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2024-10-14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共11篇)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1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患者的心理状况也逐渐受到重视。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的部门, 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场所[1]。虽然手术治疗及时、有效, 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因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就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将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 男22例, 女20例, 年龄18~70岁, 平均 (43.1±11.7) 岁;对照组42例, 男23例, 女19例, 年龄20~72岁, 平均 (42.8±11.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采用心理护理方案进行治疗, 具体为: (1) 术前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 熟悉患者病情, 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流程, 介绍主治医生、麻醉师等, 尽量使患者放松心态, 积极应对手术; (2) 术中心理护理:术中医务人员协助患者转入手术台, 轻唤患者, 使其放松, 将手术室温度调至合适, 手术室尽量保持安静, 手术过程动作要轻柔仔细, 确保患者舒适; (3) 术后心理护理:医务人员需要清洗患者身体的血迹, 之后送回病房, 取最佳卧床体位, 确保患者舒适, 术后保持与患者的沟通, 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尽量通过安抚降低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及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功能指标的变化,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治疗后, 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与术前相比, 明显下降, 而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 详见表1。

2.2 围手术期两组患者生理功能各指标比较

治疗后, 术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各指标与手术前相比, 均显著降低, 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要求设计合理, 设备齐全, 在手术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工作反应灵敏、快捷, 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而对于手术患者来说, 因为恐慌、焦虑术前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患者恢复十分不利[2,3,4]。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逐渐被重视[5,6,7]。笔者所在医院对42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护理, 术前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患者从容的接受手术;术中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环境, 动作要轻柔;术后清洁以及疏导工作要具体到位, 最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 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8,9,10,11,12,13]。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两种护理方案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敌对、恐怖、人际关系、强迫症状、躯体化等七项心理状况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 而采用心理护理方案的患者术后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案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就生理功能上, 两种护理方案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术前比较均较低, 而采用心理护理方案的患者术后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案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 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手术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及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与术前相比, 明显下降, 而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各指标与手术前相比, 均显著降低, 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2

沟通联络作用 运输气血作用 感应传导作用 调节机能平衡作用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所组成,这些脏器组织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是相互协作,并保持协调和统一的。这种机能功能活动的协调统一,主要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络属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则联系并调节正经;十五别络则能加强表里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则联络筋脉皮肉。因此,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则使人体不仅组织上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在生理上亦成为一个协调共济的有机整体。其联络的具体形式是:

· 脏腑同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

· 脏腑同官窍之间的联系

· 脏腑之间的联系

· 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需气血以濡润滋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能通达于全身,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则必须依赖于经络的传注方能实现。故《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感觉具有的传递通导作用,又称为“经络感传现象”。

经络感传现象,是目前已知的几种经络现象之一,是指当刺激一定穴位时,人体会产生某种酸、麻、胀、重等感觉,并可沿经脉的循行路线而传导放散,这种感传现象,即是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而产生的。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3

【关键字】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中风患者;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87-01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近年来,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中风的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提高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中风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中风患者,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49±8.5)岁,最低年龄41岁,最高年龄77岁;患者均确证为中风,并排除严重心脑肾合并症、凝血机制障碍、重症糖尿病、精神病史、胃肠道溃疡史、血液病病史,以及出现脑疝或中、深度昏迷的患者。在112例患者中,重型10例,中型83例,轻型19例。合并症情况为:87例脑梗死,48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56例中风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对56例中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进行治疗。包括:

①保持患者良好的功能位:取正确姿势,保持上肢、肘腕、手指等关节的伸展状态,下肢屈曲,保持小腿及脚掌的垂直;卧于硬质床,床头抬高25°;护理人员每隔2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②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可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包括:活动关节、按摩肌肉、上肢及手部训练等,有效的将患者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

③步行功能训练:训练顺序为翻身、坐立、坐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时应循序渐进,使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避免患者发生跌倒。

④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介绍成功案例,消除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并建立起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

⑤根據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消除患者的压力;以及要求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关心,并积极参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1.3评价指标

采用Bathel指数、Fugl-Meye量表,评价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以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理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将文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的Bathel指数与Fugl-Meye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详情见表1);以及通过SDS、SAS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详情见表2)。结果显示: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组别例数时间BathelFugl-Meye

观察组56治疗前36.42±2.1928.49±4.24

治疗后75.33±4.2363.53±4.15

对照组56治疗前36.53±3.4830.10±4.15

治疗后62.44±3.7253.42±3.49

表2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

组别例数时间SDSSAS

观察组56治疗前62.53±4.4265.22±4.15

治疗后47.43±3.3449.19±3.27

对照组56治疗前62.71±4.2466.15±4.34

治疗后51.24±2.5257.66±3.45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中风古来有之,“中”为打击,“风”为骤变,以此而比喻疾病,可见“中风”的突发性与严重性。吸烟、酗酒、过食咸食、用药不当等,都是导致中风的发病原因。而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畸形等患者,以及血液黏稠度高、习惯性便秘、体内缺镁等人群中,中风的发病率也较高,尤其以中老年人为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中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跃居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2位。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的死亡率有所缓解,但因中风而导致的残疾等其他后遗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针对中风有效的治疗手段有:①运动治疗;②物理治疗;③作业治疗;④言语和吞咽治疗;⑤心理治疗;⑥康复工程;⑦针灸推拿治疗;等。本文就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早期功能锻炼即包括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和吞咽治疗。

在早期功能锻炼中,护理人员积极的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对躯体功能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结合心理康复治疗,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

综上所述,将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应用于中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并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提升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雷芳.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6):224-225.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试剂:胶原酶II,蛋白酶XIV,HEPES,Glucose,EGTA,牛磺酸和L-谷氨酸均为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市售购买。无钙台式液(mmol/L):Na Cl 137,KCl 5.4,MgCl2.6H2O 1,Na H2PO40.33葡萄糖10,HEPES10,用Na OH调p H至7.40。KB液(mmol/L):KCl 40,KH2PO420,MgCl2.6H2O 3,L-谷氨酸50,牛磺酸20,HEPES 10,KOH 80,葡萄糖10,EGTA0.5,用KOH调p H至7.40。有钙台式液(mmol/L):无钙台式液中加1 mmol/L Ca Cl2.电极内液(mmol/L):KCl 130,MgCl2.6H2O 1,Na2ATP 3,EGTA10,HEPES 10,用KOH调p H至p H 7.20。细胞外液(mmol/L)Na Cl 140,KCl 5.4,Ca Cl2.2H2O 1,MgCl2.6H2O 1,Glucose 10,HEPES 10,用Na OH调p H至7.40,溶液均用纯氧饱和。

1.2 方法

1.2.1 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的分离

小鼠,昆明种,雌雄均可,体重20~45 g,由南京青龙山动物中心提供。按照图1所示的操作模式进行分离。小鼠后行颈椎脱臼断离脊髓处死,迅速开胸暴露心脏,取左、右心耳置于氧饱和的4℃无钙台式液中,轻压左、右心耳,清洗残留的血液;然后用眼科剪将心房组织剪成1 mm3小块,置于含有胶原酶II(1.5U/ml)和蛋白酶XIV(0.15U/ml)的无钙台式液中,于37℃水浴中30次/min摇床摇动;10~15 min后更换含有胶原酶II(1.5U/ml)的无钙台式液中继续消化,20 min后取出,组织块呈絮状,200 g/min离心5 min,弃去酶液,加KB液,将组织块轻轻吹打,使细胞松散脱离组织块;细胞悬液用200目滤网过滤,分离出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KB液保存备用。

1.2.2 显微镜观察及复钙

分离出的单个心房肌细胞,在KB液中保存1 h后,200 g/min离心5 min,弃上清,采用梯度复钙使细胞钙离子终浓度为1 mmol/L,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1.2.3 小鼠心房肌细胞质量测定

台盼蓝排斥试验:吸取50 L的0.4%台盼蓝溶液,加入到50 L的心房肌细胞悬液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5 min,吸取20 L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心房肌细胞存活状况;如细胞未被染色,提示心房肌细胞存活,如细胞被蓝染,提示心肌细胞死亡。

1.2.4 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钾电流

取细胞悬液加入细胞池中,静止10 min使细胞自然沉降、贴壁。采用美国AXON公司生产的Axopatch 200B放大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细胞膜钾电流。玻璃微电极(Sutter公司)经水平微电极拉制仪(P-97,Sutter公司)拉制,充灌电极内液后电阻值为2~4 MΩ,封接电阻达GΩ以上,破膜,形成全细胞模式,补偿快电容和慢电容,以-80 m V钳制电压钳制细胞,10 m V为阶跃,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40 m V钳制电压,10 m V为阶跃,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超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和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1)。

2 结果

2.1 小鼠心房肌细胞的分离

参考Bustamante等人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的方法,通过改良,调整消化酶的配方比例、选择适当的消化时间和消化温度,成功的分离出适合做电生理的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呈梭状、细胞膜表面光滑、横纹清晰、两端边缘锐利、遮光性强、细胞无明显搏动(图2a),细胞成活率70%左右。经KB液保存1h,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恢复至1 mmol/L后,细胞仍能伸直舒展,呈现清晰横纹(图2b);后续膜片钳实验表明,该方法分离的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完全能够满足电生理实验的需求。

2.2 台盼蓝排斥试验结果

在有钙台式液保存4 h,细胞膜仍保持完整,经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蓝染,活细胞拒染(图3)。正常情况下70%以上的长梭状心房肌细胞拒染,提示细胞成活率达70%。

2.3 小鼠心房肌细胞钾电流记录

参考国外文献以及有关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记录方法[4],在全细胞模式下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钾电流。

2.3.1 小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

膜电位钳制在-80 m V,从-120 m V开始,每隔10 m V连续去极化至+100m V,持续时间500 ms,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图4a)。

2.3.2 小鼠心房肌细胞超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

膜电位钳制在-40 m V,以10 m V增加,从-40 m V连续去极化至+100 m V,持续时间500 ms,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超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图4b)。

2.3.3 小鼠心房肌细胞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1)

膜电位钳制在-40 m V,以10 m V的阶跃刺激,使细胞膜电位从-120 m V连续去极化至+30 m V,持续时间500 ms,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图4c)。

3 讨论

成年豚鼠、大鼠的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普遍采用langendorff灌流方法。此方法分离的心肌细胞以心室肌细胞为主。因心房肌所占整个心脏的比例小,对消化终点的判断不准确,其分离的产量和质量很不稳定。小鼠心脏小,灌流不均匀,个体差异较大,消化程度更是难以掌握,较难获得满足电生理需要的高质量的心房肌细胞,而且小鼠单个心房肌细胞分离方法也较少报道。Bustamante等(1982年)首次报道了分离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方法,我们依据该方法进行改良,调整消化酶的配方比例、选择适当的消化时间和消化温度,经过多次实验,将胶原酶II和蛋白酶XIV的浓度分别调整到1.5U/ml和0.15U/ml,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并且把两步总消化时间调整到30~35 min,成功的分离出30只小鼠的心房肌细胞。在实验过程中,以下三个因素会影响细胞的产量和质量:

(1)酶的浓度胶原酶II浓度过高分离的心房肌细胞多数是死细胞,过低则细胞数量少。当胶原酶的浓度调整到1.5U/ml时,能够得到大量的心房肌细胞。

只用胶原酶II分离的心房肌细胞膜表面不干净,有颗粒状物质,膜片钳实验中,不易封接,破膜较难,无法满足电生理的需要。加入适量的蛋白酶XIV,可以得到膜表面光滑、横纹清晰、生理活性良好的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蛋白酶XIV的浓度以0.15U/ml为最好,当达到0.2U/ml以上时,所得心房肌细胞表面呈密集小泡,折光性差,在膜片钳实验中无法完成封接。

(2)温度在35℃温度时,酶消化时间将延长至1 h,虽能获得较高产量的心房细胞,但细胞表明不干净,细胞不易形成满意的封接阻抗。

(3)消化时间由于胶原酶II和蛋白酶XIV的类型不同,其酶活力也不同,根据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化时间。由于蛋白酶XIV作用较强,要严格控制消化时间,一般10~15min即可。然后再用胶原酶II,消化20 min。如果酶消化40min以上,细胞死亡较多,虽然细胞表面光滑,但细胞较脆,细胞还没形成GΩ以上封接,细胞膜就破裂。

采用本方法所分离的小鼠心房肌细胞易封接,易破膜,能够满足膜片钳实验的需要,并能记录到心房肌细胞膜上多种钾电流(Ito,Ikur,Ik1),所记录的钾电流具有典型的钾电流特征,证实了细胞的电生理活性[5,6]。

本实验以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和电生理功能相结合为指标,鉴定心房肌细胞质量。我们应用两步酶消化法,简单易行,节约时间和成本,重复性好。与Langendoff灌流法相比,本实验方法仅需要心房肌,其心室肌仍可用于做其他方面的研究。本方法的建立,为直接研究小鼠心房肌细胞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提供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Chelu MG,Sarma S,Sood S,et al.Calmodulin kinase II-media-ted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leak promotes atrial fibrillation inmice.J Clin Invest,2009,119(7):1940-1951.

[2]张然,余志斌,王云英.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生理学报,2004,56(5):656-660.

[3]Bustamante JO,Watanabe T,Murphy DA,et al.Isolation of sin-gle atrial and ventricular cells from the human heart.Can Med As-soc J,1982,126(7):791-793.

[4]Li X,Chu W,Liu J,Xue X,et al.Antiarrhythmic properties oflong-term treatment with matrine in arrhythmic rat induced by coro-nary ligation.Biol Pharm Bull,2009,32(9):1521-1526.

[5]Brouillette J,Clark RB,Giles WR,et al.Functional properties ofK+currents in adult mouse ventricular myocytes.J Physiol,2004,559(Pt 3):777-798.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5

1. 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存在于人体的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基本的形式为升、降、出、入。气的这种运动,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而肝的疏泄功能,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脉通利,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协调。某种原因导致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以出现这两方面的病理变化。

2. 通利气血水:人体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网站收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而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故与血及津液的运行和代谢密切相关。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血与津液运行通利;如果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气机阻滞,则可导致血及津液方面的多种病理变化。

3. 促进脾胃的运化: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但脾胃之间的纳运升降运动是否协调平衡,则又要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一般来说,肝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促进脾胃的升降。

二是分泌胆汁,以助消化。

4. 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本为心所主持,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的情志活动,要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气血的正常运行,亦受到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如果肝气疏泄失常,气机不调,气血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肝气亢奋和肝气抑郁两方面。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反之,在反复的持久的情志异常情况下,亦会影响及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等病理变化。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与应用分析 篇6

关键词:主要生理功能 作用 缺乏症 防病作用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S8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56-02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1925年,szent一G yo r g i从牛的肾上腺皮质及多种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种白色结晶物质,是一种含有6个碳的α-酮基内酯的弱酸,带有明显的酸味。自然界存在有L-型和D-型两种,具有强的还原性,干燥时十分稳定,但在溶液中不稳定极易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中。从食物中进入人体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吸收量与摄入量有关,并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吸收率会下降。未被吸收的维生素C由于在肠腔发生渗透压作用,可引起腹泻。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实验证明,成人每日摄取10mg,各国供给量不同,考虑到维生素C摄入量较高可以增进健康、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摄入量已大大提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00mg。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越来越感兴趣。下面我对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与应用进行分析和归纳。

1 维生素C主要的生理功能:

(1)激活羟化酶,促进组织中Collagen(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能维护血管、肌肉、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理功能,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在受感染、发热时,损失亦随之增加,故其对刺激之反应扮演重要角色。

(2)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生命大分子免受自由基侵害。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维生素C作为强还原剂能将Fe3+还原为Fe2+,促进铁的吸收,并促进运铁蛋白的铁转移到器官铁蛋白中,以利于铁在体内的积存。维生素C还能在胃中形成一种酸性介质,防止生成不溶性钙络合物,以利于钙的吸收。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能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减缓胆固醇在组织中的积累,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病。改善心肌功能,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

(5)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6)解毒作用,维生素C对铅化物、砷化物、苯及细菌毒素具有解毒作用,故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之一。另外,有抗肿瘤作用,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能合成透明质酸拟制物,阻止癌细胞扩散,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对预防癌症有良好的效果。

2 维生素C缺乏症

(1)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组织的细胞组成中,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

(3)牙龈萎缩、出血。健康的牙床紧紧包住每一颗牙齿。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4)贫血。缺乏维生素C肠道难以对铁进行吸收利用,使三价铁难还原成二价铁,肝脏对铁的利用率下降,造成缺铁性贫血。

(5)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Vc的抗氧化作用使其本身被氧化,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当缺乏胶原蛋白和Vc时,细胞保护、解毒作用降低,肝脏失去保护,就易患肿瘤,曾有人对因癌症死亡病人解剖发现病人体内的Vc含量几乎为零。

3 维生素C对人体有益及适宜人群

(1)容易疲倦的人,在污染环境中工作的人。体内维生素C高的人,几乎不会再吸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也不易遭受有毒气体的危害。

(2)嗜好抽烟的人。抽烟的人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提高细胞的抵抗力,消除体内的尼古丁,抽烟危害身体健康应戒烟。

(3)从事剧烈运动和高强并劳动的人。这些人因流汗过多会损失大最维生素C,应及时予以补充。

(4)坏血病患者。此病是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使结蹄组织形成不良,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所致应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5)脸上有色素斑的人。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C可抑制色素斑的生成,促进其消退。

(6)长期服药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安眠药、抗癌变药、四环素、钙制品、避孕药、降压药等,都会使人体维生素C减少,并可引起其它不良反应,应及时补充维生素C。

4 维生素C的小常识

维生素C是维生素中供给量最大的一种。它易氧化,蒸煮蔬菜,尤其在碱性环境中损失较大。对于维生素C的摄入量,成人每日摄入45毫克即可维持一般的营养水平。低于10毫克,则可能患坏血病。疾病、创伤、高温环境时,抗坏血酸的需要量增加。孕妇、乳母的需要量较高。但要注意的是,每人每日摄入如达2—8克以上时,将出现恶心、腹部不适、铁吸收过度、降低白细胞杀菌能力、红细胞破坏、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严占春.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J].食品与健康,2004,(10)1.

[2]赵建民.烹饪营养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丁焱.维生素C的功能和应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2,(03):4-6.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东莞理工学院4所高校18~22岁在校学生6 782名。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 按城、乡、男、女4类, 每岁一组, 共20个组, 每组100人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 18岁和22岁2个年龄组每类抽样可不足100人, 但不低于50人。

1.2 方法

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等。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形态发育

除男生身高外, 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均值均明显大于农村学生 (P值均<0.01) , 说明城市大学生形态发育优于农村大学生, 城乡差异仍明显存在。不论城乡, 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均明显大于女生 (P值均<0.01) 。见表1。

2.2 生理功能

除男生舒张压外 (P>0.05) , 收缩压与肺活量均存在城乡差异 (P<0.05或P<0.01) ;不论城乡, 男、女生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肺活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3 讨论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相对稳定的年龄阶段, 形态发育与生理功能状况密切相关。从研究结果来看, 大学生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发育仍存在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广东省200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比较[1], 女生的形态发育高于全省水平, 男生的形态发育无明显差别;但是生理功能状况男生低于全省水平, 女生基本保持不变。与吉林省北华大学医学院大学生2008年的数据比较[2], 广东大学生在身高、体重和肺活量方面都比吉林大学生低, 可能与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 北回归线横穿大半个广东, 气候炎热, 个体偏瘦易于散热, 生命相对全国别的地方偏早熟有关[3]。

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真正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上议事日程[4]。要切实采取措施, 认真落实各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措施, 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确保学生每天1 h体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态度积极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好于锻炼态度不积极的学生[5]。体育锻炼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运动的强度[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锻炼, 以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组.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成果报告.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9-77.

[2]姜利杰.北华大学医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3) :4422, 4426.

[3]程龙, 黄森, 曾李萍.广东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 (1) :117-120.

[4]万琼.1985~2000年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中国校医, 2005, 19 (1) :75-76.

[5]张苏, 李克勤, 高艳, 等.安徽省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1) :26-27.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8

1 腹腔镜手术体位及其对生理功能的影晌

1.1 截石位:

截石位在妇科会阴手术中常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子宫切除及子宫内膜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淋巴清扫、不孕症检查时应用此体位,并配合使用头低足高位。故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大,而且截石位又是最易影响操作及引起并发症的体位。

1.2 仰卧位:

平卧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也较常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异位妊娠、卵巢癌、卵巢囊肿,均应用此体位,并结合使用头低足高位或头高足低位。此体位对患者生理基本无干扰,但对较长时间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有一定危险性。

1.3 头高足低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通常置头高足低10°~20°,可防止小肠和结肠膨出盆腔,减少人工气腹后腹腔盲目穿刺时的并发症。此体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只用于辅助体位,时间较短。对患者生理干扰较小,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荷降低。

1.4 头低足高位:

患者仰卧垂头10°~20°,有时为了手术视野开阔,需要头低30°。此体位常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如全子宫切除术等,由于过度或长时间垂头倾斜、患者年龄、血管内容量状况、有无心脏疾患伴随麻醉药物和通气技巧的不同对患者生理干扰甚大,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功能改变,尤其在CO2气腹后,并可引起头颈部充血,眼内压和颅内压增高,同时又可导致消化液的反流。

2 不同体位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

2.1 有受伤危险和护理:

全麻后患者无肌张力,摆放手术体位时,动作要轻、协调,尤其是几个人一同搬动时,动作要统一,防止关节脱位。肢体放在支架上时,及时妥善固定,防止摔伤骨折。

2.2 有血管、神经损伤危险和护理:

左手外展不可超过90°,防止受压,防止臂丛神经损伤,约束带松紧要适宜,双下肢外展不可超过45°,腘窝处垫小软枕以防止腓总神经损伤;两侧肩托放置不可太靠近颈部,防止颈动脉受压,影响血压和呼吸。

2.3 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和护理:

电刀负极板应放置于肌肉丰富处,功率大小应适宜,减少电流对机体的损伤,负极板放于臀部时,臀部皮肤要保持干燥,防止烧伤、烫伤,右手固定在肢体的外侧,需用包布将右手指包裹,防止接触床沿或腿架的金属。

2.4 组织灌流量改变和护理:

静脉通道建立在外展的左上肢,采用Y型留置针,既方便麻醉给药,又可观察通路情况,保持通路通畅;术中注意观察尿量;导尿管于麻醉后安置,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放置妥当,保持通畅。

2.5 体温改变和护理:

由于暴露肢体范围较大,患者容易受凉,消毒时适当提高室温。

3 不同体位的临床护理

3.1 仰卧位的护理:

对仰卧手术患者,应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自然放松,使膝和铬部适当屈曲,有利于腹壁肌肉松弛。头下置一约3~5 cm的软枕,右手平放于身旁中单下,将中单塞在床垫下固定,左上肢外展不超过90°置托手架上,前臂用宽4~5 cm四层棉布缝制的上肢约束带固定。膝下垫软枕,垫高20°,在膝关节上5 cm处用宽10~12 cm四层棉布缝制的下肢约束带固定。

3.2 头低足高位的护理:

为防止头低时肢体下滑,肩胛岗处各放一肩托固定,并垫12 cm×15 cm小肩枕。防止角膜干燥和溃疡,双眼涂金霉素眼药膏。放置头架平行于下颌角,气管导管用绷带固定在头架上,防止气管导管移位或脱落。

3.3 截石位的护理:

摆截石位应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患者全麻后,将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床坐板与腿板反折处,将2只支腿架固定好,两腿分开放在两侧支腿架上,床尾板向下、向外反折90°,支腿架应托住小腿与小腿平行,并于支腿架托上垫软垫。高度以患者仰卧屈髂时高度相等,动作应轻,否则容易损伤骶髂关节。膝关节弯曲度在90°~100°,过小易压伤脑窝血管及神经,提醒医师切勿将手或器械放在患者膝部。臀部垫一橡胶单防水,防止会阴部清洗、消毒时,消毒液沾湿床单,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压疮,也防止影响电凝器负极板的功能,必要时在臀部下方垫一长软枕,使坐骨结节超出手术台面5~6 cm,双腿分开程度适宜约80°~90°之间,分开过大,腓骨小头压在腿托上,易致腓总神经损伤;过小不利于术者操作。支腿架的2个关节在摆好体位后,要再次拧紧固定牢,术中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小腿上方及膝关节用约束带固定。头低位结合截石位时功能残气量明显减少,以致引起术后动脉血氧降低,因此应密切注意手术患者的氧气供给。

3.4 手术体位安置的护理:

术前要访视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目的、方法,尤其重点说明术前禁饮食的重要性、麻醉方式及如何配合麻醉和手术,并向患者介绍手术体位对手术的必要性,正确评估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介绍手术流程、手术方式的先进性,同时提高患者对术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的心理承受力。通过护患真诚的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既帮助患者客观、全面认识腹腔镜手术,又使患者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如双下肢活动情况,以免引起术后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术中洗手护士应提前20 min刷手,整理器械台,准备手术所需用物;待皮肤消毒后,将手术刀和气腹针先后递与术者,为防止镜面进入腹腔内因温差起雾影响清晰度,可在镜面上滴防雾油或先将镜面插入80℃左右热水中加温2~3 min;根据手术需要传递分离钳、剪、电凝钩等,动作要轻柔,及时清除操作器械上的血污、焦痂等,并注意勿将光导纤维折成锐角、扭曲,以免折断光纤。

患者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消除其恐惧心理;让其平卧于手术床上,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配合麻醉;正确安装腹腔镜的仪器、设备,电视屏幕面向术者。将电刀负极板置于患者肌肉丰满处与皮肤完全接触,并检查身体勿触及金属物品,防止电烧伤;消毒铺单后,接过台上递下的光导纤维、气腹管、冲洗吸引管、电凝线,分别连接到相应的仪器上,接通电源,调节到所需功率;体位调节:先取仰卧位作腹部穿刺,如行腹腔镜辅助宫腔镜子宫隔切除术则在腹腔镜探查后即改为仰卧膀胱截石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CO2气腹机的监视和调节。腹腔冲洗用0.9%的氯化钠溶液,注意冲洗液的用量,保持进出的平衡。

术后要逐侧、缓慢放下双下肢,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常规定时按摩双下肢肌肉,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体位安置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床单元要平整无皱褶。上肢输液时,外展不可超过90°,手术者及助手不能倚靠在外展的手臂上,并注意外展手臂的保暖,否则可损伤臂丛神经。在摆放截石位时注意将双下肢摆放高度一致,以患者ā窝的自然弯曲下垂为准,双腿分开适度,安置体位时注意患者是否舒适,术中巡回护士随时注意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生理功能,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功能区肿瘤患者100例,依照病理学切片,参考2001年权威医学著作《肿瘤组织病理诊断》对于脑功能区肿瘤的诊断标准[4]。排除:①合并重要脏器患者;②神经血管损伤患者;③先天性畸形患者。10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辅助组与未辅助组,每组各50例。辅助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53.11±6.59)岁;未辅助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2.98±8.0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1 d,在患者OM像水平位连续做MRI扫描[型号:MAGNETOM Trio Tim,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扫描层厚度为1.0~2.0 mm,扫描40层,扫描范围为鼻梁、眼眶、眉弓同在面部平面,扫描时要保持患者头部静止,降低导航误差,然后将扫描图像数据进行三维成像,建立手术区立体图像,制订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麻,用头架固定头部。

辅助组在此基础上使用Epoch XP型术中诱发电位监护仪(型号:Neuro Exam M-800A,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公司)做神经电生理辅助检测[5],直流电极刺激肿瘤病变对侧的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直到患者手指或足趾有微动为止,参照术前MRI图像资料摆放电极,取最大波幅显示位为中央沟位置,选最佳波形分化及最高波幅位为感觉区;使用手持式皮质电刺激器,根据前面定位中央沟位置刺激脑中央前回或后回皮质,直到患者手指或足趾、腕或前臂屈缩,标出运动区;患者唤醒后,刺激其大脑,若出现较密集的离散时,标记语言区。利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手术,若肿瘤位于非功能区,根据其位置,设计最短、最佳手术路径,并参照MRI定位的立体图像设计皮层切口、入路路径;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根据MRI定位的立体图像设计手术最佳路线,并注意避开损害脑功能区。术中,医生利用导航系统探针动态了解手术进程,并随时确定所操作的部位,参照术前MRI扫描得到图像资料,决定手术操作、肿瘤切除以及影响旁组织和结构的程度,接着全切除肿瘤。若怀疑有肿瘤残留组织,取样本送病检,确诊后再做全切除。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OPS放射治疗红外定位系统测量患者肿瘤定位实际误差情况[6]。②参考文献[7-8],判断肿瘤切除情况及治疗效果。肿瘤切除情况:全切为病灶切除率达到100%,包括受累的静脉窦、颅骨及硬脑膜;次全切为肉眼视野肿瘤全切除,但未处理受累的静脉窦、颅骨及硬脑膜;大部分切除为肉眼视野肿瘤仅部分切除且未处理受累的静脉窦、颅骨及硬脑膜。治疗效果评价:功能良好为神经功能正常,可生活自理,无语言、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未见加重为病情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存在神经功能障碍,但是并未更加严重;其他为病情加重。③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定位误差情况

两组肿瘤定位误差为2.0~2.6、2.7~3.2、3.3~3.8 mm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肿瘤定位误差低于未辅助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

两组患者肿瘤全切、大部分切除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全切率明显高于未辅助组,大部分切除率低于未辅助组;两次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2。

A:肿瘤位于左侧运动感觉区;B:肿瘤全切

A:肿瘤位于右侧运动感觉区;B:肿瘤全切

2.3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情况

辅助组功能良好、未见加重患者比例高于未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辅助组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瘫患者比例低于未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功能区肿瘤会损害神经系统,常会引起肢体瘫痪、语言及听、视觉障碍,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但由于肿瘤毗连正常脑神经组织,影响手术入路,若操作方式不当,易下刀割伤脑组织,再次损伤脑神经,加重患者肢体及语言障碍[9,10],故寻找一种精准定位肿瘤位置、提高病灶切除准确性的诊断及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脑神经外科手术的研究热点。有文献报道[11,12],脑肿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受到损害的概率非常高,而功能区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概率>28%,若采用电生理刺激技术辅助脑肿瘤切除手术,这种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将<6%。在本研究中,辅助组患者术后功能良好占54.0%,未见加重占40.0%;未辅助组术后功能良好占16.0%,未见加重占2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辅助功能区脑肿瘤手术,可使患者在术后获得较优的治疗效果。

在神经导航下获得清晰的三维化脑组织图像,可准确显示肿瘤病灶位置[13,14],使得手术人员设计出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减小皮质切口,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便捷性及直观性。同时,利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清晰地掌握脑功能区的准确位置,从而针对不同功能区制订相应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各个功能出现障碍的概率[15,16]。本研究中,辅助组患者肿瘤定位误差显著低于未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辅助组患者的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瘫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辅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神经导航辅助下肿瘤定位更准确,且在语言、感觉、运动功能区的准确定位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降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中神经导航具有实时性、动态性及互动性,能够随时辅助手术人员了解脑组织深部肿瘤病灶以及瘤旁组织结构情况及相互关系,提高对重要结构的认识度,同时可在整个手术过程监视病变组织切除程度及进度[17,18],达到最优的肿瘤全切率。在本研究中,辅助组患者肿瘤全切率均显著高于未辅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脑功能区肿瘤患者应尽量行肿瘤全切除,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存活率,而本研究两组患者次全切人数比例大致相当,说明在肿瘤定位尚未清晰时,可采取较保守方式,充分保护脑毛细血管,不可盲目切除脑组织。清晰脑肿瘤及功能区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可减少术中对脑组织内重要结构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9,20]。

综上所述,利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医疗人员进行脑功能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在脑功能区的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00例脑功能区的肿瘤患者为目标人群,按手术方法分为辅助组与未辅助组,每组各50例。未辅助组采用常规显微手术,辅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定位误差、切除程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肿瘤定位误差为2.0~2.6、2.7~3.2、3.3~3.8 mm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肿瘤定位误差低于未辅助组。两组患者全切、大部分切除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全切率明显高于未辅助组,大部分切除率低于未辅助组;两次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功能良好、未见加重患者比例高于未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瘫患者比例低于未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脑功能区的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 篇10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高血压,心肌肥厚,长轴应变,运动员心脏

近年来,运动员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长期剧烈运动致心脏室壁增厚,即心肌生理性肥厚,是心肌的一种适应性表现;病理性左心室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之一,并非有益的代偿机制,而可能是一种增加心血管意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是在高帧频条件下识别和追踪心肌内部声学斑点,自动跟踪测量心肌的运动速度与应变。本研究通过比较高血压肥厚心肌与生理性肥厚心肌的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应变率(SRs)的不同,对两者做出鉴别,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30~60岁,平均(48±8)岁。心肌肥厚的职业运动员(运动员组)2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5~40岁,平均(31±6)岁,平均职业运动年限7年,左室质量指数(LVMI)大于134 g/m2,排除有家族性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为2009年10月~2012年3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3~48岁,平均(38±5)岁。病例入选标准:(1)高血压诊断按照1999年WHO/ISH标准;(2)无严重的心律失常,瓣膜疾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心力衰竭;(3)入选患者均停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且心脏超声检查计算LVMI,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设备

使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S5-1超声探头,频率1.5~3.0 MHz,随机配有Qlab6.0工作站。

1.3 研究方法

连接胸导联心电图,测量患者心率、血压。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稳呼吸,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分别记录并储存左心室长轴(显示后壁和前间隔)、心尖四腔(显示后间隔与侧壁)及心尖两腔(显示下壁和前壁)3个切面,各记录3个心动周期(70~100帧/s)。

将采集到的二维动态图像,传输到QLAB工作站运用TMQ软件进行分析。在各个切面上,按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分别分析,并记录后室间隔、侧壁、前室间隔、后壁、下壁、前壁共计18个节段相应的应变曲线,测量其收缩期纵向Ss和SRs。所有测值均取3个心动周期平均值,并计算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及心尖段水平各6个节段室壁的平均Ss和SRs和左室18节段整体平均Ss和SR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高心组和运动员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LVMI明显增大(P<0.05)。与运动员组和对照组比较,高心组EF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各组Ss、SRs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员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和运动员组比较,高心组各室壁Ss、SRs均显著下降(P<0.05)。见表2、3。

2.3 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与LVEF之间的关系

直线相关分析表明LVEF与MSs、MSRs之间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31、0.900)。见图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运动员组比较*P<0.05;表内数据均为负值;PS:后间隔,LW:侧壁,AS:前间隔,PW:后壁,AW:前壁,IW:下壁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运动员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超声常用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反应的仅是心室环行纤维层的功能,临床研究及早期实验证实[2,3,4],纵行心肌纤维在左心室收缩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纵行心肌纤维收缩使长轴缩短10%~20%时,环行纤维同时使左心室短轴缩短25%,同时研究也证实,如果没有纵行肌纤维的收缩,肌小节缩短产生的左室短轴缩短率仅为12%,产生的射血分数仅为30%[5],左心室长轴功能正常是保障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6,7,8],本研究通过2DSTI技术对心肌纵行纤维Ss和SRs进行测量,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定量的客观评价指标,通过这一客观指标来分析生理性肥厚心肌和高血压引起的肥厚心肌的收缩功能的差别,进而对二者进行鉴别。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脏长期对过度压力负荷发生的一种慢性适应性代偿改变,是对高血压室壁张力增高的一种反应[9],解剖改变是心肌细胞变粗、变长,有较多分支,细胞大而深染,病变继续发展,肥大的心肌细胞与间质毛细血管供养不相适应,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腔扩大张,即离心性心肌肥厚。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压力负荷增加,启动某种生化反应,包括离子通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紧张素Ⅱ等[10],使蛋白质合成增加,导致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间质细胞增殖,纤维组织增生产生大量胶原和纤维素,引起心室舒张期硬度增高,顺应性减退,舒张功能障碍出现后进而影响收缩功能,与对照组比较,高心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LVMI明显增大(P<0.05),但EF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2DSTI测量后发现高心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Ss、SRs以及平均Ss、SRs代表的左室长轴整体收缩功能较另外两组出现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生理性心肌肥厚与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比较: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出现心肌肥厚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负荷的一种适应性反应[11],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生理性的反应,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预后不同,病理检查发现运动员心肌细胞体积增大,而心肌数目不变。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纤维直径增宽、纤维直径大小的变异性增大;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粗细肌丝间隔明显,T小管数目增多,线粒体数量及最大长度增加,肌浆网、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体密度增加,脂肪体密度减少等,但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病史、临床资料、心电图和胸片虽然能提供一些帮助,但不能完全鉴别两者,2DSTI技术通过测量左室心肌Ss和SRs来评估左室长轴的收缩功能的变化,给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原理是随着代偿性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其室壁僵硬度增加而致左心室心肌应变能力受损,而生理性左室肥厚虽有结构上的改变,但心肌的应变能力未发生变化。所以2DSTI可以通过定量分析Ss及SRs的变化来区分两者。

2DSTI技术为鉴别生理性左室肥厚和高血压左室肥厚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无创的新方法。通过对室壁斑点描记及追踪分析,可直接获得室壁心肌的形变及形变速度,为评价室壁局部舒缩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牛初乳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篇11

1 改善胃肠道功能

牛初乳多种功能组分可直接清除肠道有害细菌、病毒, 进而减轻免疫系统负担, 使先天防御系统更好地对付肠外其它病菌。乳铁蛋白 (LF) 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 在牛初乳中含量因来源不同浓度变动范围为1.5~50.0 mg·mL-1, 是常乳的50~100倍, LF能增强肠道系统对铁的吸收, LF的氨基和羧基末端的2个铁结合区域, 能高亲和并可逆地与铁结合, 从而维持铁元素在一个较广的pH范围内完成在十二指肠中被细胞吸收和利用;LF能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和单细胞李斯特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因此LF属于广谱抑菌剂。许多研究者相信乳铁蛋白的抑菌能力归功于与铁形成结合物, 剥夺了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在婴儿肠道内, 铁离子含量少, 乳铁蛋白夺取了细菌所需的铁源因此乳铁蛋白对婴儿抑菌作用更为明显。1980年, Arnold等[2]通过萤光免疫研究发现, 乳铁蛋白可与菌体表面结合, 从而隔断外界营养物质进入菌体, 致使菌体死亡。溶菌酶在牛初乳中含量较高, 约为0.14~0.70 mg·L-1, 是常乳的2倍, 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对杀死肠道腐败球菌有特殊作用。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增加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 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能够使血清灭菌蛋白、γ-球蛋白等体内防御因子的功能加强, 从而增强抗感染能力, 特别是对早产婴儿有预防体重减轻,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增加体重的功效。乳过氧化物酶 (LP) 有破坏菌体蛋白质的硫氢 (基) , 抑制链球菌的生长和代谢, 杀死大肠杆菌, 抑制和杀灭沙门氏菌的双重功效[3]。婴儿腹泻多是轮状病毒引起的, 在治疗过程中把患儿分为用药物治疗组和用含特异性抗轮状病毒抗体的牛初乳治疗组, 结果表明, 用牛初乳治疗比用药物治疗轮状病毒从粪便排出的快[4]。隐性孢子虫病以腹泻为主要特征, 导致营养不良, 极度消瘦, Ungar等对一位患隐性孢子虫病的艾滋病患者用四环素、非类固醇抗炎药等多种药物治疗, 病情均无好转, 通过牛初乳治疗后, 腹泻停止, 粪检卵囊为阴性。帮助机体对抗胃肠道炎症, 牛初乳可以减少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消炎痛引起的胃肠道溃疡, 在大鼠试验中用0.5和0.1 mL的牛初乳标样, 可以减少由消炎痛引起的胃损伤分别达到30%和50%[5]。同时还具有促进有益菌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胀气、促进营养消化吸收等功能。

2 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牛初乳中乳过氧化物酶 (LP) 含量为11~45 mg·L-1, 在唾液、子宫颈粘液及鼻液中也存在, LP是一种糖蛋白, 单独存在时并不能发挥生物功能, 只有和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硫氰酸根-组成乳过氧化物酶体系” (LPS) 即H2O2/LP/SCN-体系后, 才能增强氧化作用, 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牛初乳有许多物质能提高老年人体内血清总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和Mn-SOD活力,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 延缓人的衰老[6]。周之辉等[7]对1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服用牛初乳制剂的试验, 结果表明, 牛初乳能提高老人体内血清总SOD和Mn-SOD活力,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王建平等[8]用牛初乳粉对小鼠和黑腹果蝇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高剂量组小鼠全血SOD和GSH-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活力均高于对照组, MDA (丙二醛) 含量低于对照组, 表示牛初乳粉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物酶的生物合成而增强活力, 以抑制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万善霞等[9]用牛初乳饲喂1日龄大白猪, 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 结果显示,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上升, 丙二醛含量下降, 提示牛初乳粉可提高仔猪抗氧化水平。牛初乳粉可延长雌雄的半数死亡期和平均寿命以及雌果蝇的最高寿命。因此, 可判定牛初乳制剂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3 提高机体免疫力

牛初乳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增进、调节免疫功能、抵抗感染、增强抗病能力的功能。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可分为5类:IgG、IgA、IgM、IgE和IgD, 其中IgG占86%, 它能部分取代人类IgA (4.10~4.57 mg·g-1的功能, 牛初乳中Ig含量 (50~150 mg·mL-1) 是人初乳的50倍[10]。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 主要的功能是约束入侵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原, 并刺激特殊的反应以帮助机体抵抗疾病。Ig可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仔畜, 为其提供被动免疫, 抵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 直到新生仔畜自己的免疫系统成熟。同时Ig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细菌和病毒人侵、活化补体、中和毒素、杀死肿瘤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新霞, 王建平等[7]以含有初乳活性物质的初乳粉饲喂小鼠, 发现牛初乳粉能明显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这表明牛初乳具有免疫调节功能。Sugisawa等[11]在牛初乳影响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体外试验中发现, 牛初乳能够明显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外, 有研究表明牛初乳抗体多作用于肠炎沙门氏菌、空肠炎弯曲杆菌、白色念珠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李斯特氏菌、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和白喉毒素、链球菌溶血素、破伤风毒素等多种毒素使机体对这些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具有抵抗力,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12]。牛初乳中还含有高浓度的细胞因子 (IL-1β, IL-6, TNF-α, IFN-γ和IL-1等) , 这些细胞因子对于促进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13]。

4 促进细胞正常生长、组织修复和外伤愈合

牛初乳中各种生长因子协同作用具有促进细胞正常生长、组织修复和外伤愈合功能。姚文等[14]研究牛初乳制剂对成骨细胞增值及胎鼠骨骼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初乳制剂能显著促进胎鼠骨骼生长发育, 比单纯补钙效果更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是牛初乳中发现含量最多的生长因子, 大约是常乳的100倍, 在牛初乳中的含量因来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浓度范围大约为50~200μg·L-1。IGF作为一种自分泌和旁分泌激素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诱导蛋白、DNA、RAN和脂质的合成, 刺激氨基酸循环,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为新生幼仔尽快适应外界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IGF-1是神经生长、发育、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15], 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出的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动作电位降低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6]。IGF-1可有效地促进处于分化期的细胞增殖, 对于成熟细胞则有促生长作用。Baumrucker等[17]报道, 以含IGF-1 (750μg·L-1) 的配方乳饲喂初生犊牛, 可使其小肠组织DNA合成率提高2倍, 特别是回肠段更明显[18]。牛初乳中的表皮生长因子 (EGF) 主要来源于乳腺组织滤过的血浆, 少量由乳腺上皮细胞分泌而来[19], 而血浆中的EGF主要来自唾液腺和肾脏。EGF能帮助调理乳腺和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 增加小肠DNA含量及肠粘膜受体数量, 明显增加胃、小肠和胰的重量, 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增殖, 提高新生仔畜消化功能, 加快肠道的成熟。Bird报道, EGF具有改善酸分泌, 调节粘膜刷状缘消化酶的活性, 改善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促进机体生长的功能[20]。

5 牛初乳产品的开发应用前景

牛初乳中富含生长因子、抗菌因子及身体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增强体质。因此, 通过运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 从牛初乳中提取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有效因子, 做为各种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基料, 开发研制具有不同发展价值的保健产品和医疗药品将是今后特色化乳制品生产的必然趋势。目前, 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IGF-1具有降低血糖、促进代谢及使人体内葡萄糖氧化和转化为脂肪的作用, 且牛初乳中IGF的活性是人的10倍以上, 若将其开发成新药,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乳铁蛋白由于具有抑菌、抗真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重要药用价值, 可用于开发新药。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抑菌, 其次是杀菌作用, 因此可利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证生鲜牛乳的品质。在牛初乳中, 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最丰富,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可约束入侵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原, 并刺激特殊的反应以帮助机体抵抗疾病, 同时还具有活化补体、溶解细菌、中和毒素等功能是保健性乳制品的主要添加成分

摘要:主要介绍了牛初乳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 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促进细胞正常生长、组织修复和外伤愈合等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以及牛初乳作为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哈萨克族学生论文下一篇:私募股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