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病防治

2024-09-20

犬病防治(共10篇)

犬病防治 篇1

1 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 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狂犬病疫苗:体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 4千克以上的5毫升。被狂犬病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 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 应以3~5个月的间隔注射。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另一种疫苗是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使用前, 应以灭菌的注射用水或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按瓶签规定的量稀释, 摇匀后, 不论大小, 每犬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可获1年的免疫期。此两种疫苗对体弱、临产或产后的母犬及幼龄犬都不宜注射。

2 加强检疫

未注射疫苗的犬入境时, 除加强隔离观察外, 必须及时补注疫苗, 否则禁止入境。对无人饲养的野犬及其他野生动物, 尤其是本病疫区的野犬, 应扑杀。

3 对新咬伤的犬要及时治疗

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的时间及对局部处理是否彻底。在咬伤的当时, 先让局部出血, 在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创口, 以排除局部组织内的病毒, 后用0.1%升汞液或酒精、碘酒等处理。如有狂犬病免疫血清, 在创口周围分点注射 (用量为每千克体重按1.5毫升计算, 最好在咬伤后72小时内注射完) 更好。如无血清, 应及时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4 对咬伤的人的治疗

迅速以20%肥皂水冲洗伤口, 并用3%的碘酒处理, 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1、3、7、14、30天各注射一次, 至40及50天再加强注射1次) , 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犬病防治 篇2

1、什么是狂犬病? 答: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又名恐水症、疯狗病。动物狂犬病多见于犬、猫、狼等温血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抓伤而感染。

2、狂犬病有什么危害? 答:狂犬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 在 3—5 天,很少有超过 10 天的,病死率几乎为 100%。

3、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答:典型的狂躁型狂犬病临床经过分为三期:(1)前驱期:发病多以低热、头痛、倦怠、恶心、恐惧不安等开始,继而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 喉部发紧感觉。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本期持续 约 2~4 日。(2)兴奋期:又称狂躁期,患者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 痉挛、呼吸困难等。交感神经功能每呈亢进,出现大汗、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患 者的神志大多清晰,但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等。本期约 1~3 日。(3)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瘫痪为多见;可迅速因呼 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续约 6~18 个小时。

4、狂犬病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狂犬病发病与否与致伤动物带毒情况、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厚薄、暴露后疫苗 接种以及自身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5、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答: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在 20 天—90 天,绝大部分病例的潜伏期在 1 年以内,短于 15 天或超过 1 年以上者均为少见。对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发病的报道尚缺乏科学依据。

6、哪些动物可携带狂犬病毒? 答:各种温血哺乳类的家畜及野生动物均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常见的有狗、猫、鼠、鼬獾、兔、狼、蝙 蝠、浣熊、猴、牛、猪等动物。

7、人是通过哪些途径感染狂犬病毒的? 答:人感染狂犬病毒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两种:(1)被带毒动物咬伤、抓伤或舐舔粘膜,病毒通过伤口或粘膜感染。(2)宰杀带毒动物、剥带毒动物皮、接触带毒动物污染的物品时,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

1

8、被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动物致伤后该如何处理? 答:(1)立即处理伤口:立即用 20%肥皂水或清水(自来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 2-3%碘酒或 75%酒精 消毒

数次,伤口一般不宜包扎或缝合(除大伤口及特殊部位以外)。(2)尽快注射狂犬疫苗:一般伤者按暴露后接种程序于 0、3、7、14、28 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 1 剂,共 5 针,儿童用量相同。严重受伤者除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并于 0 天注射疫苗的同时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 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应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

9、狂犬病疫苗必须在被动物致伤后 24 小时以内接种才有效吗? 答: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超过了 24 小时,完全可以按常规注射疫苗,只要在 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 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 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

10、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 答: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伤的人 得狂犬病的可能,发了病的狂犬病人或发病前几天的人也有可能通过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 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但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 高的传染危险性。

11、怀孕期妇女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会使胎儿受影响? 答:首先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不管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注射狂犬病疫苗。另外,依据目前的药物药理 学和药物毒理学研究的资料显示,在怀孕期接受药物会导致胎儿畸形、致突变的药物大约有 120 多种,但在狂 犬病疫苗中所有成分均无这 120 多种药物。所以,使用狂犬病疫苗一般不会影响胎儿。

12、注射狂犬病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忌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2)在注射部位可能有疼痛、发红和肿胀等轻微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若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3)疫苗应按规定日期当天注射,一般不宜提早或推迟。

13、狂犬病疫苗有效保护时间有多长? 答:在全程按时足量接种效价标准的狂犬病疫苗后的半年以内再次致伤一般不需再注射疫苗;半年到一年 内再次被动物致伤,应于 0 和 3 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 1-3 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应于 0、3、7 天各接种一剂 疫苗;超过 3 年者应重新接种全程疫苗。建议再次致伤后处理情况最好咨询医生。

羊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篇3

该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水痘病毒属,呈椭圆形或球形。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加热55℃约30分钟死亡,而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对日光、甲醛、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氢氧化钠可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

该病毒在自然情况下可感染牛、羊、猪、犬、猫,鼠类也可自然发病。羊只感染该病大多与带毒猪和鼠接触有关。羊接触了被带毒猪和鼠类污染的饮水、牧草、用具及饲料后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亦能经体表伤口或生殖道黏膜传染或通过胎盘和哺乳直接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两季,呈地方性流行。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病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加快,在眼睑、唇部产生剧痒,常用前肢或在地上剧烈摩擦,以致奇痒部位出现水肿、脱毛甚至出血;病羊目光呆滞,间歇性烦躁不安,常转圈鸣叫,运动失调,并伴有磨齿、出汗、强烈喷气及后足用力踏地等神经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例身体肌肉产生痉挛性收缩,四肢无力,咽喉麻痹,鼻腔有浆液性黏性分泌物流出,口腔有泡沫状唾液排出,直至全身衰弱而亡。病程一般为1~3天。

4.防治措施

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种。必须引种时应严格检疫,及时将阳性羊淘汰;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2个月确认无病后才可以混群饲喂。此外,不同种类的动物不能混舍饲养。

羊舍进行灭鼠,阻止病毒散播。同时要严格圈舍消毒,疫区内羊舍地面应采用生石灰消毒,用具、墙壁等可用20%石灰水或5%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垫草、羊粪等污物统一集中至指定场所堆积发酵处理。

与病羊同群的其他羊只注射免疫血清。当发现新病例时,经2周后再注射1次免疫血清。倘若无新病例出现,应对所有羊只进行疫苗接种。可按照羊群免疫程序,定期对羊只进行免疫接种,1~6月龄的羊只可在其颈部或大腿内部两次肌肉注射伪狂犬病疫苗,第一次肌注和第二次肌注的接种量分别为2毫升和3毫升,间隔时间为6~8天;6月龄以上的羊只第一次肌注伪狂犬病疫苗和第二次肌注伪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量都是5毫升,间隔时间为6~8天。

当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该病,而临床上采用中草药治疗效果良好。方剂(25公斤体重用量)黄连20克,黄芩30克,金银花50克,夏枯草、麦冬、生地、黄花地、栀子各80克,淡竹叶、板蓝根、地骨皮、连翘各100克,芦根200克,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及电解多维或在精料中掺入维生素C粉剂,可增强羊只体质,避免继发感染。

狂犬病的防治 篇4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 又称恐水症, 恐风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特征是病犬狂燥不安和意识紊乱, 攻击人畜, 因麻痹死亡。

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狂犬病病毒形似子弹, 属弹状病毒科。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即海马角、延脑、大脑、脊髓以及大的神经干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存有大量病毒。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消毒药敏感。可被1%~2%肥皂水、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以及日光和紫外线等灭活, 加热100℃2分钟也可将病毒灭活, 病毒耐低温, 在冷冻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到1年。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均有易感性。尤以犬科动物 (犬、狐、狼) 感染率高, 常成为人畜狂犬病毒的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在西印度洋群岛和中南美各地, 已发现蝙蝠唾液可袭击人畜, 在传播本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病主要是由于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接触感染。现在医学家们已证实狂犬病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感染。

2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 常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根据病程发展不同, 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举动反常, 常躲在暗处, 不认识主人, 不听呼唤, 不愿和人接近, 瞳孔散大, 食欲反常, 爱吃异物, 如碎石、干草、羽毛、木片、石块等异物, 后躯软弱, 唾液分泌增多, 咬伤处发痒, 常用舌舔局部。1~2天后进入兴奋期:有时咬伤自己, 奔跑, 叫声嘶哑, 唾液增多, 吞咽困难, 下颌下垂, 流涎, 闻风、见水惶恐, 又有恐水病之称。2~4天后进入麻痹期:患犬消瘦, 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咽喉部肌、下颌肌、舌肌、眼肌发生麻痹, 下颌下垂, 舌脱出, 口唾液, 后躯麻痹, 尾巴夹在两腿之间, 终因呼吸麻痹和全身衰竭而死亡。麻痹型:兴奋期很短, 很快进入麻痹期, 表现为吞咽困难, 流涎, 后躯麻痹, 2~4天死亡。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的特点, 结合有被狂犬病病畜咬伤的病史, 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动物接种和荧光抗体检查。

4.1 预防传染源的发生

防止野犬及狼等咬伤家畜家禽。应用狂犬病疫苗大面积给家犬进行预防接种, 在犬40日龄时进行首免, 两周后进行二次免疫, 再间隔三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以后每间隔六个月进行免疫。采取捕杀野犬, 对进口动物实行检疫等措施, 达到消灭狂犬病的目的。如果发生本病, 应立即扑杀患病动物, 尸体深埋或焚烧, 并搞好环境消毒。

4.2 伤口处理

被病畜咬伤的人畜应立即处理伤口, 从咬伤部挤出血液, 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 (季胺盐类消毒液) 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力求去除狗涎冲出病毒。季胺盐类与肥皂水不可合用。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 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重咬伤时, 除用疫苗外, 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4.3 可疑暴露后的处理办法

触摸或饲养动物, 完整皮肤被舔。不需处理。

无防护皮肤被啃咬, 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 破损皮肤被舔立即接种疫苗。

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 唾液污染粘膜 (如被舔) 。当处理免疫反应低下的病人, 或暴露时间已超过48小时者, WHO建议首针免疫剂量应加倍。

自我防范是市民远离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一旦被犬、猫等宠物咬伤、抓伤, 应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 尽快到就近医院的犬伤专科门诊对伤口进行特别处理并尽早按规定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防治宣传标语 篇5

1、预防狂犬病,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2、预防狂犬病,保一方平安。

3、狂犬病可防、可控,不可治。

4、犬只必须免疫,不免疫就打死。

5、科学养犬,文明养犬,依法养犬。

6、对正在伤人的犬只,任何人可就地捕灭。

7、做好狂犬病强制免疫,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8、犬只未经免疫,不得饲养。

9、养犬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为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

10、饲养犬只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11、犬只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养犬人应依法承担疾病预防、医疗费用和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2、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人身健康和安全。

13、饲养犬只实行狂犬病免疫制度。

14、犬只必须拴(圈)养,防止咬伤人畜。

15、被狗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16、坚决捕杀流浪犬、野犬、未免疫犬、未拴养犬。

17、犬只咬伤人畜,责任人要承担赔偿责任。

18、加强养犬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19、为了您和家人健康,养狗养猫要定期免疫狂犬病疫苗。

20、加强狂犬病防治,实行“管、免、灭”综合防治措施。

谷罗山乡人民政府制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篇6

1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孢疹病毒科的I型孢疹病毒。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囊膜, 基因组为双股DNA,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 对酸和碱抵抗力较强, 在p H6~11之间稳定。用0.5%石灰乳或0.5%苏打水1min、0.5%盐酸或硫酸3min可破坏病毒。加热56℃经30min、70℃经5min、100℃经1min可使病毒完全灭活。在50%甘油中4℃条件下可保存154天。

2 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对多种动物, 如猪、马、牛、羊、狗、兔等均可感染, 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 且病死率极高, 成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 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等多种途径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该病后, 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该病多发生于春、冬两季, 猪的易感性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 1~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3~6天, 个别达10天。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 体温上升到41~42℃, 后期降至常温。病猪精神沉郁, 不食, 间有呕吐和腹泻。当中枢神经受害时, 即出现神经症状, 身体各部肌肉呈痉挛性收缩, 鼻盘歪向一侧, 兴奋不安, 癫痫样发作, 步态僵硬, 运动失调, 前肢呈八字样分张, 呈倒地抽搐, 呼吸加快、气喘, 空嚼, 流涎, 叫声嘶哑。有时呈不自主的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程发展出现四肢轻瘫或麻痹, 视力减弱, 瞳孔散大, 倒地仰卧, 头向后仰, 四肢划动, 最后昏迷死亡。病程1~2天。病死率很高, 可达95%以上。4月龄以上的猪发病后只有轻微症状, 有数天的轻热, 呼吸困难, 流鼻液, 咳嗽, 有时出现腹泻和呕吐, 几天内可完全恢复。但也有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有的发热、精神沉郁、呕吐、咳嗽, 一般4~8日康复。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尸体表皮有明显瘀斑, 常见于耳尖、胸腹下部、四肢末端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肾肿大, 色泽深, 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皮质及髓质均可见小出血点;肝略肿大, 表面及实质内有粟粒大坏死灶, 个别出现脾脏边缘梗死;鼻腔有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 肺水肿, 充血、出血, 上呼吸道有泡沫样液体。病程稍长可见咽炎和喉头水肿, 喉头软骨有浆液性胶样浸润;胃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坏死, 胃底部充血、出血;脑膜充血、水肿, 部分猪灰质处出现小点出血。

5 鉴别诊断

该病在症状上与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相似, 可以通过细菌培养法加以鉴别。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对发病猪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清, 有一定的疗效, 但耐过猪长期带毒, 应继续隔离饲养。

6.2 预防

(1) 平时应加强防御措施, 引进种猪应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 及时淘汰阳性猪。注意猪舍消毒, 及时扑杀猪舍内鼠类及野生动物。

(2) 由于该病目前流行比较广泛, 因此种猪场必须用疫苗免疫接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伪狂犬弱毒冻干苗, 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进行1次疫苗免疫接种, 种公猪最好每年接种1次疫苗, 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3) 除了常规的疫苗外, 用于伪狂犬病防治的新型疫苗还有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疫苗和基因疫苗等。其中基因缺失疫苗应用比较广泛, 它可以区分疫苗毒和野毒, 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篇7

1 流行病学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但以寒冷季节多发。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成年猪和母猪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加重病程, 增加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d, 少数达10d。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发病早期多以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为先兆, 30%的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10~19d发生流产, 产出死胎。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 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 精神沉郁, 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d恢复。仔猪发病突然, 多在1~2d内波及全窝, 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沉郁、废食, 间有呕吐和腹泻。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病猪昏睡、鸣叫、呕吐、腹泻、流涎、发抖、痉挛, 发病仔猪表现出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两前肢呈八字形张开, 张口伸舌, 叫声嘶哑或叫不出声, 视力减弱, 瞳孔扩大。

3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喉部充血, 胸腹腔积有淡红色液体, 心包积液, 淋巴结瘀血, 出血肿大。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 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 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 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鼻腔卡他性或化脓出血性炎症。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5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应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在病猪没有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全血, 可降低死亡率。

在防治中要消灭猪舍圈内的老鼠等传染源, 引进的种猪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 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 并限制其移动。

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及血清学监测等。

对已发病仔猪隔离或扑杀对隔离病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唑治疗。用2%~3%烧碱液或20%新鲜石灰乳严格消毒病猪污染的栏舍, 防止病原扩散。成年猪或种猪, 一般都能耐过, 不需治疗。

坚持自繁自养, 严禁从疫区引种。并作血清学检查, 确认无病健康猪, 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控制猫、犬, 禽类及其他野生动物, 定期对猪场进行灭鼠、灭蝇和杀虫。

浅析狂犬病的综合防治 篇8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源有2种。患狂犬病的犬科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狗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人狂犬病约80%~90%是由狂犬传播的。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而感染发病;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此外,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最短的5天,最长可达19年或更长,一般为1~3个月。

二、狂犬病主要临床表现

动物的临诊表现大多相似,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犬的狂暴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整个病程为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

1. 前驱期

此期约为1~2天。病犬精神沉郁,行为异常,瞳孔散大,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喜藏暗处,往往有逃跑或躲避趋势。病犬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如碎石、泥土、木片等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反射机能亢进,稍有刺激便极易兴奋。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此期间体温无明显变化。

2. 兴奋期

此期约2~4天。病犬反射兴奋明显增加;光线刺激、突然声响、抚摸等都可使之狂躁不安,常隐蔽在黑暗、冷僻处,攻击人、畜或咬伤自身。有时病犬常在野外游荡甚至可游荡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且多半不归。随着病势发展,病犬表现出疲劳,卧地不动,不久又站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及惶恐表情,神情紧张。有的病例见到水或听到水声,即可引起病犬的狂暴发作,所以又称“恐水症”。

3. 麻痹期

经过狂暴期后,病犬进入麻痹期,该期持续约1~2天,病犬表现精神高度迟钝,咽喉肌麻痹,下颌肌,舌肌和眼肌麻痹,因而病犬出现张口、垂舌、斜视、流泡沫性唾液。不久后驱麻痹,行走困难,常左右摇摆,尾巴垂于两腿之间,甚至瘫痪。最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三、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狂犬病是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构成对人的威胁,人若是被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应迅速对伤口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目前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控制该病,关键在于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感染狂犬病。

1. 犬的免疫

加强犬的基础免疫,对超过疫苗保护期的犬进行强化免疫,国产苗每隔6~8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每次间隔15天注射1头份,共注射2头份。进口苗每年加强免疫1次,每次1头份。

2. 对高危人群应定期预防性接种,建议在狂犬病高发区实施大规模免疫接种。

3. 对于受到狂犬咬伤的伤口,要及时彻底清洗、消毒,用20%的肥皂水或清洗剂充分洗涤10~20分钟,再用清水充分冲洗所有伤口。如果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深入伤口内部进行充分的灌注清洗。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3%~5%碘伏涂擦。

4.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但是要先做过敏试验,剂量为抗狂犬病血清40IU/千克体重,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千克体重,注射时首针疫苗剂量应加倍。

我国狂犬病的综合防治 篇9

狂犬病, 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 (人、犬、猫等) 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与症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抓、咬伤, 病毒在野生哺乳动物 (如狐、狼、鬣狗、浣熊、獾、鼬、蝙蝠和鼠类等) 中传播, 其中鬣狗可长期携带病毒而无症状;野生哺乳动物把病毒传染给犬、猫、猪、牛等家畜, 最后至人。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一般为15天, 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以上, 一般为1~3个月。潜伏期的长短和感染的毒力、部位有关。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前驱期表现精神沉郁、怕光喜暗, 反应迟钝, 不听主人呼唤, 不愿接触人, 食欲反常, 喜咬吃异物, 吞咽伸颈困难, 唾液增多, 后驱无力, 瞳孔散大。此期时间一般1~2天。前驱期后即进入兴奋期, 表现为狂暴不安, 主动攻击人和其它动物, 意识紊乱, 喉肌麻痹。狂暴之后出现沉郁, 表现疲劳不爱动, 体力稍有恢复后, 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疯狂, 眼睛斜视, 自咬四肢及后躯。该犬一但走出家门, 不认家, 四处游荡, 叫声嘶哑, 下颔麻痹, 流涎。此种病犬对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 一但发现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处死。麻痹期:以麻痹症状为主, 出现全身肌肉麻痹, 起立困难, 卧地不起、抽搐, 舌脱出, 流涎, 最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死亡。有资料表明近年来, 普遍存在不表现症状的所谓“顿挫型”患犬, 病程极短, 症状迅速消失, 但体内带毒。这种患犬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源。

2 免疫

狂犬病以预防为主。用灭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 其免疫程序是, 活苗3~4月龄的犬首次免疫, 一岁时再次免疫, 然后每隔1年免疫一次。灭活苗在3~4月龄犬首免后, 二免在首免后3~4周进行、二免后每隔1年免疫一次。

3 预防措施

犬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犬的习惯, 在动物中, 犬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犬的流动性大, 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 所以犬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 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犬咬伤占80.07%, 被猫咬伤者占9.25%, 被狼咬伤占0.64%, 被狐狸咬伤占0.03%, 被农畜咬伤占0.64%。其中犬占的比例最高, 所以说只能以犬为重点防控。预防狂犬病必须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如采用加强管理、免疫、检测、消灭等办法, 综合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3.1 管理

(1) 由国家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养犬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和农村养犬管理办法, 如禁止散放, 禁止带入公共场所;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 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 购买宠物犬后, 最好不要把宠物直接抱回家, 应先到宠物医院为其做必要的健康状况检查, 因为宠物交易市场是各种动物病毒最大的传播基地, 在这里动物之间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要定期给宠物消毒清洗, 尽量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 更不要与宠物共寝。 (3) 改善养犬方式, 养犬不系牢是非常不文明的有害行为。放任自家的小犬自由活动, 无异于在增加他人被咬伤患病的几率。犬流动交易频繁, 加之流浪犬和农村散养犬流动, 难以有效控制。犬一旦患狂犬病, 极易咬伤人和家畜引起发病, 导致狂犬病传播。人与宠物之间的戏弄招致宠物伤及人身是由宠物传染狂犬病毒的主因, 狂犬病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及粘膜等途径传播给人, 也许仅仅是舔了一下, 其唾液可能携带病毒而感染, 这类病例临床有过报道。因此早期的伤口处理极为重要, 咬伤后应及时以20%肥皂水充分清洗, 尽力达到伤口的最洁净状态, 且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以便再处理和炎症产物的排出, 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 (4) 狂犬病的高发月份集中在夏季, 这个季节的动物进入发情和换毛期, 性情狂躁, 容易伤人, 再加上夏天人们衣着相对单薄, 因此宠物咬伤人的事件比较多发, 注意不要与宠物亲密接触。 (5) 要不断普及防控狂犬病的基本知识, 提高对狂犬病的识别能力, 注意人类尤其是儿童的个人防护, 避免故意挑衅犬、猫等动物, 更好的保护普通百姓的身体健康。

3.2 加强免疫意识

(1) 加强犬的狂犬病免疫是从源头上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通过免疫可降低动物对狂犬病的易感性, 实践表明只要持之以恒地使用有效的疫苗, 使动物群体的狂犬病免疫率连续数年超过70%, 即可控制动物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逐步开始实行犬强制免疫政策, 城市中的未注册犬和流浪犬逐年减少, 但农村饲养犬、流浪犬数量多, 免疫难度大。目前全国犬总免疫密度不达标, 距国际上流行病学公认的需要形成免疫屏障的免疫率相差太远, 不能有效防止狂犬病疫情发生。 (2) 应加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工作, 推广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开发新项目。目前口服疫苗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成为控制家畜野生动物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3.3 定期检测

为查明我国的犬群的狂犬病的免疫水平与有效免疫率, 以及可能存在的隐形排毒情况, 各级动物疾病防控与研究机构应密切合作, 应用可靠的诊断方法, 有计划的进行我国犬群狂犬病的病原学、生态学、血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检查出狂犬病犬、隐形带毒犬和免疫不达标犬, 为彻底消灭危险的传染来源和提高免疫接种率提供可靠依据。各地区应该对其地方上养犬数量、犬咬人情况、人和动物的发病死亡情况、流浪犬情况等做好统计分析, 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这样, 严密的诊断和监测网络可以及早发现动物疾病, 就有足够的时间将其消灭在起始阶段, 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 也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犬对人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开展狂犬病免疫、采血检测等工作时, 容易被犬咬伤。畜主与防疫人员配合往往积极性不高, 还要充分认识到免疫与扑杀等措施落实的困难性。

3.4 消毒灭源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探讨 篇10

1 病原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猪疱疹病毒属, 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 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 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 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 在被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但对消毒药很敏感, 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杀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2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易感动物甚多, 有猪、牛、羊、犬、猫及鸡、鸭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 死亡率高达95%。在自然界, 病毒可能保存在啮齿动物 (主要是鼠类) 体内。因此, 鼠类多的猪圈发病较多。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

3 临床症状

猪的临床症状随年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 都有明显的发热, 体温高达40~41℃,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喘气, 被毛粗乱, 局部瘙痒现象。

3.1 仔猪症状最严重, 大多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流涎, 呕吐, 下痢, 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肌肉震颤, 步态不稳, 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 间歇性痉挛, 后躯麻痹, 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神经症状出现后1~2 d内死亡, 病死率可达95%以上。

3.2 青年猪常见便秘, 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 病死率也低, 病程约4~6 d。

3.3 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 症状为低热, 打喷嚏或咳嗽, 精神沉郁, 便秘, 食欲不振, 数日即恢复正常, 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3.4 妊娠母猪感染时, 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 也有活产胎儿, 但胎儿因活力差, 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 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4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喉头、扁桃体充血、水肿、喉头粘膜溃疡, 有白色假膜覆盖;上呼吸道内含有大量泡沫样的液体;脑膜充血、水肿, 脑脊髓液增多;肺部有局灶性炎症, 并伴有充血、出血、淤血条纹和水肿, 且切开有泡沫;肝脏边缘呈紫黑色、表面有许多散在的颗粒状的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斑点;血液稀薄, 呈水样, 不凝固。脾肿大、有白色坏死点、心包积液、肾肿大、有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肠黏膜充血、出血、肠黏膜淋巴结出血。

5 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鼠类猖獗的猪场, 小猪神经症状明显, 大猪症状似同流行性感冒, 怀孕母猪有流产与生产木乃伊胎。根据以上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接种

母猪在配种前半月至临前产一个月左右, 注射伪狂犬灭活苗, 育肥仔猪在出生后21~30 d, 注射伪狂犬灭活苗或弱毒苗, 直到出栏。后备种猪第1次免疫后4~6周加强免疫1次, 种公猪半年免疫1次。注射剂量按疫苗生产厂家说明书为准。

6.2 药物防治

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颗粒和电解多维, 饲料中添加含呼诺玢、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和增效剂的预混料7~10 d。

6.3 环境卫生

加强隔离消毒, 猪场可用20 g/L氢氧化钠和酚类消毒液消毒, 开展定期灭鼠、灭蚊虫工作, 病死猪及流产胎儿、胎衣、死胎、木乃伊胎焚烧深埋并消毒处理。

6.4 药物治疗

对有临床症状猪只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

6.4.1 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 L、利巴韦林100 mg (1 m L) 、头孢拉定0.5 g×2支、地塞米松2 m L混合静注。

6.4.2 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 L、科特壮3 m L、维生素C 2 m L混合静注。

6.4.3 抗病毒多肽, 肌肉注射2 m L/头。

6.4.4 复方磺胺甲氧嘧啶钠, 肌肉注射, 2 m L/头;或选用血虫速灭按0.1 m L/ (kg体重) 肌肉注射, 1次/d。

6.4.5 注射精制高免血清或干扰素, 1次/d, 每次2 m L, 连用3 d。

6.4.6 对于高热不退的猪只用0.5 g氨苄青霉素, 配合复方氨基比林2 m L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 d。

7 小结

上一篇:配电室智能化改造下一篇:企业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