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环境卫生学

2024-08-22

军队环境卫生学(精选7篇)

军队环境卫生学 篇1

摘要:预防医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突发性, 工作者既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预防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特别重视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军队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 培养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 将学生“代入”实际工作场景, 加强学生对于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基本内容等知识的应用, 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现场调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社会适应和沟通能力以及现场组织指挥和处置能力。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实践

任务教学法, 也叫任务型教学法, 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 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 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1,2]。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 90年代盛行于英语教学界, 但在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 特别是环境卫生学领域。

军队环境卫生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一个主干学科, 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模式是否合理与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各专业学生特别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3]。我校的军队环境卫生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具有军事特色鲜明的军队环境卫生学体系。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求预防医学工作者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尝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

1 课堂教学

目前, 军队环境卫生学课程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接受效率高、可控性强。但弊端也很明显:一是单向传授, 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有限时间内提供大量现成知识, 着重强调基本知识的传授, 不利于学生探求精神的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常常束手无策;三是难以照顾个体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 忽视学生个人的特点、特长, 难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各有所长、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4]。

我们在2009年预防医学本科的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自学内容尝试应用任务教学法:在课堂讨论前两周, 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相关基础知识时就提前布置任务, 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要求小组中每个人围绕该部分内容进行分工,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 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组长将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上课时, 每组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陈述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肯定成绩, 纠正错误, 指出学生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再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 启发学生对有些问题进一步思考。

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合作, 利用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教学, 探究和应用知识,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增强学生间的合作, 学生在小组与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而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给出所谓正确答案, “广泛地听取 (小组的) 意见总比只依赖 (教师) 一个人的观点来的客观”[5]。在学期末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平时的交流中都反映出学生对该授课模式的极大兴趣和认同,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授的内容, 并且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2 自主实验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实验课教学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重要。我们先后进行了系列改革, 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课堂自主实验、卫勤演习、综合实验等多种模式[6]。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各种场景引入任务教学法可以突出实际应用性和学生自主性, 给学生以代入感, 使学生站在实际工作的角度思索如何开展工作, 解决问题;同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以往的实验课大部分由教师准备试剂、器材, 学生只需要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以, 根本不需预习,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印象也不深刻, 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课授课中, 尝试任务教学法与课堂自主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①在课前由教师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布置任务, 学生写实验预案并上交, 教师批阅实验预案并按照学生的设计方案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在布置任务时, 给出明确的模拟场景, 要求学生结合给定的场景设计实验, 突出实际应用性, 例如在做“野外水质改善”这个实验时, 就明确指出模拟野外的场景, 不要使用滴定管等玻璃器皿, 使学生设计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更贴近实际工作。②上课时首先由每一实验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本组的实验方案, 教师及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并作补充, 方案通过后学生就照本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自行准备实验用品 (包括试剂的选择、称量配制、贮存以及器皿的清洗等) 按自己的实验方案及讲义来完成整个实验。③实验结束后, 每组学生小结本组实验情况及结果, 对结果和可能影响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由教师综合各组情况, 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学生按要求写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写清分析过程, 从实验设计到试剂的配制以及实验操作各个环节对该次实验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以及撰写科研报告的能力[6,7]。

整个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居于引导地位,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包括:①上课前批阅学生的实验预案, 尽量不改动学生的实验预案, 除非遇到试剂 (剧毒、国家法定限制药品等) 和设备缺乏等问题, 即使改动也要和学生共同协商作出修改,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验的自主性。②实验开始前根据实践经验讲透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 充分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③巡视并回答提问。课堂巡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对学生不易掌握的操作技能进行当场反复讲解并示范操作, 这样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④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课教师都随堂听理论课, 对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很熟悉。可以根据理论课及实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包括对理论课内容的复习和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堂外。⑤全面总结。在实验课快结束时留出一定时间,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巡视时观察到的情况以及学生实验结果的差异引导学生总结。

这种实验课授课模式提倡让学生自行决定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从实验方法、试剂的配制、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评判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普遍反映乐于接受, 认为环境卫生学实验课具有新鲜感, 使他们对实验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多方位较全面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6]。

3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是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综合知识, 并针对实际条件及样品,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过程, 评价实验结果, 它不仅能够使学生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各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 本身即具备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具体的模拟场景, 进一步突出其特点。例如将与空气卫生内容相关的综合实验设计为“密闭环境空气状况综合评价”并引入到特定的军事作业环境中 (例如“雷达兵坑道作业”) , 将给水卫生的相关内容设计为“野外水源卫生侦查” (包括野外水源的寻找、水质检验以及水源评价) 集成在学生的军事演习中。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模拟部队实际工作环境, 提供给学生的设备全部为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仪器, 例如“野外水源卫生侦查”提供给学生我军最新装备的检水检毒箱和单兵净水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淡化教师的地位, 教师只负责在实验前提出具体任务, 讲解仪器的使用和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整个实验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手头设备独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些改进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真实任务、现场环境以及实物结合起来, 强化了学生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锻炼了学生的应急能力、现场调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社会适应和沟通能力以及现场组织指挥和处置能力;学生通过综合实验获得实践机会, 对毕业后的工作内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能更好更快地在毕业后适应工作。

4 抗震救灾实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我校部分相关教研室教师和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灾区, 学生主要工作是辅助教师完成各项任务,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几个学生和1-2名教师分在一组, 无法进行集中授课和辅导。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开始主动尝试任务教学法, 针对当天的任务, 现场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该如何完成任务、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出现问题后如何解决。该教学方法具有诸多好处:首先, 这些任务涉及面广, 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进行思考, 有助于整合书本上各章节甚至各专业的相关内容, 真正融会贯通各项基本理论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次, 学生通过完成各项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 从学生毕业分配后其工作单位的反馈来看, 这批学生到新单位后适应工作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要强于往届学生, 包括现场调查能力、宣传教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查阅文献以及收集信息能力等;第三, 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了学生, 教师只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从而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 这种小范围的授课, “缩短”了教学双方的“距离”, 沟通交流更加方便,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内容学生兴趣较浓厚、掌握较好等等, 都可以及时反馈给老师, 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学生由于相对于课堂教学法“放得开”, 提出的问题更具针对性, 能给教师的教学甚至科研思路带来启发,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 不少学生的意见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尽管任务教学法把学习者置于了主体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的效率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缺陷, 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任务”运用的多寡、繁简, 只有学时相对比较充裕的专业才能安排这种教学方式;在基础学习阶段, 陈述性知识、基础性知识仍需要传统教学的传授和积累, 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 才适合用任务教学法指导学生更深一步的知识探索与建构[8]。

军队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更要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映了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和问题讨论为中心;从教师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授为主转为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通过探索研究方式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建构知识思维过程, 激发其创造性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力[9]。

参考文献

[1]Foley, Joseph.APsycholinguistic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Approachesto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 69.

[2]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364-367.

[3]陈济安, 舒为群, 邱志群, 等.新型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体系的构建[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2) :158-160.

[4]王国庆, 朱昌蕙, 陈丹镝, 等.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浅析[J].卫生软科学, 2008, 22 (3) :252-254.

[5]Lynch T.Peer Evaluation in Practice[M].A.Brookes&P.Grundy (eds) , 1988:121.

[6]赵清, 舒为群, 邱志群, 等.多元化环境卫生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1) :1159-1160.

[7]邱志群, 舒为群, 赵清, 等.军队环境卫生学实验课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5) :541-543.

[8]李妍妍.协作型任务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2 (3) :102-105.

[9]陈惠红.《饭店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探讨[J].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8 (6) :169.

军队卫生学案例教学应用探讨 篇2

1 军队卫生学的课程特点

军队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 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军队平战时各种环境因素与军人健康的关系, 通过探索环境因素的性质、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为提高军人健康水平提出相应对策[2]。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利环境因素, 制订防护措施, 根据健康状态, 提出保健方法, 如如何提高体力、防止过度疲劳、增强生存能力等。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理论性强, 涉及空气卫生、给水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劳动生理学基础与军事训练卫生等, 理论庞杂、深奥、抽象, 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2) 该课程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领域知识, 从实践中理解军队卫生学的原理、作用与地位, 并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 军队卫生学是一门注重方法学的课程,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同时教学目标又重点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授课会因枯燥、抽象让学生兴趣不高, 更谈不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军队实际卫生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3]。

2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1 整体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 开展基于平战时卫生问题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4]。所要解决的关键教学问题包括:加强军队卫生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避免枯燥乏味、脱离实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 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设置以提高军人健康水平为核心, 以部队平战时生活劳动条件为主线, 按照相互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变化规律、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卫生措施和观察评价卫生措施效果等几个部分。每个章节内容包括理论提示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 理论提示要做到精讲、讲清, 主要介绍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和方法。案例分析根据各部分章节内容, 重点围绕部队平时生活、训练、演习中常见的卫生问题和战时可能出现的卫生问题和难题, 可选用文本、挂图、视频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 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

2.3 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分为案例导读、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问题导入、课堂讨论、案例总结6个部分。下面以“军队给水卫生”这一章节授课为例, 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第一, 案例导读。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将案例在课前一周提前分发给学生, 教师根据本节课授课重点对案例进行导读。结合部队战时常见的卫生问题, 本章节选择“野战条件下给水”作为教学案例, 内容包括野战条件下水量水质要求、野战净水方法、三防条件下给水等。第二,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及教师导读提出的重难点查阅资料。第三, 小组讨论。将学生每5~6人分为一组, 各组学生根据布置的案例、个人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为课堂讨论做准备。第四, 问题导入。在课堂授课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执行丛林作战任务时, 缺少水源供给”的视频, 并提出问题: (1) 在此环境条件下如何选择水源? (2) 无直接饮用水源时, 如何净水? (3) 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解决这次缺水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第五, 课堂讨论。教师首先对案例中涉及的理论和概念进行讲授, 向学生介绍分析案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由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依次发言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第六, 案例总结。由教师结合案例对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梳理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 对各组发言情况进行讲评, 讲评内容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还应包括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与其他学生的配合情况等, 鼓励好的方面, 整体提出不足的方面。最后, 结合学生的观点和下一章节的知识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在课后仍能继续思考和做好预习。

2.4 考核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 考核评价关乎整体教学效果的好坏, 是总结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力措施。闭卷笔试的考查内容多以知识性题目为主, 通过标准化答案来给出成绩, 学生通过突击背诵就能轻松过关, 且过度关注答案的唯一性, 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难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5]。因此, 案例教学的考核评价应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体, 结合能够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6], 形成贯穿案例教学始终的综合考查机制。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理论考核、平时表现和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 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和50%。理论考试以选择、简答题型等为主, 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卷面分数为准。平时表现是对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发言次数、学习积极性、讨论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评判。案例分析是在课程结束后, 结合所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某一具体军队卫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以PPT课件形式汇报, 主要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熟练程度、分析思路与观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判。案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及评分标准见表1。

3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正确处理角色定位

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7]。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看,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演;从案例分析的展示看, 教师是主持人和观众, 学生是演员;从案例总结来看, 教师是点评家, 学生是收获者。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提高。

3.2 区分案例教学和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通过描述某个事件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 提高能力;举例说明是通过实例证实和解释授课内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以学生为主体, 后者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中注意不要将案例教学变成举例说明。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及时了解前沿理论, 还要掌握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鼓励和尊重学生的意见, 并且重视对案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

参考文献

[1]韩庆奇, 张宝, 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2) :246-248.

[2]郭俊生.军队卫生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詹永媛.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实施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1) :115-117.

[4]段光锋, 王丽洁, 田文华.卫生政策学案例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3 (9) :899-901.

[5]叶大凤, 谢舜.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6) :109-111.

[6]宓伟, 练武, 石塔拉, 等.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3 (9) :869-873.

军队环境卫生学 篇3

医疗设备质量不仅是医院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高低和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仅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医学工程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密切联系并为之服务的纽带和桥梁。

根据“2010年总后卫生部关于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要向中心和师一级医院推广。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学工程科通过开展对成都战区云南片区野战部队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进一步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推广落实到基层卫生单位。

2 国内外开展现状与分析

在欧美发达国家医院中,医学工程部门创建较早,并建立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其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标准,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ECRJ(紧急医疗研究机构)于1955年成立。1993年开发了国际医疗设备持续安全管理、预防性维护、设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对风险系数高的设备提供了更加严格的安全质量控制程序及管理制度。

2006年5月,总后卫生部组织了一支由军队医院医学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赴瑞典实地考察,了解到瑞典政府颁布的有关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及具体管理模式以及实际管理情况。根据相关调查,在一些大中型医院医工部门的工作量统计中,维修工作量约占55%~60%,而质量控制约占40%~45%。由此可见其质量控制所占的比重。

我国自1985年颁布《计量法》以来,国家和军队也曾相继颁布和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规定》、《军队大型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引进、使用管理、检测检定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然而,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提出和实施则是近几年军队卫生系统始创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具体如何实施也在摸索阶段[2]。

3 我院开展质控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2006年5月,我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共同受领了总后卫生部下达的“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首批试点任务。医院高度重视,科学筹划卫生装备质控工作,认真落实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截止到2010年12月,历时4年多,我院严格按总部要求认真完成了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范围。我科在出色完成了现阶段医院医学工程保障工作任务的同时,还不断创新保障模式,发挥科室人才优势。在对CT、MRI、PET-CT、大型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大型X线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自行维护,不买保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坚持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将维修和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每年为医院节约经费550余万元;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使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维修向设备质量控制转变。2008年度在总后卫生部组织的全军部分师以上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检查中获得全军第一的好成绩。技术保障水平和质量控制工作技术平台处于全军领先水平。

虽然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一些师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已经逐步普及推广并将其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但中心医院及师以下的基层部队卫生单位的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基层卫生单位技术人员少,保障任务重,日常工作量大,有的设备使用率很低,卫生经费少,耗材使用量大的设备使用率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证这些卫生装备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条适合于基层卫生单位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子。

3.1 开展医院卫生装备验收检测工作,严把设备引进质量关

为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医院下工夫在采购环节上把好关,坚持在科室申购引进、论证、技术等关键点上,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在商检检测工作中也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设备的安全指标、重要性能指标和参数严格审核,同时参照国家和军队剂量和质控标准进行严格验收,把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尽量杜绝在起始使用期[3]。

3.2 建立数字化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进行定期实时监控

质控中心设立数字影像评估系统,质控数据评价系统以及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工程师可以在质量控制中心随时调用医院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医学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不符合要求,则要对该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再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维修和调试,之后再一次进行质控检测,指标符合要求后将其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同时,其他常规设备的质量控制原始数据也输入到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合格的设备数据备份存档,不合格的设备数据分析原因,现场检测并调试维修,持续改进,直到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止。

3.3 协助军队基层卫生单位建立质控体系,开展质控工作

我院通过开展对云南片区野战部队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对目前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卫生装备的工作现状和运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各单位卫生装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计量检定和临床应用质控检测、退役、报废技术鉴定工作,进一步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推广落实到基层卫生单位。同时,深入研究适合云南片区以至整个成都战区中心医院以及师以下基层卫生单位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新模式。

3.4 创建商检、计量、质控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新模式

以往对医疗设备、耗材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商检主要针对设备目的港提货、开箱、安装、试运行时的检验,而计量只对强检设备器具进行检定,质控只对高危设备进行检测,且检测的项目内容也差异颇大。商检、计量、质控都是卫生装备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有相同也有所不同[4]。以往的研究在管理模式上、在实施过程中是互相独立、相互分隔的,职责上有分工,内容上有重叠,因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浪费。应该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3.5 实现维修技术与质量控制的紧密结合

要开展好基层部队卫生单位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坚决落实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实践证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以维修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维修力量做保障,就不可能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做细。抛开维修或将设备包给大公司保修的情况来开展质量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自己通过设备维修这个过程,才能深入地了解各种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从而了解设备技术指标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并结合质量控制找出正确的修正方法[5]。

4 结束语

根据总后卫生部下发的《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实施的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包括卫生装备的采购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医学工程保障质量控制等。

为兵服务、着眼部队、为基层卫生单位做好技术保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项工作从表面看来并不是多复杂、多难的一件事,但要深入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技术到管理技术,需要多个部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需要结合我国军地的实际,下大力气真抓实干,方能见效。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8):18-25.

[2]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3]汤黎明,刘铁兵.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三——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88-90.

[4]李怡勇,米永巍,郭赤.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0(3):4-5.

军队医学院校卫生装备建设探讨 篇4

我院是培养部队基层专业卫生队伍的一所军队医学院校。基层卫生队伍是部队应对多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 是部队卫生机构的重要力量。加大岗位任职技能培训力度, 是提升卫生专业学员“训”与“用”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 做好卫生专业学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必须有良好的卫生装备、器材、设备作保障, 同时要在卫生装备4个“四位一体”建设上下功夫。

1 卫生装备配齐配全要“四联一体”

军队医学院校的卫生装备、配备, 要针对培养对象、使用对象性质、职业岗位特点, 按照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四联一体”的部队卫生工作保障要求和基本卫生装备标准[1]。以配备品名、数量齐全的通用基本卫生装备为主, 辅助配备部分军兵种部队专用卫生装备、器材, 以满足军兵种部队卫生专业学员的培养要求。

2 卫生装备建设要符合“四与一体”

军队医学院校, 除使卫生专业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 还要重点培养其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使卫生专业学员能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类野战卫生装备, 因此, 要与部队卫生机构所配备的野战卫生装备同步, 与部队卫生机构所配备的品量标准一致, 与部队卫生机构所配备的野战卫生装备存放条件、规定要求相符, 与部队卫生机构所配备的野战卫生装备适用范围、保障任务衔接[2]。实践证明, “四与一体”的野战卫生装备建设, 对培养卫生专业学员的操作技能和满足部队卫生机构岗位需求效果明显, 同时也避免了军队医学院校卫生人才培养无装备、教学训练等装备、操作训练老装备现象。通过装备建设, 使卫生专业学员在校学习与部队卫生工作接轨。

3 卫生装备管理要“四有一体”

教学训练的野战卫生装备配齐后, 要严格按照“三分四定”“三定两严”的部队野战卫生装备管理规定落实, 区分携行、运行和教练3个区域存放, 同时对携行及运行和教练装备、器材按配备标准存储、按划区位置摆放、按运输车辆定位、按管理人员标明的“四定要求”管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和能力培养要求, 应着重建立有统一的战备药材管理装箱单, 有规范的战备药材管理品量表, 有明细的卫生装备库房物资管理账, 有标准的战备药材装箱样板实物箱, 采取“四有一体”的管理方法, 实行专人、双锁管理, 做到账物相符、出入库有登记等, 全面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寿命和管理效率, 并为卫生专业学员卫生装备使用及管理提供系统、标准、规范、可靠的岗位任职管理模板。

4 卫生装备使用要“四能一体”

军队医学院校卫生装备建设, 就是要在卫生装备教学使用上发挥最佳效能, 使现有卫生装备发挥最大作用。因此, 野战卫生装备在使用上, 要能够充分满足卫生装备课程教学和一线实践演示要求, 能够全面立足学员实地见习、观摩和实兵演练实际, 能够全方位保证学员野战卫生装备实际操作练习, 能够确保平战兼顾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医学救援卫勤保障“四能一体”功能的实施。在功效上, 既要适用各军兵种卫生专业学员培养的教学训练, 又要保证不同类型卫生专业学员培养的实际操作, 还要满足室外教练、野营拉练、课程教学演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功效[3]。

参考文献

[1]总参谋部.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

[2]王正国.战伤救治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军队环境卫生学 篇5

《部队卫生装备使用操作与考核验收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已于2010年7月20日起实行。对医院来说, 《标准》不仅是应急保障分队卫生装备使用考核的依据, 也是医院平时三基训练、业务考核的执行标准。

1 深入领会, 夯实训练法规基础

医院将《标准》作为促进医院卫勤建设、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成立卫生装备训练领导小组, 对卫生装备训练工作进行整体筹划和组织协调。

1.1 学习领会, 把《标准》内容学深悟透

医院结合应急保障分队新装备多、人员成分新的实际情况, 精心制定学习计划, 认真组织学习宣讲, 并充分利用院报、讨论、考核等形式, 引导官兵树立装备管理的法规意识, 为装备管理的正规化、法规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院领导和机关专门安排时间, 原原本本地学习了《标准》内容, 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医院还开展“爱装习武”的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教育, 提高了认识, 促进了医院卫勤的全面建设, 增强了医院人员依法爱装、管装、用装的法规意识。

1.2 逐类分解, 把《标准》要素变细变实

医院机关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组成了按纲施训协作攻关小组, 先后查阅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现代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伤救治规则》等大量权威资料, 分别与地方培训机构和军地科研机构及相关厂商的专家联系, 组织人员到军地相关机构参观学习等, 对《标准》中的试点科目分别从训练内容、训练要求上进行了统一, 制定了适合《标准》的具体细则, 根据具体的细则编写了《训练指导手册》。《训练指导手册》从课目到内容、从时间到方法、从考核标准到场地准备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解释, 使医院卫生专业干部对《标准》的理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3 系统讲解, 把专业知识弄懂弄通

为了使大家尽快掌握《标准》中有关装备的知识和原理, 医院组织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担负授课任务的专家主任加班加点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 学习《全军部队卫生装备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教材》及教学课件, 利用军队综合信息网、远程会诊网的期刊查询功能以及外出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机会, 请教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 整理相关的配套资料,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与训练考核课目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并不断地融入到科目训练中, 为以后的考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依法治训, 保证训练时间落实

按《标准》施训是提升卫生装备保障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遵循。实践表明, 坚持依法治训, 按《标准》施训,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才能确保卫生装备训练有效落实, 从根本上解决装备训练实战化程度不高、秩序不规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依据《标准》规定, 在医院工训矛盾突出的情况下, 我院通过建章立制, 把握“3个时机”, 确保了训练时间的有效落实。

2.1 法定时间重点训

结合“双五”战备日制度, 将每周五和每月的25日确定为法定训练日。根据医院工作特点, 分层次、分类别科学制订卫生装备训练计划, 每周五由各科室组织自训自学, 每月25日结合综合演练集中抽组训练, 每次重点训练1~2个装备操作课目。通过落实规章制度, 确保训练时间, 卫生装备操作水平显著提高。

2.2 机动时间补充训

在规定时间之外, 每周安排一个下午为机动训练日, 进行重点环节训练或理论培训考核。通过机动安排卫生装备训练日, 使卫生装备年度训练时间累计达到大纲要求。

2.3 任务牵引随时训

以医院担负的任务为牵引, 充分利用上级组织的野外驻训、海训、重大任务保障或课目演示等时机, 组织各类卫生装备实装训练, 从而确保训练时间落实。尤其是针对卫生装备的持续保障能力、远程机动能力, 对野战条件下卫生装备操作、维护与考核进行了全员、全装、人装结合训练, 大大提高了整体训练水平。

3 灵活组训, 提高训练效率

《标准》规定卫生装备训练课目多、内容复杂、覆盖面广, 规定更加明确, 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每次集中训练时要充分利用好时间, 提高训练效率;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创造机会, 采取各种训练形式, 争取起到最佳训练效果。

3.1 立足岗位平时训

配发医院的卫生装备, 大多可以在科室找到对应或相近的型号, 广泛应用于平时保障, 为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锻炼战时保障技能提供了便利条件。我院把卫生装备训练与创伤急救、重症救治、巡诊查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每个场所、每个岗位都成为练兵平台。我们还建立了“设备租赁”制度, 在保证设备完好率、在位率的前提下, 把部分急救和检验设备放到科室, 定人、定装、定位, 在日常工作中训练、维护和管理, 一旦有任务, 立即归建。这样, 既使操作技能得到了实际锻炼, 又便于在工作中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 及时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突出卫生装备尤其是高新装备的应用训练和研究。

3.2 适应编制分组训

机动卫勤分队的卫生装备编配在各组室, 各组室又与医院的科室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把现有的科室与卫生装备有机结合起来, 使装备训练与科室保障力生成相互促进。如将《标准》中的14种检验与防疫装备的训练任务交给检验科, 将5种特诊装备交给医学影像科, 12种急救与手术装备交给急诊科和麻醉科等。在制定训练计划时, 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 将训练任务和课目进行逐级分解, 把每项训练内容细化到科室, 以科室为单位, 建立训练目标责任制,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分练, 熟练掌握训练内容、动作要领及单兵要求, 为合成训练节省了时间, 打下了基础, 增强了效果。

3.3 划分模块组合训

在实际保障中, 往往不要求整个分队齐装满员出动, 而是以功能配套齐全的小分队形式居多。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在训练中以功能为核心进行组织分解, 以最小独立功能单元为标准, 对人员、装备进行模块划分, 如:组织指挥模块、急救模块、护理模块、手术模块、医技保障模块等。经过模块化抽组, 模块人员相对固定、模块规模较小, 在组训时可以分批轮训, 单独训练某一模块或选择几个模块进行组合训练, 课目设置针对性强, 整体训练时间减少, 便于组织和考核。接到保障任务后, 可根据情况抽组若干模块组队行动, 迅速形成协同保障能力。同时, 小规模训练也降低了训练场地要求和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影响, 缓解了工训矛盾, 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保证了训练效果。

4 科学施训, 提高训练质量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中伤员伤情复杂、救治技术要求高、救治环境条件差等特点, 我们立足平时, 着眼战时, 积极探索科学施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1 一专多能全面训

《标准》中要求掌握的4类36种装备, 均为平战时卫勤保障中最常用的卫生装备。在实施保障时, 往往面临着突发性、不可抗性、形式多样性强等情况[1], 要求机动卫勤分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装备到位、人员到位、保障到位。在平时训练中, 我们要求队员都要掌握多种装备的技能, 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跨专业操作装备, 多角色完成任务。在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各组、各专业实施交叉互训, 各种专业技术车辆和医疗设备也要求大家都会展开、会操作、会排除常见故障, 做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行卫生装备交叉组训, 区分层次、内容、阶段、场地, 对各单元要素逐项进行细化训练, 如:手术车操作人员同时训练X线车的展开, 急救设备组织全队同训, 特诊人员训练消毒灭菌挂车使用等。通过这种方法, 使人员、场地、器材始终处于满负荷参训的状态, 提高了训练效益。

4.2 紧急救治实战训

针对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 我们充分利用急救工作的突发性、随机性、紧迫性等特点, 营造实战氛围, 有效地解决了卫生装备训练流于形式、训战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平时急救工作实践, 在人员车辆配备、急救物资准备、各项装备使用、急救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 逐步形成全院一体、快速联动的急救模式, 为相关装备的使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历次重大事件中, 我院医疗队携带急救车辆和装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紧急救治, 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装备, 在救治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所有参加重大事件的医疗救治力量中, 我院到达现场最早、接诊伤员最多、救治伤情最重, 卫生装备训练水平和应急能力也得到了最接近实战的检验。

4.3 重大活动伴随训

积极参加体系部队组织的各类演习、演练, 派出卫勤分队或医疗组实施伴随保障, 提高野战背景下的装备使用保障能力。在历次参训的过程中, 参训人员充分利用编配的卫生装备, 加强了机动化、模块化、实战化训练[2], 实现了在保障中机动, 在机动中遂行全程、全时、无缝的保障行动。通过这些活动, 既提高了医务人员使用操作卫生装备的水平, 又检验了平时装备训练的效果, 医院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5 结语

对医院来说, 《标准》不仅是应急保障分队卫生装备使用考核的依据, 也是医院平时三基训练、业务考核的执行标准。医院着眼应急保障任务需求, 结合贯彻落实《标准》训练试点活动, 积极研究探索机动卫勤分队按纲施训的方法路子, 坚持依法治训、灵活组训、科学施训[3], 把卫生装备训练与新大纲相结合、与平战卫勤保障相结合、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结合, 实现训用一致、训战一致, 进一步强化了实兵、实装、实救意识, 规范“工训结合、以工促训”等组训方法, 使医院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得以大幅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林, 肖海, 郑春雨, 等.军队医院平时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卫勤保障与救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2 (4) :309-311.

[2]王芬芬, 孙鸿, 丁苏徽, 等.医院战备信息化建设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3 (5) :406-407.

军队环境卫生学 篇6

关键词: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生物医学工程带来了巨大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的面貌和诊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同时,由于对其潜在的风险和临床应用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在应用中出现安全隐患、引发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或操作人员伤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何开展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降低临床使用风险,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运用科学管理、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确保卫生装备应用质量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基础是通过检定、检测保证卫生装备量值准确统一,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核心是通过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职责、程序、制度等,实现卫生装备在论证、采购、使用、维护、修理、退役等全过程全寿命的质量管理;目的是确保医疗工作质量,确保官兵健康,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其主要特征有:一是与医疗管理相结合,完善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二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根据临床医学、医学工程专业技术特点,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服务临床;三是与医学工程相结合,实现卫生装备全方位质量保障。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药材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总后卫生部多次组织专家就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卫生装备计量工作为引导,通过贯彻实施《计量法》,初步建立了军事医学计量监管体系;通过开展大型卫生装备质量检测工作,提高了对全军大型卫生装备的监管能力;通过推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突出了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

2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职能分工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管理结构上分为“总后卫生部、各大单位联勤(后勤)部卫生部、各级医疗主管部门”3个层面;在检测体系上借鉴国家计量模式,形成了“医学计量总站、军区二级计量站和医院计量室”三级医学计量检测网络;在学科建设上,依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出台了质量管理法规、编制检测技术规范、培训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构筑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基础。

2.1 计划部署与监督指导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新的开创性工作,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或做法可以参考、借鉴。因此,在工作初期,总后卫生部就要求各大单位机关、卫生处及有关医疗机构以《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和《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通用要求(试行)》为依据,不断摸索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医疗机构像重视药品质量和安全一样重视卫生装备质量和安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教育活动,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督促全军各医疗机构切实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确保多层次、多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 技术指导与保障支持

做好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也离不开全军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医学计量技能认证培训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技术指导。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全军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牵头单位,在抓好质量控制工作技术文件拟制的同时,还承担着指导医院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任务;第三军医大学作为全军医学计量技能认证培训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完成了多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的任务,为全军培养了一大批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骨干力量。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所辖的全军医用电磁总站建立了国内首家医学计量溯源实验室,解决了呼吸机检测仪、高频电刀检测仪等7种质量检测设备的溯源问题,实现了质控设备的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2.3 方案落实与工作展开

医院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主战场,在卫生装备的采购、使用和技术保障方面均负有质量责任,要确保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抓好从采购、使用到技术保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根据《2008年全军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都要指定相关领导和机关部门主抓工作落实,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细化各自单位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购置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确保质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和落实。目前,各医院均已实现了采购、使用、检测、监督的闭环质量管理,并已成功运行了1~2个周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已初步实现常态化。

2.4 动态监管与鉴定考核

为确保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量传体系的畅通,正确评估各医疗机构质控工作的成绩与效果,必须在卫生装备保障体系中引入技术保障监督机构。我军卫生系统建立的各级药品仪器检验所就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监督力量,承担着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量值传递、监督检查、技术评估、仲裁检定以及鉴定考核等任务,是确保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

3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现状

2006年,我军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等4家医院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试点工作,又于2007年扩大到12家不同类型的医院和若干部队医疗机构,完成了数千台卫生装备的质量检测,合格率仅为78%。随后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台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通用要求(试行)》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2008年,我军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军师级后方医院和部队师旅医院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

各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了卫生装备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像重视药品安全一样重视设备安全;在法规标准体系上,建立和完善了医院18种骨干和高危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法规标准体系,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在质量控制模式上,将卫生装备质控纳入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多层面、多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在检测技术手段上,多种途径落实检测装备,实现了主要测量标准与测试技术与国际同步;在质控效果上,达到了质控卫生装备合格率达95%以上,保证了部队官兵医疗诊治的用械安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军队医院医工部门还是以采购和维修保障为主,没有将全程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职能充分体现出来,也没有完全落实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理念,人员减少、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下降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军队各医院的医工部门。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全军大力推广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挖掘医工部门现有潜力,丰富学科内涵,扩大学科外延,确认职能定位,提高医工队伍的素质与地位,使其成为医院质量管理和临床服务的重要保障力量。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卫生装备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和检测标准以及医学工程保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医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强化职能作用,充分体现质控工作的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展望

尽管军队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到现有医院编制体制限制,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平衡,在制度和运行体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致使卫生装备在采购论证、使用维护、检定检测、退役报废等环节上的保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合保障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4.1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历经4 a多,我军已初步建立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技术、培训及考核等法规制度和监管体系,并在全军若干师级以上医院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是在整体规划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迫切需要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扩大到中心医院。针对各级医院的不同发展状况,发掘卫生装备质控工作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顶层方案设计,完善法规标准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开展质控理论研究,创新质控保障模式,强化质量监督手段,这样才能确保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真正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4.2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

随着医院、疗养院卫生装备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增长,医务人员临床诊治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广大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卫生装备质量保障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虽然我军已对部分高风险的卫生装备实施了有效控制,但保障的品种和数量也仅占部队卫生装备的50%左右,而检验、血液透析、放射等类别装备仍游离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外,亟待找到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早日将其纳入卫生装备质量控制范围。

4.3 医院内部质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

各级医院在医学工程保障体系建设上仍存在技术人员编制不足、检测设备数量缺乏、检测规程覆盖面不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计量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了卫生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发挥。因此各级医院应加强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专业保障科室建设,提高人员、能力配置水平,切实加大医院质量体系建设力度,为卫生装备质控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5 小结

在医疗模式“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观念深入人心,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施行,都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在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提高和保护自己。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军队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努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编制了相关规定、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依托各类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和技术保障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建立了三级监督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具备了33类医疗设备检测能力,在卫生装备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卫生装备质量安全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军队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军队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文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质量的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质量的标准化、国际化4个阶段。因此,推出适用于军队医院的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全军广大医学工程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永寿,曲岳,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44-45.

[2]乔金新,张庆勇,李毅,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标准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45-46.

[3]喻志才.可靠性维修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46-47.

[4]张晓玲.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86-87.

[5]郭赤,米永巍,李怡勇,等.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114-115.

军队环境卫生学 篇7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近几年来,我军各级卫生部门都非常重视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并以医学计量工作为引导,初步建立了军事医学计量监管体系。通过推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开展大型医疗装备质量检测工作,提高了对全军大型医疗装备的监管能力,突出了卫生装备的全程质量管理[1],有效杜绝了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隐患,确保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作为评价卫生装备质量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卫生装备的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只有准确理解两者间的异同点,才能准确高效地做好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工作。

2 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的区别

2.1 定义不同

计量检定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质控检测,即质量控制检测,是确保设备参数达标、性能有效、质量可靠的活动。前者更注重于“单位”和“量值”,如血压计检定主要是为了确保血压测量单位的统一(k Pa或mm Hg)和血压计示值的准确;后者则注重于“性能”和“质量”,如呼吸机检测主要是为了确保呼吸机设备性能的可靠和质量的安全[2]。

2.2 检测对象不同

医学计量检定的对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主要分为医用放射、电磁学、热力学、生化、光学、激光、声学、超声学计量等8个方面,共40项76种[3]。目前,军队三级医学计量站普遍开展的检定项目有天平、砝码、血压计、流量计、B超、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质控检测的对象由行业或部门自行规定,目前已经被总后勤部卫生部列入《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目录》的卫生装备共37项43种(部分项目也同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4]。目前,军队三级医学计量站普遍能够开展的检测项目有呼吸机、麻醉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高频电刀、输液泵、注射泵和医用电气安全等。

2.3 约束力不同

我军医学计量检定的约束力首先来自于国家立法,即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其次是来自军队法规,如2003年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和2005年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军队卫生装备质控检测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于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定要求,如2008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

2.4 依据技术文件不同

计量检定的依据标准主要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如血压计的检定依据为《JJG 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检定规程》;军队卫生装备质控检测的依据标准主要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下发的《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如呼吸机的检测依据为《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2.5 人员资质要求不同

计量检定必须由计量检定员执行,计量检定员必须持有上级计量机构考核合格后颁发的军事医学计量检定员证书,并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持证上岗;质控检测人员的上岗资质由行业或部门自行认定。目前,军内认定具备计量检定资质的技术人员可以开展相应设备参数的质控检测。

2.6 结果处理不同

计量检定必须参照检定规程要求得出检定结论,并对合格的设备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设备出具不合格通知书,同时为受检设备粘贴计量标识;质控检测的结果处理由行业或部门自行规定,不同种类设备的结果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总后勤部卫生部在各类设备的检测技术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如:呼吸机检测要求“检测不合格设备立即停用并进行检修,合格设备粘贴合格标签”,而血液透析机检测要求“检测不合格设备出具不合格通知并立即停用,合格设备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并粘贴合格标签”。

3 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的联系

3.1 实施单位与人员

目前,我军卫生装备的质控检测工作主要依托于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织实施,质控检测人员大部分也由计量检定员兼任,特别是各医院、疗养院的三级医学计量站人员少、任务重,很少有单位分别设立计量室和质控室,并对检定(检测)人员进行分工[5],因此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工作经常由同一部门和人员组织实施,这也正是许多检测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容易混淆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两者概念的一个主要因素。

3.2 管理运行模式

由于军事医学计量工作开展较早,其管理运行模式也相对成熟,因此卫生装备质控检测参照医学计量,在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方面与其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测量标准的管理模式与周期检定的运行机制,如:测量标准的建立、使用、管理,标准器具的溯源,周期检定(检测)的计划与执行等[6],两者的统一性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且有利于卫生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与实施。

4 结语

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均为确保卫生装备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两者相互交叉,相互联系。早期形成的军事医学计量三级监管体系为卫生装备质控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质控检测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医学计量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不仅涉及的设备种类多、检测范围广,并且包括了采购论证、使用维护、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全过程,因此,只有准确理解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的概念和要求,充分发挥其技术手段的保障效能,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孙志辉,杨冬.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9-11.

[2]王瑛.浅谈医学计量的概念及特点[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56-57.

[3]陈靖,杨元第.当代医学计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中国计量,2010,22(8):69-71.

[4]张玉明,赵斌,孙文明,等.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6-19.

[5]郑黎琼.医院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和差距[J].医疗装备,2009,22(9):32-33.

【军队环境卫生学】推荐阅读:

军队卫生装备06-30

军队内务卫生规范10-19

军队后勤06-01

军队财务07-27

军队物资08-24

军队工程09-08

军队油料09-14

军队医疗09-30

军队审计10-02

军队绩效10-11

上一篇:品牌概念下一篇: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