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防治(共10篇)
消化不良防治 篇1
在羊场日常管理中,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 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 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
1 发病原因
(1) 羔羊形体较弱, 胃肠机能欠佳, 羔羊饮水不当, 如采食量过大, 食物粗硬, 食物及饮水温度过低等因素都可引起羔羊消化不良的发生。
(2)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 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乳的质量, 造成仔畜先天性消化功能低下。
(3) 管理粗放, 羔羊人工哺乳不及时均量, 饥饱不均, 乳温过冷、过热, 乳汁变质等。
(4) 羔羊吃初乳太迟或不足。
2 临床症状
(1) 羔羊发生消化不良后, 精神不振, 食欲降低, 体温正常, 拉稀与便秘交替出现, 羔羊日渐消瘦。
(2) 个别可转化为中毒性消化不良, 严重时呈水样腹泻, 呼吸浅表, 后期体温下降, 四肢及耳冰凉, 直至昏迷而死亡。
3 治疗方法
(1) 加强母羊妊娠后期、产后母羊的饲养管理及羔羊出生后的护理, 及时吃上初乳, 注意羊舍防寒。
(2) 根据羔羊日龄不同, 定时定量给予羔羊全价配合饲料, 防止采食过量, 防止采食冰冻饲料和饮水。
(3) 给羔羊适量乳酶生, 多酶片, 酵母片, 日两次, 混合饲喂或食后灌服。
(4) 可用10%盐水10~20ml, 20%的葡萄糖100ml, VC10ml, 一次静注, 一日一次, 连用2~3日。
(5) 用中药可选用椿皮散, 健胃散, 也有很好的效果。
(6) 为防止羔羊肠道继发感染, 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 可选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脱水严重者可视症状轻重程度补充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者5%碳酸氢钠混合液500ml, 采用静脉注射方式。
4 注意事项
(1) 防止因圈舍潮湿、卫生不良等引起羔羊受寒感冒。
(2) 加强怀孕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 冬季多喂些优质干草, 饲料要多样化, 保证母羊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营养, 羔羊尽早吃初乳, 并吃足。
(3) 防止由单纯性消化不良转为中毒性消化不良, 防止酸中毒。
羔羊消化不良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2
【关键词】羔羊;消化不良;综合防治
本病是初生羔羊在哺乳期的常发病。病的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羔羊消化不良,根据临床症状和疾病经过,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两种。单纯性消化不良(食饵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消化与营养的急性障碍和轻微的全身症状;中毒性消化不良,主要呈现严重的消化障碍、明显的自体中毒和重剧的全身症状。
1.病因分析
妊娠母羊饲养不良,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可使母畜的营养代谢过程紊乱,结果使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则易引起消化不良。
哺乳母羊饲养不良,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女坶乳中维生素 A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黏膜上皮角化;维生素B不足时,可使羔羊胃肠蠕动机能障碍;维生素C不足时,可引起幼畜胃肠分泌机能减弱。哺乳羔羊吃了这样的乳后,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此外,当母羊患乳房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时,羔羊食后,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饲养管理及护理不当,如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乳温过高或过低,使用配制不当的代乳品,以及哺乳期幼畜补饲不当,均可导致发病。畜舍潮湿、卫生不良、拥挤或气候变化而未得到良好保护引起的应激,都是引起羔羊消化不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半是由于对单纯性消化不良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导致肠内容物发酵、腐败,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被吸收或是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而引起自体中毒的结果。
2.临床症状
2.1单纯性消化不良
精神不振,喜躺卧,食欲减退或废绝,可视黏膜发紫,体温一般正常或低于正常。粥状或水样稀便,粪便多呈灰绿色,混有气泡和白色小凝块;肠音高朗,并有轻度臌气和腹痛现象。心音增强,心率增快,呼吸加快。当腹泻不止时,皮肤干皱,弹性降低,被毛蓬乱、失去光泽,眼窝凹陷。严重时,站立不稳,全身战栗。
2.2中毒性消化不良
羔羊精神沉郁,目光痴呆,食欲废绝,全身无力,躺卧于地。体温升高,全身震颤,有时出现短时间的痉挛。腹泻,频排水样稀粪,粪内含有大量黏液和血液,并呈恶臭或腐败臭气味。持续腹泻时,则肛门松弛,排粪失禁自痢;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呼吸浅快。病至后期,体温多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厥冷,终至昏迷而死亡。
粪便中有机酸及氨含量变化,单纯性消化不良时,粪便内由于含有大量低级脂肪酸,故呈酸性反应。中毒性消化不良时,由于肠道内腐败菌的作用致使腐败过程加剧,粪便内氨的含量显著增加。
3.病理变化
剖解时可见皮肤干皱,眼窝深陷,尾根及肛门被粪便污染。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肝脏肿胀、脆弱;心肌质地变软,心内膜与心外膜有出血点;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4.诊断要点
羔羊消化不良,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以及病羊肠道微生物群系的检查进行诊断。
此外,对哺乳母羊的乳汁,特别是初乳的质量进行检验分析 (可消化蛋白质;脂肪、酸度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必要时,可对患病羔羊进行血液化验和粪便检查,所得结果作为综合诊断的参考。
5.防治
5.1预防
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注意卫生。
①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羊获得充足的营養物质,特别是在妊娠后期,应增喂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优质饲料;改善母羊的卫生条件,经常刷拭皮肤,对哺乳母羊应保持乳房的清洁,并保证适当的舍外运动。
②注意对羔羊的护理保证新生羔羊能尽早地吃到初乳,最好能在生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其量应在生后6小时内吃到不低于5%体重重量的高质初乳;对体质孱弱的羔羊,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人工饮喂的方式供给;母乳不足或质量不佳时,可采取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应定时、定量,且应保持适宜的温度;畜舍应保持温暖、干燥、清洁,防止羔羊受寒;羊舍及围栏周围应定期消毒,垫草应经常更换,粪尿及时清除,羔羊的饲具必须经常洗刷干净,定期消毒。
5.2治疗
首先,将患病羔羊畜置于干燥、温暖、清洁的畜舍或畜栏内;加强哺乳母羊的饲养管理,给予全价日粮,保持乳房卫生。
为缓解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可施行饥饿疗法。绝食(禁乳) 8~10小时,此时可饮盐酸水溶液(氯化钠5克,33%盐酸1毫升,凉开水1000毫升)或饮温茶水(红茶),每日3次。为排除胃肠内容物,对腹泻不甚严重的羔羊,可应用油类泻剂或盐类泻剂进行缓泻。为防止肠道感染,特别是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可肌肉注射链霉素(10毫克/千克)或卡那霉素(10~15毫克/千克),头孢噻吩(10—20毫克/千克),庆大霉素(1 500~ 3 000单位/千克),痢菌净(2—5毫克/千克)。内服磺胺脒 (0.12克/千克),磺胺—5—甲氧嘧啶(50毫克/千克)等。为制止肠内发酵、腐败过程,可选用乳酸、鱼石脂、萨罗、克辽林等防腐制酵药物。当腹泻不止时,可选用明矾、鞣酸蛋白、次硝酸铋、颠茄酊等药物。为防止机体脱水,保持水盐代谢平衡。病初,可给羔羊饮用生理盐水50-100毫升,每日5~8次。亦可应用l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羔羊50- 100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为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促进代谢机能,可施行血液疗法。皮下注射10%枸橼酸钠贮存血或葡萄糖枸橼酸钠血(由血液100毫升、枸橼酸钠2.5克、葡萄糖5克、灭菌蒸馏水100毫升,混合制成),羔羊0.5~1毫升/千克,每次可增量20%,间隔1~2日注射1次,每4~5次为一疗程。
中药疗法;党参30克、白术30克、陈皮15克、枳壳15克、苍术15克、防风30克、地榆15克、白头翁15克、五味子15克、荆芥30克、木香15克、苏叶30克、干姜15克、甘草 15克,加水1 000毫升,煎30分钟,然后加开水至总量1 000毫升,每头羔羊30毫升,每天1次,用胃管投服。
6.小结
羔羊消化不良的防治 篇3
1 病因
1.1 对妊娠母羊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中营养价不全,尤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缺乏,造成母羊代谢紊乱,使胎儿不能从母体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羔羊体质差、发育不良、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本病。
1.2 由于母羊营养缺乏,使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溶菌素等缺少,特别是免疫球蛋白下降,使新生羔羊得不到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及其他营养物质,极易引起本病。如果母羊患乳房炎,羔羊吃奶后由于大量病原菌进入羔体而引起消化不良。
1.3 对羔羊饲养管理不好,羔羊舍卫生条件恶劣,粪便不经常清除;对地面、用具等不彻底消毒、通风不良、羔舍阴暗潮湿、闷热、饲养羔羊密度太大、拥挤等,为本病发生创造了条件。1.4对羔羊没有吃足初乳,人工哺乳羔羊喂奶不及时,乳量吃的多少不均,乳的温度不够,时高时低,补饲的不合理。再有,由于维生素A缺乏,使黏膜上皮角化引起胃肠炎,而发生下痢。本病在3月龄以内的羊发生,尤其1~3周龄的羔羊多发。
2 病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为灰绿色,混有气泡和白色小乳块,有酸臭味。肠蠕动音增强,轻度臌气,腹痛。病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拒食。被毛蓬乱,不愿活动,喜卧。心跳、呼吸加快。腹泻不止,大失水,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脱水、消瘦。如果胃肠发炎时,体温升高达40~41℃。
3 防治
3.1 预防
3.1.1对母羊加强管理,特别是怀孕母羊,一定供给全价饲料,尤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千万要供给充足,让胎儿能在母体得到丰富的营养,使其发育良好。母羊的乳房每天要进行擦拭消毒,防止羔羊通过吃奶而感染。
3.1.2对羔羊加强护理,羔羊生后1 h,要保证吃到初乳,以后要多次少量喂给。人工哺乳羔羊要定时,定量,保证乳的适宜温度。对于羔羊圈舍要搞好清洁卫生,不仅粪便要经常打扫,并且对地面、用具、饲槽、饮水器等均要定期消毒。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通风防闷热。饲养羔羊密度要适中,不要太拥挤。
3.2 治疗
对于重症病羔为了控制腹泻,防止肠道感染,可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口服链霉素0.1~0.2 g, 1 d 3次。为防止肠内腐败发酵,还可用乳酸、鱼石脂、克迈林等均有效。对于一般病羊要停食半天,喂服温热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同时服用乳酶生2 g,酵母片2 g。如果母羊有病不能哺乳或母乳不足,可喂人工初乳50~100 mL,用温开水稀释后先喂1/4、再喂1/3。(注:取鲜牛奶1 000 mL,再加入鸡蛋3~5个,鱼肝油10~15 mL,氯化钠10 g,混合后拌匀,即为人工初乳)。
正确认识消化不良 篇4
消化不良的分类
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两类,也可分为化学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正确区分器质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与关键。
器质性消化不良可通过有关检查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肿瘤等,也包括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对于“报警症状和体征”应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应立即给予必要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
目前认为,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45岁以上近期出现症状;消瘦、体重下降大于3千克;贫血、呕血、黑便;黄疸;发热;吞咽困难;腹部肿块;症状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无效。
常用的一线检查方法有:血常规、血沉、粪潜血试验、电子胃镜、肝胆胰超声;进一步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检查等。值得强调的是,电子胃镜检查在消化不良的诊断中尤为重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应该是排除诊断,即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排除。
按照罗马Ⅱ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持续或反复上腹正中部疼痛或不适;所出现的症状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症状与排便无关;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症状可以间断性出现。亦可进一步根据病人存在的不同症状,分为3型:溃疡型、运动障碍型、非特殊型。
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
持续或间断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等。常常因胸闷、早饱感、肚子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还有一些患者腹胀明显,腹部肠鸣,排气增多,甚至大便中常可见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从而使患者到医院就诊。
消化不良的治疗
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具有针对性的专科规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手段。
一般,应采用针对不同患者潜在的病因行个体化治疗,但由于对产生症状的确切病因了解有限,故治疗仍以经验治疗为主。
应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少进甜食或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低脂肪饮食,调整起居及饮食规律,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戒烟酒,尽量避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运动障碍型可选用促动力剂及心理治疗。反流样型可选用促动力剂和抑酸剂。溃疡样型可选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具体的治疗性药物有以下几类:
促动力剂
大量研究均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约30%~60%存在着胃动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胃近端容受性舒张功能减弱,进餐后食物聚集在胃的远端部分,这一异常与早饱症状相关。且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窦收缩节律紊乱,收缩幅度和频率均低于正常对照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动力异常还累及十二指肠、小肠和胆囊等。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促动力剂有: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琳),其中多潘立酮临床应用较广泛,用法为10毫克,一日三次,餐前30分钟口服,其副作用为暂时、轻度的腹部痉挛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
西沙比利可间接促进肠纵形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临床研究证实其促胃肠动力效应明显强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由于其代谢酶系为CYP3A4,故不能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等合用,其副作用除暂时的腹部痉挛、腹泻、过敏外,倍受临床医师关注的是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但此类副作用多发生于剂量较高的情况下,国内常用剂量为5-10毫克,一日三次,目前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此外,新近上市的盐酸依托比利(瑞复琳)是一种新型的胃肠动力药。该药物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通过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乙酰胆碱水解,可增强胃的内源性乙酰胆碱,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运动,由于其代谢酶系为FMO,故不受酮康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的影响,其用法为50毫克,一日三次,饭前服用。
抑酸剂
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可导致反酸。目前常用抑酸剂有: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根除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尚无定论。
曾有研究表明,Hp阳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间存在着关联,且与对照组相比,CagA阳性菌株的比例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明显增多。然而,具体Hp菌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潜在的发病机制有何影响,Hp阳性是否与胃动力紊乱有关尚不清楚。
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Hp阳性者根除治疗。Hp根除治疗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的方案两大类。在PPI或铋剂的基础上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三种抗菌药物中的两种,组成三联疗法。
心理治疗
国内有学者研究提出焦虑和抑郁状态可通过改变胃动力功能、胃电活动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经心理认知治疗或SSRI制剂(百忧解或赛乐特)结合舒乐安定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下降显著。
肉鸡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防治 篇5
寄生虫如球虫、绦虫、蛔虫等都会造成肠道粘膜上皮的损伤, 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未经消化就随粪便排出, 引起消化不良。
细菌性肠炎易和小肠球虫病混合感染;有的单独发病, 如梭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会引起上皮细胞损坏甚至脱落, 使小肠绒毛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许多病毒感染都会导致肉鸡发生消化不良, 如呼肠弧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等。
肉鸡饲料消化不良是个复杂的过程, 必须仔细观察, 临床上是多种病因造成的, 并不是简单的饲料、药物问题。
2 防治
加强细节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消毒。
提高肉鸡抗应激能力, 使用优质饲料, 遵守饲料更替规定。
做好防暑防寒工作, 减少强应激, 定期更换垫料。
增加肉鸡的运动量, 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适时补充维生素。
治疗时要注意分析消化不良的原因对症下药。若是消化不良引起, 可用些酵母粉、碳酸氢钠等;若因饲料高脂高蛋白引起, 可用米糠适量加健胃散调理, 效果较好。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投服抗菌消炎或病毒药物, 辅以健胃消食药, 病毒药可选用黄芪多糖、灵芝多糖、花粉多糖、利巴韦林等;抗菌药如阿莫西林、乙酰甲喹、替硝唑等。
猪消化不良的诊断与防治 篇6
1 病因
大多因饲养不当所引起, 常见原因如饲喂条件突然改变, 饲料温度变化无常, 时饥时饱或喂食过多, 饲料霉烂变质, 喂饲粗硬或冰冻的饲料, 饲料中混有泥沙或带有毒物质, 饮水不洁等, 致使消化功能紊乱, 胃肠粘膜表层发炎。另外饲喂过多含蛋白质、脂肪的饲料, 易导致消化不良, 某些传染病、热性病和胃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常继发消化不良。
2 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饲养管理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症状是猪不爱吃食, 精神不振, 咀嚼缓慢, 饮水增加, 口臭, 有舌苔。重病例有时出现腹痛、肚胀和呕吐, 呕吐物酸臭。粪便干硬, 有时腹泻, 粪内混有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体温一般无变化。
以胃和小肠为主的消化不良, 口腔症状明显, 口臭重, 舌苔厚, 粘膜潮红。食欲大减或废绝, 异嗜, 常发呕吐或干呕, 便秘。以大肠为主的消化不良, 主症在大肠, 粪便稀软或水样, 恶臭, 混有粘液。肠音亢进。如果食欲、口腔、粪便同时发生变化, 则表明胃和肠同时出现炎症。病程持续, 则转为慢性, 病猪逐渐消瘦。
3 防治措施3.1治疗
对病猪少喂或停喂1~2d, 改喂容易消化的饲料。药物治疗以清肠制酵, 调整胃肠功能为主。清肠制酵常用硫酸钠 (镁) 或人工盐30~80g或植物油100mL, 鱼石脂2~3g或来苏儿2~4mL, 加水适量一次内服。调整胃肠功能一般在清肠后进行, 如胃肠内容物腐败发酵不重, 粪便不恶臭时, 也可直接进行。应用各种健胃剂, 如酵母片或大黄苏打片2~10片, 混于少量饲料内喂给, 2次/d;或大黄末8g, 龙胆末8g, 碳酸氢钠16g, 分为4包, 2次/d, 1包/次。或用大蒜10~20g, 捣后加水适量, 混于少量饲料中喂给。仔猪可用乳酶生、胃蛋白酶各2~5g, 稀盐酸2mL, 常水200mL, 混合后分两次内服。病猪久泻不止或剧泻、剧呕时, 必须消炎止泻、止吐, 应口服抗生素药物, 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也可用痢特灵0.2~1.0g或黄连素0.2~0.5g一次内服, 2次/d。对于脱水的患猪, 应及时静脉补给5%葡萄糖液、复方氯化钠液或生理盐水等, 以维持体液平衡。
4 预防
哺乳仔猪消化不良病因分析与防治 篇7
1 病因分析
腹泻、呕吐是哺乳仔猪最常见的病症, 引起腹泻、呕吐的疾病及病因很多, 一类是病原性腹泻, 即哺乳仔猪感染某种病原, 如病毒、细菌、寄生虫、霉菌, 引起仔猪腹泻及呕吐。病原破坏胃肠粘膜及其消化吸收功能, 病原性腹泻中必然会出现消化不良, 但是这类消化不良的治疗不同于非病原性的消化不良即单纯性消化不良 (或者称原发性消化不良) , 本文指单纯性消化不良。在没有病原感染的情况下, 由于多种原因, 仔猪对母乳和饲料不能及时消化、吸收, 母乳和饲料在仔猪胃肠积蓄、凝结、异常发酵, 临床上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乳汁性消化不良又俗称奶结。单纯性消化不良发生后胃肠道微环境改变, 引起大肠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的感染, 单纯性消化不良极易转化为病原性腹泻。引起哺乳仔猪单纯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有:寒冷、潮湿、炎热、不良饲料和饮水及乳汁、过食饲料或乳汁、饲料突然变换。青海地区哺乳仔猪单纯性消化不良在各个季节都有发生, 但多发生在冬春寒冷、秋季最潮湿、夏季最热的时期。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夏季炎热时, 仔猪饮水不足, 过食母乳, 引起乳汁性消化不良, 同时仔猪因缺水吸吮圈舍中的尿及污水常发生腹泻;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和配合饲料入户率的提高, 母猪饲养水平尤其是精料水平提高, 乳蛋白含量增加, 加上突然变换母猪饲料和饮水, 引起哺乳仔猪消化不良;市场上哺乳仔猪料的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 过量饲喂全价饲料引起仔猪消化不良。由于以上原因, 哺乳仔猪单纯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临床上与哺乳仔猪黄痢、白痢的发病率几乎相等, 哺乳仔猪乳汁性消化不良更为常见。
2 临床症状及鉴别
仔猪消化不良及腹泻多发生在两个时段, 7日龄前, 仔猪适应新生环境及消化吸收母乳营养条件;20日龄至断奶前, 乳汁不足且母源抗体下降, 仔猪未适应消化吸收饲料。
乳汁性消化不良常出现于母猪膘情好, 奶水充足的仔猪, 同窝几个仔猪或全窝仔猪发病, 有的仔猪在腹泻的同时吐奶, 有的只腹泻, 有的只吐奶, 粪便中有未消化的乳汁及奶块, 触诊仔猪胃部较硬且充满, 应用抗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效果很差, 出现用药则停, 停药则泻, 有的仔猪病情反而会加重, 如果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临床上哺乳仔猪消化不良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2.1 仔猪黄、白痢
窝中几头发病或全窝发病, 突然腹泻, 水样粪便, 逐渐加重, 数分种一次, 病猪迅速脱水、干瘦, 黄痢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白痢呈白色或灰白色, 都有腥臭味, 体温不升高。黄痢多出现于7日龄前的仔猪, 白痢多出现于20日龄至断奶前仔猪。
2.2 仔猪副伤寒
发生在1月龄至3月龄仔猪, 也发生在哺乳仔猪。败血型副伤寒很少出现腹泻症状或后期出现腹泻, 体温升高, 并出现败血型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急性或慢性副伤寒出现腹泻、呕吐症状, 粪便呈黄色或灰绿色, 恶臭, 体温升高、寒战, 到后期或腹泻后体温下降, 眼有脓性分泌物, 皮肤上出现条状充血或红斑, 鼻镜潮红, 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 有时可见浆性覆盖物, 揭去覆盖物见刀砍样的溃疡。
2.3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
不分年龄, 仔猪、母猪、育肥猪全部发病, 多发在冬春季节, 母猪首先呕吐、不食, 继而出现腹泻, 仔猪很少出现呕吐, 腹泻剧烈, 水样腹泻, 迅速脱水, 体温不升高, 腹泻结束后出现便秘, 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病毒灵、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2.4 仔猪缺硒症
反复腹泻, 应用抗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效果不理想, 用药则停, 停药则泻, 后躯无力并出现白肌病症状, 体格健壮的仔猪突然死亡。
3 预防
农户饲养母猪可修建小火坑。小火坑温度高且干燥, 应用小火坑饲养哺乳仔猪, 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成活率高于产箱饲养;并且与母猪隔离, 可减少仔猪被母猪压死。小火坑修建在母猪舍, 面积约1平方米, 高出地面或于地面持平, 坑上建棚, 棚高约50公分, 棚留小口供仔猪出入, 烟囱和煨火口留在舍外。
给仔猪饮水。设有自动饮水器的母猪舍, 要设置2个水嘴, 一高一低, 让其自由饮用;水要干净、水质较软。
补铁补硒。仔猪3日龄时补铁补硒一次, 1月龄时再补一次。
过奶预防腹泄。产前1天至产后3天内给母猪添加过奶治泄的药物, 对预防10日龄内仔猪腹泻效果较好。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产前2至3天减料, 产后逐步加料, 至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 逐步更换饲料, 过渡其约1周。
4 治疗
4.1 以泄治泄
对于奶结呕吐的仔猪, 以泄治泄, 口服胃蛋白酶、肥儿丸、乳酸菌素片混服, 肥儿丸单用效果也比较理想。对于饲料性消化不良, 可灌服或饲料、饮水中添加酵母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或其它益生素类药物, 调节肠道菌群, 同时减少全价配合饲料的饲喂量。
4.2 助消化药物与抗菌药物治疗相结合
对于单纯腹泻未见呕吐的仔猪, 首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灌服、注射, 注射或口服两至三小时后, 再口服助消化药物:每头仔猪胃蛋白酶2~3片、肥儿丸 (人用) 2片、乳酸菌素片2片研为细末灌服, 一日两次;或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至2天后, 再灌服以上助消化药物。对反复腹泻的仔猪可加服参苓白术散 (人用) 。
4.3 补水补盐
羔羊消化不良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篇8
1 致病因素
1.1 妊娠母羊饲养不良
特别是在妊娠后期,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 可使母畜的营养代谢过程紊乱, 结果使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 则易引起消化不良。
1.2 哺乳母羊饲养不良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 如母乳中维生素A不足时, 可导致消化道黏膜上皮角化;维生素B族不足时, 可使羔羊胃肠蠕动机能障碍;维生素C不足时, 可引起幼畜胃肠分泌机能减弱。哺乳羔羊吃了这样的乳后, 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体质下降, 抵抗力降低。此外, 当母羊患乳房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时, 羔羊食后, 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1.3 饲养管理及护理不当
如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 乳温过高或过低, 使用配制不当的代乳品, 以及哺乳期幼畜补饲不当, 均可导致发病。畜舍潮湿、卫生不良、拥挤或气候变化而未得到良好保护引起的应激, 都是引起羔羊消化不良不可忽视的因素。1.4中毒性消化不良多半是由于对单纯性消化不良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 导致肠内容物发酵、腐败, 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被吸收或是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 而引起自体中毒的结果。
2 临床症状
2.1 单纯性消化不良
体温正常或稍低。轻微腹泻, 粪便变稀。随着时间的延长, 粪便变成灰黄色或灰绿色, 其中混有气泡和黄白色的凝乳块, 气味酸臭。肠间音响亮, 腹胀、腹痛。心音亢进, 心跳和呼吸加快。腹泻不止, 严重时脱水, 皮肤弹性降低, 被毛无光。眼球塌陷, 站立不稳, 全身颤动。
2.2 中毒性消化不良
病羔精神极度沉郁, 眼睛无神, 食欲废绝, 衰弱躺地不起, 头颈后仰。体温升高, 全身震颤或痉挛。严重时呈水样腹泻, 粪中混有粘液和血液, 气味腐臭, 肛门松驰, 排粪失禁。眼球塌陷, 皮肤无弹性。心音变弱, 节律不齐, 脉微细弱, 呼吸浅表。病后期体温下降, 四肢及耳冰凉, 直至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解时可见皮肤干皱, 眼窝深陷, 尾根及肛门被粪便污染。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肝脏肿胀、脆弱;心肌质地变软, 心内膜与心外膜有出血点;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4 诊断
羔羊消化不良,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以及病羊肠道微生物群系的检查进行诊断。
此外, 对哺乳母羊的乳汁, 特别是初乳的质量进行检验分析, 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5 防治
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 加强护理, 注意卫生。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羊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在妊娠后期, 应增喂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优质饲料;改善母羊的卫生条件, 经常刷拭皮肤, 对哺乳母羊应保持乳房的清洁, 并保证适当的舍外运动。
注意对羔羊的护理保证新生羔羊能尽早地吃到初乳, 最好能在生后1h内吃到初乳, 其量应在生后6h内吃到不低于5%体重的高质初乳;对体质孱弱的羔羊, 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人工饮喂的方式供给;母乳不足或质量不佳时, 可采取, 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应定时、定量, 且应保持适宜的温度;畜舍应保持温暖、干燥、清洁, 防止羔羊受寒;羊舍及围栏周围应定期消毒, 垫草应经常更换, 粪尿及时清除, 羔羊的饲具必须经常洗刷干净, 定期消毒。
消化不良怎么办 篇9
我经常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去医院检查过几次,医生也给开了药,效果挺好的。但是最近又犯了病,请问有没有不吃药就能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呢?
编辑部回复
消化不良已成了不少人的“通病”,患者常有上腹饱胀、烧心、胸闷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患上消化不良,您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服药。其实,做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运动也可能达到同样效果,省时省力。
★ 口腔运动
口腔运动包括“口漱”和“叩齿”等鼓腮动作,其中“口漱”即空口反复鼓起两边腮部,“叩齿”即上下齿轻轻相叩。还可以用舌尖轻舔上颚、用舌头摩擦口腔内侧的牙龈、舌头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腔内前后蠕动。这些运动只需花费少许时间,就可以让您的口腔分泌大量唾液,人就会频繁吞咽口水,这样可缓解本病造成的不适。此外,咀嚼口香糖也有助缓解消化不良。
★ 揉穴按摩
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在胃部附近(包括上脘、中脘、下脘穴等)轻摩30次,然后用手掌心或掌根在胃部摩推10次,由轻到重顺时针进行。紧接着双手拇指点压两侧足三里(膝盖外凹陷处向下4横指,胫骨向外1指节处,)2分钟,再用拇指互掐两侧合谷穴(虎口正中1指节处)2分钟。伴呕吐者,加按两侧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向上3横指正中,两筋之间)1分钟。
★ 腹部锻炼
(1)双脚分开站立,与肩等宽,两臂左右平举。上体前屈,用左手指去触碰右脚,右臂自然上举,两腿和两臂保持伸直,吸气—还原—呼气;再换手重复以上动作。10次为1组,每天做3~5组。
(2)双膝弯曲仰卧,脚掌平放,双手轻放于腹部进行深呼吸。吸气时尽量鼓腹,呼气时尽量收腹,反复进行。
(3)两臂向上伸直仰卧,两腿一齐上抬,膝、脚尖绷直。两腿与身体成90度,坚持3~5秒钟放下四肢。反复进行直至腹肌发酸。
(4)背对床面,双手撑床,两膝关节弯曲,两脚掌蹬住床,臀部尽量上抬。反复进行直至腹肌酸痛。
(5)患者站立,两脚轮流抬高,膝关节屈曲,大腿与身体成直角,然后放下,像原地踏步一样高抬腿走路。每日这样走100~250步。
(6)两手扶床跪在床上,胸部尽量向下压,腹部尽量收缩,同时呼气,然后挺胸鼓腹。每日起床时、临睡前各做10次。
消化不良防治 篇10
在良种推广规模逐渐扩大的形势下, 农牧民在养殖过程中, 羔羊的消化不良疾病发生频率较高, 影响产羔工作的顺利进行。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是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 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 机体消瘦, 不同程度地腹泻, 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 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羔羊到2~3月龄以后, 此病逐渐减少。
1 病因
1.1 母羊饲养管理不当, 新生羔羊吃不到初乳或吃初乳过晚, 初乳品质过差。
1.2 哺乳母羊患病, 母乳中含有病理产物和病原微生物。
1.3 母乳中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不足或缺乏, 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乳的质量。
1.4 羔羊受寒或羊舍过潮, 卫生条件差。
1.5 人工给羔羊哺乳不能定时定量, 后期给羔羊补饲不当等都可引起消化不良。
1.6 中毒性消化不良, 多由单纯性消化不良转归而来。
2 临床症状
2.1 单纯性消化不良
体温正常或稍低。轻微腹泻, 粪便变稀。随着时间的延长, 粪便变成灰黄色或灰绿色。其中混有气泡和黄白色的凝乳块 (脂肪酸皂) , 气味酸臭。肠间音响亮, 腹胀, 腹痛。心音亢进, 心跳和呼吸加快。腹泻不止, 严重时脱水, 皮肤弹性降低, 被毛无光。眼球塌陷, 站立不稳, 全身震颤。
2.2 中毒性消化不良
病羔精神极度沉郁, 眼光无神, 食欲废绝, 衰弱躺地不起, 头颈后仰。体温升高, 全身震颤或痉挛。严重时呈小样腹泻, 粪中混有粘液和血液, 气味腐臭, 肛门松驰, 排粪失禁。眼球塌陷, 皮肤无弹性。心音变弱, 节律不齐, 脉微细弱, 呼吸浅表。病后期体温下降。四肢及耳冰凉, 直至昏迷而死亡。
3 防治方法
3.1 预防措施
3.1.1 主要是注意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 改善卫生条件, 药物维护心脏血管机能, 抑菌消炎, 防止酸中毒;
抑制胃肠的发酵和腐败, 补充水分和电能质。
3.1.2 定时、定量、定温饮喂, 保持圈舍及饮喂用具的清洁卫生, 冬春寒冷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舍饲羔羊应适当运动, 获得一定阳光。要保证母羊怀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注意补充维生素饲喂青干草和胡萝卜。
3.2 治疗
3.2.1 治疗原则:
应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护理, 抑菌消炎, 促进消化, 防止酸中毒, 制止胃肠的发酵和腐败过程。
3.2.2 治疗措施
(1) 将病羊置于温暖干燥处禁食8~10h, 喂以温的生理盐水或糖盐水。对羔羊应用油类或盐类缓泻剂以排除胃肠内容物, 如灌服石蜡油30~50m L。
(2) 消化不良, 腹泻肚胀, 可用助消化药乳酶生1g~2g、酵母片2g加温水混奶内喂服。或一次灌服人工胃液 (胃蛋白酶10g, 稀盐酸5m L, 加水1000m L混匀) 10~30m L, 或用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各0.5g, 加水1次灌服, 1次/d, 连用数日。
(3) 严重腹泻, 粪便灰暗, 除用助消化药外, 肌注卡那霉素2万U/kg, 2次/d;或氯霉素片0.1g~0.2g, 同胃蛋白酶加水灌服, 3次/d。
(4) 如母羊乳汁不足或母羊因病不能哺乳时, 可给哺人工初乳 (鱼肝油10m L~15m L, 氯化钠10g, 鲜鸡蛋3~5个, 新鲜牛乳1000m L, 混合搅匀) , 羔羊50m L~100m L。开始给正常量的1/4, 以后逐增至1/3~1/2, 并用温开水稀释一倍左右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