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精选5篇)
家畜环境卫生学 篇1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课程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包括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完善考核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论文设计等,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家畜环境卫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强的特点, 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而“培养质量”和“人才价值”的关键在于创新[1]。因此, 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改革, 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家畜环境卫生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而家畜环境卫生学实践教学与其理论课程相辅相成, 其教学改革也至关重要。
1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重视实验课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交通大学的实验课学时设置一般不低于课程总学时数的12%, 化学类、生物学专业达到20%至25%[1]。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于2002年将原来的家畜环境卫生学10学时的实验课改为一周教学实习, 其他的一些学校也有相同的举措[2]。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来丰富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形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强调的是验证理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 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很普遍, 多数实验课都是附属于理论教学, 单独开设课程的很少, 系统性较差[3]。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作为一门课程, 有独立的学分, 因此增加了学生对教学实习课程的重视。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实习与理论教学具有相关性, 但不会受制于理论教学。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实践性较强,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畜牧生产过程中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内容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2 增加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开设的经典实验属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多, 体现现代技术的实验和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很少。而且, 以往的实验课多是以老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或书本的步骤亦步亦趋地做,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实验课只能起到了验证结论、演绎过程的目的, 达不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实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远不能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4]。因此, 实践教学改革应坚持少单一性多综合性、少验证性多设计性、少演示性多操作性的实验。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内容可以整合为几个综合性实验。例如, 在以往的实验课中, 气象因素的测定、畜舍采光的评定、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测定、畜舍内通风量计算等实验内容是独立的, 而这些指标均与畜舍环境评定有关, 因此可以设计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即畜舍环境的评定。学生到动物房进行实地采样、测量, 根据分析结果及测量数据综合在一起讨论畜舍环境评定的结果。对于水质评定中各项指标, 任课教师会选择8~10个测试项目供学生选择, 由学生自行选做其中的5~6项, 根据测定结果得到水质污染程度评定报告或水质分析报告。这些指标的选取并不是随意的, 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有根据的选择。例如, 水污染程度的评定可以选择pH值、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化学耗氧量 (COD) 、细菌总数或大肠杆菌数, 选择其他指标则不能很好地反映水体污染程度, 进而最终判断水体污染时期。通过学生自主地选择测试项目,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个性发展,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实验使实习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但在教学实习中, 要求提前下达任务书, 让学生课前完成设计, 任课教师准备实验要充分, 仪器与试剂准备的工作量要比准备指定实验的工作量大。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需要的不仅是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才知道怎么操作和为什么这样操作。如果实验指导过于详细, 学生按实验指导进行操作, 实验完成以后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此,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真正站到指导实验的位置上, 在实习开始前的一周就将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要求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提前预习, 确定实验测试项目, 并设计出测定方法及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单要动手, 而且还要动脑。
实习周内, 实验室全天开放, 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验室完成实习任务。个别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在实习过程中, 一些实验操作因需要两个人的配合, 因此两名学生组成一组, 要求每个数据应有平行样,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操作及实验设计, 并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在完成实习报告时一定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 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完成后,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非常重要, 因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如果操作方法不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尽管教师已立即予以纠正, 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出现的问题往往多种多样,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让学生了解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 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实验结果。此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完善考核制度
高校一贯采用以考分高低来评判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 培养出的人才多属应试型, 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应该对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在以往按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中, 因为学生在课下的相互抄袭现象严重, 成绩的评定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的考核办法试图转向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的培养。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实习成绩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实习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实习作业成绩占50%。每次上课要记考勤, 但出勤不记入总成绩, 不出勤则没有总成绩, 需要重修, 原因是没出勤就不可能有实验操作和实习成绩。有特殊原因不能在预定时间进行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其他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①平时成绩。包括实习报告和操作的成绩, 实习报告在每次完成后要随堂上交, 任课教师保证每天批阅当天的实习报告, 保证学生下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前领回已批阅的报告, 这样可以避免课后的相互抄袭。实习报告的成绩评判主要根据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方法的可行性、数据的可靠性及结果分析的准确性。②实习作业。主要指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一些题目, 如根据不同饲养规模及饲养对象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牧场或对牧场的环境进行评定等, 学生根据这些题目查阅资料最后形成报告上交。这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思考等综合能力。为了达到预期效果, 任课教师在批阅实习报告和实习作业时必须公平、认真, 如发现抄袭作弊的现象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5 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论文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 特别是自己设计实验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那些在实验项目上感兴趣的同学, 允许他们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进行课程设计, 如对某牧场的水质进行调查评定、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某牧场环境进行调查等, 同时完成课程论文。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包括试验设计、样品的采集、测试指标的选取、实验试剂的准备、数据的分析及最后论文的撰写。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只起指导、辅助作用。为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 一定要开放实验室, 进行课程设计的学生数量不宜过多, 以确保质量。
实验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 摸索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健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18 (2) :85-89.
[2]张绮琼, 田萍, 景栋林, 等.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5 (6) :55-57.
[3]郭永霞.试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4) :118-120.
[4]齐昕, 徐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建设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1 (17) :234-235.
家畜环境卫生学 篇2
中央电大教务处 教学管理科
(2005年03月04日)
浏览人次1032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动物生产专业各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供一村一名大学生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课内学时90,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
舍饲养殖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家畜环境与设施是畜牧业的重要保障。
家畜环境与设施是一门涉及到动物生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环境调节工学、建筑工程学及机械、电子等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动物生产所用的设施、装置和环境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物生产环境要求;二是动物生产的工程设施,如畜禽舍建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施工;三是环境调节控制设施,如畜禽舍内采暖、降温、通风、照明等设备的选型配套、安装调试以及使用技术;四是环境监测、信息传递设备,光、温、湿、气的监测仪器和自动控制等配套使用技术;五是粪污处理与利用、畜禽场环境保护技术。
二、本课程的任务及基本教学要求
要求对家畜环境与设施的建设施工、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有最基本的了解,掌握有关家畜环境与设施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组织、配置有关动物生产设施的建筑、施工等工作。
要求掌握畜牧场建筑场地选择与布局、饲养及环境调控设备的选型、粪污处理与利用及环境保护技术。
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考试要求与教学要求层次相同。
形成性考核包括四次大作业和实验。
三、媒体选择与分配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重点精讲录像。
精讲录像:
1、绪论
25分钟
2、家畜的环境
50分钟
3、家畜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100分钟
4、畜牧场公共卫生防护
50分钟
5、养鸡场设施与设备
50分钟
6、养猪场设施与设备
75分钟
7、养牛场设施与设备
75分钟
8、其他畜产设施介绍
25分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一、家畜与环境
二、家畜环境卫生
三、家畜养殖与环境设施
四、养殖环境与设施研究的主要领域
五、畜禽场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教学要求
1、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概念及研究的目的。
2、了解国内外畜产设施的现状
3、熟悉国内外畜产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新进展 第二章 家畜的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阳辐射与畜禽
一、概述
二、光照度对畜禽的影响
三、光质对畜禽的影响
四、光照时间对畜禽的影响
第二节 空气温度与畜禽
一、空气温度变化的特点
二、等热区、舒适区和临界温度
三、气温对畜禽体热调节的影响
四、气温对畜禽生产力和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空气湿度与畜禽
一、空气湿度的概念
二、气湿对畜禽的影响
第四节
气流与气压与畜禽
一、气流、气压的形成和变化
二、气流对畜禽的影响
三、气压对畜禽的影响
第五节
热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气温、气湿、热辐射和气流之间的关系
二、热环境因素对畜禽的综合影响
三、热环境因素综合评价指标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太阳辐射、热辐射、气温、气湿、气流等气象因素对畜禽的单因子作用和综合影响。
2、掌握气温、气流、气湿、气压的测定方法。
3、了解太阳辐射在畜牧生产的应用。第三章 家畜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畜舍小气候特点
一、畜舍温度
二、舍内湿度
三、舍内气流
四、畜舍光照条件
第二节
畜舍建筑与小气候环境
一、畜舍建筑形式
二、畜舍建筑与畜舍小气候
第三节
畜舍热湿环境的调控
一、畜舍防暑降温
二、畜舍防寒与采暖
三、畜舍湿度的控制
第四节
畜舍采光
一、自然采光
二、人工照明
三、人工控制光照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节
畜舍空气质量及其污染控制
一、有害气体
二、空气中微粒和微生物
三、畜舍空气质量卫生要求
四、绿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第六节
畜舍通风换气
一、畜舍通风方式
二、通风换气量的计算
三、畜舍通风设计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畜舍适宜小气候的卫生标准。
2、掌握改善与控制畜舍小气候的基本方法。
3、了解为家畜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和对现有畜舍进行卫生评定的方法和措施。第四章 畜牧场公共卫生防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畜牧场环境污染
一、畜牧生产污染源
二、畜牧场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
畜牧场环境保护
一、畜牧场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畜牧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三、畜牧场污水的处理与利用
第三节
畜牧场环境管理
一、畜牧场粪便和污水的管理
二、生产过程污染物的减量排放
三、畜牧场环境改善
四、畜牧场工程防疫与疾病控制
五、畜牧场自身环境建设
第四节
水源卫生
一、水对生命的意义
二、畜禽场水质卫生要求
三、畜禽场饮用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第五节
畜牧场环境卫生检测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畜牧场环境污染的原因、途径及特点。
2、掌握畜牧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利用方法。
3、掌握畜牧场环境检测方法。
4.掌握畜禽场水质卫生有哪些卫生要求及饮用水源的选择与保护。第五章 养鸡场设施与设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养鸡生产的特点
一、鸡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
二、现代养鸡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鸡舍建筑
一、鸡舍种类及特点
二、鸡舍建筑的要求
第三节
鸡场设备
一、育雏设备
二、笼具
三、饮水设备
四、喂饲设备
五、清粪设备
六、环境控制设备
七、孵化设备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鸡舍种类及特点;鸡舍建筑设计要求。
2、掌握鸡舍建筑与设施、设备的选型配套。
3、掌握鸡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现代养鸡的生产特点;孵化条件和孵化场的基本要求。
4、了解鸡场的各种设备。第六章 养猪场设施与设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
二、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猪舍建筑
一、猪舍建筑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猪舍建筑平面设计要求
三、猪舍建筑构造设计要求
第三节 猪场设备
一、猪栏
二、漏缝地板
三、饲喂设备
四、饮水设备
五、清粪设备
六、猪舍环境调控
七、其他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猪舍建筑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猪舍建筑与设施、设备选型配套
3、熟悉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4、掌握猪舍建筑平面设计和猪舍建筑构造设计要求;猪舍环境调控。
5、了解猪场的各种设备。第七章 养牛场设施与设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
二、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奶牛场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一、选址要求
二、牛场的分区与布置
三、总平面布置的几种形式
第三节
奶牛舍建筑
一、牛舍建筑特点
二、牛舍建筑
第四节
牛场配套设施与设备
一、牛舍设施和设备
二、挤奶中心和挤奶设备
三、青贮设施与青贮设备
四、肉牛场设施与设备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牛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奶牛的生产特点
2、奶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求;牛场的分区与布置。
3、掌握奶牛舍建筑特点、布置形式、奶牛场设施。
4、掌握几种常用的青贮设施和青贮设备。
5、掌握牛舍建筑与设施、设备的选型配套 第八章 其他畜产设施介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毒设施
一、进场人员的消毒与配套设施
二、进场车辆的消毒与配套设施
三、场内消毒与消毒设备
四、消毒方法
第二节
尸体处理设备
一、毁尸池
二、深埋法
三、高温分解法
四、焚烧法
第三节 场内运输工具
一、饲料运输设备
二、猪的运输设备
第四节 辅助用具
一、电子驱猪器
二、捕捉工具
三、标记用具
四、断喙机
第五节
贮粪场有关设施与设备
一、畜禽粪便输送设备
二、畜禽粪便贮存设施 教学要求
1.掌握掌握各种消毒设施及使用方法;
2.了解畜禽尸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3.了解常用的几种运输设备和辅助用具的用途和使用场合;
4.了解贮粪场有关的设施与设备。实 验
1、气象参数测定
2、辐射热、照度、畜舍采光和噪声的测定
3.畜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家畜环境卫生学 篇3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现代环境科学的一门分支科学[3],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的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它以物理学、化学、气象学、气候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行为学、病理学等为基础,同时与许多学科如饲养学、繁殖学、育种学、牧场经营管理学、环境科学、畜牧机械化、建筑工程学、临床兽医学和家畜各论等密切联系[4]。它在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5]。在落实《吉林农业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过程中,现以此门课程为试点,在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和畜禽生产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尝试,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考试改革的新路子。
1 课程考核的现状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目前采取以终结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评价来区分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过程性考试。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平日学习放松,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终结考试前突击复习,不求甚解。
1.1 考核形式和过程单一
终结试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宽广,对概念定义、分类、特点、定律等要求强行记忆,缺少多样性和过程考核。而本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并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然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满足考查学生能力要求的。
1.2 考核内容局限,缺乏全面性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课本知识已无法完全适应知识更新速度,目前考试内容普遍依附教材,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素质拓展、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状态以及掌握程度等都无法得到全面的体现。
1.3 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
单凭一张试卷就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也不具有说服力。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夸大了考试的成绩。这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失去创造性和主动性。
2 课程考核新体系的构建
2.1 考核改革的整体思路
根据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目的、教学要求及课程内容特点,尝试建立该课程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新体系,提高考核结果的评定价值,并促进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也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考核的内容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核的形式多样化,采用观察、提问、测验、作业等方式,对该课程学习过程考核及终结考核各环节进行分析、细化,使考核真正能够全面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2.2 考核方案的修订
结合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特点,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以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评价内容。为此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拟定了新的考核方案,采取课堂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双重评价的方式,具体分为理论课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与表现、课前提问、课堂测验、课外作业)、实验课成绩(实验理论与操作技能测验、综合素质测验、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出勤)、期末试卷成绩三部分,按照占总成绩的20%、10%和70%的比例汇总后,作为这门课程的最终评价。
2.3 考核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2.3.1 课堂出勤与表现
出勤是课堂秩序的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6]。同时,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杜绝一切不良非课堂行为。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度给出评定成绩。
2.3.2 课前提问
每次上课前,对上次理论课讲解的重点知识,以提问的方式随机考核。课前提问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3.3 课堂测验
采取课堂开卷测验的方式,选择应用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课堂测试偏重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4 课外作业
以5~6名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以课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课程的现阶段研究热点,在家畜环境卫生学领域中选择题目,要求从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及总结,以小综述论文形式上交教师,最后依据对论文贡献情况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成绩。
2.3.5 实验课考核
每次实验课结束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实验内容,适当选择思考题检测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2.3.6 期末考试
依据本门课在动物科学(必修课)和畜禽生产教育(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的课程类别不同,期末考试相应采取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试题题型更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运用能力。
3 课程考核效果的综合评价
3.1 考核成绩与分析(见表1)
从表1数据看出,学生的平均理论课平时成绩在16分以上,占满分的80%,平均实验课成绩在8分以上,占满分的80%,平均期末成绩均在75分以上,占满分的75%。平均课程总成绩均在76分以上,其中优秀率平均达到14%以上,不及格率为零。2个专业成绩存在差异,期末采用开卷考试方式的期末成绩、总成绩和优秀率(畜禽专业)明显高于闭卷(动科专业),这主要是由于考核方式和试卷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的。考核成绩分析表明,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考核环节改革强化了过程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考核改革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以往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是被动的,以课外学习小组的形式布置课外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单纯课堂灌输,拓展了从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使知识获取更为丰富。另外,学习效果也明显改善,打破了过去的“考前突击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3 考核改革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等基本功能[7]。考核方法和评判标准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对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会起到更好的作用[8]。通过对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环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评价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在新考核体系改革实施中,也发现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个别学生课后复习抓不到重点或是理论知识不会理解应用,造成提前提问或课堂测验成绩偏低。为此,在以往课堂教学提到重点内容基础上,可以在每章结束后,以复习题的形式留给大家回去思考。
4 结语
家畜环境卫生学 篇4
1 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式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创新意识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景式教学法的优点为:第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第二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能在模拟的情景中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变化[3]。近年来畜牧业迅速发展,更加依赖于良好的家畜饲养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踪家畜环境卫生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这首先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可逐步领悟教学内容,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课程教学有很多内容与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圈养、笼养等现代化饲养模式与畜产品安全和品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牧场建设中粪尿无公害处理;畜舍有害气体的产生与防治等。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实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式教学法在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采用情景式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步骤来进行。
2.1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模拟情景
应用情景式教学法,教师要明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对情景的分析思考。
2.2 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情景是情景教学模式的关键部分,也是实践模拟情景的环节。将教材中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放到生活的场景中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专业知识可以解决和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望。例如在讲授动物环境与饲料产品安全的时候,可给学生播放瘦肉精和三聚氰胺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等情景教学片。在讲授应激预防措施时,给学生播放笔者出国参观时拍下来的半开放式牧场里荷斯坦奶牛自由自在地活动和采食,牛舍里挂有玩耍物,还伴有优美音乐的情景教学片。除了这些视频或新闻报道等情景模式以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讲授热环境时,可以提出家畜的体温是否比较恒定?三伏天和腊月家畜怎样维持体温?空气热环境对家畜有何影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另外在讲授水环境与动物生产内容时可以利用实物操作创设情景。采集河流的水样,再采集干净的自来水,教师在实验室操作细菌检测试验,3 d之后把长满细菌的培养基拿到课堂里给学生看。这些实物是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很快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音乐、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
2.3 情景分析
情景创设后,教师立即进入讲授环节一般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到情景中,使他们的情感在情景中得到体验。同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整理情景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例如应激预防的具体措施;家畜的体热调节方式;水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等。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动态和进展的调查,对学生理解情景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起到辅助作用。
2.4 情景回归
在情景创设与分析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景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根据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客观事件。这样才能算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即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领悟到了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应激的危害;体温调节的方式;水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接着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点与家畜环境相关的周围事件联系起来思考和分析,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的知识点很容易掌握和应用,达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情感的教学目的。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化的阶段,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4],需要掌握现代化经营理念和生产意识的专业人才。
3 结语
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家畜环境与牧场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实施情景教学法需要认真备课,平时需要多积累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文件,及时补充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闫红军,沈文正,牛华锋,等.高职“牧场规划设计与家畜环境卫生”课程建设与改革[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1):110-112.
[2]安立龙.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许燕丹.浅谈情景式教学及其在《物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5):30-32.
家畜环境卫生学 篇5
集约化饲养场中, 畜禽体内及其周围环境中通常存在着很多病原体, 不良的环境应激因素可促使这些潜在的病原体繁殖, 致使家畜产生疾病的临床症状, 如呼吸道症状、腹泻和乳房炎等。从长远来看, 这些疾病迟早会表现出症状, 但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较长时期内, 家畜会出现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等问题。
家畜的疾病临床症状发生与否取决于由不特定的气候因素、畜舍和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生存环境。动物的健康状况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都大, 患病的后果是抑制家畜的正常生长, 降低养殖效益, 严重者导致死亡。
影响畜群气源性病原体的分布、存活和消灭因素。气溶胶是许多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基本形式, 许多病原体通过动物呼吸道或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在畜舍内, 虽然周围的温度对病毒颗粒的生存影响不大, 但是总的趋势是高温较低温更不利于其存活。事实上, 病毒被排出后会直接失活, 或依赖相对湿度形成气溶胶, 其次才受环境温度影响。相对湿度对病毒的作用通常表现为, 有脂蛋白衣壳的病毒在相对湿度低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 无衣壳的病毒在干燥环境中不稳定, 但在湿度大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传染性鼻炎病毒在湿度高的环境中生长能力较强, 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ZBR) 和Ⅲ型副流感病毒 (PI3) 则偏嗜低湿度。上述几种病毒存活时间的差异反映出湿度不同的季节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 在大的气溶胶颗粒中气源性病原体的沉降速度加快。然而, 支原体在相对湿度较小和较大时都很稳定, 而对中等相对湿度较为敏感。
相对于细菌而言, 升高温度时对细菌的破坏力增强, 而空气中的芽孢对温度的抵抗力很强。埃希氏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在15℃时能很好地存活和繁殖。细菌耐受较高或较低的相对湿度, 但对中等相对湿度敏感, 而细菌芽孢能够耐受各种不同的湿度。病原体感染浓度的大小将决定疾病是否发生, 感染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也取决于动物自身的抵抗力。例如, 着凉使动物肺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对吸入性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已发现, 相对湿度的细小改变对灰尘的沉积有显著影响, 湿度减小, 沉积的灰尘增多。有些设施涉及对畜群健康有害的灰尘,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清除掉畜舍内的灰尘。
堆积的大量的动物粪便、草垫和铺草等的处置是另一个难题。通常将畜舍内的这些废弃物稀释成粪浆, 然后作为肥料散播到农田。但是这样势必造成与这些废弃物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尤其是在多风的冬季作用更明显。一个50头规模的畜群产生的污染负荷相当于一个拥有500多人的村庄。
2 畜舍和器械消毒推荐程序
未发生疾病时的消毒程序。将畜舍内所有的器械装置拆开并移出畜舍。最好使用消毒剂冲刷器械或熏蒸消毒。器械装置的消毒必须在畜舍外进行, 并尽可能远离动物及产品。必须清除所有垃圾, 彻底清洁包括屋顶在内的各部分灰尘, 最好使用真空吸尘器。墙体的下部和地面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最好使用高压清洗机, 喷洒广谱高浓度清洁剂或消毒混合剂冲洗。清洁之后, 喷洒能够杀灭所有病原体的广谱消毒剂。消毒的最后一项措施是广泛使用热微雾机, 将所有表面都喷洒上消毒剂, 以获得最佳的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