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论文

2024-05-19

生理心理论文(精选12篇)

生理心理论文 篇1

歌唱生理指的是, 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歌唱过程中, 运用与歌唱有关的人体器官进行功能性的发挥。与歌唱有关联的身体器官主要有, 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器官, 共鸣腔体等。歌唱器官的健康与协调的状况是声乐演唱的物质基础。歌唱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感觉、情感、知觉、意识、意志、记忆、想象、思维和气质等。

声乐演唱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歌唱中通过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兴奋与抑制来表现人的喜悦、愤怒、哀伤与欢乐, 从而恰如其分地来表现人的情感。好的歌唱效果与歌唱的生理和歌唱的心理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辨证关系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生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不相同, 在神经一体液的调控下, 他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来共同完成人的生理功能。人在歌唱的时候同样要受到神经一体液的调控与支配, 因为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是歌唱的心理支配歌唱生理的一种功能性活动。只要是在歌唱就离不开心理因素。要运用意识、感觉、意志、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 对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 来提高歌唱水平。

荷伯特·凯萨利是世界上著名的声乐演唱大师和声乐教育家, 他在《心的歌声》一书中说到歌唱心理对歌唱生理的重要指导作用。在他的声乐教学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教学语言, 他曾经这样写到过:声音垂直线的感觉、声束、心理路线、心理上的音级等等, 要求他的学生以歌唱心理为指引, 去带动歌唱生理的积极配合, 以此来让学生获得良好正确的歌唱状态。意大利男高音贝尼亚米诺·吉利在他所写的《学唱入门》一书中谈到过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之间的关系, 认为人们在发声时候, 首先在心理上要预先想到将要发出的声音的每个元音的音响及声音形象。歌者的思想意识是正确的, 那么他的歌唱生理也会做出相应的调节, 达到正常发挥的效果。我们国家老一辈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在歌唱要素主动与被动论中提出:“在歌唱的生理要素与生理要素中两者中, 心理要素是主导, 它始终调配着呼吸、吐字、共鸣和发声等生理要素。”心理要素虽然很重要, 但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一定要建立在健康的歌唱生理基础上。一旦没有正确的心理因素引导, 声乐生理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最佳发挥, 也就不会有美妙的歌声。良好的歌唱心理引导着歌唱时正确的姿势、呼吸, 以及相应的歌唱器官功能的正确发挥。因此,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两者相结合并形成协调统一状态, 就会使歌唱者在歌唱时拥有一个正确、协调的歌唱状态。

二、影响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的协调统一因素

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相互协调统一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是归根结底原因还是人的素质。素质是人类在先天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把社会文化、教育的规范、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 在人身上的综合体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使自己的技能、技巧、知识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 可以说素质是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协调统一、是掌握与歌唱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发挥歌唱能力的最佳保证。

同时,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机能是声乐演唱者必备的条件, 也是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协调的重要条件, 两者的协调对演唱者而言是两者因素的共同促进, 反之, 则是两者因素的相互制约。

1. 健康的体魄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协调的运动, 演唱者身体状况的好与坏, 会直接影响到歌唱技巧的发挥和歌唱心理的变化。人的声带很娇嫩, 呼吸系统状况不佳、精神焦虑、身体劳累、心情沮丧等等都可能会引起嗓音的不良反应。而对与声乐演唱者来说对自己的嗓子状况是否良好一定十分关注, 稍有不适, 都会影响到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在演唱时不能够正常的发挥演唱水平。因此对于一个从事声乐演唱事业或是正在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们而言, 健康的身体是歌唱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好的身体素质, 在歌唱时才有可能更好的调动歌唱的器官, 才能唱出美好的歌声。所以声乐演唱者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多作有氧运动, 比如跑步、爬山、游泳、练习太极拳、体操、羽毛球等, 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尽量避免高强度锻炼, 尤其是在演出前或是练习演唱之前例如, 举重、拔河等, 因为高强度的锻炼会造成声带过度紧张和充血, 而影响声带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时饮食卫生, 以及养成良好和规律的个人生活习惯。

2. 良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相互协调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声乐演唱者在上台演唱前或是在演唱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的心理, 这一点笔者自身也有同样的感受。关于这一点笔者个人认为还是取决于声乐演唱者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生理学家认为,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演唱者还是器乐演奏者在准备上台的时候, 已经进入了一种工作状态, 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这种表现。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演唱者, 这种反应不会很强, 如果演唱者心理素质很差, 就会出现非常反常的生理反应, 如情绪过于激动、心跳过快、紧张、呼吸频率过快、恐惧、憋气、血压升高, 甚至会发冷汗, 嗓子发紧、嘴唇发抖、喉咙和口腔当中的分泌物过多, 不能正确自如的运用歌唱气息等, 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一般称作为歌唱生理失衡的状态。

在舞台上面对众多观众为观众现场演唱, 对于一位歌唱者尤其是没有舞台演出经验的歌者而言, 这的确一种考验, 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洛蒂他在回忆时候也曾说过, 在为全世界观众电视直播现场演唱时, 心理也紧张, 这是很正常的,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难免的。在声乐历史上被列为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卡鲁索曾说过:“所有的大歌唱家都会有舞台紧张感觉。”当我们在电视上或者现场音乐会欣赏到歌唱家们用精湛的歌唱技巧、声情并茂的表演与成功的演唱一次次征服观众们时, 也是他们的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达到协调统一及最佳发挥的一种歌唱境界。只要通过一些手段对理心素质进行训练和培养, 紧张与恐惧的这种怯场心理或者说不良的歌唱状态是可以克服的。一定要在平时学习歌唱的过程中, 大处着眼小初着手, 尽量多参加一些与歌唱有关的活动, 例如:歌唱比赛、音乐会、晚会演出等, 也可以在朋友聚会或家庭聚会时为朋友和家人演唱等。另外演唱前要尽可能做好一切与演唱有关的准备, 适当的做一些放松锻炼和控制紧张的训练, 保持注意力集中与歌唱器官的积极配合, 这样在演唱时就有可能超常发挥。总言而之, 良好的心态与的心理素质, 可以使声乐演唱者的各个演唱器官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

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过:“良好的歌唱状态主要是通过精神来操纵的一种心理创造, 歌唱者自身必须在心理上要主动起来, 在歌唱生理兴奋与积极的状态下把声音振奋起来。”所以, 好的歌唱一定是来自于歌唱者心理的创造与生理功能协调统一的良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杰罗斯汉涅斯著, 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荷伯特·凯萨利著, 李维勃译.心的歌声[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78.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4]陈小敏, 王廷玉.浅谈心理因素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J].东北大学, 2003 (3) .

生理心理论文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青春期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2.了解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标准 3.学会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重点与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青春期,进入青春期会出现哪些变化,以及出现这些变化后该怎样对;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最终能顺利的度过青春期。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中最美丽的春天,但它也是一个沉重的,不无苦涩的春天。它有灿烂的花期,也有绵绵的雨季。面对众多的压力和冲突,面对逐渐失调的心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2.教学程序: 1).什么是青春期

是指由儿童发育到成人这一过渡时期。进入青春期后人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人体外形的变化,也有生理、生化、内分泌的变化,还有心理、智力和行为的变化。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变化,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接踵而至的男生首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由此而引发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例: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

2).人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理上成长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哪些变化?

生理变化: A 身体外形的改变;B 内脏机能的健全; C 性生理发育的成熟。心理变化: A 认识能力; B 情感; C 社会性; D 性心理;

一是困惑感。由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他们对遗精、月经及第二性症的发育感到困惑或难堪,羞于和异性在一起。与此同时,又喜欢与异性交往,因此而出现焦虑、害怕、害羞和困惑等复杂的心理变化。二是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由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逐渐扩大的社会交往,青少年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开始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外边的世界,开始自己主宰自己,而且这种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开始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产生质疑,对家庭的一些传统习惯开始不愿适应,不愿事事受父母、老师的指挥。但在经济上,他们仍需要依靠父母,他们必须与父母住在一起,受家庭的约束。这种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会使青少年的情绪不愉快,不稳定,甚至形成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青少年学习压力大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出现焦虑、抑郁等。

三是追求新奇。由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尚未成熟,且对社会认识能力不够强,经常在思考问题上表现出直观易感性。常常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错误,对事物的本质没有清楚的认识,支配他们的是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等。

四是追求成熟感。由于对事物本质缺乏深刻了解,不易辨别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豪”与“自傲”、“羡慕”与“妒嫉”、“鲁莽”与“勇敢”、善与恶、真与伪的区别。他们会不加思考的效仿、模仿成人,如认为吸烟可显示出魅力、成熟的表现。3).我们该怎样应对这样的变化?

①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可以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兴奋无比的一门艺术或文化学科,把它当作自己的兴趣或爱好)

②锻炼身体(对健康的知识的了解,特别是青春期方面的)③多看书籍

④多思考,多交朋友(交心的不必太多,即能在思想上对你真正有促进作用的人,不排除父母亲人)

⑤树立自信心,提升心理承受力(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知识)

⑥培养自己对人和事物的一些判断能力,学会自我保护意识(有困惑的时候要跟亲人和老师、同学倾诉)

这些应对只是作为参考,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应对的方法和方式。

4).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均臻良好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质健壮。5).健康的标准: ①、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②、遇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6)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7)心理健康的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限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条件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从心理和生理层面看明星吸毒 篇3

生理需要:為减肥?

毒品古来有之,过去,人们在对毒品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认为这种东西不是很坏。吸毒者往往不自觉以此为安慰,然而现代社会毒品的毒性较之以往增强,我们常说“吸毒成瘾”,毒品会替代我们大脑原本具备的自我产生快乐和兴奋的能力,一旦自然功能被破坏后,就必须依赖毒品。

有的艺人沾染毒品,是出于生理性需要。比如,减肥。对普通人而言,减肥可以是个长期目标或只说不做的目标,对艺人而言,身材却是饭碗。再如,宁财神称,他拿毒品当药,是想治疗长期写作疲劳激发的神经性呕吐。还有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通过毒品缓解,比揉按足三里更加立竿见影。

戒毒专家表示,现代的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仔等等,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一个伤害首先表现在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由于毒品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因此吸毒者很容易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很大,例如,冰毒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甚至引起猝死。

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也有着直接的毒性作用和恶性刺激。长期吸毒会导致神经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性改变,如记忆力下降,智力受损、出现幻觉、妄想等等类似精神病一样的症状。精神方面则表现为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进而导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心理需要:找灵感?

相比生理,心理上的需要更加刚性——这也可从心理上的戒毒治疗更难看出来。

使用影响到精神的药物,如兴奋剂、致幻剂,会产生某些特殊的体验,在创作者看来,这种致幻效果带来的创造性幻觉,落实在作品中可被称之为“灵感”。激发灵感可能是明星们吸食毒品最耳熟能详的理由,从感受上来说,毒品被注入血液的那一刻,可能是“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为了寻求灵感,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甚至科学家都在寻找怪诞甚至残忍的方式,比如,想用射钉枪来改变大脑沟回。然而,因吸食毒品产生的“灵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创造力的来源,灵感的来源应是在长期的工作积累和辛勤付出中,毒品被包装成了“灵感来源”的外衣,其实是一种心理幻觉。

近期被曝光的吸毒明星以演员居多,演员吸毒若非寻求刺激的话,与演艺圈子的人际交友环境氛围也有很大关系。明星的第一口毒,往往出于社交需要,他们需要显得合群,他们需要迎合前辈,甚至他们要主动套上这演艺公司抛来的枷锁,以此表示从此唯命是从。

生理心理论文 篇4

一、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正在逐渐完善过程中,灵活性日趋提高,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很快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他们能较快学会较复杂的技术动作。但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身体容易疲劳。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如适当地增加竞赛性和游戏性练习,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系统趋于完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训练中应多增加些讲解和分析,以提高他们分析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2. 骨骼与关节特点。

此阶段学生的骨骼富有弹性,但坚固性差,虽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迅速生长,但尚未完全骨化,在此时应在沙坑适当进行一些跳跃练习,而不宜在硬地上练习过多的跳跃,以免引起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同时,要注意负重和静力性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以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青少年的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差,通过训练可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能使关节的活动既柔又韧,既灵活又牢固。所以,这时期也应多注意多做柔韧性方面的练习。

3. 肌肉特点。

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肌肉富有弹性,但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重量和肌力不断增长,但迟于骨的生长速度。在不同发育时期,肌肉应适应骨骼的发展。青春期内,肌肉主要是向长度发展,肌纤维较细,力量和耐力差,这时如果加大肌横断面积和肌肉的力量,效果不佳。到了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作用,肌力明显增加,此时应进行适当的必要的力量练习。根据上述的特点,在进行训练时,宜进行柔韧性和弹跳力的练习,负荷较轻而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力量练习,而这个时期提高灵敏素质,加强脚步移动和动作协调性,对掌握技术动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 运动时心血管机能反应。

由于年龄不同,心血管机能反应也不同。经常运动,可增加心肌蛋白和糖元的储备,可使心肌纤维变粗,同时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改进血液循环,增强心收缩力,使每搏输出量增加。根据心管结构与机能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心脏承担一定量的运动,这对心脏是有益而无害的。年龄较小的中学生,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以免心脏长时间负担过重,得不到恢复,造成心脏过度疲劳。

5. 运动时呼吸机能反应。

根据呼吸系统结构和机能特点,在进行教学训练时,不宜进行过多、长时间、大强度的耐力练习。年龄越小越应采取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手段。经常在户外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朝气蓬勃,兴趣广泛,爱动好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男生自信心强但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学习技术急于求成,易激动、好斗,不太注意遵守组织纪律;女生细心,对动作要领体会认真。因此,对男生要经常叮嘱;对女生的思想工作要深入细致,不宜过多当众批评,对她们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掌握技术动作较慢的学生要多加辅导,增强其自信心。

三、对中学生进行排球教学训练的几点认识:

1. 尽量运用直观示范。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来学习动作。所以,教师的排球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动作的水平。在安排校排球队指导教师时,一定要选择排球专业的教师,这样能使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更快、更精确。

2. 动作讲解要生动形象。

在教学训练中,语言要简明扼要,最好边讲边示范。要根据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特点,讲解语言多带点幽默性、通俗性,以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参加排球运动。

3. 直观教学和启发运动员积极思考相结合,借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技术、战术教学,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有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结合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

4. 循序渐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

排球运动员掌握技术、战术和发展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规律性:顺序性和连贯性。在教学训练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根据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运动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队的战术配合,也要按从简到繁、由分到合的顺序安排。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稳步前进。处于不同年龄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差距,所以,训练不仅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而且必须在不同阶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问题去解决。

5. 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

排球运动的特点是球飞行速度快,变化多,落点不固定。每次发球要轮转。所以每个运动员必须既会攻又会守。如果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基本技术,就不可能在比赛中获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步骤地教学生掌握各种技术,不断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多种战术打法。但基本技术的全面发展应与培养特长相结合,要结合个人的特点和全体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特长,这样,才有利于在比赛中取胜。

6. 训练和比赛相结合。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以训练为主,比赛为辅。练为赛,赛促练。在学习技术阶段应多练少赛。在掌握技术后,适当安排比赛,特别是外出比赛,学生能学到并积累一些临场经验,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四、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打好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基础。

这不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排球运动高峰的保证,而且是延长运动寿命,防止伤病的重要措施。

2. 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格要求落实到每堂课,严格按技术规格进行训练,对每个练习做到一丝不苟。

3. 合理安排运动量。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大、中、小相结合,使肌体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恢复,教师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要以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活动及体重、食欲、睡眠等变化为依据。

4. 加强医务监督。

心理、生理卫生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现将本学期遥心理生理卫生教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目标的完成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5、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二、开展的工作

本学期,各科任教师都奶根据季节特点和学生身体状况认真开展常见病预防工作。

1、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的卫生要求;预防近视(认识近视的成因、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预防眼外伤;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睡眠卫生要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于健康的物质,避免被动吸烟。

2、疾病预防: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认识传染病(重点为传播链);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脑等)的预防;冻疮的预防(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学生应接种的疫苗。

3、安全应急与避险: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识;不乱服药物,不乱用化妆品;火灾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及时就医,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4、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配合卫生部门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

5、学校还开展的相应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卫生与健康知识竞赛,卫生与健康主题班会活动等,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有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

总之,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把心理、生理卫生教育和各项工作在机结合,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将继续努力将心理、生理卫生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三道沟小学

别让孩子的生理缺陷成为心理缺陷 篇6

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血管瘤,需要激光治疗,当然,如果它不扩散,也可以不用管它。虽然看不出来扩散的迹象,但它的位置实在长得太不凑巧。于是,在女儿半岁时,我就抱着她去医院做了激光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疼痛足足折磨了女儿半个月,而那块疤,却纹丝不动。医生说,有些疤确实需要反复手术,如果不扩散,还是不要折腾吧。在眼皮子上反复手术,万一出现不测,伤了眼睛,那可真是得不偿失。综合考量后,我万分痛苦地决定,就让这块疤永远留着吧。

虽然做出了决定,但每次看到女儿漂亮的脸蛋上那个红泥巴一样的瑕疵,我的心就一阵疼痛,常常抚摸着那个地方唉声叹气,也常常在先生面前焦虑地说:“一个女孩子,留了块疤儿,以后谁会喜欢她呀?”

带女儿出去,也常常有人瞪着那块疤看,不时地指指点点。亲戚朋友见到女儿,也总是啧啧叹息:“这么漂亮的女孩,长了块疤,太可惜了!”还有人无限同情地告诉我各种偏方,或说在某医院有亲戚,能帮忙预约治疗。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难过好久。女儿见我难过,也郁郁寡欢,呆呆地坐在一边,连喜欢的动画片也不看了。

我尽量不带女儿到人多的地方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的自尊,但是等到她上学后,各种麻烦还是接踵而来。老师总是反映女儿不合群,别的小朋友玩得热火朝天,她只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无论老师怎么劝,她都不肯加入进去。她还常常嚷着不去上学,路上碰到同学,别人跟她打招呼,她却扭过脸去不理不睬。下课后,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却怯怯地坐在座位上不动。

很显然,女儿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样下去,她肯定会被同学孤立。那天回家,我耐心地问女儿:“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啊?”

女儿低着头,嗫嚅着说:“他们不喜欢我。”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喜欢你呢?”

“妈妈你不是常说,我脸上有疤,别人会不喜欢我吗?”女儿抬起头,认真地反问我。

这句话像电流一样,震得我心里剧痛。原来,我不经意间的一些话语,居然像炸弹一样,拥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扼杀掉了女儿心中所有的美好。

那天晚上,我在网上逛了好久,我看见好多有生理缺陷的人活得精彩纷呈。有些缺陷,甚至能成为一些人人生的亮点,而很多身体健康、长相无可挑剔的人,却过得不如人意。我意识到,生理缺陷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不应该对一个人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那些心理缺陷,能把一个人的人生彻底毁掉。

说实话,如果看到别的孩子长块疤,我会毫不介意,只是因为太爱女儿,才会对她的一点点不完美斤斤计较。而我的计较,会绞杀女儿的骄傲,让她变得自卑、怯弱。相较于那块疤,这才是最致命的。

要想改变女儿的心态,必须先改变我们的心态。我和家人商议,以后对待女儿的疤痕问题,大家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给她洗脸时,我会温柔地抚摸着那块疤,说:“这块疤好可爱啊!上帝真宠爱你,他怕你哪天走丢了,妈妈找不到你,所以留了个记号。”女儿半信半疑,脸却笑成了一朵花,连出门时都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

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出去逛街,我都把女儿带在身边。当别人对她的疤评头论足时,我会云淡风轻地笑笑:“这有什么呀,你脖子上还有颗痣呢!我觉得我女儿的疤挺漂亮的。”别人见我这么表态,也纷纷夸赞女儿漂亮。刚开始,女儿还低着头,听大人这么一说,脸上立即阳光灿烂,兴高采烈地和小朋友抢东西吃去了。

偶尔,女儿也会自信心不足,怯怯地问我:“妈妈,有这块疤,是不是以后找不到男朋友?”我惊诧于现在孩子思想的早熟,但却并不避讳,大方地说:“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计较,计较的人不是真心爱你。这块疤呀,正好是个检验器,能检测出别人的真心,别人想要这个检验器,还要不到呢!”虽然这些话女儿似懂非懂,但知道自己有一样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她还是乐得屁颠屁颠的。

当然,大多数时候,我对女儿的疤选择了忽视。忽视代表了不重视,不重视代表了它不重要,既然不重要,何必还要想它呢。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女儿渐渐明白,那块疤,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影响心情甚至影响人生,简直是杞人忧天!

小孩子毕竟可塑性很强。很快,女儿就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本性,不仅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节日时,女儿还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演出。

为了上台的效果,老师委婉地提出,能不能想办法遮一下女儿眼皮上的那块疤,比如剪个齐刘海什么的。我还没回答,女儿就在一边大声说:“这有什么呀,化个妆就盖住了!”

我和老师相视而笑,这件事处理起来确实简单,化个浓点的眼影,啥问题都解决了。

那天,看着女儿在舞台上自信地舞蹈,我在台下发自内心地笑出了声,我们终于走出了那个困扰了我们很久的阴影。女儿如此美丽而自信,那点疤,根本不可能对她的人生产生丝毫影响。

生理缺陷真的一点都不可怕,如果大人不能泰然处之,让它成为心理缺陷,这对于孩子来说才是致命的。我很庆幸,虽然女儿有那么一点生理缺陷,但是我却及时地带她走出了困扰,让她的心理无比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生理心理论文 篇7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与训练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问题

3.1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2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生理心理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择期行手术治疗,并知情同意。将10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60~79岁,平均(72.5±2.6)岁;19例骨折手术,16例普通外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7例其他。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60~79岁,平均(72.9±2.5)岁;20例骨折手术,15例普通外科手术,13例妇科手术,6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常规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1 d,实施术前访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核对,向其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有效性,消除患者紧张感、不安感;认真评估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心理感受,认真解答患者疑问;加强与家属的交流沟通,指导其鼓励、安慰、支持患者,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指导患者通过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法自我调节。(2)术中心理护理:送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在核对患者信息时,准确、亲切唤其名字,向其介绍手术室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等;手术准备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状态;针对局麻患者,术中遮蔽其视线,使患者不必直视手术部位;术后观察患者表情及状态,针对出现明显心理应激的患者,及时给予其安慰、鼓励,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对应激状态进行缓解。(3)术后心理护理:完成手术后及时清除药液、血液,帮助患者整理衣物;患者苏醒后,告知其手术顺利进行,肯定患者术后表现,及时询问其是否出现不适;送回病房后,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及家属心理疑问。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生理状态,包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2)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敌对等,阴性为得分在2分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状态变化情况

两组术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毕各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术前,两组心理状态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心理状态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部分手术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和对疾病的担心,极易在围手术期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不良心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3]。特别是多数老年患者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退,且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创伤会致使其出现一定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手术耐受性,影响术后康复。

手术室心理护理强调在患者围手术期为其实施综合、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促使其从容面对手术;术中做好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对应激状态进行缓解;术后及时肯定患者表现,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毕各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心理护理能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术后心率和血压水平,改善其生理状态。而且,术后观察组心理状态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状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08例手术室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并知情同意。将10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手术室心理护理)与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率、血压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心理状态SCL-9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状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生理,心理

参考文献

[1]吕晓艳,洪静芳.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90-92.

[2]黄振华,唐俐.舒适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B):98-99.

生理心理论文 篇9

一、长期的经济压迫使范进的生理不堪重负。

范进出身寒门,从小投身科举,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 除了满脑子功名利禄之外,身无长物,家徒四壁。而他殚尽竭虑所学的书本又不能帮助他赖以谋生,生活的窘迫,经济的拮据可想而知。好在他自小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教育,这成了他聊以自慰的精神鸦片。尽管他常常衣食不继,过着半饱半饥的生活,但他认识到:只要坚持科举这条道,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一旦放弃了科举,现实不仅不能改变,而且会雪上加霜,所以,自始至终,除了坚持科举一条道走到黑,他别无选择。 范进的贫穷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单从他考中秀才胡屠户为他贺喜时所说的话里,读者可以略知一二。女儿嫁给范进十多年,“不知猪油可吃过两三回?”范进背着老丈人去参加科考,不料回到家中发现已断粮两三天,老娘饿得发昏,差点没出了人命。胡屠户骂范进“尖嘴猴腮”,并不仅仅是对他形象的贬损,更多的则是道出了他身世的辛酸和生活的艰难。生活中的任何不平静因素都可能使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坍塌,从而诱发他的疯狂。与其说他在困难面前是坚强的,不如说因为他对科举的狂热使他强撑不倒,但他的生理早已发生了严重病变,发疯只是时间问题。

二、世俗社会的摧残使范进的精神行将崩溃。

科举制度一方面通过考试的方式让极少数幸运者跻身上流社会,另一方面让绝大多数失败者沦为社会底层的贫困者。人们对科举成功者青眼相看,奉若神明, 极尽胁肩谄笑逢迎巴结之能事; 对失败者则百般奚落,万分鄙视。 范进从二十岁起屡试不第,直到五十四才考中秀才。在几十年的科举生涯中,不知遭了多少白眼, 受了多少冷嘲热讽。长此以往,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性格。他见了所有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唯唯诺诺,谦卑有加,可是所有的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变成了社会的多余人。家里断粮多日,无人问津,即使是自己的丈人胡屠户对他的困难也视而不见,还经常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范进考中秀才那天,胡屠户名为贺喜,实为摆谱训人,颐指气使,语言粗俗不堪,不是开口讽刺,便是闭口责骂,让范进唯唯连声,无地自容。本指望胡屠户解囊相助,熟料相助成空反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在如此冷漠势利的社会中,孤独无助地生活着,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他整天失魂落魄,其病态十足,只是隐而未发罢了。

三、对科举的痴迷和利欲熏心使范进最后的疯狂。

生理心理论文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色彩,生理心理变化,影响

1 园林植物色彩

园林植物色彩包括花朵的颜色、叶子的颜色、果实的颜色以及枝干的颜色, 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第一视觉特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 设计师通常会把植物色彩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园林植物的配置当中, 使植物色彩对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园林植物按照色彩大致可分为:蓝色花系植物、紫色花系植物、红色花系植物、白色花系植物、黄色花系植物以及其他色花系植物。

2 园林植物色彩对人的作用

2.1 园林植物色彩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人们对于植物色彩的认知和应用千差万别, 因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也不尽相同。根据色彩的相关理论可知, 不同的植物色彩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有着很大区别。红色会给人以热烈、活泼、奔放的感受, 比其他颜色更具有强烈的情感暗示;蓝色是一种较为温和的颜色, 通常会给人安逸和清爽的感觉;紫色是植物色彩中最为高贵的颜色, 总是能给人庄重、敬畏以及神秘的视觉体验;黄色则给人欢快、轻松和明亮的感觉;绿色是园林植物的背景色彩, 有将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植物色彩专家的实验结论发现, 当人的眼睛在集中注视彩色图片时, 其单位时间内呼吸的频率、脉搏跳动的次数以及脑电波图形等都会随着色彩的变化而不同。实验中, 由于红色是一种兴奋警觉色, 因此, 当实验者对红色进行感知时, 其呼吸变得急促, 脉搏跳动的频率也加快;当实验者感受蓝色图片时, 呼吸和脉搏跳动的频率明显减缓, 脑电波的图形也显示实验者的状态较为放松与冷静。植物色彩在调节和改善人们心理情绪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 绿色是植物最基本的颜色, 是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它能够使人们在身心疲惫或者焦躁不安时感到平和、宁静与安逸。红色系列是植物花朵和果实的基本颜色, 进入人们的视觉感受器官后, 会使人们在心理上联想到温暖和热烈的阳光, 等等。

2.2 国内外对园林植物色彩研究进展的分析

虽然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 是世界园林中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但是, 目前我国在园林植物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有人曾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被测试者在运动后对于不同种类的牵牛花与空白组对照, 对学生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进行测定后得出, 当人们处于植物色彩环境中身体恢复速度更快, 心理感受也更加舒适。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第一, 园林植物色彩对人生理方面的影响。国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园林植物色彩具有缓解身体疲劳、平复内心环境等功效。不仅是园林绿色植物, 室内的绿色植物也具有有效恢复人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脑电波的功能, 帮助人们减轻视觉疲劳与肌肉酸痛, 以及缓解工作压力, 等等。总之,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创造舒适自然的环境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 园林植物色彩对患者身体康复方面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还发现, 植物的色彩对病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 国外很多医院都会在室外种植色彩丰富的园林植物, 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尽快恢复健康。这一做法的依据来自于色彩学理论:红色可以有效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促进血液循环, 帮助肾上腺分泌激素;黄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对肝病患者的效果最为显著;黄色系列对帮助患者改善机体疲劳, 缓解心理压力以及安抚不良情绪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蓝色的功能相对较多, 不仅具有降低血压和脉搏、保持呼吸平稳等作用, 而且还能调节患者体内平衡, 帮助他们克服睡眠不足的问题;紫色则对身体组织的生长具有良性的刺激作用, 对淋巴系统的正常循环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而紫色是缓解偏头痛的理想色彩。第三, 园林植物色彩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园林植物色彩对人们的情绪波动以及心理反应有着明显的影响。国外心理学家研究得出, 当自然的绿色占人们视野的1/4时, 心理活动与精神面貌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在通常情况下, 园林植物色彩能够通过对人们心理环境的调节, 进一步影响其学习和工作, 对帮助人们完成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十分有价值的。

3 对园林植物色彩在配置中的建议

第一, 园林设计以宁静为主题时, 尽量配置大量的蓝色或者含蓝色的冷色系植被, 能够给人们带来安逸、宁静以及平和的视觉感受, 达到安抚人们心理情绪的目的。第二, 园林设计以热烈和充满活力为主题时, 建议多采用颜色鲜艳的植物, 如红色和橙黄色的郁金香, 从而创造出一种欢乐、活泼以及喜庆的氛围。第三, 园林设计以别致和奇特为主题时, 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浓艳的植物, 像深蓝色或红色、紫色, 不同程度的铜色以及金黄色, 这些颜色的合理配置往往能够创造出奇特绚丽的园林植物效果。

参考文献

生理心理论文 篇11

一、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业余体校的少年运动员因为身体发育特点,骨骼內矿物质(钙、磷)少,有机物(骨胶元等)和水分较多;骨密质较少,弹性和可塑性大,易变形。因此,在训练时要尽量避免在硬地上做强度很大、时间过长的练习,以免身体负担过重,造成损伤。少年儿童脊柱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未完成,在训练中特别应强调技术的正确性,启蒙教练员更要注意这一点。

2.处在少年儿童生长期的孩子肌肉成分及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龄小,肌肉中的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随着年龄增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肌肉的重量也随之增大。根据这一时期肌肉力量增长十分明显的特点,在训练中做力量练习时,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负荷量不宜过大,最好少用负重的方法,避免损伤孩子的肌肉。

3.少年儿童心脏的发育不成熟,在训练中要注意不要增加孩子的心脏负担,尤其不能做过多的剧烈运动,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及内容要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心脏的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

4.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比较,前者占优势,而且两者之间转换较快。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多样灵活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多采用运动性游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调动孩子训练的兴奋性和新鲜性,保证训练的效果。

5.少年儿童运动员在接触运动训练初期就像一张白纸,因此教练员要通过科学的选材测试,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全面素质,为今后的定向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他们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步会建立自信心,但同时也常常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强感。在训练中有时可适当地给他们布置独立完成的计划和练习内容,以助于发展其独立性和自觉性。同时,教练要经常给予正确的评论。对不正确之处要加以引导,培养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在技术动作训练这一环节上要多用重复性训练的手段,保证运动员技术的定型。

3.少年儿童在成长时期的理解能力不强,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多做示范动作、观看影像资料等,使训练手段灵活多样、直观生动,加深他们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生理心理论文 篇12

一、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中的常见误区

就歌唱而言, 它是一个歌唱者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意志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近而形成全面、真实而自然的表达情感的过程。歌唱, 首先是以歌唱者自身的身体为物质基础的。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完备的发声器官, 就拥有了歌唱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发声、吐字咬字、共鸣以及歌唱时的身体姿态等生理活动, 必须与充分调动起来的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歌唱积极性等心理因素达到和谐统一, 这样, 才能在保证歌唱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 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圆满成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过程中, 许多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同的问题。如:不少老师片面注重对学生歌唱器官的训练, 甚至有人把对歌唱器官的训练当成了声乐教学的全部内涵,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意志的开发和培养, 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在施教过程中, 面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 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把握, 往往只根据学生发声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不足, 直接切入到对学生发声器官的生理性调整和训练上来, 没能帮助学生从艺术性和心理等方面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如:在教学中, 有的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歌唱气息的训练, 发声过程中要求学生气息吸的要深, 且越深越好, 发声时要求学生的气息保持绝对的稳定;有的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时的共鸣和发声位置, 上课时一味的要求学生要有高位置;而有的老师则侧重于对学生音域的开发;有的老师又注重帮学生追求和获得亮丽的音色……。当然, 老师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其出发点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 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是仅从学生的生理器官和身体感觉上去训练学生, 学生在还没有从思想、心理等方面对发声时的相关要求有所认知、理解的情况下, 就会盲目的从生理和感官上去感觉、模仿所谓的技巧方法。而教师如果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 主观上可能又会促使学生的这种学习盲目性。

另外就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 因为他们大多起步相对较晚, 且对声乐学习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过分追求歌唱的技巧和方法, 甚至为此不惜饱尝身体的痛苦;有的学生则喜欢追求音高, 把对自己所能唱的音的高低, 当作衡量学习进步和声乐水平高低的标准, 忽略了对中、低声区的练习, 结果造成声区的不统一, 不能连贯、流畅的歌唱;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追求音量, 认为声音越大越好, 为此, 他们在练习中身体往往过分用力, 把喉咙、咽腔等撑的过大, 甚至连身体也会变得僵硬不堪, 这样不但影响了歌唱的灵活性, 还使得声音在不同的元音转换中缺乏统一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 除了个别原因之外, 大多都与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 只注重了歌唱时直观的生理反应、忽视了心理意志在歌唱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休戚相关。因此, 如何协调好不同因素在歌唱时的相互影响、解决好歌唱过程中心理意志和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就成了声乐学习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歌唱时生理协调和心理意志之间的关系

科学实践告诉我们,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应。人的一切心理活动, 都是以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为基础进行的。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的。在声乐学习中, 良好健康的身体和完美无缺的歌唱器官, 为我们学习声乐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我们知道, 人的声带是获取声音的主要物质条件, 气息运作是获取声音的主要动力。研究表明, 如同人的手纹一样, 世界上没有那两个人的声音是一模一样的, 但从人的发声机理来说, 又都是大同小异的。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经过老师的认真指导和系统训练, 学生们的歌唱逐渐变得科学化、合理化。在教学中, 老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歌唱条件, 对他们歌唱的气息加以调整;帮助他们寻找良好的歌唱共鸣;纠正歌唱中不正确的吐字咬字;建立良好的发声位置及歌唱时良好的身体姿态等, 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和完善的发声理念。歌唱又是一个整体性活动, 正确的歌唱, 应该是正确的呼吸、良好的发声状态、标准的歌唱语言等生理活动, 结合兴奋的歌唱心理状态、强烈的歌唱心理欲望和浓厚的歌唱兴趣等方可进行的。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歌唱时的心理意志的培养, 更多地侧重对学生歌唱技术的训练。如:在教学中, 若发现学生发声时气息不够稳定, 我们一般会花一定的时间, 千方百计帮学生解决气息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多会采取一些直观的、生理性的措施, 但是, 当感觉学生的歌唱气息有所改善时, 却发现其发声器官又缺乏相对的稳定性 (如喉头的稳定性等) , 这时, 我们又会把上课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喉头位置、喉头肌肉以及喉头稳定性的练习上来……。歌唱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采用上述这种“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注重片面, 割裂其他”的教学方法, 加上有的老师所固有的“重方法技术, 轻心理意志”的思想意识, 这对于科学的歌唱和教学来说, 无疑是一种整体失衡的现象。因此, 只有将生理、心理以及其他因素协调运作、充分调动,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歌唱, 达到身心高度统一的理想歌唱状态, 才能使我们的声乐学习和教学达到歌唱美和艺术美的预期效果。

歌唱是一种全面协调、科学运作的整体运动。声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在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歌唱要领的同时, 首先要关注和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努力开发和培养学生丰富而稳定的心理意志, 这是保证歌唱者全身心投入歌唱学习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从歌唱者心理状态的形成过程来看, 首先, 第一阶段要使歌唱者对歌唱产生相对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 还要学会对学生倾注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关怀, 不仅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也可能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 在要求老师充满爱心的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俗恰当的比喻来影响学生, 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努力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此来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 歌唱中心理因素是主要的, 它贯穿歌唱艺术的全过程。如:较多的初学者一般学习心情较为迫切, 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愿望, 往往会简单盲目的从生理感官上下工夫, 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还会造成气息僵硬、声音不顺等毛病。作为声乐教师, 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如果因为老师的教法不当或学生的学法错误等引起发声器官的病变而没有及时加以纠正, 可能会造成一个人声乐学习生涯的提前终结。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适时地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在歌唱训练中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足, 并对自己的歌唱器官及生理构造进行必要的了解, 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 帮助他们正确运用歌唱心理, 协调歌唱生理, 逐步达到歌唱的声情并茂, 完美的塑造音乐形象。同时, 还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缓解学生的紧张压力, 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 减少对他们的否定和责备,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和学生一道寻找成功的良好途径。第二个阶段,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能, 加上歌唱心理的逐步成熟, 歌唱过程中许多错误的东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削弱, 使歌唱者从整体感觉上越来越自如, 歌唱时身体逐步解放, 使歌唱技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提高, 歌唱状态自然协调, 声音轻松流畅, 音域进一步拓宽。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 使他们能恰如其分、声情并茂的表现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为进入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奠定了基础。这时, 如何培养与学生歌唱水平相适应的心理素质, 就成了我们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这也就是心理状态形成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掌握了相对完善的歌唱方法;具有了较高的歌唱技能和演唱水平, 在歌唱生理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 歌唱的心理意志也日趋成熟, 相对科学的歌唱方法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得歌唱的机体各系统在歌唱活动中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这个阶段, 也是老师和学生心理上最轻松和愉悦的阶段, 老师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学生的努力中开花结果, 学生用自己的歌喉抒发着辛劳和汗水换来的喜悦, 面对这份辛劳和喜悦, 其中饱含老师所履行着的忠诚誓言, 也满含学生背负着老师新的希望和要求, 争取使歌唱达到“松、通、声、情”为一体的完美结合, 最终实现身心和一、声情并茂的歌唱。

总体来说, 离开心理情感的歌唱是没有灵魂的, 同样, 只有内心情感而缺乏物质基础的歌唱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个声乐工作者,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 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正确分析和解决学习与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加强自我心理意志的培养。同时, 我们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巩固与提高,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 最大可能的把音乐的深邃内涵和真挚感情表达出来;勇敢担负起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为促进和推动全民族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长海:《音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石惟正:《音乐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3]吴顺章:《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心态谈起》, 载于《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第6期。

[4]车文芬:《试论整体性声乐教学发》, 载于《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第2期。

上一篇:初中生写作兴趣培养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