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2024-09-15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共3篇)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1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AA市财政局农业科 XXX

5月中旬,在陪同市人大领导检查XX县关于《动物防疫法》执行情况的同时,我对该县的乡镇兽医体制改革和畜牧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了解,有些体会和思考。

一、乡镇兽医站改制和体系建设情况

XX县乡镇兽医站2003年改革前,全县20个乡镇的原兽医站职工总人数137人,其中退养人员24人。按照该县编制委员会、县委分别在1996年、2001年不同时期的文件精神,畜牧兽医站分别确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集体单位,人员均为集体性质人员。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部分畜牧兽医人员已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和诊疗活动,自负盈亏、个人核算,集体性质和核算实际上不复存在,全县有资产的兽医站仅11个。

2003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对全县乡镇兽医站进行了改革。一是按照集体所有制单位终止的相关规定处置资产;二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经济补偿或不补偿、解除劳动合同,符合相关条件的退养人员交回县畜牧局管理;三是从新定编。对乡镇动物防疫、畜产品检疫和监督等政府公益性职能的,在全县设立了19个乡镇畜牧站,定编44人负责承担,由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目前,在岗人员组成有县局分流人员、引进专业人才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入的共23人,其中畜牧兽医大学学历4人、大专5人、中专14人。同时,县政府组建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每村设1名防疫预报员,经过筛选、培训和签定合同上岗。全县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健全。改革后的乡镇兽医站性质为全民事业性质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供给按照相关规定全部由财政性资金予以保障。村级防疫预报员待遇根据行政村大小、畜牧业规模和工作量确定,由财政性经费承担,全县每村平均400元/年.村。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县、镇乡、村三级畜牧防疫体系建设很有必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市畜牧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达69.4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2%。并且畜产品卫生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畜牧养殖分布在广大农村,畜牧防疫、检验等工作必须从基层抓起。

二是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解决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离问题,明确了基层畜牧部门的职责。公益性的含义是带有政策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事业。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政府承担的畜牧卫生防疫、检疫等公共职能不能缺少,公共财政支出应应保尽保必要开支,不能因为平安就不重视甚至减少必要的经费,发生突发性疫病了就不惜一切代价。

三是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人员积极性。改革后的基层畜牧人员专业、精干,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吃皇粮”的基层畜牧人员一方面该保的保了,另一方面定员定岗和大量的防疫工作、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也使他们有了压力,避免了过去人浮于事、一心二用的现象。分流的或从事兽药、饲料等经营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了畜牧服务业的发展。

四是建立了应对突发性畜牧疫病事件的保障机制。应急预案中明确建立了消毒组、扑杀组、专家组、群众宣传组及相关负责人,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所需大量具体工作人员在全县乡镇、部分村统一抽调在岗畜牧人员组成,在组织保障、人员力量上给予了保证。我认为,即使人员还不够,可以花钱买服务,临时聘请人员帮助处理一般性事务,能够保证应急所需。同时,要按照应急预案适时加强演练,完善各项措施,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把疫病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是要加强乡镇一级畜牧站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防疫预报员培训。从全市来看,无论是改革与否的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大多数乡镇畜牧站基础设施差、条件简陋。全市20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还有63个站无办公用房,46个急需维修改造,无疫苗冷藏设备等。市畜牧部门制定了《AA市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三年规划》,去年市财政安排了40万元为15个乡镇配备了疫苗冷藏、疫病诊断和快速扑灭器。今后,应按照乡镇改革走在前面的和重点急需改造、完善的乡镇畜牧站进行排序改造和完善。区县级财政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力所能及地配套支持,逐步加强和完善乡镇一级畜牧站建设。另一方面要切实建立村级防疫预报员制度,落实人员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待遇方面可根据各区县情况量力而行,有高有低。

六、乡镇一级的政府服务职能不能缺少、人员不能缺位。我市屏山、高县分别作为省、市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县,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合理定位,特别是高县把乡镇政府职能从新定位为领导职能、发展职能、服务职能、稳定职能,畜牧兽医站、计生站等“五站一所”按片区设置,由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因此,我认为目前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合理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备,做到公共职能不能缺少、人员不能缺位,整合资源、精兵简政、保障有力。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2

1.1 现有人员情况

全县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9个, 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45名, 其中从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中公开招聘27人, 学校分配12人, 就业安置2人, 退休军人4人, 男女比例4.6∶1, 其年龄结构情况:30岁以下4人, 30~35岁6人, 36~40岁4人, 41~45岁6人, 46~50岁2人, 50~55岁6人, 56~59岁17人。文化结构情况:中专37人, 大专4人, 高中2人, 本科2人。另外, 还有自收自支临时工33名, 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 大部分是初中文化。

1.2 主要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农技推广建设项目的实施, 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用房、设施、设备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在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内办公, 配备了冷箱 (柜) 、防疫仪器设备、电脑、相机、桌椅柜等办公用具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站容站貌有较大改观, 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大多数站都设有服务大厅、培训室、检测诊断室、办公室和附属功能区, 大多数乡镇农技综合站建设面积300 m2以上, 县政府按每新建1个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20万元、每改扩建一个乡镇农技综合站1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不足部分由县农业局向上级争取资金和规范处置闲置资产解决。总体上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

1.3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乡镇站工作重点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禽品种改良、畜牧兽医技术示范推广、猪场粪污治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畜牧业生产统计及信息传递工作。大多数站能认真履行职责, 较好完成工作任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队伍建设薄弱

乡镇畜牧兽医站队伍其前身主要来自农村民间兽医、阉割员, 有的是祖传的, 有的是以师带徒的, 多数未受过正规学校培训, 后来陆续吸收了一部分受过学校培训的人员 (包括职中、农广校、农函大毕业的) , 文化水平总体偏低, 尤其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尚存在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工作人员偏少, 全县1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正式工作人员45人, 平均每个乡镇只有2.4人, 与繁重工作任务不对称。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 50~59岁人员有23人, 占人员总数的51%, 35岁以下10人, 占人员总数的22%, 36~49岁人员12人, 占人员总数的27%, 年龄结构偏大,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兽医工作的要求。

2.2 仍有部分站办公设施条件落后

虽然大部分乡镇站办公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 但还有部分乡镇离上级规范化建设标准有一些差距, 少数站办公用房狭小或陈旧, 其他工作设施条件较差, 站容站貌有待改观, 工作人员不安心工作。

2.3 经费不足、管理待加强

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2万元工作经费, 分配到畜牧兽医工作经费只有几千元,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经费紧张。少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重收入、轻监管, 内部管理松懈, 人员履职不够, 工作任务完成较差, 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有待转变, 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3 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全县乡镇畜牧兽医工作队伍人员偏少、文化技术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等实际情况,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培训, 尤其加强对中青年人员培训力度, 保障能够承担工作任务。二是要抓紧制定和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再过5至10年, 现有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中1/2以上人员要退休和面临退休, 在“十三五”期间, 全县至少需要40~50名大学、专科或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充实到1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使每个站工作人员平均达到3~4名, 并通过一定年限的锻炼, 以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建议县农业、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将定向招生计划和人员招聘计划上报, 争取上级批准实施。

3.2 改善工作条件

争取国家畜牧兽医项目资金支持, 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更多的工作经费, 改善办公条件, 添置交通服务工具和办公用具,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工作手段现代化, 提高人员待遇, 吸引留住人才尤其年轻专业人才, 为他们安心工作、做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3 转变工作职能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在新形势下, 改革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职能应转变, 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执法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 依法放活物技结合等经营服务。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管理, 规范畜牧兽医服务程序, 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惠农政策, 密切关注和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等热点问题, 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为了便于配合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执法工作和开展官方兽医人员巡查工作, 建议全县各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并挂牌, 与乡镇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 一套人马。

4.4 完善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3

深化改革

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于全面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广东省财政厅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明确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和途径。作为最基层的财政单位,如何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全面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瓶颈问题,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适应全省财政改革新形势新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以近2年来XXXX工作情况为实例,谈谈对乡镇财政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近年来XX财政改革的亮点

(一)强化统筹收入支出,运作管理更顺畅。坚持千方百计做好收入全镇财税工作,全力以赴投入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领导分区分片分村抓收入制度,乡镇联动配合,不断推动落实涉税信息上报机制;按照公平税负原则,加大存量税源监控力度,加强抓点、扩面、挖潜“三手齐下”严抓税收征缴。特别在取消农业税后,我镇财税收入一度跌到增幅“谷底”的时候,县委县政府连续召开多场财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财税征管工作,综合施策,采取一揽子财政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了财税收入工作,有效确保了全镇收支平衡。坚持厉行节约,加强预算管理,从严从源管控

一般性支出,确保了近两年全镇全年“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在收支矛盾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预算统筹管理,统筹有限资金,重点改善民生,保障了一大批县委县政府项目建设投产。树立预算法定权威意识,夯实加快支出进度责任,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盘活乡镇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统筹调度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扭转了取消农业税以来财税收入一路下行的不利局面,收支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改善,县委县政府预定重大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把顶层设计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调节利益分配、支撑发展大局的基础性作用。结合XX镇改造升级的形势任务,把握时机,探索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坚持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公共财政预算所有科目细化到“项”级,转移支付列至具体项目,对涉及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的大额项目进一步细化编制;深化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完善财政预决算批复和公开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公开内容,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透明镇政府“钱柜”。深化集中支付改革,完善规范拨款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支出绩效评价导向功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支持城镇重点公共设施向社会购买服务,推动政府公共资金逐步向社会组织让渡,创新公共 资金公平配臵新机制。

(三)突出抓好群众利益,保障惠民齐突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全县民生类支出两年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以上。一是支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镇教育经费支出3.85亿元,增长15.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74%,保障教育经费“连年增长”。二是支持加强底线民生保障。建立健全底线民生长效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我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镇拨付各项底线民生资金逐年增长,资金总量为XX县全县第一。三是支持稳定扩大劳动就业。支持健全完善社会就业保障政策,加强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四)着力加强财务监管,财政秩序更规范。强化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制,落实行政决策集体讨论研究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论证机制,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突出抓好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罚、及时督促整改,及时堵塞漏洞。不断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凭证资料管理,配套完善监督措施,加强业务流程衔接性和监督制衡力,提高资金拨付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整治镇政府“小金库”、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党政领导多占办公用房等专项行动,把开展专项整治和严肃财政纪律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财政监督从源头整治和预防“四风”问题的 职能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乡镇财政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钱”的职能淡化,“管钱”的职能强化,“发钱”的职能凸显,其工作任务和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财政在全面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收入职能明显减弱。取消农业税后,多数地方乡镇财政固定税收收入大幅减少,仅剩下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两个税种,税源有限,涵养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高。乡镇非税收入中,社会抚养费占较大比重,有的占到80%左右,而乡镇要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需依靠村(乡)级组织的协助,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奖励,扣除征收成本后乡镇自留结余较少。由于乡镇税务所按片设臵,征管人员少,加之税务人员经费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乡镇财政所的协调难度。

(二)科学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过去的传统手工记账的核算方式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财政管理系统,财会精细化管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操作规范不够精细,信息不能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项目设施不够合理,硬件配臵标准较低,财政信息丢失或涉密的风险性较高;财政管理工作关口没有歉意,有的还是被动地核算记账,尤其是“村账乡代理”,大多数村级单 位没有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常态化、透明化缺失。

(三)财政监督管理严重滞后。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化,会计核算、补贴资金发放、民生民本支出、项目资金的管理职能均需要逐步加强,但财政监管职能的弱化已成为“众矢之的”,转变迫在眉睫。由于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对民生支队投入加大,上级下达资金不断增多,但分属财政、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资金分散、多头管理,乡镇财政“看得见、摸不着”的现象普遍。项目资金检查一般由本部门组织,存在只重工期,应付上级,不闻不问、不查不告等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应派员全程参与,但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多数沦为“看客”,事后跟踪问效,由于人手不足,评审工作全面细致开展较难。

(四)预算管理职能严重削弱。县财政统揽了乡镇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发放、组织财政收入、代为编制预算、专项资金项目储备申报和分配下达等业务,乡镇财政只承担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资申报、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报账核算和涉农专项资金的兑现落实等具体业务,收支管理工作单纯、业务局限性强、范围狭窄,缺乏统筹调控余地。乡镇财政实际上仅相当于县财政的一个预算单位,成为县财政的报账单位和“出纳员”。

(五)队伍建设问题制约发展。当前乡镇财政所队伍建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教支持较少,缺乏专业指导。省、市两级财政部门没有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大多是由预 算、综改等科室负责业务部署和工作指导,极少数县财政局成立了乡财科。总体上看,乡镇一级(对上挂县,对下挂村)监管什么和如何监管,财政工作如何开展,缺乏上级财政明确的指导和支持。二是干部人数不足,队伍人心不稳。许多乡镇财政所人员较少、分布均匀,与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匹配,部分财政所只有2、3名工作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乡镇财政干部中,行政、事业、聘用人员并存,长期混编混岗,身份模糊,造成人心浮动,不利于工作。三是缺乏业务培训,整体素质不高。乡镇财政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

一、老化,有些还不会使用计算机,长期得不到财政政策和业务知识等正规培训,形成基层财政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局面。

(六)机制不全影响改革深入。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上移到县财政后,乡镇财政只能维持保工资、保运转,没有财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一些经济发达镇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财力基础,对县区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强,与县区经济发展的形势不完全适应,财政保障能力较弱,急需进一步完善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乡镇财政的工作指导。

(七)基础建设滞后亟需解决。从总体情况看,乡镇财政办公用房条件较差,工作经费紧张,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XX多镇财政所为例,与乡镇政府机关合署办公占多数,无独立办公场所,虽已全面实行电算化,但硬件设施落后。据调查,有的财政所7个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办公室,个别财政所还有租用民房办公的,办公桌 椅、电脑设备大都多年没有更换,一些边远山区根本没有配备现代化办公设施,且绝大多数乡镇财政所尚未配备公务用车,相关财政工作极难展开。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对策

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乡镇财政所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对准焦距、抓住要害、找准穴位,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才能真正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应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乡镇财政指导统筹。1985年4月和1991年12月,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乡镇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管理体制。今年来,财政部围绕发挥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干部培训等相继出台了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趁着广东省率先开展财税改革的东风,抓紧抓快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对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重要性、职能定位、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干部培训、硬件建设等提出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指导,为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机构统一、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发展经济,壮大乡镇一级财政实力,是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铺开财税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一定要更新理财观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体制提出的要求,大力培植财源。一是调整思路。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力度,重新构造适应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财源结构,把乡镇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财源优势。二是务实基础。要因地制宜,着力做大做强农业和工业,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共同致富,促进财政增收。三是壮大财源。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其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

(三)加快乡镇机构体制改革。要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格局,全方位下放人、财、物、事到乡镇,使乡镇真正成为一级实体政府。对具有经营收费性质的乡镇“站所”实行市场化运作,强化财政来源。适当合并现有的乡村学校,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对教师队伍在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整顿和压缩,以便开源节流。要按照政企分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裁撤、合并乡镇机构。要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区分不同类型,实行有所区别的乡镇财政体制。

(四)加大乡镇财政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坚决贯彻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精神,坚持依法治税,以税聚财,强化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一级金库,真正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金库。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各乡镇财政所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决算制度,坚决转变过去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乱支滥用、随意开增支口子和提高支出标准的不利局面,逐步使乡镇预算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三是完善零户统管。坚持 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原则,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支出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财务的监管,建立工资直达专户,实行乡镇干部、教师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

(五)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对乡镇财政所的办公、人员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科学合理再分配。有条件乡镇可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要按照现行的财政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制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办理流程、公示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各项财政业务的管理。

(六)加大乡镇财政基础建设。要加大投入资金力度,重点解决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为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创造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将乡镇财政所的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部省财政补助、市县加大投入”的办法,奖补结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尽快完成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改造任务。要将县财政局垂直管理的乡镇财政所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局的部门预算,一律集中支付、集中核算、集中管理。

上一篇:川藏公路结伴骑行免责协议下一篇:新员工培训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