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兽医(精选11篇)
高职兽医 篇1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的道路。因此, 要办出高职特色, 实现培养目标, 就必需对现行的畜牧兽医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开发出贴近生产一线的课程[1,2,3]。现对高职畜牧兽医课程体系建设作一探讨。
1 课程开发思路
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以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载体, 引入行业标准制定课程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组织课程内容, 以岗位群为依托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
2 人才培养要求
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到福建省各大中型畜牧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规格的调研,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要胜任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品种改良、创办企业等技术工作, 就必须要具备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同时要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业精神和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
3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 是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第一任职岗位、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的需求调查, 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及素质要求, 成立由行业专家、合作企业能手、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 针对畜牧兽医职业岗位, 开展社会调研, 分析畜牧兽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或岗位群) 和所需的职业资格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发现适应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 (群) 有饲料检验化验员、畜禽繁殖员、畜禽饲养员、动物疾病防治员以及畜产品、饲料、兽药技术服务与营销员等。
4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
围绕福建省畜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面向规模养殖企业, 以畜禽种类和工作过程作为主线, 按畜禽种类、工作项目和任务组建课程及构建课程体系, 将课程与职业岗位直接进行对接, 以考证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以高级工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 以高质量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在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课程的开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思路, 构建基于畜禽生长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4,5]。
4.1归纳分析形成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
组织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深入校企合作企业, 对就业最集中的饲料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繁育、养殖场规划与经营5个岗位群进行分析, 提炼、优化、归纳形成30个职业工作任务, 具体见表1。将30个职业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范围一致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 对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复杂程度一致的工作岗位进行归纳整合, 形成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具体见表2。
4.2将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4.2.1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 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17个学习领域课程, 以面向创办畜牧企业和就业于大中型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动物医院、乡镇兽医站等单位为目标, 以能熟练掌握畜禽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动物检疫和创办畜牧企业等专业能力为主线, 构建以“基本素质模块、创业实务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畜牧生产模块、动物疾病防治模块”等5个专业模块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 具体见表3。
4.2.2课程开发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改革课程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专业领域课程、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 可获得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岗位资格 (高级) 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职业岗位资格鉴定可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实现与企业上岗职位无缝对接, 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资格要求见表4。
4.2.3建设优质核心工学结合课程, 开发配套教材。针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疫病流行情况, 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 建设与当地畜牧业相适宜的课程, 结合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与行业、企业行家联手共同开发建设校企行业合作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召开有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参与的研讨会, 同时根据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选择, 选择工作任务时必须考虑其典型性,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一些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6]。目前在建的省级精品课程有《现代养猪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良种繁育技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参考文献
[1]贾淑娟, 王治太.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初探[J].太原科技, 2009 (10) :50-51.
[2]孟坤, 卢润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9) :86-87.
[3]郑翠芝, 耿明杰, 周淑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研究, 2010, 2 (1) :36-37.
[4]孙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0 (4) :95-96.
[5]郭洪杞.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7 (5) :63-64.
[6]杨景, 王静, 姜明明, 等.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33 (4) :87-88.
高职兽医 篇2
1.论述畜牧兽医专业性质与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类产量保持着平均递增近10%的发展速度,蛋、奶产量也保持着12%的发展速度,我国肉、蛋总产量己连续数年名列世界首位,饲料已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产值己超过3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畜牧业以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畜禽饲养数量增加,养殖密度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动物疫病频发,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流行趋势,趋向复杂化,尤其是群发性疾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保障畜牧业的顺利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畜牧兽医人才,尤其是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l],即在动物的育种、营养、饲料工艺、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科学的一个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畜牧业发展水平及疾病的发展趋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大量的高新技术走进生产领域,职业岗位的工作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致使相关的高新技术和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直接使用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选,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顶班上岗,这就要求岗位所需技能必须在学校内完成。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属“精英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虽注重实践教学,但其理论知识达不到岗位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针对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2.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家禽饲养管理 3.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分析(1)教学观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_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系列、实习系列、科研系列、劳动课系列和社会实践系列。不同的学校从学科、教育层次、实践环节构成等不同角度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也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实习的原则,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少学校对于高职专业的教学也未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高职教育的目标、特征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课程结构上没有制定能反映高职特点的系统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多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没有足够认真地去考虑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区别与特殊性,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忽视了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使培养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技术欠缺,不能从容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后,高层次的专业发明搞不了,普通的操作技术又不熟练或者不想做,形成了高职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根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农业高职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无可遵循的规律和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还很深,知识传授纵多横少,不少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实验少;而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也不广泛和深入,明显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单一(3)教学资源局限,仪器设备存旧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是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验设备老化、实验仪器落后,实验动物、试剂不足,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因实验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开放度,不少学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实验课时才开放,其余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实验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由于投入不足,大多设施陈旧、规模有限、生产力水平落后于社会生产单位,起不到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校外实践基地多为和企业联合,投入更少,而企业为其经济利益考虑,也不愿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这此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1)挖掘教育潜力,开发教学资源(2)更新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
校企共建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吸纳学生代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完善企业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推进 “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包括校企共管、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细则,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序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有诸多不同之处,环节多、形式多样,因而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也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各院校要求不一,标准各异,这样势必形成各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考核力度,随意性大。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畜禽遗传育种、饲料生产、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信息化等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突破都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崭新的内涵和空间;畜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而畜禽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病的层出不穷等,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每个高职院校都必须根据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针对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畜牧业发展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4)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职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结合订单培养,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 “四个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顶岗劳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与理论学习结合。通过 3 年的努力,为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培养饲养员、兽医、营销员、化验员等高技能人才,使之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合作是高职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本专业将进一步完善 “大北农”、“正大班” 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在进行充分专业调研(行业背景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岗位,参照畜牧兽医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构建课程体系。2006 年以来,学院在总结已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验,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 “四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和 “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教改理念; “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厂房”,“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结合,干中学,学中干” 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日见清晰,并用于指导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3.2 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兽医 篇3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的教学活动。我们通过调研和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些实践技能受到实训条件、生产周期等条件的制约,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我们探讨通过调研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畜牧兽医职业道德、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笔者专业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在校内和企业共同完成,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多数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是在企业无法实现的。而且一些实践技能项目还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实训难题,例如微生物培养,如禽流感、猪瘟等烈性传染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威胁,到养殖场实训,易造成疫情传播、动物应激反应等,企业是拒绝接受这类项目的实训,并且学校的实验室不具备,也不被允许进行这些病原的鉴定。
同时,家畜家禽的生产具有周期性,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其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这样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
1.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畜牧兽医专业的资源库建设是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此,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我们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与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三大就业岗位,并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确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职业素养提升”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图
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围绕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共享性建设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动物科学基础、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临床兽医基础4门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课程标准、动画演示、实操视频、教学训练软件、企业案例库、技能训练题库、师生互动平台等内容在内的课程网络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登录账号进行自主学习,作业也需通过网络进行提交。这样就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教学资源的应用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教与学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更多的知识需求,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反馈系统,教师能掌握在线学习者的人数、姓名;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能够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能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并及时改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2.信息化教学设计
(1)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在熟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总体学习目标及目前所在的位置,以督促学生尽快提高。
(2)设计教学任务。教师根据阶段性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保证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探索创新和互相配合来完成,又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以激励其继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3)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让学生正确快速地了解学习内容,调动其高级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动作、图片和实物等形式来组织情境的设计,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来创设故事、问题、模拟实验等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用知识去解决任务中的实际问题。
(4)设计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总结性评价,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我们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选用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小组协作能力、参与程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学生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利用情况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评价主体也由原来的任课教师评价转变为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任课教师共同评价。这种多元式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建议并不断改进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借助于网络平台,教师将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利用仿真教学加大实践内容的比例,并将实践技能与岗位紧密结合。但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完善资源库建设、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新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平.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2011(11).
[2]王微.信息化教学在广告策划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课堂教学,2013(10).
[3]李志东,梁陶.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4]曲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张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规范的研究[J]. 学理论,2009(13).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endprint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的教学活动。我们通过调研和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些实践技能受到实训条件、生产周期等条件的制约,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我们探讨通过调研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畜牧兽医职业道德、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笔者专业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在校内和企业共同完成,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多数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是在企业无法实现的。而且一些实践技能项目还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实训难题,例如微生物培养,如禽流感、猪瘟等烈性传染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威胁,到养殖场实训,易造成疫情传播、动物应激反应等,企业是拒绝接受这类项目的实训,并且学校的实验室不具备,也不被允许进行这些病原的鉴定。
同时,家畜家禽的生产具有周期性,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其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这样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
1.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畜牧兽医专业的资源库建设是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此,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我们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与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三大就业岗位,并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确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职业素养提升”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图
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围绕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共享性建设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动物科学基础、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临床兽医基础4门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课程标准、动画演示、实操视频、教学训练软件、企业案例库、技能训练题库、师生互动平台等内容在内的课程网络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登录账号进行自主学习,作业也需通过网络进行提交。这样就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教学资源的应用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教与学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更多的知识需求,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反馈系统,教师能掌握在线学习者的人数、姓名;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能够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能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并及时改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2.信息化教学设计
(1)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在熟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总体学习目标及目前所在的位置,以督促学生尽快提高。
(2)设计教学任务。教师根据阶段性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保证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探索创新和互相配合来完成,又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以激励其继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3)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让学生正确快速地了解学习内容,调动其高级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动作、图片和实物等形式来组织情境的设计,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来创设故事、问题、模拟实验等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用知识去解决任务中的实际问题。
(4)设计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总结性评价,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我们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选用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小组协作能力、参与程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学生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利用情况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评价主体也由原来的任课教师评价转变为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任课教师共同评价。这种多元式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建议并不断改进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借助于网络平台,教师将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利用仿真教学加大实践内容的比例,并将实践技能与岗位紧密结合。但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完善资源库建设、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新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平.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2011(11).
[2]王微.信息化教学在广告策划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课堂教学,2013(10).
[3]李志东,梁陶.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4]曲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张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规范的研究[J]. 学理论,2009(13).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endprint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的教学活动。我们通过调研和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些实践技能受到实训条件、生产周期等条件的制约,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我们探讨通过调研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将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支撑课程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畜牧兽医职业道德、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笔者专业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在校内和企业共同完成,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多数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是在企业无法实现的。而且一些实践技能项目还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实训难题,例如微生物培养,如禽流感、猪瘟等烈性传染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威胁,到养殖场实训,易造成疫情传播、动物应激反应等,企业是拒绝接受这类项目的实训,并且学校的实验室不具备,也不被允许进行这些病原的鉴定。
同时,家畜家禽的生产具有周期性,与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吻合。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其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这样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
1.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畜牧兽医专业的资源库建设是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此,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我们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与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三大就业岗位,并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确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职业素养提升”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图
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围绕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共享性建设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动物科学基础、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临床兽医基础4门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课程标准、动画演示、实操视频、教学训练软件、企业案例库、技能训练题库、师生互动平台等内容在内的课程网络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登录账号进行自主学习,作业也需通过网络进行提交。这样就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教学资源的应用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教与学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更多的知识需求,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反馈系统,教师能掌握在线学习者的人数、姓名;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能够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能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并及时改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2.信息化教学设计
(1)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在熟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总体学习目标及目前所在的位置,以督促学生尽快提高。
(2)设计教学任务。教师根据阶段性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保证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探索创新和互相配合来完成,又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以激励其继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3)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让学生正确快速地了解学习内容,调动其高级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动作、图片和实物等形式来组织情境的设计,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来创设故事、问题、模拟实验等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用知识去解决任务中的实际问题。
(4)设计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总结性评价,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我们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选用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小组协作能力、参与程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学生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利用情况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评价主体也由原来的任课教师评价转变为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任课教师共同评价。这种多元式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建议并不断改进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借助于网络平台,教师将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利用仿真教学加大实践内容的比例,并将实践技能与岗位紧密结合。但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完善资源库建设、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新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平.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2011(11).
[2]王微.信息化教学在广告策划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课堂教学,2013(10).
[3]李志东,梁陶.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4]曲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张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规范的研究[J]. 学理论,2009(13).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高职兽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的构建 篇4
高职学生经过2年的系统学习, 通过课程实验、课程实训、顶岗实践等掌握了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但由于实训条件 (仪器台套) 、时间等的限制, 有些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2,3]。
高职毕业生主要在养殖场、各级畜牧兽医站、饲料生产企业、兽药销售企业、生物制品厂、动物及食品卫生检验部门、宠物诊所、动物园等单位工作。同一单位 (岗位) 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共性, 学生的技能培养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单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 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实训条件 (仪器台套) 、时间等的限制无法面面俱到。因此, 针对各就业岗位的特点, 构建相对合理的实践技能模块, 在就业之前, 根据就业岗位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使毕业生能直接上岗就业。
1 就业岗位与实践技能调查
1.1 就业岗位调查
1.1.1 调查方法。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了解近年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结合单位提供的就业资料, 按从事本专业 (分生产场厂、销售服务单位、宠物医疗单位、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观赏动物单位、自主创业等) 、非本专业 (分从事其他工作、升学、自主创业等) 、升学等进行分门别类统计。
1.1.2 调查结果。
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生产场厂 (主要是猪场) 、销售服务单位、宠物医疗单位、国家事业单位及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等。具体见表1。
1.2 实践技能调查
1.2.1 实践技能调查方法。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单位走访、召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座谈会、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单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和学生在工作中最常用、最适用、最需要的技能。
1.2.2 实践技能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就业单位 (岗位) 在日常工作最常用、最适用、最需要的技能有所不同。例如, 在猪场当兽医的毕业生很多人认为猪的剖检 (大体解剖) 很重要, 他们认为能够有助于疾病诊断, 除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外就是病理变化, 至于实验室诊断, 目前很多猪场条件还不具备, 同时他们认为畜舍消毒、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母猪助产、小公猪阉割 (自繁自养的猪场) 也很重要;在兽药、饲料销售企业当售后服务的学生认为与专业有关的最主要是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建议, 一般这些单位要求从业人员有生产场 (厂) 工作的经历, 在检疫部门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经常用到。
2 实践技能模块构建
2.1 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模块
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模块包含:动物解剖技术、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技术、家畜的接近与保定技术、动物临床检查技术等。这些技能在常规教学中都需要实验动物, 而实验动物日常饲养管理难度比较大, 不可能长久饲养, 平常的教学不可能把这些技能集中在一起, 因此实验动物利用率低;而集中训练可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安排工作7 d集中训练该项技能。
2.2 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
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包含: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 血涂片的观察, 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 细菌标本片制备及染色法, 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性状的观察, 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 常见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 (快速诊断) , 超声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在调查中有些不同看法, 主要是现在500头母猪以下的场, 很少建有完善的实验室, 出现疫病时, 主要是采取病料送检[4]。很多学生认为, 一些操作简单、快速、常用的试验还是在场里做比较好, 比如常见疫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技术 (虽然结果不稳定, 但可以作为参考) 、药物敏感试验等。从现在猪场的发展趋势来看, 笔者认为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还是很重要的。
2.3 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
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包含:灌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穿刺法、冲洗法、小公猪阉割技术、动物助产手术及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等。在这一模块里, 小公猪阉割技术、动物助产手术、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无法做到现场多次反复操作训练, 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训练。
2.4 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
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包含: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在这一模块里, 在场 (厂) 的同学强调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等很重要;在检疫部门则认为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很常用。动物检疫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在屠宰场进行。
3 结语
兽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构建和实施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所不同, 不同点在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实施, 而兽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是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兽医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所需要的技能集合成的, 在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前利用2个月左右时间集中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对主要技能的操作应用更加熟练, 能在生产一线直接顶岗实践。
根据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在集中训练时要有所侧重, 特别是对于即将从事宠物诊疗的毕业生, 要特别注重实验室诊断方面的学习, 如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等的训练。在就业单位调查中发现, 兽医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猪场工作的毕业生认为人工授精技术、产房的饲养管理技术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范学伟.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部分) 实践技能手册的开发及在教学中实践效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2) :95-97.
[2]曲永利, 张洪友, 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0) :40, 42.
[3]吴云, 龚云登, 向大育, 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1) :157-158.
高职兽医 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 畜牧兽医 订单培养
随着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及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转变,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这样一个对技能需求甚高的行业,如何让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规律,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从2008年开始进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模式,现初步形成了三段式“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几年来我院动物科技系与湖南圣雅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人实践为例,阐述在不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与运行模式,使校企合作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
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市场和社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把理论迅速转变为实践,具有面向市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职学院生源普遍低分学生较多,多数综合素质偏低,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纪律性差,缺乏合作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在这种状况下,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达到的。那么如何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对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
二、 三段式“订单教育”的内涵与探索
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以培养能够胜任现代畜禽生产、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畜禽饲料生产和技术服务等畜牧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逐步提升学生对企业、社会及本专业的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院动物科技系积极探索出将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采用订单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 三段式内涵:
第一阶段为畜牧兽医专业认知阶段。即通过第一、二、三学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畜牧兽医专业从理论上认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第二阶段为畜牧兽医专业熟知阶段。即第四、五学期,实施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教学实训相结合,学习与实训交叉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根据学生职业岗位发展方向,组建学生养猪、养鸡等学习兴趣小组,依托校内养猪场、养鸡场、学院兽医院等,师生共同参与管理与生产。学生通过参与生产项目的全程管理,由体验式实习转变为技术应用性实习,经营效果与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挂钩,使学生把自己当成准员工,在生产管理中把生产项目当成自己的项目,按照配套技术主动参与、精心管理、认真负责、细心领悟、反复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生产项目的综合技术要领与操作规范。
第三阶段为畜牧兽医专业深知阶段。即第五学期寒假和第六学期,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企业文化内涵,能够完成企业实习岗位的生产任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以企业、学校为主体,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建立适应企业需求柔性教育管理体系,切实做好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及企业员工与发展培训,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职业态度、创新意识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2、“订单教育”特点:从第三学期开始,按照校企合作协议确定的培养方案将相应班级冠名为“圣雅凯”班。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制订教学计划與开展教学,学生与企业之间以“双向选择”的原则有针对性选修专业知识课程,定向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
三、 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三段式“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理念理想教育融合,学生技能、职能、体能强化,实习、顶岗、就业对接,使学生全面接受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综合能力培训,实现了学生“会养能繁、会繁能防、会防能治、会治能管”的四会四能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班级冠名:学院动物科技系从2010年开始,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年在畜牧兽医专业选择一个班冠名为“圣雅凯”班,确定校内班主任和企业技术辅导员,制定“圣雅凯”班管理制度、教学及实训实习计划。
2、企业文化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熟悉专业,稳固专业思想,有志于现代畜牧业,学院每月邀请企业高管到校授课一次,宣传企业文化;学生每月到企业上课与进行岗位职责封闭式培训,参观生产车间,听企业成功人士励志讲座等,有效地将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的文化理念、学生的理想抱负有机结合,为培养“企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立企业奖学金: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圣雅凯”班增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企业对学习积极、成绩优异、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学金。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回报社会、回报企业、回报学校。此举对校企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效果显著。
4、教学实训:学生在第四个学期末及暑假,定向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教学实训,在校企共建综合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训,利用企业实训平台完全置身于企业环境中,边学习边实践,经过实际操作锻炼,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和岗位经验,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
5、顶岗实习:学校在第六学期按计划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学习企业生产与管理方式,掌握企业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提高和加深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领悟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应用能力、职业综合适应能力,实现综合能力培养,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过度。
我校自探索与推广三段式“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后,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了三嬴的良好局面。三年来,我院动物科技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先后共有130余人到湖南圣雅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训与顶岗实习,62人毕业后选择到公司工作,在公司就业的学生现已成为“圣雅凯 ”技术团队;特别是2011届毕业生刘丹同学,因专业技能扎实,工作能力突出,在毕业工作仅两年时间,便被提拔为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同时也是公司党支部书记,组织公司党员干部开展各项活动,把公司的业余活动也组织得有声有色。
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以学校为主导变为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但因校企合作起步不久,还存在储多问题与不足。
1、校企深度合作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单个企业受规模所限不可能提供大量的管理岗位和食宿条件,使得接受实习学生的人数受到限制,而采用分散性实习会影响到学生训练的参与度和教师的指导。此外,考虑到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希望使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故许多企业拒绝接受在校学生进场实习,成为校企合作的瓶颈之一。另一方面,建立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对于老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学校专业
教师大部分还属于教学型教师,由于长时间担任单一的教学任务,缺少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再加上教學任务繁重,无法保证定期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培训业务,限制了校企关系的深度合作。
2、学生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近年来,我国社会渐趋多元化,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逐渐增多,从最早的捧“铁饭碗”转变到民营、外资企业;而今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改制改企,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结构,也逐步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求职选择,但是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仍然执着于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从而使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与岗位的理性选择上认识不足,总是一味的选择大型、知名度高、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好的企业,而对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关注不高,不能较好的将企业岗位需求与自身职业发展结合,存在盲目看企业知名度、向钱看、跟着同学走的跟风现象,使得学生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不能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实习单位与岗位。
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校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大多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动态考核等制度,例如要求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的相关规定,指导教师长住企业的工作量统计,学生在不同企业实习的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监管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些冲突的产生,制约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藤山,刘睿颖.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四段式“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术论坛.
[2]严昌荣.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西藏科技,2010-5.
[3]周淑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研究与实践.职教研究,2013-3.
高职兽医 篇6
1概念
通常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下, 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 在特定时限内, 为学生达到职业人才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模式, 主要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1.2基本特征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多年来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结合畜牧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2.1多样性。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教育多样性的前提,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 面向社会, 不同动物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加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规格、类型不一。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点, 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适应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1.2.2实践性。
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 其生产性与技术性较强, 培养的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与行业联系密切, 加强与企业合作, 建立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吸纳优质教学资源, 采用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消化知识, 提升技能, 学会工作,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1.2.3基层性。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 面向生产, 面向基层, 应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 其工作地点和服务对象多数是远离城镇的养殖场和乡村养殖农户。
1.2.4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2.5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高等职业教育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觉承担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及时充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寻求适合畜牧兽医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2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并符合其质量规格而建立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经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总结, 认为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应构建“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在2010年全国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四个合作’为主线,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 并经过探索实践而提出来的。这一模式从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也符合畜牧业生产实际以及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途径。
2.1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专业
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 直接影响招生、培养、就业和教育质量评估, 大专业、多方向的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应在市场调研基础上, 与行业专家一道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依据畜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行业技术领域内岗位群整合, 针对学校的办学条件, 改造调整畜牧兽医类专业, 注重专业口径与专业方向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 形成以畜牧、水产、饲料、兽药、加工产业的生产实际为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 既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的迁移和工作方向的转移, 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多样性。专业方向使专业具有不同的侧重面, 既可充分利用专业内部共享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等资源, 又有利于教学建设与规范管理, 同时也能满足就业岗位与市场变化的需要。
2.2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它包括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的目标, 可将其分解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合理定位应趋向于地方化、行业化和基层化。应通过走访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 与从业人员座谈, 密切与企业的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分割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依据, 遵循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行业性和高技能性, 找准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在区域经济和畜牧行业发展中的位置, 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 使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得到全面发展, 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适应畜牧业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应具有畜牧兽医类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 能胜任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2.3以专业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决定专业的基本架构, 是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质性要素, 是体现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体系设计应注重各课程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制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标准, 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让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贴近行业的实际需要, 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是畜牧兽医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多样化的人才需要, 应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岗位转移与职业发展, 确定专业培养方向与专业技能, 以专业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 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搭建课程结构。按照就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 建立动物养殖、疾病诊治、技术营销、生产管理等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应按照职业活动的实践需求优化重组, 体现以职业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的特点, 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职业方向拓展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五部分。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程应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 应将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采用模块化课程进行职业方向培养, 让学生在一年级挖掘出职业乐趣, 期待成为毕业生;二年级建立职业认同感, 渴望成为从业者;三年级形成职业归属感, 立志成为行业和企业接班人。
2.4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是知识与劳动的结合, 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
畜牧兽医类专业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阶段是与多家农牧企业组建了“订单培养班”, 实行订单培养, 该种形式针对性强, 用人企业到学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与宣传, 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并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需拓展加深。二阶段是加强行业与企业的联系, 与企业共建教学科研与就业基地, 双方共同投入, 在校内和企业分别建校内外教学实训科研基地, 有效整合并共享校企双方的优质教学资源, 达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目的, 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三阶段选择重点发展且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现代畜牧企业共建猪产业学院, 成立“专业学院理事会”, 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共同完成教育教学, 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共同考核评价学生,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此阶段进一步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 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办学活力。
3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育人的主体, 彼此深度交融,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应有的功能作用。首先应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 以调动企业与学校共育人才的热情与主动性,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确保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企业生产工作的进展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不一致的情况下, 应处理好“产教结合”与“工学交替”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关系, 保证工学结合、理实结合和产教结合的顺利实施,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有效锻炼, 以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4小结
高职兽医 篇7
1 我国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近年来,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及专家、学者,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 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偿试,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 以高职生就业、创业、转岗及个人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优化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提升学生的创业竞争力, 是我国高职院校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1 了解行业背景, 重构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深入了解畜牧产业化发展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了解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笔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 并邀请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们和一些合作企业的领导们共同研究确定了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以高职生创业、转岗及个人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新构建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2 根据培养目标, 重构培养方案 根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职业标准,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再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教学模式、培养途径、教学组织方式等, 形成一套完整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特色鲜明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打好知识基础, 培养学习能力:在新形势下, 高职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不仅要有胜任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更要注重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特别是要培养自己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的学习能力,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应把培养高职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有学习能力的人才, 是有发展后劲的人才, 这种人才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工作中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工作发展潜力, 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2)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打造核心竞争力:高职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岗位专业技术、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靠实践和自我锻炼, 高职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和个人发展, 培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包括在校内的实验、实训, 到校外企业实习、打工等各个实践环节, 都要主动地多实践、多锻炼。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到一些企业实习、打工, 既得到了岗位实践锻炼, 也提前进行了职场预热, 如果你表现出色, 还可能有被录用的机会。无论是实习还是节假日打工, 这些都是你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的好机会, 都将成为你找工作的“财富”。通过这些实践,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了作为一名职业人的基本要求, 具备了一定的吃苦的心理准备, 同时积累了实践经历, 提高了专业技术、技能, 这是一般学生都欠缺的, 谁有了谁将会有比其他同学更强的竞争力。 (3) 注重素质培养,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高职生注重打好知识基础,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很重要, 但学会做人更重要。高职院校要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 教学生学会做人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健康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 是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 高职生应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并以“做人”为基础, 贯穿并指导“做事”, 把自己培养成为职业能力强、整体素质高, 深受行业、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
2.3 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要求学生树立多次就业的思想,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来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3创造各种条件, 培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3.1建立校内教学实训基地 在校内试办小型企业, 包括宠物医院、养鸡场、养猪场,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勤工助学岗位,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经营和管理, 教师在旁扶持指导。
3.2 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与企业联合, 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的休息时间去这些企业学习、工作, 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拓展学生创业的途径、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3.3 邀请自主创业者“现身说法” 邀请本地杰出的个体创业者来为学生做“创业报告”, 或邀请自主创业的优秀毕业生, 给在校的学生讲述自主创业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以实际创业的人和创业实例来感染学生, 开启学生的创业思路。
高职兽医 篇8
1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意义重大, 因此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可小视。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将2005—2007年对245家顶岗实习企业和660名毕业生进行的关于《顶岗实习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归纳、整理, 发现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实习稳定性
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实习学生在某一实习单位的稳定性;其二是实习学生在单位内某一岗位的稳定性。对于第一方面情况, 实习单位希望实习生能够在1年的实习期内稳定工作, 不希望有流失现象。但是由于实习单位工资待遇、有效岗位实习指导和学生自身专业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同一个单位完成1年顶岗实习的比率不高, 2005—2007年的调查显示: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同学调换实习单位的比例为42.3%;对于第二方面情况, 大多数实习单位希望学生实习期间尽可能在一个固定岗位上,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成本, 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而学生则希望在实习期间尽可能有一些轮岗的机会, 以便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 同时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岗位。
1.2 实习工资待遇
实习工资待遇问题是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双方存在问题的焦点之一。实习单位认为, 招纳实习学生, 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就业技能的培训, 并提供备选的就业岗位, 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相应的承担一些工作任务, 但单位已经提供了相应的报酬。此外, 部分实习单位招纳实习学生还出于实习生待遇比正式员工低, 实习生工资支出又能抵充税收, 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而近30%的学生则认为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与正式员工基本没有差别, 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完全相同, 而且要承受更大的精神负担, 但与正式员工相比工资待遇却相距甚远, 这种落差使学生难以接受。
1.3 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单位吸纳相关专业实习生, 将此作为人才储备的途径, 选拔可塑造人才。其实这是与院校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习单位每年都为实习生留有一定岗位, 并希望实习生的实习期限为1年, 这样有利于每年实习生的更替。然而近50%的毕业生则认为, 1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偏长, 认为半年时间足够掌握今后工作岗位中需要的基本技能, 剩余半年顶岗实习时间 (如果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均有签约意向) 则作为正式工作的试用期, 避免毕业生就业后继续重新进行试用的情况发生。
1.4 实习指导
顶岗实习的指导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实习岗位指导教师 (师傅) 的指导;二是学校老师的指导。实习岗位师傅的指导应占顶岗实习指导的主导地位。但调查显示:27.4%的学生认为岗位师傅的指导力度不够或根本不胜任指导工作, 其中尤其以从事宠物疾病诊疗与保健行业的居多。这主要表现在师傅只安排实习生从事一些辅助甚至打扫环境卫生等非真正技术学习的工作, 关键技能不予传授, 学生却极其渴望尽量多参与真正的技术工作, 尽快地动手实践和掌握技能。
1.5 用非所学
对课堂学习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32.5%的同学认为在学校课堂上学的很多东西不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他们觉得课本的知识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太一样, 特别是临床上的一些病例及诸如家畜饲料配制、畜舍设计、蛋的孵化温度等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 与书本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
1.6 安全问题
畜牧兽医专业与文科类专业在就业岗位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实习岗位主要是在畜禽饲养场、动物医院、宠物医院、饲料加工厂等。调查结果显示:8%的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过被犬咬伤等情况;从事饲料、兽药营销的同学在跑销售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安全问题。当出现安全问题时, 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纠纷亦时有发生。
除了上述问题外, 实习信息反馈平台的建设、专业教师的指导、工作调换以及校企学生三方的沟通等也是调查问卷中反应比较多的问题。
2 顶岗实习管理的改进措施
站在企业的角度, 实习生的高流失率或者实习结束没有实习生应聘留下来, 企业就不能从实习生培养中受益;站在学生的角度, 实习中学不到想学的技术, 生活又没有保障, 实习就失去了意义;站在学校的角度, 因为实习生的高流失率导致与企业合作难度加大, 自己的毕业生不能稳定地工作对学校的声誉影响很大。鉴于这些情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改革, 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2.1 加强专业思想的巩固
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企业,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生的心态。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专业思想, 首先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开始抓起, 每学期至少安排4场专业讲座,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农爱农;其次在校园招聘会期间组织更多的企业, 特别是邀请在相应企业中有一定成就的校友以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的实习和工作经历, 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更多的认识;最后从就业心理准备、思想状态、爱校敬业等几方面教育动员学生。
2.2 完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协议制度
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签定了严密的四方实习协议, 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学生的实习待遇、工作时间、加班条件、加班待遇、轮岗要求、岗位师傅的安排、岗位师傅的职责、实习期限、事故责任承担等, 以确保实习学生的利益;而在实习单位严格执行协议的前提下, 实习学生不得无故中止实习, 否则学校将严格按照实习管理规定进行处分。四方实习协议的签定和执行, 减少了实习学生流失现象, 也为院系和实习单位的持续合作奠定基础。
2.3 建立严密的企业资格审查制度
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 院系尽可能选择行业内口碑好的中型以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单位。其一是实习生容易受到关注, 企业对学生的情况能有更多的了解, 有利于实习生的稳定。其二是学校比较容易得到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沟通的机会,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了办事效率, 又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 院系对每一个拟合作企业均派专人作实地考察, 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坚持挑选业内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雅、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为合作伙伴, 建立实习基地, 并签定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部分涉及学生实习的条款告知学生, 以便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 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管理模式,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网络。即横向的实习管理:院系管理、实习单位管理、实习生家长管理;纵向的实习管理:学生政治思想与制度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毕业论文或课题进程检查管理。每2个月派人员检查实习工作, 并建立与实习企业和实习生的月联系制度。
2.5 健全实习质量考核制度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顶岗实习, 将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顶岗实习教学考核表、实习时间、实习方式、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流程、参考论文选题、个人实习小结、实习单位评语、顶岗实习周志等材料汇编为毕业生顶岗实习手册, 做到人手一册, 将其作为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定期考核并与学历证书的颁发直接挂钩。
2.6 进行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问卷调查中学生反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宠物美容》、《市场营销》和《小动物外科与手术》等作为核心课程开发建设, 在授课过程中, 采用项目式教学, 根据生产过程, 将内容设计成若干项目, 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此外, 于2007年开始,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 (畜禽疾病防治、动物检疫、宠物美容保健和畜禽饲养及营销) 4个大方向, 陆续开展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宠物美容》、《宠物训导》、《乳品加工技术》、《兽医诊疗技术》等课程的现场教学活动, 真正做到了以畜舍为教室、以临床病例为素材, 模拟工作环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2.7 搭建“三位一体”的信息沟通平台
学校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与责任心、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加强院系与企业、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做到周周有小结, 月月有沟通, 年度有汇报。在保质保量地完成顶岗实习环节的同时, 融洽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合作, 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
此外, 还开展诸如岗前集训, 即在学生离开学校参加顶岗实习之前, 利用2~4周的时间, 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开展多项技能训练, 以期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顶岗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强化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类似的技能训练活动, 为其在实习岗位尽快进入角色做好铺垫。
3 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
对2008和2009年两届毕业生和其所在的毕业实习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析实施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就业双方各自的满意度、实习单位调换率、实习指导满意度、就业协议签订率、对口就业率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中, 学生对顶岗企业的满意度为95.0%, 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为98.0%, 对口就业率96.0%, 实习单位调换率28.4%, 实习指导满意度81.8%, 工资待遇满意度79.8%, 对校内理论教学的认可度79.5%。说明通过不断的改革, 使顶岗实习在学生实习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顶岗实习的岗位结构进一步优化, 顶岗实习单位的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4 小结
高效的顶岗实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三个转化:职业思想转化为职业行为, 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劳动转化为效益。同时, 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就业思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高职兽医 篇9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学生实习待遇相对偏低
实习单位认为,招纳实习学生,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就业技能的培训,并提供备选的就业岗位,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低,如在宠物医院实习的学生,刚开始都仅仅是给宠物洗澡等工作,技术含量低,薪酬便低。此外,部分实习单位为了节约劳动成本招纳实习学生,但有学生则认为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与正式员工基本没有差别,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完全相同,但与正式员工相比工资待遇却相距甚远,这种落差使学生难以接受,同样也增加了工作的不稳定性。
(二)实习指导欠缺
学生实习期间实行实习双导师负责制,即校内指导老师和实习岗位指导老师。而实习岗位老师的指导应占顶岗实习指导的主导地位。有的学生认为,岗位老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或根本不能胜任指导工作,其中尤其以从事宠物疾病诊疗与保健行业的居多。这主要表现在实习岗位老师只安排实习生从事一些辅助甚至打扫环境卫生等非真正技术学习的工作,关键技能不予传授,学生却极其渴望尽量多参与真正的技术工作,尽快地动手实践和掌握技能。另外,校内指导老师因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师资、经费不足等原因未能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仅遥控远程指导学生实习是远远不够的。
(三)管理难度大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校统一安排,另一种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践证明统一安排实习的管理比较方便,而学生自己联系的管理难度很大,因为实习学生自己联系的单位实习地点分散、远离学校,学校受师资、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对每个学生做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学生在生产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解决方法
(一)强化专业思想,增强工作稳定性
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与学生的心态有关。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学校要及早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首先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开始抓起,每学期至少安排2场专业讲座,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农爱农;其次在校园招聘会期间组织更多地企业,特别是邀请在相应企业中有一定成就的校友以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的实习和工作经历,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更多的认识。
企业应为实习生选择优秀的领导或现场指导老师,因为优秀的领导或现场指导老师能成为实习生的榜样,能以他们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年轻人。企业不能忽视待遇问题,要保证薪酬待遇与职位相匹配,要与本行业平均水平相一致,要具有竞争力,真正体现出公平。
(二)加大实习指导力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一是聘请校外基地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技术员作为现场岗位指导教师,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制定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及顶岗实习耗损补贴办法,保证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合法化,取得相应的指导费用,给予相应的指导时间,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二是选用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指导教师可以轮换蹲点,对学生分散的实习点,实习教师可定期现场指导,平时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控,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实习期。
(三)建立完善的实习监管体系
实习监管包括实习安全管理和实习指导。目前的实习安全主要是靠引导和教育,以防范为主。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宣讲安全知识和案例。对于学生的实习指导,畜牧兽医专业群根据专业特色建立“校企共管”校外实习监控办法,即通过学校与校企双方共同管理、考核评价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前做好动员和培训,实习结束时收回实习周记月记及总结、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鉴定,结合校内片区教师检查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摘要: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能顺利开展,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高职兽医 篇10
【摘 要】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参与,规范管理,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兼职指导教师学历,开展技能比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等综合措施,提高校外兼职教师的实践育人水平,使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的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专业 校外指导教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97-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其本质是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建设一支满足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主要是临时决定的,甚至有的实习单位没有兼职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是学生到企业后才由实习单位临时决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没有工资待遇,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认真开展指导工作,很难保证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质量。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偏低。从学历层次来看,目前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队伍中大专和中专学历者居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约为20%,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担任实训教师的就更少;从知识结构来看,有些兼职指导教师专业不对口,尽管学历满足条件但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因而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指导工作。尤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是一个要求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影响到实践技能操作指导。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没有做过教师,没有经历过师资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传道授业的方法和技能,难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没有规范管理。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带有随意性,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比较差,实践能力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最重要的是“技高”,既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但要能承担实践教学,还应当能承担理论教学,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由于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处于“放羊”的状态。
(五)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受到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受校企双方共同影响,目前大部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三赢”,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增加工作负担,企业要生产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高职院校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多数是凭关系和个人感情,难以发挥积极性。
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一)政府或行业协会参与校外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加大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引导、协调作用,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只知用人,只会用优秀人才,哪个学校有毕业生,就去哪招聘,缺乏参加培养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管理和监督,增强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大大提高其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应由学校和企业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推行“双岗双薪”来充分调动企业中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符合条件的个人,经学校、企业和个人三方协商,在自愿的基础上签定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并由学校发给聘书,正式成为學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各方都要严格履行义务,尽职尽责完成各自的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在实习单位有人管、实践技能训练有人教。学校、实习单位要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严加管理和考核,学校应定期支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劳动报酬,同时还应当实行奖罚制度,对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反之要给予处罚。
(三)学校应将校外实训兼职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作为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将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定期支付劳动报酬,定期、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教师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才能提高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四)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学历。虽然高学历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强,但高学历者在更新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也能影响和促进指导学生的不断提高。因此,应该使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共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
(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技能比赛制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技能比赛制度,定期开展技能比赛,不但可以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理论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扩大其影响,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其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共同制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应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制定,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重视,有责任感。同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受用人单位欢迎。
(七)共同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要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离不开企业人员的参与,应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制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制订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更具有实用价值。
(八)制定有利于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成长的人事制度。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共同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安排和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进行项目服务和技术开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实现自我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人事部门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总之,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应坚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服务于企业,为企业解决难题,就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成,路彩霞,潘细妹.调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轻工科技,2012(2)
[2]姜明明,王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1)
[3]吴小苏.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1)
[4]李金兰.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2(8)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桂教高教[2011]65号)
【作者简介】莫文湛(1966- ),男,广西桂平人,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李军成(1963- ),男,甘肃静宁人,博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昌鹏,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梁珠民,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教授;覃建基,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高职兽医 篇11
1 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办法;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 聘任 (聘用) 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行业职业素质。双师素质教师是保证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的根本, 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 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保障, 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
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素质
2.1 基本教师素养
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与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乐于奉献, 组织观念强, 具有团队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手段, 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实施能力。能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特点, 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 并针对不同课型,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熟练运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2 畜牧兽医专业能力
专业教师应具备过硬的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能力。
2.3 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实训教学、实习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不但能胜任理论教学, 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承担畜牧、兽医相关的实训、实习以及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从而使他们考取家畜繁殖工、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执业兽医师。
2.4 创新创业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贴近生产, 社会需求量巨大,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该能独立开设动物门诊和饲料店, 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开发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紧密相连的专业特色课程, 及时更新教学重点,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定期去相关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走访实习实训基地, 回访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 为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3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
3.1 双师素质评价现状
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高职教师的评价多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严重阻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 尽快研究建立一套合乎高职教师特征的评价体系, 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3.2双师素质评价意义
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是高职教师开展工作的方向和准则, 是高职教师努力达至的目标。它既是高职教师评价的出发点, 也是高职教师评价的依据和标尺。
3.3 双师素质评价原则
在制定高职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师的意见, 让高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切实体现学校对教师的期望, 发挥其对教师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评价标准的框架下应制定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标准的载体和具体体现。评价指标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测定的, 应能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并能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时, 应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涵盖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制度五大部分内容, 在此框架下再细化为若干可操作性评估指标。
3.4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