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课教学

2024-10-15

病理实验课教学(共12篇)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1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主干课程, 开展该课程教学是为了对病变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 使学生掌握病变产生及变化的本质, 为向临床领域过渡打下牢固基础。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通过对具体切片及标本的观察和学习, 更容易把握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征以及临床病例联系和患者出现的功能改变, 与理论知识结合, 激发学习兴趣, 使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1]。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更好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互动性及能动性。

1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主要涉及疾病发生、进展及病变本质, 其学科重点是对病变细胞、组织、器官的大体及形态进行理解和描述。病理学中提出的概念多, 涉及许多知识点, 病变又是千变万化的, 仅靠传授理论知识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而病理学实验教学则能与理论知识结合, 将课本知识应用于操作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病理学实验教学从板书逐渐演变成多媒体甚至网络教学技术, 可传播的信息量明显扩大, 典型病变可通过现代技术更直观、清晰地展现。但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存有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未将传统模式颠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无特征性的差异, 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 这种讲演法教学模式明显的弊端是课堂上学生基本未积极参与[2]。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及创造力无法得到发挥, 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时成为看客, 一味追随教师, 局限于课本, 缺乏独立思考。而这正是当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弊端之一。此外, 病理学实验教学集中讲解基础病变及基础知识, 较少讲解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 学生难以学到新知识。

2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临床病理学的应用

2.1 视野拓展与临床病理学结合

临床思维培养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此外还需拓展学生视野, 走出课本, 获取相关领域知识, 为临床实习夯实基础。将临床病理学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完成上述任务。例如现有1例56岁的女性患者, 既往有高血压, 出现的症状主要为心悸 (8年) 、头晕, 症状加重且有呼吸困难后2 d入院, 体格检查提示双侧心界扩大、端坐呼吸、急性病容、双肺下有少量湿啰音, 心尖部可闻舒张期杂音。教师对该病例讲解时首先根据体征及症状考虑是否为高血压引发心脏病变, 强调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肥大, 展示大体标本图片, 让学生有粗浅认识;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 以提高学生兴趣, 拓展知识面;讲解高血压应急心脏病变的机制, 穿插内科学知识, 由单一病变阐述变为临床医学与病理学结合的知识拓展[3]。

2.2 建立学生临床思维与临床病理学结合

实验教学时讲解一些典型病例, 将临床病理学分析与病案教学结合, 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激发其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50岁男性, 有2年肝区隐痛史, 8个月内双下肢反复水肿, 复发病情伴乏力、腹胀后20 d入院。体格检查提示肝肋下未扪及, 质韧, 剑下4 cm, 面部、颈部多个蜘蛛状的血管痣;腹腔积液呈阳性, 脾大, 双下肢水肿 (凹陷性) 。学生遇到这样的病例常思考临床医生是如何思考的, 如何将临床病理学知识与本例结合?从临床病理学角度看, 应在B超下对患者肝脏穿刺, 取肝脏组织做石蜡切片, 之后结合临床病理学知识诊断。若有假小叶结构应考虑肝硬化;若细胞为腺管样且分泌黏液则考虑胆管细胞癌;若细胞呈片巢、梁索结构, 血窦且无纤维组织则可能是肝癌 (细胞性) ;如果观察到细胞呈腺管样结构, 分泌黏液, 可考虑胆管细胞癌[4]。诊断中涉及较宽的知识领域, 学生主动参与, 联系临床病理学, 形成由果至因、又因至果的临床思维。

3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任务

教师将临床病理学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先精心备课, 注重实践在深化理论、提高操作技能上的作用。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内容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增加亲自分析接触的机会, 使学生主动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将大体、临床和光镜结合, 结合已有临床病理学知识得出诊断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引导和辅助者角色。例如1例51岁女性, 白带腥臭且量增多、10月接触性出血, 右颈包块3个多月, 伴咯血, 入院。经体格检查提示右颈淋巴结肿大、不活动、质硬。妇科检查提示宫颈肥大且表面出现菜花样新生物突出、质脆且易出血。X线片中双肺内多个结节状影, 三开分布。以往有慢性宫颈炎10年, 13个月前宫颈活检确诊为慢性宫颈炎, 伴有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教师引导学生对病理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启发思维, 先考虑宫颈鳞癌, 对慢性宫颈炎至不典型增生再到鳞癌病变过程进行分析, 了解病变过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了解近期相关领域新研究, 拓展学生知识面[5]。

4 小结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之一[6]。恰当引入临床病理学病例, 教师通过采用设疑、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循序渐进传授新知识, 在分析病例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7]。将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重点培养临床思维, 适当穿插相关领域知识 (如病理制片等技术) , 扩展学生视野,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雷雨广.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9) :97-98.

[2]于莉娜, 廖文婷, 张庆玲, 等.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3) :254-255, 258.

[3]邹琼, 谷永红, 粟占三, 等.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病理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6 (8) :771-773.

[4]史敏.浅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 2014, 23 (7) :28-29.

[5]刘向祎, 鲁辛辛, 周宇, 等.临床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初步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7) :2174-2175.

[6]陈杰, 李甘地.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7]何俊, 刘遇红, 龙璇.病理学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J].现代养生, 2011 (1) :40-42.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2

摘 要:病理学属于医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加强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够为学生临床诊断治疗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案例教学法的概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而为高校病理学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课 案例教学法 高校

引言

案例教学法属于新的教学方法,其在高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唯有掌握病理学才能有效的开展临床治疗,从而提高医学水平。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开展教学,其将理论与实验进行结合,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且构建适合的情景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控,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答案。实验课是病理学学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新课改模式下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讨进行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教育要求[1]。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由于其教学模式符合实验教学需求,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1.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并且病理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临床试验不足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2]。为了改变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现状,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验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高校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专业性医疗人才。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实验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为学生构建积极探索的平台

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积极探索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有助于学生医学水平的提升。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W生课前预习实验课程的内容,了解与实验相关的案例。课堂上为了使得案例教学法充分的发挥效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案例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的平台,能够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融入相关案例,使得学生了解病理的特征,并且从多个角度进行实验观察,从而总结病变可能发生的情况。实验探索课程中若是出现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积极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积极讨论的平台,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而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于病理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的医学水平存在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肺源性心胀病合并右心衰”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临床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病变标本,利用病例基础知识进行问题探讨,再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对病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治疗的综合方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明白病理的实际特征,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将病理学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病理综合分析能力。

4.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新时期下,高校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将病理知识与实验过程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病理知识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临床表现,能够将学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的医疗水平提升。例如,在观察“脑淤血大体标本”时,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一位中年男人本身具有高血压,两日前突然晕倒,并且四肢麻木不能动,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脑淤血大体标本,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情况,结合病理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深挖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病理知识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病理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为学生后续临床诊断学习奠定基础。文章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构建积极探索的平台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而为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3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虚拟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131-01

病理生理学主要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它发挥了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因此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而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一样做为非常重要的医学功能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采用动物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至关重要。以往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出疾病模型,让学生观察动物出现相应的功能代谢改变,从而对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讨论阐述。通过实验教学不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极大的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但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诸多的困难: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场地有限,课时有限,经费紧张等问题。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1]。我校为了有效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浓厚兴趣,发挥病理生理学承上启下的有效作用,特引入成都泰盟开发的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

1 虚拟实验的特点及创建意义

VBL-100机能虚拟仿真软件,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与网络技术,涵盖了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在内的100多个仿真实验,内容极其丰富,资料室里介绍了大量的机能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动物房介绍了各种常用动物的习性和特点,便于学生了解以及实验中的操作。在模拟实验室,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反复的练习,便于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该系统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以及理论的学习大有裨益,该系统解决了实验教学的限制条件,便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通过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2 虚拟实验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常开的实验像复制缺氧模型(实验动物小白鼠)、失血性休克(实验动物家兔)、心力衰竭(实验动物蟾蜍)、实验性水肿(实验动物蟾蜍)等,这些实验我们均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来进行,通过虚拟实验系统模拟不同动物在出现相应疾病后,机体生命指标和功能代谢的改变[3]。学生可以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加深理解记忆。每次实验模拟,我们引导学生按实验简介、实验原理、模拟实验、实验录像的程序进行。首先指导学生浏览了解实验简介和原理,做到对实验心中有数,可以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接下来进入模拟实验环节,根据实验步骤模拟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反复操作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验录像,使学生对本次实验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而该系统还具备一个便利之处,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学,学生在动物房可以了解常用动物的习性及生理学特性,在资料室可以学习常用的机能学实验技术,每一种常用的技术都配有相关的知识介绍和录像演示,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反复记忆和不断强化。实验结束,学生可以利用考题库进行自测,检查自己学习效果。

3 如何利用虚拟实验,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在三年制专科学生的实验课堂引入虚拟实验,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将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有效结合,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1 弥补传统实验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各种条件的严重限制,比如实验室不足,每个实验室学生较多,这样大部分学生失去动手机会,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或实验学时较少,部分耗时长的实验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失去学习机会,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引入虚拟实验系统后,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获得亲自动手直接体验的机会,就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4]。此外不便于在课堂开展的实验,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比如水肿实验耗时较长,失败率较高,学生如果由于插管失败,该实验就无法观测结果,直接导致该次实验以失败告终,让学生通过虚拟系统进行观察,可以很好的体验和领悟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失衡。

3.2 充分借助虚拟实验,开阔学生视野

在进行传统实验之外,借助虚拟实验开发新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多涉猎新的实验内容,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有效的联系理论,加深理解课堂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总之,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对实验教学发挥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尽量发挥传统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利用虚拟实验的优势来补充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提高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这么课程产生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凤,魏冠英,倪艳波,等.高校扩招对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59-60.

[2]梁宇涛.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81-85.

[3]柳君泽.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1-12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4

1准备工作

1.1 确定双语教学对象

以2006级和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对象进行实验课双语教学。上课之前先对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 主要是调查学生们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重, 争取做到在学习病理学和英语知识的同时, 不增加学生们的负担。

1.2 双语教学教师的英语学习和培训

教研室承担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 均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们的英语水平, 根据教学大纲, 以自学为主并进行短期、针对性较强的英语培训和经验交流, 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双语教学更加合理、规范。授课前, 教研室集体备课, 要求任课教师相互评议, 对每个单词的发音, 每个句子的翻译都加以推敲, 尽最大努力避免发音和语法错误。

1.3 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口腔组织病理学》为蓝本, 查阅原版英文教材, 并参照国内一些重点医学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多媒体课件, 制作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课以复习、验证理论课的知识为主要目的, 英文成分占有较大的比重, 甚至部分章节全部由英文构成。

1.4 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用英文标注

大体标本玻璃缸及切片标本全部贴上英文标签, 并附以英文注释。

2双语教学实践过程

将实验课分为三大部分:即应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病理学实验课、大体标本观察、切片观察。在讲解过程中, 我们一些知识, 尤其是专业名词均使用英文, 并附英文注释, 如dentigerous cyst:a closed sac having an epithelial membrane, encapsuling the crown and around the neck of a defective tooth。当这些英文出现在屏幕上后, 要求学生朗读并将其翻译成中文, 而后问其他学生是否正确, 最后由教师阅读和讲解, 给出正确答案。在大体标本观察中, 首先提问学生玻璃缸上的英文标签和注释的读法以及中文翻译, 而后提问其他学生回答是否正确, 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讲解。切片观察前, 先就标签上的英文提问学生, 尽量鼓励学生们用英文解释标签上的英文名词, 而后让其他学生用汉语来解释和评述, 最后授课的教师用英语和汉语来讲解英文名词。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重点词汇和常用词汇会以英文形式多次出现, 这样会给学生们反复的刺激, 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大多数学生会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 课后稍加复习和巩固就可以了。

3授课效果及体会

在两个学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过程中, 经过教师间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多次坐谈和沟通, 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授课效果

授课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考试进行检测。课后对2006级、2007级口腔系本科生征集不署名意见, 93 %的同学支持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 5 %的同学表示不适应, 可能与这些同学的公共英语基础较差有关。对参加了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2006级口腔本科生进行调查, 这些同学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上所讲授的专业英语知识可以覆盖口腔组织病理学试卷中90 %以上的英文试题, 他们十分赞同在理论和实验课上进行双语教学, 并且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3.2 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

口腔组织病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 在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的同时, 要掌握一些重点和常用词汇, 既学习了病理学和英语知识, 又不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1]。

3.3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及时与学生们沟通和交流, 一定要了解学生们的接受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英语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们参与到双语教学中去[2], 争取做到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用英语来回答问题, 并且力求每节课上有1~2个学生就某个问题用英语来阐述, 为此我们在每次实验课即将结束时, 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们课后用英文总结, 下次上课时让学生回答。

3.4 充分利用口腔组织病理学双语教学的优势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中, 可以充分发挥形态学双语教学的优势, 学生们所观察到的图片、大体标本和切片均为静态的, 英文单词可以和图片、大体标本、切片共同出现, 学生们在观察标本的同时, 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揣摩英语单词, 加上教师和学生们的英语诵读, 会给学生们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 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正是形态学双语教学的优势所在。

3.5 教师的英语培训和交流

定期的英语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使双语教学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3]。

3.6 建立相应的双语教学考试模式

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中, 英文形式出现的题目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

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进行双语教学, 两者齐头并进、双管齐下, 会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晓燕, 徐广涛, 严蕊琳, 等.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70-91.

[2]苏敏, 田东萍, 杨锦华, 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5) :50-52.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篇5

基础医学部 张玉丽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经过和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期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人称“病理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教育正处于从教师主讲逐渐演变为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病理学如何才能顺应发展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上好医学生的病理实验课,把学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本学科的实验课教学提出几点设想。

为了能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实验课由多媒体示教,大体标本示教,切片观察,PBL教学,绘图作业和考试六部分组成,争取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实验课幻灯和大体标本的讲解

实验课幻灯的制作主要由大量的图片组成,图片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为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实验课幻灯图片的选择多为某种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同学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讲解,可以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的临床知识。大体标本的观察比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观察更具有直观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的结合临床,实验课图片的选择除了以病理变化为主体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和临床治疗有关的有趣图片。比如,在同学们看完大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的图片后我们还选择了几张临床上冠状动脉搭桥的图片给学生看。在讲完心瓣膜病的时候,我们也选择了一张换金属瓣膜后的心脏标本的图片给同学们看,同学们对这些图片表现出明显的关注,普遍反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本病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症状,提高了病理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更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疾病谱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及时的调整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临床疾病不断变化对病理教学所提

出的新要求。

教师在讲解幻灯和大体标本的过程中要避免“注入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自己作出初步诊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作出诊断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起疾病病理变化的原因,在临床上病人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联想到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改变等。比如,在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标本时,引导他们思考静脉曲张的机制,病人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观察肝硬化标本时,积极引导他们思考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进一步由肉眼形态改变联想到镜下组织学改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切片的动力,为下一步切片的观察教学奠定基础。2 切片观察

切片的观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组织学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切片,我们常常帮助学生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有些同学组织胚胎学的基础不好,观察切片就比较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准备一张正常的组织,另一张为病理组织。比如,在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切片时,可以先观察正常动脉组织的切片,然后再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切片。这样同学们在两张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中更容易发现病变,更容易理解病理变化的特点。

当然,要取到正常人体组织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外检和尸检工作中留心收集正常的人体组织。在没有开展病理外检和尸检的医学院校可以加强和临床医院病理科及法医教研室的联系,以便收集到正常的标本。除了收集正常的人体组织标本外,我们还可以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比如我们可以在小鼠身上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取到正常小鼠的组织和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一方面促进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自身的科研兴趣,如果可以很好的和学生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切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推理出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和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切片观察和大体观察统一起来。采用PBL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即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临

床联系、结局和转归等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临床资料要靠自己去思考、分析和判断。甚至除了病人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改变、疾病演变过程,甚至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等等,这些是教材所没有的,这就促使他们去认真读书,查阅资料,甚至相互讨论。这样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灌输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辅之以适当的传统讲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内容达到精、深、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确保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讲授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我国有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试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

绘图作业

观察切片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切片进行绘图是病理实验课的传统内容之一,通过绘图可以督促学生对切片的认真观察和加深学生对组织病理变化的记忆,还可以检测学生对切片的观察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业评分标准,将学生的平时作业进行评分并记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一步确保学生端正切片观察和实验课作业的态度,所以学生的实验课作业都很认真。

实验课考试

病理学理论课考试是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实验课的考试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学生的实验报告只能算作平时成绩。考试形式可以多样,试题需要精心编写或设计。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如此才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实验教学继续改革的探讨

目前我校开设专业多,对于不同的专业,病理的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应大胆转换病理教学的主讲内容,适当增删取舍教材使病理教学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测评方法更加多元化,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践中,除常规作业考核外,把学生平时在实验课的综合表现也作为一个考核点,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

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注重转化学困生 篇6

【关键词】学困生    病理实验教学     转化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下述简称:中职,国家对中职生出台越来越好的资助政策,以及新医改政策促进学生的就业等,选择到中等医学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高校扩招,中职入学政策的放开,生源质量也随之明显下降,学困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现在的教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惰性严重,多为后进生,自信心不足,且存在些心理问题。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这部分被称为“学困生”的学生,往往只是由于现今对学生的考核几乎都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即言语——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只反映了这些学生在语言智力和逻辑能力方面的强与弱而造成的狭义范围内的学困,而他们在不能用纸笔测得的智力方面有很多突出之处。例如:据观察了解,相当一部分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对实践操作的技能训练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教好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根据中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实验教学独有的特色,就如何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提出几点见解。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想学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之一,特别是在学生因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充分深刻地理解學习的社会意义时,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主要受兴趣的直接鞭策[1]。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爱好,对一定事物产生了爱好,人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从事有关的实际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由厌学转为想学。

1.用爱心关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们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教师和同学对他们关心较少,缺少关爱。因此,中职教师首先要用爱心关怀、帮助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爱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当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老师强调实验室规则,同时面带微笑明确地告诉学生:“欢迎同学们来实验室学习!现在每位学生都一样,大家都从零开始学。希望同学们加油,努力!相信自己能行!仔细观察,多动手练习,不要怕出错,大胆地勤奋练习。老师喜欢学生多问。”以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积极参与实验。

2.采用病理实验与电化教学相结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针对大多数学困生喜欢上网、动画、游戏、影视录像等特点,我们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内容的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以清晰的图片、简洁准确的文字、生动的影视录像和动画等方式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理论和病理实验相结合,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

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参与。例如,在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切片的时候,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关于炎症的理论知识,如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分类、化脓性炎症的分类等知识,然后针对所要观察的切片依次提出一系列问题:正常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是怎样的?该切片来源于那个器官?阑尾腔、粘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何改变?病灶是局限的还是弥漫的?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什么?在哪层最明显?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资源(切片、网络资源、教材等)寻找答案。当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答后,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和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标本做出诊断,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学生便能牢固地掌握蜂窝织炎的理论知识。

二、注重鼓励,帮助学困生重树信心

1.多表扬,少批评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不愿学习,害怕考试,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教师的另一个重任就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再次扬起理想的风帆。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有用的人就是人才”的观念,并鼓励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他们在失败中振作起来,并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学习本领,为今后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设立学习进步奖,对进步学生给予表扬。

2.通过完成实验任务,树立学习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对实验课很有兴趣,有的学生理论课成绩差,但实践动手能力却很强。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医学并不难,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非常有意义,从而学习热情倍增。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困生快乐学习

在病理实验课中,要学会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保持学习兴趣,从而使学困生快乐地学习。

1.结合临床进行病例分析

在病理实验课中,可适当引入病例讨论的方法,改变过去灌输式的一言堂,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如,在上“空气栓塞”的实验课时,笔者引入一病例: 某患者从高空中坠落后,造成胸部外伤,入院2 h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死亡。通过这一病例分析患者的死因:因胸部外伤,造成胸腔负压而使空气从破损的血管进入静脉。大量的空气(一次100 ml)快速进入右心室,空气受血流冲击成无数小气泡,随心脏收缩而压缩,导致右心和肺动脉出口阻塞,可引起循环中断而猝死。可以说病例是贯穿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之间的桥梁,通过病例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采用对比法教学,加强记忆

在学习医学基础课时,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所以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采取一些方法让学生深刻、牢固、理解地记忆,如可大量采用对比法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在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把“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大体标本进行对比;上《炎症》时,可将“肉芽组织、炎性息肉、炎性假瘤”对比比较,以及“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较、“癌和肉瘤”的区别、“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区别、“小叶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的区别等等。必要时还可自制图表来对比教学,对比记忆。这种方法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横向记忆,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

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病理实验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

1.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比如做“家兔的空气栓塞”实验,短时间内通过兔子的静脉迅速注入5ml—8ml,很快导致兔子死亡。要强调当给病人注射,特别是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如果不按规定操作,就可能会因空气栓塞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病人猝死。学生们目睹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生命由于几毫升的空气而转瞬即逝,心灵受到震撼,并获得启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胆大心细的品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又如在上“肿瘤”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时,强调要认真观察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如果病理诊断错误,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耽误病人的治疗。老师通过这样一个学期的启发,强化了学困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困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教育學生珍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观察大体标本,是病理实验的主要实验方法之一。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时,不仅引导学生根据病变分析、判断病变的性质,思考其发生、发展和结局,还要结合学困生平常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比如:观察肺癌标本时,要特别指出国际上公认吸烟是肺癌致病的最危险因素;观察高血压性心脏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时,也要指出这两种疾病也可能与吸烟有关,从而触动吸烟的学生去反思,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改变。又如,我们在讲艾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主要感染途径时,特别强调主要的感染途径,教育学生交友要慎重,自尊自爱自重,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万利红,李小寒,陈利群. 兴趣原则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33-134.

[2] 张金波.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2).

[3]孙小丹,李馥,霍范伟等.针对中职学校生源状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24-25.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7

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又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1], 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为基础, 同时其本身又是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长期以来,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多两难”, 即学习内容多, 抽象概念及形态描述多, 理论知识记忆难, 显微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掌握难[2]。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时, 常常对显微形态学的改变难以理解, 易混淆不同疾病之间的病理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形态学的观察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并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联系的机会。

病理学实验教学分为两部分: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切片。肉眼观察大体标本较为直观,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标本是学生反映较难掌握的部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先讲解疾病的大体标本, 再通过病理学挂图或幻灯片讲解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要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病理组织学切片, 最后学生将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理组织结构特点描绘在实验报告册上。

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不足: (1) 由于病理学挂图及幻灯片数量有限, 不能完全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匹配; (2) 挂图与实际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存在一定差异, 仅能反映疾病某一部分典型的病理特点,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践; (3) 病理学挂图大多成了学生实验报告绘图的模板, 学生不能真实地描绘出其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综上所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实验内容只能被动接受, 对实验印象不深, 且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2.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否雄厚直接影响病理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因其起效慢, 极易被忽视。病理学作为一门医学桥梁学科, 要求病理学教师不仅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相关医学知识, 而且要深入了解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等临床知识。所以病理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可以通过跨学科听课, 承担医院病理诊断工作, 参加病理尸体解剖工作等方式, 扩大知识面, 增加临床经验, 使理论联系临床, 更好地开展病理学教学工作。

2.2 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进行分析、区别、归纳, 辨析异同, 把握主要特征的方法。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效果显著, 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该知识的特征, 从而很好地把握知识内涵[3]。组织学实验显示的是人体正常组织结构, 病理学实验显示的是疾病的病理变化, 可以通过显微镜比较正常与异常组织的结构,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且掌握病理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先列出实验课的观察内容及目的, 在学生会辨认正常组织结构的前提下, 再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 遵循“先正常后异常, 先大体后切片, 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2) 以学生观察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加强学生自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实验中病理切片的各种病理变化多思考,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4]。运用对比法, 对照讲解正常组织学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理组织的异同点, 使学生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 运用典型病案, 将学生放在摸拟的临床环境中, 让学生通过对病案的讨论或分析, 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5]。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讨论。实验课前, 教师提供与所学实验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学讨论, 并在学校病理学网络课程网页上提供相关的案例资料和图片;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及参考文献, 也可开展小组讨论。实验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机体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与病因、临床表现及与疾病发展、转归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在病例讨论中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观察相应器官的大体观、镜下观,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案例的临床表现, 作出病理诊断, 找出诊断依据, 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开展临床病例讨论,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先对临床资料的分析, 而后对相应疾病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的实验观察, 使病理学知识更好地结合临床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临床案例讨论中,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向教师提问,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实验教学设备的改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设备不断更新, 病理学实验设备也不再是简单的挂图、幻灯片和显微镜, 特别是“双向互动网络显微镜教学系统”的出现, 使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双向互动网络显微镜教学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视频流技术相结合, 组建成一个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不仅能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 而且它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清晰的病理大体标本和镜下组织学图片, 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形态学教学中。该教学系统可以将学生操作的显微镜镜下观的细胞、组织结构直接且真实地呈现于电脑显示器上, 为学生绘图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可以实时传到教师控制的电脑屏幕上,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实验课的教学要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学生的电脑显示器, 对学生进行个别讲解和辅导。学生如果对镜下观有疑问, 也可以直接通过显微镜下的光标指针, 对图像中不能识别的某一细胞或组织进行标记, 通过语音直接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网络显微镜教学系统”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 在优化教学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弥补了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4 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利用课外时间,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属医院的病理科, 了解科室工作流程, 如:接收临床标本、取材、制片、病理诊断及签发报告。在遇到有临床病理尸体解剖时, 可组织学生分组观摩尸体解剖全过程, 然后给出死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各器官的大体观和镜下观, 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疾病病理诊断和死亡原因分析。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 引导学生从病史、脏器肉眼观和镜下观综合分析, 最后作出死因分析诊断。病理尸检能使学生对疾病和死亡有一定认识, 明确病理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为临床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采用对比法、病例教学法, 增加课外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张文敏, 黄爱民, 晋雯, 等.病理学实验课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3) :296-298.

[3]许丽, 范炳军, 谢远军.对比教学法在推拿手法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 2010, 24 (4) :45.

[4]刘晔, 鲁映青, 汪青, 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CPC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 :104-105.

浅谈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医学教育,教学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 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而且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形态学课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 高度重视实验课非常必要[1]。理论指导实验, 而实验教学又是理论学习的进一步验证, 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以将理论课上的抽象知识如: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转化为直观的形态、结构学知识, 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是提高病理学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能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校本教研室的实验课设置为多媒体示教, 观察病理切片, 观察大体标本, 实验课课后作业和实验课考试五部分组成, 争取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在上实验课时, 本节课前10分钟复习和本次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 再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 而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剖组织学基础, 有些同学解剖组织学的基础不好, 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就比较困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 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先跟学生复习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 再讲解病理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 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讲授泌尿系统疾病时,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组成, 而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通过尿液排到体外, 从而来维持机体体内水、电解质的含量和酸碱平衡, 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和前列腺素等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复杂的结构是完成这些功能的基础, 因此学习肾脏病理学必须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媒体用立体图片可以让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 结合一些Flash动画使得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工作过程, 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正常的组织结构,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情况下肾脏疾病的热情。

2 观察病理切片

在观察切片前, 先给同学们讲授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从概念推导出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观察肉芽组织这张切片时, 指出肉芽组织的概念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因此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向着创面垂直生长, 其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另外,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时指出制作切片取材时是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交界处取材, 这样让同学们在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中去理解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变化,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结构。

3 大体标本示教

我们在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切片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推理出大体标本的形态改变, 使病理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统一起来。比如可以从肝脂肪变性的概念 (肝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了中性脂肪 (即甘油三酯) 的蓄积) 和显微镜下观 (可观察到肝细胞的细胞质里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空泡是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之故) , 重度脂肪变的肝细胞的细胞核被蓄积融合的脂滴挤压到一侧, 形似脂肪细胞) 推导出大体标本表现为病变肝组织颜色淡黄、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质软, 切面有油腻感。从而把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和肉眼观察的大体标本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并可由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推导出脂肪肝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4 实验课作业

观察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二、实验内容即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大体标本的特点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切片的特点, 三、实验结果是用红蓝铅笔进行画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图, 通过做实验报告绘图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验课时认真细致, 加深学生对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记忆。本校制定了一套作业评分标准, 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然后和学生期末的实验课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一起计算学生的本门课程总成绩。

5 实验课的操作考试

本校的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总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操作考试参加还有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 病理学实验课操作考试包括两部分:一是, 观察大体标本, 二是, 观察病理切片。把10个标本编好序号分别放置在桌子上和6张切片编好序号放置在显微镜下, 然后让学生抽签对号入座考试。实验课操作考试可以直接、客观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验教学继续改革的探讨

目前本校开设的专业有中医学和护理学这两个专业要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 对于不同的专业, 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专业我们取舍一些教材内容使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和护理工作的需要[2]。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中, 我们除了常规的书写病理学实验报告这项作业和期末操作考试考核外, 还将学生平时每次在实验课中的综合表现也作为一个考核点, 以减轻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压力[3]。实验课结束后还布置病例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结合书本上、网络上的内容, 最后得出答案[4]。

总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能将患病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其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有机地结合, 对患病的机体有整体的认知。病理学教师应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 提高整个病理学的教学质量。SS

参考文献

[1]赵国胜, 苑光军.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袁锦玉.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 55-57.

[3]李昱, 叶秀峰, 米粲.临床医学七年制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5) :501-503.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9

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要求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病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来了解人体各系统主要病变的病变特点及诊断要点, 使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内容通过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现阶段临床的病理检验, 除大体与镜下外, 还涉及很多超微结构, 因此掌握超微病理结构, 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例分析。所以将超微病理学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十分必要。本人就此方面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与同行探讨。

1 转变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对过去单科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要向复合型教学的模式发展, 病理学不仅是在免疫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 而且还吸取了与致病有关的病毒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的丰富成果, 它是一门集研究探讨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功能变化、转归的学科。病理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显微镜的, 光学显微镜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电子显微镜的问世, 病理学逐渐由组织细胞水平, 向亚细胞水平推进, 进一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形成了超微结构病理学。超微结构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仅仅以传授基础知识, 分析病理结果为主, 其中很多知识同临床相脱节。而实际上超微病理学在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肾脏疾病、肌肉组织疾病、血液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等方面, 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 现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改, 在实验课教学中, 给学生教授更多的知识, 这对学生的将来步入临床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仅靠教师的努力和先进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对超微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将部分实验课安排到电子显微镜中心进行, 将学生分成小组, 分批分时亲自参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并且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根据进度、内容的不同, 加入临床实际病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最后选择典型的临床送检切片, 组织学生结合临床病例、观察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这样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 动脑思考分析问题, 对于活跃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提高实验课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发展, 双语教学已成为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实验课板书和课件中的专业词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 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用英文标识进行书写, 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 并选出组长, 每节课结束前, 让同学们进行翻译、总结、归纳。这样, 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专业英文水平, 扩大了知识面, 补充了专业英语只是单纯教单词, 却没有相关专业文章的缺漏。双语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英文水平。

3 改革考核方式和目标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能够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仅可以考核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同时对一定比例的课外自学内容也可进行考量;不仅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牢记程度, 还要考察对知识点综合掌握和理解运用的能力。同时, 除学期末考核外, 还应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能力的考察, 例如课堂上是否踊跃, 是否具有自己的主见, 病例讨论是否推理有据、逻辑性强、思维活跃等。

4 加强沟通, 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病理实验课多半开设在大学低年级, 学生初入大学, 好奇心强, 思维比较活跃,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 可以采用现阶段网络上常见的沟通方式, 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如让学生扫描老师的微信二维码, 建立QQ的实验讨论群等, 老师将问题、文献以及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上传供学生下载, 学生可以把平时学习遇到的问题, 及上课时没消化的内容向老师提问。利用网络互动, 灵活性比较大, 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接触, 融洽了师生关系, 这也是进一步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使教师不仅是良师, 更成为学生的益友。

5 结语

综上, 教师要以严谨的科学作风, 严肃认真的态度, 严格的要求对待实验教学,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 不要千篇一律, 面无表情, 尽量把死的标本讲活, 让学生下课后把每个标本、特殊病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要时时处处关心体谅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互促进,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剑锋, 彭绍华, 谢平平, 等.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2 (3) :15-24.

[2]刘婷, 孙贺.医学微形态学实验教材的建设对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9) :83-84.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10

1. 选择好组织病理切片是试验课的重中之重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课的教学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的灵魂。所以, 选择一张制作的质量优良和高度清晰的组织病理切片是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和保证。组织病理学的切片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判断恶性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是需要做淋巴组织切片来检查的。对于淋巴组织活检来说, 其切片的厚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如果苏木精染色过深或者组织切片过厚都会影响到镜下观察效果, 这种片子在镜下看只是一堆一堆浓染的细胞并看不清楚淋巴细胞的组织结构。制作出一张好的组织病理切片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把标本固定好, 其次活体标本要彻底脱水, 再者在浸蜡的时候要掌握好浸蜡温度并浸透, 在包埋组织的时候要注意方位, 脱蜡的时候要彻底的脱净, 染色时间和组织细胞分化时间要掌握好。

2.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 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2.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素材的电子化。教师在制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多媒体的时候, 应该在对教材完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 针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特点来制作和设计, 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家符合试验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插入大量的图片、声音、文本及图画, 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宜制作的过于繁芜复杂,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丰富教学素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门形态科学,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病理学图片和组织学图片。当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以后, 大大的扩展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来源。显微镜下图片可以通过相机的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互联网上提供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各个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 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材中组织图片不多不清晰的问题。

3.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3.1 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82%, 听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12%, 两者占人获得知识的94%。利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既可以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听觉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多感官方式获得的知识量, 是老师单一讲课所无法比拟的。

3.2 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4.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多看多练, 不断强化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 对学生的要求是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形体、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时, 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整体结构, 再使用高倍镜观察其细微结构, 从而掌握其结构和功能。教学标本选择典型的病例, 要求学生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标本中的病例变化、结构特点和细胞形态, 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常见的、高发的疾病,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 在显微镜下反复观看并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将病理变化用红蓝铅笔描绘出来, 使学生对口腔溃疡的镜下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 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器材的更新, 极大的丰富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为其以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兴桂花.张翠香.荣玮.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

[2]高友晶.张磊.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J].高教高职研究, 2011 (49) .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11

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而绝大部分病理学实验教学都离不开光学显微镜,教学模式陈旧,授课时枯燥无味,学生不好理解,甚至失去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它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1、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实验人员准备好每节课教学录像、挂图、教师示教片、学生使用的切片及大体标本等,学生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器官的大体形态和镜下变化,教师是通过对挂图讲解来增强直观性,以便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但有些病变器官的形态和病变过程教师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而且病理实习的标本和切片均取自疾病过程的某一阶段的形态变化,不能显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容易产生学生对该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相应切片损害程度加大,标本来源困难,典型病变的切片不断减少,学生学习费劲、问题较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费力,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人为传统病理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教学方式从原有的“粉笔加黑板”转变为“电脑加展台”,合理的突破了过去陈旧又死板的教学模式,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2.1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声像等功能,其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势,近几年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肯定。而多媒体教学采用动态、静态、图像相结合,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直观性。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这堂实验课,学生观察大叶肺炎切片时,他们尚未接触临床,通过理论学习有一些了解,但印象不深。使用多媒体系统,就可以先从计算机内调出大叶肺炎病人的录像资料,如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使学生对大叶肺炎的临床症状有一个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该病的兴趣,然后可迅速从计算机内调出正常肺部及其临近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学图像、大叶肺炎的组织学形态图像、该病的检查过程、治疗过程及试题。帮助学生从理论到临床进行分析、思考。由临床表现引出病理变化,再由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现象,即实现了由临床一病理一临床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对大叶肺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从解剖学到组织学、病理学以及临床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各种病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媒体由原来辅助教师的演示、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发生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多媒体的互动系统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转变。学生们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将一个个孤立的标本,一张张切片与临床一个个病人联系起来,生动实在,使学生感到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既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巩固了理论知识,又为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扩大视野,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号处理和信息存储能力,将文字、数据、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信息集于一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特点,对本学科前沿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画面广泛收集,也可以扫描教科书上的有代表性的图和表进行整理,制作成课件,实现医学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有利于医学知识的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新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及时完成。另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形态学多媒体素材库,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视野,弥补教学资源更新不足。学生课外时间还可通过校园网访问该素材库开展自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扩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及改进

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性和先进性是无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上好—堂课必需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强化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又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势,课堂效果更加理想,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不够娴熟,在制作课件时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的课件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成为欣赏画面的观众。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美观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找准其中的平衡点,

3.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节奏陕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来不及做笔记,也不知道记什磨内容,只能被动的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过程,最终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落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仅仅充当放映员,而应该牢牢地把握课堂的节奏,重视学生的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有张有迟地调节教学进度,注意课堂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忽视。如模型、标本等实物教具的示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板书,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笔记思维训练过程。老师的提问,展开的讨论对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媒体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技术与模型、标本等传统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使二者相得益彰。

总之,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合理地使用,只有充分适宜、适量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育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病理实验课教学 篇12

关键词:TBL教学法,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应用

1. 引言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属于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一种, 主要教学内容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以及各种疾病组织的组织结构变化, 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掌握颌面部正常组织的正常形态学特点和各种疾病的识别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1]。而实验课又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因此实验课的教学就极其重要。TBL (Team-based learing, TBL) 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应用, 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2. T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 是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yMichaelse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 在美国超过50个医学院校和日本, 韩国, 新加坡和其他国家广泛应用[2]。

TBL (资源描述教学方法) 是学习一个小组织的学习环境条件, 与团队讨论合作形式, 是一种有助于改善学习团队合作精神, 注重人的创造力、灵活性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3. TBL教学法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本着“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班学生 (20) 将分成5组, 每组4人, 包括所有级别的学生, 每组当选出一个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有责任感的学生作为领导人, 小组的其他成员分别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这个角色, 分配不同的任务。

(2) 安排实习任务在完成理论授课之后, 提前三天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让学生利用教材、参考资料、实习指导、校园网等多种渠道, 扎实掌握牙体组织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显微镜的操作及磨片的制作方法, 并告知学生于上课时将进行个人测试和实验后小组讨论。

(3) 课前复习检测围绕学生实验课前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检测,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保证实验顺利开展。

(4) 实验开展, 课堂合作学习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根据实习指导及教师实验前的讲授, 由小组长主持实验的开展, 正确使用显微镜, 观察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的组织学特点, 探讨磨片和切片的不同之处, 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科给予适当的指导, 并且记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由小组长主持及组员之间的协作,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5) 实验总结实验完成后, 作为一个群体为单位组织的实验观测特征总结, 每个团队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必须分析和讨论不同的观点。最终, 由小组领导人组织成一个统一的结论。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如不同的观点, 老师负责。最后两组之间的讨论, 老师对实验做总结, 学生解决问题。

(6) 实验效果通过实验切片考试成绩显示, 通过合作讨论学习, 学生对切片的掌握效果好, 推得推广。

4. TBL教学法评价

TBL教学法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式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还培养了学生集体协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堂讨论, 增强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同时,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与现有水平的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 促进教师学习和提高。

通过教学, 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3]。T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会受到教师理念、知识结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资源、实验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只能进行小班授课, 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5. TBL教学法的启示

新世纪的医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种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体现在课堂实践和教学成果上, 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4]。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采用TBL教学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但提高了学习效果,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认可度高;同时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值得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 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源, 王新文, 周峻.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 7, 31 (4) :592-593.

[2]Dean X PARMELEE.Team-based learning: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 innovation:A commentary[J].Medical Teacher, 2010, 32:105-107.

[3]高晓秋, 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1230-1231.

上一篇:不停输封堵下一篇: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