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2024-09-18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精选10篇)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1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 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48h属于急性疼痛[1]。目前疼痛已成为继T、P、R、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被日益受到重视[2]。而护士在疼痛护理中所具有的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1 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个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 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3]。有人对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个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 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4]。

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 术后疼痛引起内脏反应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其主要是由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 血中苯酚胺升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 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 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 蛋白质合成缓慢, 分解加速, 不利于伤口愈合[5]。腹部手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 不敢咳嗽、深呼吸和翻身, 更易形成肺不张、血栓、麻痹性肠梗阻、褥疮等并发症。另外, 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 从而影响术后康复[6]。

3 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 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 才能保证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评估由专门受过训练并熟悉各项评估技术的人员承担[7]。缺乏对疼痛有效的评估, 就不可能治疗疼痛。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关于患者对镇痛不满意情况的调查表明, 主要原因是护士不能透彻和系统地评估疼痛, 疼痛评估工具未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在一项调查中显示, 72.81%的护理人员未用过评估量表, 77.19%的护理人员表示是依靠经验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出判断的。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患者的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家庭背景都会对疼痛的评估产生影响[8]。因此, 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1 评估的方法

3.1.1 wong-Bake面部表情法评估疼痛[9]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方法适合于任何年龄, 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及语言表达能力丧失者。

3.1.2 视觉模拟评估[10]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0代表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 10代表最痛。该评分法有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 适于动态评估, 控制疼痛效果。

3.1.3 评估表法[11]

美国的mcmilan于1988年设计的疼痛评估表, 疼痛程度用目测直观疼痛。

3.1.4 词汇描述[12]

melzack拟定一份形容疼痛程度的词汇, 如轻微疼痛, 重度疼痛, 阵痛等来帮助患者描述自己的疼痛。此法简单, 但不易发现细微变化。

3.1.5 生理指标测定法[12]

主要是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间接估计疼痛的程度。

3.2 评估的间隔时间

急性疼痛应每2~4h评估1次, 慢性疼痛及急性疼痛较轻微的可每8h评估一次, 了解患者最喜欢的疼痛术语是全面评估的重要部分[13]。

3.3 评估的护理管理

医院应建立标准的镇痛效果评分方法, 制定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操作程序等相关制度, 做到按时巡视, 准确评分[14]。

4 疼痛的治疗

4.1 药物止痛法

4.1.1 口服给药法

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 但效果不理想, 仅适用于表浅手术引起的轻微疼痛。

4.1.2 肌内注射法

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 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但镇痛作用短暂, 需要反复给药。

4.1.3 患者自控镇痛泵 (PCA)

在国外已应用10余年, 目前国内镇痛泵也在逐步推广使用。PCA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 (微量泵) , 通过静脉、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 有效率达89.77%[15]。但PCA最大的风险在于使用泵的过程中过量可使呼吸抑制。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面色、呼吸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 只要病情允许应尽量抬高体位[16]。此外, 还有PCEA、PCSA等方法。

4.2 辅助止痛方法[17]

主要是指用非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术后疼痛, 该方法单独应用对中、重度疼痛常常无效, 但作为药物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的缓解效果,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 按摩法

拍击疼痛区域, 在生理和心理上起到安慰和镇痛作用

4.2.2 认知疗法

包括让患者了解相关信息, 缓解焦虑及使用放松技术等。

4.2.3 情感支持疗法

指通过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创造舒适的环境来减轻疼痛。

4.2.4 温度疗法

主要是使用冷、热疗法。

4.2.5 贾芙蓉[18]提出了另外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1) 经皮的电神经刺激———阻断感受伤害的神经搏动帮助解痉。 (2) 超声———提供热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效能。 (3) 透热疗法———对肌肉提供深部的加热。 (4) 颈牵引———作为间歇性的治疗来提供帮助。 (5) 束腰———仅作为预防措施来使用。 (6) 针灸———通过内啡肽的释放和干扰受伤的神经搏动来减轻疼痛。 (7) 局部治疗———用于减轻与感觉神经相关的疼痛等。

5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提高其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可以选择止痛方案的情况下, 护士有责任为患者推荐最经济、最有效的止痛措施[19]。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5.1疼痛教育

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 介绍外科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情况, 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表, 以利于客观评估, 准确用药, 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 如对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 护士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评估、给药时机、仪器操作等方法, 以及药物止痛作用的特点、副作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20]。

5.2 舒适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避免或减少因操作所引起的疼痛, 从减少患者痛苦的角度出发, 制定协调工作程序, 如为患者翻身, 整理床单等护理操作, 安排在镇痛药发挥作用后进行。护理人员必须与各方面的医务人员协作, 为患者提供最舒适的服务[21]。

5.3 术后早期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的第一步, 护士24h守护在患者身边, 因而往往最先了解患者各种不适症状。通过评估沟通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可观表现, 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6 疼痛的护理展望

Bawal和Berrggren提出的以护士为基础, 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体系 (NBASAPS) , 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 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22]。实施NBASAPS管理模式后, 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大大提高, 基于此, 护士应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理论、技能, 以期在疼痛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进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

摘要:本文按照疼痛的定义, 根据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采取面部表情法、视觉模拟、评估表、拟定疼痛程度词汇、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对疼痛进行全面的评估。为医院建立标准的疼痛效果评分方法, 制定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操作程序等相关制度, 按时巡视, 从而为准确评分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药物止痛法、口服给药法、肌内注射法、患者自控镇痛泵和辅助止痛 (按摩法、认知疗法、感情支持疗法和温度疗法) 等及贾芙蓉提出的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确定了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 即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提高其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可以选择止痛方案的情况下, 为患者推荐最经济、最有效的集中止痛措施:疼痛的教育、舒适的护理、术后早期进行疼痛评估。发挥护士在疼痛护理中独特和关键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疼痛,评估,护理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2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评估;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3-01

疼痛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是一种不愉快的主管生理体验,研究表明,术后疼痛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在女性患者身上尤甚,因此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人的疼痛体验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对患者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我院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4年5月的82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32.5±14.2)岁;手术方式:剖宫产术376例,子宫肌瘤剥除术168例,子宫全切除术97例,恶性葡萄胎子宫切除术2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75例,子宫脱垂全切术29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55例。将8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1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疼痛诉求给予相应疼痛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先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疼痛评估 数字分级法(NRS):选用0~10进行打分,0分為无痛,10分为剧痛,询问患者疼痛程度,让患者自己选择疼痛的代表数字。疼痛程度分级:0为无痛;1~3分记为轻度;4~6分记为中度;7~10分记为重度。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无痛记为0级;可以忍受疼痛,对正常生活、睡眠无影响者为I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且影响睡眠者为II级;疼痛剧烈,伴有强迫体位,根本无法入睡者记为III级。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尊重患者的隐私、人格,了解其生理上不便,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前提下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术前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将手术方式、术后出现疼痛的诱因、疼痛持续时间、减少疼痛的体位摆放、以及其他镇痛的方法详细告诉患者;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后需要人理解,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并给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面对病人时能够表现出乐观的一面;鼓励患者术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看书、听音乐,帮助其心理放松,提高疼痛阈值。

12.2.2 治疗护理干预 加强保护性医疗,在护理术后疼痛患者时,不议论其病情,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心理上的刺激加重其疼痛感;在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当动作轻柔,如更换床单被褥、注射、导尿或协助患者翻身等,做到准确迅速,减少疼痛的刺激。

1.2.2.3 药物护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遵照医嘱给予个体化的药物方案,在给药后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控制给药时间,保证药物在患者体内有效的浓度;有镇痛泵者应当教会患者使用方法,以及镇痛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1.2.2.4 饮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的喜好调整饮食,迎合患者的口味,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应当避免患者因为饮食出现的便秘、腹泻等,以免增加其他非手术疼痛。

1.3 观察指标 制定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止痛效果调查表由患者填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止痛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比较见下表1

2.2 护理质量满意程度 观察组满意389例,不满意22例,满意率为94.6%,对照组满意335例,不满意76例,满意率为81.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疼痛是人体对创伤及不良刺激的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术后疼痛的发生更是普遍现象,如果术后疼痛不能得到有效地缓解,不仅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机体的恢复,更会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精神上的创伤,这在女性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妇产科术后镇痛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疼痛的个体性,单纯的镇痛药物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则可以很好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本组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然后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锦琼.影响手术后疼痛评估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2,8(10):783—785.

[2]王艳,邓胜平.患者疼痛评估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15):78.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86例, 按照入院手术后时间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干预组48例为男性患者, 45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在13~68岁, 平均年龄 (42.0±16.7) 岁, 上下肢骨折45例, 腰椎间盘突出26例, 颈椎骨折2例, 胸椎骨折5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3例, 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12例。对照组46例为男性患者, 47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在15~73岁, 平均年龄 (42.4±16.8) 岁, 上下肢骨折48例, 腰椎间盘突出23例, 颈椎骨折1例, 胸椎骨折3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4例, 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原因上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评估方法

1.2.1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用10 cm长的量尺, 面对记录人员一侧有数字显示, 面对患者一侧无数字显示, 左端表示无痛, 右端表示剧痛, 量尺上有可活动的箭头指标, 让患者依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将箭头放到相应位置, 记录人员记录该位置量尺读数。0为无痛, 将疼痛分为3度, 读数在1~3为轻度疼痛:可忍受, 能正常生活和睡眠;读数在4~6为中度疼痛:可影响睡眠, 需用止痛药;读数在7~9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 需用麻醉止痛药;读数为1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1.2.2 一般情况监测评分

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体位、面色、表情、出汗、局部肌肉的紧张度等进行综合,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程度做出评估, 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根据分值将疼痛分为轻中重度三度。

1.2.3 伤口程度评分

上下肢骨折术疼痛为轻度, 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伤口疼痛为中度, 胸椎骨折、颈椎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伤口疼痛为重度。

1.2.4 疼痛分级

相信患者主诉, 全面评估疼痛、动态评估疼痛。患者为主的原则。将上述3种疼痛评估方法综合, 3种评估结果一致则认定为该级别疼痛, 3种评估其中两种结果一致可认定为该级别疼痛, 3种评估结果均不一致则以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的结果认定为该级别疼痛。于术后第一日和术后第三日评估。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 干预组根据术后第一日疼痛级别结合患者自身疼痛阈值给予综合护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资料库,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综合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

舒适是所有疼痛患者的主要需求。舒适可使患者身心疼痛减轻到最低程度。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的病室环境。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保证其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大多数骨折术后患者活动受限, 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 满足患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做好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统的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 对症护理

止痛的方法有多种:药物性镇痛, 技术性镇痛, 患者自控止痛法, 物理止痛, 转移精神缓解疼痛, 以娱乐运动缓解疼痛,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止痛方法。做好疼痛管理对疼痛控制有很大影响[1]。

2.3 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在患者面前始终都要表现出语言大方得体, 举止端庄沉稳, 工作认真负责, 给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2]。 (2) 疏泄:主动热情关心患者, 抽一定时间陪伴患者, 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 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消除其孤独感, 让其体会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担。 (3) 安慰:安慰要恰到好处, 既强调有希望的方面, 又不能过于乐观, 帮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应, 通俗易懂地解释疼痛有关的生理心理问题。 (4) 暗示疗法:让患者认识到, 疼痛是机体与病魔作斗争而表现的保护性反应, 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 只要打败病魔, 疼痛自然消失, 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5) 家属的心理护理:亲人的关心对患者至关重要。知道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和害怕, 增强对生活的希望。

2.4 患者宣教

首先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教育, 术前教育患者如何描述疼痛, 向谁主诉疼痛, 以及有关缓解措施, 以消除患者担心术后使用止痛药成瘾的误区。其次, 术后教育患者积极配合使用止痛药镇痛, 让患者了解止痛药镇痛不仅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还可减少发生因剧痛引起心血管、呼吸等生理功能紊乱现象,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3]。

3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日和术后第3日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干预组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均P<0.05) 。见表1。

4 结论

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疼痛日益受到重视, 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心理因素、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的个体差异因素[4], 都是诱发术后疼痛加剧的因素, 而这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护理避免的。我们要关注患者疼痛的存在, 科学评估疼痛, 有效消除疼痛已成为疼痛处理原则。重视患者的疼痛, 科学、客观的处理疼痛, 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 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使患者尽早康复。控制术后疼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疼痛护理效果的提高与护士具备镇痛知识密切相关, 在新的镇痛治疗模式下, 我们应该加强职业培训, 掌握控制疼痛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使术后镇痛护理观念和技术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李柳芬.疼痛管理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6) :565-566.

[2]李平, 王杰.心理因素控制疼痛的作用[J].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8, 12 (8) :300.

[3]赵香梅.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 2008, 14 (20) :108-109.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4

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疼痛 护理策略

所谓剖宫产手术是指将子宫切开,从中取出胎儿的过程,进行该项手术主要是因为产妇无法通过阴道分娩,或者是如果通过阴道来分娩可能会使产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下面对40例剖宫产手术后有疼痛感的产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有3例是非常疼痛,达到了重度,有8例是疼痛,达到中度,剩下的29例是有点疼痛,根据产妇的情况找出产生疼痛的原因,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产妇的疼痛,保证术后护理的质量。

1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

1.1 伤口 上面提到腹部的伤口是导致产妇疼痛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进行剖宫产之前会做身体局部麻醉,在手术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内产妇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时因为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在两个小时后,麻醉作用完全消除了,产妇就会感到十分的疼痛,甚至有的产妇在手术结束的十个小时后仍然感到疼痛。另外,部分产妇因为在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还要进行去除子宫肌瘤的手术,可能会导致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1.2 子宫收缩 子宫持续的、长时间的收缩加重产妇的疼痛感。在做完剖宫产手术之后,一般都要给产妇注射催产素,这是为了加速子宫的收缩,从而减少产妇手术后的出血量。这就使得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产妇会因为对催产素产生敏感而引发的疼痛。

1.3 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 在40例剖宫产手术中,大部分的产妇只是有轻微的疼痛,只有少数的产妇会剧烈地疼痛,这就是跟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可以说产妇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了其耐痛能力。有的产妇身体状况比较好,那么其伤口的恢复以及对疼痛的忍耐度都会比较高,如果是身体状况比较差的产妇,不仅疼痛感倍增,而且产后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慢。

1.4 产妇的情绪 部分产妇在手术后对手术的影响产生过分的担忧,也对刚出生的孩子情况非常担心,这就使得手术后的产妇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常常心情低落、紧张和不安,这样无疑会加重产妇的疼痛感,甚至会有产后抑郁出现。

1.5 周边环境 一方面如果病房嘈杂,会使产妇的休息不够,不利于产后的恢复,本来手术后就会有点疼痛,加上环境的杂乱,会在心理上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产妇的家属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家属没有常来看望产妇,或者是态度冷漠,那么会让产妇觉得受到忽视,不利于产妇的恢复。

2 剖宫产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策略

2.1 基础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后的两小时内,护士务必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压、脉搏、阴道出血情况等等,同时要保证输液管的正常使用。在检查的过程中也要嘱咐产妇多做休息和放松,不要让其讲太多话,从而消耗了产妇的体力。另外,护士在给产妇注射催产素之前,一定要让产妇知道注射的催产素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一定疼痛感,让产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切不可什么都不跟产妇说就注射,这样会使产妇产生莫名的恐惧感,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只有事前跟产妇说,同时积极让产妇放松,告知她要克服疼痛,这样的话,能够很大程度地为产妇减少疼痛感。在检查产妇子宫收缩情况的时候,护士检查按压的力度要适当,切不可过于大力或者是随意。

2.2 食物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之后的一到两个小时后,产妇就可以适当地进食一些流质食物,比如有营养的汤或者是粥,但一定不能给产妇喝牛奶,因为牛奶会使肠胃产生胀气,这有可能会增强产妇的疼痛感。在一到两个小时内进食的量不可过多,但是在三到四个小时后便可以慢慢地增加进食的量,因为这个时候产妇的肠胃已经逐渐地恢复了蠕动,肝门开始排气。手术的五个小时后,产妇便可以正常进食,这个时候要适当地增加食物的营养,从而促进消化,让产妇可以更快地恢复。

2.3 周边环境的护理 要知道,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是最需要休息的,因此护士应当要保证病房的安静以及光线适当,严格执行合理的亲属探望时间和间隔,防止不必要的人员进入病房,造成环境嘈杂。环境的安静也是为了保证护士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护理操作,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减少失误。另外,还要及时定时地给病房进行消毒和清理,保证环境的干净卫生。

2.4 产妇情绪的护理 护士除了要给产妇进行常规性的操作外,也要多和产妇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产妇排除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多给产妇说一些成功的案例,使得产妇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处境,放松心态,轻松应对。另一方面,护士也要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家属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让家属要给产妇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分散产妇的疼痛注意力,让产妇的情绪能够更加稳定,促进产妇产后更加顺利地恢复。

3 讨论

我们知道,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强行的手段,这时在产妇没办法顺产的情况下无奈采取的,可以说,剖宫产手术是解决产妇难产最好的途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剖宫产手术其耗时非常短、产妇的出血量非常少,伤口损伤的程度低,感染情况比较少,这就使得剖宫产手术在医患者中非常受欢迎。不过相比于阴道分娩来说,其时间还是比较长,而且手术后的疼痛感会更加强烈。这种疼痛可以分成四种情况。一个是开切的伤口疼痛,这种疼在麻醉剂失去效用后便开始出现,呈现出持续性地、不间断地疼,如果這个时候活动,那么其疼痛会更加厉害;一个是子宫收缩,这种疼痛是间歇性的;一个是胃脘疼;最后一种是神经痛,这种疼痛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的精神紧张,如果患者的精神能够放松,那么疼痛感会迅速降低。如果产妇要翻身或者是出现咳嗽时,护士便可以轻轻地按着产妇的腹部两边,在腹部位置系上腹带来减少开口的张力。另外护士也可以教会产妇正确的呼气吸气,通过调整呼气吸气来放松自我,分散注意力。还有就是在护理期间,护士也要做好产妇的乳房护理和阴部护理,防止产妇在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出现。针对那些身体比较虚弱,身体素质不高的产妇,护士要给予更多的观察和护理,要做好产妇的保暖措施,协调好产妇的饮食,减少让其和其他感染者过分地接触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剖宫产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总结起来共有五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能够从产生疼痛的原因出发,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变化,与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沟通,从精神上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确保产妇周边环境的安静和卫生,让其能够有充分的休息,同时为产妇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让其保证一定的营养供给,从而加快产妇的身体恢复速度,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减少产妇手术后的疼痛感来保证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捧兰.剖宫产术后疼痛及护理策略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43-1544.

[2]赵丽娜,郑雪芬,俞忆春.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20:1890-1892.

[3]王合丽.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32:100-101.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5

关键词:大血管介入,疼痛评估,护理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行大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术后患者出现疼痛这一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评估, 提出护理措施, 旨在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相关依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1979年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 或是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术后疼痛的有效评估对缓解患者的疼痛, 提高护理质量, 缩短住院时间, 都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2011年~2012年行大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66例。其中男54例, 女12例;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50岁。原发病分别为:III型夹层35例, 壁内血肿22例, 假性动脉瘤9例。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患者均思维清晰, 意识清楚, 能正常交流。

1.2 疼痛评估方法

分别在术后第1、2、3、5天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脸谱标尺 (Wong-Baker Faces Scale)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别用“0、2、4、6、8、10”6个数字对应6张脸谱。受试者选择代表其疼痛强度的面部表情, 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采用脸谱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填写。患者对疼痛的表述, 在取得患者同意后, 由护士协助填写。

1.3 评价指标

根据脸谱标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0:无疼痛;1~3:轻度疼痛 (睡眠不受影响) ;4~6:中度疼痛 (睡眠受影响) ;7~10:重度疼痛 (严重影响睡眠) 。

1.4 评估结果

大血管支架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

2 大血管支架术后患者疼痛原因

2.1 疾病因素

随着大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临床原发病治疗已扩展到治疗壁内血肿、假性动脉瘤。因血肿、动脉瘤疾病病因是动脉壁发生了结构改变, 导致血管内膜的撕裂, 引起疼痛。并且此病起病急, 疼痛性质剧烈, 患者往往没有心理准备。

2.2 心理因素

患者对大血管疾病不理解, 对治疗方案不了解, 术前有恐惧害怕心理。

2.3 性别因素

女性较男性对疼痛的刺激更敏感, 男性和女性疼痛患者比例以及治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2]。

3 护理措施

3.1 药物治疗

药物镇痛是术后疼痛控制中护理活动的主体部分[3], 是目前最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护士的职责除了按时执行医嘱外,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实施备用医嘱、监测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可见, 药物镇痛在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活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3]。NSAIDs药物 (非甾体类药物) 是目前本科应用较多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迪克乐克:75 mg, QN, 口服固定给药, 在术后3 d内每天常规使用, 以减轻患者疼痛, 帮助患者更好的睡眠, 恢复体力, 也利于病情更好的康复。在评估为重度的1例患者中, 迪克乐克给药时间延长到5 d, 在术后回病房的第1天, 加用了强痛定50mg, IM, 患者在给药后1 h能安静入睡。

3.2 运动治疗

鼓励患者床边活动, 病情稳定患者:血压波动在110~120/60~80 mm Hg, 心率波动在60~80 bpm, 无静脉泵入药物者, 可下床活动, 缓解腰背部疼痛和腹部胀痛感。

3.3 放松疗法

建议患者家属可给患者听轻音乐, 放松情绪, 转移注意力, 意象诱导[4]。在66例患者中有45例接受了此种建议, 效果良好。

3.4 情感支持

要求家属能在术后3~5 d的时间内留陪, 开导患者, 鼓励患者, 给予一定的情感支持。在66例患者中, 家属都能留陪。同时要加强对留陪家属的宣教和沟通, 让其能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会碰到的问题, 配合医疗行为共同帮助患者度过术后恢复期。否则, 效果会适得其反。

3.5 其他治疗

(1) 落实基础护理, 保证床单位的整洁, 病房的安静, 让患者有舒适的休息环境。 (2) 卧床期间, 整理好监护仪导线和输液的管道, 尽量不要影响到患者在床上的活动。 (3) 护理操作的时间尽可能的集中, 不要反复打扰患者休息;特别是在夜间护理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 不要影响患者的睡眠。

4 小结

通过对患者采用单个或多个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的接受和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目前, 本科开展的护理措施只是针对一部分患者, 虽然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疼痛的问题, 但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今后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更宽广的前景, 更为全面认识大血管疾病及其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也是医疗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秀芝.术后患者疼痛的观察与护理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0) :161~162.

[2] 雷静, 隋美玉, 尤浩军.痛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 (11) :689~691.

[3]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26~327.

开胸术后病人的疼痛评估与护理 篇6

1 疼痛的定义及开胸术后胸部疼痛原因分析

1.1 疼痛的定义

20世纪疼痛的定义:“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总结和指导了20世纪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推动了疼痛医学的发展。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着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害。也有人将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经历, 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2]。疼痛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是人的主观感觉, 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同样的损伤不同的人疼痛体验不同。疼痛是病人自己主观的高度个体化的经验, 是一种心理事件, 它的出现和强度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

1.2 开胸手术

由于解剖部位复杂, 切口长, 创伤大, 病情危重等因素, 使术后肺炎、肺不张、肺部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而此并发症往往以胸部疼痛为首发症状或为伴随症状。

1.2.1 切口疼痛

由于开胸手术必须截取一段肋骨, 因此术后随着呼吸, 肋骨断端上下浮动摩擦胸膜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不伴有生命体征的明显改变, 胸部检查正常, 按压切口或转动胸腔引流管位置疼痛加重, 部位明确, 深呼吸或剧烈咳嗽也可加重, 因而往往表现呼吸表浅。

1.2.2 并发肺部炎症

术前肺部炎症为得到有效控制或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治疗护理不当并发肺部炎症也可引起疼痛。当炎症波及胸膜时呈尖锐性刺痛, 随深呼吸咳嗽加重, 取患侧卧位或呼吸表浅可减轻。肺下叶的炎症疼痛可放射到同侧下胸部及上腹部。这类胸痛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 如体温升高>38.5 ℃, 脉搏增快, 呼吸音粗, 胸部摄片示肺纹理增多, 炎症控制后体征消失。

1.2.3 并发液气胸

术后由于缝合不当致肺面漏气时空气刺激壁层胸膜引起疼痛, 常向肩部、上肢或上腹部放射, 咳嗽深呼吸加重, 留置胸腔引流管时可有气体随咳嗽溢出, 胸部摄片可明确诊断。

1.2.4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多数病人以往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动脉粥样硬化史, 开胸手术可诱发心肌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疼痛表现为突发性胸骨上或下段压榨样疼痛, 持续3 min~5 min, 试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除上述症状外, 胸痛时间长且剧烈, 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心电监护, 可明确诊断。

2 术后疼痛的评估

在对疼痛控制过程中, 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环节。当病人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 麻醉作用逐渐消失, 主诉有疼痛感觉时, 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护士不仅需要客观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 还要有评估疼痛的水平。关于术后病人对镇痛不满意的调查表明, 主要原因是护士不能透彻地和系统地评估疼痛。评估疼痛反应是全方位的, 包括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何时发作、持续时间是否有节律, 病人表达疼痛的方式, 哪些因素能减轻疼痛, 哪些因素引起疼痛或加重疼痛, 疼痛对病人有哪些影响等。临床中常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开胸术后疼痛进行评估。

2.1 术后疼痛因素的评估

只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心, 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可预测到的, 确定了疼痛原因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2.1.1 各种管道的刺激

开胸术后留置多根管道, 如胃管、尿管让病人感觉不适, 甚至感觉痛苦。而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疼痛发生的早[3]。拔管后疼痛就逐渐消失。

2.1.2 手术因素

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程度和部位有很大关系。上腹部、胸部、关节、背部等手术较痛。胸部手术中, 横切口时, 手术切口位于肋间, 而肋间神经及其分支在手术切开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 又因手术过程中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 胸壁创伤大, 术后疼痛比较严重, 所以, 以横切口为主的疾病术后疼痛比纵切口为主的疾病严重。

2.1.3 麻醉因素

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有关。全身麻醉时, 吸入性全身麻醉术后疼痛出现时间较静脉麻醉晚。可减少麻醉药、镇痛药的用量, 减少麻醉药副反应, 加重苏醒。

2.1.4 炎症及感染

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 物理切割因素、生物因素可引起炎症。临床发现, 如果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变化时, 病人伤口就会延迟愈合, 疼痛也延迟消失, 甚至加重。

2.1.5 咳嗽及变换体位等一些基本活动

由于这些活动使受伤的胸廓随之运动, 伤口受到牵拉, 引起疼痛。所以病人就自动限制胸廓的活动, 这样使呼吸变浅, 控制咳嗽, 痰液无法咳出, 导致肺部并发症发生。

2.2 疼痛程度的评估

由于疼痛程度没有明确的客观指标, 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依据两种方法评估病人疼痛。一种方法是以病人主观感觉判断;另一种方法是应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4]判断疼痛程度, 0为无痛;0~3为轻度疼痛, 不影响睡眠及食欲;3~7为中度疼痛, 疼痛时有痛苦表情, 并影响睡眠及食欲;7~10为重度疼痛, 疼痛明显但尚能忍受, 有明显的痛苦表情;10为极度疼痛, 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伴情绪、体位明显变化, 如呻吟不止或叫喊, 脉搏或呼吸加快, 面色苍白, 出冷汗, 血压下降等。该方法可使护士能较为确切地掌握病人疼痛的程度, 而且也有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2.3 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估

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疼痛的心理反应受个性因素、既往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以及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另外, 噪音、强光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疼痛的感受。

3 疼痛的护理

3.1 对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

护士应早期做好健康教育及术后指导, 使病人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同时, 护士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和举止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提高痛阈值, 稳定情绪。

3.2 止痛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作相应的处理。切口疼痛可给予包扎、胸带固定;咳嗽震动切口疼痛可协助病人按住伤口再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 同时采用舒适的体位;药物治疗仍是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硬膜外麻醉后镇痛泵持续镇痛已被外科大手术后常规镇痛措施而广泛采用, 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加强呼吸道管理, 防止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3.3 防治可能发生疼痛的危险因素

开胸术后持续心电监护72 h, 通过观察心率改变, 了解心脏供血, 心肌有无劳损, 早期发现心律失常早期处理;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需长期卧床或活动不便的病人应行被动活动, 定时变换体位, 防止下肢血栓形成脱落造成肺梗死或因皮肤肌肉紧张而引起疼痛。

3.4 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切口及硬膜外导管穿刺点定期换药。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发现有感染征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 保持良好环境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 温湿度适宜, 减少环境噪音, 提供安全、舒适、清洁的病房环境, 对减轻病人疼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小结

目前, 术后疼痛管理正逐渐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重视, 疼痛的处理方法也逐渐增多, 在规范的疼痛管理下, 术后疼痛应该能得到有效缓解。正确评估病人疼痛, 缩小护患之间对疼痛认知的差异, 以有效减轻病人疼痛, 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明清, 高崇荣.关于完善疼痛定义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2) :851.

[2]Hicks TJ.Ethicalim plications of pain management in anursing home:Adiscussion[J].Nursing Ethics, 2000, 7 (5) :392-398.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接诊并且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 其中剖宫产手术65例, 子宫切除手术21例, 其他手术14例。患者年龄最大63岁, 最小21岁;住院时间最长为15d, 最短为7d。

2 对疼痛的评估标准

疼痛的评估就是借助其他有效的工具和数据,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为实施疼痛护理提供基础数据。

2.1 影响评估的因素

2.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 年纪大的患者比年纪小的患者在承受疼痛的能力上比较强, 而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承受疼痛的能力强。对于疼痛, 一般性格比较开朗的患者, 能够对不同程度的疼痛作出敏感的反应, 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能够通过语言对疼痛进行清除的表达, 另外, 手术的类型, 以及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经理情况, 都会对疼痛的评估产生影响[1]。

2.1.2 护理人员的因素

很多医院中, 对于疼痛的护理并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一般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时才被动的给予镇痛药物, 心理上的护理却极度缺乏。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 患者除非在极难忍受的情况下, 才会对护士提出疼痛的护理, 而一般情况下, 医护人员都过于低估了患者的疼痛[2]。

2.2 评估方法

2.2.1采用分级评价方法, 在标尺上表明从0~10的10个数字, 数字越大, 代表疼痛的强度越大, 护士先将数字所代表的疼痛的程度向患者说明清楚, 然后了解患者此刻的疼痛处在标尺的哪个位置, 这样一来, 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 有利于疼痛护理的对症实施。

2.2.2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判断疼痛程度。通常情况下, 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 来判断疼痛的程度, 这个方法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老人以及小孩等无法清表达疼痛的患者十分适用。

2.2.3利用形容词, 表达疼痛的程度。比如利用轻度疼痛, 中都疼痛, 阵痛, 或者无法忍受的疼痛等形容词, 描述自己的疼痛程度, 这个方法能够清晰的把疼痛程度表达出来, 但是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有些患者无法清楚的表达出此刻疼痛的程度。

2.2.4监护患者体征变化, 比如呼吸方式, 局部肌肉的紧张程度, 手心出汗等情况, 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的状况。

3 术后疼痛护理

3.1 心理护理

对于妇产科手术术后患者所产生的疼痛, 有一部分是与患者的心理有着极大影响的。因此, 护理人员应当从多方面,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手术前, 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各种让患者轻松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传达给患者, 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 增强安全感, 也能够主动配合手术, 从而取得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术后, 对于患者的任何疼痛反应, 护理人员要给予尊重和重视, 鼓励患者积极的表达疼痛, 并且及时给予安慰,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护理:

3.1.1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使护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术后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依赖, 甚至超过对亲人和朋友的依赖, 因此, 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表示关系和鼓励, 随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 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寄托, 消除后顾之忧。

3.1.2患者的心理会对疼痛产生很大影响, 轻松的心理容易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而经常有焦虑, 紧张等情绪则会无形中加重患者的疼痛感, 因此, 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 使患者保持轻松, 平静的情绪。

3.2 阵痛药物的使用

目前, 很多医院主张预防性用药, 即在没有产生疼痛时, 预防性的给药, 而不是等到疼痛发生时在给药, 这种方式使用的药剂量比较小, 而且患者的痛苦小, 不用等到疼痛难忍时候在给药, 对于手术引起的中枢性疼痛则一般使用患者自行控制的制动方法, 该法适合患者个体需要而设计的可塑性止痛法, 患者按动按钮就可启动系统, 有一种主动参与感, 有利于身体康复。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术后镇痛方法[3]。

摘要:目的 妇产科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 使患者在术后减轻疼痛感, 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 通过对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临床100例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 采取心理护理和药物镇痛等方法, 对患者实行有效的疼痛干预。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术后疼痛护理, 有效建减轻患者痛苦,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讨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 对患者度过术后的恢复期十分重要。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

参考文献

[1]朱兰芝, 李莉.浅谈妇产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8 (2) :116.

[2]张远艳, 李瑞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3) :173.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 篇8

关键词:妇产科, 医院,疼痛, 手术后,评估,护理

国际疼痛研究会 (IASP) 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 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疼痛是妇产科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 尤其是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也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症状之一。据报道>50%的术后患者在医嘱下使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 其疼痛不能缓解[1]。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 它广泛存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 其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 而且对她们的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 加强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至关重要。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66岁, 平均 (36±20) 岁。入选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评估组与对照组, 每组362例。评估组年龄 (35±21) 岁, 其中剖腹产术265例, 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23例, 子宫肌瘤剥出术及子宫全切术16例, 卵巢囊肿剥出术16例, 宫颈癌11例, 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16例, 子宫脱垂全切术5例, 恶性葡萄胎子宫切除术2例,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3例,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5例。对照组年龄 (36±20) 岁, 剖腹产术267例, 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23例, 子宫肌瘤剥出术及子宫全切术17例, 卵巢囊肿剥出术17例, 宫颈癌10例, 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13例, 子宫脱垂全切术6例, 恶性葡萄胎子宫切除术2例,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3例,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式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患者主诉的方式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

1.2.2 评估组的疼痛评估与护理

1.2.2.1 疼痛评估[2] ①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0级无疼痛;Ⅰ级 (轻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 正常生活, 睡眠无干扰;Ⅱ级 (中度)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止痛药, 睡眠受干扰;Ⅲ级 (重度)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需用止痛剂, 睡眠受严重干扰, 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②数字分级法 (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 10为剧痛, 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1.2.2.2 护理措施 ①术前宣教, 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方法、术后将出现的疼痛、诱发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及镇痛药物的作用、采取的镇痛方法等详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平静地接受各种因手术带来的不适感, 避免了情绪波动所带来的不良刺激;②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进行给药, 按时给药可使疼痛及时得到控制, 并保持患者体内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化给药;③缓解疼痛方法, 如听轻缓音乐、缓慢呼吸法, 等有助于机体放松、肌张力减少, 减轻疼痛;③护士应用疼痛测量工具, 按时测量疼痛, 形成常规, 并采取措施去缓解疼痛。通过分析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采取相应对策, 正确评估疼痛, 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只要患者需要, 可随时给患者止痛, 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估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

注:*为t值, 余检验统计量值为χ2值

3 讨论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 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现象”的观念。疼痛是无益的, 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来抓,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及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 评估检查疼痛控制情况,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术前宣传教育, 重视各种疼痛治疗方法的应用, 对每个患者的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张锦琼.影响手术后疼痛评估的因素及对策.现代护理, 2002, 8 (10) :783-785.

[2]王艳, 邓胜平.患者疼痛评估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5) :78.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9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93-01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定义疼痛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对2013年7月-2013年9月在我科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特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组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3年9月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2~76岁,平均43.8岁;手术类型中肝胆手术75例,胃肠手术30例,阑尾手术46例,其他49例.患者都在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均未留用镇痛泵镇痛。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耐痛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干预方法。常规护理方法:a)保持舒适体位。b)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c)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等,以减轻疼痛,对疼痛无法耐受者遵医嘱给与镇痛剂。特殊护理干预方法:a)加强医护沟通。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护理注意事项。b)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除视觉分散法外,还采用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皮肤,按摩时操作者以伤口敷料为界,用手指按摩敷料以外皮肤,根据患者喜好使用液体石蜡油或活络油为媒介,力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c)幽默的语言技巧。对患者讲笑话,语言轻松愉快,尽量避免患者有悲观情绪影响伤口愈合。d)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并辅以轻音乐,使之从疼痛状态解放出来。e)根据患者伤口情况进行冷敷或热敷。

1.3判定标准。

a)根据WHO将疼痛分为如下5级:0度:患者无疼痛感觉;1度:患者有轻度、间歇性的疼痛、无需用药即可缓解;2度:患者的疼痛感觉持续而影响到患者的休息,需服用止痛药方能缓解;3度:患者的疼痛感觉持续而剧烈,不得不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4度:患者的疼痛感觉剧烈而持续,并伴有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对能合作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疼痛,不能合作者采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2组患者术后回病室1小时内开始评估,以后每四小时评估一次或疼痛时随时测量,至术后72小时,疼痛时使用护理干预15-30分钟后再评估记录。如果患者入睡,记录为无疼痛;如疼痛仍在中度或以上改用药物镇痛。累计记录18次,计算平均值。

b)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该量表包括22个项目,每个项目从满意到不满意分别赋1~4分,总分22~88.总分≥80为非常滿意,70~90分为满意,55~69分为一般,<55分为不满意。问卷由责任护士于手术后第七天发给患者,患者自行填写问卷,发放200份收回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200例手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见表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比较表见表2.

由表1可得:护理管理前能忍受的疼痛患者占所有患者的36.5%,而采取疼痛护理管理后,能忍受术后疼痛的患者占所有患者总数的65%。由此可见,护理管理前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觉存在明显差别。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手术所带来的疼痛的控制程度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应加强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慧霞,赵顺芝.浅议外科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6, (12) .

[3] 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手术后患者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0) .

[4] 廖春燕,谭李军,尹秀芬,唐桂香.疼痛健康教育与评估记录的临床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10, (19) .

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10

1 术前指导

对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即开始术前指导, 应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对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病种, 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尤其对手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的种类、目的、时间、必要性、引流部位将会出现怎样的疼痛, 如体位变动、牵拉切口、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 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 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 术后疼痛的观察

2.1 局部切口及全身情况的观察

患者回房后注意局部包扎敷料、判断局部有无出血, 并注意疼痛的持续时间, 术后疼痛为局部表面性, 持续时间不超48 h, 体温低于38℃, 如体温超过38℃, 应警惕术后感染, 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注意切口疼痛特点

疼痛是机体对侵袭的一种防御反应。患者因术式不同, 术后疼痛程度也不同, 肛肠病术后由于局部创伤及括约肌痉挛, 常为剧烈疼痛, 局部炎症渗出等刺激, 也可使疼痛增强, 持续时间延长。剖胸术和上腹部手术, 因切口深, 并受呼吸运动影响, 故而疼痛剧烈。阑尾、疝及四肢浅部手术, 术后疼痛较轻。另外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疼痛更敏感。

2.3 疼痛时的体征

术后的患者通常在麻醉药对机体作用逐渐消失时, 感觉开始恢复, 疼痛逐渐加剧, 多出现痛苦面容, 脸色苍白, 血压上升, 脉搏加快, 呼吸急促等, 表现为出汗、呻吟, 辗转不安, 不敢移动身体, 不敢用力咳嗽。全麻患者在术后2 h~6 h疼痛最剧烈, 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 h~12 h最明显, 24 h~72 h逐渐减轻, 如继续加剧, 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发症, 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

3 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 有个体差异, 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关, 客观地判断疼痛的程度较难, 重要的是具有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 只有对其作出客观定量评价, 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护士经常利用自己的判断力, 依靠一些生理指征和行为作为评估标准, 这样有时会造成误导或不准确, 正确的评估工具可通过减少错误偏差的机会, 使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估。

4 术后疼痛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降低痛阈, 延长疼痛持续时间, 且患者对手术都有一种顾虑和不安情绪, 对手术产生一种恐惧情绪, 这种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甚至影响切口愈合和疾病的康复。因此术前应为患者做好预防指导, 消除恐惧心理, 术后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消除恐惧性疼痛, 提高其痛阈及对疼痛的耐受性。

4.2 局部护理

肢体活动, 咳嗽, 可牵拉切口疼痛,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局部包扎敷料松紧应适度, 压力过大, 也使疼痛加重。

4.3 其他护理

疼痛剧烈可按医嘱给镇痛剂,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减少探视和外界刺激, 促使患者睡眠。

5 体会

上一篇:修改国家赔偿法下一篇:混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