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2024-06-05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通用11篇)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1

摘要:对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8%,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8%;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肥胖、贫血、术后咳嗽、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细菌感染等;建议加强术后护理, 如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保持病房通风无菌环境、密切观察病情、外阴清洁护理、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等措施, 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是否如期愈合良好是产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腹壁切口愈合障碍, 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 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为此,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剖宫产术与妇科腹部手术出现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进一步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诱发因素, 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病例2000例, 其中剖宫产术病例和妇科腹部手术各1000例。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通过病例分组对照法, 将研究病例分成剖宫产手术病例组和妇科腹部手术病例组进行统计, 分析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数;通过查阅资料法, 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1.3 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 切口愈合等级如下: (1) 甲级愈合:愈合优良, 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 乙级愈合:愈合欠佳, 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 需切开引流。根据切口愈合分级标准, 乙、丙级视为切口愈合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选用率、构成比等相对数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取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比较

1000例剖宫产病例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8例, 发生率为1.8%;10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8例, 发生率为0.8%。经χ2检验比较,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1。

2.2 切口愈合不良原因

对2000例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6例病例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进行分析, 得出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五种, 其中24例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 15例伴有过度肥胖, 11例伴有贫血, 6例伴有术后咳嗽, 1例伴有细菌感染;剖宫产术与妇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诱发因素基本相同。详见表2。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

从研究结果分析得出, 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剖宫产手术较妇科腹部手术更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原因可能是孕妇更容易出现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 如过度肥胖、贫血、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细菌感染、术后咳嗽等。

3.2 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

在18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剖宫产病例中只有1例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其余均为非感染因素, 提示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切口愈合障碍在术后更值得注意。有研究表明, 非感染性切口裂开, 原因可以是切口张力性因素、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及切口缝合技术的欠缺[1]。如本研究中的肥胖、术后咳嗽导致腹部切口张力大;贫血、伴有糖尿病等合并症或者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时导致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 正是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诱发因素。此外, 大量资料还表明, 手术止血不良、血肿形成、缝线过密、异物 (缝线) 、破膜时间延长 (>24h) 、产程延长 (>12h) 、羊膜腔感染、手术时间过长 (>1h) 、急诊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者[2]。针对诱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除了关注术前、术中医疗技术的正确实施以外, 术后护理也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加强术后针对性护理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3.3 术后护理对策

为降低临床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应在剖宫产术后加强以下护理措施:

3.3.1 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很多产妇术后因为过于关注和照顾新生儿而忽略了自身的术后康复, 因此在术后护理时应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如安抚产妇不安情绪、鼓励多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防止因为术中出血继发进一步的贫血, 造成低蛋白血症而影响蛋白和胶原的形成, 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指导正确哺乳、注意外阴清洁等, 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3.3.2 保持病房通风无菌环境

产妇的病房容易因为进食、哺乳、恶露等导致环境污浊、气味难闻, 应加强通风、空气对流, 定时进行病房紫外线消毒, 保证病房的卫生、无菌。

3.3.3 密切观察病情

剖宫产术后产妇容易发生腹胀、便秘、咳嗽等影响切口张力的因素, 尤其是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患者更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得到积极处理。

3.3.4 外阴清洁护理

部分产妇术前可能因为产程延长或者破膜时间长而容易导致细菌上行感染, 所以术后应加强对外阴的清洁、消毒, 避免发生感染性因素诱发切口愈合不良。

3.3.5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

针对特别肥胖的患者, 术后可以常规进行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 促进切口愈合, 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岳天孚, 刘晓敏.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1) :709.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32.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2

主: 各位老师,下午好!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我们向大家展示的是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查房请大家多多指导。首先,我们请管床护士向大家介绍一下病人的基本情况。

答: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病人的基本情况:28床,马梅林,女,26岁,G1P0孕40+1周,枕左,胎心音136次∕分,于2012-12-17 08:00入院,既往无传染病史,无异常孕产史,无手术史,于2012-12-18 08:30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遵医嘱于09:00在硬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10术毕返房,生命体征平稳,新生儿情况良好,该产妇现术后第二天。

主: 以上是病人的一般情况,目前产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们进行相关的产科护理体检。头发干燥无异味,面色正常,口唇红润,皮肤清洁。双侧乳房稍胀,乳头无凹陷,有乳汁分泌,腋窝无淋巴结肿大,腹部: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无红肿,无渗出,子宫复旧好,宫底脐下2指,恶露为血性、量少,无异味。(卷尺)尿管在位引流畅,尿液清。双下肢活动自如,新生儿面色红,哭声响,脐部干燥无渗出,无红臀及尿布疹。体格检查完毕。

主: 目前就该产妇而言,有哪些主要的护理诊断?

答: ①疼痛:与腹部切口和子宫收缩有关。②睡眠障碍:与疼痛和 新生儿哭闹有关。③母乳喂养无效:与母乳供给不足和喂养技术不成熟有关。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产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和活动减少有关。⑤知识缺乏:缺乏母乳喂养和剖宫产护理的相关知识。

主: 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护理措施? 答: ⑴ 一般护理:提供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保证产妇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加强营养,给予半流质饮食,促进乳汁的分泌。鼓励产妇术后尽早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⑵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腹部切口的护理。注意阴道流血的情况。

⑶ 乳房护理:保持乳房清洁、干燥,指导产妇正确哺乳。⑷ 尿管护理:保持尿管在位、通畅,每日尿管护理2次。⑸ 心理护理:观察产妇心理活动,发现异常及时沟通,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⑹ 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知识的补充。科学“坐月子”的指导。主: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我们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价: 答: ①疼痛明显好转。②产妇充足的睡眠。③母乳喂养有效。④产妇未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⑤产妇获得相关知识。

主:⒈ 剖宫产术后6h就可在床上多做翻身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尿路感染,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当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时 发生虚 脱、低血压性晕厥,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答:

当产妇第一次下床活动时应嘱其先在床旁坐十几分钟,再扶其下床站立、活动。体位应由卧→坐→站慢慢地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产妇跌倒而造成不必要的伤痛。产妇晕倒后立即把病人扶到床上,平卧保暖,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饮温红糖水,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主:⒉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我们如何做好导管的护理?

答:

妥善处理好各种导管,首先是输液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脱落、红肿、渗出。输液卡药物名称、剂量、滴速是否相符,尿管是否通畅,尿色、尿量是否正常。一般手术后3天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注意能否自行排尿。

主:⒊宫底高度是反映子宫复旧情况的良好指标,我们如何判断子宫复旧良好?

答:

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宫底高度通常在平脐或脐下一指,产妇术毕返房接待时应一定触摸产妇腹部,若发现产妇腹部有个硬包块,轮廓明显,说明子宫收缩佳,一般术后出血的机率很少;若腹部摸不着硬包块,软软的,或腹部轮廓包块不明显者,说明子宫收缩不佳,我们在护理时应高度重视,立即按摩子宫,同时遵医嘱用缩宫素静滴以保证子宫的收缩,直到能触摸到明显的子宫轮廓为止,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主:⒋乳房肿胀是产妇产后常见的护理问题,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 理?

答:

首先,我们加强产前宣教,产后指导今早哺乳。热敷双侧乳房,做环形按摩,促进乳腺管通畅,也可服用一些散结通乳的中药,必要时与催奶师取得联系,协助通乳。

主:

⒌产后出血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遇到产妇产后出血该如何进行处理?

答:

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我们立即通知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给予开发静脉,备血,配血,输液,吸氧,配合医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原因,配合治疗,纠正休克。抢救接生,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主:

⒍新生儿喂养时,我们常说要做到“三早”、“三贴”。请问什么叫“三早”、“三贴”?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三早”指早接触,早喂哺,早开奶。早接触,生理产的婴儿出生后30分钟内与母亲皮肤接触,同时进行早吸允30分钟,剖宫产的婴儿在手术室行脸对脸接触,回病房后进行约母亲皮肤接触并早吸允30分钟早开奶。“三早”的意义是:鼓励和支持乳母树立纯母乳喂养的信心,更有效的降低新生低血糖的发生率,保证婴儿健康成长。母婴“三贴”:哺乳时,母亲和新生儿要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主:

⒎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4天消退,这就是常见的生理性黄疸。何谓病理性黄疸?如何处理? 答:

病理性黄疸有一下特点: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µ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护理措施有:密切观察病情,调整喂养方式,奶量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予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给予酶诱导剂,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主:

我们对剖宫产术后病人出院时如何进行康复指导?

答:

饮食指导:干稀搭配,粗细搭配,注意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进食有营养的汤类饮食,合理安排膳食。

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身体的塑形恢复。

母乳喂养指导:纯母乳喂养4~6个月。

计划生育指导:产后42天门诊检查,落实节育措施。张:

以上你们所讲的内容都非常详细,我想补充的是:如果新生儿在哺乳过程中发生呛咳、窒息,我们必须立即侧卧位,清理呼吸道、拍背,刺激足底。若患儿面色好转,哭声响亮,则继续密切观察,否则立即转儿科进一步治疗。

主:

剖宫产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篇3

剖宫产术是由于产妇产道异常、胎盘异常、子痫、先兆子痫、心功能3级以上、瘢痕子宫、35岁以上高龄产妇、胎儿较大的臀位等原因使胎儿无法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由于产妇待产时精力和体力的大量消耗,加之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容易产生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甚至肺栓塞、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以及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远期后遗症。所以剖宫产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2000~2010年收治实施剖宫产产妇256例,现总结如下。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向患者介绍病室及手术室环境,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及简要的手术经过、麻醉方式及术前、术中配合要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紧张、恐惧情绪,安慰并鼓励产妇,使其增加手术信心、积极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睡眠充足。指导缓慢深呼吸或松弛术,教会床上排便及翻身技巧,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证足够营养,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择期剖宫产术前1天,嘱孕妇沐浴,更衣、洗发、修剪指(趾)甲等,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

注意宫缩、胎心音、血压、体温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前尽量避免阴道检查。早期破膜宜及时使用抗生素。做好母婴治疗用药用物准备,例如婴儿气管插管、氧气、暖箱等。备好新生儿用品。

对择期手术的产妇,术前1天给予安定5mg口服;急症手术,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0.1g,以稳定情绪。术前禁用吗啡、杜冷丁等呼吸中枢抑制剂。

其他准备工作:签署手术协议书,做必要的药物皮肤试验,落实节育措施等。对高危孕妇术前足够的血量。

术后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由于剖宫产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好安慰和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理解与配合。要保证记录的及时、完善、真实、准确,不能出现涂改伪造,因治疗记录既可以给下一步治疗护理提供信息,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同时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使急诊工作畅通无阻。

病室环境保持安静清洁,避免声音干扰。术后6小时帮助产妇翻身;术后4~6小时用温热毛巾擦拭产妇骶尾部皮肤并协助产妇活动臀部和双下肢。术后第2天指导产妇主动翻身,取头高脚低位或半坐位,术后第3天指导产妇采用侧身方式起床。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留置导尿管者应将引流管固定在床边。一般剖宫产术后24小时即可拔管,拔除后3~4小时应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鼓励产妇下床排尿,防止尿潴留,必要时用诱导排尿法处理。保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绝对卧床,吸氧,出血期间严格禁食,重点关注患者安全,如防跌倒、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剖宫产患者由于消耗大,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鱼汤、果汁等,避免刺激性及甜食,每次鼻饲先用温水冲洗管腔,并抽吸胃液,鼻饲每2小时1次,200ml/次,6~8次/日,温度39~41℃,鼻饲后用温水冲洗管腔,以防堵塞胃管。以上饮食干预1次/日,每次15~30分钟,连续1个月。

术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剖宫产的患者较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压痛、水肿等情况。要向患者讲明下床活动的意义,根据产妇病情的轻重和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护士应向产妇告知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患者采用正确舒适的哺乳姿势和哺乳方法。具体方法为产妇取90°左右侧卧位,枕头垫高。双腿屈膝,婴儿侧卧位且嘴的高度和产妇同侧乳头平行。监督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早哺乳。术后30分钟用热毛巾擦洗产妇乳头并让新生儿尽早吸吮。

讨论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导致很多产妇存在焦虑情绪。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的作用已越明显。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传统的常规护理已满足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而积极地护理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体会就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为患者着想,对待患者有充分的耐心、爱心及细心,尽可能使患者身心愉悦。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導,可使产妇有效地放松精神,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2 严小娟.浅谈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94-95.

3 王元华,马跃玲.剖官产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7,44(9):64.

4 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4):90-92.

5 胡鸿飞.不同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O1O,16(15):11-12.

6 堵敏芳.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620-621.

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4

1 一般护理及观察

1.1 床边交班。

产妇术毕回病房时, 值班护士须向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详细了解麻醉方式及术中情况, 检查腹部刀口、阴道流血情况, 背部麻醉管是否在位或镇痛泵使用情况, 输液管道及留置尿管是否通畅等情况, 给以首次按压宫底后腹部放置砂袋, 及时为产妇测量血压、脉博、体温、呼吸, 观察产妇的呼吸频率与深度, 详细记录观察资料, 指导产妇及家属婴儿的母乳喂养方法、姿势技巧及婴儿卧位等常识, 告知产妇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1.2 体位。

根据麻醉方式, 协助产妇取不同的体位, 全麻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1], 稍垫高一侧肩胸, 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 硬膜外麻醉加腰麻者, 去枕平卧6h[1], 6h内避免抬头, 防止术后头痛, 6h后枕枕头, 改为自主卧位并两侧交替, 协助产妇每1~2h翻身一次, 10~12h取半卧位, 以利改善通气功能, 使腹肌松弛, 减轻刀口疼痛, 利于恶露排出, 24h拔除尿管后适量下床活动。

1.3 饮食。

术后6h内禁止饮食, 6h后可饮少量温开水。近年来, 国内许多专家经过临床验证, 剖宫产术后早进食利大于弊[2], 因为接受剖宫产的产妇绝大多数都是消化系统功能正常、腹腔无病变的产妇, 加之随着手术与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 手术时间越来越短, 腹腔暴露时间缩短, 而且在手术中一般仅接触胀大的子宫, 很少直接刺激肠管, 因此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不必完全遵循一般腹部手术的进食要求, 可以将进食时间提前到手术后6~8h左右[3], 因为6~8h后麻醉作用消失, 产妇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开始逐渐恢复, 产妇进食, 既能通过咀嚼运动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 又使食物本身直接刺激胃肠道,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开始可以进少量清淡流质饮食, 如粥、米汤、鱼汤、藕粉、蛋花汤等, 要切忌喝糖水、牛奶、豆汁, 忌食甜食, 待肠蠕动恢复后进半流质饮食, 排气后进普食, 饮食宜选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3], 并加以调配成平衡饮食, 保证足够的粮谷类食物、家禽肉类、鱼类等动物食品及豆制品、绿叶蔬菜, 还应根据个人口味荤素、粗细、稀稠合理搭配。

1.4 病情观察

(1)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产妇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 术后2h内应每30min按压宫底一次, 若发现阴道流血多应及时通知医生, 配合医生查找原因, 子宫复旧欠佳, 有否尿潴留等, 应正确处理, 按摩子宫或挤压宫底, 配合医生应用子宫收缩剂及止血药物等, 并守护在床旁每10~15min观察阴道流血及宫缩情况, 直至子宫收缩良好, 阴道流血明显减少至正常为止。 (2) 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通常每0.5~1h测量血压, 脉搏、呼吸1次, 直至平稳后改为4~6h次, 每4h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 手术后1~2日体温稍有升高, 一般不超过38℃, 此为手术后正常反应, 若手术后第3天发热, 应汇报医生并分析发热的原因, 查看腹部刀口情况及乳房胀奶情况, 若为胀奶所致的发热, 应让婴儿勤哺乳、教会产妇挤奶, 排空乳房, 加强病室的空气净化,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 观察尿量、尿色, 若尿量少、色深黄, 提示输液过慢补液不足, 若尿色为粉红色, 应及时汇报医生查明原因, 另外保持尿管在位通畅, 术后24h拔除尿管后, 指导产妇多饮水, 协助产妇尽早下床排尿, 以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1.5 保持外阴清洁。

产妇前几天血性恶露较多, 应每天擦洗外阴2次, 可用0.2%新洁尔灭棉球或2%碘伏棉球擦洗, 保持局部清洁, 防止发生生殖、泌尿系统感染。

1.6 缓解疼痛。

一般术后24h内疼痛最为明显, 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及时给予止痛处理, 如口服止痛药物、耳穴压豆止痛、肌注杜冷丁或使用镇痛泵, 同时护士应关心体贴产妇, 协助产妇置于舒适体位, 病室内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柔和,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氛围, 以保证充分休息, 在产妇舒适的状态下配合完成护理活动, 如肢体运动, 翻身活动等。

2 护理体会

2.1 护士对产妇及家属做详细的术后指导非常重要, 产妇不同于患

者, 在基层医院往往是两方家人轮流陪护, 陪人多且不固定, 对于产妇饮食及婴儿的喂养观点不一致, 护士应对每个陪人都要做详细的反复的术后指导及婴儿的喂养指导, 直至家属复述与护士指导的完全一至为止。另外, 要特别强调饮食指导, 一般传统观点误以为所有产妇都可以喝红糖水, 吃荷包蛋, 往往易导致产妇术后腹胀。

2.2 针对妊娠期有合并症的产妇,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剖腹产加子

宫肌瘤挖除术, 多胎妊娠剖宫产和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 护士要守护在床边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并反复指导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值班人员。

2.3 耐心指导母乳喂养, 产妇平卧时, 在其臂弯处放置一高枕头, 让

婴儿面向母亲侧卧即可舒适的吸吮乳头, 术后6h鼓励产妇勤翻身侧卧, 这样既可防止受压皮肤受损, 又方便喂哺婴儿, 告知产妇及家属母乳哺养的优点, 让她们了解婴儿的吸吮可以不断刺激腺垂体催乳素释放和神经垂体催产素释放, 因为这些激素前者可以刺激乳汁的合成, 促进乳汁排出;后者可以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流血。同时母乳喂养能加深母子感情, 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4 活动的指导术后根据不同时期给以相应的指导。

产妇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3], 血流缓慢, 很容易导致下肢血栓形成, 因此产妇易多活动下肢, 术后6h内应每15~30min活动双腿1次, 6h后每1~2h翻身活动1次, 24h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下床自解小便, 作适量运动, 并多摆动下肢, 但需要有家人或医护人员的搀扶, 方能被动性运动, 防止因体位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 下肢疲乏无力, 突然起床时发生头晕跌倒的情况。另外, 输液完毕即可下床活动, 对防止刀口粘连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增进食欲, 增强抗病能力;可以防止肺部感染, 增加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 促进体力恢复。

2.5 做好健康教育, 产妇出院后注意休息, 养成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

惯, 保持心情愉快, 勤换内衣内裤, 保持刀口及外阴清洁干燥, 产褥期 (42d) 内禁止性生活, 坚持避孕2年, 坚持母乳喂养, 按时预防接种, 教会产妇及家属脐带护理的方法, 每日定时消毒处理至脐带落后3~5d, 42d母子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5-226.

[2]董维新, 郑九生.剖宫手术后几种特殊并发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399.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5

【关键词】剖宫产;尿潴留;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1-01

尿潴留属于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术后腹压降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作用等具有密切关系,如处理不当,则易诱发尿路感染、疼痛加重等情况,甚至会影响产妇机体恢复与母乳喂养[1]。因此,为减小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缓解病人疼痛,增加术后舒适度,现对我院108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后拔出尿管出现尿潴留的108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排除孕前存在尿潴留病史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年龄范围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4±3.5)岁;初产妇有62例,经产妇有46例;剖宫产原因:妊娠高症42例,头盆不称32例,臀先露14例,主动要求20例;所有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均为24h。

1.2影响因素调查

对108例剖宫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别记录每一位剖宫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专业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调查如下表1所示。

表1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例数百分比(%)重视不足6257.41生理因素4844.44心理因素3936.11麻醉药物因素3229.63术后疼痛2624.07饮水不足1816.67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单一因素、多种因素都能够导致发生尿潴留,其中临床上以多种因素作用更为易见。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视不足(57.41%)、生理因素(44.44%)、心理因素(36.11%)、药物麻醉因素(29.63%)、术后疼痛(24.07%)、饮水不足等(16.67%)。

3.1.1重视不足

护理人员在产前与术后对排尿相关知识宣教不足,或产妇及家属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3.1.2生理因素

术后腹壁因妊娠时长期扩张导致产后松弛,腹压急剧减小,同时产妇腹肌、逼尿肌收缩乏力;第二产程时间过长,胎先露长期压迫产妇膀胱与尿道,使得黏膜与尿道括约肌发生充血、水肿,造成会阴部位肿胀从而影响排尿;因产后短期内体力缺乏而无力排尿。

3.1.3心理因素

产妇难以适应床上排尿,特别是在亲属及朋友面前羞于排尿,或由于产妇自身心理紧张、焦虑等情绪使膀胱括约肌太紧张,从而导致尿潴留[2]。

3.1.4麻醉药物因素

麻醉药物可造成排尿反射异常,不但能抑制中枢神经反射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及张力增大,引起输尿管平滑肌肌力提高,最终造成排尿障碍[3]。

3.1.5术后疼痛

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切口疼痛,或是因为尿路感染而引起的尿道口疼痛,产妇因害怕疼痛而排斥排尿,使得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膀胱括约肌发生痉挛,最终发生尿潴留[4]。

3.1.6饮水不足

产妇长期卧床,饮水欲望低或不饮水,膀胱内尿量积累较慢,使得膀胱输出或输入感觉下降而诱发尿潴留。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宣教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指导排尿相关知识,告知发生尿潴留不仅会对身心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增加泌尿感染概率,给生活造成不便;指导产妇学习床上排尿和使用便器的方法,使患者及家属给予高度重视。

3.2.2心理护理

入院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介绍住院环境,使其快速适应。为患者提供隐蔽方便的环境,排尿时用屏风遮挡,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应尽量回避。嘱咐患者尽量放松锻炼,并鼓励、安慰患者以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排尿的信心。

3.2.3尽早主动排尿

因麻醉镇痛原因,患者对尿意反应显著下降,再加上术后疼痛,患者也不愿主动排尿。因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应尽早主动排尿,告知其拔导尿管后4h内应首次排尿是降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3.2.4誘导排尿

患者感觉排尿困难时,可采用辅助方法帮助排尿,如采用按摩法、热敷法以及冲洗会阴法等,此外还可采用中药、针刺穴位等措施刺激排尿。如有必要,则遵循医嘱实施导尿术。

3.2.5疼痛护理

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效果,在有效止痛的基础上,尽早下床锻炼、主动排尿,减少尿潴留发生。

3.2.6鼓励患者多饮水

告诉患者排尿是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尿量、排尿次数以及液体摄入量与饮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水分摄入量越多,则排尿量与排尿次数就越多。

3.2.7严格无菌操作

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管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正确进行操作流程,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情况要尽早联系医护人员。术后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护理会阴部位2次,以免发生尿路感染,观察并记录尿量及尿液颜色。

4结论

重视不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药物麻醉因素、术后疼痛、饮水不足等均会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尿潴留。因此,可采取加强宣教、心理护理、主动或诱导排尿、疼痛护理、多饮水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杨鸿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54.

[2]耿云霞.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85.

[3]陆烈红.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3-125.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及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2005~2008年, 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尿潴留41例, B超显示, 尿潴留<100ml的18例, >100ml的23例。发生于初产妇37例, 经产妇4例。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26.3岁。我们首先采用心理疏导、诱导排尿方法成功38例, 未成功的3例留置导尿管排尿。经过综合护理后及时排出尿液, 患者均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并发症导致尿潴留。

2 术前宣教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根据个体排尿习惯及心理特点, 制定个体化排尿训练计划, 对患者讲解训练的目的及方法, 在术前几天教患者做膀胱功能训练。强调排尿的重要性, 并于术前4h内定期督促检查。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术后排尿有重要作用[2]。由于术后长时间留置尿管及反复测试残余尿, 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对逼尿肌的反射产生抑制作用。我们做到与患者多沟通,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创造良好的条件及环境, 使之轻松排尿, 如听音乐、全身肌肉放松;避免患者穿衣过紧, 采取舒适体位等稳定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常规护理

3.2.1 诱导排尿法

(1)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原理, 使患者产生尿意, 促使其排尿; (2) 热敷法:将热毛巾或热水带置于患者膀胱区3~5min, 水温保持在50℃, 操作时, 注意不要刺激子宫, 避免引起子宫出血。利用热力使腹肌收缩, 腹压升高而促其排尿; (3) 热力熏蒸外阴法:患者取蹲位, 将盛有开水的水盆置于患者会阴部, 利用水蒸汽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使排尿。

3.2.2 开塞露通便法[3]

开塞露可机械性地刺激直肠壁增加肠蠕动, 引起排便, 从而刺激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松驰而排尿。患者取左侧卧位, 双腿屈曲, 放松肛门。取开塞露2支挤入肛门内, 保留15~30min。

3.2.3 针灸穴位法

取中极、透曲骨、地机 (左) 、三阴交 (右) 穴, 留针20min, 施术后40min, 患者自行排尿。

3.2.4 肌注法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可对膀胱平滑肌起刺激作用, 遵医嘱为患者为产妇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25~1mg以促进排尿。

3.2.5 留置导尿术护理

要保持会阴清洁, 每天进行2次会阴清理, 尿道口用0.5%碘伏擦洗, 最大限度降低因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对于留置导尿者不应超过48h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病因分析

(1) 腹壁由于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后松驰, 腹压下降, 无力排尿; (2) 产后由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 对充盈不敏感而常无尿意; (3) 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或害怕暴露等精神原因不能排尿; (4) 术后切口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 导致尿潴留; (5) 因担心卧床不方便排尿而饮水少, 使膀胱输入或输出的感觉减少, 导致尿潴留; (6) 由于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 降低膀胱引力而引起尿潴留; (7) 插、拔尿管操作中, 对尿道黏膜机械性的刺激或损伤, 发生水肿, 患者害怕排尿, 造成尿潴留。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病症, 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 也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 因此, 要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简单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做为医护人员, 我们既要在术前做好宣教及预防工作, 又要在术后加强病房的巡视, 发现病情, 马上处理。

总之, 护士应充分掌握这方面的新知识及新方法, 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桂华.灌肠对会阴侧切并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4) :31.

[2]弯春红.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 16 (4) :303.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篇7

关键词:疼痛,剖宫产,护理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疼痛可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烦躁、失眠、情绪低落、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甚至影响了手术的预期进行和术后康复[1]。据文献报道,临床上35%~75%手术病人经历了中度以上的疼痛[2]。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我国剖宫产率现在已达46.2%[3]。因此,做好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

1.1 与剖宫产手术有关的因素

(1)子宫收缩:剖宫产术后正常子宫收缩和催产素的应用均可产生子宫收缩疼痛,经产妇较初产妇疼痛明显,持续时间长。母乳喂养婴儿吸吮时也可引起子宫收缩痛。(2)伤口疼痛:是手术创伤带来的负反应,手术操作导致手术局部组织产生拉伤,组织细胞释放出大量炎性物质,加强疼痛[4]。有文献统计,372例剖宫产术后有87.63%的产妇均感到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5]。(3)手术切口方式:竖切口较横切口疼痛[5]。(4)硬膜外麻醉后镇痛时间短:未用自控镇痛泵的产妇疼痛时间从术后8h开始,先有不适感,12h疼痛感逐渐加重。(5)乳房胀痛和乳头疼痛:因切口疼痛没有按需哺乳,因体位限制产妇认为无法哺乳,产妇的乳头有凹陷、扁平,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乳头皲裂,未能有效的吸空,而导致乳头疼痛和乳房胀痛。(6)留置尿管疼痛:剖宫产术后一般留置尿管24h,长时间导管刺激和产妇体位改变时尿管被牵拉也可引起疼痛。(7)被动体位引起的疼痛:产妇惧怕切口疼痛,又担心输液管、导尿管脱落,不能及时更换体位,皮肤受压,肌肉紧张而导致局部疼痛,如腰部、臀部、肢体的酸痛。(8)主观因素:如心理、性格等,保持良好心态的产妇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1.2 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1.2.1 认知方面

护士对疼痛存在错误观念,许多护士认为,手术损伤造成的疼痛是必然的,忍一忍就会过去了。74%的澳大利亚护生和50%的菲律宾护生认为他们的疼痛知识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6]。国内运用Mccaffery设计的疼痛知识态度调查问卷给国内的护士调查时平均答对率为38.9%,30.5%护士认为自己的疼痛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7]。

1.2.2 疼痛评估方面

国内报道目前疼痛主动评估在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成为常规,一些护士并不了解疼痛也要评估,对评估疼痛的工具了解较少。目前国内相当多的护士是通过临床工作中获取疼痛知识的,而其中有一些局限性,如许多护士虽然能有意识地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却不知道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在国外已得到广泛使用[8]。护士有低估病人疼痛的倾向,在一项国内调查中发现,38%的护士没有意识到他们对疼痛的认识和病人是有差别的[9]。邱旭君等[10]研究显示,病人自我疼痛评估高于护士的评估,病人的自评分高于护士的评估。

2 剖宫产后产生疼痛的机制

手术导致组织创伤及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稀、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等,这些物质既可激活感受器产生痛觉,又可造成中枢敏感化,使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增加。因此,术后疼痛除手术切口对神经末梢机械性损伤引起的伤害性感受外,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11]。

剖宫产术后子宫持续收缩是术后疼痛的原因之一,因催产素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时分布在子宫体的交感神经纤维通过胸7至骶4神经根向中枢传导引起疼痛。婴儿吸吮刺激乳头时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引起子宫收缩[12]。

3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3.1 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疼痛刺激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分解代谢增加,导致高血糖、负氮平衡、耗氧量增加、体温增高,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严重疼痛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消化能力下降、食欲减退以及影响睡眠等[13]。

3.2 对心理的影响

疼痛常引起焦虑、恐惧、烦躁、情绪低落等。

3.3 对泌乳的影响

剖宫产术后疼痛可引起血浆泌乳素(PRL)的分泌减少[14]。

4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策

4.1 加强护士的疼痛教育

加强护士疼痛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控制疼痛的技能[15]。有研究显示,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从而有效帮助病人控制疼痛[16]。教育是提高护士疼痛认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能使护士不断的更新知识,掌握疼痛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2 加强病人方面的疼痛认知

有研究报道,未实施疼痛认知教育的病人疼痛认知度明显较低,认为术后疼痛应该止痛、术后止痛是有害的,出现疼痛多数人不能马上通知并且缺乏疼痛对身体影响的认识[17]。实施术前疼痛认知教育的病人对疼痛认知度、术后24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镇痛的需求明显改善。刘英等[18]研究显示,术前及术后的疼痛宣教能提高产科病人对疼痛及其控制的认知度以及病人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术后镇痛质量。牟文彬等[19]研究显示,术前疼痛知识教育有助于术后疼痛的控制和促进剖宫产术病人的康复。

4.3 重视疼痛的评估

把剖宫产术后疼痛评估作为护理常规,疼痛评估是进行疼痛控制的第一步。选择疼痛评估工具,长海痛尺是将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和语言描述疼痛评估表(VRS)相结合,用VRS对NRS的刻度进行解释、限定、综合,利用上述两者的优点,既有比较精确的0~10的刻度,又有病人易于理解的文字描述,护士对病人进行宣教也较容易,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20]。产妇大多是青年女性,长海痛尺是比较适合的,但是还有待于临床上的进一步验证。

5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5.1 做好基础护理

(1)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光线适宜,杂乱、充满噪声的环境会加重病人的焦虑和疼痛。(2)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产妇褥汗较多,需勤更换衣服。(3)给予舒适的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初次离床活动时将床头抬高45,产妇先由侧卧位变成坐位,然后再下床活动[21,22]。(4)注意伤口包扎的松紧度、伤口有无渗血、出血,护士做任何操作都要轻柔小心,避免触碰手术切口。指导产妇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留置尿管的产妇在改变体位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牵拉、压迫尿管,引起尿道疼痛。(5)关心、体贴产妇,尊重产妇,要用熟练的操作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产妇有安全感、信任感和依赖感。

5.2 乳房疼痛的护理

鼓励产妇采取坐位环抱式方法哺乳,应防止腹部切口受压。对不习惯坐位哺乳的产妇,可手把手指导产妇采取侧卧位哺乳,完整协助一次哺乳。乳头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指导并协助将乳头轻柔的牵拉出来或使用乳头保护器给婴儿喂哺,未吸完的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有乳头皲裂的产妇每次哺乳后用乳汁、鱼肝油、蛋黄油涂拭,保护乳头。出现乳房胀痛时及时按摩、疏通、吸空乳汁,避免引起乳腺炎。

5.3 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期间会导致尿道黏膜的损伤,必须每日2次消毒导尿管及尿道口,多饮水,防止上行感染。留置24h应立即拔除尿管,用一种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办法[23],用注射器为需拔除气囊尿管的病人抽除气囊内气体或液体(余0.1mL的气体或液体),夹紧尿管,待产妇诉尿急时让其稍用力排尿,气囊尿管则随尿液排出,此过程病人基本无疼痛感觉,故乐于接受。

5.4 重视心理护理

剖宫术可造成产妇高度紧张和恐惧,由于精神紧张,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代谢行为的异常改变,可加剧疼痛[24]。术前与产妇及家属建立可依赖的关系,对疼痛的规律和不舒适的原因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术后主动与产妇交谈,耐心听取其关于不适的诉说并表示理解,以减轻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造成的敏感型疼痛。

5.5 分散注意力镇痛法

分散注意力来减少药物的用量和增加疼痛控制的效果[25],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的主观评分,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最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有视觉分散法,如看刚出生的婴儿;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听力分散法,如听故事、欣赏柔和的轻音乐,护士可以适时地提供音乐或让家属下载病人喜欢听的音乐,根据病房环境播放音乐或佩戴耳机。隆玉华等[26]研究显示,让剖宫产术病人欣赏柔和的音乐可以减轻伤口疼痛,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5.6 药物止痛

利用长海痛尺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在实施非药物处理的措施下可给予药物止痛[27]。目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药物止痛有:镇痛泵自控止痛、肌肉注射哌替啶、口服止痛片等[18]。使用药物止痛后及时评价镇痛的效果,给产妇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产妇担心镇痛药物影响母乳喂养。

6 小结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篇8

关键词:剖宫产,出血,护理

剖宫产手术后易出现大出血, 甚至导致出血性休克, 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我院自2000年8月份开展剖宫产手术以来, 共做剖宫产200例, 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大出血6例, 占3.00%。经过及时发现, 积极抢救, 产妇脱离危险。现将抢救及护理, 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例, 年龄最大的40岁, 最小的24岁, 平均年龄28岁。剖宫产的原因:臀位2例、双胎妊娠1例, 胎儿宫内窘迫3例。产妇均在回病房后30min至5h内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 出血量最小的约500m L, 最大的达1500m L左右, 产妇出现烦燥, 出现汗皮肤凉湿、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尿量减少、脸色、嘴唇苍白, 因发现抢救及时, 均转危为安。

1.2 典型病例

孙XX:女, 30岁, 工人, 孕40周, 于2007年3月11日胎膜早破, 胎儿宫内窘迫, 立即行剖宫产, 手术进行顺利并安全返病房。当时血压10.7/6.7k Pa, 脉搏95次/min。1h后测血压降至6.7/4.0k Pa, 脉搏细弱108次/min, 查导尿管通而无尿, 阴道出血200m L左右, 按压子宫底, 宫底达脐上二指, 立即给予催产素20单位肌内注射, 快速点滴复方氯化钠500m L, 同时戴无菌手套, 一手按压子宫宫底, 一手置于阴道, 按压宫颈, 掏出血块量约400m L。宫缩仍不见好转, 遵医嘱准确及时静滴肝素并维持一定血药浓度, 又给麦角新碱0.2mg肌内注射, 再按揉宫底, 此时又有较多阴道流血约500m L, 立即给予409代血浆500m L静脉点滴, 5%硫酸氢钠, 继续按揉子宫, 子宫收缩好转。1h后血压回升至9.3/6.7k Pa, 脉搏弱104次/min, 血色素6.5g, 白细胞14.6×109/L。给予输同型血800m L。导尿管通畅有尿流出, 2h后血压维持在12.3~13.0/9.0k Pa之间, 子宫恢复良好, 平脐继续给予抗炎补液治疗, 7d痊愈出院。

2 抢救方法

2.1 由于产后出血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 使产妇血容量不足, 迅速进入休克状态, 因此必须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 出血性休克的冶疗首先是止血, 力争在1~4h改善微循环障碍, 以免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的损害。

一旦发现阴道出血较多, 血压下降, 脉搏快而弱, 立即按压子宫底, 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产素20单位, 促进子宫恢复。

2.2 药物治疗

肌内注射或静注催产素, 子宫仍收缩乏力者, 肌注麦角新碱0.2mg, 同时静注输入止血药物。

2.3 迅速补充血容量

若出血性休克者,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用作扩容, 给予少量生理盐水, 以备输血或输平衡液;另一条为及时输入各类抢救药品。

2.4 充分有效地供氧

有些产妇由于大量出血, 导致出血性休克, 组织细胞缺氧明显, 应充分供氧。

3 护理

3.1 产妇术后回病房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3.1.1 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术后血压与术前相对比, 若相差3k Pa, 脉压小, 心率小, 心率快而弱时, 应结合产妇的脸色、嘴唇、神志, 每10~20min测理生命体征1次,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1.2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出于剖宫产术中出血较多, 输液速度不宜太慢, 应以100滴/min左右为宜, 太慢不能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3.1.3 密切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 并固定

由于手术麻醉作用, 产妇无尿胀感, 避免导尿管阻塞或滑出引起尿潴留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出血。

3.1.4 密切观察阴道恶露量, 及时发现大出血, 及时处理。

3.2 一旦发现术后大出血, 立即按揉子宫底, 促进子宫收缩, 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并快速补充平衡液。若出现出血性休克, 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一条输血或输平衡液, 既能扩张细胞外液, 又兼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还可输注一定量的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或409代血浆等胶体液用于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容、疏通微循环, 增加心肌收缩力, 达到抗休克作用。另一条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抢救过程中当收缩压升到10.7k Pa时, 输血、输液速度宜适当减慢, 避免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3 输血前必须严格查对制度, 对所用的血液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确保患者安全。

3.4 严格掌握输血速度, 如果输入两个献血者的血液时应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 待输血器内干净,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5 在抢救过程中, 应做到沉着冷静, 动作娴熟, 忙而不乱。

3.6 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积极配合抢救。

3.7 及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解除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抢救

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变化突然患者情绪紧张家属难以接受, 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护士在抢救的时应鼓励、安慰患者, 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同时面对患者家属宣教疾病知识,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 抢救过程及效果主动做出恰当的解释和预告, 以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2]。

4 小结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如何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 应加强术后巡视,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抢救处理。

参考文献

[1]三荷莲.127例剖腹产术后的观察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2, 12:16.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320例均健康, 初产妇230例, 经产妇90例, 婴儿出生时阿氏评分8~10分, 胎龄在37周或以上, 双胎妊娠3例, 低体重儿5例, 巨大儿4例, 都实行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

2 原因分析

2.1 精神及体位因素

剖宫产术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麻外, 需要平卧6h, 因体位及活动受限, 产妇疲劳及情绪低落, 首次哺乳时有焦虑心理, 加上家属已没有耐心, 认为术后无法哺乳, 有235例, 占73%。

2.2 手术后疼痛因素

产妇因腹部切口疼痛, 哺乳时压迫伤口, 害怕影响伤口愈合, 使产妇不愿接受早开奶, 早吸吮, 使母乳喂养不能顺利进行。320例中有278例, 占86.9%。

2.3 术后各种导管

手术后有导尿管、输液管、输氧管、心电监护仪各导管连接, 使哺乳体位受限, 产妇认为已无法哺乳, 影响了按需哺乳的信心。有260例, 占81%。

2.4 喂奶姿势不正确[2]

由于术后产妇体位受限, 未能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 造成乳头皲裂, 发生疼痛而影响哺乳, 还有的认为乳头凹陷、乳头过大, 婴儿无法含接而造成哺乳困难, 没有信心。有210例, 占66%。

2.5 误认为乳汁不足, 而无信心按需哺乳

很多产妇认为术前术后禁食, 术中失血, 在未排气前限制饮食, 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误认为会导致乳汁不足, 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而未做到按需哺乳。有190例, 占59%。

2.6 子宫收缩乏力

术后阴道流血多, 影响产妇情绪, 焦虑, 导致不能正常哺乳。有102例, 占32%。

2.7 夜间停止哺乳

父母担心夜间影响产妇休息, 就停止哺乳, 添加代乳品。有56例, 占18%。

2.8 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后体型变化而放弃母乳喂养

尤其一些追求美感的产妇, 担心母乳喂养后激素因素影响体型恢复, 而拒绝哺乳。有32例, 占11%。

2.9 术后应用抗生素

因术后静脉输液抗生素类药物, 害怕药物影响婴儿的健康, 而拒绝哺乳。有10例, 占3%。

3 护理措施

3.1剖宫产术出生后的婴儿在30min内不能够吸吮产妇的乳头, 产妇建立生乳反射和泌乳反射的时间延缓, 其次产妇缺乏阴道分娩时的应激过程, 造成泌乳素及催产素分泌减少, 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很多妇女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认为产后一段时间没有乳汁, 放弃给新生儿哺乳。还有妇女认为婴儿不哭叫, 并不饥饿, 不给予哺乳。哺乳时间间隔太长, 若没有使用吸奶器, 容易引发乳腺炎, 影响正常哺乳。

3.2乳汁的分泌与产妇的睡眠、情绪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 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让其家人多给予关心。给予产妇精神的鼓励, 及时有效地沟通, 排除心理顾虑。同时鼓励丈夫体贴关爱妻子, 使产妇心情愉快。根据产妇个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减轻切口疼痛, 消除产妇紧张、焦虑、郁闷等不快情绪, 提高乳汁分泌[3]。

3.3母乳喂养对产妇恢复生殖器官有利, 因为在母乳喂养时, 婴儿的吸吮动作可以刺激神经垂体将缩宫素释放出来, 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并预防产后出血。因此, 哺乳的妇女排卵以及月经复潮会相对延迟[4]。母体里面的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产后闭经可以得到储存, 对产后恢复有利。有关研究表明进行哺乳的妇女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率会较低。

3.4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在乳汁中含量极少对婴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最好在用药后2~4h后喂奶。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术后心理护理, 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耐心指导帮助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 给予充足的营养, 可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和母乳喂养率, 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原因, 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 心理护理, 指导正确母乳喂养姿势, 纠正母乳不足的观念, 消除产妇顾虑。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汪新菊, 舒新莲, 王乐霞.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4) :4009-4011.

[2]刘素梅.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8 (21) :26-27.

[3]郭慧芳.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 2012, 34 (11) :1737-1738.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10

【关键词】 阴道分娩;产程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7-02

我国剖宫产率正在呈现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已经超过了50%,而有剖宫产史的孕产妇再次妊娠分娩也成了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问题。剖宫产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围产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该种情况,文章将选取本院在2012年8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进行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并对其实施阴道分娩。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50例患者,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8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进行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并对其实施阴道分娩。孕产妇的年龄在29-40岁,平均年龄在31.1±3.2岁,孕周38-40w,平均孕周在39.1±1.6w。胎儿总体积在4000g。选取标准:①孕产妇自主要求阴道试产的人员;②并无其他手术指征出现;⑶距离前一次剖宫产手术有2年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意愿,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50例患者。

1.2 方法

1.2.1 产程观察 对观察组的孕产妇进行产程观察,产程观察主要可以分为评估和监护两部分[1]。①评估:首先需要了解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其次配合好医生做好孕产妇的宫颈评分、头盔评分,并在之后进行B超检查,确定孕妇所具备的阴道试产的指征;②监护:在产妇临产后进入活跃期时,就需要采用胎儿监护仪对胎儿胎心情况以及宫缩情况进行监护。当产妇的宫缩情况下降时,就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给予产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与2.5μ催产素。并时刻的注意产妇子宫收缩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1.2.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产妇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式。整体护理干预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心理护理:妇产科产程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过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心理都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对阴道试产有着期待,但是又担心该种方法会因为子宫瘢痕破裂导致胎儿和自身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要做通孕产妇的心理工作,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可行性、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式告知产妇,消除孕产妇的心理顾虑[2]。②健康宣教:向孕产妇讲解宫缩性疼痛的特点、性质、产程的特点,提高孕产妇配合的积极性与自然分娩的几率。在产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每项准备工作进行准确、轻柔、迅速的检查,并且在每项检查前都需要仔细地向孕产妇表达其用意。在孕产妇宫缩的时候,协助并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减轻宫缩的痛苦,增加舒适度。并且尽量的提示产妇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情,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与护理结束后,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经过观察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为96%,其中剖宫产的人数为2例,占总人数的4%,产时出血量在130.8±20.3ml,产程在8.7±1.5h;对照组患者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在80%,其中剖宫产的人数在10例,占总人数的20%,产时出血量在133.7±18.9ml,产程在9.12±1.5h,两组进行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

3 结 论

3.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是一种自然的分娩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瘢痕子宫由于盆腔粘连,会使得剖宫产的手术复杂性以及困难性大大的增加,而选择阴道试产分娩对产妇的子宫损伤的情况比较小,所以在本次临床护理中,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

3.2 护理注意事项 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孕产妇进行护理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对孕产妇上次分娩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新生儿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解[4]。并观察和判断骨产道、软产道以及胎儿有无异常;②与产妇以及产妇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安全性;③医生在产妇生产过程中要仔细的观察产妇的产程以及胎心的变化,同时观察产妇的腹部状态;④适当帮助产妇缩短第二产程,这是为了避免产妇的子宫出现破裂[5]。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加强产程观察,并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宮产率,保障母亲与新生儿的安全,是值得在临床上行进行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桂芬,胡桂娟,劳一平.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11(09):18-19.

[2] 朱庆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387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11(01):23-24.

[3] 高艳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围生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6(07):56-57.

[4] 马金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11(02):16-17.

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3 068例, 其中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5例 (2.12%) 。患者年龄21~45岁, 中位年龄24.4岁。65例中横切口16例, 纵切口49例, 其中2次剖宫产者7例, 除4例患者未使用电刀外, 其余患者术中均使用电刀。65例患者中肥胖59例, 合并糖尿病9例, 贫血11例, 产程延长 (>12h) 10例、羊水污染6例。

1.2 诊断标准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1]: (1) 多发生在术后2~3d, 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 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渗液较多; (2)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3)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 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预后

对于切口渗液少, 部分愈合不良的患者, 给予每天挤压切口换药, 使渗液流出, 同时配合切口微波理疗, 对于渗液多或切口全层不愈合、皮下脂肪组织游离的患者, 根据情况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 视情况给予纱布引流或直管引流, 每天换药清除坏死组织, 配合切口微波理疗, 对于合并切口感染者, 给予二联抗生素输入预防感染, 同时加强营养, 控制血糖、纠正贫血等治疗措施。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 行Ⅱ期缝合, 经以上治疗措施, 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

2 原因分析

2.1 肥胖

肥胖患者由于脂肪层厚, 血液循环差, 加上皮下组织切开时后局部血运破坏及手术中机械刺激, 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更加障碍, 引起无菌炎性反应, 脂肪组织发生液化。杨丽娟等[2]报道, 肥胖患者脂肪厚度>2cm, 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概率明显增高。我们研究中发现65例脂肪液化患者中59例为肥胖患者 (体质量指数>27.3) , 脂肪层平均厚度为2.97cm。

2.2 手术机械刺激及电刀使用

手术中不规范使用高频电刀是导致皮下脂肪坏死、液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烧伤, 细胞变性, 引起组织无菌性坏死, 脂肪细胞内脂质溢出, 并伴有巨噬细胞反应的无菌性炎性反应, 形成含有大量脂肪滴的皮下积液, 增加了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研究报道, 术中利用高频电切、电凝, 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率增高[3];手术中消毒导致乙醇进入切口, 拉钩过度牵拉等刺激, 也可引起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手术缝线缝合过密、过紧, 切口渗液不易通过缝线间隙渗出, 继而积聚于皮下形成脂肪液化, 缝合过松、漏缝, 导致止血不彻底, 易致切口积液, 导致脂肪无菌性坏死、脂肪液化。本组患者61例使用了电刀。

2.3 并发症

妊娠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多有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灌注差, 白细胞功能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差, 切口区血供减少, 且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增高, 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降低机体抗感染愈合能力, 易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妊娠合并营养不良、贫血、蛋白血症等疾病, 导致体内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 从而致使脂肪组织不能修复, 细胞营养障碍, 进而发生脂肪细胞坏死分解、液化。本组患者妊娠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贫血11例。

2.4 其他

感染是加重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不良的因素, 正常妇女阴道存在大量细菌, 包括致病菌, 临产后随子宫收缩加强, 宫颈扩张, 原寄生菌可上行导致感染[4]。尤其术前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污染及阴道检查、多次肛诊, 无疑增加感染机会。本组产程延长 (>12h) 10例、羊水污染6例。

3 护理

3.1 心理指导

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 会发生恐惧、烦躁、焦虑等情绪, 甚至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用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讲解清脂肪液化的发生机制, 告知不良情绪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愉快情绪对预后的积极影响, 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 恢复患者的健康信念。

3.2 一般护理及微波理疗

患者咳嗽、翻身及大便等腹压增加时, 指导用双手由两侧面向内按压切口, 保护切口, 以免裂开, 注意观察切口红、热、硬结变化及张力变化, 观察渗出液的颜色与量, 保持切口干燥, 至无渗出止。微波理疗切口, 可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水肿消退, 以及渗出物吸收, 可以加速切口愈合[5、6]。微波治疗, 调节灯距一般为30~50cm, 以产妇自感温热为宜, 防止烫伤, 照射时间20~30min, 理疗期间注意胸部和双下肢保暖, 防止受凉。本组65例患者均使用微波治疗至切口愈合。

3.3 舒适护理

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指导产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 有力于缓解及切口疼痛不适, 利于切口愈合, 同时有利于渗出液排出, 勤换衣、勤擦身, 保持衣服、被床单干燥清洁, 鼓励、督促产妇早日下床活动, 促进肠功能恢复, 减轻腹胀、减少便秘发生, 减少术后腹裂机会。

3.4 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可促进切口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术后肠功能恢复后鼓励产妇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如鱼、蛋、排骨汤及蔬菜、水果等, 糖尿病产妇除控制血糖外, 可通过营养室配膳治疗。产妇贫血严重者可酌情输血, 加强营养。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有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及手术操作不当等, 除积极的治疗措施外, 必要时需护理干预, 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河水, 黄广文, 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附

[95] 例分析)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11) :680.

[2] 杨丽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1) :161.

[3] 顾新华, 江文浩, 钱文坤, 等.切口脂肪液化与电凝止血的关系[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 4 (5) :415.

[4] 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4) :214.

[5] 庄飞行, 崔静.红外线照射预防肥胖产妇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0, 9 (6) :500-501.

上一篇:欠发达农村教育下一篇:无线通信新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