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堂教学

2024-10-20

病理学课堂教学(共12篇)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病理学,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它具有教学的一般规律, 然而在学习环境、学习对象及学习内容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 自然也具有其特殊规律。探讨这一特殊规律,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探索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是摆在各级各类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教研课题。尤其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 在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从教学内容出发, 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潜在能力,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更为重要。

1 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

在广义上讲,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 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替代的教学工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介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以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视听设备及学生活动所占据, 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教学手段的进步, 并不意味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可以放松, 相反,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对课堂语言进行精心的加工选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显得尤为重要。

1.1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突出教育的性质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诸如爱国主义、人生观及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就必须在备课时认真挖掘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材料, 将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 才能使其更加生动而有说服力。如在讲解病理学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 我从教材所写内容加以延伸, 从《黄帝内经》上有关的文字记载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把对病理学这门理论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历代著名的科学家所做的工作, 详细地介绍给学生,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学习病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这里花费一些时间及精力, 其效果事半功倍。

1.2 语言表达要精确精练

许多学识渊博的教师, 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一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满腹经纶的大哲学家家黑格尔也有过几年失败的教师生涯。可见, 语言表达能力应成为教师苦练的硬功,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病理学教学中, 与教学效果相关的因素很多, 而表述语言的精确及精练是十分必要的。精确即用辞严谨准确而不含乎其辞。病理学是医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较多的一科。在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时采取科学的态度加以说明, 而不应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妄加猜测, 更应避免过多的使用也许、可能这一类的模糊语言, 而使学生感到似是而非。另外, 语言精练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加以注意的, 喜欢听一些简洁精练的叙述语言几乎是人类的共性, 对于正值青春时期的中专学生更是如此。

要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练, 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但却潜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一个教师对所讲的内容尚不十分清楚, 对有些理论知识自己还未真正理解, 其语言表达是做不到准确精练的。所以, 在备课时, 笔者总是特别注意对所讲内容是不是十分了解, 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准备得十分充分, '站在讲台上才能充满信心地讲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可见自信心是课堂语言准确精练的基础。此外, 坚持每次课后对教学语言进行总结整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1.3 应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于课堂教学

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作为搭配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来说, 无疑是锦上添花, 一个富于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万有时甚至终生难忘。如果说把课讲清楚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的话, 那么丰富多彩、风趣幽默则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是每一名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风趣、幽默同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社会阅历、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因素有关。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好的素材, 它可以在文艺作品中, 也可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中, 把这些素材经过加工, 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自然地加进去, 烘托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把风趣、幽默的语言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但要特别注意的是, 幽默的语言不能与所讲的专业却识内容完全脱节。因为幽默的语言要达到良好效果, 除其内在的质量外, 与所处的环境、表达的时机是密不可分的。

2 丰富的相关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首先要对所讲的专业只是有较深刻的了解, 中专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 每个人担任着1门或2门专业课的全程教学任务, 现实情况使每个教师不可能对所教专业课的每一个章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探讨。卫生部关于在卫校加强素质教育, 淡化学科意识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中专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提高中专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过程中, 其思想状态不稳定, 这就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加以调理, 包括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 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这都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这些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许多教师知识面相对狭窄,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从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 笔者深深感到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对每一类如识都做到既有深度, 又有广度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笔者认为能做到一般了解即可, 广度比深度更为重要。具有了丰富知识, 课才能讲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会感觉到这名教师知道的真多, 庆幸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同时也为教师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学生会把教师作为一个思想内涵丰富、学识渊博的师长而加以肯定。这种肯定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试想, 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受到学生的普遍怀疑, 其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点绝不容忽视。

3 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

情商即情感智商,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的成功, 20%由智商决定的, 80%取决于情商。情商是智商以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比起智商, 情商具有较少的先天性因素, 从而注定了其可培养的巨大潜力, 因此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目前,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面对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不知从何下手, 他们看到了这一代人身上表现出的众多问题, 诸如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惧怕困难、合作意识缺乏等。卫生学校的中专学生除了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以外, 还要加上就业出路并不乐观, 对自己的前途普遍缺乏信心, 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校期间若不加以解决, 不但教学工作搞不好, 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上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作为一名中专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能, 并逐步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真正认识到讲授知识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而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 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及开发全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从而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竞争力将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情商包括自我控制, 合作精神、人际交流的能力、持之以恒的耐力等多方面的修养。而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是情感智商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学方法及实践的改革, 将有助于这种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 笔者根据病理学的内容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在许多病种的讲解上采取了病例讨论的形式, 把一些我们收集的典型病例, 经过加工提炼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上课时先将主要内容讲解一下, 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所给病例及所讲内容开展讨论, 教师则活动于他们中间。讨论以后, 要求学生回答教学大纲要求的几个重点问题, 组与组之间进行修改弥补, 甚至可以就某些看法进行争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上课方式, 学生兴趣很高, 而且非常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在每次讨论课后进行的形成性测验中, 重点内容的当堂巩固率达到95%以上。病例讨论的形式给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适当的机会和场所, 并且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 使那些平时发言机会少与意识差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同时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及加强。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2

课程编号:02069

英文名称:Field Practice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1.学分与时间周数

学分为1.时间为1周2.实习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2)在该课程教学的全学年内采集制作病害蜡叶标本30-40种

(2)要求学生对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病害的病原物能够鉴定出属名和种名,掌握病原物鉴定工具书的使用,病原物鉴定的方法和步骤;鉴定20-25种

(3)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显微计测及显微摄影技术

(4)熟悉病害调查与损失估计的一般方法,学会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5)学会植物病原鉴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6)学会实习报告的写作

3.实习内容

(1)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植物真菌性病害病原物的鉴定

(3)植物病害标样的保湿培养、借助体视镜观察、制片显微观察方法

(4)利用生物显微镜及显微计测、显微描绘及显微摄影技术对植物病原菌进行鉴定

(5)调查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损失估计,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学习植物病原鉴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7)进行相关实验报告的写作

4.实习时间

(1)教学实习为40学时,一周(2)安排在5月中旬

5.实习方式和安排

(1)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5月中旬,以便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春季主要作物上发生的主要植物病害,实习分为田间病害诊断、病害识别和病害标本采集。

(2)一般在实习开始的前一周由教师外出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

(3)学生外出田间时间为2天;田间采集完成后进行室内标本鉴定、显微计测及显微摄影技术等,时间为3天。

(4)学生在实习期间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管理

(5)每班级配备2名教师

6.考核方式

(1)实习报告: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显微测量报告、显微摄影报告

(2)考核方式:

a.实习考核方式;实习成绩按百分制,鉴定报告占20%;实习操作和病原识别考试占20%;制作标本数量和质量占30%;显微测量报告、显微摄影报告占20%;其它占10%。

b.实习成绩评定:实习独立作为一门课程成绩,实习不及格者须随下一级重新实习,没有补考的机会。

7.实习注意事项

(1)外出采集的安全

(2)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保护实习地点的作物不受损害

修订人:孙广宇

审核人:宗兆峰

病理学教学中的多样化教学 篇3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方法;多样化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概念多而抽象,各种病变相似,书本内容多且难记忆。它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由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而成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式人才,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多年的病理教学中,我根据病理学的特点及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带问题听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听课有重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本次课的重点问题做一介绍,使学生心中有数,带问题去听课。如讲“休克”一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是小动脉、微动脉等小血管的扩张,而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因而临床上常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来提高血压。但是,有许多病人经这样治疗后,疗效却不好,有的患者病情反而恶化,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听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抓住重点。

第二,带问题自学:大部分院校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例如,讲“肝性脑病”一章时,首先提出肝性脑病在临床上较多见,其中最重要的、并且危害患者生命的就是出现肝昏迷。那么,什么是肝昏迷,临床治疗时为什么应用降低血氨的药物来治疗。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写读书笔记,再反馈信息,这样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氨中毒和假性神经介质的作用,出现昏迷是由假性神经介质取代了正常神经介质,临床上应用降血氨及左旋多巴就是为了治“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學法是选择历年临床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典型病例,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复杂的材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

第一,将病理概念、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述肿瘤这一章时,先提问:为什么病理医生能通过观察送检组织判断患者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肿瘤早期还是晚期,然后结合书本介绍诊断肿瘤的基本要点是观察肿瘤的肉眼及镜下观,层层推进介绍肿瘤的大体特点和镜下特点,从而使学生更生动的理解了病理变化。

第二,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学习病理变化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和诊断疾病,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既认识了疾病的临床特征,又能更牢固的记忆枯燥的形态学变化。如讲大叶性肺炎时,先介绍其肺泡壁和肺泡腔的镜下改变,然后推理其肉眼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推理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教与学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是在学完理论后做实验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而实验教学法除具有此种功能外,重在学生通过实验这种直观教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是一个较简单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易观察。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是告诉学生发生什么现象,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当家兔空气栓塞死亡后,迅速打开胸腔,这时候他们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家兔死亡后心脏还在跳动。这虽然不是我们的实验目的,但学生观察到了此现象并积极思考,这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心肌的特性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发现的第二个问题是透过右心耳壁看到了气泡,这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积极地去寻找家兔的致死原因。从右心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等。最后他们找到了家兔的致死原因主要是肺动脉口空气栓塞。同时可作有意引导除了这个致死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时候学生们就可能想到空气栓子具有弹性,它有可能从静脉系统通过毛细血管到达动脉系统,导致脑梗塞或心机梗塞等诸如此类。

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打开胸腔的同时打开腹腔,他们会积极发现问题,肝脏为什么会颜色变深,肝体积为什么增大,同时他们会通过肠系膜血管分布发现肠梗死呈节段性等,最后要求学生课下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知识、验证理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主动的学习意识。这种从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四、网络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加强我校病理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将多媒体课件、实习指导、课时计划、教学大纲、题库等传送到校园网络上,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浏览病理网页得到补充和强化,从而达到更个性化更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链接更高层次的医学院校的精品网站和相关专业网站,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的学习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对于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掌握牢固的病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准确判断等综合能力,为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目的。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4

1.1 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的涵义

关于教学情景,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通常认为, “情景”是既有“情”又有“景”, “情”“景”互融。“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 “景”是教学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1]。确切地说, 教学情景中既蕴涵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 同时又渗透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因此, 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是指病理学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

1.2 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新旧经验之间、在日常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来学习新知识。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以下特征。

1.2.1 真实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 知识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而是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背景构建的解释、假设和意义。因此, 教学情景越真实, 就越贴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1.2.2 针对性

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的是目标明确的学习, 参与的是目标定向的活动。也就是说, 教学情景必须指向一定教学目标。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获得不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而没有知识和情感蕴涵其中的教学情景不论多么真实都是毫无意义的。教学情景决定学习内容, 决定学生所要建构的课程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1.2.3 情感性

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意义[2]。学生由心理和情感上的“贴切”感到教学情景的“真实”, 由“真实”而易“理解”教学情景中蕴含的知识。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情景可以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对话”的桥梁, 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全面发展。

1.2.4 灵活性

情景教学的选择与使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依据课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景。所选择的情景可以是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蕴含深意的画面, 扣人心弦的乐章, 深入浅出的电影对白, 甚至是几个动作、面部表情的变化等, 都能传递出情景信息。而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即使是同一情景, 也要灵活处理。

1.2.5 互动性

情景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双渠道、双向交流的过程。如果不注重沟通交流, 那么教师的某些传授方式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可能会事与愿违。因此, 要力求师生关系和谐共融、民主平等。师生的心理共融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和教师营造一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交际氛围。

2 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直接运用文字、图片或实物照片等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形式各异的情景素材, 将学生引入一个个蕴含问题的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活动。目前, 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主要包括5类。

(1) 事实情景。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 与病理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临床实践问题及能体现病理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另外, 还包括重要的病理学发展史等。如病毒性肺炎的讲解, 不妨先从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背景展开, 通过讨论、分析, 加深学生对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特征及传播途径的了解, 使学生具有重视疾病预防及对公众人群进行宣传教育的意识。

(2) 实验情景。病理学实验既是病理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也是创设、呈现教学情景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病理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且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获得全面发展。例如, 讲授静脉性充血 (淤血) 前, 先演示一个小实脸:用血压计测量一名学生的血压后, 将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 持续8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前臂肿胀、青紫、指尖冰凉并有少数出血点) 并分析。通过这种实验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既动手、动眼又动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其思维。

(3) 经验情景。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 可用于某一新内容的引入或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解释和应用。例如:讲解肉芽组织时, 可以先从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组织的擦伤后组织修复过程的回忆及体验入手,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肉芽组织形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尽快掌握和应用知识。

(4) 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例如, 在血栓栓塞讲解中创设如下问题情景:某32岁女患者, 因胎位异常而做剖腹产手术, 手术顺利, 术后第3天, 下床解大便时死亡[3]。教师提出问题:这起医疗纠纷是否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为什么?以此引起学生兴趣。向学生展示左髂总静脉血栓和肺动脉主干血栓的大体标本后, 提出问题:本例患者病变的诊断依据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是什么?说明肺动脉内血栓栓子的来源和运行途径及患者的死亡原因。这些问题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及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究热情。

(5) 模拟联想情景。模拟联想情景是指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 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情景。不仅要求模拟情景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 并融入丰富的情感, 还要求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联想。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关于血液中白细胞渗出过程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白细胞是如何以阿米巴虫运动的方式从血管内游出。笔者就这一过程尝试用Flash动画演示,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创设病理学课堂教学情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时, 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素材, 然后确定呈现的方式[4]。病理学教材中有许多素材可以参考, 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教学情景素材, 充分利用各种病理学课程资源, 如教学模型、挂图、幻灯片、实验标本等。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 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其本身又融入学习活动和内容之中, 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指向明确的课程目标。就教学内容而言, 特定教学情景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还应当在后续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5]。

(2) 教学情景的创设要难易适度。创设教学情景时, 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 在此基础上创设的情景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或过难的情景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 具有一定思维容量与思维强度, 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 所蕴涵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情景中应蕴含课程目标要求的且学生需要并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自我发展。

(4)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助于形成其对教学素材的正确认知。因此, 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学生提供真实、可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参考文献

[1]王进汝.谈教学情景的创设[J].教育艺术, 2005, (5) :18~19.

[2]杨重云.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J].中学生物学, 2006, (10) :19~21.

[3]丁矢, 李雪兰.情景教学的病理学学习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8) :116~117.

[4]黄延旭.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5, (3) :23~24.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篇5

适用于临床、护理、检验、中医等专业

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

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学生临床专业课建立良好基础。通过验证理论课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面向21 世纪的医学人才极其重要。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总目标

1、熟练掌握大体标本的表面、切面的观察及描述方法,辨认病变所在部位、颜色、形态等。

2、熟练掌握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正确辨认病变的组织结构,画出具体的形态改变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3、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形态与功能、代谢,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目的、方法及步骤。

4、通过综合实验、基本掌握和认识疾病从正常组织学到病理学改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三、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一)李玉林.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二)病理教研室实验指导.(三)马保华.形态实验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

四、实验项目

实验一 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目的】

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内容】

1、病理切片:观察肾积水、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肾贫血性梗死的组织结构改变

2、大体标本:确认脑积水、肾积水压迫性萎缩、肝脂肪变性、肠出血性坏死、脑脓肿、坏疽性阑尾炎、足手干性坏疽、肺干酪样坏死等的病变特征。【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3.了解充血、缺血及出血的特点。【内容】

1、病理切片:观察慢性肝淤血、急性肺瘯血、混合血栓的组织结构及病变特点

2、大体标本:确认肺棕色硬变、槟榔肝、静脉血栓、肝淤血、脾淤血、肾贫血性梗死、肺及肠出血梗死、脾贫血性梗死等的病变范围及特点 【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

三、炎症

【目的】

1.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类炎症的特点。2.了解炎症的原因、表现及结局。【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 观察急性蜂窝织炎阑尾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慢性胆囊炎、急性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2.大体标本:确认纤维素性胸膜炎、重症肝炎、白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肝脓肿、慢性胆囊炎的大体形态改变及病变特点等。【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四 肿瘤

【目的】

1.掌握肿瘤的特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熟悉常见恶性肿瘤的特点。【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肠腺瘤、结肠腺癌、鳞状细胞癌、骨肉瘤

2、大体标本:确认子宫平滑肌瘤、阴茎癌、脂肪瘤、肝癌、子宫体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瘤、食道癌、畸胎瘤、葡萄胎、宫颈癌、骨肉瘤、结肠癌、大肠癌、绒毛膜上皮癌、肺癌等的组织学形态改变。【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五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

(一)【目的】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病肾脏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学变化、结构特点、2、大体标本:确认高血压病心脏肥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脑出血、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风湿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等形态特点。【方法】

1、组织切片

2、大体标本

(二)【目的】

1.掌握大叶肺炎、小叶肺炎、肺结核病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

2、大体标本:确认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局灶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肾结核、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的组织结构改变。【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六 消化系统

【目的】

1.掌握溃疡病、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变的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 观察慢性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变、原发性肝癌、胃高分化腺癌组织学改变。

2、大体标本:辨认慢性胃溃疡、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食管癌、溃疡型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七 泌尿系统

【目的】

1.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和病变特点,熟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肾盂肾炎的概念和病变特点,了解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内容】

1、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乳头状瘤的组织结构特征

2、大体标本:确认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形态改变。【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八 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目的】

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熟练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常见症状及体征。【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胃癌、膀胱乳头状瘤、尿结石的大体形态改变。

2.组织切片 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乳头状瘤的组织结构特征。【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二)【目的】

掌握生殖系统疾病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前列腺增殖症、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颗粒细胞瘤的大体形态特点。

2.组织切片 观察宫体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葡萄胎、绒毛膜癌、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的组织形态特点。【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九 传染病与性传播疾病

(一)【目的】

1.掌握结核病各型的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联系。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内容】

1.大体标本 辨认肺原发综合征、肺门淋巴结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淋巴结结核、肾结核、溃疡型肠结核的病变部位、病变特点。辨认肠伤寒髓样肿胀期、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大体形态特征。

2.组织切片观察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的组织学特征。观察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血吸虫病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二)【目的】

熟悉常见性病的病变特点。【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尖锐湿疣、梅毒疹、梅毒性主动脉炎的大体形态特征。

2.组织切片 观察尖锐湿疣、梅毒性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1、组织切片显微镜

2、大体标本观察

病理学实践教学大纲(病理生理学部分)

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机能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病理学的理论体系中,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称之为病理生理学。通过对实验动物机能代谢变化之观察,为学生临床专

业课建立良好基础。通过验证理论课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态学的研究与功能学的研究相结合也已成为病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

路,这正适应了全方位、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医学发展新趋势。

三、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1、黄玉芳主编《病理学》

2、黄玉芳主编《病理学习题集》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

4、来茂德主编病《理生理学》

四、实验项目

实验

一、缺氧

【目的】

1.熟悉缺氧的类型及其特点。2.了解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内容】

1、小鼠低张性缺氧

2、小鼠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3、小鼠氰化物中毒性缺氧 【方法】

1、观看录像

2、小鼠缺氧模型操

实验

二、休克

【目的】

1.掌握休克的发病机理和休克时机体的变化。2.了解休克的原因及分类。【内容】 兔出血性休克 【方法】

1、观看录像

2、兔出血性休克模型制作

实验

三、氨中毒

【目的】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熟悉肝性脑病的分类和发病机理。2.了解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内容】

兔氨中毒诱发肝性脑病.【方法】

1、观看录像

2、兔氨中毒模型制作。

实验

四、肺水肿

【目的】

1.掌握肺水肿的原因及发病机理。2.了解肺水肿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内容】 兔肺水肿 【方法】

1、观看录像

2、兔肺水肿模型制作

三、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环节(包括备课、授课、实验、考试等)。

2.利用电化教学示教有关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以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任课教师定期辅导、指导自学及答疑

4.利用模型、挂图、幻灯片、标本、投影、录像,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5.依规定的教学内容,观察学习标本、切片。

(二)评价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46-02

民族学生入校前,绝大部分汉语基础较差,经过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之后,即进入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写作及理解上存在许多问题。《病理学》课程被安排在第二学期,由于本门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很多内容需要记忆,而总论部分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初学者负担很重,从而给民族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就本人近些年的教学谈一些体会。

1坚持强化汉语教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我院是汉语授课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汉语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由于本门课在教学中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差,对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误差,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施教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将每一章学习的重点词汇及相关内容简洁明了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课前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使学生从着重熟悉专业名词到重点授课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学习。

2提高备课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抓好备课质量是提高民族班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应精心备课、广泛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在课堂讲授时能够画龙点睛。在举例打比喻时,就能够应用自如,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趣倍增;如本人在讲解细胞水肿时肉眼病变特点脏器体积腫大、包膜紧张、边缘外翻、切面混浊苍白无光泽(水煮肉样),颜色较淡。简称“大混淡”;肝脂肪变性时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颜色变黄、切面油腻感,简称“大黄油”。结合临床病理联系首先提出脏器体积增大、病人出现哪些主要临床症状?学生回答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紧接着发问,病人为什么会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在考虑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使他们对病理学理论知识做到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可采用具体的、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形象的病理图片、多媒体、挂图及录像片等直观教学,详细讲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理论学习印象,最后做到全面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热情,努力开拓思路,鼓励他们多说、多问,即使答错,也不单纯否定,而要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阔视野打开基础,改进教学方法。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临床病例讨论的方法来锻炼民族学生的综合能力。讨论的病例可以由易到难,病例种类由少到多,结合临床资料(病史、症状、查体、化验、尸体剖检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有些民族学生来说讨论难度大一些,但通过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学生都给予肯定、鼓励,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性认识

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1 目标教学基本模式的应用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制定课时目标—前提诊断—认定目标—导学目标—形成评价—补达强化, 在实际应用时切忌死板硬套搞形式主义, 尤其是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科特色, 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时, 可通过一个病例展开:“有一位晚期肝硬化住院患者, 家属煮了一锅鸡汤送给患者喝, 结果喝后很快出现昏迷,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接着提问学生, “服用鸡汤后为什么患者出现了昏迷?”根据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剖解。学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最后笔者进行归纳总结:“鸡汤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氨, 氨为有毒物质, 正常情况下氨主要通过肝脏转化为无毒的尿素由肾排出体外, 晚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降低, 致使血氨升高。”这就引出了肝性脑病“氨中毒学说”之发生机制, 接着再讲“氨为剧毒物质, 血氨升高后,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破坏了脑细胞能量代谢过程, 导致昏迷。”然后, 当堂提出问题进行形成性评价, 比如“请回答防治肝昏迷包括哪些措施?”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对个别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矫正性教学, 最后归纳出肝昏迷的防治原则为:“减少氨的来源, 增加氨的去路”, 从而使全员达标。

2 重视单元达标教学与课堂目标教学的关系

单元是由课时组成的, 如果说单元教学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阶梯”, 那么课堂教学便是达成单元目标的“步子”。因此, 在目标教学中, 要确立单元整体观念, 对于单元教材进行整体备课, 整体设计, 对单元目标进行课时分解时应统筹安排。先分析单元目标中哪些可以预习自学或小组集体学习达成, 哪些目标必须通过讲解完成, 哪些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据此, 编制出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 使课时目标真正成为循序渐进的“步子”。有的单元目标比较具体, 可以直接移植到适应的课时中落实;有的单元目标则需贯穿于单元教学始终, 到单元教学结束时方能达成。除此之外, 应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实施, 并使单元整体达标评价和矫正补救措施落在实处,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见, 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 不仅有相关一致的分解关系, 还有一个从课时目标分步达成单元目标甚或学科教学目标的渐进关系。因此, 在单元目标的课时分解时, 必须进行整体设计, 不能只是将单元内容按课时平均分配。

3 实施目标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目标意识贯彻始终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教师要为达成目标而展开教学活动, 学生要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学习, 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所以, 每一次课堂教学师生必须围绕目标来进行。因此, 在施教中教师一定要强化目标意识, 坚持认真备课, 严密设计教学活动, 无论是知识的传授和点拨或启发, 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还要进行矫正反馈和科学评价, 都要以目标为导向,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顺利达成目标之目的。

3.2 情感激励贯彻始终

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整体的人, 其参与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以整体的人参与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但不能仅仅认为学生只是知识的主体, 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培养现象的发生。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情感、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强调学生情感激发的重要性,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否则将会影响学习效果。如在绪论中介绍病理学研究方法时, 除介绍一般普及方法外, 还应积极介绍课本中没有的病理学进展,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看杂志、报纸, 积累新知识, 使课堂教学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既要引人入胜, 又要启人深思。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医学中有很多未知数等待自己去解决, 医学高峰需要他们去攀登, 学生可以树立发奋学习为科学献身的理念, 从而增强其为祖国、为人民学习的责任心。重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统一, 让一个个学习主体在认识和情感方面得到协调长足发展,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3.3 导练结合贯彻始终

目标教学倡导“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教学是一个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起点是师生的相互沟通。在教学活动中, 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分类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保证大多数学生达成目标。如在教师讲完肿瘤命名原则后, 可举例让学生自己命名;对比性强的知识点, 教师可先列出要点, 让学生自己列表对比;讲完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内容后, 可让学生进行患者和医生的角色扮演活动, 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但是, 在以上练习结束后, 教师必须予以总结。这样, 既能检测态度目标, 又检验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3.4 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在教学时,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获取大面积的教学反馈信息, 作为矫正的依据, 以围绕目标重新组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既要学会还要会学会用, 这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选择矫正方法时, 要注意因材施教, 合理达标, 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学生, 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基础、情感状态和生活环境, 并且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立足点起步, 根据自己的特点, 选择达标的最佳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少数经过矫正帮助后仍未达标的学生, 很可能产生心理疲劳, 失掉信心。对此可采取课前指导预习、课堂因势利导、课后单独辅导的方式, 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 给予方法的指导, 使之学会学习。

总之, 根据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灵活运用目标教学模式, 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病理学知识,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樊帮林.学导法在高职病理学目标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2) :3696-3697.

[2]翟晓璞.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淡谈目标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3, 10 (6) :47.

[3]张敏, 袁霖, 袁先友.有机化学“目标教学-引入问题-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6) :78-81.

[4]黄亚忠.高职体育目标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 2011 (36) :308.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8

1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主要涉及疾病发生、进展及病变本质, 其学科重点是对病变细胞、组织、器官的大体及形态进行理解和描述。病理学中提出的概念多, 涉及许多知识点, 病变又是千变万化的, 仅靠传授理论知识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而病理学实验教学则能与理论知识结合, 将课本知识应用于操作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病理学实验教学从板书逐渐演变成多媒体甚至网络教学技术, 可传播的信息量明显扩大, 典型病变可通过现代技术更直观、清晰地展现。但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存有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未将传统模式颠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无特征性的差异, 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 这种讲演法教学模式明显的弊端是课堂上学生基本未积极参与[2]。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及创造力无法得到发挥, 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时成为看客, 一味追随教师, 局限于课本, 缺乏独立思考。而这正是当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弊端之一。此外, 病理学实验教学集中讲解基础病变及基础知识, 较少讲解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 学生难以学到新知识。

2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临床病理学的应用

2.1 视野拓展与临床病理学结合

临床思维培养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此外还需拓展学生视野, 走出课本, 获取相关领域知识, 为临床实习夯实基础。将临床病理学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完成上述任务。例如现有1例56岁的女性患者, 既往有高血压, 出现的症状主要为心悸 (8年) 、头晕, 症状加重且有呼吸困难后2 d入院, 体格检查提示双侧心界扩大、端坐呼吸、急性病容、双肺下有少量湿啰音, 心尖部可闻舒张期杂音。教师对该病例讲解时首先根据体征及症状考虑是否为高血压引发心脏病变, 强调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肥大, 展示大体标本图片, 让学生有粗浅认识;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 以提高学生兴趣, 拓展知识面;讲解高血压应急心脏病变的机制, 穿插内科学知识, 由单一病变阐述变为临床医学与病理学结合的知识拓展[3]。

2.2 建立学生临床思维与临床病理学结合

实验教学时讲解一些典型病例, 将临床病理学分析与病案教学结合, 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激发其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50岁男性, 有2年肝区隐痛史, 8个月内双下肢反复水肿, 复发病情伴乏力、腹胀后20 d入院。体格检查提示肝肋下未扪及, 质韧, 剑下4 cm, 面部、颈部多个蜘蛛状的血管痣;腹腔积液呈阳性, 脾大, 双下肢水肿 (凹陷性) 。学生遇到这样的病例常思考临床医生是如何思考的, 如何将临床病理学知识与本例结合?从临床病理学角度看, 应在B超下对患者肝脏穿刺, 取肝脏组织做石蜡切片, 之后结合临床病理学知识诊断。若有假小叶结构应考虑肝硬化;若细胞为腺管样且分泌黏液则考虑胆管细胞癌;若细胞呈片巢、梁索结构, 血窦且无纤维组织则可能是肝癌 (细胞性) ;如果观察到细胞呈腺管样结构, 分泌黏液, 可考虑胆管细胞癌[4]。诊断中涉及较宽的知识领域, 学生主动参与, 联系临床病理学, 形成由果至因、又因至果的临床思维。

3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任务

教师将临床病理学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先精心备课, 注重实践在深化理论、提高操作技能上的作用。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内容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增加亲自分析接触的机会, 使学生主动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将大体、临床和光镜结合, 结合已有临床病理学知识得出诊断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引导和辅助者角色。例如1例51岁女性, 白带腥臭且量增多、10月接触性出血, 右颈包块3个多月, 伴咯血, 入院。经体格检查提示右颈淋巴结肿大、不活动、质硬。妇科检查提示宫颈肥大且表面出现菜花样新生物突出、质脆且易出血。X线片中双肺内多个结节状影, 三开分布。以往有慢性宫颈炎10年, 13个月前宫颈活检确诊为慢性宫颈炎, 伴有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教师引导学生对病理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启发思维, 先考虑宫颈鳞癌, 对慢性宫颈炎至不典型增生再到鳞癌病变过程进行分析, 了解病变过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了解近期相关领域新研究, 拓展学生知识面[5]。

4 小结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之一[6]。恰当引入临床病理学病例, 教师通过采用设疑、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循序渐进传授新知识, 在分析病例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7]。将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重点培养临床思维, 适当穿插相关领域知识 (如病理制片等技术) , 扩展学生视野,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雷雨广.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9) :97-98.

[2]于莉娜, 廖文婷, 张庆玲, 等.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3) :254-255, 258.

[3]邹琼, 谷永红, 粟占三, 等.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病理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6 (8) :771-773.

[4]史敏.浅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 2014, 23 (7) :28-29.

[5]刘向祎, 鲁辛辛, 周宇, 等.临床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初步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7) :2174-2175.

[6]陈杰, 李甘地.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9

一、当前医学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陈旧。

大部分病理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仍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 教学方法上, 仍是以教师为主宰的教, 缺少互动性, 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习, 师生间缺少交流和沟通, 忽视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思维的能力。

2. 缺乏教学理论支持。

我国大学承担病理学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医学学校, 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 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支持, 缺乏优化设计,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3]。

3. 设计过程忽略教学主体。

一直以来,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呈现简单化, 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意向出的, 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就强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简单化教学。这样就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教学评价内容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只着重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靠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性, 而未从其他途径来进行相关考核, 同样在评价过程中也未重视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吸收相关知识下所具有的进步跟潜力, 而是选择单纯的考试形式来大致评价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不仅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而且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我们知道,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一是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能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 把理论课学到的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 就能使该病理变化显得更加丰富, 这样的话会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在案例教学中老师选择的都是所学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常见疾病进行案例讨论。如在讲述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时, 笔者在大量尸体解剖的工作中精选出典型案例, 将这些案例与理论课内容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从死者生前的临床表现、体征、尸检时发现的病理变化出发, 诊断患者的疾病, 并分析死亡原因。通过这样案例讨论,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1) 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案例应具备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等原则, 把各个疾病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案例教学中。一方面, 案例提供的信息要与教材的理论和定义结合, 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明确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要领。另一方面, 案例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兼容性, 让学生能够形成知识上的摩擦, 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精心设计问题。要保证案例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方面。设计的问题要得当, 能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 理解案例, 掌握案例的重点、难点, 使基础知识和临床表现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时, 尽量做到目的明确, 难度适中。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 使案例讨论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 不能离题太远, 同时对学生不同的观点, 要从积极的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 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5]。 (3)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程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初期, 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 所以案例要选相对典型且易懂的, 采用教师先讲解案例内容和要求的方法, 让学生用已学到的病理知识, 理解案例分析的要素。坚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 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 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对于小儿感染的病理学课程中, 要突出感染的病菌来源, 严格进行药敏分析[4]。 (4) 组织课堂讨论。当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后, 案例教学方式将渐渐转变为以学生讨论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步骤是: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出案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时, 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看法, 要积极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 在讨论中完善理论概念, 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 (5) 课后复习。根据各章节的重点疾病,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 学生在网上答题后, 老师给予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变评价手段, 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 学生在网上答题后, 老师给予评价。

总之, 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疗人员的基本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可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以实践为导向, 并以此为教学活动中心, 我相信必然能产生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病理学教学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学东, 石冰, 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6 (1) :1-3.

[2]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科技咨询导报, 2012, (3) :161-161.

[3]蔡铁全.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27.

[4]刘光维.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神经内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4) :268.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10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两名化学教师为帮助缺课的学生及时补课,录制了其授课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观看学习,有效解决了学生因缺课而导致的学习落后问题。此种方法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后,他们便试行推广以学生课下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而课上时间主要用于解答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美国一些学校逐渐推广开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教学模式。美国学者Bergmann等[4]则更好地诠释了翻转课堂理念:翻转既涉及时间的翻转,相关的“homework”在课前完成,而不是在课程后设置后续或扩展作业;同时还包括学习内容的翻转,课前教师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学习,课前即完成了授课内容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则运用课前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做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翻转安排,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5,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搭建和教学结构的重构,构建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同时,这种把“教室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7]。

2 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者纷纷尝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国外学者评估了传统课程讲授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在研究生一年级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肾脏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者为传统教学课堂和翻转课堂学生提供相同的笔记和录音。翻转课堂组学生课前观看录制好的授课资料,在课堂上完成小测试或作业,随后进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环节。以完成同样的多选测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组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生理学课程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组(P<0.05),肾脏生理学的平均成绩也高于传统课堂组[8]。另有国外学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5年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共涉及5项研究,934名参与者。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发展和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翻转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具灵活性的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产生了中性或积极的学习效果[9]。

国内学者韩雪等[10]在其生理学教学的部分班级应用翻转课堂,发放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86.27分比73.12分)。此外,在解剖学[11]、病理生理学教学[12]以及病理学实验教学[13,14]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1.1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

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枯燥、晦涩难懂是病理学的学科特点,如炎症的渗出过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各种类型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很多章节内容较难理解。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学习依赖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前序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授课难度较大。在学习新课前,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必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使得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15],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病理学教学中历来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授课方式仅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所有重点和难点讲解清楚透彻。翻转课堂提倡学生课前自学、发现问题,教师课上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的“翻转”使学生课前可以自己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自学新课内容,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使课堂时间变得更有价值[15]。

3.1.2 学习时间及场所的灵活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周期长,教学时间、地点固定,教学环境差等特点。而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微课、慕课等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医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变得灵活。当前大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很多学生要利用大量时间勤工助学,参加各种比赛、演出,参与学生会工作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可以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正在迅速改变。校园中,学生应用科技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手持设备等寻求和获取信息极为常见[16],网络及电子设备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越来越广的平台,病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拘泥于教室和病理实验室。

3.2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多采用面对面的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件播放速度快,教师又极少板书,学生很难及时笔记,从而影响学生的记忆和复习,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课,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甚少,学生的疑难问题更是得不到全面解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课前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节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思考,记录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则针对课前发现并提炼出的具体问题与其他同学分组讨论,并与老师交流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传统的“填鸭式”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充满求知欲的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知识的探索者与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17]。因此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4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3个环节:课前自学新知,课上内化新知,课后巩固新知[18]。

4.1 课前自学新知,发现问题

教师课前把授课所用视频、课件、导学问题、练习题等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上校园网的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可下载相关的课件等资源。要求学生先完成自主学习,然后4~6人分组讨论,可交流学习心得或提出学习疑问或讨论导学问题和练习题等。教师在上课前要收集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如果某道练习题学生很少答对,教师则应思考在课堂组织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做到“以学定教”[19]。

4.2 课上内化新知,解决问题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划分重点,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使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20]。课上主要分为四个环节:①合作探究,在课堂中教师安排任务或并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解答。②因材施教,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③巩固强化,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之后,每个学生各有收获,小组内部学生总结收获并巩固练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④总结点拨,教师总结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并对一些重点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最后系统梳理整节课的知识,再次强调课堂中的重要问题。

4.3 课后巩固新知,提高知识内化程度

教师与学生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一步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

以“血栓形成”章节的学习过程为例,课前老师将血栓形成模拟动画及导学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动画后思考问题“血液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血栓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什么是血栓形成?为什么会形成血栓?4~6人小组可通过QQ或微信群的方式讨论、解答并汇总问题解答情况,就不理解内容提出问题。课上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成课前问题回答,老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强化学习重点: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需具备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条件。此时老师给出病例:“患者男性,16岁,中学生,因左下肢肿胀、麻木1 d就诊,就诊前,患者连续60多小时玩网络游戏,长时间保持静坐不动状态。医生经检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血栓相关知识分析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进行了血栓预防的宣教。

5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充分自学,根据自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当发现自己某些知识点欠缺,存在疑问时,可以复习相关课程并反复观看教学资料,思考揣摩。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律性。对于缺乏自觉性,没有按时自学新知者,其课堂上知识内化的过程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课堂上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课前自学充分的学生,课上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回答问题踊跃;而没有自学的学生则依赖性强,难以互动。

此外,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作为病理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对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知识的传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知识的内化,将其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不仅解决了传统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病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新的教学模式。

病理学课堂教学 篇11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传统的教学思想逐渐被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所取代,目前,研究性教学普遍的应用到了病理学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方法和优势,来对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研究性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交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对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传递,而是通过相关的引导和对实践,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培养。

一、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首先需要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方面

要想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病理学当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对之后的病理学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病理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在其中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直能够比较茫然的状态下,在这样情况下,需要教师能够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进行以后的学习,例如在对血液循环障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病理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是通过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的对这些理论知识继续学习之后,可以结合相关的医学调查,来对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能够使学生对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会使学生对这样的病理特征印象更加深刻。

2.结合实际病例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在对病例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病例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知识靠讲解来对病例学教材进行讲解的话,讲解的内容会比较抽象,在这样情况下,会使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此病例的具体特征,另外,单纯理论堆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病例,来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病例,通过音频等方式来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和游出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们对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进行掌握,在学生掌握了炎症细胞的具体运行状态之后,可以借助已经掌握的信息来对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另外,通过实际案例的音频教学,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的影像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

在病理学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科研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科研内容,将病理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任务当中,这样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临床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医生都根据病理情况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大对数的病理学诊断事故也是由此发生的,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另外,一些负面的病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警觉性和综合素质,防止在以后的实际病理医疗当中出现类似的情况。

5.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

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的主导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中的病理教学更加形象,另外,还能够培养學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性教学能够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性较强的医学人才。

二、结束语

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首先需要使学生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然后结合实际的案例和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病理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茹.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74-75,81.

病案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病理学,病案教学法,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病理学教师应重点探讨的问题。病案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上容易出现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真实病例为题材导入授课内容,以激励学生围绕所提相关内容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案例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围绕问题来听课,并通过师生对所提问题的讨论、总结来巩固所学知识。

一、对病理学教学的促进

1. 病案引入,指导预习,激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知识的基础。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新课内容会有个初步了解,这样在听课时会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这一块内容时,我通过给学生介绍与其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来导入:患者,男,20岁,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一场足球决赛中右踝关节扭伤,受伤的踝关节明显红肿,颜色最初鲜红色,渐变为暗红色,局部发热,病人自觉疼痛难忍,行走受限。并结合该常见案例提出要求:(1)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探讨病人踝关节为什么会出现红肿、局部发热、疼痛和行走受限?(2)据此试总结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机制。以此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带着问题进入正课学习。

2. 病案讨论,指导听课,事半功倍。

教师教得好,关键还要学生学得好。要想学好就离不开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中心环节之一。如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我主要从病案入手来指导学生听课:(1)有效复习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炎症的概念、引起的原因、基本病理变化等内容。(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带着问题来听课。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有不解的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精神就会集中,听课也会变得轻松有趣,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3)教会学生思考,开拓思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围绕本案例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探究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

3. 概括总结,指导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中职学生,特别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欠佳的学生来说,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在课后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辅导,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病例讨论内容要恰当。

老师总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但往往事与愿违,老师给得多,而学生吸收得少。因此讨论内容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

2.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各种病理图片及症状图片,认真制作好病例教学课件,例如讲述急性肾炎时,我把病变大体、切片等放映在银幕上,尤其是放映脸部及全身水肿患者的幻灯图片时,学生马上发出“呀、啊”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把病理与临床更好地联系了起来。

3. 病例讨论时间适宜。

专场讨论的病案安排,要有1个小时左右,避免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而草草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 病例讨论主线明确。

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抓住病案中病理改变这条主线,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观察、思考、分析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主要病变,死亡原因,等等。同时注意将病理学总论知识与分论知识有机结合,病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5. 反馈信息及时。

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学生听课时的面部表情等来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理论、病案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适宜;如果已学过的相关课程内容学生因忘记而影响本门学科的理解,教师应作必要的加补讲解,针对具体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以不断改进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来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可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育艳.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 2000, 2 (1) :51.

[2]王义, 王伟.结合病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0) .

[3]李祖云.病案教学法在病理学多媒体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S1) :95-96.

上一篇:微课程设计下一篇:光纤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