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区划

2024-05-20

防治区划(精选3篇)

防治区划 篇1

1 引言

沙漠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瓶颈, 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 使得一些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在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 沙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沙漠化的表现也有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风沙严重、土壤盐渍化, 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 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文环境发展。对于一些受到沙漠化严重影响的地区, 我国正在积极加强对沙漠化问题的治理, 我国出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有西部以及北部,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有极大的关系。

2 沙漠化的危害

2.1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巨大, 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30%左右, 而且每年都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目前, 沙漠化的态势还在逐渐蔓延, 这使得我国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 人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都不断缩小。

2.2 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

沙漠化使得土地的营养力度不断降低, 土地的有机质及氮、磷、钾等都不断减少和损失, 使得草场的肥力也不断下降, 最终导致生产力降低,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2.3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沙漠化会导致农业、林业等产业的生产受到影响, 从而使得生产力降低, 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 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经济损失, 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更为严重。近几年来, 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六百亿元, 而且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还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失踪, 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重大影响。

2.4 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沙漠化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水土流失, 而且水土流失越严重, 沙漠化的程度就越严重。比如各地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 沙尘暴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大, 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降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3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沙漠化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阻碍,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沙漠化的控制, 以此作为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沙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政府依旧是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具有主导全局的作用。政府部门必须把荒漠化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而且要将沙漠化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对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具体说来, 在主导工作的时候, 应该要有全局意识, 要做好统筹规划, 加强对全境内的调度管理。在治理的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治沙理念的应用, 参照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的沙漠化防治经验, 并且有效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断推进沙漠治理工作。在治沙理念上, 要本着生态治理的原则, 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沙漠治理工作兼顾并行, 使得沙漠治理的过程中也能做到生态保护, 借助各种生态手段进行治理。

3.2 标本兼治, 进一步扩大治沙成果

沙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治理的过程也比较复杂,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 不仅要扩大治沙规模, 逐步向荒漠化核心挺进, 更需要做到标本兼治, 才能打好这场利国利民的战役。比如在具体的治理的过程中, 可以做好荒漠化核心地段的调查规划, 对当地的沙漠化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 从而促进沙漠化防治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在了解基础情况的前提下, 要对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 并且提出完善的沙漠化治理方案, 确定治沙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 生态治理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比如栽种植物, 是当前很多地区治沙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沙漠化治理的效果, 在植物的选择上, 应该要有一定的原则, 需要植物学方面的知识, 也学要地理土壤学、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提供相应的数据, 使得各项数据可以得到综合的应用, 从而不断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

3.3 加大资金投入, 合理配置资源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而导致沙漠化治理问题的地区还有很多, 加强资金的投入, 是提高沙漠化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此, 一方面, 政府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沙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 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治沙计划, 向上级申请资金, 同时也能招募更多的社会资金, 让社会资源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也能发挥出相应的力量。另一方面, 对于各项资源应该要做到合理配置, 防止资金的投入出现一刀切现象, 使得各项资金以及资源能够用在刀刃上, 而不会被浪费。

3.4 创新荒漠化治理模式

沙漠化的治理不仅仅是局限于种树种草等传统的模式, 传统的治沙模式可以实现沙漠化的有效控制, 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沙漠自身的价值。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来讲, 沙漠化的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实现有机结合, 从而利用沙漠化治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现双赢。比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就成功地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的国际分工相结合, 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发展, 这些经验就值得学习, 在栽树种草的时候, 也应该要考虑到相应的附加值, 不断转变生产方式, 比如对于草原地区的沙漠化治理, 可以实现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加强畜牧业的发展, 一举两得, 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同时也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 沙漠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加强沙漠化的控制是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 应该要做到标本兼治, 不仅要实现表面的治理,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根本治理, 从而使得沙漠化现象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摘要:指出了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沙漠化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危害和影响, 而且当前我国的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西部地区, 沙漠化已经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沙漠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旨在为我国的沙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理论经验。

关键词:沙漠化,防治策略,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5.

[2]郭世雄.我国沙漠化发展趋势及沙漠治理对策与建议[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15) .

[3]宋文新, 张建波.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 2003 (25) .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 篇2

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概念,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地下水污染防止区划就是以一定地下水调查结果为基础的, 通过评价地下水现实和潜在利用价值和地下污染源分布情况来评估污染荷载的风险性并根据地下水不同效能来进行针对性处理的一个方法。有资料指出, 地下水对地下水系统防污染的性能进行分析调查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关部门应该在了解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程度的基础上完场防治区规划, 笔者认为,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 从污染实践发生的本质角度来进行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阐释一下这一工作的进行过程。

一.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关于地下水的单项研究项目还是很多的, 但是综合研究工作很少, 单项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价值研究, 地下水源保护等方面, 这种单项研究一般只是从水污染问题的单一方面入手研究, 例如地下水脆弱性研究, 它只对研究区域自身水源的脆弱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而地下水源研究侧重地表污染源即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的定量描述, 而综合研究是针对对地下水源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整个地下水污染防治区规划有很多积极意义。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致力于上述问题的综合研究, 需要从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以及地下水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这种综合研究可以以各种单项研究的成果为基础, 为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二.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的体系构建

水污染防治区划图的设计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层次鲜明的设计能提高区划效率, 本研究所规划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组成图如下:

该区划图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层、中级层和高级层, 初级层由地表污染源危害性, 地下水固有脆弱性, 含水层富水性, 地下水水质几个部分组成, 中级层包括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源保护区, 地下水价值等几个方面, 高级层就是目标层, 是地下水源防治区划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来做下具体分析:1.体系组成部分分析:

(1) 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污染是地面污染源与含水层二者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现象,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应从研究区域所包括的地表污染源及自身的水质入手。对地下水进行污染源分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污染源评价方式。早在1960年, 就有学者研究地下水评价工作, 但是由于污染源的种类很多且性质, 分布等方面的情况都不同, 仅仅开展单一项目对一些范围较大的评价工作来说很不完善, 只有分级评估体系才能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全面的评估。这种对地下水源的分级评估是1970年左右产生的, 这种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类项地下水污染风险源的规模, 评价工作进行所需要的信息, 污染源的种类等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动性为不同质量的地下水污染源划分带来了困难, 按以往经验来看, 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评价以定性或者半定量方法为主, 这种方法受人为影响程度很大, 不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因此,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特征污染物及其对应排放量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其污染源危害性等级, 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污染源区划。

(2) 地下水价值

地下水价值是在政治经济方面对地下水的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的一个参量, 又资料显示, 地下水价值是对地下水源进行划分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量表征方法, 但是不可否认即使用不精确的手段评估地下水价值也有利于帮助相关工作者做出相应的划分决定进而影响水质。地下水价值包括原位价值和开采价值两个方面, 其中开采价值就是指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价值, 而原位价值是指含水层对阶段性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多产生的缓冲能力, 像是地质灾害, 污染源扩散等生态危机都是由这种缓冲能力引起的。具体的说, 地下水价值主要有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地下水的水体质量两个方面体现, 本次调查研究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 通过水题质量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地下水源。

(3) 地下水源保护

地下水源保护是保护地下水源的一个关键措施,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中, 这一措施能够很好的体现当前的管理情况, 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源质量, 并且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含有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区划体系中, 其级别程度要高于没有地下水源保护区的体系。

结语: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的构建应从污染源自身造成污染及含水层自身抵御污染的本质层面, 地下水自身蕴含价值的社会经济层面及现阶段制定与实施的政策法规等政策层面进行综合考虑,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价值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则是上述三个层面的量化表征体系构建过程。总之,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对地下水源的开采和利用十分重要,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整体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杰;何江涛;陆燕;刘丽雅;张小亮;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特征污染物量化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2]梁彬;朱明秋;陈宏峰;罗伟权;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杨维;王虎;韩儒梅;王光浑;杨宏伟;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4]谭灵芝;张桂君;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资源循环系统整合价值流分析——以银川市为例[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李东生;万志双;六库城镇饮用水源安全现状调查及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卷) [C];2009年

防治区划 篇3

旅游区划是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它将所研究的区域中的旅游资源按照其空间相互关系、旅游资源类型组合等原则进行空间聚类划分, 按照规划空间尺度的差别选取的基本构成单元也不同, 例如, 国家级和省级的旅游资源区划一般以地级市为区划构成的基本单元, 即以行政区为基础进行区划, 而在旅游风景区的规划中一般按旅游风景点 (区) 的空间构成来区划。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是判别一个地区是否为中心地域的根本标志, 一般来说, 旅游中心地在它所处的区域上往往是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最为独特的地方 (林刚, 1996) , 因此以研究区域内所有构成单元的旅游资源数量为根据, 计算其隶属度, 可评价出其是否为中心地。

二、旅游中心地域模糊识别的步骤

(一) 指标矩阵及其规格化

假设区域X内有i个待识别的行政区, 区域X内所有的旅游资源可分为类, Xij则表示第i个行政区内第j种旅游资源的拥有量, 由此可得出矩阵Xi*j, 采用胡继才《应用模糊数学》中的公式:

将矩阵Xi*j进行规格化, 可得到相对隶属度矩阵Ri*j。

(二) 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权重的确定

旅游资源的权重可以有诸如层次分析法在内的多种方法进行求解, 但对于不同地区而言, 由于其旅游资源的总体结构不同, 每种旅游资源在当地的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也有所差别。按下列公式:

可求出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相对隶属度值Wi, 其中Wij=Rij, P为广义距离系数, 取值为2, 将Wi归一化以后可得到各旅游资源的权重向量:

(三) 标准隶属度矩阵的设立

假设上述待识别的所有区域中, 按其重要性可分为特别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特别重要5个等等级, 其相对隶属度分别为0、0.25、0.5、0.75、1, 可得出标准隶属度矩阵:

(四) 模糊识别矩阵的建立

将矩阵1、 (1) 、 (2) 、 (3) 代入下式:

即可求出各待识别区相对隶属度矩阵Uih, 其中amin、amax为Ri*j中样本j的各指标落Sih最小、最大级别。

(五) 待识别区域特征值的求取

在矩阵Uih中, 满足下列约束条件:

可求出各待识别区的特征值hj, 根据hj大小排序后按照旅游规划的要求选取若干个地区最为旅游区划的中心地域。

三、湖北省旅游中心区域的模糊识别

(一) 湖北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

湖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可将其主要的旅游风景区 (点) 分为地文、水域、生物、人文、社会旅游资源5种, 如果分别以S1、S2、S3、S4、S5代替的话, 湖北省主要旅游资源按行政区分布如表1所示:

注:天仙潜指天门、仙桃、潜江3个在空间上相连的湖北省直属行政区, 为研究方便本文将其合并为一个地区 (下文同)

(二) 旅游景点 (区) 的加权

由于各旅游景点 (区) 在旅游资源质量、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 旅游景点 (区) 的吸引力的级别也存在差别, 其在旅游区划中存在的作用也不一样。本文以各级别旅游区基本旅游流量为计算标准, 设AA级旅游景点 (区) 为1, 其他各级景区的权重计算如表2所示:

注:各级别的景点 (区) 分别包含具有该级别潜力的景点 (区) 数

按照表2中的权重标准, 将表2修改为表3:

(三) 湖北省旅游中心区域的判别

将表3数据按、、求出权重向量Wi= (0.2277, 0.2662, 0.3348, 0.1742, 0.0872) 。归一化后Wi= (0.2089, 0.2442, 0.3071, 0.1598, 0.0899) , 按计算后各区的级别特征值排序结果为表4: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宜昌、黄冈、恩施、武汉4地的相对隶书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一个级别, 可作为旅游区划中的中心地域, 这与胡继才的《应用模糊数学》的区划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四、结束语

从感性规划向数字规划是旅游规划发展的必然方向 (吴承照, 2001) , 资源与市场是旅游规划的两个基本问题, 而资源的评价尤为重要。由于旅游资源在科学、历史、文化、审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具有模糊性, 所以基于感性的规划者对其区划的结果往往因人而异。模糊数学中许多的识别功能已经应用到许多方面, 遗憾的是旅游区划中却少有运用。本文仅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的角度运用模糊识别模式进行中心区域的识别, 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基本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胡继才.应用模糊数学[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2]、陈守煜.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M].大连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3]、陈守煜.工程模糊集理论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4]、保继刚.湖北省旅游总体规划[M].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插话现象下一篇:MR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