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2024-06-19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共9篇)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1

摘要:疼痛不仅给小儿躯体带来不适, 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直接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 对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儿疼痛评估的困难,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需自我描述、生物学评估和行为学评估等多方面评估。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估疼痛, 国外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开发了多种“疼痛程度评估工具”, 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有: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 (NIPS) 、北美住院儿童疼痛评估量表 (CHEOPS) 、Oucher量表和Eland颜色工具等。在疼痛处理中, 护士的作用不只是评估小儿有无疼痛和疼痛的程度, 还应协助医生为小儿缓解疼痛。

关键词:小儿疼痛,评估,护理

虽然疼痛 (pain) 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 也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在传统护理教育中涉及疼痛的知识却很少。近几年, 随着国内外对疼痛研究的深入, 使疼痛护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 儿科医护人员在了解小儿疼痛感受和减轻他们疼痛的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 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疼痛不仅给小儿躯体带来不适, 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直接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 对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由于小儿经常无法准确地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对疼痛的敏感性高, 反应强烈;疼痛持续时间短;对疼痛的回避性强;表达疼痛时行为夸张等原因导致儿科医护工作者对于小儿疼痛评估的困难,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需自我描述、生物学评估和行为学评估等多方面评估。

公认测量疼痛的黄金标准是小儿自己对所经历痛苦的表达 (即自我描述) 。自我描述取决于小儿自己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要求小儿有一定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 因此适合于18个月以上且无先天或生理缺陷的小儿,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 自我测量报告常带有倾向性。

生物学评估适合于尚不能说话的小儿, 是通过测定小儿的生理参数 (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其变化) 来评估疼痛。其中心率是评价短期锐痛的简便而合理指标。

行为学评估是针对于婴幼儿、智力残疾小儿主要的疼痛评估方法。通过对疼痛小儿的面部表情、肢体运动反应、语言反应和自主反应程度进行综合评分。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估疼痛, 国外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开发了多种“疼痛程度评估工具”, 以帮助患儿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疼痛。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有: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 (NIPS) 、北美住院儿童疼痛评估量表 (CHEOPS) 、Oucher量表和Eland颜色工具。

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 (NIPS) 适用于出生6周以内的婴儿, 通过观察小儿的面部表情、呼吸模式、哭的性质、四肢的姿势和清醒状态, 以及环境因素, 评估小儿的疼痛。

北美住院儿童疼痛评估量表 (CHEOPS) 适用于1~7岁小儿, 主要用于术后和疼痛的操作后评估, 通过患儿的口头主诉和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哭、躯干的姿势、腿的位置和疼痛的面积, 在5秒后选择每类的分值。

Oucher量表适用于3~7岁小儿, 此量表的使用需要小儿理解高、低、多少的概念, 通过给小儿提供代表不同程度疼痛的脸谱, 让他选择和自己疼痛最相似的脸来评估疼痛程度, 大一点的患儿可以从0~100的数值中选择。

Eland颜色工具适用于4~9岁小儿, 评估前需要准备6种颜色:黑、紫、蓝、红、绿、橙色, 评估时让小儿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示最疼, 再选择另一种颜色表示较轻一点的疼痛, 共选择四种颜色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最后让小儿选择一种颜色来表明自己疼痛的水平。

此外, 临床还采用CRIES术后疼痛评分法、FLACC评分法、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小儿视觉模拟评分 (VAS) 、OPS (objective pain scale) 评分法和Hester的扑克牌评分法等。

任何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无论采用何种评分系统, 评估都应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定时记录。且自始至终使用统一方法和尺度。护士还应指导家长参与对小儿的疼痛评估。

在疼痛处理中, 护士的作用不只是评估小儿有无疼痛和疼痛的程度, 还应协助医生为小儿缓解疼痛。

临床上镇痛药、局麻药、吸入麻醉药等均可适用于小儿镇痛之需。护士应按医嘱给止痛药, 注意药物的注射部位和滴速, 备好止痛药的拮抗剂, 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经常评估患儿的疼痛水平, 判断止痛药的疗效, 定时记录;同时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提供给医生关于患儿疼痛方面的信息, 以便医生在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时有据可依。

此外, 一些非药物的方法作为药物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缓解的效果。 (1) 温度疗法:主要用冷热疗法来缓解疼痛, 在急性损伤24小时内用冷敷法以减轻出血肿胀, 24小时后采用热敷法, 可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以解除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 (2) 舒适护理:通过为患儿创造舒适的环境, 如清洁、整齐的床单位和安静、宽敞、明亮的多功能病室, 舒适的卧位等一系列护理措施, 以减轻患儿的不适感; (3) 心理护理:尽量减轻各种医疗护理操作对小儿的刺激, 各项操作前护士态度要和蔼、语言亲切, 主动与患儿交流, 轻轻触摸患儿肌肤并常与其相伴, 使患儿得到心理安慰, 减轻其恐惧及焦虑感; (4) 教给小儿减轻疼痛的某些行为方式, 如当某些疼痛出现时, 尽量让小儿放松全身肌肉和松开拳头, 可有规律的深呼吸或活动腿部, 以使小儿能较为自然的放松身体其它区域, 减轻疼痛刺激; (5) 转移小儿对疼痛等不适的注意力, 在儿科病区内设置儿童乐园, 提供一些玩具, 让患儿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以分散和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恐惧; (6) 激励或鼓励患儿,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希望在众多的同伴中占有一定位置, 要提供他们一个交流展示的空间环境, 使患儿间互相交流, 互相勉励,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及对抗疼痛的勇气和信心; (7) 争取家属配合:当小儿发生疼痛时, 家长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影响小儿, 医护人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 指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关怀工作, 可有效改善患儿情绪, 减轻疼痛的不良刺激。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 护士在控制患儿疼痛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实施有效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 对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促进患儿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素玲.缓解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0) :4501.

[2]杨自建, 陆铸今, 孙波.危重患儿的镇静及镇痛[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 30 (4) :193~196.

[3]王新华, 傅强.疼痛治疗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5~332.

[4]Breau LM, Finley GA, McGrath PJ, et al.Validation of the non-com-municating children’s pain checklist-postoperative version[J].Anesthesiology, 2002, 96 (3) :528~535.

[5]崔焱.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早产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7-02

随着新生儿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疼痛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有人建议将其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国际疼痛协会在2001年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属于主观性感觉,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新生儿及早产儿没有交流能力,可他们的疼痛仍然需要足够的重视及处理,尤其是早产儿,对疼痛更敏感,所以更应得到照顾[2]。

1早产儿疼痛的来源

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如采血,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等,这些操作都可以导致比较严重的疼痛。另外,环境也可影响,如不当的光线,噪音等都与疼痛密切相关。对于早产儿,即使是体位更换,查体,换尿布等,都能引发疼痛。

2疼痛对早产儿的影响

2.1近期不良影响。早产儿在住院时间内会受到反复的疼痛刺激,反复的刺激可使疼痛外周感受器敏感化,导致痛觉过敏反应,因此即使是更换尿布,查体等都会被认为是疼痛刺激,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还可引起脑血流的变化,导致灌注再损伤,甚至诱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另外,疼痛刺激还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的释放,造成高血糖状态,使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还可影响睡眠和食欲。

2.2远期不良影响:早产儿经历的反复疼痛刺激可引起痛觉的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对于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治疗天数与成长后日常生活中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说明,早产儿能够潜意识记忆早期的疼痛经历,反复的疼痛刺激会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降低疼痛阈值,并影响他们将来对疼痛的行为反应,与成年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4]。

3早产儿疼痛的评估

新生儿疼痛可以表现为哭闹、面部表情的改变,肢体活动等,但早产儿很少哭,尤其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即使受到强烈的疼痛刺激,哭闹的时间也持续很短暂。因此,哭声并不是反应早产儿疼痛的有效评估指标,需要结合生理表现,通过专用的早产儿疼痛评估工具。

3.1早产儿疼痛评分(PrematureInfantPain,PIPP),这是一项多维的评估工具,由加拿大Toronto和McGill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急性疼痛的评估。由3个行为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2个生理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2个相关指标:行为状态,孕周,共7个指标组成。见表1。PIPP的总分为7项之和,最低为0分,最高为21分,分值大于12分即表示有疼痛的存在。

3.2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FacialCodingSystem,NFCS):NFCS由加拿大BritishColumbia儿童医院和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疼痛,为最可靠有效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方法。NFCS有10项指标,包括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伸舌只用于评估早产儿)。每项1分,总分为10分(足月儿为9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国外研究者在不同的评估工具之间进行过对照研究,发现NFCS和NIPS用于早產儿疼痛评估时都很敏感,且NFCS优于NIPS[5]。

4护理干预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早产儿疼痛的认识,因为护理人员对患儿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患儿疼痛的护理质量。因此,帮助护理人员树立积极处理新生儿疼痛的态度,积极进行疼痛控制,从而更好地帮助早产儿应对疼痛,使患儿的机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改善患儿预后。

4.2营造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早产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6]。降低环境的噪音水平,说话轻柔,各种仪器设备的音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且及时回应各种仪器的报警。各种操作轻柔,并尽量集中进行。光线不能过强,早产儿暖箱可以适当遮档,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在晚上时应尽量调暗,以保证早产儿的睡眠。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直接减轻疼痛,但可以减轻压力水平,减少能量消耗,使早产儿能更好的应付疼痛,避免与疼痛协同而加重疼痛。

4.3舒适的体位

4.3.1使早产儿处于放松的体位:“便利蜷曲”是指当婴儿侧卧、仰卧或俯卧时,四肢中线屈曲位且呈放松状态的一种舒适体位,屈曲体位可同时对本体感觉、温度和触觉感觉系统予柔和的刺激,是一种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阎光霞等的研究证实俯卧位进行足跟采血比仰卧位能减轻疼痛[7-8]。

4.3.2鸟巢护理:即使用襁褓或棉布做成的被子包裹早产儿,使其提高安全感,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疼痛减轻[9-10]。

4.3.3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们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多种研究已证实袋鼠式护理能够减轻新生儿疼痛[11]。

4.4抚触和音乐疗法。通过抚触,可刺激新生儿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使疼痛缓解[12]。同时,对有疼痛反应的患儿给予听轻柔的音乐,患儿的疼痛反应可明显的降低。

4.5非营养性吸吮(NNS)+口服蔗糖或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能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并能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13-16]由于NNS操作简单,适用于NICU中各种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口服蔗糖或葡萄糖也是NICU比较常用的非药物镇痛方法,但在使用时应评估早产儿的病情,若病情危重,考虑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禁用[17-18]。

4.6其他:在致痛性的操作前,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安定或鲁米钠静脉推注,必要时可以用阿片类或非固醇类镇痛剂,但要注意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19]。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疼痛,如液体渗漏等,及时予以处理。对于需静脉营养较长时间的早产儿,可考虑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以减少反复的穿刺[20]。

5讨论

癌症疼痛的客观评估及护理干预 篇3

1 影响正确评估的因素

1.1 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

一般来说, 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 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 同等程度的疼痛在性格外向者反应会强烈, 主诉更多。

1.2 护士因素

在很多医院, 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 只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地予以处理。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导致患者主诉和护士评估不一致占77%, 护士过低评估患者的疼痛占54%, 护士过高评估疼痛仅占13%。

2 评估方法

2.1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1]:

在标尺的两端, 标有从0-10的数字, 数字越大, 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 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 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 最后了解患者此时疼痛在标尺的哪个位置。

2.2 评估标准

轻微疼痛1~4级 (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 ;中度疼痛5~6级 (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 ;严重疼痛7~9级 (如妨碍正常活动) ;剧烈疼痛 (无法控制) 。该法利于护士较为准确地掌握疼痛的程度, 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2.3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 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 易于掌握, 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0.非常愉快, 无疼痛;1.有一点疼痛;2.轻微疼痛;3.疼痛较明显;4.疼痛较严重;5.剧烈疼, 但不一定哭泣

3 药物止痛措施及护理

3.1 WHO推荐的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法[2]

第1阶梯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 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平痛新、消炎痛等;若不能缓解, 在此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 如可待因、羟二氢可待因酮、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 则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杜冷丁、吗啡、羟氢吗啡酮、盐酸吗啡、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施康啶等。

3.2 掌握给药时间

护士应了解各种止痛药的作用和维持时间, 做到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 即在疼痛的发生前给药, 改变过去按需给药的方式和理念, 保证疼痛持续缓解。

3.3 及时、准确地记录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

让医生一目了然, 使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严格登记止痛药物。使之用予缓解患者的疼痛, 又不至于将药品流入社会, 危害他人。

4 心理护理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在患者面前始终都要表现出语言大方得体, 举止端庄沉稳, 工作认真负责, 给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

4.2 疏泄

主动热情关心患者, 抽一定时间陪伴患者, 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 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消除其孤独感, 让其体会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担痛苦。

4.3 安慰

安慰要恰到好处, 既强调有希望的方面, 又不能过于乐观, 帮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应性, 通俗易懂地解释疼痛有关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4.4 暗示疗法

让患者认识到, 疼痛是机体与病魔作斗争而表现的保护性反应, 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 疼痛感是暂时的, 只要打败病魔, 疼痛自然消失, 鼓励患者增强信心。4.5家属的心理护理亲人的关心对患者至关重要。指导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和害怕, 增加对生活的希望。

5 加强基础护理

5.1舒适的治疗环境根据患者的病种、病情安排房间, 保证病事卒气新鲜, 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减少陪护人数, 避免噪音, 给患者一个安静的修养环境。

5.2晚期癌症患者, 由于其身体极度虚弱,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所以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褥疮、坠积性肺炎、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3做好褥疮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擦洗、按摩, 做好交接班, 保持床单清洁, 平整无渣屑, 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及被服。

5.4做好口腔护理每日晨起、饭后、睡前应协助患者漱口, 或进行口腔护理。

5.5给予营养支持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最好是患者喜欢吃的食物, 但不强迫患者进食, 口腔溃疡患者进食前行口腔护理, 并应用局麻药, 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

6 护理体会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 护士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 对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建军, 徐永华.晚期癌症患者50例临终关怀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9, 9 (4) :50.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护理 篇4

【关键词】疼痛;评估;护理;肿瘤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68-01

晚期癌症患者其病情发展至不可逆性恶化,患者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其中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发生较为复杂,既受生理因素影响,也与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关[1-2]。癌性疼痛对患者来说非常痛苦,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为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护理,笔者对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84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84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4~72岁,平均(42.1±5.7)岁,肺癌8例,胃癌6例,食管癌14例,肠癌3例,肝癌5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42.2±5.7)岁,肺癌9例,胃癌8例,食管癌11例,肠癌4例,肝癌4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疼痛评估与护理方法

1.2.1疼痛评估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耐心、认真地与患者交流。常见的癌症患者疼痛评估方法很多,包括:数字疼痛标尺、疼痛影响面容量表、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和主诉疼痛分级法等。其中数字疼痛标尺法比较简单、使用,故本实验采取数字疼痛标尺进行疼痛评估。标准[3]:①轻度:有疼痛但能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②中度:疼痛明显无法忍受,需服用止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③重度: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必须服用止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伴有大汗淋漓症状。本实验84例患者中,轻度44例,中度20例,重度20例。

1.2.2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4]:①给药护理:止痛药仍是缓解癌症疼痛的重要方法,临床可参考WHO制定的关于控制癌症疼痛的三阶梯方案,依据患者的不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其中第一阶梯选择非阿片类镇痛剂;若不能缓解可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若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可酌情选择强阿片类镇痛剂。②辅助物理疗法:包括按摩、冷热敷、活动、制动、TENES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还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③外界护理:开展适当的活动,如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下棋等,增加外界干扰因素,转移患者的疼痛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④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药物副作用及依赖性的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疏泄和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疼痛。

1.3療效判定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药物依赖性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消炎痛栓剂、强痛定、杜冷丁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3讨论

癌症患者疼痛评估受多种因素影响[5],一是患者的个人背景,包括性别、年龄、性格及文化背景等。一般年纪小、性格内向者对疼痛主诉较少,反应较平和。二是护士因素。一般疼痛评估在患者主动要求下才进行,护士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较为关键;此外,缺乏准确的评估工具也会导致疼痛评估结果不一致。

本实验对84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疼痛缓解、药物依赖性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科学的疼痛评估和疼痛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碧红,周桂英,瞿春霞,等.姑息护理在86例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5):775-777.

[2]顾丽华,季健秋,赵萍.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8):2032-2033.

[3]王小平,腾瑜,唐莉,等.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146-148.

[4]曹志红,袁静红.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2):255-257.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5

关键词:外科疼痛,评估,护理进展,护理效果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 (pain) , 是人体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是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 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疼痛已经被国际医学界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也是一种使人情绪感觉不愉快的感受, 是机体对客观环境变化的刺激而产生具有保护性功能的生理和自然反应。医疗卫生事业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系统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 然而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感受舒适度最大的干扰因素, 不仅阻碍患者的身体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也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护理, 不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针对外科患者进行的疼痛评估和护理是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真实评估, 并依据评估的有效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案, 最大化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此次研究主要对178例外科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 研究在疼痛评估基础上的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17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其中最小年龄为21岁, 最大年龄60岁, 平均 (24.5±2.5) 岁, 病程1~5年, 平均 (3.6±1.5) 年。两组外科患者在体重、性别、病史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所有患者一般的常规临床护理, 例如运用基本的药物护理、和皮肤护理等日常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疼痛诉求给予常规的镇痛护理, 例如使用镇痛泵或着镇痛剂等镇痛方法,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程度。

1.2.2 试验组

1.2.2. 1 外科患者疼痛评估

对试验组外科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然后根据实际评估的结果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案, 取得有效的镇痛效果。对外科手术的评估手段有: (1) 借助望、叩、闻和听的等方式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有:疼痛的时间、部位、伴随症状和疼痛类型等, 并实时观察外科患者疼痛时的声音、表情、动作和言语等内容[1]; (2) 视觉式模拟评分[2]。在纸上作长为10 cm的横线, 横线的两端分别为剧痛和不痛, 中间部分划分为不同程度的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在纸上标注记录; (3) 口述评分。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问答, 疼痛程度划分为0~10的疼痛级别, 其中10为剧痛, 0为不同, 患者根据提问进行回答并做好相关记录。

1.2.2. 2 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外科患者相应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患者的主动诉求提供及时优质的护理。主动帮助患者培养控制疼痛的能力, 引导患者进行注意力分散和转移, 及时对患者的控制疼痛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3]。此外护理人员应掌握好镇痛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采取镇痛措施的时机和程度, 对不同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实际分析, 采取针对性地镇痛措施。最后护理人员对外科患者提供护理时, 要谨慎细致进行, 以免碰到患者的手术切口或伤口, 轻柔地进行动作较大的护理工作。

1.3 效果评价

满意的标准是疼痛控制在患者忍受的范围之内, 患者睡眠质量稳定, 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基本满意的标准是疼痛影响患者进行正常的休息, 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 对患者恢复健康产生影响;不满意的标准是疼痛超过患者的忍受范围, 睡眠质量和情绪严重不稳定, 严重会无法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普遍满意, 其总满意度为96.6%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8.6%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疼痛是每例外科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 疼痛的产生会引起患者复杂的动态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 然而这些复杂的因素往往会被医护人员简单忽略。若患者的疼痛不断持续和加深, 则会对患者日常的活动与休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是影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一大因素。导致外科患者疼痛的因素众多, 手术创伤、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情绪、职业和性格等都是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 运用疼痛评估的方法就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预测和评估。一般情况下, 性格坚毅的年老患者对疼痛的忍受程度较大, 而性格外向或者情绪低落的患者其疼痛诉求更多。应用疼痛评估的方法对外科患者进行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提高忍受能力, 促进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玉芝, 陈伟娟, 侯海萍.连续性排班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 (1) :112-113.

[2]魏卫红, 王盘妹, 巢蕙怡.健康教育流程再造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 2 (2) :109-110.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6

1 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个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 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3]。有人对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个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 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4]。

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 术后疼痛引起内脏反应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其主要是由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 血中苯酚胺升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 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 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 蛋白质合成缓慢, 分解加速, 不利于伤口愈合[5]。腹部手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 不敢咳嗽、深呼吸和翻身, 更易形成肺不张、血栓、麻痹性肠梗阻、褥疮等并发症。另外, 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 从而影响术后康复[6]。

3 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 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 才能保证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评估由专门受过训练并熟悉各项评估技术的人员承担[7]。缺乏对疼痛有效的评估, 就不可能治疗疼痛。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关于患者对镇痛不满意情况的调查表明, 主要原因是护士不能透彻和系统地评估疼痛, 疼痛评估工具未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在一项调查中显示, 72.81%的护理人员未用过评估量表, 77.19%的护理人员表示是依靠经验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出判断的。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患者的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家庭背景都会对疼痛的评估产生影响[8]。因此, 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1 评估的方法

3.1.1 wong-Bake面部表情法评估疼痛[9]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方法适合于任何年龄, 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及语言表达能力丧失者。

3.1.2 视觉模拟评估[10]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0代表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 10代表最痛。该评分法有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 适于动态评估, 控制疼痛效果。

3.1.3 评估表法[11]

美国的mcmilan于1988年设计的疼痛评估表, 疼痛程度用目测直观疼痛。

3.1.4 词汇描述[12]

melzack拟定一份形容疼痛程度的词汇, 如轻微疼痛, 重度疼痛, 阵痛等来帮助患者描述自己的疼痛。此法简单, 但不易发现细微变化。

3.1.5 生理指标测定法[12]

主要是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间接估计疼痛的程度。

3.2 评估的间隔时间

急性疼痛应每2~4h评估1次, 慢性疼痛及急性疼痛较轻微的可每8h评估一次, 了解患者最喜欢的疼痛术语是全面评估的重要部分[13]。

3.3 评估的护理管理

医院应建立标准的镇痛效果评分方法, 制定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操作程序等相关制度, 做到按时巡视, 准确评分[14]。

4 疼痛的治疗

4.1 药物止痛法

4.1.1 口服给药法

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 但效果不理想, 仅适用于表浅手术引起的轻微疼痛。

4.1.2 肌内注射法

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 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但镇痛作用短暂, 需要反复给药。

4.1.3 患者自控镇痛泵 (PCA)

在国外已应用10余年, 目前国内镇痛泵也在逐步推广使用。PCA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 (微量泵) , 通过静脉、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 有效率达89.77%[15]。但PCA最大的风险在于使用泵的过程中过量可使呼吸抑制。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面色、呼吸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 只要病情允许应尽量抬高体位[16]。此外, 还有PCEA、PCSA等方法。

4.2 辅助止痛方法[17]

主要是指用非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术后疼痛, 该方法单独应用对中、重度疼痛常常无效, 但作为药物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的缓解效果,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 按摩法

拍击疼痛区域, 在生理和心理上起到安慰和镇痛作用

4.2.2 认知疗法

包括让患者了解相关信息, 缓解焦虑及使用放松技术等。

4.2.3 情感支持疗法

指通过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创造舒适的环境来减轻疼痛。

4.2.4 温度疗法

主要是使用冷、热疗法。

4.2.5 贾芙蓉[18]提出了另外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1) 经皮的电神经刺激———阻断感受伤害的神经搏动帮助解痉。 (2) 超声———提供热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效能。 (3) 透热疗法———对肌肉提供深部的加热。 (4) 颈牵引———作为间歇性的治疗来提供帮助。 (5) 束腰———仅作为预防措施来使用。 (6) 针灸———通过内啡肽的释放和干扰受伤的神经搏动来减轻疼痛。 (7) 局部治疗———用于减轻与感觉神经相关的疼痛等。

5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提高其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可以选择止痛方案的情况下, 护士有责任为患者推荐最经济、最有效的止痛措施[19]。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5.1疼痛教育

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 介绍外科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情况, 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表, 以利于客观评估, 准确用药, 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 如对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 护士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评估、给药时机、仪器操作等方法, 以及药物止痛作用的特点、副作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20]。

5.2 舒适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避免或减少因操作所引起的疼痛, 从减少患者痛苦的角度出发, 制定协调工作程序, 如为患者翻身, 整理床单等护理操作, 安排在镇痛药发挥作用后进行。护理人员必须与各方面的医务人员协作, 为患者提供最舒适的服务[21]。

5.3 术后早期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的第一步, 护士24h守护在患者身边, 因而往往最先了解患者各种不适症状。通过评估沟通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可观表现, 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6 疼痛的护理展望

Bawal和Berrggren提出的以护士为基础, 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体系 (NBASAPS) , 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 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22]。实施NBASAPS管理模式后, 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大大提高, 基于此, 护士应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理论、技能, 以期在疼痛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进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

摘要:本文按照疼痛的定义, 根据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采取面部表情法、视觉模拟、评估表、拟定疼痛程度词汇、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对疼痛进行全面的评估。为医院建立标准的疼痛效果评分方法, 制定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操作程序等相关制度, 按时巡视, 从而为准确评分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药物止痛法、口服给药法、肌内注射法、患者自控镇痛泵和辅助止痛 (按摩法、认知疗法、感情支持疗法和温度疗法) 等及贾芙蓉提出的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确定了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 即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提高其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可以选择止痛方案的情况下, 为患者推荐最经济、最有效的集中止痛措施:疼痛的教育、舒适的护理、术后早期进行疼痛评估。发挥护士在疼痛护理中独特和关键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微创手术,小儿疝气,心率,血压,疼痛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出现在新生儿和半岁内婴儿之间,常见类型主要包括先天性腹股沟疝及脐疝两种,以阴囊、阴唇或腹股沟部位出现明显的突起块肿物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极易影响泌尿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甚至造成生命威胁[1,2]。目前对于治疗该病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小儿疝气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大量数据表明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患儿常伴随感染、肠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3],加之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限制了手术的进行。因此对该病症患儿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依从性,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恢复[4]。本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进行微创手术的小儿疝气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4.59±1.32)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12岁,平均(4.36±1.2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影像学确诊为疝气,均具有明显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心脏、肾脏、肝脏等重大组织器官疾病患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后帮助患儿及家属做好术前准备,对紧张、焦虑的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围手术期内饮食注意事项,术后对患儿的护理进行健康宣讲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护理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及患儿个体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生理护理。①术前:由于患儿发病时疼痛难耐,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发病的部位调整相应的体位,有助于减轻疼痛。②术中: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保持舒适的手术体位,做好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工作。③术后:指导家属使用温水擦拭患儿皮肤上残留的消毒液及血迹,尽量保持患儿平躺,头向一侧位休息,注意保暖。此外要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注意口腔、创口、排尿等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心理护理。①术前:向患儿家属讲解手术方案、术后需要家属辅助的护理方法等,赢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相互配合,通过肢体及语言给予患儿心理疏导,消除患儿对手术害怕、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②术中:护理人员向家属讲明手术注意事项后,可允许家属进入手术室陪同患儿手术,采用表情、言语、抚摸等方式给予心理支持,并鼓励患儿坚强勇敢,使患儿主动配合手术。③术后:手术结束后鼓励家属参与到术后对患儿的护理中,向患儿家属宣讲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家属参与辅助护理,并将术后心理护理的技巧教与家属,有助于患儿预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及重度疼痛发生率,采用疼痛评级表进行评价,共分为5级,患儿咳嗽时不存在疼痛感表示Ⅰ级,患儿咳嗽时存在轻微疼痛感表示Ⅱ级,患儿安静时无疼痛感,在深呼吸时出现疼痛表示Ⅲ级,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出现疼痛感,但可以忍受表示Ⅳ级,患儿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均表现出明显疼痛感,难以忍受且出现哭闹状况表示Ⅴ级,Ⅱ~Ⅲ级表示疼痛,Ⅳ~Ⅴ级表示重度疼痛[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肠梗阻、肠管坏死、褥疮、感染。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评分表,总分共100分,评分≥85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60~84分表示满意,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感比较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31.43%,重度疼痛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57.14%,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4.29%。由此可见,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及重度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1,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小儿疝气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脐孔或腹股沟区域出现时有时无的包块,哭闹及站立时腹内压力增大、包块变大,发病早期停止哭闹或平卧后用手按压包块自动消失[6],该病症并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但对患儿的泌尿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疝囊会逐渐变大,严重者可能发生嵌顿和绞窄,甚至出现卵巢或睾丸的萎缩、梗阻。所以对于小儿疝气要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恢复[7]。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患儿基本要求为基础,提高患儿舒适度为目的,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治疗依从性低,因此护理过程中需要家属全程辅助,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依从性,手术效果较好[8,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患儿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恐惧等不良情绪,由家属陪同手术,提高手术依从性,术后家属参与护理辅助,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恢复,因此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率较低。比较两组切口疼痛感,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及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护理中借助家属的辅助可有效缓解患儿生理上的疼痛,提高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术后痛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护理不仅缓解了患儿及家属紧张、不安的不良情绪,同时家属的参与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护患关系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心率、血压异常疾病的发生率,减轻患儿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胡明华,孙卫东,等.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3):235-237.

[2]廉伟,孙静林,刘彦涛.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对循环及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429-431.

[3]钱丽萍,陈俊杰,曹苏.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3):248-250.

[4]孙雪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03-705.

[5]吴世雯,黄菊花,张桂萍,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9):1558-1560.

[6]汪蕾,李建,杜捷.宋祚民治疗小儿疝气的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103-105.

[7]邱建平,戴玮,王刚,等.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女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72-1674.

[8]任清付,冯建龙,居小峰.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89例手术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5,9(6):39-41.

[9]虢新莲.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182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5-16.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科患者126例, 男102例, 女24例, 年龄11~78岁, 平均33.6岁。肱骨干骨折18例, 肱骨髁上骨折23例, 肱骨外骨果颈骨折20例, 股骨干骨折32例, 股骨髁上骨折25例, 其他部位骨折8例。均能够自愿接受HAD和VAS测试量表的评估和调查, 具有基本阅读和书写能力。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126例患者依手术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双数组) 63例、对照组 (单数组) 63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 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 持续背景剂量2 mL/h;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剂量每次2 mL/h, 间隔15 min, 并给予其他相关护理。观察组在术前与患者进行热情主动的交流和沟通, 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 并努力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疼痛出现的原因, 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接受疼痛引起的不适, 术后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清楚手术进展情况和预后恢复, 与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服务。

1.2.3 观察指标

在术后1 d、3 d、5 d对两组患者分别VAS和HAD评分。 (1) VAS评分:0~10分,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可能的最剧烈的疼痛, 取患者自主评分与护士评分的均值。 (2) HAD评分: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征得其同意后解释量表填写的方法。HAD由Zigmond和Snaith设计[2,3], 量表包括焦虑亚量表和抑郁亚量表两部分内容, 各有7个条目, 每条分以4级 (0分、1分、2分、3分) 计分。测量后分别计算分值, 大于9分者为阳性诊断[4]。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时间的推移患者疼痛、抑郁及 (或) 焦虑症均有所缓解, 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疼痛与心理状态

本研究显示疼痛与抑郁、焦虑症之间相关, 术后疼痛是一种特殊人群的感觉, 含有相当的心理成分。患者常因对病愈的渴望和对手术的恐惧陷入严重的趋避冲突中而加剧术前的焦虑程度, 可直接影响痛觉敏感性[5]。心理因素不但加剧患者术后疼痛, 而且影响疼痛治疗。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的恢复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后疼痛, 同时也证实了疼痛有心理性因素特征。

3.2 术后疼痛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术后疼痛既包含生理成分, 又包含心理成分, 只有对两种成分都进行干预, 才能突破单纯药物镇痛的局限性, 显著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 因此心理疗法是对药物镇痛的有益及必要的补充。手术和术后疼痛引起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衣食住行的限制、用药的经济负担、对生命质量和寿命的担心都会使患者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此时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则会转变为慢性心理应激, 表现为焦虑、抑郁。通过心理疗法, 我们可帮助患者去除负性心理因素, 从而消除增敏的疼痛成分, 加强机体自身的疼痛调控功能。

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寻找心理干预辅助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常规疼痛护理, 观察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术后1 d、3 d、5 d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 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作焦虑抑郁水平调查, 统计分析两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随术后时间的推移, 患者疼痛、抑郁及 (或) 焦虑症均有所缓解, 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术后疼痛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二者互为因果, 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

关键词:心理护理,术后疼痛,心理状态,评估

参考文献

[1]马玉兰.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1 (215) :1347.

[2]Zigmond AS, Snaith RP.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scale[J].Acta Psychiatr Scand, 1983, 67:361.

[3]张作记.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特刊) :128-129.

[4]叶维菲, 徐俊冕.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病人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 2 (3) :17-19.

小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10月在我院内儿科住院输液的患儿206例, 男106例, 女100例, 年龄3~6岁, 平均年龄 (4.52±1.33) 岁。均意识清楚, 无语言表达及肢体感觉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 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 干预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 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配备4.5号或5.5号头皮针, 固定责任护士操作, 部位均选取右侧手背浅静脉为穿刺点, 原则上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 选择较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

1.2.2 操作方法:

(1) 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选择穿刺血管, 常规消毒皮肤后, 护士左手将患儿被穿刺的手握拳固定, 同时以拇指固定好血管, 右手持针柄, 使针头与皮肤呈20°[2], 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走向潜行进入后慢找血管, 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 时间为4~6s。松开止血带, 确定输液通畅后, 按常规固定针头调节输液滴速。穿刺时禁止一切可能的暗示行为, 穿刺成功后, 让患儿指出哪种表情最能表示疼痛的程度, 并详细记录。 (2) 干预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选择穿刺血管, 常规消毒皮肤后, 护士左手将患儿被穿刺的手握空拳式固定, 同时以拇指固定好血管, 右手持针柄, 使针头与皮肤呈50°~60°, 从静脉正中上方快速刺入皮肤进入血管, 见回血后压低针柄再进针少许, 整个过程时间为1.3s。松开止血带, 确定输液通畅后, 按常规固定针头调节输液滴速。在穿刺前与患儿玩玩具、做小游戏或讲故事, 以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和反抗情绪, 使其从心理上接受操作者;穿刺中不断鼓励及夸奖患儿, 如“宝宝真勇敢, 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了”, 满足患儿自尊和自信心。穿刺成功后, 与对照组同样的方法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 并详细记录, 同时给予患儿口头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如给予糖果、小红花或小玩具, 使患儿有自豪感, 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

1.2.3 疼痛评估法:

完成输液操作后, 采用Wong 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表, 由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伤和哭泣来表达[3], 0:非常愉快, 没有疼痛;1:有一点疼痛;2:轻微疼痛;3:疼痛较明显;4:疼痛较严重;5:剧烈疼痛, 但不一定哭泣。使用时向患儿解释说明每种表情代表的意义, 并向患儿展示不同程度的面部表情, 让患儿选出其在静脉穿刺时的一种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 (见图1) 。以患儿指出的图形为主, 同时参考护士和家属的观察意见, 若与患儿不一致时, 以患儿为主。

2 结果

收集两组资料, 以Wong Baker评估表中, 将0~2归类为不痛, 3~5归类为疼痛, 比较两种穿刺法的疼痛程度 (见表1) 。干预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 护理对策

3.1 护士走进患儿病房时, 要取下口罩, 面带微笑, 用儿童语言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并轻轻地抚摸患儿的手或头, 主动接近患儿, 取得患儿的亲近。

3.2 保持环境宽敞明亮, 温馨安静, 温湿度适宜。操作前与患儿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家长进行解释、安慰和指导, 稳定家长的情绪, 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3.3 护士要充分认识到减轻疼痛与完成治疗同等重要, 要相信患儿的主诉, 鼓励患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表现出来, 才能对患儿的主观感觉有客观了解。

3.4 让患儿及其父母对要进行的操作要有心理准备, 向他们讲解有关静脉穿刺的知识, 描述可能引起的感觉, 让患儿熟悉操作环境和操作者。要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选择相应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家长对患儿进行诱哄, 尽量顺从患儿满足其要求, 以减轻患儿的焦躁和恐惧心理。同时护士应教会家长如何在操作中做好患儿的防护, 父母协助护士完操作。

3.5 转移注意力。儿童的注意力易被转移, 操作时使用适当的方法让患儿的注意力转移, 可使他们的不适感降低, 缓解穿刺时的疼痛感, 如边操作边与患儿进行有意识的交谈, 教患儿做深呼吸, 给患儿讲有趣的故事或看图画书, 也可以让患儿看有趣的电视节目, 或通过耳机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 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上, 从而使整个操作顺利进行。多夸奖患儿, 尽量少批评、少指责。

4 讨论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其中痛觉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真皮层, 而浅静脉的血管大多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内, 所以行静脉穿刺时容易引起疼痛, 而疼痛的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作用面积成正比。因此减少针头对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和作用面积, 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关键。

4.1 传统静脉穿刺法的缺点是进针角度小, 速度慢, 针头在皮下先潜行一段距离, 然后再进入血管, 使针头与皮下组织接触面积大, 停留时间长, 针头在皮下潜行时造成对皮下组织的切割, 故患儿感到穿刺处疼痛明显。本文显示, 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患儿疼痛发生率为97.0%。进针速度越慢, 穿刺时间越长, 患儿对静脉输液的负性心理反应越大, 越加重痛苦, 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4.2 改良静脉穿刺法是在传统静脉穿刺法的基础上进行手法的更新, 使患儿在不自觉中完成整套操作, 达到无痛静脉穿刺的目的。其优点是:使头皮针与皮肤的进针角度增大, 进针压强增大, 进针速度加快, 针头直接刺入血管, 缩短了皮肤与血管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 使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减小, 在皮肤内停留时间减短, 加之针头从皮肤一次性进入血管, 减少了针头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内潜行时产生的切割和撕裂现象, 因此只感觉针头进入皮肤时的轻微疼痛, 疼痛很快消失。本文显示, 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患儿的疼痛发生率为4.9%, 明显低于传统静脉穿刺法。掌握适当的力度, 进针速度越快, 穿刺时间越短, 患儿注意力还未来得及集中到穿刺点上时, 穿刺操作已实施完毕, 患儿不但无负性心理产生, 还可减轻患儿的焦躁感和恐惧感。通过本项研究提示, 改良静脉穿刺法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率的发生, 减部分为无痛性, 少数有痛, 因而往往使患者丧失警惕, 误认为是炎症或经前期的乳房变化而延误诊治。

从上文显示, 通过自我检查发现异常来医院检查诊断的乳腺增生有133例, 纤维瘤10例, 乳腺癌前病变1例。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 但亦有恶变可能, 一经发现, 应予手术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 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慢性囊性乳腺病 (简称乳腺病) , 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 多见于25~45岁女性, 它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 多以腺体增生为主, 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并不等于癌前期, 但也不可麻痹大意, 仍应坚持经常自检。如果有囊性增生、肿块或结节, 有可能会发展成乳腺癌, 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 因此, 尽管发生率不高, 也应尽早诊治。掌握正确的自我检查方法, 以利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排除或明确诊断, 开始合理的治疗。

总之,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女性面临越来越多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乳腺病变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不过由于乳腺组织位于体表, 很容易通过自我查体早期发现其异常改变。定期的乳腺自我检查, 可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乳腺病变的早诊率。每位妇女每月1次自我检查乳房, 摸到任何肿块即刻就医。先由乳房外科专科医师做理学检查后, 必要时安排进一步检查, 包括乳房超声、乳房 X光摄影。癌症90%以上早期都是无痛性的, 其发生往往不知不觉, 因此妇女的自我乳房检查的教育与推广更为重要, 乳腺自查和临床诊查相结合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陆华, 冯升.儿童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J) .上海护理, 2011, 11 (5) :72-75.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M) .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日本产业结构下一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