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2024-07-18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通用11篇)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1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妊娠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 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处, 随着妊娠的进展, 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 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 导致子宫切除;行人工流产时则易发生术中大出血, 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大理州人民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收治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了解其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理州人民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4例, 平均年龄31岁 (23~36岁) , 平均孕次4.7次 (2~10次) 。4例均接受过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手术距本次妊娠时间平均7年 (2~11年) 。

1.2 临床特征

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或人流术后不规则流血, 妇检子宫增大, 前壁下段突起, 压痛。超声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占位回声。

1.3 治疗

1例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蛉 (MTX) 药物杀胚治疗, 胚胎死亡后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1例行妊娠部位病灶切除术, 保留子宫;1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 直视下经阴道吸刮术。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

例1:患者23岁, 2年前行剖宫产。因停经64d, 阴道流血5d, 发现盆腔包块4d入院。妇检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 右侧角突出, 压痛。右下腹脐耻之间触及一实性包块约5cm×5cm×6cm大小, 压痛。彩超提示: (1) 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妊娠? (2) 胚胎存活 (大小如孕8周) 。 (3) 宫腔内大量占位回声。右髂窝少积液声像。THCG>50000mIU/mL。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给予MTX 70mg隔日肌内注射1次, 同时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 四氢叶酸 (CF) 解毒。9d后复查B超提示仍有胎心博动, 在B超引导下行孕囊穿刺注入MTX 30mg, 3d后复查彩超回报:胚胎死亡, 复查THCG降至5426.9mIU/mL。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 术后复查THCG降至正常范围。病检回报:胚胎绒毛组织。

例2:患者31岁, 因人工流产术后不规则阴道流血40d入院。患者40d前因早孕48d在当地医院行“人流术” (具体不详) , 术后一直阴道流血, 淋漓不净, 无腹痛腹胀。剖宫产术后8年。妇检子宫增大如孕70+d, 前位, 前壁突出, 压痛, 形状不规则, 彩超提示:宫腔下段及前壁下段实质占位回声—子宫切口妊娠。THCG 30.6mIU/mL。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已生育过, 要求开腹行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与膀胱、前腹膜致密粘连, 分离粘连后见子宫前壁下段有一约4cm×4cm×5cm大小的包块突起, 质软。切除子宫送病检, 结果回报:子宫切口瘢痕处查见退变胎盘绒毛组织。术后复查THCG18.2m IU/m LL, 1周后正常。

例3:患者36岁, 因人工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26d入院。剖宫产术后8年, 26d前在外院因“早孕”行人流术, 术中出血多, 量约600mL, 刮出组织约25g。术后一直阴道流血, 1d前阴道流血量增多。妇检子宫轮廓大, 前壁下段突起, 压痛。B超提示:宫颈内口处探及3.9cm×3.2cm×3.4cm实质性不均质回声区, 距宫颈前壁浆膜层最薄处0.4cm, 后壁浆膜层最薄处0.8cm, 血流信号丰富, 超声诊断:宫颈内口处异常回声 (剖宫产切口处妊娠可能) 。血THCG537mIU/mL, 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行子宫下段瘢痕处横形切开, 见陈旧性紫褐色组织。送病检回报: (子宫峡部) 见胎盘组织伴部分绒毛变性, 术后复查THCG降至64.7mIU/mL。

例4:患者35岁, 剖宫产术后11年, 因恶心、呕吐、腹痛12d, B超发现“剖宫产切口妊娠可能”1d入院。妇检子宫前位, 质软稍大。B超提示: (1) 早孕6+周; (2) 剖宫产切口妊娠可能。胚囊距剖宫产切口处浆膜层0.33cm。THCG 4956mIU/mL, 考虑保守治疗风险较大, 随时有绒毛穿透宫壁引起大出血可能,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后要求开腹手术。术中见盆腔组织器官粘连广泛, 子宫增大约12cm×8cm×5cm大小, 前壁左则峡部微隆起, 经阴道直视下行“人流术”, 刮出绒毛样组织约10g, 局部注射MTX 55mg, 病检回报 (宫腔) 胎盘绒毛组织, 术后复查THCG 696mIU/mL。

2 讨论

2.1 发病因素

妊娠胚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情况, 随着妊娠的进展, 有可能导致阴道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剖宫产切口妊娠可能与子宫愈合不良、瘢疤宽大有关[1]。

2.2 临床特点

多数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有的表现为人流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大多数被误诊为早孕或难免流产而行刮宫术。术中术后发生阴道大出血, 误诊为人流不全而反复清宫, 增加感染及子宫穿孔的风险。也有病例报道, 妊娠可持续至孕中、晚期, 足月活产[2], 但也仅属个例。对切口妊娠者仍需尽早终止妊娠, 切不可报有侥幸心理继续妊娠下去, 以防意外发生[2]。B超对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子宫切口妊娠的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或子宫颈管内无妊娠囊, 子宫峡部前壁有回声不均之包块, 膨出明显, 且包块凸向宫腔内, 有胚芽时可探及血流博动, 通常肌层内妊娠还多伴有胎盘的植入, 彩超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丰富。随着宫镜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子宫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3]。本组结果提示, 以下几点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1) 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妇女; (2) 停经后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 (3) 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增大, 子宫腔上1/2空虚, 宫颈管内亦无胚囊, 子宫峡部原手术瘢痕处可见胚囊附着并向内膜面隆起, 局部血流丰富。少数患者胚囊变形或种植于瘢痕组织内, 胚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菲薄。

本病应主要与宫颈妊娠和宫颈峡部妊娠鉴别。宫颈妊娠时宫颈膨大如桶状, 阴道超声提示胚囊着床于颈管内, 即在子宫颈内口水平以下。宫颈峡部妊娠患者可无剖宫产史, 可能有多次人流史, 宫颈形态正常, 子宫下段膨大。妊娠早期超声提示胚囊可着床于峡部前壁与后壁。

3 治疗

对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有流产症状时, 宜先行阴道超声或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胚囊着床位置, 观察胚囊与膀胱间肌层厚度。拟诊子宫瘢痕处妊娠者不宜立即行清宫术, 可先行MTX治疗以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 破坏活的胚胎组织, 待胚胎死亡, 血HCG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局部无血流信号后在B超监护下行刮宫术, 术后再辅以药物治疗, 否则有可能导致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在处理时应根据患者年龄, 有无保留生育功能要求, 在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效果时, 可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子宫, 在有技术条件和设备的医院还可以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子宫, 术后辅以MTX和 (或) 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可用于抗早孕及异位妊娠治疗, 米非司酮竞争孕酮受体, 拮抗孕酮活性从而使绒毛组织发生退变, 脱膜组织发生萎缩性坏死, 导致胚胎死亡, 若同时配合MTX有协同作用。必要时切除子宫。由于该病患者较年轻, 应尽量争取药物治疗加刮宫术, 避免切除子宫。血HCG的测定可作为切口妊娠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并在治疗过程中起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4]。

参考文献

[1]邵温群, 郑雯, 石一复.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 (6) :366.

[2]关佳, 刘玉臣, 刘颖妩.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至足月活胎1例[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3) :138.

[3]李琼, 冯淑英, 李小毛.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中宫腔镜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5 (1) :82.

[4]丁霞, 石刚, 杨太珠..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2 (5) :307.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2

[ 11-12-06 11:57:00 ] 作者:王润芝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 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40例试产成功,再次剖宫产120例。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结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分娩;阴道分娩;新生儿结局

合理利用剖宫产解决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衡量产科技术质量的标志之一[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证的放宽,产妇行剖宫产率也逐渐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再次剖宫产已经成为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由于过度强调子宫破裂问题,绝大部分孕妇直接选择了再次剖宫产。为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6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产妇1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均无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无精神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岁。孕34~41周。文化层次:大学24例,初高中120例,小学16例。前次剖宫产术式:腹膜外剖宫产24例,子宫下段剖宫产115例,子宫体部剖宫产4例,术式不详17例。

1.2 分娩方式的选择:

经详细查阅病历及询问病史,了解切口无延长及异常裂伤,由医生及其家属共同商量决定产妇的分娩方式。阴道试产指征[2]:①孕妇愿意接受试产。②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2年以上。③无相对头盆不称。④无再次子宫损伤史。⑤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又未发现新的剖宫产指征。⑥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⑦产前B超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5mm。试产要求:临产,临产后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必要时合理谨慎使用缩宫素,试产中医院需具备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的条件,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强度、产程进展、胎心变化,一旦出现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则及时改行剖宫产,适当阴道助产缩短产程,第二产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产后注意探查宫腔,尤其是子宫下段疤痕处是否完整。不同意试产或无阴道试产指征者均择期再次剖宫产。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X±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分析及产妇结局:

该组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有22例出现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及时改行剖宫产,40例试产成功,占25.0%,再次剖宫产120例,占75.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分别为7.5%(3/40)、152.6±14.3ml、5.0%(2/40);对照组分别为20.0%(24/120)、396.1±25.3ml、15.8%(19/12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新生儿结局分析: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在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1。表2-1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结局分析(例,%)3 讨论

产妇的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而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等异常分娩的一个补救措施[1]。但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麻醉、手术技术的改进,剖宫产手术指证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因抗拒产时疼痛或是选择“良辰吉日”而倾向于剖宫产。还有部分孕妇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再行剖宫产增加痛苦,自然分娩会使阴道松弛不易恢复,影响膀胱的功能和夫妻性生活的和谐。而且部分孕妇及家属对剖宫产术认识存在误区,对剖宫产的并发症不甚了解。于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剖宫产率普遍升高,有的医院甚至达到80%左右。剖宫产术后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母婴健康。有的医院把前次剖宫产史几乎当成了绝对指征。业内人士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选择剖宫产还是选择经阴道分娩,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本研究结果表明160例产妇中有40例试产成功,占25.0%,再次剖宫产120例,占75.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结局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有选择性的阴道试产,是有剖宫产史者成功阴道分娩的先决条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分娩方式[3],但实际操作中应该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其禁忌症为⑴前次剖宫产为古典切口、子宫下纵短切口、“T”形切口或切口不详者。⑵前次剖宫产切口为子宫下段切口,但愈合不佳,出现感染。⑶有严重的妇科或内科合并症。⑷有子宫破裂史。⑸多胎妊娠。⑹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年。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有利于减少产妇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减少新生儿在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参考文献 [1]黄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21-522.[2]邝凤田,陈雪雁.剖官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51-2052.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3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iochemical soup.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efficacy, p <0.05. Conclusion: Good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conservative therapy.

【key words 】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efficacy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35-01

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妊娠疾病,是指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的部位,随着胚胎的发育,其绒毛会与子宫的肌层发生粘连的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子宫破裂,最终导致需要进行子宫切除的治疗[1]。本研究主要分析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从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

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为(30.21±7.23)岁,患者停经的时间为23天至36天,平均停经的时间为(47.31±11.25)天。

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为23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30.78±7.57)岁,患者停经的时间为22天至37天,平均停经的时间为(47.97±11.65)天。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有剖宫产的历史,并且手术的方式均为子宫下行短横切口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诊断标准[2]。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阴道超声、血β-HCG、彩色多普勒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研究将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经确认,两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在性别、年龄、产次以及停经的天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治疗方法

(1)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进行住院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肾、肝功能检查,此外进行电解质以及血β-HCG的检查与治疗。

(2)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甲氨蝶呤每天一次,每次20mg,为静脉静滴药物,静滴的时间为5天;米非司酮每天50mg,共分为两次进行服用。治疗5天。

(3)实验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生化汤进行治疗。其中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治疗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的一样,治疗的时间也与对照组的一致,生化汤服用的剂量为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的时间为5天。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依据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分为2级评定标准[3],分别是治愈与治疗失败。

其中,治愈是指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出现下降并且已经转阴,经过B超的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切口部位的包块已经消失,并且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

治疗失败: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下降不是很明显,或者是出现了升高的情况,B超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切口部位的包块没有缩小的情况或者是出现了增大的情况,并且有阴道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治愈的患者的例数有46例,占92.00%;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治愈的患者的例数有40例,占80.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对比: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为(14.31±2.15)天,对照组的患者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为(21.55±3.65)天,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實验组与对照组的包块消失的时间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其包块消失的时间为(16.36±4.11)天,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其包块消失的时间为(29.51±6.21)天,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米非司酮是强效的拮抗孕激素药物,其为甾体结构,可以与内源性孕酮的受体产生竞争结合从而发挥其抗孕酮的作用。而甲氨蝶呤作为一种叶酸拮抗剂,它对细胞的分裂以及DNA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干扰作用,可以导致着床在子宫切口的胚胎死亡,并且不会对患者今后妊娠的流产率以及畸胎率带来不良影响,不会增加患者今后妊娠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也不会有诱发肿瘤的风险,对今后妊娠时胎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健康均无不良的影响。

根据中医的辩证医理,将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归为任冲失调、气血不畅、胎孕异位、淤血不化的病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生化汤中有莪术、三棱等药材,可以消瘾散结;而桃仁、赤芍以及丹参则可以活血化瘀;天花粉具有使滋养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中药的生化汤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结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以及子宫切口包块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的生化汤联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好。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生化汤联用对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丽.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20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76-77.

[2]贾丽华,胡玉玲,杨国华等.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4,(6):74-75.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2例 篇4

例1.患者, 31岁, 主因停经38d, 阴道少量出血2d入院。B型超声示宫腔分离7mm, 子宫下段切口下方见一无回声区, 大小约16mm×6mm, 内未见胎芽。提示: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宫腔积血。入院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及米非司酮口服, 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逐渐下降, 复查B型超声示孕囊周围血供不丰富, 遂在B型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 术后继续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例2.患者, 30岁, 停经62d查B型超声提示:宫腔下段近子宫峡部见一妊娠囊, 大小约40mm×32mm, 子宫峡部肌层厚6mm, 患者坚持要求门诊直接清宫, 术中出血不多, 约1h后出现阴道大量出血, 予缩宫素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复查B型超声示:子宫下段肌层菲薄, 内见49mm×51mm不均质回声区, 宫腔分离8mm, 考虑子宫下段切口血肿, 遂急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后出血明显减少, 术后予抗炎及米非司酮口服等治疗。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 (CSP) 是妊娠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CSP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可能与剖宫产时损伤子宫峡部的内膜和子宫肌层、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宽大有关。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损, 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 并不断生长, 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 甚至穿透子宫肌层。由于此处的肌层菲薄, 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 流产时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甚至需切除子宫, 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随着彩色超声影像学的发展, CSP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1997年Godin等[1]提出了B型超声声像图诊断标准: (1) 宫腔内无妊娠囊; (2) 宫颈管内无妊娠囊; (3) 子宫峡部前壁 (瘢痕) 见孕囊生长发育; (4) 妊娠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组织有缺陷[2]。对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行B型超声检查时, 应在B型超声下观测妊娠囊与瘢痕的关系、妊娠囊的血流灌注、妊娠囊与膀胱的距离及组织连续性, 作出早期诊断并辅助治疗。

CSP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3]。保守治疗以杀死胚胎、清除妊娠物、保留生育功能为目的。本文病例1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杀胚胎治疗后清宫, 治疗效果满意, 病例2若先行子宫动脉栓塞再行清宫术则能有效减少出血。两种方案都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但前者治疗时间长, 治疗费用较后者少;后者治疗时间缩短, 费用高, 技术要求高, 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医师技术水平及医院的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Codin PA, Bassil S, 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 1997, 67 (2) :398-400.

[2]高桂芹, 林琬君.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8, 35 (1) :15.

浅淡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的护理 篇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共19例,年龄20~36岁,平均23岁。其中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8例。本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5例,术前合并有贫血6例,产后出血致术后贫血2例,疤痕子宫5例。

1.2临床表现切口裂开分为全层裂开和部分裂开,本组全层裂开7例,部分裂开12例,发生时间为术后第5天。全层裂开及部分裂开者均是拆线时发现切口未愈,或皮下积液。

2结果

对全层裂开者均全部经换药后行二期缝合。对部分裂开者,经换药后用蝶形胶布牵拉闭合。所有裂开切口经初步处理后,每天行红外线照射治疗2次,每次30分钟。最短者3天愈合,最长者经多次换药后二期缝合切口,于2周左右愈合。全部患者切口均愈合后出院。

3讨论

3.1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一旦发生切口裂开,首先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口裂开是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及局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以及产后出血致术后贫血患者易发生切口裂开。同时,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也易发生切口裂开。无菌操作不严、组织缝合技术欠佳也是术后切口裂开的另一主要原因。对施行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术前经适当处理后再施行手术,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后、贫血患者尽量纠正贫血后再行手术。术后一方面要注意营养支持,控制合并症。另一方面术后要定期观察切口,及早发现切口皮下积液、脂肪液化等,发现切口有红肿感染征象的,应每日行红外线切口照射并加大抗感染力度,必要时提前拆线,打开切口,促进引流。感染切口处应常规提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作为选用抗生素的依据。对全层裂开、液体外溢,应在换药挤压出切口处渗液,换药见新鲜肉芽后择期二期缝合。如切口皮下积液,首先穿刺抽液或行橡皮片引流,一般待无积液时多可愈合,但对较多皮下积液者,亦应按感染切口处理,因为有较多的坏死组织存在,尽早打开切口,剪除多余坏死组织,换药至新鲜肉芽生长后行二期缝合。对营养不良导致切口裂开者可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牵拉闭合。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切口妊娠患者56例, 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年龄28~42岁, 平均 (25.6±2.4) 岁,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5~14个月, 平均 (8.2±3.2) 个月。其中经彩超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52例, 误诊为宫内早孕4例, 最终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停经史, 停经45~76 d, 平均 (55.2±5.4) d。其中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33例, 有早孕反应18例, 下腹有轻微不适5例。行妇科检查没有明显异常34例, 有子宫增大16例, 子宫下段有膨大并有轻微压痛6例。

药物治疗:52例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患者中, 给予氨甲喋呤 (MXT) 和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43例, 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β-HCG水平。经过保守治疗, β-HCG水平下降不是特别明显9例, 给予这9例患者子宫切口妊娠物清除术及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处有胎心搏动9例, 对其进行子宫切口妊娠物清除和修补术, 被误诊为早孕4例, 在行人流术的时候有大出血的情况, 经诊断为子宫切口妊娠, 立即给予刮宫术以及修补术。没有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之后的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 并把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 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 (2003版) 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2例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患者中进行保守治疗43例, 手术治疗9例, 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血β-HCG水平快速下降, 在2个星期后基本恢复正常。给予药物保守治疗43例中, 血β-HCG水平下降32例, 经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9例, 误诊为早孕的4例患者也给予手术治疗。总之, 手术治疗成功23例, 保守治疗成功32例, 见表1。

讨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属于异位妊娠中的一种, 是指受精卵在切口瘢痕的位置停留着床并发育, 有研究表明[3],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发生与患者行剖宫产术时其手术操作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在手术的过程中, 患者的子宫内膜及肌层被损伤, 切口的缝合以及感染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发生, 由于患者的切口缝合不良, 肌层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当患者再次妊娠的时候, 受精卵正好在此着床, 就很有可能形成异位妊娠[4]。因此剖宫产后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其避孕, 在准备怀孕之前应该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切口妊娠, 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医护人员的缝合技术, 减少因为缝合不良而引起的切口妊娠等。

由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会导致患者发生子宫破裂, 或被误诊为早孕, 因此对于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对于切口妊娠的主要诊断依据[5]:首先患者有剖宫产的历史, 由于瘢痕位置的供血有限, 所以早期胚囊在发育过程中常有死亡或者流产的情况, 大多数患者在阴道停经后仍出现出血的情况而到医院就诊, 其次可以对患者进行阴道彩超检查, 切口妊娠患者的宫腔内没有孕囊, 子宫瘢痕的部位有混合性回声包块, 包块周围的血流比较丰富, 宫颈的形态比较正常, 但宫颈内口为紧闭状态, 有研究显示, 阴道彩超对切口子宫的诊断正确率89.5%以上[6]。目前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氨甲蝶呤等药物可以破坏胚胎组织, 并将胚胎排出体外, 但是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手术准备, 防止意外发生。与保守治疗相比, 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在手术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防止子宫穿孔, 妊娠物清除之后再对其进行修补术, 可以防止术后患者的切口再度破裂。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药物和手术治疗, 发现手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的效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不能盲目进行清宫,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 剖宫产患者再次妊娠的时候要定期进行检查, 一旦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 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但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式, 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56例, 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进行保守治疗43例, 43例患者中血β-HCG水平下降32例, 经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9例, 被误诊为早孕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4例, 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效果,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患者再次妊娠的时候要定期进行检查, 一旦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 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但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左莉.1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11) :1294-1295, 1307.

[2]张翼婷, 张羡, 王晓玉, 等.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40例结局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2013, 12 (6) :632-635.

[3]申启玲, 邓波.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 (6) :415-416.

[4]何冬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 :72.

[5]郑桂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3 (5) :783-785.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4例, 年龄在19~37岁, 孕次为1~4次, 上次分娩均为剖宫产, 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时间为最短8月, 最长7年。

1.2 临床表现

4例均有停经史, 均有阴道流血症状。3例因阴道少量流血, B超提示流产收入院, 一例门诊人流大出血收入院。4例中有3例有早孕反应, 妇查子宫均大于正常。

1.3 诊断

4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情况, 见表1。

1.4 治疗过程及结果

第1例由于门诊人流后2h共计阴道流血800mL, 术中见绒毛, 入院后根据B超诊断子宫切口妊娠, 甲氨蝶呤 (MTX) 50mg隔天静脉滴注3次, 之后米非司酮25mg 1次/d, 口服15d, 之间随访血β-HCG, 26d血β-HCG正常, B超提示子宫下段包块明显缩小。第2例入院行人流术, 术中出血200mL, 未见孕囊, 复查B超子宫峡部高回声 (53cm×47cm) , 周边少量血流信号, 考虑子宫切口妊娠, 甲氨蝶呤 (MTX) 50mg隔天静脉滴注3次, 之后米非司酮50mg 2次/d, 口服13d后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电凝切口妊娠组织, 术中出血少, 术后随访血β-HCG 105d恢复正常, B超提示子宫峡部包块缩小。第3例根据B超考虑子宫切口妊娠有破裂可能, 立即行妊娠物切除及子宫修补术, 同时MTX 50mg局部注射周围子宫组织, 术后病理证实切口妊娠, 术后21d血β-HCG恢复正常。第4例B超确诊子宫切口妊娠, 甲氨蝶呤 (MTX) 50mg隔天静脉滴注3次, 之后米非司酮25mg 2次/d口服, 10d后在B超监护下清宫术, 见绒毛, 术中宫颈峡部气囊压迫止血, 出血少, 术后24h取出, 术后血β-HCG 45d正常。

2 讨论

2.1 病因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还是认为主要与剖官产术后引起的子宫内膜修复不全, 血供减少,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瘢痕裂开有关[1]。剖宫产术后愈合不良的切口瘢痕, 可能存在一些微小裂隙, 受精卵可能通过这些裂隙侵入子宫肌层, 受精卵在子宫肌层着床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绒毛直接侵入肌层甚至穿透肌层。有学者报道, 剖宫产时切口缝合方法及臀先露与切口妊娠之间的关系:臀先露多数是择期手术, 子宫下段形成不良, 愈合差, 单层连续缝合法, 可能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 发生切口妊娠[2]。所以认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子宫切口妊娠的基础。

2.2 诊断标准

经阴道彩超是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最为直观、准确简便的手段。超声诊断标准:宫腔内无妊娠的证据;宫颈管内无妊娠的证据;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峡部;在膀胱和妊娠囊之间缺乏子宫肌层组织[3]。孕囊与膀胱之间距离<5mm, 最薄者仅1~2mm。

2.3 治疗

主要有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近几年来, 渐渐开展了药物、介入、宫腹腔镜、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等各种治疗措施, 只有大出血或其他治疗失败时才考虑子宫切除[4]。

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 主要药物有氨甲蝶呤 (MTX) 、米非司酮等。甲氨蝶呤是影响细胞代谢的药物, 且为常用的有效杀胚药物, 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 研究表明滋养叶细胞对MTX高度敏感, 可抑制滋养叶细胞的增殖分裂, 破坏活的胚胎组织[5]。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 应用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后, 待血β-HCG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 (100mIU/mL以下) , 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使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在较为基层的医院也能开展。B超监护下既能清晰显示孕囊或胚物组织的位置、大小及附着点, 同时又能监测瘢痕处肌层的厚度、回声及浆膜层的连续性, 能指导器械在宫腔的操作, 有效的防止子宫穿孔,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宫腔镜的发展, 提高了子宫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电凝切口妊娠组织, 不但能直视下彻底去除妊娠残留物, 同时可用高频电凝彻底止血, 是子宫切口妊娠的最有效清宫方法。在宫腔镜下清宫术前予以MTX治疗, 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后再行清宫术, 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或术后出血量, 提高手术安全性, 使得保守性手术获得成功。

经腹或经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有些学者认为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是治疗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首选的方案。切除瘢痕不仅可以清除妊娠物, 还可以消除瘢痕的微小间隙, 减少复发。

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已应用于治疗子宫切口妊娠, 适用于阴道大量出血需紧急止血者, 一般和MTX或子宫楔形切除术联合应用。

本组4例病例, 由于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认识不足, 第1例及第2例未重视B超提示孕囊位置低, 有种植在切口瘢痕处可能, 而盲目的行清宫术, 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 之后经过正确的处理及治疗, 预后较好, 未产生严重后果。第3例明确诊断, 立即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 愈合好。第4例B超确诊, 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 术中出血少, 预后好。

2.4 预防

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预防, 首先要控制剖宫产率, 严控剖宫产指证, 加强孕龄妇女的正确分娩意识, 对已有剖宫产史的妇女, 指导正确避孕, 降低非意愿妊娠, 从而减少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妊娠, 要根据B超结合临床症状正确诊断, 切勿盲目清宫,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故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子宫切口妊娠的正确认识, 做到正确诊断, 正确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妊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4例的资料。结果 3例药物联合保守治疗成功, 1例子宫楔形切除保留子宫。结论 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子宫切口妊娠, 避免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关键词:切口妊娠,剖宫产术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万亚军, 覃娴, 肖松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 (4) :284.

[2]Maymon R, Halperin R, Mendlovic S, et al.Ectopic pregnancies in a caesarean scar:review of the medical app roach to an iatrogenic complication[J].Hum Reprod Update, 2004, 10 (6) :515-523.

[3]Godin PA, Bassil S, 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aesari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 1997, 67 (2) :398-400.

[4]Ozkan S, Calkan E, Ozeren S, et al.Three-dimensional ultra 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hysteroscop ic management of a viable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J Obstet Gynaecol Res, 2007, 33 (6) :873-877.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2014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20例,年龄22~35(26.7±1.4)岁,均有剖宫产病史,病发时间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在6个月~6年,平均(30.8±6.4)个月。停经时间在30~75d(50.9±3.6)d 15例,主诉阴道流血,无腹痛11例,既无阴道流血也无腹痛4例。误诊患者5例[1]。

1.2 方法

分析20例患者的症状、B型超声结果、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瘢痕病灶切除术和修补术治疗2例,进行子宫次全切除3例,其余15例都为早期病例,行口服米非司酮后,进行腹腔镜、B型超声下清宫术的治疗[2]。

1.2.1 药物治疗:

患者诊断为早期病例,为保留子宫采取保守治疗。经过检查,肝、肾、凝血功能正常,无服药禁忌,遂采取保守治疗。15例患者服用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共服2d,孕囊能够成功排出,行腹腔镜或B型超声下进行清宫治疗。

1.2.2 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h CG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6例,彩超复查结果显示,与治疗之前相比,子宫下段包块增大,因此对6例患者中转腹性取胚术和瘢痕切除术[3]。有4例患者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从而转为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B型超声显示,患者子宫下段增大,子宫瘢痕部位呈现紫色,顺着子宫下段瘢痕的部位达到宫腔内,清除宫腔内的胚胎组织和凝血块,最后进行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缝合。1.2.3影像资料:5例误诊病例中,有3例显示宫腔无明显的异常回声,有2例发现子宫下段有混合型的包块,5例患者未进行MRI检查。15例早期诊断患者,超声显示,孕囊在子宫下段的切口部位,切口厚度在1.5~6mm[4]。

1.3 评分标准

超声检查的诊断标准为:(1)宫腔及宫颈管内未探查到妊娠囊;(2)妊娠囊或者有混合型包块在子宫宫颈水平部位或者瘢痕切口处;(3)妊娠囊或者混合型包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下段前壁变薄[5]。

2 结果

在20例患者中,误诊5例,因阴道大出血紧急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行开腹瘢痕病灶切除+修复术2例。15例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有6例患者每天服用2次米非司酮,每次50mg,服用2d,1次甲氨蝶呤75mg注射,然后进行腹腔镜清宫,B型超声检查宫腔下段强回声,然后再进行甲氨蝶呤每周75mg注射,注射2次。5例患者每天服用2次米非司酮,每次50mg,服用2d,然后进行腹腔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略向腹腔内生长,然后对患者进行B型超声吸宫术,手术过程中发现子宫瘢痕的部位与宫腔有窦道形成,仔细清除胚胎,然后通过腹腔镜检查排除子宫穿孔和腹腔内出血的可能[6,7]。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50~310ml(157.6±60.8)ml,住院时间7~13(9.7±1.2)d。4例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次,每次50mg,服用2d后进行腹腔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子宫下段的膀胱位置有紫蓝色的包块,向盆腔方向生长,其中3例患者子宫下段前壁薄如纸,呈紫蓝色,下方有孕囊,因此中转进行腹腔取胚术+瘢痕切除修补术。手术中出血量210~520(304.8±105.9)ml,住院时间10~19d(13.8±2.7)d。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就会有很大危险,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就能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保留患者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的产生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剖宫产手术对子宫内膜造成了损伤,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将子宫切口对合好,愈合后瘢痕部位有间隙,受精卵会穿过手术后子宫瘢痕的部位,在瘢痕部位着床导致子宫切口瘢痕妊娠[8]。

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停经或者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因为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在早期诊断的时候,症状不明显,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为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同时会存在漏诊和误诊的现象,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切除子宫[9]。一般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采用的都是超声诊断,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上1/2的部位及颈管内均无妊娠胚囊,但血流丰富;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早期。

对于发现比较晚的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瘢痕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以及子宫次全切除术。早期诊断的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常用的方法为保守治疗,方法为服用米非司酮和注射甲氨蝶呤,然后进行腹腔镜+B型超声清宫术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子宫,为患者的生命提供保证的同时,保证患者生活的幸福指数[10]。

当然,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一旦诊断,必须立即终止妊娠,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法,在对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和大出血,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

关键词: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1]孙良,赵明珠,金清,等.超声早期诊断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83.

[2] 牛小艳.剖腹产术后子宫前壁切口疤痕妊娠1例超声表现[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64.

[3] 岳莉,赵利娜.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40.

[4] 秦俭,朱耀明.重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1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6):152-153.

[5] 李川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治疗体会(附3例临床病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798.

[6] 廖以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早期诊断及误诊案例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542.

[7] 陈祖云.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10):960,封3.

[8] 王一娜.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2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796-797.

[9] 黄文华.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10-1411.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9

关键词:子宫切口早期妊娠,超声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99例、经临床确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早期妊娠97例,患者年龄22岁至38岁。1次剖宫产史97例,2次剖宫产史2例,本次妊娠距第1次剖宫产术年限最短7个月,最长17年。流产史2-10次不等。

1.2 临床表现

停经5周至11周3天不等,尿HCG均为阳性。不规则阴道流血者19例,人流或药流术后反复阴道流血者4例,并子宫肌瘤4例,并子宫腺肌症1例,并右侧输卵管积水1例,并宫内节育器1例,双胎2例,无其他伴随症状者70例。

1.3 仪器与方法

GEvoluson730、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59MHZ,腹部探头频率35MHZ。经阴道超声多切面扫查子宫、双附件区及盆腔,子宫与腹壁有粘连者结合经腹部探查,经两者均显示欠满意者采用腹部加压法使目标接近探头,重点观察妊娠物着床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形态,与子宫前壁切口处关系,切口处肌层厚度,子宫浆膜层连续情况,子宫切口和孕囊的局部血流情况及二者之间血流关系,追踪超声提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手术及病理结果。

2 结果

超声提示99例子宫切口妊娠,97例经宫腔镜检查或开腹切除手术证实,该处送检物病理检查有绒毛,2例误诊,超声诊断符合率98%。

根据妊娠物在切口处的回声形态,分为单纯孕囊型和混合回声包块型。声像图特点如下:单纯孕囊型80例,均有完整孕囊,39例孕囊内可见卵黄囊及胚胎。孕囊较小者完全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内,近圆形,子宫切口形态正常不向外突起,孕囊周边血流信号来自切口周边。随着孕囊增大,可向宫腔或宫颈管方向生长,呈&ldquo;水滴状&rdquo;,部分似嵌入切口,有牵拉感;另一种着床于宫腔前壁下段逐渐向切口方向生长者表现为孕囊下缘达切口边缘,可见来自子宫切口上缘的血流信号。

混合回声包块型1 9例,3例为人流或药流术后。混合回声包块均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处,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杂乱,以高回声为主,夹有不均匀低无回声,部分团块周边可见点状强回声,包块最小者1.0&times;0.9&times;0.8cm,最大者3.5&times;2.8&times;2.9cm。16例肌层厚度0.2—0.4cm,3例肌层回声消失,切口向外隆起。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稀少,周边血流信号主要来自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其中1例穿透膀胱。RI0.33-0.47。本组1例第1次超声提示切口妊娠经药流后清宫术仍表现阴道流血淋漓不尽,&beta;—HCG降低不显著,经阴道超声复查,该患者子宫前壁有两处切口回声,1个切口在体部,另1切口在下段,其中位于体部的切口处可见高回声区,内可见来自切口的血流信号。经询问病史该患者有2次剖宫产史,后经宫腔镜检查证实下段切口无异常,体部切口可见绒毛。

本组误诊的2例声像图为单纯孕囊型,1例经临床诊断为难免流产,经药流后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切口处未见明显异常。另1例为着床于子宫后壁的峡部妊娠,宫腔镜术中孕囊位于宫颈内口上方,吸引妊娠物后大出血,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后壁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子宫切口处未见异常。回顾查看本例患者声像图,子宫切口形态正常,不向外突起,肌层厚度0.5cm,孕囊周边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经仔细观察可见来自子宫后壁下段的血流信号稍多一点。

3 讨论

导致受精卵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着床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内膜层及肌层受损,妊娠时着床处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如,绒毛可直接侵蚀局部血管,导致局部血流异常丰富。切口妊娠是否因多次宫腔损伤而易感还是仅为偶发,有待进一步研究。

声像图应与滋养细胞疾病、宫颈妊娠、难免流产鉴别。滋养细胞疾病多在产后、葡萄胎清宫术后半年发生,部分患者有黄素囊肿形成,HCG异常升高。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CDFI呈火球状。

宫颈妊娠表现为妊娠物着床于宫颈管内,宫颈内口关闭。宫颈外观膨大,与宫体相连呈葫芦状,彩超显示宫颈肌层血管扩张,血流信号丰富。

难免流产表现为孕囊虽变形但无牵拉感,孕囊边缘与切口有分离暗区,流产孕囊无明显血供,没有来自切口的血流。本组误诊1例具有上述特点。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10

【关键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异位妊娠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瘢痕处妊娠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虽然罕见,但是病情凶险,如延误诊断及治疗可致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病因

1)多次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瘢痕面积大,弹性差,加上局部组织粘连,影响周围血运,致切口愈合欠佳,从而导致剖宫产术切口瘢痕处妊娠,甚至切口裂开大出血。2)子宫内膜发生炎性改变,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子宫切口部位慢性炎症,使受精卵着床于此。3)既往剖宫产时非手术最佳时机,子宫下段形成欠佳,导致子宫切口部位的肌层薄厚不均,如臀位、双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盘、妊高征等有妊娠合并症需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使孕卵种植于微小缝隙或缺损的切口瘢痕处。根据我院剖宫产率统计,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占妊娠总数的0.05﹪。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4)医务人员在手术缝合过程中,是否按解剖关系切口对合完好,缝合是否适度,如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进行钝性弧形向上撕开,缝合时切缘对合不整齐,影响局部血运,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剖宫产术前、术后有无感染因素,是否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也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之一。6)手术创伤,如既往曾行子宫肌瘤核除术、刮宫术、宫腔镜手术、手取胎盘术等损伤基层内膜,使子宫肌层与内膜之间形成一个可供组织入侵的局部微小的通道。7)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非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据临床验证分析,剖宫产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瘢痕处肌肉发育的最佳状态,此时妊娠相对安全,时间过早,瘢痕肌肉尚未发育,术后时间超过3年,瘢痕肌肉逐渐退化,肌肉组织失去弹性。8)孕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组织水肿、低蛋白血症都是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

2.辅助检查

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早期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包括阴道少量流血或者危及生命的大流血),伴有或不伴有轻至中度腹痛及腰骶部胀痛。也有一部分患者仅有停经史,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无明显特异性,常难以早期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最广泛的检查手段。临床诊断经超声显示如下:1)宫腔内未见孕囊组织。2)孕囊在子宫前壁峡部和膀胱之间。3)孕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极其菲薄,甚至未探及子宫肌层组织。4)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处的血流非常丰富。5)探头轻压孕囊在子宫内口水平位置未动。为了明确临床诊断也可以通过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使用。此外也可以选择MRI,明确孕囊着床位置。还可以宫腹腔镜联合应用。腹腔镜检查也用于排除膀胱是否受浸润。本病还应与宫颈妊娠、子宫峡部滋养细胞肿瘤和难免流产等进行鉴别。通常宫颈妊娠时子宫颈膨大呈桶状,超声提示妊娠囊在宫颈内。而难免流产在超声下显示孕囊周围血流不丰富,轻压探头孕囊可上下移动。总之,在作出临床诊断前,要充分考虑到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可能,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3.治疗

3.1期待疗法

期待疗法风险很大,且继续妊娠平安至足月的可能性很小,在期待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子宫破裂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DIC、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故不太可取。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给予治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如患者强烈有生育要求,一定要做好沟通,并记录。

3.2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治疗,联合口服米非司酮适用于治疗早期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并希望保留子宫的。同时明确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禁忌症,且妊娠9周内,血β-HCG<10000u/L的患者,治疗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d,总量<300mg/d),或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50mg/次),或两者同时给药,同时口服一些中药杀胚的药,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并定期复查血β-HCG值及应用妇科超声检测,待血β-HCG下降至100u/L时,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药物保守治疗血β-HCG下降缓慢,治疗过程中有发生大出血和子宫破裂的可能,将来仍有再次发生切口妊娠的风险。

3.3手术治疗

包括保守性手术(刮宫、宫腔镜下病灶清除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

4.随访

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经积极治疗后都要进行严密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周检测血β-HCG值,直至降至正常水平,每个月检查一次超声,直至宫腔内回声均匀,无妊娠囊产物。大部分早期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患者,经明确临床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血β-HCG值在4周后可降至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宝兰.663例剖宫产指征探讨及变化现状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3);23-24.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篇11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是一种最罕见的异位妊娠, 它是指孕卵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切口瘢痕上, 是子宫肌层妊娠的特殊类型, 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CSP发病率很低, 大约占妊娠的0.045%。但是, CSP易引起子宫破裂, 造成难以控制的阴道大出血,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为了降低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本院研究了CSP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介入疗法的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CSP患者, 并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 (1) 20例、对照组 (2) 20例。入选标准为:宫内早孕, 孕卵或胚囊着床于切口瘢痕处, 妊娠<10周, 平均孕周 (6.8±1.2) 周;既往有剖宫产史, 前次剖宫产手术距此次妊娠平均时间 (57.3±48.6) 个月, 无阴道大出血, 无重要脏器疾病, 年龄25~43岁, 平均年龄 (31±2.8) 岁。排除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或者其他异位妊娠。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 (1) , 肌内注射甲氨蝶呤 (MTX) 1 mg/kg, 隔日再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0.1mg/kg, MTX用药总量≤200mg。若血β-hCG值下降缓慢, 2周后再次采用MTX治疗1~2次。 (2) 对照组 (2) , 在阴道超声监视引导下, 采用K-ops1035型穿刺针经阴道穹窿在子宫壁最薄处进针, 抽取孕囊内液使胚胎死亡。若胚胎>8周, 则直接把穿刺针刺入胎儿心脏或注入MTX, 直至胎心消失, 拔出穿刺针后用超声观察孕囊处是否有出血。 (3) 实验组, 在DSA监视下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穿刺一侧股动脉, 置入血管鞘, Yashiro导管至于子宫动脉, 经动脉导管缓慢灌注稀释的MTX40~80 mg (50mg/m2) , 再用明胶海绵条 (0.2mm×0.2mm×10mm)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栓塞成功后, 观察子宫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 确认无出血后拔管, 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48h行刮宫术[3]。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各组血细胞 (血红蛋白、白细胞) 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血β-hCG值下降速度、子宫切口瘢痕血流指数, 各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META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的血红蛋白 (HB) 与白细胞 (WBC)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治疗7d后, 实验组的血β-hCG值下降了80%, 其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子宫切口瘢痕血流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所示。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 (1) (2) 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术的频繁施行, 作为其远期并发症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CSP) 发生率亦是逐渐上升[4]。目前, CSP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孕囊穿刺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刮宫术介入治疗等。甲氨蝶呤属于抗代谢药物, 它是一种叶酸拮抗剂, 已广泛用于异位妊娠治疗[5]。但是, 由于药物保守治疗的血流指数高、住院时间长, 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潜在大出血危险, 故不受推崇。孕囊穿刺术药物毒副反应少, 可保留生育能力。但是治疗后血β-hCG下降缓慢, 亦有大出血或子宫破裂的可能, 不应推崇。然而,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紧急大出血情况下最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治疗CSP出血少、止血快, 血β-h CG下降迅速, 保留生育功能, 月经复潮时间短,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焕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3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17-18.

[2]杨瑞英.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6) :2493-2494.

[3]彭秀红, 罗喜平, 李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3例回顾性分析[J].广东医学, 2009, 30 (6) :955-956.

[4]王芬, 陆小兰.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分析8例[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6) :46-47.

上一篇:价值相关度下一篇:成人高校教师