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2024-09-25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精选8篇)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1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1.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注意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2

关键词:骨科疾病,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 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和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康复, 并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随着对疼痛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 疼痛治疗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1]。及时有效的止痛, 不仅能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刺激和病人痛苦, 并能减少或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 我科对51例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 男35例, 女16例, 年龄27~61岁, 平均39.2岁。胸椎骨折6例, 腰椎骨折19例, 上肢骨折4例, 下肢骨折9例, 腰椎间盘突出13例。其中手术者46例, 非手术者5例。

1.2 疼痛评估方法

临床上我们通常使用文字描述评分法 (VDS) 。VDS是把一直线等分成5份, 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无疼;1:微疼;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同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姿势体位、面色出汗、表情、局部肌肉的紧张度等, 间接了解疼痛程度, 对疼痛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 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本组51例中中度疼痛19例, 重度疼痛29例, 剧痛3例。

2 心理护理

疼痛能增加不良的情绪和应激, 使人焦虑、不安、痛苦、失眠、局部组织功能活动受限。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感。在护理中要及时与病人开展心理交流, 讲解有关疼痛的知识,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认可其疼痛感受, 多陪伴病人, 稳定其情绪, 尽量满足病人需求,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 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 以提高病人疼痛阈值。

3 正确评估疼痛

疼痛是主观的感受, 每个病人对疼痛耐受程度不同。病人的行为、生命体征、亲属的估计、医护人员的意见等都不如病人的主诉可靠, 不能代替病人所言[2], 故对疼痛程度的评估要进行个体化评估, 认可病人诉说疼痛的感受程度, 正确的评估疼痛, 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 才能及时得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本组中曾有7例因护士对病人疼痛的评估低于病人的自我感觉以至延迟应用止痛药, 最后不得不采用静脉止痛。

4 正确认识疼痛

因疼痛不敢咳嗽可引起肺不张, 因疼痛不敢活动可致肢体僵硬、萎缩。术后疼痛还会引起内脏反应, 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等, 同时由于肢体受伤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 加重受伤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水肿, 又可引起体内蛋白质合成缓慢, 分解加速, 不利受伤部位及手术切口愈合, 同时疼痛还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在过去, 医务人员对病人诉说的疼痛程度往往不重视, 认为骨折或手术后造成的疼痛是必然的, 忍一忍就可以了, 甚至有时认为其小题大做, 有时担心病人用麻醉止痛药会成瘾产生依赖性, 而尽可能拖延或不给止痛药, 在镇痛处理中产生消极的态度[3], 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 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这种对疼痛的陈旧观念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有些病人害怕麻醉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及上瘾而拒绝使用, 应向病人讲解麻醉止痛药的作用, 告之止痛药上瘾率极低, 止痛后能有利于机体早日活动, 减少骨折并发症, 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美国在一次调查中, 有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病人中, 仅有4例成瘾[4]。

我院每个月做200多台骨科手术, 从没有发生过麻醉止痛药成瘾现象, 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物用量的病人当作成瘾, 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

5 解除疼痛

免除疼痛是病人的权利, 病人应报告疼痛, 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5]。对疼痛性质明显, 原因清楚的手术切口疼痛, 应给病人采取预防性用药, 定时用药, 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据报道, 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 镇痛效果好[6], 目前临床上骨折病人不疼痛是不现实的, 只是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 每一个护士都应该对疼痛病人具有同情心, 认可其疼痛, 把自己作为一个病人去看待, 去体验, 更好地去理解疼痛本质, 从而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

6 重视各种辅助止痛方法

①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焦虑的情绪易引起疼痛加深;②指导病人变换体位, 改变姿势, 将骨折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③分散病人注意力, 如看电视或与其交谈。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用鼻深吸气, 然后慢慢从口将气呼出, 反复进行;④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 白天为防止光线照射, 可用窗帘遮挡, 夜晚尽可能关灯, 减少病房陪护;⑤调节病房适宜的温度;⑥在疼痛期间进行各种护理检查和操作时, 要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病人的配合, 动作要准确轻柔, 避免粗暴, 减轻对病人的刺激。

7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 解除疼痛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7]。正确认识疼痛, 及时有效的止痛, 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不仅有利于骨科病人早期活动, 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促进早日康复, 还可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国内尚未发展标准化的问卷作为了解护士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工具, 以及设定统一的合格率。各医院使用疼痛评估的工具各式各样, 疼痛记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一系列的因素均可影响临床上疼痛管理实践的效果, 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生存质量及满意度。因此, 将疼痛管理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Merboth MK, Barnasons.Manoging pain[J].The Fifth VitalSignj Nurs Clim Novth Am, 2000, 35 (2) :375~383.

[2]陈梅芳, 兰振琪.有关病人疼痛诉求处置的新观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7) :311.

[3]Mcmiluan SC.对护士处置癌症疼痛知识的调查[J].江明霞译.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5) :222~223.

[4]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8) :36~37.

[5]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 (1) :6~8.

[6]耿萍华.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9) :11.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篇3

方法:对120例骨科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解除疼痛,对症护理,心理疏导。

结果:患者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

结论:及时有效止痛护理能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6-0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2]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疼痛是骨科医生最常要处理的临床问题。然而由于中国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因素,疼痛的治疗常常被忽略,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是不得不忍受的。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止痛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病人和医生都应当改变传统的、消极的疼痛治疗观念,尽早、尽可能彻底解除骨科疾患所引起的疼痛。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间住院病人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0-80岁。根据可视模拟标尺法(VAS法),本组患者1-3分35例,4-6分30例,7-10分55例。经过治疗护理干预后1-3分49例,0分71例。

2护理干预

2.1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移动病人时,应帮助病人托扶固定患肢,动作轻柔,避免因活动患肢加重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2对症护理。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2.1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可促进病人的舒适与睡眠。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2.2物理方法止痛。可用局部冷敷、抬高伤肢等方法减轻伤肢水肿,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热疗和按摩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3]

2.3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音乐能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相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疼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提高生活质量。

2.4心理干预。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缓解疼痛。患者常因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積,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可提高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在治疗护理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注意移动患者时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4]

3总结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正确的疼痛评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2]段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4

骨二科

锁骨骨折…………………………………………………..1 桡骨远端骨折……………………………………………..1 股骨颈骨折………………………………………………..2 股骨干骨折………………………………………………..3 胫腓骨骨折………………………………………………..4 髌骨骨折…………………………………………………..5 脊柱骨折…………………………………………………..5 骨盆骨折…………………………………………………..7 腰椎间盘突出症…………………………………………..8 关节镜术…………………………………………………..9 全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 截瘫……………………………………………………….11 断指再植术……………………………………………….12 截肢术…………………………………………………….13 骨肿瘤…………………………………………………….14 手外伤…………………………………………………….15

★锁骨骨折

护理措施:

1、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4、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5、给药护理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6、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7、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桡骨远端骨折

护理措施: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4、患肢前臂石膏固定时,平卧以枕垫起,离床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

带悬挂于胸前。

5、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6、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7、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8、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股骨颈骨折

护理措施:

1、股骨颈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2、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6、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7、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

通畅。

8、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股骨干骨折

护理措施:

1、股骨干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2、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6、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7、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8、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

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

6、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胫腓骨骨折

护理措施:

1、胫腓骨骨折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6、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7、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8、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髌骨骨折

护理措施:

1、髌骨骨折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6、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7、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8、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脊柱骨折

护理措施:

1、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维持复位角度,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4、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同时翻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6、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预防逆行感染。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7、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种急救用品。

8、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9、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大便失禁者,做好会阴部护理。

10、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安心养病。

健康指导:

1、脊柱骨折尤其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严重、病程长、恢复慢,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属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知识。

3、便秘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发现潮湿及时更换;卧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做到肩、髋呈一直线,避免脊柱扭转;每日按摩受压处2~3次。

5、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

6、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换内裤。

7、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应深吸气,并收腹后重咳,将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后给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扣拍;痰多难咳时,配合雾化吸入。

8、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9、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骨盆骨折

护理措施:

1、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牵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3、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4、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

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8、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9、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10、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健康指导:

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5、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措施: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4、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5、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6、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7、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8、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9、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

2、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3、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4、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5、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关节镜术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术后有一段时间不能行走,以后需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

2、按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护理。

3、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心电图、患肢的X线片。

4、手术野皮肤准备:患侧肢体切口的上、下20厘米处。

5、手术前一天,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皮试。全身清洁。手术前晚10小时禁食,12小时后禁水。

6、手术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及治疗。

二、术后

1、腰麻后护理常规。

2、卧位:术后6小时平卧位,头侧向一侧。

3、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抬高患者一般用枕头或软垫,使患肢抬高约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减轻肿胀。

5、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位清洁。

6、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术后第二天开始作抬腿运动。

2、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作膝关节伸屈练习,过早会加重关节腔积液。

3、应早期下地活动,但不能过早负重。

★全髋和人工股骨头换术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骨外手术手术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前常规护理。

3、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尿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脑部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4、术前2-3天开始按医嘱给抗生素。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上至剑突下,下至膝关节以上,前面超过腹中线6-7厘米,后面超过椎柱6-7厘米。

二、术后

1、按硬膜外或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2、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6周内避免做如内收、屈曲动作,以防髋关节的脱位。

3、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及局部切口出血情况。

4、切口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老年人皮肤易收到胶布粘贴而过敏、破溃,注意保护皮肤。

6、预防并发症及感染

(1)为预防肺炎、肺栓塞及血栓性静脉炎,鼓励患者利于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身躯,以促进呼吸及血循环。

(2)预防尾骨部褥疮,经常保持床铺平坦、干燥、清洁、无渣屑。(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冲洗。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后既可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骨四头肌。(2)6周内忌屈曲、内收和内旋,可在两下肢中间放软枕1只,以防止髋关节脱位。

(3)6-8周后可下床,适当负重,防止摔倒。

2、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术后6周内应嘱患者不能将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3个月内不能坐矮小凳,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

★截瘫

护理措施:

1、按脊柱疾病与手术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卧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定时翻身按摩,防压疮。

4、遵医嘱补液与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高位截瘫者,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的改变,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备齐旁氧气与吸痰装置不良好状态。行气管切开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6、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对于高位截瘫或四肢瘫痪患者,在患者主动咳嗽时,双手随患者咳嗽的节奏,按压其腹部,以便膈肌上抬,协助咳嗽。必要时叩背,雾化吸入,以预防坠积性肺炎。

7、夏季尽量置患者于空调房内,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冬季注意保暖,防冻伤;使用热水袋时,温度应低于50℃,防烫伤。

8、持续行牵引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9、留置导尿管者,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尿道口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2-3周后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防膀胱挛缩。同时逐步训练膀胱的反射和自主性收缩功能。

健康教育:

1、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粗纤维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定时按摩腹部;3日未解大便予以处理;大便失禁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按摩四肢肌肉,活动各关节,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断指再植术

护理措施:

1、按骨科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环境:病室整洁,保持空气流通,控制探访人员,防止交叉感染。紫外线消毒房间,每日1_2次,室温控制在24_26℃之间。

3、绝对卧床休息2_3周。

4、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神志的变化,注意出入量的变化。

5、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位或略高于心脏水平,严密观察局部血循环、主要观察患肢肢端颜色,皮肤温度等,遇有皮肤苍白或暗紫色,指腹压陷或肿胀,皮温下降,皮纹加深者立即报告医生。

6、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注意患肢保暖,冬天可加棉套或在保护架下盖好被子保温,局部可用烤灯照射再植的肢体,注意防止烫伤。

7、高位断肢者严密观察肾功能情况,注意尿比重、PH值及尿量变化,及早发现和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毒血症的发生。

8、妥善固定麻醉导管,保持无菌通畅,按医嘱定时从臂丛麻醉导管或硬膜外管注入0.25%丁卡因达到血管扩张、止痛、止血的作用

9、按医嘱使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用药期间有无血凝、血便、呕血以及其他脏器出血现象。并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

10、抗凝药物给药时间和计量用严格准确。滴注肝素野,要经常检查滴速,要求24小时内平均间歇交替滴注,保持肝素化,以达到抗凝治疗的目的。

11、严谨用血管收缩剂,避免使用对静脉有刺激的药物。严谨在患肢行静脉注射,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

健康教育:

1、肢体成活2周后,鼓励患者做主、被动功能锻炼,可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下床时注意抬高患肢,以防下垂性水肿,下肢再植者不宜早期下床,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及上身活动。

2、对病人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其顾虑,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早日恢复健康。

★截肢术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按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耐心向患者说明截肢的必要性,解除思想顾虑。

3、外伤患者按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护理。

4、指导则其手术患者进行手臂拉力锻炼及使用拐杖。

二、术后

1、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床头备止血带或沙袋,密切观察残端渗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3、置残肢端于伸直位,必要时以夹板或牵引固定防止关节屈曲挛缩。每日观察残端皮肤,不可在残端上贴胶布。

4、出现残端疼痛或幻觉痛,先行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或针刺疗法,尽量避免使用易成瘾的止痛药。

健康教育:

1、切口愈合后,进行残肢锻炼,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残端,并可装配临时性义肢。

2、出院指导:定期门诊复查,观察残端情况,6个月后安装长期义肢。

★骨肿瘤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重视心理护理。

3、体位:恶性骨肿瘤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局部及其肢体负重而致病理性骨折。

4、疼痛护理:(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2)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止痛剂。

5、肿瘤局部护理:不用力按摩与挤压,不热敷与理疗,不自涂刺激性药膏。

6、化疗、放疗者,按其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其中截肢术按其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1、不可用力按摩与挤压,不热敷与理疗,不自涂刺激性药膏。

2、避免负重,注意卧床休息。

3、做好心理护理,多于患者谈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

★手外伤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按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配合医师为患者迅速行加压包扎止血。

3、积极进行术前护理。

二、术后

1、按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维持患者功能位固定。

3、提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5-10cm,观察手部血液循环情况。

4、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止痛及扩张血管药物,以减轻疼痛,预防血管痉挛。

健康教育:

1、对行手部肌腱修复或肌腱转移手术患者,注意维持手指在修复肌腱松弛的位置。禁止被动牵拉术指。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篇5

(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2)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肢体手术者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

回流,减少肿胀;

(4)疼痛是根据病情予适量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5)术后病人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

气后可进流食;

(6)观察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

除伤口引流管;

(7)病人如装有PCA,应将其放置在可及的地方以便使用,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一次,其

镇痛效果更好;

(8)如装有自体血回输器装置,应在10小时之内将血回输完毕;

(9)颈部手术7日拆线,其他12—14日内拆线;

(10)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②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康复;③修养环

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注意预防外伤;⑤定期门诊复查。

2.骨牵引病人的常规护理?

(1)严密观察患肢血循及其活动情况,观察内容包括: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动脉的搏动和指端的活动;

(2)保持有效的牵引,根据病人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

(3)牵引时要保持病人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

(4)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5)骨牵引病人要保持针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牵引处不需盖任何敷料,每日滴75%酒精两次;

(6)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7)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3.简述石膏病人的护理措施?

(1)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流及淋巴液的回流;

(2)严密观察固定肢体末端雪循,发现肿胀、麻木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握,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4)随时听取病人主诉,如石膏内某一点疼痛,应及时检查处理,切不可忽视,以免发生局部坏死;

(5)用嗅觉进行观察,如有腐臭味,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石膏内有伤口者,应及时观察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继续渗血,应在石膏上沿血迹做一标记,并不断观察;

(7)解除局部压力,可在局部开窗;

(8)鼓励病人做石膏内的肌肉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

(9)禁止使用硬物抓挠石膏内皮肤,以防皮肤损伤;

(10)保持石膏的整洁,避免污染,严重污染者应及时更换石膏;

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6

剧烈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故需关心病人、观察病人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本文将我院外科2011年8月至12月,对63例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9-72岁。

手术类型:腹部手术29例,骨科手术15例,其它手术19例,术后疼痛1-3天减轻者60例,占95.2%,4天以上减轻者3例,占4.7% 。

2结果。

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切实有效的术后监护,预见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使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得到了较好的休息。

护 理

1疼痛的评估

1.1疼痛程度的评估

1.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1]﹙VRS) 疼痛分成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

每级一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此法最简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

1.1.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1](VAS) 在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直线,两端分别标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起点到记号点的距离长度(以㎝表示),即为评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此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疼痛的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使护士能较确切地掌握病人疼痛的程度,而且也有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1.1.3监测病人的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体位等可间接了解疼痛程度。

1.2疼痛时间评估

1.2.1与手术时间有关: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疼痛持续时间短。

1.2.2与手术大小有关:手术大,组织创伤大,疼痛持续时间长。

1.2.3与病人个体差异有关:同种大小手术,手术所用时间相同,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不同。

1.3疼痛因素的评估

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后体位限制、各类管道的刺激、排尿及排便异常、炎症及感染、咳嗽及变换体位等一些基本活动也可引起疼痛。

1.4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估

疼痛的心理反应受个体因素、既往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以及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噪音、强光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疼痛的感受。

2护理措施

2.1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2.1.1害怕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2.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对术后疼痛评估未引起护士的重视,不能正确地使用上述疼痛评估方法。

2.1.3害怕药物副作用:病人害怕镇痛药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术后恢复减慢及记忆力减退;医务人员害怕镇痛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2.1.4 病人的自闭心理:病人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愿将疼痛告知他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坚持自己忍耐。

2.2实施

2.2.1非药物方法

2.2.1.1解除病人焦虑: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

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治疗都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嘱其精神放松;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如交谈、看电视、听音乐、轻轻按摩病人皮肤、深呼吸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治疗时间集中,动作轻,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保证病人休息。

2.2.1.2 舒适的体位:颅脑手术:术后无休克或昏迷的病人可采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手术: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脊柱手术后病人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放置各种管道者,体位在感觉舒适的同时,还应保持引流管正确放置,防止脱出、扭曲。

胸腹部术后应佩戴胸腹带,保护切口,术后为预防不适及并发症,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渣屑,也有助于减少刺激,增加舒适感。

2.2.1.3严密观察病人,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及引起疼痛的原因:如排尿不畅引起的尿储留,因卧床肠蠕动减慢引起的腹胀、腹痛,四肢术后肢体制动、体位不当引起的胀痛,未及时更换体位引起的压迫痛,引流管放置不妥随翻身引起的疼痛等,对这类疼痛,及时解除引起不适的原因,疼痛就会缓解。

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时,疼痛逐渐加剧;全麻病人在术后2-6小时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小时最明显,24-72小时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应早期配合医生治疗。

2.2.2药物方法

2.2.2.1更新观念,提倡预防性用药,选择有效镇痛措施,切实缓解疼痛。

使用药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内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2]。

可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镇痛、止痛类药物,必要时肌注哌替啶等,可有效控制切口疼痛。

2.2.2.2大手术后1-2日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进行止痛。

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膜外最为常用,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等。

PCA使用时机和剂量在麻醉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能满足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的.镇痛要求,避免疼痛和镇痛大幅度波动,病人有一种主动参与感,有利于全身情况的恢复。

2.2.2.3注意用药后病人反应:疼痛减轻程度,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小 结

术后疼痛临床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及预后,医护人员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疼痛,正确的评估疼痛,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前提,综合护理确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反复率低。

这对于做好术后的病人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

[2]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0. ?

★ 核医学科护理工作总结

★ 护理工作总结

★ 信息科工作总结

★ 行政科年度工作总结

★ 科护士长工作总结

★ 医务科年终工作总结

★ 设备科工作总结

★ 品德科工作总结

★ 老年科护理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 意识不清不能进行问卷调查, 和其他沟通障碍人群。将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80例。其中男88例, 女72例;年龄15~83岁, 平均 (49.34±11.45) 岁;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学118例、大学以上2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 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物, 观察组实施下列疼痛综合护理。

1.2 1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 询问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对待及解脱的, 以便准确的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在巡视过程中, 留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 对其疼痛程度做及时关注和了解, 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 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2健康教育

编制疼痛健康教育处方, 使患者能够了解骨折手术目的、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疼痛自评、对非药物和药物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识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科学方式[2];讲解正确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并适时予以指导。

1.2 3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伤害所致, 因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落及对伤情恢复的担忧, 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干扰[3], 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知识构成、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主要以情感抚慰和相关疑虑的解答为主, 态度亲和, 充分考虑患者感受, 运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

1.2.4 舒适护理

为骨折患者提供安静的病区环境, 放置绿色植物以保持空气清新, 病房整体保持较高整洁度, 术后体位和疼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指导患者摆放并维持正确舒适的体位, 以缓解疼痛, 或在伤椎处放置垫枕, 使脊柱过伸;指导骨折患者放松肌肉, 保持髋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势;建立翻身按摩卡, 每2 h进行1次翻身, 按摩时轴向翻身, 避免脊柱发生扭转而加重疼痛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4]。各项护理操作轻柔进行。

1.2.5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如调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 酌情给予使用镇痛药物, 告知患者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镇痛剂, 可提高痛阈、抑制情绪、有效缓解疼痛, 且不会成瘾[5], 有利于康复。

1.2.6 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 尤其是四肢手术后手术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坏死, 可使四肢高度肿胀, 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 从而产生胀性疼痛, 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1.3 观察指标

(1) 术后1 d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判断[6]; (2) 夜间睡眠时间; (3) 镇痛药物应用; (4) 疼痛控制满意程度; (5) 医疗效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 (4.05±1.45) 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 低于对照组的 (6.11±1.32) 分、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夜间睡眠时间为 (7.22±1.50) h、疼痛控制满意率为93.75%、医疗效果满意率为98.75%, 高于对照组的 (6.03±1.29) h、75.00%、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骨伤科患者治疗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手段, 疼痛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 疼痛是患者机体本能反射机制, 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 所有患者均会经历, 具有防御和保护性的功能[7], 然而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强烈的急性疼痛, 属于恶性刺激, 会使机体发生病理反应, 比如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等, 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影响骨折的恢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8]。疼痛与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组织释放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引发疼痛的物质, 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后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 例如患者心理情况、对疼痛的认知、疼痛阀值等不同均会导致疼痛程度有所差异, 而疼痛护理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主观影响因素来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术后镇痛与处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疼痛问题给予正确处理, 不但要运用有效的镇痛技术, 同时要加入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10]。首先要有完善规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 运用疼痛评估来确定患者疼痛情况, 而后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 让疼痛控制在患者认为微痛或者无痛的情况下, 保证患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受力, 顺利舒适的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配合疼痛治疗护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知度, 提高了疼痛评分的准确度, 改善创伤手术疼痛控制效果, 通过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来降低相关疼痛干扰因素, 两者对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 可减少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促进疾病康复, 轻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能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刺激, 提高骨折康复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 降低疼痛程度, 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的意义, 是不断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 (4.05±1.45) 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 低于对照组的 (6.11±1.32) 分、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夜间睡眠时间为 (7.22±1.50) h、疼痛控制满意率为93.75%、医疗效果满意率为98.75%, 高于对照组的 (6.03±1.29) h、75.00%、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骨科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8

【关键词】 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52-01

绝大多数骨科疾病都伴有剧烈的疼痛,这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同时又是共有特征。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疼痛提示人的整体性或者个体的防御功能受到侵害,常伴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100例骨科患者,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41.2岁。其中手术后伤口疼痛20例、急性缺血性疼痛例11例、炎症性疼痛19例、因异物刺入皮肤引起疼痛27例、外伤性疼痛23例。

2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轻度疼痛:抗炎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非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中度疼痛:可选用如布桂嗪、可待因、氨酚待因之类的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如派替啶、吗啡之类的强阿片类药。对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或者疼痛较剧烈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

(2)技术性镇痛:红外线、微波、温泉浴、冰敷、热疗、冷疗、理疗等。

3.护理方法

(1)统一思想。在骨科科主任及护长的引导下,组织学习研讨建立疼痛护理工作模式,邀请疼痛治疗专家集中给护理人员讲授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评估与干预、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人文关怀及疼痛控制理论、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护长还应该不忘调动护士积极性,运用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护理业务查房、病例讨论、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落实管床责任制,管理好自己所管的患者。疼痛管理工作由主任、护长、主管医师、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护理方面对人员的安排、分工与职责进行明确,并组织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护士长通过审核护士主动进行疼痛评估的情况、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无痛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及调查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等,综合评价護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改进,使各层次护士在疼痛护理工作中各尽其能。

(3)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护士在护理骨科患者时,一般不强调疼痛的程度,只是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有疼痛时也让患者尽量忍,忍不了再用止痛药,而不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包括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重要性及方法,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药、疼痛的认识。同时向患者致以问候。我们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精心地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护理,合理地制定护理计划。当患者感到忧虑、无助的时候,我们的护理人员应该用真情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他们交心谈心,主动向他们问寒问暖,让患者能够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担忧和疾病的困扰;当患者没有家属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帮助他们买饭菜、打开水,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那些经济特困难的患者,还应该先为他们垫付医疗费,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来照顾,先治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在落实管床责任制过程中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首先,工作中贯穿护理程序,认真进行评估、教育、实施、评价。对每个患者入院时派发测量疼痛尺,开始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对8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首次疼痛及心理评估,教会疼痛尺的使用,同时给予疼痛教育;其次,按照制定的疼痛护理指引,对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进行系统、持续、动态评估其疼痛情况,深入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针对不同患者一方面进行相应的疼痛健康教育,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另一方面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措施后评价护理效果。再次,医护间互相配合,护士进行正确、规范、全面、评估后,应用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并与管床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其中规范实施超前镇痛对术后的患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按时给药,大大避免了患者受疼痛的影响,利于患者夜间休息;也减少护士夜间执行临时止痛药物的频率,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此外,围绕专科特点,专业用心护理。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注重患者主诉,并加强巡视,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对一些需要吻合血管的手术如(皮瓣、断指再植)的患者,以免术后的患者疼痛引起血管痉挛,影响手术成功率。

3.结果

100例骨科疼痛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平均为2.24分;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4.讨论

笔者认为,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大大减轻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和患者的痛苦,这对于骨科患者的痊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医院护理工作宗旨,制定医院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评估检查疼痛护理质量,针对存在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金凤. 26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09,(21):162-168.

[2] 王战如. 浅谈30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05):134-137. 

[3] 何素英. 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J].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02):163-165. 

[4] 于淳. 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 2010,(17):168-169. 

[5] 徐志慧.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0,(06):170-174.

上一篇:烈日垂钓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舞蹈社会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