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护理

2024-08-26

术后疼痛护理(精选12篇)

术后疼痛护理 篇1

腹部手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患者在手术时需要承受很大的疼痛。根据相关试验结果显示:腹部手术的疼痛十分复杂, 它包括生理、心理等因素。其中, 生理因素主要指患者的身体疼痛, 而心理因素则包括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惊恐、认知水平等。患者手术前如果得到比较好的护理, 其认知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就能够缓解患者手术中的疼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手术中的疼痛要求也越来越高, 患者除了希望成功的手术外还希望能够降低手术中的疼痛。近年来, 疼痛护理在腹部手术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39~84 (48.4±1.5) 岁。胃癌根治术12例, 阑尾切除术16例, 肠癌根治术18例, 剖腹探查术11例, 肠切除吻合术13例, 其他1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患者的具体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护理, 观察切口是否有出血、化脓和感染等情况。 (2) 让患者平躺, 如果需要翻身, 可协助患者完成, 术后让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避免肌肉萎缩。 (3) 对病房进行定时的清扫, 保证病房的安静,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4)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教育, 让患者知道该如何进行护理[3]。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疼痛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如果在术后恢复期疼痛, 则需要口服止痛药, 保持患者伤口能够愈合, 不能对伤口予以强烈的刺激。 (2)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阵痛护理, 减轻患者由于手术造成的痛苦。 (3) 使用止痛药时, 密切观察病情和体质情况,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体体质来进行合理用药, 并观察患者在服用止痛药后的身体反应, 如果患者有异常反应发生, 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4)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手术后多数患者心理比较紧张、害怕。此时, 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和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

1.3 评定标准

有效:腹部疼痛症状明显消失;有效:腹部疼痛症状部分消失。无效:腹部疼痛症状没有消失或加深。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全部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腹部手术后经常会有疼痛的症状。因此, 临床上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疼痛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 疼痛护理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需要送回病房修养,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疼痛程度,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所以, 护理人员需要患者能清楚地表达出疼痛的感觉, 让护理人员能正确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在进行疼痛评估时, 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因为, 通常来看, 男性比女性忍痛能力强很多, 年龄大的比年龄小忍痛能力也要强很多[5]。

3.2 心理护理

通常情况下, 患者腹部手术后都会产生很严重的疼痛, 这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很差, 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学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在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时, 要进行针对性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积极配合护理, 早日恢复健康。

3.3 饮食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 患者手术后的食欲都不是很好, 因此, 在手术后,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 而且要营养丰富,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3.4 药物应用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要及时采用止痛药对疼痛进行缓解, 通常情况下, 医护人员要对止痛药的药理和药性进行了解。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服用。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很严重的疼痛, 可先不使用止痛药, 当患者疼痛难忍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量服用止痛药。如果患者无法知道自己的疼痛, 那么不可以轻易用药, 应该少量服用, 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 采用疼痛护理效果较好, 能够缓解患者疼痛,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探讨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将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 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术后第1d试验组轻度疼痛29例, 中度疼痛7例, 重度疼痛4例;术后第2d, 试验组轻度疼痛33例, 中度疼痛5例, 重度疼痛2例;术后第3d, 试验组轻度疼痛36例, 中度疼痛3例, 重度疼痛1例,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 采用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 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腹部手术,疼痛

参考文献

[1]陆小英, 赵存凤, 张婷婷, 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6-7.

[2]赵存凤, 姚梅芳, 赵继军, 等.护士在控制术后疼痛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0 (3) :41-42.

[3]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5) :42-43.

[4]解彩丽, 金凤霞, 邵淑萍, 等.应用镇痛泵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4) :311-312.

[5]蒋劲林, 辛映卿, 陈捷, 等.疼痛教育对腹部手术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5) :403-405.

术后疼痛护理 篇2

【参考文献】

[1]吴红芳.疼痛心理学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8(3):56-57.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9.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75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48小时,属于急性疼痛[1]。目前疼痛已成为继T、P、R、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2]。而护士在疼痛护理中所具有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可是人们普遍存在对疼痛认识的误区,临床上对疼痛的控制还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观念陈旧,认为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医院根本就没有测量疼痛的工具,也不能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鉴于此,查阅了大量关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术后疼痛引起内脏反应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其主要是由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苯酚胺升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的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3]。

疼痛的评估

对疼痛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是否达到止痛的目的。人类对疼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个体又因环境、情绪、时间的不同而对疼痛有不同的反应。因此,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疼痛轻重,而只能评估个体的疼痛变化。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线性视觉模拟尺为1条10cm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标尺,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当数字,当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轻微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位于标尺的哪个位置[5]。虽然VA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但需要抽象思维,用笔标记线时需要必要的感觉、运动及知觉能力,应用于老年人时不成功应答率较高。因此VAS不适合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认知损害者。当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轻度受损时,垂直型较水平型更好。

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由患者在10分制的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级为无痛,1~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为重度疼痛。

口述分级评分法:由一系列描绘疼痛的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使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便于定量分析疼痛。

“长海痛尺”评估法:“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AS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在VAS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作现具体解释。使患者更易接受,结果相对准确,减少疼痛评估误差。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该方法用六种面部表情丛微笑到悲伤甚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

疼痛的护理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加强疼痛护理的教育:①护理教育:教育是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疼痛教育应列入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护士有责任及时评估疼痛、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信念,防止不良的态度和想法造成对疼痛处理的障碍;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须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②患者教育: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表达所感受的疼痛,而不应该鼓励患者忍耐,改变过去“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患者愿不愿意向医护人员报告疼痛以及是否按时服药是疼痛能否得到有效缓解的关键。患者对用药的顾虑来自对疼痛的错误认识,如担心麻醉性止痛药会成瘾,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担心药物逐渐耐受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如何应对止痛药物不良反应、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了解止痛药物成瘾、躯体依赖性和耐受性的区别,同时教会患者如何与医护人员保持开放性沟通。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从而有效的控制疼痛以利于机体康复。

疼痛控制技术:①药物止痛:患者术后疼痛常持续24~48小时,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按照WHO推荐的三阶梯的原则给药。轻度疼痛,首选第一阶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达宁等,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吗啡、美施康啶等。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止痛药物的药理、药性并正确使用,术后疼痛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使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②止痛泵或静脉自控镇痛(PCA):向接受PCA治疗的患者讲述给药方式和时机,PCA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也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无成瘾[6]。

护理干预:⑴非药物止痛:①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②呼吸法,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③意念法,指导患者集中注意力想象一个美好的意境;④松弛法,按摩患者的躯体肌肉;⑤催眠法,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诱导,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⑵心理护理:手术均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术后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更重要的是会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增加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患者术后很容易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机体的康复,从而降低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加了其疼痛程度[7]。因此,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是降低疼痛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耐心的疏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疼痛情况,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总之,术后疼痛已成为外科患者术后的一个主要护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只有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抓,把术后患者止痛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抓,使每名护士都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给予个体化的止痛措施,才能使患者安全、轻松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李晓玲.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2005,11(6):441-443.

2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现状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

3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5-437.

4张中军,刘占立,夏利刚,等.术后疼痛应激及术后镇痛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6):882.

5文梅,李晓玲.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腹部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3-16.

6万月枝.98例子宫切除术后疼痛护理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08,25(5):954-955.

7彭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4):874-875.

术后疼痛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首次行剖宫产的患者600例。剖宫产患者为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或者社会因素要求手术:胎儿窘迫、臀位、骨盆不称、出口狭窄、巨大儿等。患者的意识清楚, 语言表达清晰, 能够清楚描述自身感受。排除严重 (有其他合并症) 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以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0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 平均 (26.2±2.8) 岁, 孕周为37~40+6周, 平均 (38.2±2.1) 周, 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者85例,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15例, 产次1~2次, 平均 (1.5±0.4) 次。观察组年龄20~39岁, 平均 (26.6±3.1) 岁, 孕周为37~41+6周, 平均 (38.5±2.4) 周, 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者80例,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20例, 产次1~3次, 平均 (1.5±0.9) 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产次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术后疼痛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疼痛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在术后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解答患者的疑问, 并向其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疼痛出现的原因, 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以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同时对家属进行宣教, 让其尽量陪伴在患者身旁并给以其鼓励和安慰, 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同时让其保持愉悦的心情, 良好的心情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 (2) 环境舒适的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 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氛围, 调节好室内温度, 例如在夏天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0~24℃左右, 冬天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6℃左右[4,5]。由于疼痛会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 因此在病室内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播放合适的音乐,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3) 饮食护理:产妇在术后之后会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这样容易造成患者心烦气躁、失眠等, 因此可以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 搭配一些清淡的食物, 多食用一些新鲜果蔬, 由内而外调节身心状态, 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油脂含量高、寒凉生冷的食物。 (4) 止痛护理:保持患者会阴部的清洁, 及时更换阴垫,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及有效咳嗽, 当患者因牵拉、子宫收缩引起疼痛时, 可以抚摸患者的手臂, 给予其鼓励, 分散其注意力, 同时应指导患者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疼痛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患者会存在焦虑、紧张的情绪, 若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疾病上, 那疼痛的感觉则会更加明显, 因此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将注意力转移到婴儿上, 则可以分散其注意力, 减少疼痛感。 (5) 体位护理:由于手术长时间的压迫以及术后体位的限制,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患者的疼痛感, 进而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患者分娩后6 h可以将床头抬高或取半卧位, 待其病情稳定之后每隔2小时进行体位变换, 并对其进行局部按摩以利于子宫的收缩, 同时也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 鼓励、协助产妇及时进行哺乳, 术后为婴儿哺乳可以让产妇迅速转变角色, 照顾婴儿的心理、欲望让产妇对术后疼痛的注意力转移, 增加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6]。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给予患者饮食护理、自控镇痛泵护理, 嘱咐患者多休息, 保持良好心态。

1.3 判定标准

舒适度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患者在整个过程中感觉良好, 疼痛感不明显, 则为舒适;患者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大体舒适, 疼痛感较少, 则为基本舒适;若患者有比较强的不适感, 疼痛比较明显, 则为不舒适。舒适度= (舒适例数+基本舒适例数) /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 护理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7,8]。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满分为1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觉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97.0%, 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85.0%,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9.0%;对照组满意度为81.3%,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2.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 (3.12±0.23)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02±0.47)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95.99, P=0.0000) 。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是指机体自身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修复过程, 是人体防御反应的信号, 属于正常反应[9,10]。术后疼痛常伴有不良的情绪, 具有比较强的个人主观性, 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剖宫产患者在术后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这种疼痛感主要来源于腹部切口的疼痛、子宫收缩造成的疼痛、留置导尿管造成的不适感以及乳房胀痛等, 由于这些疼痛的共同作用对患者的情绪造成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 使其疼痛感加深, 另外喧闹的环境以及缺少支持等也会影响患者的疼痛水平[11,12]。如果患者的疼痛得不到及时的改善, 则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 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 并且抑制泌乳素的分泌, 推迟喂养时间等, 因此对其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观念的变更和进步, 疼痛护理也是护理中的重点[13]。通过研究发现, 观察组 (术后疼痛护理) 患者的舒适度为97.0%, 明显高于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患者的85.0%, 且其护理满意度 (99.0%)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1.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疼痛护理是一种重视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各方面的护理方式[14,15]。患者在手术之后由于疼痛的刺激其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 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且这种情绪在短时间很难平复下来, 此时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与其主动沟通,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告知良好的情绪对于治疗的益处, 让其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配合护理, 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可以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良好的休息可以让患者有愉快的心情, 同时再给予患者音乐护理, 音乐可以稳定血压[16,17], 改善患者紧张的情绪, 让患者放松身体,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也增加了舒适度, 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更融洽, 让其信任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配合其治疗和护理,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信心, 消除了恐惧害怕的心理, 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另外通过给予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能够潜在改善护患关系,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术后疼痛护理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0例,所有患者不存在心肝肾等严重疾病,不存在手术禁忌,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综合组年龄44.7±3.6岁,子宫切除术22例,剖宫产术18例,盆腔手术13例,附件清除术22例;对照组年龄46.7±2.9岁,子宫切除术17例,剖宫产术22例,盆腔手术15例,附件清除术21例,两组患者一般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护理工作等。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术前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传工作,根据患者性格和文化层次制定个体宣传方案,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疼痛情况、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为正确预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可以通过口头宣传工作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疼痛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心理耐受力。在疼痛护理中做好护理工作,术后告知患者疼痛原因,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减少疼痛,在术后护理中协助患者尽量放松腹部肌肉,减少切口的疼痛刺激。叮嘱患者做好局部护理工作,遵照医嘱按摩患者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对组织胺等物质的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疼痛物质的产生,达到消肿止痛目的。术后疼痛护理工作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工作,可以通过精神放松法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在患者无法忍受情况下给予镇痛药。疼痛多集中在切口,因此需要及时清理药物和辅料,注意创口清洁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患者术后可能存在消极、低落等情绪,在护理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心理开展工作,对患者保持亲切的语气,让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保证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切口愈合时间等。疼痛情况分为4个等级,无痛为0级,轻度疼痛能够忍受为I级,中毒疼痛,难以忍受需要采用镇痛剂为II级,存在持续性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为III级。患者护理满意根据我院设计调查问卷表,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其中满意率和较为满意率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综合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综合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为4.15±1.24d,切口愈合时间为22.34±3.61d,对照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为7.62±1.28d,切口愈合时间为31.67±2.96d,综合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护理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5.3%,P<0.05)。

3讨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术后疼痛情况,这是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护理能够更加全面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在不少研究中表明,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明显改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在综合护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教导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措施,鼓励患者尽快下床活动,提高肢体灵活度。总之,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具有使用价值。

★ 牙齿矫正术后的护理方法

★ 护理论文

★ 混合偏油性皮肤的护理方法

★ 脑血管病护理论文

★ 护理中职论文

★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护理论文怎么写

★ 护理专业论文

★ 案例分析论文

术后疼痛外科护理现状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外科护理;疼痛;术后

术后疼痛主要发生在术后24至48小时,是所有手术患者必须经历的一种人体对组织损伤及修复的复杂心理、生理反应过程。疼痛可以使患者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进而阻碍患者机体逐渐康复[1]。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患者忍受痛苦,而且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控制术后疼痛成为外科护理中一项重要课题。手术后采取准确的止痛措施对患者实施有效措施,不仅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精神上的痛苦,而且有助于伤口愈合、病情恢复。本文总结近几年外科护理术后患者疼痛的现状,以便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1评估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潜在性的变化

护理人员一般依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评估患者疼痛。对疼痛定量分为4个等级:无疼痛定为0度;轻度疼痛、患者可以耐受,生活起居基本不受影响为I度;中度疼痛,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可耐受,生活起居受到影响为II度;重度疼痛,呈持续性且剧烈,患者难以忍受,正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为III度。此外,综合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量表法、行为测定、自主神经改变情况等应用于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

2分析术后患者疼痛相关因素

2.1麻醉作用消失术后患者在麻醉药物作用消失时就会感觉到切口疼痛,且在1天之内最剧烈,2-3天后会逐渐减轻。

2.2个体差异因每个术后患者的痛阈值不同导致疼痛表现也不一样,痛阈值越高,对疼痛耐受性相应越好。

2.3环境因素如果术后患者呆在嘈杂的病室内,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会增加患者对痛觉的敏感度。

2.4心理因素病人怀疑手术效果或对镇痛药物产生恐惧感使自己精神过度紧张而增加对疼痛的敏感度。

2.5此外,术后翻身、咳嗽、深呼吸等均可牵拉切口而引起疼痛。

3护理措施

3.1宣传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知识在术前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以便其做好准备;向患者说明疼痛不仅会给其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还会直接影响疾病预后;调动患者配合积极性后指导患者自觉评估疼痛并鼓励其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以便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度准确评分。积极主动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向患者介绍麻醉止痛药的药效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对麻醉止痛药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消除其对使用麻醉止痛药的恐惧、焦虑、怀疑等不良心理因素及顾虑。

3.2行为干预嘱咐患者在术后2至3天内进行深呼吸、咳嗽或活动时应保持舒适体位并用双手轻轻按住切口两侧,从而减轻因震动牵拉切口的张力;指导患者起床时尽量保持侧身,松弛肌肉较少张力,从而缓解疼痛。告知患者在术后3至4天的疼痛主要由肠蠕动引起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预示着疾病的好转,使患者对疾病康复充满信心,消除恐惧、焦虑等情绪。

3.3休息及营养支持合理的休息及科学的饮食搭配有利于术后患者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疼痛。

3.4温热疗法使用温热物理疗法有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加速炎症的消散或吸收,与此同时,温热疗法通过抑制患者神经末梢敏感度缓解疼痛。

3.5心理疏导及给予适宜环境外科护理人员尽量将说话声音压低,在病室走路应轻,从而减少使患者产生焦虑、应激等刺激因素。并且应用肢体语言例如握手、摸头等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控制疼痛的信心,提高其痛阈值[2]。王晓青[3]曾证实:在手术病人护理过程中应用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减少麻醉药用量及缓解疼痛,从而促进康复。

3.6药物镇痛①患者自控止痛法:患者在疼痛时自行按动开启按钮将事先准备好的镇痛剂经静脉套管注入体内,此方法不仅给药准确度较高,而且能使血药浓度维持在准确稳定状态。②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物:医护人员多采用硬膜外给予术后患者镇痛药物,其镇痛时间可以维持24小时,效果良好。③微量注射泵输注法:根据术后患者疼痛的轻重度,采用微量泵将设置好用量的镇痛药物均匀地从静脉滴入,此法在达到非常有效的镇痛基础上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④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利用对神经没有破坏性的麻醉药物,通过阻滞神经而麻醉其所支配区域进行止痛。

4结论

术后患者的疼痛不单是因机体受到损伤刺激后发生病理生理变化而引起,此外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的因素诸如社会背景、情绪、性格、心理等也与疼痛存在间接关系[4]。外科护理人员只有全面分析这两方面的因素才可以做出综合、准确的判断。目前外科护理人员已不再是单单只从患者疼痛感觉来进行评估,而且细致地观察患者神经表现、面部表情并将多种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以便可以更准确地、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疼痛情况[5]。然后对影响术后患者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如其分的处理措施。在进行镇痛时,外科护理人员不只用镇痛药物,而且在术前做好有关术后疼痛的知识,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少恐惧、怀疑等情绪不良因素。此外,向患者介绍镇痛药物副作用,并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温热疗法、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及舒适环境等护理,镇痛效果比单纯使用药物止痛更好。综上所述,目前外科护理术后患者疼痛从多方位、多层次着手,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廖高飞.试析普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9):135.

[2]赫玉春.手术后疼痛管理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7,07(6):56-57.

[3]王晓青.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7,04(34):102-103.

[4]黄蓓.胆囊结石腹腔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16):24-25.

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7

1 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

1.1 物理因素:

手术对人的机体是一种创伤, 手术时会切断一些神经、血管、肌肉, 损伤筋膜、骨膜和周围的软组织, 这时人的机体就会产生一种防御性感觉即疼痛。

1.2 体位因素:

术后患者多采用被动体位, 因害怕疼痛, 活动量相应减少, 造成肢体的僵硬, 进而加重疼痛。

1.3 环境因素:

手足外伤多数是急诊, 患者先进手术室后进病房。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及对自己病情的担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自身上。

1.4自身因素:

患者因年龄、性别、心理素质、人格、文化教养而异。青壮年、个性内向、自控力差、知识缺乏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1.5 医护因素:

护士及时观察病情, 排除其他并发症外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及时为患者用药。

2 治疗疼痛的方法

2.1 药物措施:

包括口服镇痛药, 肌肉注射, 静脉输入, 自控硬膜外阵痛。

2.2 非药物措施: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舒适的体位;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看书、看报、看电视, 同病室病友聊天来转移注意力;治疗完毕后可以主动活动肢体, 促进肢体血运循环, 减轻患体肿胀。

3 疼痛的护理措施

3.1 护士接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患肢的保护, 查看伤口敷料包扎情况, 如有渗血及时给予患者解释,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给予患肢持续抬高于心脏水平10~20 cm, 以减轻患肢肿胀。如果有引流管, 检查是否通畅, 要妥善固定, 避免病人意外拔出。

3.2 病房要整洁, 光线柔和, 空气清新;夜间护士巡视病房时要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说话轻, 减少病区的噪音, 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3.3 注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宣教, 询问医生后告知手术情况, 减轻病人焦虑、担心。准确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 告知如不能耐受可给予镇痛药。正确应用止痛药可改善伤口部位的组织氧分压, 镇痛药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降低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 从而改善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 利于伤口愈合, 使病人放心。

3.4 给药的注意事项:去痛片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等, 所以去痛片不易空腹吃。给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胃肠疾病。少数患者用平痛新后出现心慌, 胸闷、发憋等过敏症状, 给予吸氧, 10~15 min症状缓解。用药前应询问过敏史。术后应用PCA泵因抑制呼吸、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 使咳嗽乏力、痰液不易咳出;还能减弱消化道的推进性蠕动, 使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延髓呕吐中枢有兴奋作用, 能引起恶心呕吐。用药时应及时巡视病人。

3.5 术后镇痛并发症的护理

3.5.1 恶心呕吐:发生呕吐者应减少活动, 尤其是抬头、说话、大幅度头部旋转, 呕吐严重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

3.5.2 镇痛不全: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 硬膜外泵有无不进药, 静脉泵的通路有无堵塞, 然后询问病人有无按压加药器, 按压力度够不够, 亲自为病人按压, 并检查进药情况。

3.5.3 皮肤瘙痒:程度轻者不予处理, 重者给予抗过敏药。

3.5.4 肢体麻木:在排除术中局麻药残留作用或神经损伤的可能后, 可不处理。待镇痛要用完后, 症状自行消失。

3.6 饮食护理:患者因疼痛影响, 导致食欲下降, 使患者营养状况低于机体需要, 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 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如鱼、瘦肉, 蛋和乳类, 多吃水果蔬菜, 可少量多餐, 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7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患者双下肢未受伤, 双脚可以相互按摩, 按摩部位包括脚、小腿、膝盖部, 上肢健侧按摩患侧, 这样既可增加患者舒适度, 又能分散患者集中力。

3.8预防压疮:有负压吸引、烤灯、断肢再植、足部受伤的患者活动范围受限, 长期卧床, 局部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易发生压疮。因此床单位要保持清洁、平整, 定期翻身, 局部按摩。

及时观察发现病情变化,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做到用药个体化, 是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改善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连永丽, 连永华, 孙冰冰, 手外伤患者疼痛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08-3-36

术后病人疼痛的临床护理 篇8

1 影响疼痛的因素

包括不同个体间意志力, 手术部位的神经分布、手术范围、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术前神经紧张程度.观察发现, 对疼痛感受的程度和性质在不同人身上是不同的。疼痛与病人性别、性格、年龄、生理、心理、痛阈以及社会层次、文化素质、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等有关。病人年龄越小, 对疼痛的耐受力越差。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 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病人, 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2 术后疼痛的控制

2.1 评估疼痛程度

护士对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正确判断疼痛的存在程度, 以及如何处理是控制疼痛的关键。

2.2 疼痛的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疼痛可口服芬必得等镇痛药物, 药物不能缓解或禁饮食时可肌内注射曲马多等。在疼痛发作前采取预防性用药, 定时给药, 若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 就难以控制。所以告诉病人如有疼痛应及早报告医护人员, 以便及时处理。

2.3 病人自控止痛法 (PCA)

PCA在国外正广泛用于术后及慢性疼痛治疗, 其方法是患者拥有一个用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按规定浓度和速度匀速将药物注入体内的方法。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解除病人的焦虑, 焦虑程度越重, 疼痛程度也越重。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病人, 允许并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 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病人身体的紧张度, 帮助病人松弛.鼓励病人参与护理计划, 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 让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置都应告诉病人, 让其有思想准备, 使用一些转移注意力和娱乐的方法交谈、看书、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缓节律呼吸法等。

3.2 一般护理

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 使肌肉松弛, 张力减小, 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 给病人讲解术后所带引流管的用途。对于尿道下裂的患者, 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 可在床上放支架支撑被褥, 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对腹腔镜术后患者, 6~8h后可给半卧位。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 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6h最强烈, 24~72h逐渐减轻, 若患者持续疼痛, 应寻找原因, 及时处理。

3.3 应用镇痛药的护理

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 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病人血药浓度过高, 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浓度过低, 镇痛无效, 病人依然烦躁不安, 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动态变化, 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 应了解病人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同时, 护士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注意观察。

3.4 病人自控镇痛 (PCA) 的护理

术后应告诉病人应用PCA治疗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管, 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定期评价镇痛效果, 当疼痛较重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 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因为目前认为应用硬膜外PCA发生低氧血症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原因与高龄和用药量有关。使用PCA由于镇痛效果完善, 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觉明显降低, 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h是排尿最佳时机, 是减少尿潴留有效措施。因此, 术后护士要告诉患者早期排尿, 并解释其意义, 以免并发症发生。

在术后疼痛的护理中, 护士通过全身心的观察、护理, 并辅助以药物等治疗方法, 可以将疼痛减小到最低程度, 病人能完成床上活动和有效咳嗽, 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能使外科手术后病人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避免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也起到了解除因疼痛而产生的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病人情绪稳定, 家属心情愉快, 保证了病人充足的睡眠, 提高了病人休息的质量, 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要:尽管术后疼痛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然困扰医务人员及手术病人的一个严重临床问题。文章总结了术后疼痛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分析。

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9

1 术前指导

对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即开始术前指导, 应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对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病种, 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尤其对手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的种类、目的、时间、必要性、引流部位将会出现怎样的疼痛, 如体位变动、牵拉切口、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 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 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 术后疼痛的观察

2.1 局部切口及全身情况的观察

患者回房后注意局部包扎敷料、判断局部有无出血, 并注意疼痛的持续时间, 术后疼痛为局部表面性, 持续时间不超48 h, 体温低于38℃, 如体温超过38℃, 应警惕术后感染, 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注意切口疼痛特点

疼痛是机体对侵袭的一种防御反应。患者因术式不同, 术后疼痛程度也不同, 肛肠病术后由于局部创伤及括约肌痉挛, 常为剧烈疼痛, 局部炎症渗出等刺激, 也可使疼痛增强, 持续时间延长。剖胸术和上腹部手术, 因切口深, 并受呼吸运动影响, 故而疼痛剧烈。阑尾、疝及四肢浅部手术, 术后疼痛较轻。另外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疼痛更敏感。

2.3 疼痛时的体征

术后的患者通常在麻醉药对机体作用逐渐消失时, 感觉开始恢复, 疼痛逐渐加剧, 多出现痛苦面容, 脸色苍白, 血压上升, 脉搏加快, 呼吸急促等, 表现为出汗、呻吟, 辗转不安, 不敢移动身体, 不敢用力咳嗽。全麻患者在术后2 h~6 h疼痛最剧烈, 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 h~12 h最明显, 24 h~72 h逐渐减轻, 如继续加剧, 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发症, 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

3 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 有个体差异, 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关, 客观地判断疼痛的程度较难, 重要的是具有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 只有对其作出客观定量评价, 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护士经常利用自己的判断力, 依靠一些生理指征和行为作为评估标准, 这样有时会造成误导或不准确, 正确的评估工具可通过减少错误偏差的机会, 使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估。

4 术后疼痛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降低痛阈, 延长疼痛持续时间, 且患者对手术都有一种顾虑和不安情绪, 对手术产生一种恐惧情绪, 这种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甚至影响切口愈合和疾病的康复。因此术前应为患者做好预防指导, 消除恐惧心理, 术后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消除恐惧性疼痛, 提高其痛阈及对疼痛的耐受性。

4.2 局部护理

肢体活动, 咳嗽, 可牵拉切口疼痛,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局部包扎敷料松紧应适度, 压力过大, 也使疼痛加重。

4.3 其他护理

疼痛剧烈可按医嘱给镇痛剂,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减少探视和外界刺激, 促使患者睡眠。

5 体会

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探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 均行手术治疗,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1~60岁, 平均 (36.8±2.22) 岁, 其中复杂性肛瘘11例, 单纯性肛瘘19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2~63岁, 平均 (37.1±2.5) 岁, 其中复杂性肛瘘12例, 单纯性肛瘘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的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予传统常规护理, 入院宣教, 肠道准备, 讲解手术目的、手术方式, 术后饮食, 观察切口敷料, 遵医嘱用药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提供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 基础护理:术前术野区备皮,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为术中操作视野清晰及术后愈合创造条件。从术后第2天开始, 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患者第一次使用时, 由护士亲自示范配比流程。2次/d, 15~20 min/次。每次排便后, 告知患者用软纸轻拭污物, 再行坐浴, 坐浴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协助医生进行创面换药, 换药时操作轻柔, 避免因粗暴损伤创面, 引起出血, 加重疼痛。 (2) 饮食护理:术前指导进低渣半流饮食, 如:稀饭、面条。术前晚进流质饮食, 如米汤、牛奶。术后当日禁食, 术后第1天进流质, 后逐渐过渡过半流, 软食, 普食。合理营养,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禁食辛辣、烟酒及油腻食物。首次排便时勿用力, 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药物, 以免损伤创面, 加重疼痛。 (3) 心理护理:按笔者所在医院优质护理护理作业标准, 做好患者的入院介绍和健康指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每日2次的护患交流点 (上午10∶00, 下午15∶00) 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进行有效沟通,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通过向患者讲解肛瘘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 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 对待疾病, 减少恐惧和焦虑感。如病区有同疾病的术后病友, 可适时安排患患之间的交流, 介绍成功案例, 可增加患者的勇气与信心。由于病变部位较隐私, 大多患者害羞和羞于启齿, 尊重患者, 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查体和换药时安排在独立空间, 床帘保护。 (4) 舒适护理: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清洁肠道, 代替传统灌肠, 消除患者对肛门处插入灌肠导管的恐惧。术后给予宽松棉质衣裤, 麻醉后取自由舒适体位。 (3) 疼痛护理: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术后坐浴和便后清理创面换药时, 充分暴露创面, 动作要轻柔, 使用凡士林油纱换药, 减少纱布与创面粘连, 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时对患者疼痛进行正确的评分, 根据分值进行疼痛干预, 医护人员使用各种方式转移术后患者注意力, 如有节律的呼吸, 听音乐、看电视, 和蔼体贴的询问交谈, 并请患者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协助, 使患者痛感转移[3], 必要时可以术后应用镇痛泵, 肛周给予长效镇痛剂封闭麻醉, 给予药物镇痛, 必要时给予安定镇静, 增强镇痛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强度评估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分级法 (NRS) :运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平分法, 即在标尺两端标出从0~10的数字, 向患者解释, 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痛, 10代表最严重的痛, 患者可根据主观感觉提出疼痛范围, 以便护士确定疼痛等级。标准为:0无痛, 1~3轻微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4], 分别于术后24、48、72 h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1.3.2 满意度

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表, 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评分≥85分表示满意, 评分在70~84分表示较满意, 评分<70分表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肯定,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92,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肛门周围神经较为丰富, 肛瘘术后约65%患者会出现疼痛, 疼痛对患者而言, 既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的信号, 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5]。患者是自身疼痛的体验者和表述者, 因此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关注身心需要, 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身体及身心的舒适度,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肛瘘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强度对比,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出院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为96.67%, 对照组为76.6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提供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明显减轻肛瘘患者术后疼痛, 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 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04.

[2]张东铭, 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54.

[3]周志芳.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5) :5573.

[4]戴娜, 郭蓉.中药坐浴配合艾灸治疗肛瘘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6) :136-137.

[5]刘琳, 高昆.复杂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10) :1213-1215.

[6]李彬.伦理关怀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6) :75-77.

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研究 篇11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对策;途径

【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85-01

当今,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病人术后疼痛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许多有关术后疼痛的研究开始进行,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如此,有关病人术后疼痛的问题,仍然是医学界和护理领域的一个重要临床問题。1976年,第一台病人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泵)的问世,标志着术后疼痛治疗有了一个暂新的起点。随着医学疼痛治疗学的发展,目前术后疼痛常用的镇痛方法主要是肌注度冷丁和病人自控镇痛。为了更好地在术后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镇痛效果、影响因素和主要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1 术后疼痛的表现及镇痛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1.1 术后疼痛的表现。病人手术后始终会存在一些手术的并发症,比如疼痛、器官功能不全和病人恢复期延长等。其中,疼痛是术后最常遇见的一种临床情况,它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容易延缓手术后的恢复,甚至诱发一些术后的并发症。同时,疼痛引发的对传入神经核自主神经的刺激以及其他的反射,可能导致各种器官功能衰竭的内分泌代写反映机制的启动。在病人中,常把疼痛描述为绞痛、分裂痛、剧痛等。而这些语言描述,只是患者个人主观的感觉,但作为医学方法,则必须通过一种客观的工具来对其疼痛进行测量和评估,来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止痛效果。这些方法有目前主要包括语言评定量表、数字评定量表、视觉模拟评分等。这些方法为病人的疼痛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1.2 镇痛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镇痛是一种改变手术应激反应的强有力手段和技术,足够的镇痛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技能提高手术效果,又能促进其术后的恢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目前,有研究认为,在大多数常用的镇痛方法中,硬膜外局麻、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对手术后机械性疼痛的缓解最有效。其中,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与全身应用相比,对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差。病人自控镇痛(PCA)舒适度增高,护理时间短,但它和间断性给予阿片类药物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改善。同时,PCA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脏器功能不全的预防效果都较差。也有研究认为,局麻药硬膜外镇痛是最有效的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技术,但也有研究发现,这种镇痛方法在大的骨科手术中,效果比较明显,而在胸腹部或泌尿外科手术中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镇痛方法虽多,但如何最佳地实施术后镇痛和护理,则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而疼痛治疗护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2 术后疼痛常用的镇痛方法

2.1 肌注度冷丁镇痛。在术后,疼痛爆发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引起的自发疼痛、病人咳嗽、活动、治疗和护理等。而影响护士采取止痛措施的因素主要有医生嘱不用药、无医嘱、护士担心病人呼吸抑制和成瘾、护士认为病人疼痛程度不重、病人拒绝用药及病人未要求等。其中,医生嘱不用药、无医嘱是护士未给病人用药绝对权威的因素,而护士自动评估用药是最次要的因素。这说明,护士在术后病人镇痛中的被动性。

病人术后肌肉注射度冷丁临床效果较差,既有医护人员的因素,也有病人自身的因素。肌肉注射度冷丁镇痛处方一般情况下是常规医嘱,且医嘱往往是在病人有严重疼痛时才执行。美国疼痛协会建议,度冷丁用量为50kg以上的病人,肠道外给药剂量为100mg,每3小时一次。而在我国,由于惧怕止痛药所引起患者的成瘾性和可能发生的呼吸抑制,对麻醉药在用量上较为保守,临床上用足量病人较少、次数少且间隔时间太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疼痛的高发生率与这些因素不足有关。同时,护士往往认为,术后20-21点左右给病人肌注一次度冷丁,此时注射利于病人入睡。但这违背了镇痛药的应用24h有一定规律性的要求。同时,病人及其家属的错误观念,导致其镇痛效果差。比如,绝大多数病人往往尽量控制疼痛,当他们达到难以忍受的时候才需要进行止痛。这些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止痛药容易成瘾,而家人也存在同样的错误观念,往往全病人要克服疼痛,能忍则忍。于是,护士往往是在病人要求止痛时才,才给予止痛。

2.2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简称PCA)。目前,PCA被广发用于临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镇痛方法在部分病人中效果不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有病人对PCA泵缺乏正确的使用方法、PCA静脉通路障碍、PCA装置故障、内脏痛致镇痛不全、副反应重、药物依赖、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硬膜外阻滞效果欠佳等。其中PCA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下肢麻木、感觉障碍等。同时PCA可能掩盖病人术后并发症,比如尿潴留、筋膜间隙综合症、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症状。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和副作用反应,这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对病人进行PCA教育,加强病人的认知;第二,对镇痛效果较差的病人须认真检查原因,及时解除不可控制的现象;第三,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加强局部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第四,对性格焦虑的病人,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除此之外,要求医护人员对麻醉止痛及PCA泵的性能、使用和手术期的病理生理进行全面掌握,并在麻醉医师、医生的医嘱下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

3 小结

病人术后疼痛和镇痛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实施良好的镇痛措施,无疑给手术效果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目前,肌注度冷丁和PCA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都分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部分病人中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这就要求疼痛治疗护理工作必须进一步高度认真负责。

参考文献:

[1] Kehlet H.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n surgical outcome. Br J Anaessh 2001,87:46:61.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舒适护理研究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18岁~55岁, 平均38岁;胫腓骨骨折18例, 手外伤12例, 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 股骨干骨折3例, 骨髓炎1例, 其他8例。

2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 (comfort care) 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 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Kolcaba提出舒适护理概念 (thoery of comfort care) , 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技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 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

2.1 生理舒适护理

2.1.1 舒适环境的管理

创造一个整体、舒适、安静的环境, 让病人安心养病,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进行空气消毒时选用了带水果气味的空气消毒剂, 以去除异味。根据气温、病情来调节病人的冷暖, 必要时加盖毛毯或凉被。病房与病房之间增加蓝颜色的帘子 (因蓝颜色有利于镇静) 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2.1.2 舒适基础护理

包括舒适晨间护理:早晨起床时播放一些节奏舒缓、令人心情舒畅的轻音乐, 让病人感觉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为术后疼痛病人护理查房时, 可介绍一下当天的治疗及护理项目, 听取病人对治疗及护理的意见。舒适晚间护理:晚上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及护理。夜间尽可能关灯或开地灯, 巡视病人时如用手电筒, 不能直接照射病人的头部, 应用墙壁反射光观察。舒适的体位:做到勤观察, 去除因体位因素引起疼痛的诱因, 如检查绷带、石膏等是否过紧、受压而引起疼痛,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防止压痛的发生。

2.1.3 止痛措施的运用

药物止痛仍是目前解除术后病人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除了要正确运用镇痛药物以外, 为了使疼痛病人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 应摒弃传统的“按需给药”改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的“按时给药”, 使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在镇痛效果的同时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物理止痛, 即给予病人冷敷 (注意在不影响患肢血运情况下使用) 、热敷、按摩等。冷敷可以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减轻炎性水肿;热敷可减轻肌肉痉挛, 增加局部血供;按摩主要通过物理刺激增加血液循环, 舒筋活血来减轻疼痛, 使病人舒适。

3.2 心理、社会舒适护理

3.2.1 建立信赖护患关系

护士与病人、家属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层。我们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和蔼, 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3.2.2 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紧张、忧虑、焦虑、恐惧或对康复失去信心等均可加重骨科术后疼痛病人的疼痛程度, 而疼痛的加剧又反过来影响情绪, 形成不良循环。可以请性格开朗、乐观的病人在病房中与其他病人交流, 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 相互鼓励、相互照顾。

3.2.3 分散注意力

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可减少其对疼痛的忍受程度。可根据病人的兴趣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参加活动, 如下棋、看电视等;音乐疗法;有节奏的按摩;指导病人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 用鼻深吸气, 然后用口慢慢呼出, 反复进行;想象和放松。

4 结果

通过对本组50例骨科手术后疼痛病人运用舒适护理方式, 本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 病人满意度为99.9%, 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 把舒适护理运用于骨科术后疼痛病人的护理中是一种整体的、积极的选择。舒适护理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 补充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把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效果贯穿于整体护理中, 使护理目标更加浅显易懂, 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疼痛,骨科病人,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宏, 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410.

[2]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8) :583.

[3]博爱凤, 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8) :603604.

上一篇:分配方法下一篇:地震资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