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2024-09-09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共10篇)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1

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 运用动物实验、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 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 揭示疾病的本质, 是基础兽医学过渡到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学科, 其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打好基础。如果教师仅仅从理论上讲授动物的病理变化, 势必会出现讲课乏味, 学生听起来枯燥难懂, 继而影响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直接影响兽医临床课程的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21世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已为社会认可;因此, 在动物病理学教学中, 要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搞好兽医病理学实验课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兽医病理学实验指导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 辽宁医学院兽医病理学实验室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1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1.1 动物疾病临床病例讨论

在探讨动物疾病临床病例时, 采用PBL教学模式, 这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辅以引导的一种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1], 效果很好。即教师在实验课前数周提出问题, 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分几人一组, 通过网络、图书馆、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通过交流和探讨, 最后获得一致。不同小组分别将自己的最后意见归纳总结形成实验报告提交给教师, 实验课时教师介绍病例,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各小组针对不同意见展开辩论, 教师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最后由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讨论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作为重点讲授,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交流互动,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锻炼, 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提高。教学实践表明, 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

在实验教学大纲中, 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识别病理大体标本从而对病理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兽医病理学课程组成员充分利用接触病料的机会, 制作大量典型的、质量优良的教学标本, 在实验课时, 采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实物、模型、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对病理标本在外形、大小、重量、色泽、结构、质地、表面及切面等进行细致观察, 并探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发生发展, 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对每个病理标本进行编号和文字说明, 让学生能随时观察, 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课上, 以学生观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切片的组织来源, 找出病变的主要部位, 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描述。然后教师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展示, 提出观察要点,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例如, 在观察肺淤血时辅以正常肺脏组织切片, 通过回顾正常肺脏组织细胞形态的特点, 帮助理解肺淤血时肺泡壁、肺泡腔等的异常病理变化, 课中辅导观察难点, 课程结束时总结观察重点。通过这样的方法, 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组织胚胎学加深认识, 无形中锻炼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应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在上显微观察课时, 利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系统, 将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显示, 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相关内容。实验课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回顾相关实验内容的正常组织切片的镜下特点, 然后逐次观察与此节课内容相关的切片, 并同时回顾理论知识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观察内容同步, 在观察时以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用病理学语言描述观察的标本, 构建师生互动的、图像共享的、高效率的教学体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采集窗口和照相、录像功能对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病变部位进行拍照, 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减轻了教学难度。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是强调从形态观察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 由于教材上对于某些病变的描述很抽象, 学生不能通过文字真正理解病变本质。采用多媒体后, 教师可展示一个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 改变了以往局限、间断的教学模式, 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动”起来[2]。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费时费力, 学生听课吃力难懂, 课堂气氛单调乏味,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采用多媒体后, 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结合起来, 形成很强的直观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采用多媒体使理论和临床联系起来, 通过补充大量动物临床疾病的图片, 也满足了学生渴望获得临床知识的意愿。

3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以前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订的框架中, 缺乏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学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现在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 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鼓励学生进行病理学创新,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具新意的创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动手操作, 了解病理标本取材、染色、切片制作的全过程, 做到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基本科研流程, 掌握基本科研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3]。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选题目, 自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当中, 分析归纳后形成题目, 再将实验的名称、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及实验所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出具体方案, 然后提交实验申请书, 教师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 从可行性方面加以把关, 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过程完全是学生独立操作, 实验结束后不是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作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而是侧重实验过程, 无论实验结果如何, 学生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计划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为以后进行临床病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在兽医病理学试验中,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大体标本、切片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讨论, 印证了理论, 加深了学生对兽医病理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观察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今后还将出现新的技术、新的研究领域;因此, 教学没有固定模式, 要跟上兽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4]。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学手段、从实际出发,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畜牧兽医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靳俊峰, 郭瑞珍, 吴秀香, 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 2009, 17 (2) :354-356.

[2]胡波, 邱青朝, 赵其辉, 等.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4 (3) :60-62.

[3]程虹, 张传山, 杨守京, 等.新形势下病理学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J].医学教育, 2001, 3 (4) :369-370.

[4]曾茂森.优化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 7 (3) :394-395.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2

重点掌握

1.疾病: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2.病因: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3.诱因:指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

4.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的停止,但并不意味着任何组织均同时死亡。5.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6.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遗传物质(DNA或染色体)发生突变(畸变),致使个体罹患的疾病,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特征。

7.先天性疾病:是与后天性疾病相对而言,是指个体在未出生之前就已发生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异常。

8.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疾病在特殊家族中高于其他家族。

9.基因突变:在一定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性变异,这种遗传物质的改变及其引起的表型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10.单基因遗传病:决定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单基因遗传。由单基因遗传引起疾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1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引起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隐性的,这种遗传方式(引起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3.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引起的疾病)称为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病)。14.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性质是隐性的,这种遗传方式(引起的疾病)称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

15.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指独立存在的,外层轨道上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16.活性氧:指由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并在分子中含有氧的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物质的总称。

17.缺氧:指由于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组织细胞功能、代谢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8.血氧分压:指氧气溶解在血液中所产生的张力。

19.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20.氧含量: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21.氧饱和度: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百分数。

22.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23.动静脉血氧差:即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差值所得的毫升数,表示组织对氧的消耗。

24.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或乏氧性缺氧。

25.等张性缺氧: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被释放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或等张性缺氧。

26.发绀:血氧分压下降,导致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减少,因此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去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当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至5g/dl时可见皮肤、甲床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27.循环性缺氧:指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组织供氧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

28.组织性缺氧:指由于组织细胞用氧障碍而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29.脱水:指体液含量明显减少。

30.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升高为特征的脱水。31.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降低为特征的脱水。32.等渗性脱水:水与钠等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不变的脱水 33.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成为水肿。

34.发热:指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调节性升高,并伴有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代谢改变的病理过程。

35.应激:指机体在体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36.热休克蛋白: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的作用下,新诱导生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又称为应激蛋白。

37.过热:指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调节障碍,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38.致热源:传统上把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所有物质统称为致热源。

39.发热激活物:凡作用于机体直接或间接激活产内生性致热源细胞,使其产生和分泌内生性致热源的各种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或激活物。

40.内生性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产内生性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性致热源。41.中枢性发热介质:能够介导内生性致热源调节体温调定点的物质,称为中枢性发热介质。42.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固定酸合成过多或碳酸氢盐丧失过多引起血浆内【HCO3】原发性减少,从而使得PH低于正常称为代谢性酸中毒。

43.酸碱平衡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碱超量负荷或严重不足或调节障碍,使得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称为酸碱平衡障碍。

44.呼吸性酸中毒:指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换气不足等原因引起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排出或吸入过多,原发性PCO2升高,引起血浆内【H2CO3】含量升高,而导致PH降低。

45.炎症: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46.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血浆产生的一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47.变质性变化:指炎症局部组织物质代谢障碍,理化性质改变以及组织细胞与细胞间质的损伤性变化称为变质性变化。48.渗出(性变化):指炎症局部组织微循环改变,血管内的血浆成分和白细胞透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49.炎性增生:指炎症灶内的实质和间质细胞增殖和分化,数量增多。50.白细胞游出:血液中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的过程。

51.休克:指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以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从而引起各重要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全身性病理过

-程。

52.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浆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分子的刺激,通过胞内复杂的信号通路的转换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53.细胞凋亡: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的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又称程序性死亡。

54.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皱缩凹陷,反折,包围固缩断裂的染色质、胞质、细胞器等形成芽状突起并分离,从而形成有膜包被、内涵物不外溢的小块称为凋亡小体。55.贫血:全身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总量或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56.失血性贫血:因出血造成红细胞丧失过多而引起的贫血。

57.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种贫血。

58.营养缺乏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除蛋白质以外,其他某些造血必需物质缺乏所引起的一种贫血。

59.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生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60.心功能不全:在有足够静脉回流情况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或充盈受限,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血量等量搏出,从而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并伴有静脉淤血为特征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称为心功能不全。

61.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升高,使皮肤可视黏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一般掌握

1.发病学:是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及共同机制的科学。2.疾病的经过:只从疾病的发生到结束称为疾病的经过或疾病过程。3.疾病的转归:疾病过程的最终结局称为转归。

4.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5.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留后遗症。6.点突变:DNA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7.碱基置换:DNA链中碱基之间互相替换,从而被替换部位三联体密码意义发生改变,称为碱基置换。

8.整码突变:基因组DNA中密码子之间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称为整码突变。9.移码突变:基因组DNA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3个及其倍数除外),称为移码突变。

10.颠换: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一种嘧啶—嘌呤对所替换,称为颠换。11.转换: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一种嘌呤—嘧啶对所替换,称为转换。

12.染色体畸变: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的异常改变成为染色体畸变。

13.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畸变所引起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染色体病称为染色体遗传病。

14.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这样的细胞或个体称为整倍体。

15.非整倍体:某对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保持二倍数不变,这样的细胞或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16.缺失:指染色体某区段发生丢失,称为缺失。

17.重复:指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发生断裂,断片与另一条未断裂同源染色体的相应末端相连接。

18.倒位:指一条染色体发生断裂,断片旋转重新与原染色体断裂处粘合。19.易位:指一条染色体发生断裂,断片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20.等臂染色体:指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异常横裂,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长臂和短臂分别形成一个染色体。

21.环形染色体:染色体两臂发生断裂,两断片丢失后,两残余端相互连接而形成。

22.脂肪过氧化: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经自我催化的链式自我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的过程,称为脂质过氧化。

23.水肿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体液。24.应激原: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了解及一般了解

1.兽医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专归的一般规律,以探讨患病动物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的原因与机制,为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学科。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疼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处于完好状态。3.多基因遗传病:性状或疾病的遗传信息取决于两个以上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还受环境因子的累加作用,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此类性状或疾病又称为复杂性状或复杂疾病。

4.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中,由于基因的效应微小,遗传因素作用下,只能决定个体是否容易患病,称为易患性。

5.遗传度:是估计一种性状或症状的出现,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百分数即遗传因素在遗传病中所起的作用。

6.发病阈值: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某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限度时个体才会发病。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此限度称为发病阈值。

7.双着丝点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由双着丝点的染色体和没有着丝点的染色体。

8.细胞坏死:强烈刺激或细胞内环境严重障碍所引起的细胞急性死亡,是细胞物质代谢障碍最严重的表现。

9.氧化应激:指机体活性氧产生过多或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清除不足,导致活性氧在体内积聚并引起氧化损伤的病理过程。10.P50:为反映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指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血氧分压。

11.染色质边集:染色质浓缩,聚集在核膜边缘呈新月形或马蹄形,称为染色质边集。

12.水中毒:当给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水障碍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即水中毒。

13.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出现神经内分泌变化,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或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14.急性期反应:感染、炎症、创伤、烧伤、手术等应激原作用于机体短时间内(数小时至几天),均能引起任何动物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迅速升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15.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反应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浓度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16.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少数蛋白质在急性期反应中减少,这些蛋白质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17.热限:发热时(非过热),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通常达不到42℃,这种发热时体温升高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18.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亦称GTP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通常由α、β和γ三种亚基构成的异三聚体。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兽医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S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46-01

獸医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兽医学桥梁学科。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实验仪器、条件的限制,兽医药理学实验内容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远不适应新时期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社会对兽医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们逐步认识到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起到验证药理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方面发挥作用[1]。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2~7],对我院兽医药理学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 传统经典实验基础上增加开放性综合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的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上什么理论内容就相应地做什么实验去验证的传统做法,并且在实验设置上偏向于单纯的验证理论知识,有些项目甚至脱离了畜牧业生产实践,无法满足社会对兽医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应从兽医药理学的实际出发,在传统经典的基础实验上设置与兽医密切相关的兽药安全评价和药动学、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细菌耐药性检测等方面的实验项目,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兽药研制与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这个方面我们设置了磺胺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硫酸链霉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解救等与兽药安全评价相关的实验项目。另外,实验内容还应该是多层次的,具有良好的、切合实际的结构。传统实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层次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精减低层次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实验内容。比如,我们设置了两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该实验综合了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药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开展了细菌性疾病模型的复制,抗菌药物的体内药效实验,让学生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体内治疗的过程,在对药物体外抗菌活性与体内药效实验中,提高了对药物药效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学生自主设计、全程参与,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指导,应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而强调“授之以渔”,放手让学生去做,克服怕出问题的顾虑,鼓励学生多尝试[8]。教师要从实验现象、故障或异常现象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产生故障或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要改变那种有问必答,甚至代替学生排除故障的习惯做法。辅导时注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并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入了研究生助教制度,结合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课程,兽医药理学本科课程主要是由研究生组成指导小组,在基础实验内容部分由实验老师确定实验项目,研究生写教案,准备实验材料、预试、预讲、主讲、分组指导来完成教学实践过程,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锻炼了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同时,由于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引导本科生全程参与实验,保证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开放性实验则是有研究生将自身的课题研究引入实验教学中来,由本科生自主设计,查阅文献,写实验方案,与实验老师与研究生共同讨论,指导本科生完成综合性实验。

3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是衡量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关键

传统实验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实验取得的结果是否与设计结果相吻合,往往是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给个分数,这种方式相对较简单,不够科学。而开放式教学因其选题和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在新评价方式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不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和分组合作情况,所选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改进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项目等因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评价的重点。另外,由于教学中包含了基础实验和开放性综合实验两大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既要有足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行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综合实验。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学生,老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的学习精神。

总之,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引入了新内容,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更加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桂云,杜旭,田思庆.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8(03):139~141.

[2]夏星.开放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91.

[3]康艳萍.开放式教学法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化工,2008(6):99~100.

[4]姜丹群,胡婧,陈莉,等.浅谈药学专业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225.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4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疾病的本质, 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是以患病动物为研究对象, 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组织器官的眼观病变、组织学显微病变及超微病变等是研究的重要具体内容。而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语言描述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仅难以理解、印象不深, 而且枯燥。此外, 还有一些病变有时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 在黑板上画图不仅费时, 而且很难将真实的病变完全演示出来, 而挂图又过于模式化[1]。这样必将导致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鉴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兽医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省时高效、直观生动、资料丰富,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良好效果与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及动画等密切相关, 而这些都是动物病理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兽医病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而且是一门具有临床性质的应用学科, 可作为应用学科直接参与疾病的诊断[3], 故实践或实验教学也是兽医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鉴于部分疾病的特殊性 (如部分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 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性 (如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 需在一定级别的实验室进行剖检和研究) , 动物病理标本是目前学生实验或实践教学的重要对象, 故在兽医病理学实践或实验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动物病理标本的种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动物病理标本包括大体标本 (眼观标本) 、组织切片标本 (显微标本) 和电子标本 (图片标本) 。

大体标本主要以福尔马林浸泡的典型病变组织器官为主, 如肺气肿、脂肪肝性、脾脏凝固性坏死、肉芽组织、肺淤血、肿瘤、绒毛心等标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应用已经学过的解剖学知识, 辨认组织器官;其次判断标本中有无病理变化, 要观察器官的大小、颜色、质地等;最后要对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

组织切片标本主要以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为主, 如肺脏的红色肝变期、肝细胞脂肪样变、脾脏的梗死、肉芽组织、肾脏内的微血栓、肿瘤等标本。在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首先应用已经学过的组织学知识, 辨认组织;其次判断组织细胞是否发生病理变化;最后要对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通常某一组织中并非只出现一种病理变化, 引导学生将某一组织中观察到的多种病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电子标本主要是拍摄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或组织学病变等为主的图片或录像, 如动物出现的系列临床症状、重要疾病的剖检过程及各系统的整体病理变化的录像, 以及由于条件限制未进行福尔马林固定的罕见病变, 或固定后可能会发生变化的病变等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观察到动物生前的临床症状, 了解动物的尸体剖检过程和注意事项, 某一疾病所出现的不同系统器官的病理变化, 以及稀有动物的病变或动物的罕见病变等, 从而使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过程, 并可增强学习兴趣。

动物病理标本的采集如能对某一疾病, 尤其是病因确定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性临床症状进行动态的记录, 并对其发生的系统器官病理变化及组织学变化能进行全面收集保存或拍摄, 这将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特征病变或发生机制, 从而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基础。

3. 结语

动物病理标本的应用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知识面, 教学效果显著。故不断收集临床病例材料制作病理标本, 使学生了解当前疾病主要特征;保存疾病的特征性系统病理标本, 使学生掌握疾病的主要特征病变, 可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 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焦凤超, 李迎晓.兽医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9) :9377.

[2]赵德明.兽医病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临床病理学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篇5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0-01

临床病理学是一门联系临床与基础的重要学科,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病理诊断属于形态学诊断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是经验性诊断,所以实践对于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理论知识十分重要。临床病理实践是培养病理医生重要的途径,是协助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并实现由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应用平稳过渡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品质,达到培养的目标。我校在2005年创设了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病理方向)专业,经过数年努力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优势,现探讨如下。

1 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临床病理学是专门为培养病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目标是为综合医院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常见常规病理诊断,掌握病理技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病理医生,因而教学的重点是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指导今后的临床病理工作。我校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由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联合组成,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中心年接收病理标本3万余例,涉及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大纲,精选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种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解决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病理活检标本的巨检流程及基本原则、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切片染色原理和病理切片质量控制等。尤其是重要系统掌握临床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多发病跟常见病进行研究,对疑难病例和少见病例提出参考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等技术,以辅助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因此,我们在实施相关目标时候,要围绕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来进行。

2 强化临床病理学基础理论

临床病理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多量教学的描述,因此,学生感觉繁琐,抽象,不易记忆。具有坚实的病理学基是成为一名合格临床病理医生的基本保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基论。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病理活检标本的巨检、病理诊断和集体阅片是理解、掌握和运用病理学基础理论的最佳途径。其次采用多媒体课件或显微数码互统,把逼真的视听信息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地展示大体和镜下病变的形态学特点,为实践教学展示了一个创造性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临床病理实习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会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学生的病理学基础理论[1]。

3 病理学向相关基础医学学科拓展

临床医学(病理方向)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大五实习时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特别是教师提到与病理相关的基础医学问题时,很多学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有意加强了病理学向相关基础医学学科拓展。首先应注意将病理形态学的教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医学理论基础,使学生将知识学活、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常组织形态与异常形态的关系,重视正常组织的教学。初学者通常对病变组织感兴趣,通常忽视对正常组织结构的学习,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同一张切片上病变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形态来学习掌握正常组织学结构,加深对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病理组织学改变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功能变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形态学改变,不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是病理改变与机能的关系。病理形态改变必然伴随着机能的变化,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理解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原因。

4 加强病理和临床的联系

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最终诊断,是定性诊断,不单是镜下诊断的结果,病理诊断离始终离不开临床理论基础和临床科室提供的诸多信息。为建立病理与临床的密切联系意识,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训练。

一是巩固学生的临床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结合病理诊断对相关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预后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重点总结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诊断有关的治疗方式、疾病主要的预后指标等。二是重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5 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我校病理学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十分适于导师制培养。导师由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由学生根据本人志愿和导师之间进行双向选择[2]。指导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科研作风及道德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学生和导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好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机,疑问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导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和好奇,把单纯传授医学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学观。我们利用这种优势,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地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教学相长, 师生“双赢”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临床病理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制定教学大纲,为实践教学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较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了以病理学为基础的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病理诊断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了与临床医生、患者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病理医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姚小红,卞修武,郭乔楠.临床病理学实习生带教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1(14):865-866.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6

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包括基础、预防、临床理论、临床和综合应用4个科目, 各占100分, 总分400分。考试内容涵盖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20多门课程, 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 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

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药理学试题点特点

在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 兽医药理学的题点分布非常分散, 且常常是些比较偏的题点, 内容上不单体现出本学科的知识点, 更注重了与临床课程的联系, 丝丝入扣, 紧密相连。因此, 一些考生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不足和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下, 成绩并不理想。

三、调整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为授课教师, 必须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 对于熟悉和了解内容应以辅导和复习题等形式指导学生自学, 不漏知识点, 既突出了重点难点, 又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由于执业兽医考试中更注重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全面性, 所以, 课堂的讲授中理论联系实践更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案例式教学法应是教师授课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使在校的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贴近于生产实践, 为以后的备考执业兽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

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鼓励青年教师到基层、到企业去, 走出校门, 走近实践。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鼓励教师走出去, 在工作量上有所体现, 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会议, 拓宽眼界, 提高专业素养。

关键词:执业兽医师,兽医药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魏跃明.国外执业兽医师是如何炼成的[J].北方牧业, 2010, 22.

[2]农业部兽医局.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6号.中国执业兽医师网.

兽医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7

1 基本思路

兽医毒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与临床、生产和科研实践有密切的关系, 其理论是通过动物实验而深化和建立起来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药开发失败。①因此, 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应以实践为导向, 实践和理论相互穿插;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 让学生通过实践及时验证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学设计

2.1 理论教学

2.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比其他兽医专业的基础学科, 兽医毒理学的内容繁杂, 涉及面广,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把握不住重点, 找不到规律, 时间和精力花费很多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兽医毒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尝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在授课过程中先以案例教学方式引出相关知识点, 这样将课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既能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使书本知识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 做到学以致用, 还能保证相关毒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同时, 由于兽医毒理学内容涉及到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综合性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注重多学科的融合, 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更为深入, 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新的毒理学知识, 并适当地引入一些英文原版的解释, 可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笔者在兽医毒理学教学过程中, 精选双语教学内容、合理控制难度, 适度进行双语教学。②

2.1.2 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病例导入法向学生展示典型的临床病例, 通过病例模型逐个提出问题。例如在鸡“喹乙醇中毒”这个病例中, 首先让学生观察病鸡有哪些中毒症状,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在教学或者过程中还应该多提几个为什么, 如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喹乙醇中毒?为什么喹乙醇中毒时会有这些症状?中毒后可用什么药物来解救?如何使用这些药物等?然后通过病例讨论和病例总结让学生了解毒理学的理论知识, 并引导学生去探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注意事项等。

2.2 实践教学

2.2.1 充分依托实习基地

传统的兽医毒理学课程开设的绝大多数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 实验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结果等都已经事先设计, 实验主要起验证作用, 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 学生缺乏探索的欲望, 实验过程往往是机械照搬, 被动接受。③在这种实验环境下, 学生长时间被封闭在校园里, 真正接触的实例种类较少, 尽管在课堂上对常见的多发病早有耳闻, 却并未亲手操作, 因此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应该想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兽医临床实践的机会。

首先, 可以依托本校的动物医院, 动物医院的中毒病例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那里学生可以把所学的毒理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中毒动物的治疗当中, 临床的复杂病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 在讲解理论课的同时, 应该及时安排授课班级的学生下到药厂、养殖基地以及检疫检测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实习单位实习, 通过参加实习实践, 了解临床动物的中毒机制以及常用药物的解救。再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打破之前只有一位教师的情况, 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该团队由专业授课人员以及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行业从业人员组成, 相关人员的参与保证了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④

2.2.2 教学和科研将结合进行实践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如果面对千篇一律的课本知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而当教学过程穿插新的知识, 尤其涉及到相关新的知识点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 如果让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 适当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且反过来深入浅出的教学工作还能迸发出新的科研思路, 促进科研的深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申报院级、校级甚至省级的相关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 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科学探索,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交流, 及时解决学生的相关问题。通过这种准科研的锻炼, 使学生有更好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得到加强, 并进一步把全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⑤

2.3 考核方法

近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 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综合考核方法。除了期末考试, 更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项目完成以及在学习中间的能力培养情况, 实现全程化考核;另外, 除了平时考核由教师出几道比较灵活和带综合性的题目, 要求学生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写出综述性的答案之外, 还要在实践场地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核, 实现全方位的考核;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个层次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找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自主提高, 通过多层次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3 小结

兽医毒理学教学, 重在理论, 贵在实践。开展兽医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后,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更加切合实际, 真实可信, 其次加强了实践教学, 顺应了现代社会对兽药专业人才的需要。

摘要:兽医毒理学是研究动物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 是动物药学专业学生从基础学科向临床学科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和要求, 从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进行了教学改革, 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毒理学,兽医学,教学改革

注释

11 崔一喆, 王新, 潘春媛, 等.动物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34 (12) :61-62.

22 金晶, 黄芝瑛, 毕惠嫦, 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药物毒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药学教育, 2012.28 (4) :32-34.

33 刘艳艳, 魏萍, 丁文雅, 等.动物药学专业野外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9 (3) :83-84.

44 娜日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3 (4) :48-49.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8

1 统筹安排实验项目

实验教师应充分掌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认真研读兽医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材,掌握实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实验需要的仪器、试剂和动物种类等信息,才能合理地统筹安排实验项目,使资源配置合理化,既节约又能达到实验目的[3]。如“发热”和“炎症”两个实验项目,可以使用同一批实验动物(豚鼠)来完成,因此在安排实验项目时,要使这两个实验连续进行,即前一周用豚鼠做“发热”实验,实验结束24 h后,豚鼠基本恢复正常,经过5 d的调养,到下一周并不会影响下一个“炎症”实验的使用。这样既充分利用实验动物,又能节约实验经费。因此,有计划地安排各个实验项目,合理配置实验资源,是完善实验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2 实验课前准备

2.1 实验动物的准备

根据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每个实验项目都需使用实验动物才能完成,涉及到的动物包括小白鼠、豚鼠、鸡、白兔等。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与实验动物频繁接触,包括动物的抓取、保定、注射、取样等。学生都要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的临床表现以及某些实验数据。这就要求引入实验动物,必须在实验教学开始前1~2周从正规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能开具“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的单位购买,买进后必须进行隔离检疫,并随时观察和记录动物的健康状况,确认动物健康状况良好,无生物安全隐患,方可在正常的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使用。

2.2 实验相关化学试剂的准备

实验室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有些属于易燃、易爆、剧毒或具有其他危险性的化学试剂,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规程进行取用和准备工作。课前根据兽医病理生理学相关实验项目的要求,学生的人数及分组情况,按需取用和配制。如实验中使用的无毒无害的常规试剂(任氏液、磷酸盐缓冲液等),配好后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标注好名称、规格、浓度和配制时间等信息。有些实验会用到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如在“缺氧”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钠属有毒化学品,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管控,加强防范意识,避免有毒物品外泄,对他人造成伤害。

2.3 实验仪器的准备

实验仪器是辅助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和结果观察的重要工具,保证仪器正常的工作运转是至关重要的[4]。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涉及的主要仪器有测耗氧装置、灭菌锅和显微镜等。仪器使用前要进行调试,确保使用时能正常运转,使用后要注意清洁、维护和保养。如测耗氧装置使用前,必须检查好它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灭菌锅使用前,必须检查纯化水是否没过加热圈,若没有没过加热圈,将造成仪器的损坏;显微镜使用前必须保证镜头是清洁的,否则在观察切片时,视野中一片模糊,直接影响观察效果。诸如这类使用频率较高、易出现故障的仪器,课前准备时必须细心检查和清理,确保上课时能正常使用。

2.4 预试实验

预试实验是实验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验证科学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必须准确、客观和真实[5]。预试实验是在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前发现实验准备中是否有问题,试剂配制是否合适,浓度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是否明显。预试实验要在实验开始前排除一切可能导致学生实验失败的因素,并及时改进和完善,以达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心机能不全”实验中,硫酸镉的浓度和剂量问题,如输入实验动物体内的硫酸镉为1 m L,结果心脏直接停止跳动,无法进行后续实验。经预试实验摸索,每只实验动物输入0.5 m L,效果较好,心脏能继续跳动,可以进行后续实验。因此,良好的预试实验,给正式实验提供一个参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也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后废弃物处理

实验课后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会污染环境,从而造成对人的危害,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正确地处理废弃物[6]。实验中产生的废固,如对实验动物进行注射的注射器、带有血迹的棉球、一次性的防护手套、帽子和口罩等,集中回收至环保部门配发的生物安全塑料袋内,等待环保部门的定期回收处理。实验中可反复使用的剪刀、镊子和玻璃器皿等,实验结束后放入适当的容器,经清洗、高压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如“水肿”实验中会产生大量灌流的任氏液,虽任氏液是由无机盐类配制而成,无毒无害,但实验中会与动物血液混在一起,不能随意倒入排水管道里,要经废液缸收集,最后集中倒入学校配发的废液桶内并做好登记,等待环保部门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动物尸体或器官等,不能随意丢弃在公共垃圾桶内,要按照规定集中冷冻处理,最后交由环保部门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动物尸体移交的记录,包括动物种类、尸体的产生时间、产生数量等信息。正确而科学地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固、废液、动物尸体等实验废弃物,以确保不给学生和其他人员造成危害。

4 做好实验记录

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不同,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不同,上课的班级和人数也不同,做好实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记录包括实验进行的时间、地点、上课班级、人数、学生分组情况、使用的实验动物、主要的实验器具和药品等都应有详实完整的记录。若有突发事件发生也要记录在册,如学生被动物挠伤、咬伤或被用过的注射器扎伤等情况。实验指导教师、上课的学生代表和复核的理论课教师要签字。实验记录本要存档,以备日后发生何种状况时作为一个追本溯源的依据。

5 小结

实验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许多细节都需要注意,要求实验准备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任何的疏漏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因此,每位参与实验准备的教师都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不断完善实验准备工作,为提高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珊珊.高职解剖实验教学的问题探讨[J].理论前沿,2014(9):286.

[2]田红.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91-93.

[3]黄素芳.科学、规范的实验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保障[J].化工时刊,2014,28(5):55-56.

[4]姜艳平,唐丽杰,乔薪瑗,等.完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7上):252-254.

[5]花扣珍,蒋锦琴,银国利,等.重视实验准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31-133.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9

1 绪言部分

笔者认为,绪言部分也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绪言是学生最初接触该课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讲得好,讲得生动,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则不然。而要将课讲得生动,最好的方法是多举例,特别是多举大家熟悉的例子,用例子来说明,并且进行适当的互动。比如,讲授药物与毒物的区别时,如果按部就班地先介绍药物与毒物的定义,再讲它们的辩证关系,学生的反映非常一般。但如果抛出问题: “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什么? 在生活中具有什么指导作用? 从“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导入,很快就可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兽医药理学与人医药理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从生活出发,运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好本课程知识,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保健,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在讲授绪言中“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给学生们深入挖掘近年来频发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和危害,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双重责任: 一是要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以后的课堂中,也要抓住每个机会向学生强调滥用兽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危害,宣传兽药使用方面的法制观念,希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要积极引导养殖业主规范用药、合法用药,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争做有良知的公民,让餐桌上的污染从此消失。

2 总论部分

总论是课程的先导内容,对后续各论的学习起理论支持作用; 因此,必须很好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将本章内容讲透。对这章内容讲授,应多举实例,举例应不但结合兽医临床,也要适当地结合人们的日常用药知识,以便让学生们对本课程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这部分有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需要想办法拆分进行讲授,如对于治疗指数,以前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们理论: 治疗指数 = LD50/ ED50,治疗指数越大,药物疗效越好,药物越安全,反之亦反。由于没有推导,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这在期末考试答卷里能得到反映。后来笔者把这个式子进行分解,先让学生理解LD50与毒性强弱的关系,ED50与药效强弱的关系( 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这时需要例举药物,给出具体的数值,以便于理解) ,则对LD50/ ED50值的大小与药效和毒性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期末考试时,再没有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丢分了。事实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总论里关于药物的作用机制这部分内容,以前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花了大量时间讲授,但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具体的药物,对作用机制自然感到非常抽象,不好理解。所以现在只是简单提一下,让学生有个基本印象,在讲具体药物时再对其作用机制重点讲述,这样效果好得多,也节约了时间。如在总论部分,讲授“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前,让学生先进入游戏时间,听到这个在大学课堂里很少见的好消息,学生们一下子精神百倍。先让学生们毛遂自荐,充当某兽药公司技术总监( 这个公司名气越大、给学生安排的职位越高,学生们的笑声越响亮,越踊跃) ,回应客户对药物的投诉,然后,结合几位“技术总监”的处理来归纳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自然地进入正题,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中,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

3 各论部分

对于各论部分,以故事导入课堂,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故事还可引申出教育意义,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本课程中有较多的药物发现史可作为开场故事讲述,比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的发现史。如青霉素被发现的故事: 弗莱明所培养的金葡菌被青霉菌污染,但他并没有立即悄悄扔掉培养皿,而是认真观察,发现青霉菌生长的周围没有金葡菌的生长,由此想到可能是青霉菌能产生某种抑制金葡菌生长的物质,后来这种物质从青霉菌的培养物中提取出来,这就是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的青霉素。青霉素是在偶然中发现的,但这种偶然实际上又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就是弗莱明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的专注、极度认真和善于动脑,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次普通的失误,但这次失误却成就了弗莱明。青霉素的大量提取成功最终依赖于三个不同国度并且研究领域完全不同的科学家: 弗莱明( 微生物学家) 、钱恩( 化学家) 和弗洛里( 病理学家) 。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出的教育意义: 一是年轻人不要总是埋怨机遇不光临自己,其实机遇随时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尚无法抓住它而已,因为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因此,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为将来能抓住身边转瞬即逝的机遇而努力。二是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讲授并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有人将兽医药理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概括为“五多一难”: 药物多、药名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记忆难[1]。笔者通过仔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给学生提供以下学习与记忆的思路: 药理学的各章节基本是以系统疾病来分类的,先记住药物大的分类( 属何种系统药物,在教材里体现为“章”中内容) ,再记住大的分类里的具体分类( 在教材里体现为“节”中内容) ,达到药物的分类和名称都很清晰的程度,很多药物的分类名实际上概括了药物的主要作用,如镇咳药、止泻药、镇痛药、局麻药等等,通过这种思路,不但可以记住教材中列出的所有药物,还可以记住大多数药物的主要作用。

利用口诀生动流畅的特点记忆药物,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法。如多肽类药物口诀,这个口诀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学生表示很受用。笔者也鼓励学生课后自己编口诀或是采取联想记忆或其他途径来记忆药物,并在课堂上分组竞赛,由全体学生进行评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还真编出了一些顺口溜,有的利用画面加场景进行记忆,效果也很好,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时事政策等,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行业发展,因而必须要及时增补相关内容,紧密跟踪国家兽药管理的政策法规,及时更新陈旧、落后的知识,并及时融入国际相关法规知识,增强学生国际法意识[2]。

4 小结

以游戏为导向的教学与学习值得期待,以游戏为导向的学习法( GBL学习法) 被定义为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荷兰的乌德勒支大学已为兽医专业学生开发了一种称为“SHOOT! ”的非常有创意的兽医教学游戏,训练学生射杀或屠宰马和牛[3]。这种现代数字游戏型教学,有趣且有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必须将教材内容深谙于心,并必须加强对时事政策的领悟,加强对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通过阅读文献、关注行业动态、时事新闻等形式追踪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摘要:兽医药理学直接指导兽医临床正确用药,是一门与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近年来多发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多与违法违规使用兽药有关,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清晰透彻地讲授本课程,笔者在研究教材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将故事或场景模拟等方法导入课堂,对绪言、总论和各论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的讲授方法,增加临床实例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巧学巧记。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 篇10

《兽医药理学》将生理生化、兽医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知识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联系起来, 因此, 这门课程不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更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为了更好的对兽医药理学理论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必须进行兽医药理学实验, 从而达到在药理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 在实践研究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由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 在整个兽医药理学教学中, 此门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建设以及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锻炼, 首先, 有助于验证药理学理论, 能够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难懂以及凌乱的知识点, 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其次,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而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运用兽医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突出实用原则

按照理论教学的要求, 通过试验验证已知的结论, 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即验证型实验[2]。验证型试验起到了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例如:对于小白鼠的保定方法、小白鼠的灌胃、皮下及腹腔注射法等, 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后,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规范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 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例如在探讨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关系的实验中, 选取硫酸钡和氯化钡作为研究对象。因钡离子的溶解度不同, 观察到的毒性反应也有所不同。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在教学体系中应加强, 其对基础的知识点掌握有巩固作用。

综合性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一门甚至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不仅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例如抗菌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中选取磺胺嘧啶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即考察了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机理, 又涉及了这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综合性实验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而且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点整体运用能力。综合性实验应适当增加, 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进行实验时, 在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的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指导老师只负责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的审查和指导。教师也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2]。为了使得实验教学成为技能和智能训练的小型科研, 应当开设学生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2 增加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建设

更新和维护实验室作为试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当综合规划实验仪器设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 提高使用率以及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等。充分利用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现代电教设备。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制度化, 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查。如: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消耗物品、仪器说明资料、实验经费以及教学档案等;每月定期对电子设备进行调试, 发现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维修;根据不同班次周密计算所需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动物数等并保证供应。同时要求进入实验室的同学都必须穿实验服, 严禁在实验课中大声喧哗, 养成严谨的学习风气等[3]。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改进配套设施,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从而建立多媒体实验室。总之,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 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其作用不可忽视[4]。

3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及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关键就是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知识技术外, 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同时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 应当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科学管理实验室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人员应当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专长, 还要充分发扬集体精神, 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团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药理学实验教学和指导技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应当采取预实验、预试讲、集体讨论备课和举办实验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规划, 正确地选择仪器设备, 提高使用率。实验人员应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教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积极投身改革, 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其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从而逐渐强化以及改进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 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功政《.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21 (3) :222-224.

[2]王孝威, 曹慧“.四层次渐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4) :17218-17219.

[3]汤新慧, 杨小兰.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 (4) :82-84.

上一篇:对策资产管理现状下一篇:检修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