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功能

2024-10-16

消化功能(共12篇)

消化功能 篇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FD临床上十分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3.5%[1],其中有50%~60%的患者无器质性病变的证据[2]。我国广州地区报道,消化不良患者占消化门诊就诊患者的52.9%[3]。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我院门诊就诊中,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者很常见,为此,本文对海员FD患者予以根除Hp治疗对症状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海员患者及健康体检海员各200例,有FD症状者行胃镜检查,排除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及食管炎患者;行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均符合FD诊断标准。FD海员和健康体检自愿者海员两组的平均年龄、病程、受教育背景、工种、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F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海员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名,治疗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受教育背景、工种、婚姻状况、平均病程、症状积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Hp检测

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比较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体检者间的差异。

1.2.2 治疗方案

将海员FD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根除Hp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评估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变情况。治疗组予以根除Hp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治疗1周。停药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查。

1.3 评价标准

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进行FD症状评估,症状评分标准参照改良的Glasgow评分表,分别针对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如疼痛、腹胀、呕吐、反酸等)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自行服药或服药次数进行评定,总分为10分[4],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减分率>50%为显效,25%~50%为有效,<25%为无效,FD症状改善率为有效和显效患者占该组总患者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海员FD患者及自愿健康体检海员Hp检测情况

FD组检出Hp(+)124例(62.0%),健康体检海员检出96例(48.0%),两组Hp阳性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检测结果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将海员FD患者Hp(+)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Hp转(-)者57例,根除率为91.9%;对照组62例。57例Hp成功根除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门诊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的情况,其中,Hp根除成功组中有55例坚持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达58.2%,对照组中有58例坚持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为29.3%。两组症状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Hp感染与FD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FD患者中Hp感染率因研究人群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为35%~87%不等。一些荟萃分析结果显示,FD患者中的Hp感染率高于无症状对照者,Hp被认为是FD发生的一种危险因子。F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精神紧张、心理异常是重要成因。海员作为特殊人群,除存在躯体症状外,还存在一系列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可导致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改变,增加功能性胃肠病的易感性[5]。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报道,根除Hp对于改善FD症状有帮助,但也有报道称,在FD患者中Hp的检出率并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或相匹配的无症状受检查者[6]。本研究结果显示,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

根除Hp对FD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p阳性的FD患者在根除Hp成功后1年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7]。根除Hp可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减轻慢性炎症,并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8],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率[9]。Hp感染的FD患者中小部分可发生消化性溃疡,由于根除Hp消除了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因此,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从Hp发现至现在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FD是功能性疾病,对于特殊职业群体的船员,不仅应改善船员生活工作环境,还应注重对其异常心理状态的调控,对Hp阳性的FD患者给予根除Hp治疗,不仅有助于海员FD近期症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可望获得临床症状的长期缓解,对减少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大有裨益,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费用-效益方面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Li Y,Nie Y,Sha W,et al.The link between psychosoeila factors andfunctionla dyspep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Chin Med J,2002,115(7):1082-1084.

[2]Annis RS,Kumbhare DA,Parksinson RC,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can chiropractic help[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iropractic Assoc,2001,38(4):34.

[3]成虹,胡伏莲.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医药导刊,2006,8(5):343.

[4]Omar EM,Banerjee S,Wirz A,et a1.The Glasgow Dyspepsia SeveirtyScore-a tool for the global measurement of dyspepsi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t,1996,8(10):967-971.

[5]张明,黄金龙,朱雅丽.海员消化性溃疡不同病期社会心理因素的探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4):218-220.

[6]胡品津.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81.

[7]李宜辉,张明彬,郭红,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1):1013-1015.

[8]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the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HI Consen-sus Report[J].Gut,2007,56:772-781.

[9]刘文忠,萧树东.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消化不良处理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5-6.

消化功能 篇2

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疾病,我们要先了解它的症状是什么,它的主要症状是病人会出现肚子痛,上面对肚子胀,在平时的时候明明是肚子饿了,但是看到东西又不想吃,还带有恶心和呕吐的感觉。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疾病,可以用一般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病人平时的时候不要吸烟避喝酒还有就是吃非甾体抗炎药,没有什么特别的食谱,就是病人平时后要避免自己在生活的经历中诱发病情的食物。患者在进行一般治疗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盲目用药。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疾病,可以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医院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像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病人医院的医生会建议病人服用“伊托必利“这种药物,病人只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得了这个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要按时就餐,,还要把烟和酒戒掉,在平时的时候不要熬夜,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治疗期间,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篇3

胃肠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和吸收功能,一是动力功能,特别是推进性蠕动功能。过去对分泌和吸收功能研究的较多,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胃肠病人中,有动力问题的可占到50%以上。故临床医生对胃肠病人除应考虑分泌功能是否异常外,还应想到是否有动力功能变化,即应考虑是否与胃肠道平滑肌的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仅强调胃酸反流造成食管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更应追究食管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否与胃动力学紊乱有关。

正常人的胃肠道系统,为了有条不紊地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胃肠道需在不同部位,进行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活动步骤:①贮存功能,如在胃底部。②混合搅拌功能,如在胃窦部及小肠内。③关卡屏障功能,如贲门及幽门。④蠕动推进功能,如在食管、胃、小肠及结肠均有这些功能,而这些消化活动的步骤,受神经束严密控制,其中肠肌层神经在控制胃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肠肌神经丛位于肠管纵行和环行肌之间。此肠肌层神经丛与负责分泌功能的神经丛相连接,使胃肠动力和分泌机能相互搭配成肠道神经系统。除了这些神经元系统的调节控制途径外,尚有一些胃肠介质和由神经旁分泌和内分泌释放的肽类激素或肠肽素,也调节着胃肠的动力功能。另外,胃肠动力的变化,也受胃肠腔内容物对肠壁感觉性受体作用的影响。现已知摄入的食物种类不同,对胃肠道动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与FD的产生有关。例如,饮酒、吸烟均对胃肠道的动力产生不良影响。富含糖类的食物在几小时内即从胃排空,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则排空较慢,而进食大量脂肪则排空最慢。精神应激和情绪激动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剂(消炎通、保泰松等)对胃黏膜产生损害,或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致病诱因。

FD的临床表现。

(1)胃部症状:①最多见的是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多发生于饱食后或饭后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酒后易增重,也可产生饥饿时痛。疼痛性质从钝痛、闷痛到针刺痛、暴皮样痛不等。少数病例觉胸胃后或剑突下(心窝部)疼痛,也可同时有中、下腹痛或两季肋部痛。②胃部烧灼感,所谓烧心、酸心。可单独发生或伴随疼痛症状出现,也可随恶心、呕吐发生。③上腹胀或胃区胀或饭后更是胀饱难消,或晨起即觉胀饱。以胃胀饱为主的病人,多有食欲不振,常与肠易激综合征并存。④顽固的恶心,时有饭后恶心,时有晨起即觉恶心,且很顽固,或伴反酸,偶尔吐苦水或食物,也可同时伴腹痛。

(2)肠道症状:与胃症状并存的有干燥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或以腹泻为主的腹泻便秘交替发生。

(3)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萎靡,贫血等。

(4)少数病人在长期反复的病程中也并发胃黏膜糜烂或溃疡病。个别病例也可能偶尔发生少量出血。

以上各种症状并非每例病人都兼具,大多数病人以某几种症状为主,其他症状很轻或完全缺如,或某次复发以某种症状为主,而另一次复发又以另外症状为主。胃镜查大多表现为浅表型鼻炎或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十二指肠炎等。

FD的分类

根据1989年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将FD分为下列各型。

①反流样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窝部不适感、烧灼痛、反酸及上腹部灼痛,可伴有或偶尔有食物反流。重者可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骨后疼痛不适。此型大多来源于胃食管反流。即胃动力紊乱,致胃内容物通过贲门而反流入食管。这是一种常见的机能紊乱。②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早跑(少吃即跑)餐后饱胀难消,可伴恶心。本类型的致病因素是胃肠运动功能障碍。③溃疡样消化不良,此类型消化不良症状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相似。④吞气症或称为嗳气样消化不良,反复嗳气不缓解是本型的特征。⑤特发性消化不良:本类型约占整个消化不良的25%~30%,无典型的特异性症状,且胃镜检查可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FD的治疗

对FD的治疗主要遵循对症治疗原则。应包括:精神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不应把药物看成是万能的。

(1)精神心理指导:对有精神因素存在的病人是必要的。症状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无明显不良影响,但症状比较重的病人主诉很多,感觉很痛苦。这种病人大多有焦虑、抑郁的性格,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虽然已做了必要的检查,如放射线、内窥镜检查等,但病人常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常到处求医,甚至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无法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医生要耐心、详细了解病情,使病人相信医生能将病治好。消除病人精神紧张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解除对溃疡或癌的恐惧心理。

(2)生活指导:要让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调整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 篇4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 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58例, 男30例, 女28例;年龄17岁~65岁;病程0.5年~6年。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病程4个月~4.5年。

2 诊断标准

2.1 过去1年内至少持续1个月或间断性发作累计达到

3个月以上的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早饱、食欲不振、恶心、烧心等症状, 经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和影像学等现代仪器检查排除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部肿瘤、胃黏膜脱垂、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肝、胆、胰疾病等及其他疾病[1]。

2.2 中医辨证分型

2.2.1 脾胃虚寒

胃脘隐痛冷痛, 时作时止, 喜温喜按, 早饱, 腹胀纳食不香, 神疲乏力, 四肢不温、面色不华、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无力。此属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无力。

2.2.2 肝郁气滞

胃脘胀痛、胸闷太息、嘈杂、泛酸、不思饮食, 烦躁易怒, 每因情志变化而变化, 舌边尖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此属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 肝胃不和。

2.2.3 胃阴亏虚

胃脘隐痛灼痛, 嘈杂似饥, 饥不欲食, 食则不舒, 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 此属胃阴不足, 胃失濡润。

2.2.4 痰浊中阳

胃脘痞满胀闷隐痛、食后加重、不思饮食、倦怠、乏力、泛吐清水痰涎、舌淡胖嫩, 苔白腻、脉滑。此属脾失健运, 湿浊中生、痰浊阻胃、胃失和降。

2.2.5 饮食积滞

胃脘痞满、胀痛拒按、嗳腐吞酸, 厌恶饮食、恶心呕吐、吐物酸腐、矢气臭秽, 舌苔垢腻, 脉弦滑, 乃食滞中焦, 胃失通降。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分型施治

3.1.1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方药:白芍13 g、白术10 g、人参10 g、桂枝10 g、茯苓13 g、干姜9 g、砂仁10 g、甘草10 g。

3.1.2 肝郁气滞

舒肝解郁, 理气和胃。方药:柴胡10 g、枳壳13 g、桔梗10 g、陈皮10 g、元胡10 g、丹参10 g、川楝子9 g、甘草10 g。

3.1.3 胃阴亏虚

养阴益胃, 调理胃气。方药:沙参10 g、麦冬13 g、生地13 g、当归10 g、白芍13 g、枸杞子10 g、香橼10 g、佛手10 g、甘草10 g。

3.1.4 痰浊中阳

健脾益气, 化痰和胃。方药:陈皮13 g、党参10 g、半夏10 g、白术10 g、苍术10 g、茯苓10 g、厚朴18 g、甘草5 g。

3.1.5 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 和胃降逆。方药:厚朴13 g、大黄10 g、枳实12 g、莱菔子10 g、陈皮10 g、焦三仙10 g、半夏10 g、茯苓10 g、山药10 g、甘草10 g。

3.2 对照组

吗丁啉10 mg, 3次/d, 饭前口服。以上治法每周为1个疗程, 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方法

观察上腹不适、疼痛、饱胀、早饱、恶心、烧心、嗳气、嘈杂等症状。记分标准如下:无症状, 记0分。有轻度感觉, 记1分;感觉明显, 记2分;症状较重, 影响工作、生活, 记3分。上腹不适记2分, 上腹疼痛, 记4分, 饱胀记6分。

4.2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 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主要症状全部消失, 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60%≤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 30%≤疗效指数<60%;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 疗效指数<30%。

4.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8.5%, 总有效95.4%;对照组治愈率40%, 总有效率73.3%,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FD目前病因不明, 机制不清, 一般认为与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改变胃的分泌功能、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与胃肠动力异常密切相关。实验发现[2], FD患者MMCHⅢ期缺乏或波幅降低, 持续时间缩短或逆向传导, 影响消化间期胃内残留物质的排空及胃液、胆液、胰液的分泌。临床治疗FD, 使用抗焦虑药、胃肠动力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的事实, 也印证了上述机制的正确性。FD属于中医的“胃痛”、“胃痞”等范畴, 其发病与情志、饮食、劳倦、忧思过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可以出现多种病理机制, 主要机制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障碍, 通降失和, 气机失调。笔者本着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的精神标本兼治, 采取舒肝、理气、温中、健脾、化痰、消食、补阳、化瘀、消痞, 温清并举, 调和胃气等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其起效机制可能为调畅情志, 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调节、恢复自主神经功能, 协调、改善、恢复胃肠动力及消化器官的分泌功能, 希望能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13次会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 (试行) [S].2002, 9

消化功能 篇5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156例,其中男85例,女71例;年龄3~12岁,平均(8.7±3.8)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腹痛,纳差、早饱,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经胃镜检查排除了消化性溃疡疾病,经B超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疾病。

1.2 方法

1.2.1 超声胃排空 所有患儿在检查前均禁食4~8 h,禁饮2~3 h。先对患儿进行空腹B超的检测,嘱患儿坐位,于剑突下行纵行切面检查可见椭圆形的胃窦,胃窦容积的计算以肠系膜上静脉以及主动脉为标志对胃窦的前后径与1/2左右径之和进行测量与计算。嘱患儿饮温桔子水后6 min对患儿在接下来的2 min内的胃窦收缩次数以及胃窦面积的收缩幅度进行监测。使用的仪器为G1VV3型实时超声显像仪及C358型扫描头。

1.2.2 临床表现的检测及治疗 在患儿进行超声检查之后给予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301)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3次/d,2粒/次,口服,患儿在服药期间停止其他促胃动力药物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并于5 d及2周后对患儿的实时超声胃排空进行检测,随访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儿服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分:3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2分:症状经常出现,程度中等;1分:症状偶尔出现;0分:没有症状[3]。疗效评价:无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未减轻甚或加重,评分下降小于40%;显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评分下降大于40%;有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评分下降大于80%[4]。总有效=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患儿的胃动力学变化

在本组156例患儿中,109例(69.87%)患儿的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用药5 d后,B超显示患儿胃半排空时间缩短、胃窦的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胃窦面积的收缩幅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变

患儿于两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为35.90%,显效率为39.10%,总有效率为75.00%。详见表2。讨论

人体的胃肠道是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微生态医学认为: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大多是由于人体微生态环境失衡造成的,而小儿的肠管较成人的长而且薄,因存在气体而呈现一种膨胀状态,因此更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腹胀、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可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道动力障碍以及消化酶的缺乏有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出现胃窦部的收缩波减少、减弱,胃近端受纳舒张功能障碍以及胃排空延迟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两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为35.90%,显效率为39.10%,总有效率为75.0%。可见,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起效快,促进胃动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相当常见的上胃肠道综合征,据不完全的统计,占消化专科门诊就诊者的20%~50%。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史至少有几个月。体格检查和包括胃镜在内的各种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能解释消化不良症状的异常现象[1]。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 30~38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2年。属溃疡样消化不良18例 ,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30例 , 非特异消化不良 12例 。

1.2 方法 制酸剂如铝碳酸镁(达喜)1g,每天3次,口服。抑酸剂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150mg,每天2次,口服,或法莫替丁(高舒达)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4~6周。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H2受体拮抗剂无效者,埃索美拉唑40mg,或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或兰索拉唑30mg,或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2~4周。黏膜保护剂胶体铋100mg,每天3次,口服;思密达3g,每天3次,口服。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每天3次,口服。或多潘利酮(吗丁啉)10mg,每天3次,口服。或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加斯清)5mg,每天3次,口服。幽门螺旋菌治疗常用方案参见相关章节。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餐后加重者,应减少食量或少食多餐。对于精神紧张、合并抑郁症者给予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愈:胃脘胀满,嗳气,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均消失;好转:胃胀满,恶心,呕吐基本消失,时而返酸,嗳气,但不影响消化功能。无效:临床症状基本上未见好转或加重。

2 结果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治疗治愈31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

3 讨论

由于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很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每一例患者不宜都给予多种实验室检查,因此,无警报信号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近半年内曾经做过检查而无明顯异常结果者,不妨进行经验性治疗,如反酸、烧心或类似溃疡样上腹疼痛的患者,可试用抑酸剂;动力障碍型患者可试用促胃肠动力药。在经验性治疗过程中,应该随诊观察,如果治疗2周而无明显疗效时,则需进一步检查。

胃镜和腹部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消化不良的重要手段,目前这两项检查技术在我国各地医院已普遍开展,而且费用并不昂贵,外加肝功能试验和其他生化检查,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项目。钡餐胃肠造影对食管和胃黏膜的炎症病变不易分辨清楚,但是,对胃的蠕动和张力状态的显示比较清楚,优于胃镜检查[2]。胃肠动力检查对于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很大的价值,对治疗方案的选用亦有指导意义。以反酸、烧心、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宜作胃肠运动功能检查。只是有关胃肠运动功能的检查方法比较费时,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需有一定的技术训练。体表胃电图检查还处于研究阶段,将它用于临床诊断尚不够成熟,仍有一定限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不过,有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电节律异常,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增进对病情的了解。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加重胃黏膜炎症,另外幽门螺杆菌可以促使胃黏膜中的生长抑素减少和胃泌素增多,从而引起胃酸分泌量增加,如果将此菌根除后,有利于胃黏膜炎症病变的恢复。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应该将幽门螺杆菌根除。然而文献报道显示,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40%~50%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改善,而50%~60%的患者没有明显疗效,结果互不一致[3]。即使如此,对于那些消化不良的症状比较显著、经长期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此菌阳性,或经胃镜下活检显示有活动性慢性胃炎的患者,不妨试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

注意进食规律,避免刺激及辛辣饮食,防止情绪波动。如以运动障碍样症状为主者,可用促胃肠道动力药,如胃复安5~10mg,1日3次,口服;吗丁啉10mg,1日3次,口服;西沙必利5~10mg,1日3次,口服,长期应用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如以溃疡样症状为主者,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0.15g,1日2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1日2次,口服;甲氰咪胍(泰胃美)(0.4g,1日2次,或0.8g,睡前口服)。亦可用镁铝胶体制剂或铋剂(三钾二枸橼酸铋110mg,1日4次,口服)。有明显精神或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剂,如多虑平12.5~25mg,1日1~2次,口服。消呕宁(舒必利)兼有止吐及抗抑郁作用,亦可试用,25~50mg,1日2~3次,口服。对伴Hp阳性的轻度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者,如经治疗无效,可试用抗菌治疗。

【参考文献】

[1] 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2006(11):765-767.

[2] 姜红玉,张秀刚,尹斌太. 多虑平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新医学,2000,3(1):2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及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FD患者120例, 男45例, 女75例;年龄30岁~78岁, 平均54岁。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 显效45例, 有效7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8%。

1.2 诊断标准[2]

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 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未发现食管炎, 也无上述病史者;实验室、B超、X线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无腹部手术史。

1.3 疗效标准

显效:在10 d内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 食欲增加, 大便及排气顺畅, 精神改善者;有效:在10~30 d内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 食欲增加, 大便及排气顺畅, 精神改善者;无效:大于30 d仍感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减少及便秘无改善者。

2因素分析

2.1 生理因素

长期卧床, 活动量减少影响食欲, 胃肠蠕动减弱;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和其他内分泌疾患也可致患者胃肠功能下降[3]。

2.2 年龄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各组织器官功能下降, 活动耐力降低致消化功能下降。

2.3 饮食因素

进食方式和时间随意, 饮食极不规律;有的女性克制进食, 盲目服用减肥药, 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或腹泻, 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认识不足, 缺乏基础知识, 膳食缺乏合理性。

2.4 医源性因素

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临床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FD没有有足够的认识[4]。

2.5 心理因素

因生活抑郁而严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焦虑、忧郁、恐惧和悲观失望等精神因素均可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 掌握个体化原则, 进行有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和蔼可亲,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交谈时自然、大方, 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对患者要做耐心的解释, 交谈前应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 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 使之产生亲切感, 有利于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 引导他们把压抑的情绪讲出来, 以便于进行积极的疏导,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谈话中不随意打断患者谈话, 以满足受重视和心理需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给予精心关照, 对患者提出的合适要求, 给予解决。

3.2 合理运动

加强腹式呼吸和腹肌锻炼, 使膈肌和腹肌活动增加, 对内脏起到按摩和被动牵拉运动的作用, 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改善腹胀、嗳气症状, 但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长期便秘、腹胀的患者指导患者晨起空腹饮1杯250 ml温水, 双手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以打圈的方式按摩腹部各30次[5]。

3.3 饮食指导

禁止烟、酒, 因饮食不合理而致便秘的患者, 不主张使用果导等药物治疗, 以防产生依赖和肠道其他疾病的发生, 可食用燕麦、红薯等食物;菌群失调而致胃肠功能不畅者, 可指导其每天饮用1杯或2杯酸奶。饮食强调规律性, 以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和排空;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 避免高脂饮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4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不要盲目停药和更改剂量,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更好地控制病情。

3.5 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FD的病因, 介绍胃镜检查是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消除患者的顾虑;对抑郁患者采用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使FD患者症状缓解或痊愈;针对患者的不同境况下的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引导其娱乐、听音乐、观看令人愉快的电视节目等, 以调动其积极情绪, 解除心理负担, 缓解焦虑, 使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 以促进康复。

4小结

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以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减退、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因发病机制不明, 目前多认为与胃动力障碍、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临床治疗上多选用促胃动力药物, 近年来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消化不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因此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的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的宣教有关FD的预防保健知识, 使患者掌握对自身健康有关的知识, 按时服药、坚持治疗, 合理饮食, 心情舒畅, 促时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45例, 有效7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8%。结论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以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减退、恶心等为主要症状。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的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的宣教有关FD的预防保健知识, 使患者掌握对自身健康有关的知识, 按时服药、坚持治疗, 合理饮食, 心情舒畅, 促时康复。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因素,护理

参考文献

[1]仇丽宏.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护理研究.齐鲁护理杂, 2001, 7 (3) :165-166.

[2]张黛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研究, 2007, 21 (9C) :2474-2475.

[3]刘怡.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影响.护理研究, 2007, 21 (12A) :3152-3154.

[4]林丽萍.氟西汀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情感障碍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23-24.

[5]张淑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护理.现代康复, 1999, 3 (8)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0~63岁。伴返酸25例, 嗳气31例, 恶心36例, 烧心32例, 腹胀42例, 腹痛16例。

1.2 诊断

目前认为凡患者有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 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未发现食管炎, 也无上述疾病史。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无腹部手术史。经定期随诊一段时间后仍无新的异常发现, 对这类患者可以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1.3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 予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或胃动力药。

1.4 治疗评价

①显效:反酸、嗳气、烧心、腹胀等症状消失;②好转:上述症状减轻或改善;③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患者经治疗14 d后, 痊愈47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6%。对腹胀、嗳气有效率分别达90.5%和80.6%。1例女性患者出现泌乳反应, 其他患者未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焦虑、嗜睡、迟缓性运动障碍、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3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指具有上腹部疼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 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胃固体排空延缓、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电活动异常等表现。促胃动力药可使大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烟、酒、刺激性食物, 避免多食, 少进食脂肪等易使胃排空延缓的食物。生活有规律, 保持心情愉决。尽量避免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抑制胃酸分泌药 对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常先选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对上腹饱胀不适、早饱、暖气为主要症状者, 常先选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 (DA2) 受体。主要作用予周围神经系统, 由于DA2受体也同是胃肠道的主要受体, 因此, DA2受体拮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 增加胃十二肠蠕动, 协调幽门收缩, 促进胃排空;也能增强食管蠕动和下部扩约肌张力, 防止食物返流, 发挥胃肠促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较轻, 偶有轻度腹部痉挛。甲氧氯普胺是中枢和外周抗多巴胺能药物, 并从肠肌丛释放乙酰胆碱, 对胃酸无影响。口服10 mg/次, 3~4 次/d, 能促进胃排空。西沙必利为选择性地作用于肠肌丛, 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且对胃酸分泌无影响, 可增加胃窦收缩, 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降低幽门时相性收缩频率, 使胃电活动趋于正常, 加速胃排空[2]。口服剂量5~10 mg/次, 3~4次/d, 餐前15~30 min服用, 4~6周为一疗程。少部分患者可有腹泻或痉挛性腹痛, 减量或停药后消失。但西沙必利具有潜在性致QT间期延长的可能, 偶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逐渐被限制使用。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5 mg, 3次/d, 连服4周。

上消化道低动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致病因素, 促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可改善腹胀、胀气、早饱等症状, 对其他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有限。研究发现红霉素增加空腹和餐后的胃张力, 可能加重胃的容受性舒张障碍而加重一些消化不良症状。酸抑制剂主要用于以疼痛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于Hp阴性、无报警症状的消化不良, 酸抑制的经验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并且Hp感染状态不影响酸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有选择地制定治疗方案。本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 治疗应以短期间断治疗 (4~6周) 为主。缓解期间应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使疗效巩固持久。

参考文献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40例,其中男97例,女143例,年龄19~67岁,平均49.5岁。学生42例,60岁以上患者23例,中间段年龄组较多,本组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2 护理

2.1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护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娴熟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认真贯彻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培养护士做到具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耐心,时刻鞭策自己优质服务理念,护理中一切从心开始,励志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大事,主动的时刻关心患者,尊重理解患者的隐私,把对待患者的态度作为护理人员工作考评的一项重点内容,使护理人员能从思想上入手,加强护理职业道德修养,拓展服务理念,要求护士体会到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理解是护士良好自身素质的全方位体现。

2.2 提供良好的环境: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般都思想负担较重,害怕自己得的不好胃病,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护理上尽量为患者安置温馨、舒适的病房,避免吵闹的病种较重房间,安静整洁的房间使患者心情舒畅,室温、湿度要适宜,提供24 h开水,人性化护理服务,护士站增添了微波炉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2.3 做好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上要及时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护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及时巡视病房,加强晨晚间护理,合并其他病种患者特别是老年卧床患者检查皮肤和肢体是否受压、潮湿,定时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手法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行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1]。注意保证每日足够饮水的摄入,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防止便秘。

2.4 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病因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失眠,情绪激动,休息不好,烟酒刺激等可复发,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护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求以及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患者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心理成熟和发展[2]。沟通技巧对于我们科室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非常重要,护理上加强语言技巧沟通,工作中,适当的运用微笑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来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240例患者中不少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年轻患者一般与学习压力加大有关,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引导患者参加如读书交友会、下棋、听音乐,使年轻患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促进睡眠及饮食状况改善。

在老年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还有一部分是空巢老人,对于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我们科“品管圈”相继制定出不同的方法,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若与老年患者谈话和交流一定要注意语言礼貌、举止端庄,给患者于尊称,年轻护士小艳和患者打交道时一直是张爷爷、李奶奶,对待患者都像亲人,关心患者和患者交朋友,对于空巢老人要鼓励亲朋好友多看看关心患者,病房责任护士经常鼓励患者“xx大爷、xx大娘,你今天表现的真好,加油”!在巡房时多会和老年患者多说会话儿,鼓励患者回忆美好的事物,追求乐而忘忧,每位护士通过关心、爱护使患者充满自信,积极面对生活,营造病房愉快的气氛,患者心理得到满足,受到尊重,内心放开解脱这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2.5 健康教育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多给患者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防止暴饮暴食,积极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促进自我心理调整,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情绪焦虑,护士指导患者根据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焦虑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成瘾性。鼓励患者消除疑虑,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促进病情的稳定,避免复发。

3 结果

2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护理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护理使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服务满意度不断增加,全年无医疗护理差错发生,满意度由原来的81%上升到98%,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心理100%的缓解。

4 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压力对疾病有很大影响,护理上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心理、生理、社会于一体,使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

2010年3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3]。护理工作中特别提出对人的心理护理,加强了心理护理,真正做到了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出院后的后续康复、治疗、保养知识,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需要患者本身的配合,不能够暴饮暴食,以免复发,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放松心态,Talley等[4]的调查表明,FD患者具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的特征,而运动障碍型FD的精神抑郁更为突出。按时根据医嘱用药,促进睡眠,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避免复发。

人性化护理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促进患者自我康复的思想意识,专科病情监测、观察,有针对性的指导护理,更加充满人性化,护理服务不在是单纯的医嘱执行者,医师的“跑腿”,品管圈中有主题,目标、方法,我们护理中大家集思广益,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护士也在护患沟通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了沟通技巧,患者在和谐的气氛中思想减压,焦虑减低,积极配合治疗,满意度不断提升。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疏导,强化基础护理,护理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解决提出的问题,时刻用人性化服务真诚的服务于患者,保证无医疗差错发生,工作中“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护理,使护理质量更加优质,服务构成理性丰满,满足患者身心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不和谐,避免患者外界刺激因素造成激惹,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人性化护理是现代医疗护理的需要,服务的宗是保证患者和家属、社会及政府的满意度,治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刘影.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0):862.

[2]范喜英.抑郁症患者的心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科,2010,27(1),109-1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消化功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所有患者经内镜检查和B超检查都确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在25~71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在24~7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方式护理、饮食习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时间消化不良,可能会出现腹胀、早饱、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1],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造成患者焦躁、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讲明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理方法等,从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有效沟通,还能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增加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增强患者治疗恢复信心。

1.2.2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入院情况,以及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能够了解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发病特征以及自救知识[2],从而使患者增进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另外,还要向患者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区别,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减轻患者顾虑[3]。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辅助患者进行适当运动,一方面能有效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同时还能帮助胃肠运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2.3 饮食睡眠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帮助患者排便,防止发生便秘,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防止暴饮暴食,养成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在睡眠方面,护理人员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空间,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湿度适宜,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夜间要减少巡房次数,防止吵醒患者。对于本身失眠多梦的患者,可以采用头部按摩、饮用热牛奶、泡脚等方式辅助进行睡眠。同时,患者晚上休息时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保证睡眠舒适度[4]。

1.2.4 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建议,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康复治疗注意事项,同时提醒患者要多注意身体锻炼,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等。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患者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及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维度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5],评分标准为0~3分,0分为无症状,3分为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工作,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观察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以腹胀、餐后饱胀、早饱、嗳气、腹痛、恶心、呕吐7项为参考指标[6],评分标准为0~3分,0分为无症状,3分为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工作。评分越高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指标都明显较护理前有所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出睡眠障碍有所改善外(P<0.05),其余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上腹不适症状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组症侯群,其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患者常因胸闷、胃饱、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起居。很多患者发生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从而由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造成病情的反复。相关研究指出[7],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焦虑症的比率高达66.7%~80.6%,患抑郁病的几率高达50%~72.2%。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情,使患者保持正常心态,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卫生健康知识、饮食习惯、睡眠状况等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睡眠健康状况情形。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状况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消化系统的症状也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治疗及消化系统症状。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指标都明显较护理前有所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质量,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林素平.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52-554.

[2]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3-25.

[3]王秀涛,杨嫚,郑琳静.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53.

[4]朱高莉,肖艳芬.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0(10):28-29.

[5]赵晶,王爱敏,赵月坤.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34.

[6]马艳梅.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10):1575-1576.

消化功能 篇11

吉林长春金有清

这种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脏器,不少高等动物,如马、鹿、象等,天生就没有胆囊,他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没有很大区别。有少数人,由于胆囊的胚胎发育异常,生下来就没有胆囊,但他们照样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做了胆囊切除术,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能力,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较大影响。

科学实验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差别不大。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切除胆囊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慢慢增加,使饱和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因此,只要在切除胆囊时已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顾虑。

消化功能 篇12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职业危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个人不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患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多, 并且以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为最常见, 它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广泛存在,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对正常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资料统计, 功能性消化不良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2]。也由于它的症状不典型, 轻微而广泛, 常得不到病人重视, 往往可以转化为器质性疾病。据报道, 汽车司机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较高, 驾驶工龄在5年内者达43%, 5年以上者达65%。若能找出主要致病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开展职业预防, 将是很有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东省恩平市某水泥厂全部的重型卡车司机和搬运工人, 均为男性。

2.2 方法

采用后溯性患病率研究的设计, 在体检中对调查对象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做出诊断;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AS) ;收集调查对象既往的暴露史, 除了一般情况, 还包括饮食、睡眠、吸烟、饮酒、运动、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等内容。

先以司机组与搬运工人组对照, 经年龄频数配比后, 分别计算比较两者患病率, 再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依据罗马Ⅲ标准, 即指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中1项或1项以上症状, 但并无器质性原因可查 (包括内镜诊断) [3]。

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标准分50分作为焦虑症状分界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资料后, 用epidata 3.1输入并建立数据库, 其中焦虑因素是根据SAS测评, 以其总分为分析指标, 由20个项目 (N20-N39) 的各个得分相加而得。再用SPSS 16.0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和Z检验, 利用logistic回归来筛选危险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重型卡车司机52人, 有效问卷50份, 应答率为96%;平均年龄30.7岁, 平均工龄8.8 a;小学学历36%, 初中学历50%, 无学历14%。共调查搬运工人51人, 有效问卷50份, 应答率为98%;平均年龄32.3岁, 平均工龄6.2 a;小学学历58%, 初中学历24%, 无学历28%。2组人员的年龄构成见表1, 经卡方检验, χ2=0.81, P>0.05, 可认为2组人员的年龄构成一致。

2.2 司机组与搬运工组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情况比较

见表2。经Z检验, Z=2.182, P<0.05, 可以认为司机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高于搬运工组。

2.3 司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logistic回归

根据是否患病, 把司机分为2类,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文化程度, 吸烟, 饮酒, 饭菜冷热, 食量节制, 噪声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睡眠不足 (P=0.015, OR=17.101) 和焦虑 (P=0.008<0.05, OR=45.008) 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较大的OR值说明, 具有这些因素的人员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危险性比较高, 结果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我国广东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为18.9%[4]。本次调查中, 搬运工的患病率为20%, 接近此数据, 但司机的患病率达到40%。这两类人群的工作生活环境相似, 性别年龄构成一致, 可以认为造成两者患病率差异就是职业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推测机制包括胃酸分泌机制紊乱、胃肠动力异常、性格及外界压力、环境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进食过快与食物刺激等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可能起作用[4,5,6]。

本研究发现, 焦虑和睡眠不足是造成司机患病的危险因素。焦虑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作用, 国内外有一定的共识, 大约3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与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因素及精神应激状态有关[7,8]。其机制可能是焦虑引发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导障碍, 进而导致胃的容受性舒张下降及空腹和餐后胃窦运动减少。

睡眠不足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消化道功能, 进而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第1, 睡眠不足能使血液中被称为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降低, 从而降低身体抵抗力, 可能引起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 仍有争议[9,10]。第2, 睡眠不足会提高压力激素的含量, 令人体所感受到的压力迅速提高。如果长期睡眠不足, 更会慢慢地出现焦虑不安的神经、精神症状。第3, 睡眠不足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是胃溃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人体的胃和小肠在受伤后数分钟之内会自动产生一种称为TFF2-三叶因子2 (Trefoitrefoil factor, TFF2) 的蛋白质, 它会对其破裂之处进行修复, 恢复肠道健康, 一般认为TFF2是胃黏膜的保护因子[11]。而TFF2这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在睡眠期间会达到最高点, TFF2的水平在睡眠过程中最为活跃, 而在食物消化过程中会大大压抑, 因此保持正常、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和恢复溃疡大有裨益。

有鉴于此, 厂方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减轻司机的工作压力, 如适当增加每班次司机人数, 减轻工作强度, 如业余时间常举行娱乐活动, 保持心境开朗, 如加强彼此沟通, 创造良好和谐的集体氛围。厂方应合理排班, 并保障每个司机有充足的睡眠, 做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钱家鸣.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0.

[2]Talley NJ, Zinsmeister AR, Schleck CD, et al.Dyspepsia and dyspepsia subgroups:a population-based study.Gastroenterology, 1992, 102 (4Pt1) :1259-1268.

[3]张万岱.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的简介和解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 (2) :120-124.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和指南.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 (10) :717-718.

[5]汤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和展望.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 (1) :88-89.

[6]Malagelada JR, Stanghellini V.Manometric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up-per gut symptoms.Gestroenterology, 1985, 88:1223-1231.

[7]周德平, 金海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对照比较.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 6 (1) :18.

[8]Talley NJ, Fett SL, Zinsmeister AR, et al.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and self-reported abuse:a population-based study.Gastroenterology, 1994, 107:1040.

[9]Jaakkimainen RL, Boyle E, Tudiver F.Is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with non ulcer dyspepsia and will eradication improve symptoms?Ame-ta-analysis.BMJ, 1999, 319:1040-1044.

[10]李尚勤, 孟丽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医学综述, 2005, 11 (10) :952.

上一篇:有奖竞赛下一篇:基层结核病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