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

2024-06-09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共5篇)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 篇1

肠黏膜与腔内大量的细菌及毒素广泛接触, 是机体受威胁最大的部位, 机体95%的感染也发生于黏膜或者通过黏膜入侵。因此, 肠黏膜是病原微生物主要入侵门户, 也是机体防护的关键。而养殖动物肠道的健康与否, 直接影响到养殖性能和养殖动物其他疾病发生的风险。长期以来, 肠道慢性炎症及免疫防护功能未引起人们关注。近年发展起来的营养免疫学也集中在对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探讨, 而对局部的肠道黏膜很少涉及。针对肠炎问题,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抗生素治疗, 而长期、高剂量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药物残留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日趋突显。

贝瑞康专家从医学免疫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学原理, 开发出的专一性抑制肠道炎症因子、高效保护肠道黏膜的绿色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使用在各种海水和淡水的鱼类、虾蟹等养殖动物上, 取得显著的预防肠道炎症的效果, 获得了养殖户的广泛认可。

长期使用贝瑞康绿色预混料预防了肠道炎症、降低了其他疾病发生及水质恶化的概率、降低了养殖动物饲料系数、提高了肥满度;养殖对象体色好, 活力好, 口感好。

黄颡鱼肠道电子显微镜对比图 (使用贝瑞康和未使用的肠道差异, 见图1。

湖州黄颡鱼养殖, 使用贝瑞康预防肠炎的池水和未使用贝瑞康的池水对比见图2。

图3是持续添加贝瑞康1号15d的虾。

使用贝瑞康3号的鲫鱼肠道长度比体长从常规的2~3倍提高到5~6倍, 大幅度提高了肠道的消化吸收效率 (图4) 。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 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1年中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382万吨,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渔业总产值2928亿元,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不足百分之二上升到百分之十二以上,水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促使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进步。2001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726万吨,比1978年增长16倍,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九上升为百分之六十二。而在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产量只占到百分之二十,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中国率先完成了渔业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相当于人类食物生产史中由“采摘型”向“农耕型”、“狩猎型”向“畜牧型”的转变。

我国的水产养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促使新产业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格局。继20世纪5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巨大发展后,海带、扇贝、中国对虾及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引进、驯化、人工培育等方式,一大批生长性状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对优化养殖结构,发展“两高一优”水产养殖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养殖苗种人工繁育方面,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代表,我国的苗种繁育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多数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基本可以解决,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以沿袭淡水鱼繁殖的方法,在许多种类上取得成功。但对一些重要的养殖对象苗种人工繁殖技术尚难以解决,有些种类虽可以人工育苗,但产卵亲体还必须依赖捕捞野生亲本。

我国的水产养殖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水产养殖的品种基本上是野生种的训化和直接利用,人工选育出的良种很少。这很少的品种中又主要集中在鲤鱼、鲫鱼、罗非鱼和藻类等几个种类中,导致良种的更新速率极低,大部分养殖鱼类都是野生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下我将用几个实例来说明我国水产育种方面的进步。

王卫明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黄颡鱼的驯化和鱼种的人工繁育。这是我国对于野生鱼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野生鱼类的驯化的一个典型事例。黄颡鱼是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鱼类,从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到最南边的广东省都能找到它的足迹。黄颡鱼的人工驯化和人工繁育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我国的科研条件还不是很好,但是王卫明教授和他的团队有自己坚守的信念——让黄颡鱼成为渔民增收的一个手段。就是在这样一个信念的坚守下,他们完成了湖北几大湖的种质资源的调查与采集,并且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黄颡鱼的种质资源他们每天夜里轮流坚守在武汉的一个鱼类交易码头,等待收购渔民从不同地方打捞起来的还没有死亡黄颡鱼,凭着这份坚守的毅力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黄颡鱼种质资源的采集。接下来就是人工驯化和人工繁育了。人工驯化进展的很顺利,但是人工繁育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由于初期缺乏经验,不知道黄颡鱼的鱼卵的粘性卵,也没有孵化粘性卵的经验,导致第一年的繁育失败。但是王卫明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认真总结教训,大胆探索制作并采用了新的孵化工具,从此他们的研究就进入了正途,很快就完成了黄颡鱼的人工繁育。

当然此时的他们也没有满足,他们将这一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精简,优化,使得黄颡鱼的人工繁育更加简单,更容易成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鱼苗。从此以后黄颡鱼就进入了人工养殖的队伍。

但是黄颡鱼容易患病,这严重地阻碍了黄颡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在传统的人工繁育分技术下是无法解决的。所以黄颡鱼的育种要想有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借助新的,更加有用的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所以黄颡鱼的育种还需再接再厉,同样我国传统的鱼类育种也要再接再厉。

团头鲂的育种相比于黄颡鱼的育种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团头鲂就是享誉大江南北的武昌鱼,它的名声虽大可是人工繁育却不易。这主要是因为团头鲂的育种年限相当长,性成熟比较晚。当然早期的科研经费不稳定也直接导致了团头鲂的人工繁育一直没有突破性的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我们对团头鲂的认识更加深入,因为团头鲂的育种时间的拉长使得新一代的育种技术可以运用于其中。传统的育种方式中无论是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还是性别控制育种其根现代的基因工程育种相比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团头鲂的育种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我校现在已经完成了团头鲂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现在正在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与整理工作,这必将成为我国水产育种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带领我国的水产育种开启全基因组时代。

团头鲂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将指导相应的育种团队进入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以此来克服传统育种技术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帮助科学家找到开启控制团头鲂食物转化率、生长率、抗性、繁殖力、肉质甚至是成熟年龄的钥匙。

当然新的路并不一定就是好走的路,虽说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局限性与滞后性但是分子育种技术也更加难以掌握。这需要我们的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目前我们学校水产学院的教授们运用最多的就是微卫星辅助标记育种(SSR),运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从而更加高效便捷的控制鱼类的性状,使育种工作事半功倍。当然,微卫星的应用还不仅于此,它可以应用于更加高效便捷的进行鱼类的“亲子鉴定”,使团头鲂的家系选育与群体选育更加容易操作。

作为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己任的院校,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科学研究。鱼类育种相关方面原理的研究也是不能放松的。其中我们学校水产学院的老师利用斑马鱼这一模式生物来进行鱼类育种以及其他方面原理的研究。

斑马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热带鱼类。它体型纤细,成体长只有3-4cm,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孵出后约3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就可产卵一次。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由于斑马鱼个体小,养殖花费少,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繁育,且具有许多优点。斑马鱼由于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利用斑马鱼,可以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问题,揭示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可以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和肿瘤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可以建立毒理学和水产育种学模型,研究和解决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经过30多年的应用研究和相关系统的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纯种品系建立起来,斑马鱼基因数据库也已经建立、里面的相关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技术都已经成熟,且有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是研究胚胎发育分子机制的优良资源,有的还可做为人类疾病模型。斑马鱼已经成为最受重视的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模式之一。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

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由于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极其发育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鱼粉;蚕蛹;营养

由于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海洋、淡水捕捞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要。因此要扩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提高水产品的供应量。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又需要以水产饲料行业作为支撑。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适口性强、能够被鱼类高效利用的鱼粉,被广泛作为鱼类饲料中的优质蛋白源[1]。近年来鱼粉资源紧张,价格波动较大,而我国却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寻找优质蛋白源替代鱼粉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蚕桑大国,蚕蛹资源丰富,每年鲜蚕蛹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加之蚕蛹蛋白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维生素均衡,蚕蛹蛋白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多样且技术成熟,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良蛋白原料[2]。

1蚕蛹的特性以及营养评价

蚕蛹是缫丝产业的副产物,脂肪含量较高,容易氧化和酸败而产生难闻的臭味,一直没有在水产业上得到充分重视,仅仅被当做粗饲蛋白源来处置。蚕蛹中含粗蛋白50%~70%,氨基酸组成与鱼粉相似,且鱼类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与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鱼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含量丰富[3]。蚕蛹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按照FAO/WHO的标准为111.14,与蛋白标准品酪蛋白十分接近,高于鱼粉的99.72,这说明蚕蛹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利于被鱼类消化吸收。从氨基酸分(AAS)以及化学分(CS)分析中可知蚕蛹的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蛋氨酸,这与某些植物蛋白源一致,说明蚕蛹营养组成虽好但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还需考虑强化亮氨酸和蛋氨酸组成[4]。

2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2.1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新型蛋白源开发的研究中,新型实用饲料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是首先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新蛋白源替代鱼粉的实验中,随着新蛋白源含量的升高,鱼类的生长逐渐缓慢,但蚕蛹也有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的鱼类对蚕蛹的喜爱或者耐受程度不一样。淡水鱼或者杂食性鱼类对替代的敏感性较低,肉食性鱼类往往对鱼粉的依赖性较大,想实现高替代难度大。

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形式无外乎与其他蛋白源一起添加、或者经过脱脂除臭等不同的预处理再添加或与晶体氨基酸一起添加等几种形式。目前对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鱼上,尤其是杂食性鱼类。鉴于鱼类食性的关系,它们基础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较于海水肉食性鱼类很少。蚕蛹与蛤肉混合可以替代印度鲤鱼饲料中50%的鱼粉[5]。在有卡特拉魮、印度鲮、南亚野鲮、银鲤的混养系统中,经过发酵的蚕蛹替代鱼粉过后还能提高存活率以及特定生长率[6]。在建鲤上,经过脱脂处理的蚕蛹可以替代50%的鱼粉而对生长没有负面影响[7];相反,用未脱脂处理的蚕蛹只能替代鲤鱼饲料中30%的鱼粉[8],可见蚕蛹中的脂肪是影响其在鱼类饲料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将蚕蛹和其他蛋白源一起填加进淡水杂食性鱼类饲料中或者经过发酵、脱脂等预处理再添加,效果都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蚕蛹达不到的。蚕蛹在海水肉食性鱼类饲料上的研究报告较少。当牙鲆基础饲料含有60%的鱼粉时,再添加蛋氨酸以及赖氨酸来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情况下,蚕蛹可替代20%左右的鱼粉而对牙鲆生长不造成负面影响[9],这是玉米蛋白粉这类优质蛋白源也不能做到的[10]。由于海水肉食性鱼类对鱼粉的依存度较高,添加晶体氨基酸来改善饲料品质后,蚕蛹能替代牙鲆中20%的鱼粉,相较于玉米蛋白粉的替代效果来说蚕蛹在牙鲆饲料上的替代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蚕蛹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其外骨骼含有几丁质;而Kroeckel等的研究发现水生动物消化道之中并不存在或少量存在几丁质酶或者具有几丁质分解活性的微生物,这也是影响鱼类利用蚕蛹的重要原因之一[11]。脱脂蛹肽蛋白(蚕蛹与植物蛋白复合发酵物)可以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12],结果相似于以往在大菱鲆幼鱼饲料做的植物蛋白源替代实验[13-14],摄食率上也有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这与以往某些植物蛋白源的替代实验结果相似[15]。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解释为脱脂处理的蛹肽蛋白在饲料中的含量上升致使大菱鲆获得的可消化能减少,为了弥补这种减少而产生的补偿性摄食。然而,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鱼粉的含量降低摄食率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11,13],这可能是与不同饲料中存在着不同的促摄食物质有关,因而生长受阻不能只靠摄食率的改变来解释。

2.2对水产动物健康以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在应用性研究中,针对蛋白源实验的最初研究指标为肠道消化酶活性。在植物蛋白源的研究中消化酶活性一般是伴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蚕蛹类作为替代蛋白时,大菱鲆肠道淀粉酶以及蛋白酶活性均受到鱼粉替代水平的影响而有降低的趋势[12];吉红等在建鲤饲料的研究发现蚕蛹粉替代80%的鱼粉后,肠道碱性蛋白酶活性降低,而酸性蛋白酶不受影响[16],这表明替代蛋白源对消化酶活性的作用还受到消化酶本身性质的影响。有实验表明蚕蛹添加进饲料中对肠道结构产生影响,这也是影响肠道酶活性以及消化吸收的因素[17]。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是评价鱼类对饲料蛋白利用的有效工具,它们也是和氨基酸代谢关联的指标。在某些试验中,肝脏谷草以及谷丙转氨酶没有被蚕蛹添加水平以及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而影响[12];但在建鲤饲料中,蚕蛹粉添加含量过高后血清当中的谷丙转氨酶等发生变化,这说明蚕蛹对鱼类的影响因不同的实验鱼类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而不同。不仅如此,血液成分诸如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酯等重要的评价机体营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的指标也随着蚕蛹的添加而发生了变化[16,18];在虹鳟饲料中添加蚕蛹后,鱼类血液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19],在卡特拉魮饲料中添加蚕蛹血浆蛋白发生改变[8]。鲶鱼对蚕蛹的利用优于鱼粉以及肉粉,利用蚕蛹时能提高肝脏合成蛋白功能[20]。替代全部的鱼粉过后,海参血清溶菌酶活力升高[21];添加一定的蚕蛹过后,建鲤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16],具体的机理还有待研究,这可能与蚕蛹中丰富的抗菌类多肽有关,它们作为免疫增强剂能够对鱼类的免疫产生影响。有研究认为添加一定量的蚕蛹粉过后,鱼类肥满度数值变小,但肝脏指数以及肠长指数等不变[16],以往的研究认为新蛋白源造成肝肾损伤,从而形态学指数变化[22],所以对形态学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nlc202309010713

2.3对水产动物品质的影响

评价蚕蛹对鱼类品质的影响首先是表观上的变化,添加蚕蛹过后鲫鱼鱼体有脱粘现象、体表有糙手感觉等,这可能是蚕蛹中的脂肪氧化对鱼类造成的负面影响[23]。其次,不同的蛋白源会对鱼类体组成、肌肉品质等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水生动物体成分的影响,不同的鱼类得到的结果也不一致。蚕蛹添加到饲料中,框鳞镜鲤全鱼赖氨酸和肌肉色氨酸以及某些单不饱和脂肪酸变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肝胰脏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增高[17];在塞内加尔鳎上植物蛋白甚至替代100%的鱼粉也不会对鱼体成分产生影响[24],但蚕蛹替代80%鱼粉过后,鱼类肌肉蛋白、肌肉脯氨酸以及灰分含量都变少[16]。

3前景展望

目前国内外十分注重蚕桑类昆虫蛋白的开发,国外针对蚕蛹的研究多是基础性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也主要关注于食品行业等,逐步开展的少量与水产相关的应用型研究则刚刚起步。虽然或多或少会对鱼类产生各种影响,但蚕蛹类资源的巨大优势使得其作为实用饲料源添加进鱼类饲料中是可行的。巨大的产量、极高的营养价值、多种成熟的加工工艺,都说明蚕蛹在未来能够作为水产饲料中的重要蛋白源,为水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歧存,麦康森,刘永坚,等.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5,29(3):404-410

[2] Yeping D,Qiongying W.Research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or Silkworm Chrysalis Protein [J].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2010,6:006

[3] 杨吉园,叶明强,邝哲师,等.饲料用蚕蛹的加工技术及其在畜牧水产业中的应用[J].中国蚕业,2009,30(4):11-13

[4] 王彦平,刘洁,吴予明,等.蚕蛹的营养成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3):638-641

[5] Begum N N,Chakraborty S C,Zaher M,et al.Replacement of fishmeal by low‐cost animal protein as a quality fish feed ingredient for indian major carp,labeo rohita,fingerling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94,64(2):191-197.

[6] Rangacharyulu P V,Giri S S,Paul B N,et al.Utilization of fermented silkworm pupae silage in feed for carp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3,86(1):29-32

[7] 张建禄,余平,黄吉芹,等.脱脂蚕蛹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建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7):1568-1578

[8] Nandeesha,M.C.,Srikanth,G.K.,Varghese,T.J.,Keshavanath,P.,Shetty,H.P.C.,Influence of silkworm pupae based diets on growth,organoleptic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atla-rohu hybrid.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1989(4):211-220.

[9] Lee J,Choi I C,Kim K T,et al.Response of dietary substitution of fishmeal with various protein sources on growth,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chemistry of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 Schlegel,1846)[J].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2,38(3):735-744

[10] 刘兴旺,麦康森,艾庆辉,等.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003):466-472

[11] Kroeckel,S.,Harjes,A.G.,Roth,I.,Katz,H.,Wuertz,S.,Susenbeth,A.,Schulz,C.,When a turbot catches a y:Evaluation of a pre-pupae meal of the Black Soldier Fly (Hermetia illucens) as ?sh meal substitute—Growth performance and chitin degradation in juvenile turbot (Psetta maxima).Aquaculture,2012,364-365,345-352

[12] 梅琳,周慧慧,麦康森,等.蛹肽蛋白作为大菱鲆饲料新型蛋白源的初步评价[J].中国饲料,2014(21):006

[13] Nagel,F.,von Danwitz,A.,Tusche,K.,Kroeckel,S.,van Bussel,C.G.,Schlachter,M.,Adem,H.,Tressel,R.,Schulz,C.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rapeseed protein isolate as fish meal substitute for juvenile turbot (Psetta maxima L.)—impact on growth performance,body composition,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blood physiology.Aquaculture,2012,356-357,357-364

nlc202309010713

[14] Bonaldo,A.,Parma,L.,Mandrioli,L.,Sirri,R.,Fontanillas,R.,Badiani,A.,Gatta,P.P.,Increasing dietary plant proteins affect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mmonia excretion but not digestibility and gut histology in turbot (Psetta maxima L.) juveniles.Aquaculture,2011,318,101-108

[15] Cheng,Z.Y.,Ai,Q.H.,Mai,K.S.,Xu,W.,Ma,H.M.,li,Y.,Zhang,J.M..Effects of dietary canola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of Japanese seabass,Lateolabrax japonicus.Aquaculture.2010, 305,102-108

[16] Ji H,Zhang J L,Huang J Q,et al.Effect of replacement of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pupae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body composition,intestinal protease activity and health status in juvenile Jian carp (Cyprinus carpio var.Jian)[J].Aquaculture Research,2013.

[17] 吉红,程小飞,李杰,等.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鳞镜鲤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10):1599-1611

[18] 刘丹丹.蚕蛹在黄鳝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9] Shakoori M,Gholipour H,Naseri S.Effect of replacing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Bombyx mori) pupae o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Comparative Clinical Pathology,1-5

[20] Venkatesh B,Mukherji A P,Mukhopadhyay P K,et al.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the catfish Clarias batrachus (Linn.) fed with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iets[J].Proceedings:Animal Sciences,1986,95(4):457-462

[21] Sun Y,Chang A K,Wen Z,et al.Effect of replacing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Bombyx mori L) caterpillar meal on growth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J].Aquaculture Research,2014,45(7):1246-1252

[22] 黄云,胡毅,肖调义,等.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1):41-48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 篇4

关键词:中草药  水产动物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50-01

我国资源丰富,中草药广泛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质及其产品,其具有成本低、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等优点。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草药作为免疫增强剂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中。李义(2002)等研究表明,黄芪、党参、大黄、板蓝根等10余味中草药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血清溶菌酶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简纪常等(2002)研究将粉碎后的黄芪、当归、党参、马兜铃、甘草和板蓝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药饵投喂建鲤,结果显示添加量为1.0%的药饵对建鲤的吞噬细胞数量及其溶菌酶的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陈孝煊等(2003)试验结果表明,大黄和黄连混合使用后,对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虾血细胞的活性均有增强作用。王吉桥等(2006)研究表明金银花对牙鲆的瞬时增重率、血清溶菌酶和血清SOD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陈孝煊等研究了用添加了大黄、板蓝根、金银花和穿心莲1%的水提物的饵料饲喂异育银鲫,结果表明中草药水提物能明显提高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张耀武(2010)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2.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60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比较了复合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促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邱岭泉(2011)等人研究了两种复方中药均有不同程度促进鱼类免疫力的作用。张照红(2011)研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分别饲养奥尼罗非鱼,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添加1.0‰,1.5‰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奥尼罗非角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孟兆娜(2011)等人研究在基础日粮(对照组)中分别添加2%由不同比例的刺五加、枸杞子、金银花和黄芪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结果表明,按质量分数为2%的量加到镜鲤幼鱼饲料中,可不同程度提高镜鲤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孔江红(2011)以斜带石斑鱼为对象,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0.5%、1.0%和2.0%复方中草药,研究结果表明,在斜带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可明显提高石斑鱼生产性能和消化酶活力。李霞(2011)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5%的本试验配方中草药,可有效提高牙鲆免疫力。刘金海(2011)研究了三种中草药添加剂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就作用效果而言,以黄芪效果最好。张盈娇(2011)试验表明复方中草药对史氏鲟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李忠琴(2012)等人研究,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及黄連等六种中药及其复方对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具有不同程度体外抑制作用。李超(2012)等人研究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近年来,中草药多糖作为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剂已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陈超然等(2000)、覃川杰等(2006)、汪成竹等(2006)、肖志猛等(2006)、罗璋等(2007)、徐海华等(2007)和白东清(2011)也发现中草药多糖能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朱越雄等(2000)将罗氏沼虾作为研究对象,注射0.1mL云芝多糖后,各组织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表现为对肝胰腺和血淋巴液SOD活性的作用;崔青曼等(2001)用添加不同含量的海藻多糖、大黄、黄芪、连翘的饵料饲喂河蟹,结果表明:该复方生物多糖对河蟹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血清杀菌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昌鸣先等(2001)研究结果显示,虫草多糖添加量为1%时,实验组的多项指标如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吞噬百分比及吞噬指数等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虫草多糖对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能力有明显地增强作用。王远吉(2004)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30、45、60 mg/kg的枸杞多糖饲喂鲫鱼,发现枸杞多糖可以提高鲫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张伟妮(2010)探讨黄芪多糖对罗非鱼血浆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以及胃肠内分泌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的实验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提高。宋文华(2011)等人在草鱼幼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蒜素、枸杞多糖,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提高。王庆奎(2011)研究口服茯苓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建议饲料中茯苓多糖添加量为50~200 mg/kg,连续喂食28 d。Yin等(2009)和Yin等(2004)发现,对鲤鱼投喂含0.5%的黄芪多糖饲料,在第2、5周时能显著提高头肾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而黄芪多糖与脂多糖混合后对鲤鱼头肾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头肾巨噬细胞的氮呼吸爆发活性;László等(2008)曾报道,使用含0.1%黄芪多糖提取物的饲料投喂尼罗罗非鱼,并对其中性粒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4周黄芪多糖组的呼吸爆发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曹丽萍等(2008)使用黄芪多糖对鲤鱼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其氮呼吸爆发活性;Lee等(2005)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的产量,并能增强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多糖类免疫调节剂的研究领域里还存在如下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前用于实验药理学研究的多糖类免疫调节剂,多是一些粗制剂,制约了多糖的结构特别是高级结构的研究,给准确描述其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带来了困难,造成中草药使用不符合国际规范,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中草药多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机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使中草药多糖对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功能缺乏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W,Li XQ,Liu L et al. Structure of an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 from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6,66(2):149-159.

[2] 王庆奎,赵海运,吕志敏,等.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75-13860.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 篇5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课程 案例教学法 编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02-02

案例教学法已在许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疾病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把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是编写案例,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法无从谈起。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笔者对案例的编写进行了探讨。

一、生产实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

在文献和生产中,有许多水产动物疾病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描述事件的过程,应用于教学作为教学案例有一定距离,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进行整理和编写,也就是说生产实例和教学案例有较大的区别。

生产实例是编写教学应用案例的基础,是生产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记述,强调对事件进行一种全方位的、有条理的叙述,其目的是通过对发生的生产事件进行叙述,为其他生产者提供实践经验和学习的模板。侧重于生产过程和研究探索过程的记述。

教学的案例适用于教学,来源于生产案例,但又有别于生产案例,是为了教学目的,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编写的,内容简洁,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容易引起讨论,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如下特点:

1.真实性。教学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和真实的数据,是事件的真实再现,而不是编撰出来的,是生产实例的反映,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也可以来源于教师生产实践。如某养殖场发生的鱼病案例,或者学校实训基地正在发生的鱼病,学生可以亲眼所见到的案例,效果更好。

2.典型性。案例应当具有相对完整的地点、情节,反映出某一类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以有助于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到相关知识。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学生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情境性。教学案例应当有一个特定的情境,需要交代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细节等。这些对情境的描述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是学生理解案例的重要条件。

4.启发性。教学案例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如鱼类小瓜虫防治的案例,就能通过实际小瓜虫防治过程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查找资料,现场观察和操作,掌握小瓜虫的形态特征、疾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及用药安全等知识和技能。

5.答案的多元性。水产动物疾病课程的教学案例答案应该是多元的,才能激励学生寻求答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发生在笔者所在学校实训基地的泥鳅锚头蚤病,治疗方法是多样的,可用阿维菌素、高锰酸钾、敌百虫、苦楝树叶等进行防治,这个案例吸引学生开展各种用药试验,对该病例防治进行探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

1.包含一个核心难题。教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一个核心难题,使讨论围绕其进行。

2.说明一个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案例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能通过案例,使学生能掌握一个教学内容或理论。

3.有足够的信息。应该有足够深入分析的信息,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罗非鱼氨中毒案例,除了提供病鱼症状的信息外,还应该有水质检测的信息。

4.有结论。某种水产动物疾病教学案例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通过实验探索、分析和思考后,应该可以总结出诊断的方法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三、教学案例的主要内容

水产动物疾病的教学案例一般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1.案例的题目:充分显示教学案例反映的主要病种。

2.案例的引言:介绍疾病案例所处的环境或发生疾病的原因,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3.案例的正文:疾病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过程,以及防治措施及效果。

4.讨论的问题:提出供学生讨论的问题。

案例一:罗非鱼氨氮中毒的案例

引言:鱼类氨氮中毒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疾病,水中残饵和淤泥过多,氨氮含量过高,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正文:广西南宁市一鱼养殖鱼塘,面积约40亩,水深平均2.7m,放养7万尾罗非鱼,没有水源,养殖用水靠雨水。2009年8月10日以来几天,该塘口的罗非鱼出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并伴有零星死亡现象,但体表并没有明显症状,到8月16日鱼病情加重,死亡量增加,全塘几乎不摄食。池塘水发黑,有臭味,pH8.5,氨氮严重超标。检查病鱼,体表发白,且有较多出血小点,鳃丝发红、充血,尾鳍等发红,体表粘液较多,肠壁充血,肠道内无食物,有黄色粘液,其余组织基本正常。显微镜检查鳃丝、鳍和肠道粘液,均没发现寄生虫。诊断:水质恶化,氨氮超标,氨氮中毒。

养殖户采取的治疗措施有:(1)停止投喂;(2)降低水体pH;(3)泼洒增氧剂;(4)泼洒底质改良剂。

问题:(1)为什么诊断为氨氮中毒?(2)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氨氮中毒?(3)养殖户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为什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防治预防氨氮中毒的措施?

案例二:泥鳅锚头溞病的防治

引言:锚头溞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吸收鱼类的营养,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正文:本校实训基地2号塘面积1.5亩,水深1米,主养泥鳅,放养了10万尾泥鳅苗。2016年6月3日发现感染了锚头溞,大多数鱼类体表寄生锚头溞,鱼体消瘦,不摄食。

问题:(1)锚头溞的形态如何?病鱼有何症状?(2)应该用哪些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如何进行药敏试验?(3)锚头溞病有何流行特点?(4)如何防治锚头溞病?

四、编写教学案例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熟悉案例材料。教师对案例越熟悉,对案例的理论背景及材料分析得越透彻,越能够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因此,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必须事先将案例精髓吃透,剖析深刻,把握案例的关键。

2.案例难度要适中。教师要预料学生对案例做出的反应,要考虑学生是否能从案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能否形成讨论。因此,选择的案例难度要适当,案例太简单,答案简单明了,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太难,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水平,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无从思考分析,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3.在撰写案例时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就事论事,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紧扣案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技能型的案例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探索研究,要留较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试验,如锚头溞病防治案例,只介绍鱼塘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疾病的种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如锚头溞的形态特征、病症、流行特点和用药试验等进行探索的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下一篇:两个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