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腹泻

2024-08-12

消化不良腹泻(精选10篇)

消化不良腹泻 篇1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1 ~ 3日龄的羔羊。临床上以真胃和肠道的消化、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机能紊乱为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羔羊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下痢。发病率可高达30% ,病死率高达20% ,给养羊户和养殖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笔者在兽医临床中采用多种药物配合治疗消化不良性羔羊腹泻,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效果,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13年10月份,安徽省凤阳县武店镇山马村某山羊养殖场,饲养208只山羊,其中羔羊29只,有10只羔羊出现腹泻症状,死亡1只。羔羊出生3 ~ 4 d开始发病,表现为腹泻、四肢发软、乏力、排尿减少,羔羊不吃奶,其中1只第7天死亡。母羊已注射过伪狂犬疫苗、羊痘疫苗、三联四防苗,且母羊生产后未进行补饲。

2临床症状

羔羊精神沉郁,眼窝下陷,眼结膜苍白; 不吃奶; 腹泻,有的呈粥状,有的呈水样,颜色呈绿、黄绿、灰白色并有恶臭气味; 被毛粗乱,身体震颤。剖检时心脏、 肝脏、脾脏、肾脏均未见异常,真胃内有乳液凝块,胃底出血,肺脏瘀血、出血、气肿,肠臌气。

3诊断与分析

根据羔羊发病日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解剖变化初步确诊为羔羊消化不良性腹泻。

病症分析: 羔羊病初精神沉郁,眼窝下陷,眼结膜苍白是羔羊营养不良、贫血和脱水的表现; 羔羊不吃奶,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真胃内有乳液凝块,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幼龄羔羊真胃内有凝乳酶; 胃底出血的原因是由于胃内容物长期未被消化,发生异常发酵和腐败,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损伤胃壁,形成胃底出血; 胃肠内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产气量多于排气量,引发肠臌气; 排尿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腹泻引起机体脱水; 肺脏瘀血、出血、气肿的原因可能由于羔羊四肢发软、无力导致长期倒卧,在腹内压增大的情况下,影响呼吸,肺泡扩张,肺泡壁弹性降低甚至破裂,血液瘀滞于倒卧侧肺脏中,肺脏毛细血管充满血液,同时肺脏血流出量减少。

4病因分析

4.1母羊因素

妊娠母羊营养低下,乳量不足,乳汁质量不佳,造成初生羔羊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易引起羔羊腹泻。 母羊突然变换饲草或饲草变质,母羊患乳房炎也会影响乳质,引起羔羊腹泻。

4.2羔羊自身因素

羔羊生理机能不健全,消化道未发育成熟,消化道机能不健全,对植物性蛋白和长链脂肪酸的消化能力弱; 羔羊神经系统未充分发育,大脑皮层尚不发达, 体温调节能力及抗应激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极低。体重小、体质瘦弱的初生羔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乳汁质量的耐受力都比较差,容易引起腹泻。羔羊自身免疫力缺乏。初生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乳,体格小、体质差、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低等因素均易引起腹泻。

4.3其他因素

各种应激因素如环境温度的改变,羔羊受猛烈哄赶、捉捕、圈舍调换等,均可造成羔羊消化机能紊乱, 成为腹泻发生的诱因。羔羊未能及时吃上初乳,羊舍环境潮湿、寒冷、肮脏,母羊乳头不清洁,均易引起羔羊腹泻。

5羔羊腹泻致病机理

羔羊腹泻发生后,一方面表现为小肠运动增强, 分泌的小肠液过多; 另一方面是小肠的吸收发生障碍,小肠不能充分吸收或不吸收营养物质而导致腹泻。羔羊的小肠黏膜生长发育处于不成熟阶段,由胃进入小肠内的胃液酸度小,消化酶活性低,易导致进入小肠的食物分解不全、发酵而产生许多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刺激小肠,使小肠的蠕动加快, 出现腹泻。由于小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加、中间代谢产物等的作用,使小肠消化功能发生紊乱,使食糜中的氢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为小肠内的病原性细菌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使其大量的生长繁殖,加重了羔羊的腹泻。

6治疗

治疗法则: 加强护理、整肠止泻、对症治疗、维护心脏血管机能,抑菌消炎解毒,防止酸中毒。抑制胃肠的发酵和腐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患病羔羊,采用一拉克2 m L,润肠开胃针5 m L,能量速补针5 m L,10% 氯化钾10 m L,5% 葡萄糖20 m L,静脉注射,连用7 d。一拉克主要成分是甲磺酸诺氟沙星,主治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引起的畜禽重度腹泻性疾病及各种痢疾、肠道混合感染。润肠开胃针主要成分是维生素B1,主治反刍动物的胃肠弛缓、瘤胃积食。能量速补针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 主治维生素C缺乏症、败血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快速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10% 氯化钾可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保证电解质平衡。5% 葡萄糖可直接补充能量。同时建议该养羊场对瘦弱母羊临产前及产后母羊适当补饲含有豆类及油料的精饲料,也可用小米或黄豆面调成糊状饲喂,以增加母羊的泌乳品质。采用该治疗方法后再未出现羔羊死亡情况,腹泻羔羊的患病情况均有所好转。

7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羊要供应给充足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应量。做好羊场环境卫生消毒及饲养护理措施,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更换垫草、清除粪便等; 母羊临产时用温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围污物,再用淡盐水洗净擦干。羔羊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避免羔羊饥饱不均,严禁给羔羊饲喂不易消化或变质有害的草料,避免乱饮脏水,以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机会。还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要求圈舍通风透光。尽可能消除饲养管理不当因素对羔羊造成的伤害。一旦发现病羔羊要加强护理,立即治疗。羔羊腹泻综合征必须早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引起羔羊脱水而死亡。治疗时首先停止羔羊哺乳,给予大量葡萄糖和口服补液盐饮水,同时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对于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以适当采用益生素调整胃肠道菌群。

8小结

由于羔羊生长发育不成熟、抗病力弱、易于发病、 耐病力差,如发现羔羊消化不良性腹泻应及时清理患病羔羊胃肠道与制止内容物腐败发酵,调节患病羔羊胃肠道组织机能,健胃消炎,补充电解质、能量和水分,并加强护理工作,同时考虑加强哺乳母羊的营养与管理,采用多方面综合管理和治疗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摘要: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给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介绍了一例消化不良性羔羊腹泻的发病情况和症状,进行病因分析和诊断,采用了一种有效的综合用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建立正确的诊断印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羔羊,腹泻,消化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地黄饮片致腹泻不良反应1例 篇2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99-03

【关健词】腹泻;地黄;不良反应

患者丁某,女,69岁。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因口干上火于2012年7月19日来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处方诊断为口干,给予3剂中药,处方为:生石膏150g,知母30 g,芦根50 g,玄参30 g,天花粉30 g,地黄15 g,石斛15 g,麦冬15 g,玉竹 15 g,黄芩15 g,黄连10 g,牛膝12 g,升麻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一剂。患者服药后约两小时,腹中微微作痛,并咕咕作响,两个小时后腹泻排出稀薄的大便。考虑到近期第一次服用中药,是身体不适应,第2天又服下第2剂,结果又重复了第1剂的情况。经药师查看未煎服的中药,调剂药物品种正确。据病人自述,以前服用地黄也有过腹泻的经历,后来不用地黄后则没有腹泻发生,药师建议其挑出地黄,继续服用第3剂。患者于第四天告知,口干症状明显减轻,吃了第3剂不含地黄的中药后没有发生腹泻,也没有其他不适。据此,笔者认为,丁某前两次服用中药产生的腹泻可能是生地黄引起的不良反应。地黄,味甘,苦,寒,有滋阴养血的功效,但是服用不當或者患者身体虚弱,服用后都会引起脾虚泄泻,建议临床上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要关注生地黄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年老体弱的病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的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对比实验开始于2012年7月, 至今年5月为止, 共募集到110例符合要求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患者, 均已排除其它疾病的影响, 均分为A、B两组, 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儿55例, 男女比例32∶23, 平均年龄4.8 (1~9) 岁, 平均病程4.7 (0.5~11) 个月;B组患儿55例, 男女比例28∶27, 平均年龄4.5 (2~8) 岁, 平均病程3.9 (0.8~10) 个月。

1.2 治疗方案

1.2.1 西医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接受西医治疗, 口服多酶片, 一日3次, 按患儿身体状况一次2~3粒, 同时使用利巴韦林配合庆大霉素抗感染, 用量按常规标准, 对出现脱水症状患者, 还应采取相应抗脱水手段进行治疗。

1.2.2 中医治疗方案

B组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 配合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所用药剂主要为云南白药粉, 与乙醇溶液配合, 外敷与患儿肚脐内, 行适当力度的按摩处理[3]。

1.3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主要为患儿的治疗效果, 具体分为显效 (药物治疗1~2d后, 患儿1d内的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 不再表现出临床症状) 、有效 (药物治疗2~4d后, 患儿1d内的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 仅少量表现出临床症状) 、无效 (药物治疗4d后, 患儿1d内的大便次数依旧超过2次, 症状不变或呈现加剧的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检验标准为α=0.05,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已经高达70.9%, 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治疗需求, 但B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6.4%, 对比起A组的数据是一个显著的提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 显效率也以67.3%比32.7%的数据领先, 其差距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无效率也进一步从29.1%降低到3.6%, 其差距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针对消化不良或者腹泻的研究都还达不到需求, 因而在治疗上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针对性方案, 然而该疾病不但容易营养不良等诸多问题, 还有可能进一步威胁患儿的身体、心理发育, 影响智力开发与身心健康, 放任不管还有可能造成患儿死亡。

通常情况下, 仅采取口服多酶片的方式, 既能达到有效地治疗效果, 本例显示, 口服多酶片, 合理采用抗生素, 治疗的总有效率已经高达70.9%。这是有其药物学原因的, 多酶片能有效降低三酰甘油在血液中的含量, 进而缓解腹泻与其他消化不良症状。

然而, 该药具有一定副作用, 如导致临床内源性感染等,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效果, 再加上不少研究进一步证实, 即便不进行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儿的症状也会在1周左右自然得到好转, 这就充分说明, 多酶片或者传统西药治疗方案, 并非我们想要找到的有效治疗方案。

本例的研究又进一步证明, 在口服多酶片的基础上, 配合外敷中药云南白药粉,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提升了25.5%之多, 而显效率更是超过了A组的2倍。

究其本质原因, 笔者认为这还是出在云南白药粉具有改善细胞活性的功能上。虽然其具体成分尚未公开, 当长期临床应用已显示其能够改善细胞活性, 促进肠细胞吸收药物、分泌粘液, 这既保证了其它药物的有效吸收, 又进一步防止了微生物感染, 双管齐下, 有效提升了多酶片的效果, 同时, 该中药制剂药物天然无污染, 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因而是一类值得采用的辅助药物[4]。

近年来不少研究都充分显示, 在传统医药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采用中医药物, 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 对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本例的研究又作为一条有力佐证, 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趋势是科学而有潜力的。

总之,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采用中药云南白药粉, 能有效提升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患者的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采用中药云南白药粉, 能否有效提升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期间, 募集11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患者, 均分为A、B两组, A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多酶片, B组在此基础上, 外敷云南白药粉, 对比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然而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采用中药云南白药粉, 能有效提升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患者的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多酶片,云南白药粉,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1]赵会平, 王会玲.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7) :894-895.

[2]刘会议.中西药结合对小儿消化不良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2 (19) :176-176.

[3]宋文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61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31 (31) :5542-5543.

远离消化不良 篇4

推荐药膳:黄精猪肘

原料:猪肘500克,黄精20克,党参10克,沙参10克,白蔻2克,红枣10颗,葱段,姜片、黄酒、酱油、盐、味精、胡椒粉、清汤适量

做法:

1、将猪肘洗净,剔去大骨,摘取杂毛,刮去油腻。开水烫过后用温水洗净。

2、黄精、党参、沙参、白蔻、红枣洗净;

3、锅内倒入适量清汤,放猪肘,黄精、党参、白蔻、红枣、葱段、姜片、黄酒、酱油、沙参、大火烧开,改小火煲3个小时,放入盐、味精、胡椒粉即可。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过了大半,在这个全家团圆,亲朋相聚的节日,今年35岁的小刘可免不了开心应酬、大吃大喝、再来点烟酒刺激……小刘的肠胃又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考验过程中,他的胃出现了一些问题,总感觉吃过东西后不消化,并且肚子胀痛,有烧心感,有时甚至恶心呕吐,排便也不正常了,因此,他有些害怕,是不是多年的“老胃病”又犯了?

其实小刘所谓的“老胃病”,实际上是消化不良症,那么什么是消化不良呢?

实际是所有胃都不适的总称,消化不良症状说明消化过程受到了某种原因的干扰。消化不良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慢性持续的。偶然的消化不良可以由进食过饱。饮酒过量,经常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引起。在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饮食也可引起。

慢性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以是神经性的,即精神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消耗性疾病引起,胆囊摘除后的患者也可经常发生消化不良。不管哪种原因,都因为胃缺乏动力,不能正常进行工作,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

中医治病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辨症施治。有关专家认为治疗消化不良最好能选用相对安全的中成药。同仁堂制药公司生产的中成药香砂和胃丸,就为像小刘这样,长期饱受消化不良困扰的人们带来了福音。同仁堂香砂和胃丸处方由清代《寿世保元》中的香砂养胃丸方加减而成,共17味药组成。本药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为主,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配伍山楂,六神曲,麦芽等消食导滞,开胃进食,又加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香附等行气化滞除胀满,服用后能恢复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可以治疗由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停滞,气机阻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厌食,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嘈杂,大便不调等症。

消化不良腹泻 篇5

1 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

2012年3月, 我园一匹雌性荷兰矮马出现急性腹泻症状, 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但之后一年中, 在饲养条件不适的情况下, 如环境温差大, 气候突变, 饲草精料采食不当等会反复出现腹泻症状, 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及用药治疗后能消除症状, 但逐渐消瘦。2013年4月9日发现该马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粪便不成形, 至15日随着病情发展渐现里急后重, 粪便失禁呈水样且有酸臭味。期间我们用抗生素治疗, 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止泻, 但治疗效果不佳。之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效控制了病情, 到5月初时, 该马已基本痊愈, 至今膘情已恢复。

2 诊断

2.1 粪便培养

48h培养基内见菌落生长, 菌落规则。

2.2 粪便镜检

未见寄生虫卵及炎性细胞、未见组织碎片, 视野中仅见少量的上皮细胞及大量的植物纤维。

2.3 接种试验

用培养出的细菌接种小白鼠, 24h后小白鼠正常。

2.4 初步诊断

根据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可作出初步判断, 矮马因消化不良导致肠道内菌群紊乱而发生腹泻。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西药治疗

原则是防止继发感染、强心补液。

静脉滴注环丙沙星0.3g, 林格尔;口服ORS饮水, 随饮。连续6d。

3.2 中药治疗

内服焦三仙 (焦麦芽、焦神曲、山楂各30g) 外加石榴皮20g, 1剂/d, 共服5剂。

罂粟壳加味方, 罂粟壳40g, 肉桂30g, 肉豆蔻40g, 红参25g, 白术30g, 当归40g, 白芍30g, 木香30g, 诃子40g, 炙甘草20g, 1剂/d, 共服10剂。

4 分析与讨论

4.1 定性为慢性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关键点:

4.1.1 从粪便跟踪检查来看, 没有分离出致病菌;

4.1.2 整个发病期间没有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

4.1.3 单纯用西药或收敛剂虽能缓解症状, 但一直未能治愈, 经中西医治疗后很快痊愈。

4.2 针对患兽久泻不止所用的方剂, 主要功效是涩肠止泻, 调补脾胃, 升阳益气。方中罂粟壳涩肠止泻, 肉桂温暖脾胃, 共为主药。肉豆蔻温肾暖脾而涩肠, 柯子涩肠止泻, 红参、白术补气健脾, 共为臣药。助君药共奏温肾暖脾之功, 而增涩肠固脱之效, 当归、白芍和血养营以滋血源, 木香醒脾, 以调气导滞, 并能止痛, 共为佐药。甘草一则和参术以补中, 二则配芍药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达到治疗、调理的目的。

4.3 在患马严重腹泻病程中, ORS液和林格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每天补充大量的电解质, 维持体液平衡, 致使患马在整个病程从始至终没有出现脱水的症状。

消化不良腹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108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患者年龄4个月~1岁62例, 2~3岁34例, >4岁12例。发病最多时间段7~10月份, 达84例。大部分患儿的发病较急, 腹泻症状明显, 大便为泡沫状或者黄绿色稀水样, 其内含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些患儿的便中含有黏液。大部分发病1~2d来院就诊。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加上针刺天枢、中脘、合谷、长强, 进针手法力度为强刺激的快速进针, 不留针, 同时口服ORS补液[2]。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加ORS补液进行治疗, 如患儿有严重的脱水现象要立即进行静脉补液, 尽快纠正电解质紊乱现象。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过3d的治疗, 每天排便<2次, 大便正常, 无全身症状;有效: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明显好转, 无全身症状;无效:患儿症状未见改善, 甚至有加重迹象。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系统软件, 以x±s来表示计量资料, χ2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8例患者中显效38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2例, 有效1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2.0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不健全, 和成人相比, 免疫球蛋白比较低, 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现象的发生, 在临床上, 我们根据病因将小儿腹泻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的一种小儿消化道疾病, 发病原因很多, 以大便性状发生变化或者大便次数增多为特征, 1岁以内患儿发病率较高, 一般都发生在夏季或者秋季, 发病速度快, 必须及时给予治疗。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 脾胃调理功能较弱, 肝脏功能较强。小儿出现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不干净、凉热不均引起的脾运不畅[3]。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主要是补脾疗法, 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药剂名称为参苓白术散, 主要组成为四君子汤, 在此基础上加用莲子、薏苡仁、山药、白扁豆、砂仁、桔梗等组成。参苓白术散能补益脾胃, 兼以渗湿止泻, 特别是针对脾运不畅的泄泻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在配合针灸治疗和ORS补液, 这样对胃肠道的调理功能更加稳固, 可以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4]。小儿发生的腹泻不论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 都可以应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进行针灸治疗时主要选择的穴位有中脘、合谷、天枢、长强等, 将其和药物治疗有机的配合在一起, 可以起到和胃健脾, 降逆利水的功效, ORS补液能够有效的治疗腹泻脱水,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荐, 能够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5]。

本文的研究得出, 观察组58例患者中显效38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2例, 有效1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2.0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疗效高,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 为患儿的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 家长能够接受, 该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会议.中西药结合对小儿消化不良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2 (19) :176-176.

[2]宋文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61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53 (31) :5542-5543.

消化不良腹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其中, 男40例, 年龄9个月~4岁;女40例, 年龄11个月~6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清汤大便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3例, 对照组37例。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以维持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生命体征在稳定状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患儿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进行治疗, 冲热水服用, 培菲康颗粒分年龄服用, 均用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患儿则仅采用培菲康颗粒进行治疗, 按照观察组患者服用培菲康的剂量服用, 两组患儿的治疗均以3d为1个疗程, 持续服用3个疗程。对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监控, 如果患儿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则要立即停药, 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以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过治疗,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腹泻消失, 大便恢复正常, 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 生活质量提高。显效:经过治疗,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 腹泻明显消失, 大便有较大程度的恢复, 各项身体指标有较大恢复, 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经过治疗,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 腹泻有所消失, 大便有所恢复, 各项身体指标有所恢复,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过治疗,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 腹泻无消失, 大便无恢复, 各项身体指标无恢复, 生活质量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 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愈21例, 显效10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15例, 显效9例, 有效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慢性消化不良性腹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其发病因素较多, 病理较为复杂, 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也严重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 由于小儿的脾脏功能不全, 身体免疫力较差,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 则还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从而造成患儿死亡。因此, 在治疗此种疾病的过程中, 临床医生应当给予患儿准确的诊断及对症治疗, 以有效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 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治疗此种疾病时, 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可以对患儿起到健脾化湿、止泻升清、消食化滞、通气疏络、湿热、消腹泻的作用, 从而快速的使患儿止泻消炎, 有效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 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有效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3]。由此可见, 在治疗此种疾病时, 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的效果较为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3例) 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 对照组 (37例) 仅采用培菲康颗粒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愈21例, 显效10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15例, 显效9例, 有效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5.7%。结论 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疾病时, 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的效果较为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不良,腹泻,健胃消食口服液,培菲康颗粒,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徐卫东.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45 (3) :5657.

[2]程凤琴, 王晓鸣.中医诊治小儿急性腹泻的规律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89 (1) :78-79.

消化不良腹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126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 确保符合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 即存在程度不一的胃肠道胀气、食欲不振、腹胀、嗳气、恶心等情况, 且经胃镜与B超检查, 不存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溃疡以及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史、腹部手术史、精神障碍等情况。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 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 每组各63例。其中, 参照组男35例, 女28例, 年龄20岁~65岁, 平均年龄为 (43.3±1.2) 岁;观察组男37例, 女26例, 年龄19岁~67岁, 平均年龄为 (43.8±1.6) 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比较价值。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例如, 禁烟禁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锻炼等;参照组患者接受吗丁啉治疗:选取西安杨森生产的吗丁啉, 餐前30 min口服, 剂量控制在10 mg左右, 3次/d。

观察组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选取广东星昊生产的消化酶制剂, 于餐前30 min口服, 剂量控制在2片左右, 3次/d。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4 d[3]。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胃肠道胀气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是存在进一步加重的迹象, 或是患者中上腹存在不适、触痛等情况, 存在不良反应, 为无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中上腹不适感较轻, 不良反应较少, 为有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中上腹不存在触痛, 或是不适感, 不存在不良反应, 为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7.78%,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 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3.8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78%, 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 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 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3.8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符合王美玉[4]的研究结果。

消化不良临床又称之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诱发原因为胃动力障碍。现阶段临床治疗普遍采取吗丁啉药物疗法, 吗丁啉可以直接调节患者胃肠动力, 在消化不良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在治疗患者胃肠壁的同时, 可以提升括约肌张力, 防止反流情况, 确保肠胃处于排空状态,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不利于预后。本次试验对消化不良患者行消化酶制剂治疗, 消化生理阶段共有两个过程, 即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 其中, 机械性消化即通过肌肉收缩, 磨碎食物, 并将其与消化液混合, 推送给消化道, 直至小肠, 确保食物可以被正常吸收;化学性消化即通过不同消化液的消化酶, 分解大分子物质, 属于彻底性消化。消化不良临床表现多为嗳气、腹胀、食欲不振等, 患者多存在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 进而发生化学性消化不良。因此, 临床治疗需要合理应用消化酶制剂对患者胃肠动力进行有效改善[5]。

消化酶制剂中含有木瓜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胰蛋白酶以及胰淀粉酶等, 可以妥善处理化学性消化情况, 进而改善患者的化学性消化不良症状。除此之外, 消化酶制剂还能分解患者体内食物, 使其呈现为小分子形态, 促进胃肠吸收[6]。

综上所述, 对消化不良患者行消化酶制剂治疗, 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惠林, 栾嵘, 翟所迪, 等.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 (6) :714-721.

[2]俞媛洁, 陈继红, 张倩, 等.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14, 31 (3) :192-195.

[3]谢允义.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5 (8) :85.

[4]王美玉.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 2014, 35 (6) :后插7-后插8.

[5]吴梅兴, 徐敏华.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3 (36) :32-33.

幼畜消化不良及预防 篇9

治疗

将幼畜放置于干燥、洁净、温暖的环境内,期间加强母畜护理工作,供给营养全价日粮,确保母畜哺乳乳汁洁净卫生、营养全价。

早期治疗一般可采用饥饿疗法。将其禁喂、禁饮8~10小时,之后供饮温红茶水。

腹泻轻微时,可考虑用油类、盐类泻剂缓泻,达到排出肠胃内容物的目的。同时,借用人工初乳、稀释乳,补充流失的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人工初乳由10~15毫升鱼肝油、5克氯化钠、3~4个鲜鸡蛋、1000毫升鲜温牛乳,混合均匀搅拌而成。人工初乳饲喂初期,需要稀释到1.5倍,之后逐渐过渡到1倍稀释,幼驹、犊牛饮用500~1000毫升/次,羔羊、仔猪饮用50~100毫升/次,5~6次/天。

预防措施

加强母畜管理。营养补给是关键,尤其是妊娠后期,增喂脂肪、健康物质、蛋白质等优质饲料。补充微量元素,可取11.5克氯化钴、1.62克硫酸铜、235.6克氧化锰、1.625克硫酸铁,混水饮服用,母畜100毫升/天。另外,经常擦拭母畜体表,确保母畜乳房卫生洁净。保证母畜运动,可有效增强母畜体质。

羔羊消化不良的诊治 篇10

1 发病原因

母羊妊娠期饲养管理粗放, 特别是妊娠后期,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 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哺乳母羊饲养管理不当, 乳汁营养品质不良或乳汁过浓;羔羊吃初乳太迟或吃初乳不足;羔羊人工哺乳不能定时、定量、定温, 饥饱不均, 乳温过冷或过热, 乳汁变质等;圈舍潮湿、寒冷;圈舍卫生不良, 粪尿积聚, 母羊乳头不卫生;羔羊由吃母乳向吃饲料过渡时, 食入过量难以消化的饲料, 胃肠道易受刺激而发生;中毒性消化不良, 多由单纯性消化不良转化而来。

2 临床症状

2.1 单纯性消化不良

体温正常或稍低, 轻微腹泻, 粪便变稀。随着时间的延长, 粪便变成灰黄色或灰绿色, 其中混有气泡和黄白色的凝乳块, 气味酸臭。肠间音响亮, 腹胀, 腹痛。心音亢进, 心跳和呼吸加快。腹泻不止, 严重时脱水, 皮肤弹性降低, 被毛无光。眼球塌陷, 站立不稳, 全身颤动。

2.2 中毒性消化不良

病羔精神极度沉郁, 食欲废绝, 衰弱, 躺地不起, 头颈后仰。体温升高, 全身震颤或痉挛。严重时腹泻, 粪中混有黏液和血液, 气味腐臭, 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眼球塌陷, 皮肤无弹性。心音变弱, 节律不齐, 脉搏细弱, 呼吸浅表。发病后期体温下降。四肢及耳冰凉, 直至昏迷而死亡。

3 防治方法

3.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卫生条件, 保证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营养供给, 补喂营养丰富的青草和豆类饲料。羔羊初生后, 应尽早吃到初乳, 吃足初乳。人工哺乳时应定时定量, 乳温适宜, 合理饲养。搞好圈舍卫生, 定期消毒, 注意圈舍防寒保温, 避免羔羊受寒着凉。

3.2 治疗方法

上一篇:野生木本观赏植物下一篇: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