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消化法

2024-08-29

酶消化法(精选7篇)

酶消化法 篇1

摘要:目的优化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分离效率。方法用胶原酶A和分散酶消化出生72h以内的小鼠颅盖骨,分离获得的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方法鉴定。结果获得的细胞活力高且具有典型的成骨特性。结论优化酶消化法是一种方便、高效分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的方法。

关键词:小鼠,成骨细胞,分化,ALP,钙化结节

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主要由骨髓基质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各种调控因素的调节下分化而来[1]。原代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是建立稳定细胞系的基础,是在细胞水平研究骨代谢和各种骨胳疾病分子机理的前题。自1964年PECK首次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以来,该项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人们已经成功地从禽类、啮齿类、哺乳类及人类等多种物种中分离培养了前体成骨细胞[2,3]。原代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由于组织块法分离的细胞数量有限,目前多用酶消化法。本研究优化消化酶,改进操作步骤,使原代前体成骨细胞的分离更简单,分离获得的细胞纯度更高、活性更强,为原代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提供更高效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试剂

出生72 h以内的小鼠,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无血清alpha-MEM、胶原酶A(Collagense A)和分散酶(Dispase)购自Gibco公司。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茜素红购自Sigma公司,其它常用化学试剂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原代前体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在无血清的alpha-MEM中加0.1%w/w胶原酶A(Collagense A)和0.2%w/w的分散酶(Dispase)作为消化液,配好的消化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待用。

将出生72 h以内的小鼠,先放入70%的乙醇中2 s消毒,再放入PBS中清洗身体表面,然后用手术剪断颈,取出颅骨放于过滤后的消化液(1 m L/只),37℃120 rpm震荡15~20 min消化,将第一次消化的液体弃掉,重新加入消化液(1 m L/只),37℃120rpm震荡15~20 min,收集第二次到第五次的消化液,1000 rpm离心5 min,弃上清,然后将消化后的细胞用加有双抗(0.1 units/mL and 0.1μg/m L)和10%FBS的α-MEM培养基,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3 d换培养液一次。细胞汇合后,弃去培养基,PBS轻轻洗一次,加1mL 0.25%Trypsin-EDTA,37℃温育3~5 min消化细胞,加适量培养基终止消化,1000 rpm离心3 min,弃上清培养基,加新培养基吹打混匀,分于新培养皿传代继续培养。

1.3 诱导分化前体成骨细胞

在全培养液中加入5 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g/m L抗坏血酸和10 nmol/L地塞米松配成诱导培养基,将分离的原代前成骨细胞按1×104/m L的浓度分到培养皿中,当细胞培养至90%汇合时,换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分化,2~3 d换诱导培养液一次,直到检测。

1.4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细胞开始加诱导培养基时即测定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每隔2~3 d测定一次,每次测三个重复,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测定时参考M.J.COELHO等人的实验方法[4,7]。

1.5 碱性磷酸酶染色

当细胞诱导培养10 d以后,参考杨景山等人所述方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5,7]。

1.6 Von Kos s a染色

在细胞诱导培养15 d以后,参考Mc Gee-Russell SM所述方法对细胞进行Von Kossa染色[6,7]。

1.7 茜素红染色

当细胞诱导分化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先去掉培养液,用无Ca Cl2和Mg Cl2的PBS将细胞洗两次,3.7%福尔马林固定10 min,用去离子水洗细胞一次,在培养皿中加pH值为4.1~4.3的2%茜素红染色液,10 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当有橙色出现时,去掉染色液,用去离子水洗30 min,然后照像。

2 结果

2.1 原代前体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胶原酶A和分散酶消化下来的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关察,未贴壁的细胞呈圆形,接种后很快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相差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贴壁生长的细胞呈不规则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活力旺盛的细胞呈半透明状,轮廓清晰,见图1.1,当细胞活力不好时细胞拉长,轮廓变得模糊。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轮廓清晰,可见1~3个核仁,见图1.2。培养2~3 d细胞基本汇合,再继续培养,细胞可重叠生长。

注:1.消化后12 h:贴壁生长的OB,100×;2.汇合后重叠生长的OB,200×;3.ALP染色,200×;4.ALP染色,1×;5.Von Kossa染色钙化结节,4×;6.Von Kossa染色钙化结节,1×;7.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4×;8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1×

2.2 ALP活性测定和ALP染色的光镜观察

ALP的大量表达是前体成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试验加入诱导培养基后,开始测定ALP活性,由图2结果可知诱导10 d以后ALP表达增加较多,诱导13~16 d时ALP活性最高,16d以后ALP活性开始下降。诱导培养12 d时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呈灰黑色,见图1.3、图1.4。细胞染色后颜色越深,表明ALP表达量越多。

2.3 钙化结节的光镜观察

在成骨细胞发育后期,细胞外基质矿化,细胞表面产生大量磷酸钙沉淀,形成钙化结节。这是成骨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Von Kossa染色通过对磷酸钙沉淀中的磷酸根离子染色来验证钙化结节的存在。本实验在前体成骨细胞诱导培养21 d进行Von Kossa染色,看到了大量钙化结节形成,见图1.5、图1.6。茜素红染色是验证钙化结节存在的另一种方法。为了排除由于某些因素干扰所造成的Von Kossa染色实验的假阳性结果,本实验用茜素红染色的方法对磷酸钙沉淀中的钙离子染色,再次验证了细胞中大量钙化结节的存在,见图1.7、图1.8。

3 讨论

成骨细胞的离体培养已进行了40多年,方法不断改进。目前多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剪碎的颅盖骨,分离得到前体成骨细胞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胰蛋白酶作用于细胞会使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受损,剪刀剪碎颅盖骨的过程也很容易使细胞被污染。因此本研究优化消化酶,采用胶原酶A和分散酶直接消化手术取下的颅盖骨,避免了胰蛋白酶对细胞的伤害,手术取下的颅盖骨也不需要剪碎,直接消化即可,这样减少了细胞污染环节,缩短了细胞应激时间。实验中将细胞消化液置于37℃水浴待用,其酶活性最好,消化得到的细胞数量最多,细胞没有团块,分散均匀。收集消化液和细胞的离心管预先放置于冰上,每次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和细胞收集于冰上预冷的离心管,5次消化完成后,将收集的所有消化液和细胞一次离心,这样缩短了操作过程需要的时间,使细胞应激减少,得到的细胞活力好。优化酶消化方法获得的细胞量大、均匀、活力好,成活率高。一般消化4只小鼠的颅盖骨可获得3×105个以上的细胞,足够培养于1个175 cm2的培养瓶,2~3 d后即可传代至3个175 cm2的培养瓶。光镜下形态观察、诱导培养后ALP活性测定、ALP染色和钙化结节染色,均表明细胞活性高且具有典型成骨特性。研究证明该方法获得的细胞可以作为研究骨代谢和骨疾病分子机理的原代前体成骨细胞实验材料[8]。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更简便、高效的分离小鼠原代前体成骨细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THIES RS,BAUDUY M,ASHTON BA,et al.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induces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in W-20-17stromal cells[J].Endocrinology,1992,130(3):1318-1324.[2]刘莉,常红,黄国伟,等.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实验模型的建立[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39-42.

[2]LIU L,CHANG H,HUANG GW.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al model of cultured rats osteoblast in vitro[J].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2004,10(1):39-42.Chinese

[3]SUDO H,KODAMA HA,AMAGAI Y.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and calcification in a new clonal osteogenic cell line derived from newborn mouse calvaria[J].J Cell Biol,1983,96(1):191-198.

[4]COELHO MJ,FERNANDES MH.Human bone cell cultures in biocompatibility testing.Part II:effect of ascorbic acid,be-ta-glycerophosphate and dexamethasone on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J].Biomaterials,2000,21(11):1095-1102.

[5]杨景山.医学细胞化学与细胞生物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0:41-45.[5]YANG J S.Medical Cell 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Technology[M].Beijing: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hina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Joint Publishing,1990:41-45.Chinese

[6]McGee-Russell SM.Histochemical methods for calcium[J].J His-tochem Cytochem,1958,6(1):22-42.

[7]ZHENG HL.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C3T3-E1by CHIP[D].Xi'an:Northwest A&F University.2004:34-36.Chinese

[8]ZHENG HL,YUAN C,BAO LJ.Overexpression of the truncated fosb Isoform(Δ2Δfosb)Increases Nodus in CD1Primary Os-teoblastes[J].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08,41(3):222-225.Chinese

酶消化法 篇2

舔砖一般分为矿物型和复合营养型2种。推广应用为牛羊补充综合性营养的复合营养舔砖,对于提高科学养牛养羊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舔砖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将牛羊所需的营养物质经科学配方和生产加工工艺加工成块状,放在有水源的地方或食槽边供牛羊舔食。

饲料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营养物质首先被瘤胃微生物消化降解,准确测定其消化程度是评定营养物质代谢和需要的必要条件。目前,舔砖对瘤胃内的酶活性及消化代谢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复合营养舔砖在瘤胃内的消化代谢规律以及对瘤胃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舔砖、促进舔砖的饲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试验牛是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公牛4头(丹麦红牛公与闽南黄牛母的杂种一代),体重为225 kg左右,在1.3倍维持需要的营养水平下饲养。采用反转试验设计,4个重复。预饲期15 d,预饲期结束后,试验牛复合营养舔砖的日采食量须达到500 g左右,舔砖的营养成分见表1,试验期5 d,中间过渡期15 d。试验期内每天供给舔砖自由舔食,对照期只补给500 g麸皮。预饲期间进行驱虫。日粮精粗比为1︰3.5,粗料为氨化稻草,日喂量3.5 kg/头。精料组成为玉米53%、豆粕18%、麸皮15%、菜籽饼10%、磷酸氢钙2%、食盐1%、添加剂1%,日喂量1 kg/头。日粮营养水平:综合净能(NE)19.43 MJ/kg、粗蛋白(CP)413 g、钙(Ca)9.21 g、磷(P)4.53 g。

1.2 复合营养舔砖的制作

1.2.1 复合营养舔砖主要原料及用量

糖蜜20%、尿素25%、食盐5%、骨粉l0%、水泥8%、麸皮25%、尿素缓释剂四硼酸钠2%、添加剂5%。

1.2.2 制作方法

首先要对尿素进行糊化。把玉米粉和尿素以75︰25的比例,在147℃下挤压糊化,烘干后粉碎,然后加入缓释剂。再按配方要求加入矿物质及其他各成分,混合均匀,最后加入适量水。选择适当的模具,机械挤压成形。

1.3 采样程序与测定方法

mg/100 mL

1.3.1 采样程序

在试验期的最后1 d饲喂舔砖后0 h、1 h、2 h、4 h、6 h采集各组牛瘤胃液样本,每次采集150 mL,用4层纱布过滤后,立即测定瘤胃液pH值,并冷冻保存50 mL瘤胃液(加0.2 M盐酸)用于NH3-N测定。剩下的瘤胃液装入保温瓶中,充入CO2备用。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采用pHs-3C酸度计进行pH值测定。NH3-N浓度采用氧化镁直接蒸馏法测定。瘤胃蛋白水解酶按文献方法测定[5]:以1 mL1%酪蛋白为底物,加入4 mL瘤胃液,38℃水浴条件下培养4 h,然后加入5 mL10%三氯乙酸除去未分解的酪蛋白,4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1 mL,分别加入5 mL 0.4 mol/LNa2CO3溶液和1 mL Folin-酚试剂,混匀后显示15 min,在680 nm处测定吸光度,按同样操作绘制酪氨酸标准曲线,依标准曲线计算水解酪蛋白生成酪氨酸的μg数。每min催化酪蛋白水解生成1μg酪氨酸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单位。瘤胃纤维素酶按文献方法测定[6]:以纯棉花在38℃瘤胃液中培养48 h的消失率代表瘤胃液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力。

1.4统计方法

用t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复合营养舔砖对瘤胃液pH值的影响

pH值是鉴定瘤胃代谢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瘤胃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机酸产生、吸收、排除及中和的状况。具体数值详见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瘤胃液pH值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2组饲喂舔砖后,pH值在短时间内均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试验组pH值波动的幅度较大,这与复合营养舔砖的蛋白降解率较高有关。

2.2舔砖对瘤胃NH3-N浓度的影响

NH3-N浓度受饲喂饲料蛋白质的可溶性、进入瘤胃的唾液内尿素量、尿素经瘤胃壁的扩散量以及被瘤胃壁吸收速率等影响。瘤胃内NH3-N浓度变化见表3。

经t检验,采食1 h后2组瘤胃NH3-N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采食2 h、4 h后2组瘤胃NH3-N浓度均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间段差异不显著。

因舔砖内包被有尿素,在饲喂舔砖后瘤胃NH3-N浓度迅速上升,于饲喂后1 h达到最高值,以后又迅速下降,试验组下降速度比对照组快,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7]。NH3-N是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氮源,NH3-N浓度升高,有助于改善过瘤胃蛋白的数量和质量。

2.3 舔砖对酶活性的影响

瘤胃液中蛋白水解酶是参与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重要酶类,催化尿素和日粮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氨、肽和氨基酸。纤维素酶活性则与粗纤维降解作用直接相关。由表4可见,舔砖对瘤胃内纤维素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与前期的饲养试验结果相一致。

3 结论

1)饲喂舔砖后,瘤胃pH值在短时间内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pH值波动的幅度较大,这与复合营养舔砖的蛋白降解率较高有关。

2)舔砖对瘤胃内NH3-N浓度有较大影响,舔砖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8.7%,产生的NH3-N浓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有助于改善草食动物的营养。

3)舔砖对瘤胃液蛋白水解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每日饲喂500 g的舔砖对牛的消化代谢功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本结论与复合营养舔砖对黄牛和水牛增重试验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邹霞青,刘庆华,胡木石.复合营养舔砖饲养水牛[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3):350-352.

[2]张彬,蒲祖松,刘成一,等.复合营养舔砖对牛增重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草与畜杂志,1998(2):21-22.

[3]胡坚,张婉如,王振权.动物饲养学(实验指导)[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4-69.

[4]刘庆华,邢光东,梁学武.复合营养舔砖对稻草纤维类物质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5,21(1):59-62.

[5]哈兹耶夫.土壤酶活性[M].郑洪元,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6]Stewart C S.Factors affecting the cellulolytic activity of ru-men contents[J].Appl Environ Micrrrobiol,1977,33:497-502.

酶消化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试验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10例, 年龄60~87岁, 平均 (73±5) 岁;出血量100~1000 ml, 平均 (549±25) ml, 消化性溃疡出血17例, 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4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 胃癌2例, 其他1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9例, 年龄61~86岁, 平均 (72±6) 岁;出血量150~1000 ml, 平均 (552±36) ml, 消化性溃疡出血16例, 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5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 胃癌3例, 其他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

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②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③无合并严重心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④无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⑤年龄60~87岁;⑥无药物禁忌证;⑦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泮托拉唑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批号:060305) 40 mg, 2次/d;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长抑素 (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100917) 3 mg, 按每小时25 mg泵入。试验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 (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 批号:20100112) 1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泮托拉唑40 mg, 2次/d;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长抑素3 mg, 按每小时25 mg泵入。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止血时间。显效:治疗3 d后, 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消失, 治疗7 d后, 大便隐血检验阴性;有效:治疗5 d后, 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治疗10 d后, 大便隐血检验阴性;无效:治疗5 d后, 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治疗10 d后, 大便隐血检验未转阴。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止血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 (32±6) h, 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 (49±10) h;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 老年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非甾体消炎药物的应用是导致患者溃疡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临床医师应给以高度重视, 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避免延误诊治。由于老年人使用非甾体药物、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等较多, 对消化道黏膜和血管造成一定破坏, 严重者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象[3]。研究认为, 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同药物和饮酒不当有一定关系, 并为诱发主要因素。一般老年男性患者消化道出血量较大, 其病情同老年女性患者相比具有较大危险性, 同时,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在进行抗凝血治疗时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4]。老年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时, 应积极采用止血剂进行治疗, 促使出血部位快速形成凝血块, 并使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 有效保护胃黏膜, 阻止胃酸破坏凝血块, 其为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则。

生长抑素可降低曲张静脉内压力和减少血流量, 主要用于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泮托拉唑通过抑制胃酸止血, 蛇毒血凝酶主要有效成分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 (FXA) , 在血管破损处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促进凝血, 巴曲酶可形成难溶的纤维蛋白丝, 起到加固血凝块进而发挥凝血的作用。正常血管不存在血小板磷脂暴露, FXA不会被激活, 而巴曲酶正常剂量下可有效治疗任何部位和原因产生的出血,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 其具低血栓形成风险, 因此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李颜屏和刘晖[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采用蛇毒血凝酶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

参考文献

[1]眭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质量的护理新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2) :362-363.

[2]张帆, 罗志刚, 聂静, 等.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92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4) :81-82.

[3]龚益清, 雷高, 邹雄飞.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 2013, 9 (24) :4568-4570.

[4]杨春光.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泮托拉唑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4) :48, 52.

[5]Ribero D, Amisano M, Zimmitti G, et al.External Tube Pancreatostomy Reduces the Risk of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mpletion Pancreatectomy for Symptomatic Fistulas Complicat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2013, 17 (2) :512-513.

酶消化法 篇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腺、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 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出血较缓慢时无明显临床症状, 仅表现为全身轻度软弱或头晕, 临床上多为急性大量上消化道出血, 症状为患者突然大量呕吐鲜血或出现黑便, 并伴有心悸、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 绝大多数患者会因为血容量减少而出现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皮肤苍白、烦躁不安甚至晕厥等休克症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发生于年老体弱和伴随严重疾病患者, 临床上病死率较高, 所以上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及时有效处理。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止血时间较长。近几年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45岁~75岁, 平均年龄 (65.5±2.8) 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呕血和黑便病史, 且均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其中消化性溃疡18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12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4例, 胃癌出血8例, 腹部手术胃肠吻合口出血5例, 其他原因消化道出血3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根据第七版《内科学》中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有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史:消化性溃疡急性或慢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等。 (2) 患者出现大量呕血和 (或) 黑便表现。 (3) 患者伴有发热、心率加快和血压明显下降等表现。 (4) 有明显氮质血症, 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

1.2.2 排除标准

(1) 创伤急性出血患者。 (2) 呼吸道疾病出血:肺结核、肺癌等咯血患者;口腔、鼻部出血患者。 (3) 进食药物引起黑便和便血。 (4) 妇女妊娠期出血患者。 (5)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常规处理, 包括卧床休息, 并进行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患者血红蛋白在70 g/L以下时应进行补血治疗。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对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 将奥美拉唑40 mg放入生理盐水1 000 m L中进行静脉滴注, 每天2次, 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治疗。方法为将血凝酶2支 (每支剂量为1 IU) 加入生理盐水1 000 m L中进行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用药24 h内临床止血彻底, 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消失, 血压较稳定, 呼吸和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明显上升, 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有效:患者用药24 h~48 h内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消失, 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所上升, 胃镜检查无明显出血。无效:患者用药48 h内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 血容量继续下降, 各项生命体征不平稳。

1.4.2 止血标准

患者呕血、黑便、发热以及皮肤苍白等临床表现消失, 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胃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1.4.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2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各种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大便颜色, 记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 并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平均止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临床治疗总用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 有效9例, 无效8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 P<0.05) 。

2.2 2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 (31.17±4.75) h, 对照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 (53.15±3.16) h。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92, P<0.05) 。说明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快, 安全性较高。

2.3 不良反应观察

患者用药期间经过密切观察除了4例出现头痛, 3例出现腹部疼痛, 未发现2组患者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停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起病急, 且病情变化较快, 容易导致循环系统衰竭,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很大威胁, 所以应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奥美拉唑为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为使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受到抑制, 使该酶不可逆失活, 从而有效降低胃内酸度, 促进溃疡的愈合, 对胃溃疡出血具有较好的作用[2]。但单独使用奥美拉唑起效时间较长, 对其他部位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欠佳。血凝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原, 促进纤维蛋白的生成, 对体内凝血因子V、Ⅶ、Ⅷ具有较好的激活作用, 同时还能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将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能使疗效叠加, 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同时还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使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不但能快速止血, 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治疗, 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血临床疗效明显, 止血时间短、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血凝酶,止血时间

参考文献

[1]陈存霞.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7) :866-867.

酶消化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 6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7~63岁,平均42.5±2.7岁,病程1~15个月,平均5.3±2.6个月;出血原因: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出血性胃炎7例,复合型溃疡出血4例;出血量:低于500mL者18例,500~1000mL者8例,超出1000mL者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5~67岁,平均44.5±2.3岁,病程2~16个月,平均5.6±2.2个月;出血原因: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出血性胃炎5例,复合型溃疡出血2例;出血量:低于500mL者20例,500~1 000mL者7例,超出1 000mL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量、出血原因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感染、抗休克等,并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天。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1KU注射用血凝酶与0.9%生理盐水100mL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5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3天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②有效:5天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大便潜血试验阴性;③无效:超过5天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仍无好转,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治疗5天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见表1。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不良反应5例(17.86%),对照组6例不良反应(21.4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严重,侵犯到附近大血管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合理选取治疗药物以迅速止血是挽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能减弱胃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其作用时间持久,使胃部环境pH值不低于6[1]。血凝酶是从巴西蝮蛇体内提取的酶性止血剂,具有良好的凝血与止血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类凝血酶与类凝血激酶可以让血小板聚集到出血部位,在激活后的血小板第Ⅲ因子的影响下凝血酶原将转为凝血酶,进而发挥凝血止血作用[2],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但迅速止血,减少出血量,还能加快受损消化道黏膜的修复与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21.

酶消化法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114例, 均经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明确诊断。按照数字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5例, 年龄43~62岁、平均年龄 (51.2±10.6) 岁, 溃疡部位: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 病程3~28个月、平均 (6.4±2.2) 个月;治疗组中男29例、女28例, 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 (52.8±11.3) 岁, 溃疡部位:胃溃疡32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 病程2~24个月、平均 (5.9±3.1) 个月;经统计学分析, P>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置入胃管, 补液治疗、调整酸碱离子紊乱、纠正低血容量。对照组使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 (阿斯利康制药公司) 30 mg, 2次/d, 静脉注射;对照组使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30 mg, 2次/d, 静脉注射, 同时联合使用血凝酶 (奥鸿药业公司) 1KU, 2次/d, 静脉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得到的各种数据, 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并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2 h止血有效率为50.9%, 治疗组12 h止血有效率为80.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24 h止血有效率为64.9%, 治疗组24 h止血有效率为91.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36 h止血有效率为75.4%, 治疗组36 h止血有效率为96.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的原因是溃疡周围的血管逐渐被溃疡侵蚀而引起血管壁的破裂。药物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80%以上的患者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埃索美拉唑是作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 能够抑制消化道内胃酸的分泌和提高胃内的PH, 有利于血浆凝血功能的发挥和血小板的聚集发挥止血作用。文献报道[3], 血凝酶的止血机制在于, 其主要成分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Х 激活酶能够加速因子X转化成Xa, 加速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破损血管的上皮细胞增生修复血管;而另一主要成分蛇毒凝血酶能够加速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 促进血液凝固。在凝血的第I、III两阶段发挥作用。本组研究中, 埃索美拉唑及血凝酶的联合使用, 使得在治疗后12 h、24 h和36 h的止血有效率均显著的高于独立应用埃索美拉唑的止血效果。与丁光顺[4]进行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进一步的证实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 使用埃索美拉唑及血凝酶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起效快、止血作用明显、止血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止血效果,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谈丰平, 杨茂梧.小剂量醋酸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 32 (16) :44-46.

[2]贺新国.泮托拉唑针剂联合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40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8) :1378-1379.

[3]周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7) :793-794.

酶消化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人溃疡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60岁及以上,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组拟定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标准, 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恶性肿瘤疾病、近2月内有外伤手术史以及近期口服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黑便或呕血, 胃镜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胃溃疡出血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C各26例。观察组A中男16例, 女10例;年龄61~87 (67.69±6.23) 岁。对照组B中男15例, 女11例;年龄60~85 (68.93±4.78) 岁。对照组C中男17例, 女9例;年龄62~88 (67.21±8.78) 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溃疡出血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炎、补液以及维持水电平衡等治疗, 同时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 对出血量多者予以输血或扩容等对症治疗。观察组A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凝酶、奥美拉唑治疗:血凝酶1KU, 静脉滴注, 2次/d, 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 2次/d。对照组B:单纯给予血凝酶1KU, 静脉滴注, 2次/d。对照组C:单纯给予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 2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48h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 血常规血红蛋白停止下降, 粪常规潜血阴性, 胃镜下停止出血;有效:治疗后48~96h内呕血、黑便次数减少至先前的1/2, 大便颜色转淡, 血常规血红蛋白趋于稳定, 大便潜血阴性或弱阳性, 胃镜下有微量出血或停止出血;无效:治疗96h后呕血黑便症状基本无好转或继续恶化, 血常规血红蛋白继续下降, 大便潜血仍阳性, 胃镜下继续有活动性出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比较

观察组A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 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B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6例, 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C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8例, 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A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和对照组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三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输血量及48h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A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B和对照组C, 观察组A输血量少于对照组B和对照组C, 48h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B和对照组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急危重症之, 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器官功能减弱、上基础疾病众多等特点, 其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症状隐匿、病情复杂、转变迅速等临床特征[2], 需要临床医师早期、迅速地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 而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多以溃疡性出血为主, 其发生机制多为各种因素导致的胃酸、胃蛋白酶侵袭胃十二指肠溃疡基底部出血所致。但是老年人多受基础疾病制约, 临床上往往能不耐受手术治疗或多伴有内镜手术的禁忌症, 所以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目前仍首选以药物治疗为主, 有资料显示药物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的止血率达70%以上[3]。奥美拉唑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临床的H2受体抑制剂, 适合几乎各种导致胃酸的胃肠道疾病。由于奥美拉唑抑制了胃酸分泌的关键步骤, 故对各种刺激产生的胃酸分泌的因素都能够有效抑制, 同时还能有效抑制基础胃酸及组胺、促胃泌素、乙酰胆碱及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使胃内p H上升至中性, 同时, 奥美拉还能够有效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 促进黏膜的修复, 直接、间接地发挥了强大止血的作用[4]。血凝酶主其主要成分为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类凝血酶能聚合成纤维蛋I多聚体, 即可溶性纤维蛋白, 促进血管破损处血小板聚集, 使出血部位形成白色血栓而初步止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输血量、48h再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B与对照组C。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人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予以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把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与对照组B、对照组C各26例, 其中观察组A在常规补液、抗炎、输血等治疗基础上予以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对照组B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单纯的血凝酶治疗, 对照组C予以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A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输血量、48h再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B与对照组C。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单纯的血凝酶或是奥美拉唑疗效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凝酶,奥美拉唑,老年人,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袁佳, 薛挥, 和水祥, 等.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现状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 (1) :3O-32.

[2]石卉, 吴本俨, 宫媛.老年消化道出血414例临床分析及死亡风险评估[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 (8) :642-645.

[3]陈少文.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 :67-68.

【酶消化法】推荐阅读:

消化功能10-16

消化管05-11

技术消化08-23

消化吸收08-26

消化代谢10-05

消化时间10-11

消化处理10-22

消化出血11-01

消化病08-27

厌氧消化05-12

上一篇:直肠癌根治手术下一篇: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