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的优化(精选12篇)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1
摘要:优化病理学理论课教学, 就是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病理学,优化教学,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基础上, 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 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1]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 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为上好这门课,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一、优化教师素质
二千多年前, 《史记》中有一段话“君子既知教之有所兴, 又知教之有所废, 然后可以为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生最直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是培养人才的最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素质制约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科学水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创新型和实干型人才, 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优化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所在教研室理论课授课任务均由教授、副教授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员承担, 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 长期工作于科研及教学第一线, 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传授知识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还把科研思维引入教学,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内容, 为此,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选教材, 突出重点和难点。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由于教材是一节一节编写的, 课是一堂一堂上的。故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 而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 进行重新设计, 达到优化效果,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 (本科、大专) , 选择不同教材, 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 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把握教材, 用好教材, 有的放矢地讲解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将一些与实验课密切相关的内容移入实验课讲解 (如几种炎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出现的意义) , 这样既丰富了实验课内容又减轻了理论课的压力。三是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对有些内容较简单、易于理解的章节 (如出血等章节) , 以学生自学为主, 这样既保持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故注重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是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一环。
三、优化教学方法
1.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相结合
疾病过程中, 机体常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三方面的改变。代谢改变是功能改变的基础, 功能改变往往又可导致形态改变, 形态改变必然影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因此, 我们在讲述形态结构的变化时应时刻注意与功能、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在讲述慢性支气管炎时, 气管的构造发生改变;柱状细胞表面的纤毛脱落、细胞变性坏死;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腺体增生肥大;C型的软骨环是气管的支架, 受炎症影响, 变性、坏死, 气管塌陷。由于气管的结构发生改变, 使气体不通畅;气管自净作用减弱, 防止灰尘、病菌能力下降。通过这种功能与结构改变相联系的讲解,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慢支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的知识。
2.病理学与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相结合
现代医学正在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科交叉日益丰富, 日益明显。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它学科, 病理学也不例外, 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 病理学研究的是人体病变器官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 这就离不开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提供的人体器官的正常结构, 同样也离不开生理学、生物化学讲述的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讲述疾病的病因和机制时, 离不开微生物及免疫学知识等。随着超微病理学的研究, 使发病机理的探讨及未分化肿瘤的确诊进入了亚细胞水平, 病理学与其它医学学科相互渗透, 形成统一的体系。每一学科都是在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适当与其他学科联系, 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3.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临床医学实践则是基础医学的深化和目的。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我们既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 也适当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学习病理变化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和诊断疾病, 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既认识了疾病的临床特征, 又能更牢固地记忆枯燥的形态学变化。如讲大叶性肺炎时, 先介绍其肺泡壁和肺泡腔的镜下改变, 然后推理其肉眼可能出现的变化, 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推理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教与学互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促进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比较鉴别法与分析综合法相结合
病理学中概念较多, 病变复杂多变, 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们, 需进行比较鉴别。其中列表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直观的方法。例如:胃溃疡, 溃疡性胃癌之间的肉眼形态比较 (表)
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顺序性, 也为了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掌握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还经常用到分析综合法。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明确其比较对象的共性与个性, 合理的教学应是比较鉴别与分析综合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手段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包含的信息形式多、容量大, 具有图、文、声并茂及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是其它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实践证明, 多媒体演示系统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2]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简单、便利、直观、经济、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是我们开展教学改革, 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摒弃的措施。故在病理学教学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 做到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不是越多越好, 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不注意和学生的交流, 学生只听不记等。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 还应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 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6.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 正如俗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实验课能将病理变化更直观更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能真正去理解书本上对病理变化的文字描述和形态术语, 通过标本观察去验证、补充和巩固理论课上对病理变化的文字描述和形态术语的教学内容, 并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理论课教学大有裨益。因此加强实验课的学习,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巴斑斯, 等.教育过程最优化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2]何克技.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1998, 12 (3) .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2
一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目前普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情况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容乐观。
(一)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从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更遑论阅读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这部分同学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态度基本可用深恶痛绝来形容;另外,也会有一部分学生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却对英语学习缺乏持续兴趣;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具备较佳语言基础,但却会由于集体环境中缺乏热情努力的英语学习氛围,造成语言能力提升相对缓慢。这种教学班级中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课堂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二) 学习策略匮乏
从个体来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习惯于一直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即课堂上讲解单词和语法知识,课后注重各种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语言的现实交际功能。这种单一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习惯被动接受型的课堂教学,忽视培养动脑思考积极性,对各种学习材料形成依赖,最终导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语言学习时,无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丧失学习兴趣等这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令人堪忧的消极学习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公共英语教学的氛围,也限制了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的进步与提升。
二 积极心理学理论概况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3
【关键词】五个层次需要;最近发展区;优势兴奋中心;遗忘规律
学校心理辅导与教学工作被喻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心理学与教育学是两大学科分支,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更证明了二者的关系纷繁复杂,一文难尽。本文繁里挑简,拨筋挑脉,只针对教与学两方面选述对增加课堂效果可用、有效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介绍和探究,我称之为改善课堂教学首要知道和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知识。
一、教师首知心理学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引导者还是成绩的提升者。在毕业班中,“成绩提升者”的角色尤其受到期盼,因此,教师课前必须温习和熟知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让课堂更加科学、高效。
第一、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师者,主要是保护学生爱和尊重的需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用大爱营造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关爱学子,让学生对班级有信赖和归属感。其次,学生在课堂应受到尊重。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恩格斯也曾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是思维着的精神”。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异样或另类,不该成为教师轻视或批评甚至冷嘲热讽的对象,而应给予学生耐心和宽容、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朝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创造力前行。正如我们允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不一般性也该得到包容。学生只有在得到关爱和尊重的课堂中才有学习的兴致和深化,也让学生学会大爱和尊重,一举两得。
第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理论也被国内的教育专家解析为“跳一跳,摘桃子”。它带给我们师者的启发就是教师应当具有前瞻意识和发展意识。根据学生基础,安排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达成的练习,帮助发展。特别高三备考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专题内容的难易梯度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注意难易把关,注重题目间的联结和迁移,安排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应该以学生能力的递升服务,重视分析学习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养成学习能力。
第三、巴普洛夫的“优势兴奋中心”。
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当人们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其实要说明的问题是注意方向的转移。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 那么,把吸引学生注意,深入课堂内容是衡量教师技能的另一个标准不无道理。
首先,认识注意保持规律。试验证明,高中学生在教学组织好的前提下也是保持在30~45分钟,个别学生可能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教师讲究讲练结合,保障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其次,定向反射规律。刺激物的出现、消失、增强等变化都会引起注意。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服务课堂。例如发现学生注意涣散,可以通过改变声调、语速、肢体语言等方式重新吸引学生注意。更可以通过变换授课方式(如音像、图片、实体)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重视“首因律”。它强调人们对陌生人或事物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认为首次印象对日后事情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次课,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始都对后续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树立教师威信,提升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学生需知心理学
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人,想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各科文化知识的习得,还需要科学运用心理学常识。它能助学子一臂之力。
其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扎拉若斯研究发现,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成绩相比,更占优势。因而学生首先对每个学科学会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也有部分学生误认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忽略了后天培养。兴趣的难以养成主要是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以及对兴趣产生肌理的误解。要知道兴趣是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兴趣的源泉是学生本身。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有一种与学习兴趣相联系的要求: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中、在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绩并为之产生精神满足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遇到陌生内容或难题,学生要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不要趋易避难,临难退缩,尝试通过思考和努力突破难关,培养学习乐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奠基。
其二、认识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人们记忆遗忘现象统计出人们的遗忘有着一定规律,那就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因此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这个规律弥补因遗忘而带来的知识缺失,总的来说就是适时复习和适当加量。据统计,在学习内容20分钟后及时记忆,重学时就能节省58.2﹪的时间,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虽然不能每20分钟复习一次,但至少每天都应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关键是树立及时复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据心理学研究统计,若以100﹪的学习程度为人们恰能成诵,则学习程度为150﹪时,即学习次数较恰能成诵时多1/3,遗忘得比较少,识记效果最佳。这就是所谓的适当加量。
导致遗忘很重要的两个是抑制。抑制是因为新旧经验彼此互相干扰而产生抑制记忆的现象。其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或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而后摄抑制是指后学的知识对先学的知识起干扰作用。因此学生针对识记薄弱的内容可以安排在开始或结尾处,又或者把时间调整在晚休前和晨起时,都能获得最佳记忆效果。
其三、实施——在实践中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奇勒对人的感觉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我们的学习获得超过八成通过视觉、一成通过听觉,其余通过味觉、触觉和嗅觉合作达成。这就是说明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学生学习时通过眼、耳、手、鼻、嘴多方感官参与比划,可以增加复习效果。所以有了俗话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及上海育才中学成功的教学理念——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对于改善教育和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何止以上这些,可是它们却是一节课里我们师生经常忽略和无视的。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引起思考,为我们一线的教学共商良计。
最后,以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谈及成功诀窍时的公式共勉:A=X+Y+Z。其中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这就是告诫我们要重视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而我认为心理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2】张旭东 刘益民 欧何生•心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11
如何优化心理学教育的教学 篇4
1 提升教师的素质,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优化
在任何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永远都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生进行学,自古以来都是这种模式。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是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教学的效果可以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教师的行为方式也会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工作中,要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展现出来自身的教学魅力,使得教师可以用自身的知识,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教师在进行心理学的教学时,要对心理学的发展潮流进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新的知识不断的引进到教学中,使得学生们对新的事物不断的接受,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做到不落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入新鲜的事物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具体。在课堂中,学生们不断的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得自身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对心理学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掌握,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使得学生们对心理学知识不但的了解,可以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学知识不断的提高,为以后培养心理学教育者也是一个帮助。
2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心理学指导的作用
在进行心理学教育的时候要做到将生涩难懂的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加有兴趣进行学习。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的时候,多给学生创造出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情况,多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掌握,这样对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制定非常有益。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进行心理学教育的时候要不断的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况,对学生们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但可以使心理学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使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 不断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学习的效果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解程度,要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让学生不断的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的想象和发散的思维可以使得学生们通过一些间接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
3.1 对心理现象和表现进行分析,巩固学生认知度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都有一个通常的定理,他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都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现象。通过对个体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发散到群体,逐渐归纳出适用于整体的规律,再演变成不变的真理,由此产生新的学科。因此,我们要重视现实生活中所猎取到的,虽然开始看是一个个例,无规律性可言,但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要明白万物都有其产生、演变的规律,心理学现象也不例外,许多心理学现象是带有共同性和普遍规律性的,它总是会通过某些形式表现出来。
3.2 采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分析
在开展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现实生活中一些鲜活的例子,比如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同事曾遇到过的心理困惑作为教学材料,以自身的认知经验,运用心理学知识给学生进行现场剖析。学生往往对这种现实中的话题很感兴趣,诸如一些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甚至一些很八卦的问题,为此他们会集中注意力,运用自己的大脑展开合理想象,这就为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样做的另一好处是给学生们讲解了现实生活例子,对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很有益的经验,这应当成为心理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 注重先进的教学传媒的应用
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时代,充分运用新的教学设备来革新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这类设备往往非常直观,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节约人力,呈现出某些人力所不能表现出的教学效果,这样就不断提高和巩固了心理学教育的成效,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全社会都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学生心灵中常常会产生巨大波动: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因此,我们就要在全社会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挥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4 结语
国家的强大是需要有好的建设者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位国民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以宽广的胸襟、健康的心态经受考验,真正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大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不断谱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摘要: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思想认知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方法不断的更新,在心理学教学上也是同样的。在进行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的水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的目标得到改革,使得心理学的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心理学教学的改进过程中,可以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联系实际的生活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认知态度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优化
参考文献
[1]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2]苏莉莉.多媒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1).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5
摘要:语文课程是每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的学习伴随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全部过程,在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贯彻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出发,不断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极心理学;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教学模式,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不断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而努力。积极心理学,即在研究手段上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模式,以人的美德和力量为研究目标的一种新型心理学。拥有积极的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础,而个人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贯彻积极心理学,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积极心理学模式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通过分析三种基于积极心理学而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途径,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好动是小学生的本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平等、活泼的情形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明确划分文章的段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动态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课文中,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之后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组学习本课的重点生字“碑、府、坛、辉、煌、仪”和重点短语“红墙黄瓦、尽收眼底、永垂不朽、巍峨壮丽、姹紫嫣红”等,并且讨论每一个段落的具体含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既实现学习目标,又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自由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对积极心理学的完美贯彻,对学生而言,使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品质。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优化学习品质
对于大部分的外来子弟工的孩子而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很难感受到切实的母爱和父爱,很多孩子存在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与孩子多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针对外来务工子弟的孩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切身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讲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由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用“番茄太阳”表现明明那天使般的微笑,温暖着别人的心,因此教师借助这个主题,设置一个以“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帮助孩子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活动,提前在黑板上制作相应的板报,吸引学生。教师在活动环节渐渐让学生明白“老师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组织“小手拉大手、助梦成长”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活动,真切感受学校给孩子们的温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真正说出心里话,并指导学生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到日记本上,等爸爸妈妈过年回来之后,送给他们看。这种心理疏导活动可以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自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化之外,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发散思维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例如在讲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特点和陶行知校长的演讲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堡垒、源泉、造福、鞭策”等外,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认真体会这些词语比喻手法后面的深层含义。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讨论:“陶校长的四问分别是什么?你怎样理解陶校长所说的四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除了在课本中找出陶校长的四问之外,都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这四句话的了解。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又通过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发现了新的问题,比如:“陶校长通过演讲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在这个阶段对我们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以身作则,去贯彻陶校长的演讲内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发散思维中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精神内核,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品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精神的贯彻实施,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实施和学生的配合。
一方面,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活动中紧跟教师的讲授思维,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平等、活跃的氛围中发挥能力,从而强化学习能力;针对外来务工子弟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创设各种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美好,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具有意义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问题教学中提高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总之,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何相材.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03.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中心理课 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9-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中院校都开设了与高中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由于受到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心理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还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势在必行。为使高中心理教学能够顺利的实施,就要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和完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对人性中的积极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将心理学研究定位于促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加充实,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每个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对自身的未来发展都存在着潜在需要,对自我能力体现都有积极的意识。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能力和潜能等[1]。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应该普遍致力于培养和抵御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教学,而不是仅仅修正心理缺陷或治疗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与健康等多个方面。从个体层面而言,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塞里格曼和彼得森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分类,将人类的性格力量划分为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2]。6种核心美德是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性格力量包括:诚实、勇敢、坚持和热情;人道主义的力量包括:善良、爱和社交智慧;公正的力量包括:正直、领导力和忠实;节制的力量包括:原凉、谦虚、审慎和自制;卓越的力量包括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和虔诚。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心理学,对于积极人格的养成并不是完全回避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更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导向功能,主张发挥学生优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给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诉求[3]。
首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青春期心理问题、危机进行预防,它也应对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强化。
其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心理缺陷、伤害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力量、能力和潜能的发掘,要相信学生的许多积极心理潜质是可以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而得以开发和培养的。
再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研究,也是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和爱的研究。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优化
心理课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心理课的主要阵地。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对心理课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心理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挥积极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培养其“幸福感”产生,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五、结论
随之心理学被广泛关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完善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重视,客观评价工具的开发过程发掘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心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同时在心理课的教学评价中,其评价工作不易操作,并且学习成果也难以量化和可视化。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一致,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及可操作性,都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优化。针对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学方案,因地制宜,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渝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优化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3:21-23.
[2]彭美贵. 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浅谈中职病理学教学设计优化 篇7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优化要考虑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疾病发生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改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够运用这些病理变化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是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技能。那么在目标设定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的差异,教师应制定适宜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例如在炎症章节,我院将炎症基本病变、病理分类、炎症的结局设为知识目标。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临床病例的病理诊断找出炎症的原因,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分析炎症的结局。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根据所学理论,做出诊断,给出诊断依据,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科学而严谨的思维习惯。
2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删减,保证在中职病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知识一到两项最好,给予详讲,了解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其次还要注意病理学总论知识与各论内容的有效结合,避免知识的单一和片面。比如总论章节中细胞坏死的分离排出,纤维性修复,癌前病变等内容,可与病理各论胃溃疡病结合讲授;炎症和发热等内容相关章节可以组合教学;常见疾病中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可以适当删减。
3 优化教学方法
3.1 提高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堂课开始前,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导入方式。病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通过案例引出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开展新课、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而鲜明的引入主题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
3.2 改革知识体系,变知识“点”为“线”
病理教材编写时一般常按照先总论后各论,先病解后病生的内容进行排版。这种方式在内容上往往只突出了某一知识点,学生理解比较片面,为此我院将教学知识点按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部分章节进行了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如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一节,我院通过复习正常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引入病毒性肝炎,随着疾病的发展介绍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的病变特点。通过对教学模块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对疾病有了由浅入深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桥梁课承上启下的作用。
3.3 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3.3.1 应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如发热一章,在教学中以病例为先导,以发热与过热有何不同?发热是怎么发生的?发热的经过?发热时机体发生哪些变化?等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3.3.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交流沟通能力,按学生优、中、差均衡分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导各小组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如肺炎一课,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与间质性肺炎的不同。再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帮助学生学会查找、比较、分析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3.3.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注重形态教学的基础学科,由于中职学校实验学时减少,实验内容合并,存在较大的滞后性等,常常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观察时,由于对理论内容没有及时主动复习已经遗忘[4]。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如肿瘤章节把课堂放到实验室,老师先讲解肿瘤大体及生长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再观察大体标本与理论知识对比验证,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习印象。
4 优化教学评价
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优化评价内容和优化评价方式两方面进行。在设计构思病理教学的评价内容时,既要突出理论知识,更应突出运用能力,还要包括学习态度,独立完成情况,团结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方式包括习题测验、观察提问、作业检查、病例分析等。成绩的评定不能仅凭单一的结果,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还要了解学生是否学会正确观察疾病的病变特征、是否具有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疾病之间知识的迁移能力。
总之,通过多方面优化病理学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0.
[2]卓玛措,马海芬.病理学教学的导入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77-78.
[3]聂政,江凌凌,谢拥军,等.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优化设计[J].解剖科学进展,2011,17(2):200-202.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8
关键词:乡村医生,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整,教学,实用性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是学习临床各门课程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乡村医生培训要十分注重所学知识是否有助于以后的临床工作, 而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是医学基础课程中较难的学科, 课程讲授中有大量的名词术语, 病变多, 机制难以理解掌握, 对于乡村医生基础理论薄弱, 记忆、理解能力差等特点, 如何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其教学的实用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 才能起到基础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1], 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精选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着手, 不断强化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实用性, 真正发挥其医学桥梁作用, 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培训效果。
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增加备课实际教学案例
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先于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教育者首先应看到乡村医生教学实用性的重要性, 这是开展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优化整合实用性教学的前提。同时,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知识, 还应了解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知识, 更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备课。在备课时, 我们选择的病例除了典型的临床病例外, 还将实际发生的、影响广泛的实例作为课堂案例, 比如在讲肺炎时, 我们选择非典和近期高发的禽流感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讲述, 这些是乡村医生亲身经历或是通过社会认识的案例, 对这些案例更加熟悉和关注。结合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知识讲述, 除了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外, 对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桥梁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乡医们学习也更感兴趣。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面, 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体现了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 精选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其实用性
在教学中, 为体现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桥梁学科的实用性, 我们精选教学内容,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 进行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在精讲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总论的前提下, 按乡村医生临床经常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 (如肺炎、肝炎、肾炎等) 来整合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各论的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临床, 将疾病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同时讲解。增加乡村医生对同一疾病形态和机能变化的完整认识, 同时也补充讲授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变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为临床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与临床的紧密联系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 要充分体现医学桥梁作用, 需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协助乡村医生培训。
3.1 角色扮演法
在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整合教学中,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医师角色的认识, 尝试以临床医师的角色来学习相关理论。如在讲良、恶性肿瘤区别时, 以乳腺肿块为例,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临床医生, 结合乳腺肿块临床检查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体会怎样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来进行相应的体检, 结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 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手术中怎样观察病变, 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正确取材送冰冻活检并根据切片确定病理诊断后, 再确定正确的医疗方案。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病变与临床之间的联系, 认识到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增强了乡村医生努力学好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临床病理讨论法
为使学生将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 我们改变教学方式, 在重点章节采用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 即结合典型病例和病例尸检结果,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临床病例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其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在课前收集大量生动的临床病例讨论教学素材, 制成课件。课外让学生分小组充分准备和查阅资料, 课堂上围绕病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由乡医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 实现了由临床—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的紧密结合。通过学生们分析、推理、综合判断, 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解释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联系, 将知识转化为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了乡村医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化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2]。
3.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我们选取部分章节内容进行PBL教学实例, 给出数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课外资料查询, 课内、外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 课堂代表发言, 组间辩论, 教师总结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提高了乡村医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尽快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3]。
3.4 网络教学法
乡村医生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疾病谱的改变等原因, 许多疾病没办法一一讲述, 通过进行网络教学建设, 学生宿舍上网方便, 可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上网, 结合文字、图片、动画、音响效果等信息, 方便学生任何时候上网浏览学习。学生将个人意见发表在网上, 供师生共同评价。这样可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观察、分析某一疾病的原因, 病变的主、次关系, 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死亡原因及各章节、各系统间的有机联系, 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展乡村医生远程教学, 不仅让学生能充分地了解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同临床的联系, 还提供了一个让已经学过甚至毕业的学生及同行相互交流的平台, 对教与学均有较大的提高[4,5]。
4 注重乡村医生批评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能动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 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思路, 以达到对该事物的一种正确或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是运用认知技能和策略以增加期望结果可能性的思维活动。概括地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 从而做出合理决策。培养乡村医生批判性思维是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医学教育的需要[6];是乡村医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乡村医生批评性思维, 从而培养乡村医生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 发展他们对临床复杂疾病问题严密求实的质疑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满足21世纪对农村卫生人才的需要。
总之, 强化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实用性, 时刻以医学桥梁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我们的教学中, 乡村医生均感到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学习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对疾病有了本质的认识, 知道临床所接触的发热、咳嗽、血尿等症状和体征均与相应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关, 调动了乡村医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艳, 钟秀宏, 张以忠, 等.针对乡村医生特点进行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优化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4) :98~99.
[2]钟秀宏, 张以忠, 郑中华, 等.CPC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5) :107.
[3]戴伟娟, 解素芳, 李军, 等.乡村医生培养与PBL教学模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8) :800~801.
[4]金连海, 孙爱国, 胡阳.基于网络环境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的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10) :1011~1012.
[5]苏敏, 刘淑慧, 田东萍, 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CPC病理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1) :60~62.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9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传统的高校教师侧重于学生对国家、社会、榜样的认识与教育,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长期以来都缺乏应有的重视。而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则明确指出了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必要构成部分, 不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 人才的综合素质就不能得到保证, 特别是高校的师生不仅承担着推动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下一代的艰巨责任。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现代化的中学生由于深受社会生活中的言论、思想、事件等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心理状态比较复杂, 这就促使高校师生对于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与处理心理问题的技能显得十分必要。所以, 加大培养高校师生心理素质的力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1]
由于心理学一直以来都被设置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目, 在学生们的观念里就自然认为其没有专业课重要, 所以投入到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时间与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对于考试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但是, 心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必修科目, 对于学生未来投身于教育行业, 从事教书、传达知识、以身作则等各方面, 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高校是培育每一代中学老师的基地, 新时代的老师不单单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健康心理的指引与维护者。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作为教师本身, 其心理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品德、思想、意志、感情、心理状态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 拥有健康、积极、良好的心里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所有高校师生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学教育, 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也为自身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心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心理学家教学过程中, 两方面的主要原因致使心理学未能积极有效地发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科目开设作用。
一方面, 心理学的教学只是要求大学生依据单一的专业学科知识标准去掌握它, 诸如科目系统的完全, 理论概念的精准, 相关知识内容的条理清晰度等等。换句话说, 目前的心理学教学侧重逻辑方面或者是形式上的统一, 而完全忽略了心理学对学生的实际作用与价值, 即一门能够改善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所以当前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与目标。[2]
另一方面, 现在高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最常用的教学模式都是采用一种相当单一的方式, 即课堂上教师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讲述出来的教学方案。对于心理学教学而言, 这种教学模式, 虽然可以让学生比较精准地了解与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去解释与认识部分心理情况, 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的死角就是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思维与品质, 更是难以达到在掌握相关内容与知识的时候, 也掌握到调节与疏导情绪和具体行动的方式方法, 进而真正实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途径
(一) 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在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就必须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的总目标。传统的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 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与要求, 高校教师不但要教好知识, 同时还要育人, 而且要把育人作为教书的根本。[3]只有具备能力、知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才能更好地符合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的需要。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注重实际训练, 引导高校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各种运用能力, 包括普通能力、自制能力、自我反省能力、教学能力等等。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评, 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 确保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取得同步发展。
(二)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多年以来, 高校的心理学教学始终都是停滞在对理论与概念的分析讲述上, 学生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是抽象的定义、理论与概念。以至于多数学生由最初兴趣十足的学习劲头, 转变为最后味同嚼蜡的学习态度, 甚至认为心理学根本没有重要的用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由于教材方案的因素, 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过程中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因。[4]因此, 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与知识, 同时, 还要引导与训练他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让心理学知识发挥真正的价值与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培养高校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主要是指多种高水平节操的综合体, 是价值观构成的基础, 同时也是个性特征构成的主要因素。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心理学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与理智, 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道德就是人们的言论、行为、思想是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行为标准相吻合。道德对于个人的人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道德的具体内容与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地以我国古代的璀璨文明以及部分灿烂辉煌的现代化成就作为例子, 逐步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尊严感。理智则是指人们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 和人的智慧、求知、好奇、兴趣等紧密相连, 是人们进行认知的根本动力。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掌握和认知理智的形成发展规律, 领悟理智对认知与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坚定自身克服挫折与艰难的信心。[5]
(四) 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格是人们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人格是否健康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核心标志, 从一定程度上理解, 培养健全的人格比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更加关键。所以, 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 是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的个性特征是人格组成结构的重要部分, 而自我认知又是人格的基础, 所以, 可以通过心理的个性教学, 培养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 人们的自我认知水平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人格健全程度。自我认知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与自尊、自强、自主能力的全面发展, 进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成熟, 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摘要:当代社会对人们的心理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升, 所以, 优化与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尤为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然后指出当前高校心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几种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石岩.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山西大学学报, 1998 (2)
[2] .扬琴.略论在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3] .罗玉莲.论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
[4] .李静, 薛志华, 沙良波.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一项关于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的调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10
1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生理学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 应在专业培养总目标的指导下, 确定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积极分析学生学习实际,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设计梯度目标,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生理学任课教师还要加强责任心,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课堂上要精于点拨、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活跃起来, 使教学过程紧凑、有序、高效, 避免在课堂浪费时间的现象, 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 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重视绪论知识的讲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山大学名师王金发认为, “课程的兴趣教育必须从第一堂课开始, 因此, 课程‘序’的讲授就显得特别重要, 研究‘序’的讲授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感觉’和‘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1]。生理学的绪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理学, 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等。绪论部分讲得生动与否,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高低。因此, 作为教师, 首先要熟悉教材内容, 然后再将其加以整理, 要把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它与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讲清楚。如在讲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气体的吸入和呼出”、“代谢产物的排泄”、“大脑的思维活动”、“后代的繁衍”等内容时, 多问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它们是怎么发生的”等小问题, 使学生对生理学产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想去揭开这些生命现象神秘面纱的冲动。通过描述异常的生命活动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 人体出现的各种疾病都是正常生命活动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结果, 只有全面掌握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或功能, 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 告诉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常需要借助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处理临床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这样讲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
(2)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讲述“兴奋性的指标———阈值”时, 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阈值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 以体育课上的跳高测验为例指出, “跳高横杆的高度越低, 则跳过的难度就越小, 能够跳过的人数也就越多;若横杆高度增大, 则跳过的难度提高, 能够跳过的人数肯定减少。”笔者又回到主题, 指出“阈值就相当于跳高横杆的高度, 而兴奋性就相当于能够跳过的人数, 阈值愈大, 兴奋性就愈低;反之, 阈值愈小, 兴奋性就愈高, 两者呈反比关系。”由此, 学生记住了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笔者也无需再反复讲解。可见, 在讲授生理学知识时, 可以多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和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 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即PBL教学模式[2]。例如, 在讲授“呼吸”这一章的“肺通气”一节时, 笔者先做出深呼吸的动作, 然后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 (1) 人在呼吸时, 气体能有节律地出入鼻腔, 是气体会“听从”人的话,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吗? (2) 为什么人在呼吸时, 胸廓能扩大和缩小呢? (3) 胸廓的扩大与缩小, 能引起肺的相应变化吗? (4) 假如肺也能做相应的扩大和缩小, 这与气体进出肺有关联吗?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使得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很快对肺通气的动力 (包括原动力和直接动力) 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为他们学习后面的知识 (如“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肺通气的阻力”等) 做了重要的准备。另外, 在授课中也可以提出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医学问题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笔者在讲授“动脉血压”这部分知识时, 首先告诉学生:“高血压已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已成为夺走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 它的危害性已排在其他疾病的前列”。继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的知识, 同时, 暗示他们这些知识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系。在学生阅读后, 鼓励其提出问题, 再由笔者进行解答和归纳。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对医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多媒体教学方式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3]。生理学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是立体和动态的, 而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动画能够动态地展现其过程, 使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命活动的过程, 弥补了以往生理学教学的缺陷, 最大限度地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在讲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节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挂图演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既费力又耗时, 且学生仍感到枯燥乏味。而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 再配以适当的解说, 就使学生一下子对“物质转运功能”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 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4 积极引导学生多元化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建构, 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 让他们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通过自学答疑、分组讨论、竞答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例如, 在讲授“尿的生成与排放”中,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一节时, 笔者给学生提出:“‘多尿’只是一种现象, 但是引起‘多尿’的途径很多, 请同学们根据书本内容自己归纳一下, 有哪些途径可以引起‘多尿’,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不能重复”。在经过5~10分钟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后, 各组便有学生代表回答:“大量饮用清水可以引起多尿”;“大量静滴生理盐水可以引起多尿”;“大量注射甘露醇可以引起多尿”;“血容量增多、左心房和大静脉扩张可引起多尿”, 甚至有学生回答:“下丘脑发生病变 (如肿瘤) 侵犯到视上核或下丘脑垂体束时, 导致ADH的合成与释放发生障碍, 也可引起多尿乃至尿崩”等。由于这些引起多尿现象的方法与机制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归纳的, 因而, 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十分深刻, 并且很有成就感。
5 注重凸显教师的个性特点, 使教学设计独具匠心[4]
在生理学教学中, 教师应凸显自身的个性特点, 从而使教学设计富有特色。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惑者, 既要做到知识的准确传播, 还要争取做到旁征博引、举例巧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理解深刻, 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喜欢上生理课, 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笔者在讲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后, 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 做一个轻松的游戏———扳手腕。比赛开始后, 双方加力, 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笔者不失时机地讲述:“两位同学的手腕姿势没有改变, 说明长度没有改变, 再从两人咬腮憋劲的神态看, 两人手臂肌肉的张力在不断增加, 这就是‘等长收缩’”。随着时间的延长, 其中一位学生坚持不住了, 手腕开始向一面偏斜, 这时笔者又告诉大家:“张力增加到超过对方的力量时, 不再继续增加, 保持恒定时, 骨骼肌的收缩表现为长度缩短, 即为‘等张收缩’”。在游戏中, 不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而且促进了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6 优化考核方式, 合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没有自主学习习惯且学习惰性较大, 是当前中职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问题, “临阵磨枪”、“60分万岁”等语句也成为许多中职学生的口头禅。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钝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甚至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生理学教师应针对中职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 利用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如课堂提问后给学生打平时成绩, 并告诉学生该成绩将融入期末总评成绩中, 学生回答正确则加分奖励, 若回答错误, 则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回答出其他相关问题, 否则就没有加分奖励。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他们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使学习效果大幅提升。
总之,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通过不断优化生理学课堂设计让学生感到“生理学就在身边”、“生理学很有趣味”、“生理不难学”, 培养他们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金发.探索研究性教学——用心授课[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9) :22-24.
[2]宋波, 周春辉, 侯力, 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5 (1) :79-80.
[3]马晓峰, 于杰, 张雪雁.多媒体教学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22) :44.
运用心理学原理 优化教师管理 篇11
一、教师的不同需要考量管理者的智慧
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因此,进行教师心理管理,首先要从满足教师的需要开始,以有效地激发动机,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个体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教师由于其经历、地位和自身条件的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其优势需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管理者要了解需要的发展性、动态性特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状态两方面来分析教师个体的需要,从而始终抓住教师的优势需要。把握教师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是了解教师需要的首要环节。同时,要把握教师需要的时代性、社会性特征,更要把握教师群体需要的特殊性。教师作为社会阶层中一个特殊的角色群体,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因而他们的需要表现和别的群体有所不同,形成自身的种种特点。总之,要达到了解教师需要的目的,要求管理者深入教师当中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艰苦细致的统计分析工作,以掌握当代教师需要的一般特点和教师个体需要的特殊性,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需要的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就不同。奖励是学校管理中常用来满足教师需要的激励手段。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但是对具体的教师个体而言,奖励应针对其优势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对重名誉者,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对重实惠者,则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物质奖励的分量。如果管理者忽视教师需要的内容和特点,盲目进行奖励,既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教师的心理也不会满意。
当然满足教师的需要是指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而对教师的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需要,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疏导,注意方法要恰当,态度不要生硬,以达到相互体谅的目的。
二、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了解和掌握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管理者确定个体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做好教师心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进行管理。性格有优劣之分,所以管理工作应扬利抑弊。管理者要努力寻找教师性格中的“闪光点”,耐心加以引导,促成教师的自我完善。同时应根据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比如,批评教育教师时,对性格开朗、自以为是的教师,可采取直接批评,毫不含糊地讲清其错误性质、危害及改正方法;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可采用暗示批评,这样既能顾全其面子,又能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卑感严重的教师,可采取对比批评,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对心胸狭窄、疑心较重的教师,可采用商讨式批评等,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达到批评的效果。
其次,要根据教师的能力,量才使用。能力是指个人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个体因为其所受教育的程度、经历及所处的背景不同,因而其能力类型、能力水平和能力展现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所以,管理者在使用教师时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把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其有胜任感、成就感;另外还要鼓励教师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公平竞争,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有公平感和紧迫感。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我们知道, 心理承受力小,人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最终产生埋怨、牢骚、泄气情绪,易被他人鼓动或为偏激情绪所左右,影响工作效率;而心理承受力大,个人情绪稳定、高昂,工作效率就高。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力,首先要重视对教师进行职前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不仅是各师范院校的事,也应是各级各类中小学的事。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职业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切实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师工作性质充分地了解,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招聘学校也应在新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学校时,进行一定的短期职业培训,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提高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让其熟悉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这样,当他们真正扮演和适应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时,不至于因没有心理准备而手忙脚乱,也不至于因心理准备状态不佳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力,其次要求管理者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目标反映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水平,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但能否实现目标则受到个体的能力和客观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管理者要帮助教师依靠这些条件树立适当的目标,使目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达到。这样才能使教师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迎接困难的挑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求管理者指导教师预防和消除心理挫折。当教师在工作中遭遇失败时,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性格特点、自信心强度等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教师产生受挫心理。如果产生挫折,要及时采取改善挫折情境、让受挫者进行情绪宣泄、给予教育疏导和心理安慰等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以增强教师对挫折的忍耐力和提高对成功的期望,进行自我勉励,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心情愉快地投入新的工作。
四、培养团队精神是管理者的工作重点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在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体个性调节,并伴随情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满意度,而且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是创设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有助于教师群体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教师之间有效的人际沟通。优化学校人际关系,要求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管理者运用人格效应凝聚教师力量。学校领导的人格魅力对教师具有吸引、感化和愉悦心情、激励人心的作用。这对于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人格力量的凝聚作用呢?
加强自身修炼是人格效应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要使自己充满人格魅力,必须通过锤炼养成下列人格特征:在品德方面,具有随和谦虚、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民主清廉等品德和作风;在才学方面,具有学识渊博、懂教育教学和管理、善于宏观思维和科学决策等素质;在敬业方面,具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身心投入等精神;在心理方面,具有善于进取、勇于开拓、待人宽容、善解人意、情绪乐观、性格开朗等优秀品质。当校领导具备了优秀的人格特征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日常的种种管理行为都会带上人格的烙印,折射出人格的光芒。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学校领导仅靠日常接触的自然流露,还是无法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人格特质。因此要讲究“显露艺术”。这种展示方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可以是面向全体或个别的。
其次要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情况。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教师沟通的管理者才能让教师们众志成城。管理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其本质就是心理沟通。从管理教师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心理沟通。学校中的人际沟通有两条渠道,一是正式的组织渠道,如开展党团、教研、文体等活动,可以解除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障碍,达到净化心灵、优化心理之目的,这种沟通带有指令性;二是非正式渠道,如教师之间的个人交往、小道消息的传播、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人际协调等,这种沟通带有情绪性和情境性。由于它不受约束,往往更能暴露和反映教师的真实思想和动机,常能给管理者提供不易得到的信息,因而不应忽视。总之,学校管理要建立各种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接收和传送信息,以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 篇12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更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础规律的关键, 它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对相关地理事物和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实际地理教学中, 概念教学往往不被重视, 教学方法多为直接呈现或简单的解读, 概念学习只是学生对概念无意义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概念教学的缺失和淡化使学生难以建构起对概念系统的意义, 从而无法实现对地理系统知识和原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因此, 优化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地理概念教学
1.通过实践观察形成地理概念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规律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地理概念教学。实践观察是形成地理概念的主要方法, 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 形成相关的地理概念。例如在讲植被带时, 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狼山风景区观察法国梧桐、雪松,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 这样学生对“植被带”这一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2.对抽象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法
地理中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可以非常生动、直观地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地理事物, 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地理概念。在高中地理第一章中, 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方面的地理概念:天体、天体系统、恒星、行星、太阳系、银河系等。学生几乎对这部分知识没有直观的认识, 抽象的宇宙、复杂的天体系统运动, 需要有非常强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如果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 任凭教师描绘得多么逼真生动, 效果也不会太好。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展示这些天体的运动动画, 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提高。
3.对相反或相关的概念运用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传统方法, 比较适用于相关或相反的概念。这类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比, 可分析区别这些概念的异同点, 防止学生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在高中地理教材中, 这类相关或相反的概念较多, 如地球自转与公转、天气与气候、地貌与地质构造、气旋与反气旋、暖锋与冷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等。对这类概念进行教学的基本技巧是列表比较, 使相反或相关的地理概念差异形成对比, 特点突出。在课堂讲解时, 一般先重点讲清其中的一个, 另一个则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比较, 得出与此概念相反的特征或特点。例如, 讲冷锋与暖锋的概念时, 在用好书上冷锋与暖锋示意图的同时, 可从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和气压变化等“对比点”对比,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冷锋和暖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进而形成正确、完整的地理概念。
三、多用多练,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学生对已经学习的概念不仅要掌握, 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做到融会贯通。这就要通过一定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概念、原理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决地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 利用北美西部沿海地区略图来巩固练习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图1中A、B、C所属气候类型及差异。对于气候的分布, 要熟知世界气候理想模式图分布, 图1中A位于20°N~30°N的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压与寒流影响, 为热带沙漠气候;B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 为地中海气候;C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并且越往北, 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长, 降水越多。同时, 在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中, 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植被带的分布和纬度地带地域分布规律等。
再如, 学习“板块构造”时, 由于学生读图不仔细, 对板块边界模糊不清, 很容易造成分析错误。下列为针对南极洲板块而设计的题目:图2所示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多火山, 试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其形成原因。该地区以山地为主, 多火山, 结合经纬网及大陆轮廓, 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西海岸, 由南美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岩浆活动强烈导致多火山。学生易答成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通过练习的设计,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弄清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病理学教学的优化】推荐阅读:
优化病理学理论课教学06-29
动物病理学教学05-29
病理学课堂教学10-20
病理学教学法05-18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07-06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09-09
病理学实验教学09-20
病理学教学大纲06-10
病理学实习教学方法07-10
病理学教学改革之体会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