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新思路(通用12篇)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1
药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专业基础课, 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也是联系医学和药学专业重要的桥梁课程。其广义意义为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 然而, 药理学内容繁杂, 不但理论性强、抽象, 而且药物种类多, 药名难记, 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所以,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药理学既麻烦又乏味, 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进一步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成为教师授课的原动力, 也是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针对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宽口径”的目标, 学时少、内容多成为本科教育的核心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成为高校教师努力的目标。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多媒体教学异军突起, 在本科教学中显示出较大优势。
(一)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中, 教师凭借“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 为学生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抽象的药物名称及其作用机理, 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被激发出来, 而且所学的知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淡忘。相比之下, 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以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知识, 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吗啡的成瘾性时, 通过投影仪, 放一段吸毒者毒瘾发作的视频, 其效果比用很多形容词去形容“戒断症状”事半功倍。
(二) 在多媒体教学中, 采用诙谐授课方式, 适时增加课堂授课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充分发挥其优势时, 也表现出弊端。一方面, 多媒体在有限时间内可将知识尽可能最大化, 另一方面, 由于时间少、知识多, 学生必须时刻跟上教师的思路, 在一定程度上易引起学生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以及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作用, 在授课内容较多的情况下, 采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授课方式, 一面缓解学生紧张状态, 一面通过轻松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师在讲授抗癫痫药物治疗各类癫痫时, 由于发病机理所致不同类型癫痫, 其所用药物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可利用中国传统语言文化, 将各类癫痫病发作时所用药物编成下面的顺口溜:两个苯蛋大发作, 乙琥胺是小发作;卡马西平精神好, 丙戊酸钠全扫过;持续状态用安定, 长期用药不为错[1]。这个顺口溜的意思是:当癫痫大发作时, 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 即顺口溜中所指“两个苯蛋”;当癫痫小发作时, 首选药物是乙酰胺;当发病状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时, 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如果处于癫痫持续状态, 丙戊酸钠对所有癫痫状态都有效, 所以可以选用丙戊酸钠, 即顺口溜中“全扫过”;由于癫痫属于慢性疾病, 无法完全根治, 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 这时安定就成了对抗癫痫长期用药的首选。多数学生对以药物名称和疾病机理所编制的顺口溜感到新奇, 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 主动性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显著增加。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课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手、脑、眼、口协同合作, 刺激大脑对各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提高大脑思维密度, 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实验的成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经过系统实验技能的训练后,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因此, 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 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一) 激发学生实验潜能, 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药理学实验不同于一般实验, 其大部分实验内容以动物实验为主。有些学生对实验十分感兴趣, 尤其对小动物感到新鲜、好奇, 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参与并享受由实验所证实的理论观点所带来的快乐;也有些同学由于胆小害怕或嫌弃动物脏等客观原因, 不愿接触动物, 在实验中成了旁观者。这时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动作用, 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鼓励他们接触动物, 使他们成为实验的参与者, 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 纠正错误操作, 正确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药理实验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实验,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而实验技能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如做家兔心脏采血实验时, 要求注射器针头直接刺进家兔心脏, 针在心脏中的位置直接决定能否从心脏将血取出来。另外, 由于心脏采血实验没有给家兔进行麻醉, 在实验过程中, 不正确的操作也容易引起家兔的反抗, 学生被抓伤、咬伤等问题也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讲解和示范, 实验过程中要耐心指导, 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督促学生反复练习, 最终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然而不少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点, 以致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粗心大意、自由散漫, 课下不书写实验报告;还有些学生虽能书写报告, 但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符合实验要求而胡乱编写实验数据, 弄虚作假。这种情况下, 要求教师必须纠正学生对实验课的偏见, 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并养成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让学生在“模拟药房”和社会实习中不断前行
“模拟药房”和社会实习是学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步骤[2]。学生通过与多媒体病例之间的互动, 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 满足初步实践的需要。通过实习, 完成药物的总体把握,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一) 模拟药房的仿真性
“模拟药房”是模拟医院药局或药店形式, 其仿真性主要体现在药品的摆放上。如何合理地摆放药品呢?通过对多家医院药局和药店进行调查, 并结合实际情况, 将药物分设为神经系统用药、精神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等12个不同门类, 按照字母顺序, 注明标签, 统一摆放。
(二) 通过多媒体软件实现模拟药房
模拟药房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是多媒体的使用。比如利用模拟药房设计抗癫痫药物, 不同类型的癫痫病人, 其临床表现明显不同。学生可根据观看到的视频录像, 分析患者疾病情况, 针对不同的病因使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由教师帮助分析, 确定合理用药方案。
理论教学和模拟药房训练结束后, 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 可有效缩短学生的适应期。虽然学生经历过模拟药房训练, 但由于基本功不扎实, 在实际实习中, 目的性和主观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习前要对学生作好培训, 以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 充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对药物的理解。
四、建立立体化药理学教学平台,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药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专业学科, 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通过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增强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 拓展药理学教学新思路。在立体化教学平台中, 通过理论支撑实验, 通过实验促进理论, 以多媒体作为重要载体, 以现实模拟为契机, 让学生在系统化的氛围中获取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同时增加实践技能。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基础, 将单调、乏味的药名及药理作用以文字、图形、动画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 使药理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树立科学人生观。在“模拟药房”的基础上, 补充以教学实习, 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用药, 对理论课中所讲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有更直观和全面的理解, 而且通过教学实习,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知识的渴望, 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
总之, 药理学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思维,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 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药理学是高等医学、药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本文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 兼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实现知识与信息互相反馈, 现实模拟,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打破了药理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激发了学生对药理课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 为科学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药理学,多媒体教学,素质教育,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万云辉.浅谈药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创新教育, 2010, (8) .
[2]刘爱军, 刘建国, 沈甫明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开设“模拟药房”的一些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4) .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2
【摘 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教学思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它在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殊性,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当前不断前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对当前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而要找到新的思路,首先就要具体地分析一下目前职业中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从总体上来讲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多数中职学校用作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有一些章节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困惑,难于理解。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个章节当中,人们比较热点关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大学现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多数因为喜欢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在趣味性十足的这些领域当中,学生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此学科的掌心兴趣不高。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师自身存的一些问题,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强大,不能够合理管理教学课堂,做不到幽默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等问题。
二、教学新思路
1.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W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2)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课较为感兴趣并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把专业技能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并分组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仅从培养特点上看,职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如平.学前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3
关键词:受众心理学 信息宣传 思路
从2008年开始,笔者就是学校一名小小的信息员。还记得第一篇信息来源于一次感动:学生志愿者与福利院老人们共度端午。文章发表在2008年6月6日的教育信息网上,那时笔者很兴奋。这种成就感的兴奋在2012年因为课题的获奖又一次被感受到,于是笔者把如何做好课题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八个字:筛选、精炼、提升、丰满。
一、筛选
笔者认为课题研究应该有一个去粗存精、筛选主题的准备过程,信息报道也是一样。自担任学校信息员以来,主要撰写学校活动、领导来访、师生获奖等日常事务性工作相关的记述型信息。
然而,随着笔者所在县教育信息网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越来越高端,为了写出优质的、能吸引主管信息报道“带头大哥们”的注意,笔者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走访、学习、写稿中度过。走访——走访合作企业、走访实习工场、走访专业教师等;学习——学习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学校专业特色的专用术语、操作流程、设备名称等,学习其他同类学校的信息报道等;写稿——写稿通宵达旦、稿件一改再改,转变角度、精炼语言,尽力磨出精品、创出亮点。
有人说过:“信息员长有第三只眼睛。”说的就是信息员善于发现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从中敏锐地捕捉到线索。当然还需要盘点清理:从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线索,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线索,从例行的学生活动中捕捉新闻点,从各处室提供的线索中挖掘新闻等。从大量纷繁冗杂的信息中发现宣传线索,将触角延伸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鲜活的新闻素材、捕捉特色,采写出一大批凸显学校工作亮点的素材。
2012年4月13日,一篇题为《技校生1.5万元造出太阳能汽车》的文章转载于各大媒体,人民日报、朝闻天下等各大媒体也都有相关报道“技校生”“1.5万”“太阳能汽车”作为闪亮的关键词夺人眼球,引发很多人的好奇心。在外界一片惊叹声和质疑声中,笔者捕捉到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技校生造太阳能汽车?怎么可能!”但是这个事情是确确实实发生了,那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创造呢?这一个原因探寻的过程就是笔者课题选题“剥落外表砂皮、露出真金白银”的过程。
二、精炼
信息报道的切入点,是课题研究的开篇,也是课题研究价值的关键所在。
比如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笔者学校10模具2班的男生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内有身份证、卡、票据以及2900多元现金,学生上交德育处,德育处老师通过派出所查询到失主的联系电话,此时的失主正焦头烂额、无计可施。这个事件中的人物、发生的过程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当然可以写成一个表扬好人好事的信息,如果配以《技工学校学生拾金不昧,失主感激不尽》之类的标题,那么它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信息。但如果笔者根据线索深挖下去:当天学生是在独自一人时发现的钱包,该学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还是第一时间把钱上交德育处。同时换信息标题为《贫困技校生见钱不心动》,相信前后两篇信息报道对读者的吸引力会有很大不同。由此,笔者认为课题研究也如信息报道一样需要巧妙切入、精炼主题。
同时,笔者在思考:课题研究如果与社会大环境、时事热点同频共振是不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对于笔者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结合笔者校实际,学校进行大主题宣传,梳理各项成就加以提炼成文的时候,笔者都会与媒体多次进行“零距离”接触,听听他们对笔者宣传角度选择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媒体记者往往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具有敏锐的社会嗅觉。这样做既可以做好新闻策划和宣传报道,突破学校宣传的广度、深度和频率,同时又可以在相似主题宣传中脱颖而出、独具匠心,彰显笔者学校的特色亮点,而这特色亮点也许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课题。
在《技校生1.5万元造出太阳能汽车》一文报道之后,笔者接受了几十家媒体的现场或者电话采访,中国教育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报、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以《他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朱振霖:心怀梦想,平凡中传递正能量》《浙江中职生创新作品解小微企业难题》《象山县技工学校是小微企业转型助推器》《什么样的创新,企业都叫好》《宁波职教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梦想的绽放》以及《中职生小发明成就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等为题对学校师生创新创业事迹做了详细报道。笔者对每一次采访的过程和报道文章进行梳理、总结。至此,课题研究关键内容初定为“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微企业”。
三、提升
经过总结提炼,一篇篇信息报道和一次次媒体宣传已经打开了笔者学校相关内容课题研究的大门。如果说信息报道是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的一条汩汩细流的话,那么课题研究就是把它们汇聚成河,但汇聚不是简单地叠加,而需要较高层次理论的武装。当时在这个环节笔者就遇到了困难:信息宣传多数以学校创新成果总结、展示为主,并不会过多涉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但如果“小”信息要变成“大”课题,理论提升不可少。
为此,笔者寻求通过象山县内外专家的帮助,把信息宣传中展示的一颗颗仿若珍珠串连成项链,并且不断扩展内涵和外延,力争让自己的课题靓丽、生动起来。由朱振霖这个个案到“象山技校制造”这个品牌,笔者由点到面、层层递进,并且总结出学校具体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基本搭建了课题的雏形,形成了“象山技校经验”:分别从“企业出题”“学校选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以及“反哺企业”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中职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丰满
信息报道对于课题研究来说还具有积累附件、支撑内容的作用。若干个信息报道可以组合成一个课题的框架,然后笔者可以不断地挖掘、深化、丰满它。反之,一篇完整的课题报告出炉,笔者的信息报道工作还可以“偷懒”一段时间,因为报告完全可以拆分成若干个信息稿件。
在课题结题时,笔者就可以把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宣传打包汇总、清晰列表,作为课题的重要附件材料之一。纸质媒介扫描复印,电子媒介下载刻盘。同时,由于媒体的宣传效力,也让笔者的课题成果较早就被领导、专家熟识和肯定。
即使是再大的特色亮点,如果不及时总结梳理,那也只能闲置着待人发现。就算很普通、很小、很平常的信息只要总结得好、包装得妙,做出来的课题一样也可能会小中见大、散发夺目得光彩。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4
关键词:护理教学,就业,思路
以就业为最终教育目标的护理学教学, 当前面临着人才输出和岗位引入之间的矛盾。医院对外求才若渴, 学生求职举步维艰, 这促使护理教育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打造优质专业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但优质人才却无法顺利输入到所需岗位更值得深思。教育的弊端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 究其原因是“职业本位”教育理念的缺失, 忽略学生的职业素质, 弱化就业指导, 导致学生学无所用。护理学专业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教育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加强了知识与生活实践和岗位技能之间的联系, 因此, 借护理专业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 明确自己的就业能力、强化就业观念, 对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十分有必要。对此, 本文围绕如何打造“就业”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 很多护理专业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护理教学的特殊性, 没有客观认识教育与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联系, 主观并片面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学到知识的理论大于实践, 难以学有所用。基于此, 更新教学理念是当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 广大教师应面向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式, 首先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护理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 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题, 进一步明确护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护理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体系, 完成对学生护理基础知识的教授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必需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做到让学生学一点, 会一点, 用一点, 边学边用, 使护理教学改革具有医护教育的特色。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渗透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 然而, 单纯的理论并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因此, 护理专业教师必须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课堂教学。在实践中, 教师可从三个层面来优化课堂。
第一, 优化课堂评价。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 然而, 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表象等会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虽然幅度不大, 但却足以影响学生的考试, 因此, 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 也不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大的影响。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也是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创设对应“就业”的课堂评价, 一方面要改进考试方法, 尝试使用C/S、B/S的在线考试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日常考试成绩等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价范围内, 力求考核的具体性和全面性, 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 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所谓“布白”, 即留有余地, 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呆滞生硬, 而是给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课外实践来填补教师的“留白”。此外, 布白艺术还体现在课堂结构的设计层面, 当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诠释, 在提出问题的之前需要适当的“留白”, 以备学生能够消化教师的讲解, 对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提出问题之后, 教师需要适当“留白”, 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能够从容的解答问题。只有把握好布白艺术, 才能切实发挥问题教学的最大优势, 使课堂张弛有度, 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 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问题。在由学生、知识、和教师所构成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知识是客体, 因此, 利用实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讨、实践和思考,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不仅要考虑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性, 更要考虑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能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同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的“非语言沟通”时, 在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对此节内容理解起来感觉吃力, 容易陷入“沟通即语言, 语言即沟通”的圈子里, 虽然也能够将非语言沟通的要素用文字罗列出来, 但对其真正的含义仍感到迷惑。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 给学生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与分析:“护士长接到急诊室电话, 说马上有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入院, 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患者。当该患者被抬入病房时, 已经疼得面色苍白, 满头大汗, 这种情况非常危急, 需要立刻手术。然而这时一名护士面带微笑的对患者家属说:‘请稍等, 我这就去通知医生来为病人进行检查’说完后, 不紧不慢的向外走去。”同学们从安全中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 该名护士在接待病时表现出的体态语言是否有不妥的地方?都哪些地方? (2) 护士这样接待病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3) 请你进行角色互换, 如果你是当时的护士, 面对这样的情景应该怎样处理?等等。
新学期教学工作思路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主线,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确保教学有效性
1、教学流程监控:切实抓好教学常规五环节工作。对教学常规的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考核管理。教学常规检查由学习委员、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和行政领导不定期抽查结合,这一工作须制度化,并与教师工作评价衔接。
2、课堂教学评议:全面铺开课堂评议工作,使每一位教师真正关心自己每一堂课的效益。这不仅是一项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教师共同学习的机会。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扇教室的门打开,让每一堂课都有可能被评议,让每一名教师都被多次评价到,让每一堂课都是高效率的。
3、学生评教活动和校长热线:新开设校长热线接收家长投诉,继续实行学生评议教师活动,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服务学生和家长的特色。并以家长学生的满意度来衡量课堂质量与否。
(二)实现教学目标化
1、成立初三工作领导小组,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初三工作质量目标,作好《初三年级工作计划》,并保证其落实。
2、进一步作好体育课的教学规范工作,并要求作好初三学生提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工作方案和初二学生参加体育测试适应性训练的教学预案。
3、初一、初二是新课改年级,要注重了解新课程的中考改革的动向,作好考试研究,明确备考方向。
4、为促进我校学科竞赛健康发展,使成绩继续提高并有突破。要求确立竞赛辅导核心组成员,并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获奖目标。
(三)推进教学科学性
1、推行课堂教学微格分析:由教研组组织进行,推动集体备课工作,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组集体研讨好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一节课从引入、呈现、操练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分头准备并进行微格展示,备课组讨论分析后,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最佳方案。
2、完成校、区级课题的结题及研究成果申报并争取实施一个全校性的大课题。3、鼓励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争取多出亮点,挖掘出具有潜力的校本课程。
4、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好每学期优秀、经典试卷的整理与编写。
新时期政治课教学新思路 篇6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许多同学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一些同学还成了小哲学迷,立志将来要当个哲学家。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第三,在教学中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
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第四,在教学中,我从不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我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共产主义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进一步我还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我坚持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所带班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显示了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效益。
当然,政治思想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7
1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病理学实验教学由本系统知识回顾 (课件复习理论课内容) 、大体标本观察与讲解、显微镜切片观察与讲解三部分构成, 基本上传承着传统的“灌注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也在教师的讲解中进行。虽然传统的授课方法较为系统与深入, 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全面复习理论课内容, 但却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乏活力, 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1], 出现了“高分低能”, “知识”和“能力”严重脱节现象[2]。目前, 高等教育正在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人才的培养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2], 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社会中坚, 以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从事一切非学术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复合型人才为主[3]。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在通识教育模式与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上, 培养从事科技开发和推广以及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实用通识型和专业型人才[3]。因此培养各专业本科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的医学教学重点。
1.2 陈旧的教学思维限制实验课授课效果
师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思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现代教育学界对“教学”赋予的新涵义是“教学生会学”[4]。病理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课所讲疾病的具体实践, 不仅是学生掌握疾病本质, 深刻体会和全面、真正理解疾病的过程, 更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才是教学的双重目的和最终归宿。
1.3 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限制
学生观察切片需用显微镜, 陈旧的显微镜不易观察或视野不清, 影响学生与教师随时良好的教学互动。此外,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 所用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相对不足, 需要随时加以补充。尤其是新增专业的实验教学, 如口腔医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标本和切片的相对短缺, 会影响教学效果。
1.4 病理学实验课内容多, 学时数相对不足
针对临床医学的学生, 有些重要疾病也只能是概要讲解, 大致观察。比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患病率近0.5%, 是北方地区的常见病, 应该在重点讲解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扩展开来, 强化临床病理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患者在原有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 又出现了以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为主的临床表现, 甚至是临床上常规的治疗原则都应该大致介绍,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 又增加了趣味性, 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采用PBL[5]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即是在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临床联系、结局和转归等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临床资料要靠自己去思考、分析和判断。甚至除了病人的临床表现外, 还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改变、疾病演变过程, 甚至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等等, 这些是教材所没有的, 这就促使他们去认真读书, 查阅资料, 甚至相互讨论。这样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灌输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辅之以适当的传统讲解的方法, 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内容达到精、深、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能确保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讲授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我国有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试用PBL教学法, 教学效果良好[6,7]。
2.2 改进教学思想, 注重培养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一种疾病, 然后对该病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甚至包括临床检查项目和可能的预后, 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精心收集、编写各种侧重点、考核点不同的病例, 采用PBL教学, 锻炼学生的全面分析、思考能力, 或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或创新思维培养等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病检的标本,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要做到授课效果最佳, 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及方式。
2.3 实行病理学实验课考试制度 病理学理论课考试是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记忆程度, 而实验课的考试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学生的实验报告只能算作平时成绩。考试形式可以多样, 试题需要精心编写或设计。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如此才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2.4 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善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 充分利用病理外检资料, 收集和补充典型的大体标本和切片。同时可以通过数码照相和图文分析系统将制得的标本或切片转换为图片格式, 作为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下载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供学生学习, 也可以将实验课课件直接挂在校园局域网上, 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
2.5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积极开展病理学创新性实验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尸体解剖, 熟悉尸体解剖的整个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各个重要脏器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特点, 并初步分析其死因。之后, 可以让学生参观并了解病理切片整个制作过程, 然后进行镜下观察, 分析讨论, 最后书写尸检报告。本教研室已开展此项工作, 学生踊跃参加, 积极发言, 认真分析, 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总之, 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 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效果更好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充分发挥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及创造性工作奠定结实基础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要: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学好《病理学》的重要环节, 直面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能够为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进行改革提供思路, 从而促进病理实验教学的全面发展, 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筱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27 (2) :81.
[2]马云, 何淑雅, 曹运长, 等.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生物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3 (1) :42.
[3]周连君, 庄绪德.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2:21.
[4]苏敏, 田东萍, 杨棉华, 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24 (5) :52.
[5]沈建新, 王海燕, 王海江, 等.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1, 22 (2) :36.
[6]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5) :609.
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篇8
生理学教学改革是整个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理学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需要, 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进程。只有这样, 生理学教学改革才能满足新医疗卫生体制下基层医院的岗位职责需要, 才能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从事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生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础专业素养。
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在整个医学教育改革的方案确定后, 确定医学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进而确定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只有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之后, 生理学教学改革才有明确的方向, 生理学与其后续课程间才不会出现脱节或失调的现象, 生理学教学改革才能避免走弯路或迷失方向。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功能活动及规律的学科, 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生理学教学不仅要面向基层医院的实际工作需要, 直接为一线医务工作服务, 而且要面向生理学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 间接为一线医学工作服务。生理学教学改革分为外部改革和自身改革两部分。生理学教学的外部改革即整个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医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外部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学科体系, 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 即医学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相融合,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合。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基本上还保留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段式” (即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临床实习) 模式, 要彻底改变它,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生理学教学的自身改革虽然要与其外部改革同步, 但不能坐等外部改革的完成, 需要先进行前期的自身改革, 即在保留现有学科体系的前提下, 对生理学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改革。一旦外部改革条件成熟, 生理学应打破学科体系, 将自己融入到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之中。生理学教学自身改革的思路是:依据基层医院各岗位职责要求, 首先改革生理学教学目标, 其次改革生理学教学内容, 再改革生理学教学方法等。生理学教学的自身改革部分要在外部改革的整体框架内进行, 要使生理学与其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改革相配套, 任何超出此整体框架的改革都是不成功或者无效的改革。现仅就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以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1 转变医学思维模式, 培养基层医院各岗位医务工作者科学的医学思维方法
人体是一个整体, 不但全身各个细胞器官系统互相依存形成整体, 而且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相互影响、肉体与心灵密不可分。同时, 个体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时时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因此, 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重属性[3]。新医改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 医学面对的首先是人, 医学关心的是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关注居民个体的健康状态, 而且要关注群体的健康状态, 对严重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控管理, 从而通过保护群体健康来保护个体健康;对病人不但要在躯体上给予医疗护理, 而且在心理上要给予慰藉关爱;不但要在居民有病时给予治疗, 而且在其无病时也要给予帮助, 指导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核心就是按照人体的生理规律进行活动) , 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 生理学要率先转变思维模式, 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生理学应担当起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教育的任务,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使学生学会全面深入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病人, 从关注个体转向关注社区居民群体, 从关注治疗转向关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心理和社会活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方面的知识。生理学界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充分揭示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2 拓宽知识面, 为基层医院各岗位医务工作者提供实用的生理学知识
基层医院不仅要负责疾病的治疗, 还要负责疾病的预防、康复, 更要负责居民的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生理学要为基层医院的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现有的生理学教学内容多偏重于为临床的疾病治疗服务, 其他方面则相形见绌。生理学要满足基层医院各岗位职责要求, 就必须拓宽知识面, 使生理学教学内容能涵盖上述各个方面。凡是基层医务工作需要的、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均应适当增加, 目前应重点加强与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关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比如在消化生理中讲述胃的排空过程时, 应指出定时定量进餐的意义;讲述大肠运动较弱适于储存粪便时, 应指出定时排便的意义;讲述排便过程时, 不妨介绍便后冲洗肛门皱褶内残存粪便对肛周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意义。
3 压缩知识点深度, 为基层医院各岗位医务工作者提供必需的生理学知识
新医疗卫生体制对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医学通才而不是医学专才。因此, 生理学教学内容应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适度降低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 在扩充宏观层次内容的同时适量压缩微观层次内容, 生理学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弱, 与基层医院工作实际联系不是很密切, 可以将其相对集中附于书尾作为附录供学生自学或以选修课的形式供有需要的学生选修。生理学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教学时数不断压缩, 必然要求我们要在精简教学内容上下工夫。放弃面面俱到, 优先安排实用性强的生理学知识, 对于短学制层次和生理学学时少的专业而言, 已成不争的事实。
4 从基层医院岗位需要出发, 重新编排生理学教学内容
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生理学教科书, 不论是统编、协编还是自编教材, 也不论是七年制、五年制还是三年制教材, 编排体例上一律都为12章。除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细胞生理外, 其余均按系统 (器官) 编排。每个系统的功能从微观到宏观都面面俱到、详细阐述。由于生理学各领域科学研究的进步, 生理学各方面知识的扩增, 生理学教科书各章的篇幅日趋庞大, 内容日趋复杂, 重点越来越难突出, 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专科教材更因此而无法摆脱本科教材压缩版的命运。究其原因, 还在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未能从一线医务工作实际需要出发, 而是从生理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出发, 贪大求全所致。这对培养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很不适宜。
5 转换观察视角, 从基层医院岗位需要出发表述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各科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说各话”的现象, 即对一个问题的叙述, 不是从一线医务工作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 而是从本学科的完整性角度来展开。生理学教材中也有此类现象, 比如第三章血液的叙述顺序是从血液组成到血液理化性质, 再到血细胞、凝血和纤溶, 最后才到血型和输血, 有着较浓的学究味。如果从一线医务工作实际出发, 改为如下顺序可能性更为适合: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量与失血的危害;血型和输血;出血与止血;凝血与纤溶;血细胞;血液理化性质。如果生理学及基础医学各课程均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 把与基层医院岗位职责关系最密切、实用性最强的知识放在优先地位, 突出这些基础性的内容, 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6 积极配合专业课程改革,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改革服务
医学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均有教学内容改革的任务。当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后, 生理学教学内容应随之进行调整, 使其能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7 压缩生理学教学内容, 将其整合于医学专业课程之中
当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时, 各医学基础课程必然蜕去现有外在表现形式, 打破学科体系, 消除学科间壁垒, 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融入新的医学课程之中。
8 动员整个生理学界, 举学界之力推动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是生理学界的共同任务。应在生理学界开展广泛讨论, 提出改革原则, 酝酿改革方案, 提供讨论初稿, 充分讨论修改, 最后达成共识。
9 选准突破口, 加快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在五年制及以上学制层次开展试点目前还有一定困难, 但要可以在三年制学制层次率先进行, 取得经验以后再扩大改革范围。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以基层医院工作岗位为主, 基层医院工作模式的改变要求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大幅改革, 改革任务迫在眉睫。经过改革, 高职高专层次生理学教材完全可以摆脱本科压缩版的老套。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转变, 要求生理学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生理学教学必须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从事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提供必要的生理学基础。当前生理学教学改革是指在保留现有学科体系的前提下, 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教学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的改革。目前, 仅就生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内容,医疗卫生体制,医学思维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04-06.
[2]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病理学教学新思路 篇9
自现代意义上的中药药理学形成伊始,借助不断更新的现代医学研究手段,中药药理学得到极其快速的发展,这也凸显了本门学科注重实践的学科特点。中药药理学科研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如此接近,以至于课堂的教材不断地更新,仍赶不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强化科研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握前沿,训练创新性的思维。突出科研实践的教学活动是本课程在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设计思路,分述如下:
1 激发兴趣
中药药理学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学习中药药理学的主体是大学高年级学生,而在学习本门学科之前,需要具备许多中西医基础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一旦学生出现知识脱节,则本课程内容可能会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而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建立很好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中药药理学课程充满了有趣的命题,适当地提出这些命题,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来源于教师对于学术前沿的把握以及自身科研实践活动。在讲解总论部分时,涉及许多传统命题的现代阐述,如五行理论与网络调控,一个是古老而不易被人理解的理论,一个是现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命题。中药药理学研究能够提供许多古老问题的答案,这对于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实践的手段加以解决的,这样可以把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
2 带着问题教学
作为近几十年才形成的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处于一种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其研究的日趋深入,争议和分歧不断凸显出来。它的理论体系集中、西医基础理论于一身,建立在药理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之上,过去的成就及正在研究的热点较多,待思考、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更多。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阐述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中药药理任课教师。针对中药药理学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探索式的讲解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试图与学生在针对问题时共同探索知识,一步步深入探究,而非传统的灌输知识。如讲解三七的功效时,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然而,药物在特定条件下其作用是唯一的,而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现出的作用。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回答在何种条件下产生什么特定的作用。即使现在仍不清楚,也是将来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讲解时加入三七的研究实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案例中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基本规律、原则,从而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2]。因此,这种讲解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脉络,便于掌握中药药理的知识点。应当认清,中药药理学科研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越来越近。将科学问题带入课堂,有助于中药药理教学的顺利展开,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3 转变讲解方式
中药药理学教材的编写是按中药、方剂传统功效划分章节的,每一个单味药或方剂的作用又都很广泛,知识点繁多。同时,各单味药或方剂常常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如抗感染、镇痛、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并且相同的研究方法也会在不同的章节反复出现。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下来,会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同时适时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3],将教材中药物的某些作用作为问题提出,让学生利用课余实践通过查阅原始资料,学习、体会研究的过程,并在课堂中安排讨论。通过互动式讨论,学生们互相学习;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的积极引导、解答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这对可深入理解中药药理学理论较有益,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课时安排上重视总论,提纲挈领,注重机制,同时强调传统功效,并突出每味药的特点等原则,避免讲解内容的单调重复。
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
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4]。在课堂讲解时应注意与实验教学配合,将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知识发现的乐趣。在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过程前,掌握每一实验的研究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实验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通过这些实验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提出诸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践环节。中药药理实验的完成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许多实验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以便掌握好各种实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训练与科研思维训练并举。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参考书、自学材料及期刊杂志,阅读大量文献,组织讨论优秀文献的实验设计思想,同时写出学习体会及自己的研究设计[5],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验方案,以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实验,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理解[6]。
5 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除了课内的教学之外,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增加学生接触前沿、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如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回顾中药药理研究中的诸多历史。通过组织热点问题研讨会,如中药毒性的研讨会,帮助学生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条件及有毒中药的使用;组织专家座谈;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可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科研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长;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到各位老师与本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中,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了解;通过实验室的开放以及学生课题的设立,让学生自由地组织科研活动;同时,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及药剂科室的见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中药药理作用的理解。
采用科研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科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未来科学研究的竞争是创新性的竞争,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我们将在教学活动中继续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清,王鑫国,刘姣,等.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改革思路[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238-239.
[2]陈忻,赵晖,许利平,等.中药药理课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药学教育,2005,21(1):36-38.
[3]谭安雄.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203-204.
[4]赵晖,穆阳,邹海艳.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0):278-280.
[5]梁涛,周玲玲.“设计性”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的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82.
新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发病机制、机体形态与机能变化规律从而认识疾病本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2,3]。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机制。教师习惯拘泥于传统学科范畴,难以开拓创新。教学学时缩减、专业增多、学生人数增加等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对病理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教研室通过五年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改革,建立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病理学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重新审定教学内容,符合各专业培养要求
随着学校的扩大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专业设置趋向多元化、专业性、交叉性。目前我校本科教育公设17个专业,涉及医、理、工、管理、法等学科门类。各专业学时不同,课程设定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为了使病理学教学内容能适合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合格人才的要求,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对现有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定,在保证教学大纲对病理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征求不同专业对病理学教学的特殊要求,并与相关学科做好相关内容、重复内容教学的商定,以五年制《病理学》(第7版)规划教材为基础,针对不同专业增加或删减不同的内容,编写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病理学》教材或讲义。比如,临床医学增加目前发病率逐年增加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非临床专业则以总论为重点,根据专业特点,适当选择某些与专业相关的系统疾病进行讲解。分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使病理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能更好的适应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课堂上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并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和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更好地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服务。
2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法应有其特点。但长期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区别,教师上课主要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数量有限的挂图,显然不利于形态学课程的教学,也不同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时数的减少、病理学科的发展及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这一问题愈显突出。近几年来,本教研室在病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及PBL教学方法等,使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按照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要求,首先撰写精炼的文字内容,绘制模式图,拍摄、收集、挑选典型病变的大体和显微照片,然后汇总制作一套集文字、模式图、标本照片、动画、声音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典型的大体标本图片、组织图片、各种模式图以及其他资料丰富并且典型,可多方位展示相关知识。 (2) 通过一些动画可以观看疾病的整个过程及其病理变化,具有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3) 便于展示知识的互相交叉、前后联系。比如显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病理变化、功能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相互联系。 (4) 节省板书时间,增加信息量,并且可补充一些新理论、新机制,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5) 上传到精品课程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
2.2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教学类型。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目前课时缩减,每节课也由原先50 min改为40 min,教学时间明显减少,而教学内容不能随之删减,因此合理地使用启发式教学,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此外,启发式教学方法可突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重点、难点,对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简单指点。课前提出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后布置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思索,发现问题,甚至对一些知识有所怀疑,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3 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5,6],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PBL教学,采用临床病例分析,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资料搜集、论证假设、最后总结五个步骤,不仅能将所学的病理知识融汇贯通,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总论与各论、局部与整体、静态与动态相联系,而且能将所学过的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病理知识以及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病例分析,学生做到早期接触临床,不仅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来复习和验证理论课内容,老师先讲,学生再看,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 (1) 教学内容落后、陈旧,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和验证; (2)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病理基础知识,缺乏灵活性; (4) 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创造热情,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从修改实验教材、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入手,在实验教材中增加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大体标本和切片的彩色图片,在实验课中使用多媒体互动教学,增加标本、切片的演示,增加临床病例的讨论,辅助实验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3.1 重新编写实验教材,贴近教学实际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对原实验内容进行修改,重新编写实验教材。首先对教学标本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添加、删除了部分内容,力求向学生介绍尽可能多的典型疾病的病变。在实习指导中插入典型病例标本、切片的彩色图片,这些是根据实验课内容(包括大体和切片)拍摄的,使学生将文字、图片和实际标本的观察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各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同时课前和课后便于预习、复习。适当增加部分思考讨论题,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思考,提高对病理形态变化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目前,本实验教材是国内唯一一本集文字、彩色图片及思考讨论为一体的病理学实验教材,具有启发性、创新性、适用性。
3.2 多媒体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病理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7]。我校在2006年建立了三个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每个教室配备了学生用数码显微镜32台(内置数码相机),教师用数码显微镜1台(内置数码相机),以及投影仪、电动投影屏幕、语音系统、中央控制台、DELL工作站、Motic系统控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教师先动态演示教学内容,学生再独立观察,若有疑问,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教与学,共同的问题再通过全室互动方式讲解。利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将显微镜、计算机、数码摄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8]。
3.3 穿插临床病例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教学离不开思维联想,安排综合性临床病例分析必不可少。在实验课基本内容不变动的情况下,根据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验课的教学当中插入与之有关的临床病例讨论,在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中进行3次病例讨论,血液循环障碍、炎症、消化系统疾病各一个。具体方法为: (1) 印发病例; (2) 准备、思考: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除了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还可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写出自己对临床病例分析的初步意见和思路; (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讨论,为使问题集中提高理论深度,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4) 教师总结: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将同学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在分析和研究病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缺点,给实验课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4 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编写病理学习题集
我院的教学定位为教学为主型大学,针对这一特点,围绕职业医师考试,依托教材,在前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从去年开始编写了一本符合病理学教学大纲要求,紧贴职业医师考试范围的习题集。该习题集具有重点明确、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题型多样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不但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5 建设专业题库,检验教学质量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衡量学生掌握程度的最直接的方式,只有建立适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病理学题库,才能保证考试水平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本教研室在病理习题集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专业题库。题目的选定符合各层次、各专业病理学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要求。题型包括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临床病例讨论等形式。出题采取考教分离,保证科学、客观、公平、准确的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检测了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考核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年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实践,病理学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新教学内容、方法等非常欢迎,对病理学以及其他医学学科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病理学成绩逐步提高,各方面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锻炼提高。当然,我们只是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了一小步,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如何使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灵活运用,针对现在大众化教育如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等。我们将不断努力思考、探索,使病理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新模式, 培养高质量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对传统的病理学教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探索、改革。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入手, 教学质量得到改善, 学生对病理知识的掌握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焉然, 袁长海.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6) :3-4.
[2]卓丽娟.病理学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2) :130-132.
[3]叶峰.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4) :120-121.
[4]郝燕, 王鹏.启发式教学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0) :131.
[5]高毅, 吴强.应用PBL教学模式改进病理学教学的探讨[J].淮海医药, 2010, 28 (6) :554-555.
[6]王迎松, 鲁宁, 刘路平, 等.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2) :110-112.
[7]彭安, 郭冬生, 张维.生命科学创新教育模式一显微数码互动系统[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13 (4) :56-57.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标;思路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说经历了一场革命,它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注重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焕发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活力,创新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教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不同于初中和小学语文注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强调通过语文学习来使学生的精神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单单在于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洗礼,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升华的。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思辨能力都源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并不是坐在校园内空想,也不是进行漫无边际的学术研究,而应当是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感悟,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中的美,是需要创造的,是摆脱各种习题的淹没,用想象的思维去创造;是解开各种束缚的枷锁,用个性的潜能去创造。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对于生活的深刻总结和升华。因此,要想使高中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来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通过美的感悟来升华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学习的路也就多长,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总结,高中语文教学才能有所收获。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虽然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几年时间,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语文课堂大多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科知识不能有效整合,过分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能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效联系,无法体现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再就是在高考模式依然延续的情况下,学校还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却漠不关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首要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教学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语文教师要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一切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评判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将师生关系营造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通过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素养。
三、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活动的真正主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强调人的能力不是靠“听”来获得的,而是靠“做”来实现的,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必须让学生做课堂活动的主人,在课堂活动中口、脑、手全部动起来,通过亲自参与和实践来提高学习的效果,这其中包括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等。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使学生成了知识的接收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过分关注语文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完全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尤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造性的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树立发散性思维的目标,再明确思维的针对性和方向性,这也是辩证思想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得到提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教学可以将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学生学获得更多地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语文教师必须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只有备课越充分,语文教学课堂才能越精彩,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是关键,只有良好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良好的语文课件可以有效整合电、光、声等各种效果,引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更容易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分数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来展开的,致使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抵触的心里,缺乏基本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信,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的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可以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给予学生各种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即使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发现他们身上所表现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信心和勇气,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秦新宽.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软件:教学,2013,(8):30.
[2]张树义.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5):75-76.
[3]秦红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园,2011,(8):110-111.
[4]孙俊逸.初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0):158.
[5]王利涛.初中语文课改的误区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4):3.
散文教学新思路 篇12
一.贴着散文的语言行走
周汝昌先生的说:“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先要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 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老师, 应该用散文中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 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
比如《我与地坛》一文中, “四百多年里,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反复咀嚼后发现, 作者正是通过祭坛的古老衰败与大自然的生命自在坦荡进行对比, 得出人世间的尊荣、辉煌、贫贱、荣辱等转瞬即逝, 从而引发对两种生存状态的思考。文中那些“摇头晃脑的蚂蚁, 滚动的露水, 生长的草木, 高歌的雨燕, 甚至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无不昭示着“地坛”处处有生命的涌动。这些描写地坛的语句, 教者要带着学生细细“品”, 方能知其“味”。
又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听听, 那冷雨。看看, 那冷雨。嗅嗅闻闻, 那冷雨, 舔舔吧, 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 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 细细嗅嗅, 清清爽爽新新, 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浓的时候, 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 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 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 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那腥气。”用很多叠字词把“雨”的连绵不绝, 缠绵之态写活了, 写绝了, 在反复品读中方明白文字刻画的意境, 展现出的画面美、诗意美, 蕴含着的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文中那种隽永而又淡淡的哀愁, 让人为之动容。
由此可见,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咬文嚼字, 揣摩散文语言的精准性、生动性和传神性, 指导学生深入一层去挖掘有关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散文教学, 品尝其语言美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对文本语言的细读中, 文本逐渐变得饱满、立体起来, 从而“窥一斑以见全豹”。
钱理群先生曾描述过的理想课堂是: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 把他们引导到大师、巨人的身边, 互作介绍以后, 就悄悄地离开, 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一起心贴心地谈话, 我只躲在一旁, 静静地欣赏, 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回顾近现代语文教育史, 我们应该羞愧。文道之争不绝于耳, “工具论”、“人文论”毫不相让, 而真语文却躲在角落暗自哂笑。语言, 作为人类的最后家园, 注定成为语文的唯一归途。一流的教师, 会让自己巧妙地隐身, 而让高贵的语言永远留下!
二.依偎散文情感的温度
余光中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 最难作假, 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 该是散文。”他认为散文是最真实的, 最直白的, 最没有伪装的, 是作者心灵和读者心灵的直接对话。所以散文鉴赏中, 要关注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趋向, 毕竟“散文中呈现的, 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
比如龙应台《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其开头两个“慢慢地”, 是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体悟, 通过母亲对儿子和女儿对父亲的“目送”, 一点一点明白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至亲至爱人的离去, 无论是暂时还是永久, 既无法挽留, 也无法拒绝, 只能默默“目送”。用两个“慢慢地”, 就充分表达了作者认识这个事实所消耗的漫长时间, 以及其中的煎熬与痛苦, 用这样的语句来结尾含蓄隽永, 是作者洞彻通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行走, 谁也不能真正靠近谁, 赶上谁, 代替谁, 从而表现出对个体生命力的无能无力、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的情感, 读来也让人黯然神伤。
又比如笔者教《使得西山宴游记》, 紧抓“宴”字, 根据《说文解字》里面的“宴, 安也”的解释, 以之为切入口, 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柳宗元在游玩西山前后“安”与“不安”的情感。既有“使得”想必就有“未得”, 为何当初“未得”, 如今又“使得”, 什么样的景致让作者有了如此不同的感悟。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便能悟出作者的“未得”到“使得”的过程, 其实是其内心从“不安”到“安”的过程, 更豁然开朗了: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有我之境”。而这些的悟得, 全凭着教者抓住作者情感这个线索, 带领学生在文本里走了几个来回, 而不是对文本做漫无边际的拓展。
孙绍振先生认为, 要进入文本结构的深层, 需要从“意脉”开始, “这个层次是隐形的, 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 是作者的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所谓的“意脉”, 顾名思义, 就着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散文教学, 离开作者情感脉络, 一切都是竹篮打水, 水中捞月。
三.在散文的意境中漫溯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 又有诗一般的意境。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散文亦然, 此所谓境界即意境。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 又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 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 也为散文所有。由此, 抓散文中的意境, 也是其进入文本的一条途径。
比如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我走的时候, 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 “我走的时候, 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 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读这样的文字, 总是能让人感到失落、怅惘和感伤, 在作者的笔下, 时间是由细小的事物来刻度的, 他用最细小的事物给空洞的时间注入内涵, 但生命中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是时间改变了一切, 时间让这些生命的证据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谁会证明以往的生活”?作者在文中最后无比悲情地说道:“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当家园废失, 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而这种失落、感伤情感的表达, 正是通过上文对那些草、巴掌大的墙皮、铁钉等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呈现出让人感伤的意境的。
又如《我与地坛》中, 文中多处有对地坛寂寥、空旷地描写, 那个园子在作者笔下, 因抒情带着禅意的幽微。可以说是作者“此时”已与体坛“融为一体”了, 在此基础上, 笔者大胆询问文中三次景物描写能否对调?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再次进入文本, 发现其实三次景色描写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一处是作者正处于人生低谷时, 看到的自然是“剥蚀”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红”、“坍圮”了的“玉砌雕栏”。第二处则是作者自己在轮椅上对周围细小生命的关注。第三处, 他已开始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 放眼宇宙天地, 故能看到“灿烂的落日”, “高歌的雨燕”, “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和“坦然的落叶”。在该处的景色描写中, 作者其实已经明白了尽管外界环境是恶劣的, 但生命的本色是不能改变的, 他找到了自己该怎样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抛出“如果没有地坛, 史铁生是否会一死了之?”让学生讨论, 让文本内涵在追问中向着人性的方向升华,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 学生达成了:其实地坛只是催化剂, 即使没有地坛, 作者也不会走向死亡, 因为他内心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地坛”只不过是作者人生的“精彩突围”的“载体”罢了。最后, 教者再打出史铁生的一句话, “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 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 该散文的教学就在对三处景色意境的揣摩和研读中落下了帷幕。
因散文家的情思常常是萦回在他们描写的意境里, 故漫溯在散文文本意境中, 便能让散文教学简单易行, 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