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寄生虫学(通用6篇)
家畜寄生虫学 篇1
家畜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学院预防兽医学系4个学科之一, 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专业骨干学科。学习该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熟悉其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 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畜牧养殖生产与管理及肉品卫生检验与技术监督等工作奠定基础[1]。现就目前寄生虫学教学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利用寄生虫标本室进行形态学教学
寄生虫的形态学教学是家畜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要求学生熟记有关的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寄生虫的识别鉴定方法。寄生虫的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难以理解和记忆, 多年来寄生虫形态学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寄生虫标本越多, 课堂内容就越丰富, 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寄生虫标本室现有各类虫体浸渍标本1 800余例, 玻片标本250余盒, 虫体种类达150多个虫种, 包括大体浸渍标本、染色制片标本及寄生虫病理标本, 是一个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寄生虫标本教学资源库, 为保证寄生虫形态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1.1 将寄生虫标本作为教具
用寄生虫实物标本做教具, 可以使学生克服对虫体、虫卵等的畏惧心理, 通过视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比较虫体真实大小、形态、颜色与结构等, 增加学生对虫体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讲解大豆叶毒蛾的形态结构时, 将雌、雄成虫、卵、幼虫、蛹的风干标本依次排列为一组, 辅以被食害的大豆叶片, 使学生对大豆叶毒蛾的各阶段形态变化一目了然, 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记忆深刻。讲解日本分体吸虫时, 将雄、雌虫和虫卵及中间宿主钉螺标本依次展示并配以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 完整系统地展现了寄生虫的发育史, 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2]。另外, 在实验课如粪便检查及蠕虫学剖检等实验之前, 先让学生观察可能检出的虫卵及虫体形态结构, 有意识地采用相应的方法, 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找鉴别, 可避免盲目和遗漏, 提高病原检出率, 实际客观地检出全部寄生虫。
1.2 家畜寄生虫学实验室展板的应用
充分利用家畜寄生虫学实验室展板, 将这一学科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将虫体实物标本在橱窗里展示或以图片照片形式展示在实验室及走廊墙上, 不仅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耳濡目染寄生虫学知识, 而且丰富了实验室文化环境, 突出了实验室特色, 增强了实验室凝聚力。例如, 用大头针把牛皮蝇等昆虫钉在展板上, 逼真直观地进行展示, 或选择不同类别具有代表性形态结构的虫体, 从虫卵、幼虫、成虫及宿主等各方面进行展示, 也可以将显微镜下不同类别的高清晰度的虫卵图片进行分类对比, 吸引并强化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形态结构等, 扩大学生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记忆。
1.3 开放家畜寄生虫学标本室
开放家畜寄生虫学标本室, 可以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学过的形态学内容,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使他们有机会独自比较、总结要求掌握的虫体形态结构特点, 反复强化,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开放标本室还可以吸引其他相关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来参观学习, 广泛交流。不仅要多渠道收集寄生虫标本, 不断丰富充实标本室, 增加珍稀虫体标本数量, 还要注意各类标本的日常维护, 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寄生虫标本。收集寄生虫标本, 还要做到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将近期流行的寄生虫病病原, 如2011年报道的在河南省发生的群发性蜱感染人事件中的蜱虫做成标本进行展示, 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驻足观察, 增加了学习兴趣, 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2 启发诱导式教学
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 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 主动地获取知识, 发挥潜能。
传统的家畜寄生虫学教学方式是对病原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分别逐一叙述, 不能很好地体现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 且缺乏逻辑性, 容易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乏味。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授课时, 先以寄生虫形态、生活史的介绍为先导, 然后根据生活史进行巧妙提问, 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逻辑推理解答寄生虫致病作用、相关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相应防治措施等[3]。例如, 猪囊尾蚴病, 生活史为猪吞食含六钩蚴的虫卵或孕节, 六钩蚴移行至横纹肌发育为猪囊尾蚴, 人吃含囊尾蚴生猪肉被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小肠, 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 其中的虫卵含六钩蚴。每一阶段讲解配以图片及简洁的文字说明, 学生自己就会总结出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猪囊虫肉感染猪带绦虫而得猪带绦虫病, 由于吞食猪带绦虫虫卵感染囊虫病, 同时总结出每一环节的防治方法, 掌握这一类寄生虫的生活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强化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在教学内容和课堂语言组织上也应注意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 尽量避免平铺直叙的讲解, 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实用中学习, 从而牢固掌握寄生虫学基础知识[4]。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家畜寄生虫学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改善教学方式, 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而且增加课堂知识信息量, 缩短教学时间[5]。比如可以制作活体标本录像, 改变过去只能单纯依赖挂图进行讲解的状况, 能更加真实、形象、具体地展示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还可以辅以动画演示寄生虫生活史及致病机理, 变抽象复杂为直观易懂;或将从各地搜集的寄生虫典型病例症状图片及图像, 真实、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积累一定的临床诊治经验。授课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 精心制作高水平多媒体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操作速度要适当, 留给学生思考和记笔记、讨论的时间, 同时教师配以讲解、提问, 师生互动, 确保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家畜寄生虫学实验课既要保证开设一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实验项目, 又要开设一些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各类寄生虫的识别鉴定方法以及粪便检查方法, 会识别吸虫卵、绦虫卵、有特征的线虫卵 (如蛔虫卵、类圆线虫卵、鞭虫卵等) 和球虫卵囊, 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技能, 从剖杀前粪检到动物剖检、虫体搜集、固定保存、虫体装片制作、虫体鉴定等整个过程, 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教师只讲解理论原理部分并提供一定指导[3]。这样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动手和科学观察的能力, 也可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调查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等, 初步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例如, 从人面部获取蠕形螨, 从鱼、禽及家畜体内获得常见寄生虫等。还可以开放实验命题,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行拟定实验计划。笔者认为, 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术还需进一步扩充, 增加实验动物种类及待检寄生虫种类, 例如增加鱼类等动物的蠕虫学剖检。
充分利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将实验教学与具体病例结合, 让学生接触一定数量的寄生虫病临床病例, 学会识别典型病体症状, 积累一定的临床诊治经验,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此外, 还要增加分子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提供本学科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 扩展他们的视野, 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基础。
总之, 家畜寄生虫学学科的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仍有待改善及提高, 授课教师团队应更多地提高自身修养及授课技巧,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的高水平兽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张西臣, 宫鹏涛, 等.“寄生虫学环式教学法”在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 4 (12) :955-956.
[2]宋铭忻, 张龙现.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路义鑫, 宋铭忻, 韩彩霞, 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6) :83-85.
[4]徐鹏, 于金玲, 刘孝刚, 等.《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8 (2) :44-46.
[5]韩彩霞, 宋铭忻, 路义鑫, 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家畜寄生虫学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2) :178-179.
家畜寄生虫学 篇2
针对家畜寄生虫学课程试题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和可扩展的条件下,基于C#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采用客户/服务器( C /S) 体系结构开发了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应用程序用于教学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考核质量的目的。
1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的设计
目前,课程考试系统的开发采用的体系结构主要有单机版、浏览器/服务器( B /S) 结构以及C /S结构。单机版考试系统不需要联网运行,运行速度快,但是试题库不能维护更新,且不能进行考试成绩的管理。B / S结构考试系统实现了网络在线考试功能,能够进行试题库的更新和成绩管理,但是任何人均可访问该网址,保密性不强; 另外,访问数量多时响应速度慢,稳定性较差。C /S结构考试系统在实现了题库管理更新、在线考试和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具备了客户端响应速度快、服务器端安全性强的特点[7]。因此,本系统采用C /S结构模式,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后台平台,基于linq技术,采用C#语言开发完成,实现了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以及成绩管理等功能。整个考试系统由服务器端数据库模块、教师端管理模块以及学生端考试模块三个模块组成( 见图1) 。
2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的功能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以服务器端数据库为中心,在联网的情况下,与学生端考试模块以及教师端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信息交互,实现了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的自动化和无纸化管理。
2. 1 服务器端数据库模块
服务器端数据库位于网络中心,包含家畜寄生虫学试题库、客户端用户权限数据库以及考试成绩数据库。作为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随着考试系统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运行而自动运行,无需人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学生在客户端考试,提交成绩到服务器端数据库; 教师以向服务器端数据库提交数据的方式进行试题库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待考学生权限的赋予以及学生考试完成后提交成绩的查询。服务器对学生端考试模块和教师端管理模块的数据请求和更新进行控制和处理。服务器端采用严格的认证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用户权限; 在配置中采用非常规的端口号,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的攻击行为,有利于系统的安全。
2. 2 学生端考试模块
学生端考试模块以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方式实现。考生输入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能够自动核对考生信息,进入考试界面,如果输入学号错误,将无法进入考试界面,系统将提示“学号或密码错误”。在考试界面中包含考试题目、考生基本信息和考试时间等内容( 见图2)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客户端支持题目的自动跳转,学生答完一道题后自动进入下一题,当学生全部完成作答后,立即显示考试成绩,学生点击提交按钮可以提交自己的成绩。客户端界面以倒计时方式显示考试时间,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作答,否则将自动提交成绩。
2. 3 教师端管理模块
教师端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学生端考试模块的后台管理程序。考试内容可以通过考试题目类型及各种类型题目数量和分值的设置完成,可以选择不同单元的考试题目作为阶段测试使用; 在组卷过程中,教师设置好试题参数后,向服务器提交组卷申请,服务器端数据库按照教师设置的参数进行响应,从试题库中自动抽取满足参数要求的试题生成试卷,这种随机组卷方法能够保证每位考生的考卷都是随机生成的,避免了考生之间的作弊行为,保证了考卷的科学性和高效性[8]。学生考试成绩的查询支持模糊检索,可以根据学号或者姓名进行查询。
3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的特色
3. 1 试题库题量容量大,知识点覆盖全面
家畜寄生虫学试题库和答案由教研组从事多年寄生虫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整理和校对,试题内容覆盖了教材中全部授课内容的知识点,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用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在结合社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性病例分析题目,用于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库的建立有效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避免了历届考题重复率高的问题。
3. 2 实现家畜寄生虫学课程考试的高效、客观、公平
家畜寄生虫学课程考试系统采用随机组卷方法自动生成试题,有效地减少了教师每个学期末的考试准备工作量; 计算机考试系统与传统考试模式比较,大大节约了考试成本。考试系统实现了自动判卷生成成绩,避免了教师判卷过程中的主观性,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考试后期处理工作的效率。考试系统随机组卷的方式保证了考生一人一套题,每人题目各不相同,有效地避免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考试系统客户端界面显示考生基本信息,与考生的证件进行核对,能够有效地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 已经交卷的考生不能重复提交成绩,考生对学生端考试模块数据不能进行任何修改,避免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3. 3 考试内容能够灵活控制
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家畜寄生虫学课程过程中,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因此,对考试试题的范围、难易程度要求也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要求,在考题参数设置时,选择不同的题目类型和数量,生成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以适应不同专业考生考试的需求,从而衡量不同专业考生的学习效果。家畜寄生虫学试题库按照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单元,教师可以灵活地设置考题的范围,作为单元测验和阶段测验使用。
3. 4 考生信息和考试成绩查询方便、快捷
考生在客户端答题完成后,立即自动判卷生成考试成绩,考生可以第一时间确认成绩。同时将考试成绩提交到服务器端,支持在线模糊检索,还可以将考生信息和考试成绩以文档格式导出,便于教师查询,大大缩短了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流程。
4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的应用
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系统经本校2012 级120 名学生模拟考试试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系统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对该系统满意的学生占60. 0% ,基本满意的学生占23. 3% ,认为一般的学生占10. 8% ,不满意的学生占5. 9% 。学生反馈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对考试系统界面不熟悉,导致操作失误,影响成绩。在下阶段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系统功能,并应用于所有学生进行家畜寄生虫学考试,真正实现学生考试自动化和标准化。
家畜寄生虫的危害及防治 篇3
1家畜体内寄生虫对家畜的危害
寄生虫直接吸取家畜的营养; 有的寄生虫直接以家畜的血液为食;破坏、吞咽或消化家畜的组织细胞;寄生虫的代谢物、分泌物或虫体死后的分解产物可引起家畜的组织细胞发生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家畜的消化器官;有些寄生虫可引入其它的病原或为其它的病原的入侵创造条件。
家畜体内寄生虫病多为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大多无特征性症状 . 通常家畜 虽然感染 体内寄生 虫,但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只有当家畜抵抗力低下或营养不良时才有临床表现,故病程往往较长,到后期,家畜的各种机能已严重被破坏,即使治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感染前的水平,从而严重影响了家畜的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家畜体内寄生虫胃肠寄生虫种类多、 分布广、多为混合感染,是对家畜危害较重的寄生虫,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家畜体内寄生虫的防治
2.1做好计划性驱虫工作
动物的寄生虫有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种,要针对寄生虫及动物种类选择性驱虫。
体内寄生虫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1~2次的驱虫,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幼畜断奶时用广谱抗虫药丙硫苯咪唑等进行一次驱虫,能有效降低幼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育肥的家畜每2个月驱虫1次,驱虫后第3天用健胃散进行健胃,以提高育肥效果。
体外寄生虫主要用螨净以1: 300的比例喷洒在畜体表面,次数依据体外寄生虫的活动情况而定。
2.2加强家畜的饲养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场
在寄生虫活动较活跃的季节放牧时,尽量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在每次放牧前,给家畜饮足干净、清洁的流水或井水,在放牧时尽量避开低湿、有死水的洼塘,让家畜少饮或禁饮低洼地区的积水或死水。有计划地实行轮牧管理,可起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草场和减少感染寄生虫的作用。加强家畜的饲养管理,对体况较差的家畜,必要时可进行单独的驱虫,同时给予一定的精料补充,确保全群保持较理想的体况、和抗病力。
2.3加强粪便的管理
家畜寄生虫学 篇4
1 调整、充实传统实验教学内容
家畜寄生虫病学验证性实验, 即对已知的寄生虫封片标本或大体标本进行辨认并绘图, 是家畜寄生虫学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通过验证性实验与基本技能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寄生虫病原形态鉴别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为后面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好基础。
1.1 发扬标本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家畜寄生虫病学实验以观察虫体封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 辅以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与致病、诊断有关的各期虫体外部形态及其内部结构。通过标本教学,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寄生虫学基本技能, 为将来从事兽医临床、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标本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笔者教研室通过广开渠道收集寄生虫标本, 不断丰富充实标本室, 现已有各类虫体浸渍标本1 800余例, 玻片标本250余盒, 虫体种类达150多个虫种, 并制作了不同类别具有代表性虫体的系列标本, 从虫卵开始, 各期幼虫、成虫, 包括中间宿主、病理标本, 依次排列进行展示, 使学生对寄生虫生活史中各阶段形态结构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增加了学习兴趣, 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1.2 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应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如家畜寄生虫学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粪便直接涂抹法和漂浮法、沉淀法;粪便虫卵培养法、计数法;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各种血片、抹片、触片的制作方法;分泌物采集方法;线虫第三期幼虫培养法;钩蚴培养法;肌肉压片法、消化法查旋毛虫等。各种染色方法:姬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法、苏木素染色法等。只有系统地将寄生虫学基础实验方法反复加以练习和巩固, 才能为之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牢固的基础。
2 进一步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发扬传统标本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 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由验证性实验为主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转变。综合性实验可以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技能[2]。例如病原学诊断实验粪便检查, 涉及到各种吸虫、线虫、绦虫卵的检查, 以及虫体和幼虫的检查, 还包括原虫的检查, 需综合运用所学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和各种基本实验技能, 才能实际客观地作出判断。通过综合性实验,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增加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如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尤其对于一些常规病原学检测有一定困难, 只有将动物解剖或活组织检查才能发现病原的寄生虫, 如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住肉孢子虫病等, 免疫学诊断仍是最有效的办法[3]。此外, 在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中, 免疫学方法也有着其它办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 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应适当增加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例如间接血凝技术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荧光免疫法检测弓形虫病, 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旋毛虫等, 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为其以后走向科研岗位或是应用技术岗位打下基础。
2.2 扩充家畜寄生虫病学综合大实验
全身性蠕虫学剖检和虫体鉴定, 是家畜寄生虫病学的总结性大实验, 寄生虫学的一般实验方法、手段都将在实验中体现[4]。实验包括对感染动物进行剖检、虫体搜集、固定保存、虫体装片制作、虫体鉴定等。在动物剖检过程中, 学生们观察到的虫体是活的, 不同于以往实验观察的虫体封片标本和浸渍标本, 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寄生虫的形态结构、运动状态及寄生、致病情况, 进一步模拟了寄生虫病病原学临床诊断过程,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掌握各类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整个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师只讲解理论部分并给予一定指导, 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 培养了学生形态观察及病原检查的实际动手能力。收集剖检动物的全部寄生虫标本并进行鉴定和计数, 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了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不同的需要, 有时对全身各脏器进行检查, 有时只对某一器官或某一种寄生虫进行检查。通过综合大实验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寄生虫的收集、保存和鉴定等方法。笔者认为, 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术还需进一步扩充, 增加实验动物种类及待检寄生虫种类, 例如增加鱼类、禽类等动物的全身性蠕虫学剖检,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2.3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量
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例如, 指导学生到农村、养殖场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寄生虫耐药性调查研究、寄生虫分类 (系统进化) 的研究, 或从生活中取材, 如深入农贸市场对市售鱼、禽、肉等调查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等, 或开放实验命题,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拟定实验计划。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进行实验设计, 经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撰写研究报告。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动手、相互协作来完成, 包括调查地点的选择、所需实验材料、病料的采集与病原分离、实验方法的确定和实施、数据处理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观察的能力, 初步掌握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也锻炼他们走向社会、互相协作的综合能力, 同时使学生了解了寄生虫病的流行与环境、卫生状况、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3 综合考核实验课成绩
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实验课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 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独立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是否书写规范、数据真实、分析讨论深入, 同时参考学习态度、出勤、回答问题情况等, 多元化、多角度进行综合评定。建议实验课成绩由原来只作参考, 转变为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
总之, 家畜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在发扬传统标本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 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由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变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创新, 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培英, 徐前明, 李郁, 等.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1) :32-33.
[2]康桂英.家畜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28 (11) :215.
[3]路义鑫.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M].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3.
[4]路义鑫, 宋铭忻, 韩彩霞, 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6) :83-85.
家畜寄生虫学 篇5
1耐药性产生机制
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机理相关,但相关机理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苯并咪唑类药物是广谱抗寄生虫药物中耐药机理研究最明确的一类,苯并咪唑类药物为细胞微管蛋白抑制剂,主要与虫体的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组装的聚合,从而杀死虫体。耐药性产生由 β - 微管蛋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 β - 微管蛋白结构改变,最终药物不能与其靶位点结合而使药物失去效果。
M. H. Roos等[2]对耐药捻转血矛线虫( H. contortus) 虫株 β - 微管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SNP) ,结果发现,在 β - 微管蛋白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证明 β - 微管蛋白与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相关。通过对捻转血矛线虫 β - 微管蛋白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在家畜寄生虫线虫的 β - 微管蛋白基因上存在几个等位基因型[3]。捻转血矛线虫等位基因Ⅰ型 β - 微管蛋白基因的200位氨基酸发生突变(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与苯并咪唑的耐药性相关。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结构上都存在一个内酯核,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驱虫药物,其耐药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阐明,但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Glu Cl-) ,药物通过Glu Cl-的开放,导致氯离子内流到神经元细胞,使蠕虫弛缓性麻痹,从而达到驱虫目的。
Glu Cl-是无脊椎动物体内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属于抑制型离子跨膜蛋白复合体,含A、B两种亚基。 A亚基可以与药物结合,打开或加强离子通道开放, 导致神经肌肉细胞的去极化。B亚基与谷氨酸结合, 主要起门控作用[4]。Glu Cl-形成伊维菌素药物靶, 可以作为伊维菌素候选耐药基因。S. K. Glendinning等[5]对捻转血矛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的Glu Cl-基因家族进行了研究,在AVR - 14启动子的控制下,在高度耐药的三重突变体秀丽隐杆线虫虫株( DA1316) 中表达秀丽隐杆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的Glu Cl-亚基。 伊维菌素敏感亚基从两种恢复药物敏感性到转基因蠕虫内表达,记录一些两者间的定量差别。伊维菌素不敏感亚基Hco - GLC - 2的表达对药物的敏感性没有影响。先前非特征性寄生虫特异性亚基Hco - GLC - 6的表达导致转基因蠕虫变得对伊维菌素敏感,表明这个亚基也可以编码应答药物的Glu Cl-。秀丽隐杆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的正向同源进化和平行同源进化亚基可能复苏秀丽隐杆线虫突变株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捻转血矛线虫Glu Cl-的A、B亚基已被成功克隆,通过对耐药虫株和易感虫株进行单链构象多肽性( SSCP) 分析,证明耐药性产生与A亚基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相关。
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作用于 γ - 氨基丁酸( GABA) 门控氯离子通道。X. P. Feng等[6]从捻转血矛线虫中分离出2个HG1等位基因,这2个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等位基因仅存在4个氨基酸的差异,并分别编码 γ - 氨基丁酸受体的a亚基和c亚基。试验证明,这2个等位基因可能与伊维菌素 γ - 氨基丁酸受体的耐药性产生机制相关。unc - 49基因是编码线虫 γ - 氨基丁酸受体的亚基,是驱虫药物的靶基因,可以为合理设计抗寄生虫药物提供基础。S. Z. Siddiqui等[7]鉴定捻转血矛线虫编码 γ - 氨基丁酸 门控通路 的2个亚基 ( Hco - unc - 49B和Hco - unc - 49C) ,电生理学分析显示,这个通路与营自由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的unc - 49通路具有 相似的性 质。 经过试验 证明, Hco - unc - 49B亚基是决定旁路通路高兴奋剂敏感性的关键因素。但也有观点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与P - gp相关。
左旋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属于拟胆碱能竞争剂, 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线虫的受体,导致阳离子通道开放,模拟乙酰胆碱样作用,使线虫静息状态的神经肌细胞膜去极化,肌肉持续收缩进而麻痹,麻痹的虫体通过胃肠道正常的蠕动排除体外,达到驱虫的目的。 N. C. Sangster等[8]对捻转血矛线虫左旋咪唑耐药株的拟胆碱能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进行了克隆,通过序列分析发现,捻转血矛线虫有多个基因与左旋咪唑的药效和耐药性相关。通过对营自由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研究发现,左旋咪唑耐药株缺少乙酰胆碱 ( ACH) 受体的正常元件。有观点认为,其耐药性的产生与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改变相关,阻止与药物结合。也有观点认为,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敏感性发生改变[9],但目前与耐药性相关的因素的研究还很少,不是很明确。
耐药性的产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相关。通过调查研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发现,南半球羊只的耐药性虫株的流行要比北半球高,可能是因为南半球国家较北半球国家气温高且潮湿,寄生虫繁殖发育快,驱虫药物使用频率高。而在品种方面,山羊对苯并咪唑的耐药性流行率要比绵羊高65% ~ 70%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
2蠕虫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法
2.1粪便虫卵计数法
粪便虫卵计数( FECRT) 是通过计算用抗蠕虫药物前后家畜排出粪便中所含虫卵的数量,来评估家畜对药物耐药性的一种方法。虽然FECRT方法是目前应用最经典的检查耐药性的方法之一,但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 此方法是通过对排卵数量进行计数, 因此只能检查雌性虫体。2) 由于受虫体之间的生物性差异、排卵数量的多少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线虫的数据相关性较差。3) 应用传统的FECRT方法检测时,当耐药虫株比例小于25% 时,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不可信。C. Calvete等[10]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良, 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田间检测。
2.2虫卵孵化试验
虫卵孵化分析( EHAs) 是一种研究耐药性的体外试验,用于家畜寄生蠕虫对苯并咪唑耐药性的检测,可以定性、定量评价药物对虫体第1期或第3期幼虫的效果,此方法适用于水溶性良好的抗蠕虫药物。通过人工对动物进行耐药性虫株的感染试验发现,EHAs和FECRT具有相同的缺点,即当寄生蠕虫群体中耐药虫株比例大于25% 时,才能检测到耐药性。
2.3幼虫麻痹、迁移、运动试验
利用幼虫麻痹作为衡量虫体耐药性的标准,是检测左旋咪唑类药物耐药性的体外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驱虫药物与感染性第3期幼虫作用24 h,对不同浓度下产生麻痹效应的幼虫数量进行计数,绘制计量 - 效应曲线,并与已知的参考虫株进行比较。此方法需选用适当发育阶段的幼虫,否则可能存在幼虫麻痹后苏醒现象。J. H. Gill等[11]利用该方法检测了H. contortus第3期幼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幼虫运动力的测量在微量运动测定仪上进行。该装置可以利用电脑输出测量的信息,生成一个相应的运动力指数,绘制剂量 - 效应曲线来评估幼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
2.4分子生物学方法
用传统方法检测寄生蠕虫的耐药性,具有试验繁琐、耗时、可信度低、结果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差等缺点。分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体内和体外检测蠕虫耐药性的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分子诊断方法的关键是了解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R. N. Beech等[3]应用特异性引物建立的PCR技术证明2种 β - 微管蛋白基因与苯并咪唑抗性相关,并证明这项技术能够定量测定抗药性引起的线虫遗传学变化。J. Demeler等[12]对奥氏奥斯特线虫和肿孔古柏线虫的 β - 微管蛋白1型和2型及 α - 微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了两种虫体在 β - 微管蛋白1型中167,198,20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频率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和廉价等优点,是一种体外判定苯 并咪唑药 物敏感性 的可靠方 法。 H. Shokrani等[13]通过对引物中核苷酸位点的取代,在序列中为限制性内切酶Sna B Ⅰ创造一个酶切位点, 建立了一种新的PCR - RFLP技术,能同时鉴别捻转血矛线虫 β - 微管蛋白1型167,200密码子位点单链核苷酸多态性。利用该方法对爱尔兰的3个不同地理环境的138条雌性捻转血矛线虫进行检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良好的鉴别方法。在毛圆线虫中,不同种毛圆线虫之间 β - 微管蛋白第167,198密码子至少存在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4]。A. Silvestre等[15]利用PCR - RFLP方法对 β - 微管蛋白等位基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小反刍动物的捻转血矛线虫、 蛇形毛圆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第3期幼虫的分子鉴别方法。
相对于苯并咪唑的耐药性研究,左旋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些耐药机制是十分复杂和多元化的。
3展望
防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的新措施 篇6
捕食线虫性真菌可有效的预防家畜寄生性线虫,从而可以解决化学药物驱虫带来的诸多问题。利用生物控制家畜寄生性线虫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发展无污染的绿色动物畜产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家畜感染寄生性线虫的途径是摄食了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幼虫,幼虫在家畜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排卵于外界环境中,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被家畜食入而造成感染。临床应用捕食性真菌孢子饲喂给家畜,孢子随家畜粪便和寄生虫虫卵排到外界环境中,孢子发育产生菌丝,进而产生捕获杀死线虫的捕食性器官,将虫卵孵出的幼虫杀死,这样避免了虫体在草场上的扩散,从而起到了预防寄生性线虫病的作用。
捕食线虫性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粪便降解无任何影响(Fernandez, 1999)[1];经调查,人工应用对土壤线虫种群也无害(Baudena等,2000)[2];不会影响土壤和环境中的生态种群(Faedo et al, 2000)[3]。更不会造成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由于真菌孢子在动物体内不生长繁殖,因而不对人畜造成任何危害;捕食线虫性真菌作用的对象是自由生活阶段的幼虫,即在虫体感染前发生作用。所以,避免了感染后才杀灭的弊端,防止了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危害。此外,还抑制了粪便中幼虫向周围环境的传播扩散,减轻了草场的污染,降低了家畜对寄生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减少了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数量,降低了动物粪便中排出的虫卵数,减轻了动物脏器的病变,从而提高动物的增重率(蒋金书,2000)。由于捕食线虫性真菌杀虫率不是100%[4],如此环境中仍保持一定数量虫体,对动物产生一定的临床免疫力,将寄生虫感染控制在亚临床水平,达到了预防临床寄生虫病发生的效果。
捕食线虫性真菌对动物寄生性线虫捕食作用的研究最早始于1939年,Roubaud和Deschiens在实验室内试验,证明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对类圆线虫属和钩口线虫属感染期幼虫的杀虫作用。1941年,他们又进行简单的临床试验,在面积为25m2的草场上,加入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及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gs oligospora)两种捕食线虫性真菌后,结果羔羊感染乳突类圆线虫和仰口线虫的数量明显减少。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5]。捕食线虫的方式有套捕型 (hooping) 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 (sticking) 捕食线虫性真菌。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和梨形指环菌 (Dactylaria pyriformis) ,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 (器官) ,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 (chlamydospore) 。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 (Dactylella ellipsospora) 。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捕食线虫性真菌多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土壤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即雨季开始和结束时[6],夏秋温暖季节,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CMA) ,一般从树木下、花园、果园等地方的土壤中,容易进行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将采样洒在0.4 g/L玉米粉琼脂双抗培养基上,将培养皿保持一定的湿度,在 (20±1) ℃温箱内培养3-7d后,真菌菌丝长至培养皿的2/3以上时,分别于培养皿内加入有活力的线虫第3期幼虫2000~4000条,放于温箱内继续培养,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从出现菌环、菌网或菌结等捕食线虫性结构 (器官) ,同时有幼虫被捕获的培养皿中,镜下切取5 mm×5 mm含有捕食线虫性结构的培养物转接种于0.4 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待菌丝生长布满平皿后,再加入2000~4000条幼虫,每日观察1次,再进行转接种。如此反复多次进行分离纯化,即可获得捕食线虫性真菌纯培养物[5,7]。将获得捕食线虫性真菌纯培养物长有菌丝的琼脂块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于玉米粒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约经3周,待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后,以含孢子9×107的玉米粒培养物饲喂家畜,可有效的防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8,9]。
参考文献
[1]Fernand ez, A.S., Larsen, M., Henningsen, E.et al., Effect of Duddingtonia flagrans against ostertagia ostertagi in cattle grazing at different stocking rates.parasitology, 999, 119:105-111.
[2]Ba udena, M.A., Chapman, M.R., Larsen, M.et al., Efficacy of the nematophagous Duddingtonia flagrans in reducing equine cyathostome Larvae on pasture in southern Lonisiana.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00, 89:219-230.
[3]Faedo, M., Larsen, M., &Thamsborg, S., Effect of different times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matophagous fungus Duddingtonia flagran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ovine parasitic nematodes on pasture-a plot study.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00, 94:55-65.
[4]杨晓野, 吴彩艳, 杨莲茹, 等.口服少孢节丛孢菌孢子对家畜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灭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 (9) :927-930.
[5]杨晓野, 杨莲茹, 刘珍莲, 等.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J].中国兽医学报, 2003, 23 (4) :344-346.
[6]Saumell C A, Padilha T, Santos C, et al.Nematophagous fungi in fresh faeces of cattle in the Mata region of Minas Gerais state, Brazil[J].Vet Parasitol, 1999, 82:217-220.
[7]杨莲茹, 杨晓野, 刘珍莲, 等.捕食线虫性真菌生长特性的观察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2003, 33 (2) :3-7.
[8]杨晓野, 吴彩艳, 杨莲茹, 等.口服少孢节丛孢菌孢子对家畜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灭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 (9) :927-930.
【家畜寄生虫学】推荐阅读:
家畜繁殖学复习题12-18
寄生虫学05-19
寄生虫学总结医学06-30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浅见07-04
兽医寄生虫学综合实习大纲09-23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07-15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1-04
河北省执业兽医师《兽医寄生虫学》模拟试题12-23
家畜繁殖06-02
家畜养殖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