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4-07-15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共8篇)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1

兽医寄生虫学综合实习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猫、犬)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科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寄生虫方面,即研究寄生在动物机体的各种寄生虫的解剖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二是针对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动物疾病,即研究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反应、诊断方法,以及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施行的防制措施等。

本实习周的目的是:学生修完《兽医寄生虫学》课程后,在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本周的实习,使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内容与要求

1.鸡球虫病的人工感染试验,要求通过鸡球虫的人工感染发病,观察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剖检观察病变,并作抗球虫指数计算,加深对球虫病理论知识的理解,确实掌握球虫病乃至其它寄生虫病的诊疗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

2.寄生虫浸制标本的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要求学会并用肉眼和放大镜诊断和鉴别个体较大并具有明显特征的各种常见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

3.寄生虫玻片标本的显微镜观察,要求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常见寄生虫尤其是原虫的玻片标本,诊断和鉴别相应的虫体。

4.猪常见寄生虫卵观察与集约化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要求认识猪的各种常见寄生虫卵的形态特点,应用粪检技术调查集约化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为诊断和防治猪寄生虫病的依据。

5.牛常见寄生虫卵观察与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要求认识牛的各种常见寄生虫卵的形态特点,应用粪检技术调查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为诊断和防治奶牛寄生虫病的依据。

三、方法与步骤

在《兽医寄生虫学》课程结束后即开始本实习,时间0.5~1周,集中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自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最后参加寄生虫标本形态鉴别的闭卷考试。

四、成绩考核

撰写实验报告占40%,寄生虫标本考试(形态鉴别)占40%,实验操作占20%,以百分制评定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2

1 在深入调查新疆地区家畜寄生虫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

1.1 新疆地区家畜寄生虫流行病学的特点

1.1.1 饲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寄生虫流行情况较为复杂。

随着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 畜禽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加大, 传统养殖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主流的养殖模式。然而由于新疆具有许多优良的天然牧场, 并且长期以来, 广大农牧民已经习惯游牧生活, 因此, 散养方式在一定地区尚占有较大比重, 这种“散养与集约并存”的现状导致新疆地区动物寄生虫病较为复杂的流行病学特点。规模化的饲养方式, 减少了动物与生物传播媒介接触的机会, 使生物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大幅下降, 同时却增加了另一类寄生虫病暴发的可能。如规模化牛场很少见到姜片吸虫的大批感染, 而疥螨病却很容易流行;在规模化鸡场中, 球虫病很易暴发。散养的羊群, 肝片吸虫病却较为常见。

1.1.2 生活方式的沿袭使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在新疆地区, 人们普遍喜欢吃羊肉串和馕坑肉, 这2种肉制品在加工时为不影响其鲜嫩程度, 往往烤至7~8成熟, 因此很容易感染肝片吸虫、肺吸虫、旋毛虫等疾病。

目前人们食用牛肉、羊肉、猪肉和狗肉时, 喜欢烧、烤、涮的方式;食用水产品诸如鱼、蟹、虾、蝲蛄、螺蛳时, 喜欢生食、醋腌、酒浸。这样的食用方式都使得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增加。

1.1.3 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的增多使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增高。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的不断增多, 许多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 (如猫、狗、鸟、鼠、蛇、蜥蜴等) 逐渐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 也成为某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如包虫病、弓形虫病、蛔虫幼虫移行症等) 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当前畜禽寄生虫病与过去相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 依据畜禽寄生虫病发病的新特点对兽医寄生虫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新疆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合养殖状况和民族生活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改革:删去了全部猪寄生虫和大部分马属动物寄生虫的内容, 增加了牛、羊、鹿、家禽寄生虫的比重, 并将牛羊寄生虫病作为重点;新增宠物寄生虫病内容。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兽医寄生虫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与提高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相违背, 不符合21世纪人才素质目标的要求。因此, 授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1 改“填鸭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填鸭式”式教学往往是满堂灌,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 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 没有兴奋点, 学习效果很差。为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紧扣教材, 步步深入设定一系列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致被动接受为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肝片吸虫病内容时, 从一个覆满肝片吸虫的羊肝脏图片讲起, 而后分别设定问题“这个肝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变?”“其他脏器有无肝片吸虫?”“人会不会感染, 如果感染可经由哪些途径/方式?”“感染后动物/人会有哪些表现?”“怎样防止肝片吸虫病的发生?”等等,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答, 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最终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肝片吸虫的发育史、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感染症状、诊断和防治。将某些耗时不多, 设备要求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课堂内外的探究式学习, 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讨论和交流, 在对话和合作中学习,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初步具备综合和运用家畜寄生虫学知识的能力。

2.2 结合病例, 现场教学

新疆是寄生虫的高发区, 临床病例很多, 为病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塔里木大学实验室现有各种寄生虫实物标本150多件, 理论讲授时可将其图片穿插于课件中;实验课上则先将相关的标本一一展示, 而后对照标本详细讲解。这种结合病例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大为增强。

塔里木大学动物学学院的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牧区, 90%以上学生家中都有不同规模的养殖, 授课时经常能遇到他们身边常见却又不明白的病例。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同学描述其发病情况, 并逐渐深入地将学生疑惑解开, 这种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使其学有所用。

2.3 传统教学方式配合多媒体手段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看到静止的标本和图像, 特别是对于已经浸泡多年的病例标本, 学生在观察时不能产生较深的视觉感觉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例如:脑多头蚴 (脑包虫) 造成的转圈运动、羊鼻蝇导致的流鼻涕等症状, 多媒体可以用动态的图像向学生展示, 使学生加深印象。

多媒体的特点是信息量大, 不便于记笔记, 而民族学生普遍写字速度较慢, 因此在给民族生授课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突出重点地讲授, 做到既使学生做好笔记, 便于以后复习, 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否则, 一味的追求信息量, 而不能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后留下笔记, 造成课后要花更多时间看教材, 影响学习效果。

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病例教学和多媒体手段, 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生对《兽医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 授课质量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祁画丽, 赵传壁, 夏艳勋, 等.《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内容的改革[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5 (3) :221-222.

[2]路义鑫, 宋铭忻, 韩彩霞, 等.浅谈家畜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 :83-85.

[3]陈汉忠, 黄维义, 张为宇, 等.《兽医寄生虫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增刊) :151-153.

中职学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中职学校农村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我校将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预防、诊断、治疗常见寄生虫病的能力。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

一、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人体寄生虫学学时不断缩减,笔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原来危害大,但已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丝虫、黑热病原虫等)改为了解内容,而对我们本地区高发寄生虫病(血吸虫)、我国重要寄生(蛔虫、猪肉绦虫等)及近年来流行广泛和新现寄生虫病(弓形虫、华支睾吸虫等)作了重点讲授。通过调整,使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更贴近医学发展需要。

二、通过实物、挂图、录像进行教学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在讲解时,将寄生虫或病理标本的实物做演示。这样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寄生虫及其危害。挂图是我校老师手绘,内容包括寄生虫形态和生活史。通过挂图展示可吸引学生观看。讲解结束后,我们还会给学生播放寄生虫录像。比如在讲到蛔虫时,我们会播放一段患者因感染蛔虫引起肠梗阻院手术的录像。当学生看到上千条蛔虫从患者肠道取出时感到非常震惊。通过这些录像的播放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三、采用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方法即LBL教学方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它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员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它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楚,框架明晰,既便于学生学习又便于教师讲授。LBL教学法对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非常有益的,深为广大师生所接受,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学主流形式。但是,LBL教学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造成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思想僵化。

2、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美国神经病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的。之后,在美国、欧洲的部分医学院采纳,修正和推广,目前常用于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中。PBL教学法使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利用各种信息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但是,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课时较长,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高等。

3、 LBL 和 PBL 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我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采取了 LBL 和PBL 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用两学时重点讲解总论中寄生虫学中重要概念。在上寄生虫学各论时,采取 LBL 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临床表现和诊断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如可以根據寄生虫生活史的知识推断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需要掌握寄生虫的哪些形态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对于相对比较复杂的寄生虫病,采用LBL 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系统掌握重点和难点,如疟原虫、血吸虫病。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LBL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楚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因此,仍然是笔者在人体寄生虫学中首选的教学方法。

其次,采用 PBL 教学模式的病例引导式教学法。每次授课开始时先介绍一个相关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指出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哪部分知识而获得答案。如针对疾病诊断的相关问题,就需要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寄生虫病临床症状方面的知识;而针对疾病如何感染的问题,则需要掌握寄生虫生活史的知识;对于鉴别诊断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掌握疾病致病机制和临床症状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病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围绕病例进行学习。

四、加强师生沟通

实现教与学相长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由于以往的教学活动不注意师生间相互交流与沟通,致使师生间难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师生关系也比较疏远。近几年,笔者在教学中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课堂或课下交流,能够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教学的要求,并给于及时解决。加强师生间交流和沟通,获益的不只是学生本人,教师也是受益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与学生能够密切配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体寄生虫课教学不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讲完就好,也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技巧就能达到目的,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将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组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作为从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认清当前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Wood D F. Problem-based learning [J]. BMJ,2003,326(7384):328-330.

[2]周莎,季旻珺,苏川.人体寄生虫学应用 PBL 教学的总结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14-916.

[3]李玉虎,程国强,杨秋美,等.PBL 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6):6.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同窝4只3月龄的波斯猫,近期先后发生头部、爪部成片脱毛现象,患部皮肤干燥。本病最可能的病原是 A.蠕形螨 B.马拉色菌 C.钩虫幼虫 D.犬小孢子菌 E.深红酵母菌

2、青霉素过敏是____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溶血性变态反应

3、开口在舌下肉阜的唾液腺是____ A.腮腺

B.舌下腺

C.颌下腺

D.颊腺

E.以上各腺

4、下列免疫器官中是中枢淋巴器官的是____ A.扁桃体

B.法氏囊

C.哈德氏腺

D.脾脏

E.淋巴结

5、酮体指的是__。

A.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 C.丙酮

D.β-羟丁酸

E.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6、维生素A主要影响视网膜内视紫红质,因而出现__。A.干眼病 B.夜盲症 C.青光眼 D.瞎眼症 E.以上都是

7、易发生呕吐的仔猪疾病是__。A.猪瘟 B.猪痢疾 C.猪气喘病

D.猪传染性胃肠炎 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8、有关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__。A.是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 B.又称黑—伯氏反射 C.肺泡内存在牵张感受器 D.初生婴儿敏感性较高

E.在平静呼吸时不起重要作用

9、猪有隐睾时除触诊检查外,还可以通过下列哪些特点判断: A.性欲弱 生长快 肉质好 B.性欲弱 生长慢 肉质好 C.性欲弱 生长快 肉质差 D.性欲强 生长慢 肉质好 E.性欲强 生长慢 肉质差

10、成年猪发生伪狂犬病,其临诊特点是____ A.神经高度兴奋,意识扰乱,攻击人畜,四处游荡,最后全身麻痹死亡

B.多数呈隐眭感染,仅表现发热,精神差,呕吐腹泻,若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C.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全身发抖,运动不协调,呈转圈运动或划水样,同时有呕吐,腹泻

D.局部皮肤奇痒,可见病猪无休止地舔舐,靠墙摩擦,进而出现咽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心跳不齐,痉挛而死亡

E.发热、精神萎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

11、《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不包括____ A.炭疽

B.牛结核病

C.猪水泡病

D.猪乙型脑炎

E.猪Ⅱ型链球菌病

12、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______产生__。A.鸟氨酸 B.精氨酸 C.瓜氨酸 D.半胱氨酸 E.蛋氨酸

13、从猫粪中排出的弓形虫发育阶段是____ A.包囊

B.卵囊

C.裂殖子

D.速殖子

E.配子体

14、感染动物症状消失后,仍长期或终身携带病毒并不定期排毒的感染类型是______ A.隐性感染 B.局部感染 C.继发感染 D.内源性感染 E.持续性感染

15、使糜蛋白酶原活化的物质是____ A.糜蛋白酶自身

B.胰蛋白酶

C.肠致活酶

D.盐酸

E.HCO3-

16、下列中属于猪小肠套叠疾病典型表现的是______。A.便秘 B.呕吐 C.发热 D.流涎 E.脱水

17、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是____ A.硫酸镁

B.水合氯醛

C.青霉素G

D.痢特灵

E.氨苄青霉素

18、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A.细胞色素C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l

D.细胞色素ca

E.细胞色素aa3

19、猪发生持续性腹泻可引起__。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20、对局麻药最敏感的是__。A.触、压觉纤维 B.运动神经 C.自主神经

D.痛、温觉纤维 E.以上都不是

21、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污染物是

A.氯丹

B.滴滴涕

C.毒杀酚

D.狄氏剂

E.亚硝酸盐

22、治疗阿托品中毒可用____ A.毛果芸香碱

B.酚妥拉明

C.东莨菪碱

D.后马托品

E.山莨菪碱

23、《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必须由动物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______天报检__。A.1 B.2 C.3 D.5 E.15

24、心输出量是指__。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5、某猪场7日龄哺乳仔猪发病,病初呕吐,继而水样腹泻,粪便内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死率达90%;取病猪粪便经处理后电镜观察,可见表面具有放射状纤突的病毒。该猪群感染的病原可能是

A.猪瘟病毒

B.猪细小病毒

C.猪圆环病毒

D.猪水疱病病毒

E.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26、执业兽医可以同时在两个动物诊疗机构间执业的情形不包括____ A.急救

B.会诊

C.支援

D.应邀出诊

E.同时受聘于两个动物诊疗机构

2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为__。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脂多糖 E.脂质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A.物理溶解 B.高铁血红蛋白

C.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氧合血红蛋白 E.化学溶解

2、高产奶牛顺产后出现知觉丧失、不能站立,首先应考虑()A.酮病 B.产道损伤 C.产后截瘫 D.生产瘫痪

E.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

3、关于细菌细胞核描述正确的是__。A.没有核膜 B.有核仁 C.有核膜 D.真核 E.有组蛋白

4、禽类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______引起的疾病__。A.肝炎病毒 B.大肠杆菌

C.火鸡组织滴虫 D.球虫 E.肉毒梭菌

5、下列病变能反映肝硬化本质的是__。A.变质性炎 B.增生性炎 C.渗出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以上都不是

6、抢救母犬产后低血钙症最有效的药物是()A.钙片 B.维生素D C.维丁胶性钙

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E.甲状旁腺素注射液

7、环形泰勒虫寄生于____ A.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

B.血浆中

C.动脉血管内 脉血管内

E.淋巴管内

8、没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是____ A.中性粒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D.静E.纤

维母细胞

9、促进唾液、胃肠消化腺分泌的药是__。A.阿托品 B.毛果芸香碱 C.士的宁 D.麻黄碱 E.新斯的明

10、结合酶中,其基本成分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以及金属离子。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都没有催化活性,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的分子时,才具有活性。这种完整的酶分子称作

A.单纯酶

B.辅酶

C.不完全酶

D.酶蛋白

E.全酶

11、安妥中毒,其毒物的有毒成分是______。A.萘硫脲 B.氟乙酰胺 C.磷化锌 D.汞 E.铅

12、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__。A.形成凝血酶 B.形成纤维蛋白

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 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 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

13、《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英文缩写为____ A.OTC

B.GSP

C.GMP

D.ISO90001

E.以上都不是

14、有关活疫苗不正确者为

A.活疫苗含有一定量减毒或无毒的活微生物,进入机体后有一定繁殖能力

B.活疫苗可经自然感染途径接种

C.活疫苗用量少,效果好

D.接种次数少

E.活疫苗稳定性好

15、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

A.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

B.永恒的开放式平衡

C.封闭的绝对平衡

D.波动式平衡

E.间断式平衡

16、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炎症介质是____ A.P物质

B.组织胺

C.缓激肽

D.一氧化氮

E.溶酶体酶

17、一头5岁黑白花奶牛,分娩3d出现拒食,反刍停止,瘤胃音消失,排粪稀少,左侧腹肋弓部膨大;直肠检查,瘤胃背囊右移,瘤胃与左腹壁之间有间歇。为确诊该病还应进行的检查是______。A.触诊左侧腹肋弓膨大部 B.问诊了解病牛发病情况 C.抽取瘤胃液检查pH D.叩诊左侧最后3个肋,胃的1/3处,了解音响变化 E.超声探测左腹肋弓膨大部

18、家畜日射病的病因是__。A.散热障碍 B.高热应激 C.热平衡失调 D.环境通风不良 E.日光持续照射头部

19、蛭形巨吻棘头虫在猪体内的寄生部位是 A.胃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E.肾脏

20、高渗性脱水时可引起__。A.醛固酮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E.醛固酮分泌不变

21、天津市西青区某羊场所饲养的部分羊只出现了精神不振,食欲量下降了1/3,被毛粗乱,严重贫血,红细胞计数为5000个/ml,消瘦,颈下、胸前水肿,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剖检发现第四胃出现水肿,并发现虫体,大小15~30mm,淡红色的,呈毛发状。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和虫体形态特征进行诊断,该病最可能为__。

A.捻转血矛线虫病 B.夏伯特线虫病 C.仰口线虫病 D.食道口线虫病 E.毛圆科线虫病

22、管状器官由内向外依次为____ A.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B.黏膜下层、黏膜层、肌层、外膜

C.肌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外膜

D.黏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外膜

E.外膜、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

23、马膝内直韧带切断后,适当牵遛至少应保持()A.1-3天 B.4-6天 C.7-9天 D.10-12天 E.2周以上

24、实验中将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呼吸发生的变化是____ A.变快、变深

B.变快、变浅

C.变慢、变深

D.变慢、变浅

E.不变

25、犬眼内压升高的疾病是 A.角膜炎 B.虹膜炎 C.结膜炎 D.青光眼 E.白内障

26、执业兽医可以同时在两个动物诊疗机构间执业的情形不包括____ A.急救

B.会诊

C.支援

D.应邀出诊

E.同时受聘于两个动物诊疗机构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5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及相关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融合教学内容, 而且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充分地应用, 以便更好地调动学习资源。这种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及重点,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兽医寄生虫教学中的应用

兽医寄生虫学能够保障养殖业的发展,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对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寄生虫病经常以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使动物的健康受到伤害, 不但影响家禽家畜的繁殖能力, 甚至动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使生产性能大大减弱, 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也会明显降低。

传统的兽医寄生虫病教学模式, 教师被要求将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细节都传授给学生。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首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兽医考试的纲目进行教学内容的全面调整。要满足提高职业能力这个要求以及任务驱动的原则, 在教学中要融合实验室的教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兽医寄生虫学这门学科实践性很强, 教师应该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实验内容, 增加应用性的实验项目, 这样在实验时能够更接近临床诊断情况,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指导, 并及时检查, 使学生在对待每一个实验时都能够持有科学的态度, 并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时会更加明智, 在解决问题时也会更加迅速和高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明确从什么地方解决问题。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会研究和探索。在学生对学习失去主动性的时候, 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研究和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临床结果在临床中反映的问题, 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运用, 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触类旁通。兽医寄生虫病的教学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其专业水平也会获得提高。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 针对兽医寄生虫病的教学特点, 并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要求, 对兽医寄生虫病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寄生虫病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大杭, 蔡经汉.项目导向战略下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0 (04) .

[2]谭锋, 朱锦晶.以项目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浅见 篇6

笔者十年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 及缩减学时, 把实验教学归入病原学的教学改革历程, 见证了历届学生学习人体寄生虫学的方方面面。就如何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搞好理论课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及经验。

1 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是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熟习的一个过程。教师需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备课, 教学的准备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非单纯以教材为蓝本,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收集与寄生虫学教学相关的素材, 如国内外各种杂志、期刊、网络、电视、广播等。把各个相关素材元素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溶入其中。写好教案又是备课的具体表现, 教案并非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 应该是一节课教学内容如何引题开篇;如何科学、条理性地组织, 安排教学内容;其重点如何体现, 如何易化难点[1]。接下来要做好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需要注意内容简捷明了, 画面清晰, 最好使用浅底板深色字体, 适度使用动画,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尤其是寄生虫的生活史。在上课之前还要多遍练习使用多媒体课件, 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注意内容详略得当, 在合适的时间引入病例。

2 教学技巧的合理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人体寄生虫学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 每种寄生虫的讲授都是以形态、生活史、致病、流行及防治为主线, 教学过程相对固定, 这种教学过程虽在一定和度上具有系统性, 但多次讲述后学生会对寄生虫学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故一定教学技巧的应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很有必要。常用的教学技巧有启发、引导、举例、提问等。现说下人体寄生虫学这门学科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些方法。

分解教学法在总论教学中的运用:总论部分的教学对多数年轻教师来讲显得比较困难, 讲完后学生感觉不知所云。那我们就先讲主线, 然后把它进行分解。主线就是人体 (宿主) 与寄生虫, 分解成为人体 (宿主) 、寄生虫、二者相互关系三个部分 (图1) 。宿主和寄生虫的概念, 分类, 和二者相互关系这就是总论的主要内容。

分表归纳总结法在各章节复习中的运用:如在吸虫这一章节中, 以简表 (表1) 的形式来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以最简捷的语言完成表格后,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形态、生活史倒述法:如在疟疾这一种寄生虫内容讲解中, 如果先讲形态部分, 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掌握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个时期的形态。但如果先简单讲一下生活史, 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二个时期, 在肝细胞内发育期数量有限, 而在红细胞中大量增殖, 结合临床诊断, 就应该取外周血查疟原虫病原体。在红细胞中疟原虫是一个发育和反复增殖的过程, 学生明白了这点再讲其形态, 再讲形态部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病例的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病例能让学生对寄生虫病有感性的认识, 对其致病能更形象地印入学生脑海。但病例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大纲要求, 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 使病例更能适用于教学需要[3]。如在讲完血吸虫的生活史和致病后, 提出这样一个病例:赤壁之战曹军兵败真正原因?传统认为直接原因是火烧赤壁, 但《三国志》中说:"建安十三年, 秋八月。公南征刘表……公至赤壁, 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 吏士多死者, 乃引军还。"明确提出此"大疫", 目前认为就是血吸虫病。可从血吸虫病的流行, 致病及临床分型多方面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最可能就是血吸病?而在同一区域的交战双方中曹军会兵败赤壁?通过该病例学生就会对血吸虫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重视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实验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 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作为形态学一个部分, 实验课就是要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直观的印证,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4]。传统实验教学是教研室安排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安排实验, 学生可以及时通过实验直观地观察当前教学寄生虫的具体形态, 对掌握该寄生虫的形态和实验诊断, 而且通过大体标本可加深对寄生虫生活史的理解。本校至2001年始将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内容独立出来整合为病原学[5], 寄生虫学实验课安排于理论课结束后, 集中三次实验课, 共15学时完成该学科全部实验内容。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施行的这几年中, 体现出了一定的弊端, 如实验时间过于集中, 时间短, 任务重,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以接受如此大量而集中的信息;病原学带习教师并非全是某一学科专职教师, 只是对本学科知识熟悉, 而对其它学科并末进行系统培养, 在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指导。要解决上述问题, 我认为首先还是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带习教师的带教能力应该从各专业课理论教学入手培养, 毕竟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让实验更接近临床, 在具体的实验实施中, 延长实验课时, 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时间, 实验安排可增加寄生虫活体实验, 如肝吸虫囊蚴、旋毛虫囊包、阴道毛滴虫等。

作为一名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敢于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丰富自身修养,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84-88.

[2]王敏, 王光西, 詹伯林.关于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5, 18 (5) :397-398.

[3]刘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 (23) :133 (136) .

[4]张仁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之我见[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 24 (3) :303-305.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7

1“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根据贵州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铜仁市建设“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专业与贵州一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口裕发萝卜猪养殖场等5家养殖企业紧密合作,完善“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制度,培养能胜任畜禽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与配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畜禽营养健康生产特点及类别,将课堂搬至畜禽圈舍,以贵州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贵州鸭鹅与铜仁生态鸡为畜禽品种类型代表,采取“以师带徒、分组轮训”进行依类别分学期教学而形成的“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

2.1 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依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围绕畜禽营养健康生产、疾病防治等职业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采取“教师+基地+学生”的产学结合形式和“畜禽课堂”等真实教学情境,以一门畜禽核心课程为中心按学期进行分类分段教学,构建“以师带徒、分组轮训”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力。课程教学过程具体划分为“一学期、四阶段、三情境”。

“一学期”:是指贵州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贵州鸭鹅与铜仁生态鸡等畜禽生产课程的教学时间为1学期。第2~5学期,每学期均同时开设羊、牛、猪、鸡和鸭鹅5门岗位能力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任选一门学习,并且在三年修业期间必须完成5门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专业教研室依据学生选课情况,安排相应的校企合作课程组在一学期内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四阶段”:是指具体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专业认知学习、技能操作训练、技能实战演练和学习总结反思。其中专业认知学习1~2周,在实习基地实施,以参观学习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能力;技能操作训练6~8周,在真实职业岗位上边学边做,以教师指导学习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技能实战演练4~6周,在合作企业顶岗操作,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总结反思1周,在学校教师和实训室交替进行,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和反思日志,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情境”:是指学生学习的地点基于“三个特定的学习情境”,即畜禽课堂教学情境、师徒互动学习情境和真实的现场生产学习情境。其中,专业认知学习、技能操作训练以畜禽课堂教学情境和师徒互动学习情境为主,技能实战演练以真实的现场生产学习情境为主,详见图1。

2.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调整机制

依托专业调研机制,专业教研室定期到相关企业组织开展畜牧兽医人才需求调研,并依据调研得到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信息,结合行业职业标准,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合作企业共同分析职业岗位任务,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制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每年结合铜仁市产业发展中心提供的铜仁市产业发展报告,及时修正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产业升级发展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

2.3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行业为背景,根据畜牧兽医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的要求,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等课程作为行业通用能力课程;结合贵州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贵州鸭鹅与铜仁生态鸡等黔东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猪(江口萝卜猪)生产与综合实训”、“牛(思南黄牛)生产与综合实训”、“鸭鹅(贵州鸭鹅)生产与综合实训”、“鸡(铜仁生态鸡)生产与综合实训”、“羊(贵州白山羊)生产与综合实训”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中西兽医结合技术”、“中草药添加剂研制与应用”、“野猪生产技术”、“大鲵养殖技术”等岗位能力拓展课程;针对“学习力”设置“学习方法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基本素质训练课程,针对“创新力”设置“创业思维与训练”、“项目创意设计”等基本素质训练课程。

2.4 专兼结合构建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畜牧兽医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专职教师23人,兼职教师7人。专职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2人,硕士1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是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过硬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通过培、聘、引等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形成猪、牛羊、禽类方向均有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6名,使猪、牛、山羊、鸭鹅、鸡等课程教学均有把关人,着力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和提高其业务能力。

2.5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并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项目构建和任务整合,完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

(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安排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畜禽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认知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在师徒互动学习情境中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教师针对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或演示,并引导学生探索求证;在真实的现场生产学习情境中进行技能操作演练,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3)“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包括学生学习纪律、撰写学习总结及反思日志、学习表现及学习成绩评定等。

2.6 完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知识获得与技能形成规律,制定《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成绩考核方案》、《学生行业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管理办法》,构建学生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把好畜禽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与配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关键环节技术的考核关,使学生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项项过关,形成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行业认证的多元评价制度。

3“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成效

3.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素质,特别具有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学生学习力初步形成,岗位胜任力强,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学生有较强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具有自主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3.2 项目任务型课程改革取得突破

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能为逻辑起点,积极推进岗位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课程体系,取得实质突破。编写出版的《猪生产与综合实训》、《羊生产与综合实训》、《野猪生产技术》、《禽生产与综合实训》等校本教材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猪生产与综合实训”被评为2009年院级精品课程,“羊生产与综合实训”被评为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野猪生产技术”被评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以黔东畜禽生产岗位能力课程为核心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因建设成绩突出,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

3.3 促进了校企结合的紧密度

“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各行为主体在“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平台下,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相制约、互相激励,达到了合作的最佳效果。

3.4 科技惠农服务成效显著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8

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在介绍寄生虫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更侧重讲授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相应的诊治知识。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以疾病为中心,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人文素质不太尽如人意,一是人文关怀相对缺失,在观念上很难适应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认识事物简单,综合分析、联想创新力较低下;三是功利思想强,敬业精神缺乏,一些医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因此,本课题尝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人体寄生虫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精神的培养。

1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医学寄生虫学在生命科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收集各种与寄生虫学专业内容相关的人文教育素材资料纳入教学计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把课堂教学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素质教育融汇于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理解疾病与健康,理解生命与人类,理解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

1.1 在讲授总论时,重点介绍我国寄生虫病感染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寄生虫感染大国,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2],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感染水平。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棘球蚴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面对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现状,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性关怀角度认识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让学生站在病人角度体会寄生虫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引出当前学习、研究寄生虫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各论时从某个病原体的研究历史出发,引出科学家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如讲述利什曼原虫时,介绍钟惠澜教授为证实犬是我国黑热病的重要保虫宿主,将犬的利什曼原虫接种志愿者钟夫人李懿征医师的皮下,5个月后李懿征发病,在其骨髓涂片中找到了利杜体,这进一步证明了犬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肯定犬在黑热病传播中的作用,为中国防治黑热病、基本控制黑热病的流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血吸虫病时,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讲述寄生虫学专家左家铮在血吸虫病研究中七度造成自身感染的故事,深深震撼学生。通过在教学中弘扬医学奉献和献身精神,将敬业精神、使命感、责任感等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入学生的心灵。

2 引入CBL教学模式

CBL(Case study base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教学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法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3]。CBL教学构架组成是由5~6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5个学习小组形成一个教学小班,并配备1名教师。在讨论时以临床真实案例为主线,其过程是:每个学习小组一次性获得临床真实案例的全部信息,有时还可以直接与患者接触了解病情。此后,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献阅读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整理出几个核心问题。例如:患者通过什么途径感染上寄生虫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是否准确,存在哪些病理过程,临床治疗依据是否正确,患者预后是否良好及怎样预防此寄生虫病等。随后,学生经过多次文献查阅和反复讨论,提出解释、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形成汇报材料。最后,各小组将各自案例进行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汇报小组成员认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和质询。通过CBL教学实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3 现场实践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教研室利用周末及暑假开展一系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了解自身的优势,看到自身人文素质的欠缺,使得个人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乡村、学校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和义诊活动,学生面对面与人民群众交流,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增强作为未来医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现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基层医院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所,深入医疗第一线全程观摩和见习,体会处理医患关系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增强了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学生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使其建立“以病人为中心”行医观念,增强服务病人的意识。

社会实践中采取书本-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由带教老师指导,选择与寄生虫有关小课题,让同学们通过调查、现场检测、总结资料写成论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独立研讨写出实践科研论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熟悉了写论文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同学们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总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共同职责,我们将继续开展融人文素质教育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努力。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人体寄生虫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郑木明,林新宏.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24-26.

[2]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S1):332-339.

上一篇:做人从感恩开始下一篇:《听蜀僧濬弹琴》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