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功能区划(精选3篇)
声环境功能区划 篇1
0 引言
环境功能区划是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 锦州市环境管理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类环境功能区划, 都是采用传统的纸质表征方式, 所涉及到的图形和数据均已以位图和表格形式展现。位图地图是由像素点阵组成的图片, 它既不可以任意缩放, 也不能记录点位的地理信息;图片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松散, 应用繁琐、困难。
建立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 将原有的科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将锦州市各类环境功能区划通过一个系统可视化地体现在电子地图上, 使其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 同时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对环境规划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使其成为环境管理的实用工具, 为新项目审批、老污染源治理和日常企业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数字化环境管理。
1 系统总体规划
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 其结构主要由基础数据库、基于Arc GIS的数据开发管理子系统、基于ArcIMS的数据发布子系统和基于IIS的网站发布子系统组成。
1.1 基础数据库
本地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立;
2)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
3) 基础环境地理信息库的管理与使用。
1.2 基于Arc GIS的数据开发管理子系统
1) 数据采集:具有空间及属性数据的采集功能。采集锦州市区1:5万、县区1:25万地图上采集行政区划、交通、水系、地质、植被、土地、交通、水系等地理信息;采集环境功能区划信息;
2) 数据管理:对各种空间及属性数据文件进行维护, 对数据库备份和更新;
3) 数据查询:具有从空间到属性, 从属性到空间及其他方式的数据查询功能。系统对入库的数据进行目标交互式查询, 多级比例尺图形自动切换查询;
4) 数据显示:具有显示基础特征信息和环境规划信息的功能。在电子地图上, 以各类数据为基础, 显示出各环境规划信息的基础信息和空间地理位置分布图;
5) 数据输出:具有按实际需要输出各种数据文件、专题图、统计图表功能。
1.3 基于ArcIMS的数据发布子系统
ArcIMS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GIS, 它集中建立大范围的GIS地图、数据和应用, 并将这些结果发布到站点上, 使局域网上的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ArcIMS能实现的功能:
图像表现:ArcIMS图像表现就是将地图以一种压缩格式 (JPEG, PNG或GIF) 发给客户端。
数据查询:用户可新建一个查询或用一个预定义的查询来查询数据信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提交查询请求, 服务器给客户端返回查询结果。
数据提取:服务器把请求的数据以压缩的Shapefile格式返回给客户端。用户接收到压缩的Shapefile以后就可以把数据压缩到本地硬盘, 为网上实现数据发布提供了可能。
地理编码:地理编码功能允许提交一个地址做地理编码。根据输入服务器要求返回一个准确的匹配或一系列候选匹配。
1.4 基于IIS的网站发布子系统
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的开发采用B/S结构, 通过IIS发布系统, 实现由服务器向客户端的信息发布。系统将应用于锦州环境信息网, 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降低维护成本。
2 系统功能
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传统纸质规划进行整合, 建立基于GIS的可视化查询分析系统,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工作。
2.1 图形显示和信息查询
不同的环境功能区以不同颜色区分, 属性窗口超连环境标准、环境敏感区、重点污染源等信息。
2.2 污染源环境信息管理
各功能区均与环境信息数据库连接, 环境信息数库中包含本市重点排污企业及供暖锅炉基本情况, 每个点源的大气、水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污总量, 并有自定义查询功能。
2.3 环境质量分析
在区划范围内标出环境监测点位和环境敏感点, 包括主要的环境监测点、主要排污口、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的基本信息, 每个点位都与相应的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相关联, 可查询每年的环境监测数据, 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统计图, 显示区域内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锦州5个自动监测点位SO2、NO2、PM10、CO每年的年、季监测结果统计表。
水环境功能区划:大、小凌河主要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月份、年度均值、每个断面、每项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饼图、年度变化折线图。
近岸海域功能区划: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监测年度均值、年度变化折线图。
噪声功能区划:四类功能区的四季、年度昼间、夜间监测均值图表。
2.4 专题地图制作功能
用户可根据需要自定义地图元素, 并具有打印输出功能。
3 技术路线
本课题采取历史数据整理、实地勘测和软件开发相结合的方法。
1) 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地图矢量化。对现有的市区1:5万位图地图的分界标志点进行GPS定位, 制作矢量地图, 购买郊县1:25万地图的卫片, 进行矢量化;
2) 采集污染源地理信息和图片。对重点源进行地理信息定位, 采集多媒体信息;
3) 建立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信息数据库。对将要录入系统的环境统计数据、环境质量数据进行整理, 对重点源环境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4) 建立基于网络的环境功能区划信息发布系统。将系统发布于锦州市环境信息网, 供客户端用户浏览使用。
4 结论
锦州市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对原有的环保科研资源进行整合, 在原有各类环境功能区划基础上, 建立基于GIS的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系统, 使其可方便地为每个局域网内用户提供自定议查询分析服务, 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功能区划的管理工具作用, 成为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
[1]肖乐斌, 钟耳顺, 刘纪远, 宋关福.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1, 6 (A-9) :842-848.
[2]符海芳, 朱建军, 崔伟红.3D GIS数据模型的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 2002, 4 (2) :45-49.
[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声环境功能区划 篇2
上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摘要: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作 者:王敏 黄沈发 鄢忠纯 WANG Min HUANG Shen-fa YAN Zhong-chun 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33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9(11)分类号:X171.1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 区划 敏感性 服务功能 上海市
声环境功能区划 篇3
1 概述
20世纪70年代前, 人们对海洋的使用及认识不及如今的频繁和深刻。70年代之后, 源于海洋资源巨大的利用价值和潜能被人们逐步发现, 世界各国开始对海洋进行区域性的开发战略研究。
步入21世纪后, 在综合和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的基础上, 海洋空间规划的应用得到了世界各个沿海国家的重视, 都已逐步建立并应用了海洋空间规划, 使海域使用得到了有效合理的规划。
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中, 涵盖了海域利用现状空间分布的位置、类型与特征, 考虑了周边用海和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还利用Arcgis等技术化手段的空间分析方法来表达各种海域利用的地质、化学及生态等多方面环境影响[2];荷兰的海洋空间管理与比利时类似, 其建立的海域空间利用监测系统可提供最新的海域利用现状图, 并针对特定功能的海域进行空间研究等一系列的空间利用及潜在问题的监察手段, 加强海域空间的管理;而德国空间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最适宜的海洋空间利用区, 为满足海洋空间的需求与为海洋空间生态功能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旨在鉴别和评估规划海域利用可能导致的显著环境影响[3,4]。
我国最早的具有规划意识和制订规划的概念是为了解决陆地上的规划工作, 并非运用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 我国对海洋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普遍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不够重视, 是导致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等基础性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5]。
直到80年代末, 我国才把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海洋规划体系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开始逐步建立其体系。将其体系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1∶20万———1∶300万的小比例尺区划编制阶段和以1∶50 000———1∶5 000的大比例尺区划编制阶段[3]。
从2002年第一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以来, 基本实现了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适应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开发等综合管理能力, 基于对海域环境生态影响的考虑, 国家海洋局从2009年开始, 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本文将对厦门海域环境与厦门功能区划的符合性进行分析讨论。
2 厦门海洋功能分区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其东南濒临东海, 濒临台湾海峡, 面对金门诸岛, 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西、北分别与漳州、泉州两市接壤。其属亚热带气候, 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全年温和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在1 200 mm左右。
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是依照2002年1月l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要求,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1] (GB/T 17108-2006) , 结合厦门市海洋和海岸带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划分各功能区, 确定各功能区域的主导功能和功能顺序, 在2007年的厦门海洋功能区划中将厦门海域分为四个综合功能区:西部海域功能综合区、东部海域综合功能区、同安湾海域综合功能区和大嶝海域综合功能区[6]。
3 厦门海域环境
3.1 厦门海域质量概况
根据2007-2012年厦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8年, 厦门全海域海水质量是属于轻度污染海域, 2007年、2009-2012年, 厦门全海域海水属于较清洁海域。6年来, 大嶝海域都属于清洁;东部海域2007年、2008年、2010年属于较清洁海域, 其余3年属于清洁海域;同安湾从2010年开始, 由较清洁海域开始逐渐变为轻度污染海域;南部海域在较清洁海域与轻度污染海域之间徘徊;西海域除了在2009年是较清洁海域外, 其余几年都是在轻度污染与中度污染间转换。九龙江河口区一直存在着污染, 最严重的是中度污染, 次之是轻度污染;马銮湾历年来污染最为严重, 属于严重污染海域[7]。
3.2 厦门海域主要污染物
厦门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 清洁及较清洁海域面积占厦门全海域面积的49.8%, 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占26.9%, 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占21.3%, 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占2.0%[7]。各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仍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其他会影响到水质的因素还有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的含量和重金属及其他有机污染物。
从图2可以看出, 各海域无机氮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波动增长的。2007-2008年各海域无机氮含量上升明显, 2009年各海域无机氮含量下降明显, 2010年含量又有所上升, 2011年各海域除马銮湾、南部海域、同安湾和大嶝海域外, 其余含量下降, 2012年各海域除南部海域和同安湾海域外, 其余各海域含量增加。2012年年均值明显上升, 达到历年最高值。主要原因为河口区含量增加明显。东部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含量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大嶝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含量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马銮湾、西海域、南部海域、河口区和同安湾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从图3可以看出, 各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呈波动增长的。2007-2008年, 除同安湾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 其余各海域含量都呈现出持平或者上升的趋势;2009年, 各海域含量显著下降;2010年, 含量又大幅回升。2011年, 马銮湾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又大幅下降, 其余各海域含量呈持平或略有上升。2012年, 马銮湾含量又有所回升, 除西海域和南部海域含量略有下降外, 其余海域含量与往年持平或轻微上升。2012年活性磷酸盐年均值最高, 主要为河口区和马銮湾活性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东部海域的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符合二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大嶝海域的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马銮湾、西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南部海域、河口区与同安湾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超过二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4 分析讨论
根据以上现象, 得出厦门海水水质变化基本特征:各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从2007-2012年, 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 但2009年, 各海域无机氮含量与活性磷酸盐含量都大幅下降, 随后几年都有所回升。含量在各区域分布趋势大致为:九龙江河口区含量最大, 其次是厦门西港, 紧接着为同安湾, 东部海域次之, 大嶝海域的含量是最少的。此分布现象呈现出厦门海域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 即东边海域的水质比西边海域的水质质量高。
经调研, 2009年, 经过前两年的环东海域和西海域大规模整治之后, 通过对陆源入海排污口、九龙江污染物入海、同安东西溪污染物入海的监测, 得到2009年这7个地区的无机氮含量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明显小于2007年和2008年的值。
但在2010年, 无机氮含量与活性磷酸盐又有大幅的回升。随后2011-2012年, 除马銮湾与西海域出现了类似2009-2010的情况, 其余各海域含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 是否还会出现类似2009-2010的现象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截至2012年, 水质趋势性监测站位调整为16个, 其中马銮湾1个、西海域3个、南部海域2个、九龙江口1个、同安湾3个、东部海域3个、大嶝海域3个。监测期间, 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除大嶝海域和东部海域符合第一类至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 其他各海域基本符合或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近岸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仍是厦门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有: (1) 人口数量增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2005年开始厦门的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截至2011年达到2 539多亿, 平均每年以约10%左右的速度递增;人口也从304万快速增加到361万[8]。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是厦门近岸海域出现富营养化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水动力条件:厦门海域西海域、同安湾为半封闭海湾, 水体交换不畅, 自净能力相对较差, 也是多年来富营养化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客观原因。同时, 围填海工程也进一步造成了海域水动力的下降; (3) 上游污染:九龙江河流的氮磷输入对厦门海域的污染贡献最大, 约占厦门海域总氮的74%, 总磷的77%[7]; (4) 陆源污染:陆源入海污染物也是造成厦门海域的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厦门陆源16个排污口监测结果表明,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7]; (5) 城乡废水:厦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仍很低, 不超过5%,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汇集到厦门的主要9条溪流入海[9]。
5 结论
(1) 2007-2012年间厦门市海域海水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仍然是湾内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污染程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
(2) 厦门海域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增长的, 在大规模整治后, 2009年都大幅下降, 但在2010年又有所增加。这一现象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3) 现有的功能区对水质的影响与区划要求功能区所处环境的标准虽然在个别区域存在差异, 但厦门海水水质情况与功能区划制定的环境标准基本一致。
6 展望
厦门依海而存、因海而兴。今后在海洋管理和制定或修编新的海洋功能区划时, 要以海洋生态保护为主线, 不断优化海洋环境和生态;以科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为举措, 确保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海洋科技为支撑, 不断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执法为保障, 确保海洋管理各项法规要求落到实处;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平台, 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新水平。为构建和谐海洋, 推进厦门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17108-2006-T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曹可.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与实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4.
[3]王权民, 苗丰民, 李淑媛.国外海洋空间规划概况及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借鉴[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9) :5-8.
[4]苗丰民.功能区划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6) :9-12.
[5]栾维新, 阿东.中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案[J].人文地理, 2002 (3) :93-95.
[6]杨顺良, 郭允谋, 郑承忠.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学视野, 2005 (11) :81-85.
[7]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2008-2013.
[8]厦门市统计局.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声环境功能区划】推荐阅读: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05-19
环境功能01-03
功能区划10-25
水功能区划09-25
环境功能区07-23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07-27
环境艺术的功能评价05-25
功能区环境噪声论文06-17
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11-20
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教学功能(物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