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术后疼痛(共8篇)
门诊术后疼痛 篇1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门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健全, 加之门诊手术室的条件日臻完善, 门诊手术的数量呈现日益增多的发展态势。术后疼痛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门诊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1]。护理人员应该对该类患者在术后加强个性化疼痛护理, 以减少患者疼痛和提高护理满意度[2]。本研究对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外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外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18~72岁, 平均 (47.3±8.9) 岁;体重43~81 kg, 平均 (54.7±8.4) kg;发病至入院手术时间1~12 d, 平均发病时间 (5.3±0.8) d。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19~76岁, 平均 (47.4±8.7) 岁;体重41~83kg, 平均 (54.5±8.2) kg;发病至入院手术时间1~9 d, 平均发病时间 (5.5±0.7)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外科手术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 (1) 心理护理:术前说明术后会出现疼痛, 并交代疼痛性质, 使患者对疼痛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一定的了解, 消除不良情绪。 (2) 疼痛自我护理:针对不同的手术, 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出现时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处理, 说明怎样的疼痛可以适当忍耐, 怎样的疼痛可以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镇痛, 以及疼痛达到何种程度的时候需要马上来院就医, 以及就医的具体流程。 (3) 疼痛护理:采用全身松弛疗法、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方式进行初步止痛, 如果无效可以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对于轻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对于中度及以上的疼痛患者, 就应该及早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使疼痛症状的表现程度减轻。同时与上述非药物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4) 帮助患者掌握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在咳嗽、咳痰的时候可以用双手从腹部的两侧位置将伤口按住, 以防腹部张力水平过大, 对缝线造成牵拉, 从而引起切口疼痛;对引流条或引流管进行妥善的固定, 使由于引流管牵拉刺激所导致出现的疼痛程度减轻, 并嘱患者在翻身移动的时候应该尽量偏向患侧, 对引流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对外科门诊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内容作为观察指标。在门诊手术结束患者离开医院的时候, 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对手术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100分为满分, 80分以上为满意, 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
对照组在外科门诊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 (4.92±1.33) d;观察组在外科门诊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 (2.10±0.7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28例, 基本满意12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满意15例, 基本满意18例, 不满意9例, 护理满意度为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术后良好的沟通和个性化的疼痛护理干预, 可以使接受外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使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护理人员通过对接受外科门诊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疼痛干预, 可以使患者对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的具体性质、疼痛相关知识、自我解决疼痛的方法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充分激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术后疼痛的控制过程中, 使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从而使广大患者对门诊外科手术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医疗的安全,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改善不良情绪[4,5]。
摘要:目的 观察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接受外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外科手术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 (2.10±0.74)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4.92±1.33) d;对外科门诊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6%)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外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外科,门诊,手术,疼痛
参考文献
[1]方亚珍.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8) :27-28.
[2]徐婷婷, 戈婵, 潘雅俊, 等.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7 (9) :290-293.
[3]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31 (10) :158-160.
[4]徐敏.不同护理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5) :1601-1603.
[5]裴静, 梁金清, 黄霜霞,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6) :1629-1631.
门诊术后疼痛 篇2
【关键词】 口腔;门诊患者;疼痛;负面心理;心理护理;指导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27-02
口腔作为人体的敏感器官,最让人们感到恼火的就是牙病。在对于牙病的处置问题上,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宁等负面心理。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均是在牙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疼痛实在难以忍受后,方才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这些患者往往怀抱立即减轻病痛的迫切愿望,但是这与实际就诊患者人数多、排队等候、持续疼痛等问题是相冲突的。
1 临床资料
本组318例患者均为牙痛,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14例。年龄4-82岁,其中50-65岁224例,占70.4%。
2 口腔门诊患者疼痛的心理分析
引起口腔门诊患者疼痛的原因绝大多数为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的牙痛,其主要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自发性剧痛、患牙咬合痛、放射性痛、肿胀痛等。在疼痛的持续刺激作用下,大多数患者均表现为急躁、恐惧、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对这些患者的治疗,需要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剂指导措施,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2.1 急躁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很多牙病患者一般都有持续性、自发性剧痛,且在夜间有加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因此,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急躁的负面情绪,甚至有患者直接放弃了治疗而要求拔除患牙。针对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以简洁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结合宣教图片,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牙病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能够治好的牙,一定要及时耐心地进行治疗,不能够不负责任地将其拔除。且明确告诉患者,在炎症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拔牙是不行的,也是不安全的行为。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给予患者全身应用消炎药,实现治疗的目的。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常规治疗方法,改变患者“牙痛就必须拔牙”的固有不正确观念,也改变患者这种观念所导致的行为状态和心理,从根本上消除患者急躁的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 紧张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一般情况下,要减轻患者的牙痛均要通过开髓治疗来实现,由于患者对于治疗程序、治疗进程等的不了解,往往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主要表现为患者紧紧抓住椅把、反复询问大夫等,甚至有的患者在刚刚接受大夫快速磨牙的时候,则要求终止对其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引起牙痛的原因,让患者明白全身用药不能够直接控制牙痛,也不是立即缓解牙痛的根本方法,从而让患者放弃无效应对要求。对患者充分讲解治疗程序及治疗进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适,帮助患者分析这些不适与彻底治疗之间的利弊关系,宣教治疗中减轻不适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勇于接受治疗、正确面对治疗。
2.3 担心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以及媒体的逐渐多样化和全面化,护牙、爱牙知识已经被大众所了解和掌握,对口腔卫生保健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这也提高了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由于部分患者片面理解了相关知识,使得这些患者在就诊的时候表现得猜测多疑、顾虑重重。比如就诊的时候患者一直盯着大夫的手套,观察其一次性检查手套是否更换、患者就诊时自带漱口杯,不放心医院的消毒情况等。这些表现都是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表现出担心情绪,如临床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地解除患者这一负面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从而影响治疗。针对这一负面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做到耐心倾听、充分理解,同时有针对性地、具有信服力度地进行解释。如向患者详细讲解诊治过程中消毒流程,并尽可能地让患者看到更换、消毒等程序,或让患者查看消毒包装日期等,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使其放心地接受治疗。
2.4 恐惧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对急性牙髓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过开髓使牙髓腔压力缓解后,为了灭活牙髓神经,多需封失活剂处理。有少数患者由于过大的牙髓腔压力,在封失活剂后产生剧痛,对其治疗应再次开髓减压,缓解患者疼痛后,再次封失活剂。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对疼痛的经历产生条件反射,使得下一次诊治时而产生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行为和语言的艺术性、规范性、灵活性,充分讲解治疗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量淡化病痛程度,同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逐渐让患者适应牙科治疗。慢慢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使其能够顺利地接受治疗。
3 讨论
口腔门诊患者的诊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上全面解除病痛。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要建立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全面、充分的沟通,让患者对诊治过程充满信任。然后,医护人员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是站在他们同一水平线上的,对他们的要求是有同感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人尊重,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崇高职业道德,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另外,在诊治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将不良情绪带到医护工作中,以熟练的操作对患者进行处理,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最大程度低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增强治疗信心,缓解痛苦程度。
参考文献
[1] 吴文秀,梅香,翟清亮,张玲玲,李丽君.口腔内科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0):451-452.
[2] 谢培豪.应用深入访谈法对阻碍老年人口腔疾病早期就诊原因的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02):184-185.
[3] 张娟.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门诊患者特点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06):339-340.
门诊术后疼痛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该院333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 一共发出333份调查问卷, 回收300份, 问卷回收率为90.09%, 300例患者中, 其中男158例, 女142例, 平均年龄为 (42.5±2.5) 岁。患者排除标准:不能配合调查者;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病情危重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式
采用分层系统抽样的方式对该院各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 以其门诊挂号顺序为依据, 对患者进行分层系统抽样。
1.2.2 调查指标
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手术史、吸烟史、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民族、年龄、性别以及就诊科室等。
主要指标包括:患者目前是否出现疼痛现象、患者是否主诉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为:7~10分:出现剧烈疼痛感, 难以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以及饮食造成了影响;4~6分:出现疼痛感, 能够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造成了影响;低于3分:出现轻微疼痛感, 能够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不造成影响;0分:无痛。疼痛持续时间具体为:如果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 则为慢性疼痛个;如果疼痛时间在1~3个月之间, 则为亚急性疼痛;如果疼痛时间小于1个月, 则为急性疼痛。
1.2.3 调查管理与质控方案
在进行试验之前, 要对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招募, 统一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对试验方案进行熟悉与了解, 并且对评定评定标准进行统一。选取一名中级职称临床医师进行指导, 演练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开始调查研究之后, 要在组织机构各个层次的人员之间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定期反馈, 以此来对调查问卷中的缺陷进行及时发现。其次, 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要对问询的态度、技巧以及方式进行合理把握, 最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问询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对仔细询问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 确保不有所遗漏, 在完成整个问卷调查之后, 调查人员要一起和患者进行再次核对。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问卷质控监察员要由已经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检查人员担任,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如实记录, 并且质控检查人员要指导调查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负责人在每天13:00~14:00以及19:00~20:00这两个期间, 要将全体调查人员召集起来召开会议, 对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调查具体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问卷调查过程中以及录入数据之前, 要由项目组的质量控制员对疼痛横断面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记录表进行发布。问卷数据采用双人录入的方式, 对出现的误差进行认真核对之后, 要再次从原始问卷开始进行核对, 并对相关错误进行纠正。数据录入之后, 要将其限期封存, 一旦封存, 就不能对其进行更改。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现状分析
该研究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对患者疼痛的不同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等。详见表1。
2.2 门诊疼痛患病科室情况
对门诊疼痛患病科室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等。详见表2。
2.3 门诊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对门诊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患者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科室等因素均会对其疼痛程度造成影响。经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年轻的患者疼痛轻;离异、女性、就诊患者疼痛重。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会受到既往手术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科室的影响, 有手术史、离异、女性、就诊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长。其次, 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以及年龄的增高, 疼痛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相对于体检者而言, 就诊患者的疼痛人数较多, 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患者的疼痛患病率越高。
3 讨论
临床上, 疼痛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 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1,2]。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人们对疼痛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3,4,5,6,7]。该研究结果显示, 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等。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等。骨科主要是收治关节疾病以及外伤患者, 动脉硬化性闭塞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均属于主要的血管外科病种, 因此患者的疼痛发生率较高。其次, 结果还显示年龄与性别属于最主要的疼痛影响因素, 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这可能和女性的社会心理、内源性镇痛的性别差异、性染色体以及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其次, 患者年龄越大, 疼痛发生率越高, 疼痛时间越长, 这说明临床上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高度重视, 确保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疾病, 降低疼痛发生率。这与张东[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学者在72 h内对该院871例门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该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为46.15%, 其中外科疼痛患病率为55.64%、内科为47.88%、体检中心为20.00%;女性为49.40%、男性为41.82%。75.66%的门诊患者一般不使用镇痛药, 68.43%的门诊患者在就诊中没有向医生寻求镇痛治疗。
综上所述, 要对门诊疼痛进行高度重视, 在疼痛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降低疼痛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患者疼痛现状, 并分析引发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 以此来为医院个体化疼痛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对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门诊外科各科室、内科以及体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分析门诊患者出现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患者的疼痛患病率越高。结论 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较高, 在进行疼痛诊疗的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考虑,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此来减缓患者疼痛。
关键词:门诊,疼痛现状,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魏博, 邵燕琪, 毛善英, 等.神经内科门诊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临床调查[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1) :89-93.
[2]惠静, 丘荣, 陈金武, 等.教练法在门诊结石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6, 30 (9) :1149-1150.
[3]乌云.减轻门诊换药疼痛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 (9) :250.
[4]王姣丽, 杨光喜, 李祖英, 等.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4) :129-130.
[5]任振宇.疼痛治疗药师的工作模式探讨与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 (11) :859-861.
[6]马治军, 王琪娜, 崔玲, 等.个性化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 2016, 38 (3) :465-467.
[7]孙静.门诊换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焦虑、疼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下旬刊) :4015.
门诊术后疼痛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39~84 (48.4±1.5) 岁。胃癌根治术12例, 阑尾切除术16例, 肠癌根治术18例, 剖腹探查术11例, 肠切除吻合术13例, 其他1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患者的具体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护理, 观察切口是否有出血、化脓和感染等情况。 (2) 让患者平躺, 如果需要翻身, 可协助患者完成, 术后让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避免肌肉萎缩。 (3) 对病房进行定时的清扫, 保证病房的安静,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4)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教育, 让患者知道该如何进行护理[3]。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疼痛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如果在术后恢复期疼痛, 则需要口服止痛药, 保持患者伤口能够愈合, 不能对伤口予以强烈的刺激。 (2)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阵痛护理, 减轻患者由于手术造成的痛苦。 (3) 使用止痛药时, 密切观察病情和体质情况,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体体质来进行合理用药, 并观察患者在服用止痛药后的身体反应, 如果患者有异常反应发生, 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4)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手术后多数患者心理比较紧张、害怕。此时, 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和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
1.3 评定标准
有效:腹部疼痛症状明显消失;有效:腹部疼痛症状部分消失。无效:腹部疼痛症状没有消失或加深。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全部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腹部手术后经常会有疼痛的症状。因此, 临床上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疼痛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 疼痛护理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需要送回病房修养,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疼痛程度,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所以, 护理人员需要患者能清楚地表达出疼痛的感觉, 让护理人员能正确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在进行疼痛评估时, 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因为, 通常来看, 男性比女性忍痛能力强很多, 年龄大的比年龄小忍痛能力也要强很多[5]。
3.2 心理护理
通常情况下, 患者腹部手术后都会产生很严重的疼痛, 这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很差, 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学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在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时, 要进行针对性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积极配合护理, 早日恢复健康。
3.3 饮食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 患者手术后的食欲都不是很好, 因此, 在手术后,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 而且要营养丰富,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3.4 药物应用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要及时采用止痛药对疼痛进行缓解, 通常情况下, 医护人员要对止痛药的药理和药性进行了解。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服用。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很严重的疼痛, 可先不使用止痛药, 当患者疼痛难忍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量服用止痛药。如果患者无法知道自己的疼痛, 那么不可以轻易用药, 应该少量服用, 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 采用疼痛护理效果较好, 能够缓解患者疼痛,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探讨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将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 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术后第1d试验组轻度疼痛29例, 中度疼痛7例, 重度疼痛4例;术后第2d, 试验组轻度疼痛33例, 中度疼痛5例, 重度疼痛2例;术后第3d, 试验组轻度疼痛36例, 中度疼痛3例, 重度疼痛1例,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 采用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 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腹部手术,疼痛
参考文献
[1]陆小英, 赵存凤, 张婷婷, 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6-7.
[2]赵存凤, 姚梅芳, 赵继军, 等.护士在控制术后疼痛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0 (3) :41-42.
[3]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5) :42-43.
[4]解彩丽, 金凤霞, 邵淑萍, 等.应用镇痛泵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4) :311-312.
门诊术后疼痛 篇5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骨科,手术后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 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固定, 而手术后带来的疼痛等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睡眠和休息, 同时还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不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1]。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以往临床多使用单纯药物镇痛, 其效果并不理想[2]。本院在临床工作中, 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7例, 女83例, 年龄16~88岁, 平均 (48.32±15.09) 岁;疾病类型包括:胫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手外伤、踝部骨折和坐骨结节囊肿等;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骨科疾病类型、手术及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护理, 观察组进行下列疼痛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疼痛产生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等, 积极做好术前后的宣传工作,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2.2 心理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 护士要主动热情地为患者进行服务, 为患者摆放良好的肢体位置, 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通过图像等向其讲解有关骨折治疗的知识, 消除其内心的顾虑[3]。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尊重患者的各种需求, 并尽量满足;为患者建立多种社会支持系统, 共同鼓励患者。
1.2.3 生活护理
手术前为患者设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并减少病房内的宣教, 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干燥, 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4]。手术后根据患者术中、术后具体情况, 以及出现疼痛不适的原因, 给予相应处理, 使患者在术后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1.2.4 疼痛护理
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 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 并认真评估其疼痛的程度, 避免患者过度夸大和掩盖疼痛;在检查和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准确, 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 对骨折部位要重点保护;使用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 缓解其疼痛感;使用电视、书籍、报刊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无菌, 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 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 有引流管者应注意引流管护理,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术后有石膏固定时, 检查末梢循环情况, 观察石膏是否过紧, 并给予护架保护,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减少肢体肿胀, 减轻切口疼痛[5]。
1.2.5 止痛干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 适时使用镇痛药、物理镇痛等方式。使用镇痛药之前需评估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药物代谢情况等选择性地使用止痛药, 避免出现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并认真观察药物所致患者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6]。
1.2.6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识, 为患者提供功能锻炼等知识, 如患者有肢体肿胀等, 可通过抬高肢体缓解, 并指导患者进行骨关节的屈伸活动, 从而提高肌肉锻炼的力度, 促进患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2、24、72 h的疼痛程度[7]。 (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24、72 h的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89%, 高于对照组的8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7,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 大都首选手术治疗的方式, 但手术治疗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即术后疼痛[8]。患者术后疼痛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患者性格、情绪、对疼痛的敏感度等主观因素与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 更多的疼痛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与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术后特殊体位与固定物应用、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有关;患者不同, 其耐受阈值不同, 同种程度、性质的疼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疼痛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它会加重术后应激,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极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预后, 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对手术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9]。
骨科手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不适的感觉, 传统护理无针对性, 往往是等待医生指示而进行护理, 在骨科疼痛护理中亦只是遵医嘱用止疼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觉: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 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所带来的弊端, 纠正患者既往对疼痛的不正确理解、镇痛药物使用的成瘾性及依赖性等, 正确引导患者对疼痛的认识, 有效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10]。实施心理护理, 给与患者必要的解释, 重视患者的疼痛感觉, 在排除异常情况下, 积极采取心理方面的护理与指导可有效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痛能力, 使得疼痛-消极反应-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得以切断, 使疼痛减低到最低程度。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应用, 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治疗起到很好的效果, 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生活护理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以恢复体力, 缓解不良心理反应, 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11]。实施疼痛护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增加疼痛耐受力, 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心情舒畅, 全身放松, 进而减轻疼痛。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2 h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24、72 h的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 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使护士的健康教育和各种护理操作都能得到配合, 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89%高于对照组的88.89% (字2=4.57, P<0.05) 。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6
1 临床护理
1.1心理护理混和痔手术患者通常都有心理和情绪问题,据有关报道,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高达66%的人有心理异常,其中人格障碍占32%~56%,38%~59%的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对患者担心自己术后不能忍受疼痛者,术前笔者主动认真介绍该手术有静脉+局麻、硬膜外麻等麻醉方式,并告诉患者各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供患者选择。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告诉患者手术只是将人体多余的组织切除等相关手术知识,术后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但是,手术中及术后应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及氨酚羟考酮药和静脉氟比洛芬酯、肌肉吗啡针镇痛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疼痛。详细介绍口服镇痛药物的时间和剂量,使患者积极接受并配合术后镇痛治疗。向患者介绍病区内相同疾病无疼痛主诉的病例,避免与术后疼痛明显的患者同住一病室,消除紧张情绪和顾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 术前准备
术前当天告知患者次日手术的时间、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业务态度、工作年限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让患者相信医师的能力而放松心情。训练患者正确的熏洗坐浴方法及其他准备工作,术前当晚患者睡眠较差的给予地西泮10mg口服有利于镇静、催眠。
2 术后护理
2.1 切口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疼痛、切口敷料渗出情况,是否有切口边缘水肿、切口沾染异物、切口边缘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及时告知医师处置。
2.2 用药指导
术后保持肛门切口及肛周皮肤清洁。每天早晨及便后用高锰酸钾熏蒸坐浴,能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达到消炎止痛,杀菌之效,以保持肛门处的清洁干燥。同时告诉患者熏洗时间不能太长,温度不能过高,每次约10~20分,以免加重疮面水肿。
2.3 生活护理密切观察
患者术后饮食及排便情况。每天告知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蜂蜜、花生、核桃等滋阴补肾食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许多患者因惧怕术后排便带来的疼痛而不能按时排便,造成宿便的形成,使大便干结排出闲难。告诉患者有便意时就去排便不可憋便。如术前大便质欠软排便不利,术后给予口服液状石蜡,术后3天内不能排便者,根据情况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方法,协助患者完成术后第1次排便。并督促患者每日排便,培养起良好的晨起反射,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保持身体舒适状态,适当改变体位,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注意肌肉放松。
3 结果
患者在术后,其中诉切口无疼痛占15.9%;诉切口疼痛不明显占69.8%;诉疼痛明显占14.3%。用吗啡针镇痛1次,8例,所有患者术后情绪稳定,心理状况健康,无并发抑郁及焦虑,生命体征平稳,排便规律,生活自理,行动自如,自诉疼痛感不明显或无疼痛感,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平均切口愈合时间5天。
4 讨论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人对疼痛的反应中,情绪起了很大作用。焦虑、忧郁能使痛阚减低而增加疼痛感。据有关报道,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症状,约32%的患者诉疼痛极为严重,41%诉中度疼痛,27%认为疼痛较轻。少数患者持续疼痛的原因为原先心理素质不够健全,痛阈较低不愿活动,饮食减退,处于术后忧郁状态[2]。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进行术前教育的时间进行疼痛教育最易为患者所接受。肛肠术后疼痛不但可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并发症,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使患者情绪紧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及术后切口恢复[3]。
在应用镇痛药物的同时,配合护理降低了术后疼痛,术后诉无疼痛者15.9%;诉疼痛不明显者69.8%;诉疼痛明显者仪占14.3%,较好地解决了患者术后疼痛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了切口恢复的时间[4]。
参考文献
[1]吴红芳.疼痛心理学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3):56-57.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9.
[3]李维菊,朱平增,尚翠萍,等.患者对术后急性镇痛服务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68.
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7
1 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
1.1 物理因素:
手术对人的机体是一种创伤, 手术时会切断一些神经、血管、肌肉, 损伤筋膜、骨膜和周围的软组织, 这时人的机体就会产生一种防御性感觉即疼痛。
1.2 体位因素:
术后患者多采用被动体位, 因害怕疼痛, 活动量相应减少, 造成肢体的僵硬, 进而加重疼痛。
1.3 环境因素:
手足外伤多数是急诊, 患者先进手术室后进病房。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及对自己病情的担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自身上。
1.4自身因素:
患者因年龄、性别、心理素质、人格、文化教养而异。青壮年、个性内向、自控力差、知识缺乏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1.5 医护因素:
护士及时观察病情, 排除其他并发症外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及时为患者用药。
2 治疗疼痛的方法
2.1 药物措施:
包括口服镇痛药, 肌肉注射, 静脉输入, 自控硬膜外阵痛。
2.2 非药物措施: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舒适的体位;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看书、看报、看电视, 同病室病友聊天来转移注意力;治疗完毕后可以主动活动肢体, 促进肢体血运循环, 减轻患体肿胀。
3 疼痛的护理措施
3.1 护士接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患肢的保护, 查看伤口敷料包扎情况, 如有渗血及时给予患者解释,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给予患肢持续抬高于心脏水平10~20 cm, 以减轻患肢肿胀。如果有引流管, 检查是否通畅, 要妥善固定, 避免病人意外拔出。
3.2 病房要整洁, 光线柔和, 空气清新;夜间护士巡视病房时要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说话轻, 减少病区的噪音, 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3.3 注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宣教, 询问医生后告知手术情况, 减轻病人焦虑、担心。准确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 告知如不能耐受可给予镇痛药。正确应用止痛药可改善伤口部位的组织氧分压, 镇痛药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降低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 从而改善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 利于伤口愈合, 使病人放心。
3.4 给药的注意事项:去痛片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等, 所以去痛片不易空腹吃。给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胃肠疾病。少数患者用平痛新后出现心慌, 胸闷、发憋等过敏症状, 给予吸氧, 10~15 min症状缓解。用药前应询问过敏史。术后应用PCA泵因抑制呼吸、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 使咳嗽乏力、痰液不易咳出;还能减弱消化道的推进性蠕动, 使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延髓呕吐中枢有兴奋作用, 能引起恶心呕吐。用药时应及时巡视病人。
3.5 术后镇痛并发症的护理
3.5.1 恶心呕吐:发生呕吐者应减少活动, 尤其是抬头、说话、大幅度头部旋转, 呕吐严重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
3.5.2 镇痛不全: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 硬膜外泵有无不进药, 静脉泵的通路有无堵塞, 然后询问病人有无按压加药器, 按压力度够不够, 亲自为病人按压, 并检查进药情况。
3.5.3 皮肤瘙痒:程度轻者不予处理, 重者给予抗过敏药。
3.5.4 肢体麻木:在排除术中局麻药残留作用或神经损伤的可能后, 可不处理。待镇痛要用完后, 症状自行消失。
3.6 饮食护理:患者因疼痛影响, 导致食欲下降, 使患者营养状况低于机体需要, 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 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如鱼、瘦肉, 蛋和乳类, 多吃水果蔬菜, 可少量多餐, 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7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患者双下肢未受伤, 双脚可以相互按摩, 按摩部位包括脚、小腿、膝盖部, 上肢健侧按摩患侧, 这样既可增加患者舒适度, 又能分散患者集中力。
3.8预防压疮:有负压吸引、烤灯、断肢再植、足部受伤的患者活动范围受限, 长期卧床, 局部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易发生压疮。因此床单位要保持清洁、平整, 定期翻身, 局部按摩。
及时观察发现病情变化,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做到用药个体化, 是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改善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连永丽, 连永华, 孙冰冰, 手外伤患者疼痛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08-3-36
门诊术后疼痛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 意识不清不能进行问卷调查, 和其他沟通障碍人群。将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80例。其中男88例, 女72例;年龄15~83岁, 平均 (49.34±11.45) 岁;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学118例、大学以上2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 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物, 观察组实施下列疼痛综合护理。
1.2 1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 询问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对待及解脱的, 以便准确的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在巡视过程中, 留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 对其疼痛程度做及时关注和了解, 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 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2健康教育
编制疼痛健康教育处方, 使患者能够了解骨折手术目的、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疼痛自评、对非药物和药物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识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科学方式[2];讲解正确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并适时予以指导。
1.2 3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伤害所致, 因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落及对伤情恢复的担忧, 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干扰[3], 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知识构成、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主要以情感抚慰和相关疑虑的解答为主, 态度亲和, 充分考虑患者感受, 运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
1.2.4 舒适护理
为骨折患者提供安静的病区环境, 放置绿色植物以保持空气清新, 病房整体保持较高整洁度, 术后体位和疼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指导患者摆放并维持正确舒适的体位, 以缓解疼痛, 或在伤椎处放置垫枕, 使脊柱过伸;指导骨折患者放松肌肉, 保持髋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势;建立翻身按摩卡, 每2 h进行1次翻身, 按摩时轴向翻身, 避免脊柱发生扭转而加重疼痛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4]。各项护理操作轻柔进行。
1.2.5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如调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 酌情给予使用镇痛药物, 告知患者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镇痛剂, 可提高痛阈、抑制情绪、有效缓解疼痛, 且不会成瘾[5], 有利于康复。
1.2.6 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 尤其是四肢手术后手术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坏死, 可使四肢高度肿胀, 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 从而产生胀性疼痛, 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1.3 观察指标
(1) 术后1 d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判断[6]; (2) 夜间睡眠时间; (3) 镇痛药物应用; (4) 疼痛控制满意程度; (5) 医疗效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 (4.05±1.45) 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 低于对照组的 (6.11±1.32) 分、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夜间睡眠时间为 (7.22±1.50) h、疼痛控制满意率为93.75%、医疗效果满意率为98.75%, 高于对照组的 (6.03±1.29) h、75.00%、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骨伤科患者治疗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手段, 疼痛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 疼痛是患者机体本能反射机制, 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 所有患者均会经历, 具有防御和保护性的功能[7], 然而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强烈的急性疼痛, 属于恶性刺激, 会使机体发生病理反应, 比如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等, 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影响骨折的恢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8]。疼痛与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组织释放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引发疼痛的物质, 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后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 例如患者心理情况、对疼痛的认知、疼痛阀值等不同均会导致疼痛程度有所差异, 而疼痛护理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主观影响因素来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术后镇痛与处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疼痛问题给予正确处理, 不但要运用有效的镇痛技术, 同时要加入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10]。首先要有完善规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 运用疼痛评估来确定患者疼痛情况, 而后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 让疼痛控制在患者认为微痛或者无痛的情况下, 保证患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受力, 顺利舒适的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配合疼痛治疗护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知度, 提高了疼痛评分的准确度, 改善创伤手术疼痛控制效果, 通过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来降低相关疼痛干扰因素, 两者对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 可减少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促进疾病康复, 轻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能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刺激, 提高骨折康复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 降低疼痛程度, 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的意义, 是不断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 (4.05±1.45) 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 低于对照组的 (6.11±1.32) 分、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夜间睡眠时间为 (7.22±1.50) h、疼痛控制满意率为93.75%、医疗效果满意率为98.75%, 高于对照组的 (6.03±1.29) h、75.00%、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门诊术后疼痛】推荐阅读:
疼痛门诊12-07
骨折术后疼痛07-16
术后疼痛程度08-19
术后疼痛护理08-26
痔术后疼痛08-26
术后咽喉疼痛11-12
骨外科术后疼痛05-23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09-18
术后疼痛的护理及治疗10-08
患者术后疼痛循证护理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