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教学(共12篇)
中兽医教学 篇1
摘要: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结合课程特点, 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中兽医基础理论抽象, 内容枯燥、繁杂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突出问题, 着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丰富教学手段, 加强实践教学,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抽象和繁杂的理论直观化、系统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 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 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本特点, 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转化的规律, 以及用中草药、针灸来防治疾病的一门自然科学[1]。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是一门独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挑战, 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兽医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中兽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 是我国劳动人们长期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 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兽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古朴、独特、抽象, 不易掌握。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内容分为基础理论、辩证论治基础、中草药及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5篇。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很难将书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 而且实验条件相对较差, 实践教学观念滞后, 实践环节和教学衔接不合理。
2 教学改革框架解析
2.1 合理选用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以及社会生产实际的需要, 合理选取教材[2,3], 使其既能保证基本知识的传承, 又能突出当代社会实际的需要, 同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根据中兽医课时少和临床生产实际, 在教学中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更好地突出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及时掌握最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是知识发展不竭的源泉,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 与教师课堂教学所传达的知识息息相关。所以, 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中兽医学的特点, 广泛查阅资料, 还要通过不同的渠道, 随时了解中兽医药及相关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 以丰富的资料为依托, 拓宽更新知识体系, 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2.3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兽医的部分讲授内容尤其是基础理论部分抽象、晦涩、难懂, 在讲课时可以穿插一些古代相关的典故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不同的知识点,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抽象理论变得形象具体, 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而且记忆深刻。例如, 在阴阳五行章节的教学中, 涉及到大量的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中医理论观点很有帮助。所以, 在讲阴阳理论时, 首先让学生思考洛阳、衡阳、江阴等城市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 如水火、寒热、昼夜、雌雄等矛盾的双方引出阴阳的含义, 利用太极图中阴阳鱼的曲线来帮助理解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讲五行理论时, 则用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宿命论讲五行相生相克的运用,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延伸到五行在自然界中五方、五化、五色、五气等的归类;讲中药时, 可以讲些历史传说, 如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带领族人认识中药的过程和中药名字及功效的由来等趣事, 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理论。此外, 针对当前畜禽养殖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专门介绍中兽医学和中兽医药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 如中药不良反应较小、残留少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通过身边具体的生命现象和生产中的具体实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领略到中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奥妙,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兽医学课程的兴趣。
2.4 丰富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改进, 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积极合理地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理所当然的。采用多媒体将中兽医学中用文字和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图像或视频, 使抽象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使学生学习起来能轻松愉快。例如, 脏腑功能模拟图、中药标本图、不同动物现代经络穴位的直观位置、不同针灸方法使用的不同针具等。当然教学方法的变化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 让学生看自己手掌的关节、左右眼睛视力的不同以及古代皇家建筑的特点等, 通过讨论和比较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兽医学知识。
2.5 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中兽医学许多理论内容比较抽象, 而且它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所以需要将现代兽医生产实例及日常生活现象合理地引入到理论讲述中,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兽医学理论, 有效地把课堂所学理论应用到兽医实际生产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 在讲授温病学理论时, 结合当前流行的猪高热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重点讲授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及对应中药方剂, 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认识和理解中兽医学的理论精华。
根据人才市场对“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多类型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 合理调整中兽医实验课程, 以实用性、科学性和拓展性为特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实际动手能力, 使学生练就扎实的中兽医专业技术基本功。例如, 中草药的辨认、中药不同标本的制作、中药的提取、中药不同剂型的制作过程、动物穴位的认知和进针等,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单独动手, 现场考量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 带领学生到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参观, 增设临床辨证论治的实例实验, 让学生对现代中兽医的理论、中兽药药理研究、中兽药产品研发、中兽医现代临床均有广泛和深入的认识,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在中兽医学内容多、学时少、范围广、要求高、实验条件差、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 应该坚持创新理念,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 从中兽医学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两方面着手,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丰富实验教学和技能培养, 合理利用课堂讲解, 调动学生学习中兽学理论的积极性, 使我国优秀的传统兽医学后继有人, 发扬光大, 使中兽医学这门古老而又实用的科学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钟杰, 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何永明, 蒲文, 王君.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兽医医药杂, 2003 (3) :21-22.
[3]王自力.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兽医学杂志, 2009 (2) :50-52.
中兽医教学 篇2
职专畜牧兽医教学特点
专业特色 1.按照就业岗位设计课程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大多数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在校所学专业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新问题,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畜牧兽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德”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实肯干,吃苦耐劳,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精神;“才”就是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懂饲养,即学会牛羊猪鸡等畜禽的饲养管理;会治疗,即学会动物常见疫病的防治方法。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面对的是某种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而不是某类疾病的研究。所以,在课程结构上我们把过去按照病因(病原)设计的以研究为主的“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病”、“家畜内科”及“外产科”病的学科,变为“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经济动物病防治”等按照动物种类设计的学科。为了避免内容的遗漏,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和实用技能,重新组合了“动物群发病概论”和“兽医实验诊断”、“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突出实用性,课程内容上按照临床症状类型和器官系统疾病种类进行分类讲授。便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2.针对职业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在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既要练技能又要炼思想,使职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做法有: 2.1.在课程设置中,改变过去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状况,积极探索以现场教学和实际训练为主的重组课程。主要有“临床诊疗技术”、“兽医实验诊断”课。有些课程根据实际病例和生产环节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和实例教学。培养学生诊疗动物疾病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2.2.在教学方式上,从三个方面进行技能训练。一是学科单项技能训练,通过各门课的课堂实训和现场教学进行。二是学科综合技能训练,各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均有1 周左右的教学实习,对本学科实用的技术进行综合训练和考核。另外在第四、五学期各留1 周时间,用于临床遇到实际典型病例或特殊病例进行现场教学。三是专业综合性技能训练:包括兽医院顶岗实习、专业综合技能培训考核和毕业生产实践。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各班分组轮流到教学兽医院进行为期1 周的顶岗实习,熟悉临床常用药物,训练兽医临床基本诊疗技术,随指导教师接诊和出诊参加实际病例诊疗,学会病志的填写、处方、病例分析、学会兽医院管理等。在第五学期要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训考核。在第六学期进行为期20 周的毕业生产实习。根据学生就业志愿,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学生到养殖场、兽医院(站)、动物诊所、兽药厂等进行实习。2.3.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主要进行动物饲养及疫病防治工作。在第三、四学期利用寒暑假做本地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情况调查。3.产学结合建设与管理校内实训基地 3.1.局校共建“产学结合动物疫病检验室” 我系兽医专业教师在多年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本专业技术优势,为本地区畜牧业发展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经常参与本地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制订,重大疫病诊断与防制工作。已成为本地区畜牧业专家和专业技术支撑,得到业务局领导的信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养殖方式与规模的提高,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同时对疫病诊断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只凭临床经验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它们的科技含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做出诊断。然而由于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面临扩建和迁建,任务十分紧迫。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我们了解到双桥区农业畜牧局向农业部申请了一批动物防疫检疫仪器设备,由于他们缺乏房舍和技术人员,经我院领导积极运作,多方联系,双方几次磋商,最后双桥区农业畜牧局决定将所有的58 万仪器设备放在我系原兽医流行病实验室,并于2005 年10 月同我院签定了“产学共建动物疫病检验室”协议。目的是一方面发挥我院技术人员的优势,利用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承德市双桥区农业畜牧局提供的动物被检病料做出诊断和免疫效果监测,负责该局基层兽医进行校内培训;另一方面,学院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弥补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用于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就形成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近两年来为双桥区农业畜牧局提供的180 多份禽流感病料做了免疫水平监测,还进行疫病诊断10 余次,进行食品卫生检验1 次。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班级04、05、06 级共15 个班。主要课程有《兽医实验室诊断》、《动物微生物》、《动物群发病概论》、《动物生理》等学 科。3.2.以教学为主,责权利明确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和管理教学兽医院兽医专业办学最重要的综合实训基地是教学兽医院,它是代表本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利用这个窗口和平台为教学提供实际病例,随时了解动物疾病发展情况及养殖户的技术要求。原来由学校派专门人员从事门诊工作,由教务处负责人员管理,投入和产出均归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与生产脱节。因为专职兽医不归系领导,很难做到积极配合教学提供病例和场地;二是不能充分调动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果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为了充分利用教学兽医院,紧密结合教学开展对外服务,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具体做法是: 3.2.1.兽医院由全系教师个人集资(实行股份制)作为兽医院周转金,学院提供房舍和主要设备。3.2.2.兽医院由系直接领导,建立兽医院管理委员会,系主任任管委会主任,任命兽医院院长。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兽医院院长负责兽医院日常管理;会计 1 人(教师兼)负责资金帐目的管理;药房调剂1 人(学生兼)负责药品的管理;专职兽医1 人负责顶岗实习学生指导、管理、成绩评定工作;兼职兽医若干人。这些人在不影响校内教学的情况下,开展对外动物疫病的诊疗工作。3.2.3.兽医院的任务:主要是接待学生顶岗实习接受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为兽医临床课现场教学和教学实习提供场地核实际病例。开展对外动物诊疗服务和预防技术服务。3.2.4.经营的利润分配:按年度结算兽医院经营情况,除去正常开支。利润部分10%上缴学院财务,5%上缴系里作管理费,10%留做兽医院发展基金,15% 作为兽医院院长奖金,60%用于投资者的利润分成(其中30%作为风险金)。这样既调动了兽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吸引了大量病例,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实例教学提供了条件。而学院不用投入周转金,只有挣钱。三年来,教学兽医院共接待顶岗实习学生3 届8 班300 多人,毕业生产实习3 人,下院实践锻炼教师2 人。双休日和节假很多学生自觉去兽医实习没有统计。3.3.以实训和示范为目的建设和管理实习牧场牧医专业教学离不开本专业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各种畜禽。在教学工作中,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要把学生所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动物身上。因此对于动物各种诊疗技术,要想真正学会,必须在动物身上得到实际训练。饲养一定种类的教学动物,是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用于各学科单项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另外,在动物饲养管理水平上,作为本专业当地最高技术水平的教学单位,又要起到示范作用。为此,我们从实习牧场设计到牧场管理实行如下作法: 3.3.1、牧场建设上力求功能齐全、品种多样。建有鸡的孵化室、育雏室、蛋鸡舍、小动物饲养室、猪圈、牛舍、羊舍、饲料加工储藏室等,用于各种动物的饲养管理。另外建有动物繁殖室,用于繁殖实习实训和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实训。3.3.2 在管理上,实训动物和示范群体实行两种管理形式,单独核算。保证实训动物的供应和规模群体的示范作用。一是除鸡以外的以实训为目的饲养的牛、羊、驴、狗、猪、兔等,用于学科单项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制定各种动物的饲养日粮供应标准和日常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定量供应精料。由学生分组轮流顶岗实习管理。所有饲料、药品、的消耗均由学院实报实销,以保证教学需要。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鸡车间结合实习饲养。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及周转金,承包管理。由承包者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产品收入除去人工、饲料、药品等消耗开支,利润分配为40%上缴学院财务,20%留作场内小型维修,40%用于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奖金。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示范效应,让学生看到从事养殖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4.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动手制作动物标本 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许多课程均采取了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病例教学等实用教学手段。特别是实物教学为了能够满足学生观察正常动物的肌肉、血液、神经的分布走向,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老师们自己动手积极制作动物标本。几年来,除了制作器官液浸标本外,还制作了动物的全身骨骼标本、动物的整体和局部的干制标本、外型剥制标本和铸型标本等。涉及动物种类有牛、羊、猪、鸡、狗、猫头鹰、兔等动物。在标本制作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校内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师生在制作标本过程中,使老师的业务更加精湛,专业基础更加扎实、实用。二是在多年的标本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种类的新型产品,干制标本防虫防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近几年来有许多大中专院校来校订购动物标本。为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牧医系标本制作管理办法》。几年来也取 得了一定经济效益。4.以应用为目的编写实用教材 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把临床应用学科由原来的“ 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病”、“兽医内科”、“兽医产科”改成《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经济动物病防治》,并重新组建了《动物群发 病概论》和《兽医实验诊断》课。要想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保质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按照改革后确定的学科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跟踪动物疾病发展动态,综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编写出相应学科的实用教材。为了增加新编写教材的专业应用性,我们的总体思路的:把编者(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相综合,用于学科教学中。由于兽医诊疗水平还没有达到人类医学的水平,也不可能象人类医学那样设独立医疗科室。作为临床兽医对于某种动物无论发生什么性质的疾病都要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当见到动物发病后,首先要诊断出是什么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实验室检验手段没有普及,设备条件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兽医通过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诊断。这就需要临床兽医见到动物发病后,首先要想到的是哪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再考虑可能是什么性质的疾病。为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改变过去以病因(病原)为主的分类体系,变为按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为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在每类具体疾病讲授之前,对这一类疾病进行概述,目的是首先让学生知道具有这种临床表现都有哪些疾病,然后再讲解各种疾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断学习和探讨这些疾病。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现状;措施
作为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兽医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条件有限等原因,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教学效果不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畜牧兽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教学的质量,成为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的现状
1.缺乏强大的师资队伍
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而且主要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只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得畜牧兽医教学的质量较差。
2.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在畜牧兽医教学中,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合理选择教材,未能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习惯于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季节、生长环境以及生活习性等,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3.缺乏有利的教学条件
畜牧兽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理论性,需要一些直观教具、标本模型以及教学设备,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经济实力较低,不能合理购买教学设备,难以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使得畜牧兽医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
二、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引进先进的教学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畜牧兽医教学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以提高畜牧兽医教学的效果。中职学校应该根据畜牧兽医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中职学校可以根据畜牧兽医教学的特点,为教师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确保畜牧兽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改进教学模式
畜牧兽医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畜牧兽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家兔品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家兔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指出家兔品种的专业名称,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来学习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育雏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分析一下育雏的最佳时期,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畜牧兽医教学的实际需求,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畜牧兽医教学不仅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培养消火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根据畜牧兽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专业的人才,积极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教学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对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4:14-15.
[2]张侠.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学周刊,2014,27:29.
[3]卢仁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探讨[J].职业,2013,21:122-123.
[4]赵柱敏.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新体会[J].考试周刊,2014,40:175.
作者简介: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4
关键词: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中兽医学的发展以及服务对象畜牧业的现代化,中兽医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创新,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更适应现代动物饲养方式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和烈性传染病的控制;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能让当代大学生喜听、乐学、好用,以期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突出中兽医学特色的中兽医人才,推动中兽医学的发扬光大。
一、推进中兽医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中兽医学与中医学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受到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直接影响,特别是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等,而且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主要思维方法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动物体内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其基本特点一是注重宏观观察,二是注重整体研究,三是擅长哲学思维,主要是中和思维和类比思维,强调功能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兽医思维方式,,首先重视中兽医理、法、方、药几个组成部分有机联系的理论阐释,并结合生活和临床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 判断等辨证思维习惯。其次,要在中兽医学理论的框架下,以现代兽医学知识点丰富中兽医学内容和理解中兽医学的科学性,不能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对中兽医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进行西化式的推定。第三,正确、客观的分析中兽医的成就和局限性。只有讲解清楚其形成过程和局限性,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
二、前后衔接,充实内容,完善体系
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自成体系, 理法是方药应用的原则,方药是理法在疾病诊治中的体现和手段,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整个教学内容的前后铺衬、相互印证,让学生总体上把握该门课程。为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注意概念和理论前后贯通一致, 在讲解当中,对一些概念的表述前后一致;重要的是做到理法和方药的衔接,即在讲一个疾病的病因、病机、 临床症状、诊断方法、辩证治疗原则、适用中药与方剂等每一部分时, 都必须与其前面相关的内容承接,与后面的内容贯通,构成一个链状结构,环环相扣,既要知道怎样认识疾病,又要知道该病怎样用药治疗。这样,一方面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时就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时思路更加清晰。
中兽医学长期以来的治疗对象以马、牛等家畜为主,其主要辨证论治经验以个体辨证为主,而现代畜牧业是以集约化规模化饲养为主,其工作重点是增强群体的抗病能力和提高生产性能以及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 人们在用中草药防治群发病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试验,积累了多方面的新体会、新方法、新验方,如预防保健方剂、促免疫方剂、控制传染病方剂等,这些经验是现代中兽医学的宝贵财富,经过理论化、系统化归纳和验证后,加入教材中,既赋予中兽医学时代特征,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还增加实用性,可以一举多得。
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中兽医学课程主要针对兽医专业学生开设,开设时间多数是在现代兽医学基础课程学完以后,和兽医内科学、 外科学等课程同时,学生受到现代兽医学的影响比较多,在分析问题时,先入为主,习惯于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思想去分析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加上中兽医学理论“概念抽象,内容繁杂,深奥难懂”的特点,致使学生难于深入理解,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老师要以生活和兽医临床的实际例子为引子,并联系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讲解,做到深入浅出。如用山坡对太阳的向背、发热与体温低下等解释阴阳的属性,以生活中五种物质的转化和制约关系来解释五行生克,以久泻不止和补中益气汤治疗有效说明中气下陷和黄芪、升麻等药物的升举清阳作用,这样鲜明、生动,印象深刻。在讲课学时分配方面,初期学生感觉生疏,讲课速度要慢,待学生有一定基础,讲课速度可以加快,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课。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制作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视频等,能使课程讲授更加直观、生动,引人入胜。
四、立足生产实际、突出优势
兽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动物健康,中兽医学的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产一线的实际病证和问题。1.就畜牧业生产而言,规模化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影响面大、危害严重的各类传染病的控制和机体代谢紊乱以及群体抵抗力低下,结合这些问题,讲清楚中兽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和“扶正祛邪”的理念,在饲养管理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原则和中草药,如扶正解毒散可以起到扶助正气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中草药的正确使用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之上,要讲明如何进行群体辨证和控制群发病。如对于高热不退、口渴喜饮水、口色发红、皮肤斑疹隐约可见(皮下组织出血点),辨证为气血两燔,方用清瘟败毒饮,效果良好。2.针对新疾病。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和新品种的引进,我国动物疾病呈现出老病出现新变化和新病不断出现的状况,对每一种新病症,现代兽医学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在等待新疫苗研制的过程中眼看着疾病蔓延,而中兽医通过辨证论治,常能根据临床表现分析出证候,并找到有一定效果的方药和解决方案。如高热病系高致病蓝耳病病毒所致,出现早期无西药可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而在不同的阶段, 根据不同的证候,运用清热泻火解毒或滋阴潜阳等治则,有相当的效果。 3.中草药擅长动物机体各种机能的调节,多数补益药物具有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健胃药具有促进消化酶分泌和增加肠蠕动等作用,壮阳药具有催情作用,可以解决现代兽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残留少、耐药性低等特点。
五、中西兽医结合
中西兽医结合是中兽医学继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对于中西兽医如何结合,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具有扎实现代兽医学基础知识的学生把握好结合的点和面,着实需要认真研究。讲授中兽医理论时,可以用现代兽医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解释,但不能牵强附会。 中西兽医诊断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兽医用西药时,首先需要确定其四气、五味和归经、功效,再根据其稳定性和特点与其它中药合用。要强调中西兽医结合的优势,但绝不能凭空想象,随便结合,只有通过缜密思考和科学实验, 才能使二者的结合发挥活力。
六、注重实践教学
中兽医学实践教学的最重要部分是临床诊断和辨证论治,但在课堂时间内接触多方面病例也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求学生多去兽医院实习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条件,把实践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带到课堂播放,让学生观摩、 讨论,另外找有经验的中兽医师做经验总结报告也有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兽医的有效性,并丰富多方面的经验,充实提高自己。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课稿 篇5
课程编码:08032
课程英文名称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先修课程: 《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总学时:6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0 总学分:4.5
课程名称:兽医内科学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Pathogenesis)临床 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本课程包括病因学(P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y),临床症状(Clinical Symptom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诊断(Diagnosis),预后(Prognosis),治疗(Therapy)和预防(Prevention)等七个授课环节。本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
在讲授本门课程时,涉及到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畜牧专业的饲养学、营养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的要求:
1).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2).牢固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用途、作用机理、配伍禁忌等。3).了解常见毒物如农药、有毒植物、霉菌毒素等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4).能够熟练使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各种检查方法,并可依据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办法。5).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防治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有机磷农药、骨软症等中毒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特征。2.能力和技能方面:
1).掌握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和步骤。2).了解和部分掌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主要生化检验方法。
3).学会分析、判断、认识畜禽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治疗。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20%,课堂出勤和抽查占2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定宗.兽医临床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建华.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王小龙.兽医内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宗平.现代动物营养代谢病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北京.7.方圻.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1998 8.威廉.雷布汉著,赵德明等译,奶牛疾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北京.9.李毓义,杨宜林.动物普通病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长春.10.D.C.Blood.Veterinary Medicine 9th, 2001,USA 参考网站:
http://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1学时)
重点: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难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基本内容:
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0.5 学时 了解兽医内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范畴)1.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 1.1.2 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1.2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0.5 学时 了解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学习兽医内科学的方法)1.2.1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1.2.2 学好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1.2.3 兽医内科学的考核方式和相关参考资料
第二章 消化器官疾病(10学时)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难点: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2 熟练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食道阻塞、肠机能障碍、肝和腹膜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4 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洗胃,瘤胃穿刺等。基本内容:
2.1 概论(1学时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2.1.1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2.1.2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
2.2 口、咽和食管疾病(1 学时 了解口炎咽炎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掌握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2.2.1 口炎、唾液腺炎、咽炎
2.2.2 食道阻塞
2.3 反刍动物前胃及皱胃疾病(5 学时 熟练掌握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2.3.1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臌胀、瘤胃积食、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
2.3.2 反刍动物皱胃疾病(皱胃阻塞、皱胃炎、皱胃变位、皱胃溃疡)
2.4 肠机能障碍、胃肠炎(1.5 学时 了解肠机能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2.4.1 胃肠炎
2.4.2 其他胃肠疾病(肠套叠、肠便秘)
2.5 马属动物胃肠疾病(0.5 学时 了解马属动物胃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原则)2.5.1 马胃扩张、急性胃扩张
2.5.2 肠便秘、肠阻塞
2.5.3 马疝痛
2.6 肝和腹膜疾病(1 学时 了解腹膜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
2.6.1 急性实质性肝炎
2.6.2 腹膜炎
2.6.3 胰腺炎
第三章 呼吸器官疾病(4学时)
重点:支气管炎、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难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2.掌握其他呼吸器官疾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基本内容:
3.1 呼吸道疾病概论(0.5 学时 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3.1.1 呼吸道的组成、功能
3.1.2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3.2 上呼吸道疾病(1 学时 了解呼上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3.2.1 感冒 3.2.2 支气管炎
3.3 肺脏疾病(2 学时 了解肺脏疾病的发病原因,掌握重要肺脏疾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3.3.1 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3.3.2 肺气肿、霉菌性肺炎
3.4 胸膜疾病(胸膜炎)(0.5 学时 了解胸膜炎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3学时)
重点:心包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难点:心血管机能不全的病因和诊断。基本要求:
1.掌握心血管机能不全、心包和心肌疾病、贫血的病因、症状。2.熟练掌握心血管机能不全、心包和心肌疾病的鉴别诊断。
基本内容:
4.1 心血管机能不全(1学时了解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4.1.1 心力衰竭 4.1.2 循环虚脱
4.2 心包和心肌疾病(2学时了解创伤性心包炎的发病机理,掌握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4.2.1 急性心肌炎 4.2.2 创伤性心包炎 4.2.3 急性心内膜炎
第五章 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2学时)
重点:贫血的定义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难点:贫血的鉴别诊断。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贫血的防治原则。基本内容:
5.1 概论(0.5 学时,了解 血液与造血器官的功能,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的病因)5.2 贫血(1 学时,掌握贫血的分类和贫血防治)
急性出血性贫血、慢性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仔猪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5.3 出血性素质(0.5 学时,了解出血性素质的病因)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重点:肾炎、尿道炎、尿结石的诊断与防治。难点:尿结石的病因。基本要求:
1.掌握泌尿器官疾病的常见病因、症状、防治原则。2.熟练掌握肾脏疾病、尿路疾病、尿毒症的诊断与防治。基本内容:
6.1 概论(0.5 学时 掌握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症状)
6.2 肾脏疾病(1.5 学时 了解肾病与肾炎的区别,掌握肾炎的发病机理)6.2.1 肾炎 6.2.2 肾病 6.2.3 肾盂炎
6.3 尿路疾病(1.5 学时 掌握尿石症的发病机理)6.3.1 血尿、膀胱炎、膀胱麻痹、尿道炎 6.3.2 尿石症
6.4 尿毒症(0.5 学时 了解尿毒症的临床症状)
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4学时)
重点: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脊髓疾病的诊治 难点:神经性神经病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机能性神经病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原则。
2.熟练掌握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原则。基本内容:
7.1 概论(0.5学时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
7.2 脑及脑膜疾病(2学时,掌握脑炎脑膜的病因、症状、治疗原则,了解日射病与热射病的防治方法)7.2.1 脑炎脑膜 7.2.2 日射病与热射病
7.3 脊髓疾病(1 学时,掌握脊髓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原则)7.3.1 脊髓挫伤与震荡 7.3.2 脊髓炎
7.4 机能性神经性疾病(0.5 学时,了解机能性神经性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7.4.1 膈痉挛 7.4.2 癫痫
第八章 营养代谢疾病(7学时)
重点:奶牛酮病、钙和磷代谢障碍的发病机理 难点: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基本要求:
1.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掌握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基本内容:
8.1 概论(1 学时 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特点)8.1.1 营养代谢疾病基本特征
8.1.2 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8.1.3 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8.2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病(2.5 学时 了解家禽痛风、妊娠毒血症,掌握奶牛酮病和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病机理)8.2.1 奶牛酮病、妊娠毒血症
8.2.2 家禽痛风、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8.3 维生素缺乏症(1.5 学时 掌握奶维生素A、B、D 缺乏症的临床症状)8.3.1 维生素 A 缺乏症
8.3.2 维生素 B 缺乏症
8.3.3 维生素 C 缺乏症
8.4 矿物质代谢障碍(1.5学时 了解反刍兽低血镁搐搦,掌握佝偻病和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和区别)
8.4.1 佝偻病和骨营养不良
8.4.2 异食癖
8.4.3 反刍兽低血镁搐搦
8.4.4 母犬生产搐搦
8.5 微量元素缺乏症(3.5 学时 了解铜锌锰铁缺乏症,掌握硒-VE 缺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8.5.1 硒-VE 缺乏症
8.5.2 铜、锌缺乏症
8.5.3 锰、铁缺乏症
第九章 中毒性疾病(5学时)
重点:饲料中毒、农药中毒、霉菌毒素中毒。难点:有毒植物中毒(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基本要求:
1.掌握中毒病的种类、常见原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熟练掌握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氟中毒、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内容:
9.1 概论(1 学时 了解毒物中毒机理和毒物的代谢,掌握毒物和中毒的概念)9.1.1 中毒概念、毒物的分类方法
9.1.2 毒性的表示方法
9.1.3 毒物中毒机理 9.2 饲料中毒(1 学时 了解氢氰酸、菜籽饼中毒中毒的机理,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治疗)9.2.1 亚硝酸盐中毒
9.2.2 菜籽饼中毒
9.2.3 棉籽饼中毒
9.3 有毒植物中毒(1 学时 了解有毒植物中毒的机理、诊断和治疗)9.3.1 栎树叶中毒
9.3.2 霉稻草中毒
9.4 霉菌毒素中毒(0.5 学时 了解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9.4.1 黄曲霉毒素中毒
9.4.2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9.5 农药中毒(1 学时 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和治疗方法,了解其他农药中毒的机理、诊断和治疗)
9.5.1 有机磷农药中毒
9.5.2 有机氟化物中毒
9.5.3 敌鼠药中毒
9.6 矿物质中毒和其他物质中毒(0.5学时 掌握矿物质中毒机理和治疗方法,了解其他物质中毒机理、诊断和治疗)9.6.1 食盐中毒
中兽医教学 篇6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专业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高不同,除了学习基本文化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许多职校现任教师大部分只懂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难以达到职业教育技能的传授要求。讲医的不会缝合找不到静脉,讲生产的不会做青贮更不懂人工授精技术,像这样的教师怎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怎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前瞻性
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仍在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重理论,轻技能。“一支粉笔一本书,洋洋洒洒一节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冬季讲青贮、夏季讲育雏、教室做免疫等教学内容与农时不符、与饲养阶段不同步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职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闭目塞听,闭门造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三)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许多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几乎全是一个模式,即教师前边示范操作,学生在旁观看,甚至有的学校只能利用教学录像来解决实践教学,“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材市场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生产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中教材仅起到辅助作用,中职学校要按照“必须、够用、可教”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材,要结合季节和当地流行病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紧盯新发疾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优化理论知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二)严把教学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我校通过引入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谓尝试教学理论,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它改变了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搜集资料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它有其鲜明的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如在“家兔品种”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直接照本宣读各种家兔品种的外貌特征,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家兔品种图片,让其观察各品种外貌差异,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本资料给各品种配上合适的名称,最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验证。这样一节原本枯燥的品种识别课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识别家兔品种的能力。
(三)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
为防止“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现象的出现,教师必须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为解决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这一难题,我校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兴建校办企业,企业隶属于专业,专业实行“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七位一体,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企业领导是教师,企业工人是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二是农村中职学校可以以家庭养殖户为基础,实现一对一教学。鉴于学生的父母、亲朋、邻居可能就是养殖户,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实习,由固定的学校学习模式改为“函授式”的学习模式,每个学期集中学习1—2个月,其余时间学生在养殖户实习,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和专业教师随时进行交流。
(四)优化师资组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每年组织本专业课教师参加一次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使教师能与时俱进,掌握养殖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
(五)关注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面对当今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诚信度、能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等。为此,在教师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其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本专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找更好的改革切入点,让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中兽医实践教学实效性探讨 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 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 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 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 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 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 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 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 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 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 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 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 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 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 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 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 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 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 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 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 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 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 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 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 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 加强实践、促进教学, 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 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 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 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 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 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 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 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 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 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 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 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 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 临床上却不会用, 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 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 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 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 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 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 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 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 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
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 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 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 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也可以作为辅助性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 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 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 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
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 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 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 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 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 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 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 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 应当主动放弃, 实事求是, 不能勉强, 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 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 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 任务重、难度大, 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 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 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中兽医教学 篇8
1 提出要求, 阐明讲法
要使学生在学习“四诊”时, 重点清楚、目的明确、方法合理, 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课程要求, 阐明自己的讲法, 使学生心中有数。首先, 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 把望、闻、问、切各诊的重要内容列出。如望诊, 要求掌握对精神、姿态、眼、耳、鼻 (鼻镜) 、饮食、反刍、呼吸、皮毛、二便等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意义, 熟悉看口色的部位和方法了解临床常见的寒、热、虚、实4种证型的口色和色苔差别。闻诊、问诊可略述概念, 少讲内容。主要在切诊, 要求掌握家畜切脉的部位和方法, 重点掌握浮、沉、迟、数、虚、实6大脉象的特点和主病。即对各诊的主要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其次, 应强调学习“四诊”的方法:1)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 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 注重整体观念, 做到“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反复实践体会验证, 方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此外, 还应阐明讲法, 如对各诊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述, 对少用的仅做概述, 某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如有不懂, 可另作辅导, 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使讲述内容主次分明, 重点、难点突出, 防止照本宣科。
2 抓主要内容, 执简驭繁
讲授“四诊”时应做到突出重点, 深入浅出, 提纲挈领, 执简驭繁, 使学生便于掌握。为此,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熟悉教学内容,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望诊为例, 其内容包括望精神、形态、舌诊、头部、肢体部位等, 精神、形态则贯穿始终, 因而把它作为望诊之纲, 讲授时紧紧抓住这个纲, 用其统驭内容。当讲整体望诊及舌诊时, 可化繁为简, 使学生能抓住望诊的中心内容, 懂得望诊的步骤应从何开始即可。综合归纳、提纲挈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思考、记忆的线索, 使之学有方法, 便于记忆和掌握。
3 加强条理性, 处理好先后层次
在教学实践中, 加强条理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 处理好先后层次的关系。例如, 问诊首先要交待清楚什么是问诊和问诊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问诊的含义和临床应用, 明确学习问诊的目的, 然后循序渐进, 分别介绍问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具体内容等。由浅入深, 一环紧扣一环, 有条不紊地授课, 使学生听起来内容虽多, 但井井有条, 层次清楚。除此之外, 还必须对每个教学内容做到说理清晰, 丝丝入扣, 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教师从备课到授课, 都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尽量避免说理不清而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前后难于衔接。例如, 提出望精神, 主要是观察患畜的眼、耳、心神活动和形态变化, 学生听后, 自然会提出为什么重点观察这些, 便可确定有神与无神。此时, 要抓住问题予以分析, 做出明确答复, 解除疑惑。授课时在提出望“神”要领之后抓住时机, 阐明“神藏于心, 外候在目”, “五脏六腑之精气均上注于目”。肺主气, 心主血, 气血旺盛, 脏腑功能正常, 家畜之形体才能充实, 活动才能敏捷。这样讲说, 学生便可了解望神要领的机理, 为下步了解神好、神差的具体表现 (即临床症状) 提供说理依据,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其临床表现。同样, 在授课时结合具体内容, 恰当举出例证, 阐述理论与临床的密切关系也十分必要, 如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了解畜体正气和脏腑功能的变化, 从而判断家畜抗病能力的强弱、疾病的轻重、预后的好坏。为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家畜 “疫毒痢”和“脾虚泄泻”为例。“疫毒痢”是感受“疫毒”而成, 发病急骤, 病程较短, 因疫毒内盛, 正不胜邪, 气血受损, 脏腑功能失调, 患畜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病情危重, 容易出现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双目无神, 两耳下耷等乏神之象;“脾虚泄泻”, 脾不健运, 患畜易反复发病, 时好时差, 病程较长, 脏腑气血虽然受损, 但生命活动一般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病况较前者轻, 故两耳灵活, 呼吸平顺, 目光有神。从望诊可以测知后者较前者精神好, 预后较佳, 通过举例, 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到“精神”的意义。因此, 只要举例恰当, 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搞形象教学, 重技能培养
学习中兽医基础理论, 不少学生觉得深奥、抽象、难懂。在授课时, 除利用实验动物、模型、简单图示外,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增强其直观性, 变抽象为形象。如讲舌诊时, 可利用舌象挂图, 有条件还可用舌象幻灯片进行示教。讲脉诊, 亦可采用部分示意图, 如对浮、沉、迟、数、弦、细等脉象, 根据脉象理论描绘, 制作示意图并加以讲解。此外, 课后学生可互相诊脉, 以便体验,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重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在四诊实习中, 要求学生认真操作, 对畜体的诊脉练习要求个个动手, 人人过关,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便于学生体会、掌握、巩固所授课程内容, 为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兽医教学 篇9
一、研究内容、方法与对象
(一) 研究内容
“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在中职中兽医课程的应用效果。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 学习、借鉴关于“合作学习”教学法、“歌诀”教学法和中兽医学等方面文献资料, 并以这些文献资料中的理论为指导, 对本课题的研究加以设计、分析和讨论, 确定调查、研究的方向和实验方法。
2.调查、统计法。设计、制定试卷, 试验后, 分别让两个处理组的116个受试者参加闭卷考试, 试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考试内容包括在兽医岗位工作必备的中兽医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 在每次上课之后, 教师都深入学生中, 不厌其烦地与受试者访谈、交流, 做好访谈、交流记录, 作为调查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然后,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在调查与考试中所获得的各项数据, 分析在中兽医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的效果。
(三) 研究对象与实验控制
本课题研究选取广东省化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畜牧兽医专业2013级2班共116名学生作为受试者, 一班为实验组 (60人) , 另一班为对照组 (56人) 。实验组以“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进行中职中兽医课程教学;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
二、在中职中兽医课程应用“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的实验地点、时间与程序
(一) 时间、地点
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地点为广东省化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二) 程序
1.教师开展实验准备工作。作为任教二十多年的中职中兽医课程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 我坚持深入研究, 探求教学方法, 力求做到突出重点, 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使学生听之明白, 学之有趣, 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以达到知其义, 懂其理, 学得进, 记得住, 用得上, 效果好的目的。我在实验前坚持反复学习研究有关文献, 认真熟悉教材内容, 掌握关键问题, 先后把中职中兽医课程的重点内容用七字句和三字句的形式编写成歌诀, 计有《四诊歌》、《八纲辨证歌》、《兽医常用中药歌》、《兽医常用草药歌》、《兽医中药三字经》、《兽医汤头歌》和《牛常见病证歌》等, 共达四万多字。这些歌诀新颖、顺口、易记, 适合中兽医初学者的记忆, 对兽医临床不无帮助。运用到课堂教学, 起到提纲挈领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深受欢迎。
2.师生合作完成实验项目。本阶段教学的特点是时间长, 任务重, 实验组学生需要理解、记忆、运用的歌诀很多, 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程度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讲解每首中兽医歌诀教学的目标、内容, 就歌诀中涵盖的技能点作出示范;实验组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记忆歌诀、训练技能;教师在巡查中悉心指导, 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训练、记忆, 让实验组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传、帮、带中共同提高;课后, 教师指导实验组学生将当天所学的歌诀抄录在卡片上, 学生随身携带经分类整理, 装订成小册子的歌诀记忆卡, 在教室、宿舍或校园树荫下, 随时都可拿来朗读、默念、背诵,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理解、记忆的效果;学习歌诀后, 教师分批轮流带领实验组学生到学校养殖场及校园周边养殖场进行本课程的综合实训, 指导学生按照小组合作实训的方式, 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歌诀中所涵盖的知识、技能, 利用中草药对家畜常见病实施防治。通过合作完成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歌诀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热情, 确保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每首歌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3.师生配合进行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实验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测试训练、记忆的效果, 互评等方面。教师通过观察测试的结果及分析原因, 掌握每一首歌诀的教学动态, 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问题。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实验前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该校对畜牧兽医专业新生随机编班, 两个处理组的学生均未学习过中兽医课程。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习本课程的起点上, 两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 确保实验有效性。
(二) 实验后调查结果与讨论
1.实验后, 两个处理组受试者参与闭卷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在兽医岗位工作必备的中兽医基本知识和技能, 统计、分析考试成绩。整理并统计分析访谈、交流记录。结果如下:
其一, 关于学习兴趣:一方面, 83.2%对照组学生认为, 需要死记硬背的中兽医课程内容实在太多, 难学、难记, 枯燥无味, 不愿记也记不住, 学习无兴趣。另一方面, 96.5%实验组学生认为, 用歌诀来归纳总结中兽医课程的关键内容, 吟诵歌诀时觉得顺嘴爽口, 生动活泼, 百读不厌, 能够帮助解决记忆问题。所以,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习有兴趣。
其二, 关于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一方面, 93.2%对照组学生认为, 没有开展小组讨论等方面合作式学习活动, 难以发表意见, 难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 98.6%实验组学生认为, 在各首歌诀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训练,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各抒己见, 有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三, 关于记忆效率:一方面, 93.2%对照组学生认为, 按常规方法授课, 需熟记的中兽医课程内容千头万绪, 千辛万苦地熟读一些零散杂乱的内容, 但很快就遗忘了, 记忆效率低。另一方面, 91.3%实验组学生认为, 学生在主动状态下按照“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学习中兽医课程内容, 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其四, 关于中兽医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一方面, 对照组考试平均分为68.5分。88.3%对照组学生认为, 教师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授抽象理论, 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实验组考试平均分为90.8分。98.5%实验组学生认为, 实施本法更有助于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
2.讨论。其一, 编写歌诀要坚持“语言精练, 执简驭繁”的原则。由于中兽医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 理论自成一体, 系统性强, 其理法方药贯彻始终, 实用价值大的科学, 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提纲挈领, 执简驭繁, 这是上好中兽医课的重要一环。例如, 我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辨证论治”的中心内容, 结合自己临床的体会, 采用精练的语言, 编写成歌, 在教学中起到提纲要领, 化繁为简的作用, 例如“四诊”中的“望精神”内容, 就用“欲知正气有否伤, 首从精神来端详。精神饱满目光锐, 气息平顺是正常。精神沉郁病情重, 神躁不宁心火伤。精神尚盛预后好, 神气颓败兆不祥”等八句话来概括, 使初学者记住家畜精神饱满, 目光敏锐, 呼吸平顺是正气旺盛无病的表现;若患畜精神沉郁, 是正气大损, 病情严重的征象;如果患畜精神烦躁, 狂奔乱跑, 是火邪过盛干扰心神之状;患畜精神尚好, 正气损伤不甚, 其预后多属良;患畜精神萎靡, 垂头贴地, 目光暗淡, 是元气耗尽的表现, 其预示多属不良。以上仅短短八句话就概括了健与病、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预示的好坏等诸方面的内容, 确为简明扼要, 经合作学习后, 学生易懂易读。
其二, 编写歌诀时要做到音韵相随, 脍炙人口, 使吟诵者觉得顺嘴爽口, 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百读不厌。现仅就兽医中草药为例。中草药种类繁多, 性味功能复杂, 如果用一般说理文体叙述, 虽有利于初学容易理解的一面, 但存在难以上口, 不易记忆之弊。如“清热解毒药”常用的就有十多味, 往往难以记住。若采用歌诀的形式来归纳, 只用“清热解毒蒲公英, 银翘蓝根与大青;豆根射干黄白药, 头翁心莲共鱼腥”等二十八个字的分类歌, 就将这类药概据起来了, 由于字少顺口, 吸引力强, 所以容易使实验者熟读, 记住其共性具有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症的作用。
其三,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歌诀, 训练技能,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做到学之能懂, 懂之能记, 记之能用。正是由于在本课题实验中运用“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 学生个体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凝聚集体智慧, 在团队帮助下学会运用中兽医歌诀, 教学质量好。大多数实验组学生能够边学习边运用中兽医的理法方药治疗畜病, 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这与运用“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是分不开的。正如古代医家所言“心中有汤头, 行医不用愁;心中无汤头, 行医挠破头”。例如, 蔡超伟同学某日回家恰遇邻居蔡某某的一头公水牛患风火赤眼病 (已上翳膜) , 畜主先后请过两个兽医诊治无效, 后来得知他在我校学习兽医的消息, 而请其诊治, 他记住了“肝火上炎目赤红, 肿胀痒痛流泪脓;眼脸外翻胬肉凸, 翳膜遮睛视物朦;治以清肝明目法, 内服外治一齐用”和“风火赤眼菊生地, 栀芩防蝉红归尾, 木贼谷精夜明砂, 蒺藜芍决蒙花备”的歌诀所述的症状、治法和方药, 进行分析判断, 处方用药, 连投药施治三天, 病证痊愈。畜主连声称赞, 村里顿时传开, 从此上门请他治疗猪牛病者络绎不绝。
摘要:为增强中职中兽医课程教学实效性, 在实验、研究中, 本文作者把“合作学习”教学法与“歌诀”教学法综合起来运用, 形成“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结果表明, 在中职中兽医课程, 应用“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合作学习,歌诀,教学法,中兽医,效果
参考文献
中兽医教学 篇10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是是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又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与动物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安全, 保障畜牧业生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水平, 才能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掌握重要的专业技能, 为成为一名创新型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很多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已认识到兽医微生物实验课重要性, 为了突出其实验教学的地位, 将其单列, 独立设课, 不再依赖理论课。但是教学体系还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课前准备——课堂实验——实验报告;每个班次每周安排一个实验。虽然经过不断地教学改革, 整合实验内容顺序, 但每班学生两次实验之间要间隔一周, 实际到第二次上课时候, 上一次的内容又联系不起来了。在随机考核实验技能的时候就发现, 学生掌握技能不充分, 甚至很多同学对于微生物实验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无菌操作还是很茫然。
教育部多次提出对高校实验课进行改革, 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比例,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安排往往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 只有一个实验室, 难安排, 班次多, 安排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还是太少。在上完实验课程后, 给8个平行教学班级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习周, 就占用了1个月的时间。但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后, 对学生进行技能的随机考核和调查发现, 对比实验课期间的考核结果, 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掌握专业技能也更扎实。
2 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针对原有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体系陈旧, 综合设计性实验太少, 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必须打破原有教学体系, 构建新体系,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 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压缩整合验证实验内容。
验证实验内容包括了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学习, 是初接触微生物学习必不可少的, 但是占用了太多的课时, 且比较分散, 可以将原来的实验中基本的技能压缩到1~2次实验课。设立“兽医微生物实验须知和基本技能学习”模块。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细菌的分离与移植、无菌操作、细菌的鉴定、生化与药敏、培养基的制备等技能操作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实验课上通过录像结合示范的方式进行集中传授, 将这些技能相关录像计算机保存或上网, 在后续的实验学习或课余可供学生随时进行学习, 直到掌握为止。
2.2 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原来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 增设2个综合型设计实验, 共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 涉及内容更广, 除了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外, 应包括病毒学和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两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可以给学生多个平行项目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组成小组, 自己查阅文献, 自主完成具体的试验技术路线,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完善后, 最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3 应用新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 不断渗透到教学课程中,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采用新科技、新技术, 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新技术。
3.1 及时采用新技术, 更新实验内容
比如培养基的制备, 以往的教学内容繁多, 包括把各种培养基成分分别称量, 再电炉加热溶解, 调节PH值, 棉塞制备, 包扎, 高压灭菌, 冷却, 倒置平板等。步骤繁多, 耗时长, 制备棉塞耗费时间且效果参差不齐, 往往需要5个课时, 学生才能勉强做完这一次实验, 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 且学会了也已经落在了时代的后面, 在生产科研中早已不用这样的制备技术。笔者便改革了实验内容, 培养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自学, 提前预习, 实验内容改革为半成品培养基的配置。购买半成品培养基, 应用电子天平代替普通天平进行称量, 不需调节PH, 电炉加热溶解改用微波炉加热, 更加安全, 购买硅胶塞替代棉塞。经过改革后, 实验效率大大提高, 原本要拖延2个学时才能完成的内容, 现在3个学时就可以完成, 且学生积极性更高, 从考核的结果来看, 掌握的技能更全面。
3.2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以往教师采用的是板书+讲解+示范操作的模式来进行实验教学, 内容单调乏味, 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后来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制作教学PPT。比如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通过计算机, 就可以把很多细菌、真菌图片收集到PPT中, 形象直观, 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不同的形态特征;细菌运动力的检查不易成功, 就可以把拍摄下来的录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播放, 讲解。一些重要的实验技能操作, 学生只通过一次实验课不能完全掌握,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课后或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复习和练习。应用计算机后, 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3.3 显微成像系统的应用
微生物实验中细菌的形态观察是一个难点, 传统授课必须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指导, 用目镜指针指示细菌, 对细菌在所处视野内的位置、形态等描述很难准确, 教师工作量大。购置一台显微成像放大系统, 系统可以将细菌图片通过显微镜直接连到电脑以及投影仪上, 将学生的疑难问题放大, 鼠标一点就能讲解清楚, 不仅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也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
4 与科研结合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前沿基础学科, 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程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科研的过程, 为学生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 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科研课题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本教研室教师的科研项目, 也可以来自于生产应用[4]。所选的科研课题, 都包含了所有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分离与移植以及微生物的培养观察技术等, 通过科研来学习, 可以使学生以立体的形式全面掌握兽医微生物实验的各项技术, 专业技能掌握更牢固。
5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出勤率和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综合评定。由于实验报告往往存在抄袭, 除个别外出勤率基本无差异, 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 学生考核项目太少, 并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而教师备考的工作量很大, 最后的实验成绩表现缺乏公正, 在学生成绩上拉不开档次, 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却平平。
这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份实验课程成绩档案, 其中包括平时表现考勤 (10%) , 实验报告 (30%) , 论文 (20%) , 随机技能考核 (20%) , 期末考核 (20%) 等。改革以往的期末技能抽签考核方式, 采取平时的随机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的方式, 增加了考核项目, 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的真实情况。对于增设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学会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结果, 并把成绩包括在期末成绩中, 这对促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
有条件的教研室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试卷进行考核, 将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内容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处理分析、以及综合设计性试题等以图片、录像、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成电子试卷, 利用电脑对微生物学实验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 应用联网计算机机房, 在规定时间内, 学生将答案写在纸质的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 教师将答题纸收回进行批改[5]。
摘要: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强的兽医人才, 对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程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采用新科技更新实验内容, 与科研结合, 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技能, 为培养创新型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武文艳.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J]科教文汇, 2011 (1) :26.
[2]林雁冰, 颜霞, 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 2010 (10) :31-33.
[3]李影, 钱爱东, 胡桂学, 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 (1) :87-88.
[4]金叶飞, 尹军霞, 沈国娟.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课题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2011, 9 (3) :103-104.
中兽医教学 篇11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兽医药理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是照本宣科,机械性地讲述理论,学生会感到乏味。同时兽医用药的对象是各种动物,兽药品种浩如烟海。采取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让学生理解性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和用途,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次教学改革进行了三方面尝试:
1、通过实例解释阐明总论中的基本理论。如在讲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时,分别以强心苷对心肌的选择作用、消毒药与抗菌药的作用差异为例,学生很容易理解选择性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把总论的理论用到具体药物的学习之中。即应用药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各种药物。药物的种类繁多方面,作用千差万别,但其作用不外乎对因治疗(消除病因)或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而对症治疗不管是作用于哪些组织、什么系统,都只有对原有生理生化机能的加强或减弱即兴奋或抑制两种形式。药物作用都有两重性,即既能产生诊断、防治疾病或提高养殖效益的有益作用,又可产生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等不利的作用,故学习具体药物时学生既应知道要掌握有益作用,又同时注意其不利的方面。
3、把各类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与临床用药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对细菌性腹泻,不仅可选择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的地芬诺酯等对症治疗药物,而且应选择具有抑菌杀菌的对因治疗药物。具有抑菌杀菌的药物很多,则应选择内服肠道不易吸收即在肠道内保持较高浓度的磺胺脒、新霉素等,对肺部的细菌感染,则可选择在肺部浓度较高的达诺沙星等,这样容易记忆掌握。通过上述3方面的改革,使学生学习时把基本理论与药物学习结合起来,使具体药物学习与临床用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临床应用的药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同类药物中又包括许多特点不同的药物品种。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拉网式介绍,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在教学中则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对有共性的药物如喹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10个药物品种,一方面着重介绍具有共性的作用机理、抗病原体作用,同时又用比较法重点介绍各种药物在药效学(如抗菌作用强弱)及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等)上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该类药物的共性并可根据各药的个性灵活加以选用。对作用机理着重阐明其选择性的作用部位及由此引出的临床意义,在抗原体方面则着重阐明作主要对哪类病原体有较强的作用,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病原体范围较广,但主要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有作用。这样学生不难理解,该类药物自然就主要用于防治由革兰氏阴性菌或支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面向21世纪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主要引导学生对具有一些相似作用的不同药物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在作用于应用方面的异同点。具体做法是:老师提出一个方面的重要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所学过的知识,从分析所学中寻找答案,即老师适时提问,先由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补充、完善和改正。例如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拟肾上腺素类等,它们在作用与应用方面的异同点是什么?又如具有抑杀大肠杆菌的抗菌药很多,如何根据疾病的性质(如廣谱、窄谱、动力学性质等)加以选用?这一教学方法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反映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归纳和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宜药物防治相应疾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要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还必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尝试采用过2种启发式方法。
1、置疑启发
针对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提出问题,使之有迫切解决矛盾的要求。例如:在讲完磺胺药类抗菌药时,我们提出:“治疗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时,是选择作用强的磺胺好,还是选择抗菌作用弱的磺胺好?”
结果不少学生的回答是:“选择抗菌作用强的好。我们进一步提出:”磺胺6—甲氧嘧啶的作用比磺胺嘧啶强,为什么不能选用磺胺6—甲氧嘧啶而选用磺胺嘧啶?这样的置疑就激发学生从能否通过血脑屏障方面考虑来解答这一问题。
2、自学启发
兽医药理学繁复的课程内容与较少的授课时间矛盾突出,必须设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例如:在讲完微生物药物时我们提出几道让学生自学的问题:由支原体引起的猪禽呼吸道可选用哪些抗菌药?如联合用药,可配合哪些对症治疗或辅助治疗药物?由于呼吸道病是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故学生都十分有兴趣拟定用药方案,可见这类问题可引导学生去查阅、回顾已学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过滤解决。
中兽医教学 篇12
在我国的兽医临床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学生动手机会少的现象; 因此,针对目前的兽医临床教学现状,如何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兽医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兽医院校开始意识到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兽医教育的评价作用和导向作用,并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合格执业兽医的角度,重新安排教学活动[2]。笔者通过对本校动物医学专业2008,2009 和2010 级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和考试的改革与实践,建立合理的考核办法,促进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兽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兽医外科学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包括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科目,共涉及兽医外科学等15 门课程,包括猪、牛、羊、马、禽、犬、猫、兔、貂、蜂、蚕等多种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所有试题均为5 选1 的客观选择题,其中A1 题型为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A2 题型为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A3 题型为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 A4 题型为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 B1 题型属于标准配伍题。考试题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预防同临床相结合[3]。兽医外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动物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在临床科目的试题中与兽医外科手术学一起约占30% 的比例,是考分所占分值比例较高的课程之一,其内容贯穿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科目之中,知识覆盖面较广,考点众多,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兽医外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以及一些院校新开设动物医学专业,致使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快速增加,但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却相对不足,而且实验课学时数较少,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实习学生多集中在教学医院,由于学生外科操作技术和手法不熟练,导致学生临床实习进行外科处置时,动物主人拒绝合作。不同的教师在某些外科操作上手法不一致,使学生技能训练标准不统一,甚至存在错误。目前,教学医院也在施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临床教师由于面临着紧张的医患关系,担心受到动物主人的投诉,因此拒绝学生进行外科操作,学生得不到临床实践的机会。本科的毕业实习也是培养学生外科操作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一线的外科教师人数较少,但实习学生人数众多; 因此,教师们难以顾及每个学生。学生毕业实习时面临升学或就业的压力,他们或千方百计找借口逃避实习,而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准备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都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毕业实习中,影响了外科操作技能的掌握。
3 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
3. 1 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优化兽医外科学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外科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兽医外科学》( 第五版) 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面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全面吸收了兽医外科学近些年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还增加了小动物外科疾病所占的比例,不同高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计划选取部分疾病作为授课内容。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外科学内容较多,考察面广,难度大,给兽医外科学的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全国执业兽医资格委员会每年都会发布考试大纲,这是考试命题和复习的依据,应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动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增减教学内容,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只能选取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而将其他内容作为学生的课下学习内容,尽量使教学内容能全部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所有考点。同时将历年真题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同时也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提高了教学效果。
3.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兽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成立以老教师为主的临床教学督导组,负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外科基本功的培训和考核,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对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外科操作更规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3 改革兽医外科学的考核方式
基于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题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兽医外科学随堂模拟测验及期末考试时,参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结合教学大纲,更新理论考试内容,采取综合性知识整合应用的考试方法,增加实践能力考核在期末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以练促学,使学生牢记外科基本理论,掌握外科基本知识和外科操作的基本技能,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训。通过考试,促进学生掌握兽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都能认真、积极、主动地练习外科的基本操作,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3. 4 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兽医外科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板书来讲解一个外科病例,但仍不能形象直观地阐明疾病的特点和性质。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病例信息转换成图片、视频等形式,使病例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可以大大节约板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片、视频和文字三者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外科疾病动态发生发展的认识,锻炼了学生对外科疾病的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4]。
3. 5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兽医临床中,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外科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本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实验、上好实验课、严格批阅实验报告。同时提高实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认真备课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熟练和规范的外科操作技能,教师也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拓宽,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5]。平时要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重视外科技能的掌握,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4. 1 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
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释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提炼相关知识点,对重点外科疾病进行详细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衔接,相互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相互割裂的记忆。
4. 2 学生外科实践技能明显提高
在外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和评价,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都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者要求补做实验,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实验。在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再次集中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以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要求。外科实验室的各种设备随时对学生开放,供学生练习使用,从而使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4. 3 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这种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外科教学改革,使得年轻教师对外科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规范的外科操作培训使年轻教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从而显著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对于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兽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方式非常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外科操作技能,在处理外科疾病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习单位对2008,2009 和2010级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均较为满意。同时,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8. 5,79. 2,74. 4 分,参照学校的课程考试评价标准,不及格率分别为5. 7% 、4. 3% 和5. 6% 。由考试成绩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课程教学内容,但也发现有不少学生对某些概念掌握得不够准确,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对书本知识理解掌握不够,复习所学内容也不够全面,以及学生接触外科病例较少有关。
兽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教学质量工程,需要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要把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新的教学方法和考试题型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带动了学生对外科理论知识的强化和认识,又提前熟悉了考试,为顺利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翁崇鹏,毛娅卿,曹华斌,等.试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兽医教育[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8):94-96.
[2]杨自军,张才,汪纪仓,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兽医内科学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2上):207-209.
[3]左伟勇,孟婷,刘莉,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导下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与兽医,2012,44(6):88-90.
[4]卢德章,马新武,张翊华,等.多媒体技术在兽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67-269.
【中兽医教学】推荐阅读: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05-25
畜牧兽医教学06-18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05-28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09-09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09-12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07-20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07-15
中兽医与现代兽医08-21
中兽医治疗论文09-22
中兽医学简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