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24-05-19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共4篇)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篇1

XX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一、总则

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有关规定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结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区划原则

(一)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并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现状的主导功能作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三)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四)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五)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低于0.5km2。

(六)根据城市规模和用地变化情况,噪声区划可适时调整,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管理。其中,城市规划区为中心城区、东城片区、XX片区、西北片区、XX片区和XX片区,总面积7.35平方公里。

四、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

(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四)《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五)《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六)《XX县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2014修订);

(七)其他规划等相关资料。

五、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划分以下5类声环境功能区,具体说明如下:

(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本方案没有划定0类区。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三)2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四)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本方案没有划定3类区。

(五)4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道路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本方案没有划定4b类区。

六、各类适用区执行环境噪声标准

各声环境功能区适用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1。

表1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0

4类

4a类

4b类

注:①“昼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的时段,该时段执行昼间标准;“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该时段执行夜间标准;②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本方案对《XX县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2014修订)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进行声环境功能区详细划分,其他区域按本方案有关说明执行。

(一)声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1.1类标准适用区。

1类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见表2。

表2

1类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类别

功能区名称

功能区位置

执行标准

单位:dB(A)

面积(km2)

1类区

东城片区

XX湖路以东,XX两厢区域

昼间55

夜间45

1.8

XX片区

北环路以北,XX两岸区域

昼间55

夜间45

0.5

中心城区

除解放东路以南、XX路以东、XX路以北、XX以西所环的区域

昼间55

夜间45

1.96

西北片区

位于北环路以北,106国道两厢的狭长区域

昼间55

夜间45

0.5

合计

4.76

2.2类标准适用区。

2类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见表3。

表3

2类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类别

功能区名称

功能区位置

执行标准

单位:dB(A)

面积(km2)

2类区

XX片区

XX大道、106国道的东南区域

昼间60

夜间50

0.5

XX片区

县城西南角,106国道西侧区域

昼间60

夜间50

1.9

中心城区

解放东路以南、XX路以东、XX路以北、XX以西所环的区域

昼间60

夜间50

0.19

合计

2.59

4.4a类标准适用区。

(1)4a类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区域。

(2)当临街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时,将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定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

(3)4a类功能区两侧距离划定要求见表5,4a类区主要道路情况见表6。

表5

4a类功能区两侧距离的划定要求

类别

源强类型

划分距离(m)

相邻功能区类型

4a类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

1类区

2类区

3类区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

1类区

2类区

3类区

表6

4a类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声功能区类别

交通干线类别

交通干线名称

4a类

城市主干道

XX大道、XX路、迎宾路、XX大道。

城市次干道

XX路、XX路。

(二)其他规定

1.乡村区域。

(1)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2)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3)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4)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物流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参考GB/T15190第8.3条规定)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2.其他区域。

(1)近期内区域功能与规划目标相差较大的区域,以用地现状作为区划的主要依据;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现,及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

(2)未建成的规划区内,按其规划性质或按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可能的发展划定区域类型。

八、其他

(一)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方案由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解释。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篇2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恶化的趋势,保护人类生活环境,对于加强城区声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2]。

通过ArcGIS软件将地图进行矢量化,并建立专题地图和属性数据库。进而,完成辖区内建成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制定城乡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最终为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与环境目标,为城乡声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建议。

1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3,4](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它包括了一般信息系统的所有特点,是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在噪声功能区划中利用GIS软件可以实现更准确、更科学、更规范的划分,代替之前繁重的手工工作。

2 GIS用于噪声区划的可行性分析

噪声区划主要是依据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图,统计出每个区块内各种用地所占比率,然后根据规范中的分类标准,将每个区块划分为不用的类型,并将类型相同的区域连结成片,再根据城市现状用地类型及网格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可达性分析,作适当修正后完成的。在环境噪声研究中,GIS作为理想的技术工具被用于矢量分析、统计计算、布设网格、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区划分等诸多地方。

3 应用GIS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3.1 确定区划范围

首先根据城市规划及图纸,确定噪声区划的范围。并利用GIS在建成区范围布设一定数量的网格,用于确定噪声现状监测点的位置。

3.2 底图选择与处理

3.2.1 基础底图选择

为了更加准确地划分城市噪声功能区划,可以到测绘部门购买带坐标系统的google基础底图。

3.2.2 底图处理

a)新建一个ESRI ArcMap Document。即打开ArcGIS中的ArcMap;

b)图层坐标选定。即确定一个标准的坐标系,目前中国常采用高斯克里格投影、Xian_1980坐标系,单位为m;

c)添加底图和相对应的地形图至新建的ArcMap中,并按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其坐标系选定为Xian_1980;

d)在ArcMap中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

矢量化是将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用于表示地图图形元素几何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精确地表现点、线、面的地理实体。

以等高线为例,即将底图以间隔20 m等高线为依据,切割成多个等高面,直至将整个底图切割完为止。接着在切割对象属性表格中对高程点以及切割的各个等高线进行赋值,它包括建立与图元编号对应采集数据、建立与图层有关的数据库结构及输入、修改数据库。赋值前后的图在包含信息上是一致的,随着课题需求可以利用软件生成不同内容的图象;

f)TIN模型建立

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是由一系列的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三角形逼近地形表面的数字模型。目前常用的算法是通过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TIN模型。将等高线作为约束边建立的TIN模型可以克服三角形的边穿越等高线的情况,但由于三角形是最近点形成的,在这种约束下,三角形都沿等高线分布,这样在等高线曲率比较大的地方使得一些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位于一根同高程的等高线上,形成了平三角形,邻的几个平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平区域。平区域的存在会导致TIN所模拟的地形在高处被削掉,而低洼处被填平,引起地形歪曲。通过内插获取平区域内部的高程点值,然后将其添加到平区域内构建TIN,可以大量减少平三角形,提高TIN模型的精度。

本文利用3D Anglyst工具下的create/modify TIN下的create TIN from features,选择加载要建立TIN的点层和建立TIN的方式(Elevation)来建立TIN,并生成TIN模型图。

4 划分区划单元

4.1 数据库建立

a)添加“山阴县土地利用规划图”至ArcMap中,并进行坐标校准,使其与底图一致;

b)划分用地类型。在ArcCatalog中新建“Shapefile”,命名为“山阴县建成区”,要素类型选择“Polygon面”,坐标系统选定Xian_1980;将新建的图层加载到ArcMap,开始编辑,编辑任务选择Create New Features,目标“山阴县建成区”,划出此次研究区域范围;编辑任务改为Cut Polygon Features,沿规划图中的不同用地类型(例如道路、居民区、商业区、河流、绿地等)的边界将建成区分为小块;在Attribute table中添加用地类型一栏,输入对应区域的用地类型;

c)在ArcMap中“土地利用类型规划图”的生成。将矢量化后的图进行颜色调整即为矢量化后的用地类型划分图;

d)面积计算。在Attribute table中添加area一栏,点右键选择Calculate Geometry,单位为m2,计算出不同用地类型的每一小块面积。

4.2 确立噪声区划单元

a)新建Shapefile文件,命名“区划单元”,要素类型选择“Polygon面”;

b)确立噪声区划单元。首先根据规划边界划定此次声环境功能区区划的范围,然后根据主要交通干道及土地利用状况划定噪声区划单元,将其编号,计算面积,本次划分将山阴县2020年规划区划分为6个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其中,无0类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以下简称0类区),1类区2个,2类区3个,无3类区,沿城市道路及铁路两侧为4类区。

4.3 利用规范方法进行功能区划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中区划说明,对上述6个环境噪声单元进行区划。

根据三类城市用地的统计方法,对每一区划单元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分别计算A类用地,B+C类用地所占百分比,根据划分方法确定各区划单元的区域类型。

4.4 噪声功能区划结果优化

根据A类、B类、C类三种用地类型的比例划分后,山阴县6个噪声区划单元中2类区较多,考虑到山阴县周边地区多为乡村、农用地、公共绿地、河流、空地等,故不能完全按照城市用地统计方法对其分类区划,市中心区可按照不同用地类型所占比例区划,周边地区区划情况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划分方法中规定,区域面积原则不小于1 km2,因此,经验证如果区域面积不足1 km2,则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声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中的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尽量做到成片划定的原则,将其与周边区域连成片,划定为同一类型。

4.5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

把多个区域类型相同且相邻的单元连成片,充分利用街、区行政边界、规划小区边界、道路、河流、沟壑、绿地等自然地形作为区域边界。

城市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功能区各类别范围详见表1。

5 结语

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出发,基于ArcGIS软件,从基础底图的制作、网格的布设、区块的划分到最后区划结果的出图,均利用到GIS软件丰富的功能。不仅缩短了工作周期,也为山阴县噪声功能区划结果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技术支持。随着GIS软件模块的不断丰富,必将为环境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基于山阴县声环境现状的分析,根据山阴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应用ArcGIS技术平台对山阴县各声环境功能单元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优化,确定了山阴县声环境功能区划。

关键词: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划,GIS,山阴县

参考文献

[1]沈洪艳,刘劲松.GIS在城市噪声区划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1):30-34.

[2]蔡万金.石狮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楚叶峰.GIS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综述[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6):40-41.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篇3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从环保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碍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在城市中,根据噪声的来源,可将噪声分为以下四类:

1、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噪声;可分为家庭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两类。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为家庭噪声的主要来源。电冰箱30~40dB,电风扇40~50dB,电视机40~60dB,洗衣机42~82dB,电吹风、换气扇80~90dB[2]。公共场所噪声包括:商业固定噪声设备、卡拉OK、露天音响、健身活动、房屋装修噪声、市场小喇叭等。这些噪声虽然一般在80dB以下,对健康无直接危害,但都能干扰人们交谈、工作、学习和休息。

2、交通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dB,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dB,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dB。车辆行驶速度加快,轮胎与地面摩擦所产生的滚动噪声急剧增大。据统计,滚动噪声己经占全部交通噪声70%~75%。

3、工业噪声。工业噪声是指由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这种噪声一般持续时间长,其影响虽不及交通运输广,但局部地区的污染都比交通噪声严重得多,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生产规律变化而直接影响工厂职工和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企业车间噪声级平均在75~105dB的范围内。但也有少数的车间和机器的噪声级高达110~120dB,有的甚至超过了120dB。

4、建筑施工噪声。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力度的加大,建筑施工噪声也越来越严重。虽然施工设备的运行,噪声的产生具有暂时性,但噪声高,振动大。据有关部门测定统计,在距离建筑施工设备10m处,打桩机、铺路机等机械的噪声级分别达到105dB、88dB。这些噪声不仅严重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二、环境计划的作用

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先后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环境管理的中心课题,把环境管理定义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这两个目标的过程”,“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就考虑生态平衡问题,而不是不予考虑或不作为防止污染的积极因素来被动应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七十年代先后把环境管理的重点由污染治理转移到环境规划及其实施上来[2]。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环境规划,开展了流域、区域、工业发展等环境规划,并将其作为政府管理的行政和法律行为,在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每五年编制一次环境计划。环境计划实践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把环境计划作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去,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②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经济发展的规划过程中获得。③重视环境计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要能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城市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目前国家推行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新的环境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环境研究为基础。因而,在城市或流域环境计划的成果中,日益重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优化分配技术。④城市环境计划趋向于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分析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运用立法、行政、经济和技术的手段,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把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小程度,自觉维护环境的再生能力。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多层次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⑤环境计划以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容量研究为基础,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功能区划分,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和布局规划、环境管理规划等。

三、基于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噪声控制

1、根据城市各区域的主导功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各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对城市市区和规划发展区进行功能区划分。根据各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现状及总体规划中各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可对各区域未来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粗略的预测,预测的重点是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变化。

2、根据城市声环境现状,明确城市未来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应解决的问题和城市声环境质量未来应达到的状态(程度)和标准,即制定城市声环境保护目标。然后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及发展状况,制定具体的指标,以实现城市声环境目标。

3、基于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噪声控制方案。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声学要求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规划措施,如新噪声源的布设要科学合理,工业噪声通过工厂的综合治理解决,无法治理又对群众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可考虑转产或搬迁。对城区交通噪声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解决。工、商、住宅、交通混杂的旧城区,布局不合理,人口稠密,噪声问题比较严重,是噪声控制的难点。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只能采取利用旧城改造工程,逐步突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将散落在居民住宅间的小工厂相对集中,用限制商业及交通活动的时间等方法来改善其声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等.《环境问题案例教程》.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5~113

[2] G.H.Pandya.《Urban Noise-A Need

for Acoustic Plann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1;67

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方案 篇4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为保证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及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考核办法》中“附件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涉及我省37个市、县、区。

二、2012年工作安排

按照《考核办法》,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1)2012年2月28日前:被考核的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环保厅监测处报送本县自查报告。

(2)2012年3月31日前:省环保厅将我省被考核人民政府的自查报告和数据审核报告,上报环境保护部。

三、任务分工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考核工作的技术支持,整理汇总和审核各省份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内水质、空气质量及污染源监测工作。

四、指标解释

(1)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2)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3)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

(4)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县域内各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5)植被覆盖指数:反映县域植被覆盖程度,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6)生物丰度指数:表示县域生物物种丰贫的指标,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7)水源涵养指数:表征县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指标。通过林地、草地及水域湿地综合加权获得。

计算公式:水源涵养指数=A×(0.50×水域湿地覆盖率+0.35×林地覆盖率+0.15×草地覆盖率),A为归一化系数,A=1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8)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9)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0)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1)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2)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3)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五、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见附件2)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10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10年、2011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自查报告“数据指标汇总表”中填报的每一项数据必须具有相应的数据证明材料。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抽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1)与2010年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2)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数据编造嫌疑的县域;(3)填报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4)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SO2、COD、固体废物排放量数据必须为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

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七、数据报送

(一)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省环保厅监测处

(2)报送内容:自查报告(见附件1)及数据证明材料、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4)报送时间:2012年2月28日前

(5)报送地址:兰州市雁儿湾路225号606(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系人:王莉娜

联系电话: 0931-8682935 ***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环境保护部

上一篇:海伦·凯特有感下一篇:吊念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