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教学

2024-05-29

动物病理学教学(精选11篇)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1

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动物医学人才, 笔者在实验内容上及教学手段上对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1]。动物病理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学科中的主干课程, 在大学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 该课程将动物病理解剖和动物病理生理进行整合为一门课程, 是动物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 为其专业课的学习构筑理论和基本技能平台。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以往传统的封闭式动物病理实验教学方式,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不利于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病理学科教学的发展。因此, 在病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并结合传统授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 变“被动填鸭式”为“主动觅食发现探索式”, 使学生成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提高教学效果[3]。笔者对其具体做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对该课程目前在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讨论, 以期为本课程及其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教学方法的改革

1.1 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通过挂图、板书或示教的实验课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而且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理变化, 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术语的运用, 很难提出独特的见解与问题, 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而且, 动物病变器官用甲醛处理后, 就失去了应有的色泽与特征, 不利于学生观察与学习。另外, 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切片, 画图, 效率低下, 限制了学生小组间的课堂交流与讨论。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 多种现代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网络互动式显微镜工作站等纷纷进入教学领域, 已经成为教师的助力[4]。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鲜明、动画演示和音像示教的特点, 使得传统口述的实验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不但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内容的理解与记忆[5]。而网络数码实验工作站的出现, 使得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成为简便易行的事, 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1.2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2.1 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 精力充沛, 对新鲜事物很好奇, 但是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 意志力和自制力较弱, 往往凭兴趣认知。因此, 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动物病理学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 如何培养其对动物病理实验课的兴趣呢?首先, 质疑设问, 引发兴趣。因为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 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 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带着问题, 由因及果地学习。其次, 实验课主讲教师应该依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好每堂实验课的开讲导语, 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然后, 创设“情境”问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何种问题,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环境,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2 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科学起源于西方的管理科学, 它对指导组织进行成员管理、调动其积极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7]。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与鼓舞。那么, 怎样去建立一套适合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动物病理实验知识的激励机制呢?大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精神满足的需要、提升道德观念的需要、渴望肯定的需要与适当的物质激励机制的需求。大学生的进取心极强, 渴望被肯定、关注, 恰好竞赛具有这种实现途径, 虽然竞赛对学生有压力, 但更能形成动力, 激发其潜能,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8]。本教研组从其五个需求出发, 建立了一套与实验成绩挂钩的激励机制。

2 实验课内容的改革

2.1 实验教学内容模式化

由于动物病理实验依附于动物病理学理论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验证基本理论, 缺乏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因此,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为对动物病理学实验探索的重点。首先, 提出了“四段一评”的实验教学模式:第一阶段, 由实验教师向学生讲授本次实验的目标、内容及操作等;第二阶段, 学生通过观察大体病变标本及镜下观察, 验证动物病理学基本理论;第三阶段, 情景“问题”阶段, 本教研组将临床病死动物生前的典型病理症状、死后病理变化以及病理切片的典型变化拍照或摄影, 之后再制作、整理、编辑, 从而将动物医院病理诊断搬进了实验课堂, 从而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对学生分组, 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改变学生不重视动物病理学这门学科的观点;第四阶段, 即考核阶段;最后, 由实验主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2.2 实验教学课时的统筹

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 每个实验需要2个学时, 教师教课及示范需要1个学时, 学生动手实验需要1个学时。随着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如果仍然按照上述学时安排, 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述更多的内容, 往往产生信息风暴, 超过了单位时间内人脑对信息的接收承受能力, 就会限制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当学生进行病理变化分析时, 会降低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从而造成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的缺失, 造成学生实验课上精力不集中、没有紧迫感等不良情况的产生。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对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做了改进。为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 主动探索知识, 对模块进行了紧凑安排, 将教师讲授内容限定在20 min内, 之后给学生30 min时间自己观看大体标本与微观病理变化。然后将“情景”问题资料发给各组, 由各组学生分析讨论10 min, 再由每组学生推出1名代表讲述该组学生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结果, 每组各4 min。最后, 由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做分析、归纳、总结, 用时10 min。

2.3 实验教学课堂评价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动物病理学实验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出勤率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实际上, 评价对象就是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由于学生都是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甚至抄袭, 结果常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多篇实验报告错处完全一样。然而, 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 会给那些没有认真做实验却拷贝书写优秀实验报告的学生高分, 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同时, 其对于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也流于形式。故必须摒弃上述传统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验课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为了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时间, 提高学习效果, 笔者设计了一套科学地评价、检验学生对设定内容与目标的掌握情况与熟练程度的反馈机制, 制订新的动物病理实验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首先, 对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引入了实验课课堂考核环节, 把它与“四段一评”中的“情景”问题阶段结合在一起, 在学生完成第三阶段后, 立即进入该环节;其次, 将实验课堂考核环节与实验报告的评分比例设为为6∶4, 即在期末成绩评定中, 加大平时的给分比例, 降低实验报告的比例, 激励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因与成就感, 避免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就行的错误观点。

3 应用效果

根据目前的实验学时和教学条件,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 教研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教学方法, 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深受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学得更加扎实, 记得更加牢固。学生对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4 结语

总之, 通过对动物病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该课程内容安排更加合理、科学,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在需求的动机激励下, 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动物病理实验基本技能与理论,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虽然该套实验教改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 如单个实验的学时设置有待增加, 如何巩固其学习效果, 教师的工作强度偏大, 学生分数较低如何解决等问题, 有待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郑世民, 刘超男, 高雪丽, 等.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5) :33-35.

[2]朱平利, 王林丽.基于学生就业差异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外教学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0 (46) :216-217.

[3]陈宏智, 董冰, 左春生, 等.动物医学类专业《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 2010 (01) :25-26.

[4]刘超男, 郑世民.多媒体辅助动物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应用初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11) :2273-2274.

[5]裴严军, 韩友元.高职动物病理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6) :18-19.

[6]陶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J].考试周刊, 2010 (46) :176.

[7]王丽萍, 袁云岗.激励理论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对策[J].河北学刊, 2010, 30 (4) :227-229.

[8]任玲.项目教学法在《动物病理》教学中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1) :227.

[9]陈宏智, 易本驰, 何书海, 等.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 2009 (11下) :10, 37.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2

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动物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探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作 者:殷海成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642关键词:动物生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3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我国传统动物医学教学多以系统讲授式为主体,针对医学教育的特点,国外主要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理念,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国外不同,学生多、教学资源少,国外的一些教学理念在中国普及尚有一定难度[1]。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我国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建立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含有两个基本的内容:其一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其二是学习过程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笔者就本科动物生理学教学中采用研究型型教学模式的启发作简单介绍。

一、理论与生活结合,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

适当联系日常生活,会使学生感到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产生亲合力[2]。例如讲呼吸时胸廓体积的变化,让学生亲自做呼吸运动来感受胸廓体积的变化,理解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这一过程。临床案例也是我经常用到的素材,例如讲解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几种作用力时,联系各种组织水肿的实例;讲解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时,联系临床上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等等,这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学生对生理现象思考的习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现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昔日的科学实验结果,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并不是局限于知识本身,而非常注重引入科学发现的过程。例如第一个激素促胰液素的发现,第一个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发现等等,这些鲜活的科学故事不仅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的思想方法,领悟科学精神。

二、压力变动力, 拓展视野

对于不是很了解科研过程的本科生,想要做出一定的成绩,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在课余时间里抓紧时间学习除了平时课程要求以外的知识。实际上,这种压力促进了学生更加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例如,学习使用一些科研中常用的电脑软件,比如endnote,SPASS等,尽管并不精通, 但还是很好的拓展视野。动物实验的裨益则更是突出,涉及到了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理论。这些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平时发扬钉子的精神, 挤时间学习的。尽管其中的有些知识以学生现在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还难以全部掌握,但一些主要的或者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在头脑中已经逐渐形成了概念,这无疑对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大有好处。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参与科研活动促进了专业学习,表现为扩大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不仅可以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内容有更系统的了解,而且可以涉猎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

三、科研工作加深了专业知识的认识

变革性的创新精神在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头脑中还很稚嫩,实验技巧和经验的缺乏也成为本科生进入科研必须面对的问题。减少这种理论与实验的断档正是让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衷。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合理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并且利用理论知识尝试来解决一些实验的问题。比如影响血压的因素分析中,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来总结不同药物对于实验兔血压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学生对于课本上生涩的理论理解的也更加透彻了。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也区别于常规生理实验课。常规实验课多少有上课的性质。每次实验课之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内容多是重复讲义上的指导。这样做对于一些很经典的实验确实有好处。但由于时间所限,很难有灵活的想法,并且实验结束后也未必真正理解为什么。在自己做科研的过程中学生精心准备实验方案,需要知道预期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脑子里会生出很多个为什么,而这些都需要他们独立查找资料逐个解决。科研过程教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成败的关键却在实验的操作。首先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把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好,到真正开始动手实验时就不会因为缺少而手忙脚乱,必要的时候,需要做预试验,不熟练的操练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手术操作过程要准确把握手术部位,掌握准确的操作方法,要胆大心细。当实验当中遇到可能被卡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保持平常的心态,不放弃,多找原因。当发现课本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撑实验所需时,学生就需要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直到解决了问题为止。真正的做到了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时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由于实验记录和标记不明确而无法区分实验样品的情况,给后面的数据分析造成很大麻烦。该生从中吸取教训,后来养成了随时随地,完整详细地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样品标记的习惯。

五、感想

研究型教学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之以渔、启发式、自主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一定科研素质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科研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学习、创新性思维的氛围,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也对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高校大多数课程采用的大班上课的方式,难以让所有的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有关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实施[3],对学生的考评也是一个难以量化的问题。再次,教师评价制度不利于研究型教学。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不同于传统的教材,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有些教师知道教学与科研可以相互促进,但是在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制度下,教师还是倾向于科研工作。为了鼓励更多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投入到研究型教学中,学校必须创立公正合理、鼓励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芳,王俊. 生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1:82-83.

[2] 胡志红,胡咏梅,孟黎. 多种教学形式结合 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 (4):183-184.

[3] 姜建兰,彭聿平.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 (5) : 493-495.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4

1 理论与实验并重

动物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 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解;实验课侧重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 通过病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消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病理实验课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先由教师讲解, 复习理论知识、讲解标本切片, 学生则是被动地对照讲解和实习指导观察验证。教师讲解得非常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致使实验结束后, 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兴趣, 采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观察标本切片和小组讨论总结病变特点, 提出诊断, 并结合病理改变分析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 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则采用启发式教学, 以引导、总结、归纳为辅,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 每堂课都能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加强了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高校理论授课的主要形式, 尤其是在病理学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讲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形式的教学手段既费时, 过于模式化, 又很难将真实的病变完全演示出来, 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元组合的形式, 将形态直观的大体标本和病变典型的组织切片图片展现给学生。同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大体、镜下结构进行比较, 使学生既巩固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知识, 又深刻地认识了病变的实质, 解决了教学难点, 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形象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 联系临床病例,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 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表达教学意图, 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大节省写板书和绘图时间, 改善了教学结构, 增加信息量;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 讲授与自学有机结合, 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和难点等问题交给学生, 提出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课堂自学, 再由教师简单总结, 并过渡到所讲内容。

经过学生自学后教师再讲解, 能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 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 以“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道”为方向, 重点突出, 侧重理解, 同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主动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加大教学信息量, 拓宽学生视野,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 改革考试方法, 抓好考试环节

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综合能力,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改革考试方法, 由传统的学生成绩的组成, 平时成绩 (出勤、实验报告等) 占30%, 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 改为平时成绩 (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勤、在课堂讨论中能积极提出问题和见解的表现等) 占10%、实验教学考核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 将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均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 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搞考前突击, 只会背课本、背笔记, 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 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而公正、合理、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实施, 强化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重要环节, 从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把知识学“活”用“活”。采用这种考试方法之后, 学生基础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使后续专业课的讲授容易实施。这种考试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动物病理学的兴趣, 而且对提高授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5

2双语课的教材

教材的选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多数人认为,双语课教学最好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外文版教材中,Guyton and Hall主编的{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且内容讲述清晰透彻、容易学习的较好教材I1]。但该教材内容过多,教材共有1000多页,容易使学生造成畏难心理。考虑到区域性大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以英汉对照的教材为最佳,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校的一些试点性教材可以借鉴。如范少光、汤浩主编的《人体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现已出至第3版I2】),该教材的内容安排符合中国人的学习习惯,而且其主要结构是以汉语表达,专业性词汇及图表文字均用英文,可以强化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表达的理解。但由于整体上还是汉语的句式,因此可能不易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由闫剑群、吴博威主编的《生理学》改编自经典英文原版医学教材,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基本体裁、内容以及表述方式和思维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教材之一I。

3双语课的讲授形式和内容

目前,双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几种形式:

(1)完全的英文授课。该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基本上不使用汉语,从内容到讲授语言全部采用英文。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又要求教师具有在国外从事本专业的经历,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而且,这种方式似乎失去了双语课的意义,成了“英语专业课”,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无异于“听天书”。

(2)以汉语讲授为主,一些专业词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标出。这样,学生听课和教师都比较轻松。但实际上这种授课方式还可归于汉语授课之列,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3)汉、英语对照式授课。即教师先用英语讲授相关内容,再用汉语翻译一遍。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要求不高,但对教师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英、汉双语讲授的表达能力都必须很强,还要体现讲课的艺术性;而且这种授课方式需要较多的课时保证,也容易养成部分学生只听汉语的懒惰习惯,使双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

(4)使用完全的英语课件,讲授时根据内容变换授课语言:内容相对简单的地方用英语讲授,复杂之处则以汉语讲授为主。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的专业表达方式,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体系,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当然这种授课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内容调整教学用语,要求较高。根据大部分区域性大学的实际情况,第四种方式更适合本课程的双语教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整个生物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双语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多地感受生理学英语语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能在英语语境中思考,并尽可能减少与国外学者交流时的障碍。这一切都建立在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现在有的双语教学忽视了这一点,单纯以外文程度来衡量课程的教与学,致使很多学生抱怨在双语课上“什么也学不到”。我们认为,作为专业课程,首先应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然后才能谈得上双语运用。如果连本课程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理解,那就更谈不上对外交流。因此,在知识内容与英语语言的运用多寡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考虑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即宁可多用汉语讲授,也要让学生把内容吃透,避免把双语课上成变相的公共英语课。这样,使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整个生理学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扩充其英语专业词汇和基本句型,培养阅读、翻译英文生理学文献的能力,进一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并通过作业和综述写作强化他们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双语课的课时和教案

双语课使教学内容总量几乎翻了一番,但课时一般不可能增加一半,讲授时间非常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精讲,既要给学生一套完整的系统框架,又要照顾到课程所有的重、难点内容;既要尽可能展开有关的知识结构,又要能在有限的时问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既要使讲授内容充实、丰富,又要避免满堂灌,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这就对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探索双语课教学的艺术性,遵循高等理科教育的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方式,化繁为简。

双语课的教案最好全部采用英文,必须符合英语的语法和句型,而且必须在教案中体现出教学的具体内容,不能只有题目,如基本概念、重要生理过程和原理必须有英文文字的完整描述。因此,备课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双语专业课涉及大量的专业性词汇,而许多专业性词汇即使用汉语讲授也常常是深奥、复杂、难以理解,而且往往需要事先掌握大量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牵张反射、骨骼肌肌丝滑行学说、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系统等),再加上英文专业词汇的复杂性,对于习惯了汉语思维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在制作教案时,教师必须着重考虑这一点。

鉴于此,教师应制作两套教学课件,一套为汉语课件,另一套为与之完全对应的英文课件(依照汉语课件翻译而来)。讲授时使用英文课件,同时,学生如果需要,可随时向教师索取汉语课件,课下学习时对照使用。此举深受学生欢迎。

对于教案的具体内容,应根据生理学课程本身即时应用性强的特点进行设计。生理学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但许多内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讲述,常常显得抽象、复杂。因此,教学课件以直观性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在相关内容的设计中采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动画、声音或视频等素材,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这样既避免了大量充斥在课件中枯燥、冗长、令人望而生畏的英文文字,也使教师的讲授可以张弛有序、得心应手。在课件中,图片、动画等直观性内容可占据70%左右的篇幅,使相关教学内容生动、丰富、富有趣味性,课堂气氛活跃。其中的图片、动画可以从互联网国外专业网站上获得,也可参考国内专业网站(经过加工,形成外文注释),或由教师自己制作。

5双语课的考试与评卷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手段,双语课也不例外。采取全英文闭卷考试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英文表达能力的提高,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试题如何才能真正反映教学的真实水平,试题的难度是否应比同等情况下的汉语教学的试题低,怎样尽可能避免由于非专业词汇辨识而导致的成绩误差等。因此,我们在进行试题命题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在题量、题型、难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题目中尽可能避免非专业性生僻词汇,题量比汉语试题削减10%~15%,难度降低5%~10%,题型以概念、填空、判断、选择、填图和简答题等为主,论述题的分量有所减少,但同时又要保证试题能全面反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在2个小时的考试过程中,多数同学都能够完成。

浅析病理学教学之改革 篇6

关键词 病理学 改革 教学 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06-02

随着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模式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结果。医学教育的改革自然也势在必行。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能否学好病理学,近则直接影响学生后期临床课的学习效果远则影响到将来的临床工作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组教学内容,适应专业需求

改变基础医学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对教学内容加以重组。删减与其它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增加一些前沿病理研究动态、最新的病理学科研成果和病理生理学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等。如,病理解剖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 、 基本机制及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而各论阐述的是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后期专业课结合,临床专业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病理变化决定临床表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手段;护理专业则开设有外科护理 、儿科护理 、内科护理等课程,病理生理学内容侧重的是病理变化与生命指征的关系,根据对生命指征变化的了解和熟练掌握,做出恰当的护理措施,达到更好地服务患者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病理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复杂、各种病变形态描述繁多、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特点。传统的讲授法和板书已明显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高科技的结合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目前仍是普通大专院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积极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由发病机制推出病理变化,最终用病理变化去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互动教学,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要灵活运用问题提出的方式,然后方能以问题为基础顺利展开教学过程。比如通过导入式提问导入新课,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独立的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发言能力;小组讨论则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彼此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各组辩论时,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会随着辩论的节奏活跃起来,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授课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辅导,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逐步分析,对比学生的分析结果加以评价,同时确定下一步研究分析的方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保证让其不至偏离正常轨道过远。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系统可以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等为一体,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变静态画面为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我们能够形象直观并且生动有趣地表现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先是让学生观看渗出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让学生对渗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入问题讲解渗出的概念。提出问题:血液中的物质渗出的机制是什么?白细胞的渗出过程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逼真的动画效果与视觉效果的结合,配合教师的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记忆深刻。

(四)病例教学法

在病例讨论课前,由教师精选出一些典型、实用的临床病例,并要求同学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和学习,不但加深了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数字切片系统的推出及应用

数字切片(Digital slides)又称虚拟切片(Virtual slides),是指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把传统玻璃切片进行高精度、无缝拼接,生成全视野的数字切片,生成的数字切片可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不同倍率观察(如10€祝?0€祝?40€祝?00€椎龋⒖稍谝欢ǚ段冢?一X)进行无级倍率连续浏览[3]。它没有传统玻璃切片易碎不易永久保存的缺点,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切片可以帮助我们动态观察各种病变的发展过程,直观的演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变化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数字切片还能完成由低倍到高倍、由整体到局部的连续观察,有利于学生掌握局部和整体的位置关系。

三、改进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课考核方法

(一)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时增加正常对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对以往教学切片的制作进行了改革,即

在普通病理切片上加贴相关组织的正常组织切片制成复合切片。针对我们的现状,学生在观察大体标本时 ,如能同样增加与正常组织、 器官的比较,在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时 ,增加与正常组织切片的对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直观并迅速的找到病变部位,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强化了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Motie显微形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

这种新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对学生观察的病理变化实施同步观察,学生也可以通过配套的语音装置向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发现或遇到的问题,教师均能及时给予解答或解决,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综合性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复制一些疾病模型,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医院提供的临床标本,开展综合性实验,除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崭新的标本更直观更精确的掌握人体脏器的病理变化,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病理实验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是通过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较低的不良后果。合理的病理学考核应该包括理论考试加实验考核。而实验考核又可分为大体标本的观察、病理切片的诊断以及难度适宜的病例讨论等组成部分。只有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测评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要做到这样,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我们要多向资深教师请教以吸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时刻关注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必要的进修等。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先进的思想、端正的教学态度、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宁淑玲.病理教学中病例教学法[J].中等医学教育,2001,(19).

[3]危晓莉,姚根有,周韧等.数字切片库联合数码互动改革病理学考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9).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7

1 动物病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教师在动物病理学理论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看大屏幕,课堂处于“满堂灌”状态,学生在课前并不清楚老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量及重点,只能盲目被动地去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教学内容繁多,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将重要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很多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看到了各种病变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视频,也不一定能马上理解; 如果课上存在疑问想在课后与老师请教探讨又有一定的困难; 有时想下载老师的课件也不方便,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了不利影响,更不利于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1. 2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是教师讲解各动物疾病,学生自行观察的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在观察大体病变时,学生只能集中看同一个标本,站的较远的学生看不清楚,观察很受限。在显微镜下进行玻璃切片病变观察时也存在镜下切片看不清、看不完整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严重地局限在实验室这个小范围内,对在实验室没有看清楚、弄明白的病变在课后也无法再进一步观察研究; 而且课上主要听老师分析病变,学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病理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验证理论多而联系临床少的特点,造成学生面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及需要讨论的临床病例,不知如何分析,并较难准确地做出病理学诊断,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高效地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是有困难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动物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动物病理学课程特点,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辅导答疑、考核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集成,建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的总体框架包括用户管理、课程介绍、教师队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在线答疑、考核评价、师生留言、学习链接等模块,其中理论教学模块又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内容提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程录像、教学课件等子功能;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课件、数字化实验室( 包括数字切片、数字化标本) 等子功能; 考核评价模块包括在线自测、各章小测试和终结考试子功能。该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广泛完整,覆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动物病理学》的全部章节,并采用了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理论来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还特别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病理与临床诊断之间的结合,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通用性、交互性的特点。

3 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3. 1 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能够随时登录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平台中理论教学模块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对本章节内容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重点、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在课后,学生通过平台的在线答疑功能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方便及时地与老师交流讨论,这样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在课后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更能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在线自测功能进行自我考核测试,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能够在平台上随时下载教师的课件、课程录像,对课件中用Flash动画展示的病理变化的完整过程,可以反复播放观察,也解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忙着记笔记而耽误听课的困扰。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把理论课堂内外有效地连接起来,既丰富了病理学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起到相当明显的辅助和补充作用,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2 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2.1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将数字切片应用于实验教学

动物病理学的实验内容之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让学生掌握镜下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局限在实验室里借助于显微镜才能完成对玻璃切片的观察,有时在显微镜下由于看不清楚,则很难辨认病变的组织结构,并且玻璃切片还存在制作工作繁重,不易保存管理等问题。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笔者利用数字切片扫描装置将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切片通过专业软件将其数字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创建了马、牛、羊、猪、鸡等动物完整的、大容量的典型病变病理数字切片库,并按不同章节进行分库保存。在实验课上学生通过平台数字化实验室的数字切片功能来观察这些切片,并且还能将切片的不同位置进行不同倍率放大浏览,对于同一张切片还可以同时被很多人同时浏览,使学生观察到的每张切片都非常清晰完整,对典型结构和关键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上应用数字切片教学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玻璃切片所需的存储空间,方便了切片检索和病变的分析对比,弥补了玻璃切片“肉眼看不见、镜下看不全”的缺陷,省时省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验课程内容,使这项实验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显著提高。

3.2.2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将数字化标本应用于实验教学

动物病理学的实验内容之二是对瓶装大体标本病变的观察。瓶装大体标本存放时间久了会出现老旧脱色、看不清等问题,使观察效果受到影响。笔者利用数码摄影技术和专业软件将典型的病变大体标本制作成三维立体成像标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创建了典型病变大体标本的三维立体数字成像标本库,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通过平台数字化实验室的数字化标本功能来观察这些三维立体的大体标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任意放大倍率去观察大体标本的三维结构,使这些大体标本病变结构显示得更加清晰明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找到病变的位置; 并且在大体标本上面还做了一些注释说明,通过注释说明更能准确地理解病变,很好地掌握病变特点。通过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来观察数字化大体标本不但观察更直观,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通过平台观察学习,对提高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2.3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动物疾病临床病例课前讨论

在做动物疾病临床病例实验教学时,任课教师先在上实验课前数周提出临床病例,通过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师生留言功能向学生发布,并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教师提出的病例自己收集资料去分析讨论,提出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分析各种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最终提出每组诊断意见,通过平台传送给教师。这样教师在课前已经对学生的分析思路有所了解,在实验课堂上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讨论意见,对分析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分析错误的学生会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给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对各个病例的分析诊断过程印象会非常深刻。这种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对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水平有很大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3 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在考试中的应用

传统考核方式通常采用期末笔试闭卷考试形式,一张考卷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只通过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准备来应付考试。传统考核方式既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使考核成绩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改革传统考核,制订全新的考核方式。全新的考核方式首先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采用平时成绩占40% ( 其中理论小测试成绩占20% ,实验考核成绩占20% ) ,期末成绩占60% 的比例结构。教师在平时每章教学内容完成后都通过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章小测试功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记下小分数,期末时再将所有小分数汇总形成一学期的理论小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各章小测试首先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课堂成绩的积累,认真掌握好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的掌握上还存在问题并及时在教学中查缺补漏。其次将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方式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终结考试功能实现无纸化全机考形式来取代。无纸化考试功能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学生只需要正确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并登录后,系统便自动随机生成考题,开始答题后系统将对考试时间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考试结束前10 min自动提醒考生,考生答完试题后可自行交卷,系统会自动评出每位考生的分值。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在试卷的组织上也很灵活方便,有些试题可以直接以清晰的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展示,实现了纸质试卷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并且试题的抽取是随机的,相邻考生的试题都是不同的,也避免了在传统考试中的照抄现象。采用全新的考核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地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全面地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使教学效果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4 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动物病理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成绩考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宽;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切实提高了动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金玲,刘孝刚.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01下):43-44.

[2]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并轨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0):1352-1354.

浅议药理学动物实验教学 篇8

药理学动物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规律,使学生熟悉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为了解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掌握一些药效学和毒理学的基本技能;实验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

2 对学生的要求

在动物实验中,由于个体差异而存在实验误差。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就要对动物实验进行设计,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达到以下要求[1]。

(1)课前应仔细预习实验教材,了解本次动物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2)查阅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认真地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分析思考。经常给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如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怎么解决的,有何实际意义等。

(3)实验所用仪器务必摆放整齐,充分利用好各种实验仪器,使实验仪器得到有效利用。

(4)在实验过程中若遇到疑难之处,首先自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应向指导教师汇报情况,请求其帮助解决。

(5)对贵重实验仪器的使用。在尚未熟悉其基本性能之前不可轻易动用,要请实验技术人员指导。

3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设计时,我们要遵循三大原则:重复,对照,随机。

3.1 重复

无论做任何实验,都有它的重复性。如我们在给药学系的学生上实验课时,就要求他们多注重设计性实验,尤其是自主设计性实验,由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交给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审阅后方可进行实验。

3.2 对照

对照指实验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即除实验药物或药理的差别外,其他一切条件(包括实验动物,药品,仪器,方法及环境等因素)均应力求一致,这样获得的实验结果才可靠,结论才正确。如在实验设计中,对照组一般可分两类,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

(1)组间对照。如空白对照(等量的生理盐水)和标准品对照(等量典型药品)。

(2)自身对照指同一个体观察给药前、给药后某些指标的变化,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差异,还可节约实验动物[2]。

3.3 随机

分完全随机分组、配对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分组、拉丁方随机分组。原始而简单的随机分组方法有抽签方法和掷硬币方法。最常用的随机数字表(见统计学专著)是经过某种程序安排的,每个数字都有同等被选择的机会,其实质是每个处理对象(动物或人)被分配到各组的机会均等。

4 实验技术

实验技术涵盖了药物注射,采集血样,配制试剂和标准溶液,微量移液器和精密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恒温水浴技术和吸光度的测量,分析光谱软件使用和计算机绘图等技术,体现出实验多操作步骤,多种技能相结合的特点。

如在教学中做“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的实验时,我们利用家兔做“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在实验动物家兔中毒、抢救过程中,从宏观到微观,宏观观察实验动物家免体征变化的同时要采集正常血样、中毒后血样、解毒后血样,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步骤准备生物样品;微观观察是通过检测实验比较正常血样、中毒后血样、解毒后血样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计算出3种血样的胆碱酯酶活性值,其涉及了职业医学的检测技术,化学定量分析技术和分子吸收光谱技术[3]。

5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药理学动物实验教学与其他各学科紧密相连,知识范围比较广,综合性较强。

我校从2004年起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三科实验课整合为机能实验学,我们针对临床大专班、护理大专班学生开设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综合实验。实验内容涵盖基本手术操作、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普鲁卡因及硫酸镁中毒解救、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人体血压测定、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与缺氧模型复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内外因素等。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分别观察到了当药物进入动物体内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及病理变化。我们还针对不同学科学生开设了不同的药理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效果可佳。此外专业实验与实验教学中心也开设了其他内容的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广泛爱好和对上实验课的兴趣[5]。学生很赞同这种教学模式,能通过实际观察和具体操作把一系列的实验做下来,他们很有成就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观察、动手能力,并能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效义.基础医学功能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2]朱启忠.综合与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学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3) :86~87.

[3]楼滨城.有关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 (6) :1586~1590.

[4]于名杰, 李英明, 张丽萍.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4) :481~482.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篇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设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是主要面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动物检验、生物技术安全、动物药品、食品加工等方面,是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等学科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食品学院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不仅是学习、理解、掌握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动物检验检疫、动物营养、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实践技术的基础[3,4]。然而目前高校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多只能依据现有实验条件来开设,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实验[5],或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重复实验的方式来强化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既缺乏实验的科学性、探索性,又忽视了对恰当教学方式的选择,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十分不利于对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与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二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试验过程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问题的能力[6,7,8],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也就是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9,10],要及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1 开放实验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本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2013级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学生为对象,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分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通过在书籍和网络上查找资料的形式讨论协商确定本小组的实验内容,并自行拟定实验方案[11]。这种方法与传统教学单调、乏味的方式不同,各小组自行选择实验课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对动物生理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对已学习的理论课程有查漏补缺的强化作用,还能够激起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对自己好奇、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1.2 教学方式改革,教师角色转变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实验课题,并根据各小组选定的实验内容进行预实验设计[12]。任课教师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多的是给学生进行实验可行性的分析,对一些关键和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更加突出实验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1.2.1 督促学生实验设计。

实验的设计不仅体现出研究者的学术思想,还直接关系到其从事科研项目的成败。而一个实验想要做好,离不开实验前的准备和对实验整体性的把控。首先要对整个实验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之后再对实验步骤逐步细化,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任课教师要提倡、督促学生们针对实验中已发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通过国内外各种与动物生理学相关的论坛、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1.2.2 实验方案把关,加强师生互动。

由于每个小组实验对象和内容各不相同,要在实验开始前1~2周将实验所需材料药品上报给老师。由于每所高校的实验条件不同,任课教师应根据本校实验室的条件、实验课持续时间和实验经费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周期进行把关,对各组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13],对实验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纠正,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反复敲定,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切身地认识到实验本身所需要的精心的设计和严谨的思维。

1.2.3 实验基础讲解。

学生自由选题就会遇到之前很多没有学到过的新知识和实验操作,如有些与药理学相关的实验会要求对家兔耳静脉取血,小鼠或牛蛙取血、解剖,或对家兔进行耳静脉注射药品等。若之前没有开设过药理学的实验课,学生一般毫无实验操作的经验,学生应自行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相关操作要点或视频资料。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理论指导,对一些可能遇到的较难的操作进行讲解,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进行干预,全部交由学生自主完成[14,15]。

虽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多次失败,但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行摸索来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失败中发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汲取科研的意义。

1.3 实验时间自由,科学合理安排

传统实验一般是每周进行1次实验课,持续几个星期,这种实验方式本身具有局限性,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实验周期较短的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实验课程缺乏连贯性,实验内容分散,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高[16,17,18]。鉴于本次教学改革中,各小组实验内容各不相同,学生们进行实验的时间安排也相对灵活,不进行硬性规定,各小组可根据各自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即可[19]。

1.4 客观课程考评,实验成果展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课程都仅仅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考核,结果是实验内容相同、实验结果相近,实验报告也大同小异,且操作重复性很低,对实验的回顾与总结帮助不大[20]。既然已经对实验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考核的形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

1.4.1 实验理论知识测评。

将实验理论知识的考评回归到理论课当中去,任课教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对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21]。

1.4.2 论文形式提交报告。

动物生理学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学生们应该着手进行一些论文设计和书写方面的训练,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夯实基础。因此,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以毕业论文的格式进行排版和书写,借此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1.4.3 特色实验成果展示。

实验成果是一个研究团队所有成员的知识结晶,采用PPT汇报的形式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各组的组长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并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实验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以图片和文字形式整理成PPT,对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更直观地形式展示。这同时也是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根据汇报小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和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议、打分,对小组实验课程给出总评。

2 实验教学改革应用效果

2.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课程计划进行实验,只学习到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改革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实际反应的是学生思想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研究创新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动手、团队协作、口头表达的能力。在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提升了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中,高校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来开展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利用专业技术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深度。不仅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摘要:为了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对实验课程研究模式的探讨,对实验课教学方法的革新,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系统性的科研设计意识。

动物病理学教学 篇10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 是师生之间学习和交流的起始点[2], 其内容主要是对该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概括和介绍, 导向性十分明确。绪论课教学的目标不是具体地讲清知识的概念与原理, 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学什么) 、明确学习方向 (为什么学) 、知晓学习方法 (怎么学) 。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教师与学生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配合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等许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多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 浅谈一下如何通过绪论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动物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 巧妙提问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 就容易进入一种积极、高度聚精会神的状态, 对所学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的效果也就最好。笔者的实践证明, 如果绪论课内容生动有趣、提纲挈领、条理清晰, 就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这门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并且给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现象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 利用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的天然好奇和热爱,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 把学生的听课情绪和课堂气氛先调动起来。然后通过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或者临床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在伤感之时, 若持续地嚎啕大哭, 有时会出现呼吸突然停止, 过一会呼吸又恢复正常, 为什么?呼吸停止时, 可以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为什么?为什么手被玫瑰扎到后会很快地缩回, 然后才感觉到疼?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水牛会把整个身子浸在水塘里, 兔子挺着两只大耳朵忽扇忽扇的, 而狗却扒在地上吐出舌头来?这些实例问题都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思维立即活跃, 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生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 引经据典 寓史于教

在进行生理学教学时, 恰当地介绍生理科学历史是很有意义的[3]。它既可以增加生理学教学的趣味性, 诱发学生对生理科学世界的向往,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哲学思想以及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围绕这一目标, 可以详细讲解某一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例如, 笔者给学生讲述血型的发现过程:首先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 大家都积极回答;知道血型是如何发现的吗?基本上大家都摇头;然后笔者播放一组图片, 接着又问是否有义务献血的学生, 在校园里有没有见过红十字会的采血车, 图中采血车车身上的条幅中“6.14”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学生显然已经表现得兴趣盎然, 此时笔者再从人类历史上第1例异种动物输血 (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 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 奇迹般地挽救了他的生命) 说起, 到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卡尔·兰茨泰纳发现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并因此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 每年“6.14”定为“国际志愿者献血日”, 详细介绍历时3个世纪的血型发现过程。通过这段科学历史的介绍, 既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 也总结出有益的启示:科学的发现、提出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选择有意义的课题, 坚持不懈地努力非常重要。

3 更新内容 紧扣专业

作为学生, 接触到一门新课程,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个问题的明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态度、热情和效果。因此, 绪论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提出的“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除要引经据典说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外, 还应结合实际, 通过介绍生理科学在食品保健、医药、农业和环保方面的最新应用,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动物生理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针对时下流行话题“今天你低碳了吗?”, 笔者通过播放“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危机”的视频, 引起学生的讨论。然后提出今天我们的环保主题是“畜牧业”, 主角是“反刍动物”。这时候学生们就非常好奇, 低碳和牛、羊有什么关系?笔者会请学生回答, 引起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根据回答, 再给出一组数据, 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FAO) 统计, 温室气体散发量的18%来自家畜, 其中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 (是二氧化碳暖化潜能的23倍) , 全球反刍动物每年约产生甲烷8 000万t, 占全球人类活动释放甲烷量的28%;而英国《独立报》报道, 肉食生产形成的甲烷排放量则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1%;1头牛1 d打嗝和放屁所排出的甲烷, 比1台车所排放的废气还要高出许多。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 让学生了解到反刍动物对全球气候变暖 “功不可没”。那原因何在呢?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反刍动物特殊的消化活动——嗳气, 即牛、羊每天不停打嗝, 向外排出甲烷。若能“减少牛、羊打嗝次数, 反刍动物更加环保”。如何做到这一点?牛、羊打嗝同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了解瘤胃微生物的种类, 掌握微生物对饲草饲料的消化特点, 就能够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控制甲烷的排出, 为节能减排作出杰出贡献。

再比如向学生介绍在动物身上建厂——“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如将能够产生药用疗效物质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动物体内, 利用它们的乳腺大规模地生产生物基因药品 (胰岛素) ;再比如能产生蜘蛛丝的山羊, 即美国科学家将蜘蛛丝基因导入山羊的细胞中, 成功培育出山羊新品种, 其羊奶中含有大量的蜘蛛丝蛋白质, 经加工可制成钓鱼线、网球拍等。

如此等等动物生理学实践应用的实例, 使学生自然就意识到生理学不仅是有趣的, 尤为重要的是其实用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的浓厚兴趣, 对本课程的内容充满期待。

4 恰当应用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活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使教师由“要我教”变“我要教”;学生由“苦学”变“乐学”, “学会”变“会学”, 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艺术。

4.1 语言简洁, 通俗易懂

绪论课是该课程的第一堂课, 对学生来说对于本课程中涉及的概念专业术语等还不清楚, 因此切忌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语言表述要力求简洁、生动、形象、幽默, 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4.2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舞台。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人有了愉快的情感, 就会满怀激情去渴求知识, 甚至创造奇迹。课堂情感对流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情感的反映, 应该及时选择恰当的处理办法, 更好地控制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因此, 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 要有目光交流, 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分心现象时, 可列举一些与临床、生产有关的例子或者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或者及时、合理地提出问题,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4.3 注意把握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 在教学时教师如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 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 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4], 可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绪论课是教师和学生的第一次接触, 其教学是对教师的一种全面考察。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教师风范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作为授课教师, 除了对所授课程要有全面了解, 还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以及与动物生理学密切联系课程, 如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繁殖学等, 并且在其从事的科学研究中不断积累和学习, 这样讲课才能轻车熟路、有声有色, 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简单化;同时旁征博引, 列举很多有趣而且吸引学生的实际生产或科研案例, 而这些正是学生愿意听而且想听的东西。一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师必然能赢得学生的赞同和信任, “亲其师, 敬其人, 信其道”,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 要做好绪论课的教学工作,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清楚绪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同时, 还必须在绪论课的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好相关的教学艺术。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不断地分析总结并随时调整, 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才能将绪论课讲授得更加完美, 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秀萍, 马鸿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 5 (5) :470-471.

[2]杨卓娟, 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2) :39-41.

[3]陈吉森.浅谈把生理科学史融于生理学教学中[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 27 (3) :143.

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 篇11

1 注重师生交往,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一致。师生互动首先应表现为双向主动, 即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的正向主动;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纳的反向主动。师生互动其次应表现为双向能动, 即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并对对方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 从而使学习讨论的内容尽可能深化。师生互动还应表现为双向促动, 教师的提问、启发对学生是一种促动, 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是对教师的促动和挑战, 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 探索教育规律,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互动式教学是使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目的[1]。例如, 当笔者面对新同学时, 首先告诉同学各种联系方式, 包括电话和电子邮箱, 衷心希望自己能成为每位同学的知心朋友, 并诚恳地让学生为教学提出宝贵意见, 如果大家不好意思直接坦言就写信。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 真的有学生愿与教师进行网络邮件的交流, 这不仅能给教师极大的鼓舞, 还能使教者受益匪浅。

2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要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 而应是主动地去追求进步与发展[2]。要把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 学是创的前提与基础, 创是学的延伸与升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 学会创新。一题多解、一题多议都是学生创造性的展现。在这一点上的教学体现是作业的布置不一定多, 作业的答案也不一定是书本上可以抄到的, 而是要在学生能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可以表达的, 答案当然不会是千篇一律, 只要关键的知识点没有错,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更让人感到欣慰。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精髓

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象、图形、声音、动画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 显示了它在辅助教学方面的广阔前景。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 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内容, 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结合, 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完成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3]。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 要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 节省学时。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 教师可以自行完成, 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 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使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 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东西也会受到冲击和更新。例如, 与动物生理学配套的教学录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各种生理过程, 对于某些实验室教学不很完善或部分实验不能开展的实验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4 强化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更新和改革实验内容, 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要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使实验课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的途径, 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技能训练可以达到扩大知识面、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果现有的实验教学手段仅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展现的话, 是对资源的浪费, 也偏离了实验教学现代化的教育目标[2]。在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安排上, 应该把实验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将实验内容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 学生可以把阶段内的实验内容打乱, 用最少的实验动物、在最短的时间里做一系列实验, 既节省实验动物和药品, 也节省了时间。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4],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中遇到问题学生能主动在一起讨论, 学生经历了实验的挫折、失败直到成功,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升华, 甚至发生质的飞跃[5]。学生在以课题组的形式完成实验的同时,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实验中教师的严格要求与指导,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学习风气。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使现有的实验室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同时调动了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21世纪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是时代的要求[6]。在动物生理学教育与培训方面, 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操作技术、生理实验操作技术和网络化信息传递技术等相继进入校园, 形成以CAI方法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实现了高信息量、高效率、高标准、高层次的管理, 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这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7]。

参考文献

[1]周萍, 吴建新, 李耀华.综合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 (1) :43-44.

[2]滕雪梅.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农业, 2009 (6) :165.

[3]周淑云, 金天明, 李留安, 等.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生理通讯, 2009 (2) :53-55.

[4]陈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23 (13) :146-147.

[5]朱大诚, 闵建新, 伍庆华.突出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9 (9) :94-95.

[6]高秀萍, 祁金顺, 张俊芳.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1) :18-19.

上一篇:新奥特公司下一篇: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