管理,保证日常的预算管理有条不紊,生生不息;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不同的发展期制定出不同的现金流流量控制策略,并实现现金流流速的管理。

4.5负债风险的处理:(1)做好财务预算工作;(2)进行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3)采用多种渠道、方式的筹资手段;(4)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筹资机构。

4.6公司内部实行业务管理的交叉检查及交叉控制,防止个人舞弊行为引发公司财产损失及财务风险。

总结

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危机,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重大意义,是民航企业实施有效、规范管理,避免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宁安.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1,31(4):58-61.

[2] 张辉.民航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6(9):24-25.

[3] 赵红健.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安全的预警与风险防范[J]. 电大理工. 2009(3):15-16.

[4] 王卫华.我国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市: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研究 篇7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ERM) 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 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风险和收益并存,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 因此, 财务风险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 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 (或跌价) 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为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 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程序较高的管理活动。预警系统的设计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因地制宜的引入企业内部, 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预警系统设计包括预警组织机构设计、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设计、财务风险分析系统设计及财务风险处理系统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以现金流为基础,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 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 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 定期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和变化趋势, 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分析, 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够及及早采取措施。

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最具代表性。 (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 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 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包括两个主要的指标: (1) 总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 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 总资产的利用效果较好。 (2) 流动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它是从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 对企业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3) 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两个主要的指标: (1)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它是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 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 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所以它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 意味着企业发生了机会损失, 并且在竞争中客观上已处于劣势地位。一般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资产收益率也比较低。 (2)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三、应对风险的措施

在发生的风险预警系统实施中, 实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 如出现产品积压, 质量下降, 成本上升, 应收款增大等, 要查明其形成原因及过程, 确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以下策略:

1. 回避风险策略, 即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可能性较大时, 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决策的方法。

2. 接受风险策略,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 接受下来, 并努力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方法。

3. 风险防范策略, 即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 避免损失的产生。

4. 分散风险策略,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5.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加强财务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 保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2) 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3) 保证畅通的预警信息传递路线和及时的对策反应, 使预警信息能及时反处理。 (4) 正确认识和处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 不同于行政管理, 又依赖于行政管理。

摘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并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有时甚至会破产倒闭, 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为此探讨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系统, 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了一套预警的机制和系统。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 2007. (1) .

[2]胡殿香: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 (6)

[3]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 1996 (8) :8~11

[4]李秉成, 刘芬芳.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评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 :6~10

[5]殷孟波贺向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评介[J].经济学动态, 2004 (3)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1 (6)

[7]张爱民, 祝春山, 许月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1 (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研究 篇8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一) 重要性原则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或重要领域为监测目标的, 因此在设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 首要的原则就是考虑所选预警指标对财务活动的重要性, 即对财务风险预测的贡献程度。不同的预警指标反应的侧重点不同, 得出的预测结论也不同, 因此, 应根据需监测的领域性质将财务预警指标进行有效分类, 并将最能体现财务活动特征的重要指标单列出来。

(二) 代表性原则

对于某一财务活动, 一般存在几个或者更多能等价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 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因此, 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选取代表性较强、能突出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特征的指标, 这对精确预测结果, 减少误差, 减轻工作量是大有裨益的。

(三) 灵敏性原则

对于财务活动的反映, 不同的指标有着不同的灵敏度, 有的较为敏感, 有的则较为迟缓。因此, 企业设计的财务预警指标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灵敏的感应到财务活动中异常因素的萌动, 这样才能及时, 准确, 科学地将财务状况反映出来, 使得变动异常的情况得到控制, 始终把财务活动的变动状况保持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四) 可操作性原则

财务预警指标的设计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重要并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就可反映出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精准的前提下, 所设定的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还应尽量做到好算易懂, 可操作性强, 能够根据已掌握的财务会计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计算出各有关指标, 同时最好用浅显字句撰述说明, 让员工在以后的预测活动中能够有所遵循。

(五) 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优劣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 大多财务预警指标的相对变化范围是可以确定的, 但他们也有着极大的波动性, 这增加了财务预测的困难性、同时也降低了准确度。但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 对各个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有效总结、科学划分, 使满意值或理想范围, 允许范围和不允许范围的标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这对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度, 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六) 系统性原则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运营活动, 分配活动等四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项财务活动都有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组成一个全面的总指标体系。因此,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处理并协调好各个子指标体系间的关系, 使预警指标以及警戒线的设定能够以提高整个预警系统的整体效果为原则。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一)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考虑因素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 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 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首先, 根据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分类, 结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借鉴, 将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为四类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其次, 对于企业而言, 筹资活动与运营活动比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更为重要, 可以说是另外两项活动的基础, 特别是运营活动, 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环节。因此, 在设计指标时, 运营活动的指标比重比其他三项大。再次, 在设计四大类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 重点是从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分配这四个环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现金流量保障而进行的指标设计, 因此, 将现金流量的信息加入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 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及风险状态。

(二)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由四个子指标体系构成, 分别是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每个子指标体系又包含能突出各自特征的不同方面。筹资预警指标体系由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方面反映筹资风险的征兆;投资预警指标体系由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这三方面反映投资风险的征兆;运营预警指标体系由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三方面反映运营风险的征兆;分配预警指标体系由分配结构、资金增长能力这两方面反映收益分配风险的征兆。具体如下图。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策

(一)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监管机构

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纳入到公司的组织结构中, 建立较为专业化的财务风险预警监管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保障。公司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门设立一个风险监管机构, 并由相关负责人负责定期监控各类经营和财务活动的预警指标,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做出汇报。风险监管部门最好与财务部门并列运行, 成为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链接点, 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监管的作用, 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二)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来自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 因此, 保证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是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前提, 从根本上决定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实际效果。所以, 在财务活动中, 企业一定要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 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 大力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原始凭证的登记制度、审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额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计量验收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制度化与科学化,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为真实、准确、完整的提供会计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补充和提高;在会计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 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 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健全各项奖惩标准,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只有真正做到这些, 才能为企业及时预知、迅速回避和化解财务危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优化筹资管理, 加强风险预警

企业要加强筹资风险预警, 则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筹资方针, 选择低成本、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 做到“完善自身, 增多渠道”, 这样才能既降低债务风险, 合理控制产权比率, 又能为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提供资金保障。优化筹资管理、防范筹资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首先, 在进行资金投放前, 做好周密调研与分析, 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筹资风险;其次, 不断完善自身信用, 争取取得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和支持, 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条款的优惠;第三, 选择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如发行债券、增股、租赁等多种筹资方式从公司内外部募集资金, 降低筹资风险。第四, 合理安排企业的长期, 中期, 短期负债结构, 不同的资金需求应选用不同的筹资方式, 并且使项目投资回收期稍短于借款期间;第五, 在不影响企业形象与信誉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利用浮游资金, 商业信用和现金折扣;第六, 及时跟踪和研究汇率和利率的走势, 根据利率的变化趋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成本, 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四、结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在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并且对完善风险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 进而可以让企业更好的防范风险, 发展业务。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研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壁洪.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J].财会研究, 2010 (10) :21-23.

[2]董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解析[J].财会研究, 2009 (3) :49-51.

[3]黄伟.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 (1) :81-85.

[4]杜茂宝.浅谈建立企业财务状况预警系统[J].研究探索改革, 2010 (2) :14.

[5]高楠.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D].辽宁:辽宁科技大学, 2008.

钢铁企业风险管控及预警体系构建 篇9

近年来, 由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钢铁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比以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湘钢通过导入风控体系, 采用PDCA循环机制, 建立三道风险防线, 实施风险评估, 构建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以及开展内外审计, 营造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 将重要业务领域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一、设计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框架

湘钢风险管控采用PDCA循环机制, 运用 “一、二、三”管控模式:即一个中心、二个轮子, 三驾马车。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为中心, 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个轮子为支撑, 以业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监察审计部门三驾马车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风险管控PDCA机制本质上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控制为手段、用基础平台融合, 不断推进业务流程规范化、重大风险显性化、风险控制常态化, 优化流程和强化管控, 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效融入业务过程, 实现风险、流程、制度、控制相统一, 循环改进, 促进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最终实现风险PDCA循环长效管控。

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要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评价、风险应对、日常监控。 然后, 再利用日常监控和复核的反馈结果来改进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过程, 如此循环反复, 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降到最低程度。

内部控制也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它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 确定内部评价具体内容。 通过自查和抽查, 内控测试及外部审计, 对缺陷项实施整改闭环。

“风险管理” 和 “内部控制” 融合成一个大的PDCA循环, 需要借助风险管控基础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流程、组织、绩效、文化、组织、信息、知识、方法、工具等, 见图1。

三驾马车即三个 (业务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 部门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也分别代表湘钢风险管控体系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业务管理部门 (规划、采购、生产、技术、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 。 各业务部门负责在日常业务过程中控制风险。 业务部门识别出来的风险, 大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 财务部是管理风险牵头部门, 通过财务风险管控, 力争把风险控制在第一道防线可控范围内。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管理创新部负责组织建立湘钢风险管控体系, 组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并推进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包括日常监管、内部测试、外部审计。管理创新部以流程和制度为抓手, 用体系的思路和方法管理企业, 不断提高风险管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三道防线:监察审计部, 即独立审计机构, 监察审计部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客观、 独立的监督。 以评价内控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风险, 风险管控是否到达预期效果为目的。 监察审计部从专业角度审视风险管控、预警体系运行, 提示企业相关风险, 防范风险事件。

二、建立内控风险管控体系

1.健全组织建设

湘钢于2010年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成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总经理任主任, 总会计师任副主任。 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管理创新部部长担任, 副主任由监察审计部部长、财务部部长、管理创新部内控与风险主管副部长担任, 成员由管理创新部、监察审计部、财务部的相关主管组成。 各相关部门设内控与风险管理联络员, 其业务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布置、统一管理。

2.完善制度建设

根据湖南省国资委 《关于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司制订了 《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 根据财政部等国家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又制定了《内控手册》。 以《内控手册》、《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为纲领, 以流程管理为主线, 以财务管理为重心,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管理职能, 将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融入到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商业管理、运营管理等重要业务管控环节。 在不变更现行有效制度体系前提下, 将现有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测量等管理体系与风险体系有机结合, 同时针对风险管控体系需要, 新增内控与风险方面专项管理制度, 如《客户信用及应收帐款管理办法》、《营运资金管理办法》、《保兑仓管理办法》等制度, 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企业特色的风险管控体系, 每年通过开展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对制度进行评审, 同时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修订, 重点对本地化控制活动描述进行完善, 夯实本地化控制活动管理基础, 使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风险评估涵盖18个部门, 涉及21大业务流程及所辖业务和岗位。 评估涵盖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和运营风险四个风险领域, 其中包括26个风险种类, 共计222个风险事件。 风险数据库表单如下:

风险成因量化分析:在年度风险辨识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 建立两个评价标准, 以确定需优先关注的重大风险领域。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5个分值分别规定相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标准。

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建立了风险矩阵图谱, 确定重大风险7个, 一般风险54个。

公司按照《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对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的管理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评价 (PDCA) , 其管理流程运行结果纳入内控监督与考核。

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1.强化重大风险预警

为加强重大风险管理, 有效实施风险预警, 防止风险事件发生, 提高重大风险管控效果, 真正将内部风险控制落到实处, 公司构建了重大风险预警体系。针对7个重大风险, 进行了流程分析, 明确了31个预警指标:预警值, 数据来源, 测评次数。 责任部门等, 将《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预警体系及管控方案》以公司文件的形式公布。

2.设立三道防线监控

为确保预警体系有效运行, 公司建立了三道管控防线, 分别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实施监控, 运用PDCA, 不断循环改进。

业务部门实施预警。 对重大风险实行日监控、周汇总、月报表制度, 当风险达到预警值时, 重大风险业务部门将预警信息反馈公司主管领导、管理创新部, 由责任部门开展预警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 从而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日常风险预警工作, 召开风险讲评会。各风险业务管理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情况, 对风险情况进行讲评, 掌握现象, 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监察审计部针对预警指标开展专项审计, 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确保各监控指标数据真实、有效。

对重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管理创新部每半年组织对风险指标进行识别, 评估,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四、体系运行评价与内控审计

公司每年对内控测试进行周密策划, 对8个公司层面和13个业务层面管理流程制定自我评价工作方案, 编写内控测试计划, 成立内控测试组, 根据上年度内、外审计测试结果、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对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主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领域, 安排专业骨干人员实施重点审计。 为了确保内控测试效果, 每次测试前, 首先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完善, 同时开展内控和风险知识培训, 使参加测试人员既懂专业, 又熟悉业务, 测试工作要达到既有广度, 又有深度, 测试组负责编制内控测试报告, 各责任单位针对内控测试发现的缺陷项实施整改。

公司每年外部审计工作, 均安排骨干人员作为向导, 外部审计既是一个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体系的过程, 同时又是一个学习改进的过程, 骨干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 目前, 湘钢通过内控测试、外部审计, 已培养了一批自评骨干, 实现了由三钢互相测试, 转变为自我独立测试, 初步建立了内控自我评价改进机制。

五、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10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 进行比较分析, 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 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 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 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 未雨绸缪,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 使经营者有的放矢, 采取有效措施, 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 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 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 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 是“火种”。从警源的生成机制来看, 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 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 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

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 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 总有一定的先兆, 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 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 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黑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 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3、选取预警指标。

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 任何一个财务指标, 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 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 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 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4、防警、排警。

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 而一旦发生了警情, 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准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 一旦发出警报, 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的, 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三、财务风险预謦系统的结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 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 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 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 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 并经检测存在造假迹象, 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 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 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 就可能导致错误警, 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 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 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 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 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 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 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 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

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 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 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 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 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 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 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 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 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 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 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 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 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如, 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 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 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 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 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 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 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企业风险预警 篇11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

1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科学决策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瞥,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廉政化,确保企业不出现任何财务风险,而且还能够有效遏制不正之风,对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而提升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1.2 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而加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建设,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预防性,使各种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财务行为受到制度的约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3 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效能

尽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各行业都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具有"常态化"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效能较低。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建设,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比如通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再比如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制衡机制,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具效能性。

2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2.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外部因素出会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当外部不利的变化,企业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及时的应对情况下,就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一是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因而一些境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创立企业,给我国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是由于经济波动导致市场不景气,进而造成利率上升等现象,使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比如融资风险问题,再比如投资风险问题等等;三是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迫使企业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由此可见,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因素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缺乏合理性,比如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进而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二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方面比较薄弱,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预算过程巧立科目使预算支出资金增加,进而引导财务管理风险;三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都缺乏预警机制缺乏对偿还能力、获得能力、运营状况等方面的全面、深入、系统分析和预测,无法控制财务风险;四是一些企业在筹资与投资方面缺乏合理性,通常都是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负债资金比例较大,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3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对策

3.1 创新风险控制与预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首先必须在创新风险控制与预警理念上狠下功夫。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将风险控制与预警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常态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规划,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同企业资金管理、效益管理、战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的战略性。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和领导人员,更要以身作责,以自身的实际行动高度重视和参与到风险控制与预警当中,确保企业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取得成效。

3.2 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特别是要按照全面控制与预警、全程控制与预警、全员控制与预警的“三全原则”建立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组成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董事会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抓好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执行力。企业还应着眼于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建设,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比如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等帮助企业开展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3 优化风险控制与预警模式

要想抓好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就必须建立适应企业形势发展需要的风险控制与预警模式。企业必须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

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大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企业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既要做好“精细化”核算工作,确保企业的各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又要切实加强对筹资、投资、支出等方面的风险控制与预警,建立前置服务体系,加强各方面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4 强化风险控制与预警保障

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保障工作。一方面,在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比如可以开发与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控制、预警方面的软件,提升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敬业精神的财务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独立负责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企业风险控制与预警落实到位并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我国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更好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本身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并且还有些企业本身的财务制度存在不够健全的情况,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也不够完善,所以,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以及运营风险的规避,必须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能力和水平,使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7).

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与预警 篇12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随之越来越多, 许多企业由于未有效及时地解决财务危机而濒临倒闭。所以, 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特点, 尽快地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制定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 并且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财务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才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与长期生存提供可靠的保障。由此可见, 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与预警,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表现

总的来说, 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与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而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企业决策筹资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往往筹资数额的多少与筹资渠道的不同, 均会使得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变化, 这便使得财务成果具备着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筹资则指的是企业的举债, 因而狭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因企业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造成财务成果具备不确定性。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中, 企业由于受到难以控制的亦或是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 使得企业的财务情况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 进而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外汇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本营运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连带财务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等多种形式。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便发生了变化, 而财务风险也由此出现全新的变化, 具体包括: (1) 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加大。当前, 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相关部门便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应当将自身的管理加强, 企业只有切实地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和信誉, 才能够获得资金, 才能够减少金融机构对到期还债加以执行的弹性, 但会增加制度执行的刚性, 这便使得企业的筹资风险增大; (2) 外汇风险增大。出口企业在对最惠国待遇加以享受的同时, 难以避免地还需要承担较为复杂的不利因素。在企业的跨国运行中, 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币种及外汇结算业务, 进而使得外汇折算风险与外汇交易风险增加; (3) 资本管理与资本运营的风险加大。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 企业不仅需要筹措实施并购, 而且需要致力于并购工作, 因而企业所面临的资本营运风险便由此增加。

三、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工作中, 其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所决定的, 如何在诸多的财务指标当中将具备较强代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财务指标筛选出来, 已经成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否能够将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构建中, 应当切实地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 敏感性原则

众所周知, 企业的财务指标在反映财务活动上的敏感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有些较为迟缓, 而有些则比较敏感。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明确要求企业将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 并且在萌芽中消灭风险。所以, 在选取财务指标上, 应当注意指标的敏感性, 所选取的财务指标必须能够将企业经营生产中出现的异常因素灵敏地反映出来, 企业借助于监控及预警体系, 把财务风险控制于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二) 实用性原则

在构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上, 应当确保有效实用。首先, 要对效益与成本加以权衡比较, 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构建成本应当比其所产生的收益要低, 运行与构建的成本不能偏高;其次, 在选取各项指标上应当具备纵向可比性与横向可比性, 应当最大限度地使指标易于理解与计算, 要切实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直接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料或者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加以计算。

(三) 全面性原则

从总体上来看,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分配活动所组成的, 只有有机地将这三大财务活动协调起来, 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所以, 在财务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应当将各项财务活动的突出特征体现出来, 要切实地立足于企业的全局, 将各项财务活动协调好。然而, 全面性也并非是面面俱到的, 还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财务指标之间不仅互为补充, 而且相互独立, 不遗漏、不重复, 并且可以将企业财务的整体情况反映出来。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的有效途径

(一) 重视人员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财务会计数据是绝大多数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数据来源, 因而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是实施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实施监控及预警体系是否成功。然而,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没有熟练的掌握业务技能, 不懂得现代管理方法, 而且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所以, 企业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将员工继续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训体制建立起来, 借助于对外交流以及培训, 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地进行培养,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以此保证企业风险的有效监控和规避。

(二) 强化风险预警意识, 树立风险防范观念

要想将企业的财务监控及预警体制真正地建立起来, 要想使企业的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有效地运行, 那么首先就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起来。所以,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尽快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加强风险预警意识, 尽可能加强风险管理并且要使企业的财务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存在财务风险,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失误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财务人员应当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始末贯穿风险防范观念, 在思想上高度地警惕和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

(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确保监控及预警体系的实施

准确真实的内外部资料信息是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 而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充分地确保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企业管理的有序化, 而且还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监控及预警, 及时地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财务活动的真实信息, 并且针对所收到的预警信号, 将与之相应的对策制定出来, 以此把财务监控及预警真正的落实。现阶段, 我国许多企业均未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 或者即便是建立起来却没有真正地执行。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实施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 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并且把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起来, 审慎经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从而发挥出财务风险监控及预警体系的最大效用。

(四) 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 增强预测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定量预测在企业预警分析财务分析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但是切勿对定量模型的重要性过分的加以强调。财务报表虽然是主要的预警指标来源, 而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能够借助于财务报表中的诸多数据加以表现。所以, 在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工作中, 财务风险不仅要深入地分析量化的指标和量化的模型, 还应当密切地结合非量化的因素诸如客户的满意度、员工工作态度等。比如, 当企业有总收益及总资产急剧降低、过度依赖贷款、股价急剧降低、过度扩大规模等不良状况时, 则预示企业有财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只有有机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才能够对财务风险准确地加以预测, 从而将其控制或者消灭于萌芽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避免地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及薄弱环节, 并且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 企业应当按照自身管理和运营的特点, 通过构建财务监控及预警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树立防范财务风险观念, 强化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监督、控制、防范及规避财务风险, 以便于促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营及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琴.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问题[J].经济师, 2011, 9 (11) :66-68.

[2]陈亮.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构建[J].当代经济, 2010, 8 (12) :78-80.

[3]兰洁.关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05) :56-58.

上一篇:犬病防治下一篇:会计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