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疼痛诊断分析

2024-08-21

家畜疼痛诊断分析(共6篇)

家畜疼痛诊断分析 篇1

急性右下腹疼痛作为急腹症的一种,表现出诸多的特点,疾病表现不稳定,疾病表现多样化,在准备实施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表现出显著价值,可以将患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1]。为了探讨采用CT检查的方法对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实施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对于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临床分别开展CT检查以及B超检查,最终在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表现出的优势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8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患者分组依据为不同的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方法;观察组(44例):男18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4~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25±11.26)岁;对照组(44例):男16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7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6±12.29)岁;观察两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于对照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临床选择B超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主要选择GEP5超声诊断仪实施疾病诊断,控制凸阵探头的频率为3.5 MHz,针对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的右下腹展开横向扫查以及纵向扫查,针对患者的回声情况加以认真观察分析[2]。

1.2.2观察组方法:对于观察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将具有完整B超检查资料的对照组44例,选择GE多层螺旋CT进行右下腹部检查,主要技术参数:层厚5 mm、层间距5 mm,平扫+增ā,并进行薄层后处理三维观察[3]。将所得CT检查资料与对照组B超检查对比分析,以获得CT检查对右下腹疼痛患者的影像学特怔性表现[4]。对两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检查后,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满意度以突出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所有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诊断数据统计学分析,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满意度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对于对照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临床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20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疾病的患者12例,患有盲肠炎疾病患者8例,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2例,患有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2例。临床实施B超检查后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疾病患者16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疾病患者10例,患有盲肠炎疾病患者6例,未发现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2.73%;对于观察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临床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18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疾病的患者12例,患有盲肠炎疾病患者10例,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2例,患有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2例。临床实施CT检查后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疾病患者18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疾病患者12例,患有盲肠炎疾病患者8例,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2例,患有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2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2.2 诊断满意度:

对照组44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中,诊断非常满意患者13例,诊断基本满意患者22例,诊断不满意患者9例,诊断满意度为79.55%;观察组44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中,诊断非常满意患者25例,诊断基本满意患者17例,诊断不满意患者2例,诊断满意度为95.45%;在诊断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对于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于临床未表现出显著的疾病特异性,往往会表现出交叉感染的情况,从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导致疾病诊断漏诊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对于阑尾炎疾病、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疾病以及盲结肠炎等系列疾病的患者较易表现出右下腹疼痛症状[5]。

针对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临床选择CT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表现出对患者实施扫描的范围较大、需要的时间较短、扫描的分辨率较高以及操作较为便捷等系列优点,针对急性右下腹疼痛疾病可以做到准确鉴别诊断。

本次研究中,采用CT检查的观察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同采用B超检查的对照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进行比较,最终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满意度均呈现为显著的提高,凸显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在进行疾病鉴别诊断过程中,选择CT检查的方法有效完成,除了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之外,可以将诊断满意度显著提高,从而为急性右下腹疼痛疾病的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显著提高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鹏,杨军,李永亮,等.急性右下腹疼痛的MS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0):1420-1426.

[2]冯华军,孙秀华,熊虎.多层螺旋CT对急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4,20(14):35-36.

[3]施久刚.MS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77-79.

[4]冯华军,孙秀华,熊虎.多层螺旋CT对急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14,49(6):80-82.

[5]董莘.右下腹疼痛的CT鉴别诊断[J].沈阳部队医药,2010,23(1):64-65.

家畜常见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2

家畜眼病种类很多, 常见的眼病有结膜炎、角膜炎、眼睑内翻、瞬膜腺突出 (樱桃眼) 等。

1 结膜炎

1.1 病因

结膜炎是指眼结膜受外界刺激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包括机械性因素, 如灰尘、谷物芒刺、笼头和昆虫等;化学性因素, 如石灰粉、厩舍内氨气、甲醛等;传染性因素, 如犬瘟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衣原体、大肠杆菌等。

1.2 症状与诊断

结膜炎的共同症状是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痉挛。卡他性结膜炎初期流浆液性、水样分泌物, 后期变为粘液脓性;结膜充血、肿胀, 严重病例可继发角膜炎, 出现角膜混浊。化脓性结膜炎的症状较重, 流出脓性分泌物, 常发生上、下眼睑粘在一起, 角膜发生混浊。

1.3 治疗

1.3.1 除去病因。这是治疗结膜炎的关键。若继发于其他疾病, 则同时治疗原发病。

1.3.2 清洗患眼。用0.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患眼, 每日4~6次。

1.3.3 对症治疗。

在初期用冷敷, 当分泌物变为粘稠时, 改为温敷。然后, 用普鲁卡因氯霉素眼药水或地塞米松氯霉素眼药水点眼。也可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青霉素做眼睑内注射。

2 角膜炎

2.1 病因

角膜炎是多由于外伤或异物误入眼内所致, 如笼头压迫、尖锐物体刺激、玻璃或铁屑等。细菌感染, 继发于某些传染病, 如牛恶性卡他热、马流感、犬传染性肝炎等, 也可出现角膜炎。

2.2 症状与诊断

角膜炎的共同症状是羞明、流泪、疼痛、眼睑闭合、角膜混浊、角膜缺损或溃疡。外伤引起的角膜炎, 角膜表面变为淡蓝色或蓝褐色。化学性药物引起的角膜炎, 角膜呈银灰色混浊;深层受损可见有溃疡、坏疽, 呈灰白色。新的角膜混浊界限不明显, 表面粗糙稍隆起;陈旧的角膜混浊界限明显;浅层混浊呈淡蓝色云雾状。角膜炎症区周围出现充血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犬传染性肝炎恢复期, 常见单侧性间质性角膜炎和水肿, 呈蓝白色混浊。角膜损伤的可发生穿孔, 房水流出, 易发生感染。

2.3 治疗

2.3.1 消除病因。清洗患眼, 方法同结膜炎。

2.3.2 对症治疗。

眼内吹入甘汞糖 (甘汞与乳糖或蔗糖等量相混) , 每天2~3次。自家血点眼或眼睑皮下注射。每天口服碘化钾, 连用5~7d。利用上述方法, 有助于消除结膜混浊。

2.3.3 消炎止痛。

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或青霉素地塞米松眼睑内注射。中药拨云散效果也很好。

3 眼睑内翻

眼睑内翻是指眼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

3.1 病因

眼睑内翻多数为先天性的, 当生长至一定年龄后便出现临床症状。后天性的眼睑内翻主要见于睑结膜瘢痕性收缩, 如外伤愈合后的后遗症。老龄动物皮肤松弛、眼球内陷也可发生本病。沙皮犬常见。

3.2 症状与诊断

内翻后, 睫毛刺激角膜和结膜, 引起流泪和角膜炎, 结膜充血、潮红, 角膜混浊, 流粘液脓性分泌物。

3.3 治疗

幼龄动物可采用简便的手术疗法, 即用镊子夹起眼睑的皮肤皱襞, 使眼睑边缘于正常位置, 然后在皮肤皱襞处缝合1~2针。这仅适于幼龄轻微内翻的病例。

手术疗法适于内翻严重的病例。在里眼睑边缘0.6~0.8 cm处做切口, 切去梭形皮片, 用结节缝合梭形切口使皮肤创缘紧密闭合。矫正眼睑至正常位置, 梭形切口的长度取决于内翻的程度。

4 瞬膜腺突出 (樱桃眼)

4.1 病因

主要见于犬。发病与高蛋白高能量动物性饲料有关, 如长期饲鸡肝、鸭肝、牛肉、牛肝和猪油渣等易发生此病。

4.2 症状与诊断

在眼内角出现一红色增生物, 增生物有薄的纤维膜与第三眼睑相连, 增生物外有包膜, 呈游离状。多为单侧, 有的为两侧同时发病。病犬不安, 常因以眼揉触笼栏或其他物体而引起眼损伤、流泪或出现结膜炎。

4.3 治疗

手术切除增生物。全身麻醉, 患侧在上侧卧保定或仰卧保定。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患眼后, 用小弯圆针在增生物上做一牵引线。轻轻提起增生物暴露其薄膜状蒂。用弯止血钳钳夹蒂部, 注意要紧贴第三眼睑边缘钳夹, 但不能损伤第三眼睑;钳仅夹蒂部, 不夹增生物。然后用弯剪剪除增生物。保留止血钳3~5min, 以彻底止血, 严禁立即松钳, 以防出血。术后每天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4~6次, 连用5d。

5 眼科常用药物

5.1 洗眼液

2%~4%硼酸水溶液, 0.9%氯化钠 (生理盐水) , 0.5%~1%明矾溶液。

5.2 抗菌药物

3%~5%磺胺嘧啶溶液, 0.5%氯霉素溶液, 2.5%环丙沙星溶液, 0.5%~1%新霉素溶液, 红霉素眼膏等。

5.3 消炎药物

0.1%氟甲龙液;0.2%氢化可的松液;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如地塞米松与氯霉素、强的松龙与青霉素、地塞米松与青霉素等。

5.4 散瞳与扩瞳药

5.4.1 散瞳药。0.5%~3%硫酸阿托品溶液;2%后马托品溶液;0.25%东莨菪碱溶液等。

5.4.2 缩瞳药。1%~6%毛果芸香碱溶液;0.25%~0.5%毒扁豆碱溶液;1%乙酰胆碱溶液。

家畜疼痛诊断分析 篇3

1 病因分析

肾病主要发生于某些急、慢性传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感冒、口蹄疫、结核)的经过中。动物机体遭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侵害,如化学有毒物质磷、砷、氯仿、吖啶黄等药品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如采食腐败、发霉饲料;体内的有毒物质中毒,如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蠕虫病、大面积烧伤和化脓性炎症时所产生的内毒素中毒;另外一些与血浓缩有关的生理现象、内毒素血症及局部缺血性变化均可引起肾小管变性、炎症,有时还可引起间质性炎症。

2 发病机制

关于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较普遍的认为是肾病的病理变化实质是组织胶体物理化学性状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及脂肪的类脂紊乱以及水电解质的代谢障碍。由体外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病毒、细菌或毒素)或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时,由于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作用,致使上述有毒物质的含量增高,对肾小管上皮的刺激增强,久之发生变性,严重时发生坏死。发生肾病时因肾小球的损害不严重,尿量的变化不明显。但当肾小管上皮受损,上皮高度肿胀致使管腔变得狭窄,其中某部位可被脱落的坏死细胞阻塞,可见尿量减少或无尿现象。肾病后期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尿的重吸收障碍导致尿量增多。肾小管上皮变性导致重吸收障碍,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质(尿蛋白)。当尿呈酸性反应时,进入尿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形成管型,随尿排出时则发生管型尿。蛋白质随尿大量排出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而出现低蛋白血症。当血浆白蛋白含量过低时,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蓄积于组织间隙而发生水肿。

3 临诊症状

肾病通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其一般症状与肾炎相似。但不同的是不出现血尿(尿沉渣中无红细胞及红细胞管型)。轻症的病例仅见有引起肾病原发病的固有症状,尿中见少量蛋白质和肾上皮细胞。当尿液呈酸性反应时,可见少量管型,但尿量不见明显变化。重症的病例见有不同程度的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周期性腹泻),逐渐消瘦、衰弱或贫血,并出现水肿,严重时发生胸、腹腔积水;尿量减少,密度增加,蛋白增量,尿沉渣中见有大量的肾上皮及透明、颗粒管型,但缺乏红细胞。轻症的血液无明显变化,重症的可见血浆中总蛋白含量降低(3%~4%),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4 病程及预后

因肾小管上皮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故轻症病例消除病因后能迅速恢复健康。如病因未消除,易转为慢性,使病程延长,故预后慎重。重症病例一旦出现全身水肿或血浆中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或由于尿闭而引起的尿毒症时,预后不良。

5 诊断与鉴别

肾病主要根据尿液的常规检查(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肾上皮细胞、透明及颗粒管型,但缺乏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血液变化(蛋白质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增高),并结合病史(有传染或中毒的病史)及临床症状(仅见有水肿,但无血尿,血压也不升高)进行诊断。

肾病要与肾炎相区别:肾炎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于变态反应所引起,炎症主要侵害的是肾小球,并伴有渗出、增生性病理变化。患病动物肾区敏感、疼痛、尿量减少,出现血尿。在尿沉渣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红细胞管型及大量的上皮细胞,水肿比较轻微。

6 治疗措施

6.1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改善饲养,抗菌利尿,防止水肿。

6.2 治疗措施

家畜风湿症的诊断、鉴别及预防 篇4

1 发病原因

(1)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是上呼吸道和副鼻窦的常在菌,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侵入机体组织并引起隐在的局限性感染, 由于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和酶 (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及链激酶等) 使机体产生抗体, 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链球菌再次侵入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则成抗原物质, 与体内先前形成的抗体相互作用即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而发生风湿症。 (2) 如将使役曾出大汗的家畜拴在过道 (过道风的风力强劲) 或在窗户较低的畜舍与对侧的窗和门形成穿堂风, 容易诱发风湿症。 (3) 有些畜铺用石条、水泥构筑, 坡度较大, 虽利于粪尿排泄, 但站立时四肢必须用力才能保持体躯平衡而易于疲劳, 卧下休息后不愿站立, 遇气候寒冷时易受寒发病。 (4) 畜铺潮湿, 家畜常卧潮湿处。 (5) 家畜患有骨软症, 四肢关节不能持久负重, 一旦卧地久久不愿站起。受潮受寒易发病。 (6) 使役中突遭雨淋, 不予擦拭, 任风吹干。

2 临床症状

从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根据发病组织分为肌肉风湿及关节、心脏、蹄风湿。而肌肉风湿又分为颈、肩、臂、背腰、臀股风湿。

(1) 肌肉风湿:表现四肢运动不协调, 步态强拘不灵活。常发生一肢或两肢, 跛行, 并有游走性, 即今天为左前肢单独或与右后肢同时跛行, 明天或后天又仅见右前肢单独或与左后肢同时跛行。如牵遛运动时刚出门起步时跛行严重, 甚至挪步也困难, 走几十米或几千米后跛行减轻或消失, 休息后再运动跛行又再出现。触摸肌肉有僵硬感, 且有疼痛表现。急性时体温升高1.5℃。食欲减退, 眼结膜充血, 心跳、呼吸增数, 重时精神沉郁。 (2) 颈两侧肌肉风湿:整个颈僵硬, 不能上下左右转动, 若吃地面上的草, 常伸一前肢向前方能勉强吃地面草。如一侧颈肌风湿, 则头颈弯向健侧。 (3) 肩臂肌风湿:患肢在站立时呈前踏姿势, 如两前肢同时患病, 步幅缩短, 关节伸展不充分。 (4) 背腰肌风湿:背腰僵硬, 转弯时腰干不能随之弯曲, 按压时疼痛, 并向下沉, 卧倒后起立很艰难。 (5) 臀股肌风湿:两后肢运步缓慢而困难, 关节常呈屈曲状态, 不能充分伸展, 触摸有疼痛。 (6) 关节风湿:亦称风湿性关节炎, 常为两侧同时发生, 行走显跛行, 有游走性, 关节肿大, 触诊疼痛, 有微热, 有时腕关节向后弯曲, 蹄尖向上翘。转为慢性时, 热痛均减轻, 但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更显强拘。

初发病时多为急性, 发病突然, 疼痛和机能障碍明显, 也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拖延未治或治疗不彻底, 则转为慢性, 虽疼痛和全身症状缺乏典型性, 但运动强拘和不灵活现象仍很明显。血检时, 家畜的血红蛋白质增多, 嗜酸性白细胞减少, 单核白细胞增多, 血沉加快。

3 诊断要点

本病多因家畜受到风寒雨淋而发病, 初运动时跛行, 强拘明显, 持续运动时跛行减轻或消失, 休息后再运动时跛行又明显, 触诊关节肿大疼痛, 而肌肉僵硬疼痛, 不采食地上草, 腰部不能转弯。

4 类症鉴别

4.1 骨软症

类似处:运动强拘, 起卧艰难。不同处:按捏关节无热痛, 肌肉无痛, 不板硬。马腭凹狭窄, 下颌肥厚;牛尾梢柔软可折叠。均表现吃草缓慢, 时多时少, 咀嚼无声, 有异嗜。运动时强拘, 持续运动强拘增重。

4.2 肌炎

类似处:运动有跛行, 按压肌肉有疼痛。不同处:运动中跛行增重而不减轻。

4.3 关节炎

类似处:关节增大, 按捏有疼痛。不同处:关节热痛较重, 运动中跛行加重而不减轻。

4.4 腱炎

类似处:运动之初跛行严重, 运动中跛行减轻或消失。休息后再走又显跛行。不同处:腱炎患部肿胀、疼痛、硬固。

4.5 慢性纤维性关节周围炎

类似处:运动之初显关节不灵活强拘, 持续运动减轻或消失, 休息后再运动则更显不灵活强拘。不同处:患病关节有界限不清的坚实性肿胀, 无明显热痛, 关节粗大, 外形稍平坦, 关节活动范围变小。

4.6 慢性变形性跗关节炎及骨关节病

类似处:运动之初关节强拘有跛行, 运动持续时跛行减轻或消失, 休息后再运动又显跛行。不同处:关节肿胀无热无痛, 骨赘多发生于跗关节内侧, 骨赘大小形态不一。初病支跛, 站立时关节屈曲, 蹄尖着地 (蹄尖磨损) 。

4.7 腰带肌束肌肉病

类似处:臀肌、背最长肌有疼痛, 显跛行。不同处:一侧肌病轻度跛行;两侧同时发病, 步样紊乱, 共济失调, 关节腔和腱鞘有渗出液, 不因运动而减轻跛行。

5 预防措施

家畜疼痛诊断分析 篇5

1 引起便血的原因

1.1 胃肠道炎症、肿瘤或血液循环障碍

如家畜患胃肠炎症, 特别是出血性炎症、胃肠道肿瘤、肠变位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原因而发生便血。

1.2 中毒性疾病

由于采食某些有毒植物 (如苍耳、夹竹桃、蓖麻等) , 或饲喂有毒饲料 (如没有经过脱毒的菜籽饼等) 引起胃肠道毛细血管损伤而产生便血。

1.3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常见于炭疽、猪痢疾、猪瘟、犬瘟热、血吸虫病、球虫病等, 特别是炭疽、猪痢疾、犬瘟热和球虫病最容易出现便血现象。

2 鉴别诊断

2.1 临床检查

临床上遇到便血的病畜时, 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饲喂情况, 临床检查时注意便血的颜色、数量、形式等。如果病畜消瘦, 有贫血症状, 而看不到明显的便血, 还要进行潜血检查。

2.2 便血部位的判断

如果粪便的颜色呈暗褐色或黑色, 并伴有呕吐、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特征的, 可以确定为胃肠出血。便血的颜色可判断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 消化道前部出血由于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 血液和粪便混合均匀, 呈暗褐色, 柏油样;消化道后部出血, 由于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短, 血液常附于粪便表面, 呈红色或暗红色;直肠出血, 血液鲜红色, 随排粪流出。

2.3 便血的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和病史资料以及饲喂情况, 对有腹痛、腹泻症状的应考虑胃肠道炎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等, 再结合实验室检验确定病原。

3 治疗

3.1 西药治疗

(1) 消化道炎症可采用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进行治疗。 (2) 传染病引起的便血, 可选用针对性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如炭疽引起的便血采用青霉素按疗程治疗。 (3) 寄生虫引起的便血采用抗寄生虫药物, 如球虫病选用氯苯胍等。

3.2 中药治疗

用“秦艽散”或“十黑散”。 (1) 秦艽散组方:秦艽、车前子、栀子、大黄、金银花各20 g, 研为细末, 开水冲泡, 候温灌服, 2次/天, 连用3天。方中秦艽能去胃肠之热, 疏肝胆之气, 活血强筋;车前子清膀胱湿热而通利小便;栀子泻三焦邪热而止血;大黄通利大便;金银花清热散淤而解毒。诸药合用可散淤血、除湿热、利小便、治便血。 (2) 十黑散组方:知母、黄柏、栀子、地榆、槐花、蒲黄、柏叶、棕皮、杜仲、血余炭 (人发烧焦) 各10 g, 炒黑, 共研为细末, 开水冲泡, 候温灌服, 2次/天, 连用3天。

4 典型病例

病例1安龙县洒雨镇龙堡村小山脚组徐某的水牯牛因耕田劳役过重, 大便带血, 便末更为明显, 精神大不如前, 使役差。检查:牛体温正常, 大便稀, 便前和便末有少量红色血液。治疗:先灌服健胃药3包, 1次灌完, 另用秦艽散灌服, 2次/天, 连用3天, 痊愈。

病例2洒雨镇场坝村岩脚组王某饲养的4头架子猪, 几天前喂了自配的饲料后, 第3天开始出现便血, 之后病情加重。检查:便稀、黑褐色, 尿红色。通过询问其饲料配方中添加了20%没有经过脱毒处理的菜籽饼, 诊断为菜籽饼中毒引起的便血。治疗:用5%氟哌酸注射液20 m L/天, 肌肉注射。十黑散灌服, 2次/天, 连用3天, 痊愈。另饲料中用15%黄豆 (炒熟) 代替菜籽饼。

病例3洒雨镇龙堡村堡堡组卢某的1头母水牛粪便带血, 消瘦, 口色苍白。经检查诊断为寄生虫引起的血便。治疗:用健胃药3包, 丙硫咪唑25片, 1次灌服。另用秦艽散灌服, 2次/天, 连用3天。6天后再用1次, 半个月后该牛恢复正常。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6

1 发病原因

附红细胞体病又称血孢子病, 是指附红细胞病毒寄生在猪、牛、羊等动物的心、肝、脾、肾、胃等器官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

2 诊断要点

2.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家畜均有易感性, 幼畜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于附红细胞体寄生在血液内, 又发生于夏季, 其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 特别是虱子。另外, 注射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应激因素或其它因素等, 也可隐性传播本病, 甚至大批发生, 症状加重。

2.2 临床症状

幼畜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 黄疸, 发热,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甚至绝食, 消瘦, 发病后一日至数日死亡, 或自然恢复变成僵畜。

母畜症状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症状为持续高热, 厌食, 偶有乳房和阴唇红肿, 产仔后产奶量下降, 产后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缺乏母性行为, 产后第二天起逐渐自愈;慢性感染母畜则呈现衰弱, 盆血, 黄疸, 呼吸困难, 心博亢进, 肌肉震颤, 血红蛋白尿, 腹股沟四肢发红, 后出现不规则紫斑, 边缘界线不明显, 指压不褪色, 血液稀薄, 采血后流血持久不止, 部分母畜则全身发痒, 公畜尿鞘积尿等症状。

2.3 病理变化

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肝肿大变性, 呈黄棕色, 胆囊充满浓明胶样胆汁, 脾肿大变软, 淋巴结水肿, 胆囊、胸腔、腹腔及心毛囊积液。

3 防治措施

3.1 治疗药物

目前, 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新砷凡钠明、对氨基苯砷酸、对氨基砷酸钠、土霉素、四环素、附红金星、附红血、三氮红、铁制剂、根瘟灵等。

3.2 预防措施

(1) 消除一切应激因素, 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2) 使用砷制剂时, 应充分供应饮水, 以防中毒;

(3) 定期对圈舍、畜体、手术器械等消毒;

(4) 防止其它疾病发生。

4 典型病例

病例1:2010年5月11日晚, 金钟镇冒水村冒水组耿某饲养仔猪6头, 突然不吃, 前来求医。笔者到他家测猪体温达41.9℃, 发现皮肤、眼睑及粘膜苍白, 眼球发黄, 全身太瘦, 诊断为仔猪附红细胞体病。于是每头肌注铁制剂10ml, 土霉素10ml, 同时在饲料中加喂对氨基苯砷酸30g/天, 2天后症状减轻, 马上调整治疗方案, 用血虫净按5mg/kg体重肌注, 再用蒸馏水10ml稀释根瘟灵3号10~20ml后, 分别耳静脉缓慢推注, 1日1次, 连用3天后, 症状消失, 5头仔猪全部恢复健康状态, 1头死亡。

病例2:金钟镇金钟村金钟组村民祖某2010年5月12日前来求医, 主诉:他饲养的1头母牛不吃, 自从产仔后不发情。笔者前往知:体温达42℃, 乳房和阴唇红肿, 但屡配不孕, 产奶量下降, 可视粘膜苍白, 皮肤黄色, 肌肉颤抖, 呼吸困难, 血红蛋白尿, 耳部采血后流血不止, 血液稀薄, 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于是用附红金星30ml肌注, 金品红弓链20ml一次肌注;第二天用附红血30ml, 铁制剂5ml肌注, 同时在饲料中拌喂附红金星粉剂, 连续用药4天后, 食欲反刍及体温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5 小结与体会

(1) 夏天应保持圈舍干燥, 搞好卫生, 消灭体内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使用血虫净要严格掌握剂量, 治疗用量要充足, 静注比肌注效果好;

(2) 早发现、早治疗, 不要误诊, 因为该病感染率较高;

上一篇:电子垃圾拆解区下一篇:福建旅游价值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