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2024-07-20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精选4篇)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篇1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学科, 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及物质资源, 研究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是一门以兽医领域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 国内外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造成的人畜共同患病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 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 并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兽医专业学生将来能够担负起利用兽医领域技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学专业以及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 但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 且知识更新很快, 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 目前已达100余种, 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 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 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 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人兽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 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 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 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 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 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 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 缺乏专业技术性, 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 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 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 并且代表着时代发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 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 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 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 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 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 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 知识系统庞大, 学科跨度广,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 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 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 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 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 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 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 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 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 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 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 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 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 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 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 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 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 然后, 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 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 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 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 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形成讨论意见, 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 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 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 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 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 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 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 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 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 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地得出结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更多的新型人兽共患病以及动物食源性疾病会不断地爆发。针对这种情况, 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质量, 在学校和相关院系的支持下, 任课教师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进程, 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将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完善,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 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 且知识更新很快, 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兽医学

参考文献

[1]张彦明主编.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柳增善主编.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张彦明、佘锐萍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丁铲.我国面临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3

[5]李继祥、高继业.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1) :150~151

[6]王燕、王涵、王永波.高校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J].职业技术, 2009 (6) :32

[7]李红梅、胡龙飞.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0 (2) :123~124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篇2

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 兽医公共卫生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人兽共患病, 提高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就目前兽医公共卫生发展现状而言,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在影响食物贸易的同时,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兽医公共安全予以高度重视, 并就相关问题予以深入研究, 探讨解决策略, 从根本上避免兽医卫生安全问题对社会、对国家以及人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1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

1.1 人畜共患病疫情严峻

在国际上, 人畜共患病有近200多种, 公共卫生领域内, 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90种左右在世界各个国家传播和流行。通过分析, 大部分人兽共患疾病都是通过动物进行传播和感染, 还有部分原因是对患病动物的处置不合理、不科学, 导致病情的大范围传染。由于人兽共患病严重危害着世界上的生物及人类的生命健康, 疫情发展较为严峻, 是世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目前由于动物性食品中存在较多污染源, 农药残留较重, 添加剂使用不合理不规范, 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存在较多的致病因子, 加剧了安全事故的频发。其中, 生物性危害主要会引发细菌性中毒, 以及食源性感染;兽药残留主要是由于药物不合理的使用, 还有部分禁止使用的药物存在。

1.3 动物养殖污染严重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 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 对人居环境和养殖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其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臭气污染。在动物养殖过程中, 动物会产生大量粪便排泄物, 如不及时清理, 就会形成大量有毒气体, 危害和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此外, 还有废弃物污染源的大量存在, 已经严重超出土地能够承担的负荷。同时, 由于污水的大量存在, 长期不治理, 还可能孳生大量病原体, 造成大范围的疫病传播。

2 针对兽医公共卫生的研究对策

2.1 完善兽医公共卫生监管体系

兽医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增强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责任, 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兽医公共卫生监管体系, 进一步形成人医一体化的发展平台建设, 避免相关部门在管理和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实现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作为兽医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部门, 需要根据现实情况, 增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能力,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体系和标准, 提高疾病应急和预防的能力, 增加多元化的预警措施和手段, 从根本上确保动物性食物的安全和质量。此外, 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兽药监控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系统化的监控和检测方案, 对病原体予以管理和控制, 针对特殊转基因生物予以重点关注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微生物信息系统, 并对相关信息和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 以此来提高应对生物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 建立资金运行的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实现兽医公共卫生技术的提升。

2.2 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在兽医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 相关部门要抓主要矛盾, 从动物防疫、节能减排与养殖污染治理等环节予以改进和优化, 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 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 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绿色发展目标。针对养殖场所的建设而言, 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于选址、结构布局以及相关技术设备的使用, 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 对于患病动物的尸体要予以严格及时的处理, 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关于动物粪便的处理, 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进行无公害处理, 确保污染治理的可靠性。

2.3 加强兽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

由于兽医公共卫生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实现兽医公共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兽医制度和相关标准, 并积极引入国际化的技术水平, 在各大高校开设兽医公共卫生专业, 安排人畜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进行学习,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 提高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的管理水平, 为人类造福。

2.4 开展合作交流与宣传教育

在兽医公共卫生领域, 相关管理部门要科学监测人畜共患病的相关情况, 并对动物性食品予以全面评估, 这就需要与国际相关组织进行交流和合作, 增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对广大群众予以宣传教育, 在广泛宣传的前提下, 为群众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疾病预防意识。

参考文献

[1]甘华.浅谈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02) .

[2]田克恭, 等.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传染病信息, 2015 (01) .

[3]孙研.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国兽医事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 2010 (06) .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篇3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兽医公共卫生”是通过探索和应用兽医科学知识和技能为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所有活动。其核心领域包括:人兽共患病的防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和诊断实验室的卫生方面、生物医学研究、卫生教育和推广。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1, 从源头做起, 防控人兽共患病;2,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 保证“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因此, 兽医公共卫生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事业。

2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存在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相对较多, 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也非常严峻。首先, 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 旧病如狂犬、流感、乙脑、布鲁氏菌病, 血吸虫病再度在国内肆虐, 特别是曾一度被控制的很好的狂犬病和血吸虫病的疫情回升迅速。同时, 新病如SARS、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以及以往生存于热带地区的病毒导致的恶性传染病的突然爆发, 给人们心理带来了极大恐慌, 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其次, 异常动物性食品存在病原微生物甚至寄生虫污染以及药物残留、添加剂和尤其是抗生素滥用等安全隐患。在我国, 几乎每年都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 这应当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再者,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土壤、水体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包括:排泄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病原体污染, 畜禽无法吸收的重金属污染等等。与此同时,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生物安全问题原因之一。例如, 由于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造成实验室中仅用于实验的致病原意外泄露 (如SARS, H5N1等等) 以及一些减毒或弱毒疫苗广泛用于市场后才发现出现了返强现象。这些沉痛的教训值的我们深刻记取和总结并引以为戒。最后, 也是最值的关注的是,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兽医公共卫生往往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畜禽饲养者等足够的重视。从而, 造成了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的存在, 往往在疫情发生后进行补救, 给防控带来了重重困难。

3 兽医公共卫生问题出现的原因

产生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 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不完善, 标准体系不配套。对兽药、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以及抗生素的滥用或非法使用监管不力。由于疏忽和意外导致人为原因造成的病原变异和外泄的现象未得到足够重视。同时, 因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口和畜产品流动性增强, 从而增加了防控和监管的难度。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 不断完善兽医公共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明确管理监督机构, 规范畜禽农贸市场, 落实工作责任, 加大兽医执法管理的投入力度, 提高兽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检测监控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对人畜共患病流行趋势和发生状况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疫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同时, 加强对病原微生物控制力度, 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促进兽医公共卫生对国民健康的保障能力。

其次, 建立和健全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追踪和可追溯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信息系统, 对造成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责任追究, 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惩罚力度。

再者,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 改善农村落后的畜禽养殖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从动物防疫、节能减排与养殖污染治理关键环节入手, 坚持生态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篇4

1 近年来人畜共患病的特点

1.1 来势凶猛、传播快

近年来新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SARS、疯牛病都来势汹汹, 几天之内就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 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禽流感 (简称非典) 就在短短的几个月间让全球8098人感染, 有774人因此死亡, 经济损失达上百亿美元。

1.2 临床症状相近、早期防治难

由于人畜共患病是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 病原体的生物特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动物在感染了一些人畜共患病的病毒时, 往往会出现, 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一般临床症状;当人感染一些禽流感时, 往往表现为一般感冒的临床症状:发烧、呕吐等症状, 这些都给疾病的早期确诊带来困难, 往往是进行确诊时, 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1.3 种属多、变异快

现在全球最为致命的传染病-艾滋病, 原本是在猩猩体内存在的一个病毒, 并不致命, 经过变异与人类间的传播, 已经变为广泛传播的致命杀手。近几年流行的禽流感目前已经确诊为15个H亚型 (H广H1) 和9个N亚型 (N1~N9) , 而且随着变异, 还有不断地新的病毒出现。往往一个病毒的出现, 在寄体内经过变异, 就可以产生新的病毒。

2 人畜共患病发病的原因

2.1 动物迁徙和动物群体密度的增加

近年很多人畜共患病是由候鸟迁徙造成的大面积传播,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正在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动物群体的密度增加也是人畜共患病发病的几率变高。

2.2 民族风俗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些游牧民族饮用鲜牛奶、鲜羊奶, 或将这些乳制品流入市场, 都使人们感染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一些人违法捕猎野生动物进行食用, 2003年的非典的爆发和流行, 就是人们捕食果子狸, 感染其体内的病毒引起的。

2.3 环境污染

一些病原体随着人和动物的粪便排泄, 污染了水源和环境, 由于一些地区缺乏排污和垃圾处理的设施, 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弃物成为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2.4 职业因素

许多养殖场、屠宰场的工人由于直接接触动物, 感染病毒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在体内经过变异后, 进行人与人的传播。

2.5 宠物的饲养

由于近几年一些年轻人流行饲养各种宠物, 饲养的物种也有所增加, 一些人所饲养的动物没有去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检测, 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人感染狂犬病等传染病。

3 重大动物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病往往具有人畜共患的特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人员的交流和畜产品的贸易活动, 使得传染病正出现全球感染的趋势:人们恶意的对自然环境的开发, 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 这些都增加了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向人类传播的速度, 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的发展, 以前一般5~10年才会出现一种新型传染病毒, 现在1~2年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传染病毒, 人类的传染病来源于动物的比例也从以前的68%增加到了现在的72%, 且这个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策

4.1 提高与完善各级动物防疫检疫机制

在近代人类与人畜共患病进行斗争中, 随着新型病毒的增加, 暴露出我们原有的防疫体系许多问题, 许多惨痛的教训都给动物疫病防控敲响了警钟,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才可能将人畜共患病的几率降到最低, 我国一直在这一方面进行不断地完善, 通过动物防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的立法通过,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人畜共患病防控的最前沿, 我国国内的基层兽医站、防疫检疫站仍存在检测设备不先进, 防疫人员素质低, 缺乏优秀的检疫防疫人员等问题,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改善和完善基层防疫制度。

4.2 提高全民的防护意识

全社会不单单是政府要完善防疫检测的制度, 全民都应该提高传染病的防护意识, 由于工作原因与动物有密切频繁的人员, 在工作中, 要做好卫生保护, 在工作中穿好防护服, 避免伤口接触感染源, 单位也要定期组织培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防护的重要性, 定期对员工进行疫苗的接种, 要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 积极采取主动防护措施。

4.3 改进畜禽养殖方式

对养殖户进行宣传, 坚决杜绝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尤其要杜绝在饲料中违禁添加抗生素的行为, 私自添加抗生素会使动物和病原体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当有传染病发生后, 动物对使用的药物具有抗药性, 使疫情难以控制;要对养殖户进行养殖科学的宣传, 做好科普知识的普及, 使养殖户了解最先进的饲养管理知识和一些基本的传染病特征, 发现动物有疑似症状时, 及时上报, 避免出现大面积扩散, 对于外来物种引进中要加大检验检疫力度, 避免出现新的病原体。

4.4 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随着新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我们必须利用最科学的技术手段, 不断研发抗病毒药物, 研究病毒的特性, 生产出对症下药的药剂, 在病毒发作时,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殷震.21世纪我国动物疫病防制的形势与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1999 (5) :1-3.

[2]华.动物疾病防控的经济学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6) :61-64.

[3]李金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兽医行业发展战略[J].中国兽药杂志2009, 43 (10) .

[4]李镜辉, 等.动物与人类传染病几类疾病的关系及动物在人类传染病中的作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厦控制.2005, 16 (4) ;249-251.

上一篇: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研究下一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