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管理体制

2024-10-20

兽医管理体制(共12篇)

兽医管理体制 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 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 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乡村兽医, 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监督执法工作。第五条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鼓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第六条国家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

(一) 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畜牧 (畜牧兽医) 、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水产养殖专业学历的;

(二) 取得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

(三) 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的;

(四) 经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第七条申请乡村兽医登记的, 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 乡村兽医登记申请表;

(二) 学历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者乡镇畜牧兽医站出具的从业年限证明;

(三) 申请人身份证明和复印件。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 予以登记, 并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乡村兽医登记证应当载明乡村兽医姓名、从业区域、有效期等事项。

乡村兽医登记证有效期五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 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申请续展。

第九条乡村兽医登记证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兽医登记, 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乡村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乡村兽医只能在本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不得在城区从业。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 应当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和必要的兽医器械。

第十三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的规定使用兽药, 并如实记录用药情况。

第十四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 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使用过的兽医器械和医疗废弃物。

第十五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 乡村兽医应当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 保证乡村兽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兽医培训计划。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乡 (镇) 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优先确定乡村兽医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

第十九条乡村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情节严重的, 由原登记机关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 不按照规定区域从业的;

(二) 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二十条乡村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登记机关应当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服务活动满二年的。

第二十一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由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和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信息汇总通报同级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兽医管理体制 篇2

技术规程

加入时间:2010-08-19

郁万英

点击:116

官方兽医培训是官方兽医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官方兽医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为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特制定《2010-2014年全国官方兽医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官方兽医培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各项规定,以提高官方兽医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的官方兽医队伍,为促进兽医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农业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官方兽医培训总体规划,组织培训省及地(市)兽医机构负责人、国家及省级官方兽医培训师资和部分高层次的官方兽医,监督指导地方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官方兽医培训规划和计划,组织培训所属兽医机构官方兽医、地(市、县)官方兽医培训师资、县级兽医机构负责人和部分较高层次的官方兽医培训;地(市)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兽医机构官方兽医和县级兽医机构官方兽医培训;县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官方兽医辅助人员培训。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结合官方兽医职位要求和专业特点,确定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重视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强化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知识更新。要精心编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健全培训评估体系,严格培训考核制度。要将官方兽医培训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学习推广先进的工作方法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3.创新方法,形式多样。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国内规范与国际规则相结合,坚持省级统一组织培训与各单位自行组织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研究讨论与参观学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把培训同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官方兽医学习的主体意识,切实增强官方兽医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学时学分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官方兽医多渠道、多形式参加学习培训的管理办法。推广官方兽医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官方兽医现代化培训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的官方兽医培训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四级官方兽医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官方兽医培训职责,确保官方兽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有关大中专学校的设施、专家和技术优势,努力建设国家官方兽医培训基地。

——全面提高官方兽医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官方兽医知识结构,提高官方兽医专业水平,增强官方兽医依法行政能力,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工作高效、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官方兽医队伍。

——逐步提高官方兽医队伍学历层次。力争到2014年省级官方兽医机构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官方兽医达到100%,地(市)级机构达到90%以上,县级机构达到80%以上。

(二)分阶段目标

——2010年10月底前,制定官方兽医培训大纲,组织开发官方兽医培训系列教材,并不断地加以充实、更新和完善。启动官方兽医在职学历教育。

——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建立官方兽医培训师资库,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更新。

——201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培训。

——2013年12月底前,分期分批分类全面完成省、市和县三级首轮官方兽医培训。

——2014年12月底,完成官方兽医岗位强化培训,官方兽医学历层次全面提高。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对象

省、市、县三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官方兽医和官方兽医辅助人员,重点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

(二)培训内容

官方兽医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行政执法规范;二是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药政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三是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知识;四是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五是官方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六是国际动物卫生规则;七是动物卫生法学理论知识;八是动物流行病学、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兽医经济学、动物防疫信息化应用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三)培训类别

根据官方兽医培训目标,从目前我国官方兽医素质现状出发,重点开展以下五项培训:

1.岗前基础培训。对新录用的官方兽医进行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药政、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官方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和动物卫生法学理论知识等方面培训,经资格考试合格的方可上岗。官方兽医岗前基础培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岗前基础培训由省、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岗前基础培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50学时。

2.继续培训。对在岗官方兽医进行动物卫生法学理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和岗位兽医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官方兽医依法行政能力和兽医专业技术水平。官方兽医继续培训由省、市两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官方兽医继续培训实行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学习培训不得少于30学时。

3.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对承担官方兽医培训的人员进行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动物卫生法学理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和国际动物卫生规则等方面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官方兽医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建立健全官方兽医培训师资库。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分别由农业部和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0个学时。建立官方兽医师资轮训制度,官方兽医师资每三年要轮训一次。

4.官方兽医管理干部培训。对各级兽医机构管理干部进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兽医医政药政管理等进行轮训。省级兽医机构管理干部培训由农业部组织,地、市、县级兽医机构管理干部培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5.兽医专业学历教育。与相关兽医院校联合开展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提升官方兽医队伍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官方兽医队伍兽医专业基础知识。

(三)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官方兽医培训采取定期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

2.短期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短期培训以兽医法律法规讲座、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为主;长期培训以进修班、研讨班等形式为主。

3.课堂教学与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在传统课堂培训模式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创新培训方式,组织开展网络培训,实现培训方式现代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官方兽医培训组织领导。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官方兽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官方兽医培训组织领导。要抓紧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官方兽医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各级官方兽医培训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要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加大官方兽医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培训任务。要建立健全官方兽医继续培训档案,加强官方兽医继续培训效果评价和考核,切实把官方兽医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官方兽医培训教材建设。要按照分步推进的要求,坚持开发与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官方兽医培训教材体系。农业部要组织制定官方兽医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官方兽医培训系列教材。要加强电子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材等多种类型教材的开发。官方兽医培训大纲、培训教材要满足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并随着新的兽医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动物卫生监管规范的出台及时更新调整,形成一个既相对稳定规范、又适应兽医工作需要的官方兽医培训教材体系。

(三)加强官方兽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农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官方兽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官方兽医培训师资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农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要定期举办师资轮训班,不断更新官方兽医培训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要加大官方兽医培训师资资源共享力度,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官方兽医培训,应从官方兽医培训师资库中选取授课教师。

(四)深化官方兽医培训理论研究。针对官方兽医培训需求差别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机构多元化、培训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官方兽医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注意吸收我国官方兽医培训的经验和借鉴国外相关培训的有益做法,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官方兽医培训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在认识和把握官方兽医培训规律上取得新成果,并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实践。

兽医管理体制 篇3

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农村

中图分类号:S85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72-1

0 前言

近年来,高致病性畜禽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兽医工作已经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兽医工作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兽医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机构不健全、职权混乱、法律法规不完善、兽医队伍薄弱、严重缺乏专业兽医人才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农村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对目前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村兽医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村畜牧工作一般主要由各县畜牧局或农业局管理,但兽医工作各地几乎都没有单独设置管理机构,这种结果造成管理不能实施统一,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1]。如一部分屠宰企业的检疫商业部门在进行管理,卫生部门也在进行管理,还有内外检分设等,这些职权交叉和分离的现象给防检疫工作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困难,防疫工作的协调难以统一,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1.2 防疫工作管理紊乱

我国农村兽医管理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农村兽医的防疫工作管理中,往往只看表面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管理紊乱。在一些兽医问题的处理上,甚至视同于一般性的农业技术来处理,方法片面,往往致使大量兽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加之农村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经费严重缺乏,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3 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

我国兽医管理目前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管理比较混乱。虽然目前已制定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兽药管理条例》等,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如执业兽医的管理、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很多方面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导致管理十分紊乱。

1.4 缺乏专业兽医人才

我国农村兽医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基层,很多兽医都只有小学文化或者没有受过教育,甚至很多兽医进入这个行业只是为了一份工作,他们的技术只停留在现象上,而且都是长期经验所得。据统计,在我国县乡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兽医主要在35岁以下,而这个群体仅占基层兽医的28%。而部分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兽医工作者,则多数在县级单位工作,与基层兽医严重脱节。兽医人才的严重缺乏让乡镇防疫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在乡镇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对畜禽疾病的堵、防、检、控等工作都难以落实。

2 对农村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健全农村兽医工作管理体系

政府要提高对兽医工作的重视度,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门的内设机构,各地县要实地调查出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根据实际研讨出可行的兽医管理模式,按照程序向上级报批。上级部门要杜绝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对申报方案深入论证后给予批复,并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对由于管理方面造成的重大疫情要依法追究各级管理部门及实施部门的责任。

2.2 大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力度,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将已经考核录用的乡镇动物检疫员、防治员的编制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其他站股室划出,按乡镇设立相应的畜牧兽医站,对畜禽的防疫和检疫及公益性技术进行推广服务,县级兽医管理机构统一对人员、经费和业务等进行管理。同时,鼓励和引导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人员领办、创办经营服务性实体。

2.3 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对我国动物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完善,抓紧制定兽医管理和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兽医管理工作得到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促进兽医工作的健康发展。

2.4 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兽医专业人才

基层兽医是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担负着千家万户的畜禽诊疗任务,加强农村兽医队伍的建设,成立兽医行业协会,规范从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兽医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兽医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更新兽医知识。大力向高校引进兽医专业人才,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

3 结语

我国农村作为畜牧养殖的主体,其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以上是结合我国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作出的解析,其观点可能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农村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各地要对本区域的畜牧业进行合理重估,根据实际重新配置当地的兽医管理模式,优化兽医队伍结构,建立高效规范的兽医管理体制,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的專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人员专业素质,以适应畜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促进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4

(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8号公布, 2013年9月28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3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2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2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2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1 000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实验动物饲育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动物园等单位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以决定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依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注册后, 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开具兽医处方笺。

前款期限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确定, 但不得超过2017年12月31日。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兽医师, 注册机关应当在其执业证书上载明“依法注册”字样和期限, 并按执业兽医师进行执业活动管理。

第四十二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最新) 篇5

第17号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1月4日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孙政才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鼓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第六条国家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

(一)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畜牧(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学历的;

(二)取得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

(三)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的;

(四)经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

第七条申请乡村兽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乡村兽医登记申请表;

(二)学历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者乡镇畜牧兽医站出具的从业年限证明;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和复印件。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乡村兽医登记证应当载明乡村兽医姓名、从业区域、有效期等事项。

乡村兽医登记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申请续展。

第九条乡村兽医登记证格式由农业部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兽医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乡村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乡村兽医只能在本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不得在城区从业。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和必要的兽医器械。

第十三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的规定使用兽药,并如实记录用药情况。

第十四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使用过的兽医器械和医疗废弃物。

第十五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乡村兽医应当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兽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兽医培训计划。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优先确定乡村兽医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

第十九条乡村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登记机关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不按照规定区域从业的;

(二)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第二十条乡村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登记机关应当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中止兽医服务活动满二年的。

第二十一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由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和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信息汇总通报同级兽医主管部门。

兽医管理体制 篇6

【关键词】兽医诊疗管理;问题;对策;管理体制;技术人员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改革开放之后,畜牧部门的主要力量都集中于动物检疫和防疫工作中,动物诊疗所占的比重减小。但是,兽医诊疗工作的工作量却大大增加,同时,兽药的经营权不断扩大,随着所需要的兽医诊疗人员也就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兽医诊疗队伍迅速扩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人中有畜牧站的在岗人员,有卖兽药的直接从事兽医诊疗工作的人员也有“自学成才”的人,兽医诊疗队伍冗杂,严重影响了兽医诊疗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养殖业的增长速度。

1.我国兽医诊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

1.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

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1.2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部分在农村的基层工作人员私自把不明来源的疫苗注射到动物的体内,疫苗的质量以及注射的剂量的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部分疫苗注射之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药物长时间在动物内,减弱了动物的免疫机能,给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解决我国兽医诊疗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进行兽医登记应该来说是农村兽医管理制度的基础。凡是在农村从事兽医诊疗人员必须到相应主管部门进行兽医人员的登记。只有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才能发放登记证,同时要加强对登记信息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农村兽医的培训,对于每一位上岗的农村兽医都必须经过考核方能持证上岗,其次,根据各农村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规划,不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兽医培训,提高农村兽医基础技能,结合职称晋升前的岗前培训。不断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让每一位兽医执证上岗,逐步强化农村兽医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兽医诊疗综合能力。

2.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我国动物诊疗机构有1万多个,兽药生产企业1700多家,其中生物制品企业近百家,这些单位和企业,都配备有相应的兽医人员。我国有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等单位兽医工作人员约26.5万人,承担着政府兽医服务职能;有64.5万名村级防疫员,协助承担着一线防疫任务。这三部分总合超过100万人。虽然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从人员素质看,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兽医服务提出的基本要求。为此,应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针对兽医工作人员少的现状,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兽医工作人员的收入待遇,吸引部分兽医人员向农村发展。其次可以吸引大学生兽医想农村支援,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兽医给予相应的补贴与优先政策,让农村能都吸引大学生,让毕业了的大学生愿意去农村从事兽医工作。同时,还可以吸纳中小型农场的农场主从事兽医工作,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强化兽医队伍。

2.3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2011年12月10日,第二次全国执业兽医师考试成绩正式对外公布了。作为我国执业兽医师准入制度确立后进行全国性考试的第二年,报名人数和考试人数较第一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降幅。国家对于执业兽医师的要求,也从原先的省级扩展到全国范围。并且明确规定,从2013年开始,所有从事动物诊疗工作的兽医工作人员必须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后才可上岗。执业兽医师将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強兽医诊疗管理,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兽医诊疗的管理,可以提升整个农村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素养,健全相应的机制。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科]

【参考文献】

[1]王仲兵.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雷桂明.加强兽医诊疗管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农技服务,2014(10).

[3]赵亚玲.提高我国兽医诊疗的管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

[4]赵亚玲.浅析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7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农业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六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二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两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2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2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2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实验动物饲育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动物园等单位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以决定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依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注册后, 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开具兽医处方笺。

前款期限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确定, 但不得超过2017年12月31日。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兽医师, 注册机关应当在其执业证书上载明“依法注册”字样和期限, 并按执业兽医师进行执业活动管理。

第四十二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兽医管理体制 篇9

1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1.1 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之一表现为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机构内部人员职责不够清晰。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制度办事[1]。但是, 就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 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编制性质以及单位的管辖范围等均存在混乱不清的情况, 这给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导致工作人员根本不清楚自己单位和岗位的定位, 对自己的职责不甚清晰, 最终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制约了行政能力的发挥。

1.2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但是从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详细情况来看, 经费不足是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弊端, 也是影响防疫进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由于动物疫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特征, 不少部门对于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投入的经费较少, 有时甚至会截留用于兽医防疫管理[2]。因此, 整体上来说, 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是严重不足的, 而用于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兽医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 计算机设备等老化现象严重, 其他经费也较往年更少, 极大地制约了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

1.3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实施, 需要依靠技术支持体系的帮助。疫情监测体系是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持体系, 其通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来达到预防和及时治理的作用。但是, 就我国兽医防疫的疫情监测体系而言, 财力的限制和地方主义的阻碍均导致了技术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3]。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的技术支持中偶尔会出现虚假疫情或者知情不报的情况, 导致贻误最佳防治的时机。而不少地区也在发现紧急疫情时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 导致决策不及时或者决策错误, 这些都对疫情的防治不利, 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2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2.1 改革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如对兽医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符合当代动物疫情防治的需求。因此, 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 保证畜牧品种的安全和健康。此外, 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 因此各地制定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要求各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建立科学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2.2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要做好兽医防疫管理工作, 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设, 需要政府加大对兽医防疫管理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首先, 就财力的投入来说, 政府要适当增加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投入。这部分经费需要用于兽医防疫的管理项目和实验项目, 当然也需要对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行适当的提高。兽医防疫管理项目投资是为了保证提高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提高人员薪资待遇则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4]。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增加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形式来提高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为兽医防疫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3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发生,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者治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 如研究实验室、疫苗生产实验室等。实验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实验室性质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按照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合理的分配, 加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才算是真正完成[5]。当然, 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同样需要考虑到实际问题, 各地区养殖行业发展模式和环境等均存在差异, 对其进行技术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结语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为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因此, 要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 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完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并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洁.中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策略与兽医防疫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 201 (511) :124.

[2]陈明和.浅谈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困境与创新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 (23) :46-49.

[3]郑红娥, 李小云, 汪力斌.禽流感疫情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一项基于家禽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 (53) :24-33.

[4]董建美, 张娜西.边境地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 201 (46) :80-82.

浅谈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篇10

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建议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 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涨幅不停, 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 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控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 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1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机构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顺

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 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 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 职能重叠, 造成管理效率低, 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工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 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 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 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 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 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 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 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 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1.3 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1.3.1 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 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 36~45岁的占31%, 46~60岁的占41%, 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1.3.2 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 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 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 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 知识严重老化。目前, 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 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 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1.4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到目前为止, 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 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 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2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 缺乏专业人才, 法律不完善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局部蔓延, 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 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2.1 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 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 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而不是只喊在嘴上。

2.2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 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 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 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 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2.3 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 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 保证人力资源储备,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 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 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 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2.4 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兽医管理体制 篇11

【摘 要】分析实验室废弃物直接排放造成的危害,针对当前实验室废弃物存在的情况,提出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 废弃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95-03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完善规章制度、减少实验室废弃物产生量、规范废弃物安全处理及实验室耗材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实践。

一、实验室废弃物直接排放造成的危害

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化学性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和药物性废弃物。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加,实验室利用率也越来越高,各类实验项目产生的废弃物也逐渐增多,不少实验室成了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源。具体表现在:包括细菌与病毒培养物、动物组织及尸体以及棉球、棉签、纱布及一次性医疗注射器等污染性的实验耗材,实验室直接排放这些感染性废弃物具有引发疾病传播危险;随意丢弃医用针头、手术刀片、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瓿等损伤性废弃物,容易导致刺伤或割伤人体;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化学试剂、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洗液及破损的汞温度计等化学性废弃物,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裸露的废弃物是蚊、蝇、蟑螂、老鼠等生物繁殖的良好场所,废弃物中的许多病原微生物能通过这些生物的活动将疾病传播给人类,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当前实验室废弃物存在的情况

(一)品种多样,数量较小,排放不规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主要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饲料营养等四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课题组统计四个专业的实验室废弃物产生量为:化学性废弃物59.9kg(其中,固体类6.5kg、液体类53.4kg)、感染性废弃物4519.3kg(其中,动物类4227.2kg、非动物类292.1kg)、病理性废弃物1278.5kg、损伤性废弃物432.3kg、药物性废弃物10.9kg。经分析发现,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具有量少、成分多达87样、排放时间不定、不易处理等特点,这些因素给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增加了难度。

(二)实验室废弃物的影响易被忽视

由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类学生人数多,如果平均计算,每个班级、每个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很少,导致多数师生认为废弃物不处理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废弃物常被当作生活垃圾被运走或排入下水道。

(三)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度低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二十六条规定,要求实验室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目前处置废弃物的方式主要是实验结束后,用过的动物及其组织、器官被送到专门的化尸池进行生物热发酵,用过的血清、培养液、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处理,而其他废弃物多数被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程度低的原因:一是由于废弃物数量不大,排到污水中被稀释,环保部门不容易监测到,导致相关规定对废弃物排放难于起到约束作用。二是由于缺乏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经费或经费有限,而不能或不愿开展实验废弃物安全处理工作。三是由于实验室废弃物种类多、量小,有资质的处置中心担心运输及处置成本高而不愿意代理处置。

三、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的措施

国家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7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将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纳入了环境监督范围,长期被忽视的实验室污染已经引起重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畜牧兽医专业类学生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系部,在校生年平均有46个班1782名,每年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产生的废弃物数量较其他专业多。为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本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保证。根据国家对医疗废弃物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的科研和教学特点,讨论制定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及教学易耗品管理规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规定》等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对请购、使用过程的监控,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实践证明,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对开展废弃物安全处置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

(二)落实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责任

制度健全只是实验室安全处置废弃物工作的第一步,有效地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才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而落实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责任是做好安全处理工作的前提。为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工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成立了由系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教研室主任和实验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系部—教研室—实验室”的三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络。系主要领导、教研室主任、实验室负责人等三方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即系主要领导与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实验室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置。

(三)探索实验室废弃物产生量最小化的有效途径

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要从减少产生量的源头抓起,将减量化和无害化作为工作目标。减量化的做法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验设计中,在不影响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微量法、小动物代替大动物等措施,节约化学试剂、动物组织的用量,以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对于能循环使用器物、实验动物及动物组织的尽量做到多个班级、多个实验及多人循环使用;在保障技能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多选用无污染的替代品,如用生理盐水替代疫苗供学生进行动物接种技能练习;用无传染性替代传染性菌种或毒种,如微生物实验课的“细菌的涂片和染色”、“细菌的移植和分离”及“小白鼠的接种与剖检”等实验项目,从池塘或空气中分离出所需的细菌作为菌种,对学生和环境没有危害和传染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了感染性废弃物的产生量。根据统计,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平均每位学生产生的废弃物为0.782kg,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1.665kg废弃物产生量下降53.03%。无害化的做法是要求实验室将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确保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根据统计,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废弃物获得安全处理的比例为91.58%,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46.56%相比,提高了45.02%,很好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校园的环保安全。

(四)规范废弃物安全处理的方法

1.分类收集及存放废弃物。使用专门容器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和化学性废弃物,并在专门地点集中存放。

2.分类处理废弃物。对于棉球、纱布、牙签、胶布、塑料袋、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等一般性、感染性耗材废弃物,要即时使用特制的内衬防渗的医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塑料桶收集,定期灭菌后,定期统一处理;对于可以循环利用的感染性器物则要及时用过氧乙酸消毒处理后集中回收;对于载玻片、玻璃瓶、试管、平皿、安瓿、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损伤性废弃物要分别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定期灭菌后统一处理;对于病猪、病鸡、病鸭、小白鼠、鸡胚等实验动物及其组织器官的病理性废弃物,禁止随意丢弃,要按要求消毒后倒入发酵池进行生物热发酵;对于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用过的培养液、培养基,及时经高压灭菌处理后再排放入下水道;对于实验中产生的废酸、废碱要集中收集,统一存放,定期中和处理达PH值6-9后倒入下水道;不能自行处理的危险的残余试剂及分析残液、洗液及少量过期、淘汰、变质、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分类放入密闭容器内贮存,粘贴上显著标签分类收集,集中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害物处理资质的公司(部门)进行处置。通过分类、规范处理,从而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五)规范实验室耗材的日常管理

从加强试剂保管、物品请购、改进实验方法等方面入手规范实验耗材的管理。将试剂按理化性质、生物活性、毒性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分类分区存放管理,并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麻醉品等危险品设专室专柜储存,双人双锁妥善保管,实验人员领用时必须作好详细领用登记。实验室物品的请购、验收建立电子档案,随时可查询其使用及购买的数量情况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实验老师在每学期上实训课之前,根据节约、环保及满足实验要求的原则下,预先计算好实验耗材的用量,以减少废弃物生成量。

(六)降低废弃物安全处理经费

实验室废弃物产生量相对于企业的少,但种类多,如果全部交给危险废弃物处理企业处理,处理费用大。采取分类收集,能自行安全处理的尽量自行处理,是减少处理费用及处理难度关键环节,如有感染性的微生物培养基、菌种、一次性注射器及时将金属针头及塑料针筒分别收集,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将针头交给具有不同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所能处理,其他的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因此,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实现废弃物分类收集,既能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又能减少混进生活垃圾后的处理难度,从而减少废弃物处理费用支出。

(七)加强师生的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意识教育

环境保护需要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环保教育也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学生的行为往往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为此,系(部)每学期举办1场报告会,对师生进行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每学期开展1期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班;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废弃物收集、保存及处理等指导工作;将实验废弃物安全处理纳入学生平时成绩、技能成绩的考核范围,并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这些措施,提高了实验教学人员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将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辐射到整个社会。 (

四、结语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畜牧兽医专业类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有效处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全校师生的提高认识,进一步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彻底杜绝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谷庆云,冯贤,郭少杰.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10)

[2]刘雪凌,张培兰.浅析高校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综合处理[J].化学通报,2012(75)

[3]张东方,许可,陈松泉,等.高校实验室废弃物排放与管理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01)

[4]汤小蕾,俞松林.药物分析实验室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

[5]黄桂琴.浅谈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

乡村兽医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12

1 畜牧业生产及乡村兽医管理现状调查

苍溪县兽医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已经完成,组建了苍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县畜牧食品局管理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组建了苍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县畜牧食品局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技术支撑机构。全县统一按乡镇建立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乡镇畜牧兽医站39个,为县畜牧食品局派驻乡镇的事业单位。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经费及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了村级防疫网络。各行政村设村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县财政每村每年补助1200元。

2 乡村兽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老龄化

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职工中45岁以下263人,占66%,45岁以上133人,占34%,因为超编,近三年内很难空编进人。

2.2 职业化程度差

大多数乡村兽医人员未经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村防疫员也只经过短期培训,大部分仅仅掌握了打预防针和医治简单疾病的技术,仅少部分人跟师学艺,能医会阉。

2.3 诊疗技术水平低、方法简单、缺乏防疫的整体观念

大多数人仅仅掌握了打针与阉割技术,说到防疫就是打预防针、防传染病,缺乏把饲养与管理知识有效应用在防疫上;不习惯使用诊疗器具,凭经验和感观诊断疾病;治病不讲疗程,乱用药和不规范用药的情况突出。

2.4 职业道德素养欠缺

个别人员以销药盈利为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差,缺乏一个兽医工作者应有的良知。

3 对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3.1 进一步提高乡村兽医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乡村兽医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各项动物防疫措施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乡村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技术传授到基层。

3.2 做好乡村兽医登记管理

乡村兽医登记是最基本的乡村兽医管理制度。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到当地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对符合条件完成登记程序的及时审核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加强登记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乡村兽医档案。

3.3 加强乡村兽医培训

以县为单位制定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兽医培训,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是当前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实行一年一小训,两年一大训,结合职称晋升前的岗前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推进乡村兽医向执业兽医发展,逐步提高乡村兽医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动物防疫综合能力。

3.4 严把进人关口

今后乡镇畜牧兽医站招录职工要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同时打破乡村界线,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村兽医防疫员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

3.5 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建议以县建立兽医协会,乡镇设立兽医协会分会,发挥行业指导、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等作用,团结和组织兽医工作者,提高兽医业务素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3.6 明确职责,狠抓管理

按照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和强制免疫的组织实施,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和报告;以及畜牧兽医先进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兽医体制改革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具有半官方性质,但其工作重点要从过去单一的技术服务向从事公益性服务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村动物防疫员主要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经营活动,协助实施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免疫,报告动物疫情和协助疫情处置等工作。把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可以激活市场要素,为不享受公共财政资源的乡村兽医提供生存发展空间,也为农村养殖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3.7 增大投入,改善条件

上一篇: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下一篇:动态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